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綱教案(通用15篇)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1
17 智取生辰綱
教學目標:
一、了解作品的雙線敘事線索的結構藝術。
二、分析楊志和晁蓋、吳用等人的形象特點,掌握設置矛盾沖突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學習本文環境描寫的藝術手法。
教學設想:
《智去生辰綱》選自《水滸傳》情節簡單,因是用古代白話文寫作的,通俗易懂,所以學生在理解文意上沒有太大障礙。只是需要對楊志的經歷作必要的介紹,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楊志這一人物形象。同時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科學地、充分地預習課文,設計了導學綱要來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發放《導學綱要》,指導學生預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關于《智取生辰綱》的片斷
提問:1、片斷中主要涉及到那些人物?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二、整體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矛盾沖突,理清情節結構線索
1、學生速讀課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節
主要人物:楊志、老督管、虞侯、軍健
晁蓋、吳用、白勝、公孫勝、劉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節:楊志押送生辰綱,晁蓋、吳用等人設計奪取生辰綱。
明確:雙線結構: 楊志押送金銀擔----明線
吳用智取生辰綱----暗線
2、課文中有哪些矛盾沖突?
明確:楊志押送與晁、吳等人奪取的矛盾沖突----主要矛盾沖突
楊志與軍健、虞侯、老督管之間的內部矛盾沖突----次要矛盾沖突
三、緊扣住\'智\',分析小說中的個體形象和群體形象,體會作者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一)個體形象---------楊志
1、楊志有沒有\'智\'?他的\'智\'體現在哪里?從文中找出來并概括。
明確:更變起行時間
催促軍健趕路
斥責虞侯頂撞老督管
三問棗客
警惕賣酒者
2、楊志為什么要這樣做?
明確:一方面是楊志為人謹慎的表現;另一方面因為這次押送是他唯一的機會,他一心想做官,想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害怕擔當責任,只為自身考慮,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可見他十分自私。
3、概括楊志的性格特征
精明、能干、蠻橫、剛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詞語相同,能夠概括楊志的性格即可。)
4、楊志為什么會失敗?
明確:主要是楊志一方內部的分崩離析,楊志與軍健、虞侯、老督管的矛盾沖突十分尖銳。其中最關鍵的是楊志與老督管的矛盾,老督管實際上是梁中書的代表,梁中書只是看中楊志的高強武藝,是在利用楊志以確保生辰綱的安全,并非真心識才任用。正因為如此,老督管是瞧不起楊志這個\'遭死的軍人\',站在軍健、虞侯一方,孤立楊志。生辰綱被奪后,老督管伙同虞侯、軍健把全部責任都推給了楊志。
楊志內部的不團結反襯出了晁蓋、吳用等八位好漢的團結一致。楊志的\'智\'固比不上吳用的\'智\',以楊志一人的\'智\'對晁蓋等八人的\'智\',以不團結的集體對團結的集體,這導致楊志最終失敗的必然性。
(二)群體形象----------晁蓋、吳用等八位英雄
1、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概括出晁、吳等人的\'智\'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1)智用天時----酷熱的天氣
a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天氣炎熱的語句
直接描寫:天氣、時間、太陽、天空等
間接描寫:人物(軍健、虞侯、老督管、白勝等人)的語言、動作
b.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烘托氣氛
有助于刻畫人物
推動情節發展
(2)智用地利----山岡樹林
黃泥岡,是兩條線索的交匯點
(3)智用矛盾----楊志的內部矛盾
軍健
虞侯 楊志
老督管
(4)智用計謀(播放《水滸傳》的精彩片段,創設情境)
明確:喬裝打扮--消除楊志的戒心
酒為誘餌--難以抗拒的誘惑
巧妙賣酒--天衣無縫的計策 [賣而不賣----喝酒買酒----饒酒奪酒----巧下蒙汗藥(欲擒故縱)]
2、小結
小說運用襯托的手法成功地塑造出晁蓋、吳用、白勝、公孫勝、阮氏三兄弟八位英雄的群體形象: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戰斗。整部小說在這里開始轉折,由個體斗爭轉向集體斗爭。
四、總結
通過這樣一場\'智\'的激烈斗爭,我們在小說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矛盾沖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這里有個體形象,又有群體形象,作者把他們放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去展現自我,并且通過人物自身的語言、行動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正是由于《水滸傳》塑造了眾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明中葉以后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列、楊家將系列、說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對其他題材的作品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五、討論:
生辰綱被奪對于楊志而言是他人生一個轉折點,從此落草為寇,最終歸梁山。他是被逼上梁山的,梁山的一百零八將中有許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讓我們從中選擇幾個人物(林沖、楊志、魯智深)相比較,來看一看他們的被\'逼\'有何不同?
板書:
智取生辰綱
襯托
楊志 吳用
送 取
智
天 地 人 謀
《智取生辰綱》導學綱要
[學習目標]
一、了解作品的雙線敘事線索的結構藝術。
二、分析楊志的思想性格,掌握設置矛盾沖突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學習本文環境描寫的藝術手法。
[基礎知識]
1、標出下列字詞的讀音。
嗔( )怪 廝( ) 直恁( )地 喃喃吶( )吶
聒( )噪 慪( )死 剜( )口 忒( )認真
2、解釋下列詞語:
趲行: 端的:
搬口: 干系:
兀自: 聒噪;
3、填空: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即《 》,又名《 》,是我國古代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 小說,屬長期累積型小說。
[解題]
生辰:生日。綱:舊時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這里的“生辰綱”是指運送為蔡家祝壽的大量禮品。“智”點出了奪取的方式。
[閱讀思考]
1、小說有哪兩條線索?兩條線索的交匯點在哪里?
2、文中有哪些矛盾沖突?
3、找出文中關于天氣的描述的語句。文中反復描寫炎熱的天氣作用何在?
4、楊志是怎樣一個人?他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5、楊志有沒有“智”?如果有,體現在什么地方?
6、晁蓋、吳用的“智取”的“智”體現在哪些方面?
7、全文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敘事方式?這一段有什么作用?
[思考討論]
梁山的一百零八將中有許多英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參照補充材料中的介紹,試比較《水滸傳》中楊志、林沖、魯達三個人物形象,看一看有何不同。
[能力訓練]
1、下列各句中,修辭手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這般天氣,兀的不曬殺人!
b、你便將我千刀萬剮,其實去不得了!
