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精選12篇)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江蘇教育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23課《七顆鉆石》,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則童話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因為充滿了愛心而得到了生活對她的巨大回報的故事。從而告訴讀者,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話文字淺顯易懂,學生非常喜歡。
二、教學對象及教學目標分析:
鑒于初一學生對童話有濃厚興趣的特點,教學目標設計為通過學習童話,培養大膽想象的能力,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由于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需要教師的良好引導和正確指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雖容易把握,但對情感的體驗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
三、教學重點分析:
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旨在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愛心可以創造奇跡,愛,可以改變一切。希望學生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四、教學難點分析:
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感悟愛的博大。
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童話的故事情節是曲折離奇的,是作者通過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學難點的設計便著重在動手寫一寫這一環節,讓學生寫夢中場景,意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中悟出愛的博大。
五、教學方法的分析:
聽——想——議——寫——說
語文課側重于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這幾個環節,讓學生在對課文充分理解后,根據教者出示的問題去分析、理解課文,教者在此時起的是引導作用,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有感而發、有感而寫。
六、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是必然趨勢,為了讓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輔助作用,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教學手段的使用,設計了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如利用多媒體良好的音響效果為學生創設夢幻般的情景,讓學生融情于景,寫作起來也更流暢。還可以節約時間,增大課堂容量。
七、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
課前音樂,舒緩情緒。
課前音樂選的是舒緩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對于初一學生而言,適當的課前放松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有效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便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一)、導入、激趣、揭題。
1、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童話呢?
引導學生從記憶的倉庫里回憶小時讀過的童話,讓學生進行充分闡述。如《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
(2)、它們有哪些共同之處呢?
主要從童話的構思、情節、語言方面來說,如情節曲折、離奇,語言口語化、適合兒童閱讀等。問題難度較大,可讓學生小組討論后作答。
2、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1)、教師出示投影,展示課題,明確作者。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童話《七顆鉆石》。
(2)、你們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這一問題的設置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作品。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投影,簡要介紹列夫·托爾斯泰,學生齊讀。
3、出示學習目標。
針對初一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目標應簡潔明了,即通過童話的學習,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讓學生能從學習目標的確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教師出示目標,學生齊讀,明確學習要求。
(二)、欣賞童話,感知課文內容。
1、 教師范讀課文《七顆鉆石》。
初一學生對童話有著濃厚的興趣,基于這種情形,我便設計了聽老師講故事這個環節,在教師的語言誘導下,學生進入情境,自然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
2、學生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絆(bàn)倒,干涸(hé)
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易懂,學生閱讀時難度不大,個別字詞學生在預習時已掌握,課堂朗讀側重于對學生情感的培養。
4、學生表演朗讀。
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從學生的個體出發,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過個別學生有感情的范讀,加深學生對童話內容的感知。
(三)、理解課文,討論交流。
議一議: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樣變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發生這些變化的呢?
教者可從小問題著手提問:七顆鉆石是從哪里變出來的?學生很快能從書中找出答案,即七顆鉆石是從水罐里變出來的,順水推舟問:水罐是個怎樣的水罐呢?學生的回答可能是“會變”,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應予以肯定。(學生針對投影上的問題思考、討論,學生只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在課堂上應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中進行。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鉆石》一文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水罐也不斷出現變化,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我便在議一議環節中調動學生參與并使其融入童話的氣氛中,教者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學生身心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作出及時解答。如有的學生會問:“小姑娘湊上水罐想喝水的時候,這時如果過路人沒有出現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給過路人怎么辦?”此時教者要聯系童話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從水罐不斷的變化中明白童話的情節是曲折、離奇的,它從現實生活中來,又經過作者的想象用夸張的手法將作者的美好愿望表達出來。
(四) 、拓展想象,寫夢中場景。
由于初一學生正處于小學向中學的過度和適應期,心理上對這些情節精彩、感情豐富的童話是很喜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學習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在本環節中,設計了寫夢中場景這一片斷的訓練。教者在簡單小結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據童話的特點,將童話《七顆鉆石》的夢中場景補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個別學生朗讀習作要求。
“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 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發揮你的想象寫一寫夢中的情景。
為了創設良好的寫作氛圍,在設計課件時,配設了相應的背景音樂《水邊的阿迪麗娜》,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投入寫作。教者在學生寫作時,巡視并了解學生的寫作情況,及時點拔、指導。
2、 學生朗讀習作片斷。
學生朗讀時教師或學生作旁白,可依時間的長短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習作進行賞析。教者對好的習作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體會作者寫作用意,聯系生活談感受。
1、 體會句子的含義:“而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教者可先提問學生:作者為何要以“七顆鉆石”為題?可從鉆石的價值來說,也可從作者的用意去闡述,明確作者以“七顆鉆石”為題,是因為鉆石的價值是貴重的,小姑娘的愛心不也正是那七顆鉆石一樣在空中閃現著耀眼光輝嗎?學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題目,從文中最后一節來展開,作者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在天空永遠放射光芒,向人間遍灑愛的光輝。
讀完這篇童話,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時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教者出示投影,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組交流。教者對學生的發言要予以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教師總結。
1、投影展示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2、教者總結(在“愛的奉獻”的樂曲聲中)。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小姑娘的愛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顆鉆石,閃閃發亮,照亮每個人的心靈。我們的愛心不也正是那一顆顆鉆石嗎?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業。(二者選一,出示投影。)
