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精選6篇)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篇1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學 案【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亞洲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特點;以及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產生的自然、社會、經濟原因。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
過程與方法:
1.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世界和我國糧食問題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學習過程】一 、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分布:主要分布在亞洲 區 氣候適宜:夏季高溫多雨或全年 地勢平坦:以肥沃的沖積平原或沿海 為主 人均耕地 ,勞動力資源 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經驗 人們有食用 的愛好 小農經營,一般以 為單位,每戶耕種田地 單位面積產量 ,但商品率 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 水利工程量 主要分布地區:美國、 、阿根廷、 、俄羅斯、烏克蘭主要作物:小麥和 生產規模 機械化程度 經營方式:多為 農場經營 自然條件優越 交通運輸 區位條件 市場 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 農業科學技術 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美國的商品 谷物生產 商品谷物農場主要分布在 農業生產 化和高度專業化 興修水利,發展灌區 措施 實行 和輪作建立全國農業科技研究和 系統二、重難點突破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要把握的要點:對于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一是把握好某種種植業的區位條件,這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再就是在這樣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該類種植業的特點,這都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還要分析國外農業發展給我國與此相類似地區發展農業提供了那些可以借鑒的經驗。尤其是在發展農業科技、完善市場管理、拓展交通方面。【知識梳理】同學們自主總結歸納: 一、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分析 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優勢與評價
區位優勢
評價【典題解悟】例1.季風水田農業需要改進的主要問題是( ) a.傳統經驗,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高b.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不高c.人均耕地少,水熱條件利用不充分d.企業化種植規模大,農業生產商品率高 【解析】根據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分析哪些是應該改進,并且也是可以改進的,哪些是不易改進的,哪些是不應該改進的。例如a選項中單位面積產量高是優點,不應該改進,c選項中人均耕少不易改進,d選項不屬于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 【答案】b例2.讀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水稻的主要分布區a b c (2)這些地區人口 ,勞動力 ,為發展水稻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3)c地區與a、b地區相同的氣侯特征是 ;三個地區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4)亞洲水稻生產單產高但商品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 (5)亞洲水稻種植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是 【解析】此題為亞洲水稻種植業區位優勢、自身特點、需要改進、發展方向等的全面集中考察。 【答案】(1)東亞地區、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 (2)稠密、豐富 (3)夏季高溫多雨,都屬季風區,降水季節,年際變化大,水旱料害頻繁。 (4)精耕細作,耕地規模小,受傳統觀念及經濟水平的制約 (5)適度擴大經營規模,提高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當堂檢測】1.亞洲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優勢條件有( )a.大面積可供開發的土地 b.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c.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d.便利的效能運輸條件2.東亞水稻種植區必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其原因是( )①該區機械化水平低 ②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③亞洲水稻種植區氣候干旱 ④水稻生產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長期以來,上海市郊種植業以糧食、棉花、油菜為主,其中糧食作物占很大比重。xx年上海市郊種植業結構調整后,全年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播種面積之比達到1:1,產值之比達到1:3,農民增收4.2億元。據此完成3~4題。3.上海市郊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工業發展水平 b.科學技術水平c.勞動力的文化教育水平 d.商品經濟發展水平4.現在,上海市郊農業已形成了種苗、園藝作物、出口蔬菜、名特優新為主的小宗經濟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b.精耕細作,水平不斷提高c.商品市場與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 d.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用地減少 我國加入wto后,農業面臨挑戰。根據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價格占世界相應指標關系圖,回答5~7題。5.我國受國際市場沖擊最嚴重的農產品是( )a.油料 b.水產品 c.糧棉 d.水果6.我國某些農產品受沖擊嚴重是由于( ) ①投入的農藥化肥、機械化設備過多,造成生產成本過高,價格偏高②農業科技投入較少,產品品質較差,缺乏市場競爭力③投入的農業勞動力過多,造成生產成本過高,缺乏市場競爭力④人口多,購買力太強,造成價格升高,缺乏市場競爭力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近年來,北京冬季市場上出現大量反季節蔬菜和南方瓜果多來自北京郊區的塑料大柵。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過去農民冬閑,反映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特點b.冬季農作物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條件c.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弱化了農業地域性和季節性特點d.反季節蔬菜投放市場只有社會效益,沒有經濟效益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水稻被稱為“亞洲的糧食”。