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通用17篇)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
一、關于作者與背景
李密,晉初散文家,字令伯,四川彭山縣人。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后博學善辯。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與此同時,當時李密以孝聞名于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屢被征召。
二、能力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圣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2、下列紅色字解釋有誤的兩項( )( )
A、晚有兒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廢離:停止
C、尋蒙國恩:尋找 除臣洗馬:授與官職
D、劉病日篤:病重 不衿名節:自夸
E、日薄西山:靠近 聽臣微志:聽從
F、夙嬰疾病:纏繞 供養無主:主持
3、下列紅色“以”解釋完全相同的兩項( )( )
A、臣具以表聞 B、猥以微賤
C、但以劉日薄西山 D、圣朝以孝治天下
4、下列紅色虛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進退:取獨
C、無以至今日:沒有用來……的 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因此
5、下列紅色詞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 )
A、至于成立 B、則告訴不許 C、臣之辛苦 D、舉臣秀才 E、實為狼狽
6、填空:
①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劉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無祖母,__________;祖母無臣,__________。母孫二人,更相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者富貴而名摩①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①摩:通“磨”。
7、下列表述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項( )
A、古代富貴而名字磨滅的人數不勝數,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所知。
B、《周易》《春秋》《離騷》《國語》《呂覽》《說難》《孤憤》《詩》都是圣人抒發憤懣之作。
C、周文王等人都是因為現實的不如意,為發泄抑郁不平之氣而著書,希望能再次受到重用。
D、“思垂空文以自見”一句的意思是想留下文章來表現自己的思想。“空文”,是與具體的功業相對而言。
附參考答案:
1、A(B責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CE(尋蒙國恩:不久;聽臣微志:準許)
3、AD都是“用”(B、猥以微賤:憑借;C、但以劉日薄西山:因為)
4、A、急于星火:比
5、E(A、至于成立:成人自立;B、則告訴不許:申訴; C、臣之辛苦:辛酸和苦楚; D、舉臣秀才:優秀人才)
6、
①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②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7、C.“希望能再次受到重用”原文沒此意。
妹妹
高二(7)班 楊嫻靜
“我一看就知道楊雅沒在好好學!每次我下班一回來,她就趕緊向我匯報:‘媽,我今天背什么什么了……,怎么樣,給你背吧!’——明明知道我聽不懂!”媽媽一邊疊衣服一邊忿忿地向我報怨。
我背對著她,飛速地敲著鍵盤,想像著古靈精怪的老妹若聽到這些后臉上應呈現的令我愉悅的表情。
由于我非常企盼看到,便打算在晚飯后散步回家的路上慢慢講給她聽。但她反應比我快,率先建議:“嗯~親愛的,”我警覺地轉過頭,“干嗎?”“別緊張啊!呵呵。我們先別回去,先運動運動再說,怎么樣?”
“你行了,招吧,怎么了?”我一向喜歡果斷地揭穿她。
她急促轉過漲紅的臉,對視一會,終于心虛了笑了笑:“不是,主要吧……我就有點怵我娘,”語氣開始流暢“你不知道啊?!我覺得她臉上就寫了倆字——作業 !所以吧,每天她一下班,我就趕緊向她匯報,我今天干嘛干嘛了……”她仍滔滔不絕,我笑地快要死去……
親愛的(老妹),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啊!
二
“哈哈哈……我給你們講個笑話啊!有一次我們班一男生送我好朋友一瓶冰紅茶,我正聽隨身聽,以為他送我的呢!……哈哈,結果我就把它喝了!”
她幾乎是喊出最后一個字,然后就啞然了——她已笑不出聲了——閉眼張嘴,拼卻最后一點氣力——我了解,那是她在歇斯底里的情況下登峰造極的狀態——她已經笑的快昏死過去了。
電梯里還有兩個人,木然地看著她,心里充滿了問號——“這有什么可笑的?”
等她有點緩過來時,我皺著眉問她,“你沒事吧?……干嘛這么興奮啊?”
“因為…因…為,我不極度興奮就會極度哀傷!”她顯然還沒從至High的境界緩回來,斷斷續續地大喊道,“親愛的,你更喜歡我哪一種啊?”
“……”我需要時間。
認真思索了一番后,我嚴肅的告訴她:“你還是離我遠一點吧。”
“……”
三
“看!那有只貓!”我驚呀。
“黑的耶……看是不是‘四蹄踏雪’?”
“嗯…不是…但是它通身烏黑,一根尾巴倒是雪白雪白的……”
“哦……‘雪里拖槍’!”
“雪里拖槍?”聽者迅速轉頭。
“真生動啊!黑貓拖著一支還沾著雪花的長槍……畫面感強!一個拖字更用的好!妙啊!……是哪位大俠的創作?”
“我編的。”
[評語] 楊嫻靜同學這篇隨筆看似信筆寫來,毫無章法,實為大家之筆,幾個動作及幾組對話就將“妹妹”的形象刻畫得生動入微,躍然紙上。文章開頭入題快,以情境開頭,又以情境結尾,行文簡潔,干脆利落毫無贅言,妙哉!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以及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親情,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點和難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弄清陳情的層次和“辭不就職”的原因是重點。對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誦讀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讀成誦。
3.探究法。理清結構,把握文旨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用導入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陳情表》最終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準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讀感知
1、初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邊聽邊結合課文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并從整體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調。朗讀后讓學生自由發言,談初讀感受。(考查學情,調整教學對策)
學生讀后或聽后感略。
討論各段感情基調小結如下(確保讀出感情):
【板書】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2、 板書強調重點讀音。(確保讀準字音)
險釁(xìn) 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ìng)門
煢煢(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隕(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氣息奄奄(yǎn)(yǎn) 盤桓(huán) 更(gēng)相為命
三、再讀整體把握
1、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自主閱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師巡回輔導并通過提問檢查落實預習情況。(要求積累的文言詞句,老師幫助學生在書中標示出來)
①實詞
險釁 隕首 東宮 伏惟 伏渥 區區
②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區區 不行 沐浴 無主 上報 辛苦
③成語
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④單音文言實詞
夙 鮮 息 吊 嬰 逮 拜 尋 除 矜 聽 聞
⑤通假字
閔——憫 蓐——褥 有(同)又
⑥重點文言虛詞
見(慈父見背) 更(更相為命) 于(介詞,“勝過”、“比”之意)
以(介詞,“憑”)
⑦句式
判斷句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副詞,否定判斷)
實為狼狽 (動詞“為”肯定判斷)
本圖宦達 (副詞“本”表示判斷,本來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
前太守臣逵察(為)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為)洗馬。
具以表聞(之)/拜表以問(之)。
⑨被動句
而劉宿嬰疾病
倒裝句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終……,(既……又……)
有所……,(有……的人)
無以,(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
是以,(因此)
非獨,(不單,不僅)
2、學生分組討論概括課文的層次大意。(每組由推選出的代表陳述)
老師歸納后明確(學生參考):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
四、擴展訓練
結合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后老師再明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業設計
1、熟讀并開始背誦課文。(爭取三天之內背誦并默寫)
2、李密“辭不就職”除了課文的理由,還有沒有其他的考慮?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上一節課,大體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達的情感。今天,我們將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討。
二、檢查
1、檢查背誦。
學生準備兩分鐘。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語文課代表)。每人背誦完,學生點評。
2、師生齊讀或背誦,再次體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陳什么情?
