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精選2篇)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篇1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課程標準中關于本節內容的具體標準是“說明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說明什么是內環境穩態。穩態概念是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塊的核心概念。搞好這一概念的教學,可以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穩態概念及穩態的重要性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由于這些內容都很抽象,學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難度,因而也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穩態調節機制在后面章節中要逐步展開、深化,在本節僅做簡要概述,以承上啟下,因此達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個人的健康都與內環境的穩態有關,幾乎所有人都親歷過諸如發燒等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通過學習有關內環境穩態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構建概念,經過思想認同強化自我保健的意識。
二、--思路
說明:本節內容的教學是按照教材順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課后實驗的模式。本案例的設計針對課堂授課部分。
三、教學實施的程序
學生活動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課下完成調查。 上次課結束前布置作業: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完成“體溫日的變化規律”的調查。 學生體驗體溫的相對穩定情況。 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回答問題。
請同學匯報體溫調查的結果,并根據調查結果回答下面的問題:
1.同一個人在一日內的體溫變化有何特點?
2.不同的人(年齡、性別不同)體溫變化有何異同?
3.人體溫的日變化與當地氣溫的日變化有何差異?
總結: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 ℃,處于動態平衡中。
講述:像體溫的變化情況一樣,健康人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之中,這種動態平衡稱之為穩態,內環境的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學生嘗試列舉事實。 體溫是內環境理化性質的一個方面,調查結果證明體溫處于動態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實可以證明內環境的ph和滲透壓也處于動態平衡中呢? 啟發學生思考回憶已有知識。 學生觀察,回答問題:甲試管中血漿ph變化不明顯;乙試管中水的ph變化明顯。可見血漿ph處于動態平衡中。
下面我們首先來觀察一個演示實驗。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取甲乙兩個潔凈試管,向甲內加入血漿,乙內加入等量蒸餾水,用ph試紙檢測。然后,向甲、乙內各滴入等量的幾滴hcl或naoh,搖勻后,再用ph試紙檢測。
教師展示實驗結果,提問:
甲、乙兩支試管在加入酸或堿后的ph變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說明人體內環境的ph處于動態平衡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的能力。 學生舉例說明:多飲多尿、輸液必須輸生理鹽水等。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除溫度、酸堿度外,還有滲透壓,內環境的滲透壓是否也處于動態平衡中呢?請同學舉例說明。 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理解滲透壓的穩定。 學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夠準確,教師要及時補充。
內環境中的化學成分是如何變化的呢?
出示課本“問題探討”中的血液生化六項檢查化驗單。先說明各檢查項目與健康狀況的關系,然后提問:
1.每種成分的參考值(正常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這說明什么?
2.從化驗單上看,每種成分的指標是否正常?
讓學生學會閱讀化驗單;說明內環境化學成分處于動態平衡中。 學生總結穩態概念。
根據以上內容,引導學生總結穩態概念。
教師強調:(1)穩態不是恒定不變,而是相對恒定的一種動態變化;(2)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簡要介紹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并說明穩態概念已成為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中的“科學史話”)。
學生邊展示、邊講解。
內環境穩態是怎樣實現的呢?
下面以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等化學成分為例來分析。
請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課件或圖解,回顧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等化學成分的來源與去路。
說明這些成分要保持相對穩定,首先與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等系統的功能及細胞代謝功能的實現有直接關系。其次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有關。
學生利用自制課件講解,體驗成就感,鍛煉能力,創造一種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氛圍。 學生傾聽。
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一致?
