3.4 海水運動(通用17篇)
3.4 海水運動 篇1
教學目標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流的分布規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流分布規律。
關于形式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對海洋的了解說明形式。然后,教師歸納出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形式的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海洋石油生產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寒暖流交匯區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據,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律,為沿海的捕漁業和航海業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象: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
3.4 海水運動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二)能力目標
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2.學會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潮汐中的大小潮現象,世界著名漁場的成因。
3.能結合實際運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2.認識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義。人類的發展應和海洋自身的發展相協調,正確對待海洋中發生的地理現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對地理環境(對漁場的形成、沿岸的氣候、航海等)的影響。
2.難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律。
3.疑點
為什么西風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為什么秘魯寒流屬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補償流?
補充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
自學“海水的運動形式”,對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動(不同于波浪)。
自學“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找出關鍵詞:氣候、漁場、污染、航海。
2.觀察實驗
在實物投影儀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氣筒吹水槽的水,水動;加泡沫顆粒,來回吹,水沒按一定方向動;用氣筒在一個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這類似于風海流;水槽內未吹氣的地方,水也在流,這類似于補償流。
3.畫圖
讀圖3.11“世界洋流模式圖”,結合圖2.16“全球大氣環流示意”聯系大氣環流模式,根據信風帶和西風帶的風向,推出赤道海區和中緯海區緯向的風海流流向,結合陸地輪廓,考慮地轉偏向力影響描繪洋流模式簡化圖,并用紅、藍色筆分別標識暖流和寒流。
4.讀圖討論
讀圖3.8“錢塘潮(浙江海寧)與杭州灣地形”,認識地形、氣候與潮災的聯系,了解杭州灣沿岸防止潮災的有效措施。試從地形和氣候背景方面解釋,為什么孟加拉灣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海嘯(風暴潮)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我國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灣也是潮災的主要發生區域,在防災、減災方面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個作出歸納,得出洋流分布規律。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的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區別。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種洋流成因類型: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點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4.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提高表達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5.學生在認識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繪制全球大氣環流、洋流模式圖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的過程中,養成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8.學生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二)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從靜態角度學習了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留下這些疑問:為什么低緯附近海區水溫不是越來越高?赤道附近海區鹽度不是越來越低?高緯海區水溫不是越來越低?副熱帶海區鹽度不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為什么世界海洋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為什么海洋總鹽量基本穩定?是什么推動海水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運動?今天,通過從動態角度學習海水的運動,能幫助解答以上問題。
海水是一種流體,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使海洋中的物質、能量的循環有較高的速率。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類型是風海流,洋流的基本分類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環流,對高低緯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 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航海以及海洋環境污染等都有影響。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關于的三種形式
教師小結:波浪對船只航行、漁業作業 等有很大影響,波浪還具有極大的能量,是海岸動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線的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運移和沉積。波浪作用強則海岸線后退、泥沙沉積少,弱則海岸線前進、泥沙沉積多。潮汐是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波,波長可達數百千米甚至數千千米。在海灣港口區,潮汐現象比較顯著。這是由其地形(口大內小)的特點決定的。洋流不僅具有相對穩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規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區間進行大規模的水量交換,并伴有熱量交換、鹽份交換等。
2.關于“洋流的成因類型”
通過觀察實驗,了解風海流和補償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上只有這兩種類型的洋流)
教師小結:風海流是以風為動力引起的海水大規模的運動。例如南北半球西風帶海區產生的西風漂流,就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緯信風吹拂形成。洋流的產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海面風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動畫演示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
教師小結:由于海水鹽度、溫度的差異,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海水流動,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從密度小的海區流向密度大的海區,或者說,密度流從鹽度低的海區流向鹽度高的海區。你還能列舉其它的密度流嗎?
學生回答:從波羅的海流向北海,從亞丁灣流向紅海。
再讀圖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教師提問: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這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是補償流,以補償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師小結:由于風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產生一些海區減水(洋流流出的海區),而另一些海區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區)的現象,此時,減水海區將會由另外海區的海水流入補償,形成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補償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類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導因素。實際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分布,也都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發生作用。
3.關于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
首先復習全球大氣環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時對照畫出大氣環流和洋流模式圖。
教師提問:赤道附近海區海水受到偏東風的吹拂,怎么流動?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西流動。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陸地阻擋,除一小股以補償流的形式回頭向東流外,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流去,形成補償流。進入中緯西風帶,大約在40度海區緯向怎么流?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東流動。也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西風漂流向東遇到陸地阻擋,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論南北半球,都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嗎?(出示世界地形圖暗示學生,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缺失。)為什么?
學生回答:僅在北半球中高緯大陸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為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缺失。
教師提問:南緯40度附近海區緯向西風漂流依次溝通了哪些大洋?從南極上空看,西風漂流呈什么方向運動?
學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方向。
教師提問: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環流的特點,能說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能,僅在全球中低緯海區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恰相反。
教師提問: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溫高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緯海區的暖流就比中低緯海區的寒流水溫低。
教師小結:全球三圈大洋環流的分布規律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反時針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東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反時針方向,大洋東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師提問: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左下角還有一小圖,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正圖則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學生回答:由圖2.20亞洲季風,北印度洋冬季吹東北風,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運動,形成逆時針的風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動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同樣形成順時針的風海流。
4.關于重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師講述:洋流作為自然現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時,洋流也在對地理環境的其它要素及人類活動產生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指出洋流對地理環境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畫出關鍵詞。
教師提問: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濱,東止紅海之濱。沿海氣候一定濕潤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
教師提問:寒流流經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暖流流經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學生回答:寒流使流經地區的水溫和氣溫都降低,使底層大氣變冷,空氣下冷上溫,空氣層結穩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經地區的水溫和氣溫都升高,空氣下熱上冷,空氣對流強烈,降水充沛。
教師提問: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天然漁場?
學生回答:因為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溫度、密度差異很大,海水攪動很厲害。將沉積于海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使這一海域成為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秘魯漁場與沿岸上升流有關?
學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將海洋深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魚群來此覓食,形成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世界四大漁場大多分布在溫帶地區?
學生回答:溫帶地區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生交換時,上泛的海水將海底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因而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全球的大洋環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其流經的大陸沿岸影響最大的是氣候。受洋流影響最大的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次,是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的影響。世界四大著名漁場都與洋流影響有關。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規律,指導航海,可順風順水,省時省力。對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擴散污染物,擴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凈化速度。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海水的運動形式,特別是學習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們理解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氣熱量的能源區,對地理環境的物質輸送、能量交換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對高、低緯度不同海區的海水循環、氣候特征的形成、漁場的分布,以及對全球熱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體會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用運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更好地理解保護海洋環境的深刻意義。
五、布置作業
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和英國北海漁場的位置,并分別說出形成漁場的寒暖流名稱。
七、板書設計
3.4 海水運動 篇3
教學目標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流的分布規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流分布規律。
關于形式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對海洋的了解說明形式。然后,教師歸納出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形式的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海洋石油生產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寒暖流交匯區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據,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律,為沿海的捕漁業和航海業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象: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
3.4 海水運動 篇4
教學目標
1. 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流的分布規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流分布規律。
關于海水運動形式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對海洋的了解說明海水運動形式。然后,教師歸納出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海水運動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海水運動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海水運動形式的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海洋石油生產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海水運動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寒暖流交匯區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海水運動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據,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律,為沿海的捕漁業和航海業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象: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
3.4 海水運動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類及地理意義、分布規律。
2.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教學重點】
1.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2.洋流系統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復習舊課】
1.海水的運動形式有哪幾種?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幾種?
3.秘魯漁場的形成與什么有關?
