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元素》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會正確區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4.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識。
5.通過微觀想像、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到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6.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閱資料,了解地殼、生物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內容。學生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已經初步認識到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它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排“元素周期表簡介”的目的,是讓學生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周期表這個工具,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提供方便。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認該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即可,不要隨便提高要求。本課題分兩課時完成:1.元素。2.元素符號、元素周期表簡介。
三、教學策略分析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后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提供有關資料,供學生查閱,提出問題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加深理解和鞏固,使所學的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教學過程 中可組織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符號認位、聯想記憶、查表搶答等。
四、設計思路
1由問題、圖片、文字資料推出元素概念,課本72頁活動與探究得出地殼、生物細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課本73頁資料、圖片和課文內容得出元素符號的寫法和涵義。
3由.課本74頁活動與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關用途。
五、教具設計
1.投影1:按照課本49至50頁圖樣繪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圖。
2.投影2:元素與原子比較表。(空白)
3投影3:介紹地殼里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簡介幾種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簡介門捷列夫如何發現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
提問:水通電分解的實驗說明水是由什么組成的?
回答
引入課題2“元素”。
教學新課
1.設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68頁表4-2,要求學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種原子?它們為什么屬于同一種原子?
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觀察投影,得出:三種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為這些原子的質子數都是8.
閱讀本課第一節,了解元素的概念。
討論:什么是氫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讓學生體會到凡質子數相同的原子都歸為同一類,從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對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導學生討論元素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根據表格內容分組討論各小組代表發言,共同完成表格內各項內容。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對已學概念的分析和比較能力。初步學會正確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導學生討論71頁的討論題,再放投影1供學生參考圖形進行分析
分組討論在化學反應中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在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出分子在化學反應中變了,元素在化學反應中不變的結論。
培養學生的微觀想象和分析、比較的能力。了解化學反應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導學生完成72頁活動與探究。
閱讀課本71頁二、三兩節、圖4-4、72頁資料以及其它資料,觀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殼中含量較大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細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組成。
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在我們前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接觸過一些符號,如Al,O,H,
C.等。這些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呢?
帶著問題閱讀課本73頁內容。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以舊引新,設疑引思。
教學新課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73頁表4-3元素名稱和元素符號,
認真閱讀課本73頁表4-3。LNFT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他們學好化學的信心。
提問:如何正確書寫元素符號呢?
出示幾個錯誤的元素符號,讓學生改正。
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回答問題。
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元素符號的書寫法則
提問:元素符號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體符號為例,說明元素符號的涵義。
學生閱讀課本資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稱的造字規律。
加強對與元素有關的知識的理解。
投影4.簡介元素周期表,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74頁內容。
閱讀。完成活動與探究。活動過程 中采用如下形式:符號認位,小組查表搶答競賽。
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本課小結
對學生的歸納進行評價。
仍以小組討論方式對本課題進行歸納小結,然后各組商議推出代表發言。
加深對本課所學知識的理解。
練習:
1.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什么?
2.說出地殼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稱。
3.判斷正誤,說明理由。
(1)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
(2)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3)化學反應中分子和元素都改變了。
(4)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
4.寫出氯、氮、硫、磷、錳、銅、金的元素符號。
5.寫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稱。
6.將下列寫錯的元素符號加以改正:
銅CU.鋅ZN.銀AG.氯cl.鈣Cu.
七、板書設計
課題2.元素(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質世界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
(二)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的書寫:一大、二小。
2.元素符號的涵義: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
《元素》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 統一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構成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讀法及意義。
【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小黑板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略
復習提問:說明以下物質是怎樣構成的?
評:這樣的復習提問不僅復習了物質的組成及構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導學生去探討:構成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學。
新課引入:構成以上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構成哪種分子的氧原子,它們都有8個質子,帶8個單位的正電荷。我們把這些氧原子總稱為“氧元素”。同樣把具有6個質子(核電荷數為6)的原子稱為碳元素。此外,還有鐵元素、氯元素、鉀元素等等。
〔板書〕一、什么叫元素?
閱讀元素概念的有關內容。(畫出概念中的關鍵詞句):
〔分析〕無論在氧氣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還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結構。其核電荷數都是8,即核內都有8個質子。所有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的這一類原子,就統稱為氧元素。所以說氧氣、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同樣硝酸銨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說它們都含有氮元素。
評:有計劃地、有目的地培養和指導學生看書,畫關鍵詞句,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起始方法。
強調:
1.計量核電荷數時不管中子數。
2、只要質子數相同的同種原子就是同一種元素。
〔板書〕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1) 元素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2) 元素組成物質。
(3) 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或核電荷數決定的。
〔分析〕元素概念包括三個要素
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
②同一類原子
③總稱,這就明確元素是一個建立在微觀概念基礎上的宏觀的集合概念。也表明了元素只論種類而沒有個數的特點。例如說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也可以說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組成的。但卻不能說水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的。也不能說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
〔分析〕世界上的一千多萬種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但到月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元素僅有112種,這112種元素怎樣組成形形色色的物質這是化學課長期學習的問題。這一百多種元素的差別,就是原子中核電荷數不同。
〔板書〕2、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鋁、鐵、鈣……………
教會同學們會看“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圖。記住地殼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種元素,還可介紹宇宙、地殼、水、生物體、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導閱讀選學材料。
〔板書〕二、元素符號
〔分析〕目前知道一百多種元素,組成世界上成千上萬種的物質。為了應用和交流的方便,化學元素除各國語言文字的名稱外,化學上還確定了一套統一的符號來表示不同的元素。在古代各個國家,甚至各人都自用一些符號來表示元素。這樣很不便于科學文化的交流。19世紀道爾頓用園圈內加各種符號來表示不同元素,但由于元素不斷發現,這種符號也不能適用了。后來1860年世界各國的化學工作者大會制定了國際統一的符號來表示不同的元素。這種符號就叫做化學元素符號。
(1)用該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表示。如氧、氫、氮、碳元素就依次用O、H、N、C來表示等。
(2)若幾種元素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可再附加一個小寫字母加以區別。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鈣元素,Cu表示銅元素等。
〔板書〕1、寫法
(1)1—20號元素是按質子數1—20排列的。
(2)寫法一大二小。
〔分析〕書寫元素符號“一大二小”的原則必須牢牢掌握,否則不僅達不到交流的目的,還鬧出笑話來。如鈷的元素符號是Co,如果寫成CO,就不是鉆元素而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
評:把元素符號按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排列進行教學,這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后面,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畫法,化合價、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教學作準備,使學生初步形成“周期”的概念,為高中學習做鋪墊。這種方法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掌握這些基本上能滿足初中階段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需要。
〔板書〕2、元素符號的意義
(1) 表示一種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
(2) 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如O表示一個氧原子。
練習:說明H、K、Cl、O、Al代表的意義?
