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地理教學反思 篇1
“反思”在認知心理學上屬于元認知的范疇,它是指對自身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知的檢驗過程。
教與學的反思是教師和學生對教學中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分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期中過后進行了試卷分析,我和我的學生感受多多。
素質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點,指出了教育的終點,規定了教育的內容,確認了教育的整體性,是當今深入開展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屬。中小學生的素質應該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等。其中的科學素質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必要的知識,技能結構,一定的智能基礎,積極的創造精神(能力)等。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教是為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養,素養的形成我從培養興趣開始。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 “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來(愛因斯坦語)”,“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由于我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幾年來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教過的歷屆學生都很愛上地理課。在有了興趣的基礎上,我還時時用問題做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常常處在興奮的狀態。
我還對興趣教學前后學生的注意力的變化做過一個抽樣調查:缺乏興趣的教學學生在課上的注意力分為四個層次:當時在班上各方面屬于中上等的同學在班級中占43%,他們一節課有效的注意為40分鐘;中等生占45%,他們的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為30分鐘,中等以下的同學占10%,他們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為20分鐘左右;那2%屬于“活躍”分子,他們在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只有15分鐘。實行了興趣教學以后,中上等以上的同學注意力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原來占10%的中等同學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提高了一倍;那2%屬于“活躍”分子的有效注意力提高的最明顯,提高了25分鐘。
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經常性的表揚,產生興趣的效果很好,他們還能互相之間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長江、黃河時關于干流、支流、和流域這些概念時,有的同學這三個概念鬧不清,當時有一個男同學主動站到講臺前,用他的肢體動作和幾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解決了問題:他站在了講臺上向兩側平伸胳膊,一邊解釋:“從我的頭到腳就相當于河流的主干,我的兩條胳膊就代表了支流,我胳膊能觸及到的地方那就是流域。”被他內化了的知識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帶著高昂的興趣迎接了期中考試。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而且也只有通過應用地理知識,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因為,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經實踐驗證的知識。在應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加深理解,并鞏固、擴展知識,形成多種技能。也只有在應用地理知識中,才能真實地驗證學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識。考試后我進行了試卷分析,然后后將試卷發到學生手中,雖然我們班的成績年級第一,但我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這次考試你們有什么遺憾嗎?情況種種,其中一道題有45%的同學同時舉手,遺憾都出在同一個問題上:綜合題。綜合題是這樣問的:
讀圖完成:
(1)在下面序號①——⑤的空格里寫出有兩個簡稱的省級行政區名簡稱(順序自定);
在序號⑥的空格里寫出我國緯度最高、位置最北、最東的省的名稱、簡稱:在序號⑦寫出我國跨經度最多省的名稱、簡稱。
(2)將以上省的序號填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序號名稱簡稱
1
2
3
4
5
6
7
地理學科由于它一定的難記性,為聰明學生所不以為然;又由于它的綜合性,為中下學生所畏難。這道題問題集中出現在平時各方面屬于中等層次的同學身上,他們表格內的內容填充的完全正確,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質,沒有把問題理解完整,把本來會的知識而給忽略了,沒有填圖。這部分同學再次重申:“不是不會,是遺漏”。白失掉了應得的分數,他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內疚。也是由于我對于學生審題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造成的。反思后我有所得:
審題失誤在地理解題中是比較常見的。有的學生雖然具備答好題目的知識基礎,但由于不會審題,結果仍然答錯,或不切題、不規范乃至漏題。審題不清主要表現在問域不明和已知條件不明確兩個方面。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完成各種類型的練習,如回答問題、畫地形圖、分析圖表、“預報”天氣過程等等,這類練習必須緊密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另一種是解決實際問題,如在野外考察中對某一問題的探索,解決小范圍環境問題等。雖然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學生的心理過程是相同的。它是由三個環節組成的:
1.明察問題
明察問題就是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的內容與目的,了解解決問題的條件。這是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例如,學生解答問題,必須弄清題意,明確問題問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審題過程,而在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生必須學會發現問題,明確該問題要解決什么,需要哪些條件等。
明察問題這一環節,通常被學生所忽視,這往往是學生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出現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問題是學生的一種智力活動,它包括學生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以審題為例,首先要有正確的感知過程,即看題,在此基礎上,通過思維過程理解題意,進一步分析題目所給概念的關系,明確題目要求,并且還要有一段時間的記憶過程。首先就要閱讀全題,弄清題意,了解問題問什么或要求什么。因此,實踐使我深深的體會到,對學生進行分析問題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智力的提高。
2.重視知識
所謂重視知識,就是為解決問題回憶有關知識,選擇有用知識的過程。在學生明察問題之后,已了解了問題的性質,就必須應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識去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需要回憶自己已有的有關知識,并盡快選擇出最有用的知識,從而為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重視知識也是復雜的心理過程,這不僅需要記憶,而且還要對已有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地理知識本身的特點,往往使學生出現某些弱點,而不易重現已學過的知識,甚至重現錯誤的或帶干擾性的知識等。例如:地理知識中機械記憶的知識多,就增加了重現知識的困難,常表現在對某些問題的內容與要求十分明確,但無法回答。另外,地理概念復雜多樣,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現錯誤或出現干擾性知識的現象。
為了解決問題時善于重現知識,就需要加強鞏固知識的教學,對知識有良好的記憶,同時要不斷地加強知識系統化,了解知識間的聯系,這些都有助于重現知識。此外,在教學中經常介紹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事例,也有助于學生重視知識。
3.知識的遷移
知識的遷移是指在先前的學習情境下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新的學習情境中,掌握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等活動中去的過程。只有把學到的地理知識,用在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的問題中,并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經過期中考試我們各自有所思,有所獲,我們師生達成共識,期末考試見。我們看中的不是分數:讓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驗!
地理教學反思 篇2
“反思”在認知心理學上屬于元認知的范疇,它是指對自身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知的檢驗過程。
教與學的反思是教師和學生對教學中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分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期中過后進行了試卷分析,我和我的學生感受多多。
素質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點,指出了教育的終點,規定了教育的內容,確認了教育的整體性,是當今深入開展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屬。中小學生的素質應該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等。其中的科學素質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必要的知識,技能結構,一定的智能基礎,積極的創造精神(能力)等。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教是為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養,素養的形 成我從培養興趣開始。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 “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來(愛因斯坦語)”,“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由于我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幾年來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教過的歷屆學生都很愛上地理課。在有了興趣的基礎上,我還時時用問題做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常常處在興奮的狀態。
我還對興趣教學前后學生的注意力的變化做過一個抽樣調查:缺乏興趣的教學學生在課上的注意力分為四個層次:當時在班上各方面屬于中上等的同學在班級中占43%,他們一節課有效的注意為40分鐘;中等生占45%,他們的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為30分鐘,中等以下的同學占10%,他們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為20分鐘左右;那2%屬于“活躍”分子,他們在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只有15分鐘。實行了興趣教學以后,中上等以上的同學注意力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原來占10%的中等同學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提高了一倍;那2%屬于“活躍”分子的有效注意力提高的最明顯,提高了25分鐘。