【引入新課】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神秘而富有挑戰性,我們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
【講授新課】
1.表層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氣壓帶和風帶圖,引導學生據此圖風向畫出風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圖。
(2)展示海陸輪廓圖,引導學生根據地轉偏向力和陸地形狀對洋流流向的影響,嘗試畫出洋流分布略圖,教師歸納小結。
(3)展示洋流分布略圖,引導學生根據此圖小結洋流分布規律,并判斷:寒流與暖流、逆時針洋流分布、順時針洋流分布。
(4)總結
副熱帶海區洋流系統的環流方向與大氣運動中的氣旋還是反氣旋旋轉方向一致?
對比:全球大氣環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環流共幾圈?(讀圖思考)
由于南極大陸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統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對比南北半球西風漂流的水溫。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溫、增濕
北大西洋暖流: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溫、減濕
秘魯寒流: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氣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匯:促進漁場形成
如紐芬蘭漁場、北海道漁場等的形成。
【總結新課】洋流對地理環境具有深刻的影響
【鞏固新課】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條洋流沿岸干燥少雨,為什么?(2)a、b、c、d四海區何處可能形成大漁場?(3)從a到c海區,畫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線。為什么?若該圖是太平洋,請說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稱。(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稱是什么?
【布置作業】1.復習本節。 2.預習。
3.4 海水運動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
2.使學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學重點】
洋流的成因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1.為什么說海洋是大氣的主要水源和熱源?
2.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有什么規律?
【引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鄭和下西洋”,在航海技術比較落后的明代,鄭和為什么能夠遠涉重洋呢?
【講授新課】
1.波浪、潮汐和洋流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72頁,回答:
(1)海水有哪些運動形式?
(2)試分析各種運動形式對人類環境和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影響。
老師小結:
(1)三種運動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風浪常見,此外還有海嘯,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為內力作用的體現;
②潮汐:白天海水漲落為潮,晚上海水漲落為汐;
③洋流:突出其時間性、方向性和規模大。
2.洋流的成因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各有什么特點?
3.風海流
(1)引導學生回憶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緯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嗎?為什么?
(2)然后出示氣壓帶和風帶圖及洋流模式圖,引導學生觀察風向與洋流走向的關系。
4.密度流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導學生思考:
近似封閉的地中海和開闊的大西洋,哪個鹽度高?為什么?密度又怎么樣呢?
(3)講解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層:大西洋→地中海
深層:地中海→大西洋
(4)舉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潛水艇在出入直布羅陀海峽時,如熄滅了發動機,則能避開對方的監聽。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洋流知識,分析該事例的可能性,并說明理由。
(5)思考:
紅海是鹽度最高的海洋,經曼德海峽與印度洋聯通,那么曼德海峽洋流流向如何?鹽度最低的波羅的海呢?
5.補償流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思考:
什么叫補償流?補償流分為哪幾種類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2)舉例:
秘魯漁場的形成。
【總結新課】
本節課的重點是洋流的成因。
【鞏固新課】
關于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洋流按成因可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類
b.洋流是海洋表層常年大規模地沿著一定方向流動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總是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
2.復習氣壓帶和風帶的有關知識
3.4 海水運動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二)能力目標
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2.學會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潮汐中的大小潮現象,世界著名漁場的成因。
3.能結合實際運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2.認識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義。人類的發展應和海洋自身的發展相協調,正確對待海洋中發生的地理現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對地理環境(對漁場的形成、沿岸的氣候、航海等)的影響。
2.難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律。
3.疑點
為什么西風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為什么秘魯寒流屬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補償流?
補充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
自學“海水的運動形式”,對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動(不同于波浪)。
自學“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找出關鍵詞:氣候、漁場、污染、航海。
2.觀察實驗
在實物投影儀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氣筒吹水槽的水,水動;加泡沫顆粒,來回吹,水沒按一定方向動;用氣筒在一個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這類似于風海流;水槽內未吹氣的地方,水也在流,這類似于補償流。
3.畫圖
讀圖3.11“世界洋流模式圖”,結合圖2.16“全球大氣環流示意”聯系大氣環流模式,根據信風帶和西風帶的風向,推出赤道海區和中緯海區緯向的風海流流向,結合陸地輪廓,考慮地轉偏向力影響描繪洋流模式簡化圖,并用紅、藍色筆分別標識暖流和寒流。
4.讀圖討論
讀圖3.8“錢塘潮(浙江海寧)與杭州灣地形”,認識地形、氣候與潮災的聯系,了解杭州灣沿岸防止潮災的有效措施。試從地形和氣候背景方面解釋,為什么孟加拉灣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海嘯(風暴潮)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我國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灣也是潮災的主要發生區域,在防災、減災方面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個作出歸納,得出洋流分布規律。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區別。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種洋流成因類型: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點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4.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提高表達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5.學生在認識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繪制全球大氣環流、洋流模式圖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的過程中,養成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8.學生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二)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從靜態角度學習了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留下這些疑問:為什么低緯附近海區水溫不是越來越高?赤道附近海區鹽度不是越來越低?高緯海區水溫不是越來越低?副熱帶海區鹽度不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為什么世界海洋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為什么海洋總鹽量基本穩定?是什么推動海水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運動?今天,通過從動態角度學習海水的運動,能幫助解答以上問題。
海水是一種流體,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海水運動使海洋中的物質、能量的循環有較高的速率。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類型是風海流,洋流的基本分類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環流,對高低緯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 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航海以及海洋環境污染等都有影響。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關于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教師小結:波浪對船只航行、漁業作業等有很大影響,波浪還具有極大的能量,是海岸動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線的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運移和沉積。波浪作用強則海岸線后退、泥沙沉積少,弱則海岸線前進、泥沙沉積多。潮汐是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波,波長可達數百千米甚至數千千米。在海灣港口區,潮汐現象比較顯著。這是由其地形(口大內小)的特點決定的。洋流不僅具有相對穩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規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區間進行大規模的水量交換,并伴有熱量交換、鹽份交換等。
2.關于“洋流的成因類型”
通過觀察實驗,了解風海流和補償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上只有這兩種類型的洋流)
教師小結:風海流是以風為動力引起的海水大規模的運動。例如南北半球西風帶海區產生的西風漂流,就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緯信風吹拂形成。洋流的產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海面風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動畫演示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
教師小結:由于海水鹽度、溫度的差異,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海水流動,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從密度小的海區流向密度大的海區,或者說,密度流從鹽度低的海區流向鹽度高的海區。你還能列舉其它的密度流嗎?
學生回答:從波羅的海流向北海,從亞丁灣流向紅海。
再讀圖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教師提問: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這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是補償流,以補償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師小結:由于風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產生一些海區減水(洋流流出的海區),而另一些海區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區)的現象,此時,減水海區將會由另外海區的海水流入補償,形成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補償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類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導因素。實際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分布,也都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發生作用。
3.關于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
首先復習全球大氣環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時對照畫出大氣環流和洋流模式圖。
教師提問:赤道附近海區海水受到偏東風的吹拂,怎么流動?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西流動。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陸地阻擋,除一小股以補償流的形式回頭向東流外,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流去,形成補償流。進入中緯西風帶,大約在40度海區緯向怎么流?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東流動。也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西風漂流向東遇到陸地阻擋,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論南北半球,都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嗎?(出示世界地形圖暗示學生,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缺失。)為什么?
學生回答:僅在北半球中高緯大陸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為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缺失。
教師提問:南緯40度附近海區緯向西風漂流依次溝通了哪些大洋?從南極上空看,西風漂流呈什么方向運動?
學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方向。
教師提問: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環流的特點,能說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能,僅在全球中低緯海區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恰相反。
教師提問: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溫高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緯海區的暖流就比中低緯海區的寒流水溫低。
教師小結:全球三圈大洋環流的分布規律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反時針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東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反時針方向,大洋東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師提問: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左下角還有一小圖,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正圖則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學生回答:由圖2.20亞洲季風,北印度洋冬季吹東北風,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運動,形成逆時針的風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動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同樣形成順時針的風海流。
4.關于重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師講述:洋流作為自然現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時,洋流也在對地理環境的其它要素及人類活動產生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指出洋流對地理環境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畫出關鍵詞。
教師提問: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濱,東止紅海之濱。沿海氣候一定濕潤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
教師提問:寒流流經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暖流流經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學生回答:寒流使流經地區的水溫和氣溫都降低,使底層大氣變冷,空氣下冷上溫,空氣層結穩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經地區的水溫和氣溫都升高,空氣下熱上冷,空氣對流強烈,降水充沛。
教師提問: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天然漁場?