(3).系數:5個氫原子如何表示?
練習:寫3個氫原子,10個硫原子,5個鋁原子……
〔板書〕3、元素和原子的比較
〔分析〕元素和原子是屬于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但它們又有著密切的聯系。為幫助同學們進一步的理解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可將下表制成投影軟片進行投影和講解。
[小結]
本節課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熟記、會寫會讀27種元素名稱和元素符號。
3、 元素和原子的比較
布置作業:P65 1、2、3、4
化學作為一門科學,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會發揮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改革精神,貫徹了課改的內涵,也反應了《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教學后,學生只能對元素概念有了一個更理性的認識,但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元素》教學設計 篇3
知識目標: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義及元素符號的表示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了解并記憶常見的24種元素符號。
理解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及查閱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難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教材分析:
本節要求學生學習的概念有元素、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常見的元素符號及元素名稱也比較多,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將是初中化學的學習一個分化點。這節課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課,所以在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使學生在反復實踐中去加深理解和鞏固,是所學的化學用語、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
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學用語,必須將大綱中規定要求記住的常見元素符號記牢,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元素符號的讀法、寫法和用法,它需要學生直接記憶并在以后的運用中直接再現的知識和技能。教學中應最好采用分散記憶法,在此過程中,進行元素符號發展簡史的探究活動,課上小組匯報。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的查閱資料及表達能力。
關于元素概念的教學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教學時應從具體的物質著手,使他們知道不同物質里可以含有相同種類的原子,然后再指出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說明以下物質是怎樣構成的?
氧氣→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氫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都是8,凡是核電荷數是8的原子都歸為同一類,稱氧元素。此外,把核電荷數為6的同一類原子稱為碳元素;將核電荷數為15的同一類原子稱為磷元素等等。這時再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元素的概念。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時應及時地進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較,使學生清楚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注意元素作為一個宏觀概念的意義及說法。
關于單質和化合物的分類過程中,學生也容易出錯,關鍵在于理解單質和化合物是純凈物這個前提下進行分類的,即它們首先必須是純凈物。
《元素》教學設計 篇4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水的組成、原子構成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引領學生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的認識統一起來,為今后學習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打下基礎。同時元素作為“雙基” 知識 ,是構成學生化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因此,這部分知識對學生十分重要 。
2、重點難點: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記憶與書寫。由于元素的概念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確定元素的概念為本節的學習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初三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⒈、知識與技能
⑴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⑵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⒉、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學習,聯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知識,加深對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構成的認識。
⑵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培養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識。
三、教學方法
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借助多媒體,采用了 “自學輔導,當堂達標”教學模式,以學為主,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我確立了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學、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四、教學過程
流程設計: 先是簡單導入、認定目標 ,接下來我把本部分內容分成兩個模塊進行學習:第一模塊是元素的概念,第二模塊是元素符號的書寫、記憶和意義 。每個模塊一個小循環,每個小循環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講點撥---鞏固應用四個環節進行的,最后是達標測試,反思小結。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㈠ 情境導入(2分鐘)
創設學習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多媒體展示一杯水,水中有許多水分子 ,你能根據圖示,說出水的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嗎?引導學生思考回答。
過渡:水中這許許多多的氫原子都屬于氫元素,許許多多的氧原子都屬于氧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從而導入本節課題 。這樣從學生熟知的水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入課題,貼近學生生活,將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元素知識的強烈愿望,增強學習的動力。
(二 )認定目標(2分鐘)
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默讀。使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努力方向。
﹙三﹚課堂達標
《元素》教學設計 篇5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物質所含元素的確定,養成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教學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元素
【導入新課】我們學過的有關元素的知識: 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100多種元素;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什么叫做元素呢?
下面介紹幾種原子:
總稱 質子數 中子數
氧元素 氧原子 8 8
氧原子 8 9
氧原子 8 10
總稱 質子數 中子數
碳元素 碳原子 6 6
碳原子 6 7
碳原子 6 8
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質區別是什么?決定元素種類的是什么呢?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總稱
【概念解析】不同元素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說: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思考】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關系?如以下問題:
1.水分子中含有 原子; 2.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原子;
水是由 組成。 二氧化碳是由 組成。
3.氧氣分子中含有 原子;
氧氣是由 組成。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2.元素和原子的區別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區分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沒有數量多少的意義 既講種類,又講個數,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 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應用與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
舉例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聯系
元素 原子
【推論】
1.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即質子數,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根本區別為核電荷數不同,但中子數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展示下列四項內容圖片)
【分析】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硅、鋁、鐵;
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碳、氫、氮;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氫、氯、鈉;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氮、氧。
綜上所述,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含氟牙膏”“高鈣奶”“碘鹽”“富硒茶葉”“加鐵醬油”等用品里的氟、鈣、碘、鐵指的都是元素。
【討論】在發生化學反應S + O2 點燃 SO2 中,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結論】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的重組,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發生變化。
【小結】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原子種類、元素種類均不變。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質之間的關系
【歸納】描述物質的幾種方法:
1.有的純凈物由分子構成,有的純凈物由原子構成。
2.純凈物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
【課堂練習】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
2.物質的分類標準有很多,自擬兩個分類標準,將水、氫氣、氧氣、二氧化碳四種物質中的三種物質包括在標準內,而另一種物質不包括在標準內。
(1)標準 常溫下是氣態的 ,包括的物質有 氫氣、氧氣、二氧化碳 ;
(2)標準 組成物質中含有氧元素的 ,包括的物質有 水、氧氣、二氧化碳 。
3.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 】
A、原子質量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質子數不同
D、核外電子數不同
4.判斷正誤,并加以改正
①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②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③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
5.有關二氧化硫(SO2)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②二氧化硫是由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組成的;
③二氧化硫分子里含有1個硫元素和2個硫元素;
④每個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
⑤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請你與同學們交流討論:
【基礎鞏固】
6.20__年北京奧運會的“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成份中含有液態丁烷,而丁烷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此推斷丁烷中一定含有元素是那些?