1、排演《七顆鉆石》課本劇;
2、 給童話故事畫插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未來社會的人沒有合作的態度是不行的,在這一環節上,教者放到了課外,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去充實和完整課堂內容,學生通過排課本劇、畫插圖等形式對童話內容作補充,演課本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這里有導演、演員的分工、道具的使用,這個過程不單單讓學生記住了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以“愛心”為中心,輔以小姑娘水罐的變化,充分體現“愛” 的主體。
九、設計感想: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但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從中掌握了多少,他們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發揮,是否得到了培養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實踐,既學到知識,又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充分地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念,從而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2
《七顆鉆石》說課稿
——淮安市施河中學 施大軍
一 說:教學設計的更新
² 《七顆鉆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里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² 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并據此設計制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并在教學中加以使用;
² 教學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 說:課改理念的貫穿
² 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并在 [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于主導地位,在 [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 說: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⑴【課文導讀】;⑵【課文簡析】;⑶【七星上天】;⑷【拓展練習】。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著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² 學習隨著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鉆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并融入課文的氣氛中并為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于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²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 [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²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但必須基于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于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著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 說: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²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² 除了【課文簡析】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拓展練習】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² 學生在【拓展練習】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煉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系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江蘇教育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23課《七顆鉆石》,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則童話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因為充滿了愛心而得到了生活對她的巨大回報的故事。從而告訴讀者,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話文字淺顯易懂,學生非常喜歡。
二、教學對象及教學目標 分析:
鑒于初一學生對童話有濃厚興趣的特點,教學目標 設計為通過學習童話,培養大膽想象的能力,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由于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需要教師的良好引導和正確指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雖容易把握,但對情感的體驗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
三、教學重點分析:
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旨在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愛心可以創造奇跡,愛,可以改變一切。希望學生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四、教學難點 分析:
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感悟愛的博大。
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童話的故事情節是曲折離奇的,是作者通過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學難點 的設計便著重在動手寫一寫這一環節,讓學生寫夢中場景,意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中悟出愛的博大。
五、教學方法的分析:
聽——想——議——寫——說
語文課側重于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這幾個環節,讓學生在對課文充分理解后,根據教者出示的問題去分析、理解課文,教者在此時起的是引導作用,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有感而發、有感而寫。
六、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是必然趨勢,為了讓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輔助作用,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教學手段的使用,設計了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如利用多媒體良好的音響效果為學生創設夢幻般的情景,讓學生融情于景,寫作起來也更流暢。還可以節約時間,增大課堂容量。
七、教學過程 :
課前音樂,舒緩情緒。
課前音樂選的是舒緩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對于初一學生而言,適當的課前放松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有效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便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
(一)、導入 、激趣、揭題。
1、問題導入 ,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童話呢?
引導學生從記憶的倉庫里回憶小時讀過的童話,讓學生進行充分闡述。如《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
(2)、它們有哪些共同之處呢?
主要從童話的構思、情節、語言方面來說,如情節曲折、離奇,語言口語化、適合兒童閱讀等。問題難度較大,可讓學生小組討論后作答。
2、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1)、教師出示投影,展示課題,明確作者。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童話《七顆鉆石》。
(2)、你們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這一問題的設置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作品。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投影,簡要介紹列夫·托爾斯泰,學生齊讀。
3、出示學習目標。
針對初一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目標應簡潔明了,即通過童話的學習,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讓學生能從學習目標的確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教師出示目標,學生齊讀,明確學習要求。
(二)、欣賞童話,感知課文內容。
1、 教師范讀課文《七顆鉆石》。
初一學生對童話有著濃厚的興趣,基于這種情形,我便設計了聽老師講故事這個環節,在教師的語言誘導下,學生進入情境,自然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
2、學生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絆(bàn)倒,干涸(hé)
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易懂,學生閱讀時難度不大,個別字詞學生在預習時已掌握,課堂朗讀側重于對學生情感的培養。
4、學生表演朗讀。
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從學生的個體出發,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過個別學生有感情的范讀,加深學生對童話內容的感知。
(三)、理解課文,討論交流。
議一議: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樣變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發生這些變化的呢?
