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選20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
課型:講讀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通過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初步培養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再現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點 :
1、了解小說情節,把握小說主題。
2、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2、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深入思考,全面認識人物的個性。
3、多角度把握小說的主題。
教法:啟發式提問法、練習法、討論法,
學法:默讀法、圈點勾畫法、探究法、情境模擬法、比較法、辯論法
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課前查找相關資料。 2.布置學生預習課文。3.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查字典解決生詞。
2、課前搜集作者相關資料;
3、熟悉課文,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復述故事情節。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執教者:居巢區黃麓中心學校 夏琳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默讀,感知文意,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了解情節發展的因素,多角度把握小說主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展示天平畫面)
心就象是一個天平,可以用它來衡量事物的輕重,同樣的東西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分量是不一樣的。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錢,一端放上親情,天平會向哪一邊傾斜?
(學生發言,導入新課)
二、預習交流:
1、請說出本課中你認為值得注意的字詞。(或說讀音,或說意思。)
2、說說你所了解的莫泊桑, 教師最后補充。
三、快速默讀,初步感知課文:
快速默讀課文,完成下列活動:(多媒體顯示)
1、請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號內添加不同的動詞 ,理清小說的情節安排。
示例:(盼)于勒
2、圈點勾畫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詞語
(學生發言,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內容)
四、研讀細節,初步感知小說主題:
同桌合作,共同探究:(多媒體展示探究題)
1、請同學們給這些稱呼分類,看看這些稱呼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對于勒采取了什么樣的態度?
2、在這其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同桌討論,發言,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
3、教師小結:
以小說的情節作結。并用一副對聯來概括兩部分的內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4、學生試擬橫批,感知文章主題。
五、真情采訪,多角度感悟主題。
1、情境設置:模擬電視臺 《人間 》欄目
主題:消失的親情
采訪人物:菲利普夫婦、若瑟夫、于勒
2、角色分配:
一名學生模擬節目主持人,另三名學生分別模擬菲利普、克拉麗絲、若瑟夫,
3、采訪內容:
提出的問題以課文為依據,主持人自行設計。
參考問題:
請問菲利普先生:
1、于勒是你弟弟?(是)
2、你們有多少年沒見了?(很多年了)
3、這些年有沒有想過他?(想過,畢竟我們是親兄弟啊!)
4、既然想他,為什么不愿意見他?(怕他想回來和我們住在一起)
5、一家人住在一起不好嗎?(那當然不好,他那么窮,回來會拖累我們的。我們經濟也不好,拖不起的)
那我想問問克拉麗絲太太,如果于勒想回來同你們住在一起,你會同意嗎?
(那當然不會同意了)
為什么?
(他那么窮,聽說他以前還行為不正,糟蹋錢,我們經濟情況也不好,是經不起他拖累的。再說如果讓我的鄰居和朋友們知道我有這樣一個討飯的窮親戚,別人也會笑話我們的,會看不起我們的,我可不想這樣。)
看來想讓菲利普夫婦接受于勒的確很困難。那么小若瑟對于此事是什么看法呢?
請問小若瑟夫:
你贊成你父母的做法嗎?(不贊成)
你對于勒叔叔是什么態度?
(我很同情他)
有沒有想過他為什么會落得下場?
(想過,我知道這與他自己不爭氣有很大關系,但是他畢竟是我的親叔叔,年紀也好運么大了,在外面一個人生活,的確讓我很同情,只要他能改正自己的缺點,我想我們一家人會住在一起的。)
聽了他們的話,我也想聽聽于勒是什么意見。下面請導播幫我們接通于勒所在社區的電話。
電話始終無人接聽,也許于勒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家人,也許于勒為了生計正四處奔波,不能守候在話機旁等我們的電話,我們也無法了解于勒現在的想法,在這里,我們也只能祝愿他們一家人能化解以前的恩恩怨怨,早日團聚。讓曾經消失的親情再次重現。
4、觀后思考:
菲利普夫婦不愿接受于勒的原因是什么?
若瑟夫對于勒叔叔持什么樣的態度?
(學生發言)
4、師感言,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小說主題。
六、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播放音視頻材料《愛的奉獻》。
思考:觀看完了《愛的奉獻》,與課文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辯論:如何正確看待金錢與親情的關系?
