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爭霸》復習教案(精選2篇)
《美蘇爭霸》復習教案 篇1
一、美蘇爭霸格局形成
(1)50年代,赫魯曉夫上臺。提出一套同美國平起平坐,實現蘇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戰略。
(2)50年代后期起,美蘇爭霸的格局逐漸形成。二、第一階段
(1)時間: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
(2)特點:既有緩和又有緊張時刻.優勢在美國。
(3)緩和方面:
a.50年代中期,蘇聯主動與西方國家簽訂對奧地利的和約。
b.蘇聯承認聯邦德國。
c.1959年,赫魯曉夫第一次訪問美國。
(4)緊張局面:a.1961年“柏林墻”的修筑。b.1962年“占巴導彈危機”。三、第二階段
(1)時間:本世紀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2)特點:蘇聯處于攻勢,美國轉攻為守。
(3)蘇攻:
a.蘇聯加緊發展軍事力量,常年保持巨額軍費開支,不僅建成一支能對美國造成威脅的遠洋海軍,還使洲際導彈數量多于美國。
b,勃列日涅夫在歐洲用“緩和”戰略麻痹西方的同時,在亞、非進行了一系列擴張活動,特別是1979年出兵占領阿富汗。
(4)美守:a.70年代的美國經濟增長緩慢,陷于侵越戰爭泥潭。b.1969年尼克松任總統后,對外戰略從進攻轉為防御,從越南撤軍,同中國實現關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c.軍事實力相對下降,同蘇聯就限制戰略核武器等問題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四、第三階段
(1)時間:20世紀80年代。
(2)特點:美國強硬態度;蘇全面收縮。
(3)美強硬:a.1981年里根任總統。開始對蘇聯采取強硬態度。b.立足局部戰爭,排擠蘇聯勢力。c.1983年。提出“戰略防御計劃”,用以高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軍備競賽拖垮蘇聯。 蘇收縮表現:①80年代中期起。戈爾巴喬夫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作法,轉為裁減軍備。②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采取從阿富汗撤軍、同中國實現關系正常化等措施。③放棄了70年代的擴張所得,放松了對東歐等地區的控制,并最終退出。
《美蘇爭霸》復習教案 篇2
作為高中的歷史老師,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一篇關于高中歷史《美蘇爭霸》說課稿的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歷史《美蘇爭霸》,以下我就將來從說教材、教學目標等環節來展開我今天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美蘇爭霸》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關二戰后的形勢變化,又啟示后來的國際格局的形成。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了解美蘇爭霸的概況,認識美蘇爭霸的原因及后果。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查找、分析、歸納知識要點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精心設計并營造閱讀、思考、質疑及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治學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情感與價值觀
首先在合作探討、釋疑解難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悅和探索的樂趣。
其次正確認識美蘇爭霸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認識到在歷史上落后的國家建成高度文明、富強的社會主義任重而道遠,另外對待今日的美國,一方面要堅決反對它的霸權政策,另一方面還要借鑒它政治謀略的合理部分,這是一個合格的具有民族危機感的社會主義公民應有的理智的分析。
本節難度大:內容抽象概括,且概念多,觀點多,理論敏感點多。
3、教學重點:美蘇爭霸三個階段中蘇聯的戰略意圖與美國在第二階段中的政策調整。因為這兩點的掌握對于學生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國際形勢有很大的幫助。
4、教學難點:如何認識美蘇爭霸中,既有緊張又有緩和的局面。因為教材對此只作概括性的列舉,并未具體分析,難以理解。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訓練,高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分析、歸納、概括和綜合的能力。此外,他們的信息來源較廣泛,思想前衛活躍,對美蘇爭霸多少都有一點自己的獨立的看法。因此要在課堂教學抓住學生思維熱點,既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評價美蘇爭霸,又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國際形勢。
三、教學策略
1、教法運用
主要采用問題教學法,通過一系列有內在聯系的問題,引導學生在主動閱讀、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感悟歷史。
2、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法、比較法、討論法、分析法等來加強對教材的理解,培養自學能力。
四、過程設計
1、導入。 地圖,顯示美蘇方位。
提問(1)戰后初期,形成了雅爾塔體系,主宰的國家是哪兩個?
學生回答:美國、蘇聯。直接導入本課主題。
2、破題。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這是任何一節歷史課都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目的是從破題入手,使學生形成本節教材最基本的歷史概念。
提問(2)什么是美蘇爭霸?
指導學生閱讀、概括教材有關內容,形成基本認識。在此基礎上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從形式(現象)和內容(實質)兩方面對這個概念進行解析。
3、分析原因。解決“為什么”的問題。
問題(3)美蘇爭霸的原因是什么?