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經常性的表揚,產生興趣的效果很好,他們還能互相之間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長江、黃河時關于干流、支流、和流域這些概念時,有的同學這三個概念鬧不清,當時有一個男同學主動站到講臺前,用他的肢體動作和幾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解決了問題:他站在了講臺上向兩側平伸胳膊,一邊解釋:“從我的頭到腳就相當于河流的主干,我的兩條胳膊就代表了支流,我胳膊能觸及到的地方那就是流域。”被他內化了的知識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帶著高昂的興趣迎接了期中考試。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而且也只有通過應用地理知識,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因為,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經實踐驗證的知識。在應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加深理解,并鞏固、擴展知識,形成多種技能。也只有在應用地理知識中,才能真實地驗證學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識。考試后我進行了試卷分析,然后后將試卷發到學生手中,雖然我們班的成績年級第一,但我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這次考試你們有什么遺憾嗎?情況種種,其中一道題有45%的同學同時舉手,遺憾都出在同一個問題上:綜合題。
地理學科由于它一定的難記性,為聰明學生所不以為然;又由于它的綜合性,為中下學生所畏難。這道題問題集中出現在平時各方面屬于中等層次的同學身上,他們表格內的內容填充的完全正確,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質,沒有把問題理解完整,把本來會的知識而給忽略了,沒有填圖。這部分同學再次重申:“不是不會,是遺漏”。白失掉了應得的分數,他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內疚。也是由于我對于學生審題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造成的。反思后我有所得:
審題失誤在地理解題中是比較常見的。有的學生雖然具備答好題目的知識基礎,但由于不會審題,結果仍然答錯,或不切題、不規范乃至漏題。審題不清主要表現在問域不明和已知條件不明確兩個方面。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完成各種類型的練習,如回答問題、畫地形圖、分析圖表、“預報”天氣過程等等,這類練習必須緊密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另一種是解決實際問題,如在野外考察中對某一問題的探索,解決小范圍環境問題等。雖然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學生的心理過程是相同的。它是由三個環節組成的:
1.明察問題
明察問題就是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的內容與目的,了解解決問題的條件。這是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例如,學生解答問題,必須弄清題意,明確問題問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審題過程,而在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生必須學會發現問題,明確該問題要解決什么,需要哪些條件等。
明察問題這一環節,通常被學生所忽視,這往往是學生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出現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問題是學生的一種智力活動,它包括學生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以審題為例,首先要有正確的感知過程,即看題,在此基礎上,通過思維過程理解題意,進一步分析題目所給概念的關系,明確題目要求,并且還要有一段時間的記憶過程。首先就要閱讀全題,弄清題意,了解問題問什么或要求什么。因此,實踐使我深深的體會到,對學生進行分析問題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智力的提高。
2.重視知識
所謂重視知識,就是為解決問題回憶有關知識,選擇有用知識的過程。在學生明察問題之后,已了解了問題的性質,就必須應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識去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需要回憶自己已有的有關知識,并盡快選擇出最有用的知識,從而為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重視知識也是復雜的心理過程,這不僅需要記憶,而且還要對已有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地理知識本身的特點,往往使學生出現某些弱點,而不易重現已學過的知識,甚至重現錯誤的或帶干擾性的知識等。例如:地理知識中機械記憶的知識多,就增加了重現知識的困難,常表現在對某些問題的內容與要求十分明確,但無法回答。另外,地理概念復雜多樣,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現錯誤或出現干擾性知識的現象。
為了解決問題時善于重現知識,就需要加強鞏固知識的教學,對知識有良好的記憶,同時要不斷地加強知識系統化,了解知識間的聯系,這些都有助于重現知識。此外,在教學中經常介紹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事例,也有助于學生重視知識。
3.知識的遷移
知識的遷移是指在先前的學習情境下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新的學習情境中,掌握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等活動中去的過程。只有把學到的地理知識,用在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的問題中,并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經過期中考試我們各自有所思,有所獲,我們師生達成共識,期末考試見。我們看中的不是分數:讓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驗!