2、說話訓練: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
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
錢可以買到( ),但買不到( );
錢可以買到( ),但買不到( )。
七、課堂總結:
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對課堂作結,教師根據學生總結情況即興作結。
八、布置作業:
寫一篇作文,反映和發掘身邊的社會人際關系(提示:類似我的叔叔于勒小說中的人際關系),題目自擬。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學習小說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金錢關系的丑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情節。
能力目標:
1、學習運用個性化描寫及對比手法刻畫人物。
2、把握小說的情節構思,鍛煉創造性思維。
德育目標:
認識19世紀法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摒棄虛榮心,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1、理解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課文從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運用對比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2、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情節。
【教學難點】
1、對小說主人公的判斷。
2、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主題的分析。
【教學準備】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時間】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名言導入:
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系,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現在、在我們周圍,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于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系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兩段精彩的論述。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系了。”
“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由這兩段可看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什么關系呢?
生答:純粹的金錢關系。金錢能使水火難容、勢不兩立的人親密起來,同樣,也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如同陌路。這節課我們就來看一個“嫌貧愛富”的故事。
二、導學導讀
1、板書課題;簡介作者(P168)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后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說《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2、檢查復習
文學常識填空
①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②小說描寫人物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
3、學習字詞:學生注音、釋義,教師講評。
給加點的字注音:
拮據jié jū闊綽:chuò棧橋zhàn煞白shà撬開qiào詫異chà牡蠣mǔ lì襤褸lán lǚ
解釋下列詞語:
拮據: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棧橋:碼頭上延伸到海里的長橋,供旅客上下船和裝卸貨物用。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煞白:由于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蒼白,沒有血色。
撬開:用棍棒后刀、錐等的頭插入縫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頭,使縫隙增大。
詫異:驚訝,覺得十分奇怪。
牡蠣:一種軟體動物,又叫蠔,肉鮮味美,可食用。
襤褸:衣服破爛不堪。
張皇:驚慌,慌張。
與日俱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十拿九穩:比喻很有把握,也說十拿九準。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說內容,勾畫并疏解疑難字詞。 準備復述故事。
2、學生嘗試復述故事梗概。
3、師生共同點評。
我小的時候,家住勒阿弗爾,生活拮據,只能勉強糊口。我的父親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回來,但也掙不了多少錢。我還有兩個姐姐。
但在每個星期日,我們都要到棧橋上去散步,父親總是。
原來我的叔叔叫于勒,是家中的禍害,品行不好。后來他被打發到美洲,卻成為了我們家的希望。過了一段時間,我們收到了于勒叔叔的來信,于勒叔叔誠懇地表示一發財就會回來。所以,這封信成了我們全家的福音書。父親母親也一直期盼著于勒叔叔發了財后回來。
后來,有一個公務員看上了我的二姐,并且在看過了于勒叔叔的來信后決定和我姐姐訂婚。于是,父母決定在婚禮后,全家一起到澤西島去作一次小小的旅游。可是,巧的是在去澤西島的船上,我們一家遇見了已經蒼老的于勒叔叔。她穿得破破爛爛,而且又老又臟,滿臉皺紋,現在只能在船上靠賣牡蠣維持生計。
向船長了解過一些情況后,父母對于勒叔叔的態度有一次發生了變化,他們擔心于勒叔叔又拖累我們。為了避免在遇見于勒叔叔,我們只能換了另一條船回來。
從此以后就再沒見到過于勒叔叔了。
4、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或按“盼”、“贊”、“見”、“躲”,將課文分為四大部分。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開端:(1——4),盼于勒(在海邊棧橋上等待)
第二部分發展:(5——19),贊于勒。
第三部分高潮:(20——47),見于勒。(買牡蠣)(在海船上相遇)
第四部分結局:(48——49),躲于勒。(乘另一艘船)
四、布置作業:練習六。
第二課時
一、承前導入
二、關于“我”的家境。
1、提問“我”家的境況如何?