據此回答下列各題。8.水稻種植可緩解某些地區人口對土地的壓力的根本原因是( )a.水稻地區適應性強 b.水稻種植技術簡單c.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高 d.水稻種植很適合于小農經營9.“雜交水稻”的開發應用說明了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堅持( )a.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 b.不斷增加國家對農業的投入c.貫徹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 d.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10.傳統稻米產區農業生產改進最關鍵的是改變( )a.傳統經驗、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不高b.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不高c.人均耕地少、水熱條件還未充分合理利用d.地勢低平、多水旱災害11.讀我國北方某城市周圍農業分布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城市擬發展優質高效糧食生產、乳畜業、水果和蔬菜種植業,按照合理布局原則,i處應發展 ,ⅱ處應發展 ,ⅲ處應發展 。 (2)其中乳畜業考慮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現在在該城市市場上也同時能見到南方甚至國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這說明了 因素對農業區位影響在地域上擴大,而這只有在 條件改善和保鮮、冷藏等技術發展條件下,才得以實現。(3)現在城郊蔬菜種植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應城市居民新鮮的蔬菜了,這是由于 結果。
參考答案【知識梳理】 一、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分析
特點
原因
發展措施
小農經營
家庭為單位,人均耕地少
集約經營
單產高,商品率低
精耕細作,但農村人多,自給為主
控制人口數量,增強商品意識
機械化水平低
體力勞動為主
加快機械化發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風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發生
大力投資,興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農民文化科技素質低,憑傳統經驗
加大科技投入
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優勢與評價
區位優勢
評價(一)優越的自然條件:①平原地形廣闊②黑鈣土和沖積土肥沃③溫帶草原氣候,夏季溫和濕潤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為實現機械化和規模經營創造條件,利于作物生長、穩產(二)便利的交通運輸:① 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運發達②公路、鐵路與水運構成發達交通網集散便利、降低運費、提高效益(三)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規模經營競爭力比歐洲強(四)高度發達的工業:提供現代農業所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實現農業機械化、化學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五)先進的科技:國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廣系統,免費提供科技成果促進農業科技發展和專業化、社會化生產的實現【當堂檢測】1.b 2.d 3.d 4.c 5.c 6.a 7.c 8.c 9.a 10.b11.(1)乳畜業 水果和蔬菜種植業 糧食生產(2)市場 市場 交通運輸 (3)依靠科技 對不適宜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利用改造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篇2
【教材分析】本節課教材涉及亞洲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是在學習了農業區位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應用區位因素分析方法,學習掌握世界主要糧食生產的地區分布、作物類型、生產特征等知識的一節課。農業再生產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互相融合的物質生產過程,自然再生產過程受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諸因素的地域性差異影響;經濟再生產過程因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開發歷史、社會經濟發展、習俗差異等也存在著地區差異,因此形成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差異。東亞發展中國家由于自然地理特點,農業勞動人口多,教育水平以及農業技術相對落后,發展了以水稻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產類型;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基礎,以及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基礎,發展了高度機械化、集約化、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農業。農業、農村、農民是國民經濟的根本,糧食問題是世界農業首要問題。因地制宜,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是解決世界和我國糧食問題的根本途徑。【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亞洲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特點;
以及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產生的自然、社會、經濟原因。能力目標: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
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利用案例完成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分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世界和我國糧食問題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發展目標:初步形成主動利用多種形式地理信息綜合分析問題的意識。【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利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學習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對比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理解在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過程中,各個農業區位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教學難點: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教學方法】發現法教學,案例教學法,對比教學【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自學指導法【--】課前安排學生收集了解水稻的生長習性,在課堂內由一名學生講解,并與上一節小麥生長習性做出對比。通過課堂復習:“農業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引申出農業生產具有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雙重屬性,因而受到自然和社會經濟的多因素共同影響。