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通用14篇)
潤物細無聲 篇1
一張淡雅的賀卡,在教師節的那天清晨靜靜的躺在我的辦公桌上.打開它,里面這樣寫道:
“在我的所有老師中:您是我最難忘的,也是身心最投入的!因為你的幫助,我才有了今天,我和我的父母都非常感謝你。我現在已經是一名飯店的廚師了,……。”
看到下面的落款,一個身影在我腦中出現,是他,李連政,一個已經離開我多年的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李連政的成績一直比較差,入中學后不但不思學習,而且還經常跟其他學生發生糾紛。就連他的家長也對他失去了信心。
我雖然對他的表現和成績非常著急,可是我知道責備是沒有用的,而且很有可能傷害了他。我就從多方面去了解他,找突破口。聽說他經常放學后到一些小吃攤去,開始還以為是他家中沒人做飯。可是經過了解,原來是他特愛好烹飪,將來想當廚師。我一聽很高興,機會來了。我對他說,你有這個理想很好,老師幫助你實現,你愿意接受老師的幫助嗎?他說當然愿意。為了幫助他,同時也為了激勵他,我召開了題為“怎樣做,才能實現你的理想”的主題班會,班會上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談理想,惟有他在那靜靜地聽,看的出他很認真。當我把他叫起來時,班里異常安靜,同學們看看我,看看他,表現出很吃驚的樣子。我知道同學們的意思,他們是沒想到他還會有什么理想,因為他入校來還沒交過一次作業 呢!他紅著臉,磕磕巴巴地把他的理想講了出來,班里響起了很長時間的掌聲。我接著把要幫助李連政的想法,在班里說了,好幾個學生都舉手要求幫助他。可能根本沒想到他還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和掌聲,他非常的激動。從那后他上課認真聽講,也能按時交作業 了。
可有一天,他什么作業 也沒教。學習委員告訴我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失望!真的想放棄了。可又不甘心,我又找他談,沒想到這次的問題是出在他父母的身上,他說他父母堅決反對他學廚師,而讓他學汽車修理,說當廚師沒出息,是伺候人的活等等。他自己對修汽車一點興趣多沒有,干脆什么也不學了。知道這些情況后,我利用周日的時間,到他家與他的父母談了兩個多小時,我說孩子現在成績不好是因為他沒興趣,而不愿意學,既然他對廚師感興趣,為什么不依了他,說不定將來真能有所作為呢!在我的反復勸說下,他的父母終于不反對了。
他的臉上慢慢有了笑容,愿意在大家面前發表見解了,一次班會課上,他還主動對班級紀律發表了意見。初中畢業后,他考取了八職高學烹飪。半年后,他到學校來看我,把他記得非常詳細的課堂筆記給我看,還把他雕刻的各式各樣的羅卜花展示給我看。并告訴我他現在是班長,而且還入團了。看到他一臉的燦爛,我是由衷地高興。
多少年過去了,我也幾乎把他忘記了,想不到,這一張賀卡,又讓我想起他。我真的不知道我在他的心中,有這樣大的影響,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覺得這是一個有自已思想的孩子,我不能讓他把自已封閉起來,他可以是個學習不好的學生,但他不該是個心理上有陰影,有缺憾的孩子,成績只是一時的,但快樂的心是一輩子的。
這件事也讓我感到我的職業真的是不能有一點的疏忽大意,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容忽視的,也許一件小事,就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育人充斥于孩子的整個學習階段。一些點滴的思想教育,一些有意無意的教育行為,也許會改變他的一生。作為教師,他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只有這樣,教育的效果也就會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篇2
作者:蔣麗敏 轉貼自: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第三小學 點擊數:82
潤物細無聲——《春雨》教學談
蔣麗敏
《春雨》是一首令人賞心說目的詩歌。這首詩文質兼美,全詩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雨輕柔細密的特點,滋潤萬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們在雨中植樹,綠化祖國的活動。教學中通過多讀這種最基本的語言實踐,走進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思維,發展語言。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在課前口語交際時,我和學生一起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把學生帶入充滿詩情畫意的大好春光的意境之中。我滿懷激情地引導學生:“春姑娘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而且還帶來了一位可愛的小妹妹,你們知道她的小妹妹是誰嗎?”提出問題后,我用多媒體播放了兒童歌曲《春雨濛濛地下》,優美的歌聲,生動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他們搶著回答:“春天的小妹妹是春雨。”我接著說:“春雨在古代被稱為‘喜雨’,有大詩人杜甫的詩為證——《春夜喜雨》,可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是一位現代詩人筆下的春雨,現代詩人是怎樣描寫春雨的呢?”導入新課,在感官上,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詩的氛圍。逐漸融入詩的意境之中。
(二)感悟語言,啟發想像
導入新課后,我就讓學生自讀課文,在多讀多思的基礎上,向大家匯報讀書成果。學生匯報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了這樣幾句詩:
飄在果園點紅桃花
酒在樹梢染綠柳芽
落在田野滋潤莊稼
降在池塘喚醒青蛙
我特意把“飄、灑、落、降”四個字寫成紅色,把“點紅、染綠、滋潤、喚醒”寫成藍色,在學生反復誦讀后,體會到“飄、灑、落、降”都是“落下來”的意思,作者運用這幾個詞,一方面寫出了春雨輕柔細密的特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漢語言的豐富性,而“點紅、染綠。滋潤、喚醒”則采用了擬人的方法,寫出了在春雨中大地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飄飄灑灑的春雨中,小朋友們在雨中植樹,給這幅優美的畫面,增添了許多生機。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魅力之后,我啟發學生:“作者把春雨當成人來寫,你們覺得春雨像什么人?”學生思索后便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春雨像勤快的小姑娘,把春天裝扮得非常美麗;有的說,春雨像一位畫家,給田野山川畫了好多新衣服;還有的說,春雨是神奇的魔術師,她走過的地方就改變了模樣……
(三)表情朗讀,開拓空間
句式相似,節奏感強,是這首詩的語言特色,學生在感悟、想像的基礎上通過有表情地朗讀來體驗感情,領悟詩情畫意。怎樣讀才能體會出“潤物細無聲”的感受呢?我為學生范讀了“春雨沙沙,春雨沙沙”兩句,讀“沙沙”一詞的時候,聲音輕而快,學生通過仿讀揣摩后,終于感受到了春雨細微綿密的特點——的確是“潤物細無聲”啊!我又適時地播放了《春雨濛濛地下》畫面,桃花盛開,柳枝飄拂,濛濛的春雨,如煙似霧,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詩的廣闊意境給學生留下了自由開拓的空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春雨貴如油,春雨無論飄落在哪里,都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希望,想一想春雨還飄落在哪些地方?那里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閱讀經歷,經過認真的討論,做出了許多精彩的答案:“春雨飄落在花園,鮮花綻開了笑臉。”“春雨飄落在校園,操場上長出了綠綠的小草,我們在草地上玩耍、做游戲,多么開心!”學生們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后,我適時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我們的家鄉屬于半干旱地區,已經有好幾年沒下過一場透雨了,讓我們帶著對春雨的渴望一起來背誦這首詩好嗎?”
葉圣陶先生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如果抓住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春雨》這首詩的教學,增強了形象的感受,減少了理性的分析,達到了閱讀的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第三小學)
轉載
潤物細無聲 篇3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的“讀讀說說” 中要求用“嗎、呢、吧”三個語氣助詞練習說凝問句。當我剛想進行教學時,前邊幾個淘氣的小同學又開始竊竊私語了。我靈機一動:“平時總是蓋老師向你們提問題,今天請你們當小記者采訪我好嗎?”這些小家伙先是睜大了愕然的眼睛,好奇地瞅了我一會兒,緊接著露出了驚奇的笑容,個個提起了精神,紛紛向我舉起了期盼的小手。
我趁熱打鐵向他們提出了具體要求:把你的問題經小組商量、篩選后再告訴蓋老師,而且問話中要用上“嗎、呢、吧” 其中的一個。經過“激烈” 的商量之后,學生中再一次舉起了企盼的小手。
第一個有幸被我選中向我“發難” 的是朗讀能力極強的王迪:“蓋老師,你喜歡讀書嗎?”(這個問題真好,可向他們介紹讀書的好處。)
“喜歡,因為書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未經推敲脫口而出。也許他們不一定懂,那就有待于慢慢感悟、細細反芻吧。)
話音剛落,機靈的姜少沖迫不及待地站起來:“你都喜歡看哪些書呢?”(喲,問題還挺具體的呢!)
