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精選2篇)
4.5 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篇1
4.5 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目的:了解旅游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了解旅游活動的規模要與環境承載量相適應。樹立愛護旅游資源的道德風尚,培養嚴格執行保護環境各種法規的意識,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旅游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及原因、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室、有關掛圖、自制板圖等教學方法:比較分析法、圖示法、講述法教學過程: 一、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1.環境污染 旅游活動是一種消費活動,會產生各種廢棄物。(旅游是一種社會經濟活動、是一種物質文化生活、是一種生活消費活動) 大氣污染 —— 旅游交通的發展和各種能源的使用 水污染 —— 各種旅游設施排除的污水固體廢棄物污染 —— 旅游者亂拋垃圾等(教材80頁圖4.25) 這些問題危害當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2.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 旅游地居民從事旅游商業活動,不適當地使用當地的動植物資源,例如捕殺珍禽異獸、濫伐森林、亂挖草皮等,會造成生態結構失調。 3.對背景環境的破壞 ①道路、停車場、旅店、餐館等服務性設施的修建 ②旅游者的參觀游覽、生活娛樂等活動 4.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①旅游者的踐踏、觸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 ②少數旅游者不文明的行為(教材80頁圖4.26) 5.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大量旅游者以及為接待旅游者而進行的各種服務,對當地正常社會秩序產生沖擊。例如:占據當地居民的生活空間,分享當地的公共設施,使當地生活物品的供應趨于緊張等。二、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一)游覽價值 1.旅游資源的質量 —— 是否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或者歷史文化價值,旅游資源的游覽價 值首先體現在旅游資源的質量上。 2.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 —— 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孤獨的景點,無法與其他景點共同構成景 觀群,這樣的資源游覽價值也不大。 3.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 所要開發的資源在景觀特征上雷同于鄰近的景點,其游覽價 值也會下降。(二)市場距離 概念 —— ①市場距離即旅游資源分布地與旅游消費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②經濟距離指游客從出發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發地所用的時間和費用。(用圖表示如下) 出發地目的地時間 + 費用經濟距離
結論 —— 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與游覽價值不一定呈正比。位于或者靠近經濟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利用價值較大。 原因 —— ①經濟發達地區的居民,收入相對較高,有外出旅游的動機和條件 ②旅游是一項耗資較大、費時較多的生活消費活動,經濟距離越長,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可見旅游地的最優吸引半徑是有限的。(三)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 旅游資源所處的交通位置的優越性直接影響其開發價值。如果旅游資源的交通位置閉塞,進出不暢,既增加了旅游者的心理顧慮,又使來往路程耗時過多,前往旅游人數就很少。 例如:(教材81頁圖4.27)天柱山風光(四)地區接待能力 現代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的經濟事業,涉及到食、宿、行、購、游、娛等許多方面。提高地區接待能力的途徑有: ①加強旅游資源本身的開發 ②旅游活動配套設施的建設 ③提高服務質量(五)旅游的環境承載量 1.概念 —— ①旅游的環境承載量:指在一定時間條件下,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旅游活動容 納能力。可以從容人量去度量。 ②容人量:指在滿足游人游覽的心理要求的基礎上,景區旅游單位面積內所容納的游人數,它反映風景名勝區的用地、設施、投資規模,以及景區旅程、內容、景象、布局等。 2.旅游活動的規模應與旅游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 旅游活動規模達不到環境承載量:說明對旅游資源開發不足,造成旅游資源的浪費。 旅游活動規模超過環境承載量:會對旅游區的資源和背景環境產生破壞,使旅游環境惡化。 事例分析 —— 廬山與黃山旅游的環境承載量的比較(教材82頁圖4.28和圖4.29) 廬山:環境承載量較大。廬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個寬廣的平臺,建有小鎮,鎮上設施齊全,生活、游覽都很方便,乘汽車可直達鎮上。 黃山:環境承載量較小。黃山山上無較為寬廣的平地,生活設施較少,生活用品多靠人力從山上挑下來。游客多時,食、宿不便。 問題1 地區接待能力與旅游的環境承載量的關系
課后練習一、選擇題1.按照旅游環境的承載量由大到小排列順序是 ( ) a.黃山、廬山、華山 b.華山、黃山、廬山 c.廬山、華山、黃山 d.廬山、黃山、華山 2.大量旅游者涌入旅游區,給當地造成的影響最小的是 ( ) a.沖擊正常的社會秩序 b.造成環境污染 c.影響當地的治安狀況 d.分享當地的公共設施 3.到西藏旅游者的數量遠遠少于到云南的旅游人數,是因為西藏 ( ) ①游覽價值不高 ②經濟距離過長 ③地區接待能力不足 ④交通不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讀下面“旅游市場需求與地區旅游接待能力示意圖”,分析回答: 14710月需求14710月需求14710月需求14710月需求abcd
