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精選13篇)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反復誦讀詩詞,品味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詩詞鑒賞能力,陶冶自己的審美情趣;
3、學習詩詞中鋪敘、點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1、詩詞中鋪敘、點染的表現手法;
2、數量詞運用所體現的風格。
教學方法:
誦讀與感悟、討論與交流、點撥與評說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傾倒: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意大利馬可波羅說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到底有什么迷人的景色而讓人如此難忘、如此歌詠呢?今天我們跟隨北宋詞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二、背景介紹(多媒體展示)
三、誦讀、感知
1、朗讀第一遍,請同學們自讀一遍,要讀準字音,并把讀不準音的字詞圈出來。
都會(dū)乘醉(chéng)羅綺(qǐ)羌管(qiāng)
2、朗讀第二篇,請同學們再讀全詞,根據詞下的注釋理解詞,并把不理解的字詞找出來,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清嘉: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朗讀第三遍,請同學們邊讀邊思考,概括出詞的上片與下片的內容。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從湖山勝狀、四時風物、晝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個方面窮其美好風貌,極寫杭州百姓之安居樂業。
四、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鑒賞形象、感受意境)
引導學生讀透全詞并有重點的進行鑒賞(從概括詞意、分析意象、推敲詞語、描述意境、修辭表現手法引導學生鑒賞,每個同學可以重點選取一句鑒賞,之后形成集體智慧取長補短)
上片重點賞析“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下片重點賞析“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1、“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是主旨句,在結構上總起全文。
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2、“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致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眾多,未必是確數。
3、“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由市內說到郊外。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對浪花飛濺的情態寫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
4、“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簡單幾筆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
(二)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1、“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寫湖岸山峰重疊,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應“疊”二字,寫山中桂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聯把不同季節的美景寫得高度凝練,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蕩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蓮的孩童喧鬧嬉戲,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霞”山水之樂。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閑暇時,品酒賞樂,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
4、“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是對官員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這祝愿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贊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夸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
五、問題探究:
1、本詞中的數量詞的運用有什么特色?
明確:詞中數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等,或實寫,或虛寫,或夸張,營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已接近于蘇軾所開創的豪放詞風。
2、結合上面的分析鑒賞,說說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
明確《望海潮》描繪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寫杭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位置:杭州是東南的重鎮。
歷史傳統:自古以來,杭州是繁華都市。
自然景觀:有著名的錢塘江、秀麗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們安居樂業,處處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悅。
3、陳振孫在《直齋錄解題》中評這首詞“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詞人是采用了怎么樣的手法,使這首詞達到了這種效果的?
①鋪敘:又叫“鋪排”,多見于古體詩中,它運用疊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復、對稱而又富于變化,在詩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氣氛的作用。鋪敘的手法,充分展開敘述,使描寫的事物窮形盡相,它是克服敘事概念化、簡單化的訣竅之一。多方鋪敘;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鋪敘,二是指采用多種方法鋪敘。
如:樂府民歌《陌上桑》、《木蘭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以詞的上闋為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下面就是對“形勝、都會、繁華”的鋪敘。“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說,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善于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
②點染,所謂點,就是點明,將所要抒寫的情感、道理,一語點明,使讀者了然于胸;所謂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體的事物、景物將所點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來,以便讀者對其能更具體、更生動地把握。但必須強調的是,點染之間不能“有他語相隔”,只能是一氣而下。“點染”是詩詞的一種藝術手法。
“點”:抽象的評點(總寫)“染”:具體的描述(分述)
點染間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須是一氣而下。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染)斷腸人在天涯。(點)
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本單元是學習宋詞,所選四位此人都是宋詞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僅停留在對一詞一作的賞析,要看到作家的特點和貢獻。但考慮到學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師給出明確的鑒賞方向,循序漸進,讓學生有的放矢,學有所得,既能滿足考試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鑒賞水平,完成課標要求——詩詞類文學作品的教學應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著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宋詞的常識和詞人柳永的有關成就貢獻,分析意象與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對藝術手法的分析和鑒賞。
情感態度價值觀:希望激起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內容和情感,并對藝術手法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鑒賞其中的藝術手法。
【學習重點】:從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讀中品味語言和技巧
【學習難點】:鑒賞藝術技巧。
【教法與學法】教法:指導朗讀,小組合作探究,點播提問;學法:反復誦讀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提前預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同學們到過的城市中,你認為哪個城市的風物最讓你贊嘆?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自愿發言)對于展現描寫都市風貌的美,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謂是最佳典范,傳說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寫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請閱讀單元說明,明確單元目標。然后簡介宋詞的有關常識及作家柳永。并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課件展示)
三、朗讀《望海潮》,因聲求氣。
1、首先提問背誦,以此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因為熟讀成誦是鑒賞的基礎)
2、老師示范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有意識給同學們校音。
3、全體齊讀,振奮精神,便于進入情境。為鑒賞做準備。
四、疏通文意:找兩名同學用最優美的語言描繪上闕和下闕,最后用課件展示,意在引起對比,引導學生要提高表達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為鑒賞的切入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分鐘,同時找出詞中出現的意象(同學們合作研討,自己去黑板板書)
2、老師課件提示:指導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萬人家云樹堤沙怒濤
天塹珠璣羅綺————杭州(美麗、富庶繁華)
下片:重湖疊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釣叟蓮娃
千騎高牙————西湖(美麗、祥和、游人不斷)
六、整體把握內容與情感:(落實教學重點)
研討課后第一題:(前后桌四人為一組,研討組織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鐘后回答)
問題:《望海潮》一詞描繪了怎樣的一種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從地理位置說是東南重鎮;從歷史傳統上看是三吳都會;自然景觀方面有錢塘,有西湖,有壯麗,有秀美;從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現出安居樂業的'祥和局面。
從全詞看,作者全面,細致地描繪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七、分析藝術技巧:(突破難點)
探究問題:1、本詞中前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這是結構方面的藝術技巧,用這三句總領全詞,概括介紹杭州情況。下面的內容都是針對這方面來鋪敘的。(提示同學們:)善于鋪敘,首尾完整,這也是柳永詞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問題2、針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你能看出哪些藝術技巧,或者表現手法?