其中,自然因素是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限制性因素,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形成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隨社會經濟發展發生明顯變化。通過教材圖3.10的閱讀和分析,結合課文的文字資料,指導學生從中分析并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說出:1.季風水田農業出現的區域:亞洲東部地區;2.東亞形成水稻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的自然條件:高溫多雨的季風氣候和平原為主的地形;3.東亞形成水稻種植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的社會經濟背景: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小。學生思考并回答課堂活動中的問題:1.這些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怎樣影響本區農業生產?2.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本區農業生產有什么特點?3.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是什么?4.這些區位因素中,哪個因素的作用更加重要?出示美國的地形、氣候示意圖,請學生對比美國和中國自然地理環境,說出:1.美國和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的相似性和不同之處;2.根據已有知識,說出美國和中國的社會經濟的相似性和不同之處;3.根據上述條件,推測美國農業生產的一般特點;4.閱讀案例3,學習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生產的有關內容;5.總結美國農業生產的一般特點;6.解釋造成美國商品谷物農業與東亞季風農業之間明顯差異的區位因素;7.認識美國小麥帶和玉米帶的分布區域。教學知識小結,提問: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什么?1.季風水稻農業(長江中下游地區)。2.商品谷物農業(東北平原地區)。討論:今天學習內容對我國農業有什么啟示?(開放式討論)。【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安排學生活動安排【課前復習】投影顯示“農業區位因素” (隨著學生的復習一一出現)【導入新課】學生介紹“水稻的生長習性”【講授新課】一、季風水田農業1.指導學生閱讀“亞洲水稻農業分布示意圖”2.指導學生閱讀“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和“亞洲地形分布圖”3.指導學生閱讀“亞洲人口分布圖”4.提示學生思考:世界主要糧食作物有哪些?水稻種植對氣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東南亞的氣候和地形還適宜其他農作物生長嗎,為什么不選擇?水稻種植對勞動力數量有什么要求?5.引導學生總結本區農業生產的特點。6.引導學生總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7.提醒學生思考:“農業區位的主導因素是自然因素還是社會因素? 通過對比商品谷物農業來總結。”(過渡)。二、商品谷物農業1. 指導學生閱讀“美國地形”和“美國氣候示意圖”;提醒學生注意比較兩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的相似與區別。2. 提問:美國農業區主要糧食作物是什么? 為什么與東亞的主要作物不同?3. 請學生復習對比中國和美國的社會經濟條件差異。4. 請學生大膽推論,農業的一般規律。5. 自學案例3“美國商品谷物農業”6. 引導學生逐步分析案例,歸納美國農業生產的一般特點。7. 討論:造成中國和美國農業生產區位差異的原因。8. 指圖講解小麥帶和玉米帶的一般分布地區。【課堂小結】小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指出發展目標。【反饋練習】提問:列舉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并嘗試分析主要區位因素。【課題拓展】討論:今天的學習內容對我國農業發展有什么啟示? 【作業布置】 填充圖。列舉農業區位因素。畫圖或示意講解。閱讀示意圖,指圖說出分布區域。說出水稻分布區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點,以及地形特征。說出水稻分布區的人口分布特征。思考并回答問題。列舉本區農業生產的特點。列舉本區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思考,不要求急于回答。指圖說出美國糧食生產分布地區。說出美國農業區與東亞地區的氣候和地形的區別。說出美國主要糧食作物。解釋原因。主要列舉農業勞動人口、人均耕地的差異。推測并列舉。自學閱讀。與教師共同分析,完成分析歸納。討論并歸納。與老師共同總結。列舉我國主要的農業區位類型。開放式討論。課內完成。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篇3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教 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特點;以及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產生的自然、社會、經濟原因。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
過程與方法:
1.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世界和我國糧食問題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教學重點】
1.利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學習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
2.對比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理解在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過程中,各個農業區位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
1.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
2.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與講議結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前面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樹立了農業區位因素的基本理論,并且有了農業地域類型的一些基本認識,學習了種植業和畜牧業兼有的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這一節我們繼續學習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
下面我們先看一段錄像,請大家認真觀看,錄像里反映的是什么農業類型。
教師提問:以上錄像內容反映了什么農業類型?
生:種植業。
師:很好。在這一節內容的學習中,我們就將認識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
一、季風水田農業
1.主要分布區:亞洲季風區。
2.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國——中國
(閱讀p47圖3.10 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和分布,重點分析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完成p48讀圖思考題。)
4.本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有利區位條件:
(學生活動)讀圖思考
1.季風水田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與這里的地形和氣候有什么關系?
2.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這里有與之相適應的勞動力條件嗎?