地理教學反思 篇3
“反思”在認知心理學上屬于元認知的范疇,它是指對自身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知的檢驗過程。
教與學的反思是教師和學生對教學中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分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期中過后進行了試卷分析,我和我的學生感受多多。
素質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點,指出了教育的終點,規定了教育的內容,確認了教育的整體性,是當今深入開展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屬。中小學生的素質應該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等。其中的科學素質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必要的知識,技能結構,一定的智能基礎,積極的創造精神(能力)等。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教是為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養,素養的形成我從培養興趣開始。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 “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來(愛因斯坦語)”,“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由于我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幾年來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教過的歷屆學生都很愛上地理課。在有了興趣的基礎上,我還時時用問題做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常常處在興奮的狀態。
我還對興趣教學前后學生的注意力的變化做過一個抽樣調查:缺乏興趣的教學學生在課上的注意力分為四個層次:當時在班上各方面屬于中上等的同學在班級中占43%,他們一節課有效的注意為40分鐘;中等生占45%,他們的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為30分鐘,中等以下的同學占10%,他們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為20分鐘左右;那2%屬于“活躍”分子,他們在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只有15分鐘。實行了興趣教學以后,中上等以上的同學注意力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原來占10%的中等同學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提高了一倍;那2%屬于“活躍”分子的有效注意力提高的最明顯,提高了25分鐘。
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經常性的表揚,產生興趣的效果很好,他們還能互相之間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長江、黃河時關于干流、支流、和流域這些概念時,有的同學這三個概念鬧不清,當時有一個男同學主動站到講臺前,用他的肢體動作和幾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解決了問題:他站在了講臺上向兩側平伸胳膊,一邊解釋:“從我的頭到腳就相當于河流的主干,我的兩條胳膊就代表了支流,我胳膊能觸及到的地方那就是流域。”被他內化了的知識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帶著高昂的興趣迎接了期中考試。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而且也只有通過應用地理知識,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因為,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經實踐驗證的知識。在應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加深理解,并鞏固、擴展知識,形成多種技能。也只有在應用地理知識中,才能真實地驗證學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識。考試后我進行了試卷分析,然后后將試卷發到學生手中,雖然我們班的成績年級第一,但我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這次考試你們有什么遺憾嗎?情況種種,其中一道題有45%的同學同時舉手,遺憾都出在同一個問題上:綜合題。
地理學科由于它一定的難記性,為聰明學生所不以為然;又由于它的綜合性,為中下學生所畏難。這道題問題集中出現在平時各方面屬于中等層次的同學身上,他們表格內的內容填充的完全正確,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質,沒有把問題理解完整,把本來會的知識而給忽略了,沒有填圖。這部分同學再次重申:“不是不會,是遺漏”。白失掉了應得的分數,他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內疚。也是由于我對于學生審題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造成的。反思后我有所得:
審題失誤在地理解題中是比較常見的。有的學生雖然具備答好題目的知識基礎,但由于不會審題,結果仍然答錯,或不切題、不規范乃至漏題。審題不清主要表現在問域不明和已知條件不明確兩個方面。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完成各種類型的練習,如回答問題、畫地形圖、分析圖表、“預報”天氣過程等等,這類練習必須緊密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另一種是解決實際問題,如在野外考察中對某一問題的探索,解決小范圍環境問題等。雖然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學生的心理過程是相同的。它是由三個環節組成的:
1.明察問題
明察問題就是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的內容與目的,了解解決問題的條件。這是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例如,學生解答問題,必須弄清題意,明確問題問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審題過程,而在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生必須學會發現問題,明確該問題要解決什么,需要哪些條件等。
明察問題這一環節,通常被學生所忽視,這往往是學生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出現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問題是學生的一種智力活動,它包括學生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以審題為例,首先要有正確的感知過程,即看題,在此基礎上,通過思維過程理解題意,進一步分析題目所給概念的關系,明確題目要求,并且還要有一段時間的記憶過程。首先就要閱讀全題,弄清題意,了解問題問什么或要求什么。因此,實踐使我深深的體會到,對學生進行分析問題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智力的提高。
2.重視知識
所謂重視知識,就是為解決問題回憶有關知識,選擇有用知識的過程。在學生明察問題之后,已了解了問題的性質,就必須應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識去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需要回憶自己已有的有關知識,并盡快選擇出最有用的知識,從而為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重視知識也是復雜的心理過程,這不僅需要記憶,而且還要對已有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地理知識本身的特點,往往使學生出現某些弱點,而不易重現已學過的知識,甚至重現錯誤的或帶干擾性的知識等。例如:地理知識中機械記憶的知識多,就增加了重現知識的困難,常表現在對某些問題的內容與要求十分明確,但無法回答。另外,地理概念復雜多樣,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現錯誤或出現干擾性知識的現象。
為了解決問題時善于重現知識,就需要加強鞏固知識的教學,對知識有良好的記憶,同時要不斷地加強知識系統化,了解知識間的聯系,這些都有助于重現知識。此外,在教學中經常介紹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事例,也有助于學生重視知識。
3.知識的遷移
知識的遷移是指在先前的學習情境下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新的學習情境中,掌握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等活動中去的過程。只有把學到的地理知識,用在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的問題中,并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經過期中考試我們各自有所思,有所獲,我們師生達成共識,期末考試見。我們看中的不是分數:讓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驗!
