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教學設計(通用14篇)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1
陳情表
一、 內容與解析
本課要學的內容《陳情表》是一篇抒發親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關鍵是要聯系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處境,從而理解作者陳了那些情。學生已經學過《歸去來兮辭》和《滕王閣序》,知道它們分別表達了回歸田園的樂情和懷才不遇的悲情,本課內容中所抒發的親情就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但格調和筆法均有所不同。由于它與之前所學課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且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有借鑒意義,因而在本學科中處于重要地位,在本單元學習中有鞏固、提高的作用。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作品流露的情感,解決重點的關鍵是掌握作品融情于事的筆法,其方法要多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感悟。
二、 目標與解析
目標定位:① 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②注意作者的處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③掌握融情于事的寫作手法;
④背誦全文。
2、目標解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采取多種方法反復誦讀。
三、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作者進退兩難處境的不理解,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功利心或實用主義作怪。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關鍵還要聯系時代背景。
四、 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本課文言字詞和文化常識教學中,準備使用幻燈片,以有效利用時間來總結字詞,介紹文學常識。
五、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和文體
讓學生閱讀課下注釋①,標劃要點,老師再補充。
1、 解題
點撥: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也是一種文體。 “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課下注釋中沒有注解,那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情:①情況(事實);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點撥:李密為什么要給皇帝寫《陳情表》呢?自然引出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密自幼喪父,四歲時母親改嫁,依靠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屢次出使東吳,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蜀國滅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了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蜀國滅亡后,晉武帝為籠絡人心,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沒有接受任命;晉武帝又征召李密為郎中,李密又未去應詔;不久,晉武帝又征召他為太子洗馬,李密又上表辭謝;晉武帝很生氣,地方官催逼甚緊。在這種情況下,李密寫了這篇千古聞名的《陳情表》。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的高度評價將兩篇文章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四)研討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聽讀。放錄音或者老師范讀,學生聽讀,注意體會字音、節奏和感情。
2、.老師展示一、二段的部分重點字詞。
點撥:重點詞的分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文學常識、成語等方面。
3、學生質疑,針對第一、二段的字詞和文意理解等有關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4、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第一段中李密的苦情,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點撥:蘇軾說,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默讀第一段,設身處地的體會李密的不幸命運。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肯定或者引導。
老師引導要點如下: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父親是家庭的頂梁柱;人生有三大不幸,第一就是“幼年喪父”。②孤兒寡母生活往往比較艱苦,如果再失去慈愛的母親,那是更大的不幸。請思考一下,李密的母親為什么要改嫁?母親改嫁時為什么沒帶上李密?③祖母比李密大幾歲?(從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是52歲)那么,李密四歲時跟著56歲的祖母生活,試想象一下母孫二人生活的艱難程度。李密這一棵獨苗“九歲不行”,特異的體弱又會使年邁的祖母如何操勞且提心吊膽啊!④如果叔伯和兄弟較多,李密家人丁興旺,有親戚們照應幫助母孫二人,那也會生活好過一點。可是……⑤如果家庭富裕,能請一些丫環和仆人來服侍母孫二人,那也會生活好過一點。可是……⑥李密“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大不幸又一次在必然中發生了,“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李密只好“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第二段中李密進退兩難的狼狽處境,加深對文意的理解。點撥:默讀第二段,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①晉武帝為什么會“詔書切峻,責臣逋慢”呢?試站在晉武帝的角度,想一想皇帝可能會怎么想、怎么做。②一方面是皇帝生氣、地方官催逼,另一方面是祖母一天天的病重。如果你是李密,你能怎么做呢?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情況點評激勵和引導。
6、理清思路。
學生討論,老師明確,提醒學生用豎線標清層次。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一段 第一層、總起:命運不好,幼遭不幸。
第二層、父死母嫁,祖母撫養,多病成人。
第三層、門衰祚薄,形影相吊。
第四層、祖母病臥,臣侍湯藥。
第二段 第一層、總起: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第二層、孝廉秀才,辭不赴命。
第三層、郎中洗馬,辭不就職。
第四層、詔書切峻,郡州逼催。
第五層、奉詔劉病,進退狼狽。
7.熟讀背誦。
8.小結。回顧本課時的目標。
9.作業:背誦并默寫課文第一、二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一、二自然段
1. 找學生復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2. 找兩名學生分別背誦第一、第二自然段,老師點評激勵。
(二)研討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聽讀。放錄音或者老師范讀,學生聽讀,注意體會字音、節奏和感情。
2.老師展示三、四自然段的部分重點字詞。
點撥:回憶重點詞的分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文化常識、成語。
點撥的目的是強化學生識別重點詞的能力。
3.學生質疑,針對第三、四段的字詞和文意理解等有關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4.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第三段的文意,體會李密的陳情技巧。
點撥:默讀第三段,請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
①朝廷多次征召李密,官職一升再升,直至太子洗馬,可以說是皇恩浩蕩啊!李密呢?卻是一推再推,辭不就職,試站在晉武帝的角度,想一想晉武帝可能會怎么推測李密的心理。
②李密猜測到晉武帝的可能的心理了嗎?如果你是李密,你可能怎么給皇帝解釋呢?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肯定和引導。
5.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第四段的文意,體會李密的陳情技巧。
點撥:默讀第三段,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①李密想怎樣解決“盡節”和“報養”的矛盾呢?他的想法是否合情合理?