教者可從小問題著手提問:七顆鉆石是從哪里變出來的?學生很快能從書中找出答案,即七顆鉆石是從水罐里變出來的,順水推舟問:水罐是個怎樣的水罐呢?學生的回答可能是“會變”,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應予以肯定。(學生針對投影上的問題思考、討論,學生只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在課堂上應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中進行。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鉆石》一文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水罐也不斷出現變化,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我便在議一議環節中調動學生參與并使其融入童話的氣氛中,教者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學生身心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作出及時解答。如有的學生會問:“小姑娘湊上水罐想喝水的時候,這時如果過路人沒有出現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給過路人怎么辦?”此時教者要聯系童話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從水罐不斷的變化中明白童話的情節是曲折、離奇的,它從現實生活中來,又經過作者的想象用夸張的手法將作者的美好愿望表達出來。
(四) 、拓展想象,寫夢中場景。
由于初一學生正處于小學向中學的過度和適應期,心理上對這些情節精彩、感情豐富的童話是很喜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學習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在本環節中,設計了寫夢中場景這一片斷的訓練。教者在簡單小結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據童話的特點,將童話《七顆鉆石》的夢中場景補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個別學生朗讀習作要求。
“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 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發揮你的想象寫一寫夢中的情景。
為了創設良好的寫作氛圍,在設計課件時,配設了相應的背景音樂《水邊的阿迪麗娜》,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投入寫作。教者在學生寫作時,巡視并了解學生的寫作情況,及時點拔、指導。
2、 學生朗讀習作片斷。
學生朗讀時教師或學生作旁白,可依時間的長短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習作進行賞析。教者對好的習作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體會作者寫作用意,聯系生活談感受。
1、 體會句子的含義:“而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教者可先提問學生:作者為何要以“七顆鉆石”為題?可從鉆石的價值來說,也可從作者的用意去闡述,明確作者以“七顆鉆石”為題,是因為鉆石的價值是貴重的,小姑娘的愛心不也正是那七顆鉆石一樣在空中閃現著耀眼光輝嗎?學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題目,從文中最后一節來展開,作者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在天空永遠放射光芒,向人間遍灑愛的光輝。
讀完這篇童話,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時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教者出示投影,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組交流。教者對學生的發言要予以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教師總結。
1、投影展示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2、教者總結(在“愛的奉獻”的樂曲聲中)。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小姑娘的愛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顆鉆石,閃閃發亮,照亮每個人的心靈。我們的愛心不也正是那一顆顆鉆石嗎?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業 。(二者選一,出示投影。)
1、排演《七顆鉆石》課本劇;
2、 給童話故事畫插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未來社會的人沒有合作的態度是不行的,在這一環節上,教者放到了課外,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去充實和完整課堂內容,學生通過排課本劇、畫插圖等形式對童話內容作補充,演課本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這里有導演、演員的分工、道具的使用,這個過程不單單讓學生記住了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
這節課的板書以“愛心”為中心,輔以小姑娘水罐的變化,充分體現“愛” 的主體。
九、設計感想: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但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從中掌握了多少,他們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發揮,是否得到了培養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實踐,既學到知識,又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充分地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念,從而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4
《七顆鉆石》說課稿
——淮安市施河中學 施大軍
一 說:教學設計的更新
² 《七顆鉆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里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² 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并據此設計制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并在教學中加以使用;
² 教學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 說:課改理念的貫穿
² 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并在 [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于主導地位,在 [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 說: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⑴【課文導讀】;⑵【課文簡析】;⑶【七星上天】;⑷【拓展練習】。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著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² 學習隨著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鉆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并融入課文的氣氛中并為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于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²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 [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²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但必須基于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 ,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于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著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 說: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²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² 除了【課文簡析】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拓展練習】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² 學生在【拓展練習】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煉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系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初中語文《七顆鉆石》。
一、說教材
這篇精讀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后寫小姑娘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隨著一次次讓水,水罐也一次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地球上終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在于,讀關于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說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3、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三、說教學過程
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
我是用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來導入的,這樣的導入很直接,讓學生一下子就能進入到課文內容中來,節省時間為后面課文主體部分的教學準備。
對課文主體部分的教學我是借水罐的一次次變化為線索來進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主要體現為:
空水罐——裝滿水——銀水罐——金水罐——七顆鉆石——大熊星座
從“空水罐”到“水罐裝滿水”: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醒來后發現水罐里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小姑娘發現水罐里裝滿了水,雖然又累又渴,但沒有舍得喝,急著趕回家去給媽媽喝,被腳底下的小狗絆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這部分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喜出望外”等詞句,體會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對母親的愛。正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再次顯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變成銀的和變成金的我是放在一起來進行的,原因有三:一是因為課文比較長,如果也象教學第二自然段水罐第一次變化那樣詳細的話時間來不及;二是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了第二自然段以后,已經知道從什么角度來體會這個變化的原因,因此也沒有必要詳細說明;其三,是為了突出水罐的第一次變化和最后一次變化,也就是為了突出重點,所以這部分,即三、四自然段就通過讓學生通過自己朗讀來體會,體會小姑娘不但深愛著自己的母親,還用真摯的愛心對待動物和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愛心,只要有人獻出愛心,水罐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小姑娘強忍住焦渴,把水罐遞給了過路人。這部分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了解小姑娘當時多么想喝水,從而體會她把水讓給過路人是多么美好的行為。在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變化。首先,最后一次變化應是在前幾次變化的基礎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選擇有違“愛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顆鉆石,涌出清澈又新鮮的水流。為幫助理解這次變化的重要性,我結合第一自然段來想象愛心帶來的神奇變化: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大地一片焦渴的景象,而現在從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人們的心情將會如何?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這篇童話的內涵。