c、農夫心內如湯煮。
d、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直得恁地逞強。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藝術地概括了歷史上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失敗的過程,謳歌了農民的反抗精神和優秀的品質,描繪了農民革命的理想,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
b、《水滸》是一部由文人獨立完成的作品,它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施耐庵。它的敘述方式帶有說書人的痕跡,如“話說”“且把閑話休提,只說正話”等。這種形式的好處是既可以因為故事發展的需要安排許多巧合,也可以打斷故事進程發一通議論。
c、《智取生辰綱》圍繞一個“智”展開明暗兩條線索一起發展,之所以能“智取”,是因為晁蓋一方占著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周密的計策。
d、從寫作特色上看, 《水滸》語言、行為描寫非常出色,許多地方盡管沒有具體點明有關人物的名姓,但我們仍然能夠通過聽其語言、觀其形來判別出那些人物是誰。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3-6題
沒半碗飯時,只見遠遠的一個漢子,挑著一副擔桶,唱上岡子來,唱到: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那漢子口里唱著,走上岡子來,松林里頭歇下擔桶,坐地乘涼。眾軍看見了,便問那漢子道:“你桶里是什么東西?”那漢子應道:“是白酒。”眾軍道:“挑往哪里去?”那漢子道:“挑出村里賣。”眾軍道:“多少錢一桶?”那漢子道:“五貫足錢。”眾軍商量道:“我們又熱又渴,何不買些吃?也解暑氣。”正在那里湊錢,楊志見了,喝道:“你們又做甚么。”眾軍道:“買碗酒吃。”楊志調過樸刀桿便打,罵道:“你們不得酒家言語,胡亂便要買酒吃,好大膽!”眾軍道:“我們自湊錢買酒吃,干你甚事?也來打人!”楊志道:“你理會的什么?到來只顧吃嘴!全不曉得路途上的勾當艱難,多少好漢,被蒙汗藥麻翻了!”
3、解釋加線的詞語。
言語: 胡亂:
理會: 吃嘴:
4、“赤日炎炎”的絕句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們自湊錢買酒吃,干你甚事?也來打人!”眾軍的這些言語說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個“買酒的漢子”到底是誰?他在“智取”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水滸》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片段,完成7--9題。
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沖道:“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里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尋思卻才老軍所說,二里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來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帶了鑰匙,信步投東,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儷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6、關于草屋的描寫的意義或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象征著這社會正如這草屋,動蕩、腐朽、行將蹦塌。
b、寫草屋被“朔風吹撼”,“搖振”,突出風雪之烈之大。
c、屋破風寒,烘托當時林沖的凄涼心境,為他的反抗作鋪墊。
d、引出下文草屋被雪壓倒,林沖寄居神廟的情節,即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7、林沖打算修理草屋,這說明了什么?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林沖認為看管草料場差使不錯,產生了長期干下去的想法。
b、林沖不知敵人設下毒計,因而有長期看管草料場的想法。
c、林沖怕在這里無法過冬,所以想到要修理草屋。
d、林沖沒有完全識破敵人毒計,對敵人還有一定幻想,有隨遇而安的想法。
8、對上文畫線句分析最恰當的一項( )
a、這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人物唯恐出事、小心謹慎、安分守己的性格特點。
b、這一系列動作描寫了人物膽小怕事和隨遇而安的思想性格。
c、這一系列動作描寫是為后來人物報仇血恨作鋪墊。
d、這一系列動作描寫是為了反襯陸虞侯等人的粗心大意。
9、對“那場雪正下得緊”一句,魯迅贊賞說它寫出了神韻,對上分析正確的一項( )
a、一個“緊”字,寫出了風狂雪稠,寫出了大雪的氣勢。
b、一個“緊”字,一語雙關,象征著黑暗勢力對林沖的迫害加緊了。
c、作者通過通感手法,把視覺轉化為感覺來寫。
d、“緊”字既寫出了大雪氣勢,也襯托了林沖這個落難英雄的處境。
[補充材料]
1、施耐庵與《水滸》
施耐庵的生平事跡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傳說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錢塘人,又一說揚州。曾在錢塘為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合,棄官還鄉,閉門著書。又傳,曾參加元末在蘇州起義的張士誠軍,因目睹朝政腐敗,遂作《水滸傳》以抒胸中之憤。
《水滸傳》明代長篇章回白話小說,它的作者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小說真實地描寫了起義斗爭的發展過程:從個人發展到集體反抗,從分散斗爭到有組織的斗爭,以及起義失敗的結局。《水》的藝術成就很高:首先在結構上注意整體與局部的結合。每一位好漢走上梁山的道路都是獨立的,但這種局部的獨立反抗又成為整體的一部分。其次是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再次,作品中的人物語言切合其身份、地位和性格特點。《水滸傳》對后世的影響深遠。《水滸傳》有多種版本,現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還有清代金圣嘆評點的70回本。
2、楊志
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七位,
梁山軍馬里做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行第三。林沖來到梁山,王倫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狀”殺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見青面獸楊志,兩人拔刀大戰三十余回,不分勝負。原來楊志是楊老令公(楊繼業)楊家將的后代,本來是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與林沖不打不相識,被王倫一起邀上梁山。但楊志一心想到東京找個官做,不肯入伙。楊志到了東京被高俅排擠,不被任用,又花光了身上的錢,只好去賣祖傳寶刀,與潑皮牛二發生爭吵,不得已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梁中書看中了他的武藝,派他護送生辰綱去東京,不料生辰綱又被晁蓋等所劫。無奈之下楊志和偶遇的魯智深打上二龍山,做了山寨之主。后歸了梁山泊。征討方臘時在歸途中病故。
3、林沖的故事
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一日帶美貌的妻子張氏逛廟會,偶遇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兩人一見如故。不料林沖的妻子在廟會被高衙內調戲,這高衙內是太尉高俅之子,林沖只好作罷。然高衙內要除去林沖,霸占張氏,高俅設下毒計,騙林沖帶刀進入白虎堂,林沖被發配滄州。高又買通差役要在發配途中結果林沖,幸好魯智深聞訊趕到野豬林救下林沖,并護送至滄州。一計未成,高俅再施毒計,買通牢營管營和差撥,故意讓林沖去看管草料場,又派陸謙等人火燒草料場,欲致林沖于死地,即使燒不死林沖,林沖也難逃死罪。誰知林沖因大雪壓塌了草屋,搬到山神廟,恰好在廟中聽到陸謙等人的談話,憤怒之下殺死陸謙等人,風雪之夜奔上梁山。征討方臘勝利時中風癱瘓。
4、魯智深的故事
魯智深本是渭州經略府的提轄,生性豪爽,好打抱不平。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屠戶鎮關西,為躲避緝捕,在趙員外的幫助下于五臺山出家。但魯智深屢犯寺規,不服管教,酒后大鬧寺院,被趕出寺院,前往東京大相國寺。途中為救劉太公之女,大鬧桃花山,因與桃花寨主李忠、周通不和,不愿留下落草。又在赤松林瓦罐寺懲治惡僧崔道成、惡道丘小乙。魯智深到相國寺做職事僧,看管菜園,并制服了一批潑皮無賴。偶遇林沖,結拜為兄弟,在野豬林救下林沖,得罪高太尉,被迫離開大相國寺,在二龍山落草,后上梁山。征討方臘之后,在杭州坐化。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施耐庵及《水滸》一書的主題思想
(2)理解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品味生動傳神的語言,體會敘述故事置兩線的妙處。
(3)借鑒本文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讀全文,整體把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做事要有頭腦,忌心浮氣躁,做一個做事有謀略的人。
教學重點:
(1)鑒賞本文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本文巧妙地構思,分析課文是如何體現智取的?