丁烷 + 氧氣 水 + 二氧化碳
一定有氫、碳, 氫、氧、碳
7.某全麥餅干部分營養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
“鐵、鎂、鋅、鈣”是指【 】
營養成分 鐵 鎂 鋅 鈣
含量
㎎/g
4.5~5 90~
100
3~4 280~
30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非金屬
8.地殼里所含元素的質量分數居前四位的元素由低到高
依次是【 】
A 、氧、硅、鋁、鐵
B、 氧、硅、鐵、鋁
C 、鐵、鋁、硅、氧
D、 鋁、鐵、硅、氧
9.二氧化碳是由 和 組成的,共含有 元素;1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構成的,共含有 個原子,含有 種原子。
10.博士倫隱形眼鏡洗液的主要成份是雙氧水(H2O2),下列雙氧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雙氧水由氧氣和氫氣組成
B、雙氧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雙氧水分子由氧分子和氫分子組成
D、雙氧水分子由二個氫元素二個氧元素組成
11.中小學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的揮發性物質二氯化甲烷(CH2Cl2),吸入后會引起慢性中毒,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二氯甲烷由甲烷和氯氣組成
B、二氯甲烷由碳、氫、氯三種元素組成
C、 一個二氯甲烷分子中有一個氫氣分子和二個氯原子
D、 一個二氯甲烷分子由碳元素、氫元素和兩個氯元素構成
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 、一個氫分子中含兩個氫原子
C 、元素的種類由核電荷數(質子數)確定
D、 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
13.自編口訣,背誦課本P75 常見元素名稱及符號。
K、 Na、H、 Ag F、 Cl、Br、 I Ca、Mg、 Ba、Zn、Cu
鉀、鈉、 氫、 銀 氟、氯、溴、碘 鈣、鎂、 鋇 、鋅、銅
Al、O、Fe He、Ne、Ar、 Kr、Xe
鋁、氧、鐵 氦、氖、氬、 氪、 氙
第二課時 元素符號 元素周期表
【知識回顧】
1.什么叫元素?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
3.從下列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規律?
Au、Ag、Cu、Fe、 Sn H、O、 N、Br、 C、 S He、Ne、Ar
金、 銀、銅、 鐵、 錫 氫、氧、氮、溴、 碳、硫 氦、氖、氬、
以各種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漢字給元素命名,比較形象,但書寫十分不便。
一、元素符號 國際上統一用來表示元素的一種特定的化學符號。
1.元素符號的書寫
①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如H、C、S、P、K 等。
②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一大二小)。Na、Mg、Ca、Zn、Si 等。
2.元素的分類
金屬元素:漢字偏旁為“钅”旁,汞除外。如: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等。
非金屬元素:漢字偏旁為“氣”“氵”“石”表示其單質在通常狀況下存在的狀態。
如氫、溴、碳等。
稀有氣體元素:“氣”字頭包括氦、氖、氬、氪、氙、氡。
3.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
宏觀意義:
①表示一種元素;
②有時還能表示一種物質如稀有氣體、金屬和固態非金屬。
He:氦;Fe:鐵; C:碳。
微觀意義: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注意】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了數字,就只有微觀的意義!
【課堂練習】
1.說出下列符號的意義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符號和數字表達含義
5個氧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個銅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氮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個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符號中,能表示氫元素,又能表示氫原子的是【 】
A. 2H
B. H2
C. 2H2
D. H
4.下列符號中,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還能表示這種物質的是【 】
A. He
B.2He
C.O2
D.2O
二、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共有七個橫行,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共有七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做一族。周期表中的18個縱行中,第8、9、10三個縱行組成一族,其余15個縱行,每一個縱行叫做一族,共有16個族。(橫是周期,縱是族)
【元素周期表帶給我們的信息】
1.
