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①(精選12篇)
將進酒① 篇1
教學目標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調,通過朗讀體會作品豪邁奔放的特點。
2.引導學生通過對詩句的鑒賞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學習李白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本詩中詩人情感并把握其變化。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然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且多半是因為“愁”了才喝酒,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業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生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二.常識簡介
1.解題
⑴《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 。
2.作品背景
這首詩是一首勸酒歌,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即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借酒銷愁,“但愿長醉不復醒。”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這種反抗方式,跟《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仙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為相似。
三.整體感知
1.放錄音,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奏,聽出感情基調。
2.學生朗讀或默讀課文,圈點難字生詞,結合注釋理解。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⑴莫使金樽空對月 ⑵烹羊宰牛且為樂
⑶鐘鼓饌玉不足貴 ⑷斗酒十千恣歡謔
四. 鑒賞情感
1.這首詩,詩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豪放的表現。作者在這首詩中的情感有著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明確:這首詩的基調是憤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悲→ 歡→憤→狂
①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因此作者以黃河起興。黃河自西而來,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直奔東海。上句寫大河之來,上句寫大河之去,形成詠嘆味。接著四句向人們喻示時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過“朝”“暮”間事。兩個長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夸張。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
②“人生”以下六句寫歡。但詩人深知“白發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牛”,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③“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宣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醒”——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④“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詩歌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明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成為主旨句的原因: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
3.詩人說到“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為什么單舉曹植為例?
(欽佩他的才華;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況。)
4.為什么“愁”令李白難以釋懷,要借酒來消?
為自己懷才不遇的悲傷嘆息;為古來圣賢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嘆。
5.從這首詩的哪些語句你能讀出李白的豪放飄逸的詩風?
詩中的有些夸張寫法是憑借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暮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杰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五.比較閱讀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者在感情和寫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 內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著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總起來說,前者于憤激中略見低沉,后者于憤激中略見昂揚。
*技巧: 在表達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顯的。前者是直白,鋒芒直指“權貴”;后者是曲達,以“鐘鼓饌玉”借代權貴。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和所選用的題材有關。《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于初離長安之時,詩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為題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顯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當地說出詩人心中的意愿;而《將進酒》作于此后約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歡聚飲酒,盡吐胸中塊壘,也要跟飲酒合在一起說,因而只能采用曲達。
六.作業布置
⑴背誦《將進酒》 ⑵整理文言字詞
將進酒① 篇2
導學新概念]
是一支勸酒歌,大約作于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勛、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岑勛,李白稱他為“相 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嵩陽。從李白《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 相待以詩見招》一詩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飲過,這首詩可能就 是在這次飲酒宴中寫的。
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新意,把 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 題以積極的內容。
學習這首詩,要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領會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要能夠熟練地背誦全詩 。要指導學生閱讀《語文讀本》第五冊中李白的詩篇。
[資料顯示屏]
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李白《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此篇雖似任達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詞耳。(蕭士贇《分類補注李太白詩》)
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嚴羽評本李太白詩集》)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杜甫《不見》)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拔扈為誰雄?(杜甫《贈李白》)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清·沈德潛《唐詩別裁》)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導語 設計: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飲酒賦詩,自稱“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寫下 了許多詠酒的詩篇。李白喝酒時盡管也有愁,但所詠的詩是極其豪放的。就是其 中的一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見導語 設計)
二、簡介背景
目的:引導學生初步進入詩境。
三、誦讀指導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習朗讀。
方法:①分層進行,每段分兩層,依次是:起興、入題、舉杯勸酒、勸酒辭。②學生邊讀 邊看課本注釋,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現李白狂放的詩句。④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各層大 意。⑤練習背誦。
3提示:這首詩,詩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豪放的表現。誦讀時 應適應著詩人感情的變化來選擇不同的聲調,要注意詩中節奏的變化。
①起興:開頭用“君不見”領出,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了比興手法,“天 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說及人 生,“悲白發”嘆意極濃,“悲”字應重讀。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 應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②入題:節奏要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盡歡”和“空對月”須重讀。“天生”聯顯 示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讀得擲地有聲。“會須”句要用升調讀,讀得豪氣十足。
③舉杯勸酒:應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
④勸酒辭: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鐘鼓”二句是勸酒歌的主題, 也 是全詩的主旨,應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用極強音讀。“古來”兩句以抒情方式 說明“不復醒”的理由,上句宜輕讀,下句宜重讀。“陳王”兩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用敘 述語調讀,重音落在“恣歡謔”上。“主人”兩句,前句宜輕讀,后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 沽酒,宜重讀。“五花馬”三句當快讀,“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萬古愁”三字要用夸張語調讀。
4指導學生有表情地誦讀全詩。
設計B
鑒賞指導
一、導入 (同設計A)
二、在誦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鑒賞這首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落實課后練習二的要求。
方法:利用課本注釋及相關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個人獨立鉆研,也可以自由組合成 小組共同探討。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歸納要點。
明確:1這首詩的基調是憤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
①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因此作者以黃河起興。黃河自 西而來,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直奔東海。上句寫大河之來,上句寫大河之去,形成詠嘆 味。接著四句向人們喻示時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過“朝”“暮”間 事。兩個長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 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夸張。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
②“人生”以下六句寫歡。“人生”兩句由“悲”而翻作“歡”“樂”。詩人漸趨狂放。 朋友間的聚會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對月”將飲酒詩化了,“莫使”“空”的雙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作者寫了盛宴,“一飲三百杯”。
③“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酒宴開始,詩人的感情由歡樂轉為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鐘鼓饌玉”“不足貴”是出于憤慨。“古來”兩句亦屬憤語。說到“惟有飲者留 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因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 生而嘆惋,兼以自況。
④“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2夸張的寫法。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與夸張手法的運用不無關系。詩中 有些夸張是憑數字表現的,有些屬于感覺的夸大。
設計C
拓展訓練
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你 對李白的“痛飲狂歌”有什么看法,寫一段文字表述出來。
將進酒① 篇3
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
教學目的: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探究、賞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還有沿用的。
杜甫《飲中八仙歌》有對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與酒難舍難分的傳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襄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酒有關的詩歌。
(說明:以上詩歌用多媒體顯示,導入 語的設計,一是讓學生了解古典詩歌同時也是李白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直覺的感受;二是在詩歌的誦讀中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初步進入詩境。)
二、解題
1、《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
1、本詩背景。
三、 朗讀課文
四、 疏通字詞,了解基本意思
五、 研究課文
在自由誦讀的基礎上,思考完成練習二。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歸納要點。
1、本詩的基調是什么?請對詩人感情發展的脈搏作一點具體分析。
明確:本詩初讀一二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是再讀幾遍,就可以看出詩人的憤激只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是它的外殼,憤激才是它的內核,——就好象《阿q正傳》一樣,喜劇是其外殼,悲劇是其內核。
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里黃河不遠,所以從黃河起興。這二句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詩人寫黃河,頗能夠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可不同,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但有“不復回”之嘆,基調卻是悲。緊接著帶出對人生易老、光陰易逝的感慨。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復返比喻青春難再,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反襯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頓生悲意。
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雙鬢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對政治腐敗、自己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