②本段既能讀出李密報養祖母的孝情,又能讀出對晉武帝的忠情,試找出段中的有關語句做具體分析。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肯定和引導。
6.理清思路。
學生討論,老師明確,提醒學生用豎線標清層次。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段 第一層、孝治天下,況臣尤甚。(該層第一個詞:伏惟)
第二層、少仕偽朝,不矜名節。(該層第一個詞:今 )
第三層、過蒙拔擢,豈有希冀。(該層第一個詞:且 )
第四層、但劉奄奄,朝不慮夕。(該層第一個詞:但 )
第五層、更相為命,不能廢遠。(該層第一個詞:臣 )
第四段 第一層、忠長孝短,愿乞終養。
第二層、臣之辛苦,人神共鑒。
第三層、矜憫愚誠,劉終余年。
第四層、生死效忠,犬馬拜表。
7.熟讀背誦。
8.小結。回顧本課時的目標。
9.作業:背誦并默寫第三、四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復習 找四名學生分別背誦課文的四個自然段,老師點評激勵。
(二)理清全文思路,鑒賞并學習作者巧妙的說話技巧。
1. 理清全文思路,概括各段意思。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撥并明確。
第一段、家庭不幸,祖孫相依為命。(陳情不仕的唯一事實)
第二段、忠孝難兩全的狼狽處境。
第三段、從四方面打消疑慮,求得體恤。
第四段、提出陳情的目的“愿乞終養”,先盡孝后盡忠。
2. 鑒賞并學習作者巧妙的說話技巧。
點撥①:試將四個自然段的順序調整一下,再與原文相比,體會說話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學生思考、討論、質疑,老師點撥明確。
第一段內容是陳情不仕的唯一事實根據。作者寫的凄切感傷,以使晉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嚴責化為同情憐憫。這叫做先動之以情。
第二段,先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州郡朝廷優禮有加的事實,“奔馳”一詞絕妙的表達了作者急切希望赴京為皇家奔走效勞的焦急心情,作者用二難推理使晉武帝既感受到作者的忠敬之心,又感受到對祖母的孝順之情,以此來打動晉武帝,再次動之以情。那么,怎樣進一步說服晉武帝呢?作者留下了懸念。
第三段,首句即言晉朝“以孝治天下”的綱領,言外之意是自己孝養祖母既合情也合理合法,為下文“愿乞終養”給出理論根據。接著陳述自己的從政經歷和人生態度,打消晉武帝懷疑自己“矜名節”的顧慮;又強調自己的卑微和皇恩浩蕩,說明自己絕無非分的愿望;最后強調自己不應詔的唯一原因就是祖母病重,大壽將終。這樣就從可能的各個方面打消了晉武帝的疑慮,求得晉武帝的諒解和體恤。
第四段,先用具體的數字說明盡孝之日短,盡忠之日長,再提出“終養”的請求。接著,又誠懇的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鑒,希望晉武帝體恤;最后再次表達自己對朝廷生死必報恩的忠心。
點撥②:學習本文后,你學會了什么說話技巧?你在平時和別人的交往中,又體會到了哪些說話技巧?
學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激勵。
(三)鑒賞寫作特色
學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明確。
1.陳情于事
2. 生動精煉的語言
點撥:瀏覽全文,讀出你認為特別精彩的語句;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好在什么地方。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激勵。
(四)理解“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讓學生閱讀課后習題三的有關內容,說說對“孝”的看法。
學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激勵,最后明確,統一認識。
2. 今天的我們,怎樣做就算是盡到了孝心?
學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激勵,
(五)拓展延伸
思考討論:
1.晉武帝為什么要重用李密?
參考答案:第一、用懷柔政策收買人心,減小滅吳的阻力。第二、李密以孝聞名,晉武帝“以孝治天下”。
2.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很可能有哪些?其中,哪些原因在文中沒有出現?
參考答案:第一、確實有供養祖母的問題。第二、有懷舊思想,“忠臣不事二主”,且李密認為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于晉滅蜀漢有一點不服氣。第三、伴君如伴虎,李密對晉武帝不甚了解。
3.在今天,如何理解“忠孝”二字?如果二者沖突時,,你很可能會怎么做?
本課小結:
作者將自己的心情、感受、愿望都凝聚于敘述之中,融情于事,表達了報養祖母的盡孝之情和盡節于皇上的盡忠之中。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溫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說技巧,并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是誰陳情?
