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曲線》教案(精選2篇)
《圓錐曲線》教案 篇1
高中數學《圓錐曲線》網絡教學設計----張海峰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
1、學習目標描述
知識目標
(A)理解和掌握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和第二定義,并能應用第一定義和第二定義來解題。
(B)了解圓錐曲線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并能初步利用圓錐曲線的知識進行知識延伸和知識創新。
能力目標
(A)通過學生的操作和協作探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通過知識的再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C)專題網站中提供各層次的例題和習題,解決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的需要,從而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知識產生的全過程,培養學生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是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和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以及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來解決軌跡問題和最值問題。
學習重點: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和統一定義。
學習難點:圓錐曲線第一定義和統一定義的應用。
明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習任務驅動為方式,以圓錐曲線定義和定義應用為中心,主動操作實驗、大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抓住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采取的基于學科專題網站下的三者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充分利用《圓錐曲線》專題網站內的內容,在著重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內延外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學習交往特點等)
l本課的學習對象為高二下學期學生,他們經過近兩年的高中學習,已經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較為熟練。
高二年下學期學生由于高考的壓力,他們保持著傳統教學的學習習慣,在
l課堂上的主體作用的體現不是太充分,但是如果他們還是樂于嘗試、勇于探索的。
高二年的學生在學習交往上“個別化學習”和“協作討論學習”并存,也就是說學生是具有一定的群體性小組交流能力與協同討論學習能力的,還是能完成上課時教師布置的協作學習任務的。
三、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選擇(打√)
(1)Web教室(√)(2)局域網(3)城域網(4)校園網(√)(5)Internet(√)
(6)其它
2、學習資源類型(打√)
(1)課件(網絡課件)(√)(2)工具(3)專題學習網站(√)(4)多媒體資源庫
(5)案例庫(6)題庫(7)網絡課程(8)其它
3、學習資源內容簡要說明
(說明名稱、網址、主要內容等)
《圓錐曲線專題網站》:從自然與科技、定義與應用、性質與實踐和創新與未來四個方面圍繞圓錐曲線進行探討與研究。(IP:192.168.3.134)
用Flash5、幾何畫板和Authorware6制作可操作且具有交互性的網絡課件放在專題網站里。
四、學習情境創設
1、學習情境類型(打√)
(1)真實性情境(√)(2)問題性情境(√)
(3)虛擬性情境(√)(4)其它
2、學習情境設計
真實性情境:用Flash5制作的一系列教學軟件。用幾何畫板制作的《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的教學軟件。
問題性情境:圓錐曲線的截取方法、圓錐曲線的各種定義、典型例題。
虛擬性情境:Authorware6制作的《圓錐曲線的截取》,模擬曲線截取。
五、學習活動的組織
1、自主學習設計(打√并填寫相關內容)
(1)拋錨式
(2)支架式(√)相應內容: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和統一定義。
使用資源:數學教材、專題網站及專題網站下的多媒體教學軟件。
學生活動:分析、操作、協作討論、總結、提交結論。
教師活動:問題的提出。學習資源獲取路徑的指導。問題解答和咨詢。
(3)隨機進入式(√)相應內容:圓錐曲線定義的典型應用。
使用資源:軌跡問題、最值問題、其它問題三種典型例題以及各個題目的動畫演示和答案。
學生活動:根據自身情況選題、分析題目、協作討論、解答題目。
教師活動:講解例題,總結點評學生做題過程中的問題。
(4)其它
2、協作學習設計(打√并填寫相關內容)
(1)競爭
(2)伙伴(√)
相應內容: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和統一定義
使用資源:數學教材、專題網站及專題網站下的多媒體教學軟件。
分組情況:每組三人
學生活動:學生之間對圓錐曲線的定義展開討論,從而達到對定義的理解和掌握。
教師活動:問題的提出。學習資源獲取路徑的指導。問題解答和咨詢。
(3)協同(√)
相應內容:圓錐曲線定義的典型應用。
使用資源:軌跡問題、最值問題、其它問題三種典型例題以及各個題目的動畫演示和答案。
分組情況:每組三人。
學生活動:通過協作討論區,同學之間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各種觀點互相補充。
教師活動:總結點評學生做題過程中的問題。
(4)辯論
(5)角色扮演
(6)其它
4、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六、學習評價設計
1、測試形式與工具(打√)
(1)堂上提問(√)(2)書面練習(3)達標測試(4)學生自主網上測試(√)(5)合作完成作品(6)其它
2、測試內容
教師堂上提問:圓錐曲線的定義、學生提交的結論的完整性、學生協作討論時的疑問、例題講解過程中問題,課堂總結。
學生自主網上測試:解決軌跡問題、最值問題、其它問題三種典型題目。
(附)圓錐曲線專題網站設計分析
(1)設計思路
(A)給學生操作與實踐的機會:在每一環節中建設一個可供學生操作的實驗平臺。
(B)突出教學中“主導和主體”的作用:在每一環節中建設一個可供師生交流的平臺。
(C)突出知識的再創新過程和知識的延伸:如圓錐曲線的作法和知識的創新與應用。
(D)強調教學軟件的交互性:如在題目中給出提示的動畫過程和解答過程。
(E)突出和各學科的聯系:如斜拋運動和行星運動等等。
(F)強調分層次的教學:
如在知識應用中的配置不同層次的例題和練習:
(2)網站導航圖
張海峰老師公開課《圓錐曲線》教師點評----養正中學課題組
評議者:1、充分體現了利用現代化的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功能,提供的網站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圖象精美,充滿動感,直觀形象,富有啟迪性,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很好地配合教學過程 ,收到良好的效果。2、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適當地點撥、及時的調控,整節課學生興味盎然,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3、有利于分層次教學,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是一節很成功的專題網站實驗課。學生在踴躍發言、合作探索方面尚須進一步培養。
評議者:本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個別化學習、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等很有幫助,但存在兩個不足:1、與傳統課堂相比,在訓練學生雙基方面稍顯不足,這也是許多CAI課的通病。2、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本節課將重點放在定義及其運用上,對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有點困難,建議取其中一部分作為教學重點。
評議者:對于素質好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進一步提高,效果肯定好極了。但對于素質差的學生此方式實是對牛彈琴,浪費老師的精力。
評議者:專題學習網站上教學內容豐富,學生自由發揮的余地較大,能體現自主學習的教學目的。
評議者:容量過大,知識較多,可能給部分同學學習造成難度,從做題反饋說明這一點。協作討論的課可建議上下二節連上。做到使學生真正掌握與領會。
評議者:從具體的演示中得出定義,(形象觀察----抽象概括),訓練學生概括能力、動手能力。課堂練習確能體現計算機輔助教學帶來便利,使水平不同學生能各取所需,又能及時從提示答案中得到幫助和印證,提高效率,也體現教學分層次的特點。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是否有必要借助計算機顯示?未必!用計算機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得到學生反饋出來各種問題,但課堂是不可能解決這么多的,所以優點也就不能充分發揮,相反口頭質疑,更能體現師生的交流,學生動動嘴巴是有好處,不然,長久下去,手指發達而嘴巴退化。
評議者:學生動手操作認知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時間是否太少了?課堂教學過程 能體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且力度好,充分利用專題網站資源,體現出學生自主、協作、討論。課堂教學過程 緊湊、節奏感強,教師駕御課堂能力強,課堂氣氛是否進一步研究如何激活。
《圓錐曲線》教案 篇2
----張海峰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
1、學習目標描述
知識目標
(A)理解和掌握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和第二定義,并能應用第一定義和第二定義來解題。
(B)了解圓錐曲線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并能初步利用圓錐曲線的知識進行知識延伸和知識創新。
能力目標
(A)通過學生的操作和協作探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通過知識的再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C)專題網站中提供各層次的例題和習題,解決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的需要,從而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知識產生的全過程,培養學生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是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和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以及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來解決軌跡問題和最值問題。
學習重點: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和統一定義。
學習難點:圓錐曲線第一定義和統一定義的應用。
明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習任務驅動為方式,以圓錐曲線定義和定義應用為中心,主動操作實驗、大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抓住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采取的基于學科專題網站下的三者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充分利用《圓錐曲線》專題網站內的內容,在著重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內延外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學習交往特點等)
l本課的學習對象為高二下學期學生,他們經過近兩年的高中學習,已經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較為熟練。
高二年下學期學生由于高考的壓力,他們保持著傳統教學的學習習慣,在
l課堂上的主體作用的體現不是太充分,但是如果他們還是樂于嘗試、勇于探索的。
高二年的學生在學習交往上“個別化學習”和“協作討論學習”并存,也就是說學生是具有一定的群體性小組交流能力與協同討論學習能力的,還是能完成上課時教師布置的協作學習任務的。
三、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選擇(打√)
(1)Web教室(√)(2)局域網(3)城域網(4)校園網(√)(5)Internet(√)
(6)其它
2、學習資源類型(打√)
(1)課件(網絡課件)(√)(2)工具(3)專題學習網站(√)(4)多媒體資源庫
(5)案例庫(6)題庫(7)網絡課程(8)其它
3、學習資源內容簡要說明
(說明名稱、網址、主要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