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1
研究
教學內容:本節課的內容為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第一學時。(90頁) 教學目標 :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掌握統計數據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與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 3.初步滲透統計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4.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5.能根據搜集的數據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統計圖表。 教學重點: 掌握統計整理的方法,能夠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 能對統計出的結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資料準備: 課前搜集有關甘肅旅游勝地的資料。 教學設計: 我對本冊教材上的內容作了修改,書上是通過統計學生的生日在哪個季節,來學習統計方法的。但我考慮甘肅有許多名勝古跡,我把統計生日改成了統計想去什么地方玩,能夠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們美麗的甘肅,培養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另外,蘭州處于西北,四季的區分和書上的四季區分有明顯的不同, 如果用教材上的內容,比較牽強。比如,蘭州的十一月份已經是冬季了。 教具學具準備: 水彩筆、白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①.觀看風光片,說一說看到了那些地方?(劉家峽、蘭州市五泉山、自塔山、黃河母親、東方紅廣場) [設計意圖:把書中的例題進行改編,為學生打開一扇"新越"緊扣"研討一一探究"之門.] ②.你還知道甘肅有哪些旅游勝地? 匯報課前搜集有關甘肅旅游勝地的資料。 ③.老師想利用星期六帶領同學們去一個地方玩,你們認為我們全班去哪兒最好玩呢? 〈學生自由發言〉 去哪兒才能使我們全班大部分同學玩得開心呢?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并將討論結果寫到黑板上。〉 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大部分同學的意見呢? ④.揭示課題:統計。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問題,引發學生們的激烈討論,引出統計方法。第一點:激發學生興趣,第二,這樣做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第三,突出統計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統計來源于生活。 〈估計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方法:1.一個一個的問:2.舉手計數:3分組統計。) 2.比較歸納,擇優選擇 同學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時間有限,我們用哪一種方法能既迅速又準確來進行統計? ①.師生共同比較三種方法: ②.教師歸納出學生認為合適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認可三種的方法的基礎上,確定出最為合適的方法。這樣做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要我學"內化為"我要學"。} 3.統計過程 活動一:由同學們推薦一名主持人,用舉手計數的方法,開展統計:活動二:我們用小組統計的方法小組統計完后,請兩名同學作統計員匯總結果。〈將兩次統計結果寫到黑板上。〉 比較兩次統計結果,看有什么異同?找出原因。 [設計意圖:用兩種方法進行統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不同方法進行統計,并感受到不同方法的優劣。] 4.繪制統計圖,展示、交流成果。 (l)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統計圖 2)交流:通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以及上講臺對全班同學進行介紹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并將統計成果掛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根據技集的數據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統計圖.這樣做,培養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 5.觀察分析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①.觀察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②.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著重以下幾個問題: i.去哪個地方的同學最多? ii.假如今天恰好有一個同學沒有來,猜猜他最有可能去哪個地方? iii.從圖中你還能發現什么? [設計意圖:能根據統計結果提出、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比如:如果今天恰好有一個同學沒有來,猜猜他最有可能去那個地方?為什么?] 6.課堂評價 ①.本節課同學們都表現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哪一個小組今天表現得最好?為什么? ②.將學生講價的結果再進行.口頭統計,滲透統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評,師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個別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不僅要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更要注重學生得出結論的過程。] 評價說明: 本節課我制訂了一個評價量規,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六個小組,在上課過程中,根據各小組的參與情況,進行獎勵,獎品是一個笑臉,貫穿整堂課。這是我的一個巧妙設計,一是給學生營造一個競爭、協作的氛圍,二是當本 節課結束時作為評價各小組的一個依據,并又暗含著又一個生活中的統計,當進行評價時,學生提出:可以統計各組的笑臉的多少,作為評價標準。花瓣變成了統計的對象,使學生感受到統計這一知識無處不在,來源于生活,有應用于生活。 課后反思:本節課的目的在于探討統計方法,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并結合甘肅豐富的旅游資源,設計了統計想去什么地方玩的問題,并在教學中運用了不同的統計方法,使學生知道: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優劣。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內容反應還是比較積極的,能夠參與到討論中,本節課達到了目標。缺憾是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和機會。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2
一、學習目標
1.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二、學習內容
1.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包括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多個單位)來表示統計的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加以解決。通過這些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統計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統計觀念。本單元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認識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此外,教材在這兒還介紹了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平均數。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
本單元分為兩小節,內容結構如下:
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⑴簡單的數據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⑵求平均數。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簡單的數據分析(1)
學習內容:教材第38頁例1及相應的練習。
學習目標:
1、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習重點:會看兩種統計圖。
學具準備:空白統計圖二張。
學習流程:
一、引入:
1.以前學習過什么樣的統計圖?
2.使用統計圖有什么好處?
二、自學交流:
1、根據課本38頁統計表繪制縱向條形統計圖(發給學生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并把38頁統計圖填涂完整。(提示:在統計圖上標明數據。)
2、統計圖上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通過繪圖,你有什么發現,有什么問題?
說一說在填涂的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
4、完成的統計圖,說一說統計圖上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5、比較兩種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分辨橫向條形統計圖和縱向條形統計圖。
(1)說一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作用。
(2)拿出第二張空白統計圖,根據表中的數據畫出條形,標出數據再分析 。
6、你認為應該多進哪種礦泉水?為什么?
三、展現提升:
分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其他小組傾聽,及時補充,提出自己的見解。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第一題:
(1)哪幾種動物跑得比鴕鳥快?哪幾種動物跑得比鴕鳥慢?
(2)如果它們賽跑,誰跑第一,誰跑最后?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2、收集同學們收看電視節目的情況,并制成橫向條形統計圖,然后提出相應的問題。
五、全課總結,深化認知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簡單的數據分析(2)
學習內容:教材第39頁例2及相應的練習。
學習目標:
1、會看起始格與其它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會分析各種不同的統計圖。
3、能體會統計的意義。
學習重點:學會分析各種不同的統計圖。
學習難點:能分析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學具準備:,一些不同單位的空白統計圖。
學習流程:
一、引入:
1、你知道你的身高和體重嗎?
2、比一比你們小組誰最高,誰最重?
二、自學交流:
1、統計小組內同學的身高、體重,完成統計表。
姓名
身高/厘米
體重/千克
2、討論學習:
(1)如果把以上統計表制成縱向統計圖,你準備每格表示幾厘米?
(2)能不能用最簡潔、明白的方法,根據這組數據繪制統計圖。
3、出示(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條形統計圖)分析:能不能明顯反映數據間的差異?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條形統計圖能不能明顯反映數據間的差異?哪一種太長?
(1)重點觀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條形統計圖,要從這張圖看出學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與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間一部分怎么辦?
(2)折疊的部分在圖中怎樣表示?
(3)出示制好的折疊式統計圖:仔細觀察,那一部分是折疊的,表示多少?與過去的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估計一下,他們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圍?
4、小結:什么時候要用折疊式條形統計圖(數據比較大、數據相差比較小)
5、試一試,用這種簡潔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學體重統計圖。
(1)從上面兩個統計圖中,你能獲取什么信息?
(2)(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正常值”)比較:你能發現哪些同學的身高、體重是在正常值以下,哪些是在正常值以上?
三、展現提升:
分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其他小組傾聽,及時補充,提出自己的見解。
四、達標測評:
1、獨立完成數學書p40頁練習十第2題:
(1)你得到哪些信息?
(2)圖書室要購買一批新書,你認為應怎樣購買?
2、完成數學書p41頁第3題:
(1)把統計圖補充完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他們中誰最有可能入選校游泳隊?
五、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課后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分析相應的信息。
平均數(一)
學習內容:練習十一1—3題,教材42頁例1
學習目標:
1、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
3、會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學習重點: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正確計算平均數
學習準備:課件,小黑板,統計表
學習流程: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個?
2、課件展示統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么?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 )數,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清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一第2題
(1)什么是最高溫度?什么是最低溫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寫統計表:本周溫度記錄
(4)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5)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測量小組跳遠成績,求平均數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平均數(二)
學習內容:教材43頁例2,練習十一第4、5題
學習目標:
1、能熟練地求平均數
2、會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3、知道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學習重點: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學習難點:比較平均數,得出新的信息
學習準備:統計圖、記錄卡、小黑板
學習流程:
一、導入:
什么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課件出示例2圖片
(1)從圖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個隊要高一些?
(3)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高一些?
