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烯(精選13篇)
乙 烯 篇1
【目的要求】: 1. 使學生掌握乙烯的分子組成、結構式、
重要的化學性質和用途;
2.學會乙烯的實驗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
【重、難點】: 乙烯的化學性質和加成反應
【教學方法】: 結構推導、性質推測,實驗引導,驗證性質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引入〗:計算課本84頁12題
〖提問〗:該烴從分子組成上與乙烷有何差別?其分子的空間構型會有何變化?
〖講解〗:由于相對乙烷,它的氫原子較稀少,我們稱它乙烯
〖提問〗:去掉兩個氫原子,C原子為滿足4個價鍵,碳碳鍵將做怎樣的變化?
〖講解〗:引出C =C雙鍵和不飽和烴的概念及烯烴的概念
〖提問〗:乙烯分子的空間構型又會如何變化?
C-H鍵鍵角還會保持109028‘嗎?如何改變才穩定?
〖展示模型〗: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提問〗:對比乙烷和乙烯分子中鍵的參數,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乙烷(C2H6)
乙烯(C2H4)
鍵 長(10-10米)
1.54
1.33
鍵 能(KJ/mol)
348
615
鍵 角
109º28ˊ
120º
〖師生活動〗: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得出結論:C=C的鍵能和鍵長并不是C-C的兩倍,說明C=C雙鍵中有一個鍵不穩定,容易斷裂,有一個鍵較穩定。(由于C=C雙鍵在形成時,新成鍵電子云受原有C-C單鍵頭靠頭重疊的電子云的影響,只能肩并肩重疊)
〖學生活動〗:書寫乙烯分子的電子式和結構式
〖講解〗:書寫注意事項和結構簡式的正誤書寫
正:CH2=CH2 H2C=CH2
誤:CH2CH2
〖引言〗:目前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的標準有三個方面:(1)鋼鐵工業 (2)汽車工業 (3)乙烯的產量 。可見乙烯工業生產的重要地位,因為它是許多藥品、合成材料等產品的母體,與石油工業的發展緊密相連。那么,在實驗室如何制取乙烯呢?我們一般要研究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三個方面。
〖講解〗:實驗室常用乙醇來制取乙烯,介紹乙醇分子式和結構式以及分子中的羥基及羥字的來源(氧、氫各取一半)
〖投影〗:一、反應原理
1、由乙醇變成乙烯,從分子組成的角度看,還應有什么產物?(水)
2、要從乙醇分子中去掉一個水分子,應選用什么試劑?它在反應中起了什么作用?用量又如何呢?
3、從有機物反應的特點來看,你認為要使反應快些,應用什么條件?
為何要控制溫度在1700左右?(不同溫度,產物不同)
4、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反應后的混合液為何會變黑,有時還會聞到刺激性氣味?
(先炭化,碳再和濃硫酸反應產生SO2)
二、裝置原理
1、應選用怎樣的裝置制取乙烯呢?與以前學的哪種制氣裝置相似?
2、為何加入碎瓷片?
3、溫度計有何作用?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插在什么位置合適?(瓶底、溶液中、液面上)為什么?
4、如何收集?
三、操作原理
1、安裝順序如何?(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2、混合液體時是將什么倒入什么中?為什么?(乙醇倒入濃硫酸中)
3、能否在量筒中混合液體?為什么?(否,混合時放熱)
4、實驗完畢,是先撤酒精燈,還是先撤導管?(先移導管后滅燈)
〖師生活動〗:邊投影、邊討論、回答、分析,邊講解,邊演示實驗
(第二課時)
〖引入〗:直接引入
〖演示實驗〗:1、乙烯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2、乙烯通入溴水
3、點燃乙烯氣體
〖投影〗:[思考討論]
1、看到各有什么現象?說明乙烯具有什么性質?
2、乙烯如何能制成塑料薄膜?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講解乙烯的化學性質
一、氧化反應
(1) 燃燒
(產生黑煙是因為含碳量高,燃燒不充分;火焰明亮是碳微粒受灼熱而發光)
(2)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酸化目的是增強氧化性,因生成高錳酸)
二、加成反應
X—X
H—H
H—X(必須是氣體,有水則電離,無法加成)
H—OH(必須是蒸氣)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87頁加成反應概念,指出“生成別的物質”的含義應指“生成比原來飽和的物質”
〖過渡〗:塑料是高分子材料,乙烯是小分子,如何形成高分子?當然要連接
起來,如何連接?要靠聚合
三、聚合反應
〖講解〗:加聚反應的實質是:不飽和鍵的斷裂和相互加成
不論加成還是聚合,根本原因都是含有不飽和的C=C雙鍵
〖講解〗: 高分子的命名不能用系統命名法,名稱“聚乙烯”來源于原料。
生活中用來包裝食品的塑料袋是聚乙烯,如果將乙烯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用氯原子代替,聚合后成為聚氯乙烯,它就不能用來包裝食品了,因為有毒。塑料在高溫或長期光照情況下,容易老化,變脆。
〖講解〗:聚合反應中的單體、鏈節和聚合度
單體 鏈節 聚合度
乙 烯 篇2
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乙烯分子的組成、結構式;學會乙烯的實驗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能力培養:通過乙烯分子結構的有序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利
用乙烯和乙烷之間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對乙烯的微觀結構有一定的
三維想象能力。
思想情感:通過對乙烯分子結構的推理過程,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結
合乙烯實驗室制法條件的選擇控制,使學生領悟到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
認識;通過乙烯分子結構模型,意識到化學世界的外在美。
科學方法:從實驗現象到乙烯結構的推理,使學生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結合乙烯實驗室
制法條件的選擇控制,使學生領悟到科學的實驗方法。
重點、難點:乙烯的結構及實驗室制取;邏輯思維能力;實驗室制法條件的選擇控制
教學過程 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1-演示實驗引入]
(1) 某未知無色氣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
(2) 由實驗現象,推測該氣體的性質及種類。
(3) 在標準狀況下,該氣體的密度為1.25g/L。
(4) 該氣體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1:2,推測分子式及可能的結構。
(5) 展示這種分子的模型,討論它的鍵參數。
(6) 這種分子和哪種分子結構相似,二者有何異同?(明確)
同:都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碳原子數目都是兩個。
異:這種分子的氫原子數目比乙烷少兩個,這種分子的碳原子通過雙鍵結合。
畫出實驗簡圖并記錄實驗現象。
學生討論,代表發言,其他人補充完善( H2S、SO2、HI)。
學生動手計算。
M=1.25ⅹ22.4=28
學生計算、推測、討論,代表到黑板上板演,其他人補充完善。
學生用心觀察模型、討論后回答。
學生討論,代表發言并板演,其他人補充完善。
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由回憶、歸納、推理形成對該氣體的推測。
形成對該氣體的定量認識。
親身體驗和感悟對乙烯的認識過程。
認識乙烯的空間構型,從中體會乙烯分子的空間對稱美。
利用乙烯和乙烷分子之間的聯想、比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對乙烷結構的再現進行辨別、比較。
[環節2]
這種烴叫乙烯。
[板書]第四節 乙烯
一、乙烯的分子結構
[投影]乙烯、乙烷結構對比表(見附表)
1、乙烯的分子式
2、乙烯的電子式
3、乙烯的結構式
4、鍵的類型
5、鍵角
6、鍵長
7、鍵能
8、空間構型:乙烯為非極性分子
9、結論:乙烯的雙鍵中有一個鍵容易斷裂。
學生閱讀教材第85頁,自學乙烯的鍵參數知識,并聯想到乙烷進行比較辨別。
學生邊填表邊記筆記,并對知識進行系統的記憶。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形成對知識的科學系統認識,有序的存儲。
[環節3]
乙烯在工農業生產實際中有廣泛的用途,如何制取?