李密。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 、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引同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并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教師和兩名學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 方面?(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5、學生對照投影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托辭呢?這個問題對于李密來說至關重要 , 這關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征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回答。)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頓,待學生說出“曉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義”,(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學們針對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研究、討論并作出解答。(投影問題,逐條解決)
(1)默讀并口頭通譯第三段。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教師范讀第四段。
6、教師串講:(可以參照教學用書中黃岳洲先生的賞析文字,主要是給學生提供鑒賞的范例)
7、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閱讀課后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 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 > ,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合:“情為文之經,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聯通;(本文前后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三、總結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于,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3
1、一讀課文,弄清字詞的讀音。然后點擊以下網址,先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疏通本文文字,弄清大意:
2、朗讀課文第一段,看《“人性”與“奴性”之間的“陳情”》一文。
3、學生討論: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如答不出,可登陸下述網頁,看看老師的看法:
4、分組朗誦課文2-4,討論交流疑難,理清全文思路,弄清: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如弄不清,可參閱“《陳情表》賞析”:
5、背誦或默寫全文:輸入電腦中(老師巡視或通過“監控”了解情況)
6、探討分析藝術特色及本文的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詳見《明師對話》中的“學法指南篇”)。
7、口語訓練:設置情境,由學生自選一則作答,直接在網頁上留言。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具體內容請看相關網址:
8、布置作業 :結合課后練習三,談談對傳統孝道的看法。可參考任繼俞的《談談孝道》:
或
[1]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4
一、課文悟讀
本文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中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真摯地表達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感情,詳盡婉轉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既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文章將訴情之語與陳理之言交融一體,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本文交錯出現了幾種感情:處境狼狽的憂懼之情,對晉武帝催逼就任的不滿之情,對祖母的孝順之情。如奉詔,則是不顧相依為命的祖孫之情;如順私情,又陳述苦衷而不被允許。況且李密作為蜀漢舊臣,如果堅持不從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懷疑為堅守名節,蔑視當朝,恐怕要被視為心懷不滿,圖謀復辟的賊子貳臣了。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語帶感激地表達出以“我”“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待遇,“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的憂懼之情,但理在情中。而今,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蓐”。病榻之前惟有他一人常“侍湯藥,未曾廢離”。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對這種感情作了照應:“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此情之下,要讓李密撇開祖母遠去,實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作者就是這樣將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來,在人聽來既合乎情,又達于理。文章的第4段,李密提出了解決的辦法。“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所以,“愿乞終養”。即先盡孝后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閱其表后,竟贊揚他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中,足見這篇奏表寫得多么成功。
二、亮點探究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探究學習:陳情,述說自己的心情境況。表,向皇帝上書陳述請求的一種文體。此表是西晉初晉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寫的。三國后期,魏的實權落在司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奐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馬炎代魏即帝位,改國號為晉,年號泰始。在此之前兩年,蜀漢(劉備建立的政權)已經滅亡(孫吳到公元280年才滅亡),李密的家鄉由晉統治。李密有學問,所以晉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漢的舊臣,故國滅亡才三四年,難免有傷感之情,又因為司馬氏陰險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難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堅辭。《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為敏感的問題。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犬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特別到結尾處,簡直是含淚哀求的語氣,并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忠愛之情溢于言表,出現在武帝面前的儼然是一個活脫脫的忠臣形象,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2.語言駢散并用。
探究學習: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復地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通過內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例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突出了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又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依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3.以四字句為主,間以長短句。
探究學習:參差錯落的句式,不僅音節、語氣有緩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達情感。作者在寫到應詔與奉親的矛盾時,一連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朝廷催促甚急“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但“劉病日篤”,使他不能成行。所以,他處在“欲奉詔奔馳”和“欲茍順私情”的“進退”之間,狀況“實為狼狽”。短促的節奏,反映出異常緊張的情勢,有效地突現出從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現出李密無所適從的矛盾心理。
三、選題設計
“忠”“孝”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內涵,請同學就當今社會里如何理解“忠”和“孝”談談自己的看法。
研究方法:
(1)比較法。可將本文與《鄭伯克段于鄢》《獄中上母書》等作比較閱讀,從中揭示規律。
(2)情境探究法。可聯系具體的背景和情境進行分析。
參讀書目:
(1)《鄭伯克段于鄢》。
(2)《獄中上母書》。
(3)《家訓粹語》。
(4)《漢書·董仲舒傳》。
(5)《禮記·禮運》。
[1]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5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于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要在讀懂文字的基礎上來鑒賞這篇散文的內容及其語言特色。學習時要注重誦讀,在誦讀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遣詞造句的妙處。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知識目標:
(1)通過誦讀、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匯,掌握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2)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
2、能力目標:
(1)積淀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 鑒賞本文直抒真情,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3、德育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
4、教學的重點:重要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學難點: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是如何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字詞教學,體會以情動人的特點,可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和講解為主,加以點播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因為《出師表》學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動人這個重要特點。
2、解題:主要讓學生明白陳情表這三個字的含義就行,尤其是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么要些表,寫給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書上有注釋,沒有必要展開講,但要提示學生要和瓦崗的李密分清。(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動人的特點,背景要簡單介紹一下)。
4、范讀正音