點撥:觀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科學地算一算
2、出示歡樂隊和開心隊身高記錄表
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組內算一算兩個隊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過計算的結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點撥: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出示練習十一第4題
(1)從統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種餅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
(3)計算平均數,比一比
5、猜測:
(1)哪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
(2)分析原因。
6、從統計圖中你還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現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
2、交流算法。
3、提問、補充。
四、達標測評:練習十一第5題
五、總結歸納: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求平均數,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科書第98~100頁,分類統計。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感受、經歷數據收集與整理的過程,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
2、通過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發展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分類的多樣性,體會分類統計的方法和分類統計的意義。
3、通過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成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統計表。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孩子們,喜歡這些漂亮的智慧星嗎你想得到嗎?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同學能得到它,積極發言、善于動腦的同學也能得到它,我們將得到的智慧星貼在智慧樹上好不好?我們來個比賽,看看到底是一小隊獲得的獎勵多。還是二小隊獲得的獎勵多。你們有信心嗎?有信心的孩子用你端正的坐姿已經告訴我答案了。準備好了嗎孩子們?那我們開始上課吧!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喜歡什么運動?(指生回答)
預設:
生1:我喜歡跳繩。
師:跳繩可以促進大腦的協調能力。
生2:我喜歡踢球。
師:足球有利于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
生3:我喜歡打籃球。
師:籃球有助于鍛煉身體,加強團隊精神。
師: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喜愛體育運動。孩子們,運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能增強我們的體質,所以我們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我們班的同學們也特別喜歡體育運動,他們積極報名參加了本次春季運動會,這節課我們幫我班的同學,統計一下他們班運動會的獲獎情況,好不好?運動場上同學們的表現很精彩,相信這節課你們的表現會更棒!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觀察交流,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二年級一班同學這次春季運動會上的獲獎成績記錄(課件出示)。大家看,(師手指)在這個成績記錄表中,這三列黃色的信息是獲獎人的姓名,粉色的信息是獲獎的項目,藍色的是獲獎的名次。這個記錄單中的信息應該這樣觀察:(教師師范讀信息)你從表中還發現了哪個同學的獲獎信息?誰來讀一下?
師:觀察記錄表,你們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我想知道獲獎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智慧星送給你。
生2:我想知道哪個項目獲獎的人數最多,哪個項目獲獎人數最少。
生3:獲獎的同學中,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老師把同學們的問題歸納為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班的獲獎情況是怎樣的?
2、討論交流,整理數據。
師:從這個獲獎成績表中,你能一眼看出獲獎的人數中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呢?
生:信息很多,很亂。
師:信息很多很亂,就需要整理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樣來整理?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面交流一下吧。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
生1:我們組按名次來整理。第一名的有幾個同學,第二名的有幾個同學,第三名的有幾個同學。
師:噢,老師聽明白了,他們想把獲獎的同學按獎的名次分一分類。分類整理這個方法真不錯,智慧星獎勵你們。
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生2:我們想把獲獎的同學生按項目分成跑步的、立定跑遠的、投球的、跳繩的四類來整理。
師:這種分類方法也很了不起(發智慧星)。她們的分類方法,你們聽明白了嗎?誰再來說一說?
生3:把獲獎的同學按項目分成跑步的、立定跑遠的,投球的、跳繩的四類來整理。
師:真是一個善于傾聽的孩子。(發智慧星。)
生4:老師,我還有一種分類方法,我們組認為可以將獲獎同學分為男生一類,女生一類來整理。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看來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像這樣先分一分類來整理數據的方法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分類統計。(板書課題:分類統計)
3、小組合作,統計數據。師:老師把大家剛才交流的分類方法整理了一下,制作了這些統計表。每種分類方法都有它們自己不同的分類標準。大家認真觀察統計表,有問題要問嗎?
生1:這些表中的合計是什么意思?師:這個問題誰能幫他來解答?
生2:我認為合計就是求總數的意思,如第一個表中的合計就是把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數都要加起來。
師:說得多明白呀,合計就是把分類數的每一項都合起來,求的是一個總和。
師:這些統計表你們會填了嗎?
師:看誰能靜下來聽溫馨提示。下面請小組長輕輕拿出信封,取出里面的統計表。仔細聽老師要求:四人一組,選擇一種喜歡的分類方法,從三個統計表中選一個來完成,比比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統計得又對又快!注意:只填一個表。(課件出示。)(學生分小組進行統計。)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的統計表?介紹時先說你們是按什么分類統計的,再說統計結果是多少。我們組是按獲獎的名次來統計的,第一名的有7人第二名的有3人,第三名的有5人,合計是15人。
師:能說一下你們的合計是怎樣算出來的嗎?
生1:7+3+5=15(人)。
師:你們小組合作默契,表達得也很清楚。(送智慧星。)
師:哪個小組和他們的分類方法一樣,結果相同嗎?
師:哪個小組的分類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生2:我們小組是按獲獎的項目進行統計的,賽跑的有6人,立定跳遠的有4人,投球的有2人,跳繩的有3人,合計是15人。
師:你說得很明白,如果聲音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
師:哪個小組是按男女來分類統計的?生3:我們小組是按性別來分類統計的,男生獲獎的有8人,女生獲獎的有7人,合計也是15人。
師:剛才我們選擇了三種分類標準進行了分類統計,大家仔細觀察這幾個統計表,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它們的合計都一樣。
師:這是它們的相同點。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分類的標準不同。
師(小結):對,同樣是整理這個班的獲獎情況,我們選擇的`分類標準不同,但最后合計數卻是相同的。
(板書:標準不同,合計相同)
師:在剛才的統計過程中,老師發現有的同學在數數時,數一個做一個標記,大家看(展示學生的課本),你們認為這個同學的做法怎么樣?
生:很好,不容易漏數。
師(小結):這種邊數邊做標記的方法既清楚又不容易漏數或重復數,這個方法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獎勵智慧星。)
4、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師:現在你能根據大家分類整理的數據來分析一下這個班同學的獲獎情況嗎?
生1:我發現這個班第一名的同學最多。
生2:我發現男生獲獎的人數比女生多1人。
生3:我發現在賽跑這個項目中獲獎的人數最多,投球獲獎的最少。
三、實際應用,鞏固深化。
師: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有這么多同學得到了獎勵,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大家看,有這么多漂亮的智慧星呀!
師:你們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統計一下一共有多少顆智慧星嗎?生:能!師:下面請小組長拿出2號信封,從里面輕輕拿出統計表,發給小組成員每人一張。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分類方法,完成統計表。根據你的分類方法選擇統計表需要用幾個格,多余的格可以空著。
師:老師發現很多同學已經用漂亮的坐姿告訴大家他已經統計完了。
師: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我把智慧星分成了五角的和六角的兩類來統計,五角智慧星有7顆,六角智慧星有12顆,合計是19顆。
生2:我按顏色把智慧星分成了紅色、黃色、綠色、粉色4類來統計,紅色的有5顆,黃色的有6顆,綠色的有4顆,粉色的有4棵,合計也是19顆。
生3:我按大小把智慧星分成了大的和小的兩類,大的有13顆,小的有6顆,合計也是19顆。
生4:我按男女生分為兩類。師:統計正確的同學請舉手。同學們真能干!用分類統計的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
五、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師:我們一起回憶一下是怎樣的研究分類統計的:我們先觀察我班的運動會獲獎數據,得出信息;我們又對這些信息進行了分類整理;然后我們又完成了統計表;最后我們又將得出的表格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分析我們了解了我班運動會的獲獎情況。同學們,分類統計你學會了嗎?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分類統計無處不在。(課件出示)如:圖書的統計、藥品的統計、服裝的統計、超市商品的統計等等。課后希望大家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六、課后作業。
調查統計小組內同學喜歡吃的水果,然后制成統計表,下節練習課時同學們一起交流。
《分類統計》教學反思
《分類統計》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小學生們認識分類統計。下面是我對《分類統計》的教學反思。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在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于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通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教師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把聽到的人數“數一數記下來”,學生的“記錄”顯然不夠科學,別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為有了這種“挫折”,才激起了他們主動尋求科學的統計方法的積極性。最后,教師沒有把分類統計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獨立思考到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在自主探究,對分類統計這一方法的認識不斷加深,充分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84頁的內容。
學情分析: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和象形統計圖,對已經分好類的事物進行計數,填寫統計表不太困難,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和整理數據,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決定,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
1:讓學生在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體驗數據的搜集,整理和分析過程。
2:讓學生通過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3: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了解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
2:難點:會把統計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
教具準備:
卡紙、口算題、彩筆。
教學方法:
以情景教學為主,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活情景,以組織學生出游為導學和學生活動的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
1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設疑激趣。
師:同學們“六 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園、淘氣貓樂園、香陳灣游樂園的美麗景色。)
生:答┄┄。
師:剛才大家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們只能去一個地方,怎么辦呢?為了讓去的地方使大多數同學滿意,我們必須對大家的想法進行調查。(板書課題:統計)。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誰幫老師出出主意?
(同學們各抒己見,發表意見和想法)
師:大家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同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身邊,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的情景。]
二:引導交流,探究新知。
師:下面發揮集體的力量,小組合作、探究,小組長記錄調查結果并匯報調查的方法,大家比賽一下哪一組討論的好,回答的正確,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選一個地方。
師:聽到小朋友們的精彩的發言,老師感到特別高興。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你們用什么方法來調查小組成員的意見呢?說說用什么方法來調查小組成員的意見的!