提示:整體看1鋪陳描寫,時空全方位寫出杭州的美麗與繁華。(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
2點面結合,既有對杭州全貌的描寫,如“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細致的刻畫,如“煙柳畫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現。
3大量運用數詞,(十萬三秋十里千騎)
4融情入境,作者把對杭州的喜愛完全融入到了對景物的刻畫中。
5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珠璣羅綺羌管菱歌嬉嬉釣叟蓮娃)
局部看:比喻(怒濤霜雪)夸張(十里荷花千騎)
八、深化成果,展示評價:
1、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同學們結合剛才鑒賞提示,自由發言。老師用課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評柳詞(課件展示)
九、課堂小結,整體評價:
迷醉于柳永筆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學們認為柳永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嗎?(同學們回答)不盡然,作者這樣寫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稱贊當地長官孫何,這是柳永的一首投贈之作。不過客觀評價,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為拓寬宋詞的藝術表現天地作出了貢獻。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大聲齊讀全詞,來感受一位婉約作家的豪放之氣。
十、作業布置:鞏固背誦全詞,預習并背誦下一首《雨霖鈴》
板書設計:
望海潮——柳永
意象藝術手法
形勝
杭州都會如何表現——
繁華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點染等藝術手法
三、教學課時
45分鐘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上課前老師想問問大家,有那些同學去過杭州呀?沒去過的也沒關系,老師給大家放映幾張圖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麗景象。這是現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柳永留給我們的一幅“文字畫”來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美景。
2、師:請大家結合課文注釋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并且找出這首詞是圍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生:“形勝”,“繁華”
師:全篇緊扣“形勝”和“繁華”做文章,兩條線索有分有合,交叉進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老師走進這首詞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來寫杭州的“形勝”與“繁華”的。
師: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詞的上闕,“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歷史悠久著筆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接下來幾句,便從各個方面來描寫杭州的“形勝”和“繁華”。
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一句寫出了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及都市戶口的繁庶。這是對杭州“繁華”的描繪,接下來一句作者筆鋒一轉對杭州的自然景色的進行描繪。“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里作者的視線由市內轉到郊外,在這里請大家注意這兩個字——“繞”、“卷”字,自古以為人們評價這首詞時都認為這兩個字用的相當準確。一個“繞”字讓我們看到了錢塘江岸古樹成行,呈現出一種迤邐之態,遠遠望去這些樹木與云天相接,更顯得美麗別致了。“霜雪”比喻浪花,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卷”字既寫出了波濤洶涌、浪花飛濺的逼真情態,也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作者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夸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
板書:繞、卷
師:這首詞的上闕分別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這些角度對杭州這個地方進行了描繪,展示了自然風光圖和都市繁華圖,讓讀者從宏觀上對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領略。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詞的下闋,看看這位大詞人是怎樣運用他的生花妙筆來進行描繪的。生誦讀文本。
師:上闕就杭州城各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和刻畫,再現了杭州的繁華氣象,那么下闕圍繞著什么來寫?
生:西湖
師:那作者筆下的西湖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師:“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三秋、十里”,分別從時間和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PPT展示圖片)
師:西湖如此之美,那我們來看看,在這樣的美景中都生活著什么人呀?
師,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師:是不是說就是白天吹著優雅的笛聲,晚上唱著采菱歌呢?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聲和歌聲。
師:詞人為什么這樣寫?
生:互文手法
師:非常好,這就是互文手法,我們來看看互文的定義。(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師:互文呢有十來種分類,而我們主要學習的就是單句互文和對句互文兩種。復習回顧了互文的定義呢,現在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遇到過的互文實例。
師:單句互文就是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
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例如:(PPT展示實例)
注:師生互動討論,最后教師總結明確如下: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么也講不通意思。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為: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對句互文。
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
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經出現的詞,出(上)句里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現行教材里的:(PPT展示過程同上)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衣裳。”這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后凱旋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兩句亦為互文,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云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云鬢帖花黃”。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斗戰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歸來。”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惑,為什么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只有這樣理解詩句才顯合理。
師:現在我們回到我們的詞句上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寫了哪些人?他們的生活情態又如何呢?
生:釣叟蓮娃,他們的生活情態是“嬉嬉”
師:很好,“嬉嬉”二字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畫卷。可以看出他們生活安逸,自得其樂呀。
我們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寫了什么人,他們又是怎樣的生活情態?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漢樂府《陌上桑》說:“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后世文學因此用“千騎”來代指一個地方長官的隨從規格。這里的“千騎擁高牙”呢,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孫何。
生:孫何一樣的達官顯貴,情態是: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沉醉于這一切美好之中。
師:我們看到了兩類人了,生活如此安樂美好,那見證這一切的又是誰呢?
