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區位選擇》案例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區位的概念
2.理解農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能對不同的農業部門進行合理的區位選擇和評價
智能目標
通過案例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思想目標
樹立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努力實現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教學難點
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農業區位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問題探究式教學法、圖表導讀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農業生產活動有多種類型,并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展示:三江平原的種植業和青藏高原的游牧業)。
而且同學們知道世界上有多種農作物和馴化了的動物,那為什么這個地區要選擇這種類型呢?一塊土地放在面前,到底怎樣去安排農業生產才是合理的呢?有哪些要素是需要考慮的呢?怎樣考慮呢?這就是這一節課要研究的農業的區位選擇問題。(板書:5.2農業的區位選擇)
(轉)注意,這里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區位,什么是區位呢?同學們在課本上找出它的定義,看看是否等同于位置。
新課教學
討論歸納:不同,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板書斜體字)
(轉)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因此,我們考慮更多的是后者,也就是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這里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農業的區位選擇,怎么影響的呢?接下來我們就先來學習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從兩則案例談起。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下面兩個材料,注意其中黑體字的內容。(板書:一、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案例一:
據北京電視臺“第七日”報道,望京地區某街道兩旁種的竹子幾乎全都枯死了。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后了解到:竹子是常綠淺根植物,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溫帶竹區的年平均氣溫為12~17℃,1月平均溫度-2℃~4℃,年降水量700~1000mm;亞熱帶竹區的年平均氣溫為15~20℃,1月平均溫度4℃~8℃,年降水量1000~1500mm。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稈生長快,生長量大,蒸騰作用強,對土壤、水肥條件要求較高。土層深厚、肥沃濕潤、富含有機質、呈酸性反應的土壤最適宜生長。由此看來,該地區的竹子死亡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該地區街道兩旁選擇種竹子是由本地區主管部門領導決定,從我國南方地區(亞熱帶竹區)引種的。
表一:北京與南方地區氣候資料比較表
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以南)
北京地區
一月平均氣溫
0℃以上
-4℃
年平均降水量
800mm以上
609mm
土壤
酸性
堿性
案例二:
據《北京晚報》報道,通州區今年從美國、歐洲引種樹莓獲得成功。樹莓,亦稱紅葡,主要分布在寒帶和溫帶地區,中國南北各地有野生。人工栽培最早始于歐洲,中國僅東北地區栽培。樹莓根系較淺,要求疏松的土壤和較好的肥水管理。另據報道,xx年春,在北京八達嶺長城東北部的永寧鎮,有一片40公頃的玉米田被改建成國際標準化的樹莓種植園。根據地方政府的規劃,今后五年左右,位于長城北側的北京延慶縣境內的40萬畝玉米田將有50%分批改建成樹莓種植園。屆時,樹莓將達到20萬畝。這是北京市為優化生態環境,防御蒙古高原風沙侵襲首都、建立環北京森林生態屏障而積極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一項重大舉措。屆時,采摘、品嘗紅莓成為一項普及的休閑旅游活動。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紅莓果被譽為“黃金漿果”,廣泛用于飲料、食品、糖果、冷飲和鮮食。樹莓在我國剛剛起步,國際市場需求量大。因此,樹莓將成為我國新興果業的先鋒樹種,發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