為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愛心”這一主題,在課文教學結束了以后,我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七顆鉆石要變成星星呢?因為鉆石晶瑩剔透,閃爍著美麗的光芒,它可以用來表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在本課中,星星和鉆石一樣,象征著美好的心靈,象征著愛心。星星永遠掛在夜空里,象征著愛心永恒;它光照人間,還表示愛心普照人間。童話故事美麗的結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然后出示了“愿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的句子,這樣就讓孩子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愛心”的主題。然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結合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愛心”的故事來談談愛心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說完后我播放了一個以《愛的奉獻》為背景音樂的短片,讓學生在了解了愛心的神奇力量后感受發生在不久前我們身邊的愛心故事,感受愛的偉大力量,讓學生帶著深深的感觸走出教室、走進生活。
然后再一次出示“愿我們的愛心像星星一樣普照人間。”此時,已經不僅僅是大熊星座了,讓學生知道所有的星星都愛的使者,所有的人都應該是愛的化身,知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后布置愛心作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始終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感謝別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收獲快樂和感動。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
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的泉水,使長途跋涉的人品味到滋潤甘甜。
愛心是一座連接你我的橋梁,使人們之間的距離縮短。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這篇精讀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后寫小姑娘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隨著一次次讓水,水罐也一次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地球上終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在于,讀關于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說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3、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三、說教學過程
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
我是用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來導入的,這樣的導入很直接,讓學生一下子就能進入到課文內容中來,節省時間為后面課文主體部分的教學準備。
對課文主體部分的教學我是借水罐的一次次變化為線索來進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主要體現為:
空水罐——裝滿水——銀水罐——金水罐——七顆鉆石——大熊星座
從“空水罐”到“水罐裝滿水”: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醒來后發現水罐里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小姑娘發現水罐里裝滿了水,雖然又累又渴,但沒有舍得喝,急著趕回家去給媽媽喝,被腳底下的小狗絆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這部分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喜出望外”等詞句,體會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對母親的愛。正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再次顯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變成銀的和變成金的我是放在一起來進行的,原因有三:一是因為課文比較長,如果也象教學第二自然段水罐第一次變化那樣詳細的話時間來不及;二是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了第二自然段以后,已經知道從什么角度來體會這個變化的原因,因此也沒有必要詳細說明;其三,是為了突出水罐的第一次變化和最后一次變化,也就是為了突出重點,所以這部分,即三、四自然段就通過讓學生通過自己朗讀來體會,體會小姑娘不但深愛著自己的母親,還用真摯的愛心對待動物和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愛心,只要有人獻出愛心,水罐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小姑娘強忍住焦渴,把水罐遞給了過路人。這部分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了解小姑娘當時多么想喝水,從而體會她把水讓給過路人是多么美好的行為。在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變化。首先,最后一次變化應是在前幾次變化的基礎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選擇有違“愛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顆鉆石,涌出清澈又新鮮的水流。為幫助理解這次變化的重要性,我結合第一自然段來想象愛心帶來的神奇變化: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大地一片焦渴的景象,而現在從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人們的心情將會如何?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這篇童話的內涵。
為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愛心”這一主題,在課文教學結束了以后,我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七顆鉆石要變成星星呢?因為鉆石晶瑩剔透,閃爍著美麗的光芒,它可以用來表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在本課中,星星和鉆石一樣,象征著美好的心靈,象征著愛心。星星永遠掛在夜空里,象征著愛心永恒;它光照人間,還表示愛心普照人間。童話故事美麗的結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然后出示了“愿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的句子,這樣就讓孩子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愛心”的主題。然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結合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愛心”的故事來談談愛心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說完后我播放了一個以《愛的奉獻》為背景音樂的短片,讓學生在了解了愛心的神奇力量后感受發生在不久前我們身邊的愛心故事,感受愛的偉大力量,讓學生帶著深深的感觸走出教室、走進生活。
然后再一次出示“愿我們的愛心像星星一樣普照人間。”此時,已經不僅僅是大熊星座了,讓學生知道所有的星星都愛的使者,所有的人都應該是愛的化身,知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后布置愛心作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始終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感謝別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收獲快樂和感動。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
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的泉水,使長途跋涉的人品味到滋潤甘甜。
愛心是一座連接你我的橋梁,使人們之間的距離縮短。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19世紀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故事。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親出于愛心而讓出了如生命般珍貴的水,她們的愛心感動了上天,使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最后升騰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鉆石般奪目的星星,從而告訴讀者,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愛心永遠像星星一樣普照人間。
2、教學目標分析
學生對童話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以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為主線,把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作為教學重點來把握,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感悟愛的博大為教學難點來突破,而認知目標的實現則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
二、說教法學法
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體現。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采用多媒體手段協助教學,側重與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這幾個環節,讓學生對課文充分理解,是學生有感而發,有情可悟。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改變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朗讀體驗。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去突破重難點。
三、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是必然趨勢,為了讓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輔助作用,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教學手段的運用,設計了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如揭示課題時,利用多媒體良好的圖文效果為學生創設夢幻般的情景,讓學生融情于景;讓學生體會水的重要時,以課件為主,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在感悟小姑娘美好愛心的片斷中,課件把形、情、意融為一體,世界生機盎然的美景令學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悅,在談感受時,學生有情可悟、有感而發。多媒體課件在本課教學中不僅有以上的功效,還大大的節約了時間,增大了課堂容量,增強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感知導題。
開課我利用課件展示數星星圖片及大熊星座圖片,讓學生談對星星的了解。