生:詞人
師:對,這里除了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還有一個隱含其中的人,就是此人自己。那詞人的情緒怎么?
生:羨慕,贊美
師:好,現在我們來小結一下詞的下闕
詞人一共寫了三種人并描繪了他們的生活情態,作者這樣寫有何深層目的?
生:這是一首以拜謁為目的創作的詞,這樣寫突出社會安定祥和。
板書:自得其樂、沉醉、欣羨
師:那我們再看最后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這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是為了表明他的創作目的和住旨。
師:理解很到位,接下來我們中介一下全詞,詞從人物景物入手給我們展示了三幅圖景,大家一起來告訴我是哪三幅圖呀?
生: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師:那大家說這些圖美吧。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的“點染”藝術手法的運用。那什么是點染呢?(PPT展示:點染是傳統國畫中的技法名稱,中鋒點景物,側峰層層渲染,才有立體感.移動到詩歌上,“點”是正面點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體細致的描繪鋪寫,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為豐富,意味更為濃郁,而不至于使詩歌過于單調、枯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點染在我們學過的古詩詞總是怎樣運用的'?(PPT展示并明確)
(1)
《長亭送別》
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染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點
師:看完了實例,我們來看看點染在本詞中的運用。
詞總起一筆點出:形勝與繁華,又在接下來的描寫中以三副圖景染之,所以呀,我們看《望海潮》中點染的運用如下:
點染
東南形勝自然風光之美
三吳都會民生安樂之美
錢塘自古繁華都市繁華之美
師: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請大家下去預習下一首詞《雨霖鈴》仔細品味一下我們這位大詞人的不同風格,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討論。
郭曉陽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4
一、詩詞導入
江南勝景自古叫人魂牽夢繞,素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詩詞?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脫俗的美。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作者簡介
先由學生介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補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為人放蕩不羈,但才情卓異。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樂章集》。
2、寫作背景
先由學生介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補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三、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這首詞,思考這首詞上片寫了什么?下片寫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生活和平,富足安樂,景色優美,安定和諧,國泰民安,官民同樂等。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四、具體探究
1、作者在詞中給我們描繪了哪些圖景?請為這幾幅圖景命名。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明確: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2、找出你喜歡的詞句并進行賞析。(進行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意象、煉字、手法、意境等方面進行賞析)
示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描繪畫面:郁郁蔥蔥的樹木環繞著整個江堤,洶涌的江濤發怒似的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壯闊的錢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
賞析意象、字詞:該句意象鮮明,“云樹”以云來修飾樹,既表現了樹的濃密又與前文“煙柳”呼應,增添了一份清新朦朧之美。一“繞”字表現了綠樹成行,長堤迤邐的情態。“怒濤”中波濤懷怒意奔涌而來表現其澎湃洶涌之態,一“卷”字,極富形象性和動感,再現了錢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飛濺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現了波濤的顏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塹”暗指錢塘江,以“無涯”表現其雄偉壯闊,使詞的意境變得雄渾壯闊。
五、拓展延伸
相傳,金主完顏亮讀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詞,對其中關于杭州盛景的描繪大為贊嘆,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決定。并在出兵前賦詩言志,極具慷慨豪邁:“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課件出示:你認為本詞描寫的哪幅畫面激起了金主完顏亮對南宋的覬覦之心,請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
六、課堂小結
這首詞上闋極力贊美杭州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闋極力描寫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景象,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風光和人民安定歡樂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后,所顯現的繁榮太平景象,借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七、布置作業
請課下閱讀白居易的《憶江南》,對比賞析與本詞在寫景方面的異同。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體會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手法,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壯闊優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感受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是學習重點,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手法,感悟詞的壯闊優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是難點。
【教學方法】
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審美欣賞
【輔助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配樂朗讀,讀出節奏,感受語言美。
【學生朗讀后,教師指導節奏、用韻,示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美感】
三、知人論世,了解背景,感悟詞意。
【學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內容)和風格,簡介背景,體會詞的意境與作者的情感。】
【上片】寫杭州城的風光優美與經濟繁華。
【下片】寫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與祥和歡樂的生活畫面(形勝、繁華)
【詞的背景與風格簡介】
四、誦讀欣賞
【誦讀要求】讀出優美的風景,讀出優雅的語言,讀出審美的激情。
【誦讀指導】節奏鮮明,抑揚頓挫,適度夸張,情感豐富,韻味十足,余味無窮。
【上片】首句讀出驚喜感嘆之氣。杭州風景詞句,要讀得婉轉清麗,讀出驚艷贊嘆之情;錢塘江觀潮詞句,要字字鏗鏘,讀出大潮雷霆萬鈞之勢和觀賞者的驚嘆之情。“競豪奢”語氣要上揚而有余味。
【下片】讀西湖美景的句子,節奏要深情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要讀出對朋友誠摯的褒揚與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感受意境、欣賞簡析)
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從意象氛圍、表現手法或者煉字等任一方面簡單說明喜歡的理由。
六、遷移拓展、比較鑒賞
善于鋪敘,是此詞一大特色。作者從不同角度精心選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從時空極力鋪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杭州的極度繁華。
試比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與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一時、一地、一景的集中描述與細致刻畫。寫一段文字,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作家的作品,并簡單說明理由。
【文本與資料】
(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注釋】形勝:地理條件優越。三吳:吳興、吳郡、令稽為三吳。都會:大都市。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云樹:樹木遠望似云,極言其多。怒濤:洶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指錢塘江。珠璣:泛指珍寶等珍貴商品。盈:充滿,言其多。重湖:西湖以白堤為界分外湖、里湖,故稱重湖。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清嘉:清秀美麗。嘉,一般作“佳”。三秋:農歷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稱羌管,泛指樂器。泛夜:指在夜間飛揚。嬉嬉:歡樂快活。蓮娃:采蓮姑娘。千騎:形容州郡長宮出行隨從眾多。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的儀仗旗幟。煙霞:山水美景。圖:描繪。鳳池:鳳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這里泛指朝廷。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宋詞的常識,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了解作者。
