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通用3篇)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篇1
復習資料
原理名稱
原理內容
方法論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歸宿)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科學理論對實踐活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首先要重視參加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發展真理性認識。重視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做到理論和實踐的具體地歷史地統一。認識的發展過程: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個過程反復性: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發展變化的物質世界,認識的主體人類是世代延續的,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再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他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其他相關知識點:1.實踐的含義: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2.實踐的特征: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3.真理的含義:標志著主觀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4.真理的特點:具體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論。條件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5.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客觀性。6.認識的特點:反復性、條件性(主體、客體)、上升性和無限性。條件性:從認識的主體看:人們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因素等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看:客觀事物是復雜變化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篇2
【考點解讀】 考點1. 理解實踐的基本含義和特點
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它有兩層基本含義:其一,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其二,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2)實踐的三個特點:
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這首先是由實踐的構成要素的客觀性決定的。實踐的基本要素有: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實踐的構成要素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因而也具有客觀性。)
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選客觀世界的活動。
(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在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人創造出新社會結構和社會的關系。實踐給客觀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動的烙印。)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實踐具有社會性是指: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
實踐具有歷史性是指: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上,人類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相關鏈接】下列活動屬于實踐活動的有? ①學生看書 ②法官辦案 ③蜘蛛織網 ④調節分配結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易錯點]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因此,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因此,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因此,人們獲得知識只有參加實踐 .\ 實踐是指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真題再現】1,(09天津)漫畫《賽跑》啟示我們在成長道路上要(c)
a.發揮主觀能動性,鍥而不舍
b.尊重客觀規律,循序漸進
c.明確人生目標,銳意進取
d.增強競爭意識,自立自信
考點2. 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哲理歸納: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哲理:
(1)原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方法論: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
(2)原理: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方法論:堅持正確認識、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樹立正確的認識,克服錯誤的認識。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為什么?
a、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根本途徑是實踐,從而獲得直接經驗
認識的途徑 來源都是實踐
另一途徑是學習書本和他人,從而獲得間接經驗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表現:⑴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產生的新要求,推動著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⑵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⑶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的唯一標準。 為什么?⑴認識本身無法成為判斷標準。⑵客觀事物本身無法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它。⑶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即實踐,才能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就是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的實踐。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d、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認識世界的目的和歸宿。脫離實踐,認識就失去了意義。
【相關鏈接】歸納:假如給出一段材料,然后問: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怎么回答? \ 到書中p44-46找2abcd的例子
[易錯點]不參加實踐就不能得到認識\ 科學發展觀是是檢驗認識的的標準\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因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的標準,所以“三個有利于”標準就不是檢驗標準。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全面揭示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哲理
1,(09全國)多年來,小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脫貧致富之路。這說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盡管曲折但總是有規律可循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不斷創造財富經驗和規律 ③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升人們對致富規律的認識 ④致富道路因時因地而變,沒有必然的規律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9山東)據報道,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能控制光線運動方向的材料,這項重大突破使長期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隱形衣”夢想有可能變為現實。這啟示我們( )