(1)[投影]實驗室制取乙烯的方程式: 濃硫酸
CH3CH2OH C2H4
170。C
+H2O
請同學設計反應裝置
(2)[投影]若反應溫度較低,發生副反應:
濃硫酸
2CH3CH2OH
140。C
CH3CH2OCH2CH3+H2O
該產物對人有麻醉作用,易燃燒。
實驗中利用什么儀器解決副反應問題?實際操作時應如何避免副反應?
(3)濃硫酸的作用?
催化劑和脫水劑。
(4)[投影]
對液體加熱時,溶于水中的空氣會逸出,附于燒瓶底或側壁上,這些小氣泡是蒸汽的汽化中心。當小氣泡內蒸汽壓強較大,能克服水對氣泡的壓力,蒸汽氣泡就會上升,跑出液面。在開始對液體加熱時,由于水中溶解氧較多,蒸汽氣泡的汽化中心很多,所以開始時沸騰比較平穩。隨著溶解氧的減少,汽化中心也少了,可溫度還在繼續升高,由于缺少汽化中心而難于使氣泡跑出來,最終使液體處于過熱狀態,甚至超過沸點都不沸騰,這種狀態不穩定,有時稍微一碰就會迅速沸騰,使液體溢出。
解決這種暴沸的辦法是什么?
加入碎瓷片,它里面有很多小孔,都貯滿了空氣,可形成多個汽化中心,解決暴沸現象。
(5)乙烯是一種難溶于水的氣體,請你設計收集乙烯的裝置。
(6)[投影]演示實驗4-6的實驗步驟(也可讓學生排列出實驗步驟)。
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向燒瓶中加入酒精和濃硫酸的混合液(體積比為1:3)約20mL;C、加入少量碎瓷片;D、檢查溫度計水銀球是否插入混合液中;E、加熱混合液迅速升溫至170。C;F、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氣瓶乙烯;G、導氣管先移出水槽,后撤酒精燈。
(7)[演示實驗4-6](也可讓學生協助做實驗)。
學生討論、聯想、運用存儲的各種制取氣體的裝置,進行分解、組合、使問題得到解決。
代表發言,其他人補充完善。
學生由投影信息進行思考討論。
代表發言,其他人補充完善。
學生記筆記。
學生閱讀了解。
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實驗操作順序。
學生觀察實驗儀器的安裝和加入液體藥品的操作。
培養學生簡單的實驗設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加工化學信息(數據)的思維能力;選擇解決問題最佳方案的評價能力及實驗安全教育。
存儲知識。
了解汽化中心及液體的暴沸現象。
培養學生初步處理實驗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培養學生的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
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能力。
[環節4]
請同學們討論后回答: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學生討論,代表發言,其他人補充完善。
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環節5]
[布置作業 ]P85 1、(1)、(2);2、(3)、(4)
[隨堂檢測]
1、下列分子的各原子在同一平面內的是( )
A、CO2 B、P4
C、CH4 D、C2H4
2、(MCE1991)實驗制得乙烯與氧氣混合氣體的密度是氫氣的14.5倍,則其中乙烯的質量百分比為( )
A、25% B、27.6%
C、72.4% D、75%
3、(MCE1990)關于實驗室制取乙烯的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反應物是乙醇和3mol/L硫酸的混合液;B、溫度計插入反應溶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溫度在140。C;C、反應容器(燒瓶)中應加入少許碎瓷片;D、反應完畢先滅火再從水中取出導管。
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計算后回答。
學生討論后回答。
鞏固乙烯分子的空間結構。
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鞏固乙烯實驗室制法中的濃硫酸的作用、實驗溫度、安全問題、操作順序。
附表
分子式
C2H6
C2H4
電子式
H H
H﹕C﹕C﹕H
H H
H H
H﹕C﹕﹕C﹕H
結構式
H H
│ │
H-C-C-H
│ │
H H
H H
│ │
H-C=C-H
分子 鍵的類別
C-C(單鍵)
C=C(雙鍵)
結構 鍵 角
109。28
120。
特 鍵長(10-10m)
1.54
1.33
點 鍵能(kj/mol)
348
615
分子內各原子的相對位置
2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2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小資料
汽化中心問題源自 開明出版社 中學各科同步百問百答 高中二年
乙 烯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是烴的知識的繼續,也是學習不飽和烴的開始。乙烯是學生學習有機化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的烯烴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結構中的碳碳雙鍵決定了乙烯的化學性質,因此教材在介紹乙烯的化學性質之前,首先介紹了乙烯的分子結構,然后通過三個現象明顯的實驗引出乙烯的化學性質,并著重通過加成反應體現結構與性質的辯證關系,不僅使學生對乙烯的性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繼續學習烯烴以及它們的衍生物的性質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剛剛才接觸有機化學,雖然在上一節中對烴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對于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還是比較陌生,對物質的空間結構更是不了解,對有機反應的產物判斷和書寫結構式、結構簡式都比較困難。
三、教學重點:
乙烯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從結構上認識乙烯的加成反應。
五、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組成、結構和化學性質;
(2)進一步了解結構與性質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實際出發,認識乙烯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通過已有知識確定乙烯的結構模型,從而得出乙烯的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
(3)通過乙烯的結構及實驗現象,探討出乙烯的化學性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乙烯的學習,養成良好的思考、分析問題的方法加強“結構與性質”的認識;
(2)通過乙烯性質的探討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養成探究有機化學的良好思路。
六、教學設計思路
通過創設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長調節劑。激發學生對乙烯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究不同于烷烴的烴--乙烯的結構,使學生加強對有機結構的`認識;初步養成由物質的結構去討論性質的習慣。從自主探究物質的結構模型的角度去深化認識乙烯的結構,有利于學生掌握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學生動手制作模型,寫結構式、電子式等,促進學生對有機物結構的認識。在以上的基礎之上,進行乙烯的物理性質的簡介和化學性質的重點探究。對于不飽和烴的加成反應,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為例,以直觀的實驗現象說明問題,再結合乙烯的結構碳碳雙鍵分析加成反應,并輔三維動畫演示加成反應過程以進行鞏固,盡可能的讓學生掌握加成反應。
乙 烯 篇4
一、說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節內容是學習了烷烴之后,向學生介紹不飽和烴和烯烴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結構、和乙烯的化學性質。在乙烯的化學性質中,又介紹了另一種重要的有機反應類型——加成反應。本節內容是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了烷烴之后,已初步了解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的情況下學習的又一類烴,在教材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且本節內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產品,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能源、藥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乙烯的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可以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2、學習目標:
(1)探究乙烯分子的組成、結構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學性質,掌握加成反應的概念和特征。
(2)從實驗現象到乙烯結構的推理,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乙烯分子結構模型,意識到物質世界的外在美。
3、學習重點和難點:
乙烯的化學性質和加成反應
4、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二、說教法:
1、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結構問題,較為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在教學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結合多練習、多對比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2、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學性質實驗。由于條件所限,無法做演示實驗,只能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理解乙烯的化學性質。
3、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用計算機課件模擬乙烯與溴的加成。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難點,化小為大,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創造性思維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促進其發散思維的發展。
4.我校高一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統一采用“學案導學”模式教學,學案導學有以下優點:一是使學生有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和方向,二是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三是為學生探究問題搭建了平臺,四是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五是有利于集體備課的落實和打造團隊精神,六是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高密度,七是可以彌補農村中學硬件設施短缺問題。