學生回答:因為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溫度、密度差異很大,海水攪動很厲害。將沉積于海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使這一海域成為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秘魯漁場與沿岸上升流有關?
學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將海洋深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魚群來此覓食,形成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世界四大漁場大多分布在溫帶地區?
學生回答:溫帶地區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生交換時,上泛的海水將海底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因而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全球的大洋環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其流經的大陸沿岸影響最大的是氣候。受洋流影響最大的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次,是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的影響。世界四大著名漁場都與洋流影響有關。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規律,指導航海,可順風順水,省時省力。對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擴散污染物,擴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凈化速度。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海水的運動形式,特別是學習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們理解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氣熱量的能源區,對地理環境的物質輸送、能量交換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對高、低緯度不同海區的海水循環、氣候特征的形成、漁場的分布,以及對全球熱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體會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用運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更好地理解保護海洋環境的深刻意義。
五、布置作業
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和英國北海漁場的位置,并分別說出形成漁場的寒暖流名稱。
七、板書設計
3.4 海水運動 篇8
教學目標
1. 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流的分布規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流分布規律。
關于海水運動形式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對海洋的了解說明海水運動形式。然后,教師歸納出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海水運動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海水運動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海水運動形式的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海洋石油生產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海水運動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寒暖流交匯區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海水運動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據,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律,為沿海的捕漁業和航海業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象: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
3.4 海水運動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運用地圖比較分析歸納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解釋其成因。
2、能舉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在認識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種因素影響下的過程中,學會通過綜合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會繪制洋流分布圖,歸納總結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2、激發學科興趣,培養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科學方法與態度。
教學重點: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規律。
2、通過考慮大陸的輪廓情況進一步分析描繪全球洋流分布,熟記主要洋流名稱。
教學難點:
洋流模式圖的推理以及實際洋流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引用故事]展示泰坦尼克的圖片,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吧!它沉沒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緯40度撞上了冰山,導致船體進水而沉沒。我們都知道在北緯40度的海域是不可能發育這樣大的冰山的,那么這座冰山來自哪里呢?又是怎樣的力使它到達這里而造成了這樣一個悲劇的呢?”
那我們來復習今天的課文,第三章的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新課學習】
1、洋流的分布規律
(1)洋流的概念:海洋表層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2)洋流的形成原因:盛行風(主導)陸地形狀輪廓地轉偏向力
什么是盛行風:一個為三圈環流的六個風帶,另一個為受季風影響形成的季風環流
受盛行風的影響聯系三圈環流的風帶圖畫出洋流的分布規律化面積。
赤道地區受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的影響形成自東向西赤道暖流。
中緯地區受西風漂流的影響,形成自西向東的西風漂流。
3.4 海水運動 篇10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的知識容量很大,在教學時,我用了三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講了洋流的概念,從性質方面對洋流的分類,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各個洋流的名稱、性質,有些知識的難度還很大。相應的習題變化也很多,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并記住這些知識,確實有一定難度。但本節又是歷來考試的熱點,必須讓學生記住并理解本節的知識。為此,我做了許多準備工作,使得自己在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效果也比較顯著。下面談談我對本課的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明確本節的概念。
本節中洋流的概念,寒、暖流的定義,讓學生先通過預習,然后教師畫圖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這樣圖文對照,效果顯著。
2、播放視頻:小鴨子漂流記,用視頻刺激學生的感官,能很容易理解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規律。
3、洋流的形成講完之后才講風海流、密度流和上升流。學生更容易理解。
4、畫簡單的輪廓圖,表示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即畫圖表示各個中低緯度、中高緯度洋流的環流方向,大洋兩岸,大陸兩岸洋流的性質,北印度洋海區季風洋流的形成原因及環流方向,都一一用箭頭去表示,并且邊畫邊提問,使學生很快記住了各個洋流的名稱。并且在畫洋流時注意用紅筆表示暖流,藍色表示寒流。
5、對于大西洋海區的洋流,由于書本上地圖將大西洋分隔在兩側,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印象,教學時,我用PPT投影出了完整的大西洋輪廓圖,再將各條洋流補充到圖中,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這一部分知識。
6、采用形象的數字記憶法,指導學生去掌握各個海域的洋流名稱、環流方向、洋流的性質。
如:北半球的洋流環流好似一個數字“8”,南半球的洋流環流好似一個數字“0”,教學時,我指導學生畫這兩個數字(按筆畫順序),并且每一段都標上箭頭并讓學生說出對應的洋流名稱。
7、每節課前,都要復習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加強學生的記憶,從而做到復習與鞏固,使所學知識牢固地記憶。
二、教學中不足之處
1、給學生畫圖,填圖的時間少了,若是讓學生畫填圖,那么學生記憶得會更深刻;課堂容量大,留給學生的時間太少。
2、講解洋流分布規律時,沒有強調幾條重要的緯線(30°N、30°S、60°N)與對應形成的大洋環流的位置關系。
3、講解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時選取的案例不是特別合適。
4、沒有更多的強調世界的風帶對洋流形成的影響。
3.4 海水運動 篇11
課標要求: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課標解讀
1.世界洋流分布的規律:副熱帶海區、負極地海區、環南極大陸海區和北印度洋海區等;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氣候、對漁場、對航海、對海洋污染的影響等;
[要點梳理]
一、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叫洋流(海流)。
2、洋流性質分類:
①寒流: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低,為寒流
②暖流: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高,為暖流
③寒暖流的判讀方法之一------根據海水等溫線的彎曲方向確定洋流的性質
如果海水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說明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 ,則洋流為 ;如果海水等溫線向低緯凸出,說明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 ,則該洋流為 ,如下圖。
據圖總結,海水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的流向之間的關系?
寒暖流的判讀方法之二-----根據流向
北半球地區,從低緯流向高緯(從南向北)的為 ,反之為 。
南半球地區,從低緯流向高緯(從北向南)的為 ,反之為 。
3、洋流的類型(按照成因分類)
① 流: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并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
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叫風海流。其主要動力為 ;
② 流:各個海域因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導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動,叫密度流。(表層:密度小→密度大;底層:密度大→密度小)
③ 流:由風力和密度差異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區海水減少,相鄰海區的海水便會流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叫補償流。
另外,洋流前進時,受 的限制和 力的影響,運動方向會發生改變。
4、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讀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
總結:洋流的分布規律: 南半球: 時針方向
①以 的大洋環流
北半球: 時針方向
北半球: 時針方向
②以 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南半球: 時針方向
西風帶 西風漂流 沿東岸折向高緯度 極地環流
③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受季風的影響, 逆 順。
5、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三、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促進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整全球的 分布。
②對氣候的影響: 流:增溫、增濕; 流:降溫、減濕。
思考:(1)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的原因?
(2)南美沿岸熱帶荒漠南北延長的的原因?