本環節利用多媒體的主要目的是: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其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系,接著學生隨課件感知與星星相關的故事——七顆鉆石。從而揭題誘發情感。為進入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2、研讀文本,理解感悟。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采用的策略是——直奔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學生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后,我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明確主旨,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出本文“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小姑娘的水罐為什么這么神奇呢?(出示圖片)有了這一主線,讓學生帶著圖片中的問題,或是圈畫,或是朗讀,或是討論,或是理解,或是感悟。然后幻燈片出示問題:圍繞水發生的愛心行動有哪幾次?你喜歡小姑娘嗎?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且師點撥,引導。學生交流、匯報后,又出示幻燈片,總結五次愛心行動。
本環節利用多媒體的主要目的是: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適時引導,適時點撥,再輔之以課件恰到好處的渲染,幫助學生理清了順序,又誘發了學生情感陶醉,學生的思維之門完全打開。
用幻燈片出示夢想劇場,教師引導學生記住小女孩“找水”的過程,抓住小女孩、小狗、母親、過路人等的語言、動作、神態進行表演,力求使自己成為一名出色的小演員。
本環節利用多媒體的主要目的:學生通過劇場表演,感受水罐最后一次變化——水罐里跳出七顆巨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時,學生欣賞到了世界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那美妙的音樂,人間的美景令他們陶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當老師提出你想對小姑娘說點什么的問題時,同學們爭先恐后暢所欲言,主題鮮明,感悟深刻。
3、歸納總結,升華情感。
在總結時,主要把握兩條線:一條是小姑娘的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旨在回顧童話故事內容。另一條主線是從水罐一次次變化中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力量。幻燈片出示“愛心故事大家談”師引導學生以“愛心”為主題講故事;又出示“心的領悟,愛的箴言”的幻燈片,讓學生說出有關愛的名言,同時用幻燈片展示名言,深化主題。最后用幻燈片出示小姑娘做了什么夢以及奇思妙想,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作童話故事。
本環節使用幻燈片的主要目的:充分發揮多媒體容量大的優勢。省時省力,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圖文并茂,增強了課文的直觀性,引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五、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情節很簡單,但內涵比較深,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依托文本,重視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充分對話。首先是教師要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要用整個心靈去浸潤文本,也就是教師要深研教材,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我想在這方面我還有努力。其次是培養學生與文本對話,養成潛心會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朗讀,默讀,靜心會文,圈點勾畫,使學生進入享受語文的佳境,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最后是教師與學生、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在彼此的對話中,心靈的碰撞,思想的升華,方法的提煉,語言的欣賞與積累是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滲透,這可能也就是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也是我今后課改之路的追求目標。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七顆鉆石》是s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它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親由于愛心而讓出了如生命般珍貴的水,她們的愛心升騰到空中,幻化成了普照大地的耀眼的大熊星座,從而告訴讀者,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
(2)技能目標:運用豐富、合理的想像、想像小姑娘所做的夢,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文章所體現的人物的美好心靈,領會到愛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
2、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培養學生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我之所以把培養學生的愛心定為教學的重點是因為如今學生在方方面面的影響下,自私者較多,因此我覺得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為老師不但要教書還要育人,要教學生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
(2)難點是運用豐富、合理的想像構思小女孩的夢。
本單元是奇思妙想單元,如何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進行奇思妙想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美妙的童話吸引著眾多的孩子們,作為初一的學生也不例外。雖然以前在本冊中從未學過童話,但在課外學生已讀過許多的童話故事,因此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學生不會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老師作適時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
三、說教法
教無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能再在課堂上充當主導者,而是應當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充當的應是學生上的同行者、陪伴者。本課內容不難,因此我決定擬用一課時,完成這一課的教學任務。
本文是篇童話,學生較為感興趣,所以我打算通過“談——讀——議——想”這四個步驟來完成教學任務。
1、“談”,讓學談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談童話的特點。這一環節可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情緒下展開自主學習)。
2、“讀”,學生先通過默讀掃清字詞障礙,再通過齊讀課文,引領學生進入童話世界。
3、“議”,學生通過議故事的內容,議自身曾給予別人的愛或別人給予自己的愛及感受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重點。
4、“想”,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想像小女孩的夢,從而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完成本課教學難點的任務。
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深刻領會到文章的主旨。
四、說學法
小學生普遍喜歡看童話,本篇童話篇幅較短小,情節也不復雜,淺顯易懂,學生掌握童話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大礙,重要的應是讓學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再聯系生活實際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悟到文章的主旨,即愛心的重要性,然后再通過對小姑娘的想像,培養自己的想像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我利用激趣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習處于積極的情緒下展開自主學習,具體操作如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童話嗎?你們喜歡看什么童話呢?能說說嗎?學生自由談?大家都看了那么多好看的童話,那大家能不能說說童話這種文學體裁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再加以總結)童話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常用擬人的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一篇神奇的童話《七顆鉆石》(板書)。
二、簡介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作品對世界文學有很大影響。
學生第一次接觸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所以非常有必要去了解,托爾斯泰這一大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這些全屬文學常識,學生需要了解。
三、學生先默讀,掃清字詞障礙
在小學階段,積累字詞也是不可忽視的,因而我設置了這一環節,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補充以下幾個字詞:
干涸(ché) 舔凈(tiǎn) 瞬間(shùn) 唾沫(tuò)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外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清澈:清而透明。
四、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掃清字詞障礙后,再一次通過朗讀的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這個環節可以促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新的信息上,為完成新的教學任務做好準備。
五、 生按導讀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雖然這篇童話淺顯易懂、但學生大多只從表面來理解而沒能深入實質,理解較為膚淺、片面,因此我設計了導讀卡,導讀卡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內容。
我的導讀卡共有3個問題
(1)、試用簡潔的語言復述事故的內容。
雖然這篇文章較為簡短,但它對青少年有著極大的教育意義,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復述故事內容這一環節,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全文,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小姑娘是個怎樣的人?她的愛心行動共有幾次。
這一設置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水罐的神奇體現在“變”上,引出在這“變”內層的核心——“愛”再引導學生總體把握文中其體現了幾次愛,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
(3)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頌什么?
這一安排是引導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概括。
六、拓展延伸。
請聯系你身邊的事例,談談別人曾給予你或你曾給予別人的關愛及其感受,假如沒有了愛,世界將會變得怎樣?
這一問題是對前面問題的拓展延伸,前面的問題是從課文內容上去把握愛心的力量,在認識上多少還帶有片面性,把握得不夠深刻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這一拓展延伸,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到愛心的美好,愛心的巨大力量,從而培養學生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從而完成了教學重點的教學任務。
七、童話之所以讓我們感到它的神奇是因為它里面的情節是超越了我們的現實的,是什么可以使我們超越現實呢?大膽展開想像是童話的大特點,想像是童話中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法,現在請同學們放飛想像的翅膀,去想像小姑娘夢中的情景吧!