三、說學法:
1、觀察法:通過觀察分子結構模型,掌握物質的分子結構特點;
2、對比學習法:通過對比,掌握乙烯、甲烷燃燒火焰的情況。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通過對比學習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討論交流學習法: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1、檢查預習學案
看同學們完成的怎樣,如果有困難的予以講解,錯誤的予以糾正,完成的好給予表揚。
2、進行課堂探究
首先創設情境,從“提前凋落的樹葉”引出乙烯,導入新課。通過觀看視頻——石蠟油分解實驗,思考學案上羅列出的三個問題
①看到了哪些實驗現象?
②哪些現象證明生成物具有與烷烴相同的性質?哪些現象證明生成物可能具有不同于烷烴的性質?
③推測:你認為生成的氣體中都是烷烴嗎?說明理由。如果同學們認真觀看視頻肯定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其次,結構探究,通過投影觀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圖片,讓同學們寫出乙烯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然后合作交流、檢查書寫是否正確,教師給予評價與強調。
第三、性質探究,重點是化學性質的探究,通過回憶前面觀看過的石蠟油分解實驗視頻中的三個實驗現象:氣體燃燒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氣體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氣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通過分析前兩個現象的得出二者發生了氧化反應,投影化學反應方程式,再通過分析第三個實驗現象討論加成反應,這是本節的重點,設問碳碳雙鍵如何變化,用電腦動畫演示乙烯的加成過程,刺激視覺,加強同學們記憶。強調反應前后碳碳雙鍵的變化,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加成的位置。然后舉一反三進行練習,讓同學們上黑板寫出乙烯與氫氣、氯化氫以及水的加成反應方程式,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第四、性質決定用途,鼓勵學生課外根據教師在學案上提供的網址,上網查詢關于乙烯的知識,并撰寫一篇有關乙烯與生活的小論文,題目自擬,與同學交流。
3、完成練習學案
精心設計符合本節知識的習題,鼓勵同學們爭當小老師,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解答“我能解答”練習,使其具有成就感,完成后教師給予及時的評價和總結。
五、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教學過程中在學生觀看視頻、利用學案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推理和歸納。
(2)在加成反應的講述中用動畫模擬反應的微觀過程,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
(3)通過多媒體演示實驗對乙烯性質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不足之處:
(1)由于實驗條件所限未能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不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化學實驗帶來的樂趣,的確是一個遺憾。
(2)由于時間有限,不能把學生收集的有關乙烯用途的資料進行很好的探討與交流,學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的發揮。
乙 烯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繼烷烴之后,學生對不飽和烴的首次學習,通過代表物乙烯的學習,為今后不飽和烴的學習奠定基礎。另外,在本節內容中又首次接觸到加成反應這一有機化學重要的反應類型。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有機化學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1、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慮,我制定本節課三維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通過討論歸納,認識乙烯的用途及化工生產中重要作用,通過實驗探究掌握乙烯的分子結構,重要的化學性質加成反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過程與方法
通過乙烯結構和性質的學習,理解有機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形成學習有機化學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觀察及分析實驗獲取信息,并能通過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方法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生活的實際出發,了解乙烯的廣泛用途,認識有機物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乙烯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2、教學重點,難點
考慮到乙烯分子結構決定了乙烯的加成反應是它典型的代表反應,所以把乙烯的加成反應作為本節課重點。學習了甲烷和烷烴的性質,學生能初步從組成和結構角度認識甲烷的性質,但需對“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進一步強化,所以從結構上認識其反應也是本節課重點。乙烯的教學強化了有機物的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特點,但學生對其不容易深入了解,所以,同時也把乙烯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首先對學生進行分析。在知識上,學生已經學習了甲烷的分子結構以及甲烷的性質,對于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及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在能力上,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生動的動畫及實驗自主學習一些知識。最后,從學生的認識心里來看,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思想從“被動接受性”慢慢向“自主學習型”轉變,他們學習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和創造性明顯增加,學習動機比較穩定。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的教法選擇是: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采用flash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驗探究法———通過多媒體實驗演示,便于學生觀察,討論。
3、講授法與啟發引導相結合,設疑答疑,觀察交流,討論小結。
三、說學法
一節成功的課堂除了老師精彩的講解,學生的方法至關重要,本著“生本教學”的思想,我確定了如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和觀察等,利用鮮活實驗現象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探求答案,提高學生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指導學生發現并掌握知識內在聯系,總結出有機物“相似性”規律,并學會運用這種規律指導以后的學習。
四、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創設學習情景,引入新課。我首先為學生展示生活中有關乙烯的應用圖片,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乙烯的重要用途。學生自然對乙烯產生深刻的學習興趣,于是我水到渠成的提出問題“乙烯有多么神秘的結構,使它具有如此廣泛的用途?”于是本節課推進到
第二環節,乙烯分子結構的學習。我用直觀的多媒體展示乙烯與乙烷的分子結構模型,并引導學生對比學習乙烯的分子結構。通過講解重點突出乙烯與乙烷結構不同,預測乙烯可能的性質,并通過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把課堂學習氣氛推入高潮進入
第三環節,乙烯性質的學習。首先我讓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總結出乙烯的物理性質,然后根據學生對預測實驗的記憶,總結出化學性質第一點氧化反應。接下來通過實驗探究及多媒體動畫突破結構與性質關系以及加成反應這一難點,同時用練習加深對加成反應的理解。
第四環節,知識的拓展延伸。通過讓學生思考“乙烯分子間能否發生加成反應?”這一問題。然后利用多媒體演示乙烯的自身反應—加聚反應,并講解讓學生掌握加聚反應。
第五環節,知識鞏固階段。通過四道經典練習題,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的新知識進行鞏固。
五、板書設計
最后,我用一頁ppt簡捷明了的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板書,使學生一目了然。
乙 烯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幼師《化學》下冊第八章第二節的第一課時。《乙烯》不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幼師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本節教材內容主要是乙烯的結構、實驗室制法、性質、用途。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要求學生達到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乙烯碳碳雙鍵的結構,知道乙烯的實驗室制備方法、實驗裝置及實驗條件。
2、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質,掌握乙烯的化學性質。
3、了解乙烯的用途。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對有機物“結構(組成)-性質-用途”關系的認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樹立運用化學解決生活生產問題的意識。培養用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思想。
教學重點是乙烯的結構與化學性質,教學難點是乙烯的結構與加成反應、聚合反應。