3.學習詩中點染、鋪陳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1.反復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2.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正確評價作者的寫作目的。
【道具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投影儀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詞的常識
1.詞的起源: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發展到高峰。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所以又稱“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歌詞”等。
2.詞牌和標題: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詞的標題是詞的主要內容的集中體現。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闋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氣象宏大意境雄渾,抒發豪情壯志;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等,題材狹窄,多抒情,婉約纏綿細膩,語言含蓄,多寫個人遭遇或者男女戀情。
二、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
解說: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結合現實生活解說柳永的影響力)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壇偶像,其在當時的影響力絕不遜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模的“粉絲”。
論數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多得不計其數。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于“超女”的“粉絲”。由于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于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狂。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余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于相沿成習,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于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傳說金主完顏亮在讀罷這首詞后非常羨慕錢塘的繁華,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后來就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柳永差點兒成為漢奸。
基于柳永詞的藝術魅力和他對當時社會效應,我們今天來學習他的《望海潮》和《雨霖鈴》這兩首詞。
三、背景介紹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解說: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所以這是一首投贈詞,目的是得到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正因為如此,就難免要對對方加以贊揚甚至奉承。最后一句便有諂媚的味道。
四、引入新課
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
江南勝景自古令人魂牽夢繞,展開柳永的望海潮滿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氣象,富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錢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濤卷霜雪的黃鐘大呂,西湖美景則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絲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畫面,美的筆調,美的神韻,美的音律,柳永在這里告訴我們什么叫真正的美,脫俗的美。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五、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點
形勝、繁華(板書)
(2)請同學說說初讀詩歌的感受:
景——美民——樂官——愉(板書)
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4.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請大家一起朗誦《望海潮》,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詞中哪些內容可能會勾起完顏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解說:——杭州的地理位置優越,處在東南沿海,風光美好,曾經是歷史上三吳的大都會,自古以來都是繁華之地,有著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由此可以想見水陸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國地處內陸,資源貧乏,交通不便。(除了貪慕這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還有沒有其他內容)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
解說:——垂柳含煙,薄霧如紗,彩橋似畫,人煙阜盛,千門萬戶門簾輕擺,怡然安詳。這是對杭州城的一個全景描繪,表現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麗。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如果有學生繼續說就不啟發。如果沒有就啟發:這是城市景觀的美麗,看來已經有同學關注景物的描繪了,還有沒有關于自然景物描繪的呢)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
解說:——高聳入云的樹木圍繞江堤呈現蜿蜒迤邐之態,聲勢浩大的錢塘江潮波濤洶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勢。我們分明感受到面對此情此景時涌動在作者內心的積極向上的澎湃激情。這是對錢塘江的特寫。“繞”“卷”兩字要重點賞析其妙處,形象、逼真。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解說:——珠寶玉石遍陳于市,家家戶戶綾羅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經濟繁榮。作者看到此景驚喜,艷羨,更何況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顏亮呢!(如果沒有人繼續回
答,老師引導:除了杭州這里的物質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強大的侵略欲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二)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解說:——西湖的山水清秀美麗,有“天香飄萬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十里荷花。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色彩艷麗,引人入勝。作者從時間和空間上在讀者面前鋪展開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畫卷。(“一切景語皆情語”,流露出的是作者無比的喜愛之情。看來杭州這里真的是人間天堂阿,不僅物質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難怪,金主完顏亮如此動心,連我們都心馳神往了。)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
解說:——此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陣陣歌聲在湖面蕩漾。老叟悠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樂業的盛世景象。(作者仿佛被他們的情緒感染,非常快樂)(這一句寫出了杭州人民的悠然快樂的生活,我們知道物質生活決定精神生活,只有物阜民豐了,人民才會如此快樂悠閑。)(如果學生將示例6和示例7一起說。老師就點評說這是杭州官民同樂之景,體現社會和諧,這是封建社會士大夫或者政治家們追求的大治年景。)(如果學生以開始就說這兩句,教師就借機問:地方官為什么這么悠閑自在志得意滿——因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績卓著。百姓為什么這么悠閑快樂——應為物質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優雅。那么,他們物質生活的富裕到底在哪里體現出來呢引導學生找前面的寫景句或者描繪都市繁華的句子)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祝愿。
解說:——這寫的是地方官的的游樂,閑暇時品酒吟詩,欣賞音樂,賞玩山水美景,多么風流瀟灑。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績。(根據寫作背景,我們知道這是柳永寫給曾經的布衣之交現任兩浙轉運史的孫何的拜謁之作,這顯然是恭維之語,但也流露出作者的羨慕之情。(可能會有學生說這一句,如果他先在前面說,教師就接著問:是的,完顏亮非常羨慕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樣坐擁杭州享受生活。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擁有的成功和排場,(當然也包括我們的作者)。那么,地方官的活動是以什么為背景或者說地方官為什么這么悠閑自在志得意滿——因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績卓著。老師:那么哪些地方體現他治理有方呢就引導學生對其他句子的關注。)
六、總結
1.教師歸納總結:金主完顏亮是否真因此詞之魅力而生南渡入侵之野心,我們不得而知。但柳永筆下的《望海潮》從空間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況。
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圖景)
請同學們看屏幕來欣賞杭州城的美麗風光。(點幻燈片,放完之后總結)杭州城的繁華富庶,錢塘江的壯闊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閑適,地方官的風流瀟灑,官民同樂的和諧景象.當這些畫面一一立體地鋪展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的確得到了強烈的藝術享受。(它不僅打動了孫何,更是打動了千年之后的我們)(稍稍停留幾秒鐘,再問)