③對漁業生產的影響:
(1)寒、暖流交匯海區往往成為世界著名 。如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
原因:
(2)上升流處,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形成大型的漁場。如秘魯漁場。
④對航海的影響:
(1) 流節省時間、燃料; 流費時間、燃料。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霧,對海上航行不利。
暖流上空冬季霧也較大,盡管對海上航行,但對軍事偷襲卻有利。
(3)每年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也對海上航運造成較大威脅。
⑤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把近海的污染物帶到其他海域,一方面加快了凈化速度,另一方面可能使污染范圍擴大。
[典型例題精析]
典例1、下圖表示南美洲部分氣溫及降水分布,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大陸東西兩側沿海10℃等溫線所經過地區的降水量分別為 。說明造成A地降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2)說明南回歸線附近大陸兩岸年均溫差異的形成原因。
(3)位于潘帕斯草原的B地1月月均溫19.8℃,7月月均溫8.5℃,年降水量912 mm。簡述B地發展畜牧業的有利自然因素。
典例2、 讀洋流模式圖回答:
(l)圖中①洋流是由于 內的吹送由東向西運動,②是由于受
的影響偏離海岸向較高緯度流去。
(2)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在北半球呈 方向流動。
(3)圖中洋流按成因分③屬于 。
(4)按性質來講,②屬于 ,③屬于 。
(5)如圖中所屬海區在太平洋中,則②③的洋流名稱分別是② 、③ 。
典例3、讀歐洲殖民者自16世紀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再將掠奪來的物質運回歐洲的海上航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航運路線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沿線所經過的洋流(名稱)分別是: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所組成的環流系統叫________________, 其運運方向是____________。
(3)按洋流的主要成因分別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典例4、(09年江蘇地理第19,20題)
圖10為大陸西岸四個地點的地理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l)~(2)題。
(1).若不考慮地形因素,四個地點中1月份降雨較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丁兩地近海的洋流性質及其對當地氣候的影響主要是
A.同屬暖流 B.同屬寒流 C.增溫增濕 D.降溫減濕
【鞏固練習】
讀下圖,判斷1--2題。
1.假定①②處等溫線彎曲是受洋流影響而致,則( )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D.①②都是暖流
2.假定該海域位于太平洋中,②海域水溫異常升高時,則( )
A.我國東南沿海臺風活動異常頻繁
B.秘魯、智利等地可能出現暴雨,發生澇災
C.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異常多雨
D.秘魯漁場餌料豐富,魚類眾多
圖為某河流的年徑流量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3~4題。
3、該河流位于( )
A.亞熱帶季風區 B.亞熱帶大陸西岸
C.溫帶季風區 D.高寒地帶
4、能正確反映該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由雨水和地下水補給 B.有一個汛期 C.冬季斷流 D.年徑流總量大
讀圖,回答5--6題:
5、圖中,影響等值線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徑流
6、在等值線的年內變動中,Q點(2.8等值線上的最東點)距大陸最近的時段是( )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讀下圖完成7--8題:
7、如果圖中三條緯線分別表示25°、30°、3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位于南半球 B.乙位于北半球
C.甲圖洋流為寒流 D.乙圖洋流為寒流
8、如果甲、乙兩圖都位于太平洋,判斷甲、乙兩圖的洋流名稱( )
A.甲為秘魯寒流 B.乙為東澳大利亞暖流
C.甲為千島寒流 D.乙為巴西暖流
9、下圖中正確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洋流是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對地理環境有深刻的影響。據右圖,回答10--11題。
10.科隆群島上生活著很多企鵝,該群島的海拔高度并不高,其成因主要是( )
A.受厄爾尼諾影響B.受拉尼娜影響
C.受寒流影響D.受暖流影響
11.圖中的洋流名稱是( )
A.南赤道暖流B.巴西暖流
C.秘魯寒流D.加利福尼亞寒流
12. 在下圖中,甲、乙分別為兩個海區的海水表層等溫線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洋流方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的洋流為暖流B.乙圖中的洋流為暖流
C.甲圖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洋西部D.乙圖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陸西海岸
13、小亞細亞半島沿海地區處于旱季時,直布羅陀海峽表面海流 P和斯里蘭卡以南表面海流 Q的流向是( )
A.P從西向東,Q從東向西 B. P從西向東,Q從西向東
C.P從東向西,Q從西向東 D.P從東向西,Q從東向西
(09年北京文綜第6題)讀下表,回答
表: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層海水溫度觀測值
15.該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為熱帶雨林氣候 B.有暖流經過,為熱帶草原氣候
C.有寒流經過,為熱帶沙漠氣候 D.盛行東南風,為熱帶季風氣候
二、綜合題
16.下圖是某海域等溫線圖,讀圖回答。
(1)此海域位于____________半球。
(2)如果此海域屬太平洋的一部分,那么它的西部洋流名稱是_____________,東部洋流的性質是________流。東部海區的鹽度比西部海區的鹽度要____________,東部海區大陸附近的著名漁場是_____________。
17讀“世界石油污染水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將圖中A、B、C、D、E各點的鹽度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__________。
(2)F海峽表層海水向__________流,在成因上屬于__________。
(3)某年1月,一艘油輪在印度半島南端附近海域發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偏__________方向漂流。洋流對石油污染所引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在泄油區,魚類迅速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
18、(09年上海地理第十三題)洋流是大規模流動的海洋,水體它全球的熱量平衡起著重要作用。讀圖回答問題。(18分)
(1).讀圖1判斷,該海域位于 半球;該洋流(虛線所示)流經海區水溫比同緯度附近海區水溫 。按照寒、暖流的分類,該洋流是 流,它對沿岸氣候能夠起到 、 的作用。
(2).圖1虛線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動。在圖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區中,圖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現在 海區。
(3).解釋北印度洋西南季風形成的原因,并按時針方向說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風洋流流動的方向。
(4)、為什么在有些大陸沿岸海區會發生涌升流現象?在圖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區中最可能出現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區
生:——小農經營。
師:我國南方的水稻種植主要用途是滿足自我消費還是拿到市場上去銷售?
生:滿足自己消費。
師:對,從幾種糧食作物的單產對比知道,水稻單產較高,但為什么商品率卻較 低呢?
生:由于生產規模小,每戶稻谷的總產量不大。
師:還有哪些原因?
生:世代傳統的觀念以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收獲的大部分稻谷都是留作自用,送到市場上出售的量很少。
師:對。這是季風水田農業的第二個特點:
生:— —單產高,商品率低。
師:從圖3.11水稻的生產環節可以看出,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另一個特點是:
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低。農民一般從事手工勞動。在我國,雖然近一二十年來,利用電力進行灌溉、脫粒等發展較快,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從整體上看,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還較低。
師:水稻生產離不開灌溉條件的保證,季風氣候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而小農經營無力建設水利工程,所以季風水田農業的第四個特點就是:
生:——水利工程量大。
師:對。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分析了亞洲的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種植業所具有的特點。下面我們來完成P48 的“活動”。
活動與探究
以中國為例,說明應該尋找和運用哪些資料,解釋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形成的原因。
活動步驟:
1.列出資料清單。
2.運用這些資料說明問題。
師:請同學們想想看,你需要哪些資料來解釋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形成的`原因?
生:(討論后回答)氣候、地形、土壤、人口、水稻單產、市場、農業歷史等。
師:我國南方主要是什么氣候?和水稻的生長習性有著怎樣的對應關系?
生:我國南方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且雨熱同期,較好地滿足了水稻
的生長需求。
師:對。
(出示圖片:中國溫度帶、中國降水分布圖、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師:水稻種植需要怎樣的地形條件?中國南方地形條件如何?
(出示圖片:中國地形)
生:水稻的種植需要平原地形,便于水田管理。中國南方有著眾多的平原,如太湖平原、鄱陽湖平 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珠江三角洲 等。
師:很好。水稻的生長需要肥沃的土壤,我國南方水稻產區以什么土壤為主?
生:多年栽培水稻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師:以上我們分析了中國南方種植水稻的自然條件,還有哪些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水稻的種植呢?
生:(結合“中國人口圖”)我國南方平原地區人口稠密,糧食需求量大,而水稻單產高。
師:很好。我國長期以來由于南北方地域上的差異,人們在對主糧的選擇上也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南方人愛吃米,也是南方形成水田農業的一個原因。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新課導入]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季風水田農業。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另一種重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商品谷物農業。
從“商品谷物農業”這一農業地域類型的名稱來看,它生產的糧食主要是出售的,種植的是谷物。那么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是以什么糧食作物為主呢?
生:主要是小麥和玉米。
師:為什么不是水稻呢?