3.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還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教師提示):從水稻的生長習性結合讀圖思考1、2引導學生分析圖3.10,分析氣候、地形、勞動力對水稻分布的影響。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是水稻生長的基礎,豐富的勞動力等社會經濟條件有利于水稻種植業的經營和發展。)
(歸納總結)
1.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季風區的地勢平坦地區。高溫多雨適宜水稻生長,地勢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區,這里勞動力豐富。
3.亞洲季風區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水稻單產高。種植水稻可以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和對糧食的需求。本地區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約有70xx年),稻米是人們喜愛的主要糧食。
4.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種植業的主要特點:
(學生活動)學案【知識梳理】一
(總結歸納)
一、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分析
特點 原因 發展措施
小農經營 家庭為單位,人均耕地少 集約經營
單產高,商品率低 精耕細作,但農村人多,自給為主 控制人口數量,增強商品意識
機械化水平低 體力勞動為主 加快機械化發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風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發生 大力投資,興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農民文化科技素質低,憑傳統經驗 加大科技投入
小農經營——人均耕地少,以家庭為單位,每戶耕種的田地少。
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農民精耕細作,使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但每戶耕種規模小,每戶稻谷的總產量不大,受傳統觀念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收上來的稻谷的相當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糧以及家畜、家禽的飼料用糧,到市場出售的很少。
機械化水平低——田地規模小,經濟水平低,農民憑自己勞動能夠完成農活。日本機械化水平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產的基礎。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生產威脅大。
(學生探究)
以中國為例,說明應該尋找和運用哪些資料,解釋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形成的原因。
活動步驟: 1.探究方案:需要著手組織哪些方面的相關材料知識。
2.列出資料清單。
3.運用這些資料說明問題。
(友情提示)此活動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在課下完成。
(學生活動) 通過閱讀這個材料,使學生了解如下問題:
1.我國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主持的雜交水稻的發明和推廣,為糧食生產開辟了廣闊前景。
2.目前,我國生物技術育種居世界先進水平,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居國際領先地位。超級雜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平均每公頃產量達到1萬多千克,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二、商品谷物農業
1.分布地區: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
2.農作物:小麥、玉米
(學生活動) 讀圖3.13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簡要分析這些因素對商品谷物農業有什么影響。
3.特征:以上國家商品谷農場一般為家庭經營,這類農場我國西北、東北也有分布,一般為國營。
(教師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農業的基本特點。在分析適合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時需要圍繞商品率高的特點考慮。
(總結歸納)
農業生產的生產量高,自身消費少,生產效率高,交通、市場條件好,商品率就高;產量高,而自身消費量大,生產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場條件好,商品率也不會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區位因素對商品谷物農業影響的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關鍵特征,從分析哪些區位因素有利于提高產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進產品的銷售著手。
參考答案:
下面我們以商品谷物農業典型代表——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為例,分析歸納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
(學生活動)
通過這個案例3,使學生明確如下問題:
(1)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商品谷物農場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農業的商品化促進了農業的專業化和區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然資源潛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國的玉米帶、小麥區能夠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農業措施。
(4)小麥的分布分為北部小麥區和中部小麥區。
4.適合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分析:
(學生活動)參照歸納季風水田區水稻種植業特點的方法,歸納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
(教師提示)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是: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學生活動)學案【知識梳理】二
(總結歸納) 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優勢與評價
區位優勢 評價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①平原地形廣闊②黑鈣土和沖積土肥沃③溫帶草原氣候,夏季溫和濕潤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為實現機械化和規模經營創造條件,利于作物生長、穩產
(二)便利的交通運輸:① 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運發達②公路、鐵路與水運構成發達交通網 集散便利、降低運費、提高效益
(三)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規模經營 競爭力比歐洲強
(四)高度發達的工業:提供現代農業所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 實現農業機械化、化學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進的科技:國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廣系統,免費提供科技成果 促進農業科技發展和專業化、社會化生產的實現
(總結歸納)適合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分析:
農業科學技術先進;機械化水平高;地廣人稀;市場廣闊;交通運輸便利;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降水豐富等。
三、把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特點與季風水田農業作一比較,你認為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學生探究)
農作物品種 生產目的 經營方式 氣候條件
水稻種植業 水稻 自給一商品農業 小農經營、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 季風氣候區