討論后回答。(考查學生會不會借助原文回答,對能有意識用原文回答的同學提出表揚)
老師明確: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原文:“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褥“、“供養無主“,“愿乞終養”)
2、李密為什么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學生討論回答后歸納明確:⑴晉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這種心理投其所好,獲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僅僅是為了盡孝和報恩,以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疑忌。
⑶陳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難以兩全、進退兩難之情,以喚起同情。
3、 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⑴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⑵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引導:⑴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四、藝術鑒賞
1、語言藝術。
排比、對偶句式,駢散結合
2、構思藝術
【板書】陳情于理、寓理于情
陳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養無主 孝情
沐浴清化 過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篤 盡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盡忠日長 (理)
請求: 先盡孝后盡忠
五、作業設計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兩全嗎?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輔導課重點考查內容)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3
一.選出注音有誤的一項( )
A.險釁(xìn) 夙(sù)遭閔兇 門衰祚(zuò)薄
B.床蓐(rù) 煢(qióng)煢孑(jié)立 猥(wěi)以微賤
C.逋(pū)慢 隕(yǔn)首 猶蒙矜(jīn)育
D.拔擢(zhuó) 寵命優渥(wò) 終鮮(xiǎn)兄弟
二.給下列紅色字注音
A.外無期( )功強( )近之親。
B.既無伯叔,終鮮( )兄弟,門衰詐薄,晚有兒息。
C.臣以險釁( ),夙( )遭閔( )兇。
D.尋蒙國恩,除臣洗( )馬。
E.寵命優渥,豈敢盤桓( )
F.日薄( )西山,氣息奄奄。
三.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①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聞
③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④優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⑥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⑦是以區區不敢廢遠
⑧謹拜表以聞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
四.解釋下列紅色的詞語
A.臣以險釁,夙( )遭閔兇( )
B.生孩六月,慈父見( )背
C.門衰詐薄,晚有兒息( )
D.尋蒙國恩,除( )臣洗馬
E.聽( )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F.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G.欲茍順私情,則告訴( )不許
H.臣之辛苦( )
I.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五.選出紅色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A.拜臣郎中 謹拜表以聞
B.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C.未曾廢離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D.慈父見背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六.找出對紅色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1.A.臣以險釁(罪過) B.門衰詐薄(福分)
C.形影相吊(安慰) D.劉夙嬰疾病(嬰兒)
2.A.逮奉圣相(及,至) B.沐浴清化(此指蒙受)
C.臣以供養無主(主人) D.猥以微賤(謙詞)
3.A.臣具以表聞(詳盡) B.詔書切峻(急切嚴厲)
C.責臣逋慢(逃脫,輕慢) D.則劉病日篤(情義深)
4.A.本圖宦達(顯達) B.寵命優渥(厚)
C.日薄西山(淺薄) D.豈敢盤桓(徘徊)
5.A.聽臣微志(準許) B.庶劉僥幸(或許)
C.保卒余年(終) D.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勝利)
七.紅色詞與其他詞構詞方式不同的一項( )
A.有所希冀 B.過蒙拔擢
C.躬親撫養 D.晝夜勤作息
八.填寫下句
A.內無應門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
B.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既無伯叔,終鮮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母孫二人,更相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遷移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客有言之鄭子陽者曰:“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1.“子列子窮”與下面哪一項中“窮”意義相同( )
A.欲窮其林 B.人窮則及本
C.所識窮乏者得我 D.黔驢技窮
2.對“君過而遺先生食”中“過”的解釋正確的一項:( )
A.經過 B.指出過錯
C.做事過分 D.探訪
3.“不厭其煩”的“其”與下面哪一項中的“其”意義相同:( )
A.其后,民果作難
B.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C.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況其在富貴乎
4.下列“君”字,用于敬稱的是( )
①居君之國而窮 ②君無乃不好士乎
③君過而遺先生食 ④君非自知我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5.對“以人之言而知我”中“以……而”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就 B.因而……地
C.用……才 D.根據……才
6.子列子不受子陽之粟的原因是( )
A.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自甘淡泊,不愿無功受祿,因此不受子陽之粟。
B.子列子預見民將作難而殺子陽,為避免禍及全家,因此不受子陽之粟。
C.子列子認為子陽是無道之人,一定不認為自己是知心朋友,所以不受饋贈之粟。
D.子列子自守節操,不愿茍取,見得恩義,所以不受子陽之粟。
參考答案
一.C
二.A jī qiǎng B.xiǎn C.xìn sù mǐn D.xiǎn E.huán F.bó
三.C D
四.A.早時;憂患 B.用在動詞前,表示對第一人稱有所動作。 C.子 D.授予官職 E.準許 F.成人自立 G.申訴 H.辛酸苦楚 I.安慰
五.C
六.1.D 2.C 3.D 4.C 5.D
七.D
八.
A.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C.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九.1.C 2.D 3.A 4.A 5.D 6.D
“反應男”和他的哥兒們
高二(五)班 孫陽
晚自習前,教學樓門口,總有那么一圈人,個個跑來竄去,一只紅色的毽子飛舞在他們之中,輕快地若隱若現。
剛上高一,我就注意到了他們(那時他們上高三)。于是,我喜歡在教學樓前停步,注視他們的默契:接接傳傳,沒有爭搶,沒有躲閃,不用提示,沒有失誤,那和諧的氛圍真是妙不可言。于是,我渴望加入他們。我說:“加我一個行嗎?”他們說:“歡迎。”還說很榮幸能收高一的小孩當徒弟。我說我可不是小孩可別小看了我。
于是,我有資格站到他們的圈子里,模仿大師的每一個動作。我推測那個長得很奇怪很像猴子的人是他們的隊長,因為他動作格外敏捷;因為他總能與人里應外合,多險的“球”他都能救起來;因為他是那只紅毽子的主人。不知他大名叫什么,大伙都喊他“中華反應男”。他發球時沖著大家大喊“注意集中力!”面對空中的毽子,他念著“接應!接應!”小碎步倒過去,或踢,或勾,或墊,或頂,瞬間反應完畢,身體的哪個部位他都能用上。
因為我的加入,“反應男”的高超反應技能獲得了大好的展示機會——我踢出的毽子不是按照我想要的方向走的,而且我出腳時也不知道用了多大的勁兒。有一次,“反應男”停止反應了,因為我踢出的毽子直飛向電話亭下正打電話的那人的腦袋。幸虧“反應男”的毽子比較軟……“反應男”說“你怎么能使那么大的勁兒,那已經超過我的反應半徑了。”然后他封我“中華大力女”。
那個圈里,“反應男”有個哥兒們,“哥兒們”圓頭圓腦。“反應男”常跟我們介紹那人說:“他什么都得聽我的!”那人點頭哈腰:“是,是。”學校發胸卡的那天,那人竟戴上了“數學組教師”的牌兒!他是“反應男”的哥兒們,盡管一幫人向他鞠躬道“老師好”。
后來,我不上晚自習了,也很少再跟他們踢毽,也不知道他們在高考前的哪一天才停止了這項活動。高考前,我很想找“反應男”,跟他說,祝他考好,可是我沒再見到他。他們都畢業了,教學樓門口空空的。我想他們靈活的身影,想他們喊我“大力女”的聲音……
那天,我又看見有人在那里踢毽了。走近一看,居然是“反應男”和他的那個哥兒們。我說:“太好了,你居然回來了!你考上哪兒了?”他說:“我就是上清華——沒上成,在家待業!”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曾經和他站在一個圈兒里的人都上大學去了,只留下他和他的哥兒們。也許上天就是讓他再多陪他的哥兒們一年。也許他很難過,但他的哥兒們一定會陪他撐過去的。
現在,每天中午“反應男”都專門到學校找他的哥兒們,他們踢上一會兒。看著他們的身影,有時我覺得凄涼,但我也懂得了“溫暖”的含義。
【評語】
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激動人心的場面,如此平凡的校園中的一個小角落竟讓“我”久久難以忘懷。踢毽的默契中寄托的是情感:高三時相互營造的一抹輕松,孤獨時的陪伴,困難時的支撐……“我”把這些記錄下來,因為“我”真的被校園中這段深沉的友誼所打動。是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成了哥兒們,還是他們因為彼此間無言的承諾而堅持著這個愛好?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4
陳 情 表 作者:李密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臣子李密陳言: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親改了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子小的時候經常有病,九歲時還不會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家立業。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福氣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孤孤單單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劉氏很早就疾病纏身,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時候太守逵,推舉臣下為孝廉,后來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秀才。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能夠去服待太子,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十萬火急,刻不容緩。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又不見準許。我是進退維谷,處境十分狼狽。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無意以名譽節操來炫耀。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愿。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至誠的心,滿足臣下我一點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當以犧牲生命,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5
預習指導
獨立研讀文本《陳情表》。依據導學案要求,做好標記和勾畫。
學習目標
1、在誦讀中體會李密祖孫之間真摯深厚的感情,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
2、理清課文思路,學習本文勸說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3、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文言現象
重點難點
1、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文言現象
2、學習本文高超的勸說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景導學
“忠則出師,孝則陳情”,我們今天來感受一下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一、作者及相關知識
1、“表”:這種文體,我們在初中就接觸過,學習過《出師表》,表:古代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容多為勸諫、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
2、作者: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二、朗讀疏通課文,歸納知識點
1、第1段
2、第2段
3、第3段
4、第4段
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文章脈絡。
探究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文章的藝術手法。
2、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重點難點
1、學習文中設事明理的寫法,注意以傳記的方式說理、用類比說理、用鮮明對比說理的特點。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義。
情景導學
結合現實,談談本文的現實意義。以小組為單位,大家交流探討。
學習活動
一、深入學習理解《陳情表》
1,請用文中語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陳情?