簡要介紹人類對機體維持穩態機制的認識過程,指出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內環境穩態遭破壞后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學生舉例,如尿毒癥、糖尿病、高山缺氧反應、發高燒、嚴重腹瀉造成的脫水、酸堿中毒等。
請同學列舉幾個穩態失調的病例,說明癥狀和危害。在同學充分列舉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度的補充和修正。
為什么內環境穩態失調后,會對機體造成危害?引導學生從細胞代謝需要的物質和條件進行分析,最后總結出: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啟發學生思考,與生活經驗建立聯系。 學生討論。
如何預防內環境穩態失調、保持機體健康?引導學生從外界環境和機體自身調節能力兩個方面去思考。即通過加強自我保健,減少外界環境變化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同時增強機體的調節能力以適應多變的外環境。
具體如何做?學生討論,總結。
1.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防治環境污染。
2.加強自我保健,為機體保持健康創造有利條件。尤其是處于比較惡劣的工作環境中的人,更應注意自身保健,如邊防戰士注意保暖、煉鋼工人注意降溫、抗洪戰士注意補充水鹽等。了解這些知識后才能懂得如何關愛自身和他人。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通過討論,促進學生關注健康問題,強化自我保健和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四、其他問題及其對策
關于“體溫日變化規律”的調查。
(1)在此項調查中需要家長的協作配合。家長工作繁忙,教師有必要提前給家長發一封信,懇請家長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協助孩子完成這項調查活動。
(2)選擇好布置活動的時間。由于這項活動需要測量一日內7個時刻的體溫,應選擇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來完成。
(3)布置作業時應就體溫的知識和測量體溫的方法進行培訓。可參考下面的內容:人的體溫是指人身體內部的溫度,即內環境的溫度。由于身體內部的溫度不容易測量,所以臨床上常以口腔、腋窩和直腸的溫度來代表體溫。在本次調查活動中我們用腋窩溫度代表體溫。
(4)布置作業時要明確以下要求,即在進行這項活動時,不僅要完成體溫的測量,還要完成思考題的回答,為下節課的討論做好準備。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篇2
專題十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和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4.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一、相關知識
(一)基本概念
體液、內環境、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淋巴;滲透壓;穩態
(二)知識網絡
細胞
外液
細胞
內液
(三)疑難解析
1.內環境各組成之間的關系
內環境是細胞外液構成的體內細胞賴以生存的液體環境。體內細胞和內環境之間可以進行物質交換。血漿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都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細胞間隙形成組織液,絕大部分組織液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又回到血漿中,小部分組織液可透過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經淋巴循環到達左右鎖骨下靜脈回到血液中。
2.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
體液的各個部分之間既是彼此隔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細胞浸浴在組織液中,在細胞內液與組織液之間只隔著細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夠透過細胞膜的物質,都可以在細胞內液與組織液之間進行交換(如圖)。在組織液與血漿之間只隔著毛細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都可以在兩者之間進行交換。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因此,人體內的細胞就可以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之間間接地進行物質交換了。具體地說,就是由呼吸系統吸進的氧和 消化系統吸收的營養物質先進入血液,然后再通過組織液進入體內細胞;同時,體內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進入組織液,然后再進入血液而被運送到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排出體外。由此可見,體內的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可見,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的四個系統是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系統。 但其他各種器官、系統與新陳代謝也都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內分泌、神經系統對新陳代謝起著調節作用。
3.內環境穩態與健康
正常的體溫是體內細胞進行各種生化反應最適宜的溫度。在發高燒的狀態下,由于內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導致體內的各種反應出現紊亂,于是機體功能發生異常。發熱時的主要癥狀大部分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病人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欲不振、厭食、惡心的表現。發熱時機體處于一種明顯的分解代謝過旺的狀態,持續高熱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負荷加重,有可能誘發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組織損傷。孕婦發熱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障礙,是一個重要的致畸因子。對于6個月至4歲的幼兒來說,持續高熱容易發生驚厥,相當數量的患兒由此造成腦損傷,如智力落后,甚至癲癇,因此應注意及時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藥物來退燒降溫。