“我喜歡讀科普方面的書,因為這類書可以讓我增長科學知識;還喜歡看名著、小說一類的書,這些書可以加深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
就在我興致勃勃與他們互動交流時,淘氣的李鵬宇已經向我揮手“示威” 了。看著他那著急的樣子,我親切地說:“請你發問!”(我故意加重語氣,表示重視。)
“您每天的工作一定很辛苦吧?”(天哪,真讓我感動!)
“是的,老師的工作的確很辛苦。但是和你們在一起,我覺得很快樂!”(說真的,有時真被他們搞得焦頭爛額。可這時在這里說的這句話著實是我的“真心告自”。)
“蓋老師,您最愛您的女兒,還是愛我們?”(向我提問的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于宇。真沒想到這個小家伙還挺“刁鉆” 的,向我提出如此尖銳的兩難問題。)
“我愛你們,就像愛我的女兒!”(當話從我的嘴里娓娓道出的時候,教室里出奇得靜。就在那一瞬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的距離是那樣的近,近得可以使人聽見彼此的呼吸,可以感受到心臟起伏的快慢。從他們那一雙雙晶瑩的眼睛里,我知道從此我們不再有距離……)
潤物細無聲 篇4
佚名
一、設計思路:
《春雨的色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課文文質兼美,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雨色彩斑讕的特點,滋潤萬物的作用。根據教材特色和兒童的心理特點,本著"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和"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一精神,我在教學上緊扣"自主——合作——感悟——積累"八個字,努力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教學目標 :
1、知識: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會寫"你、們"等16個字。
2、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喜歡春雨的思想感情。
4、態度: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逐漸養成積累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制作的課件,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積累。
四、教學難點 :
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五、教學準備:
1、課文錄音。
2、燕子、麻雀、黃鴛的圖片和頭飾。
3、搜集描寫春天的成語、古今詩人的詩歌。
4、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時間:2課時
七、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 ,創設情境
1、在課前口語交際時,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描寫春天的成語,把學生帶入充滿詩情畫意的大好春光的意境之中。
2、滿懷激情地導入 :春姑娘己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而且還帶來了一位可愛的小妹妹,你們知道她的小妹妹是誰嗎?
3、春雨多美啊,它到底是什么顏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
《春雨的色彩》(板書課題)。
(二)自主讀書,識記生字
1、請同學們先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手指課文,看誰聽得最認真,指得最準確。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會認的生字打上五角星,圈出不會認的生宇,間同桌請教后多讀幾遍。
3、學生按四人分組合作讀書,會讀的給不會讀的同學當"小老師",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棒!
4、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抽學生試讀課文。(實物投影課文內容)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位同學讀課文(激勵評價)。
5、誰愿意和他比一比?誰讀得好?給他們評一評。
6、小組合作識字。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互相幫助認識這里面的十二個字。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認得多,認得準
7、你能給生字找找朋友嗎?指名學生說。(絲線、有線、談論、議論、有趣、興趣、問題、題目、底下)
8、開火車組詞讀生字。
9、分組讀課文。同學們真聰明,會認識這么多的字了,我們來進行分小組讀課文比賽,每小組派一組讀得最好的同學上來讀,老師還送禮物呢!(出示五角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0、寫字指導。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本課要寫的六個字,有兩個人字旁的字"你、們",兩個絞絲旁的字"紅、綠",兩個草字頭的字"花、草"。教師重點指導一個,掌握偏旁的寫法,然后放手讓學生揣摩、練習。
(三)小組合作,理解感悟
課文采用并列式的敘述萬式。我決定采用"依據相近的興趣,組成學習小組",即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自己決定學習方式和學習伙伴進行重點學習。具體操作如下:
1、激疑:課文寫了哪些小動物,它們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
請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然后小組展開討論。
2、四人小組上臺板演。學生邊說邊把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小燕子(圖片) 綠(涂)
小黃鶯(圖片) 黃(涂)
麻雀(圖片) 紅(涂)
3、明確合作小組的研究方向:(1)如果你來當小法官,你覺得小燕子、小黃鷹、麻雀誰說得有道理?(2)你從課文哪些地萬看出來?"合作展示"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欣賞每一個學生的感悟。學生的感悟有深有淺,有多有少,但只要是真實的感受,我們都要加以保護。"合作展示"時,教師隨機出示柳樹、桃樹、油菜花、蒲公英的課件。出示課件文字(麻雀說:"不對,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從中,杜鵑花也紅了。"),并隨機指導朗讀。
(四)情感體驗,內化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進行課本劇表演。
1、你最喜歡哪個角色,為什么?
2、自由再讀課文,加上合適的動作。
3、自由組合,準備表演。
4、表演匯報。(教師可以預先做好相應的頭飾,供學生使用。
這樣做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語文學習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實踐機會,通過角色扮演,能潛移默化地將書中的語言內化為個體語言,從而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五)口語交際,拓展知識
1、同學們,在別的小動物眼中春雨是什么顏色呢?
小熊說:"春雨是白色的。你們瞧,春雨滴在梨樹上,梨花白了。春雨灑在桔花上,桔花白了。"
小猴說:"春雨是咖啡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土地上,土就成咖啡色了。"
2、聽了同學們的積極發言,春雨下得更歡了,它還給大家送來了一些美麗的畫面,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教師展示優美的畫面,學生猜成語。)
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綠草如茵春暖花開
翠色欲滴罵歌燕舞春光明媚春色無邊
3、古人眼中的春雨又是怎樣的?
在音樂伴奏下,學生背誦:《草》、《春曉》、《詠柳》、《春夜喜雨》、《早春》、《清明時節》和《暖風》。
(六)延伸拓展,鞏固內容
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請同學們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春天,用手中的畫筆把它描繪出來。
(七)板書設計 :
2、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圖片) 落、淋 綠色
麻雀(圖片) 灑、滴 紅色
小黃鶯(圖片) 落、落 黃色
潤物細無聲 篇5
學完《懷念母親》一課后,在練習題后有一問:在你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我把它設計成了書面作業,讓學生展開充分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筆描述一下季羨林母親的面影。作業上交后,學生完成的很出色,以下是幾位學生的精彩之作:
您,一位和藹慈祥的母親,您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仿佛刻滿了您以前所受的壓迫和折磨。雖然您未過半百,但您的頭發以變得花白,您那一雙眼睛里流露出憂郁的眼神,又仿佛在訴說操持家務的不易。
她,既不年輕也不漂亮,一條條皺紋布滿整個臉頰,臉色還有幾分暗淡蒼白,能看的出,她日夜為家庭操勞著。眼角也有幾絲魚尾紋,黑眼圈是那么明顯。但是,她的嘴角邊有兩個酒窩,常常掛著甜蜜的笑容。
作者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那是一張飽經風霜的臉,滿頭銀絲,彎彎的鼻梁,嘴唇上布滿了道道裂痕,從她那滿臉的皺紋,含著幾條血絲的眼睛里,我仿佛看到了她經受過的痛苦與磨難。
在為學生豐富想象力以及精彩描寫感到高興欣慰的同時,我突然閃過一念,何不趁熱打鐵,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父親與母親呢?同時讓自己的父母“拜讀”一下孩子的“大作”,既能為他們創設一個交流的平臺,還能讓家長趁此機會了解一下孩子前面作業的情況,何樂而不為呢?但此題材學生接觸太多,把握不好易讓學生厭煩,感覺沒有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寫作欲望,起到“舊瓶裝新酒”的功效,我特意為學生們播放了《父親》和《母親》兩首歌曲,感人肺腑的歌詞,歌唱家動人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學生,有些學生情不自禁跟著哼唱起來,眼中浮現出淚光。時機成熟,就等欣賞學生的精彩之作了。果然,第二天作業上交之后,學生的習作處處流露出真情,毫無矯揉造作、生編硬造之感,有些家長還寫了讀后感言,現摘錄幾段:
學生的話
說起我的媽媽,你們也許都不知道,是的,她在幼兒園教師崗位上默默無聞工作了17年,沒有創造什么豐功偉績,更未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卻因為擁有一位慈祥的母親而自豪。有一次,她在為托班的孩子們備課,我低頭看她:一對有神的大眼睛透出無限的慈祥和智慧,緊抿的嘴角微微上挑,像美麗的蒙娜麗莎一樣,一頭烏黑的靚發中攙雜了幾根銀絲。隨著歲月的流逝,大自然這位能工巧匠也在她皺紋里刻上了成熟與穩重。
“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一聽到這首歌,我就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母親。“天涼了,記得加件衣服。”“下雨了,別忘了帶把雨傘。”……這些話經常回響在我耳邊。這些話語聽起來沒有什么,可仔細一想,這里面飽含了母親的多少愛與關懷呀!