三、學生分析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對有機物、化石燃料等有了非常粗淺的了解,上節課對甲烷、烷烴性質又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對乙烯是初次接觸,沒有以往的知識經驗。
另外,幼師學生本身知識基礎較差,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理科學習較為吃力,對數理化普遍不感興趣。
四、教法、學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分析,本節課較難教難學:實驗難度大,用品多,操作復雜,實驗用時較長;本課新概念多,比較抽象;本課內容多,知識點多。為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我采用了如下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化抽象為形象,創設積極的情境導入,同時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和直觀教學,注重學生思維的啟發。
在學法上,學生主要以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流的習慣。
五、教學過程
因為乙烯的制取與性質實驗用時較長,為了節省時間,因此課前就將實驗裝置和實驗用品裝配齊全,一上課就先做上實驗,在合適的時候再開始講解。然后開始進行如下教學環節。
(一)生活導入
我們把化學課稱為魔法師修煉課堂,本節課以多媒體為媒介,通過生活中水果商長途運輸過來的水果都是生的,催熟后再出售,以及深秋時節棉農對向棉田打催熟劑的這樣兩個生活中的事實案例進行場景創設,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魔法-催熟,魔法精靈-乙烯產生興趣,為探究乙烯的結構與性質做好鋪墊。
(二)直觀演示
用球棍模型直觀演示從乙烷裂解制乙烯的過程,得出乙烯的結構模型,然后比較乙烯和乙烷的結構,引導學生思考:乙烯的性質與乙烷相比會有什么不同嗎?推測乙烯的性質,再用實驗來檢驗推測,邊實驗邊講解,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三)精心設疑
思考1、甲烷、乙烷等烷烴一般不與氧化劑等起反應,乙烯卻能夠使高錳酸鉀褪色,說明什么問題?
思考2、烷烴能與鹵素單質起取代反應,乙烯與溴發生的反應是取代反應嗎?
通過這兩個思考,導向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乙烯中由于存在碳碳雙鍵的結構,因此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容易被氧化,容易發生加成反應。
(四)形象模擬
乙烯的加成反應與聚合反應是兩個新的反應類型,既是微觀的,又是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我用動畫模擬了加成和聚合反應中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降低了學生思維難度,提高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反應實質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區別取代反應與加成反應,又靈活的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并配上了形象的圖片。
(五)當堂檢測
練習題從易到難,檢測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鞏固所學知識。
(六)本課小結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同學們談談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乙烯的了解有哪些,最后老師進行歸納總結。
(七)作業與延伸
留下本課的書面作業,同時留下家庭實驗與思考題,并在微信群內投放拓展閱讀材料:乙炔,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水果催熟和保鮮的一些材料等。
六、教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比較成功,我深深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擴充課堂容量,創設積極的教學情景;可以發揮技術優勢,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難題,生動呈現教學內容,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課后在微信群投放延伸閱讀材料,拓展了課堂空間和學生們的知識面,深化了教材內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起到引導作用,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探索及發現的需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是超越學科知識,對學生終生有益的。
教學當中由于內容的緊湊性,在時間把握上應該更注意。在探究中要充分“想學生之所想”,做好充分的準備。
乙 烯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二、專題三、第一單元《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第二節石油的煉制乙烯,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繼烷烴之后,向學生介紹不飽和烴和烯烴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結構、和乙烯的化學性質。在乙烯的化學性質中,又介紹了另一種重要的有機反應類型——加成反應。本節內容是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了烷烴之后,已初步了解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的情況下學習的又一類烴,在教材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且本節內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產品,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能源、藥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乙烯的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可以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化石燃料與有機物的關系。
2、認識綜合利用化石燃料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污染、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意義。
3、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質和應用,了解加成反應。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實驗探索法學習乙烯的性質。
2、聯系生活實際學習乙烯的利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如能源短缺、環境保護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乙烯、乙炔的化學性質。難點:乙烯、乙炔的加成反應原理。
乙 烯 篇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趙。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乙烯》,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生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幼師《化學》下冊第八章第二節的第一課時。《乙烯》不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幼師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本節教材內容主要是乙烯的結構、實驗室制法、性質、用途。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要求學生達到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乙烯碳碳雙鍵的結構,知道乙烯的實驗室制備方法、實驗裝置及實驗條件。
2.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質,掌握乙烯的化學性質。
3.了解乙烯的用途。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對有機物“結構(組成)-性質-用途”關系的認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樹立運用化學解決生活生產問題的意識。培養用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思想。
教學重點是乙烯的結構與化學性質,教學難點是乙烯的結構與加成反應、聚合反應。
三、學生分析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對有機物、化石燃料等有了非常粗淺的了解,上節課對甲烷、烷烴性質又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對乙烯是初次接觸,沒有以往的知識經驗。
另外,幼師學生本身知識基礎較差,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理科學習較為吃力,對數理化普遍不感興趣。
四、教法、學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分析,本節課較難教難學:實驗難度大,用品多,操作復雜,實驗用時較長;本課新概念多,比較抽象;本課內容多,知識點多。為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我采用了如下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化抽象為形象,創設積極的情境導入,同時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和直觀教學,注重學生思維的啟發。
在學法上,學生主要以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流的習慣。
五、教學過程
因為乙烯的制取與性質實驗用時較長,為了節省時間,因此課前就將實驗裝置和實驗用品裝配齊全,一上課就先做上實驗,在合適的時候再開始講解。然后開始進行如下教學環節。
(一)生活導入
我們把化學課稱為魔法師修煉課堂,本節課以多媒體為媒介,通過生活中水果商長途運輸過來的水果都是生的,催熟后再出售,以及深秋時節棉農對向棉田打催熟劑的這樣兩個生活中的事實案例進行場景創設,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魔法-催熟,魔法精靈-乙烯產生興趣,為探究乙烯的結構與性質做好鋪墊。
(二)直觀演示
用球棍模型直觀演示從乙烷裂解制乙烯的過程,得出乙烯的結構模型,然后比較乙烯和乙烷的結構,引導學生思考:乙烯的性質與乙烷相比會有什么不同嗎?推測乙烯的性質,再用實驗來檢驗推測,邊實驗邊講解,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三)精心設疑
思考1、甲烷、乙烷等烷烴一般不與氧化劑等起反應,乙烯卻能夠使高錳酸鉀褪色,說明什么問題?