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內環境穩態被破壞后機體就會出現相應的病癥。
缺鈣會引起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造成血鈣水平下降,由于缺鈣,導致骨質疏松、骨質增生、兒童佝僂病、手足抽搐癥以及高血壓、腎結石、結腸癌、老年癡呆等疾病的發生;血鈣過高會引起肌無力等癥狀。
三 考點例析
例1.(xx年高考廣東、廣西卷)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相對穩定的
b. 內環境穩態是由體內各種調節機制所維持的
c.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恒定不變的
d. 內環境穩態不能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
[分析]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不是恒定不變的。穩態的概念和生理意義
[答案] c
例2.(06上海卷)哺乳動物肌肉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環境是
a.血液 b.體液 c.組織液 d.細胞內液
[分析] 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肌肉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因此肌肉細胞與組織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答案] c
四 自我檢測
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影響穩態的因素是 ( )
a.溫度 b.酶
c.ph值 d.滲透壓
2.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穩態遭到破壞,必將引起 ( )
a.酶促反應速率的加快 b.兒童患佝僂病
c.細胞代謝紊亂 d.成年人患肌無力病
3.關于人體內環境中ph調節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人體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間
b.血液中乳酸過多時,就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
c.血液中na2 co3過多時,就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過多會刺激神經中樞,促進呼吸活動將co2排出
4.長期營養不良,血漿蛋白降低.會引起水腫,這是因為 ( )
a.血漿滲人組織液的速度降低 b.組織液回滲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率降低 d.淋巴循環受阻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淚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屬于細胞內液
b.淚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屬于細胞外液
c.汗液、尿液、淚液屬于細胞外液,消化液屬于細胞內液,四者均屬于體液
d.淚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們來源于體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細胞內或內環境中,故它們已不屬于體液(既不是細胞內液.也不是細胞外液)
6.下列各項中,能視為物質進入內環境的實例是 ( )
a.精子進入輸卵管腔內
b.牛奶被飲入胃中
c.氧進入血液中的紅細胞里
d.胰島素被注射到皮下組織中
7.維持內環境穩定有關的生理活動是 ( )
a.劇烈運動時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b.干渴時尿量明顯減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復正常
d.炎熱的夏天,人體內產生的熱引起發汗而使體溫不至于上升
8.下列有關穩態生理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穩態有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運行
b.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
c.當穩態遭到破壞時,可導致疾病發生
d.當血液的成分穩定時,人一定不會發生疾病
9.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必須經過的系統是 ( )
①消化系統 ②呼吸系統 ③神經系統 ④泌尿系統
⑤循環系統 ⑥運動系統 ⑦生殖系統 ⑧內分泌系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10.下表是被測試者血漿、腎小囊腔、輸尿管中p和q兩種物質的濃度,據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質?( )
血漿 腎小囊腔 輸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質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質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11.與人體新陳代謝有直接關系的四大系統是①消化系統② 呼吸系統③排泄系統④生殖系統⑤運動系統⑥循環系統⑦神經系統 ( )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⑦
12.下列關于細胞或生物體完成正常生命恬動所處的環境描述,錯誤的是 ( )
a.艾滋病毒只要侵入人體內環境就就能進行旺盛的新陳代謝,增殖后代
b.單細胞的原生動物、細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環境等外界環境中,可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c.魚的心肌細胞處于內環境中
d.sars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細胞才能完成增殖
13.根據下面人體體液分布及物質交換示意圖回答問題:
(1)水由消化道進入a,即過程b
是以 ___ 方式進行的。
(2)人體細胞的內環境包括圖中的 (只寫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 的形式進入消化道。
(3)a中代謝廢物的排出途徑除圖中表示的外,還應有 。a和b的交換是通過_____________進行的。
(4)過程d和e物質交換方向的不同處在于:前者 ,后者 。
(5)過程d和c依次表示水分的 作用。