教學難點:
把握楊志的思想特征,分析其失敗的原因。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我們周圍許多同黨都比較喜歡收集印有《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好漢圖像的精美畫片,收集較全者往往引以為豪。我想,大家欣賞的不僅是畫片,更主要的是佩服這些好漢的英雄豪氣。梁山好漢們殊途同歸,但他們各自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卻不盡相同。他們當中不乏武藝高強、具有一定教養的軍官,青面獸楊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學習楊志命運轉折的關鍵一節。
一、有關資料:
1、《水滸傳》作為在話本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小說,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畫人物時細致入微的筆法,矛盾沖突也成為人物展現個性特征的重要環節。《智取生辰綱》中既有個體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細咀嚼,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現于紙上,使人感到親切、自然。
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文題或有關情節尋找突破口,深入體味人物的特征和命運,從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2、《水滸傳》是我國最優秀的英雄傳奇小說。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都屬于歷史題材的小說,只是歷史演義以描寫歷史事件的演變為主,重在敘事,以事件為中心,因事以寫人;而英雄傳奇則是以描寫歷史人物為重點,以人物為中心,因人而運事,它比歷史演義小說有更多虛構,富有傳奇色彩,可以寫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滸傳》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了明中葉以后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統、楊家將系統、說岳系統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對其他題材的白話小說如《金瓶梅》,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是群眾創作與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
(摘自《水滸傳》前言)
三、介紹與(水滸傳)有關的文學常識及與楊志故事相關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為學生將課文(第十六回)的內容與前面的故事內容很快銜接掃清障礙。
四、解釋課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義(解釋略)。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
五、在學生通讀全文、細讀全文之后,設計三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展開討論。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3、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以上三題實際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雙方(晁蓋等人與楊志),次要矛盾的雙方(楊志與軍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等諸多方面。學生如能做出較為貼切的回答,將會有助于對小說內涵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討論后逐一明確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臭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2.楊志并非無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3)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4)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蒙、汗、藥……
以上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良苦,實非常人可比。
3.楊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終輸給晁蓋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這一關鍵癥結就在楊志內部分化,而晁蓋內部團結一心。老都管斥責楊志的一番話,順應了軍漢、虞侯的心愿,而使楊志最終妥協,同意軍漢們買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于晁蓋、吳用的智下,有諸多的外在因素。
總之,通過智的決斗,我們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矛盾,又較準確地把握了個體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二、從情節來看,小說構思有何巧妙之處?
1.善用伏筆:
楊志誤失生辰綱實際在前文有多處暗示,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伏筆。(略)
2.善用景物描寫:
善于運用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是本文的又一藝術特色。它主要表現為對天氣炎熱的描寫。從楊志一伙開始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 品好幾處著力寫天氣,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通過寫“涼”來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余處。而且寫“熱”又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復描述,不斷點染的:有的通過作者的介紹來寫,有的通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有的通過楊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來寫,更多的是通過軍健的語言和行動來寫。這種對典型環境的描繪,不僅能烘托氣氛,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同時能推動故事情節的開展,也就是說天熱成為矛盾沖突發生、發展、激化以至解決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例如軍健們挑著重擔走不動,一再要求楊志趁早涼行路,遇到樹林就要歇涼,看到賣酒就急于要買來解渴,最后連楊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無一不是由于天氣酷熱引起的。從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吳用的巧計之所以能在黃泥岡松林里得以實現,就天時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氣炎熱。所以作品對天氣炎熱的著意描寫完全是為“智取”服務的。
3.巧用雙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 處處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 預設機關 團結合作 智取成功
三、分析楊志的思想性格:(討論如下問題)
1.楊志何以那么重視生辰綱的安全,這表現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點?
2.楊志為什么對軍健那么兇?這表明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楊志和虞侯、都管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你對這些矛盾是怎樣理解的?
4.由以上幾個問題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楊志這個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間接描寫:反面襯托 、側面襯托
直接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
四、綜述本文從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藝術特色。(學生試述,教師總結)
小說有兩種矛盾: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候、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亦即奴才與奴才之間的矛盾,表現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的矛盾,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在整個故事中,這是次要矛盾。另一種矛盾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即壓迫與反壓迫的矛盾。這是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主要矛盾,表現為在對生辰綱的態度上,楊志一方是明防,而晁蓋一方要暗奪。結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內部不和,給暗奪的一方以可乘之機,終致失敗。作品先寫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發生、發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發生、發展、激化,提供了解決的條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著重寫次要矛盾,完全是為寫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務的。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聯,互相影響,不斷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
從全文來看小說無論對楊志的謹慎、精明、橫蠻的個人性格的刻畫,還是對八條好漢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戰斗的群體的描寫,都是把他們放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通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來進行的,作者絕不下一按語,而這些人物的形象卻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這是本文表現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板書設計:
明線:上路 —— 中計 —— 失綱
暗線:定計 —— 施計 —— 劫綱
晁、吳之“智”
智用天時 —— 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 —— 黃泥岡松樹林
智用人和 —— 眾人巧演雙簧
三麻—巧下藥,麻倒對方(放倒)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3
[導學新概念]
《水滸傳》作為在話本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小說,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畫人物時細致入微的筆法,矛盾沖突也成為人物展現個性特征的重要環節,智取生辰綱教案。《智取生辰綱》中既有個體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細咀嚼,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現于紙上,使人感到親切、自然。
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文題或有關情節尋找突破口,深入體味人物的特征和命運,從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資料顯示屏]
《水滸傳》是我國最優秀的英雄傳奇小說。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都屬于歷史題材的小說,只是歷史演義以描寫歷史事件的演變為主,重在敘事,以事件為中心,因事以寫人;而英雄傳奇則是以描寫歷史人物為重點,以人物為中心,因人而運事,它比歷史演義小說有更多虛構,富有傳奇色彩,可以寫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滸傳》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了明中葉以后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統、楊家將系統、說岳系統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對其他題材的白話小說如《金瓶梅》,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是群眾創作與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
(摘自《水滸傳》前言)
設計A
1.思路:抓住題目《智取生辰綱》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無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綱者就愚鈍到極點了嗎?引導學生從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或矛盾的雙方)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
2.導語設計:我們周圍許多同黨都比較喜歡收集印有《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好漢圖像的精美畫片,收集較全者往往引以為豪。我想,大家欣賞的不僅是畫片,更主要的是佩服這些好漢的英雄豪氣。梁山好漢們殊途同歸,但他們各自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卻不盡相同。他們當中不乏武藝高強、具有一定教養的軍官,青面獸楊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學習楊志命運轉折的關鍵一節。
3.教學過程:
第一步:導人新課(見導語設計)。
第二步:介紹與(水滸傳》有關的文學常識及與楊志故事相關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為學生將課文(第十六回)的內容與前面的故事內容很快銜接掃清障礙,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智取生辰綱教案》。
第三步:解釋課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義(解釋略)。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
第四步:在學生通讀全文、細讀全文之后,設計三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展開討論。
思考題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思考題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思考題3: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以上三題實際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雙方(晁蓋等人與楊志),次要矛盾的雙方(楊志與軍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等諸多方面。學生如能做出較為貼切的回答,將會有助于對小說內涵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臭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2.楊志并非無"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3)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4)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4
1.思路:抓住題目《智取生辰綱》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無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綱者就愚鈍到極點了嗎?引導學生從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或矛盾的雙方)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
2.導語設計:我們周圍許多同黨都比較喜歡收集印有《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好漢圖像的精美畫片,收集較全者往往引以為豪。我想,大家欣賞的不僅是畫片,更主要的是佩服這些好漢的英雄豪氣。梁山好漢們殊途同歸,但他們各自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卻不盡相同。他們當中不乏武藝高強、具有一定教養的軍官,青面獸楊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學習楊志命運轉折的關鍵一節。
3.教學過程:
第一步:導人新課(見導語設計)。
第二步:介紹與(水滸傳》有關的文學常識及與楊志故事相關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為學生將課文(第十六回)的內容與前面的故事內容很快銜接掃清障礙。
第三步:解釋課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義(解釋略)。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
第四步:在學生通讀全文、細讀全文之后,設計三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展開討論。
思考題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思考題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思考題3: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以上三題實際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雙方(晁蓋等人與楊志),次要矛盾的雙方(楊志與軍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等諸多方面。學生如能做出較為貼切的回答,將會有助于對小說內涵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臭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2.楊志并非無"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3)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4)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
以上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良苦,實非常人可比。
3.楊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終輸給晁蓋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這一關鍵癥結就在楊志內部分化,而晁蓋內部團結一心。老都管斥責楊志的一番話,順應了軍漢、虞侯的心愿,而使楊志最終妥協,同意軍漢們買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于晁蓋、吳用的"智"下,有諸多的外在因素。
總之,通過"智"的"決斗",我們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矛盾,又較準確地把握了個體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繼續學習控制視線等閱讀方法,運用直讀法、跳讀法、捕捉“路標”等方法,快速閱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
2、反復閱讀課文,理清文中的明暗兩條線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滸傳》中人民與統治階級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體會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重點難點:
1、速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精讀課文,區別古今詞義,理清線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滸傳》的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水滸傳》介紹:
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結合民間戲曲、話本中的故事,經過選材、加工和再創作而成。
2、介紹《智取生辰綱》的故事。
4、淺談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速讀課文:
思考:1、題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搶”“奪”嗎?為什么?