2,請用文中語言回答,李密所陳何情?想達到什么目的?
3、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4、題目中的“情”字有幾層含義?
5、討論: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6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并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并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224-287),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么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范讀正音
在范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注釋的時間。如果直接范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注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范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后,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后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并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于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于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布置:鞏固本文所學內容。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說板書設計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7
一、導入新課:
李密陳情的對象不是一般的讀者,而是靠殺戮和陰謀奪得政權,為人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司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構思這樣一篇文章,如何去表達才能既不招禍,又達到自己的愿乞終養目的,讓皇上答應他的請求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重點。
二、新課學習:我們看李密如何陳情的。利用課本劇的形式找幾個學生演李密,再找一學生演皇上
李密:皇上,臣李密上言。臣很早就遭遇不幸。臣幼年就遭到不幸六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四歲時,母親被迫改嫁祖母劉氏憐惜我孤單弱小,親自加以撫養。我經常生病,九歲還不能走路,孤獨無靠,直到長大成人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沒有福澤,很晚才有兒子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家里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孤單無靠地獨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做伴而祖母劉氏很早就為疾病所糾纏,經常臥病在床,我侍奉飲食醫藥,從來沒有離開過她,所以臣確實不能走遠啊
帝:你們祖孫相依為命,一個恩重如山一個小道可嘉,你的孝心有所耳聞。你不去做官就太可惜了從以上的訴說中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顧他,而后來則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這樣他們祖孫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概括為?(相依為命)李密和祖母相依為命。密現在是祖母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對祖母置之不理呢。)
還有什么作用?——為下文作者強調對祖母“區區不能廢遠”作好了鋪墊讓晉武帝了解自己的苦處,并以此表現祖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夠打動晉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設身處地為自己想想。,希望借此能夠打動晉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設身處地為自己想想。你是晉武帝,你會同意李密的請求嗎?
表演2帝:李密,現在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你又蜀漢舊臣,我還是希望你能繼續為國家效力李密臣何嘗不想做宦達致人皇上一再委以重任,太守推舉我為孝廉,刺史推舉我為秀才我因為沒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辭掉了,沒有赴命您又特地頒下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任命我為洗馬。以我這樣卑微低賤的人去侍奉太子,皇恩浩蕩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夠報答皇上您,確實是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臣實在無法赴任,皇上,就答應臣的請求吧。
帝:大膽李密朕被你一次拒絕,看來你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里
師:李密接二連三拒絕皇帝送上的官,三次邀請,三次拒絕,晉武帝有些惱怒,再推辭下去招致晉武帝的懷疑的。他還應該陳述哪些方面的情,讓晉武帝不發火又不懷疑他,同意他的請求呢?
李密:皇上陳何嘗不知回報朝廷知遇之情,臣現在的心情真的是進退兩難帝:此話怎講“進”難在哪里,“退”,又難在何處?
李密:進,去入朝為官,就無以報答祖母養育之恩;退,堅持不肯奉詔,便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李密狼狽不堪處于一種忠孝兩難的境地。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晉武帝不只是一個皇帝,他們司馬家族用陰謀篡奪了皇位,是以陰險多疑著稱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作者必須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徹底地表達出來,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陳請的目的。
帝:你祖母有病的時候你就一直做著官,而現在一歸順晉朝就不做官了,你是否忠臣不是二主,你們這些書生,不是也愛講究名節嗎?皇上明鑒,皇上明鑒我年輕時曾做過蜀漢的郎官,本來希望能夠得到更為顯達的官職,并不自以為清高我現在是卑賤的亡國之俘,實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徘徊觀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帝:既然知恩,為何不圖報呢?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
李密:(鎮定自若)我之所以這樣做,更主要的還是成全皇上您啊!:帝此話怎講?李密皇上您一直推崇孝道,,并把“以孝治天下”作為國策,就是要在全國營造人人恪守孝道的氛圍,?我照顧祖母,正是按照您的旨意去做的,如果我棄祖母就高官,天下人不僅罵我,更會損害了皇上您的名聲,動搖了我們圣朝的基業,那可是千古罪人啊!
晉武帝看到文章這里,我覺得應該能有點被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動了我,李密:臣有一辦法既可以孝順祖母,又可以報答帝:請講皇上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還很長,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懷著像烏鴉反哺一樣的私情,希望能夠準許我為祖母養老送終的請求我的苦衷,不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憐惜我愚昧至誠的心意,同意我這點微小的愿望,
我愿意活著獻出生命,死后愿意結草來報答陛下的恩惠,
三、總結對李密來說,祖母老邁,自然不當遠仕;但得罪圣上又會招來不測。在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里,言辭不可不慎。只表達“孝”情顯然是不夠的,那么,李密是如何說服晉武帝的呢?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全文首先陳述個人的悲慘遭遇和家庭凄苦,突出祖孫二人的特殊關系,把對方帶進一種悲愴酸楚的氣氛中,引出祖母“躬親撫養”的艱辛不易,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然后表明自己愿意奉詔,不是有意要違抗圣旨,但又以劉病日篤,自己處于狼狽境地,借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又抬出晉武帝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大旗,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晉武帝對他的懷疑。最后提出先盡孝、后盡忠的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融理于情,融情于事,以情動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史書上記載:“。”讓照顧祖母的任務,由地方官和李密一起分擔。還感嘆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從這驚人的效果中,可見這篇奏表寫得多么成功。
四、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摯情,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
參考理由二:對蜀漢有念舊之心,不愿出仕新朝;或因司馬氏是以屠殺篡權取得天下,集團內部勾心斗角,矛盾錯綜復雜,不愿介入;或因深感做官如履薄冰,對官場厭倦;或想做官,但因對晉武帝不甚了解,不敢盲目做官;……總之,此刻他不想奉詔仕晉,于是就抓住“孝”字大做文章。
五、欣賞: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系扣子,教你洗臉,教你梳頭發;教你做人的道理。所以……當她們有一天變老時……當他們想不起來或接不上話時,請不要怪罪他們!當他們開始忘記系扣子,綁鞋帶;當他們開始在吃飯時弄臟衣服;當他們梳頭時,手開始不停地顫抖。請不要催促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她們卻在慢慢變老……只要你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的心就會很溫暖。如果有一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的走。就像……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訴忠情赤膽忠心。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李密對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我們的親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卻真摯的回報。你想對你的的父母說些什么?
六、作業閱讀畢淑敏的《孝心無價》寫一篇讀后感。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探究,了解文中蘊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脈絡
2.通過配樂朗誦全文,感知本文陳情于事、悲惻動人的風格特點,體悟本文獨特的魅力
3.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激發對古文的興趣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一、導入課題,了解文體
以補充書下的注釋,寫作的時代背景導入
1.寫作背景簡介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
2.表
表是古代臣子陳述己見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容多是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補充:這類文章戰國時稱書,漢代分為四類:章、奏、表、議其中“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1.探究“臣、陛下、除”,了解典故“結草銜環”
總結:晉武帝有招攬之心,李密言有報恩之意
2.緊扣文本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況重點探究“吊”“夙嬰疾病”“圣”
總結:李密用“孝”來力辭不就
3.“孝”是優良傳統,引《詩經》
三、誦讀涵泳,體味真情
蘇軾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不一定流淚,但是應該以情帶聲,讀出真情那就需要我們理解文章
李密的這篇《陳情表》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準如所請晉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賜給奴婢兩人,使郡縣供養他的祖母劉氏亡后,他喪限期滿,才入京任太子洗馬,后官至漢中太守
四、歸納重點,總結全課
總結:“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9
【學習目標】
1、學習夙、擢、除、篤、逮、尋、卒、見、以、于等文言詞語;體會作者的苦情、親情、忠情。
2、結合實際生活,理解“孝”的含義。
【學習重點】目標1。
【學習難點】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
【課時預設】3課時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課前落實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自主高效預習。
2、課堂互動完成“教材助讀”設置的練習和探究內容。
第一課時
一、課前熱身,高效預習
1、知人論世:勾劃《創新設計》P36“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的要點。
2、了解課文涉及的文體知識:表
表是紀傳體史書中的一種體裁,如同現代史書的大事紀年表,比如《史記》就有“十表”。它還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種文體,也是古代奏章的一種,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跡,陳請謝賀。“表”還有一種作用,就是向敵對一方發的宣戰書,稱作“戰表”。
3、給加點字注音
險釁終鮮兄弟夙遭閔兇門衰祚薄
期功強近煢煢孑立逋慢拔擢
矜育隕首猥以微賤優渥少多疾病
4、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
二、教材助讀,課堂展示(小組合作翻譯文句,并質疑難懂字句)
導入: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不愿意做官,于是便想方設法的去拒絕。比方說后面我們要學習的《逍遙游》的作者——莊子吧,有人好心聘請他去做官,他竟然對人家說:“你見過準備祭祀的牛嗎,宰殺前給它披的是織有花紋的錦繡,給它吃的是草料和豆子,可是,等到牽進太廟去宰殺時,它就是想要做個沒人看管的小牛都不可能了。”——做官,在他看來就是進屠宰場啊!再比如西晉初年的李密,——今天要學的《陳情表》的作者,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為官,可是他也不愿意。這又是什么原因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陳情表》吧……
他給皇帝寫的這篇《陳情表》,被稱作是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我們一齊讀一下學案“頁腳”里的文字: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讀《出師表》時你們哭了嗎?……他是誰寫給誰的?