當我來到世上,最先熟悉的就是我的媽媽。媽媽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有著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媽媽的笑容就像春天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生活中的每一天,她給我信心,使我振奮,讓我歡樂……媽媽每天為我洗衣做飯,接送我上學,一天下來沒有多少休息時間。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最美麗的身影是媽媽的,最熟悉的聲音也是媽媽的。”
在熾熱的夏天里,晚上有一絲絲涼爽慢慢滑進心田,那是媽媽手中輕輕搖擺的扇兒,讓我進入甜美的夢鄉;在早上出門前媽媽一聲又一聲的叮囑,讓我心中涌起點點甘甜;在我每一次遇到困難后媽媽一次又一次的鼓勵,讓我心中的希望重新燃起。我的媽媽,一位偉大母親給我的愛,是我永遠也還不起的濃濃的愛。
家長的話:
讀完這篇短文我很感動,孩子用她自己的視覺感受描寫了她心目中母親的完美形象。可我感覺我在個別地方做的還不夠到位、不夠耐心,雖然我很疼愛她,也為她付出了許多,但很少像朋友一樣平等的、心平氣和的和她交流溝通。以后我會注意并努力做到最好。
話語雖然不多,但我深深被震撼了!我的女兒長大了、懂事了。說實話,工作之余我常企望女兒能盡快長大,但我也常感嘆歲月流水,轉眼間我已從一個毛頭小伙子進入了不惑之年,女兒也一天天長大了。我工作確實很忙,每年除了春節,從沒有星期天,終日忙碌,但有了女兒一顆誠摯的心,做父親的還有什么遺憾呢?
讀了孩子寫的文章,我的思緒也多了起來。通過女兒這些簡單的描寫概括,我感受到孩子對我的愛,平時總以為嘮叨的話孩子不愛聽,很煩,看來其實不然。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媽媽對孩子的付出,孩子都是記在心里的。所以,我作為一個平凡的母親,必將所有的愛傾注給我心愛的女兒,希望她在我的愛的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此次作業,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明白了作文只有“真”才能出色,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再次感悟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父母之愛的偉大,要尊重、孝敬父母,把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聯系了起來。如果我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有意識地把人文思想、道德教育等內容融入其中,讓孩子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還能享受到思想的洗禮與熏陶,那么我們的教育就能起到春風化雨般的神奇效果,正如杜甫詩中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 篇6
《積累運用二》的習作要求是寫一件后悔的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學生都難免會有做錯事的時候,因此學生并不缺乏寫作素材,但是由于大多數學生都對寫作文有畏懼心理,如果直截了當地就說要進行習作訓練,可能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為了打消學生這一畏懼寫作的心理,習作課上,我先是跟學生談心,向學生講述自己曾做過的一件至今仍后悔不已的事,然后啟發學生打開心扉,向同學們講講自己這樣的經歷。
由于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作文課,個個暢所欲言,感情真實自然,對當時自己心理活動的描述也非常細膩,并從中吸取教訓。于是我趁熱打鐵,讓同學們把剛才講的事情的詳細經過寫下來,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節作文課,但是同學們都沒有畏懼情緒,而是欣然動筆,一氣呵成。此次習作同學們選材新穎,感情真摯,幾乎每篇都堪稱佳作。本次作文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潤物細無聲 篇7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特級教師虞大明教作文《智能鼠捕鼠》記
丁麗娜
題記:語文能力的本質是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的能力;語文課,應為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而教。——時金林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什么?簡單地來說,是交流,也是思維的碰撞,更是師生的平等對話,實現“雙羸”的過程;理想的課堂教學追求的是什么?簡單地說,是學生追求主動探解、獲取新知、不斷創造的過程,更是教師追求教學意圖“隱藏”,教學行為“無痕化”境界的過程,處處閃動著思維火花,處處跳躍著智慧的靈感,妙語連珠,幽默風趣,實現師生生命的一次自我超越和創造。虞老師的課堂,又何曾不是如此呢?縱觀虞老師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再把學習看成枯燥之事;教師不再玩“作秀”之游戲,取而代之的是返樸歸真、匠心獨運。課堂上永遠洋溢著歡笑;記遠升騰著熱情,自由,開放,理性思辯,孩子們在輕輕松松中玩游戲,學作文、樂作文。聆聽了虞老師教的題為《智能鼠捕鼠》作文課,讓我受之匪淺、回味無窮,會心一笑!笑過之后,讓我們思緒萬千,感觸頗深。現小記如下:
(一)
師:我從杭州趕過來,也沒什么東西可帶的,所以就特意去超市,買了些物品。(虞老師提出一個大袋子,拿出蛋糕)
生:這個蛋糕
師:干什么用的?
生:吃的
師:給誰吃的?
生:給老師吃的
師:老師一個人能吃那么多嗎?
生:讓我們寫“蛋糕”
師:到底寫不寫還是個疑問,我們就留個懸念。(拿出神奇止咳露)
生:給老師喝的。誰咳嗽給誰喝。
師:兩灌可口可樂干什么用的?
生:解渴用的。誰渴了給誰喝。給老師喝。
師:大家真疼老師。紅心二鍋頭呢?
生:給爸爸媽媽,給下面聽課的老師喝。
師:酒精度55%度,喝了肚子里象是燒了一把火,誰愿意試?
生:……
師:最后一樣用品。胡椒粉,有什么用?
生:燒菜,打噴嚏……
師:同學們,我們怎么猜也是沒用的,這是放松心情用的,大家放松了?愉快嗎?虞老師到底是怎么樣的老師?什么樣子的?現實中的跟你猜測中的老師有什么區別?
生:原來以為你是女的,現在是個男的
師:你失望嗎?
生:原來以為你是又高又瘦的,現在是又矮又胖
師:你見到了一個又矮有胖的老師,能不能換個次來說說?
生:豐滿
師:這個詞一般都形容女的 。
生:結實強壯,健壯 。
在虞老師的課堂上充滿著歡聲笑語。課前伊始,用蛋糕、神奇止咳露、二鍋頭等教具我看就只有虞老師了。這樣,不僅讓課堂跟生活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而且引起學生的新鮮感,孩子們興趣黯然。他們在想:這些東西到底趕什么用?跟作文課有沒有關系?我也為教師的新點子感到驚訝,好奇心也就越來越強了。他們每一句都說得那么輕松,就想是我們生活中的對話,哪象是課堂啊?簡直就是平常的聊天嘛,還不時引得大家笑一笑!
(二)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什么?”
“寫作文”
“不是,今天就是一個大朋友跟小朋友一塊兒玩,高興嗎?”
玩,誰不高興呢?老師的任務又是那么簡單,學生雀躍不已。消除了對寫作的害怕心理,于是老師又引導:
“高興的時候,我們會怎么做?”
“鼓掌……”(學生給自己鼓掌)
“還有呢?平時大家都會情不自禁地叫……?”