美國商品谷物農業 小麥、玉米等 商品農業 家庭農場、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低 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產生這兩種農業地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條件和氣候因素。氣候條件不同,兩種農業地域所生產的農產品品種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勞動力條件直接影響到生產的經營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書設計】
3.2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季風水田農業
1.主要分布區:
2.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國——中國
4.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
5.主要特點:
二、商品谷物農業
1.分布地區:
2.特征: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農作物:小麥、玉米
4.區位條件
【隨堂練習】
1.亞洲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優勢條件有( )
a.大面積可供開發的土地 b.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c.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d.便利的效能運輸條件
2.東亞水稻種植區必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其原因是( )
①該區機械化水平低 ②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
③亞洲水稻種植區氣候干旱 ④水稻生產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長期以來,上海市郊種植業以糧食、棉花、油菜為主,其中糧食作物占很大比重。xx年上海市郊種植業結構調整后,全年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播種面積之比達到1:1,產值之比達到1:3,農民增收4.2億元。據此完成3~4題。
3.上海市郊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工業發展水平 b.科學技術水平
c.勞動力的文化教育水平 d.商品經濟發展水平
4.現在,上海市郊農業已形成了種苗、園藝作物、出口蔬菜、名特優新為主的小宗經濟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b.精耕細作,水平不斷提高
c.商品市場與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 d.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用地減少
我國加入wto后,農業面臨挑戰。根據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價格占世界相應指標關系圖,回答5~7題。
5.我國受國際市場沖擊最嚴重的農產品是( )
a.油料 b.水產品
c.糧棉 d.水果
6.我國某些農產品受沖擊嚴重是由于( )
①投入的農藥化肥、機械化設備過多,造成生產成本過高,價格偏高
②農業科技投入較少,產品品質較差,缺乏市場競爭力
③投入的農業勞動力過多,造成生產成本過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④人口多,購買力太強,造成價格升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近年來,北京冬季市場上出現大量反季節蔬菜和南方瓜果多來自北京郊區的塑料大柵。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過去農民冬閑,反映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特點
b.冬季農作物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條件
c.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弱化了農業地域性和季節性特點
d.反季節蔬菜投放市場只有社會效益,沒有經濟效益
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水稻被稱為“亞洲的糧食”。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8.水稻種植可緩解某些地區人口對土地的壓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區適應性強 b.水稻種植技術簡單
c.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高 d.水稻種植很適合于小農經營
9.“雜交水稻”的開發應用說明了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堅持( )
a.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 b.不斷增加國家對農業的投入
c.貫徹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 d.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
10.傳統稻米產區農業生產改進最關鍵的是改變( )
a.傳統經驗、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不高
b.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熱條件還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勢低平、多水旱災害
11.讀我國北方某城市周圍農業分布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城市擬發展優質高效糧食生產、乳畜業、
水果和蔬菜種植業,按照合理布局原則,i處應
發展 ,ⅱ處應發展 ,ⅲ處應發展 。
(2)其中乳畜業考慮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現在在該城市市場上也同時能見到南方甚至國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這說明了 因素對農業區位影響在地域上擴大,而這只有
在 條件改善和保鮮、冷藏等技術發展條件下,才得以實現。
(3)現在城郊蔬菜種植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應城市居民新鮮的蔬菜了,這是由于 結果。
參考答案
1.b 2.d 3.d 4.c 5.c 6.a 7.c 8.c 9.a 10.b
11.(1)乳畜業 水果和蔬菜種植業 糧食生產
(2)市場 市場 交通運輸
(3)依靠科技 對不適宜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利用改造
【布置作業】
(研究性學習)在我們課本所學的五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基礎上,同學們自主查閱資料,運用農業區位的相關原理及我們所學到的農業區位的一般分析思路,自主學習并歸納總結熱帶種植園農業的區位因素、分布、特點等問題,各學習小組組長把本組的同學的結論整理歸納,下節課請同學上講臺與大家分享其研究成果。
【教學反思】
通過五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學習,學生是否真正具備了運用農業區位原理解決分析實際農業生產活動的能力,這是這一章的核心,應加大培養的力度。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篇4
首先談一下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在前面學習了《農業的區位選擇》之后,講述“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對這兩種種植業做具體分析,是對前面內容的加深和升華。同時本節與下一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在內容的安排上是并列關系。從宏觀上看,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加深和升華,又是后面知識的對比和參照。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并以美國商品谷物為例歸納商品谷物農業地域的特點及其區位因素。加強讀圖分析能力,提高歸納和對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通過了解我國在解決糧食問題上的巨大成就來增進愛國情感。珍惜糧食,樹立科技興農意識。我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理論依據有:其一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課標要求。
