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及其防御(精選10篇)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方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 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方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 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 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地質災害之間的關聯性及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了解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2.使學生認識地質災害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正確處理人地關系,提高減災防災意識,增強學生臨災應變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1.地震、火山的成因;2.泥石流、滑坡的形成。
難點:地震、火山與內力作用的關系。
【引入新課】
1.陸地自然資源有哪些特點?
2.針對這些特點,人類應當怎樣利用陸地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禮物,但是大自然也會給人類帶來許多不利影響,甚至是災難。以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氣象災害,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學習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講授新課】
1.常見的自然災害
引導學生討論:你知道哪些自然災害?能對這些自然災害分類嗎?
2.地震
(1)引導學生讀圖4.53,了解地震構造,知道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級、烈度等概念
(2)震級:表明地震的級別
微震:<3級
有感地震:3~5級
破壞性地震:>5級
(3)地震的危害和影響
介紹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4)地震的分布
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3.火山噴發
(1)引導學生讀圖,了解火山的構造。
(2)火山分類: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火山的危害:龐貝古城的湮沒、1991年6月皮納圖博火山的噴發。
4.滑坡和泥石流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2)危害
指導學生讀圖,了解滑坡和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
(3)教師歸納小結
相同點:①主要發生在山地地區
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
③人類活動可誘發其發生
④破壞力極強
不同點:①運動物質體積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須有水的參與
5.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1)成因上的關聯性
如川、滇、黔邊地區
(2)成災上的關聯性
如陜西華縣大地震傷亡83萬人,原因在于疫病蔓延,“千村薜藶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3)人類活動的影響
如1998年長江大水由于降水集中且很大,也與長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有關,這也是該地區近年來泥石流、滑坡多發的原因。
6.地質災害的防御
(1)加強地質災害的防御,建立災情預測系統
(2)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3)實施一些預防措施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7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8
(一) 開場白(略)
(二)教材簡介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冊第四單元《陸地環境》中的內容。本單元是自然地理知識最為集中、涉及面最廣的一個單元;而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陸地環境的組成要素——巖石、地貌、陸地水、生物、土壤以及各要素的相互關系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后而編排的,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從課時容量考慮,教材有選擇地講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災害本身的基本知識、危害、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以及地質災害的防御等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及其與人們生活和生產關系的密切程度;特點之二,是從有利于學生認識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注重闡明地理過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這與全書以闡明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為主線是相吻合的。
(三)理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知識目標:了解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危害,以及進行監測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1、培養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2、培養分析知識點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結構的能力;3、培養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即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以正確態度對待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點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如果能抓住各種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質災害知識點的要領。所以在本節的教學中,要把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對各種地質災害的分析,歸納總結出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習的主體——學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的一般規律。
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教材以動態和聯系的觀點分析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學生在學習中普遍會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分析成為本節教學的重點,也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要密切聯系舊有的知識,引導學生利用視頻和圖片,把突破難點的過程當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的過程,當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從而全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五)優化出教學方法和手段
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沒有經歷和目睹各種地質災害發生過程,雖然他們可以從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上獲得有關資料、信息,但仍然有欠完整和系統。由于條件所限,傳統教學也只能以小量的圖片和資料可以輔助講述,學生對各種地質災害的感受比較平淡和膚淺的。我們不可能讓學生親臨地質災害現場觀察、體驗后進行教學。但在網絡環境下,充分的收集資料、信息,采用多媒體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上述的不足,強化對學生的感受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通過視頻素材和各種圖片資料使學生觀察到地質災害的成因、分布、危害等特點,運用類比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指導學生討論各種地質災害的一般規律,歸納出地質災害的相關性,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進而提高對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防御重要性的認識。因此,這節課可采用綜合運用視頻演示、講授、自學、討論并輔以電教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應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由于本節內容中,要研究的地理要素較多,教學容量大,教師要注意控制教學進度,以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六)教學程序安排