——“取”突出智慧,輕松取走生辰綱。
2、吳用等人的“智”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用原話回答)
——第12節。
3、文中有幾條線索?分別是什么?
——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楊志押送生辰綱;暗線是吳用等人智取)
4、楊志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難道是因為他很笨嗎?
——他的聰明、謹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較吳用略遜一籌。
三、分段:
第一段(1—4):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過程中與同伙間的矛盾。
第二段(5—12):楊志與吳用等人的矛盾。(主體)
四、分析:
1、楊志與同伙之間矛盾演化的過程。
A、矛盾的由來。(第1節)
B、矛盾的擴大與發展。(第2節)
C、矛盾的深化。(第3節)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節)
2、分析楊志中計的過程。
A、楊志與好漢第一次的照面。(第5—6節)
B、酒誘——白勝與楊志斗智。(第7—8節)
C、暗中配合繼續酒誘。(第9節)
D、楊志中計。(第10—11節)
E、補敘原委,點明“智取”。(第12節)
3、課文為什么反復描寫天氣的炎熱?
——為矛盾沖突的展開做鋪墊。
五、完成“訓練題”
六、課外閱讀《水滸傳》
七、《水滸傳》講故事比賽。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6
1.思路:以對小說中主要人物楊志的分析為主線,以對老都管分析為副線,看梁世杰對楊志命運的決定作用,從而深入理解小說的內涵。
2.導語設計(同設計A)
3.教學步驟: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設計A)。
第四步:設置歸納.總結性題目。提供材料,由學生歸納.總結,最后得出結論。
第一組材料:
(1)楊志改變行程時間:
原:五更一日中
現:辰牌一申時
(2)"那十一廂禁軍,擔子又重,無一個稍輕;天氣熱了,行不得,見著林子便去歇息。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逼趕要行。"
(3)"一路上趕打著,不許投涼處歇……老都管聽了,也不著意,心內自惱他。"
第二組材料:
(1)楊志道:"這里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誰敢在這里停腳!"
(2)楊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楊志又問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眾軍欲買酒吃,楊志調過樸刀桿便打……
(4)楊志尋思道:"俺在遠處望著……胡亂容他們買碗吃罷。"
問題:以上兩組材料能表明楊志怎樣的心理狀態?
明確:第一組材料表明楊志在押運生辰綱途中時時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組材料表明楊志抵達黃泥岡后,對地形、對人、對事件的高度警覺。
總結:無論是"時時小心"還是"高度警覺",都表明楊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綱這個任務了。因為他急于靠功而獲"賞",改變自己現在的罪犯身份,從而穩步上升,落個"封妻蔭子"。楊志急于抓住這個契機,實現自己命運的轉折,仍舊保持"將門之后""幾世忠臣"的美好聲譽。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楊志把""重重押在了護送生辰綱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7
學習目的:
1、欣賞人物形象,《智取生辰綱》教案。
2、把握矛盾沖突。
學習重點:欣賞本文在矛盾發展中塑造人物的特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設想:
1、制作PPT課件
2、抓住題目《智取生辰綱》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無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綱者就愚鈍到極點了嗎?引導學生從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或矛盾的雙方)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指導學生自讀研究。
上課時間:第周星期
具體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們周圍許多同黨都比較喜歡收集印有《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好漢圖像的精美畫片,收集較全者往往引以為豪。我想,大家欣賞的不僅是畫片,更主要的是佩服這些好漢的英雄豪氣。梁山好漢們殊途同歸,但他們各自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卻不盡相同。他們當中不乏武藝高強、具有一定教養的軍官,青面獸楊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學習楊志命運轉折的關鍵一節。
一、有關資料:
1、《水滸傳》作為在話本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小說,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畫人物時細致入微的筆法,矛盾沖突也成為人物展現個性特征的重要環節。《智取生辰綱》中既有個體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細咀嚼,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現于紙上,使人感到親切、自然。
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文題或有關情節尋找突破口,深入體味人物的特征和命運,從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2、《水滸傳》是我國最優秀的英雄傳奇小說。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都屬于歷史題材的小說,只是歷史演義以描寫歷史事件的演變為主,重在敘事,以事件為中心,因事以寫人;而英雄傳奇則是以描寫歷史人物為重點,以人物為中心,因人而運事,它比歷史演義小說有更多虛構,富有傳奇色彩,可以寫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滸傳》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了明中葉以后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統、楊家將系統、說岳系統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對其他題材的白話小說如《金瓶梅》,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是群眾創作與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
(摘自《水滸傳》前言)
三、介紹與(水滸傳)有關的文學常識及與楊志故事相關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為學生將課文(第十六回)的內容與前面的故事內容很快銜接掃清障礙,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智取生辰綱》教案》。
四、解釋課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義(解釋略)。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
五、在學生通讀全文、細讀全文之后,設計三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展開討論。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3、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以上三題實際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雙方(晁蓋等人與楊志),次要矛盾的雙方(楊志與軍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等諸多方面。學生如能做出較為貼切的回答,將會有助于對小說內涵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討論
上課時間:第周星期
具體步驟:
一、討論后逐一明確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臭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2.楊志并非無"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8
智取生辰綱
施耐庵
教學目標 : 一、 知識目標:掌握小說的有關知識:小說的概念、要素。 二、 能力目標:運用小說知識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掌握設置矛盾沖突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 情感目標:從作者對楊志的蔑視和對晁蓋等人的贊許的情感中體會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四、 行為目標:從楊志押運的運送生辰綱的隊伍中的矛盾導致生辰綱被劫走,而晁蓋等人則籌劃細致,分工合作,團結一心,最后巧奪生辰綱的正反對比中引導學生培養團結協作、關愛他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 一、 內容重點:楊志押送生辰綱隊伍中的種種矛盾產生的原因和晁蓋等人奪取生辰綱的計謀。體會智取生辰綱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 能力重點:從社會環境和人物矛盾沖突中體會小說揭示的社會現實。 三、 情感重點: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教學難點 : 一、 內容難點: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的謀劃過程。 二、 情感重點: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 教學步驟 : 一、 引導學生與課文標題對話導入 課文 (一)、引導學生分析標題包含的信息:①、智取:以智謀奪取。②、生辰綱:運送生日大批生日禮物的編隊。 (二)、引導學生分析標題的含義:以智謀奪取運送大批生日禮物的編隊。
二、 引導學生在與課文標題對話的基礎上提出要求問題: (一)、提出要求作者在課文中回答的問題 ①、那些人以智謀奪取運送大批生日禮物的編隊? ②、誰送給誰的生日禮物、是些什么、有多少? ③、為什么運送大批生日禮物的編隊會被智取? ④、運送大批生日禮物的編隊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被智取?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這個地方被智取? ⑤、晁蓋等人怎樣智取生辰綱? (二)、提出讀一篇課文應該回答的問題是: ①、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②、這篇文章怎樣選擇和安排材料? ③、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寫作意圖)是什么? ④、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抒發什么情感?此外還有什么情感? ⑤、這篇文章采用了哪些寫作方法?(從修辭方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等方面分析舉例) 三、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與課文對話,在對話中找到所提問題的答案 (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 (二)、引導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體驗再讀課文,帶著問題與課文對話,找出自己所提問題的答案,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總結自己所提問題的質量。并找出符合課文實際的問題的答案,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更加具體的要求課文回答的問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根據課文標題含義提出的問題的答案是: ①、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弟兄、白勝等八人運用計謀智取了運送大批生日禮物的編隊。 ②、這批生日禮物的編隊是大名府梁中書(梁世杰)送給蔡太師蔡京的生日禮物,都是些金銀珠寶,有1000多斤。 ③、這些禮物被智取的原因有兩個方面:a、運送生辰綱的隊伍內部產生了矛盾。b、吳用等人的計謀詳細周密。而且內部團結一致。 ④、運送大批生日禮物的編隊是在六月初五這天在黃泥岡被智取的,這是因為梁中書要求押送生辰綱的楊志在蔡太師的生日(六月十五)以前將生辰綱押送到東京蔡太師府上,而黃泥岡是大名府到東京的必經之路,而且這里道路崎嶇,人煙稀少。 ⑤、晁蓋等人通過周密的分析,選擇在六月初五這一天裝扮成販賣棗子的客人,在黃泥岡等待楊志押送的運送生辰綱的隊伍,并且安排白勝在雙方見面后不久挑酒來賣,再以買酒吃吸引楊志押運的運送生辰綱的隊伍也買酒吃,借機在酒中放進蒙汗藥,將運送生辰綱的人全部麻翻,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生辰綱。 (三)、引導學生根據以上問題的答案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篇小說節選敘述了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弟兄、白勝 (四)、引導學生在與課文對話的基礎上,以課文為交流平臺,根據自己所提問題和自己找到的答案進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學生、老師、課文、生活體驗多角度,多方位的平等交流討論(要求首先有課文依據,有知識依據、有生活依據) (四)、引導學生劃分段落層次,歸納段意、層意,準確掌握課文主要內容,文章主旨、思想感情、寫作技巧