思考2、烷烴能與鹵素單質起取代反應,乙烯與溴發生的反應是取代反應嗎?
通過這兩個思考,導向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乙烯中由于存在碳碳雙鍵的結構,因此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容易被氧化,容易發生加成反應。
(四)形象模擬
乙烯的加成反應與聚合反應是兩個新的反應類型,既是微觀的,又是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我用動畫模擬了加成和聚合反應中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降低了學生思維難度,提高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反應實質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區別取代反應與加成反應,又靈活的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并配上了形象的圖片。
(五)當堂檢測
練習題從易到難,檢測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鞏固所學知識。
(六)本課小結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同學們談談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乙烯的了解有哪些,最后老師進行歸納總結。
(七)作業與延伸
留下本課的書面作業,同時留下家庭實驗與思考題,并在微信群內投放拓展閱讀材料:乙炔,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水果催熟和保鮮的一些材料等。
六、教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比較成功,我深深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擴充課堂容量,創設積極的教學情景;可以發揮技術優勢,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難題,生動呈現教學內容,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課后在微信群投放延伸閱讀材料,拓展了課堂空間和學生們的知識面,深化了教材內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起到引導作用,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探索及發現的需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是超越學科知識,對學生終生有益的。
教學當中由于內容的緊湊性,在時間把握上應該更注意。在探究中要充分“想學生之所想”,做好充分的準備。
乙 烯 篇9
一、說教材
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
1、地位和功能
本章第一節學生以甲烷為核心對烷烴的結構和性質展開學習,初步具有結構決定性質意識。本節課則以乙烯為核心對烯烴展開探索,進一步鞏固學生們對結構決定性質的認識,為以后學習更復雜的烴及烴的衍生物的性質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普通高一年級學生。
在知識儲備上學生通過烷烴的學習,初步掌握了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懂得從碳原子的結構和成鍵方式入手學習有機物的知識,這為本節課學習乙烯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能力儲備上學生此時已積累了一定的實驗觀察、分析的能力。但利用分子的空間結構思考問題以及抽象思維能力比較薄弱。
3、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乙烯的電子式及結構式、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掌握乙烯的化學性質,加成的概念以及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拼接乙烯球棍模型結構,加深對乙烯結構的認識。
通過分析、歸納實驗現象掌握乙烯的性質,利用對比學習的方法學習乙烯的氧化反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乙烯的用途,領會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了解乙烯的產量是衡量國家石油化工實力的標志,增強愛國主義思想。
結構模型拼接,體會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收獲成功的喜悅,形成化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加成反應。
難點:乙烯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二、說教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的學生學習時絕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游戲、故事、美、音樂、幻想和創造的世界中進行朝氣蓬勃的智力活動”。
教法:模型教學法、實驗法為主,講授法為輔。
針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而乙烯分子結構又較為抽象,教學中采用模型教學法,進行結構拼接化抽象為形象,加深感性認知。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教學,對課本實驗進行改進,設計了乙烯制備—性質檢驗一體化實驗。簡單快捷,可以一次性觀察所有實驗現象。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乙烯的性質。
三、說學法
觀察法、對比學習法對本節課來說相當重要,通過對比學習,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進而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討論交流法是學生通過參與積極討論,增強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按照“導入新課—結構探究—作業布置”環節進行教學。
導入新課:用《詠乙烯》引入新課,告訴學生這是乙烯性質的記憶口訣,概括了本節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拋出問題“乙烯從哪來的?”再詢問學生在家做的生活小實驗有何結果了。即將一個紅蘋果和一些青香蕉放在一個塑料袋里密封,觀察變化并探討原因。
學生通過調查,得知是乙烯催熟的緣故。再問:“乙烯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用途?”學生踴躍發言,我再進行補充,讓學生深刻體會乙烯的重要用途,他們自然會對乙烯的學習產生興趣。趁此提問“乙烯到底具有何結構,才會使他擁有如此廣泛的用途?”由此展開對乙烯結構的探討。
結構探究;全班分為6個小組,給出乙烯的分子式和一些球棍模型的材料,讓學生拼接出乙烯結構模型。若學生毫無思路,我從旁提示:乙烯比乙烷少兩個氫原子,C原子要滿足4個價鍵,要對乙烯的兩個C原子進行怎樣的處理呢?