(1)四幅圖中,橫線表示_____________;曲線表示_______________。 (2)一個地區旅游接待能力應與旅游市場需求相適應。a圖和b圖帶來的主要問題分別有哪些? (3)c圖、d圖中的虛線分別表示增加旅游項目及采取季節差價后的實際情況,問這樣 作的好處分別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1.d 2.c 3.b 二、(1)地區旅游接待能力、旅游市場需求 (2)a圖帶來的主要問題是:旅游接待規模大于旅游市場需求,投資規模過大造成資金、旅游設施等的浪費 b圖帶來的主要問題是:旅游接待規模不能滿足旅游市場需求,從而對景區社會秩序、生態環境、背景環境等造成嚴重的破壞,從而造成經濟損失 (3)增加旅游項目后:可吸引更多的游人,開拓旅游市場,從而提高旅游資源、旅游設施的利用率。采取季節差價后:淡季降低價格,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旺季適當提高價格,以減少游客數量,避免游客過多而地區接待能力不足帶來一系列問題。
4.5 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篇2
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理解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及其成因
(2) 掌握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內容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判斷、推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文明習慣、公德意識及利用資源、保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重點: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條件
教學難點:
1.游覽價值
2.市場距離
3.旅游的環境承載量
教學方法:
案例法、討論比較法
教學手段:
電化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略
[講授新課]
[板書]4.5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 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
[點擊課件]展示圖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隨便丟廢棄物
提問:這幅圖片反映出旅游活動會產生什么問題?產生什么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1、環境污染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1、材料2
提問:上述兩材料,反映旅游活動中存在什么問題?后果如何?
回答,總結:略
[板書]2、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提問: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動中的什么問題?有何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3、對背景環境的破壞
[點擊課件]展示圖片
提問:上述幾幅圖片反映旅游活動中的什么現象?會有何負面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4、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承接]除了以上問題,旅游活動還會對正常社會秩序產生沖擊。
[板書]5、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提問]誰能說一下,旅游活動會怎樣沖擊正常社會秩序?
回答,總結:略
[過渡承轉]略
[板書]二、旅游資源開發評價
1、游覽價值
[提問]從游覽價值角度考慮,旅游資源開發要考慮哪些條件?
回答,總結:(1)資源的質量。舉例①萬里長城,秦兵馬俑
②杭州西湖,蘇州園林
(2)集群狀況。 舉例①北京景區
②楊村小世界
(3)地域組合狀況。舉例①天津水上公園
②北京雍和宮
[承轉]旅游地的資源價值越高,其經濟價值也就越高嗎?(不是)
講解:與其他產業一樣,旅游業也必須考慮市場因素。
[板書]2、市場距離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上海、江蘇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
師總結:略。提出經濟距離的概念。
[點擊課件]展示“經濟距離”動畫
[承轉]經濟距離越長,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見,旅游地的吸引半徑是有限的。
[點擊課件] 展示“吸引半徑”動畫
舉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陽
[板書]3、交通位置及通達性。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兩地中哪一個旅游資源的開發速度快一些?為什么?
[板書]4、地區接待能力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自學
[板書]5、旅游的環境承載量
[提問]請同學讀一下旅游環境承載量的概念,且說出它是用什么來衡量的呢?
師講解:旅游環境承載量包含著景區資源、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等對游人數量的適應能力,有的景區大,有的景區小。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兩地在旅游的地區接待能力,旅游的環境承載量方面有什么差異?
回答,總結:略
[板書]“旅游環境的保護”
(讓同學課下自學)
[課堂小結]
[課堂反饋]
[課下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