2、在學生概括、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講析并擇要板書。
首段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及“我”的家境。“并不是”、“剛剛夠”、“有兩個姐姐”,概括寫家境“拮據”。第二段用幾件雖顯瑣細卻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據”具體化了。
①樣樣——都要節省(無一例外) 總
二 ②請吃——不敢答應(以免回請) 拮
③買貨——減價底貨(拮據至極) 分 ——窮
段 ④長袍——自己做的(無可奈何) 據
⑤花邊——計較半天(愛慕虛榮)
3、全家人對于勒的態度是怎樣的?
三、四自然段,通過父親“只要一看見……總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行動和語言兩方面簡練、生動的描繪,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心情。“永不變更”意味著父親那句話已說過無數次了,極寫盼望之情的強烈。
四、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歸來,那么,于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什么要這樣焦急的盼望他歸來?小說在此設下懸念。請大家速讀課文,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婦心目中于勒是個怎樣的人?在“我”心目中于勒是個怎樣的人?在你(讀者)心目中于勒是個怎樣的人?
速讀后,學生回答,教師講評并擇要板書。
1、在菲利普夫婦心目中,于勒是個(注意對比的手法):
①當初于勒糟蹋錢:壞蛋、流氓、無賴(恐怖)
②第一封信,希望賠償損失: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③第二封信,發了財,一起過快活的日子:(福音書)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④船上巧遇,于勒成窮水手:這個小子,這個家伙,這個賊,那個討飯的,那人,這個人,這個流氓。
5、菲利普夫婦對于勒變來變去的態度中有什么不變的東西?造成他們態度多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一切從金錢出發;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跟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是息息相關的,于勒所生活的那個時代里,金錢決定一切,金錢被銅臭所遮蔽,注定了他那悲慘的命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使是骨肉親情也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2、在“我”心目中于勒是個:
與菲利普夫婦認出于勒后的“恐怖”、“憤怒”相比,“我”的同情,體現出青年人的善良、純真。
3、在你(讀者)心目中于勒是個:
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視為全家的“恐怖”。終于,他被送到美洲。后來,據說他在那里作生意賺了錢,并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說,打算發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后,重又潦倒落魄下來,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跟討飯差不多,他又重新成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于勒成為窮水手,不外乎揮霍無度或競爭失敗,既出乎人們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從小“行為不正,糟蹋錢”,沾染了資產階級的惡習,很容易揮霍浪費、入不敷出;而競爭失敗,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年輕時浪蕩,中年時得意,老年時淪落。
4、遷移:你能舉出其他名著中這種親情中的金錢關系嗎?
《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兩部都是法國名著,所體現的都是父女關系是金錢關系。
課文中反映了兄弟、夫妻(兩個女兒嫁不出去,因為貧窮、嫁妝少)是金錢關系,上兩部反映了父女之間是金錢關系(也包括夫妻、叔侄關系),這說明資本主義社會道德墮落時期金錢腐蝕了人間親情。
5、這篇小說在刻畫人物時采用了哪種描寫?(神態、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其中最突出最成功的是用了哪種描寫?(心理描寫)
課文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等描寫揭示人物豐富的心理活動,刻畫人物的性格。
七、銜接:同學們,你對金錢有著怎樣的思考?你生活的周圍有關類似的事例嗎?說出來給大家聽聽。(積極、健康、暢所欲言)
八、拓展:像菲利普夫人那樣唯利是圖的人還有很多,但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有更多的“視金錢如糞土”的人,你能舉出幾個這樣的人嗎?
A毛澤東(糞土當年萬戶侯)b雷鋒(節省錢把全部積蓄支援災區)
三、 作業:完成練習一。
第三課時
一、回顧導入:簡要回顧上課時內容。
二、景物描寫的作用
1、齊讀20段,并用波浪線畫出有關景色描寫的語句:“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提問: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婦怎樣的心情?從哪里看出來的?
歡樂的心情。景色靜謐,色澤美麗。
齊讀47段,并用波浪線畫出有關景色描寫的語句,提問: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婦怎樣的心情?從哪里看出來的?