在本節課中,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什么這么說呢?其一,學生的地理基礎和生活經驗不足,而歸納總結能力又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其二,季風水田農業的地域特點必須結合具體的區域實際,內容比較復雜,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構成本節的難點。
以上是對教材的分析,對于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大家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打算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比較法。之所以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是因為如果將問題分解為一個個梯級深入的小問題,則探究自會水到渠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展示季風區水稻生產的場景,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在激活學生舊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新知。而比較法是我們地理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較,加深理解和記憶。
對于新課的講授,我是這樣安排的。
談話式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展示兩幅不同的圖片,其中之一是“一望無際的水稻田”,另一幅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請學生對這兩幅圖片展示的內容進行農業分類。學生會歸納為“種植業”和“畜牧業”。這樣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快速、高效地把學生引入將要學習的知識點中,二是為下一堂課《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作一個簡單的鋪墊。
接下來探究學習新課內容,探究學習要求學習內容有適當的階梯性,我們本地的學生對水稻種植沒有生活體驗,如果讓學生直接進入水稻種植的區位因素的分析,階梯太大,會給學生造成過大的障礙。對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課堂延伸,增加體驗。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找水稻種植的相關資料或向長輩詢問水稻種植的生產過程,去市場調查大米的產地。
第二步,步步設問,搭架攀梯。引用幾條水稻農諺,如廣東農諺“清明谷雨時,插田莫遲疑”,四川農諺“立夏小滿正栽秧”,江蘇農諺“立夏浸種,芒種栽秧”,問“為什么這三省的水稻插秧時間會不一樣?”引出各地氣溫條件的不同對水稻種植的影響,“水稻的生產還需要哪些自然條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你認為水稻的種植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想象、回憶,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有一個表層的、感性的認識。
第三步,讀圖分析,訓練能力。(多媒體演示)四幅地圖,分別為“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亞洲氣候類型分布”“亞洲人口分布”“亞洲地形分布”,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在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讀圖分析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結果。讀圖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的培養。
第四步,閱讀思考,拓展思維。多媒體展示三段資料,分別為“我國水稻種植的歷史”“我國南方居民的飲食習性”“我國人口與耕地對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具有直觀、形象、典型等特點,利于學生感知認識的深化,有助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加深了對抽象地理知識和原理的理解。由于涉及面擴大了,掌握并超越了課本知識,知識面大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資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步,組織歸納,把握重點。由學生小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避免出現課上熱熱鬧鬧,學生課后心中空空蕩蕩。
第六步,學以致用,內化知識。對比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同時,多媒體展示美國的地形、氣溫、降水、土地等自然區位因素的相關資料,由學生運用上述和自己補充的資料說明問題。并聯系鄉土地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環境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學生“演員”和教師“導演”的作用。即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課堂的探索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發現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的作用有機結合。預期學生能達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篇5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
一、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二、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條件;
加深對農業區位含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
讀圖分析能力、閱讀歸納分析能力。
3.德育目標:
樹立科技興農意識;
了解我國農業的輝煌成就和農業問題的緊迫性。
三、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重點和難點
1.重點:
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條件
2.難點:
季風水田農業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
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專業化和區域化特征;
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
四、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方式:
1.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五、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總體構思:
通過復習上節課農業區位知識導入新課;
通過分析教科書47頁圖來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條件;
通過講解來說明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及其原因;
通過對比商品谷物農業情況和美國案例分析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和特點。
六、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提問1: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有那些?
學生:自然方面:氣候(光照,熱量,降水),土壤,地形,水源
社會經濟方面:市場,交通,勞動力,政策,機械,科技
提問2:按生產對象不同,農業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學生: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教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農業中的種植業。
意圖:通過復習導入來鞏固上節課內容,將上節內容和本節內容銜接起來,以利用上節所學知識分析本節知識。
(2)通過分析教科書47頁四幅圖來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條件;
提問:看47頁季風水田農業分布圖,說明季風水田農業分布在哪些地區?
學生:東亞、東南亞和南亞。
提問:對比水稻種植業分布圖和亞洲氣候類型圖,說明水稻種植也主要分布在哪些氣候類型區?