四、引導學生總結全文
(一)、全文主要內容: (二)、全文寫作意圖: (三)、全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四)、全文采用的寫作方法和修辭方法:
五、引導學生掌握本文要學習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寫作技巧 (一)、從本文中應該學習的思想感情是: (二)、學習本文后我們應該具有的價值觀念是: (三)、從本文中我們應該掌握的寫作技巧是: 六、作業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9
【設計意圖】新的課程,新的理念,學生的學習,不只是為了獲取知識,更要的是為了培養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背景下,本人對現當代小說閱讀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進行了創新式教學方式的嘗試。本設計旨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探討新的創新性教學方式。
【設計提要】
本設計由3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熟悉課文,教師點撥,小組明確創新學習方向;第二課時:小組創新學習研討;第三課時:小組創新學習成果交流。
【設計實施】
【第一課時】1.借助課文注解或工具書理解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思,如: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等。
2.復印《水滸傳》第12~18回故事情節給學生自讀,了解與課文相關的故事內容。
3.明確創新學習方向:教師點撥,我們學習《智取生辰綱》主要采取創新性學習方式,全班可自由組合成7-8個小組,圍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小說語言(本課學習的重點、難點)來設計小組創新學習的內容和形式。
【第二課時】小組研討:第一課時完成后,各小組討論后明確了創新學習方向,要求課余時間就開始搜集資料,進行準備,課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整合,準備下節課內展示本組創新學習成果。
【第三課時】小組創新學習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組(由兩小組組成)展示了由他們根據課文情節在課余時間排練的課本劇;
第二小組找到了電視劇《水滸》中“智取生辰綱”片段,播放電視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組將課文改編成了劇本,劇本在基本符合原義的前提下,大膽創新。
第四組將課文改成了漫畫版,更體現了同學們對課文創造性的理解。
第五組小論文展示《智取生辰綱,“智”在何處?》他們的主要觀點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臭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第六組將原文明暗雙線索換位改寫情節。原文的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處處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敗;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預設機關——團結合作——智取成功。改編后成了:明線:吳用智取生辰綱——預設機關——團結合作——智取成功。暗線:楊志押送生辰綱——處處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敗。
第七組展示短評:《從生辰綱被劫,剖析楊志的性格》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白話,認識詞義的 古今差異,積累詞語。
2、了解施耐庵與《水滸傳》,了解楊志的出身與遭遇。
3、分析作品的敘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
4. 鑒賞本文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作品的敘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及失敗的原因。
鑒賞小說故事情節,分析課文是如何體現智取的,體會敘事的奇特魅力。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
賞讀法 討論法 文獻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教學導入:
我們周圍許多同黨都比較喜歡收集印有《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好漢圖像的精美畫片,收集較全者往往引以為豪。我想,大家欣賞的不僅是畫片,更主要的是佩服這些好漢的英雄豪氣。梁山好漢們殊途同歸,但他們各自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卻不盡相同。他們當中不乏武藝高強、具有一定教養的軍官,青面獸楊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學習楊志命運轉折的關鍵一節。
二. 作者簡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于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于為政而拙于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后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Xk b1. com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后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 檢查預習、指名復述課文
四. 故事情節分析:
(一) 兩分法:
第一部分(開頭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寫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途中與同伙之間發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楊志卻待要回言”到最后)寫楊志與晁蓋等八條好漢的矛盾。
(二)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發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楊志卻待要回言”至“自去一邊樹下歇涼”)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展(“沒半碗飯時”至“也這般羅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眾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局(“那七個販棗子的”至“掙不得,說不得”)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后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五. 布置作業:課后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思考題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思考題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思考題3: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以上三題實際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雙方(晁蓋等人與楊志),次要矛盾的雙方(楊志與軍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等諸多方面。學生如能做出較為貼切的回答,將會有助于對小說內涵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臭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2.楊志并非無"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3)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4)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蒙汗……
以上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良苦,實非常人可比。
3.楊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終輸給晁蓋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這一關鍵癥結就在楊志內部分化,而晁蓋內部團結一心。老都管斥責楊志的一番話,順應了軍漢、虞侯的心愿,而使楊志最終妥協,同意軍漢們買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于晁蓋、吳用的"智"下,有諸多的外在因素。
總之,通過"智"的"決斗",我們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矛盾,又較準確地把握了個體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布置作業:
1、 完成小論文《智取生辰綱與三十六計》
2、 就楊志個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寫一篇短評。
3、 課外閱讀。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11
[導學新概念]
《水滸傳》作為在話本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小說,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畫人物時細致入微的筆法,矛盾沖突也成為人物展現個性特征的重要環節。《智取生辰綱》中既有個體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細咀嚼,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現于紙上,使人感到親切、自然。
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文題或有關情節尋找突破口,深入體味人物的特征和命運,從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資料顯示屏]