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照。
三、研讀課文精彩片段,分析人物性格
1、
21——24段,插寫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動邀請女兒、女婿吃牡蠣的情節。這看來好象與情節主線無關,但不知不覺中卻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因為正是父親請吃牡蠣,才有可能進一步認清、認出水手。
母親的話說得冠冕堂皇:既愛惜自己,有關心別人;既疼愛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實際是什么?是既顧全面子,又節省開支。
2、指定五位學生分角色朗讀25——47段;角色:敘述者(我);父親;母親;船長;于勒。其他同學圈出寫菲利普夫婦語言、動作、神情等的語句,仔細揣摩體會。
3、 教師講析并板書:
(1)這幾段的情節可概括為這樣一個過程:猜疑——肯定——恐怖——憤怒——躲避
(2) 關于菲利普:
“突然……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心理驟然緊張,想躲開窮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認出來;瞪著眼“看女兒、女婿”——怕他們發現這個秘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多年的美夢破滅了,心中充滿了恐懼,怕窮弟弟又成為他的負擔,而這一切給他的打擊確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聲”對妻子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么像于勒?”——雖“像”但僅僅是猜疑,還沒有確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婦已經被嚇得失魂落魄了。
②結結巴巴,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著,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不安,神色十分蒼白,兩眼跟尋常不一樣……
③內心的極度恐慌。(這說明菲利普盼于勒回來完全為錢)
小結:動作、語言的描寫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使我們看到菲利普是個虛偽、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惟利是圖、自私、貪婪、冷酷,有著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
(3) 關于菲利普之妻克拉麗絲:
①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么這樣胡說八道?”
雖然母親聽到了那個窮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發財夢使她不愿相信這是真的,二是“吞吞吐吐”地責怪丈夫“胡說八道”。
②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仍存一線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長打聽。
③母親突然暴露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舊怨新恨一齊發作,以致“突然暴露”破口大罵。她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圖的性格特征,隨著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發展,至此畢露無遺了。
和菲利普一樣,美夢剛破滅時,她內心驚恐,神態異常,語無倫次。當她親眼看到那個賣牡蠣的正是于勒后,哆嗦著說:“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這一句簡單的話,道出了她人生哲學的秘密。對于遠游歸來的于勒,她多么厭惡啊!可正是她昨天還在不停的贊賞:“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由此看來,她對丈夫的親弟弟于勒的態度前后是截然不同的!透過她兩次不同的語言,我們析其內心世界,不難看出:在她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壞,該親該疏,完全取決于他是否有錢!正是人物自己的語言,使讀者看出了她唯利是圖、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
4、“我心理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默念的三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重復寫?這表現了“我”什么心理?你知道哪幾個詞應重讀嗎?
①沒有什么不同②別具匠心,強調③反映了“我”對處于貧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對父母親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飽含譏諷意味的心里話。④叔叔、弟弟、親叔叔。
師小結:文中就是通過對不同人物的逼真的心理描寫,展現了不同人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
三、 完成練習三。
第四課時
一、其他問題或片段
(1)13——15,照應第一部分,再次竭力渲染,鋪排盼望之情,也為后文于勒再為“恐怖”作好鋪墊。
(2) 16段中的“上千種計劃”,富有諷刺意味,毫無著落的財產,竟然列入了他們的開支計劃,十分可笑,也顯得可憐、可鄙。
(3)17、18段筆觸幽默有趣:姐姐們28、26歲了還“老找不著”對象,從一個新的角度是“拮據”;公務員看中二姐是因為“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將到來的財產才上門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4)19段,順著二姐結婚的情節,自然的引出了去哲爾賽島旅行的情節。
二、 歸納主題;概括寫作特色。
1、 小說主題:
小說的結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婦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怎樣的社會現實?從中可見小說的主題是什么?