這一環節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想像興越,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
完成了教學任務后,最后我讓同學們欣賞歌曲《愛的奉獻》,使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再次體會愛的巨大力量。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七顆鉆石》是三年級上冊第十九課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它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親由于愛心而讓出了如生命般珍貴的水,她們的愛心升騰到空中,幻化成了普照大地的耀眼的星星,從而告訴讀者,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我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
(2)技能目標:運用豐富、合理的想像、想像小姑娘所做的夢,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文章所體現的人物的美好心靈,領會到愛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
2.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學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培養學生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2)難點是運用豐富、合理的想像構思小女孩的夢。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本文是篇童話,學生較為感興趣,所以我打算通過:讀——想——議——寫——說這幾個步驟來完成教學任務。
三、說學法
小學生普遍喜歡看童話,本篇童話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因此我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
四、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易懂,學生閱讀時難度不大,課堂朗讀側重于對學生情感的培養。
(三)理解課文,討論交流。
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在課堂上應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中進行。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鉆石》一文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水罐也不斷出現變化,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我便在議一議環節中強調學生參與并使其融入童話的氣氛中,教者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學生身心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四)體會作者寫作用意,聯系生活談感受。
讀完這篇童話,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時要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教師總結,升華情感。
五、說設計感想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從中掌握了多少,他們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培養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生實踐,既學到知識,又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S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七顆鉆石》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我將分別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及輔助教學課件應用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一次地球上發生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生神奇的變化,最后從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童話表達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但是也蘊育了豐富的內涵。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在閱讀中的一些教學目標,比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等。
所以我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特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上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主要內容,把握文章兩條線索:明線——水罐的變化;暗線——小姑娘的愛心。
3、從水罐一次又一次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學會用愛心對待生活。
初一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對童話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又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就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弄清水罐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悟人物的品質,學會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為它是一篇童話故事,可讀性強,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準備了教學課件,采用直觀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采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內涵,并且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滲透“愛心、奉獻、互相幫助”等德育思想。
學法的指導重點在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強化學生的主動意識,引導他們帶著問題去讀書,解決問題后能在朗讀中抓住重點字詞和句段,理解文章內容,最后能夠通過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充實自己的價值觀,
三、說教學程序
接下來我結合我的教學課件說說本課的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法。
1、出示一張美麗的星空圖,問:你們喜歡看星星嗎?看,多漂亮的星星啊!
2、再出示一張大熊星座的圖,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星座嗎?想知道它的來歷嗎?這里面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3、出示課題:七顆鉆石。這大熊星座其實是七顆鉆石變的,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七顆鉆石》。請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故事情節,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故事里有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她做了什么事?因為三年級學生還不完全具備復述故事的能力,所以用簡單的問題引入他們的思考,降低把握主要內容的難度,由淺入深,從而慢慢訓練他們復述故事的能力。
2、指名匯報,前兩個問題非常簡單,可以讓平時不怎么敢主動舉手的后進生回答,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第三個問題則相對稍難,可以讓學優生回答,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并適時點評。回答完畢后可出示問題的答案,兼顧全班學生。
3、用“小姑娘為什么要找水”這樣一個問題自然引到第一段的學習:這一段是寫旱災的嚴重,出示幾張旱災的圖片,其中有一張是一個小孩子仰著頭站在干旱開裂的田野里,眼睛充滿渴望的神情,這對幫助學生對旱災的理解有著很強的沖擊力。通過強調“凋謝、枯黃、焦渴”這幾個詞語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讀出災情的嚴重。
4、用問題“旱災那么嚴重,什么東西最重要”這樣一個問題引至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指導學生讀出小姑娘找水的艱辛和接水的困難。并讓他們找到“找哇、找哇、終于、小心翼翼、一滴一滴、才”這些重要的詞語,還可教學生用筆在課文里做批注,慢慢學會做筆記。
(三)、學習重點段落,把握水罐的變化,體會小姑娘的愛心
1、學生自己默讀3-7自然段,思考水罐發生了幾次變化。和同桌討論,并用鉛筆在書上畫出描寫水罐變化的句子,進行全班交流匯報后再用鋼筆在有關句子下面畫線。然后對這些句子進行接力朗讀。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新課標理念,讓他們在合作討論、交流匯報中學會自主學習,而接力朗讀描寫水罐變化的句子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水罐變化過程的理解。
2、通過畫句子、朗讀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概括水罐變化的具體過程,并出示板書水罐變化的具體過程:木水罐-銀水罐-金水罐-泉眼(跳出七顆鉆石),為鞏固這部分的理解,再分組朗讀第3、4自然段,第5自然段,第6、7自然段。這一次的朗讀要求讀出感情,讀出語氣,在讀中慢慢體會故事里包含的思想感情。這一環節承接上一環節,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3、這個時候可以提出思考題: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變化?隨著這個問題的提出,教學難點也即將得到突破。通過對故事內容的分析、朗讀,學生很容易想到是因為小姑娘的愛心,使得水罐發生一次次的變化。
4、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再提一個思考題:體現了小姑娘對誰的愛心?