為何要在范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注釋的時間呢?因為就目前來說,我們的學生預習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檢查發現學生預習不理想時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注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范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由于課本注釋比較詳盡,也為了培養學生重視課本注釋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正音時我主要提示了幾個多音字的讀音,課本很清楚的沒有指出,也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合適,還希望多聽各位前輩的意見。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后,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后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因為沒有學生,這個環節也沒有進行。
6、學習第一段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梳理結構簡單賞析,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并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一般時間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況下我會示范背誦,爭取學生能夠當堂背。
7、課堂小結,要能夠承上啟下就行,顯得課堂的完滿。
8、作業布置:這個講課時一緊張忘了,其實作業有兩個,一是背誦全文,二是識記字詞,下節課提問檢查。
五、說板書設計
我向來認為語文板書以簡潔為要,實用為主,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說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了使學生記得準確而不是只記個耳熟,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書安排好,上去太緊張,把字音寫在左邊,其實應該寫在副板的位置上。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6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并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并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么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范讀正音
在范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注釋的時間。如果直接范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注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范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后,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后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并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于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于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布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說板書設計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7
素養目標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文化常識。
2、積累文言知識,疏通文本,背誦全文。
3、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方式。
4、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孝情、忠情,分析體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理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蘇軾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把《出師表》當成“忠”的標準,把《陳情表》作為“孝”的典范。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一、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晉初散文家。其父早亡,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長大。少有文采,曾跟隨名儒譙周學習,博覽五經,以文學著稱。曾在蜀國任尚書郎等職,并多次奉命出使吳國,頗有辯才。蜀漢滅亡后,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他擔任主簿,他推辭不就。晉武帝立太子,征召其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為由固辭不受。及祖母卒,服喪期滿,李密以太子洗馬被征至洛陽。后出為河內溫令。
2、相關背景
李密原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官職不詳)。三國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晉武帝為什么要這樣重用李密呢?第一,當時東吳尚據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于世,據《晉書》本傳記載,李密奉事祖母劉氏“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征召。李密則向晉武帝上此表“辭不就職”。
3、了解文體“表”
“表”是古代的一種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國君陳請謝賀。因為“表”的閱讀對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態度誠懇,措辭謙恭,內容讀來如對面談心,頗為感人。“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典范之作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
4、解題
①陳:陳述。
②情:實情、感情。
③表: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釁(xìn)閔(mǐn)祚(zuò)煢(qióng)孑(jié)
隕(yǔn)逋(bū)矜(jīn)渥(wò)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解釋詞義、概括段意
(第一段)臣密言:臣以(因為)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好。險,坎坷。釁,禍患),夙(早年)遭閔(同“憫”,憂傷)兇(不幸。指喪父)。生孩六月,慈父見(用于及物動詞之前,有稱代動作行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當于“我”)背;行年(年歲,年齡)四歲,舅奪(強行改變)母志。祖母劉愍(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會走路。這里形容柔弱),零丁(孤獨的樣子)孤苦,至于(至,達到;于,介詞,引出對象)成立(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又)鮮(少。這里是“沒有”的意思)兄弟,門衰祚薄(福分淺薄),晚有兒息(子嗣)。外無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親族。功,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這都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吊(安慰)。而劉夙(早時)嬰(纏繞)疾(病)病,常在床蓐(草墊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而離開(祖母)]。
請概括段意:敘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第二段)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承受恩澤)清化。前太守臣逵察(經考察后予以推舉)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漢代所設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推舉優秀人才。晉時仍保留此制。與科舉考試的“秀才”不同)。臣以(因為)供養無主(主事的人),辭(辭謝)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尚書省的屬官),尋(不久)蒙國恩,除(授官)臣洗馬(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猥(謙辭,辱)以微賤,當(承擔)侍東宮,非臣隕首(頭落地,指不惜性命)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使上聞、報告),辭不就職。詔書切峻(急切嚴厲),責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赴京就職),則(連詞,表轉折,但是)劉病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篤(病重);欲茍(姑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苦衷)]不許(許可):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形容進退兩難的窘狀)。
請概括段意:敘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經過以及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
(第三段)伏惟(伏在地上想。舊時奏疏中下級對上級常用的敬語)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元老,舊臣),猶蒙矜育(憐惜養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況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連續任職)郎署(郎官的衙署),本圖宦達,不矜(看重、推崇)名節(名譽與節操)。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提拔、擢升),寵命優渥(優厚),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是)以(因為)劉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這里比喻人的壽命即將終了。薄,迫近),氣息奄奄(氣息微弱、將要斷氣的樣子),人命危淺(垂危),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無法用來……)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輪流,更替)相為命,是以(因此)區區(自己的私情)不能廢遠。
請概括段意:進一步闡明辭不就職的原因。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照察、審辨)。愿陛下矜愍(憐恤)愚誠,聽(任從。這里指應許)臣微志,庶(希望)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當結草(死后也當結草報恩)。臣不勝(承受,承擔)犬馬怖懼之情,謹(恭敬地)拜表以聞(使動用法,使……知道)。
請概括段意: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點明全文主旨。
思考2整體感知
1、本文是李密向誰陳情?陳述了那幾方面的“情”?最終想達到什么目的?
明確對祖母———孝情
對晉武帝——忠情
對自己———忠孝難兩全的為難苦情
目的:愿乞終養
思考3具體探究
1、第一段中體現的,李密一定要對祖母盡“孝情”,原因有哪些?試分析效果。
明確①“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父死母嫁,祖母躬親撫養;
②“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體弱多病,祖母精心養育;
③“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內外無親,祖孫互為依靠;
④“而劉夙嬰疾病……未曾廢離”—臥病在床,祖母需要照料。
效果:文章一開篇,濃濃的悲情撲面而來,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李密形單影只的孤寂,祖母困境中的艱辛;仿佛聽到了他無助的哀嘆,祖母病中的呻吟……至性之言,悲惻動人,為下面的陳述奠定了情感基調。
2、在第二段中,李密處于怎樣的兩難境地?如何狼狽?
明確兩難:朝廷征召,皇恩浩蕩;祖母病重,無人照顧。
狼狽:“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連用四字駢句,渲染出嚴峻的形勢。如果一味拒絕,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3、第三段中,李密為自己找的“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確“圣朝以孝治天下”
作用:引孝政,盡孝是遵循國策,“理”應認同,是忠君的體現。
4、李密找到的“忠孝能兩全”的辦法是什么?