《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劉備的兒子,蜀漢后主——劉禪(shàn)的奏章。
劉禪,讀shàn。劉備長子(義子)名劉封,與劉禪之名合起來是“封禪”的意思。封禪指帝王祭祀天地的儀式,祭天為封,祭地為禪。從給兒子起名其實可以看出劉備稱霸天下的志向。
另外,劉禪的字是“公嗣”,嗣即帝王諸侯傳位給嫡子的意思。字是名的注解,此處亦可知劉禪的名讀作shàn,同時更知劉備之志。
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這篇《陳情表》。
回到學案,看“課前熱身”部分……
補充:
有一句歇后語不知道大家聽過嗎?叫“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熟悉歷史的的話,就知道,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廢了曹奐——曹操的孫子的皇位,建立了西晉王朝。建國后的司馬炎呢,為了鞏固統治,提出了以“孝”治理天下的主張。為了籠絡人心,大力征召賢才到朝中做官。而李密太有才了,當然就被列為籠絡的對象了。
全體學生高聲朗讀課文。
朗讀課文1節,小組配合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臣密言:臣以(因為)險釁(災難禍患),夙(名詞,很早,幼年)遭閔兇(“閔”通“憫”;憂傷不幸的事,形容詞作名詞)。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離開我,指去世背:背離、離開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補充: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行(經歷,動詞)年四歲,舅奪(強行改變)母志。(這幾句寫父死母嫁)祖母劉憫(憐憫,愛憐)臣孤弱,躬(名作狀,親自)親撫養。臣少(小時候)多(形容詞用作動詞,有許多)疾病,九歲不行(不能走路,這里說是柔弱),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既無叔伯,終(又……又)鮮(少,沒有)兄弟。門衰(衰微)祚(福氣,福分)薄(淺薄),晚(名次用作狀語,很晚)有兒息(子女)。外(在家外,名詞作狀語)無期(一年。補充:期年,滿一年)功強(勉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煢煢(孤單的樣子)孑(孤單)立,形影相吊(安慰)。(△“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而劉夙(很早補充:夙夜憂嘆(名詞,早晨))嬰(被……纏繞)疾病,常在床蓐(通“床褥”)。臣侍湯藥(名作動,喝水吃藥),未嘗廢離(祖母)。
(1)本段的總領句是臣以險釁,夙遭閔兇。作者主要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它們是: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作者陳說自己家庭的不幸,其目的何在?
讓晉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峻責化為同情憐憫……
(3)假設你是晉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終養祖母的請求,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話就把他駁得啞口無言?
晉武帝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應該會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剛建立西晉不久,正是招攬人才,收買人心的時刻,“我征召你一個李密,你就說照顧祖母,辭不應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
因此,這個問題對于李密來說至關重要,這關系到他的身家性命啊。那么,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4)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2、朗讀課文第2節,小組配合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逮(到,及)(吾)奉(承奉)圣朝,沐浴(蒙受)(于)清化(清明的教化)。前太守臣逵察(推舉)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推舉)臣秀才(優秀人才)。(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臣以(因為)供養無主(主持,做),辭(辭謝)不赴命。詔書特(特地)下(方位名詞做動詞,下召),拜(授予官職)臣郎中,尋(不久)蒙(受)國恩,除(授予官職)臣洗馬。猥(謙辭,表示自己的謙卑)以(介詞,憑借)微賤(卑微低賤的身份,形容詞用作名詞),當(任,充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殺身捐軀)所能上(向上,名詞作狀語)報。(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臣具(詳盡)以(動詞,用)表聞(動詞使動用法,使……知道),辭不就職。詔書切峻(急切而嚴厲),責臣逋(拖延,遲延)慢(怠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比)星火(快速墜落的流星)(引導:“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臣欲奉詔奔馳(駕馬飛奔,指快速就任),則以(因為)劉病日(日,名次作狀語,一天天)篤(病重,形容詞作動詞),欲茍(姑且)順私情,則(但是)告(報告)訴(申訴)(陛下)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動詞作名詞,處境。形容進退兩難)。(引導: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西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重視?(作者敘述了哪些“沐浴清化”(受恩寵)的事實)?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②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③詔書特下,拜臣郎中。④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先是郡,后是州,再后是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
“臣以供奉無主,辭不赴命”
(2)作者怎樣巧妙推脫任職?
一方面朝廷知遇之恩充滿了感激,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處,即有臥床不起的祖母,這樣來博得晉武帝的同情。
(3)背誦第二自然段。
2、朗讀課文第3節,小組配合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伏惟(俯伏思量。下級對上級表示恭敬的用語,奏疏和書信里常用,可以翻譯為:我想)圣朝以(動詞,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形容詞用作名詞,舊臣),猶蒙(受到)矜(同情,憐憫)育(撫育),況(何況)臣孤苦,特(更)為尤甚(尤其嚴重)。且(況且)臣少仕(名作動,做官)偽朝,歷職(任職,名詞作動詞)郎署,本圖宦達(顯達的官職),不矜(動詞,自夸)名節。今臣亡國賤(卑賤)俘,至(極其)微至陋(淺陋),過(過分)蒙(受到)拔擢(提升),寵命優渥(厚),豈敢盤桓(猶豫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但(只)以(因為)劉日(太陽)薄(迫近)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無法)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過完。意譯為結束,度完)余年。母孫二人,更相(交互)為命,是以(因次)區區(拳拳之情。補充:何乃太區區(短淺的))不能廢遠(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離)。
(1)李密為什么要說“圣朝以孝治天下”?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由于晉是從曹魏政權手中“篡”奪過來的,羞于標謗“忠”節,因而以孝道為治國之本。李密正抓住了這一點,大做文章,以達到暫緩去晉朝做官的目的。)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比如阮籍……晉武帝同樣懷疑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第三課時
4、朗讀課文第4節,小組配合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又”)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祈求)終養(養老送終)。(引導: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臣之辛苦(辛酸苦楚),非獨(不僅)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長官)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明察)。愿陛下矜(同情,憐惜)憫(憐憫)愚誠,聽(聽任,請允許)臣微志。庶(或許)劉僥幸,保(使……保全)卒(終。補充:卒然邊境有急突然))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禁不住)犬馬(名次用作狀語,像犬馬一樣,這是臣子謙卑的話,用犬馬自比)怖懼之情,謹(恭敬)拜(動詞,奉上)表以(來)聞(動詞使動用法,使……知道)。
(1)本段交代了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就是先盡孝后盡忠,因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
(2)第四段中哪句話是本文主旨?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愿乞終養;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補充:由于這個表章寫的辭意懇切,悲涼動人,也表達了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忠心。所以晉武帝看了以后,不僅答應了他的請求,還賜給他兩個奴婢,并叫地方官吏經常送吃的東西給李密的祖母。后來祖母死了,李密就出任了太子洗馬,還做了幾年漢中太守。
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拓展訓練,課外延伸
1、李密在應詔赴任和奉養祖母的兩難中選擇了后者。對于他的選擇,你怎么看待?