2.這首詞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艷羨。對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奉承)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通過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青年柳永怎樣的情懷
學生回答:躊躇滿志,積極向上,意氣風發,激情四射……
3.教師總結并過渡:一首《望海潮》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文才飛揚、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柳永,然而,考場接連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連于勾欄瓦舍,為歌女填詞作曲,并與她們結下不解的情緣;但同時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游,以期謀得一官半職,于是又不得不與佳人分離,浪跡江湖,致使“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接下來我們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時期的一首詞《雨霖鈴》。
【備課資料】
一、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加以賞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這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
二、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背誦《望海潮》,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一)點染:本是國畫的術語。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繪出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借用到古典詩歌中來,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點明旨意,有些地方側面渲染。這在寫景抒情詩中比較常見,一般用景物來染;用一句話,一個詞來點出要抒發的感情。渲染是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導渲染,相互依存,和諧統一。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其中的“斷腸人在天涯”是點;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傷悲。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①從全篇看,開頭三句是點;接著從幾個方面分別詳細描繪,是染。具體看對西湖的描寫。
“形勝”、“繁華”四字點出了杭州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著,“煙柳”等句作染,
通過具體的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大都市的風采。雕欄畫棟,房屋密集,人口眾多,社會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華”也。
②“重湖疊巘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是染。其中的染,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勝,三是人文風貌之佳。
(二)善于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對錢塘潮和西湖的描寫,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體形象。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錢塘自都市繁華之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自然風光之美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古繁華民生安樂之美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三、詞風豪放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四、總結:(主旨)
這首詞著力描寫錢塘(杭州)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五、關于柳永
柳永大約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等了5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著名的《鶴沖天》:
柳永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并且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于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
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歲時方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終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葬之南門外。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世間的浮名虛譽,我寧愿不要,不去追逐——我寧愿消閑自在地一邊斟著茶水、品著美酒,一邊拍著節律低聲歌唱。“忍”字,說明詩人是痛徹后的割舍——柳永好象總是落榜嘛,在那個男人要求得一官半職的年代,他也不能免俗吧,肯定心里也想考取功名的。只是,天不遂愿,無法實現仕途抱負。所以,他才會裝做滿不在乎的樣子——其實從這個“忍”字可以看出,他還是很受傷的,并不是瀟灑到一出娘胎、打小就看透了這一切,愿意在街柳花巷里放浪形骸。因此,他會說,那些虛名我不要,還不如悠閑地品茶喝酒,和美人們唱唱歌。
六、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
2.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一段繪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體會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手法,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壯闊優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感受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是學習重點,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手法,感悟詞的壯闊優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是難點。
【教學方法】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審美欣賞
【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配樂朗讀,讀出節奏,感受語言美。
【學生朗讀后,教師指導節奏、用韻,示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美感】
三、知人論世,了解背景,感悟詞意。
【學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內容)和風格,簡介背景,體會詞的意境與作者的情感。】
【上片】寫杭州城的風光優美與經濟繁華。
【下片】寫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與祥和歡樂的生活畫面(形勝、繁華)
【詞的背景與風格簡介】
四、誦讀欣賞
【誦讀要求】讀出優美的風景,讀出優雅的語言,讀出審美的激情。
【誦讀指導】節奏鮮明,抑揚頓挫,適度夸張,情感豐富,韻味十足,余味無窮。
【上片】首句讀出驚喜感嘆之氣。杭州風景詞句,要讀得婉轉清麗,讀出驚艷贊嘆之情;錢塘江觀潮詞句,要字字鏗鏘,讀出大潮雷霆萬鈞之勢和觀賞者的驚嘆之情。“競豪奢”語氣要上揚而有余味。
【下片】讀西湖美景的句子,節奏要深情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要讀出對朋友誠摯的褒揚與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感受意境、欣賞簡析)
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從意象氛圍、表現手法或者煉字等任一方面簡單說明喜歡的理由。
六、遷移拓展、比較鑒賞
善于鋪敘,是此詞一大特色。作者從不同角度精心選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從*時空極力鋪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杭州的極度繁華。
試比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與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一時、一地、一景的集中描述與細致刻畫。寫一段文字,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作家的作品,并簡單說明理由。
【文本與資料】望海潮
(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注釋】形勝:地理條件優越。三吳:吳興、吳郡、令稽為三吳。都會:大都市。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云樹:樹木遠望似云,極言其多。怒濤:洶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指錢塘江。珠璣:泛指珍寶等珍貴商品。盈:充滿,言其多。重湖:西湖以白堤為界分外湖、里湖,故稱重湖。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清嘉:清秀美麗。嘉,一般作“佳”。三秋:農歷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稱羌管,泛指樂器。泛夜:指在夜間飛揚。嬉嬉:歡樂快活。蓮娃:采蓮姑娘。千騎:形容州郡長宮出行隨從眾多。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的儀仗旗幟。煙霞:山水美景。圖:描繪。鳳池:鳳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這里泛指朝廷。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8
教學流程如下:
一、導入
二、1、教師范讀,請學生注意讀音、斷句
2、學生齊讀
3、請學生根據出示的誦讀提示和注釋自由讀課文
4、提問詞義,學生個讀
【感受:1、很規范很傳統的詩歌教學第一環節】
三、分析上闋:
1、前三句:
①請學生描繪,然后問:有什么感受?