從以上分析,本課教學應以了解、學習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從而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5分鐘。
以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為導入新課的指導思想,列舉現實生活、生產中的事例進而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再介紹說明研究地質災害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例如可以播放視頻——加利福尼亞地震發生后的視頻一段,構建學生對地理圖像的直觀感悟能力,進而稍詳細地以地震為例,說明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接著導入研究某一地理事物(現象)的一般方法,即先闡明地理過程,再逐步深入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舉實例時,要強調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研究地理學離不開觀察和分析,這既是研究地理的基礎又是學生認知的起點。在讓學生觀察時,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地質災害,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
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0分鐘。
現代教學論認為,地理教學不僅具有傳授知識的功能,還有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功能。講授地質災害應著力通過現實生活的實例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獲得更多感性認識,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迫切性,強化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和心理震撼,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加深對地質災害的認識。在培養能力方面可按大綱要求,還應包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教師從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入手,在有豐富的視聽資料的基礎上,讓學生閱讀課本第124頁~125頁,以學生自學活動為主,老師只要能較好地引導學生,就可以較順利地啟發學生思維,適時加以歸納總結,學生便可以較好地掌握教材對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即從成災原因、災害本身的基本知識以及危害,形成對教材內容的整體認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本人認為教材的內容顯得過于簡單,教師不必過多的講述。而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擴大了課堂容量,從而補充了不少資料和知識,如"我國的地震"、"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地震發生時的自救方法和注意事項"、"世界和我國火山的分布等",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路,擴大學生的視野。其中"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和"地震發生時的自救方法及注意事項",這兩個問題,有較重要現實的意義。
在分析地質災害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即地質災害的關聯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討論式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法,使他們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與研究。在引導學生討論問題時,按照地質災害本身的發展規律,抓住本質的東西,每一步討論有根有據,使學生分析、討論復雜問題的能力得以培養和提高,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在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學習中養成求真、求知的科學精神和態度;激發其對地理問題的探究精神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維的有機結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以求經“技術”、“教師”之外化,促使學生自身之內化,達到學生能力的提高、思維的創新。為使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課本127頁的活動題1和2,從而考查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分析地質災害的防御方面,因這部分課文較簡單且通俗易懂,可采用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作出評價的方法。
3、鞏固與練習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課上安排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3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容,接著完成課堂作業。(附課堂作業)
4、布置作業
為使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的特點與規律,要求學生課后還要仔細閱讀課文,并完成課后作業。(課后作業題略)
(七)板書板圖設計
板書、板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性較強,在黑板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明顯。教學中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簡寫概念、規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圖。
第八、說課綜述
以上是對《地質災害及其防御》一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從提出問題到圓滿解決,教師通過語言啟發、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地理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地質災害規律的認識中,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也學會了對復雜地理現象的分析研究方法,達到了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創新。
結束語(略)。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 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篇10
(一)開場白(略)
(二)教材簡介
《地質災害及其防御》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冊第四單元《陸地環境》中的內容。本單元是自然地理知識最為集中、涉及面最廣的一個單元;而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陸地環境的組成要素——巖石、地貌、陸地水、生物、土壤以及各要素的相互關系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后而編排的,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從課時容量考慮,教材有選擇地講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災害本身的基本知識、危害、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以及地質災害的防御等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及其與人們生活和生產關系的密切程度;特點之二,是從有利于學生認識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注重闡明地理過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這與全書以闡明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為主線是相吻合的。
(三)理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知識目標:了解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危害,以及進行監測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1、培養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2、培養分析知識點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結構的能力;3、培養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即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以正確態度對待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點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如果能抓住各種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質災害知識點的要領。所以在本節的教學中,要把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對各種地質災害的分析,歸納總結出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習的主體——學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的一般規律。