“耶……”
這一聲“耶”已經讓學生完全地陶醉在歡樂的氣氛之中。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慈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虞老師的激勵、喚醒、鼓舞中,“玩”就從這里開始。 在玩的時候,在交流的時候,在談話的時候,虞老師那接近生活實際富有傳奇色彩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了故事中來,有時讓人拍案叫絕,有時讓人贊嘆不已,有時讓人捧腹大笑。如:把老師當人,問:它有沒有觸電身亡?當學生用石子向米缸里的老鼠砸去竟然沒砸破米缸卻砸死了老鼠時,他說,你真是“神砸手”。當孩子們一腳把老鼠踩死的時候,他便說:你是武林高手。這樣幽默的老師,這樣神奇的評價,孩子早已放下戒心,此時此刻,他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老師又讓一個小女孩畫兩只一模一樣的老鼠,他評價說:“恭喜你畫了兩只兔子,而且還像貓。”隨后,教師示范著畫了兩只老鼠,但后來虞老師毅然擦掉自己畫的兩只老鼠,保留學生的兩只又像兔子又像貓的老鼠。虞老師就像一位慈母般地呵護孩子的心靈,保護孩子的自尊。他賦予這孩子“失誤”的價值,這才是教學的藝術呀!
(三)
作文是從生活而來,運用身邊的故事,加以修改,就可以寫一篇好的作文。所以, 虞老師才有了后來的智能鼠請老鼠秒練習事件,既形象,有生動,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更是對學生進一步進行思想教育。 類似這樣的故事和詞語數不勝數。如:把可口可樂當做“超級營養液”,讓老師住上別墅,烤箱里烤老鼠等等。
(四)
這一環節更是教師和學生玩得最開心的時刻。我們的老師和學生是不可分離的,不是教師的絕對權威,高高在上。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是師生雙邊性活動的過程。
教師當導演,進行30秒排練,其他學生倒記時,也許是他們希望快點看到演出,一時心急,越數越快,老師就故意生氣地說:“怎么越來越快了啊?重新從10開始。”
他真的生氣了嗎?不是的!這哪是老師生氣的樣子,老師已經完全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了,這明明就是朋友之間的“撒嬌”嘛!孩子們為了能見識一下大朋友的精彩表演,他們期待著……
學生和老師傾情演繹了“智能鼠捕鼠”的全過程。他們演得猶為賣力,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有了視覺的感知,有了親身的體驗,有了生活的實踐,要寫下來,還難嗎?
教師和學生充分得玩得開心,讓學生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學生樂意學習,學生主動學習,那么我們的目標就達成了。
潤物細無聲 篇8
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前天聽黃芳老師執教一年級的閱讀課《四季》,聽完,一種感受尤其強烈:老師時時處處都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一個6歲的兒童,從他跨進小學的那天起就意味著他的生活環境變了,他的任務變了,他的行為準則也變了。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為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它將為孩子的人生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石。
一、點滴做起。
要養成好習慣,需教孩子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可以說“習慣培養無小事”。課堂上,黃老師從鼓勵孩子坐端正到教孩子如何拿書,要求孩子把書拿端正,至要求孩子認真朗讀課文,無一不體現出對孩子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以致下課時她對學生的要求:“請大家把凳子放到桌子下面。”這似乎都是是小節,都是不經意的語言,但孩子認真讀書,坐姿端正等好習慣,就是由此在心中生根的。
二、及時強化。
所謂“及時”,就是抓住時機訓練某些習慣。孩子開始學校生活的最初階段,許多與學校生活相適應的好習慣都應在此時養成。所以,一定要及時強化,及時訓練。
在孩子做出符合要求的行為方式時,及時以口頭的表揚,肯定的眼神、語調、手勢等,給予強化,以增加這種行為發生的概率,使之逐漸養成習慣。課堂上,黃老師好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不失時機地把表揚送給學生。哪個學生坐的特別端正,她會說:“瞧,他坐的多端正啊!”哪個學生讀書認真,她豎起大拇指夸獎:“你讀書可認真了,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哪個小組表現優秀了,她會興奮地把表示競賽的“登山”紅標志向前移動一段……孩子們在老師的鼓勵和贊美聲中,學習盡頭更足了,各種表現更棒了!
三、持之以恒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能有一次放松。有了一次放松,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習慣養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在課堂上,不時聽到黃老師這樣的說話:“你說得很好,把句子說完整就更好了!像我這樣說……”
整整一堂課,黃老師時時處處都在不留痕跡的將孩子好的習慣滲透到教學之中。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對此有過貼切而深刻的比喻:“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習慣主宰人生,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那是留給孩子的一筆終生受益的“資本”。
潤物細無聲 篇9
潤物細無聲
——寓德育于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qgyy (原創)
內容提要:新的課程標準著眼于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培養和優化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滲透于教學過程 之中。
主 題 詞:語文教學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語文教學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致力于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教學實踐同時也是育人的過程,語文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語文教學應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使他們于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打好精神的底子。
過去的語文教學,過于注重書本知識,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之所以如此,一是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一是教材內容與編寫體例的“難、繁、偏、舊”。新課程標準頒布后,對語文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它強調必須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強調必須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并形成正確價值觀。
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之一即: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這一教學目標 ,更好地貫徹新課標呢?本人想結合教學實踐對此問題給予初步的探討。
新課程特別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課程實施目標。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結合教材特點,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案例回放:
在學習《行道樹》一文時,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假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棵行道樹,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愿生活在哪里?有位女生舉手回答道:“我仍然會選擇做一棵行道樹。因為行道樹能凈化空氣,為人們遮陽,能體現出它自身的價值。”我感覺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這篇文章就是贊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她的回答證明她已體會到文章所蘊含的教育意義,正在逐步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我對她的回答給予贊賞及表揚。
但此時我聽到一些唏噓之聲,聲音雖然不大,還是在課堂上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怎么回事啊?我了解了一下情況。原來是有些同學認為這位女生的回答太假,認為她在現實生活中不會甘心做一棵樂于奉獻的行道樹的。更為過分的是,竟有一位男生站起來扭過頭去質問她:“在現實生活中,你會這樣做嗎?說得倒好聽。”這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及他那咄咄逼人的質問使那位女生倍感尷尬,我看她臉都紅了。
怎么辦?是簡單放過,還是抓住這個良好契機對他們進行教育?德育要滲透課堂,課堂是德育的主渠道,我一定要讓他們對此問題有深刻認識。正好,抓住機會教育他們。
我告訴他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當別人發表自己的見解時,我們應認真傾聽,而不能私下議論;當你有不同意見時,應先舉手,經老師同意后提出異議;當別人提出不同見解時,應以一種謙遜平和的態度去交流,而非將咄咄逼人的質問擲給對方。你們生活在同一個班集體,應互相團結,相互幫助、共同前進。我希望以后咱們班不再發生這種事。”我的這段話很有威懾力,雖然我是用平和的語氣說的,但鏗鏘有力。
從那位男生略微發紅的臉我感到自己這番話起作用了,這段話已如細雨滋潤了他的心田,我想他今后應該知道如何與人交往及溝通了。短短幾句話,雖不是長篇大論,但使那位男生知道自己的不妥之處了,同時也給全體學生以教益。