2.原子序數 = 核電荷數 = 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3.每周期開頭是金屬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屬元素,結尾的是稀有氣體元素。這說明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性質出現了周期性的變化。這種規律性的變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稱的來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4.元素周期表的意義: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
①為尋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
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質越相似,可以啟發人們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區域尋找新物質(如農藥、催化劑、半導體材料等)。
【課堂練習】
5.正確認識相關事物的相同點于不同點,是學好化學的關鍵之一。我們可用下圖來表示事物的異同點。將兩種事物的共同點寫在兩個圓重疊的區域內,每種事物的不同點寫在相應圓重疊區域以外的部分。請參照下圖左側示例,另外確定一組化學事物填在右側的空格中。
A、分子
B、原子
a、在化學反應中可以再分
b、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c、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
6.下列不能用來描述物質微觀構成的是【 】
A 、單質
B 、原子
C、 離子
D、 元素
7.右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從該圖獲取的信息中,
正確的是【 】
A.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52
B.該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C.該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為52%
D.該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個電子
【基礎鞏固】
1.不同種元素的區別是【 】
A.質子數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中子數與核外電子數之和不同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
A.硅 B.鐵 C.鋁 D. 鈣
3.寫出氮、氯、硫、磷、錳、銅、金的元素符號。
4.寫出He 、F 、Si 、K、 Ag、 Hg 的元素的名稱。
5.將下列寫錯的元素符號改正
銅Cu______,;鋅ZN______; 銀AG______;氯cL______; 鈣cA______。
【能力提高】
1.不同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 】不同。
A、中子數
B、質子數
C、核外電子數
D、相對原子質量
2.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這些名詞“加碘鹽”、“補鐵醬油”、“高鈣奶”,這里的碘鐵鈣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單質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氣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個碳元素和兩個氧元素組成的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4.如右圖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種元素,下列有關該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是13
B.它是非金屬元素
C.它的質量是26.98g
D.相對原子質量是13
5、寫出下列符號表示的意義
① Cl 氯元素、一個氯原子
②2Fe 兩個鐵原子
③ nS n個硫原子
【歷史回顧】
1.思考: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是否一定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試舉例說明。
不一定。例如質子數都為10的粒子有:Ne、H2O、NH3等。
1、 試著用圖示表示出物質、元素、分子、原子間的關系,并舉例說明。
2、 物質、元素、分子、原子間的關系:
組成
元素 物質
同
種 成 構
原 構 成
子 構成
原子 分子
例如,可以說:
鐵是由鐵元素組成的
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元素》教學設計 篇6
【教學重點】
1.了解人體元素的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教學方法】
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
【教學過程】
【引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飲食水平也逐漸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體好呢?
如果飲食不合理會引起營養不良。如何才能使身體更健康呢?
【多媒體顯示】化學元素和人體健康(健康報報道)
【講解】同學們,你們知道么,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的萬物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而我們人體中的元素約有50多種,含量較多的有11種,約占人體質量的99.5%。
【多媒體顯示】(佝僂病患者)
【設問】怎么會得這種病呢?
【指導閱讀】
1.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是什么?
2.該金屬對人體有何影響?
【討論】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教師對討論進行指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歸納小結】1.成人體內約含有鈣1.2kg。鈣是構成骨、牙齒的重要成分,它使得骨骼和牙齒具有堅硬的結構支架。
2.幼兒及青少年缺鈣會引起生長遲緩、骨骼變形,出現佝僂病、牙齒發軟,易患齲齒等癥狀。成人缺鈣,發生骨質軟化和骨質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體必須攝入足夠的鈣。幼兒、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需要攝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鈣。我國營養學會1998年對每日膳食中的鈣供給量提出建議:嬰幼兒400mg~800mg,青少年1000mg~1200mg,成年人800mg,老年人1000mg~1200mg。
【設問】哪些食物中含有鈣元素呢?
【學生活動】學生搶答(對答得最多的學生給予表揚。)
【多媒體顯示】常用食物中的鈣含量(mg/100g)
【講解】在食物中鈣的來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不但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杯牛奶拯救一個民族”的故事,故事說的是多年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較矮小,但是近幾年日本青少年的身高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青少年,這是為什么呢?當然,除了生活水平存在差異以外,我想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兩個數據:日本目前每年人均牛奶消耗量達到68L,而中國僅為6.6L。造成身高差異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兩國青少年自牛奶中獲取的鈣量存在差別。
【設問】食物中含有如此豐富的鈣,怎樣才能合理吸收呢?前兩天報紙上曾登過這樣一篇文章。
【多媒體顯示】
晚餐最好這樣吃
晚餐早吃:晚餐早吃是醫學專家向人們推薦的保健良策。有關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
人的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后4到5小時,若晚餐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經上床入睡,尿液便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的含量不斷增加,容易沉淀下來形成小晶體,久而久之,逐漸擴大形成結石。所以下午6點左右吃晚餐較合適。
晚餐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而蛋白質、脂肪類吃得越少越好。
據美國研究報告,晚餐時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會使尿中鈣量增加,一方面降低體內的鈣貯存,誘發兒童的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中老年骨質疏松癥,另一方面尿中鈣濃度高,患尿路結石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提高。
【復習提問】氯化鈉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動中的作用。
【多媒體顯示】
鈉和鉀元素對人體起著重要的作用。
【講解】以上元素在人體中含量均超過0.01%,稱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對人體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設問】鐵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是什么?缺鐵又會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
【學生回答】缺鐵性貧血。
【多媒體顯示】
【過渡】缺碘也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后果。
【多媒體顯示】
【講解】另外我們再介紹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
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療高血壓等疾病,但是攝入過量會使人中毒。
鋅:智慧元素,微量的鋅可以強化記憶力,延緩腦的衰老,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
鋰:能改善造血功能狀態,提高人體免疫機能。
鍶:可以強壯骨骼,降低人體鈉的吸收,有利于人體血管的活動。
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樣,受體內平衡體制的調節和控制。攝入量過低,會發生某種元素缺乏癥;但是攝入量過多,微量元素積聚在生物體內也會出現急、慢性中毒,甚至成為潛在的致癌物質。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環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對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土壤和水中缺錳,可能是芬蘭和中國某些地區癌癥發病率高的原因。
【思考】
1.水為六大營養素之一,喝什么樣的水好?
2.有人認為:淘米次數越多越干凈,你認為如何?