《水滸傳》是我國最優秀的英雄傳奇小說。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都屬于歷史題材的小說,只是歷史演義以描寫歷史事件的演變為主,重在敘事,以事件為中心,因事以寫人;而英雄傳奇則是以描寫歷史人物為重點,以人物為中心,因人而運事,它比歷史演義小說有更多虛構,富有傳奇色彩,可以寫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滸傳》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了明中葉以后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統、楊家將系統、說岳系統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對其他題材的白話小說如《金瓶梅》,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是群眾創作與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
(摘自《水滸傳》前言)
設計A
1.思路:抓住題目《智取生辰綱》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無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綱者就愚鈍到極點了嗎?引導學生從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或矛盾的雙方)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
2.導語 設計:我們周圍許多同黨都比較喜歡收集印有《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好漢圖像的精美畫片,收集較全者往往引以為豪。我想,大家欣賞的不僅是畫片,更主要的是佩服這些好漢的英雄豪氣。梁山好漢們殊途同歸,但他們各自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卻不盡相同。他們當中不乏武藝高強、具有一定教養的軍官,青面獸楊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學習楊志命運轉折的關鍵一節。
3.教學過程 :
第一步:導人新課(見導語 設計)。
第二步:介紹與(水滸傳》有關的文學常識及與楊志故事相關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為學生將課文(第十六回)的內容與前面的故事內容很快銜接掃清障礙。
第三步:解釋課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義(解釋略)。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
第四步:在學生通讀全文、細讀全文之后,設計三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展開討論。
思考題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思考題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思考題3: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以上三題實際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雙方(晁蓋等人與楊志),次要矛盾的雙方(楊志與軍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等諸多方面。學生如能做出較為貼切的回答,將會有助于對小說內涵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臭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2.楊志并非無"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3)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4)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蒙汗藥……
以上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良苦,實非常人可比。
3.楊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終輸給晁蓋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這一關鍵癥結就在楊志內部分化,而晁蓋內部團結一心。老都管斥責楊志的一番話,順應了軍漢、虞侯的心愿,而使楊志最終妥協,同意軍漢們買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于晁蓋、吳用的"智"下,有諸多的外在因素。
總之,通過"智"的"決斗",我們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矛盾,又較準確地把握了個體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設計B
1.思路:以對小說中主要人物楊志的分析為主線,以對老都管分析為副線,看梁世杰對楊志命運的決定作用,從而深入理解小說的內涵。
2.導語 設計(同設計A)
3.教學步驟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設計A)。
第四步:設置歸納總結性題目。提供材料,由學生歸納總結,最后得出結論。
第一組材料:
(1)楊志改變行程時間:
原:五更一日中
現:辰牌一申時
(2)"那十一廂禁軍,擔子又重,無一個稍輕;天氣熱了,行不得,見著林子便去歇息。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逼趕要行。"
(3)"一路上趕打著,不許投涼處歇……老都管聽了,也不著意,心內自惱他。"
第二組材料:
(1)楊志道:"這里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誰敢在這里停腳!"
(2)楊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楊志又問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眾軍欲買酒吃,楊志調過樸刀桿便打……
(4)楊志尋思道:"俺在遠處望著……胡亂容他們買碗吃罷。"
問題:以上兩組材料能表明楊志怎樣的心理狀態?
明確:第一組材料表明楊志在押運生辰綱途中時時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組材料表明楊志抵達黃泥岡后,對地形、對人、對事件的高度警覺。
總結:無論是"時時小心"還是"高度警覺",都表明楊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綱這個任務了。因為他急于靠功而獲"賞",改變自己現在的罪犯身份,從而穩步上升,落個"封妻蔭子"。楊志急于抓住這個契機,實現自己命運的轉折,仍舊保持"將門之后幾世忠臣"的美好聲譽。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楊志把"賭注"重重押在了護送生辰綱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綱別出事。
第五步:從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對楊志的"用"。
老都管雖不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舉足輕重,至關重要。由以下幾方面可見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趕他眾人先走。"(楊志無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楊提轄,且住!……不是我口淺,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舉你做個提轄……只顧把他們打,是何看待!"(楊志只能辯解)
(3)老都管道:"四川、兩廣,也曾去來,不曾見你這般賣弄!"(語氣十分強烈):
(4)老都管竟來對楊志道:"那販棗客人已買了他一桶吃……岡子上端的沒處討水吃。"(楊志只能依從)
明確: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親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隨行,相當于"督押",是對楊志的監督。
③老都管言語中充滿對楊志的渺視,足見梁世杰對楊志的態度。
總結: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對楊志信任不足,懷疑有余,他用的是楊志的"藝",而非楊志的"人"。楊志的悲劇也正在于此。楊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終等到的是"幻滅"。梁世杰對他的"用",決定了他的"賊寇"命運。總之,力圖通過此設計來理解以梁世杰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與農民起義英雄間的矛盾,理解小說的深刻內涵。
設計C、
1.思路:在執行設計.A或B的前提下,為理解、體會小說人物形象的刻畫技巧和《水滸傳》結構有機結合又獨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閱讀茅盾先生的文章《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以助閱讀、理解功效。
2.導語 設計、教學步驟 同前。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年2月
[1]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
1. 了解分析作品的敘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
2. 鑒賞本文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 理解本文精巧的構思。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賞讀法。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介紹《水滸》理清情節結構
一. 教學導入 :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我們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實際上各有其獨特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取生辰綱》一文,仔細品嘗《水滸》的滋味。
二. 介紹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于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于為政而拙于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后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后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 預習檢測: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B )
A 趲行(zhan) 怨悵(chang) 虞侯(yu)
B 慪氣(ou) 恁地(nen) 羅唣(zao)
C 省得(sheng) 逞辯(cheng) 氣喘(chuai)
D 聒噪(gua) 還言語(huan) 吹噓(xu)
2.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 這干系須是俺的。(責任)
B 那十一個廂軍雨汗通流,都嘆氣吹噓。(吹牛)
C 似你方才說時,他們都是沒命的。(亡命之徒)
D 賣一桶與你不爭。(不要緊)
3.口述故事經過。
四. 故事情節分析:
(一) 兩分法:
第一部分(開頭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寫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途中與同伙之間發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楊志卻待要回言”到最后)寫楊志與晁蓋等八條好漢的矛盾。
(二)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發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楊志卻待要回言”至“自去一邊樹下歇涼”)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展(“沒半碗飯時”至“也這般羅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眾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局(“那七個販棗子的”至“掙不得,說不得”)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后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五. 從情節來看,小說構思有何巧妙之處?