地理教學反思 篇4
《東南亞》分為了兩個課時進行講解,在聽完了曹老師的課后,了解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根據師 父整理出來的學案,從繪圖識位置、看氣候識農業、看河流找城市、探究分析話旅游、梳理歸納、反饋練習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其中,在填圖、繪圖部分,學生所用時間過長,節奏把握存在些許的問題。當講到地形時,用了“上、下”這些口語化的詞,應該用專業的地理術語“北、南”。在講城市分布時,講活動題的時候,速度過快,學生沒怎么反應過來,應該注意關注學生的完成度。
雖然存在以上缺點,但也有些許的優點,比如,細節到位,用陳毅的《贈緬甸友人》,結合生活中的地理,進行德育教育;臺風沉穩了很多,自信了很多,資料充分,板書也有所進步。
除此之外,我還注意到,當講到旅游資源時,學生讀圖的時候,速度快慢不一,我在課堂上沒有太注意,對學生注意的廣度不夠,同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在課下經過曹老師的指點,我知道了,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指導來互相解決問題。
本節課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角色扮演,“假如我是南非的國王,我要運鉆石到日本,我應該怎么做?如何走航運路線”,通過創設情境,用帶有趣味性的教學語言,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興趣,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掌握知識。這是我應該保持下去的。
地理教學反思 篇5
一.教學反思:
這次一模考試,我校學生基本上達到了預定目標,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學生試卷上非選擇題的32、33、37、38題答得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分述如下:
1.我們的學生選擇題失分率較高,尤其是單選題部分,除了第3題糧食問題,12和13題太陽波長范圍圖,全市失分率均較高,我們第5題和第6題青藏地區城鎮分布,青藏鐵路線路題,第9題根據經緯度判斷地形區,好多學生一看等高線地形圖,也不看具體的經緯度就輕易選了四川盆地,第10題云貴高原的成因,也就跟著錯。第15、16題風向、漁港2題錯誤率也很高。雙選題21題——23題有關沃爾瑪的知識,24——25題等溫線、等壓面,26題鋒面氣旋的題目,29題貿易比率等幾題錯誤率也很高。
2.平時講題可能講得不夠透,比如選擇題第15和16兩題是上學期考過的,33題澳大利亞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及其成因,我平時都講過,但學生錯誤率很高。可見老師不應光看到自己講了多少,而應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力爭做到試后100分。還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講到點子上,比如咸海附近種棉花的有利條件是有一點是光照充足,我們學生有好多人只寫到降水少,晝夜溫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這和我平時沒強調到點子上有關系。
3.尾巴還是比較長,我們這次還有10人不及格,有幾個恰恰認為應該及格的,反到沒考及格。高分不多。看來平時應把眼光面向全體學生,尤其關注一些中等學生,不應只注意一些后進的學生。
二.復習計劃和措施:
1.先用前兩個星期把專題復習進行完畢。平時插入幾套綜合練習。后兩個星期多做些練習。講題要講透,不僅要注重量,還要注重質。要重視講解考卷這一環節,尤其要注重選擇題部分的講解。
2.進一步提優補差,爭取把不及格人數控制在5人左右。
3.教會學生進一步學會審題,規范答題習慣,選擇題部分要逐項做過去力爭提高選擇題的準確率。
4.進一步拾缺補漏,這一次34題印度半島冬季氣溫比同緯度地區高的主要原因,尼羅河三角洲的面積不斷縮小的主要原因等幾個知識點我平時沒有強調,學生失分率較高。爭取在二模前盡量減少這種情況。
出題意圖:
本份單元練習卷的命題范圍是高中地理上冊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主要供高三單元復習教學使用,是學生的單元過關培訓題目。因此本份練習卷難度系數在0。65左右。
本份練習能級要求有識記,理解,應用,比如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臺風屬識記部分。三圈環流、氣候類型的判斷、分布及對應的自然帶就屬于理解部分。亞歐大陸一題屬實際運用題。
本份練習卷考察的知識覆蓋了整個章節應掌握的知識點的百分之八十。重點放在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天氣系統,氣候類型的判斷四部分。難點是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部分。針對重點難點,我反復通過題目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比如氣候類型的判斷、位置、成因,我重點考察了學生對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四種氣候的掌握情況,因此單選1——8題,綜合1,2題都是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通過單選9、10兩題考察學生對三圈環流的理解。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比較頻繁的國家,我通過臺風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臺風本身就是一個熱帶氣旋,這樣又可以和天氣系統一節很好的聯系起來。綜合題16、17分別考察學生對我們居住的亞歐大陸及我們國家區域氣候的分布及特征,及對應的自然帶景觀,使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對等值線的判讀能力,是地理考試中最能夠區分考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我通過17題考察了學生這一部分知識。并能根據氣壓圖判斷風向、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一個熱點問題,我通過19題考察學生這一部分知識點。17題重點考察學生對對流層大氣氣溫垂直分布特點,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
地理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的課題為《世界氣候類型》,內容為初中地理的難點之一,我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影響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
3、學會判讀“氣候直方圖”。
4、從豐富多彩的氣候和景觀類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園。
5、在分析各氣候的成因中,促進學生形成觀察、比較、思考、質疑的科學研究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1、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
2、直方圖的判讀。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
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從大氣環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氣候直方圖”判讀方法。
本節課內容豐富,全球的氣候類型必須面面俱到,為了吸引學生,我不斷變化方法,有的精講,有的簡講,有的讓學生講,并且利用照片、視頻資料展示常見氣候條件下的動植物景觀,使學生對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獲得最感性的認識,最終不僅達到教學目標,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地理課堂教學價值觀的滲透方面,本節的課內容涉及人與地球環境,科學的人地觀、環境觀在本節中得以充分的體現,在地理環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中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性,整節課滲透天人合一的人地關系理念。
在提及當今全球變暖的問題時,聯系前一天在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引起學生關注社會,提高主人翁的意識。
整節課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圓滿地完成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