這四句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闊大,極有氣勢。前二句從空間上放大,后二句從時間上壓縮,開篇即給人橫空出世之感。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樂”。詩人年華老去,政治上極度失意,整日窮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處失意,就另外去尋找寄托。在這里,詩人以為朋友聚會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對政治未完全絕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對未來的一個期許。這種矛盾的協調方式與《行路難》如出一轍。這種詩情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實際上也是他憤激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此時他心里應該還盼著會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藁人。”
這一段讀來擲地有聲,豪氣沖天。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鐘鼓”二句是詩人對腐敗的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與擯棄,又以古來圣賢與曹植字比嘆惋,充滿著不平之氣、憤激之情。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這一段詩人要將一切昂貴的東西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極點。這種狂放,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板書:
悲——樂——憤——狂
憤激
2、思考練習二(2)。
明確:(見教師用書)
六、 朗讀課文
七、 布置作業 :閱讀《語文讀本》李白詩歌
作者郵箱:
將進酒① 篇4
人教版《語文》(必修)第五冊
將進酒
李白
教
學
目
標認知目標(1)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2)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體味詩歌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情感目標了解相關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
教學
重點探究詩歌的藝術手法。
教學
難點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學
方法師生探討法
教學
課時3 課時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教學
環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備 注
導入
新課請大家猜一個簡單的謎語:酉時下大雨。
“酒”是一種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名句佳篇都與滟滟美酒相互輝映。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不見》還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他的一生。
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李白的一首勸酒詩《將進酒》。(酒)
指
導
朗
讀
指
導
朗
讀
這首詩,詩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豪放的表現。誦讀時應適應著詩人感情的變化來選擇不同的聲調,要注意詩中節奏的變化。
起興:
入題:
舉杯勸酒:
勸酒辭:
開頭用“君不見”領出,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了比興手法,“天 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說及人 生,“悲白發”嘆意極濃,“悲”字應重讀。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 應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節奏要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盡歡”和“空對月”須重讀。“天生”一聯顯 示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讀得擲地有聲。“會須”句要用升調讀,讀得豪氣十足。
應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
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鐘鼓”二句是勸酒歌的主題, 也 是全詩的主旨,應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用極強音讀。“古來”兩句以抒情方式 說明“不復醒”的理由,上句宜輕讀,下句宜重讀。“陳王”兩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用敘 述語調讀,重音落在“恣歡謔”上。“主人”兩句,前句宜輕讀,后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 沽酒,宜重讀。“五花馬”三句當快讀,“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萬古愁”三字要用夸張語調讀。
朗
讀
練
習方法:
①分層進行,每段分兩層,依次是:起興、入題、舉杯勸酒、勸酒辭。
②學生邊讀 邊看課本注釋,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現李白狂放的詩句。
④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各層大 意。
⑤練習背誦。
學生自由朗讀,誦讀感悟。此詩氣勢豪壯,又情感起伏較大,可先指導個別同學朗讀,再采用齊讀的方式。教師可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及時指導誘發,營造高昂活躍的課堂氛圍。然后了解學生對詩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結合注釋了解大意。學生練習朗讀。
整
體
把
握1、一個驚心動魄的開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從空間夸張,一從時間夸張。真是“巨人式的感傷”。
2、 兩處用典:(1)、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2)、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
3、 三種主要情感: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4、 感情脈絡的四個層次:
(1)、感傷之情:如“君不見”兩句。
(2)、歡樂之情: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
(3)、憤激之情:如“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自歡謔。”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作業 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
環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備 注
導入
新課《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
名
句
賞
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賞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不是李白的獨創,早在春秋時代問世的《論語》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記載;漢樂府《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獨傷悲。”告戒世人:光陰易逝難回頭,莫讓年華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詞人蘇東坡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及《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都是我國古代“流水文化”的擴展和延續。《將進酒》一開篇,就把作者的視線引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既描寫了大河奔騰的壯觀景象,又抒發作者“逝者如斯”的傷感。至于“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如青絲暮成雪。”與作者的《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則有異曲同工之妙。詩歌開頭這兩句,不僅為下面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也為李白的“開懷暢飲”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
賞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辭。但在唐代,李白初進長安,確實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信心,這在他的《行路難》略有表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泰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在這首詩中,作者想“渡黃河”、“登泰山”,無奈巨冰塞川,大雪滿山,要奔赴前程,可謂舉步維艱啊。但作者并沒有心灰意冷,相反,他還從姜子牙(曾輔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輔佐商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雖然困難,但終究有長風破浪之時,到那時便可“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寫《行路難》,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賜金還山”的時候,那時“千金”尚未“散盡”雖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幻想還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寫《將進酒》時,當年“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夢想已化為泡影,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實際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謂“千金散進還復來”實際上并不見來,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宋代詞人李清照語)由此可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表面豪爽,暗藏憂愁。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賞析:“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鐘鼓”本是一種樂器,在這里是擊鼓作樂之意,“饌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閑情逸致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權貴們的一種蔑視,這是封建社會的讀書人最可寶貴的性格。這種不隨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詩《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也有所表現:“……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動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然,有骨氣,不等于沒有憂愁。李白在蔑視權貴的同時,一種難言的惆悵也在心中涌動,他想通過“長醉不復醒”來忘卻懷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嗎?李白在《宣州謝眺樓芡餞別校書叔云》一詩中作出了明確的回答:“……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這就是《將進酒》中的李白!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賞析:在《將進酒》中,李白像一個大哲學家,對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進行了哲學化的概括。“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飲”與“名”的問題上作出的結論。李白仿佛站在歷史的最高點上,指點古代圣賢的功過是非。我們暫且不論他那“唯有飲者留其名”的高見帶有多少歷史依據,只說他與“陳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國歷史上,寂寞的圣賢不可勝數,作者為什么就提到“陳王”呢?我們從陳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陳王就是三國時候的曹植,他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到父親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詩”是著名的文學典故,他的《七步詩》家喻戶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與曹植一樣,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長安,抱濟世之志,卻為小人排擠,最后落個“賜金還山”的下場。他對曹植情有獨衷,大加贊賞,也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
練習鞏固課后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
環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備 注
導入 新課
藝術手法
藝術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
(1)這首詩的基調是憤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
①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因此作者以黃河起興。黃河自 西而來,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直奔東海。上句寫大河之來,上句寫大河之去,形成詠嘆 味。接著四句向人們喻示時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過“朝”“暮”間 事。兩個長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 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夸張。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
②“人生”以下六句寫歡。“人生”兩句由“悲”而翻作“歡”“樂”。詩人漸趨狂放。 朋友間的聚會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對月”將飲酒詩化了,“莫使”“空”的雙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作者寫了盛宴,“一飲三百杯”。
③“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酒宴開始,詩人的感情由歡樂轉為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鐘鼓饌玉”“不足貴”是出于憤慨。“古來”兩句亦屬憤語。說到“惟有飲者留 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因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 生而嘆惋,兼以自況。
④“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2)夸張的寫法。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與夸張手法的運用不無關系。詩中 有些夸張是憑數字表現的,有些屬于感覺的夸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涌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讀者在領略詩句內含的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
思維拓展李白是“詩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詩文中哪些內容說明李白不愧于“酒仙”這個稱號?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正如他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所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酒并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憂愁,但是酒可以暫時麻痹痛苦的靈魂,尋得暫時的內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來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也,兩壺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寧愿舍棄一切,也要換得美酒。在夸張的語言背后,是痛飲豪邁的李白,所以時人稱李白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胸中郁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拓展學習比較《將進酒》與唐代另一位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的《將進酒》。看看在創作上有何不同。
將進酒
李賀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思想內容方面:這首詩的詩眼你這為應該是哪一句,為什么?相比之下,你認為兩首《將進酒》哪一首寫得更好,為什么?