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于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這篇小說展示了于勒從窮到富、再到窮的升沉過程,描述菲利普夫婦對于態度的幾度變化,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統治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冷酷、極度虛的心理,也反映了在這種社會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同時,也通過寫若瑟夫對窮于勒的憐憫,表達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貧弱者的思想感情。(設題目的:學生進一步理解主題,明確19世紀法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金錢關系,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總結: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里,貧窮則兄不認弟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的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金錢關系”的主題思想。
2、藝術特色:
巧設懸念
討論:①我們一看到這篇小說,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讀完,關鍵在于小說設置了懸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如: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現在為什么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
鮮明的對比
三、作業:做《導與練》及《作業手冊》未完成之題。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菲利普夫婦對于于勒態度的前后對比,理解小說對金錢至上的人際關系的揭露。
2、品評小說的語言,體會人物個性化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菲利普夫婦對于于勒態度的前后對比,理解小說對金錢至上的人際關系的揭露。
教學難點
品評小說的語言,體會人物個性化的描寫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學過魏晉文豪曹植的《七步詩》。當時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內做不出詩來就要以死謝罪,所幸他才華橫溢,危急關頭作了這首《七步詩》出來。豆秸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關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權位引發的雙方利益的對立,從而無視兄弟親情。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兄弟間的關系。下面,我們就一起進入課文《我的叔叔于勒》,來看看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兄弟關系。
(二)作者簡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后半葉法國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生于沒落貴族家庭。自幼酷愛文學,七十年代刻苦學習寫作,大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1880年短篇小說《羊脂球》問世,轟動法國文壇,是作者的作。長篇小說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說《家人》、《兩個朋友》、《項鏈》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說在藝術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重視結構的布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巧妙真實,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還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
(三)初讀感知
1、提問: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注意生難字詞的讀音,并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棧橋zhàn 牡蠣lì 撬開qiào
拮據:jiéjū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詫異:chà覺得十分奇怪。 襤褸:lán lǚ(衣服)破爛。
張皇:驚慌,慌張。 與日俱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十拿九穩:比喻很有把握,也說十拿九準。
煞白:shà由于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時間:菲利普夫婦帶著孩子們旅行時。地點:在“特快號”船上。人物:我全家、于勒、船長。事件:意外發現朝思暮想的富人叔叔于勒變成了窮困潦倒的老水手從而棄他而去。
2、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課文?三要素之一的情節在課文中是怎樣的? (小說。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分析。)
開端:因叔叔于勒的揮霍而生活拮據
發展: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
高潮:在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
結局: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
(四)研讀分析
1、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朗讀,感受文中人物態度、情感的變化。(父親、母親、我、于勒、船長)
(指明朗讀相關章節語句,要求:有感情朗讀)
稱呼變化:壞蛋、無賴→好的、有辦法的人→賊、討飯的、流氓
態度變化:厭惡、打發他走→盼望、贊揚→又罵又躲
情感變化: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2、提問:于勒的命運變化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
窮 → 富 → 窮
在家行為不正→出外發財→最后窮困潦倒
從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情感變化和于勒的命運變化,可見本文情節是由于勒與菲利普夫婦這兩條線交織發展構成的,圍繞著于勒身世的浮沉來展開菲利普夫婦的態度前后不同的變化。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情感變化為明線,于勒的命運變化為暗線,雙線交織,情節完整而緊湊。(雙線交織)
3、提問:對比菲利普夫婦的態度和于勒際遇的轉變,從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對于勒的兄弟之間的感情持怎樣的態度?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毫無親情可言,全是金錢關系。本文的主題思想即為此。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里,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的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金錢關系”的主題思想。(題目的作用就是與主要人物形成對比,進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題思想)(對比)