地理教學反思 篇7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形成學習分析區域地理的思路,根據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去分析東南亞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特點。其中重點是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組成,了解本區氣候濕熱的特點,會分析氣候和地形等對農作物及物產種類和分布的影響,和自然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課堂上通過活動設計有效幫助學生理解了本課的重難點,還運用大量的圖表和資料,以針對性的問題推動,引導學生探究、總結,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本節課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整體結構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缺乏主線的貫穿,鉆研教材的時候,應該更加細致分析,更透徹在宏觀把握上再下功夫。
2、應該結合重難點及時小結,使知識點更系統化。
3、在世界政區圖中找不到東南亞的具體范圍,導致在分析氣候時無法判斷氣候的分布區域。
4、教學時間分配不當,給學生討論的時間過長,導致課堂結構前緊后松,部分教學任務完成粗糙。
5、注意要組織和關注學生,及時了解學情。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進行讀圖和分析問題,不能大包大攬,而要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他們的學習素質和能力。
6、在問題設置上應注意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發問后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使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式學習。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多聽優秀教師的課,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改進自己的不足,保留和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地理教學反思 篇8
在前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中,我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于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么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初一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游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規律 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樣的聯系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于質疑敢于于創新的學習風氣。
第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于對已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系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運用主體教學,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找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第三,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使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后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對策:引導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后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于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地理教學反思 篇9
一、對地理新課標的反思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二、對地理教學設計思路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經常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自己的預期設計有比較大的差異,課后分析,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過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針對學生認識現狀和接受能力以及當時的教學情景,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益。
比如在地球運動中,如何處理正午太陽高度角與影子的長度和方向時,我不可能把學生帶到教室外教學,一是難以駕馭和控制,二是學生受干擾因素更多,更不利于我完成教學和學生對知識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四個學生參加到我的設計材料中來,一個同學作北回歸線,一位同學作南回歸線,一個同學作移動的太陽,一個同學作地球上任一點的物體,讓同學們一起觀察以下幾種情況:1、當這個點在北回歸線以北時,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移動時影子方向如何?比較在南北回歸線時,何時影子更長?2、當這個點在南回歸線以南時,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移動時影子方向如何?比較在南北回歸線時,何時影子更長?3、這個點在北回歸線到赤道之間時,太陽在南北回線移動時影子方向如何?比較在南北回歸線時何時影子更長?4、當這個點在南回歸線到赤道之間時,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移動時影子方向如何?比較在南北回歸線時何時影子更長?通過學生觀察分析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出正確結論,最后我請學生自己來歸納結論,這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更好,并且能夠很好應用。
三、對地理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也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樣才能更合理的促進學生內在素質的發展,怎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講交通運輸中的點時,我沒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們縣三大汽車站為例,以過去的區位與現在的區位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白汽車站的區位選擇與哪些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提出我鎮規模擴大和兩大交通干道的建成,又將如何影響我鎮汽車站的區位呢?又該如何布局才更為合理有效呢?
我認為,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師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還必須有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較強的設計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開教學、通過創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和能力的發展,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和分析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師必須從多方面充實、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內外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從而使教學活動處于活躍積極的狀態。