兩首詩歌的高下,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若論詩歌的境界,李白詩的高度是極少有人能企及的,包括李賀。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這句說正值暮春時節,嬌艷鮮紅的桃花零落如雨,令人感觸到時光奔逝,生命短促,所以才有“勸君終日酩酊醉”這樣勸人及時行樂的句子。
李白說“行樂須及春”,如果說前面寫的是行樂,那么這兩句意味“須及春”。這與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有著極為相似之處,但相比之下,那種理想與現實碰撞而產生的痛苦情緒似乎更為沉重,而那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氣和自信則在這里是幾乎看不到了。這與李賀本人的遭遇和思想有關系,他是一位二十七歲便夭折的天才,自幼體弱,相貌近乎丑怪,卻有一顆非常早慧而敏感的心。他算是有貴族的血統,但家道早已衰微。他因遭受打擊,連進士考試都未能參加,后來只得到一個從九品的小小官職。羸弱多病的體質和不幸的遭遇使他的思想十分傷感。他雖也有遠大的抱負,更懷著對于生命的深深眷戀,卻常常感覺到前途迷茫和年華流逝的恐懼。這首詩正是此種眷戀和恐懼的產物,從中我們可看到一個封建社會青年詩人才華橫溢而帶有病態的內心世界。
課堂小結李白生活在盛唐,但就在“開元之治”如日中天之際,唐玄宗就已開始失去勵精圖治之心,封建統治階級漸漸脫下開明的外衣,朝廷廣開才路的詔令也越來越變成一紙空文。不過在“安史之亂”前,陰影還潛伏在光明下面。因此,他一方面對唐王朝產生了懷疑和失望;一方面又對它還抱有很大幻想。一方面感到青春易逝,功業未成,而自悲自嘆;一方面又覺得來日方長,此生還大有可為,而自慰自解。所以在他的詩歌中就出現了明暗交錯、悲歡雜糅的調子。“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一種消極避世,“但愿長醉不復醒”也是一種消極避世;“長風破浪會有時”是渴望用世,“天生我才必有用”則是渴望用世。
作業 課后練習2
附:
1、板書設計
悲——樂——憤——狂
憤激
2、嗜酒反映著李白的示意人生,聯系李白的人生經歷,分析他為何會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飲性格也許與生俱來,但后天的生活經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青年時師從有經世致用思想的隱士趙蕤,隱居深山刻苦攻讀兩年,這段經歷對李白思想影響很大,后來他經常以管仲、諸葛亮自許,暢談王霸之道,縱橫之術。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表現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實社會中的權貴和墨守成規者,蔑視封建權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內核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而趙蕤思想中順應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道家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儒、道思想構成了他矛盾的內心世界,影響著他的一生。他脫不掉儒家“濟天下”的心愿,想當政治家,但當時的唐朝官場容不下飄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歷經三年的長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有“仙風”,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個有喜怒哀樂悲恐驚的正常人,他不能沒有惆悵。
② 政治上的黑暗,懷才不遇的結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肅宗時代,唐玄宗溺愛聲色犬馬,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小人,許多有識之士被擋在政治大門之外。李白首次入長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結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顯赫人物,希望他們能向皇帝引薦自己,但這些努力并沒有實現目的,反而招來一些人的嫉妒,沒有實現步入仕途的夢想,他只好四處云游。等到玄宗詔用天下有才華的人時,李白才又一次入長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語。開始時他也確實得到了玄宗的寵信,替皇帝寫寫詩做做賦,但他的才華不久就受到皇帝身邊的佞巨權貴嫉妒詆毀,他的狂放傲岸也讓皇帝吃不消,升遷的大門自然被悄悄地關上了。當他發現自己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時,不滿情緒漸生,要求還鄉,玄宗順水推舟準許他的請求“賜金放還”。肅宗時,李白參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認為可以“暫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了,并自比謝安,輔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亂,當永王篡權的叛亂被鎮壓后,自己也身陷牢獄被流放,險些丟了性命,后經親友的全力營救遇赦才脫險。李白的夢想和希望從此徹底破滅了。這次也使他認識到了當時的統治者顛倒是非,寵愛佞臣奸人,排擠打擊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現實。仕途坎坷,抱負難伸,使得他的心靈世界總是處于痛苦的境地,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摯友。
將進酒① 篇5
漢楚
李白
教學目的:1、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飄逸的詩人氣質
教學重點難點:(同上)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然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且多半是因為“愁”了才喝酒,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業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生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羈)
1、插入李白與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時,經常醉臥在酒店里,天子愛其才,找他進宮做詩,李白醉醺醺的來到宮中,叫楊國中磨墨,高力士脫靴,大膽的將權貴玩于鼓掌之間。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傳世詩篇,就連他的死,也有人給它帶上了傳奇的色彩,傳說她死的時候,坐在川上飲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撈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這些都展現了李白特殊的氣質,那是一種豪放、灑脫、狂傲的詩人氣質。它們都與李白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2、李白的生平、經歷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后世稱他為“詩仙”,又自稱“酒中仙”。
少年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崇尚自然、清凈無憂,企慕達到不受約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隱居、漫游中度過,養成了他狂放不羈、豪放灑脫的氣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他希冀憑借自己的文章才華,得到推薦,受到重用。
天寶元年,他被招入長安,供奉翰林,但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再勵精圖治,他寵愛楊貴妃,整日荒淫享樂,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頌德,裝點太平。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沒有半點奴顏媚態,受到排擠,最終提出離開長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著對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揚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思想,這首詩歌就是一個很好地體現。
二、背景、解題:
本文選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寶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為“勸酒歌”,朵頤因酒放歌為內容,將(qiāng),清、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愿、請你不要生氣。
三、講解課文:
(一)熟悉課文:
1、聽錄音朗讀
(1)正音正字
朝(zhāo) 樽(zūn) 還(huán) 岑(cén) 烹(pēng)
饌(zhuàn) 恣歡謔(zì) (xuè) 徑(jìng) 裘(qiú)
(2)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豪放(千、百、萬……等數詞的運用) (學生討論)
2、全班齊讀(注意抑揚頓挫)
3、學生評點示范朗誦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詩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領會詩人的豪放飄逸。(必要時教師范讀)
4、學生找出詩中表是詩人情緒的字、詞
悲 樂 憤 狂
愁 (教師板書)
(二)解析詩句:
1、(1)先從黃河起“興”(學生回顧“興”的用法)
“君不見”——從容、親切(黃河離詩人開懷暢飲的潁陽不遠)
“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從天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
(上句寫大河之來,下句寫大河之去)
插入:描寫黃河的詩句還有:
a 黃河如絲天上來,洪波東流射大海。
(壯)
b 黃河西來絕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本詩句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但又有“不復回”之嘆。(悲)
是以水來比喻時間的流逝。這樣的詩句不是李白的獨創:
a《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b 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高堂”——高大的廳堂
由時間來言及人生,“高堂明鏡悲白發”
李白的《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異曲同工)
一個“悲”字,嘆意極濃 光陰易逝,人生易老(板書)
這兩句,既是比喻——以黃河一去不復返比喻青春難在;
又是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反襯人生的渺小、短暫。
(教師提示,學生分析)
前一句在空間上放大,后一句在時間上壓縮。不僅為下面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也為李白的開懷暢飲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短暫,應及時行樂。(板書)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大氣、豪放)
插入:《行路難》作于公元744年(賜金還山)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 , …… 。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詩中暗喻了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作者并沒有心灰意冷,行路雖難,但終究有長風破浪之時,那時即可揚名。
8年之后,公元752年作《將進酒》
“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夢想已成泡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卻未受重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也并未見來。
表面豪爽,暗藏憂愁,其實是詩人仕途失意的自慰之辭。
3、“鐘鼓 饌玉 不足貴”
(一種樂器) (精美的飯食,山珍海味)
講解:在封建社會,只有以實物有的達官貴人才有閑情逸趣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卻不羨慕這種生活,實際是對權貴們的蔑視(不隨波逐流,叛逆性情)
(板書)
“且放白鹿青崖間,需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游天姥吟留別》
“但愿長醉不愿醒”與“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異曲同工,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惆悵。
古來圣賢——寂寞
飲者——留其名
(陳王) 曹植,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時自比陳王,抒發滿腔壯志未酬之憤。
(板書)
4、“主人何為言少錢?” (酒酣之辭)
反客為主,抒發狂放之辭,詩人要將一切昂貴的東西都拿來“換美酒”狂放到了極點。
這是悲之重,歡之濃,憤之深的最終發泄口。
(三)整體理解詩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悲 樂 憤 狂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態,怎一個“愁”字了得?!