模型拼接之后在PPT上展示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要求寫出乙烯的電子式,結構式,再講解乙烯的空間構型。
性質學習:乙烯的物理性質不是重點,這部分內容簡單帶過,重點是乙烯的化學性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感知物質及其變化的實驗現象,獲得化學實驗事實,從而在此基礎上形成化學概念,認識化學理論。
演示乙烯制備—性質檢驗一體化實驗:石蠟油受熱分解生成乙烯,將乙烯導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點燃導管逸來的氣體,學生觀察、記錄現象。
對比學習乙烯的燃燒反應
從宏觀切入比較甲烷與乙烯的燃燒現象,發現乙烯燃燒時,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煙。提問“為什幺有黑煙生成?”微觀分析甲烷和乙烯結構式,發現乙烯含有碳碳雙鍵,不飽和程度較大,乙烯含C量高,生成了的黑煙是碳微粒。化學方程式的對比。
提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為什幺褪色?原來的紫色是什幺物質?”討論后講解:紫色是高錳酸根的顏色,一通入乙烯之后,正七價的錳就被還原為無色的二價錳離子了。這個方程在本節課不要求學生掌握,但要知道它的原理:乙烯的碳碳雙鍵中的兩個鍵是不等同的,其中的一個鍵較容易斷裂,所以乙烯就被氧化了。之后插入生活中鮮花保鮮的事例。
疑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也褪色了,那幺他的褪色原理跟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一樣嗎?”討論后部分學生認為是一樣的。這里涉及到了本節課的重點加成反應,加成反應是一個新的概念,比較抽象。通過flash動畫的演示結合黑板上結合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講解,化抽象為形象,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
微觀分析:乙烯中的碳碳雙鍵是通過兩個共用電子對結合的,斷開的一個的鍵各為每個碳原子所有,而溴分子也是通過一對共用電子對結合的,鍵斷開了,每個溴原子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碳原子也有一個未成對電子,所以就發生了重組,生成了1,2—二溴乙烷。有機化學上稱這個反應叫做加成反應。要求學生在課本找出加成反應的概念并畫出來。
鞏固練習,要求寫出乙烯與其他物質發生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化學課程標準對加聚反應和烯烴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了解聚乙烯的合成反應并且可以舉例聚乙烯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烯烴的通式和概念。
作業布置:總結出鑒別甲烷和乙烯的方法。看似一個小小的問題,卻囊括了整節課的內容,起到很好的復習作用。
五、說板書
精心設計的板書是教學策略的結晶,凝聚著教學內容的精華。主板書是知識點而副板書是輔助教學用的。
六、說亮點
口訣記憶生動又好記;
模型教學化抽象為形象;
實驗改進省時有效率。
乙 烯 篇10
一、說教材
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
1、地位和功能
本章第一節學生以甲烷為核心對烷烴的結構和性質展開學習,初步具有結構決定性質意識。本節課則以乙烯為核心對烯烴展開探索,進一步鞏固學生們對結構決定性質的認識,為以后學習更復雜的烴及烴的衍生物的性質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普通高一年級學生。
在知識儲備上學生通過烷烴的學習,初步掌握了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懂得從碳原子的結構和成鍵方式入手學習有機物的知識,這為本節課學習乙烯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能力儲備上學生此時已積累了一定的實驗觀察、分析的能力。但利用分子的空間結構思考問題以及抽象思維能力比較薄弱。
3、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乙烯的電子式及結構式、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掌握乙烯的化學性質,加成的概念以及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拼接乙烯球棍模型結構,加深對乙烯結構的認識。
通過分析、歸納實驗現象掌握乙烯的性質,利用對比學習的方法學習乙烯的氧化反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乙烯的用途,領會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了解乙烯的產量是衡量國家石油化工實力的`標志,增強愛國主義思想。
結構模型拼接,體會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收獲成功的喜悅,形成化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加成反應
難點:乙烯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二、說教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的學生學習時絕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游戲、故事、美、音樂、幻想和創造的世界中進行朝氣蓬勃的智力活動”。
教法:模型教學法、實驗法為主,講授法為輔。
針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而乙烯分子結構又較為抽象,教學中采用模型教學法,進行結構拼接化抽象為形象,加深感性認知。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教學,對課本實驗進行改進,設計了乙烯制備—性質檢驗一體化實驗。簡單快捷,可以一次性觀察所有實驗現象。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乙烯的性質。
三、說學法
觀察法、對比學習法對本節課來說相當重要,通過對比學習,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進而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討論交流法是學生通過參與積極討論,增強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按照“導入新課—結構探究—性質學習:作業布置”環節進行教學。
導入新課:用《詠乙烯》引入新課,告訴學生這是乙烯性質的記憶口訣,概括了本節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拋出問題“乙烯從哪來的?”再詢問學生在家做的生活小實驗有何結果了。即將一個紅蘋果和一些青香蕉放在一個塑料袋里密封,觀察變化并探討原因。
學生通過調查,得知是乙烯催熟的緣故。再問:“乙烯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用途?”學生踴躍發言,我再進行補充,讓學生深刻體會乙烯的重要用途,他們自然會對乙烯的學習產生興趣。趁此提問“乙烯到底具有何結構,才會使他擁有如此廣泛的用途?”由此展開對乙烯結構的探討。
結構探究;全班分為6個小組,給出乙烯的分子式和一些球棍模型的材料,讓學生拼接出乙烯結構模型。若學生毫無思路,我從旁提示:乙烯比乙烷少兩個氫原子,C原子要滿足4個價鍵,要對乙烯的兩個C原子進行怎樣的處理呢?