②比較:“長憶孤山”與課文“東南形勝……”
生答師點撥
過渡:引導學生找出三個關鍵詞——形勝,都會,繁華
【感受:2、此處比較甚好,于無疑處生疑,比出了原文的意蘊】
2、品讀“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師:改為“綠柳小橋……”如何?
生分析:原句更大氣,“煙”顯得朦朧
突然,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可以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如何?“珠簾”正好和下文的“競豪奢”照應
教師引導:原文中“風簾”更有動感
學生反駁:我的改句中前面已經有“風”,前后句是動靜結合
教師請其他同學談看法,另一學生說: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為后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
教師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問題我們留到課下探討吧
【感受:3、此處和本課另一處是課堂自發生成的,是優秀的學生說出的個性見解這兩處給所有聽課老師和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為授課老師沒有把握住精彩的生成而遺憾平心而論,如果我們處在這種大賽的舞臺上,處在那種緊張的情景下,我們能把握住這精彩的生成嗎?我的答案是:至少我不能完全把握住我在聽課時,又震驚又激動——震驚的是很可能我也把握不了這樣的場面,自己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激動的是我能教到這樣優秀的學生該有多好啊!在平常的課堂上,師生之間一定會有很多精彩的對話,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說說生成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表達了他對生成的看法:“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一個好的教師,并不見得能明察秋毫地預見到他的課將如何發展,但是他能夠根據課堂本身所提示的學生的思維的邏輯和規律性來選擇那必要的途徑而走下去”教師講公開課,要把課備到特別透的地步,以隨時生成“不可預約的精彩”我省名師代昆鵬講《定風波》,充分的備課使他足以應對優秀學生任何的提問和課堂生成(詳見拙作《準備有多好,生成就有多美》,見20xx年1月26日《教育時報課改導刊》)我們應該向代老師學習
再來談此處的突發事件課堂上,最后一個學生回答:“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為后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當時我聽到此處,豁然開朗,忍不住拍案叫絕說得多好,這就是學生的力量啊!是啊,此時教師或許可以抓住這個契機說:“你替老師做了回答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可見這位同學注意到了原詞中的動靜結合,故也改成了動靜結合的句子但是,它的下一句緊接著是‘參差十萬人家’,所以此處強調的是人家多所顯示的繁華,而非豪奢的繁華而‘競豪奢’所總結的則是與其緊挨的上文‘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你的改動或許是作者最初想到的,但作者為了每一層所強調的重點,或許忍痛改成了現在的句子總之,你的句子同樣精彩”
呵呵,這都是事后諸葛亮的不當之言還是那句話,若我處在當時的情境下,我亦不能把握好,我們不能苛責余老師】
3、品讀“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①學生描繪這幾句的畫面
②這幾句中哪個字更好?
學生賞析:“卷”……
教師引導:卷起千堆雪……
教師說:請大家對這幾句連讀三遍,一遍比一遍大
【感受:4、析畫面,煉字,這些環節進行得有聲有色】
4、品讀“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問:為何選“珠璣”“羅綺”?
生答師點撥
【感受:5、分析意象也很典范】
5、學生齊讀上闋
四、下闋:
1、學生個讀
2、品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句
問:哪個詞表現了老百姓的快樂生活情態?
A生答師點撥
B教師引導:你想到了什么?生答,教師也談自己的感受
C齊讀
【感受:6、抓點抓得太好了!“嬉嬉”二字品得相當到位】
3、品讀“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①哪些詞表現了官員的快樂?