四、對自身教學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有親合力;是否有正直的品質、開闊的胸懷、豐富而細膩的感情,果斷的決策力和創新能力。現在很多教育專家都在呼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這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與學生溝通,才更能了解她們所思所想,更能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和現狀,才更利于我們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所以教師更應該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質在該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只有這樣才能令學生信服。關心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平等民主的相處,你會發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與你配合是格魅力,是否能夠吸引學習融入到你的課堂。
五、對地理教學反饋的反思
地理是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三維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反饋最主要來源于練習,練習也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通過練習,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反思教師給學生的地理作業是否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是否對學生終身能力發展有幫助。因此作業反饋要注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訓練和培養,正如古語所說“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
地理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重視學生讀圖、記圖能力的培養。從地形圖上掌握亞洲的主要地形、河流、湖泊,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亞洲的地勢特點以及對河流分布的影響,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和綜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分析亞洲的地形特征,我首先讓學生依據陸高海深示意圖歸納出亞洲的地勢特點,充分利用地圖教學,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地圖引導學生讀圖、歸納得出結論,效果明顯。例如分析亞洲河流的流向時,我首先讓學生讀圖,從圖中找出亞洲主要河流,在圖中描出,并說出河流注入的海洋,并進行歸類,歸納出亞洲河流的流向是從中間向四周流。學生自然而然的就得出了結論效果比較好。
地理教學反思 篇11
應試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今的新課程改革具體思路。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是向著素質教育為主轉變,但由于高考的制度變化不大,導致現在“分”還是學生的命根沒有突出素質教育的優勢。傳統的地理應試教育主要偏重于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在能力運用和生產實踐方面關注不足。這顯然不利于新時代對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的要求,也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就是要把地理應試教育機制轉化為地理素質教育機制。
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素質教育為鮮明旗幟,拉開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才能樹立起地理素質教育的新旗幟。但素質教育在中國倡導了多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試制度和教材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沒有突破傳統的地理教學誤區,新一輪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一、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認知
湘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并茂,呈現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采用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精神。
新教材加強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訓練,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創造條件。強調開展多種地理活動,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成為探究問題的過程,獲取技能和方法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互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動”中,專門設計了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內容。動手:引導學生演示晝夜更替,解釋晝夜交替是怎樣產生的;畫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計算兩地的時差等。動口:引導學生說明生命出現應具備的條件。動腦: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總結九大行星的運動規律;分析歸納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的規律;分析晝夜長短分布規律;用科學的術語解釋四季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這些都為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
教材還刪除了一些難以讀懂,不易理解的地圖;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觀察、實踐和探究活動。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給教師提供了較大的、創造性的發展空間,以利于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二、近半個學期以來教學工作上的困惑
近半個學期的教學,我盡力把新課程改革的種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收獲,同樣也有困惑,這些困惑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1、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統,這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做了適當的刪減,刪除了一些較難于理解的知識點,圖表,但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我們每一位高一的教師提出了挑戰。在近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們感覺到課時緊張,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于,那就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么時間又難于滿足,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2、對學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現嚴重脫節,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相對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一下難于適應,給我們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連經線、緯線都不知道,這樣對于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師再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于完成,組織學生回去自學,但部分基礎較差,綜合理解能力較弱的同學還是難于接受。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導致興趣漸無。如何更好的轉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困惑著許多教師。