(得出:逐一問、做標記、舉手表決、“正”字統計法等)
師:大家真是愛動腦筋的小機靈,向同學匯報你們組的討論結果吧!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現在就挑出你們最喜歡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說說吧。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給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探索統計的方法,此時并沒有最優方法,而是放手讓他們相互溝通交流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最優方法,并在實踐中逐步修正,讓學生多中選優,擇優而用。]
師:同學們的統計方法有很多,今天,咱們學習根據調查結果繪制一個統計圖。讓我們先欣賞別人繪制的漂亮的、規范的統計圖。(播放課件)
實驗小學一年級(2)班春游情況統計圖
公園
淘氣貓
香陳灣
森林莊園
人數
8
6
9
12
三:自主練習 鞏固深化.
師:讓我們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的畫有條形統計圖的紙,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剛才你們組統計結果繪制漂亮的條形統計圖。注意繪制一格代表一人。
(教師巡回輔導)
師:讓我們欣賞小朋友們的作品吧!
(在投影儀上展示小朋友們制作的統計圖。邊欣賞邊評價,鼓勵小朋友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經歷了調查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統計的作用。]
師:小朋友看到的這些統計圖都是用條形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我們叫它們什么統計圖呢?
生:條形統計圖。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和老師一起制作班級六一出游情況條形統計圖。
(根據班長對出游情況的統計結果在電腦上繪制,.
雙龍小學一(1)班六一”出游情況統計圖
地點
公園
淘氣貓樂園
香陳灣游樂園
人數
14
12
6
師:你從統計圖上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我們班共有:14+12+6=32(人)
生2:去公園的比去淘氣貓樂園的人數多:14-12=2(人)
生3:去香陳灣的人數最少只有6人。
生4:小朋友們大多愿去公園玩。
生5:去公園的比去香陳灣的人數多:14-6=8(人)小朋友們可以去公園玩。
……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可真精彩,為了獎勵你們老師尊重大家的意愿盡情地欣賞公園的美景吧!
(播放公園的風景,帶領小朋友盡情地欣賞。)
[設計意圖:根據統計經過作出決策,讓學生體會統計對決策的作用,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培養了小朋友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
四:應用拓展,實踐創新.
師:“六一”兒童節到時,我們班還要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小朋友們認為舉行什么樣的活動好呢?請小朋友們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幫助老師出出主意,解決這個難題好嗎?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這個任務,比一比哪一的方法好?制作的統計圖漂亮、美觀。
(教師巡回輔導,參與其中和同學們一塊完成統計圖并展示統計結果。)
[設計意圖:組織比賽---引入主題,讓學生體會感知身邊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明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師:從這幅統計圖中同學們可以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小組合作并交流解決數學問題。
……
師:看大屏上的數學問題小組對照是否和老師想的一樣。
出示:相關的數學問題和算式。
師:小朋友們,你們可真棒!你們今天這么愛動腦筋,而且做事有計劃,有主意,并且學會了統計數學信息能創作優美的條形統計圖。特別可愛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相互幫助,團結合作。老師相信你們是最棒的。下面同桌有條理的交流今天你都有哪些收獲?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5
一年級《統計》教案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能力和與人合作的交際能力。
4.初步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
教學重點: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今天,教室里來了許多聽課的老師,我們應該跟他們說什么?(老師好)
2、這節課,老師把小朋友們分成5個小組來共同學習。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你們最喜歡的小紅花,比比看哪個小組得到的小紅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嗎?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圖)小朋友們,瞧,今天誰來到我們班級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喜歡它嗎?你們應不應該向大象爺爺問聲好呢?
2、 小朋友真有禮貌! 大象爺爺為了感謝大家,決定帶小朋友們去他的神奇果樹園摘水果吃。(出示果樹)這些果樹可真神奇啊!樹上長滿了蘋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嗎?每人摘一個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
3、讓學生摘自己喜歡的水果。師:怎樣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學們喜歡的水果的個數呢?
4、讓學生貼水果。通過貼水果的活動,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體會領悟。
1、 師:今天是大象爺爺的生日。(出示圖)看,很多客人領著全家、帶著禮物來到大象家給他過生日(動物們頭戴面具依次出現)。你聽,他們一起為大象爺爺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樂)大家跟著一起唱吧!(學生歡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師:看了這張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提問題。 )
2、 師:是呀,大象家來了這么多的客人,那么來了哪些客人呢?他們分別有
幾只呢?有 什么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呢?
3、 小組合作把動物頭像整理在卡紙上。指名板演。
4 、 學生討論、操作后各組展示作品并匯報整理的過程。
5、比較整理后的圖和整理前的圖。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來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豬家來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來了5只。(教師根據口答動畫板書4、5、3。)
6、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比多比少的知識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豬多2只。……….
7、小結。 師:小朋友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統計方法。(板書課題:統計)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來客人的情況。
四、統計鮮花情況
師:這些客人還給大象帶來了好多 五顏六色的鮮花作為生日禮物呢!你們也能用這樣的方法幫他統計一下嗎? 可以把這些花按什么來分類理一理? 有哪幾種顏色的花?
(學生獨立操作:把花分顏色整理在線框內,一個框里擺一種花,一人板演。) 師:剛才小朋友把花按顏色理一理的過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統計。
師:看了這張圖,你又發現了什么?
(學生自己填表后集體交流,教師板書如下:) 紅花 黃花 綠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師:看了這張表,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五、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統計學習小組得到“小紅花”的情況,給予評價鼓勵。
2、學會了統計,課后你們準備統計什么?回家后選擇一個項目進行統計,然后與同學互相交流。
六、總結評價
1、師: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想對你的同學、對老師、對自己說些什么?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6
背景與導讀: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三冊的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把“統計與概率”作為重要內容,從第一冊就有所涉及。教學中讓學生走入真實、有趣的情境,提出有意義的現實問題,親身經歷調查、統計過程,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完成統計圖、表,并了解與第一冊《統計》的有所不同,積極地作出準確的分析、判斷和推測。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通過教學內容,是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與上一冊教材比,最重要的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因為統計的數據的增大,如果還用1格代表1個單位,就不方便了,以后還會學習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單位。
片段與反思:
【片段一】
結合生活,激情引趣
出示四季美麗的圖片。(課件出示、教師朗誦《四季歌》)
我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我們一起看看吧!(播放課件,四季圖)。你們從片子里看到了什么?你們喜歡什么季節呢?為什么?
生1:我喜歡冬天,因為冬天可以堆雪人。
生2: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有好多美麗的花。
生:......
師:其實我也喜歡夏季,因為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喲!
師:隔壁二(6)班同學,把自己喜歡的季節的人數畫成了一幅圖,(課件出示《最喜歡的季節》的統計圖)你從圖中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看出來的?
生1:我發現喜歡秋天的人最多。
生2:我看到了喜歡春、夏、秋、冬的各有幾人。
生:......
我們是根據以前學過的統計初步知識知道的,那我們今天要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簡單知識。(板書課題:統計)
【反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利用多媒體的聲、光等效果將學生積極性充分調動,將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學習相連,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讓他們從背景材料中去發現,去探索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學生在愉快中回憶統計初步知識,這樣不僅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巧妙復習了舊知,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課。學齡兒童對色彩鮮艷物品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和探究興趣。新課開始后,我順應學生心理趨勢,用多媒體出示的四季鮮艷畫面和優美音樂下伴著老師的朗誦深深吸引學生進入思考狀態。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習積極性。
【片段二】
巧設問題,創設情景
師:秋天真美呀!樹葉兒黃了,在這色彩斑斕的季節里,學校準備帶我們去秋游。恩施有那么多有名、漂亮的景點(出示龍麟宮、民族大觀園、森林公園、兒童樂園景點圖案),所以學校決定這次秋游的目的地由同學們自己來決定。你們想去哪兒?
生:......
師:喲!大家都想去很多美麗的地方,那就請你們拿出小紙條,在你最想去的地方下面畫上一個記號,注意只能畫一個。(收集卡片)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師:現在同學們的卡片都在老師手上,你最想知道什么信息?
生1:我想知道想去那里的人最多。
生2:我想知道想去兒童樂園的有幾人。(學生最為感興趣的地方)
師:請四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人數,可以用畫○、畫□或畫·等方法。(老師可適當的添加自己的一票,以便統計的數據全是雙數)
記錄完后得出結果,并總結什么方法最簡便,引出畫“正”字的方法又快、又不宜出錯。并把數據填在課件中的統計表里。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反思】
在教學中我沒有采用過去那種老師告訴數據,學生進行調查、統計的方式。而是利用當地民族旅游特色,一邊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操。一邊用學生喜歡集體活動這一特點出發,讓他們親身體驗選擇、調查、收集數據的過程。由于調查方法不同,記錄數據的方式也不盡相同。讓學生用畫○、畫□、畫·等方法體現收集數據的多樣性,最后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出方便、常用的方便的“正”字法。
這個環節我的問話有些不妥,其實我認為學生可能會采用“舉手”或“分開站”等更直接方法統計數據,但課堂上學生并沒能說出來。我分析如果在整理數據之前先啟發學生自己尋找方法去整理繁雜的數據,孩子們可能會在更開放的教學空間中得到更寬敞的思維平臺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我意識到問話環節的不對,在后面的練習中我補充了“舉手”等整理數據的方法。這是我在以后教學中還應改善之處。這樣才能真正的營造一個思維的空間。
【片段三】
圍繞新知,合作探究
師:在整理數據畫統計圖時發現想去大觀園的人數超過了老師準備的格子,這該怎么辦呢?(討論)
生1:再在上面畫幾個格子。
生2:把它畫在旁邊的格子里。
生3:可以一個格子表示兩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哪種方法好些,為什么?