4、小說離不開人物的塑造,本文寫了很多人物形象,主要描寫的是誰?是怎樣描寫的?又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菲利普夫婦。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來描寫。劃出文中的有關詞句,并以船上偶遇于勒這一高潮部分為重點分析對象。由“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到“出大亂子了!”突出了菲利普夫婦一系列心理變化過程:
(父親)猜測——否定——不放心——與船長搭話——真相大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尋讀,辨析主要人物。
探究一:從標題上看,這篇小說寫的是誰?(于勒)從小說的內容看,于勒是小說的主人公嗎?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1、討論前,教師提示:如何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為主要人物呢?有三個角度,首先看人物著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創作意圖。這種帶著一個主問題進行閱讀的方式叫做尋讀,尋找發現,大家開始閱讀,發現后做好記錄,然后分組活動。并確定發言人。
2、學生尋讀課文。開始思考批注。
3、分組活動,確定本組發言人。
4、確定四個小組開始交流匯報各組的發現。
5、教師歸納小結。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這樣出現的,一是全家人的談話,二是插敘介紹,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則是菲利普夫婦。
探究二:于勒雖然不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可老師感覺于勒這個人物在文中無處不在。大家的意見是怎樣的?從文中尋找信息談談你的理解。
1、學生尋讀課文,整理相關信息。
2、相互交流,明確:于勒顯然著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運決定著菲利普夫婦的變化,并在他們一家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瀾。他是小說的線索人物。我們帶著第一個問題閱讀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小說的線索,這就是尋讀的效果。
(二)、品讀,評說人物形象
探究三: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構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豐滿的人物形象而經久不衰。理解人物的方法是品讀細節。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去品析。這篇小說寫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預設:罵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們來一起讀一讀幾個精彩片段,請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讀課文片段。
①在游船上,父親被太太高貴的吃法打動了,于是請家人吃牡蠣,他故作高雅,擺架子愛慕虛榮的高峰,同時也是不幸的開始。母親的一番話別有情趣:(讀23段)
②當父親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時,突然發現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驟而緊張,以至失魂落魄:(讀25段)
③在母親的要求下,父親再一次向船長走去,在極度的擔憂與恐慌中終于證實那就是于勒。這一消息對于母親如同晴天霹靂,怒火如同火山爆發,他們虛幻的幸福峰巔一下子跌入了現實的悲苦深淵:(讀38段)
④也許是對叔叔不幸的一絲同情與憐憫,我給了于勒叔叔10個銅子的小費,但母親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讓其卑劣自私的靈魂再次曝光:(讀46段)
探究四:對人物的描寫中,哪些詞句最有表現力。(抓住這些具有表現力的詞句評說人物形象。)
1、品讀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著眼”,“趕緊”,“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低聲”等詞語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2、學生讀句品析,評說人物形象。
教師小結:通過品讀分析,我們看到了一個唯利是圖,虛偽,自私冷酷的形象,他們以貧富為兄弟相認的原則,在他們眼中,情不如錢!
作業布置:
賞讀完這篇小說,大家有沒有什么話想對小說中的人物說呢?或者對作者有什么話說嗎?例如:老師讀完后,我想對作家說:莫泊桑,謝謝你的一支妙筆,向我們勾畫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人性泯滅的現實,在這樣的現實中生活,是人類的悲哀!大家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說幾句好嗎?
1、學生練習用“讀完這篇小說,我想對____________說……”句式說話。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4
東廬中學師生講學稿
年級:初三科目:語文執筆:向志燕審核:審核:初三語文備課組
課 題:我的叔叔于勒 課 型:新授 講 學 時 間:05年11月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
2、學習通過表情、行動、心理、語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中心的人與人的關系,批判極端的利已主義人生觀。
學習重點:學習通過人物表情、行動、語言描寫表現人物心理變化和性格特征的寫法。
學法指導:
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小說的重要人物,分析其性格,再歸納主題。
教學過程 :
一、預習導學
1、走近莫泊桑: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給拼音寫漢字。
拮據( ) 棧橋( ) 煞白( ) 撬開( )
詫異( ) 牡蠣( ) 別墅( ) 皺紋( )
襤褸( ) 闊綽( )女婿( ) 嘟噥( )
3、問題與思考:
①、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②請你用類似“盼于勒”這樣的三字短語概括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
二、學習過程:
(一)導入 。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1、小說中有哪些人物?他們彼此之間是什么關系?
2、復述故事情節。(復述時注意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各個階段人物的不同表現)
(三)再讀文章,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1、課文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詞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說的主人公是于勒嗎?說說你的看法。
2、文中的“我”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研讀重要文段,透過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內心。
默讀課文,勾畫出典型的語句,注意菲利普夫婦對于于勒態度的變化,想一想:這種變化反映了他們怎樣的性格特征?
(五)探討主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通過以上分析,你認為作者想借此文表現怎樣的主題?
(六)研讀小說的藝術特色,借鑒寫作方法。
大家公認莫泊桑的小說藝術是精湛的,在本文中,你特別欣賞哪一點?就本文的寫法,談談你的體會和發現。
(七)展開想象,改寫故事結局。
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的表 情將會怎樣?他們夫婦之間將進行怎樣的對話?請你抓住人 物特征,口述一段文字,再來一次出人意料的結局。
(八)聯系實際生活,深入思考人際關系。
你覺得在中國會不會發生于勒這樣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你會怎樣評價他,你希望擁有怎樣的人際關系?
