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結合實例讓學生理解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基本內涵。學生能說明生物循環和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學會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產生新的功能。能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視角分析一些自然現象。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學生看書自學、討論。教師利用語言、課件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運用啟發式層層遞進,逐步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得出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會學生學會運用“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重點和難點】
重點:光合作用、生物循環、平衡功能 。
難點:平衡功能、地理要素相互作用,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教材內容分析及設計思路: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地理環境的兩大基本特點之一。這一內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思想一以貫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繼續把它作為一種思想貫穿外,重要的一點是要把整體性講出內容和道理來。為此,教材從物流(能流)、功能、過程、與人類的關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講述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規律。并且教材中輔以多個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整體性的基本內涵。
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
【導入】創設情景
情景:播放錄像《大連自然風光》
提問:在錄像中看到了些什么?有哪些景觀?
生答:有動物、植物、河流、土壤、大氣、地貌等。
引出課題: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師總結:自然地理環境就是由上面錄象中的各種地理要素組成的!
【教學過程】思考:錄像中的地理要素食如何相互制約的?
學生探討回答:如:氣候——水文、地形——水文、植物——地貌等。
師總結:
一、地理要素之間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組成。它們并非簡單的匯集在一起,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組成了自然環境的整體。這就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也是地理環境的一個重要特點。
加深印象(出示圖片)
引導探究1:p91活動:(活動問題參考答案:(1)生物、土壤、大氣、水等(2)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葉截流大氣降水;植物又通過蒸騰作用將水份釋放到大氣中;通過大氣降水補給土壤的、生物的水分等(3)太陽能因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體內并轉變成了化學能傳遞給動物并保存在動物體內,植物與動物在呼吸的過程中消耗了熱量,將化學能變成熱能釋放到環境中。)
總結過渡:在這個整體中,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使地理要素之間進行著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的整體。
引導探究2: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的“生物循環”內容,思考
1、 什么是生物循環?
2、 在生物循環中還有哪些地理環境要素參與?
3、 你能簡要說明生物循環的意義嗎?
學生討論,回答:體會通過循環地理要素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引導探究3:
利用教材材料“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分析作為自然地理要素之一的生物,對地球上的大氣、水、巖石、土壤等其他要素的影響,進而形成了適合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