生4:我覺得畫在旁邊的格子里不好,因為那樣土就混在一起了,這樣不好看,不容易分清。
生3:我覺得一格表示2個人好,因為那樣10個格子就可以表示20個人。
師:你們太棒了!想了這么多好辦法,真了不起!你們更同意誰的意見呢?為什么?
請學生在前面演示1格表示2個單位的畫法,并在統計圖上圖顏色。
【反思】
問題是進行探究的動力源泉。這里利用已收集的數據而“方格不夠”的實際和學生以掌握的統計圖基本繪制方法,巧設疑難,為孩子提供思維空間。在這里我安排了小組合作討論,讓學生能互相啟發。由于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孩子們更是樂此不疲地去發現、嘗試。最終用他們自己想出的“一個方格代表2個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后從清楚、美觀的角度思考把統計圖創造出來。達到合作學習,共同提高。也為以后學習用“一格代表多個單位”的學習作鋪墊。同時在操作中感悟了“替換”、“對應”的數學思想。
【片段四】
巧設疑難,深化新知
師:兒童樂園里有好多有趣的玩具(課件播放玩具錄像),你們玩過這些玩具嗎?最喜歡玩什么?
生:......(看到玩具片段學生們爭先恐后的回答)
師:最喜歡玩過山車、海盜船、碰碰車、高空飛機的分別舉手,但注意每人只能舉一次。(在老師的參與下有意識出現單數的情況)你能把剛才統計的全班《最喜歡玩的玩具》的統計圖完成嗎?學生小組完成。
生1:呀!老師,那喜歡玩海盜船的有11人怎么畫呢?
師:哎呀!是呀!這可怎么辦呢?那就請同學們想想辦法吧!(鼓勵學生小組討論)
生2:那可以用半格來表示。
生3:我可以左、右半格來畫。
生4:我覺得這樣不好,應該上、下半格來畫。因為我們看統計圖時是看豎條上面對著幾,如果左、右半格畫,可能會使別人看不清楚。
(學生畫后展示作品)
【反思】
這里我選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玩具來調動新課后疲倦的情緒,過山車等玩具的圖片出現把孩子們帶到了游戲的樂園。他們都爭著說什么好玩、什么有趣。這正是我所需要的。讓孩子們用“舉手”等形式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并完成練習。我在單數這個環節中沒有直接傳授畫的方法,而是給孩子空間想象。但我沒想到,孩子會說出分左、右半格來畫的方法,還展開了到底那種方法好的辯論。現代教育觀認為,知識不能簡單的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轉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創新。
【片段五】
課堂延伸,感受統計多樣性
兒童樂園好大呀!不知道你們玩累了沒有,我可有點口渴了,來點兒飲料怎么樣?可同學們的口味不一樣,拿出手中的乒乓球,向自己喜歡喝的飲料前管狀通明條中投進去。來選定同學們最喜歡喝的飲料。
師:你們觀察投球的結果,和我們學習的什么很相似了?(條形統計圖)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統計的方法,你能說說嗎?
生:我們教室里每星期貼的小紅旗就是。
生:......
師: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舊能發現他的奧秘!
【反思】
設計課堂延伸,為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學生會畫1格表示2個單位的統計圖,即本課即將結束時。我設計讓學生在管狀通明條中投乒乓球來選擇自己喜歡喝的飲料的游戲。乒乓球能像條形統計圖一樣直觀的反映出統計結果,既復習了條形統計圖又能使每位學生都能動手操作的機會,并讓他們感受到統計的多樣性和生活化。最主要是讓學生們欲言未盡,激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探索數學的欲望。
點評與拓展:
“統計”是數學知識,更是數學方法,本課著重強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們感知“統計”的實用性、廣泛性等。教學要立足于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肖老師在教學中也非常注意這一點的體現。
1、首先在設計上,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導入設計巧妙,充分刺激學生視、聽覺,還配上“四季歌”,由詩意的氛圍調動學生注意力,使人感覺眼前一亮,帶動學生不自覺的進入課堂。結束新課時,又回到生活中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多樣性。使整個過程體現“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數學理念。
2、靈活的、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第三冊統計一課中,書中用喜歡的小動物烏龜等開始新課。但老師在設計中結合教學實際變革教材,選擇學生特感興趣的秋游活動來展開新課。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將秋游的目的地定為大家選擇最多的地方,營造出學生想學習數學的氛圍。
3、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整個課堂由始至終的問題全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這樣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發揮其主動性,在生活中探究。新課深入時,教師采用學生最喜歡的海盜船、碰碰車等來設計練習。讓學生自己統計最喜歡各種玩具的人數,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在小組討論的幫助下完成統計圖。在格子不夠這一環節里,學生想了很多辦法。例如:再添上幾個格子;把它占兩列格子;1格表示2個單位等方法時。教師并沒有評斷誰對誰不對,而是讓學生自己說出1格表示2個單位方法好的原因。尊重每一位孩子,傾聽他們的發言,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從而使學生在探究中得到提高。
4、充分挖掘人文價值。
結合恩施民族特色的本地實際,運用恩施人為之自豪的人文旅游景觀貫穿整節課,教師就能很容易的營造情景。最終既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遇到問題積極解決的態度,還使孩子們體驗到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7
新課標將“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分成了三個大塊,從一年二期就安排了簡單的收集和統計的知識,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了解生活中事物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節課是三年一期的統計,因為學生已幾次接觸了統計知識,對于看統計圖表、填統計表,看圖表了解信息等都不難了,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上。整個教學過程我都是讓學生自己從操作過程中發現、總結,獲取事件發生的情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體操作如下:
一、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創設了學生喜歡、熟悉的足球賽拋硬幣情境,以“這樣拋硬幣公平嗎?”這句話為切入點,整節課圍繞著這樣設計公平嗎?抓住教學重心,利用學生的感興趣的事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學生學得快樂,參與性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重視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中,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讓學生體驗“基本事件和等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向學生滲透隨機的思想。通過經歷統計小組、全班的拋硬幣正面向上的次數的過程,讓學生發現當次數增多時,慢慢平均線,最后出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當次數越來越多時,幾乎等同于二分之一,從而說明規則是公平的。
在練習的全過程中,我都是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說一說、玩一玩、議一議、猜一猜,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動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養成了從數學的角度去審視和思考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
三、重視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別出心裁的游戲,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而解決問題,交流自然有效,整節課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和數學知識,讓數學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創造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的玩中學、學中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四、重視思維拓展,讓學生在應用中體會數學作用
在練習的設計上,我有意識設計具有梯度的練習,在議一議的環節,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當分母是分子的3倍的時候,摸到紅球的可能性相同。在猜密碼的環節讓學生體會到隨著猜的次數增加,猜中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猜到最后一個的時候猜中的可能性就是100%或是1,說明肯定能猜中。而正是在這一的過程中,學生運用了知識,鞏固了知識,而且通過活動,從而發現規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促進學生順利地解決問題。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設計
授課時間:09.11.19 授課人:劉兵 年級:小學二年級 學科:數學
教學內容:第七單元《統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
教學思路:
這節課的重點是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在重點的突破上我設計選“最喜歡的小羊”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參與。因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學的題材來自生活,來自學生熟悉的事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讓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從而達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節課的難點是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在難點的突破上,我預設問題,學生用我所發的統計圖統計時用1格表示1單位不夠,怎么辦?學生通過討論想出辦法。通過預設問題,學生不但回憶了舊知,更重要的是親自感覺到統計的數據比較大時,還用1格表示1個單位就不方便了,從而理解和掌握了為什么要1格表示2個單位,同時,為以后學習1格表示更大的單位打下了伏筆。
教學的主要手段是設計與學生密切關注的問題進行統計(選取“最喜歡的小羊”,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整個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只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資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儀和自制的簡單課件。
教學方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投票單,統計表,方格紙,投影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師生互相認識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看動畫片嗎?那你們都喜歡看哪些動畫片呢?(學生自由發言)預設:如果有學生說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師順勢就說自己也比較喜歡這部動畫片,便又提問:你們都喜歡他們當中的哪一個角色呢?(指名回答)一聽到你們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發生了爭吵,為什么呢?(課件出示美羊羊、懶羊羊、沸羊羊的圖片)因為他們都說自己是最受小朋友們喜歡的那只羊,于是他們又找到了村長來幫忙解決,你們說村長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于是村長就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幫他這個忙,在這三只羊中,請你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小羊。
2、這三只當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們最喜歡的那只小羊呢?我們應想個什么辦法呢? (學生出主意)
揭示課題:同學們剛才所說的都是統計的方法
板書:統計
(二)確定方案,收集數據
1、投票環節 每人領到一張選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選一只羊)
2、讓小組長收集選票
3、計票 選票收集好了,現在你們知道它們各自的得票數嗎?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數還要把選票進行整理。
(三)整理數據,分析結果
1、學生說一說自己準備怎樣記錄他們的票數?