延伸拓展:
痛苦的游戲
羅小俊
一次朋友聚會,有一位正在某個心理咨詢培訓班學習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個游戲。他發給每人一張紙片,請大家在上面寫下五件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東西,比如生命、愛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強調:大家一定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它。
我認真地考慮了一下,在自己的紙片上寫下了:丈夫、女兒、快樂、滿足感和父母。這時,這位朋友請大家考慮放棄其中的一個。我輕輕地劃去了“滿足感”。我的“滿足感”,其實是“事業有成”的代名詞。從小所受的教育告訴我:碌碌無為是悲哀的。所以,盡管只是一個中學教員,我還是希望能從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績來。然而,工作上的“滿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現平平,我至少還擁有我的家人和快樂,他們于我何等重要……盡管這樣寬慰自己,我心里隱隱約約地還是有些郁悶——畢竟我不是一個甘于平庸的人。我開始覺得這是一個不大好玩的游戲。
接下來,朋友請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棄兩件。我一下子懵了,放棄哪一個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請求說:游戲可不可以就此結束了?朋友說: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忍痛割愛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劃去“快樂”后,我以歉疚、負罪的心情劃去了“父母”。親愛的爸爸媽媽,如果你們看到這篇文章,請千萬千萬要原諒女兒,畢竟你們不可避免地要先我們而去。
然而這游戲還沒有結束!朋友請大家在僅剩的兩件中還要劃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這真是太殘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兒,我怎么可能舍棄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親密的伴侶,在我迷惘時為我指點迷津,在我失意時為我排憂解難,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他!而我的九個月大的小女兒,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靈,她傻乎乎的笑臉,她無所顧忌的大哭,都是那樣深切地牽扯著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沒有她!如果要選擇舍棄他們中的哪一個就讓我先舍棄自己吧。
游戲結束了。朋友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著這個游戲的現實意義,而我的頭腦里一片空白。原來,生命中的種種至愛,在我心中的分量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業,我的快樂心情,對我來說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盡管只是一個個假想的“放棄”,仍然讓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個游戲參加者喃喃自語:什么呀,真是個無聊的游戲!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這是我所參加的最有意義的游戲。讓我們更誠摯地去愛、去珍惜吧,在我們還擁有著的時候!
1、用文中的短語填空。
(1)作者在紙片上寫下的五件最珍貴的東西,可以分為“ ”、“ ”、“我的快樂心情”三類。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游戲,盡管只是假想的放棄,而作者卻感到痛苦和沉重,這是因為她是“ ”對待的。
2.作者劃去“父母”時為什么感到歉疚、負罪?
3.文中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游戲是痛苦的,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我所參加的最有意義的游戲”?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5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從整個初中語文教材小說應完成的教學目標 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單元,本課教材應完成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的態度感情,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里幾乎沒有人間親情、友情,只有金錢的現實。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
2.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二、學情分析
絕大部分學生對學小說興趣較大,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后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于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于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
1.整體感知法
指導學生在閱讀小說時,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況,從整體感知小說。
2.比較教學法
與《變色龍》比較,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理解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3.自主討論法
讓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四、學法指導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環境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以及與《變色龍》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并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學藝術的美。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大家還記得我們在初二學過的《變色龍》嗎?請同學們回憶小說中的“變色龍”是指誰?作者為何稱他為“變色龍”?
“變色龍”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善變,在俄國有善變的“龍”,在其他國家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2.課文分析
(1)閱讀全文,抓住主要人物的變化,并以此概述故事情節,考慮課后練習二。
學生討論:本篇小說情節富于變化,跌宕曲折,引人入勝,關鍵是設置了懸念,構思很巧妙。請找出小說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提示:他們一家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個什么樣的人?于勒曾是他們的災星,現在為何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為什么?)
設題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巧妙,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2)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說說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設題目的:讓學生理解環境描寫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進而服務于文章的主題的。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為此設計如下問題供學生討論,之后筆答,以此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用幻燈片展示)
①小說刻畫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們的個性特征怎樣?菲利普夫婦的言行是怎樣變化的?從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語句、語段中可以看出?