生答:乘醉,吟賞
教師引導:請與歐陽修“而不知太守游之樂也”的與民同樂比較
學生比較
另一學生突然說:“老師,我覺得本文與民同樂有點假,因為作者寫本詞是為了奉承官員作者寫得這么美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很可能背后(的景)不是這樣”
教師:你思考得更深刻咱們班學生的思維真活躍啊由于時間關系,咱們在這里不做更多的探討了,同學們下課去研究一下
【感受:7、這里又出現了一次沒有把握好的生成詳細的解析見感受3若是我,也會把握不住后來,王婭老師評課時提出了一些解讀而我當時聽到學生的這個看法時,心中很為學生的部分看法叫好——難道這首詞沒有奉承之意嗎?當然有學生的感覺多敏銳啊,教師可以肯定學生的部分看法】
4、請學生描繪“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麗畫面
生寫作、展示
【感受:8、此處的寫作與上面的比較、換字、直接品味等教學方法又有所不同,方法多樣,教學節奏鮮明】
五、總結:
1、教師總結時把自己的板書形成畫軸
2、教師展示自己的詞作
【感受:9、教師板書成畫軸,很別致,匠心獨運
10、教師敢于寫詞,有實力,有功力,可惜沒有時間念】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3、學習詩詞中鋪陳的表現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反復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學習煉字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感受詞的意境、情韻;學習詩中鋪陳的表現手法
學習方法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2、反復誦讀,感悟體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勝景自古令人魂牽夢繞,展開柳永的望海潮滿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氣象,富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錢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濤卷霜雪的黃鐘大呂,西湖美景則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絲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畫面,美的筆調,美的神韻,美的音律,柳永在這里告訴我們什么叫真正的美,脫俗的美。
二、知識積累
1、詞牌介紹
2、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詞作《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
3、背景介紹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所以這是一首投贈詞,目的是得到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
二、整體感知.反復誦讀
1、請同學聽朗讀錄音(僅為參考找出瑕疵)
2、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樣的語調帶著什么樣的情感來讀)
3、再讀課文(配樂)
朗讀指導:
①感情飽滿,適度夸張。
②上片首句朗讀在“繁華”處升調且頓為下文蓄勢,寫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如“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要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祝愿之辭要讀的懇切。
4、概括詞上下片的內容
三、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鑒賞形象、感受意境)
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歡的語句,根據不同語句側重某一方面分析鑒賞
上片重點賞析“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下片重點賞析“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引導學生讀透全詞并有重點的進行鑒賞(從概括詞意、分析意象、推敲詞語、描述意境、修辭表現手法引導學生鑒賞,每個同學可以重點選取一句鑒賞,之后形成集體智慧取長補短)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是主旨句,在結構上總起全文。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對浪花飛濺的情態寫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城外,煙云綠樹環繞著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濤如霜如雪,錢塘天險無邊無涯。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寫杭州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詩人筆下錢塘繁華的不得了。
(二)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三秋”,從時間著眼,點出桂子飄香的季節。“十里”,從空間著眼,渲染荷花的種植之廣。這一句牽動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這些意象撲面而來讀了令人心曠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聯描寫的不同季節的美景寫得高度凝練,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謝處厚有感于此,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作者把完顏亮大動干戈的責任歸到柳永身。雖是傳說柳永差點犯了個美麗的錯誤,就是把杭州美景寫到了極至。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
四、問題探究:
1、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圖景)
2、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地理位置歷史傳統自然景觀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這首詞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艷羨。對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奉承)
五、方法探究
善于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對錢塘潮和西湖的描寫,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體形象。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六、拓展延伸:
請學生回憶描寫杭州、西湖的詩句
七、再讀課文:
人說美景如畫,然而這般美景恐怕用盡天下丹青描繪不盡,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望海潮》,走進杭州,去體驗那湖光山色,去游覽那充滿魅力的人間天堂。
八、欣賞西湖十景圖片、觀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詞
九、布置作業(任選其一)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歡的詞句
2、圖畫描繪
3、試著以詩詞形式描寫自己熟悉的勝地勝景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流程:
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詞的創作年代也可據此定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這也是《樂章集》中所能考訂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詞。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望海潮》是柳永創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調名當取其意。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背誦《望海潮》,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
2.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一段繪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因聲求氣,掌握誦讀方法。
2、推敲語言,體會煉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學習點染藝術。
【教學重點】
1、體會煉字技巧。
2、學習點染藝術。
【教學難點】
1、探尋主旨。
2、背誦全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公元1161年,金大舉進攻北宋。據《鶴林玉露》一書記載:有一首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后人謝處厚有感于此,寫了一首詩:“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謝處厚把金兵大動干戈、大舉進攻北宋的責任歸到這首詞及其作者身上。
完顏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為這首詞的關系?(肯定不是的,他們都夸大了文學的作用了。)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這首詞的影響非常大。這首詞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積累·整合
1、柳永介紹。【據中國社科院楊義研究員統計,柳永今存下212首詞中,近40首詞近乎全景式地描繪大都市!】
2、題目解說。既是詞牌(柳永自制之詞牌,與音樂有關),又是標題(與內容有關)。
三、感受·鑒賞
(一)因聲求氣,掌握誦讀方法。
1、學生朗讀。
2、教師正音。
①讀準字音。(注意韻腳)
②讀對句讀。(注意節奏)
③讀出情感。(注意抑揚)
3、教師范讀。(或聽配樂朗誦)
4、學生體味,師生齊讀。
①全詞感情飽滿,適度夸張,鏗鏘有力。
②上片寫形勝之地和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下片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5、概括主要內容。(結合注釋,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景象。
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狀況。
(二)推敲語言,體會煉字技巧。【板書:煉字動詞數詞】
1、“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朗讀】