生:因為水稻是水田作物,生產環節復雜,不利于大面積的機械化操作,所以生產效率不高,商品率也不高。
師:說得很好!商品谷物農業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請在地圖上把它們找出來。
(出示世界地圖,讓學生指圖)
生: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
師:對。我們國家有這種農業地域類型嗎?和這幾個國家有沒有差別?
生:有。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但主要是國營農場,而上面提到的幾個國家的農 場是家庭經營。
師:對。下面我們看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完成“活動”。
(生閱讀案例3,討論)
活動與探究
1.參照歸納季風水 田區水稻種植業特點的方法,歸納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
(出示美國農業帶圖)
(出示北美氣候圖)
師:同學們,請看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帶圖,說一說小麥帶和玉米帶的分布和美國的地形以及氣候類型之間有著怎樣的對應關系?
生: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上,這里地勢平坦開闊、地廣人稀,土壤肥沃,便于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
師:對。從氣候圖上可以看出,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什么氣候區?對商品谷物農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有利條件?
生: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這里氣候溫和,降水較豐富。
師:對。以上是商品谷物農業的自然區位條件。影響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條件中還有著怎樣的社會經濟條件呢?
生:美國農業科學技術先進,有全國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系統,免費向農場主提供最新農業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這里鐵路、公路、水運網發達,交通運輸便利,美國的工業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以及電力、化肥、農藥等。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全面。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總的來說,具有以下特點:
(1)優越的自然條件。
(2)便利的交通。
(3)地廣人稀。
(4)工業高度發達。
(5)農業科技先進。
活動與探究
繪一幅概念框圖,以表達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因素。
(生繪圖,師指導)
總結見下圖:
2.把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特點與季風水田農業作一比較,你認為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出示表格(生填寫底紋部分),引導學生把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形成條件和季風水田農業作比較:
農作物品種生產目的 經營方式氣候條件
水稻種植業水稻自給農業小農經營、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季風氣候區
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小麥、玉米等商品農業家庭農場、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師:你認為以上兩種農業地域類型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生: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是商品農業,而季風水田農業是自給農業。
師:不錯。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商品谷物農業這一重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分析了它主要的區位條件及在世界上的分布地區。并以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為例,分析了這一農業地域類型與季風水田農業的對比,了解了它們之間的差異。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
板書設計
課后練習
1.農業機械向大型、寬幅、高速、聯合作業方面發展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非洲的種植園
B荷蘭的花卉種植
c.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
D.日本的水稻種植業
2.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一組主導區位因素 依次是………………………( )
①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魚塘②上海郊區的乳畜業③古巴的甘蔗④長江三角洲設商品糧基地
A.①氣候②市場③政策④地形
B.①地形②市場③氣候④政策
C.①地形②土壤③科技④政策
D.①水源②政策③氣候④市場
3.有關商品谷物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 ……( )
A.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
B.商品谷物農場都是家庭經營方式
C.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有商品谷物農場
D.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包括水稻種植業
3.4 海水運動 篇12
3.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第2課時)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該“標準”要求學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的知識基礎上,利用地圖,結合材料、事例進行分析,以此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節課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的第2課時,教材從四個方面闡述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即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對漁場分布的影響,對航海的影響及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其中對前兩個方面的講述較為詳細,是本節的重點內容。本節課教材在突出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的同時,也闡明了洋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凸顯出地理學科的核心內容——人地關系。
至于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熟悉的“厄爾尼諾” 現象,則以探究活動的形式出現。教材給出了關于厄爾尼諾的一篇文章,讓學生閱讀,初步了解什么是厄爾尼諾現象,然后設計了一組問題,讓學生分析和思考。有些問題,可以從閱讀的文章中找到答案;還有一些問題,則需要學生進一步找材料、思考。可見,教材設計的意圖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情分析】
從學生情況來看,我校高一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相當薄弱,知識面較窄,且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但高一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好奇心強,探究欲旺盛,學習興趣濃厚,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地理學習能力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已有所加強。另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較多的關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洋流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各類地圖的判讀,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并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增強地理素養。
【教學重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上升流海區形成漁場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自制教學課件、《世界洋流分布圖》(空白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歷史上也曾經有一個故事,就是小鴨艦隊的故事。這個小鴨艦隊的故事,這群小鴨子是1992年中國運往美國的一艘輪船上面的一些塑料鴨子在海上遭遇了風暴,2.9萬只鴨子進入了海洋,隨著洋流在漂泊,最后在xx年7月份登陸英國。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歷程:
時空之旅第1站:遭遇捕魚船
展示北海道漁業豐富的圖片,學生分析漁場成因。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漁場的成因并詳細分析每個漁場的具體形成。
小結:漁場形成的原因:1.寒暖流相交匯: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2.上升補償流:秘魯漁場。
教師詳細解釋上升補償流的形成過程。
時空之旅第2站:遭遇冰封。
展示摩爾曼斯克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圖片,分析兩個港口的不同。
小結: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時空之旅第3站:與輪船碎片的對話
展示泰坦尼克號的圖片和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① 順流加快,節約燃料;
② 逆流減速、海霧、高緯冰山威脅。
時空之旅第4站:體驗大航海時代。
教師提出問題:哥倫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線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②線比①線遠,但少用了17天的時間,為什么呢?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時空之旅第5站:遭遇石油污染。
小結: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① 擴大污染范圍 ② 加快凈化速度
時空之旅第6站:和漂流瓶的偶遇
通過學生對漂流瓶的漂流線路的思考加深學生對洋流的分布和流向的記憶。讓學生更加熟悉世界表層洋流模式。
時空之旅第7站:神奇的厄爾尼諾。
教師解釋厄爾尼諾現象以及對沿岸地理環境的影響,給學生灌輸環境保護的理念。
【課堂總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氣候、航行、海洋生物、污染的影響
【板書設計】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匯、上升補償流
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海洋航行: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海洋污染:擴大污染范圍、加快凈化速度
【課后作業】:學生畫洋流模式圖和漁場分布圖,加深學生對世界表層洋流模式的理解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理解和應用。
3.4 海水運動 篇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二)能力目標
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2.學會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潮汐中的大小潮現象,世界著名漁場的成因。
3.能結合實際運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2.認識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義。人類的發展應和海洋自身的發展相協調,正確對待海洋中發生的地理現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對地理環境(對漁場的形成、沿岸的氣候、航海等)的影響。
2.難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律。
3.疑點
為什么西風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為什么秘魯寒流屬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補償流?