(四)學生齊讀全詩,體味作者的這種情感流程。
(五)教師指導朗誦,學生當堂背誦。
(六)小結
本首詩歌寫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
1、氣勢豪壯——“千金散盡”、“三百杯”、“斗酒十千”、“萬古愁”;
2、結構繁復——情感大起大落;
3、語言活潑——以七言為主,三、五、十言句“破”之。
板書設計 :
將進酒
(情、愿)
李白
時光易逝 人生如夢 蔑視權貴 反客為主
悲 樂 憤 狂
人生易老 及時行樂 自比陳王 酒酣意濃
愁(情感的落腳點)
作者郵箱:
將進酒① 篇6
一、課文悟讀
本是漢樂府的曲調之一,是為勸酒而唱的歌辭。李白的約寫于天寶十一年(752),當時他與朋友岑勛在元丹丘的穎陽山居喝酒,因感嘆時光流逝,自己功業無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憤填膺,在酒酣胸膽開張之時,借之調,吟出此千古絕唱,浪漫的詩風,奔放的語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抒寫了他不合時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懷。
本詩時而奔放,時而深沉,豪壯的酒話背后是如波濤洶涌般郁結的情感。全詩大起大落,詩情由悲轉樂,再轉狂放,再轉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
一詩的情感起于“悲”:黃河人海,勢不可回;青絲成雪,人生短促,怎不讓人悲嘆感傷!但李白畢竟是豪放之人,緊接著便逆轉為“樂”:在他看來,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莫使金樽空對月”。因為有酒的做伴,酒的激發,作者的情感漸漸狂放,詩情漸趨高漲。“天生我材必有用”,消極的外衣下裹著的是一顆渴望積極用世而懷才不遇的壯士熱心,至此詩人的狂放之情趨于高潮。酒筵上勸酒的場面與話語,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而放聲高歌,又把詩情推人高潮,詩人終于找到了一個情感的出口,激情終于如火山噴發。酒酣之時,舍棄一切呼兒買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讓人不由得嘆服詩人的放誕與豪壯,不由得深深體悟作者的深“愁”。
詩中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豪情萬丈,千古流傳。它是詩人自我價值的宣言,一反“人生得意須盡歡”的失望與消極,有力地展示了詩人深藏著的一顆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積極用世的痛苦的心靈,完全可以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相媲美,他深信自己的才能總有施展的時候。這種樂觀自信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氣概,是李白面對失意坦然自若的思想基礎,是引導他不斷進取的一盞明燈,就連無數吟誦此詩的后來者也深深地體會到了自我的人生價值。
二、亮點探究
1.李白是“詩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詩文中哪些內容說明李白不愧于“酒仙”這個稱號?
探究學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李白一生多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正如他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所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酒并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憂愁,但是酒可以暫時麻痹痛苦的靈魂,尋得暫時的內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來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也,兩壺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寧愿舍棄一切,也要換得美酒。在夸張的語言的背后,是痛飲豪邁的李白,是縱情享用美酒的李白,所以時人稱李白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心中郁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否舉出李白的其他酒詩?
探究學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行路難》)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梁園吟》)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
……
3.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聯系李白的人生經歷,分析他為何會如此失意?
探究學習:這個問題可以從李白的思想世界入手分析。李白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青年時師從有經世致用思想的隱士趙蕤,隱居深山刻苦攻讀兩年,這段經歷對李白思想影響很大,后來他經常以管仲、諸葛亮自許,暢談王霸之道,縱橫之術。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表現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實社會中的權貴和墨守成規者,蔑視封建權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內核是積極人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而趙蕤思想中順應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道家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儒、道思想構成了他矛盾的內心世界,影響著他的一生。李白生活在玄宗、肅宗時代,唐玄宗溺愛聲色犬馬,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小人,許多有識之士被擋在政治大門之外。李白首次人長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結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顯赫人物,希望他們能向皇帝引薦自己,但這些努力并沒有實現目的,反而招來一些人的嫉妒。后來李白又干謁韓朝宗等人,也沒有實現他步入仕途的夢想,只好四處云游。等到玄宗詔用天下有才華的人時,李白才又一次人長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語。開始時他也確實得到了玄宗的寵信,替皇帝寫寫詩做做賦,但他的才華不久就受到皇帝身邊的佞巨權貴嫉妒詆毀,他的狂放傲岸也讓皇帝吃不消,升遷的大門自然被悄悄地關上了。當他發現自己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時,不滿情緒漸生,要求還鄉,玄宗順水推舟準許他的請求“賜金放還”。肅宗時,李白參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認為可以“暫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了,并自比謝安,輔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亂,當永王篡權的叛亂被鎮壓后,自己也身陷牢獄被流放,險些丟了性命,后經親友的全力營救遇赦才脫險。李白的夢想和希望從此徹底破滅了。這次也使他認識到了當時的統治者顛倒是非,寵愛佞臣奸人,排擠打擊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現實。仕途坎坷,抱負難伸,使得他的心靈世界總是處于痛苦的境地,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成了李白的摯友。
4.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呢?