2、教師進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也可小組合作(抱票的過程中,要時刻提醒學生要仔細聽,認真地聽報出來的結果,不要計錯,同時到學生中間去看看,學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來的分析反饋)
4、記錄好后,總結每只羊的得票數。
5、讓學生把整理好的數據填到課前所發的統計表中。
出示統計表
姓名
美羊羊
懶羊羊
沸羊羊
票數
6、學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兩位同學的統計情況
預設:學生可能有畫勾,畫圈,寫數字。
教師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適時介紹畫“正”字的方法,讓學生比較哪種計票方法最合適。最后讓學生得出哪種方法最好。介紹正字方法的好處:為什么要選擇“正”字呢,因為正字有5筆,我們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較方便。“正”字的筆畫不是橫就是豎,所以用起來比較方便。
小結:畫“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并且又方便,在這里哪只羊的數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稱下面加一畫。合計的時候如果是畫正字的話算起來會非常的方便,你們發現了嗎?
7、師:在生活中為了更清楚,更美觀地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還可以把它制成條形統計圖。
8、學生拿出課前所發空白統計圖,同時投影空白統計圖,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1)這張統計圖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們有的票數超過了10票怎么辦呢?(學生分組討論想出辦法)
9、討論完后,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10、師小結:當統計的數據較大時,我們可以用一格表示2個單位。
提問:如果統計的數據更大一些我們可以怎么辦?
11、師生共同把空白統計圖的數據填上。
1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把統計圖作好。
13、展示學生所畫的統計圖,師生共同進行評判,(特別是單數票時怎樣畫,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14、說一說,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指名回答)。
15、師小結:經過學生們收集票數、整理票數、統計票數,羊得的票數最多,它當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歡的羊了。
(四)拓展延伸、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剛才學得非常認真,辛苦了!老師還想在你們班做一個調查,老師這兒給大家提供了三項體育運動項目:跑步、跳繩、游泳,你們最喜歡什么體育運動?
1、讓學生想辦法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選擇舉手表決,班長點數,老師記錄)。
2、學生翻開課本95頁,根據整理得統計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學生所填的統計圖。(師生共同訂正)
4、總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5、布置作業:97頁第二題
板書設計 統計
美羊羊:
懶羊羊:
沸羊羊:
姓名
美羊羊
懶羊羊
沸羊羊
票數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材在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收集數據與整理的能力的基礎上引入平均數。平均數是分析數據的重要手段,教材強調的是求復雜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在統計中,算術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組與組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通過操作和思考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感受統計的意義,學會求較復雜平均數的方法,能運用平均數分析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運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學生統計觀。
3、進一步增強于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已經學過的統計知識即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求較復雜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學法:
由學生喜歡的籃球運動導入新課,通過學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比較等方式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最喜歡什么球類運動呢?
生:籃球
師:同學們知道嗎?籃球運動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學們想看看我校籃球隊比賽的風姿嗎?
生:想。
播放段紅、藍兩隊比賽的錄像。師:同學們也許都知道,一個籃球隊的水平除了技術、配合等因素外,還有什么也非常重要?
生:身高。
出示紅、藍兩隊運動員的身高測試記錄(師掛圖出示兩隊隊員的身高記錄單)教師提問:1、請大家觀察數據,你從中能得到那些信息?
學生可能回答:知道每個隊員的身高。
教師提問:根據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學生可能提出
(1)誰的身高最高?誰最矮?
(2)哪個隊隊員的身高比
二、解決問題
1、教師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隊員的身高比較高?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想到
(1)看看哪一隊高的人比較多?
(2)計算兩隊隊員身高的總數進行比較。
(3)比較兩隊的平均身高。
2、比較三種方法,感悟求平均數的必要性,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較高
3、讓學生獨立做,先求紅隊的平均身高。
4、學生交流
(1)紅隊隊員的身高總和:160+156+172+……+158=3476(CM)
紅隊隊員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紅隊隊員的身高總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
紅隊隊員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5、比較上述兩種方法的異同,深化認識。
教師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全班交流。
6、生獨立完成藍隊隊員的平均身高,交流。
7、集體共同比較兩隊隊員的平均身高。
三、全課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求較復雜平均數
紅隊隊員平均身高158CM
藍隊隊員平均身高157CM
紅隊隊員身高占優勢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10
西南舁小學 高瑞珍
平均數
教學內容:平均數例2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計學上的意義。
2.使學生認識統計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鞏固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情景圖,展示臺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復習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2、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二、創設問題情景,引導探究。
1.六一節,老師帶了許多糖果想送給大家吃,老師給奮飛組6人共分36塊,給前進組8人共分了40塊,給藍天組5人共35塊,你們認為哪一組的同學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決?
(1)組織交流解決的方法。
(2)小結:象這種情況下,每組的人數不一樣,不能直接拿總數來比較,而是要求出每組同學的平均數來比較。
2.出示情景圖,告訴同學穿蘭色衣服的是開心隊,穿黃色衣服的是歡樂隊,引導學生觀察后猜一猜:你認為哪一隊的身高高?并說說理由。
3.出示統計表,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據,根據統計表估一估,歡樂隊和開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并說說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歡樂隊的平均身高,另一個求開心隊平均身高,后比較哪一隊高?
5.組織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6.組織討論:從剛才的這件事,你有什么發現,并小結: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拓展與應用
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一些問題。
四、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的嗎?
五、作業練習十一4、5
教學設計:
1.通過解決問題,復習了上節課的求平均數的方法,也讓學生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意義。
2.創設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并在解決問題中感受到每組數據的總合不能反映總體的情況,而是用平均數才能反映每組數據體現的情況。
3.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并驗證,感受,某個數據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而平均數才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在最后的環節,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11
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是關于小學數學《統計》說課稿 范文,僅供參考!
小學數學《統計》說課稿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學生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里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學生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統計》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這張圖,你們想提什么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學生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分類理一理。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那么誰又能解決這些問題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怎么辦?(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后說說。)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豬放在一起。(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操作,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在實際場景圖上找到一個動物,就在下面擺一個動物。)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分類整理,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后擺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下往上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上往下排的。
哪種擺法比較好?通過比較,學生知道擺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而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
師: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我們就說是“分類理一理”。
【這一層次讓學生自己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操作與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會分類整理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語言描述。
看了這張圖你能告訴大象什么呢?請你和同桌說一說,同桌在說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聽聽他說的是否和你說的一樣。(學生互相說。)
剛才同學們交流得很認真,現在誰能站起來響亮地說給大家聽。
像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借助語言可使動作思維內化為智力活動,讓學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復描述,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時激活了“主角”的評價能力。】
2.獨立操作、體會過程。
師:紅花、黃花、綠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請你從附頁中把它們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
學生匯報分類整理的結果。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并讓學生說說從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說,再指名說。
師:……我們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把花分顏色理一理,這就是統計。(揭示課題:統計)
【這一部分通過獨立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進一步培養“主角”意識。】
三、創設選擇的空間,積淀“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真聰明,為了獎勵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把它從附頁中剪下來,以組為單位理一理,并說說 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給學生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如“聽課老師年齡統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本節課教具、學具統計表”等,讓學生進行調查、整理。學生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張表介紹給大家。
【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培養學生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對學生以后適應社會甚為重要。在這一層次,教師為學生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學生體味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這是積淀“主角”意識的有效方式。同時讓學生統計喜歡吃水果的人數,也使學生初步感受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四、賦予總結評價權利,豐富“主角”意識。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么學到的?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12
第七單元《統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書p108~10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你們能根據相關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嗎?
(師出示統計表)
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數(萬人) 3 4 6 8 8 10
二、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條形統計圖’。
制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后再制作統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復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相關信息“制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三、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師演示“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折線統計圖”,學生觀察。
師: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和生一起分析折線統計圖,教師演示其中的一個數據的畫法,讓生知道是這張統計圖是如何畫的。
師:你們對比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么異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結: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相同點和不同點,把兩種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出來。
3.認識折線統計圖,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發展人數的變化情況,并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09的問題解答;
2. 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一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作業本p48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書p110~1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陳東的媽媽記錄了陳東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陳東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陳東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陳東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現的?
陳東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陳東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陳東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陳東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作業本p49-50
第三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p112-p113
教學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使學生能熟練制成折線統計圖,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科學預測,根據已有折線圖發現信息。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完成書中p112的第1小題
學生先觀察氣溫變化,交流氣溫變化規律
估計我們現在氣溫應該在幾度左右?