補充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
自學“海水的運動形式”,對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動(不同于波浪)。
自學“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找出關鍵詞:氣候、漁場、污染、航海。
2.觀察實驗
在實物投影儀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氣筒吹水槽的水,水動;加泡沫顆粒,來回吹,水沒按一定方向動;用氣筒在一個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這類似于風海流;水槽內未吹氣的地方,水也在流,這類似于補償流。
3.畫圖
讀圖3.11“世界洋流模式圖”,結合圖2.16“全球大氣環流示意”聯系大氣環流模式,根據信風帶和西風帶的風向,推出赤道海區和中緯海區緯向的風海流流向,結合陸地輪廓,考慮地轉偏向力影響描繪洋流模式簡化圖,并用紅、藍色筆分別標識暖流和寒流。
4.讀圖討論
讀圖3.8“錢塘潮(浙江海寧)與杭州灣地形”,認識地形、氣候與潮災的聯系,了解杭州灣沿岸防止潮災的有效措施。試從地形和氣候背景方面解釋,為什么孟加拉灣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海嘯(風暴潮)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我國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灣也是潮災的主要發生區域,在防災、減災方面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個作出歸納,得出洋流分布規律。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區別。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種洋流成因類型: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點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4.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提高表達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5.學生在認識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繪制全球大氣環流、洋流模式圖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的過程中,養成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8.學生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二)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從靜態角度學習了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留下這些疑問:為什么低緯附近海區水溫不是越來越高?赤道附近海區鹽度不是越來越低?高緯海區水溫不是越來越低?副熱帶海區鹽度不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為什么世界海洋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為什么海洋總鹽量基本穩定?是什么推動海水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運動?今天,通過從動態角度學習海水的運動,能幫助解答以上問題。
海水是一種流體,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海水運動使海洋中的物質、能量的循環有較高的速率。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類型是風海流,洋流的基本分類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環流,對高低緯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 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航海以及海洋環境污染等都有影響。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關于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教師小結:波浪對船只航行、漁業作業 等有很大影響,波浪還具有極大的能量,是海岸動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線的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運移和沉積。波浪作用強則海岸線后退、泥沙沉積少,弱則海岸線前進、泥沙沉積多。潮汐是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波,波長可達數百千米甚至數千千米。在海灣港口區,潮汐現象比較顯著。這是由其地形(口大內小)的特點決定的。洋流不僅具有相對穩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規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區間進行大規模的水量交換,并伴有熱量交換、鹽份交換等。
2.關于“洋流的成因類型”
通過觀察實驗,了解風海流和補償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上只有這兩種類型的洋流)
教師小結:風海流是以風為動力引起的海水大規模的運動。例如南北半球西風帶海區產生的西風漂流,就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緯信風吹拂形成。洋流的產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海面風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動畫演示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
教師小結:由于海水鹽度、溫度的差異,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海水流動,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從密度小的海區流向密度大的海區,或者說,密度流從鹽度低的海區流向鹽度高的海區。你還能列舉其它的密度流嗎?
學生回答:從波羅的海流向北海,從亞丁灣流向紅海。
再讀圖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教師提問: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這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是補償流,以補償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師小結:由于風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產生一些海區減水(洋流流出的海區),而另一些海區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區)的現象,此時,減水海區將會由另外海區的海水流入補償,形成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補償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類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導因素。實際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分布,也都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發生作用。
3.關于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
首先復習全球大氣環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時對照畫出大氣環流和洋流模式圖。
教師提問:赤道附近海區海水受到偏東風的吹拂,怎么流動?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西流動。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陸地阻擋,除一小股以補償流的形式回頭向東流外,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流去,形成補償流。進入中緯西風帶,大約在40度海區緯向怎么流?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東流動。也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西風漂流向東遇到陸地阻擋,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論南北半球,都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嗎?(出示世界地形圖暗示學生,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缺失。)為什么?
學生回答:僅在北半球中高緯大陸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為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缺失。
教師提問:南緯40度附近海區緯向西風漂流依次溝通了哪些大洋?從南極上空看,西風漂流呈什么方向運動?
學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方向。
教師提問: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環流的特點,能說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能,僅在全球中低緯海區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恰相反。
教師提問: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溫高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緯海區的暖流就比中低緯海區的寒流水溫低。
教師小結:全球三圈大洋環流的分布規律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反時針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東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反時針方向,大洋東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師提問: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左下角還有一小圖,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正圖則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學生回答:由圖2.20亞洲季風,北印度洋冬季吹東北風,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運動,形成逆時針的風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動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同樣形成順時針的風海流。
4.關于重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師講述:洋流作為自然現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時,洋流也在對地理環境的其它要素及人類活動產生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指出洋流對地理環境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畫出關鍵詞。
教師提問: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濱,東止紅海之濱。沿海氣候一定濕潤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
教師提問:寒流流經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暖流流經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學生回答:寒流使流經地區的水溫和氣溫都降低,使底層大氣變冷,空氣下冷上溫,空氣層結穩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經地區的水溫和氣溫都升高,空氣下熱上冷,空氣對流強烈,降水充沛。
教師提問: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天然漁場?
學生回答:因為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溫度、密度差異很大,海水攪動很厲害。將沉積于海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使這一海域成為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秘魯漁場與沿岸上升流有關?
學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將海洋深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魚群來此覓食,形成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世界四大漁場大多分布在溫帶地區?
學生回答:溫帶地區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生交換時,上泛的海水將海底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因而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全球的大洋環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其流經的大陸沿岸影響最大的是氣候。受洋流影響最大的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次,是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的影響。世界四大著名漁場都與洋流影響有關。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規律,指導航海,可順風順水,省時省力。對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擴散污染物,擴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凈化速度。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海水的運動形式,特別是學習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們理解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氣熱量的能源區,對地理環境的物質輸送、能量交換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對高、低緯度不同海區的海水循環、氣候特征的形成、漁場的分布,以及對全球熱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體會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用運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更好地理解保護海洋環境的深刻意義。
五、布置作業
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和英國北海漁場的位置,并分別說出形成漁場的寒暖流名稱。
七、板書設計
3.4 海水運動 篇14
20xx年11月23日,我上的《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一課,受到了八校同行們的好評。
一、優點:
1.教材處理流暢,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重點突出。
2.教學手段豐富,有錄音,有幻燈片展示還有實驗等,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課堂教學效果基本達到設計意圖,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能有效開發課程資源
3.教學是從洋流的主要動力盛行風入手,體現了風動水動,水隨風流。歸納了洋流的記憶方法:自北向南,逆-順—逆-順或8自記憶法,被各校老師拿去用。效果很好。
4.教學中給予學生較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有利于學生學習,以及發表意見的機會,并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體現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喜悅。
5.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學生能較好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說明了本節課的教學達到了課標要求。
6.在洋流對氣候影響的教學中可加以擴展。
二、不足:
本節課授課內容較多,時間較緊。教師評價方法、方式還應多樣。不能只是簡單地說“不錯”、“真棒”,還要具體一點。改進措施
在課堂上為了更好地落實基礎知識,授課量的安排要靈活
3.4 海水運動 篇15
教學目標
1、了解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2、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3、掌握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教學重難點
1、洋流的形成及分布狀況
2、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規律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
一個在美國西海岸游泳的人,拾到一漂流瓶,里面裝著一位菲律賓小女孩的信。閱讀課本57頁,《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思考,并回答
1、漂流瓶為什么會從菲律賓漂到美國的西海岸?造成它運動的原因是什么?
2、漂流瓶可能是順著哪些洋流漂過來的?
探究一、洋流的概念
暖流和寒流的概念建立的探究活動
一、洋流的概念
思考:洋流有什么特點?在學習中,你發現了哪些關鍵詞?
二、洋流的性質分類
1、讀圖:在《世界洋流分布圖》中尋找
A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
B組:東澳大利亞暖流、秘魯寒流
C組:千島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歸納探究:
⑴、它們分別處在大洋的哪一岸?
⑵、從緯度的角度上看,它們分布在哪個緯度的海區?
⑶、從圖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樣的寒暖流分布規律?
指導學生閱讀概念后,尋找關鍵詞,并在課本用標記落實。
讓學生在地圖中尋找三組洋流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分析并歸納寒、暖流概念,引導學生對所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去偽存真
學情預設:學生對中低緯度的海區,副熱帶海區等名詞比較陌生,讀圖時學生會出現方位上錯誤,所以在引導讀圖的問題設計要有明顯的對比度,給學生留有充足的信息提取時間,對洋流分布形成總體印象
⑷、寒、暖流概念的總結
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
寒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
學情預設:由于課本的洋流分布圖是一個平面的空間概念,用來歸納寒暖流的概念,只能體現大多數洋流的流動方向,歸納的概念不甚完整,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北赤道暖流的流動方向,讓學生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暖流都是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提醒學生,讓學生從相對溫度的角度上歸納洋流的概念。培養學生辨證的看待問題
2、知識應用:等溫線地圖上判定寒、暖流
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規律
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1、在世界洋流分布圖中觀察:太平洋的洋流運動方向,完成課本57頁的讀圖思考:
⑴、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的大洋環流的洋流的運動方向有什么差異?
⑵、在北半球中高緯度的海區的大洋環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南半球的情況是怎樣的?
⑶、在北印度洋冬夏的洋流方向有什么變化?