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他們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學中發現,高一學生普遍對新課程改革了解不夠,傳統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一下子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課堂教學,尤其是我們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轉變難度更大。還有,學生對地理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現行的高一地理課標有四個版本(地圖版、湘教版、人教版、山東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識結構等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作為教師不可能不考慮這些。例如作為走在高中新課改革最前沿的廣東省,為了對付2019年的第一次高考,地理教師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16開的舊地理課本搬到了課堂,因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這四套教材配套還是個迷,所以作為教師而言,對如何把握好教材與課標有許多的困惑。另外教材與教輔資料明顯不配套,新的教材還沒有相應的教輔,現有的教輔資料還都是以舊教材為藍本,許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刪減,但在練習中出現,如新教材中的地轉偏向力的內容已作了刪除,但在教輔中都出現了這些問題,在后面的“單元大氣的運動”中又出現了這一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該不該講,應講到什么程度,很難把握。
學校在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工作上與現行的高一地理新課程的要求明顯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活動增加了,動手、動腦、動眼觀察等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但學校與之配套的教學輔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師手中沒有掛圖,上課只好用手畫圖,這一方面影響課堂效果,同時也浪費時間,影響老師教學進度。實物模型和多媒體演示軟件相對缺乏,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以此產生的時差和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難以理解,這些也都對新課改教學帶來困惑。
地理教學反思 篇12
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這一學期的高一地理新課程教學工作,收獲多,反思亦多。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導自己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教師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
3.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于創新的品格。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為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不成熟的探索階段,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
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地理教學反思 篇13
篇一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程的教育教學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強化了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于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七年級上冊就有132幅,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并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動教學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將多傳輸渠道于一體。不僅有利于學生獲得的有效信息達到最大值,而且有利于實現各種感官、生命存在的意義。這說明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探究,使聽、看、說、思、做有機配合,使學生學會探究和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上冊有34個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有小制作、模擬演示、讀圖分析、動腦思考、填表、計算、繪圖、談感想看法等。遇到這些活動,你得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是結合當地特點精心設計組織的嗎?每一項活動內容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嗎?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嗎?等等。
四、反思是否聯系了學生現實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確如此,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學更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內在動力,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程提供了許多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注重學生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如感受多變的天氣,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與生活等。請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心中有數嗎?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作用?是怎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識的等本文
篇二
在前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中,我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于創新。
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么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初一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游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規律 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樣的聯系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于質疑敢于于創新的學習風氣。
第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
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于對已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系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運用主體教學,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找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第三,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
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使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后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對策:引導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后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于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