探究學習:李白嗜酒,我覺得更多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體現。他曾經兩次進入京師,與達官貴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為他傲岸的個性,出眾的才華,而觸犯權貴,遭到讒毀排擠。借飲酒來反抗險惡的現實社會,寄托情懷,是不得志的知識分子處世的常用方法。陶淵明曾經這樣談論酒趣“試酌百情遠,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種種世俗之情都遠離而去;連飲幾杯,就忘了自己。飲酒可以使人進入忘物忘己的境地。魏晉人喜歡飲酒,認為酒能引人人勝,陶淵明則更獨特地領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飲時,俗念沒了,思慮沒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兩忘,盡情飲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寫詩自娛。李白也繼承了這種做法,借酒澆愁,發泄情感,寫了許多借酒詠懷的詩,以表達自己心中的郁悶。這嗜酒的行為是一種無奈的排遣,內心苦悶的發泄。
5.在李白的“酒詩”中也能看出他想像奇特及豪放飄逸的詩風,試找出一些詩句加以說明。
探究學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李白這些詩句的想像是如此的奇特,夸張是如此的大膽,足見李詩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
三、選題設計
酒與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失意文人關系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酒與中國的文學一開始就有著緊密的聯系。《詩經》300篇寫酒的就有30篇,屈原雖然沒有描寫過自己喝酒的事情,但作品中也出現了酒;竹林七賢更是視酒為生命的要素,把酒放到了文人的生命之上去了;到了陶淵明,酒更化成了滔滔急流,詩與酒有了更為直接的聯系……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中可以探出端倪來。
(2)歷史歸因法。沿著歷史的軌跡回溯,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文人學習的大多是儒家典籍,心中裝的是“大濟蒼生”的人生理想,追求個性自由和浪漫的生活,又是許多文人的共同特點,但在社會現實這個厚厚的墻壁面前,他們常常碰壁。而消極避世的道家思想又為那些失意文人提供了一個躲避的精神港灣,在找尋調和心靈矛盾及求得心理平衡的方法的時候,酒,就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3)縱橫對比法。對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的文人及其作品對比分析,尋找共同點。
參讀書目:
(1)《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2)《陶淵明集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3)《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將進酒① 篇7
二、關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三、關于《蜀道難》
在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給學生2—3分鐘速讀一遍課文,之后找一名同學范讀,訂正字音,斷句。
提問:讀過這首詩后,你會發現有一句話重復出現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提問:這句話在三段中分別出現了三次,是不是簡單的重復呢?
明確:不是,意義上是有區別的。第一段中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寫蜀道的高峻及開辟歷史,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講了蜀道的來歷。
第二層(“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寫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沖擰倒流。善飛的黃鶴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過。山路纖曲,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上捫星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二段中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作者借“悲鳥”和“子規”來渲染途中的悲涼凄清的氛圍,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層(“連峰去天不盈尺……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作者極寫蜀道的險惡。想象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聾的“飛端瀑流”之間,驚心動魄。最后用“其險也如此”勸阻歷險者慎入蜀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三次出現在第3段,“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寫蜀中戰禍之烈。第一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既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則必為兵家必爭之地,蜀中易生軍事叛亂,景象殘酷,慘不忍睹。
學生熟讀,背誦。
提問:我們知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絕非簡單地重復,那么連續出現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確:奠定了全詩的詠嘆基調。統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峻;二嘆蜀道之險惡;三嘆蜀中戰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
提問: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尋今,這種驚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張相結合,營造出震撼人心的氣氛和奇險壯觀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詩只是為了寫景嗎?
明確:明人胡震亨說“言其險,更著其戒”,詩人的用意其實在此。
學生體會全文,誦讀全詩。
a教案示例
教學重點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了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
1.把握全詩由悲而歡而激憤而狂放的感情基調
2.鑒賞全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杜甫有一首詩為《飲中八仙歌》,內容如下: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提問:讀過詩后,你能通過這四句詩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嗎?
明確: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曾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興酣落筆搖五岳”。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么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說:“臣是酒中仙!”而這首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勸酒歌。
二、寫作背景介紹
本詩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年)李白“賜金還山”之后。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這首詩可能是三人飲酒宴上的祝酒辭。
三、分析鑒賞
提問:李白的詩歌風格一向是豪邁不羈的,你認為這首詩和他的一貫風格有區別嗎?
明確:這首詩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這首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極快。
(參見人教社《教師教學用書》152頁)
提問:你能簡單總結一下這首詩感情的起伏變化嗎?
明確:詩的開頭悲嘆人生短促,轉眼即是百年。接著因悲尋歡,想要痛飲一場。然后轉入正題,聯系自己遭遇,借酒抒發憤世嫉俗之情。結尾變得狂放,要將這種種復雜的心緒統一為“萬古愁”,一同消除、忘卻。
四、寫作特點
提問:本詩你讀來有何感覺?
明確略
提問:以往我們學習的古詩多以七言為主,那么這首詩有什么特點呢?
明確: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參差錯落。且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節奏疾徐多變,奔放而流暢。
五、學生誦讀全詩
六、作業
課后練習第二題。
板書設計
李白
一、寫作背景
天寶十一載(752)“賜金還鄉”之后。
二、結構
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飲酒作樂→長醉不醒→同消憂愁
三、感情基調
悲→歡→激憤→狂放
四、寫作特點
1.句式以七言為主,雜以三、五、十言,參差錯落。
2.夸張的修辭
酒與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失意文人關系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酒與中國的文學一開始就有著緊密的聯系。《詩經》300篇寫酒的就有30篇,屈原雖然沒有描寫過自己喝酒的事情,但作品中也出現了酒;竹林七賢更是視酒為生命的要素,把酒放到了文人的生命之上去了;到了陶淵明,酒更化成了滔滔急流,詩與酒有了更為直接的聯系……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中可以探出端倪來。
(2)歷史歸因法。沿著歷史的軌跡回溯,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文人學習的大多是儒家典籍,心中裝的是“大濟蒼生”的人生理想,追求個性自由和浪漫的生活,又是許多文人的共同特點,但在社會現實這個厚厚的墻壁面前,他們常常碰壁。而消極避世的道家思想又為那些失意文人提供了一個躲避的精神港灣,在找尋調和心靈矛盾及求得心理平衡的方法的時候,酒,就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3)縱橫對比法。對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的文人及其作品對比分析,尋找共同點。
參讀書目:
(1)《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2)《陶淵明集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3)《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將進酒① 篇8
鄧浩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李白詩意;
2.思想教育目標:李白的品質;
3.能力培養目標:誦讀、鑒賞。
教學重點:詩意。
教學難點 :詩意。
教學類型:鑒賞。
電教或實物展示手段:;。
教學過程 與步驟:出示詩歌——
《全唐詩》卷162_8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一、誦讀提示——(先范讀;再指導;再范讀;再生讀)
這首詩的旨趣跟《蜀道難》不同,它著力刻畫的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實是借勸酒為名吐胸中塊壘。全詩的基調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卻十分復雜。誦讀時應當伴隨著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適當地變換聲調和節奏,力求再現詩人的形象。指導誦讀的要點如下: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誦讀時頭腦中須有黃河奔流的視象。“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系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發”,猶言人生易老,嘆意極濃,“悲”字當重讀,再用“朝如”句補足其意。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為人題語,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天生”一聯說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后宜作一頓(這里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為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著力加以渲染;為突出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為樂”宜輕讀。
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3.“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請字上,突出拆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
4“鐘鼓”一句至結尾為詩的主體部分,詩人借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詩人說這話時,其憤激之情必當見于辭色,應當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憎惡、鄙棄之深。其下“古來”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說明“不復醒”的理由,亦可見詩人蓋世之氣和狂放之態。兩句之中,上句為賓,宜輕讀,略示“風歌笑孔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之意;下句為主,宜重讀,要表現出十足的自信。