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歸納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完成1、2題。此時教師板圖,繪出太平洋為中心和大西洋為中心的兩種世界大洲空白輪廓圖。
2、小組討論,并歸納洋流的運動方向,請同學匯報學習成果。
3、在世界洋流分布圖中觀察大西洋海區,畫出大西洋中心為海區洋流分布。
學情預設:課堂用的是在大西洋海區為中心的空白圖,與學生課本上的地圖有所不同,因此這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板圖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圖圖轉化能力
采用板演的方式,在演示大平洋洋流的流動方向和分布大致的位置。
學生動態的板演大西洋海區的大
洋環流的分布和運動,以學生實踐來印證洋流的分布規律。
探究三:洋流的成因與洋流模式圖的建構
學情預設:洋流的形成與大氣的運動有密切的關系,要理解這一重點內容必須有充足的知識準備,所以教師分層次的提出階段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質疑問難、討論、評價等方式的探究活動,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1、提出問題:洋流為什么會運動?洋流的運動的能量來源于那里?
2、教師板圖:在黑板上畫出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的空白圖。
3、學生調板:將氣壓帶和風帶補充完整。
4、觀察東北信風與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引導學生聯想:風向對洋流運動方向的影響。
5、教師解釋:盛行風對洋流的驅動作用,及地轉偏向力對洋流運動方向的影響。教師說明北赤道暖流的形成過程,并在洋流模式圖中畫出北赤道暖流。
知識鏈接:風海流是海水在風的切應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運動,風海流開始運動后,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使表層海流流向偏離原風向45?左右,(南左北右)。洋流的流向是指洋流去的方向,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
6、學生思考:在西風控制地區,風向和地轉偏向力對洋流運動方向的影響,模仿第5小題畫出西風漂流。
7、觀察洋流分布圖中的赤道逆流的位置,在洋流模式圖標出位置。
8、結合《洋流的分布圖》和已有的洋流分布規律,讓學生畫出大洋的環流模式圖
學情預設:1—3小題,由于是從舊知識引入新知識,難度不大,學生答題比較完整。5、6兩小題是洋流成因的關鍵,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可通過教師講解,學生模仿來突破難點,完成洋流成因的教學任務。
知識鏈接:大洋的環流模式圖中洋流的流動方向,可用圖來幫助學生記憶
9、讀《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和《大洋的環流模式圖》,思考:
⑴、為什么南北球中低緯度的洋流運動方向不一樣?
⑵、為什么北半球中高緯度的洋流的運動方向和中低緯的不一樣?
⑶、為什么南半球沒有中高緯度的大洋環流,而形成了繞極環流?
⑷、為什么南半球的西風漂流的方向和南極大陸繞極環游方向不一樣?為什么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寒流?
知識鏈接:在南極大陸周圍,圍繞南極大陸的南極環流屬極地東風流,它和西風漂流共同構成圍繞南極大陸的南極繞流,其中還是以西風漂流為主體。
⑸、根據大洋的環流模式圖,歸納大洋東西兩岸的寒、暖流分布規律,在模式圖中用紅筆標明暖流的位置。
10、教師講解印度洋海區季風環流的成因。
11、教師說明赤道逆流的成因;利用地圖冊中的圖片,以秘魯寒流為例了解補償流,以直布羅陀海峽洋流為例講密度流。
學情預設:讓學生明確洋流運動的成因往往不是單獨只受一個因素的影響,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主要的成因是風海流。
3.4 海水運動 篇16
各位老師:
大家好,辛苦了!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第一課時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的內容,課型是新授課,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這個五方面分析說明。首先我說一下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學生在學習了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與自然界的水循環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規律),同時本節也是今后學習高中地理教材選修模塊2海洋地理的基礎,因此,本節教材在高中地理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講述了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特征,包括洋流的分類、形成、分布規律,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主要講述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的洋流類型,并指出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單獨受一個因素的影響,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第二是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按照氣壓帶和風帶模式圖推導表層洋流形成及分布,著重講中低緯度海區的表層洋流。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是“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于是結合課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洋流的概念、類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通過與氣壓帶、風帶知識的聯系,對地圖的觀察比較分析,提高知識遷移和運用地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現象;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探究并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運用概念圖歸納知識要點,養成用彩筆或有區別的符號描繪地圖來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聯系的興趣,增強其客觀、理性地思考問題的理念,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我確定本節
教學重點:通過洋流模式圖的成因分析,描繪世界洋流分布圖,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依據:依據新課標及教學實際,考慮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確定其為重點。
教學難點:洋流模式圖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規律。
依據:該部分的知識難理解、難記憶,部分學生存在知識缺陷,故確定其為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建構主義理論是本次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引導者與促進者。它認為有效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到學生的簡單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教師通過幫助和支持,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為學生的理解提供梯子,因此結合本節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的特點,本著把課堂交給學生的理念,為了更好的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讀圖、繪圖,自主學習、合作解決問題能力。我借助自制多媒體課件,采用了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本節課結合地圖采用以“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從“學會”發展到“會學”。具體學法有:
1.讀圖分析法和歸納法。
運用氣壓帶和風帶圖式來說明風海流的形成原因;學會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繪圖分析法。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繪制各海區洋流簡圖,逐步培養其動手能力,再通過對比洋流簡圖,尋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3.比較法。
通過比較,總結出洋流的分布規律。
這樣,教給學生“多讀圖、對比分析、綜合思考、動手繪圖”來獲取知識、思考問題的學習方法,既能增加學生參與機會,增強其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學有新思”,“思有所得”,“練有新獲”,“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教學活動中真正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地圖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交流、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主要通過以下四個環節達成。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先創設一個情境:瓶子的旅行――很久以前,美國舊金山市有一個童工,他在海濱浴場拾到一只瓶子,瓶中有張紙條寫著“我的遺囑:將我的遺產平分給拾到瓶子的走運人,和我的保護人巴里·科辛。”這是哪里來的東西呢?經調查得知,寫遺囑的人是英國一個擁有12億美元財產的資本家。那么,瓶子怎么會從英國漂洋過海到達美國的呢?
由一個關于洋流的小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學習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為本節課學習大規模的海水運動埋下伏筆。
講授新課、形成概念
讓學生們快速閱讀教材,思考洋流的特點,總結關鍵詞,先讓學生自主形成一定的概念,等學生總結完關鍵字后,教師再展示出關鍵字與學生的答案作對比,并強調洋流的特點,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學習洋流按照性質的分類,講解寒、暖流的區別,并強調寒流和暖流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于所流經區域的水溫而言的。在講解后引導學生學會判斷寒、暖流,并用簡單表達概括,便于學生理解記憶。而后通過練習,鞏固加強學生對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及判斷。
通過學生自學課文,組織學生探究洋流的成因。學生可以從中得出洋流成因是由多種因素――盛行風、大陸輪廓、地轉偏向力等的作用綜合形成的。教師再對每個成因進行講解,強調不同種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
讀圖繪圖、概括規律
由前面學習的洋流成因及氣壓帶風帶模式圖概括出世界洋流模式圖,重點講授氣壓帶風帶知識與洋流模式圖之間的關系。對比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驗證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區的洋流環流,讓學生從全球氣壓帶、風帶和洋流模式圖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層洋流構成了分別以副熱帶和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從而培養學生歸納和推理能力。
結合洋流模式圖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雖然課標不要求識記各洋流具體名稱,但是若是熟悉洋流名稱,對他們理解洋流模式圖有一定幫助,也將為下一節課的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求學生能夠熟悉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稱。
通過繪制太平洋海區和大西洋海區的洋流簡圖,逐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再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比較世界洋流模式圖、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圖和剛繪制好的洋流簡圖,引導學生找出分布的差別,發現其中低緯度海區和中高緯度海區大洋環流規律及其產生的原因,得出結論:
一、中低緯海區的大洋環流也稱為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大洋東岸是寒流,西岸為暖流。
二、北半球中高緯海區的大洋環流也稱為以副極地為中心的氣旋型大洋環流,大洋東岸為暖流,西岸為寒流。
三、南半球中高緯陸地面積小,形成連續的西風漂流。
通過北印度洋海區季風影響下而形成的季風洋流分析,得出結論:
在冬季,北印度洋海區受東北季風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方向環流,而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區受西南季風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方向環流。
可以說這是個對洋流模式圖讀圖分析過程,也是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這樣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實現圖文轉換,學會借助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為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分析推理歸納,是高中新課程倡導的理念,是高考必備的一項地理能力,也是學生今后走向工作的一項重要能力,故應著重引導訓練。
思考小結、問題探究
引導學生以簡練的言語概括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1)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
(2)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逆南無
(3)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為了考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情況,最后在和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要點的基礎上還設計了相關的探究問題,解答的過程中學生間可相互補充,最后老師做以歸納總結,師生共同評價。這樣設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時給以鼓勵、評價,對知識加以總結概括,使學生在有所收獲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后布置課后問題探究,要求學生學會運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去解釋相關現象,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構建。
五、說板書設計:
我認為板書設計除了要求簡明扼要、美觀規范外,最好能夠啟發學生思維,所以我在設計板書時就力爭比較直觀、系統、精練,爭取既提煉要點,也突出重點、難點,揭示出本節知識的內在聯系,便于與學生總結回顧的同時加深理解和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3.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一、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
(一)洋流的定義
暖流
(二)洋流的分類
寒流
判斷:凸高為低,凸低為高
風海流
(三)洋流的成因密度流
補償流
(四)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形成模式
2.世界洋流的分布
3.洋流的分布規律
(1)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
(2)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逆南無
(3)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以上就是我教學的全過程。
我的說課完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謝謝大家!