明確“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先盡孝,后盡忠
思考4品味語言
1、第二段接連使用時間詞“逮”“前”“后”“尋”,對應的征召詞“察”“舉”“拜”“除”“當”以及遞增官職“孝廉”“秀才”“郎中”“洗馬”,有什么用意?
明確這些詞語都表示新朝對李密的多次征召:從時間上看急迫連續,從形式上看多法并用,從官職上看越來越高,顯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來籠絡人心,而李密推辭之難,這為下文矛盾的解決埋下了伏筆。
2、第二段“切”“峻”“責”“慢”有什么表達效果?四字句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這四個字形象地寫出了朝廷對李密“辭不赴命”越來越生氣,責備越來越嚴重的態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氣發怒的情形。
思考5體會寫法
1、如果將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下位置,先講理后陳情,好不好?
明確不好。本文的陳述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陳述個人的悲慘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孫的特殊關系,以此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因“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此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的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2、本文語言表達切合身份,恭敬而得體。請從文中找出一些表達敬意和自謙的詞語,加以體會。
明確表示敬意的詞語有:奉、伏惟、圣朝、清化、蒙、寵命、謹等。表達自己對新朝的敬意,進一步打消新皇帝的疑慮。表達謙稱的詞語有:臣、猥、亡國賤俘、乞、犬馬等。謹遵臣道,極盡謙卑之能事,化解晉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
思考6對比閱讀
任務: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與李密的《陳情表》都屬于“陳情”作品中的佳作,都寫得情感真摯、回腸蕩氣,但兩文的寫作目的、“陳情”的方式卻有所不同。試比較分析。
(鏈接1)
獄中上母書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明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囂,決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則吾愿畢矣。新婦結褵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明確(1)從寫作目的看,《獄中上母書》是寫給母親的一封訣別書,為國赴難,義無反顧,不惜拋卻親情,但拳拳之心,天地可鑒;《陳情表》是寫給皇帝的一封書信,目的是婉言拒絕朝廷的任命,借親情之名“辭不就職”。
(2)從“陳情”方式上看,《獄中上母書》自始至終,直抒胸臆,毫無掩飾,酣暢淋漓;《陳情表》則表達得委婉含蓄,虔敬有加。
四、明晰主旨
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讀方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采取多種方法反復誦讀;對難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學習策略,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系統
教學時數: 3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溫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說技巧,并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
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投影《出師表—李密 》,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初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后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 xi僴 ) 兄弟 期功強( qi僴g ) 近 常在床蓐( r?/font> ) 猥( w噄 )以微賤 豈敢盤桓( hu俷 ) 庶劉僥( ji僶 )幸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學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引同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
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并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教師和兩名學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學生回答:總攝作用
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5、學生對照投影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托辭呢?
這個問題對于李密來說至關重要 , 這關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鑒賞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征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回答,教師分條投影)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頓,待學生說出“曉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學們針對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研究、討論并作出解答。(投影問題,逐條解決)
1)默讀并口頭通譯第三段;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
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容?
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 、教師范讀第四段。
6 、教師串講:(可以參照教學用書中黃岳洲先生的賞析文字,主要是給學生提供鑒賞的范例)
7 、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閱讀課后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合:“情為文之經,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聯通;(本文前后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三、總結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于,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口語訓練:學生設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學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例如:一學生家長因家庭經濟拮據,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親人勸說無效。假設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說,怎樣說服家長?)
五、討論:
結合課后練習三,談談對傳統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
六、結束本文學習。
附:網絡教室教學設想
1、一讀課文,弄清字詞的讀音。然后點擊以下網址,先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疏通本文文字,弄清大意:
2、朗讀課文第一段,看《“人性”與“奴性”之間的“陳情”》一文。
3、學生討論: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如答不出,可登陸下述網頁,看看老師的看法:
4、分組朗誦課文2-4,討論交流疑難,理清全文思路,弄清: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如弄不清,可參閱“《陳情表》賞析”:
5、背誦或默寫全文:輸入電腦中(老師巡視或通過“監控”了解情況)
6、探討分析藝術特色及本文的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詳見《明師對話》中的“學法指南篇”)。
7、口語訓練:設置情境,由學生自選一則作答,直接在網頁上留言。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具體內容請看相關網址:
8、布置作業 :結合課后練習三,談談對傳統孝道的看法。可參考任繼俞的《談談孝道》:
或
[1]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9
[目標]
1.識記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特殊句式等。
2.鑒賞文章構思技巧,揣摩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
[切入]
初中曾學過《出師表》,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表現孔明鞠躬盡瘁的忠心,也“常使英雄淚滿襟”,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與《出師表》齊名的是李密的《陳情表》,人言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后人說:“忠則出師,孝則陳情。”
[探究]
1.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進行檢查,打牢基礎。(投影)
A.對加重實詞進行解釋
慈父見背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衿育 不衿名節 愿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B.注意多義虛詞“以”
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以表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C.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設疑,了解文章內容。
你認為“情”在文中有哪幾層含義?試用文中的話概括。
(1)孝情。“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2)忠情。“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3.探究問題
(1)李密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請求時,碰到了什么困難?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李密處在二難境地,特別是李密乃亡蜀之臣,如不應詔,會招來殺身之禍。
(2)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出于情,歸于理。李密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述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同情。再則抬出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清楚,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先盡孝,再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閱表后,竟贊揚他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足見這篇文章寫得多么成功。
4.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它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文中用了不少婉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用“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跡,并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可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語言加以分析。