3.有人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根據本節所學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甲方和乙方答辯。
【舉例】(例1)
甲:由于水質受到污染,對人體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故喝純凈水好。
乙:純凈水中不含微量元素,而天然礦泉水中含有豐富的對人體健康有利的常量和微量元素,所以喝礦泉水好。
(例2)
甲:藥補比食補好,藥含元素的量多,見效快,缺什么補什么。
乙:食補比藥補好,食物中的營養元素含量豐富。
【歸納小結】
1.從可含元素的量來看,喝礦泉水比喝純凈水好。
2.淘米的次數并不是次數越多越好,因為淘的次數越多,一些營養元素越會溶解在水中而損失。
3.從均衡吸收營養的角度來看,人體所需營養元素應該盡量從食物中獲取,單純藥物的營養比較單一,另外,藥補還可能導致某種營養元素過剩,只有在人體需要的元素僅從食物中攝取不足時才使用藥補的方法。
《元素》教學設計 篇7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元素。(課標24頁)
(2)記住并能書寫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課標24頁)
(3)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課標24頁)
(4)能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課標24頁)
(5)形成“化學變化中元素不變”的觀念。(課標24頁)
2、學情分析
第三單元學習了前兩節的內容,對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結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化學元素也不是很陌生,同時前面也接觸了幾種物質和構成這些物質的元素。通過學習元素,才能進一步深入學習化學知識,才能對眾多繁雜的物質進行分類,最終實現對分類的物質進行系統研究。
學生的認知程度還不是很高,對于元素等抽象的概念需要慢慢體會,而不能單純停留在對符號的記憶。
3、教材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內容。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學時應注意兩者的區別。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59頁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標簽,讓學生了解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熟知常見元素符號的書寫。
3、通過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難點:元素的概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評價任務】
元素概念的教學應注意從熟悉的例子切入,通過與原子的對比,歸納出元素的定義,并組織好討論,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元素符號的教學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應分散難點,逐步記憶,減輕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通過教師設置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的同時進行思考,分組進行討論,對比,得出結論,從而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評價時著重從以下3方面進行:
1、分析常見物質的組成,指出其中相同的元素。列舉出幾種常見的碳原子,分析這幾種碳原子的結構。分析得出具有共同質子數的原子即為元素。(針對目標1)
2、展示一些食品標簽中的成分,讓學生找出其中表示成分的符號,引導學生認知元素符號的書寫和用途。(針對目標2)
3、 仔細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想一想元素名稱在造字上有什么規律吧?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可以對元素進行簡單的分類。(針對目標3)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導入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導入語:今天已經發現了3000多萬種物質,大家知道它們都由什么組成的嗎?現在已知這些物質由100多種元素組成,那什么是元素呢?學完本課,我想你可以正確回答這個問題了。
引入課題,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什么是元素。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59頁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標簽,讓學生了解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熟知常見元素符號的書寫。
3、通過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元素》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了解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候課
請同學們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飽滿的精神迎接知識的挑戰。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出示目標。(出示【投影01】)
二、先學。
1.自學指導。(15分鐘)【投影02】請同學們認真看課本P97-99的相關知識點,完成以下任務。
(1)人體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
(2)人體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
(3)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
5分鐘后,比一比看哪些同學能很好的完成檢測題。
2.檢查復習效果
檢測題P10012
三、后教
1.先交換課本后更正。
請同學們仔細看這兩名同學的板演,發現錯誤并會更正的請舉手。(指明優生更正)
2.討論:(先讓優生兵教兵,優生講的不對或不全的,教師更正或補充)
評第一題:
拓展:人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鈣。
評第二題:
拓展:必須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或攝入過量均不利于人體健康。
四、當堂訓練(15分鐘)出示【投影03】,導學案P102-103
必做題1-8選做題9-10
五、精講、點撥,更正、小結。
教學反思:
《元素》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1.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化學元素的種類(B:識記)。
2.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B:識記)。
3.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B:識記)
教學重點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和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教學用具
玉米和人體的主要化學元素的種類和含量對比表投影片。
教學方法
教師講述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方式。
教學安排1課時。
板書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一)C、H、0、N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化學元素
(二)種類主要有20多種
(三)分類
1.大量元素:C、H、0、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一)組成原生質的成分
(二)組成多種化合物
(三)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引言:在緒論中我們已經知道了生物體有6個基本特征。其中,第一個特征就是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對于地球上已知的大約200萬種生物來說,無論它們個體的大小、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如何,它們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這些物質主要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課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提問:請同學們考慮一下,我們喝的水,吃的鹽,吸入的空氣中含有哪些元素?
(回答:水中含氫和氧,鹽中含氯和鈉,空氣中含有氧和氮等。)
提問:我們為什么要從外界環境中攝取這些化學元素呢?
(回答: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
講述:實際上,不僅僅人體需要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各種化學元素,其他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等)也都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人各種元素。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種類有許多,它們的含量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們以玉米和人體為例,來說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和含量。(出示玉米和人體化學元素對比表投影片。)
提問:從表中看,哪一種化學元素是玉米和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回答:是C。)
提問:除此之外,還有哪幾種元素含量較多?
(回答:0、H、N。)
講述:從表中可以看出已C、0、N、H這4種元素在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C、0、N、H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
提問:表中只列舉了9種元素,那么是不是說玉米和人體內只含有這9種元素呢?(回答:不是。)
講述:對,實際上除了表中的9種元素之外,還有Si、Cl、Al、 Fe、Na、Zn……據統計,在生物體的細胞內至少可以找到62種元素,其中常見的約有29種,其中重要的有24種。所以,一般情況下可以說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20多種。
提問:構成生物體的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點呢?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一下。
(討論后回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較多,有的很少,差別較大。)
講述:對,正是因為生物體內各種元素含量差別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大量元系,一類是微量元素。
提問:什么是大量元素?
(回答: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提問:哪些元素屬于大量元素?
(回答:C、H、0、N、P、S、K、Ca、Mg。)
提問:什么是微量元素?
(回答:生物體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提問:哪些元素屬于微量元素?
(回答:Fe、Mn、Zn、Cu、B、Mo等。)
提問: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既然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少,那么,是不是說它們在生物體內可有可無呢?