模型拼接之后在PPT上展示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要求寫出乙烯的電子式,結構式,再講解乙烯的空間構型。
性質學習:乙烯的物理性質不是重點,這部分內容簡單帶過,重點是乙烯的化學性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感知物質及其變化的實驗現象,獲得化學實驗事實,從而在此基礎上形成化學概念,認識化學理論。
演示乙烯制備—性質檢驗一體化實驗:石蠟油受熱分解生成乙烯,將乙烯導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點燃導管逸來的氣體,學生觀察、記錄現象。
對比學習乙烯的燃燒反應
從宏觀切入比較甲烷與乙烯的燃燒現象,發現乙烯燃燒時,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煙。提問“為什幺有黑煙生成?”微觀分析甲烷和乙烯結構式,發現乙烯含有碳碳雙鍵,不飽和程度較大,乙烯含C量高,生成了的黑煙是碳微粒。化學方程式的對比。
提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為什幺褪色?原來的紫色是什幺物質?”討論后講解:紫色是高錳酸根的顏色,一通入乙烯之后,正七價的錳就被還原為無色的二價錳離子了、這個方程在本節課不要求學生掌握,但要知道它的原理:乙烯的碳碳雙鍵中的兩個鍵是不等同的,其中的一個鍵較容易斷裂,所以乙烯就被氧化了。之后插入生活中鮮花保鮮的事例。
疑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也褪色了,那幺他的褪色原理跟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一樣嗎?”討論后部分學生認為是一樣的。這里涉及到了本節課的重點加成反應,加成反應是一個新的概念,比較抽象。通過flash動畫的演示結合黑板上結合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講解,化抽象為形象,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
微觀分析:乙烯中的碳碳雙鍵是通過兩個共用電子對結合的,斷開的一個的鍵各為每個碳原子所有,而溴分子也是通過一對共用電子對結合的,鍵斷開了,每個溴原子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碳原子也有一個未成對電子,所以就發生了重組,生成了1,2—二溴乙烷。有機化學上稱這個反應叫做加成反應。要求學生在課本找出加成反應的概念并畫出來。
鞏固練習,要求寫出乙烯與其他物質發生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化學課程標準對加聚反應和烯烴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了解聚乙烯的合成反應并且可以舉例聚乙烯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烯烴的通式和概念。
作業布置:總結出鑒別甲烷和乙烯的方法。看似一個小小的問題,卻囊括了整節課的內容,起到很好的復習作用。
乙 烯 篇11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乙烯》。本次說課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教材分析,說教法,說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繼烷烴之后,學生對不飽和烴的首次學習,通過代表物乙烯的學習,為今后不飽和烴的學習奠定基礎。另外,在本節內容中又首次接觸到加成反應這一有機化學重要的反應類型。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有機化學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1、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慮,我制定本節課三維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通過討論歸納,認識乙烯的用途及化工生產中重要作用,通過實驗探究掌握乙烯的分子結構,重要的化學性質加成反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過程與方法
通過乙烯結構和性質的學習,理解有機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形成學習有機化學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觀察及分析實驗獲取信息,并能通過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方法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生活的實際出發,了解乙烯的廣泛用途,認識有機物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乙烯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2、教學重點,難點
考慮到乙烯分子結構決定了乙烯的加成反應是它典型的代表反應,所以把乙烯的加成反應作為本節課重點。學習了甲烷和烷烴的性質,學生能初步從組成和結構角度認識甲烷的性質,但需對“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進一步強化,所以從結構上認識其反應也是本節課重點。乙烯的教學強化了有機物的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特點,但學生對其不容易深入了解,所以,同時也把乙烯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首先對學生進行分析。在知識上,學生已經學習了甲烷的分子結構以及甲烷的性質,對于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及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在能力上,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生動的動畫及實驗自主學習一些知識。最后,從學生的認識心里來看,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思想從“被動接受性”慢慢向“自主學習型”轉變,他們學習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和創造性明顯增加,學習動機比較穩定。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的教法選擇是: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采用flash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驗探究法---通過多媒體實驗演示,便于學生觀察,討論。
3、講授法與啟發引導相結合,設疑答疑,觀察交流,討論小結。
三說學法
一節成功的課堂除了老師精彩的講解,學生的方法至關重要,本著“生本教學”的思想,我確定了如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和觀察等,利用鮮活實驗現象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探求答案,提高學生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指導學生發現并掌握知識內在聯系,總結出有機物“相似性”規律,并學會運用這種規律指導以后的學習。
四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創設學習情景,引入新課。我首先為學生展示生活中有關乙烯的應用圖片,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乙烯的重要用途。學生自然對乙烯產生深刻的學習興趣,于是我水到渠成的提出問題“乙烯有多么神秘的結構,使它具有如此廣泛的用途?”于是本節課推進到第二環節,乙烯分子結構的學習。我用直觀的多媒體展示乙烯與乙烷的分子結構模型,并引導學生對比學習乙烯的分子結構。通過講解重點突出乙烯與乙烷結構不同,預測乙烯可能的性質,并通過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把課堂學習氣氛推入高潮進入第三環節,乙烯性質的學習。首先我讓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總結出乙烯的物理性質,然后根據學生對預測實驗的記憶,總結出化學性質第一點氧化反應。接下來通過實驗探究及多媒體動畫突破結構與性質關系以及加成反應這一難點,同時用練習加深對加成反應的理解。
第四環節,知識的拓展延伸。通過讓學生思考“乙烯分子間能否發生加成反應?”這一問題。然后利用多媒體演示乙烯的自身反應—加聚反應,并講解讓學生掌握加聚反應。
第五環節,知識鞏固階段。通過四道經典練習題,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的新知識進行鞏固。
五板書設計
最后,我用一頁ppt簡捷明了的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板書,使學生一目了然。
乙 烯 篇12
1、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的確定
大綱對乙烯的教學要求是掌握乙烯實驗室制法,化學性質(跟溴水,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燃燒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原理,簡介聚乙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乙烯的用途。
教材通過教師演示實驗來驗證乙烯性質,若再配以一定習題,讓學生反復演練熟悉,上述要求不難達到。但從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教學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為這種模式重視知識的傳授,重點是知識的應用——解題,且通過解題來熟練掌握知識點,以提高解決總是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缺乏知識的產生過程,學生實際參與少,體驗不深,理論聯系實際少,且介紹創造發明的部分往往一筆帶過,使學生感覺到學習化學是為了解題,為了升學,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而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即學生對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足,興趣不濃。
在教學中應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使學生從感知初步形成唯物主義的科學觀,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培養科學的認識論為基礎,使學生聯系社會實際而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究精神與創新意識,科學研究的基礎方法,多方面的實踐能力。通過一些探索性實驗,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具有正確認識自我與選擇學習,生活與發展的能力,形成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懷。使學生德、智、體、美等諸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個性與特長得到開發與持續性發展。
基于以上,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及教育內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掌握實驗室制取乙烯原理及注意事項。
(2)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來驗證乙烯的化學性質。
(3)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圖,培養良好的實驗素質。
(4)重點是乙烯性質的檢驗及加成原理,引導啟發學生發現新現象,培養分析總是解決問題和探索創新的能力。
2、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教學中采取了實驗—推理—歸納—總結—鞏固的教學方法乙烯教學模式。原因如下:
乙烯教學是學完甲烷和烷烴的基礎上進行的。從乙烯的分子結構來分析乙烯的化學性質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突破難點,完成知識的社會建構,使學生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教學認識過程實際上是認識主體通過教學活動在教師指導下憑借自己原有的認識結構對來自客體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是在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寺客體信息的選擇與重組,用現有的認識結構去“同化”外部世界的過程,學生正是在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中發現和掌握客體牲關系,并加以區分和掌握,從而獲得理性認識,同時還應看到:教學中主體與寄生體的關系必須通過主體自身的對象性活動才能自學地建立起來,學生也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觀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及相應的思想方法,建立優化高效的學習策略,而且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
(1)在學生參與中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學生主體參與活動,不僅是構建,保持和應用知識的基礎,而且促使學生認識活動的發展。活動是主體性生成和發展的機制。人的主體在活動中生成,在活動中發展,通過主體參與,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窨;引導演算自我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