至于那位男生的質問,我則這樣解答:“你怎么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同學不會做一棵行道樹呢?我們學習的是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據我了解,××同學平時就樂于為大家服務,為班級做貢獻,她現在已經是一棵名副其實的行道樹了。我相信××同學會以她的行動來證明的。”同學們聽到這里,都鼓掌表示贊同,那位男生也熱情地鼓掌,回答問題的女生也感到很欣慰、很自豪。
這個問題的解決用了三、四分鐘時間,但我感到頗有價值。通過這個問題使學生們知道了應如何做人、如何為人處世,也對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有所幫助。
思考及探索: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內涵比起教學大綱“思想性”目標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總目標”1-4條是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和語文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要注意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滲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結合教材特點,抓住教育契機,實現這一目標。成功的語文教育必定對學生的心靈,包括情感、道德、意志表現出深切的終極關懷。
語文是語言的藝術,教學是塑造人的藝術,語文教學更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語文教學絕不僅限于知識的傳授,它更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捕捉,用情感去灌溉,去融合。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也絕不僅僅是讀書寫字,它更應是貫穿于學生全部生活中的生存能力的培養和對事物審美鑒賞能力的塑造。我們應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求知,在社會中成長。
潤物細無聲 篇10
畫得像不像,而在于畫的過程以及閃光的點子。每個孩子對待同一個主題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們都有創造的欲望。如果教師要把他個人的(成人化)想法硬是塞給學生,或者拿著一些“范作”讓孩子去借鑒甚至是臨摹,那孩子的思維一定會被局限與“范作”或教師的思維中,從而哪來的想象和創造?現代教育中有一個教育觀點:“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過早地灌輸給孩子;“教”,就是創造一個有問題的情景,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創造精神。教師應該改變“灌輸——接受”式教法,在教學的時候通過正確的引導,激發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畫,孩子們才能創作出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即使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兒童個性的體現。只要畫面中有兒童自己的想法,就應該適當地表揚。這樣的教學,對提高兒童的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二、 多樣教學,培養個性
1、創作形式的多樣化
傳統的兒童畫教學總是按照先勾線,再涂色的方法進行。這樣畫面是工整了,但也從另一方面局限了一部分孩子們的思維。在作畫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一些膽子比較大,喜歡創新的孩子敢于突破繪畫程式,大膽嘗試、實踐,不斷發現、尋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創作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掘孩子們的思維潛能;教師也可以適時地介紹一些國內、外兒童運用的比較優秀的創作形式來讓一些喜歡思考的孩子進行選擇,如:在背景的處理上突破傳統的用油畫棒平涂的形式,而用點、曲線、小色塊來取代,處理完的背景活潑、生動;對于主體物的處理可以用漸變或點、線、面結合的方法涂色,這樣,兒童的作品才不會出現“千人一面”的結果。
2、工具的多樣化
潤物細無聲 篇11
目的:
以前的家長會都是向家長通報學生的學習情況,紀律情況,如果班里出現了大的紀律問題,還要向家長通報。因而,學生都不想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在校表現,不想讓家長來參加家長會,有的家長來了,在家長會上,老師苦口婆心地說了一大通,但效果往往不顯著。我經過長期的觀察與思考,以及與同事們的共同研討下,我發現家長會效果不顯著的一個原因就是家長會沒有學生的參與。為了提高家長會的效果,我設計了由學生來主持,學生參與的“真誠溝通,從心開始”的家長會。我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次家長會給家長和學生搭建一個溝通的平臺,讓學生把平時想說又沒有機會說的話,說給爸爸媽媽聽。同時,也讓學生聽一聽父母的心聲,從而,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目的。
準備:
每位學生寫一封給爸爸媽媽的信,主題是“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由于時間有限,事先讓班委會成員篩選出5~6封信,這些準備工作先不要讓家長知道。讓每一位來參加家長會的家長,也想好一句最想和孩子說的話。班級為每一位家長準備一個紙杯,在家長會進行過程中,讓學生給家長沏茶、獻茶。我選擇了《一封家書》作為這次家長會的主題曲。在家長會的中間,學生共唱《讓愛住我家》。在家長會的結束時,播放孫悅的《感謝》。讓班里的板報組成員在前面黑板上寫上主題“真誠溝通,從心開始”,在后面黑板上寫上“歡迎爸爸媽媽”。
過程:
開家長會時,學生和家長坐在一起。主持人宣布家長會開始,錄音機放音樂,學生沏一杯茶水放在父母面前的桌子上。接下來班主任向全體家長匯報班里的情況,各任科教師介紹各科的教學情況。這一切結束后, 主持人演唱《一封家書》,緊接著開始家長會的重頭戲——學生朗誦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中間穿插同學們共同演唱的《讓愛住我家》,然后,每位家長說說自己最想給孩子說的話,家長自由發言。開始,家長還有些拘謹,后來,被家長會真誠的氣氛所感染,逐漸融入了這個臨時組成的集體之中,暢所欲言,真情感人,最后在《感謝》的歌聲中,我們結束了這次愉快而有意義的家長會。
效果:
會后,許多家長向我反映,這次家長會對自己的觸動很大。通過孩子向自己說的心里話,更加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實想法,也體會到了孩子也有自己的煩惱,從而檢討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誤。學生們也體會到了家長的良苦用心,由此,拉近了學生與家長的心理距離。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再僅僅是停留在學習上,而是深入到學生們的內心世界。家長理解體諒自己的孩子;同時,孩子也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真正做到了心心相連。通過這次家長會,使學生徹底醒悟了如何來回報自己的父母——那就是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
感受:
在整個家長會的過程中,看著學生與家長的真誠溝通與交流,我萬分感動。這次家長會開的很成功!家長們用最真誠、最純樸話語表達了他們對孩子的愛,表達了他們對孩子的關心,從他們的言語中,孩子們讀懂了父母頭上那幾根稀少的白發,讀懂了父母那飽經風霜的面孔,深深的體會到了什么叫愛,什么叫付出。通過這次家長會,拆掉了阻隔他們心靈之間已久的一堵無形墻,使他們之間彼此心心相連。是的,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心與心的交流溝通,學生、家長、老師之間又何嘗不是呢?當《感謝》在教室響起的時候,我的眼圈紅了。我感謝這些純真的學生,感謝這些善良純樸的家長,感謝他們帶給我的這份感動!
真誠溝通,從心開始,愿我們在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愛的天空下,共同朝著美好的未來去奮斗!
附學生感言:
回想起我們用心編排的家長會的全過程,我感觸很深.。當聽著同學們的心聲,聽著同學們一口氣把心里話說出來,聽著父母親發自內心的聲音,我思索著、沉思著``````
多年來的奮斗與拼搏,日日夜夜、年年歲歲的勞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節儉,為的只是兒女們的吃飽穿暖,為的只是兒女們未來的幸福,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舉動,多么震撼人心的創舉,誰又有什么理由不黯然淚下呢?
家長會以前在我心中是一個可怕的名詞,可經過這一次后終于明白了一些事情。
以前開家長會總是怕成績差,使父母傷心生氣,可事實并非如此,在這次家長會中,母親看到了我的成績,她臉上依然保持著原來的笑容,可我知道母親心中的苦悶、失望和對我的絕望。但是,母親并沒我想象的那樣做,而只是說:“一次的失敗,談不上什么失敗。在同一個地方拌倒兩次才是真正的失敗,希望你能再努力起來。”聽到這些話,我很欣慰,很震撼。當時心中感到一股暖流滾滾而來,大腦中閃現出一個念頭:一年后的高考,我一定要捧著鮮紅的錄取通知書來報答您。
聽到這么多父母的講話,我終于明白了父母心中的想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的期望,他們這了這個目標而督促我們好好學習。而我們呢?是否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了呢?當面對父母的善意的批評,我們是否又理解了呢?當面對父母的關懷和愛護,我們是否又重新振作,向著新目標奮斗了呢?想到這些,我揪心自問:“你做到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想到這兒,我不敢再想了,淚水已打濕了雙眼。
爸爸媽媽及老師借此我想對您說:“請你們再給我一次機會,再相信我一次,我會盡全力去學習,去拼搏,不會再讓你們失望,再讓你們傷心;最后再向您道一聲您辛苦了。”
我以后會為目標沖刺,并打算在下面的日子里如何去學習:別人吃飯慢,我以最快的速度吃完;別人睡覺早,我會抓住熄燈前的每一秒;以前考試抄過,在以后每次考試中絕不抄襲,考出真實的成績,考出優異的成績。請父母相信我吧!