李密放棄赴任在家奉養祖母,從傳統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孝”,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當予以肯定。但是,應詔赴任,達則兼濟天下,為民做官也應該肯定。每種選擇都有其合理性,只要持之有據就行。
2、探討對“孝”的看法。自由發言
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的美德,譬如勤勞、善良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便是“孝”了。……
3、一學生家長因家庭經濟拮據,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親人勸說無效。假設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說,怎樣說服家長?
4、請根據上聯撰寫下聯,完成后在班內展示
①羊羔跪乳情深,
②慈父嚴母風風雨雨見真情,
四、歸納梳理、整合內化
1、小組合作歸納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②九歲不行
(2)矜:①猶蒙矜育②不矜名節
③愿陛下矜憫愚誠
(3)至:①至微至陋②無以至今日
(4)以:①臣以險釁②臣以供養無主
③謹拜表以聞④猥以微*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⑥臣具以表聞
(5)見:①慈父見背②二州牧所見明知
(6)親:①躬親撫養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7)日:①日薄西山②報養劉之日短
(8)當:①當侍東宮②死當結草
(9)薄:①日薄西山②門衰祚薄
(10)拜:①拜臣郎中 ②謹拜表以聞
(11)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②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12)夙:①夙遭閔兇②夙夜憂嘆
(2)古今異義:至于,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象:閔,零丁,蓐,有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通假字:
夙遭閔兇:閔,通“憫”,可憂患的事(多之疾病死傷)。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終鮮兄弟:鮮,同“無”。
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四十有四:有,通“又”。
古今異義詞:
九歲不行:不能行走孤苦零丁,至于成立:成人自立舉臣秀才:優秀人才
奔馳:駕馬飛奔狼狽:進退兩難的情狀則告訴不許:申訴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聽臣微志:任,準許
2、給下列句子斷句: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3、根據表述,將下列句子概括成成語。
(1)太陽接近西山,喻人的壽命即將終結了。
(2)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樣。
(3)孤單無依靠地獨立生活
(4)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4、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一個遠涉重洋、寄身美國、煢煢孑立的中國弱女子,要控告有錢有勢的美國地頭蛇是何等艱難!
B.在已經氣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園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發現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過是個華而不實、自私自利的小人。
C.當一名人質實在是太累了,太緊張了,太朝不慮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著生命危險,把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B(B項“氣息奄奄”中“奄奄”是氣息微弱的樣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將斷氣。用于此處不合語境,應改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壽命將終,修飾“暮年”恰當。)
五、高考鏈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擢監察御史。時蔡京當國,剛論秦無所避。以親老求補外,出知興化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憂,服闋,除工部員外郎,以母疾辭。紹興元年,盜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順昌民以剛為命。剛喻從盜者使反業,既而他盜入順昌,部使都檄剛撫定,剛遣長子遲喻賊,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尋召為吏部員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居則以為衛,動則以為中軍,此強干弱枝之道。”又言:“國家艱難已極,今方圖新,若會稽誠非久駐之地。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為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丁母憂,服闋,復拜給事中。剛言:“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于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獻三說,將校有能射耕,當加優賞,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百姓愿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上令都督府措置。時朝廷推究章@、蔡卞誤國之罪,追貶其身,仍詔子孫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觀知婺州,章僅自太府丞提舉江東茶鹽事。剛封還詔書,謂即如此,何以示懲,乃并與祠。時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猶率群臣遙拜洲圣,剛言:“禮有隆殺,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歲時行家人禮于內庭。”從之。鄭億年與秦檜有連而得美官,剛顯疏其惡,檜銜之。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檜聞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中丞。初,邊報至,從官會都堂,剛謂億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約,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億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紹興十三年卒。(節選自《宋史廖剛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部使者檄剛撫定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喻:開導。
C.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杜:制止。
2.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廖剛“對下采用安撫方式”和“對不公事敢于抗爭”的一組是
A.B.
C.D.
3、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日待哺于東南之特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譯文:
(2)兄為君則君之,已為君則兄之可也。
譯文:
1、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A項檄,名詞用作動詞,命令。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A項“順昌民以剛為命”表明廖剛敢于抗敵。B項“剛喻從盜者使反業”表明廖剛對下采用安撫方式,“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表明廖剛對不公事敢于抗爭。C項“是欲置我于何地耶”是秦檜的話。D項“但歲時行家人禮于內庭”是廖剛勸說高宗遵循禮儀。
3、解析:文言文翻譯要嚴格執行直譯的原則;找準得分點:重點實詞、活用詞、句式特點、重要虛詞、通假、偏義復詞;保持譯句流暢通順讓,譯句和原文語境吻合。(1)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哺,吃;困,疲憊;莫若,不如,沒有什么比得上。(2)兄:第一處,名詞,兄長;第二處,名詞用作動詞,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為:擔任。君:第一處和第三處,名詞,國君;第二處,名詞用作動詞,用對待國君的禮節對待。
附文言文譯文:
廖剛字用中,是南劍州順昌人。宣和初年,從漳州司錄擔任國子錄,提拔為監察御史。當時蔡京掌握政權,廖剛論奏沒有什么避諱。因為雙親年紀大請求到外地做官,離開朝廷擔任興化軍知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的身份被征召。因為父親去世守孝回家,守孝期一滿,朝廷任命他為工部員外郎,他因為母親生病辭官。紹興元年,盜賊從旁邊的郡縣興起,官吏都逃跑了,順昌的百姓都聽從廖剛的命令。廖剛勸說跟隨盜賊的人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工作上來,不久其他的盜賊進入順昌,部里的使者命令廖剛撫定。廖剛派遣長子廖遲勸說賊人,盜賊知道廖剛父子有信義,也都散去。不久被召為吏部員外郎,廖剛說:“過去天子一定有親兵自己率領,用來防備不能預料的事情而加強國君的威嚴。希望皇上您考查舊制,挑選精銳的士兵作為親兵,平時就把他們作為衛兵,由軍事行動就把他們作為中軍,這是讓主干強壯使枝葉弱小的方法。”廖剛又說:“國家艱難已經到了極點,現在剛剛打算有新的作為,像會稽這樣的地方確實不是長久駐扎的地方。請認真建設建康,親自統率六軍前往作為固守國家的打算,來制止金人窺伺我朝的心意。”因為母親去世辭官守孝,守孝期滿,又擔任給事中。廖剛說:“國家不能一天沒有軍隊,軍隊不不能一天沒有糧食.現在各位將領的軍隊都在江、淮一帶防衛,不知道有多少萬,當初國家沒有糧食儲蓄,每天等著吃東南地區轉運來的糧餉,浙江地區的老百姓已經困乏,想要解救這一禍患不如屯田。”于是獻上三篇文章,有能打獵種田的將領校尉,當加倍厚賞,每耕田一頃,給他們相當于轉運一頃地糧餉的資金,百姓愿意種地,把糧種借給他們,免除租賦。皇上命令都督府按照這個措施實行。當時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誤國的罪過,追加命令貶謫他們自己,仍下令他們的子孫不能在朝廷中做官。在這時章杰從崇道觀擔任婺州知州,章僅從太府承提舉江東茶鹽事。廖剛封還詔書,說如果這樣,拿什么來顯示朝廷的懲罰,于是一起送到宗廟。當時宋徽宗已經駕崩,皇上遇到初一、十五還率領群臣遙拜淵圣皇帝(宋欽宗),廖剛說:“禮節有隆重和不隆重之分,兄長做國君就用對待國君的禮儀對待他,自己做國君就用對待兄長的禮儀對待他就行了。希望皇上您勉強抑制住圣人般的心思,只在每年在皇宮內行家人禮。”宋高宗聽從了他的意見。鄭億年與秦檜有關系而得到了好官,廖剛公開上疏揭發他的罪惡,檜痛恨他。金人背叛盟約(攻打南宋),廖剛請求起用有德望的舊相,在京城近旁的地方防守,秦檜聽說后說:“這要想把我放在什么位置上啊?”改任工部尚書,而任命王次翁作為中丞。當初,邊報來,從官在都堂開會,廖剛對鄭億年說:“你用百口人保證金人(不背叛盟約),現在金人已經背叛盟約,你有什么臉面還在朝廷上呢?”鄭億年奉祠(宋代設宮觀使、判官、都監、提舉、提點、主管等職,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員等。他們只領官俸而無職事。因宮觀使等職原主祭祀,故亦稱奉祠)離開朝廷。第二年辭官。廖剛在紹興十三年逝世。
老師寄語: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觸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閱讀欣賞:
中國的孝文化
“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的孝文化歷史悠久,源源流長。在傳統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為實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無改于父道”、“父母在,不遠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張。孟子也把孝悌視為基本的道德規范。秦漢時的《孝經》則進一步提出:“孝為百行之首。”漢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則成為人們做人的準則和行為的規范。
孝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表現。在選官制度上,也體現出對孝的提倡。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如果鄉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長官是有責任向上推薦的,而且還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所謂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喪,如果不馬上請假還鄉,那是不對的,監察御史馬上提出彈劾,可以處分到永不錄用的程度,是很嚴重的。不過有一點例外,以武將來說,他正在前方作戰,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請假還鄉,皇帝可以下詔書,著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這才可以不還鄉。
古代連皇帝也要守喪三年。譬如說喪期之間是不準結婚的,年輕皇帝登位前若要結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沒有就位以前,喪事沒有發布,先辦婚事,第二天再發喪,否則就違犯禮制。這種古禮連皇帝都要遵守,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神。
古代文化知識積累: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復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于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說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于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當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征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里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別,貶謫是出自皇帝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屬官員的處分,《書博雞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臺臣”以對“臧使者”的處分。
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
“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用。