“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可用敘述調讀而略帶感情色彩。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但歡中有悲,因為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兩句也是有主有賓:“主人”句為賓,宜輕讀;“徑須”句為主,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直重讀。讀后應稍作停頓,為結尾的抒情高潮蓄勢。
結尾前三句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讀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
二整體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古代的歌辭,有以飲酒放歌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為戒的。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要點有兩個:
首先要看到“鐘鼓”兩句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概括方式,是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現象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光反映。這首詩大約作于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所以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愿長醉不復醒。”這種概括方式,跟《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他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為相似。
其次,“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古來圣賢”,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著穿了這一點,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于酒鄉,所以接著就說:“唯有飲者留其名。”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他崇拜曹植,贊揚他“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著積極的內容。
三鑒賞要點
1.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 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一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啊!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但詩人深知“白發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牛”,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張的寫法
詩中的有些夸張寫法是憑借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杰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答題
一這首詩比較容易成誦,所以這道題要求在課堂上完成。可以分兩步走:(1)練習背誦,達到基本成誦;(2)參考上文“誦讀提示”,逐句指導學生誦讀,能讀出詩人的感情。
在前一階段,試讀之后最好大致疏通文義,指出韻腳,并劃分層次。本詩韻腳依次是:①來、回;②發、雪、月;③來、杯;④生、停、聽、醒(這里作子聲)、名;⑤樂、濾。酌;③裘、愁。劃分層次當以詩意的發展變化為準,不要按換韻與否。
在后一階段,教師應作示范誦讀,必要也可以逐句領讀。
二這道題是為鑒賞這首詩的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而設計的。詩中可鑒賞的地方很多,如比興的寫法、用典等等,這些只宜略為道及。以下四小題都是鑒賞的重點:
1.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圍。基調常常可以憑直觀被感知,但只有經過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例如這首詩,初讀一兩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后,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因此,這道題中的兩問是有密切聯系的,不要把它們割裂開來;至于先問哪一問,教師可以靈活掌握。
第一問答案:憤激。
第二問答案:詳見“誦讀提示”和“鑒賞要點”中的第1點。
2.這道題是為鑒賞這首詩的基本內容設計的,也有加深理解詩的基調的作用。古代長詩的主旨往往集中在一兩個詩句上表現出來,但若不統觀詩的全局就很難發現它們。這首詩中“鐘鼓”二句就是這樣的詩句,以此為題,正是為了探究詩的全局,這叫做“反其道而行之”。至于拿《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二句來比較,只是一種啟發方式而已,著眼點其實不在這上面,能說出多少異同之處都無關緊要。
答案要點:詳見“整體感知”。
補充:內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著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總起來說,前者于憤激中略見昂揚,后者于憤激中略見低沉。
在表達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顯的。前者是直白,鋒芒直指“權貴”;后者是曲達,以“鐘鼓撰工”借代權貴。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和所選用的題材有關。《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于初離長安之時,詩人余恨末消,又以游仙為題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顯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當地說出詩人心中的意愿;而《將進酒》作于此后約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歡聚飲酒,盡吐胸中塊壘,也要跟飲酒合在一起說,因而只能采用曲達。
3.首先要正確理解“古來”二句的意思;“圣賢”,不是單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飲者”,決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賢”中逃之于醉鄉的人。說圣賢“寂寞”,并非貶抑,不過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說飲者“留名”,固屬偏激之辭,表現了詩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強調飲酒的意義,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來解釋這兩句,則詩人以曹植為例的意圖就昭然若揭了。
答案要點:
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終不得用。李白欽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況,故用為例證。
4二夸張的運用是李白詩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設計此題的目的是啟發學生對此作一點比較深入的分析,從詩人的思想性格、氣質修養等方面了解這種寫法的實質。
答案(舉三例,供選用):
例一:“朝如青絲春成雪”:這種感受是許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詩人說出,其意義卻非同尋常,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詩人在25歲上“辭親去國,僅劍遠游”,是“以當世之務自負”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過去了,他已滿頭白發,功業上卻毫無成就。回首往事,難免有人生短促之嘆,也表達了懷才不遇的苦悶。
例二:“會須一飲三百杯”:“一飲三百杯”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詳見“補充注釋”),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陽歌》里他曾寫道:“鴻鸚村,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這里是重申其意。這種夸張,跟故意張大其辭是有區別的。
例三:“與爾同銷萬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無意義的。詩人嘆“古來圣賢皆寂寞”,為陳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現了愁的深廣。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則將來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唯“萬古愁”一語足以當之。這種夸張,也不是故意張大其辭,可以使人信眼。
三李白的“痛飲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現,學生對此可能有各種不同的見解,讓他們說出來比不說好。教師可以有選擇地看幾篇,做一個小結,幫助學生認識詩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負面影響。
作業 :背誦該詩;
完成練習冊該課內容;
[1]
將進酒① 篇9
將 進 酒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李白詩意;
2.思想教育目標:李白的品質;
3.能力培養目標:誦讀、鑒賞。
教學重點:詩意。
教學難點 :詩意。
教學類型:鑒賞。
電教或實物展示手段:;。
教學過程 與步驟:出示詩歌——
《全唐詩》卷162_8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一、誦讀提示——(先范讀;再指導;再范讀;再生讀)
這首詩的旨趣跟《蜀道難》不同,它著力刻畫的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實是借勸酒為名吐胸中塊壘。全詩的基調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卻十分復雜。誦讀時應當伴隨著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適當地變換聲調和節奏,力求再現詩人的形象。指導誦讀的要點如下: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誦讀時頭腦中須有黃河奔流的視象。“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系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發”,猶言人生易老,嘆意極濃,“悲”字當重讀,再用“朝如”句補足其意。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為人題語,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天生”一聯說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后宜作一頓(這里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為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著力加以渲染;為突出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為樂”宜輕讀。
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3.“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請字上,突出拆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
4“鐘鼓”一句至結尾為詩的主體部分,詩人借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詩人說這話時,其憤激之情必當見于辭色,應當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憎惡、鄙棄之深。其下“古來”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說明“不復醒”的理由,亦可見詩人蓋世之氣和狂放之態。兩句之中,上句為賓,宜輕讀,略示“風歌笑孔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之意;下句為主,宜重讀,要表現出十足的自信。
“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可用敘述調讀而略帶感情色彩。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但歡中有悲,因為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兩句也是有主有賓:“主人”句為賓,宜輕讀;“徑須”句為主,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直重讀。讀后應稍作停頓,為結尾的抒情高潮蓄勢。
結尾前三句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讀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
二整體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古代的歌辭,有以飲酒放歌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為戒的。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要點有兩個:
首先要看到“鐘鼓”兩句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概括方式,是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現象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光反映。這首詩大約作于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所以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愿長醉不復醒。”這種概括方式,跟《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他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為相似。
其次,“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古來圣賢”,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著穿了這一點,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于酒鄉,所以接著就說:“唯有飲者留其名。”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他崇拜曹植,贊揚他“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著積極的內容。
三鑒賞要點
1.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一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啊!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但詩人深知“白發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牛”,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張的寫法
詩中的有些夸張寫法是憑借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杰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答題
一這首詩比較容易成誦,所以這道題要求在課堂上完成。可以分兩步走:(1)練習背誦,達到基本成誦;(2)參考上文“誦讀提示”,逐句指導學生誦讀,能讀出詩人的感情。
在前一階段,試讀之后最好大致疏通文義,指出韻腳,并劃分層次。本詩韻腳依次是:①來、回;②發、雪、月;③來、杯;④生、停、聽、醒(這里作子聲)、名;⑤樂、濾。酌;③裘、愁。劃分層次當以詩意的發展變化為準,不要按換韻與否。
在后一階段,教師應作示范誦讀,必要也可以逐句領讀。
二這道題是為鑒賞這首詩的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而設計的。詩中可鑒賞的地方很多,如比興的寫法、用典等等,這些只宜略為道及。以下四小題都是鑒賞的重點:
1.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圍。基調常常可以憑直觀被感知,但只有經過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例如這首詩,初讀一兩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后,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因此,這道題中的兩問是有密切聯系的,不要把它們割裂開來;至于先問哪一問,教師可以靈活掌握。
第一問答案:憤激。
第二問答案:詳見“誦讀提示”和“鑒賞要點”中的第1點。
2.這道題是為鑒賞這首詩的基本內容設計的,也有加深理解詩的基調的作用。古代長詩的主旨往往集中在一兩個詩句上表現出來,但若不統觀詩的全局就很難發現它們。這首詩中“鐘鼓”二句就是這樣的詩句,以此為題,正是為了探究詩的全局,這叫做“反其道而行之”。至于拿《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二句來比較,只是一種啟發方式而已,著眼點其實不在這上面,能說出多少異同之處都無關緊要。
答案要點:詳見“整體感知”。
補充:內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著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總起來說,前者于憤激中略見昂揚,后者于憤激中略見低沉。
在表達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顯的。前者是直白,鋒芒直指“權貴”;后者是曲達,以“鐘鼓撰工”借代權貴。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和所選用的題材有關。《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于初離長安之時,詩人余恨末消,又以游仙為題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顯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當地說出詩人心中的意愿;而《將進酒》作于此后約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歡聚飲酒,盡吐胸中塊壘,也要跟飲酒合在一起說,因而只能采用曲達。
3.首先要正確理解“古來”二句的意思;“圣賢”,不是單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飲者”,決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賢”中逃之于醉鄉的人。說圣賢“寂寞”,并非貶抑,不過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說飲者“留名”,固屬偏激之辭,表現了詩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強調飲酒的意義,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來解釋這兩句,則詩人以曹植為例的意圖就昭然若揭了。
答案要點:
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終不得用。李白欽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況,故用為例證。
4二夸張的運用是李白詩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設計此題的目的是啟發學生對此作一點比較深入的分析,從詩人的思想性格、氣質修養等方面了解這種寫法的實質。
答案(舉三例,供選用):
例一:“朝如青絲春成雪”:這種感受是許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詩人說出,其意義卻非同尋常,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詩人在25歲上“辭親去國,僅劍遠游”,是“以當世之務自負”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過去了,他已滿頭白發,功業上卻毫無成就。回首往事,難免有人生短促之嘆,也表達了懷才不遇的苦悶。
例二:“會須一飲三百杯”:“一飲三百杯”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詳見“補充注釋”),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陽歌》里他曾寫道:“鴻鸚村,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這里是重申其意。這種夸張,跟故意張大其辭是有區別的。
例三:“與爾同銷萬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無意義的。詩人嘆“古來圣賢皆寂寞”,為陳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現了愁的深廣。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則將來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唯“萬古愁”一語足以當之。這種夸張,也不是故意張大其辭,可以使人信眼。
三李白的“痛飲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現,學生對此可能有各種不同的見解,讓他們說出來比不說好。教師可以有選擇地看幾篇,做一個小結,幫助學生認識詩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負面影響。
作業 :背誦該詩;
完成練習冊該課內容; 預習《兵車行》。
將進酒① 篇10
二、關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三、關于《蜀道難》
在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給學生2—3分鐘速讀一遍課文,之后找一名同學范讀,訂正字音,斷句。
提問:讀過這首詩后,你會發現有一句話重復出現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提問:這句話在三段中分別出現了三次,是不是簡單的重復呢?
明確:不是,意義上是有區別的。第一段中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寫蜀道的高峻及開辟歷史,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講了蜀道的來歷。
第二層(“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寫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沖擰倒流。善飛的黃鶴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過。山路纖曲,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上捫星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二段中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作者借“悲鳥”和“子規”來渲染途中的悲涼凄清的氛圍,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層(“連峰去天不盈尺……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作者極寫蜀道的險惡。想象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聾的“飛端瀑流”之間,驚心動魄。最后用“其險也如此”勸阻歷險者慎入蜀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三次出現在第3段,“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寫蜀中戰禍之烈。第一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既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則必為兵家必爭之地,蜀中易生軍事叛亂,景象殘酷,慘不忍睹。
學生熟讀,背誦。
提問:我們知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絕非簡單地重復,那么連續出現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確:奠定了全詩的詠嘆基調。統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峻;二嘆蜀道之險惡;三嘆蜀中戰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
提問: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尋今,這種驚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張相結合,營造出震撼人心的氣氛和奇險壯觀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詩只是為了寫景嗎?
明確:明人胡震亨說“言其險,更著其戒”,詩人的用意其實在此。
學生體會全文,誦讀全詩。
a教案示例
教學重點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了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
1.把握全詩由悲而歡而激憤而狂放的感情基調
2.鑒賞全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杜甫有一首詩為《飲中八仙歌》,內容如下: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提問:讀過詩后,你能通過這四句詩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嗎?
明確: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曾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興酣落筆搖五岳”。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么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說:“臣是酒中仙!”而這首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勸酒歌。
二、寫作背景介紹
本詩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年)李白“賜金還山”之后。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這首詩可能是三人飲酒宴上的祝酒辭。
三、分析鑒賞
提問:李白的詩歌風格一向是豪邁不羈的,你認為這首詩和他的一貫風格有區別嗎?
明確:這首詩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這首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極快。
(參見人教社《教師教學用書》152頁)
提問:你能簡單總結一下這首詩感情的起伏變化嗎?
明確:詩的開頭悲嘆人生短促,轉眼即是百年。接著因悲尋歡,想要痛飲一場。然后轉入正題,聯系自己遭遇,借酒抒發憤世嫉俗之情。結尾變得狂放,要將這種種復雜的心緒統一為“萬古愁”,一同消除、忘卻。
四、寫作特點
提問:本詩你讀來有何感覺?
明確略
提問:以往我們學習的古詩多以七言為主,那么這首詩有什么特點呢?