①意識不僅能反映現存事物,而且能正確預測未來 ②科學創造往往需要科學幻想的激發和推動
③科學幻想向現實的轉化離不開科學實驗 ④發揮意識活動的創造性就能將科學幻想變為現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9廣東60)孫武曾率軍三萬打敗楚國二十萬大軍,并在戰爭中撰寫《孫子兵法》。孫武著兵法說明實踐是( )a.認識的來源和動力 b.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c.檢驗真理的標準 d.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4.(海南卷1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理念,不僅激勵人們在體能上刻苦訓練以追求超越,更激勵人們通過體育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來實現這種超越。體育科技的發展,體現了人類對自身能力認識的發展,推動世界紀錄不斷被刷新,這表明? a.認識的不斷發展推動著實踐的不斷發展 b.認識具有自我超越的內在力量,并成為實踐發展的動力 c.認識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永無止境 d.認識到的真理總是在認識發展中不斷被否定
5.(常州高三一研)(1)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6分)
(2) 談談實踐與創新的辯證關系。(6分)
考點3. 理解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
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客觀性。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
3,為什么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上是客觀的?因為真理的內容來自于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規律,真理的內容不依賴于人和人類的主觀意志;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4,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為什么? 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每個人的知識構成、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種認識是正確的,即只有一個真理。
5,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原理)
6,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原理)
7,(方法論)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們要正確對待真理和謬誤。
【相關鏈接】1,注意區別:認識、理論、科學理論、真理。2, 真理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不存在終極真理。
[易錯點]真理是客觀的,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就是真理。\ 真理是絕對的。\ 真理可以人為修改。 \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從不同角度如實反映同一事物。\真理和謬誤是相對的。\ 有用的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 我們能精確預見自然的未來變化。
【真題再現】1,(09海南)最近,我國有科學家采用新手段測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約七十七萬年前,此前,根據其他測年法,學術界采信“四五十萬年前”的說法,上述考古研究情況表明( )
①任何具體時間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都具有局限性 ②專家公認的檢驗手段和考古結論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實踐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結論 ④不同考古結論應不斷接受新的考古實踐的再檢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江蘇)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但是,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 角之和大于180度。這說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異的 ②具體的 ③有條件的 ④客觀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廣東)泰戈爾說:“真理之川從他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這說明? a.真理與謬誤相互區別 b.真理與謬誤相互融合 c.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 d.真理以謬誤為基礎而存在
4.(08寧夏) “氣象預報仍然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此論斷給我們的啟示是,自然現象的無限復雜性決定了 ①人的認識永遠不能達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認識包含謬誤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認識具有相對性 ④人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 (08山東)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天圓地方”、“固球體”、“扁球體”和“不規則扁球體”的漫長過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體現的哲理是
a.創新是對既有理論的突破和拋棄 b.認識在實踐中多次反復而無限發展
c.意識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變化 d.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多個真理性認識
考點4. 理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真理
1,認識具有反復性(原理):①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②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③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④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原理):①認識的對象是無限變化著的物質世界,②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③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④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3,認識具有上升性(原理):①認識不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②相反,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的過程。③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④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不僅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
4,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的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認識運動的總規律)
【相關鏈接】知識點遷移:為什么形成不同認識、正誤認識?-------考點4.1,①②③
[易錯點]獲得正確的認識意味著認識過程的結束。 \真理永恒不變
【真題再現】1.(廣東)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論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慮一得
2,(09江蘇)XX年4月以來,從墨西哥蔓延開來的流感,最初被診斷為豬流感。后來,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研究發現,這種流感病毒實際包含豬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將這種新型流感改稱為甲型h1n1流感。隨著研究的深入,診斷技術不斷改進,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進。--------------對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過程體現了有關人類認識的哪些哲學道理?