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崇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語言駢散并用
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復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通過內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突出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相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讓學生找出另外的句子加以分析。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
《陳情表》來自人教版第四冊的第五單元,第五單元主要講中國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賞重點是語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敘述中兼以議論或抒情的手法。就《陳情表》來講,在語言上駢散結合,自然純粹,在構思上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來看,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1、 教學目標
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和文體的有關文學常識
積累文言文詞語,背誦。
賞析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以及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把握行文層次,體悟以其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點
3、 教學難點
理解諸多實詞和虛詞,并進行分類歸納。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分為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學生采取的學法是誦讀法和討論法。
本文擬定兩個課時。
(一)說教學過程
1、 導語設計
以后人的評價導入課文。“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2、 整體感知
1、首先多媒體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及文體常識
2、聽讀,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體會的語言的節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然后學生自己小結。自由朗讀課文中,理清思路。
3、歸納每一段的大意
3、研讀賞析:
問題:作者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里打動晉武帝的心?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討論后明確:因為自古忠孝兩難全,他為了達到奉養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辭懇切,字字發自肺腑來打動晉武帝,贏得了后世的贊譽。其次行文時先說后說、輕說重說處理巧妙。
討論: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個兩難的處境中,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李密是怎樣化解這個矛盾的?(換位思考、列數字)
孝:身世凄苦——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報養劉之日短也(情) 解決 先盡孝
忠: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盡節于陛下之日長(理) 矛盾 后盡忠
語言的個性鑒賞(四字句、對偶句、排比句)
4、拓展閱讀:
讓學生討論一下《出師表》和《陳情表》的異同。
不同:《出師表》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
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
四、說板書設計(略)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11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并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并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么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范讀正音
在范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注釋的時間。如果直接范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注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范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后,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后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并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于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于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布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說板書設計
晉武帝(司馬炎)
陳情表↑
李密
一、“陳侍湯藥,未曾廢離” 難離之情
二、“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為難之情
三、“更相為命,不敢廢遠” 相依之情
四、“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忠愛之情
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說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教學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進步,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
謝謝大家!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文言詞語,積累相關文化常識。
2、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和語言表達的委婉、暢達。
3、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賞析本文行文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思維發展與提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相關言知識。
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匯,積淀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上的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難點:在較短時間內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對“忠”“孝”的理解。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一、導入新課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今天我們走近李密的《陳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陳情,說服晉武帝的。
二、寫作背景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與此同時,當時李密以孝聞名于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護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屢被征召。李密作為蜀之舊臣,心存疑慮,進退兩難。若辭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職,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寫了此表。據說晉武帝看了此表贊嘆“密不空有名也”,于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三、作者介紹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散文家。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劉氏撫養。師事譙周,長于《春秋左氏傳》。歷任蜀漢州從事、尚書郎等職。蜀亡后屏居鄉里累舉不應。李密44歲時,晉武帝立太子,征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他為此上《陳情表》。武帝覽表感動,命郡縣供其祖母奉膳。《晉書孝友列傳》將他名列首位,譽之“以孝謹聞”。劉氏死后,李密服喪滿,應征為太子洗馬、尚書郎出為河內溫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內轉,因不遂所愿而懷怨被免官。
李密的作品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主要作品有《陳情表》。
四、題目解說
“陳”,陳述。“情”,情況。“表”,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種文書,一般用于向皇帝陳說自己的情況、請求或愿望。《陳情表》是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寫作者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述祖母撫育恩情,陳報養祖母之心,表感激朝廷之情,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五、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纏身的困境。
第二部分:(第2段)敘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經過及自己進退兩難的尷尬。
第三部分:(第3段)以“孝治”的道理為依據,表明“辭不赴命”的原因——不是保全名節,而是力行圣朝的“孝治”綱領。
第四部分:(第4段)懇請晉武帝批準自己終養祖母的要求,并言明先盡孝而后盡忠的赤誠。
六、全文分析
1.李密遭遇了哪些不幸?從這些不幸看出祖孫二人的關系如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李密的不幸概括為:①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②年幼多病,九歲不會走路,伶仃孤苦;③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
④祖母年邁,得病多年,臥床不起從上面所列的不幸中可以看出,早年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來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孫二人相依為命。陳述祖孫相依為命的情況,目的是博得晉武帝的同情。
2.這段話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寫作的思路是怎樣的?
核心是因為祖母“供養無主”而“辭不赴命”。
首句過渡,接著歷數兩次被薦舉而“辭不赴命”的原因—祖母“供養無主”。這與此次推辭的原因是一樣的,表明情況屬實,以消除晉武帝的疑慮。接著寫對朝廷征召的無限感激之情—“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3.這段話作者是如何層層推進,表達自己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的?