04級數控(3)班 李鳳翔
家長感言:
12月23日,高二全體對口班召開了家長會,家長會前學校發了邀請函,并且女兒反復叮囑我:“您一定要去開家長會”,所以,我已經感到這次家長會的重要。
回想起那次家長會,對我的觸動還是頗深的。
開會那天,“真誠溝通,從心開始”幾個大字赫然寫在黑板上,后面黑板上寫著“歡迎爸爸媽媽”,頓時有一種溫暖的家的感覺。大部分學生家長已經坐在了自己孩子的座位上,孩子坐在旁邊。女兒見我進來,笑瞇瞇的扶我坐下,那天天氣很冷,我端起杯子想讓坐在身邊的女兒喝口水,暖暖手。她笑著搖搖頭:“是給您喝的!”,我的心里甜甜的,知道這是老師精心安排的。會議進入“真誠溝通,從心開始”的主題,首先,主持人請大家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煩惱和希望,以及對父母的理解。乍一聽,想笑——每個孩子都是大人似的,說話挺有意思。后來笑不出來了,有的孩子說:“希望爸爸媽媽忙里偷閑抽出時間陪陪我”;有的孩子說:“考試成績不好,請爸爸媽媽不要責怪我”;有的孩子說:“爸爸媽媽多注意身體,女兒理解您掙錢的辛苦。”聽著孩子的心里話,我開始反省自己。過后,主持人請家長針對孩子們的心里真心地講句話。起初,家長們有些拘謹,可孩子們的純真熱情感染了家長,家長才開始熱烈發言,當時的場面太感人了。
說來慚愧,我雖然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但由于平時太忙,在孩子教育上有時缺乏足夠的耐心,沒有與孩子更多的交流與溝通。“真誠溝通,從心開始”家長會觸動了我,我不由得站了起來,面對全班家長由衷地說了句話:“咱也是種地人,都知道為了孩子,辛辛苦苦一輩子也不容易。孩子現在長大了,懂事了,知道體諒父母了,我感到十分的欣慰。我作為一位父親也倍感慚愧,給了孩子不少生活上的壓力。今后,我會加以改正,希望在座的家長都能改變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態度,我們應該理解他們,和他們心對心的去交流。其實孩子們心里有是非標準,只是有時自覺性有點差,把握不住自己罷了,需要我們耐心對待。”
這次家長會溝通了我與孩子之間的聯系,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孩子健康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健康正確的教育,要多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交流。
數控(3)班 白欣家長
潤物細無聲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7潤物細無聲——探尋《五花山》課堂教學語言的魅力
[主題背景]
語言是課堂的靈魂,教師的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語言,是激發學生個體潛能發揮的重要因素.生動智慧的語言,有助于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間,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因此,平時我們應注重精雕細琢課堂語言,使自己的語言更加有魅力.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冊的一篇寫景文章.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顏色變化.文章語言優美,適宜學生朗讀積累.其中描寫秋天的這個段落是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連句成段的,可對學生進行這個段式的訓練.本篇文章可讓學生在品讀優美語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斕的美,那大自然獨有的奇妙的美,從而讓學生心中升起對美的喜愛,熱愛,向往的思想感情.寫景文章重在品味語言美,體驗自然美,教師富有啟發性,韻味性的引導語可謂是整堂課的生命線.
[情境描述]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說說自己所見到過的山是怎樣的 (生:高大的,綠綠的……)
師:你們所看到的山都是普通的山.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一座非常奇妙的山.板書:五花山
2,指名讀課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五花山肯定是五顏六色的,五光十色的,五彩繽紛的……)
師:五花山真的有這樣美嗎
[評:一句簡單無華的引導語,卻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質樸中見智慧.學生們心中的五花山是美麗的,令他們神往的.這一問問到了學生的心里了,激發起學生閱讀文本的好奇心,可謂順水推舟.]
二,初讀課文.
1,師:打開課文讀讀,看看哪些地方你想到了,哪些地方你還沒有想到.爭取把課文讀正確,通順,碰到難讀的劃條橫線多讀幾遍.(生讀,師巡視,并相機板演:綠油油 熟透
紫絨幕布
2,請學生看黑板,指導讀好詞語.其中的紫絨幕布的意思相機利用臺上的幕布來理解.先指導讀詞,再讀帶有這個詞的句子.
3,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我知道五花山很美……(停留在感受上)師引導:你還知道了課文寫了——生答:五花山的景色.師:寫了五花山什么時候的景色 (生答,師板書:春 夏 秋 )
師:你還知道了這是一篇——生答:寫景的文章.
[評:當學生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教師的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位老師的引導是那么自然,并且處處體現了學生本位的思想,并沒有讓學生因為回答不出而產生畏難情緒,影響課堂學習的情緒.]
4,寫景的文章應該怎樣學呢
生:多讀優美的句子,發揮想象,要把好的句子抄下來……
師:讓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去領略五花山的美景.
三,賞讀課文.
(一)春天部分
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生讀得很有味道,有種淡淡的感覺.師相機抓住淡淡的這個詞,引導學生讀出淡淡的綠,并相機板書:淡淡的
師:這冒出來的芽會說話呢!它是怎么出來的 (抓住冒體會)這讓你感覺 (生:舒服,精神煥發……)就帶著這種感覺讀讀吧.
[評:優美的散文是神與形的統一,傳達這種精髓的耐人尋味的詞句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本段的閱讀教學摒棄了空洞的字詞教學,只抓住淡淡的,冒,相機進行朗讀指導.以讀代講,不斷地去品味淡淡的綠,品味冒帶來的生命的活力,讀出一種淡淡的綠所特有的淡淡的生命力.]
(二)夏天部分
讀讀夏天的山有什么不同
(1)生自由讀.
(2)夏天的山怎么樣 從哪些詞句看出
師引導學生想象滿眼的綠:什么都被染綠了
抬頭看看——生:天空也被染綠了.俯下看看——生:大地一片綠色,小草也被染綠了.置身于森林中,仿佛空氣也是綠色的,怎一個綠字了得!
[評:這樣的引導,拓展,如此自然,如此流暢,猶如一泓清泉股股自然流淌,帶給人一種清新,享受的感覺.詩意語文就應該這樣,潤物細無聲,詩情畫意.]
(3)分小組朗讀.
(4)師總結: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綠,還是夏天濃濃的綠,都讓人賞心悅目,這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詩句:淡妝濃抹總相宜.
(三)秋天部分
師引:秋天的五花山正向我們招手呢!我們快去讀讀吧.[評:自然,簡潔]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覺得哪里最美,在文中圈圈,劃劃,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
(2)師:好東西要與大家分享.指名說感受,并感情朗讀.
(3)屏幕播放絢麗多彩的五花山圖片,師適時配上相應的解說詞.
(4)欣賞后,你有什么話要說
(5)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進五花山 生讀,師生評議.
(6)屏幕出示最后一段:師引:假如你一邊走,一邊看,你會怎么讀
假如你越看越激動,你怎么讀
[評:這就是不露痕跡指導朗讀的一個典型.教師的引導摒棄了理論化,教條化的分析,給學生創設了情境,在無意之中將學生帶進了課文的情境,讀出了散文的韻味,詩的意味.]
(7)師引讀:秋天的五花山一片--------,一片--------,一片--------,看得我們----------------.一齊來讀讀吧.
[評:教師不時地運用不同的方法引導著學生朗讀,以讀代講,以讀串文是教師本堂課教學語言魅力的又一亮點.這樣的語言與這樣的散文結合得天衣無縫,使散文更有散文的意韻氣息.]
四,寫法指導.
1,抓住秋天的五花山這部分,引導學生觀察作者的寫作特點.
2,看雁蕩名山圖片,應用句式寫一兩句話.
3,交流反饋.
[評析與反思]
課堂教學中,教師起引導,點撥作用.這種作用就體現在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語上.這位教師整堂課的語言都是輕聲細氣,柔柔和和的,適合于這樣的寫景文.為了讓學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五花山教師并沒有運用華麗的詞藻,大肆渲染五花山的美,而是緊緊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用質樸無華,平淡真實的語言將文本中那種純樸,自然的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如入此情此境.真正的美是用心感悟出出來的,教師的語言就猶如五花山那春天時淡淡的綠,雖淡得幾乎無色,但卻很有韻味.也許這就是教師語言的魅力所在,如斜風細雨,不經意間就讓種子萌芽了.
作為以啟迪人類智慧,傳播人類文明為神圣使命的教師,其職責是以課堂為主要陣地,靠語言為載體,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可見課堂語言是從事教師職業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外在體現,是為學生打開知識寶庫和連接師生心靈的橋梁.
課堂中的教師語言也是教師個人魅力的一部分.如何讓自己的課堂語言立足文本,緊緊抓住學生的心而又能不露痕跡使教學渾然一體呢 這是值得教師們反思與研究的一個問題.
本人就自己的教學體會談點膚淺的認識吧.
一,需要教師練就規范,精確,生動的語言基本功.