“陟”常和“黜”連用表示人材的進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書博雞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中的罷是指被革去了官職。
15、復,恢復舊職。《書博雞者事》中“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復”指重新任命,恢復舊職的意思。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0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時數:
3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溫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說技巧,并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委婉的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懇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投影《出師表—李密》,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初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屏幕隱去“出師”二字,僅留“表”字)“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后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xiǎn)兄弟期功強(jī)近常在床蓐(rù)
猥(wèi)以微賤豈敢盤桓(huán)庶劉僥(jiǎo)幸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學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1
陳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陳述情懷、表明心曲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上表達忠心和為國效命的誠意,要動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請求,又要從其心理需求出發曉之以理。小編在此整理了《陳情表》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陳情表 (元末明初)簡祖英
①臣祖英九歲失怙①,惟慈親鞠育,逮長知訓,冀或用世,以酬罔極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為何左丞參佐,適值三山強寇②,剽掠廣城,一門妻女,死節五人;而老母陳氏,為所拘囚。臣祖英隱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國③也多矣。
②茲遇圣朝維新,征討不服,率土效順,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嬰鐵鎖,臣母得以生還,雖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難逃,而得以展區區烏哺情私者,陛下之賜也。臣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銘感圣德,徹于肝肺,雖九死其能報耶!陛下又復甄錄④,寄以民社⑤,此正臣殞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顧自慚,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職在民牧。
③欽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懷遠人,匹夫無有不獲之愿。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④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鶴發垂堂,西山之日已薄;棄親赴任,不孝之罪彌深。茍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盡奉歡之期,然后復求仕進,以盡忠罄節,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釋】①失怙:死了父親。 ②三山強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據武裝,被何左丞所滅。 ③石苞殉國:石指石奢,苞指趙苞。石奢:楚昭王相,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自刎而死。趙苞:鮮卑侵略漢國,把漢將趙苞的母親置于陣前,趙苞仍按時進擊,他母親和妻子都被鮮卑殺害,趙苞隨后嘔血而死。④甄錄:甄別錄用。 ⑤民社:此指地方官。
《陳情表》閱讀題目:
24.本文借鑒了蜀漢末西晉初 (填人名)的《陳情表》。(1分)
25.第1段用了“石苞殉國”的典故,對其分析不恰當是( )(2分)
A.陳述隱忍茍活的慚愧。B.表明忠孝難全的矛盾。
C.解釋食元俸祿的原因。D.表達家國兼愛的情懷。
26.對2段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烏哺情思,陛下之賜”,表達對明朝饒恕自己罪過的感恩。
B.“母子離散復完”、“罪戾已深”,旨在說明不就任的原因。
C.“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深切表達對不孝罪過的慚愧。
D.“殞首效命之秋也”,表達死后也要為朝廷奔走效命的忠心。
27.分析第3段是怎樣說理的。(4分)
28.“表”起先只用于“陳情”,以第4段為例說明這種“表”的特點。(3分)
《陳情表》參考答案:
24.1分李密 (李虔,字令伯)
25.2分C
26.3分B
27.4分
【答案示例】本段先擺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懷運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寫法,舉如“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歷史和“匹夫無有不獲之愿”的普遮事實;在這個前提下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于危境的不孝之舉及“母年愈耄、孤苦特甚”的現實情況;最后希望皇上收回成命。這樣,本段的說理,邏輯嚴密,有禮有節。(4分)
28.3分
“陳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陳述情懷、表明心曲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上表達忠心和為國效命的誠意,要動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請求,又要從其心理需求出發曉之以理。本段先把自己的年齡與母親對比,說明盡孝時日短盡忠時日長。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親生命衰落,既打動皇上,又言自己報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與“圣朝”之道兼顧,道理顯豁。同時,整散結合的句式,使語意凝練又感情熱切,使陳情鞠盡其意,增加了說服力和抒情性。
按以下三個方貓評分:內容上的特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主要是動之以情);形式上的特點
(對比比喻的手法、駢散結合的句式);為什么用這樣的形式表達這樣的內容。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2
一、課文補注
李密上《陳情表》后的經歷及后人:
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臬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錢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賜、興。
賜字宗石,少能屬文,嘗為玄鳥賦,詞甚美。州辟別駕,舉秀才,未行而終。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南將軍劉弘求救,興因愿留,為弘參軍而不還。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遣之。興之在弘府,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
(節選自《晉書李密傳》中華書局出版)
二、課文賞析
感天動地赤子情
——《陳情表》分析
魏家俊
《陳情表》這篇文章一點都不講究構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處境不厭其煩地從幼年的生活經歷說起,而把要說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這句請求的話,放到文章的最后,完全是平鋪直敘。但是,這里卻表現出作者寫作時頗費思忖。他需要在這篇上奏給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辭皇帝的征聘,這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忠和孝的關系;二是情和理的關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請求站得住腳。
首先看忠和孝的關系。中國有句古語,叫“忠孝不能兩全”,對李密來說,這句話還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他要用對祖母的孝,來掩飾對已經被晉王朝滅亡了的蜀國的“忠”和不能去為這個被視為篡奪了正統王位的晉王朝盡“忠”,所以,作者就要把自己需要盡孝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不能引起新王朝的皇帝的反感。因此,貫穿全文的就是一個理由:祖母年老多病,無人照料,自己盡孝就是無可置疑的了。這樣,從第一段的“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到第二段里的“劉病日篤”,再到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和第四段的“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主線分明,一氣貫穿,而且經過這樣的反復強調,也讓人覺得情真意切,容易贏得皇帝的同情。
其次,是情和理的關系。在這篇文章里,說理不是主要的內容,因為只有把感情表達得充分了,才能讓皇帝由情的感動而產生對理的接受。而文章里要說的“理”,無非就是那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由于有了前面對祖母年老體弱的描述,使人已經對作者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這里的“理”也就很自然地可以接受了。所以,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為以情說理、融理于情、情動理明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十分成功的樣本。
(選自《名作欣賞》.8)
三、詩文薦讀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待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如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幼而孤,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選自歐陽修《瀧岡阡表》)
閱讀提示:本文作者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依靠母親辛勤撫育,以及父親為官處世,正直忠厚、表里如一的態度,并真切地表達了作者為官做宰能堅持操守,不茍合于世,完全有賴于父親的遺訓和母親的教誨。文章不事藻飾,感情真摯纏綿、催人淚下。
四、鑒賞方略
戲劇的閱讀與鑒賞之九:話劇與戲曲
話劇在歐美各國統稱為戲劇,傳入我國后,為了同我國傳統的表演藝術——戲曲進行區別,特稱之為話劇,話劇是說話的藝術,以說話和動作為主要表演手段,和我國傳統戲曲有異也有同。
首先,從它們的發展來看,兩者既相似,又有著不同,西方戲劇的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偉大的希臘人民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戲劇藝術,并且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戲劇詩人和戲劇理論家,它同樣也來源于民間,來源于勞動,和古老的宗教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雖然它的發端要比中國戲曲晚一些,但它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古希臘戲劇的形成和成熟卻要比中國古老的戲曲早約16XX年。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也是一步步在綜合其他藝術的特點上逐步提高和完善的,它的成熟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提倡、文學作家的參與、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但西方戲劇誕生的同時,也出現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這為它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結構上,西方戲劇和中國傳統戲曲大同小異,西方戲劇一般分幕,幕中有場,中國戲曲則分為“折”和“出”。話劇有過場,戲曲有楔子,基本過程都是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不過,西方戲劇較中國戲曲簡潔明了,一般沒有前面的敷演劇情,而是直接入戲。
話劇藝術的表演重在說話和動作,以寫實為表現生活的基本手法。布景的使用力求逼真,道具也必須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生活,演員在表演時,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無論是刻畫人物,展示劇情,還是表達主題,都要靠劇中人說話來完成。所以,話劇的語言更接近于生活,而中國戲曲對于布景的設置則不作更具體的要求,常常是一桌一椅,至于各種效果的演示,則全靠演員的虛擬動作來進行。程硯秋先生曾在悶熱的夏日演出《六月雪》,朔風起時,則全身顫抖,而臉上卻不見一粒汗珠。至于人物性格的完成,主題的表達主要是通過唱詞加動作,包括虛擬、夸張的臉譜、服裝來體現。例如屋子的設置,話劇則要在舞臺上用布景做成屋子的形狀,擺上床、桌、椅等實景,而中國戲曲舞臺上則空無一物,開門、關門、躺、臥、吃、睡等都是用虛擬動作來體現。但是,話劇傳入中國后,和中國戲曲共同發展,自然也互相融合,互相促進,話劇也汲取了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些虛擬動作,來增強對人物的刻畫,中國戲曲也吸收其布景的藝術,增強了直觀性。話劇也引入了唱詞,用歌唱的形式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關漢卿》中的“雙飛蝶”。戲曲藝術也吸收其說話藝術,對道白進行了藝術加工,使其更接近于生活,尤其是現代戲,則不再使標志性的化妝和臉譜、固定的服裝來夸張人物的性格,更進一步地貼近生活。
總之,隨著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兩者將會取長補短、互相吸收、加強融合,為戲劇藝術的進一步發展、繁榮進行共同的努力。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3
第一課時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導學生疏通字詞,理解全文內容
三、反復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思考:為何“陳”?“陳”什么?