解決這個問題,應建立在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重點分析其根本原因。在這里我讓學生看一段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分析其原因,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4、梳理過程。解決“怎么樣”的問題。
旨在弄清美蘇爭霸的基本過程。
方法:通過以下兩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解決。
問題(4)美蘇爭霸三個階段的起止時間、雙方首腦、代表事例、基本態勢?
這里涉及到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必須下大力氣,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這里,我主要是用表格的形式歸納課文中的相關內容。
而學生在梳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教材內容提出一些疑問,如:
在美蘇爭霸第一階段的學習中,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會出現“古巴導彈危機”?這里通過古巴導彈危機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古巴導彈危機說明了什么問題?得出結論:這一事件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仍在美國方面。播放視頻資料使學生的參與程度得到提高,再現歷史情境,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學生會有這樣的疑問:蘇聯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在這里展示世界地圖,指出蘇聯和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通過設置如下問題來回答這個問題:全球四大洋,蘇聯僅有一洋不臨,請問是哪一洋?蘇聯要控制印度洋必經哪里?蘇聯控制印度洋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至于如何理解美國在第二階段中的政策調整?這里關系到美國的兩任總統及他們的對外政策,只要對杜魯門主義和尼克松主義進行比較分析,就可以理解美國政策調整的本質了。
在第三階段的學習中,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什么是“星球大戰計劃”?美國為什么推行這個計劃?對于這個問題,我預先布置學生收集資料,讓有準備同學講解“SDI”及“NMD”內容,同時引導學生對80年代美蘇兩國的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就可以知道美國推行這一計劃的目的是企圖在美國經濟復蘇而蘇聯經濟陷入困境之時,乘機擊垮蘇聯,奪取世界霸權。
為什么美蘇爭霸中既有緩和的時刻又有劍拔弩張之時?其實說緊張尚可理解,如何看待緩和呢?這是本節的難點,這里采用師生互動討論的方法,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發掘隱藏于字里行間的根本原因,得出這樣的結論:雙方的意圖在于“以退為進”;根本原因是雙方軍事經濟實力的消長。這樣做可以深入淺出地解決了本節的難點問題。
問題(5)戰后蘇聯的戰略意圖是什么?
蘇聯在美蘇爭霸三個階段的戰略意圖,因為教材中已經有敘述,可以引導學生制作表格將知識歸類。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蘇聯在美蘇爭霸三個階段會有這樣的對外政策?因此,我在引導學生制作表格的時候,將蘇聯每一階段政策制定的背景考慮進去了,并且還增加了蘇聯在斯大林領導時期的有關內容,以便學生復習和將知識系統歸類。
5、合作探究,拓展思維。
設計一些具有思辯性的問題,分組合作討論,引導學生遵循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原則,闡述自己的觀點并相互辯論。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如:
問題(6)美蘇爭霸給美蘇兩國經濟及世界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從美蘇爭霸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注意引導學生分別從對美,對蘇及對世界局勢等三方面分析其影響, 學生根據課內外所掌握的知識,結合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展開討論,實事求是地逐一列出美蘇爭霸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6、板書設計
7、總結與反饋
主要任務:鞏固和落實課堂教學內容。
(一)小結:
1、美蘇爭霸過程中,互有攻守,這是由什么決定的?
美蘇雙方的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
2、美蘇對華政策的變化是由什么決定的?
美蘇的對外戰略和國家利益
(二)從爭霸的原因、過程和影響等方面給學生命制4道左右選擇題,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選擇題:
1、斯大林逝世后,中蘇關系逐漸惡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方面發生嚴重分歧
B.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企圖控制中國
C.赫魯曉夫單方面撤走全部在華專家
D.對中國進一步軍事威脅,挑起中蘇邊界軍事糾紛
2、50年代后期,蘇聯走上霸權主義道路開始與美國爭霸的主要目的是( )
A.壓倒美國,由蘇聯主宰世界
B.轉移國內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
C.穩定并擴大社會主義陣營
D.與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3、20世紀70年代,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變化實際上是( )
A.美蘇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
B.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C. 第三世界聯合反帝反霸斗爭的變化
D.中美關系的變化
4、以下關于20世紀80年代美蘇爭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經濟和技術的優勢在美國方面
B.蘇聯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
C.美國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御
D.美國對蘇聯重新采取強硬政策
五、課堂延伸
前段時間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亞太地區,布什政府對亞太地區戰略關系重新進行調整,請結合當前國際關系,查找相關資料,談一談當前的中美關系,并預測中美關系的發展。寫一篇歷史小論文。
最后,總結本課教學設計的特色: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注重培養學生 “動腦、動嘴、動手”能力。
(二)發揮師生雙主體的作用,在師生探究式學習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注重加強歷史學科與地理、語文、政治、生物等學科的有機滲透,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