學生:亞洲季風區和熱帶雨林氣候區
提問:這些氣候有什么共同點?
提問后講解水稻習性。
總結:水稻種植需要水熱充足,雨熱同期
練習鞏固:
討論1:英國是否適合發展水稻種植業?
討論2:地中海氣候區適合種植水稻嗎?
提問:對比水稻種植業分布圖和亞洲地形圖,分析水稻種植業地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地勢低平。
提問:對比水稻種植業分布圖和亞洲人口分布圖,人口分布有什么特點?
學生:人口稠密。
討論:季風水田種植區人口稠密的意義?
教師主要從勞動力,糧食需求方面來說明。
教師總結季風水田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意圖:通過讀圖提高學生分析能力,通過對比法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提高學生歸納能力,加深學生印象。
(3)講解季風水田農業特點:
本區人口稠密,地少人多,所以小農經營;
地少人多,精耕細作,所以單產高;
地少人多,每家的總產量不高,農民將大部分收獲糧食自用,所以商品率低;
季風區為主,降水年際變化大,所以水利工程量大;
意圖:本部分內容先說明季風水田農業特點,再領同學們分析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4)案例分析商品谷物農業
教師對照地圖說明商品谷物農業的分布,作物,突出“商品”兩個字,說明是面向市場的農業。
提問:觀察49頁圖,商品谷物農業都有哪些區位因素?
學生:自然條件優越、交通運輸便利、市場廣闊、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科學技術先進。
教師將這些區位因素和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進行對比。簡要說明內在聯系,每個要素舉一個例子。重點說明市場這個因素是首要的。并說明地廣人稀有利于機械化推廣,提高商品率。
出示美國地圖,說明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在世界糧食市場重要地位。
帶領學生閱讀50頁美國商品谷物農業案例,引導學生討論:
(1)美國商品谷物農業怎樣體現了商品谷物農業區位優勢。
(2)美國商品谷物農業自身特點及意義。(生產專業化和區域化)
利用多媒體播放美國農業視頻,說明美國農業的現代化。主要內容:
美國實現了全面的機械化,擁有拖拉機438萬臺,收割機120萬臺,農用卡車318萬臺,農用飛機1萬架,因此美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居世界領先地位,一個勞動力可以養活76個人,而世界上每個農業勞動力僅供養5 個人。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商品率在95%左右,世界糧食市場50%以上是美國出口的農產品
意圖:通過教學案例使學生理解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因素和特點,通過商品谷物農業和季風水田農業的對比來深刻理解二者的特點。
最后是對本節內容進行總結和練習。
板書設計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季風水田農業
1、主要農作物
2、分布
3、區位條件
4、主要特點
二商品谷物農業
1、主要農作物
2、分布
3、區位條件
4、主要特點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特點;以及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產生的自然、社會、經濟原因。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
過程與方法:
1.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世界和我國糧食問題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教學重點】
1.利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學習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
2.對比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理解在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過程中,各個農業區位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
1.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
2.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與講議結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前面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樹立了農業區位因素的基本理論,并且有了農業地域類型的一些基本認識,學習了種植業和畜牧業兼有的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這一節我們繼續學習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
下面我們先看一段錄像,請大家認真觀看,錄像里反映的是什么農業類型。
教師提問:以上錄像內容反映了什么農業類型?
生:種植業。
師:很好。在這一節內容的學習中,我們就將認識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
一、季風水田農業
1.主要分布區:亞洲季風區。
2.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
3.世界的稻米生產國--中國
(閱讀P47圖3.10 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和分布,重點分析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完成P48讀圖思考題。)
4.本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有利區位條件:
(學生活動)讀圖思考
1.季風水田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與這里的地形和氣候有什么關系?
2.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這里有與之相適應的勞動力條件嗎?