3.4 海水運動 篇17
1、知識目標:
⑴了解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⑵理解洋流的成因、類型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⑶掌握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2、能力目標
⑴認識地理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⑵認識海洋環境的重要意義
洋流成因及其分布規律
直觀講授法
地圖冊
2 課時
第 1 課 時
地圖冊P47練習
引入:上節課我們從靜態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性質,這節課我們從動態的角度來學習海水的運動。
3.2海水的運動
(板書)一、海水運動形式
海水運動有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1、波浪
波浪按成因分類,風浪是最常見的一種波浪,受風力作用而產生。風吹拂海面時,海水會不斷起伏形成波浪,風力風速越大,波浪的規模、能量越大。
比如:圖316,人類利用波浪進行沖浪水上體育運動。
海嘯是一種特殊性質的波浪,它規模巨大,破壞力相當強。它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發而引起的地震海嘯;另一類是由風暴而產生的氣象海嘯,也叫風暴潮。掀起形成的滔天巨浪幾十米高,可以吞沒整個海岸地區,摧毀建筑、村鎮,造成重大災害。海嘯能以每小時800km以上速度橫掃海面。
海水運動的第二種形式是潮汐,在海岸邊,能看到漲潮、落潮,海面上升、下降。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漲潮時,海面上升,落潮時海面下降。比如圖3.17,上圖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線關系時,形成的大潮,海面上升最高,下圖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線關系時,形成的小潮。潮差最大時為大潮,潮差最小時為小潮。(下圖1示)
2、潮汐
一天中海水漲落兩次,古代把白天海水潮落稱為潮,夜晚海水潮落稱為汐。
日、地月成直線 日月引力疊加,形成大潮
(朔、望)
日、地月成直角關系, 日、月引力分散形成小潮
(上弦月、下弦月) 海水受到引力較分散
一天中海水漲落兩次?
一天有兩次漲潮和兩次落潮?地球每天自轉一周,地球上各個地方在一天里面,向著月球時,形成漲潮、落潮,背著月球時也會形成漲潮落潮(例A、B)。
潮汐的影響,潮水會淹沒潮間帶,使海底泥沙遷移。
潮間帶:退潮時露出水面,漲潮時被潮水淹沒的海岸地帶。
由于航海和海岸 工程建設比如筑港要利用潮間帶,因而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潮汐現象還與地形有關系。
錢塘江大潮在浙江海岸一帶,能與杭州灣地形有關,由于杭州灣地形是三角形海灣,外部開口大,內部狹窄,每當潮水涌入三角形海灣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海水在海灣中疊加暴漲。第二個原因是氣象條件:每年夏秋季節,夏季風(東南季風)盛行,在東南季風作用下形成的風浪,加劇了潮勢。第三個原因是天文因素:當日、地、月成一直線時(朔望月),潮差較大,所以有“八月十八觀潮”之說。
針對杭州灣受潮影響的特點,一方面我們選擇好時機,可以觀賞錢塘潮壯美景象;另一方面還要采取防御潮水入侵措施—修筑海堤。
海水運動的第三種形式 洋流
3、洋流
海水常年大規模的定向流動,例墨西哥灣暖流(具有相對穩定的流速流向,非常大的規模)時間方向穩定。
在三種形式中,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海水主要的運動形式,下面學習洋流有關知識。
二、洋流的形式
閱讀課文有關內容,結合地圖冊P25思考洋流的成因、分類(洋流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響?分為幾類?)
按照洋流形成原因,可以分為三類:
1、風海流
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盛行風吹拂海面 ,推動海洋水隨風漂流,并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風海流。對照世界風帶模式圖和世界洋流模式圖的A洋流、B洋流是怎么形成的?
A洋流是東北信風作用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
B洋流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西風漂流。
A在東北信風作用下,海水由東北向西南方面流動,這作水平運動過程中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最終偏轉成東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B同樣道理,在中緯西風作用下,從西向東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異,導致海水的流動,叫做密度流。
提問:直布羅陀海峽兩則海水的鹽度有什么不同?密度有什么差異?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是如何流動的?
分析:連接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地區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地中海蒸發量大,地中海海水鹽度較高,而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大,水面降低,鹽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因此,大西洋水面較高,地中海水面較低,大西洋表層海水會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層海水會從海峽底層流入大西洋。
例:二戰中,德軍潛水艇出入直布羅陀海峽,關閉了發動機,避開了英軍的監聽,繞到英軍背后,偷襲英軍得手。
密度流不只分布在直布羅陀海峽一處,再比如,(曼德海峽)紅海與印度洋,紅海與地中海,波羅的海與北海,地中海與黑海。
問:曼 德海峽會不會是 密度流? 提問:海峽兩 側.海水怎樣流?
印度洋表層海水流向紅海,紅海底部海水流向印度洋。
密度流分布規律:在封閉海區與開闊海洋之間的海峽,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顯。
直布羅陀海峽兩則海水的鹽度有什么不同?密度有什么差異?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是如何流動的?
3、補償流—海水的連續性,補償流失
由風力和密度差異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區海水減少,由于海水連續性要求,補償流失,相鄰海區的海水便會流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叫做補償流。補償流形成與風海流,密度流緊密聯系。
可分垂直補償流主要發生在沿岸地區,在海岸附近,海水受風力作用發生運動,受離岸風或迎岸風的影響。
a、受離岸風影響 由于離岸風吹送,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導致鄰近海區海水流速來補償海水缺失,下層海水也上升到海面,來補償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流(低緯信風帶大陸兩岸)寒流。
當表層海水遇到海岸或島嶼阻擋時,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發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產生下降流。
影響:上升流能把底層的營養鹽類物質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長,為魚類提供餌料,因此,上升流海區往往形成重要的漁場,比如秘魯漁場得益于秘魯寒流(上升補償流)。
世界海洋上還有其他海區也分布著上升補償流,地圖冊P25如加利福利亞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洋流的形成除了受上面這些因素影響外,還受到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影響,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會迫使洋流在運動過程中,洋流的流動方向發生改變。洋流形成是受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使洋流的分布很復雜,但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洋流形成的三種類型。洋流的成因風力最主要,其次是密度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