提示:為何陳----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馬,不能就職。(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陳述年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
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引導:這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此時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一)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4
一、導語設計
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的美德,譬如勤勞、善良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下面我們就來看以孝而著稱的《陳情表》。
(解說:可請學生對“孝”字小議一二,以活躍思維,加強感性認識,為閱讀本文和解決課后練習三作準備。)
二、解題
1、出處: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卷三十七。
2、體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已見的一種奏章(如《出師表》)。
(解說:解題可先停留在題上,弄清“表”的意思,然后由點撥“陳情”直接過渡到文章內容,而將有關作者和背景知識穿插在課文內容品析中,以便于記憶。)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對照注釋,自由誦讀全文,自行圈點加注。提醒學生注意“鮮”“期”“強”“洗”“有”等讀音變化的字,以及“閔兇”“見背”“祚薄”“兒息”“逋慢”“盤桓”“希冀”等詞語的解釋。
②內容與形式梳理。
范讀全文,由題目展開思考:為什么要“陳”?“陳”什么?如何“陳”?
內容梳理:
“陳”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或: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的內容: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或:陳述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結構梳理:
“陳”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或以情動人)。
(解說:以寬泛的討論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寫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情”的魅力。內容、形式梳理可制作成投影片。)
2、具體研習1~2段
①自由誦讀第1段。
A.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
(抓住本段的綱)下面哪些內容屬于“閔兇”?
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B.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解說:把握作者陳述思路,以便于理解、品味和記憶)
提示: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品析:父死母嫁,寫“躬親撫養”的原因;多病不行,寫“躬親撫養”的不易。語言簡潔,寥寥數語表現了“躬親撫養”的艱難、辛酸與勞苦,為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張本。
橫的方面:外、內
品析:強調“無(鮮)”字,“兒息”雖有卻“晚”,可見“門衰祚薄”,祖孫相依為命。“無”“鮮”等寫出了人丁不旺、兩代孤傳的特殊關系。以白描手法見情感的樸素、真摯。
C.哪些語句可見祖孫的相依為命?哪些詞語直接寫其凄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
相依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憫惜;撫養(照應“臣無祖母無以……”);夙嬰疾病——靠孫子侍湯藥(照應“祖母無臣,無以……”)。
凄苦: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等。
作用:生動地表現其孤苦之情狀,令人讀而生悲。
D.開頭以“險畔”“閔兇”備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層層敘述,極言凄苦,落在“未曾廢離”上,為表主旨蓄勢。
(解說:教師先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參照課文回答,回答同時即解釋重點字詞句,為詞語理解創造語境,不孤立地、割裂地、僵硬地解釋、記憶。在回答的同時引用、整理、理解、誦讀、記憶,并將品味穿插其中。部分提示可制作投影片。)
②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
提示:二層。第一層敘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按時間順序)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赴命”(就職)?(采追加問的方式)
提示:
表時間:逮、前、后、尋(解釋“逮”和“尋”,積累相關詞語)。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孝廉、秀才、郎中、洗馬(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職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解說:將詞句理解、內容探究、語言品味及背誦記憶融合起來,做到讀在口中,感在心中,記在腦中。因此穿插在討論中的朗讀必不可少,朗讀也成為本課訓練的重點。)
3、課堂小結
文章簡潔生動、真摯樸實。寫自己的遭遇和對祖母的感情,如傾吐肺腑,沒有一點藻飾、做作或夸張,于樸實中見至真、至美、至善。語言形式,駢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語表情達意。思路清晰,語言機智得體,內涵豐富,惟多讀方能體會。
四、布置作業
1、列出“陳情”的思路,并在此基礎上背誦。
2、與第1段“未曾廢離”照應的地方有哪幾處?可見作者的什么感情?
(解說:作業1為識記之用;2為進一步熟悉下文,體察感情。)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5
教學目標
1、“表”是一種文體,了解這種文體的特征,陳情表教案。
2、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寫作的對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說得天衣無縫又要極盡委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屬于封建道德范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現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系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里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這里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系說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環境里,祖母的依傍關系是分離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欲涕。”(《古文觀止》批注)
第二, 說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陳情表教案》。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于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著又說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轉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余,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鑒賞要點
1、 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征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后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溫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說》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 章法多變
說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說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回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說理作用。
四、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補充文化常識;講解練習。
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
關于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贈(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多用于布衣作官)、點(用于口語)。
關于提升職務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級到譏級)、進(用于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關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于調動職務的:移、調、徒、量移(調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于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 (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二、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復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于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說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于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當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征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里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6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專題的第一篇,屬于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背誦全文,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能力目標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情感目標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的重點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二、說學生
本篇課文面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自主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除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三、說教法與手段
為完成教學目標,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采用默讀、朗讀、背誦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加深以課文的理解。
2.點拔。避開詳細透徹的講解,以簡要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寫促讀。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合適的寫作練習。
對于學法,照應教法,我做了如下設想: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疏通、反復誦讀課文培養其自主學習和誦讀的能力。
2.分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3.問題探究,針對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上是對教法和學法的設想。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文言文常規學習內容,設想按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
(一)課題導入
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的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陳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討
對課文內容的研討,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讀準字音。
先讓學生試讀,發現問題糾正。而后聽錄音或教師范讀,然后再讀課文,做到準確無誤。
2.讀懂文意。
一般采用讓學生口譯全文的方式。要求:盡量不借助其它條件,逐句口譯,字字落實。遇到阻礙則參考課后注釋,查閱古漢語字典,對仍不能解決的地方則可參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簡要梳理結構,理清思路。
3.識記字詞。
先讓學生自行尋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點,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較長,可采用分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個部分,分別分給四組同學,然后每組同學出一名代表發言,其余做補充,其他同學注意記錄。然后老師點評,補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讓學生把所標注字詞讀記一遍,接著獨立完成《學案導學》相關內容,以及時鞏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實文言基礎知識。
4.鑒賞內容。
根據單元目標要求,本文鑒賞內容確定為兩點,一是所陳之情,一是陳情藝術。
對于所陳之情的鑒賞,設想采用讀與說結合的方式解決。讓學生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一個段落進行有感情地誦讀,自讀兩遍,展示一遍,力爭讀出真情。然后談一談自己對該段的感受。
對于陳情藝術的鑒賞,是本文的一個難點。設想圍繞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來探討:李密最終打動了晉武帝,不僅僅因為其情真意切,還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縱觀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運用了哪些抒情技巧?這個問題過大,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以化大為小,化整為零。設想拆分為以下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意在說明祖母年老,難以赴命。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說起?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國職,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3)李密的陳述中,不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來陳述的?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通過討論,總結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動人。學生還可以自己的發現,老師靈活處理。
(三)遷移應用
學以致用是我們的宗旨。讓學生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來寫一篇《陳情表》。題目設計如下: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往往埋藏著一些話語想對親人、老師或者朋友說出卻未曾表達,請你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寫一篇《陳情表》,表達你的真情。