先描繪了一幅急于星火的郡縣、州司催逼上路圖,含蓄地表達出朝廷對自己再三“辭不就職”的不滿;接著用“奔馳”一詞形象地寫出自己欲赴任就職以盡忠報答朝廷器重的焦急心情,然后筆鋒一轉,說出自己確有隱情—劉病日篤,最后道出進退兩難的處境。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妗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這句話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以孝治天下”是晉朝的治國綱領,言外之意是終養祖母雖是私情,卻也合情合理又合法,為下文“愿乞終養”找到一個易于被晉武帝認可的理論依據。
5.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為閑筆?
否。從歷史背景上看,作者與陳情的對象關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員,陳情的對象是今朝的君主,為打消對方的疑慮,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人生目標就必須表明。此處一筆,不著痕跡,卻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6.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有哪些?
①祖母無人供養。
李密確實需要供養祖母劉氏,像文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②懷念舊朝情結。
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汊主劉禪是一個“可次齊桓”的人物,對于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
③不敢盲目做官。
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草芥。出于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后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不宜做官。
7.作者是如何看待報國恩”與“順私情”這一矛盾的?
兩者之間只是暫時的矛盾,沒有長遠的沖突。作者緊扣孝”做文章,從道理上進行分析,烏鴉尚且知道反哺,何況人呢?再說,這也緊扣“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所以作者提出的“先盡孝后盡忠”是解決這一暫時矛盾的良策,雙方各得其所,合情合理。
8.李密是從哪些角度打動皇帝的?
①開篇動之以情。
訴說苦難的身世。六個月大時父親去世,四歲時母親改嫁,幼年體弱多病,家門人丁衰微,孤苦伶仃,身心俱傷,令人同情。體現祖孫兩代相依為命的人間至情。孤獨無靠的祖母含辛茹苦養大孫子,孫子成人后力辭多次征辟,苦求允許奉養祖母:祖、孫二人生死相依,其情可愍
②中間申訴進退兩難的處境。
作者如實表明自己在無法割舍的祖孫之情與非隕首所能報答的朝廷恩遇之間進退兩難的狼狽處境,并說明自己的辭官奉養正是遵循朝廷倡導的孝道。
③極力避免氣節嫌疑,再三致謝知遇之恩。
表達對朝廷的“過蒙拔擢,寵命優渥”銘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達了一旦終養了祖母,就愿意為皇帝盡節效忠以報答知遇之恩的感情。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帝的做法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關乎皇帝以孝治天下的國策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七、中心思想
文中作者反復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養育之恩以及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實情,陳述自己對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說明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請求。全文圍繞“孝”字凄切婉轉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八、寫作特點
①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敘自己的孤苦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晉武帝的忠歌心,也是以充滿感情的筆調來寫的。不僅如此,作者還在陳情中曉之以理。李密陳情的理據,就是“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為論據,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這不失為最有力的武器。
②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大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并以“生當預首,死當結草”為誓,化解晉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
③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不事雕琢,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從肺腑中流出。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逼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眼前。
④語言驕散并用
文章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復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突出李密無所適從的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相依,突出了密的拳拳孝心。
九、補充資料
表
“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也是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表,就是“奏表”,又稱“表文”,是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古代給君王的上書,有各種名稱,不同的名稱與上書內容有關。“表”,是秦漢時代開始有的,秦漢以至唐宋以后,雖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圍,卻有所變化。
唐、宋以后,表文不僅多用四六文體,而且諸如謝恩、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事項,一般皆用“表”。
十、總結全文
作者李密以祖母體弱年老、無人奉養為理由,從不同的方面反復陳述,向晉武帝提出自己“愿乞終養”“辭不赴命”的請求,表達了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衷情。文章將敘述、說理、抒情交融在一起,產生了強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布置作業
學習這篇文章后,請就“忠”和“孝”二者關系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課后訓練
作業
1.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表示官職變遷的詞匯比較豐富,如“拜”“授”等表示授官,“拔”“擢”等表示升職,“貶”“謫”等表示降職,“罷”“除”等表示罷官。
B.古代常以親屬關系的遠近制定喪服的輕重,凡是長輩如祖父母、伯叔父母等,平輩如兄弟、姐妹、妻子等去世,為之服喪,均穿期服。
C.“三五之夜”即農歷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稱“望”,“初一”稱“朔”,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稱“晦”。
D.束發: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漢族男孩成童時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束發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束發”常指男子15歲。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不全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B.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C.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往往而是
D.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3.下列對《陳情表》的理解和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二段中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到“責臣”“催臣”。不僅文法錯落,顯出由弛而張逐步緊迫的情勢,同時也體現出先恭維稱頌皇恩浩蕩,后申訴委曲矛盾的心理層次。
B.文章圍繞“愿乞終養”“辭不赴命”這個中心,從不同方面反復陳說,行文流暢委婉,敘事具體生動,抒情扣人心弦。而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
C.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備的好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仍屬于宣揚封建道德,因而對本文的評價不宜過高。
D.本文駢散結合、平仄協調,文中大量使用比較整齊的句式,中間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駢散結合,和諧而又錯綜,流暢而又婉轉,正是介于散文與駢文之間的過渡文體。
4.下列各句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非獨蜀之人土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B.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D.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除”指授予官職,而非罷免官職。
2.答案:B