規范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學生獲取知識和教師表情達意的效果.藝術的語言,固然離不開生動,離不開情趣,離不開得體,但根基在于標準的普通話來傳遞,特別是教師根據課文內容作藝術處理的普通話教學語言,其本身就是種活生生的情景點撥,它能引發學生的感情共鳴和思想火花,漸漸與作者心靈上的隔膜,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入情入境.
教學語言也應講究精確,如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習慣于繞桑賣槐,婆婆媽媽,其結果肯定是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昏昏欲睡,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少而有分量,又要準確地表情達意.前蘇聯的文學家高爾基: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真正的美產生于言辭準確,明晰和動聽.
教師運用語言教學,不只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還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主動地隨著老師的語言思考問題.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做到鮮明,生動形象,在課堂上善于把握教學的語言技巧運用比喻,對比,設問,排比等修飾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達到師生雙邊互動的效果,使語言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最好的教師是最會運用語言的人,特別是專門研究語言文字的語文教師,就更應該在教學語言上下工夫.教學語言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學語言有魅力,就等于給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劑.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語文教師只有盡力錘煉好自己的教學語言,才能充分體現語言化深奧為淺顯,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需要教師掌握豐厚的文化底蘊.
所謂文化底蘊,就是分享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就是學識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一個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僅決定著他理解,駕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創造一個豐富的課堂,才能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讓學生在廣闊的精神空間中自由馳騁.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堅固支撐: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語文教師的詩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語文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語文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語文教師的神性.其中豐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新課程呼喚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教師,而教師的文化素養是難以培訓和灌輸的,靠的是日積月累的浸潤和孕育.在今天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中,教師更應以一種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純凈而又向上的心態,從容地沉靜地對待讀書,對待學習.
三,需要教師感官敏銳反復錘煉不斷反思.
一個充滿詩意的語文教師,應是一個感官敏銳的人.對學生,對文字,對課堂,對自己的內心,都應有一種敞亮的敏感,燭照的直覺.對學生,要敏于傾聽其心聲;對文字,要敏于捕捉其意蘊;對課堂,要敏于把握其氛圍;對自己的內心,要敏于觀照其靈光乍顯的智慧.
研究自我,研究文本,研究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實踐,并不斷反思,努力錘煉自己的課堂語言,使其能突顯自我個性,再現原滋原味的文本語言,喚起學生渴望交流,溝通的欲望.如此課堂語言,可謂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他們可盡情享受語言的沐浴,享受課堂的情致,享受生命的精彩.
潤物細無聲 篇13
案例背景:
《看菊花》是一篇贊美秋菊的課文。課文記敘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著重描寫了滿園菊花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的繁盛景象,贊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
教學這篇課文,重在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菊花的色彩的美、數量的多,感受秋菊的勃勃生機和不畏嚴寒的精神。由于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較少,形象直觀思維占主導,要通過課文中簡單的插圖和文字體會秋菊的美麗、高潔有一定難度。我運用春暉工程的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出示課件 配樂敘述)金色的秋天到了,黃葉飄落,草木凋零,許多花都藏起了笑臉,只有菊花生機勃勃地在花壇、公園中爭奇斗艷。
生:欣賞秋天的景色,盛開的菊花。
師:現在正是賞菊的大好時機,誰能讀準這些詞語就能得到菊花姐姐送出的公園門票,小朋友們想試一試嗎?
師:出示詞語。
生:指名朗讀。全體齊讀。
師:小朋友讀得真棒,看來大家都能得到菊花姐姐的門票。下面就讓我們坐上汽車隨小作者去公園賞菊吧。嘟嘟——
(教學伊始,教師精心設計導語,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如詩如畫的秋季美景,怎能不使人心馳神往,這一切,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開的秋天的公園內,營造了較為真實的氛圍,把孩子的心靈帶到廣闊而繽紛無限的大自然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拓寬視野,激發情感
師:(媒體課件出示:姿態萬千、競相開放的菊花)看著這些姿態各異、爭奇斗艷的菊花,你有什么感受?
生:菊花真是太美了!
生:菊花的顏色真多啊!
……
師:小作者看到的菊花又是怎樣的?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出示課文第二段。)
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指名朗讀,重點出示“好看極了”。“好看”能換個詞嗎?
生:漂亮。
生:美麗。
生:迷人。
師:菊花“好看”在哪?讀一讀課文找出關鍵詞。
生:菊花的顏色好看。“有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
師出示: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配上一幅幅色彩艷麗的菊花。
生:被菊花繽紛的色彩吸引。
師:看著眼前的菊花,你能讀出顏色的美嗎?男女生分別朗讀。
師:除了課文中的四種顏色,你還見過哪些顏色的菊花?
生:還有大紅的,粉紅的。
師:這么多顏色的菊花在一起,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說?
生:五顏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斕……
(相機出示:五彩繽紛、五顏六色 色彩斑斕)
師:菊花顏色美,姿態美,你能讀好菊花的美麗、迷人嗎?
生:美美地朗讀課文。
(當一幅幅色彩斑斕、姿態各異的菊花輔以古典悠揚的音樂聲在同學們視線中緩緩綻放時,孩子們一個個屏住呼吸,瞪大了雙眼,不時發出一陣陣驚嘆。無疑,這些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菊花對學生的視覺沖擊力是巨大的。學生自由徜徉于菊花的世界中,觀其色,賞其形,品其韻,視野一下被拓寬了,對菊花的喜愛之情也呼之欲出。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菊花的色彩美,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樣就避免了繁瑣的講解,給學生留下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間。)
三、形象感知,突破難點
師:菊花不但顏色美,數量也很多。找出文中寫菊花數量多的詞。
生: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師:分別出示圖片(“一朵朵”、“一叢叢”和“一片片”菊花),誰能說出這三個疊詞的含義。
生:“一朵朵”的意思是許多朵菊花。
生:“一叢叢”就是許多花聚集在一起。
生:“一片片”是成片成片的都是菊花。
師:你們能讀出菊花的數量由少到多,范圍由小到大的變化嗎?試著讀一讀。
生:自由朗讀課文。指名朗讀
(理解“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這三個疊詞也是課文的重點,我給這些詞語配上相應的圖片,隨著形象直觀的畫面展示,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詞語的含義,朗讀時也能自如掌握語氣由輕到重的變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拓展延伸,激發想象
師:最近,天氣突然變冷了,小朋友都換上了厚厚的棉衣,那么菊花怕不怕冷呢?課文中是怎么描寫的?
生:他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師:深秋的寒風是怎樣的?(播放:北風呼號的聲音。)
生:北風爺爺呼嘯著,好像要把菊花打倒。
師:小菊花怕北風嗎?她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同學們能不能表演一下?請同桌兩位同學分別飾演北風爺爺和小菊花。
生:同桌分別飾演北風和菊花。(表演得十分投入)
師:剛才同學們在下面都演得興致勃勃,誰能自告奮勇上來表演給大家看一看?
學生分別飾演北風爺爺和小菊花。
北風爺爺:鼓著腮幫子使勁吹氣。
菊花:(昂首挺胸地)北風爺爺別神氣,我們不怕冷!