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教材以動態和聯系的觀點分析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學生在學習中普遍會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分析成為本節教學的重點,也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要密切聯系舊有的知識,引導學生利用視頻和圖片,把突破難點的過程當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的過程,當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從而全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五)優化出教學方法和手段
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沒有經歷和目睹各種地質災害發生過程,雖然他們可以從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上獲得有關資料、信息,但仍然有欠完整和系統。由于條件所限,傳統教學也只能以小量的圖片和資料可以輔助講述,學生對各種地質災害的感受比較平淡和膚淺的。我們不可能讓學生親臨地質災害現場觀察、體驗后進行教學。但在網絡環境下,充分的收集資料、信息,采用多媒體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上述的不足,強化對學生的感受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通過視頻素材和各種圖片資料使學生觀察到地質災害的成因、分布、危害等特點,運用類比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指導學生討論各種地質災害的一般規律,歸納出地質災害的相關性,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進而提高對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防御重要性的認識。因此,這節課可采用綜合運用視頻演示、講授、自學、討論并輔以電教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應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由于本節內容中,要研究的地理要素較多,教學容量大,教師要注意控制教學進度,以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六)教學程序安排
從以上分析,本課教學應以了解、學習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從而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5分鐘。
以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為導入新課的指導思想,列舉現實生活、生產中的事例進而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再介紹說明研究地質災害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例如可以播放視頻——加利福尼亞地震發生后的視頻一段,構建學生對地理圖像的直觀感悟能力,進而稍詳細地以地震為例,說明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接著導入研究某一地理事物(現象)的一般方法,即先闡明地理過程,再逐步深入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舉實例時,要強調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研究地理學離不開觀察和分析,這既是研究地理的基礎又是學生認知的起點。在讓學生觀察時,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地質災害,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
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0分鐘。
現代教學論認為,地理教學不僅具有傳授知識的功能,還有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功能。講授地質災害應著力通過現實生活的實例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獲得更多感性認識,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迫切性,強化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和心理震撼,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加深對地質災害的認識。在培養能力方面可按大綱要求,還應包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教師從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入手,在有豐富的視聽資料的基礎上,讓學生閱讀課本第124頁~125頁,以學生自學活動為主,老師只要能較好地引導學生,就可以較順利地啟發學生思維,適時加以歸納總結,學生便可以較好地掌握教材對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即從成災原因、災害本身的基本知識以及危害,形成對教材內容的整體認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本人認為教材的內容顯得過于簡單,教師不必過多的講述。而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擴大了課堂容量,從而補充了不少資料和知識,如"我國的地震"、"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地震發生時的自救方法和注意事項"、"世界和我國火山的分布等",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路,擴大學生的視野。其中"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和"地震發生時的自救方法及注意事項",這兩個問題,有較重要現實的意義。
在分析地質災害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即地質災害的關聯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討論式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法,使他們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與研究。在引導學生討論問題時,按照地質災害本身的發展規律,抓住本質的東西,每一步討論有根有據,使學生分析、討論復雜問題的能力得以培養和提高,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在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學習中養成求真、求知的科學精神和態度;激發其對地理問題的探究精神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維的有機結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以求經“技術”、“教師”之外化,促使學生自身之內化,達到學生能力的提高、思維的創新。為使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課本127頁的活動題1和2,從而考查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分析地質災害的防御方面,因這部分課文較簡單且通俗易懂,可采用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作出評價的方法。
3、鞏固與練習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課上安排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3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容,接著完成課堂作業。(附課堂作業)
4、布置作業
為使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的特點與規律,要求學生課后還要仔細閱讀課文,并完成課后作業。(課后作業題略)
(七)板書板圖設計
板書、板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性較強,在黑板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明顯。教學中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簡寫概念、規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圖。
第八、說課綜述
以上是對《地質災害及其防御》一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從提出問題到圓滿解決,教師通過語言啟發、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地理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地質災害規律的認識中,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也學會了對復雜地理現象的分析研究方法,達到了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創新。
結束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