解析:A項,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或(理論、意見)有根據,站得住。告訴:古義,申訴(苦衷);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B項,區區:古義,自己的私情;今義,(數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希冀,古今義都是希望、請求之意。C項,辛苦:古義,辛酸悲苦;今義,身心勞苦。多指工作和勞作的感受。往往:古義,到處;今義,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某種情況在一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D項,方丈:古義,一丈見方;今義,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或寺院的住持。洗馬:古義,即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今義,給馬洗身子。
3.答案:C
解析:盡心奉養父母、祖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非封建道德。
4.答案:C
解析:A項,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動詞,表被動,看見。B項,介詞,表示比較,比/介詞,引出動作的時間。C項,介詞,表憑借/連詞,表目的,來。D項,一共。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和語言表達的委婉、暢達。
2、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在吟誦中解讀作者的“情”字,體會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3、在較短時間內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對“忠”“孝”的理解。
教學設想
教材、教法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訴自己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境況,申訴暫時不能應召為官的苦衷。因而申訴什么、如何申訴就成了文章的重點。本文出于情字,歸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令人讀之悵然。教學中要把握這個寫作特點,加強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者融于字里行間的心緒、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說理邏輯性很強,可通過理清文章的思路來進行體會,并注意文章前后內容的照應,注意整體把握,讀出層次,讀出感情。最后落實到文本來看“孝”字,聯系現實談“孝”字,吸納文中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
教學方法
以誦讀、點撥為主,輔以討論和練習。
媒體設計
投影或多媒體展示部分提示語句,以及結構框架,為加強理解、識記之用。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的美德,譬如勤勞、善良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下面我們就來看以孝而著稱的《陳情表》。
(解說:可請學生對“孝”字小議一二,以活躍思維,加強感性認識,為閱讀本文和解決課后練習三作準備。)
二、解題
1、出處: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卷三十七。
2、體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已見的一種奏章(如《出師表》)。
(解說:解題可先停留在題上,弄清“表”的意思,然后由點撥“陳情”直接過渡到文章內容,而將有關作者和背景知識穿插在課文內容品析中,以便于記憶。)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對照注釋,自由誦讀全文,自行圈點加注。提醒學生注意“鮮”“期”“強”“洗”“有”等讀音變化的字,以及“閔兇”“見背”“祚薄”“兒息”“逋慢”“盤桓”“希冀”等詞語的解釋。
②內容與形式梳理。
范讀全文,由題目展開思考:為什么要“陳”?“陳”什么?如何“陳”?
內容梳理:
“陳”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或: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的內容: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或:陳述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結構梳理:
“陳”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或以情動人)。
(解說:以寬泛的討論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寫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情”的魅力。內容、形式梳理可制作成投影片。)
2、具體研習1~2段
①自由誦讀第1段。
a.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
(抓住本段的綱)下面哪些內容屬于“閔兇”?
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b.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解說:把握作者陳述思路,以便于理解、品味和記憶)
提示: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品析:父死母嫁,寫“躬親撫養”的原因;多病不行,寫“躬親撫養”的不易。語言簡潔,寥寥數語表現了“躬親撫養”的艱難、辛酸與勞苦,為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張本。
橫的方面:外、內
品析:強調“無(鮮)”字,“兒息”雖有卻“晚”,可見“門衰祚薄”,祖孫相依為命。“無”“鮮”等寫出了人丁不旺、兩代孤傳的特殊關系。以白描手法見情感的樸素、真摯。
c.哪些語句可見祖孫的相依為命?哪些詞語直接寫其凄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
相依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憫惜;撫養(照應“臣無祖母無以……”);夙嬰疾病——靠孫子侍湯藥(照應“祖母無臣,無以……”)。
凄苦: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等。
作用:生動地表現其孤苦之情狀,令人讀而生悲。
d.開頭以“險畔”“閔兇”備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層層敘述,極言凄苦,落在“未曾廢離”上,為表主旨蓄勢。
(解說:教師先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參照課文回答,回答同時即解釋重點字詞句,為詞語理解創造語境,不孤立地、割裂地、僵硬地解釋、記憶。在回答的同時引用、整理、理解、誦讀、記憶,并將品味穿插其中。部分提示可制作投影片。)
②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
提示:二層。第一層敘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按時間順序)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赴命”(就職)?(采追加問的方式)
提示:
表時間:逮、前、后、尋(解釋“逮”和“尋”,積累相關詞語)。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孝廉、秀才、郎中、洗馬(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職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解說:將詞句理解、內容探究、語言品味及背誦記憶融合起來,做到讀在口中,感在心中,記在腦中。因此穿插在討論中的朗讀必不可少,朗讀也成為本課訓練的重點。)
3、課堂小結
文章簡潔生動、真摯樸實。寫自己的遭遇和對祖母的感情,如傾吐肺腑,沒有一點藻飾、做作或夸張,于樸實中見至真、至美、至善。語言形式,駢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語表情達意。思路清晰,語言機智得體,內涵豐富,惟多讀方能體會。
四、布置作業
1、列出“陳情”的思路,并在此基礎上背誦。
2、與第1段“未曾廢離”照應的地方有哪幾處?可見作者的什么感情?
(解說:作業1為識記之用;2為進一步熟悉下文,體察感情。)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一、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詔。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床蓐
猥以微賤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2)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愿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沒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①情況(事實);
②衷情(孝情、忠情);
③情理(忠孝之道)。
9.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一、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情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情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祖母情深似海 沐清化蒙國恩 忠心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之間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情。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總結: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將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況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總結: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地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總結: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①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②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