5、學生會根據課文回答出:母親、動物、過路人。
6、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小姑娘的愛心,還可以增加一個拓展延伸的思考題:如果你是小姑娘,在找水和幫助別人的時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這個問題的思考,能讓學生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會,對人物品質的體會將會更深刻。
7、最后可以再回顧一遍課文情節,利用簡潔的板書出示水罐變化的詞語,說明愛心可以創造奇跡,希望同學們也能用愛心對待生活。
(四)、欣賞歌曲,布置作業
1、播放《愛的奉獻》,讓學生認真聆聽,并出示感人的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音樂和文字的完美結合,給學生情感教育帶來一定的沖擊。
2、我的作業設計是請同學們將這個愛心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并且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愛心,可以是對家人、同學、老師等等的愛心行動,把自己的愛心行動過程寫在周記里面。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是以愛心為中心,以水罐變化為輔助,充分體現愛心的主題,一目了然。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江蘇教育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23課《七顆鉆石》,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則童話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因為充滿了愛心而得到了生活對她的巨大回報的故事。從而告訴讀者,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話文字淺顯易懂,學生非常喜歡。
二、說教學對象及教學目標:
鑒于初一學生對童話有濃厚興趣的特點,教學目標設計為通過學習童話,培養大膽想象的能力,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由于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需要教師的良好引導和正確指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雖容易把握,但對情感的體驗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
三、說教學重點:
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旨在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愛心可以創造奇跡,愛,可以改變一切。希望學生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四、說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感悟愛的博大。
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童話的故事情節是曲折離奇的,是作者通過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學難點的設計便著重在動手寫一寫這一環節,讓學生寫夢中場景,意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中悟出愛的博大。
五、說教學方法的:
聽——想——議——寫——說
語文課側重于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這幾個環節,讓學生在對課文充分理解后,根據教者出示的問題去分析、理解課文,教者在此時起的是引導作用,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有感而發、有感而寫。
六、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是必然趨勢,為了讓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輔助作用,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教學手段的使用,設計了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如利用多媒體良好的音響效果為學生創設夢幻般的情景,讓學生融情于景,寫作起來也更流暢。還可以節約時間,增大課堂容量。
七、說教學過程:
課前音樂,舒緩情緒。
課前音樂選的是舒緩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對于初一學生而言,適當的課前放松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有效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便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一)、導入、激趣、揭題。
1、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童話呢?
引導學生從記憶的倉庫里回憶小時讀過的童話,讓學生進行充分闡述。如《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
(2)、它們有哪些共同之處呢?
主要從童話的構思、情節、語言方面來說,如情節曲折、離奇,語言口語化、適合兒童閱讀等。問題難度較大,可讓學生小組討論后作答。
2、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1)、教師出示投影,展示課題,明確作者。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童話《七顆鉆石》。
(2)、你們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這一問題的設置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作品。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投影,簡要介紹列夫托爾斯泰,學生齊讀。
3、出示學習目標。
針對初一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目標應簡潔明了,即通過童話的學習,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讓學生能從學習目標的確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教師出示目標,學生齊讀,明確學習要求。
(二)、欣賞童話,感知課文內容。
1、 教師范讀課文《七顆鉆石》。
初一學生對童話有著濃厚的興趣,基于這種情形,我便設計了聽老師講故事這個環節,在教師的語言誘導下,學生進入情境,自然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
2、學生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絆(bàn)倒,干涸(hé)
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易懂,學生閱讀時難度不大,個別字詞學生在預習時已掌握,課堂朗讀側重于對學生情感的培養。
4、學生表演朗讀。
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從學生的個體出發,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過個別學生有感情的范讀,加深學生對童話內容的感知。
(三)、理解課文,討論交流。
議一議: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樣變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發生這些變化的呢?
教者可從小問題著手提問:七顆鉆石是從哪里變出來的?學生很快能從書中找出答案,即七顆鉆石是從水罐里變出來的,順水推舟問:水罐是個怎樣的水罐呢?學生的回答可能是“會變”,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應予以肯定。(學生針對投影上的問題思考、討論,學生只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在課堂上應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中進行。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鉆石》一文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水罐也不斷出現變化,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我便在議一議環節中調動學生參與并使其融入童話的氣氛中,教者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學生身心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作出及時解答。如有的學生會問:“小姑娘湊上水罐想喝水的時候,這時如果過路人沒有出現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給過路人怎么辦?”此時教者要聯系童話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從水罐不斷的變化中明白童話的情節是曲折、離奇的,它從現實生活中來,又經過作者的想象用夸張的手法將作者的美好愿望表達出來。
(四) 、拓展想象,寫夢中場景。
由于初一學生正處于小學向中學的過度和適應期,心理上對這些情節精彩、感情豐富的童話是很喜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學習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在本環節中,設計了寫夢中場景這一片斷的訓練。教者在簡單小結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據童話的特點,將童話《七顆鉆石》的夢中場景補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個別學生朗讀習作要求。
“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 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發揮你的想象寫一寫夢中的情景。
為了創設良好的寫作氛圍,在設計課件時,配設了相應的背景音樂《水邊的阿迪麗娜》,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投入寫作。教者在學生寫作時,巡視并了解學生的寫作情況,及時點拔、指導。
2、 學生朗讀習作片斷。
學生朗讀時教師或學生作旁白,可依時間的長短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習作進行賞析。教者對好的習作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體會作者寫作用意,聯系生活談感受。
1、 體會句子的含義:“而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教者可先提問學生:作者為何要以“七顆鉆石”為題?可從鉆石的價值來說,也可從作者的用意去闡述,明確作者以“七顆鉆石”為題,是因為鉆石的價值是貴重的,小姑娘的愛心不也正是那七顆鉆石一樣在空中閃現著耀眼光輝嗎?學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題目,從文中最后一節來展開,作者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在天空永遠放射光芒,向人間遍灑愛的光輝。