回答書中三個問題
師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統計圖,然后再回答。讓學生仔細觀察,明確橫、縱軸數據表示的含義。
2. 完成書中p112的第2小題:根據已有統計表,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并回答后面的兩個問題。
3. 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的問題解答;同時能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二、作業:課堂作業本p51
第四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書p114~116
教學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使學生能熟練制成折線統計圖,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科學預測。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完成書中p114的第4小題:
a學生先觀察體溫變化,交流對人體溫的了解信息;
b對照正常值發現信息
c回答書中的5個問題
師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統計圖,然后再回答。讓學生仔細觀察,明確橫軸數據表示的含義。
2. 完成書中p115的第6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結合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價值發現。
3. 完成書中p116練習十九第9小題的問題解答;
讓學生根據張浩家這幾年旅游消費情況的統計表,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同時能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二、實踐活動
結合書中第7.8題的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課前參與:1.學生提前根據書中第7.8題的練習的要求,開展調查活動;2.應用書后的練習紙,進行繪制折線統計圖。
課中交流: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交流作品
課后延伸:組織學生從統計圖中預測信息,提出科學建議,布置在學校走廊上。
三、作業:完成書中p115的第5小題:
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二十第1~3題。
教學目標:1. 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請同學們伸出右手,張開,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 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2. 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誰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
3、看圖:在畫面上我們看到春天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你們知道嗎?3月12日是什么日子,這一天全國上下到處都在植樹,為保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出示圖:這里從頭到尾栽了幾棵樹,數一數,它們之間又有幾個間隔呢?你發現了什么?誰來說一說?同時板書。
4、那你能像這樣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請你們選擇一種動手畫一畫吧!
5、匯報: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7個間隔數,9棵樹之間有8個間隔。……
6、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們互相交流一下)。
反饋:誰來說說你的發現?評價:哦,這是你的發現……你還能用一個算式來概括。
邊板書邊說:同學們都發現了從頭到尾栽一排樹時,植樹棵樹比間隔數多1,(指表格),也可以寫成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7、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1、出示例1,同學們自由地小聲地把題目讀一讀。
1). 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2). 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 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4). 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還可以借助線段圖畫一畫。
2. 交流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3)聽了他們說的,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3、剛才,這兩位同學畫線段圖和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都是很善于動腦筋的。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1. 基本練習:
1)學校新校區即將建成,在一條林蔭道上要植樹,已知這條路長120米,每隔4米種一棵樹,(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幾棵樹苗?2)在另一條路旁種了50棵樹,樹的種法不變,請問這條路長多少米?
2小結:咱們班的同學們不僅會解答,而且還能比較它們的不同,的確這兩道題都運用 了今天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這兩道題雖然問題不同,但它們的關鍵都是要先找到間隔數,正因為它們問題不同,所以解題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可要注意審題喲!
3. 變式練習:課本練習二十中的1、2、3題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那植樹問題只在植樹當中才有嗎?學生說一說,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的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數學廣角(二)
教學內容:教材p118_p11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繼續體會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熱:
1.出示公告:
南教學樓到操場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學校打算在小路一側種樹。請按照每隔5米種一棵的要求設計一份方案植樹方案,并說明設計理由。
(1)獨立活動,設計方案。
(2)小組交流,說明設計方案及理由。
(3)個別匯報植樹棵數,尤其說明兩端不種和只種一端的情況。
2、板書以上兩種情況的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二、新授
1、 出示圖及例題: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思考:1) 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2). 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 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旁都植)
2、 嘗試練習:
3、 交流強調當兩端不植樹時,植樹棵數比間隔數少1,還要注意兩旁都植。
三.鞏固練習
1、 做一做:
1) 在一條全長2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2) 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2、 練習二十4、5兩題
3、排名次
四、課堂總結:
學了今天的知識,又有什么收獲?植樹問題具體到生活中有許多變化,大家要仔細審題,看清要求應用規律認真解答。
數學廣角(三)
教學內容:教材p120_121例3
教學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植樹問題的另一種情況-關于一個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教學過程:
一、擺一擺
1、 用棋子做學具擺一擺:1)每邊放3個,四個角都放,圍成一個正方形, 一共要放幾個棋子2)每邊放4個,5個、6個各要多少枚棋子?
2、將擺放每邊的棋子數與總數記錄下來,看看有什么規律?
二、新授:
1、 出示例題及圍棋教具,
圍棋的最外層每邊能放19個棋子,想一想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2、 交流方法
3、 小結,你還能發現什么規律,他與植樹問題又有什么聯系?圍棋子與間隔數相等,是在封閉線上的植樹問題。
三、鞏固練習
1、 做一做:
1) 48名學生在操場上做游戲。大家圍成一個大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定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
2) 要在五邊形的水池邊上擺上花盆,使每一邊都有4盆花,可以怎樣擺?最少需要擺多少盆?
3) 為迎接六一兒童節,學校舉行團體操表演。四年級學生排成下面的方陣,最外層每邊站了15個人,最外層一共有多少名學生?整個方陣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2、 變式練習:練習二十6、7兩題。
四、課堂總結
數學廣角(四)
教學內容:小管家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能力,并通過讓學生試著理財,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 課前準備:
請學生每天晚上問一下爸爸媽媽,并把每一筆開支記錄下來,算一算每天花了多少錢,然后算一算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錢(記錄在課本p124的表格中)
二、 新授:
1、當了一星期的家庭小管家,你有什么感受?匯報一下
2、根據統計表繪制出這一周開支的折線統計圖
3、小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各家一周的開支有什么變化規律?
4、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
5、根據這一周的開支估算本月的總支出,然后告訴爸爸媽媽。
6、對于本月的開支你有什么好建議,向爸爸媽媽說一說
三、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感受
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
四、 鞏固練習
完成作業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13
撰寫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都必須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教學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的這套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統計》教學設計符合新課標的標準,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教學內容:p87-90
教學目的:
1.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
2.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重難點: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具: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認識條形統計圖。
1. 出示條形統計圖,幫助學生學會看統計圖,引導學生從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鼓勵學生相互間說說你從統計圖中看出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出示統計圖二,學生體會到條形統計圖也有橫向的。引導學生說說橫著看、豎著看各表示什么,組織學生相互說一說,看誰從圖中了解的信息最多然后匯總。
3. 說一說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和不足。
二、 學看統計表。
1. “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注意橫向觀察和縱向觀察,并對統計表所呈現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分析,還可根據數的變化規律估計預測一些問題。
2. “小調查”:以小組的形式調查生活中班上同學每天睡眠的時間,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用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等方式呈現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討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分析身高和年齡的關系,首先要讀懂表格的內容,找出數據變化情況。
三、練一練。
給出某商店10天中電腦銷售情況統計圖,提醒學生注意圖中是從周三開始統計,還要求學生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把握大致的銷售量規律和趨勢。
布置作業:實踐活動第90頁。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2~113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能根據數據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圖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
出示統計圖.
這張統計圖反映了什么情況
從這張統計圖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討論題:你能解決這三個問題嗎
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討論結果,集體評價.
你覺得哪些運動技能比較容易掌握 哪些運動技能掌握的難度較大 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較大 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說說理由.
2,學好復式條形統計圖對我們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或事情有幫助嗎 想自己試一試嗎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
(1)課前分小組調查本組同學體育達標合格情況.
(2)各組匯報本組合格情況,其余組記錄.
(3)各組分工整理數據,把數據填入統計表.
(4)展示統計表,核對數據是否正確一致.
(5)統計表的數據應如何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
(6)每一項數據應畫在哪里
(7)縱軸上一個單位表示多少 怎樣區別男,女生
(8)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1)這些數據反映了什么情況
(2)你會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嗎
(3)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4)如果不分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應怎樣整理數據
統計圖應該怎樣畫
獨立完成單式條形統計圖,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出示3個問題,小組討論.