3.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還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教師提示):從水稻的生長習性結合讀圖思考1、2引導學生分析圖3.10,分析氣候、地形、勞動力對水稻分布的影響。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是水稻生長的基礎,豐富的勞動力等社會經濟條件有利于水稻種植業的經營和發展。)
(歸納總結)
1.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季風區的地勢平坦地區。高溫多雨適宜水稻生長,地勢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區,這里勞動力豐富。
3.亞洲季風區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水稻單產高。種植水稻可以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和對糧食的需求。本地區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約有7000年),稻米是人們喜愛的主要糧食。
4.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種植業的主要特點:
(學生活動)學案【知識梳理】一
(總結歸納)
一、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分析
特點
原因
發展措施
小農經營
家庭為單位,人均耕地少
集約經營
單產高,商品率低
精耕細作,但農村人多,自給為主
控制人口數量,增強商品意識
機械化水平低
體力勞動為主
加快機械化發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風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發生
大力投資,興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農民文化科技素質低,憑傳統經驗
加大科技投入
小農經營--人均耕地少,以家庭為單位,每戶耕種的田地少。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農民精耕細作,使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但每戶耕種規模小,每戶稻谷的總產量不大,受傳統觀念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收上來的稻谷的相當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糧以及家畜、家禽的飼料用糧,到市場出售的很少。
機械化水平低--田地規模小,經濟水平低,農民憑自己勞動能夠完成農活。日本機械化水平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產的基礎。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生產威脅大。
(學生探究)
以中國為例,說明應該尋找和運用哪些資料,解釋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形成的原因。
活動步驟: 1.探究方案:需要著手組織哪些方面的相關材料知識。
2.列出資料清單。
3.運用這些資料說明問題。
(友情提示)此活動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在課下完成。
(學生活動) 通過閱讀這個材料,使學生了解如下問題:
1.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主持的雜交水稻的發明和推廣,為糧食生產開辟了廣闊前景。
2.目前,我國生物技術育種居世界先進水平,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居國際地位。超級雜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平均每公頃產量達到1萬多千克,處于世界水平。
二、商品谷物農業
1.分布地區: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
2.農作物:小麥、玉米
(學生活動) 讀圖3.13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簡要分析這些因素對商品谷物農業有什么影響。
3.特征:以上國家商品谷農場一般為家庭經營,這類農場我國西北、東北也有分布,一般為國營。
(教師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農業的基本特點。在分析適合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時需要圍繞商品率高的特點考慮。
(總結歸納)
農業生產的生產量高,自身消費少,生產效率高,交通、市場條件好,商品率就高;產量高,而自身消費量大,生產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場條件好,商品率也不會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區位因素對商品谷物農業影響的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關鍵特征,從分析哪些區位因素有利于提高產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進產品的銷售著手。
參考答案:
下面我們以商品谷物農業典型代表--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為例,分析歸納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
(學生活動)
通過這個案例3,使學生明確如下問題:
(1)美國是世界上的商品谷物生產國,商品谷物農場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農業的商品化促進了農業的專業化和區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然資源潛力,取得效益。
(3)美國的玉米帶、小麥區能夠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農業措施。
(4)小麥的分布分為北部小麥區和中部小麥區。
4.適合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分析:
(學生活動)參照歸納季風水田區水稻種植業特點的方法,歸納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
(教師提示)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是: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學生活動)學案【知識梳理】二
(總結歸納) 二、美國成為世界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優勢與評價
區位優勢
評價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①平原地形廣闊②黑鈣土和沖積土肥沃③溫帶草原氣候,夏季溫和濕潤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為實現機械化和規模經營創造條件,利于作物生長、穩產
(二)便利的交通運輸:① 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運發達②公路、鐵路與水運構成發達交通網
集散便利、降低運費、提高效益
(三)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規模經營
競爭力比歐洲強
(四)高度發達的工業:提供現代農業所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
實現農業機械化、化學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進的科技:國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廣系統,免費提供科技成果
促進農業科技發展和專業化、社會化生產的實現
(總結歸納)適合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分析:
農業科學技術先進;機械化水平高;地廣人稀;市場廣闊;交通運輸便利;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降水豐富等。
三、把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特點與季風水田農業作一比較,你認為的差異是什么?
(學生探究)
農作物品種
生產目的
經營方式
氣候條件
水稻種植業
水稻
自給一商品農業
小農經營、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
季風氣候區
美國商品谷物農業
小麥、玉米等
商品農業
家庭農場、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低
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產生這兩種農業地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條件和氣候因素。氣候條件不同,兩種農業地域所生產的農產品品種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勞動力條件直接影響到生產的經營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書設計】
3.2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季風水田農業
1.主要分布區:
2.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
3.世界的稻米生產國--中國
4.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
5.主要特點:
二、商品谷物農業
1.分布地區:
2.特征: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農作物:小麥、玉米
4.區位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