(回答:不是。)
講述:對,微量元素對于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們具體看一下這些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有哪些重要作用。
請同學們相互討論后,歸納一下它們的主要功能。
(討論之后,教師讓幾個學生回答。有的說構成原生質;有的說構成蛋白質、核酸、糖類;有的說構成化合物……)
講述:好,同學們回答的都不錯。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功能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構成原生質。例如,C、H、0、N、P、S6種元素就占原生質總量的97%;二是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如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都是由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這些化合物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三是化學元素(主要指一些微量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微量元素B能夠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植物體內缺B時,花藥和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影響受精過程。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了生物細胞內含有多種化學元素,請同學們考慮一下,在這些化學元素中,能否找出一種或幾種生物特有的,而非生物所沒有的元素呢?
(回答:不能。)
提問:這種情況說明了什么呢?
(回答: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提問: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說,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所含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和含量都相同呢?
(回答:不相同。)
提問:這種不同說明了什么?
(回答: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異性。)
講述:對,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不僅具有統一性,而且還具有差異性。例如:C、H、N3種元素在生物體的含量約占73%,而在巖石中還不到1%。
小結:這節課主要講了以下幾個問題: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20多種。
2.根據化學元素的含量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各種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都有一定的作用。
4.非生物界和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具有統一性,又具有差異性。
《元素》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理性認識統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常見27種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個部分。前面課程學生已經知曉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需要結合原子結構知識,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進行比較確定的概念定義,將物質的宏觀元素組成與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有機統一起來。
1、元素概念是化學概念的教學難點,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體教學,可以通過生活物品中元素組成的大量實例,促進學生認識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只需了解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2、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根據,因而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表示意義,以課本列舉27種元素為重點,包括每種元素的符號、名稱,做到會寫、會讀、會用。
3、簡介元素周期表,讓學生初步認識這個化學工具,依據學生有限的知識基礎,可以安排學生組織探究活動,從原子序數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稱、符號、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定元素分類等信息,為今后的化學學習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學習工具習慣。
教學準備:
系列生活物品,教學課件,學生導學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展示課題:
【生活啟示】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實物、圖片、食品包裝標識等,讓學生閱讀分析這些物品所給出的信息。
【展示實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飲料和日用品等)。
【教師導語】生活中我們使用過“加碘食鹽”“含氟牙膏”“AD鈣奶”,這里的“氟”“碘”“鈣”分別指的是什么?應該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種呢?
【學生回答】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課題】第2課題:元素
(評析):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學習化學要注重化學聯系生活,積極與我們的生活、學習緊密聯系,將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運用化學的觀點認識。
二、廣泛聯系生活實際,加強理解元素的概念:
【問題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學生演板】要求書寫幾種常見物質的化學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種物質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雖然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從上次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中知道: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都是8,即核內都含有8個質子,于是將這些氧原子統稱為氧元素。
【學生1】我們把核電荷數為1的所有的氫原子統稱為氫元素。
【學生2】把核電荷數為6的所有的碳原子統稱為碳元素。
【定義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例題講解】氧元素和氫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 B )
A、中子數 B、質子數 C、相對分子質量 D、核外電子數
【師生分析】在原子結構中,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質子數(即核電荷數),因此選擇(B)。
【引導討論】下述化學反應:2H2O==2H2↑+O2↑,S+O2===SO2中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1】分子種類和性質發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2】元素種類沒有發生變化。
【生活應用】
1、生物細胞無論來源于動物還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種類及其質量分數都相近。
2、從生物學或科普書刊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閱讀圖表】了解地殼里各種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質量分數。
【發現規律】地殼中元素含量(質量分數)從多到少次序:氧硅鋁鐵
【師生討論】為了加強記憶,可以采取諧音記憶技巧:養閨女貼(心)。
【知識拓展】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引導歸納】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發現和合成的物質已超過2千萬種,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多種。
(評析):現階段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間的關聯,認識到分析物質宏觀組成時用“元素”,在研究物質微觀結構時則用“原子”,運用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加強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突破兩個概念容易混淆的認識誤區。
三、熟記常見元素符號,領悟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
【趣味話題】外國友人不會認識實驗桌上的三瓶金屬材料,他問都是些什么物質?他說我不認識。
【教師提問】科學上使用什么來表示元素呢?
【學生討論】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國際統一的符號表示各種元素。
【閱讀資料】常見元素符號的歷史演變過程,了解道爾頓在化學上的又一貢獻。
(評析):以學生容易接受的動漫形式介紹,有利學生從樂于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這樣就便于不同國度的化學界進行學術交流。
【學生1】書寫元素符號應該注意法則:一大二小。
【提出問題】氧元素符號為O表示什么?
【學生2】O表示氧元素
【學生3】O表示一個氧原子
【共同歸納】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閱讀資料】從中文元素造字規律來看,將元素分成哪三種?