單式條形統計圖與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聯系和卻別呢
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比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在哪里呢
獨立完成計算,指名說說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統計方面有什么新的收獲 向大家介紹一下.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15
本單元主要教學統計圖,內容分三部分編排。
第94~96頁教學折線統計圖。
第97~99頁教學選用適當的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
第100~105頁單元練習和實踐與綜合應用。
編寫的三篇“你知道嗎”中有兩篇用統計圖反映我國的氣象臺(站)、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讓學生體會統計圖有廣泛的應用,增加對統計圖的興趣。另一篇結合例題的統計內容簡單介紹降雨量的知識,讓學生對統計對象有些了解。
1 教學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在看懂圖中數據的同時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畫折線的方法。
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只學過條形統計圖。教學折線統計圖的具體目標是: 能看懂折線統計圖,了解圖中各個數據的現實意義;能看懂折線表達的一組數據的變化狀態,并進行簡單的分析、預測,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進行描點、連折線等基本的制圖活動。從這三條目標可以發現,看懂折線統計圖是基礎,能帶動其他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學也從看折線統計圖切入。
(1) 第94頁例題分三步教學: 第一步整體感知折線統計圖。呈現一張反映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氣溫的統計表,告訴學生這天的氣溫情況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隨之出現相應的統計圖。學生雖然第一次聽說“折線統計圖”,只要看到統計圖上那條醒目的折線就能明白這個名稱的含義。第二步通過三個問題引領學生仔細觀察折線統計圖。三個問題的答案都在統計圖上,第(1)個問題要看懂橫軸上的信息,第(2)個問題結合縱軸的分段看懂折線上各個點所表達的數據,第(3)個問題分析折線的狀態和數據的走勢。設計這三個問題的意圖是教學看折線統計圖,所以要關注學生看圖的過程和方法,在回答每個問題時都要說說是怎樣看的、怎樣想的。如每隔2小時測量一次氣溫是從橫軸上相鄰的兩個時間都相差2小時知道的;表示最高氣溫的點在折線上的位置最高,表示最低氣溫的點在折線上的位置最低;折線從下往上表示氣溫在升高,折線從上往下表示氣溫下降……第三步通過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的比較,感受折線統計圖不僅能表達一組數據的大小,還能形象直觀地反映這組數據的變化狀態。這就是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第95頁“想想做做”第1題仍然練習看折線統計圖。在回答教材提出的那個問題前,要讓學生仔細看圖,從中收集數學信息。包括從統計圖的標題了解圖所表達的內容,從折線上各個點表示的數據了解它的具體含義,從折線的形狀分析它所反映的態勢……這些看圖的要求不一定都通過提問來落實,可以采用學生交流“在圖中看到了什么”的形式進行教學。
(2) 第95頁“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2題都是教學畫折線統計圖,只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在圖上描點并連成折線。描點和連線是表達數據的大小和變化態勢,是制作折線統計圖最重要的工作。用適當位置上的點表示數據,找到點的位置是完成制作折線統計圖的關鍵。這道題在統計圖上表示計算機臺數的4個點,分別在橫軸的四個年份對應的4條豎線上,還要與縱軸上的1格表示5臺相匹配。在學生第一次進行描點練習時,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時要注意三點: 一是描點時可以利用圖上的橫線確定點的高度,要把點畫在相應的豎線上。二是從左邊第一點起到右邊最后一點止,在每兩個相鄰的點之間都畫線段,使各條線段連成一條折線。三是“想想做做”第2題的縱軸上把0~110之間畫成折線所表示的意思要對學生作簡單的解釋。
2 根據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具有使用統計圖的能力,不僅表現在基本學會了制圖的方法,還表現在能選擇適宜的統計圖表達數據。這是《標準》明確提出的教學要求,第97頁例題教學這個內容。
例題呈現了兩組數據: 第一組是南京市2002年各月的降水量,第二組是北京、南京等六個城市2002年10月的降水量。雖然這兩組數據都是降水量,但表達時選用了不同的統計圖。為什么前一組數據選用折線統計圖,后一組數據選用條形統計圖?弄懂這個問題只要理解教材中兩句話的意思,這兩句話是第97頁“要反映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用折線統計圖更合適”和第98頁“要比較各個城市降水量的多少,用條形統計圖更合適”。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看著第一組數據的統計表想一想,這組數據告訴了我們什么?要反映些什么?讓學生體會表達這組數據既要反映各月的降水量,還要反映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選用折線統計圖是因為它具有表達數據變化態勢的特點。同樣,對第二組數據也要讓學生體會只需反映各個城市的降水量是多少,選用條形統計圖是因為條形能清楚地表示數量的多少。
第99頁“想想做做”的兩道題,也要讓學生想一想: 表達數據時要反映些什么,是反映數據的數量的大小還是反映數據的變化情況?選擇哪一種統計圖比較適當?
3 用統計方法到周圍去了解情況,開展實踐活動。
本單元的最后是實踐與綜合應用《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既對學生進行一次有關人口、環境、資源的教育,又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表達、利用信息的能力。
這次實踐與綜合應用分兩段進行: 第一段是看四幅反映1999~2003年我國人口增減變化、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的變化、造林面積增長、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增長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感受這些都與生存空間有關。啟發學生再通過其他渠道進一步了解影響人類生存空間還有哪些因素,從而增強學生保護和改善生存空間的意識。第二段引導學生討論在自己周圍能調查哪些與生存空間有關的資料,從中選擇天氣情況、氣溫變化、空氣質量等項目進行統計活動,用統計圖表呈現數據信息。
這次實踐與綜合應用需要的時間長,無論調查哪方面的情況至少要積累連續10天的數據。收集數據的渠道多樣,有些要觀察,有些要看電視、聽廣播,有些要查閱報刊。因此,要做好活動的組織工作,幫助學生小組內分工,誰收集哪方面的信息、到哪里去收集都要明確;經常提醒學生按時收集數據,確保數據真實可*;及時記錄數據,防止資料流失。10天后要安排時間讓學生完成統計工作,還要相互交流活動的收獲和想法。
北師大數學《統計》教學設計 篇16
一、內容:統計(義務教育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第二冊第93、94頁)教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知識、小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學重點:
學會收集整理數據。在統計表中填數,在統計圖中畫條形圖來表示數據。
策略選擇: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引導學生經歷整個統計過程從而獲得新知。
三、教學過程:
預設的學習材料與教學途徑
預設的學習活動與備設活動
每個環節效果自評
(一)創設情景,收集原始數據,引入統計。
(出示“紅、黃、藍、綠”四種不同顏色的氣球。)
1、談話: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為了慶祝這個愉快的節日,老師打算去買一些氣球送給大家,你們喜歡什么顏色的氣球?老師該怎么買?每種顏色的氣球分別要買多少?你們能給老師想辦法嗎?
2、收集原始數據:讓學生在紙上寫出自己喜歡的顏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數據記錄下來?
4、匯報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記錄方法。
5、教師報,學生進行記錄。
6、比較:哪種記錄方法比較簡單?
7、小結: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統計數據更加簡便、清楚。今天我們記錄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數據的方法。
二名學生上來進行記錄,其余學生在紙上進行記錄。
通過創設“六一兒童節”購買氣球的情景將學生引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原始數據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整理,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從而獲得不同的體驗。
(二)
1、(出示統計表):我們可以把統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以備查找。
(1)引導學生完成統計表中的數據填寫。
(2)說一說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統計圖):我們不光可以把結果填入統計表中,還可以把結果畫到統計圖中去。
(1)觀察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2)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根據喜歡紅氣球的人數如何在圖中涂上顏色表示出來。再讓學生接著把喜歡黃氣球、藍氣球、綠氣球的人數也在圖中涂上顏色表示出來。
(3)老師收集學生中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4)小結,揭示條形統計圖。
(5)提問: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
3、比較:統計圖和統計表有什么不一樣?
你喜歡統計圖還是統計表呢?
4、由各組組長交流匯報。
5、教師小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各自的優點、好處。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表中的填數。
學生用數學語言對不同的對象進行描述。
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涂色。
學生同桌議一議,發表一下自己的感覺。
四人小組討論發表各自的見解。
教師向學生提供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數據的處理,及時地點撥,通過親身操作獲得處理信息的兩種方法和統計表、圖各自不同的特點。并設計了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收集到的數據這樣一個開放的環節,有利于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多種能力的提高。
(三)練習應用:
1、六一兒童節那一天老師還打算去買一些水果來請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蘋果、葡萄、菠蘿)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呢?
2、提問:現在只能買一種水果,那該買哪一種呢?你們七嘴八舌地說我該聽誰的呢?
3、用學生交流過的“排排隊、數一數”的方法來收集數據。
4、收集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5、把收集到數據畫到統計圖中去。
6、展示評議作業。
7、你們能根據統計表或統計圖向大家提出不同的問題來嗎?
學生選擇后快速地排好隊,由排頭點清本組人數并向老師匯報。
學生用水彩筆在圖中涂色,老師巡視指導。如果數據大了向學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進行涂色。
分組提出問題,小組內進行交流。
由各組代表匯報交流。
練習應用還是利用“六一”這個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歡吃什么水果的統計活動,再一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積極參與,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經歷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了統計的必要性,也體現了“教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
今天老師的收獲可大了,知道了各種顏色的氣球分別要買多少,還知道了要買的水果是哪一種。現在請大家來談談你們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發言,談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獲。
師生共同對所學的知識作一個整理,有利與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記憶。
四、教學實錄:
1、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渡過一個“五一”長假,又將迎來一個什么節日呢?
生:六一兒童節。
師:這是大家都盼望著的節日。為了慶祝這個愉快的節日,老師打算去買一些氣球送給每個小朋友。(出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氣球的圖片)你們喜歡哪種顏色的氣球呢?
生1:我喜歡紅氣球。
生2:我喜歡綠氣球。
…… .
師:大家喜歡的顏色都不一樣,那老師該怎么買呢?各種顏色的汽球分別要買多少呢?誰能給老師想想辦法?