1. 善用伏筆:
楊志誤失生辰綱實際在前文有多處暗示,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伏筆。(略)
2. 善用景物描寫:
善于運用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是本文的又一藝術特色。它主要表現為對天氣炎熱的描寫。從楊志一伙開始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幾處著力寫天氣,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通過寫“涼”來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余處。而且寫“熱”又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復描述,不斷點染的:有的通過作者的介紹來寫,有的通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有的通過楊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來寫,更多的是通過軍健的語言和行動來寫。這種對典型環境的描繪,不僅能烘托氣氛,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同時能推動故事情節的開展,也就是說天熱成為矛盾沖突發生、發展、激化以至解決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例如軍健們挑著重擔走不動,一再要求楊志趁早涼行路,遇到樹林就要歇涼,看到賣酒就急于要買來解渴,最后連楊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無一不是由于天氣酷熱引起的。從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吳用的巧計之所以能在黃泥岡松林里得以實現,就天時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氣炎熱。所以作品對天氣炎熱的著意描寫完全是為“智取”服務的。
3.巧用雙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 處處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 預設機關 團結合作 智取成功
六. 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分析人物性格
一.處理作業 :略,見教師用書。
二.分析楊志的思想性格:(討論如下問題)
1.楊志何以那么重視生辰綱的安全,這表現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點?
2.楊志為什么對軍健那么兇?這表明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楊志和虞侯、都管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你對這些矛盾是怎樣理解的?
4.由以上幾個問題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楊志這個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間接描寫
內部矛盾
外部矛盾
反面襯托
側面襯托
能干
精細
蠻橫
剛愎自用
官迷
心
理
描
寫
直接描寫
語言描寫
行動描寫
神態描寫
楊志的形象
三.綜述本文從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藝術特色。(學生試述,教師總結)
小說有兩種矛盾: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候、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亦即奴才與奴才之間的矛盾,表現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的矛盾,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在整個故事中,這是次要矛盾。另一種矛盾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即壓迫與反壓迫的矛盾。這是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主要矛盾,表現為在對生辰綱的態度上,楊志一方是明防,而晁蓋一方要暗奪。結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內部不和,給暗奪的一方以可乘之機,終致失敗。作品先寫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發生、發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發生、發展、激化,提供了解決的條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著重寫次要矛盾,完全是為寫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務的。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聯,互相影響,不斷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
從全文來看小說無論對楊志的謹慎、精明、橫蠻的個人性格的刻畫,還是對八條好漢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戰斗的群體的描寫,都是把他們放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通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來進行的,作者絕不下一按語,而這些人物的形象卻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這是本文表現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課堂練習:
1.下面是課文中對天氣的幾處描寫,對其作用判斷最正確的一項是( C )
①正是六月初四日時節,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
②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
③看看日色當午,那石頭上熱了,腳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個廂軍雨汗通流,都嘆氣吹噓……
A突出楊志的性格蠻橫不近情理。
B引出楊志與廂軍、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動情節的發展。
C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為后文吃酒打下伏筆。
D突出楊志謹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2.對選文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 )
A.本文以楊志押運生辰綱組織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B.故事主人公楊志是一個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細、強干、機智的人。
C.通過復雜的情節和人物的心理、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藝術特點。
D.能夠成功奪取生辰綱的原因在于以晁益為首的八條好漢,是一個緊密團結、足智多謀、敢向貪官挑戰的戰斗集體。
3就楊志這個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寫一篇200字的短評。
五.布置作業 :
1.課外閱讀《水滸傳》“楊志賣刀”一節,就楊志的遭遇選一個角度,寫一篇短評。
2.完成課外練習(印刷資料)。
[1]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具體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環境描寫對情節的作用。
3.鑒賞本文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學習重點】
學習本文精巧的構思。
【合作探究】
(瀏覽課文,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問題探究。)
1.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2.從“智變行辰、智藏行蹤、智選路徑、智察棗客”,可以看出楊志的用心良苦,為了保證生辰綱安全,煞費苦心。請同學們再在課文中找找,為了確保生辰綱的安全,楊志還有哪些舉措?