【學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屬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銀銅鐵錫Au、Ag、Cu、Fe、Sn。
【學生2】有“氣”字頭一般是氣態非金屬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溫下的固態非金屬元素,C、S、P等。
【學生3】記住三種常見稀有氣體元素:氦He、氖Ne、氬Ar等。
(評析):元素符號作為學習化學的第一種化學用語,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范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作用,為馬上學習的化學式做好準備。
四、開展課外探究,簡單認識元素周期表:
【類比引入】超級市場為了便于顧客選購采用分門別類、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萬種商品。而化學上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需要尋求它們之間的內在規律性。
【規律探索】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有序排列構成元素周期表。
【學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橫行,即7個周期。
【學生2】共有18個縱行,其中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共有16個族。
【教師提問】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電荷數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了號,叫做原子序數(即核電荷數)。我們可以從元素周期表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稱、符號、相對原子質量。
【學生2】通過計算還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中子數等。
【學生3】確定該元素屬于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等。
【拓展視野】通過科普書刊或互聯網查詢: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評析):由于認識元素種類不多,暫時無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內在規律,因而需要適當降低運用知識的難度系數,重要的讓學生積極拓寬知識視野,體驗門捷列夫和道爾頓等科學家研究化學的樂趣。
【教學反思】
一、組織科學探究要重視學習過程和探究經歷
化學新課程組織化學原理的學習,需要學生參與體驗學習的快樂,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過程,重視科學探究的全程經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學習方面的巨大收獲,知道學習上的暫時失敗,還是今后人生的偶然失敗都是難得的人生經歷,是人生中一筆精神財富,遭遇失敗的滋味也許是刻骨銘心的永久記憶,自我慢慢體味,但是要在不成功的記錄中尋找失敗的經驗教訓,這就是我們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收益。
強調元素符號記憶的學習任務,可以采取分散難點,逐步記憶,前三單元教學中有計劃的逐步提供元素符號和化學式,讓學生逐步熟悉常見元素符號和物質化學式,著實減輕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體現出化學用語的啟蒙性和工具性。也可以安排學生個人自制學習卡片或學習包,將化學用語記憶分解成階段性學習任務,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范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基礎性,體現認知發展規律的漸進性。
二、廣泛聯系社會生活,將抽象的知識原理具體化
本單元組織“元素”化學概念和“元素周期律”原理的教學,都可以運用類比方法,有利將“元素”、“元素周期表”內容結合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將抽象的知識體系具體化,增強學生對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認識。
前三個單元知識學習,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接觸和認識常見物質有空氣、氧氣和水,但是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這樣勢必要求組織教學時,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化學新課程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在生動、豐富的情境中通過師生對話和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明確強調要求進一步淡化化學概念的教學,對于概念的知識要求只需學會應用,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正確運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個問題,領悟元素和原子之間有什么異同,可以通過類比的事例進行講解:0-9九個數字就是組成無數個數字的元素,26個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等,讓學生知道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引入“元素周期表”這個化學學習工具,不直接介紹元素周期律的內在規律,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為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考慮,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門別類、有序的排放,其中有共同的有序性,那么為了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也需要科學的有序排列。總之,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要注重聯系生活、學習的每個方面,評價方式可以設計成社會調查、課外探究、課前導學單和課后檢測等。
《元素》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實在學習元素、物質由元素組成的基礎上了解人體內元素的組成及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體現化學走進生活。
2.教學重點
鈣、碘、鐵等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分析挖掘教材知識價值
體現化學知識的現實性,讓學生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能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解釋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二、說教學目標
㈠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存在形式。
2.知道常量元素與微量元素.了解鈣、碘、鐵等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
㈡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運用多種手段查找資料,調查研究,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方法主動獲取有用信息。
㈢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養成平衡營養、合理膳食的意識和習慣。
三、說學法
通過對前面各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了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也有了一些與食品有關的重要的有機化合物的初步知識,但學生很難把這些無生命的元素和化合物與生機盎然的生命體聯系起來,因此建立這種聯系,就是對所學元素與化合物知識的深化和發展,通過本節教材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人體也不例外。了解一些人體必須元素在人體生命過程中的重要功能,正確理解元素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樹立元素營養平衡的理念,補充和調節體內元素的平衡,對確保人類身體的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說教法
本節學習人體中的化學元素、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均衡膳食三部分。
通過圖片創設問題情景,引出課題,然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配合收集的資料,讓學生討論鈣、碘、鐵等元素的重要作用,反思缺乏時會怎樣,接著再創設情景,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如何補鈣、碘、鐵及合理膳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五、說教學方法
1.開放式教學方式:提前一周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明確要求每個小組收集3-4種元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材料,指導學生展開調查和整理資料,培養學生處理和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減少板書六六、說教學程序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學生討論、交流、分析、歸納——反思評價
[課前準備]
生:調查市場補鈣、碘、鐵等元素的藥品,查看它們的標簽和說明書,了解主要成分和用途。
師:制作缺鈣、碘、鐵等元素的圖片,收集補這些元素的方法及注意問題。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學生觀看播放的四幅圖片,思考病人分別得了那種疾病?說或猜出疾病的名稱(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顯示疾病名稱:小兒佝僂病、粗脖子病、老年骨質疏松癥、貧血癥)
(從生活現象入手,使新知識建立在對生活的直觀感受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的猜想。)
[引出課題]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閱讀91頁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播放]
1、組成人體的元素有多少種?這些元素在人體內以怎樣的形式存在?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是哪一種?
2、人體中的元素分哪兩類?劃分依據是什么?它對人體有怎樣的作用?
[表達與交流]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匯總,匯報結果。(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反思]微量元素的作用,雖然含量少,但對人體健康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學生養成對結果進行反思的意識,培養一分為二的觀點)
[創設情景]元素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人體中的這些元素,一方面隨著人體的生理活動被消耗和流失,另一方面也從營養物質中得到補充,從而在體內形成一個“收支”平衡。這個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會影響人的健康,甚至引起疾病。如剛才觀看的四幅圖片,針對這幾幅圖你還能提出怎樣的問題?
[表達與交流]學生能說出:
1、缺乏鈣、碘、鐵等元素的原因是什么?
2、各元素的作用是什么?
3、缺乏這些元素時會有怎樣的癥狀?
