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陸地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
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
(第18講 陸地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考綱要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知識講解]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概念:陸地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氣候
地貌
陸地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關系圖示
表現 各要素作為整體的一部分都發展變化著。 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參看教材p88第二段、第三段:陸地環境整體性的事例。二、地域分異①結果:陸地不同地區,由于緯度和海陸位置不同,熱量、水分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類型發生變化,形成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陸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②分異規律
分異規律
形成基礎
影響因素
分布規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熱量
太陽輻射緯線延伸,緯度更替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
水分
海陸分布經線延伸,經度更替,中緯度明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水熱狀況
海拔高度從山麓到山頂更替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在低緯度與高緯度地區表現明顯;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在中緯度地區表現明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低緯度的高山地帶表現明顯。山地垂直地帶分布與向陽坡的關系,雪線高度與迎風坡降水的關系:垂直自然帶(高山植物區)的一般規律:①相對高度愈大,緯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帶數量愈多。②山麓的自然帶與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帶(基帶)一致,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更替與緯度地帶性相似。③同一自然帶陽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陰坡高。④積雪冰川帶下限(即雪線)高度副熱帶地區最高,緯度高則雪線低;迎風坡低于背風坡;陰坡低于陽坡。a、南半球中高緯地區 b、北半球中高緯地區 c、雪線與降水迎風坡迎風坡ns基帶sn基帶非地帶性分布現象:陸地環境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影響具有非地帶性分布現象。如:a、地帶性自然帶的缺失:南半球無亞寒針葉林帶和苔原帶。b、地帶性分布環境的斑狀景觀:荒漠中的綠洲。c、使地帶性分布發生改變:安第斯山脈南段西側是溫帶森林景觀,東面為巴塔哥尼亞沙漠;非洲赤道穿過的東非高原沒有形成熱帶雨林卻形成了熱帶草原。d、地帶性自然帶空間分布范圍受到非地帶性因素的限制而發生改變: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區的自然帶分布都緊逼海岸的狹長形態。③自然帶的特點
陸地自然帶
氣候類型
典型植被
典型動物
典型土壤
熱帶雨林帶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
猩猩,河馬
磚紅壤
熱帶季雨林帶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雨林
象,孔雀
磚紅壤性紅壤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草原
長頸鹿,羚羊
燥紅土
熱帶荒漠帶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阿爾卑斯山羊
褐土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獼猴,靈貓
紅壤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季風和海洋性氣候
溫帶草原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溫帶草原帶
溫帶大陸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