師:是啊,北風爺爺別神氣,我們不怕冷!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菊花不怕冷的精神好不好?生:全體起立,精神抖擻地齊讀:他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理解菊花不畏嚴寒的品質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他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這一句時,教師創設寒風凜凜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北風爺爺和小菊花,學生做童話般都意境中充分發揮想象,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文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感受到了菊花不畏嚴寒的精神,讀起來也入情入境了。)
整節課,學生都徜徉在菊花的世界中,形象直觀的畫面,優美舒緩的音樂,給學生以多種的感官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另外,在平時的練習和識字教學中,我也充分運用春暉工程的多媒體課件,通過人機互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優化課堂,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
總之,春暉工程為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而優質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觀察,指導學生實踐,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學會創造,也使語文課充滿了情趣,張揚了個性,放飛了心靈。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教師的工作繁忙而瑣碎,如果每節課都做課件,根本不可能,而春暉工程提供的大量優質資源,只要稍加修改就完全可以為我所用。我想,只要在教學中合理利用春暉工程的資源,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多快好省的效果。
潤物細無聲 篇14
春風化雨 潤物細無聲
龍泉外國語實驗學校初中部 雷飛平
關鍵詞:父親、愛、體會、感動
內容摘要:在《背影》教學的拓展延伸中,學生無法體會生活中的父愛,通過教師對自己對父愛的感悟,引發了一場愛的風暴,教師由此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
正文:
那天是星期四,我在八年級十二班上朱自清的《背影》
由于這是組上的研究課,事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上課時課堂
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較好,整個教學過程 非常流暢,一切都向著我設想好的方向發展。正當我在暗自竊喜時,情況發生了變化,形勢急轉直下,臨近下課時,我提了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沒有體會到父親的愛呢?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把學生由課內引到課外,加深他們對父愛的理解,沒想到他們異口同聲:“沒有”。我見勢不妙,緊接著問:“那你們覺得父親愛你嗎”?又是眾口一詞:“不愛”。對于這種回答,我感到非常吃驚。盡管備課的時候我也想到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體會這種愛,但至少也有幾個吧!有兩個人回答,這節課也就完整了,也就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改理念了。于是,我又繼續對他們進行鼓勵和啟發,但我們十二班的同學卻沒給老師半點面子,盡管后面坐著七位聽課的老師,他們仍然是;“千呼萬喚不起來,猶抱書本半遮面”。
當時,我覺得非常尷尬,但轉念一想,也許由于年齡和經歷的制約,他們還無法體會這種感情吧!但對我來說,在這個教學過程 中,我卻是真真切切地想起了我的父親。。于是,我急中生智說了這樣一段話:“其實這也不能怪你們。在我十四歲時,我也覺得父親不愛我。因為在他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我們家沒有男孩,而父親又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盡管母親經常在我面前說父親是愛我的,但我卻不相信。我仍然對父親不滿,他說過的話我也不愛聽,有時還會故意讓他傷心。我從來不會認真的觀察父親,也不會去想他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父親老了。盡管他只有五十多歲,但他的腰彎了,背駝了,頭發白了,皺紋深得可以讓我想起黃土高坡上的千溝萬壑。當我英姿挺撥的站在父親面前,曾經挺撥的父親卻已被我的成長催成了老樹丑枝。我開始問自己:父親真的不愛我嗎?他是一個普通人,不象別人的父親那樣有權有勢,但他用自己的勤勞支撐著這個家。他給我買他能買的一切,對于我上大學時每年上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他從不會皺一下眉頭,但他從不給自己買超過一百塊錢的東西。那一刻,我開始明白了父親的愛,也有了一種深深的自責。尤其是我工作以后,開始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后,我才真正懂得父親的心,并由心底深處生出了對父親深深的愛。我現在常常會有一種恐懼,我害怕體弱多病的父親哪一天就會突然不在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可能這也是所有為人子女都有的困惑吧!所以,我希望你們從現在起就好好地體會父親的愛,好好地愛父親,做一個愛自己也愛他人的人”。當我說完這段話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我在自己閃爍的淚光中看到許多學生眼里噙著的淚花。
這節課上完后,我沒有布置作業 ,但那一周的周記卻讓我大吃一驚:大多數同學都寫到了他們的父親以及體會到的愛。一場愛的風暴以強勁的勢頭席卷而來,將我淹沒在感動之中。文章中,他們用簡單、樸實.甚至是稚嫩的語言寫出了生命中真實的感動。在聽了老師對父愛的體會后,他們開始從生活中瑣碎的細節中發現了父親的愛;他們發現了自己不到四十歲的父親頭上長出的白頭發;他們發現曾經抱怨的離了婚的父母仍然一如繼住地愛著自己;他們甚至發現曾經討厭的繼父繼母對自己也有著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開始學會觀察,學會思考;他們開始懂得理解、懂得尊重;他們也開始學會體會,學會珍惜;他們開始懂得歲月無情,生命無常。
媽媽喜歡吃魚頭的故事早就聽說過了,在學生的周記中,我發現了另外一個版本,一個從小父母就離婚的女孩寫道:每次吃西瓜的時候,父親總是把中間那部分給我和爺爺奶奶,他自己只吃兩頭的那部分。當我把自己的那塊給父親時,父親說:“中間那部分太甜了,我不喜歡,我就喜歡吃兩頭的這部分”,開始懂事的我心里很明白父親為什么不吃中間的那部分,父親無言的舉動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人子女,始終要講一個“孝”字,對于父母,始終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會一開始就會對父母懷著感恩的心,王若蕓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個剛轉來的女孩在她的周記中寫道:我的父親從來沒有愛過我,因為我是一個女孩,聽說在我沒有出生之前,通過B超檢查他就知道我是個女孩,他很不高興。在母親難產時他甚至不愿在手術通知書上簽字。我出生后從來沒有感受到他的半點關心。父親的不愛使我從小就養成了爭強好勝的性格,我經常和同學吵架,老師批評我,就和老師吵,我能感到我的性格在扭曲變形。有這樣的父親,與其說我不愛他,不如說我恨他。父親是警察,有一次在抓歹徒的時候負傷了,被送進急救室時,母親哭得昏天黑地,但我沒有掉半點眼淚。我知道我應該哭,但我怎么就哭不出來呢?我怎么就感覺不到半點悲傷呢?但有一件事卻讓我改變了對父親的看法。由于成績太差,父母把我轉到另外一個學校去讀書。有一天我打開水回來,聽寢室的同學說我父親來過了,剛走。桌上放著一大包東西,還有一張紙條,一張滿是淚水的紙條,上面寫著:孩子,爸爸走了,我知道你不喜歡我,甚至不想見到我。爸爸不怪你,你從小到大,爸爸對你的關心的確太少太少,爸爸對不起你!離家在外,自己學會照顧自己,有事給爸爸打電話,孩子,你記住,其實在爸爸心里,爸爸永遠愛你。看著那張紙條,我淚如泉涌,心里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動和難受,淚水滑過我的臉,滴在那張紙條上,和爸爸的眼淚流在一起。我才明白,有些感情是藏在心里的,需要用心去體會,而我卻一直先入為主的以爸爸不愛我的想法在拒絕著爸爸的愛。爸爸,對不起!看著這些文字,除了感動以外,我更有一種高興,因為她已經會體會,會珍惜這種感情了。但有的人當她會體會時卻永遠沒有這種機會了。十二班有個叫向婉而的女孩,父母給她取名取的是“莞爾一笑”之意,希望她永遠有燦爛的笑容。但是父親車禍去世卻給她留下了難以抹平的傷痛,那年她只有六歲。在通過母親的講述,通過泛黃的照片,通過已經模糊了的點點滴滴回憶了父親之后,她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后來,我終于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永遠不會再重來”。當劉若英經典的情歌成為一個女孩對她死去了的父親的追憶和懷念,成為她無法再體會到的至愛親情的無奈和感傷,我真的有種掩飾不住的感動。
誰能說她們不懂愛呢?這一切的體會和感悟,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結果嗎?而這一切由不愛到愛的轉變,居然源自課堂上那一段我對父愛的感悟,正是它,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他們最強烈的共鳴,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有了這樣一個升華的過程。不經意間,老師的情感體驗就象春雨撒向了學生心田,使他們受到熏陶和感染,潛移默化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課上完了,周記也改完了,但留給我的思考卻沒有結束。語文教材決不只是字詞的排列組合,它的字里行間滲透著豐富的情感。我們在備課時也都制訂了知識、能力、情感的三維目標,但是在我們的教學真的把這些目標都落實了嗎?尤其是情感目標,學生真的就能理解到文章中的情感嗎?真的就能體會到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感嗎?如果他們不能體會,老師該做些什么呢?我覺得這個時候就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資源作用和指導作用。教材是一種資源,教師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在課堂上就應該以教師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的人格,以教師的視野去影響學生的視野。當學生對課文不理解時,教師可以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引導和幫助學生去感受。也許這樣做,我們教給學生的不是知識,但卻是一種體會情感的方法和眼光,一種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背影》的教學在不經意中就遵循了這個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語文老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應該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語文老師,在教知識的同時,我也開始思考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在課堂中做到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美妙和諧,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這將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將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