(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歸納)
一、人體中鈣、碘、鐵等元素的作用
二、人體常缺乏的元素及缺乏原因
1.常缺乏的元素:鈣、鐵、碘、鋅、氟
2.缺乏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創設情景]重播開始的四幅圖片,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為什摸會得這些疾病?在飲食上要注意哪問題?(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自然的轉入到怎樣補鈣、碘、鐵上)
[表達與交流]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討論、歸納
四、人體中鈣、碘、鐵的補法及注意問題
[創設情景]人體缺少必要營養元素會得病,因此有人認為應盡可能吃含這些元素的營養補劑,你認為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
[表達與交流]學生討論、交流、歸納。
[結論]正常情況下,人體中的元素主要來自各種食物,這既有利于人體的代謝活動,也有利于維持各元素之間的相對平衡,只要按時進餐,有著合理的膳食,不偏食不挑食,人的生命活動就能正常進行,若必須元素攝入過量或不足,都不利于身體健康,因此恰當地調整膳食結構和保健品來補充一些人體內缺乏的元素,也是有益的,但不能過量。(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閱讀]94頁“多識一點”,了解亞洲人的飲食結構。
[創設情境]食物為人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了身體健康,必須均衡膳食。假設父母不在家,你打算怎樣安排自己的膳食。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體現化學走向生活)
[小結]談談本節的收獲和體會,學生在回答時,播放本節教學目標。
[反思]讓學生討論、交流、歸納
1.物極必反,凡事都應有一個“度”,元素的攝入不應過量,應保持平衡。
2.有些商品標簽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學會了怎樣看商品標簽上的信息。
3.生活處處皆化學
[結束語]有的同學不喜歡吃青菜,有的同學怕過于肥胖拒絕糖類食品和油脂含量較高的食品,這些行為是不對的,因為大部分維生素和部分氨基酸、脂肪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所以飲食中的營養成分既不能過量,還要保證人體的正常需要。
[作業設計]
1.考察常缺乏的元素對人體的作用及補救措施
查閱資料,我國有哪幾種主要的地方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樣預防?
2.考察補鈣的方法
人體中的鈣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羥基磷酸鈣晶體以[Ca(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004。牛奶含鈣豐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鈣和磷比例合適,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圖是某乳業公司純牛奶包裝標簽的部分文字。請仔細閱讀后回答下列問題:
包裝標簽上脂肪?3.3克,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的質量至少為3.3克。
a、那么一盒牛奶至少含鈣多少克?
b、求羥基磷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
c、若人體每天至少需要0.6克鈣,且這些鈣有90%來自牛奶,則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純牛奶
配料:鮮牛奶
保質期:8個月
凈含量:250mL/盒
營養成分:(每100mL鈣?0.11克
脂肪?3.3克蛋白質?2.9克
《元素》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第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質與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關系,第三部分是同位素與核素的常識,最后一部分為是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意義。教材中還編寫了閱讀材料與有關資料,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幫助。在四個部分的教學內容中,要突出前三個部分為教學的重點,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系時的難度。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使學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使學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并能運用原子結構理論解釋這些遞變規律。
3、使學生了解原子結構、元素性質及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間的關系,初步學會運用元素周期表。
4、使學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義,認識事物變化由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對他信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5、使學生對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識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2、元素性質、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結構的關系
教學難點:
1、元素的性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結構的關系
2、核素、同位素
教學方法:比較發現法、講述法、啟發類比法、辨析法
教學用具:元素周期表、掛圖、課本
課型:新課
課時:2+1(習題課)+1(研究性學習輔導)
《元素》教學設計 篇13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于魯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課題包括人體的元素組成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兩部分內容,較詳細地敘述了組成無機鹽的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還敘述了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等有關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從學科素養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物質組成的元素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人體也不例外。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衰老都是一系列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人體通過這種變化過程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人體內常見的營養物質。九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樂于探究感興趣的問題。就能力水平來看,學生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了解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是如何攝入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和從眾多知識中提取有效知識的能力。
3、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人體的主要元素組成、分類及作用,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難點】
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書指導法。
(過渡: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課程開始我會出示生活中常見的保健品廣告的圖片并且提出問題:一些產品中常出現補鈣、鐵、鋅、硒、碘等的詞語,這里的鈣、鐵、鋅、硒、碘是元素還是單質?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得到這些物質都是元素,進而設問人體為什么要補充這些化學元素?它們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通過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確立從生活走向化學的學習思路。
環節二:新課講授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并且提出問題:人體由哪些元素構成?學生思考后可以答出“人體內大部分為水,所以說含有H、O兩種元素,由糖類的組成可知人體還含有C元素,由蛋白質的組成可知人體還含有N元素。”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同學自主閱讀教材,在閱讀教材的時候提出問題“組成人體的元素約有多少種?它們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啟發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接著我會提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區別?它們對人體有什么作用”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元素分類的兩個概念。
在學生知道了人體內的元素組成及分類之后,繼續提問“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什么?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什么”學生可以答出“人體含量最高的非元素是氧元素,金屬元素是鈣元素。”接下來講解常量元素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補充鈣元素。在提到可以補鈣的食物中,很多同學提到了牛奶,教師順勢提到:在眾多補鈣的食物中,數牛奶中的鈣質最易被吸收了,尤其是處在發育期的大家,更該多喝牛奶,但生活中很多人卻沒有恰當的利用牛奶來增加營養。我們應該正確地飲用牛奶。接著我會向學生提出幾個大家生活中常出現的喝牛奶的誤區。生活常識的灌輸更加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活常識的灌輸更加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了解人體常見的元素。
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關于必須元素對人體作用的部分,展示兩幅病人圖片,并示意之前準備好表演的同學開始自己的情景表演,請全班學生進行醫生的角色模擬,利用課前資料的搜集及整理,為圖片上的患者以及班內的小演員進行診治。經過各位小醫生的確診和處方,加上教師的補充,大家發現可以從食物中進行食療。然后提出問題:人的粗脖子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補充碘?學生討論后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最后我會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談談對于補充保健品的看法,讓學生通過收集有關保健品的資料和交流活動,了解人類應該如何攝取這些物質,避免食用保健品的盲目性。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提出問題“如果你負責制訂下個星期全家人的食品采購計劃,你打算購買哪些食品?你準備如何安排一家人的膳食?”,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均衡膳食的重要性,從而理解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突破本課的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撰寫調查報告:近幾年本地區缺碘或高碘甲狀腺分布現狀及對策。
七、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