(6)e與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14.根據下述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xx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氣溫高達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歲
的趙某卻在玉米地里鋤草。當天晚上家人沒有見到他。當在玉米地發現他時。他己經死亡多時。據估計,趙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 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發后,天氣十分炎熱,高某連續不斷地以純凈水解渴。后來他感覺到四肢發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壓下降,接著就不省人事,昏迷了過去。后被人送到了醫院,診斷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兩種情況都發生在 天氣。在這種天氣狀況下,人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的主要方式是 。
(2)據估計,趙某身體的產熱和散熱的關系是 ,高某身體的產熱和散熱的關系是 。
(3)趙某和高某的身體的內環境穩定狀態都遭到破壞。趙某被破壞的內環境因素是 ,它的變化趨勢是 ;高某身體被破壞的內環境因素是 ,這些因素的變化趨勢是 。
(4)下列曲線能夠反映高某體內的水的絕對含量(a)和相對含量(b)變化趨勢的是 ( )。
(5)下列曲線能反映高某和趙某內環境滲透壓變化趨勢的是 ( )
(6)高某的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的變化趨勢是 。
(7)高某血壓下降的原因是 。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感覺到口渴,原因是 。
(8)趙某的死亡說明 。
15.(廣東)下圖是胰腺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a液為 ,b液為 ,c液為 ,三者共同構成了胰腺組織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這個液體環境稱為 。
(2)co2不從毛細血管進入胰腺組織細胞的原因是
。
(3)胰腺組織細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島素,其中 可進入血液.參與物質代謝的調節。如果該物質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濃度升高,導致 病的發生。
16.下圖為高等動物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結構的名稱:
a ;c 。
(2)寫出下列液體的名稱:
a b ;c ;d 。
(3)寫出e 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
(4)用簡式表明a、b、c、d之間的關系: 。
17.如下圖表示甲、乙、丙3種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環境條件一定時,實驗條件下不斷改變海水鹽度.它們血液濃度的變化情況(已知天然海水的濃度是o.5 mol•l-1。)。
(1)滲透壓調節能力量差的是 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_ 蟹。
(3)在鹽濃度比天然海水還低的海水中.才能發揮調節能力的是 蟹。
18.下圖是人體某局部組織的模式圖,圖中箭頭表示物質的交換方向,a、b、c表示結構,a、b、c、d表示液體。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中a—d中,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
(2)圖中a—d中,o2濃度最高、最低的分別是__________。試寫出人體內利用o2并產生co2的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情況下,抗體主要分布在圖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發生過敏反應時,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強。
(5)試以簡短語言概括a與人體外界環境之間是如何進行物質交換的。
參考答案:
1.答案b,提示:本題考查影響穩態的因素,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表現在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三個方面
2.答案c,提示:考查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答案a
4.答案b,提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蛋白降低,組織液通過滲透作用回到血漿和淋巴的速率降低,導致組織水腫。
5.答案d,提示:考查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范圍。
6.答案d,提示:進入內環境主要是指進入血漿、組織液和淋巴。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o答案d,提示: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腔中的葡萄糖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漿中。因此葡萄糖在輸尿管中不存在。
11.答案a
12.答案a,提示:艾滋病毒是不具有獨立代謝能力的一種生物,只有寄生在細胞內才能夠增殖,內環境只是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
13.(1)滲透
(2)a、b、d;消化液
(3)皮膚 毛細血管壁
(4)雙向 單向
(5)滲透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質
14.(1)高溫 出汗
(2)產熱多于散熱 基本平衡
(3)體溫逐漸升高水鹽平衡鹽減少,滲透壓降低
(4)a
(5)a
(6)下降
(7)內環境滲透壓降低引起的失去水和鹽的比例相同
(8)機體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15.(1)組織液 血漿 淋巴 內環境
(2)毛細血管內co2濃度低于胰腺組織細胞中co2的濃度
(3)胰島素 葡萄糖 糖尿
16.(1)消化系統 泌尿系統及皮膚
(2)血漿 組織液 細胞內液 淋巴
(3)淋巴細胞 淋巴
⑷
17.(1)乙
(2)丙
(3)甲
18.(1)a
(2)d、a
c6h12o6+6o2+6h2o 6co2+6h2o+能量
(3)d、b
(4)a
(5)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間接地進行物質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