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
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三課
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
〖重點〗同一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
〖難點〗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的特殊矛盾,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問題。
〖素質要求〗
知識方面:
識記:矛盾的特殊性的含義。
理解:矛盾特殊性的表現。
運用: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和領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重大問題,分析和思考學校生活和個人成長中遇到的一些矛盾。
能力方面:
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的能力。因為本框所運用的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把矛盾特殊性的整體分為三個方面去加以認識的過程,就是分析的方法;而把對矛盾的特殊性各個方面的認識聯結起來、綜合起來,形成對矛盾特殊性要領的整體認識的過程,就是綜合的方法。
覺悟方面:
結合本框所涉及的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矛盾的特殊性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根據對高中階段青年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分析,引導學生克服思想上、行動上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
【重點解決辦法】
1、為什么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也是我們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我們學習關于矛盾問題的一系列基本觀點,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應用,而最基本的應用就是學會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課程標準》在"理解"層次要求 “以正反兩方面的實例,說明對具體問題要進行具體分析。"這里有三點要注意:一是以玉反實例為基礎;二是有一定的理論說明;三是講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必要性"。順便說說,對高中學生進行哲學教育不能不以基本事實為基礎,但了解基本事實本身不是認識的任務。教學的任務仍是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結論。凡在 "理解"層次作出的規定,都包含著某種程度的理論說明。我們在教學申應按照教材的敘述,把握理論說明的程度。教材關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要性的說明,可概括為“二總兩分”、"一正一反"。"一總"是指出它是 "重要原則"、"最本質的東西"、"活的靈魂"、"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兩分"是指 "它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它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一正"是指講述正面道理,分析正面事例;"一反"是指批評錯誤認識,吸取反面事例的教訓。教學要注意這些思路,力求把這個問題講得深刻一些,使學生能夠取得較大的收獲。分析時要切中要害,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舉例時要詳略得當,有輕有重。
對于這一重點問題的教學,應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兩個 "小欄目》第95頁"想一想"和第96頁"試一試",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與思維,引舉蘊含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 "f篇」律地對待矛盾"。含有哲學道理的成語、俗語,也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引起學習興趣,有助于調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積極性,從而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復習提問:
據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問他的宰相魏征;“為人君怎樣才能明智?怎樣就會昏聵?"魏征答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還說:"堯舜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秦二世、梁武帝、隋揚帝由于偏聽偏信于寵臣,所以遭到了失敗。"李世民贊賞地說:"好!"魏征死后,李世民大哭,對侍臣說;"人用銅做鏡子,可以正衣冠;用歷史做鏡子,可以見興替;用人做鏡子,可以知得失。魏征沒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由來,那么請同學們分析一下這個成語故事中包含了唯物辯證法的哪個哲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