【考點再練】1,(09廣東)關于運動有幾種看法:甲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乙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說“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這些觀點按照順序分別是( )
a.辯證法、相對主義、形而上學 b.二元論、形而上學、辯證法 c.辯證法、相對主義、兩點論 d.辯證法、形而上學、相對主義
2,(09廣東)民諺“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說明了( ) a.存在決定意識 b.意識反作于存在 c.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變化
3,(09廣東)“把學問用于裝飾是虛假,完全依靠學問上的規則斷事是書生的怪癖。”這表明( )a.書本知識比親身實踐更為重要 b.實踐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d.書本知識要和具體實踐結合
4.(09屆鹽城二研)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只跳蚤放進杯里,開始跳蚤—下就能從杯里跳出來。然后,心理學家在杯口上蓋上透明蓋,跳蚤仍然會往上跳,但碰了幾次蓋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這時,心理學家再將蓋拿走,卻發觀那只跳蚤已經永遠不能跳出杯子,因為它的目標高度已經不及杯子的高度了。上述實驗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客觀環境對人的意識具有決定作用 b.人的意識和精神狀態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 c.只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辦事情才能成功 d.在一定條件下,人的意識對世界也具有決定作用
5.(09遼寧)在“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過程中,曾出現誤報“軌道艙有著火點”的情況,造成電視機前的觀眾十分緊張。但當時指揮大廳的工作人員卻從容淡定。因為他們清楚,在沒有空氣,沒有氧氣的真空環境中,是不能著火的,那一定是一個誤報。這說明: ①人們的認識受知識水平等主觀條件的限制 ②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需要條件的 ③規律的客觀性要求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 ④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在人的掌控之中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從“毛主席萬歲”、“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反映的都是民眾對領袖的崇敬愛戴,只是時代變遷,風景別樣。 這體現了( )a.意識會隨社會實踐變化而變化 b.事物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c.認識都是發展的 d.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7.“經濟學家看見財富,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封建腐朽,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網絡對電影《建國大業》的這一評述所體現的哲理是(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實踐決定認識,實踐不同,認識也就一定不同 c.對不同事物的認識具有不同的特點
d.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8.《三國演義》寫盡了十八般兵器,但沒有寫到槍炮;在中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飛天夢想,神舟五號的發射終于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神舟七號的升空,實現了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這兩則材料共同表明實踐具有( )a.主觀能動性 b.社會歷史性 c.客觀物質性 d.主觀創造性
9、“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與這首詩蘊含哲理相同的是:①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③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a.①② b.②④ c.② d.①②③④
10.(09南京二研)由于31年前的真理問題大討論,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從而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上述材料體現認識論中的哪些道理?
(2)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對于我們青年學生有何啟示?
11,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說明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態度的正確性。
新壩中學高三政治學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答案
c
bdaa 5,(1)①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檢驗真理就是檢驗主觀認識是否同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符合。(2分)②主觀認識本身無法判定自己的認識是否與客觀事物相符合,客觀事物也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它,二者都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2分)③實踐處在主觀與客觀交匯點上,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反映客觀事物。(2分)(2)①實踐是創新的基礎。②刨新推動了實踐的發展。
ddcdb
d【參考答案】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aadba adbc
10(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正是由于改革開放的實踐活動,才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由于真理問題的討論,促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需要不斷發展。(4分)
(2)青年學生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當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3分)
11【答案】:(1)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是客觀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我們黨根據我國國情、革命與建設的實際,在實踐中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3)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我們在實踐中發展真理。我們黨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篇3
第七章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一、基本原理總結: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原理
【原理內容】:(1)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①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表現為我們通常說的“想”;②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③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
(2)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到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2.認識的根本任務原理
【原理內容】: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因為:①從現象與本質、規律的區別來說,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和規律;②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③從認識的作用來看,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使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認識總是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發展階段上的認識,而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從深度上講,人們的認識需要逐步深化;從廣度上講,人們的認識應當不斷擴展;從進程上講,人們的認識必須向前推移。
【方法論】:人們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反對把認識凝固化、僵化的觀點。
4.【原理內容】: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如果把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按其內在邏輯關系構成一定的體系,就形成科學理論。真理、科學理論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預見事物發展的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因而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5.【原理內容】: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了在思維中必須進行分析與綜合。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
【方法論】: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
貫穿于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它要求對矛盾各方面及其關系既分析又綜合;對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綜合;對其他各種矛盾關系既分析又綜合。
6.【原理內容】:想像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合理的科學的想像,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極為有益的。
創造性思維要求人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7.【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對認識有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隨 堂 筆 記
實踐的觀點
(1)實踐的含義和特征
①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②實踐的特征:
第一、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這是因為實踐的基本要素——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實踐的手段是客觀的物質的。
第二、實踐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
第三、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實踐不是孤立的個人的活動)
(2)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第三、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總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于實踐,
(3)實踐對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作用原理
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