讀完這篇童話,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時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教者出示投影,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組交流。教者對學生的發言要予以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教師總結。
1、投影展示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2、教者總結(在“愛的奉獻”的樂曲聲中)。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小姑娘的愛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顆鉆石,閃閃發亮,照亮每個人的心靈。我們的愛心不也正是那一顆顆鉆石嗎?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業。(二者選一,出示投影。)
1、排演《七顆鉆石》課本劇;
2、 給童話故事畫插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未來社會的人沒有合作的態度是不行的,在這一環節上,教者放到了課外,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去充實和完整課堂內容,學生通過排課本劇、畫插圖等形式對童話內容作補充,演課本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這里有導演、演員的分工、道具的使用,這個過程不單單讓學生記住了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以“愛心”為中心,輔以小姑娘水罐的變化,充分體現“愛” 的主體。
九、設計感想: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但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從中掌握了多少,他們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發揮,是否得到了培養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實踐,既學到知識,又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充分地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念,從而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蘇教]《七顆鉆石》說課稿 篇1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9課《七顆鉆石》。
【教材理解】
本課位于本冊教材的第五單元,主題為“可貴的親情、友情”,本組教材結合綜合性學習活動,意在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能夠行動起來,在生活中深入體驗這種感情,學會表達自己的愛,懂得關心別人。課文《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講述了一次地球上發生大旱災。
一個小姑娘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生神奇的變化,最后從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童話雖短,含意卻深厚。從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體會小姑娘美好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
圍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課的教材特點,結合綜合性學習活動。我計劃安排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自主學習,精讀課文,在品味語言中初步感受文本蘊含的教育意義。
第二課時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回顧全文,復述故事,拓展延伸,了解綜合性學習開展情況,做階段性小結。今天我著重講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結合本組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制訂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或查詞典等方式,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通過想象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升。
3、結合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
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這也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
【教法學法】
1、情境法。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師的語言,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2、采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創設情境、朗讀感悟和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本課時教我學以水罐變化為明“線”,以愛的層次為暗“情”,表現愛的偉大、愛的力量,并設計五個板塊:激趣導入,初步接觸文本。來實現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激趣導入,初步接觸文本。
2、深入解讀,體會神奇變化。
3、反顧整體,體會愛的力量。
第一版塊,激趣導入,初步接觸文本。
第一步,屏幕出示旱災圖片。讓學生說說,看了這些圖片,想一想此時此刻人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水。我再講述:《七顆鉆石》講的是,在大旱災是,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喝的故事。那么在找水的途中,都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理念是:孩子的內心充滿了好奇,這種導入正好是滿足了小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把孩子們從文本中尋找答案的熱情激發出來。
第二步是初讀感知。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看拼音或問同桌,在學生充分自學后,再指名讀課文。
第三步,以問題:“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引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
通過學生回答,導出課文明線(板書:空木—水木—銀—金—鉆石、水流、星星)。
第二版塊,深入解讀,體會神奇變化。
第二至第五段是課文的重點。所以我在第一版塊的基礎上,然后抓住“水罐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神奇的變化”這一問題展開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然后分四個環節交流:
第一環節: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
第一步,我會創設情境:沉睡中的小姑娘漸漸醒過來了,她看到了什么?看到這么神奇的變化?小姑娘有什么表現?
第二步,在學生交流過程中理解喜出望外。然后知道讀出這種喜出望外心情?
第三步,交流小姑娘哪讓你感動?你能帶著感情朗讀出來嗎?
第四步,創造性想象:水從哪來?為什么得到了水?意圖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第二環節,木水罐—銀水罐。
第一步,(課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點兒水,小狗把它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討論: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點兒水這“一點兒水”少嗎?
第二步,想象:小狗之前什么樣,后來他又歡喜什么?
第三步,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第三環節,銀水罐——金水罐。
第一步,(課件出示句子:母親說:“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遞給小姑娘。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第二步,聯系生活經驗和系上下文想象媽媽當時是什么樣子,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學生體會出這位母親病、渴交加,瀕臨死亡,可她的心還在牽掛女兒,寧死也要把水給女兒喝。充分朗讀這句話,感受這份母愛如金,銀罐變金。
第三步,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第四環節,金水罐——鉆石、水流、星星。
這一環節,我用討論方法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種變化都與愛心有關,并思考是什么樣的愛使竟然能從水罐跳出鉆石,涌出水流呢?
如果學生體會不出,就引導學生對比。因為小姑娘的為媽媽四處找水,終于得到一罐水;因為關愛小狗這條生命,給了它一點水,木罐變成銀的;因為媽媽寧死也要把水給女兒,銀罐變成金的;每次愛的付出層次都在提升。這個人不是……,這件事不是……,這個人對我……,這件事對我……,可我(小姑娘)卻把愛給了送給這個過路人,這種愛廣博而無私,層次最高。這種愛堪比鉆石,最終化為星星,永照人間。
第三版塊,反顧整體,體會愛的力量。
第一步,我會對課文做個小結:正因為愛,讓小姑娘不但為母親找到了水,而且也為全世界找到了水,讓我們來看看找水后的情景。我們來齊讀最后一段,那七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北斗七星。
第二步,讓學生說說,讀了這個充滿愛心的故事,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它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再讀感受語言,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言,并且能夠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返顧整體自讀課文,對于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層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
【板書設計】
板書是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展現了文章內容,展示了文章敘述順序,同時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課題。通過詞語的內在關系,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認識,這既是兒童的發現,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
七顆鉆石
愛 愛 愛 博愛
木、空——水——銀——金——水流、鉆石、星星
【學習效果】
這節課使學生感受、感知、感悟到了愛的力量,使學生看到了愛能創造奇跡。這種感悟撞擊著孩子們的心靈,必將使孩子心中“用愛心對待生活”的花蕾綻放。
本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學生通過水罐由“木、空——水——銀——金——水流、鉆石、星星”缺一不可、層層遞進的關系體會到愛的力量會因愛的層次的提升而不斷壯大。
2、注重學生的想象,珍視他們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