生1:如果喜歡紅顏色氣球的就舉一下手,老師就知道要買多少了。
師:對,老師只要把每種顏色的氣球分別問一問大家,通過舉手數一數就知道要買多少了。但這種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現重復舉手的現象。
生2:可以排隊分組,喜歡同一種顏色的人都走到一起來。
師:這個方法也不錯。喜歡同一種顏色的人分別排好隊,然后數一數就知道了,而且也不會出現重復計算的現象。
生3:可以統計一下。
師:是的,我們在上一學期已經接觸到了統計的知識。因此我們首先要來收集喜歡各種顏色氣球的人數分別有多少?為了能收集到大家選擇的結果,除了上面大家說的兩種方法,我們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老師發下的紙上,然后請各組長收齊交到老師地方來。
(學生操作后收上來。)
師:現在我們要根據每個同學的選擇分別在各種顏色的氣球下面。用什么辦法來記錄呢?請大家來想想辦法。
生1:老師報一個,我們打鉤。
生2:畫三角形。
生3:畫圓。
生4:畫方塊。
……
師: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圖形來表示一個人進行記錄,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生4:可以寫“正”字。
師:對,大家可以看書第94頁,有三位同學正在用不同的方法來記錄、收集數據。你們也想參加嗎?
生:想!
師:那好,請大家集中注意力聽老師報顏色,你們就在紙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另外再請兩位學生到黑板前來記錄。
(老師報,學生進行操作。結果這兩位學生用圖形的方法進行記錄。)
師:全班學生喜歡哪種氣球的結果都已經記錄完畢。現在請大家數一數分別有多少人,在旁邊寫上數量,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這時候,我發現用劃“正”字的葉小朋友數得最快。)
師:你們看葉小朋友數得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的呢?
生(葉):我用的是劃“正”字的方法。因為一個“正”字正好是5畫,這樣數起來就快了。
師:說得真好。其實用劃“正”字的方法來記錄,一眼就能看出結果是多少。不需要一個一個地去數,而且記錄起來比較整潔、清楚。我們用畫“正”字的方法再來試一試吧!
(老師報,學生再用劃“正”字的方法來記錄一次。)
師:最后數一數結果,你覺得比你第一次數放便了嗎?
生:方便了。
師:所以今后大家來記錄收集到的數據時可多用畫“正”字的方法這樣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統計出結果。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板書課題:統計)
2、用統計表和統計圖表示數據。
師:我們可以把統計出來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出示統計表)
氣球
人數
紅
黃
藍
綠
這個統計表有兩項內容:一是氣球,二是喜歡的人數,你能把剛好統計到的數據填入
表中嗎?
(學生在事先發下的統計表中進行填表,教師巡視學困生,最后集體校對,教師板書。)
師: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歡紅氣球的有9人,喜歡黃氣球的有5人。
生2:喜歡紅氣球的人最多。
生3:喜歡黃氣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沒有超過9人。
師:通過大家的努力,老師也知道不同顏色的氣球該買幾只了。今天我們不光可以把統計到的結果填到統計表中,還可以把結果畫到統計圖中去。(出示統計圖)
你們發現統計圖中有什么?
生1:有數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師:對,這些數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學期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個格子可以表示一個人,那么這些數就可以幫助我們直接找到喜歡不同顏色氣球的人數,畫好格子。這樣一個條形就出現了。(教師邊講邊演示)現在請大家把喜歡黃、藍、綠氣球的人數也像老師一樣在圖中畫出來。
(學生在事先發下的統計圖中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并收集好的作業在黑板上進行展示。)
師:看這就是大家完成的統計圖。這“一條一條的”就是表示喜歡不同顏色氣球的人數。我們把這種統計圖叫做條形統計圖。(板書:條形統計圖)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師:為什么會高高低低的?
生:因為喜歡各種顏色的氣球人數不一樣,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師:統計表和統計圖你更喜歡哪一種呢?小組內討論一下,說說各自的理由。
(學生討論)
請小組代表發言。
生1:我們四人都喜歡條形統計圖。因為我們四人都喜歡畫畫,可以邊學邊畫很有意思。
生2:我們喜歡統計表。因為它很簡單,不用畫圖,直接把數據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們也喜歡統計表。因為統計圖老要畫錯,畫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們喜歡統計圖。因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師:大家各說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見。統計表查找數據比較方便、快捷。而統計圖比較直觀形象,從條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雖然畫的時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練習,仔細一些就一定能畫好。
3、練習應用
(出示:西瓜、草莓、蘋果、葡萄、菠蘿的圖片)
六一兒童節那天,老師還打算去買一些水果請小朋友們吃。你喜歡吃哪種水果呢?
(教室里開始熱鬧起來,大家都興奮地說著自己喜歡吃的水果。)
師:但現在只能買一種水果,那該聽誰的呢?我該買什么呢?
生:哪種水果吃的人最多就買哪一種?
師:那現在老師不知道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辦呢?
生:統計一下。
師:剛才統計的方法比較適合無記名投票,如評選三好學生,競選班長等,但比較花時間。現在就用大家講到過的排隊數一數的方法來收集數據。請大家思考一下,確定自己喜歡吃的水果,老師說開始,大家就跑到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隊。
(學生進行排隊,并由排頭數出這一排的人數,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師:請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然后請一個小朋友來匯報一下。
生:喜歡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蘋果的沒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蘿的4人。
師:你知道老師該買哪種水果了嗎?
生:西瓜。
師:為什么?
生:因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師:現在我們要把這些數據畫到統計圖中去,你有困難嗎?
生:吃西瓜的不夠畫了。
師:對,因為這里一格只表示一個人,所以不夠畫了。但等我們讀二年級知道一個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畫了。
(學生略有明白,教師馬上出示隔壁班學生喜歡這些水果的信息統計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蘋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蘿的9人。)
請大家幫隔壁班的同學畫到統計圖中去好嗎?
(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巡視,并把好的作業展示在黑板上。)
師:你能根據統計圖向大家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分組進行提問,再匯報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幾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幾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蘿的一共有幾人?
生4: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哪種水果的人最少?
……
4、課堂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老師的收獲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顏色的氣球要買幾只,還知道了該買哪種水果。你們的收獲是什么呢?
生1:學到了統計的方法。
生2:會畫條形統計圖。
生3:知道我班喜歡吃西瓜的人最多。
……
四、教學反思
首先,統計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數學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義,它來源于生活,產生于生活。為了讓學生能親身體會統計的作用意義,我為學生創設了“六一兒童節”購買氣球和水果這樣兩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處理的過程。在合作互助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而且還保證了全班學生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
其次,在課堂上我能尊重學生個體的選擇。如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符號來進行記錄,進行有個性的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每次統計數據之后,我都讓學生自己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所得到的數據,并讓他們根據這些數據來提問。這樣就比較開放,學生的思維就不會被某個框子所框住,而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有自己想提的問題。而且課堂上“你提一個,我提一個”無形中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家各盡所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不同的發展。
第三,統計本身就帶有不確定性。我在第一環節安排的是統計各種顏色的氣球各要買多少,而第二個環節安排的是在只能買一種水果的情況下進行統計,讓學生親身體驗統計中產生的不確定性和統計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個環節中,因為吃西瓜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用“一個格子表示1個人”的涂色操作無法完成。但我沒有去回避這個問題,既然已經產生了何不如順水推舟地告訴學生因為吃西瓜的人實在太多了,如果我們再去添格子往上畫會太麻煩、不美觀。但到了二年級知道了“一個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之后,我們操作起來就更加方便了。這樣一來學生就感悟到了原來生活中的統計知識真的是奧妙無群,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學習。為了讓學生能夠繼續練習畫統計圖,我就按預設中的內容進行,把另一班的學生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信息提供給他們,作為新的學習材料來涂色。這樣一來不但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而且使這節課具有了一定的發展觀,為今后學習新的統計知識打下了伏筆。
第四,這節課有一個小小的環節體現了“由點到面的放射學習”。在討論用哪種記錄方法整理數據時,學生們談到了用圖形來記錄的方法,也談到了用“正”字的方法,其實在統計數據時用“正”字的方法是比較優化的。但當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時,到黑板上來記錄的學生都用了“打勾”的方法,而其他學生也差不多用的是“畫圓”、“畫△”的方法。就在這時我發現離我最近的那個葉學生(屬于班上的尖子生)是用“正”字的方法在記錄。我當時就在想如果黑板上的另一個學生用的是“正”字的方法那多好呀!可以直接把這兩種方法作一個比較。可我又一想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機會嗎?于是我就讓他們記錄后數一數喜歡的人數分別是多少。果然不出我所料,正是葉學生統計的最快。于是我就讓葉介紹他的記錄方法,并問他你為什么數得那么快,把他得體驗向全班同學公開。然后我再讓大家記錄一次,進一步體驗到劃“正”字方法的好處。這樣就由一個人的體驗帶動了全班學生的體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由點到面的放射學習”。
第五,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適時地追問。當我問學生你對統計圖的第一感覺是什么?學生回答:很美、很漂亮、高高低低的。我就接著追問,為什么畫出的條形會高高低低的?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學習的效果也很自然、很輕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于進一步的深入學習課堂總結:用統計表和統計圖表示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