(2)落實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核心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傳統教學往往只局限于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重復實驗等被動式實驗模式,忽略了在實驗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改革化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是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體現。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設計實驗能力是一種最高的水平能力,是活化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通過具體實驗設計,為學生創造一種探索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俯實驗精髓,提高實驗素質和能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要設計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知識和技巧的靈活應用,需要創造性地獨立思考和探索,從而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親自體驗到科學探索的艱辛與樂趣,享受科學實驗成果,進而鼓勵學生立志發現探索自然的奧秘。
3、教學基本過程
復習提問(4')
導入新課,學生分組實驗,討論并得出結論(18')啟發誘導,發現問題,設計并演示實驗(10')
階段性總結(5')
學生練習(3')
教師總結(1')
4、教學后記
成功之處:
(1)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演示實驗的基礎上發動學生進行推理和歸納。
(2)在加成反應和加聚反應的講述中用動畫模擬反應的微觀過程,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
(3)通過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通過對乙烯性質實驗的改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不足之處:
(1)通過本節課發現,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很差,以后應加強訓練。
(2)由于時間有限,未能把學生收集的有關乙烯用途的資料進行很好的探討與交流,學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的發揮。
乙 烯 篇13
一、說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節內容是繼烷烴之后,向學生介紹不飽和烴和烯烴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結構、和乙烯的化學性質。在乙烯的化學性質中,又介紹了另一種重要的有機反應類型——加成反應。本節內容是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了烷烴之后,已初步了解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的情況下學習的又一類烴,在教材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且本節內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產品,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能源、藥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乙烯的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可以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組成、結構式
2.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應
3.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三維想象培養
過程與方法:
1.準備地觀察實物、模型
2.利用模型法幫助思維,理論聯系實際,建立具體和抽象的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有機化學的入門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有序、認真的學習態度
2.通過分子節后模型,意識到化學世界的外在美
3.通過乙烯用途的學習感受化學學科對社會生產生活得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乙烯的'化學性質和加成反應
教學難點:乙烯的結構和性質的關系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設疑啟發、對比歸納等。
二、說教法:
1.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結構問題,較為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在教學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結合多練習、多對比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2.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學性質實驗。通過做好演示實驗,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乙烯的化學性質。
3.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用計算機課件模擬乙烯的加成、加聚反應。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難點,化小為大,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創造性思維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促進其發散思維的發展。
三、談學法:
1.觀察法:通過觀察分子結構模型,掌握物質的分子結構特點;全面觀察實驗現象,理解物質的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對比學習法:通過對比學習,掌握乙烯、甲烷燃燒火焰的情況。在介紹加成反應時,與取代反應對比。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通過對比學習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討論學習法: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引言]用一個塑料袋將青香蕉密封起來,在袋內充入少量乙烯氣體,或放入一個熟的香蕉,成熟的水果自身能釋放出乙烯,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引出本節的主角——乙烯。
[多媒體展示]各種塑料圖片。引起學生更大興趣。
[板書]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思考與交流](乙烯與苯的用途)體會它們作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價值。
[板書]一、乙烯
[講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國現有的乙烯生產能力為600.5萬噸/年,即便加上目前正進行擴能改造的產能,也不過1112萬噸,而有數據顯示,目前乙烯年增長率達8.5%,估計在20__年乙烯年需求量將達到1500萬噸,國內產能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左右。目前還需大量進口。
[科學探究]椐圖3-6進行石蠟油分解實驗:
[觀察現象]1、氣體使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褪色。2、燃燒冒黑煙。
[質疑]以上氣體是烷烴嗎?為什么?
[釋疑]產物中含有與烷烴性質不同的烴。研究表明,石蠟油分解的產物主要是乙烯與烷烴的混合物。
[板書]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類叫做烯烴,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
[展示樣品]讓學生觀察乙烯的顏色、狀態,并嗅氣味,小結物理性質。
[板書]物理性質:無色氣體,稍有氣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氣略輕(分子量28),難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練習寫結構簡式(參見投影):
[講述]實驗表明,乙烯是一種不飽和烴,分子里的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都處于同一平面。雙鍵里其中一個鍵容易斷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結合。
[演示]乙烯與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反應:
[現象]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顏色褪去。
[演示]乙烯在空氣中燃燒,觀察現象:
[現象]:火焰明亮,有黑煙生成。說明含碳量較大,部分碳沒有充分燃燒。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表面皿觀察)。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用附有氫氧化鈣液滴的表面皿觀察)。
[板書]1、乙烯的氧化反應
[講解]乙烯中碳碳雙鍵在酸性高錳酸鉀作用下,可斷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另外,乙烯還能進行催化氧化等等。
2cH2=cH2+o22cH3cHo
[板書]2、乙烯的加成反應
[動畫]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
[講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擊下,c=c雙鍵里的其中一個鍵容易斷裂,同樣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鍵也會逐漸斷裂,兩個溴原子分別與兩個不飽和的碳原子結合,生成無色的1,2一二溴乙烷。
師生共同小結給出定義: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別的物質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板書]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試劑有:H2、Hcl、H2o等等。
[思考、練習]1、如何鑒別乙烷與乙烯?
2、完成方程式:
cH2=cH2+H2
cH2=cH2+Hcl
cH2=cH2+H2o
[投影]
[小結]乙烯的加成反應在實質上是c=c雙鍵容易斷裂,能夠分別與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團結合成新的共價鍵,說明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
3、聚合反應
在適當的溫度、壓強和催化劑條件下,乙烯雙鍵里的一個鍵全斷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結合成為很長的鏈。這種聚合反應也是加成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小結]由于乙烯分子里的c=c雙鍵里的一個鍵容易斷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因此,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能發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應,另外從乙烯的活潑性和還原性也充分說明乙烯是含有雙鍵的不飽和烴。
[閱讀]課本63頁第一段乙烯的用途
【板書】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劑,乙烯主要來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課堂小結】乙烯能發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加劇反應。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課時:乙烯
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類叫做烯烴,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
一、物理性質:無色氣體,稍有氣味,密度
是1.25克/升,比空氣略輕(分子量28),難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二、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燃燒;
2、乙烯的加成反應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試劑有:H2、Hcl、H2o等等
3、聚合反應
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劑,乙烯主要來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小結:乙烯能發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加劇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