明確: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參差錯落。且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節奏疾徐多變,奔放而流暢。
五、學生誦讀全詩
六、作業
課后練習第二題。
板書設計
李白
一、寫作背景
天寶十一載(752)“賜金還鄉”之后。
二、結構
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飲酒作樂→長醉不醒→同消憂愁
三、感情基調
悲→歡→激憤→狂放
四、寫作特點
1.句式以七言為主,雜以三、五、十言,參差錯落。
2.夸張的修辭
酒與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失意文人關系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酒與中國的文學一開始就有著緊密的聯系。《詩經》300篇寫酒的就有30篇,屈原雖然沒有描寫過自己喝酒的事情,但作品中也出現了酒;竹林七賢更是視酒為生命的要素,把酒放到了文人的生命之上去了;到了陶淵明,酒更化成了滔滔急流,詩與酒有了更為直接的聯系……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中可以探出端倪來。
(2)歷史歸因法。沿著歷史的軌跡回溯,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文人學習的大多是儒家典籍,心中裝的是“大濟蒼生”的人生理想,追求個性自由和浪漫的生活,又是許多文人的共同特點,但在社會現實這個厚厚的墻壁面前,他們常常碰壁。而消極避世的道家思想又為那些失意文人提供了一個躲避的精神港灣,在找尋調和心靈矛盾及求得心理平衡的方法的時候,酒,就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3)縱橫對比法。對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的文人及其作品對比分析,尋找共同點。
參讀書目:
(1)《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2)《陶淵明集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3)《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將進酒① 篇11
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
教學目的: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探究、賞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還有沿用的。
杜甫《飲中八仙歌》有對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與酒難舍難分的傳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襄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酒有關的詩歌。
(說明:以上詩歌用多媒體顯示,導入 語的設計,一是讓學生了解古典詩歌同時也是李白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直覺的感受;二是在詩歌的誦讀中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初步進入詩境。)
二、解題
1、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
1、本詩背景。
三、 朗讀課文
四、 疏通字詞,了解基本意思
五、 研究課文
在自由誦讀的基礎上,思考完成練習二。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歸納要點。
1、本詩的基調是什么?請對詩人感情發展的脈搏作一點具體分析。
明確:本詩初讀一二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是再讀幾遍,就可以看出詩人的憤激只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是它的外殼,憤激才是它的內核,——就好象《阿Q正傳》一樣,喜劇是其外殼,悲劇是其內核。
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里黃河不遠,所以從黃河起興。這二句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詩人寫黃河,頗能夠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可不同,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但有“不復回”之嘆,基調卻是悲。緊接著帶出對人生易老、光陰易逝的感慨。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復返比喻青春難再,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反襯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頓生悲意。
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雙鬢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對政治腐敗、自己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
這四句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闊大,極有氣勢。前二句從空間上放大,后二句從時間上壓縮,開篇即給人橫空出世之感。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樂”。詩人年華老去,政治上極度失意,整日窮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處失意,就另外去尋找寄托。在這里,詩人以為朋友聚會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對政治未完全絕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對未來的一個期許。這種矛盾的協調方式與《行路難》如出一轍。這種詩情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實際上也是他憤激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此時他心里應該還盼著會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藁人。”
這一段讀來擲地有聲,豪氣沖天。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鐘鼓”二句是詩人對腐敗的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與擯棄,又以古來圣賢與曹植字比嘆惋,充滿著不平之氣、憤激之情。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這一段詩人要將一切昂貴的東西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極點。這種狂放,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板書:
悲——樂——憤——狂
憤激
2、思考練習二(2)。
明確:(見教師用書)
六、 朗讀課文
七、 布置作業 :閱讀《語文讀本》李白詩歌。
將進酒① 篇12
15 將進酒①
李白
這是一首勸酒歌,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也流露了施展抱負的愿望。“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二句,是詩的主旨,有統攝全詩的作用。詩中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頗具特色。學習這首詩,最好從結構分析入手,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把握詩的基調。
課文 注釋 練習 附文
課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②且為樂,會須③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④,丹丘生⑤,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⑥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⑦,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⑧,斗酒十千恣歡謔⑨。主人何為10言少錢,徑須沽取11對君酌。五花馬12,千金裘,呼兒將13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釋:
①選自《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版)。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友人岑勛曾多次應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元丹丘家里作客。《將進酒》,漢樂府舊題。將(qiāng),請。
②〔烹羊宰牛〕意思是豐盛的酒宴。語本曹植《箜篌引》:“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③〔會須〕應當。會、須,皆有應當的意思。
④〔岑夫子〕即岑勛。
⑤〔丹丘生〕即元丹丘,當時的隱士。
⑥〔鐘鼓饌(zhuàn)玉〕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饌玉,美好的飲食。饌,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⑦〔寂寞〕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⑧〔陳王昔時宴平樂〕陳王曹植從前在平樂觀舉行宴會。陳王,即曹植,因封于陳(今河南淮陽一帶),死后謚“思”,世稱陳王或陳思王。宴,舉行宴會。平樂,觀名,漢明帝所建,在洛陽西門外。這句和下句出自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⑨〔斗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喝著)名貴的酒,縱情地歡樂。斗酒十千,一斗酒價值十千錢,意即名貴。恣,放縱、無拘束。謔,玩笑。
10〔何為〕為什么。
11〔徑須沽取〕那就應當買了來。徑,即、就。沽,通“酤”,買或賣,這里指買。取,語助詞,表示動作的進行。
12〔五花馬〕毛色斑駁的馬。一說,剪馬鬣為五瓣,極言馬的名貴。
13〔將〕拿。
練習
一 參考下面的提示,朗讀、背誦這首詩。
提示:這首詩用長句開篇,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中間感情復雜而多變;結尾忽然振起,如登泰山,一覽天地之大。朗誦時要注意表達詩人這種開闊曠達的胸襟。
二 回答下面的問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和這首詩的風格。
1這首詩的基調是什么?試結合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做一點具體分析。
2試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做一比較,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3詩人說到“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時,為什么單舉曹植為例?
4詩人好用夸張寫法,這同他的浪漫氣質和狂放性格有關,所以不使人感到言過其實。試從這首詩中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三 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你對李白的“痛飲狂歌”有什么看法?寫一段話表述出來。
附文:
對仗的種類
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古代詩人們在應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當時詩人們并沒有給它們起一些語法術語罷了。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九類:
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數目字) 4.顏色詞 5.方位詞
6.動詞 7.副詞 8.虛詞 9.代詞
同類的詞相為對仗。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四點:(a)數目自成一類,“孤”“半”等字也算是數目。(b)顏色自成一類。(c)方位自成一類,主要是“東”“西”“南”“北”等字。這三類詞很少跟別的詞相對。(d)不及物動詞常常跟形容詞相對。
聯綿字只能跟聯綿字相對。聯綿字當中又再分為名詞聯綿字(鴛鴦、鸚鵡等)、形容詞聯綿字(逶迤、磅礴等)、動詞聯綿字(躊躇、踴躍等)。不同詞性的聯綿字一般還是不能相對。
專名只能與專名相對,最好是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
名詞還可以細分為以下的一些小類:
1.天文 2.時令 3.地理 4.宮室 5.服飾 6.器用
7.植物 8.動物 9.人倫 10.人事 11.形體
——摘自王力《詩詞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