3.為什么一個如此精明、謹慎、多智的楊志押送生辰綱仍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呢?楊志到現在仍然想不明白,請同學們替他總結一下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4.速讀課文,畫出小說中能夠表現楊志思想性格的語句。歸納其性格特點。
【拓展延伸】
1.說說自己所了解的有關《水滸》的故事情節,或者自己對《水滸》的感想等等。
2.同學們,楊志和吳用的斗智讓我想起了《三十六計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變理,機在其中。”三十六計有:
(1)勝戰計:
①瞞天過海 ②圍魏救趙 ③借刀殺人 ④以逸待勞 ⑤趁火打劫⑥聲東擊西
(2)敵戰計:
①無中生有 ②暗度陳倉 ③隔岸觀火 ④笑里藏刀 ⑤李代桃僵⑥順手牽羊
(3)攻戰計:
①打草驚蛇 ②借尸還魂 ③調虎離山 ④欲擒故縱 ⑤拋磚引玉⑥擒賊擒王
(4)混戰計:
①釜底抽薪 ②渾水摸魚 ③金蟬脫殼 ④關門捉賊 ⑤遠交近攻⑥假道伐虢
(5)并戰計:
①偷梁換柱 ②指桑罵槐 ③假癡不癲 ④上屋抽梯 ⑤樹上開花⑥反客為主
(6)敗戰計:
①美人計 ②空城計 ③反間計 ④苦肉計 ⑤連環計 ⑥走為上計
3.請同學們相互討論一下,本文運用了“三十六計”中的哪幾計?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14
教學目的:
一、了解《水滸傳》的主要內容。
二、了解認識楊志的思想性格。
三、學習作品明暗兩條線索的特殊敘事方法。
四、讓學生認識到做事有頭有腦的重要性。
教學設想:
一、了解《水滸傳》的主要思想內容,對于本課學習有幫助,再結合課文分析品味楊志的思想性格特征。鑒賞小說故事情節中如何體現智取的。
二、先讓學生了解〈水滸傳〉,預習〈智取生辰綱〉,預習中做到:一是熟讀課文;二是提出自己的理解課文時遇到的問題。教師在課上視問題的多少、難易來決定所用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水滸傳〉的主要內容及節選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對情節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一百單八將”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學生回答〈水滸傳〉。講了什么事情?學生答。
教師明確:
〈水滸傳〉是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作品。主要思想傾向是官逼民反。歷代正統文人都把農民起義看作是“犯上作亂”,而 羅貫中卻深刻揭露出農民起義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壓迫。小說的局限在于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小說歌頌了一系列英雄。本文節選的,〈智取生辰綱〉描述的主要人物楊志也是“一百單八將 ”之一,節選課文中他還沒有“造反”。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詳,以下僅供參考:蘇州人,聲于元末,名初為避禍遷于江蘇興化縣。
二、學生讀書:要求能復述基本故事清潔
思考問題:吳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三、學生讀完書,復述故事情節。之后,思考、討論、回答。教師點撥
教師明確:
智取生辰綱是吳用的計策。他就像玩魔術一樣,眼見得一桶酒,人家吃沒事,楊志一行人吃,卻倒下了。作者把謎底放在最后揭曉,最后才說出人名。說明計策,上文則隱去人名,就顯得撲朔迷離,神奇莫測。晁蓋等七人主動亮出客商的偽裝,解除了楊志的戒備心理。在歌聲中,白日鼠挑酒上場,引眾軍漢買酒。其實兩桶都是好酒,料楊志必然阻止。晁蓋一伙過來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腳,前一瓢掩飾,后一瓢下藥,白日鼠追這個,奪那個,寫不露絲毫破綻。這一伙痛飲解渴,安然無恙,引得眾軍漢心癢難耐。晁蓋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楊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終于誘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來個正題反作,一個勁不賣,說:“這酒里有蒙汗藥在里頭了。”論事實,這倒是真話,真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
四、小說中環境描寫是怎樣的,對于情節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學生看書劃出環境描寫的句子,后回答。
從楊志一伙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復寫氣溫、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以“涼”襯“熱”也不下十余處。寫法也多變:有通過作者的介紹來寫的,有通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的,有通過楊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來寫的,更多的是通過軍漢的語言和行動來寫的。
故事中的許多情節,都被炎熱的氣候條件所決定。因為“火似熱”,所以眾軍漢肩挑重擔,苦熱耐熬,一路惆悵不已。因為天熱,所以不“趁早涼走”卻“正熱里”行路,因而引起抱怨。因為“紅日當天”,“熱不可擋”,所以行黃泥崗,見到松林,便要歇涼,死活不走,楊志與部下的沖突也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為天熱,所以口渴難耐,見到酒就要喝,最后楊志自己也喝了半瓢。因為天熱,所以晁蓋等人裝作歇涼爭先喝酒也毫無破綻。總而言之,吳用用蒙汗藥智取的計策,就是根據炎熱的氣候條件設計的。寫炎熱,才使故事情節的發展順理成章。
板書設計
〈水滸傳〉 內容:農民起義
局限: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自然環境:天氣炎熱
作用:鋪墊和推動情節發展
布置作業 :
劃出小說中能夠表現楊志思想性格的語句。歸納其性格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分析楊志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兩條線索安排之巧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一個不體察下情的領導,是不受歡迎的領導,楊志正是這樣一個人,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劃的語句,討論、歸納楊志的思想性格。
二、學生討論、交流楊志的思想性格特點
教師明確:
楊志相當精明,相當警惕。他明白天下形勢:“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也明白一路的情勢,他知道黃泥崗“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閑常太平時節;白日里兀自出來劫人,繡道是這般光景”。他的判斷完全正確。他發現有人在對面松林里“舒頭探腦價望”,馬上前去盤問。他一見眾軍漢買酒,就斷然制止,生怕中了蒙汗藥的計策,事情果真如此,吳用之計果真用的是蒙汗藥。
但是,我們只能說楊志“相當”精明,不能說“十分”精明。凡防范措施,總須以防萬一,寧可過頭不可不防。即使酒里真的沒有下藥,還是不吃保險。吳用他們做手腳,楊志“在遠遠處望”,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見“吃了半瓢,想是好的”,不想一想,第二人去舀一瓢酒,為什么被奪住往桶里一傾,這舉動有沒有別的文章。他到底被吳用做的手腳蒙住了,結果中計被劫。可見,他的精明,跟吳用相比,就略輸一籌。
楊志更致命的弱點,則是不善帶兵,不善處理關系,說他“蠻橫”是不錯的。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軍閥作風,棍棒紀律,以致他的餓部下一路怨聲載道,離心離德。他在押送隊伍中沒有威信,呀不注意協調自己與老都管虞侯的關系,不懂得籠絡人心。事前他沒有把道理講明白,不把紀律規定好,當然無法使大家齊起心來,戰勝困難。單靠打罵,最后黔驢技窮,指揮陷于僵局,他們行到黃泥崗時,楊志已徹底陷入孤立。
三、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是押送生辰綱,一是智取生辰綱,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明確:
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引人入勝,增強藝術效果。先寫楊志押送生辰綱,歸結到一點,是要寫明白楊志非常小心謹慎為什么最后準許眾軍漢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說楊志怎么會掉進吳用設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寫來,一面寫楊志的精明,一面寫他的蠻橫,終于左右不了局面,最終進入了“智多星”吳用設計的圈套。
[1]
智取生辰綱教案 篇15
一、素質教育目標:
1、繼續學習控制視線等閱讀方法,運用直讀法、跳讀法、捕捉“路標”等方法,快速閱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
2、反復閱讀課文,理清文中的明暗兩條線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滸傳》中人民與統治階級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體會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二、教學重點、難點與疑點:
1、速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精讀課文,區別古今詞義,理清線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滸傳》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1、《水滸傳》介紹:
2、介紹《智取生辰綱》的故事。
3、淺談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速讀課文:
思考:
1、題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搶”“奪”嗎?為什么?——“取”突出智慧,輕松取走生辰綱。
2、吳用等人的“智”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用原話回答)——第12節。
3、文中有幾條線索?分別是什么?——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楊志押送生辰綱;暗線是吳用等人智取)
4、楊志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難道是因為他很笨嗎?——他的聰明、謹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較吳用略遜一籌。
(三)分段:
第一段(1—4):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過程中與同伙間的矛盾。
第二段(5—12):楊志與吳用等人的矛盾。(主體)
(四)分析:
1、楊志與同伙之間矛盾演化的過程。
A、矛盾的由來。(第1節)
B、矛盾的擴大與發展。(第2節)
C、矛盾的深化。(第3節)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節)
2、分析楊志中計的過程。
A、楊志與好漢第一次的照面。(第5—6節)
B、酒誘——白勝與楊志斗智。(第7—8節)
C、暗中配合繼續酒誘。(第9節)
D、楊志中計。(第10—11節)
E、補敘原委,點明“智取”。(第12節)
3、課文為什么反復描寫天氣的炎熱?——為矛盾沖突的展開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