這個題目,若字數太少,則效果不佳;若字數太多,又時間有限。所以對此題的要求是:字數不限,課下完成。課堂上老師稍做引導即可。
(四)課后作業
準確熟練背誦全文。
五、說教學效果的預測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說,仍有現實借鑒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識與能力:
(1)能夠熟練背誦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2)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學生的親情意識,通過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從而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陳情表》知識與能力檢測 篇1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積累成語。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及語言表達的準確和生動形象。
4.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感情。
2.通過討論、探究、教師點撥等方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理解作者陳情的思路及妙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于情字,歸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鑒賞的目的。
【教學重點】
1.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字里行間蘊含的真切情感。
2.把握文意,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通過對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義,即:苦情、親情、忠情。體會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總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已經在初中學習了《出師表》,領略了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我們來學這篇被人譽為美文的《陳情表》,感受李密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二、解題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晉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年輕時師事名儒譙周。曾任蜀漢尚書郎,多次出使東吳,甚有才辯。蜀亡后,屏居鄉里,以孝聞,累舉不應。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司馬炎建立晉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李密作為亡蜀之臣,心存疑慮,進退兩難。若辭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職,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烏鳥私情”,祖母“供養無主”為由,寫了此表。文章選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
2.文體介紹
表:又稱“奏議”,是古代臣屬給帝王所上的陳述己見的文書。本文是作者李密向晉武帝陳述實情的文章。
三、整體感知,初通文意。
1.聽讀。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注意體會文章的節奏感和文中抒發的感情。
2.誦讀。再放錄音,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句間停頓,讀出關鍵詞的韻味來。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出示投影:
(1)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險釁閔兇門衰祚薄期功應門強近之親床蓐隕首
猥以微賤逋慢優渥煢煢孑立拔擢盤桓矜育
(2)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并解析: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和詞義: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門衰祚薄日薄西山煢煢孑立床蓐猥以賤微生當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撥擢寵命優渥期功強近終鮮兄弟除臣洗馬劉病日篤更相為命
2)解析以下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表以聞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劉日薄西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解析以下劃線的實詞:
慈父見背二州伯牧所見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兒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猶蒙矜育不矜名節愿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不勝……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3)詞類活用:
夙遭閔兇:名,憂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動,作孝廉,為孝廉
臣之進退: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舉臣秀才:動,作秀才,為秀才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動,遠離猥以微賤:名,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謹拜表以聞:使動,使皇上聞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則劉病日篤:狀,一天天地
(4)成語:
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句式:
1)判斷句: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2)被動句:而劉夙嬰疾病
四、理清文章的思路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么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式?(師生共同討論,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疏理內容。)
明確:
(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太子洗馬,“尋榮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祖孫相依為命之悲慘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③述圣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為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烏鳥私情,愿乞終養”,祖母百年后,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愿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解說:理清課文的思路,才能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本題在思考過程中應盡量把握文章的脈絡,了解文章的大意,初步理解本文寫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作者融情于事的思想特點)
五、反復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
(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六、課堂小結:本文的關鍵是體會李密融入字里行間的“情”即悲情、苦情、親情,而誦讀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本課應以誦讀為主,讀出文中的感情,讀懂作者蘊含其間的用意。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賞析構思藝術;
2.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基礎知識檢測題,請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補充后,引入新課。
分男女生讀課文。
二、具體研習課文
(一)研習第1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2.提問: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起?下面哪些內容都屬于“閔兇”?(學生討論后回答。)
明確:夙遭閔兇: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于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
3.小結:作者通過對不幸家境的動情敘述,意在說明自己孤苦零丁,家族人丁不興,父亡母嫁,祖孫相依為命,劉氏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而如今劉氏疾病纏身,常臥病不起,自己侍弄湯藥,不曾離開。那么,既然“未曾廢離”,后文出現的“不能廢遠”就不顯突兀。此處實際上是為后文埋了伏筆。
4.學生自由讀本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好能熟讀成誦。
(二)研習第2段。
1.學生集體讀課文。
2.提問: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后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點撥:二層:敘朝廷征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3.提問: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學生找出相關的詞語,并思考、討論后,指定一學生回答。)
明確:按時間順序
表時間:逮、前、后、尋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4.提問: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后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點撥: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5.小結:朝廷多次征召而自己卻辭不就職,作者自然會想到自己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滿,于是本段一開頭便歌頌皇帝,以使其平息心中之火,“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接著便具體地列舉了“沐浴清化”的事實,說明郡縣和州司“催臣上道”“急于星火”的緊急之情,自己也“欲奉詔奔馳”赴王命,但因“劉病日篤”,家中無人侍奉劉氏,自己是她惟一的親人,無法遠行。在封建社會里,“忠”“孝”同樣重要,而自己又不巧處于既想“報國恩”又想“順私情”的“忠”“孝”兩難全的境地,感嘆于“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句句在理,處處合情,令人無法不信,這自然使皇帝減少了對自己不仕的疑慮。
6.學生自由讀本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好能熟讀成誦。
(三)研習第3段。
1.指定一學生讀課文。
2.學生思考: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學生討論,指定一學生回答。)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1)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2)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3)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①本段首先提出了晉朝“以孝治天下”這個治國綱領,這既是熱切稱頌朝廷褒揚孝行態度堅決,更是為下文鋪設道路。“凡”是故舊遺老,都還蒙受憐憫養育,“況”自己孤苦零丁,尤其厲害,那就越發應當而且必須“蒙矜育”了。(合理)
②作者很坦率地說出自己是亡蜀之臣,是只為功名不為名節之人,“本圖宦達,不矜名節”,并不想為亡蜀盡忠守節。而武帝對自己這“至微至陋”的“亡國賤俘”以“過蒙撥擢”,自己理應為朝廷效命,回報皇帝的知遇之恩。(合情)
③然而劉氏“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自與祖母相依為命,沒有祖母的撫育,自己不會有今天;祖母沒有自己,也無法終殘年,因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區區不能廢遠”的心愿。即使今天的讀者讀時都要為作者的親情、苦情感動得熱淚盈眶,自然也能使皇帝完全消除疑慮,同情李密這個“忠孝”之臣的。
3.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學生思考后回答。)
(1)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2)“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是指當時的一般情況,“況臣孤苦,尤為特甚”特指自己的特殊處境。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4.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學生自主品味后,自由發言。)
點撥:
(1)“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2)“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5.學生自由讀本段。
(四)研習第4段
1.男生齊讀本段。
2.思考下列問題。(學生思考,教師點拔。)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明確:“愿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明確:“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么特點?
點撥:“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么?
點撥:事之實: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鑒。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3.提問:作者是怎樣為兩難境地尋找合適的出路,使自己既能盡“忠”又能盡“孝”呢?
學生思考,教師點拔。
點撥:李密要想真正達到自己“愿乞終養”的目的,還必須向皇帝具體表明自己的心志。于是他便從時間上來談“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的'實際情況,況且“烏鳥私情”,希望皇帝能允許自己為祖母養老送終,并指天為證“皇天后土實所共鑒”,祖母百年之后,自己定當不遺余力地為國家盡忠,報答皇帝對自己的恩情。至此作者才完全提出了自己的先盡“孝”后盡“忠”的主旨。對于一個想“忠”“孝”兩全的臣子,晉武帝還有什么疑問和理由拒絕他的合理又合情的要求呢?
4.學生自由讀本段。
三、探究閱讀
文中的孝表現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結合課文來談。)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點撥:表現:
1.臣侍湯藥,未曾遠離
2.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4.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作者比較真實地寫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終養祖母的愿望,這種在長期艱難生活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爾虞我詐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應該說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貴的。
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四、課文總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敘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于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板書設計:
身世孤苦悲涼祖母情深似海孝情
沐清化蒙國恩圣朝恩重如山忠心
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先盡孝后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