三句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把浪花飛濺的情態寫得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城外,煙云綠樹環繞著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濤如霜如雪,錢塘天險無邊無涯。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寫杭州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朗讀】
前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蕩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朗讀】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三)描述意境,學習點染藝術。【板書:點染】
1、解釋“點染”。
詞(主要是慢詞)中的所謂“點染”,就是說,根據主題與藝術表現的需要,有的地方應予點明,有的地方則需要加以渲染。“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相互配合,里互外應,便造成強大的攻勢,表現鮮明的情志,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點染”很像議論文中的總說與分說,“點”是總提,“染”是分說;“點”是中鋒突進,“染”是側翼包抄。光有“點”,無法感動別人;光有“染”,也很難使景物具有感情的光彩。
2、《望海潮》運用了點染手法,請加以說明。
①形勝——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②都會——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③繁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④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四、思考·領悟
有人說柳永的《望海潮》是投贈之作。這一詞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求得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因而難免要對對方加以贊揚甚至奉承,這就使得這首詞在最后出現了一個格調不高的結尾。你同意這個看法嗎?為什么?【討論】【主旨的多元解讀】
意見一詞的結尾格調不高,沖淡了這里的詩情畫意,難怪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評價柳永“格固不高”。(《教參》的看法)
意見二作者在詞中全面、細致地描繪了古都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和艷羨之情。詞的結尾寫到的一個地方官吏的形象,和詞中描寫的“釣叟蓮娃”并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美麗壯觀的景象,繁榮富足的生活,不僅生于斯長于斯的普通百姓安居樂業,縱使盼望或即將進入中樞的地方官吏也流連忘返。“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不過從側面襯托了此地湖山的清嘉。曾經住過杭州的人,或是在杭州當官的人,即使高升了,又如何舍得這里的青山秀水美人呢!只好將它畫了下來,帶進京去,夸示于同僚了。
五、應用·拓展
比較閱讀柳永《望海潮》與林升《題臨安邸》這兩首描寫杭州的作品,看看它們在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上的不同。(課堂時間不夠,可以作為課后作業。)
六、布置作業
1、熟讀并背誦《望海潮》。
2、發揮想像,用散文化的語句改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學習方法:
以學生為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里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樣的?我這里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復習關于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征?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征?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并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
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后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驚嘆、贊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借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范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后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夸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夸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并分析。
2、課后練習第一題。
《望海潮》原文和譯文
原文:
江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繞著沙堤,怒濤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
《望海潮》賞析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帶給人們的美感也是多樣的,或壯美,或柔美,詞人面對不同的美景,也會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以婉約詞風著稱的李清照面對壯闊的大海,寫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稱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被稱為婉約派正宗的柳永在錢塘觀潮、西湖覽勝的時候,自創新曲,譜寫了這首風格豪放的《望海潮》。錢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風景秀麗,經濟繁榮,人文薈萃,有許多詩人、詞人曾經歌詠過這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留下了許多廣為流傳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稱是歌詠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筆墨給我們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與秀麗。
上片總寫杭州城的形勝與繁華。開篇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字字鏗鏘有力,不容置疑,以博大的氣勢概括了杭州城的重要位置與悠久歷史:杭州城是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繁華富庶而著稱。“形勝”、“繁華”四字是點睛之筆,概括全篇。那么,杭州的形勝與繁華主要體現在那些方面呢?那就到各處去走走看看吧!先到城里去轉轉,道路兩旁柳色如煙,小河上彩橋似畫,穿行在大街小巷,只見居民房屋清幽而又雅致,窗上懸掛著擋風的簾櫳,門前披垂著翠綠的帷幕,屋舍密集,整個杭州城約有十萬人家呢。再到郊外去看看,最好的去處當然莫過于錢塘江了,那曲曲折折的長堤上樹木成行,郁郁蒼蒼,遠遠望去如云霧縈繞。每年八月份來此觀潮,澎湃浩蕩的波濤以排山倒海之勢涌向岸邊,如同卷起了千萬堆霜雪,聲響震天如萬鼓齊鳴,場面何其壯觀!整個江面望不到盡頭,這里的地勢非常險要,如同一道天塹護衛著這座美麗的城市。那么,市民生活狀況如何?市場上各色商品琳瑯滿目,珠寶珍玩、綾羅綢緞應有盡有,家家戶戶過得殷實富足,那些富豪權貴們更是爭奇斗富,窮奢極欲,盡情享受著太平盛世的歡娛生活。
最能代表杭州的自然勝景莫過西湖,下片則專詠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湖山之勝景,山水相映生輝:白堤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把湖面裝點得分外美麗;周圍的靈隱山、南屏山等等數不清的山峰重重疊疊,深秋時節,桂花濃濃的香氣彌漫在山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裝扮著西湖的山光水色,令人神往,也吸引了外族入侵者的目光。據說,這首詞流傳開來以后,金主完顏亮欣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美景,產生了投鞭渡江的侵略野心。(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這未免有點夸張,但柳永的確很恰當地概括出了杭州西湖最具特色的美。那么,美麗的西湖給杭州人的生活增添了幾多歡樂?不管白天夜晚,總能聽到漁翁那悠揚的笛聲,還有采蓮女子婉轉甜美的歌唱,收獲的幸福寫在他們的笑臉上。據《鶴林玉露》卷一記載,這首詞是柳永獻贈給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吳熊和先生考證認為當是投贈給杭州知府“孫沔”的,見《吳熊和詞學論集·柳永與孫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證》),作為投謁之作,詞的末尾自然要唱一點頌歌: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位威武而又風雅的長官來到西湖與民同樂,他醉意濃濃地陶醉在簫音鼓樂中,嘯傲流連于山水之間。何不把把這西湖美景繪成圖畫,來日升官回京時獻上朝廷?這句話當然包含著柳永對這位長官的升遷祝福,雖然是奉承話,但卻非常自然地融化在整首詞中。
這首《望海潮》有如一篇都城賦,柳永以他最擅長的賦家之筆層層鋪寫開來,由宏觀而微觀,由內而外,由陸而水,由遠而近,氣勢時而博大激越,時而輕柔婉轉,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杭州城這“人間天堂”的美麗與富庶,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歡樂,仿佛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和諧盛世的歷史畫卷。可以說,柳永的《望海潮》為我們提供了城市文明進程中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范本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教學《望海潮》。
教學流程:
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詞的創作年代也可據此定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這也是《樂章集》中所能考訂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詞。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望海潮》是柳永創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調名當取其意。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背誦《望海潮》,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
2.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一段繪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