設題目的:理解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②課題《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婦》等等?為什么?
設題目的:理解“我”對于勒的感情區別于“我”的父母對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婦、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為什么?他們的結局怎樣?這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在那樣的環境中怎樣才能實現發財夢?
設題目的:以此達到對小說主題思想的理解和歸納。
3.發散訓練(用幻燈片出示)
(1)請仔細觀察幻燈片出示的課題設計,想像一下其中的意境。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這一意境。
(2)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的是個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是怎樣的?請設想一下。用150個左右的字完成。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6
我的叔叔于勒姚卿一、 教材簡介: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際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善于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義的片斷,小中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布局謀篇獨具匠心。這篇小說講述了菲利普夫婦得知因亂花錢而被他們趕走的弟弟于勒在國外發了大財后,開始熱切地盼望他歸來,可當他們在游船上邂逅了淪為窮水手的于勒后卻視他為災難,由盼轉為害怕而急于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條船回家的故事。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后截然不同的變化,批判了勢利、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丑惡靈魂,也揭露了金錢至上、人情如紙的不良社會現象。
二、 教學目標 :
在速讀的基礎上精讀,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教學重點。能力的遷移是難點。
【設定原因】
1.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作者通過了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前后對比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2.把這篇課文設置在八年級上速讀(三)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之后,是由于前一課通過先速讀后精讀的方式達成了讓學生通過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要求。而且補充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的閱讀。文中的警官奧楚篾洛夫由于狗主人的變化而多次變色,從而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沙皇俄國時期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揭示了當時權勢金錢籠罩下的社會狀況。而這一點與本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兩文都在人物自身語言的客觀體現和感情流露方面進行了前后對比,給以辛辣諷刺,刻畫了巧言厚顏的“這一個”。這就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與把握其主題思想,也更容易體悟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四、教學環節:
(一)導入 :
同學們還記得前不久剛學過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嗎?文中的沙俄警官奧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后數次變色,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沙俄時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文中是否也有如此善變的人呢?
【說明】
用《變色龍》引入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關注課文中主要人物“善變”的這一特點,抓住本文的綱,可以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和語言文字都有全方位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課文。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 文中哪些人物也很善變?怎么變?為什么變?
【說明】
本環節的作用首先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來復述課文,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又明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善變的菲利普夫婦而非于勒叔叔。
(三)重點閱讀人物語言。
1. 散讀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語言,比較其前后內容、語氣的不同。
2. 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3. 通過前后截然不同的語言的對比,作者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怎樣的性格特征?
4. 小結:作者通過把菲利普夫婦前后截然不同的語言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突出地反映了他們的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性格特征。可見,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于刻畫人物是十分有效的。除了語言對比,還有行為對比、肖像對比等等,也可以是人物與人物間的對比。
【說明】
首先,本環節通過采用個人朗讀為主、分角色朗讀為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體會課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前后截然不同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塑造出一對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形象人物。體悟語言對比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作用。
(四)再讀課文,找出其他運用對比之處,談談其作用。
再次默讀課文,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說明】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來自行找出文中運用對比的地方,并體會其作用。是上一環節的再現,但難度有所提高。在本文中除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對比之外,還有人物的行為的對比,也有惜墨如今的環境對比。特別是文中的“我”處處顯露出對叔叔的同情,“我”的善良與富含親情與菲利普夫婦巧妙對比,使善者更善、惡者更惡,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五)小說主題的探討。
【說明】
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背后是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節設置、人物塑造、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作品后感知課文主題。
(六)總結:
運用對比手法寫人,在文學作品中很普遍。無論是同一人物的言行對比,還是不同人物的間的對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法,它的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同學們如果在閱讀中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利于我們把握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時作文中也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技巧,將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說明】
再次強調對比手法的作用,并明確教學目的。
(七)作業 :
課外閱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
A、通過列表簡略說明瘦子對胖子的稱呼、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并分析其好處。
B、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寫讀書感受。
【說明】
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兩位昔日同窗的偶遇后,瘦子得知對方身份前后的不同表現的對比,成功塑造了瘦子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丑惡形象。這一閱讀作業 是課堂學習的極好再現,也是能力的遷移。A作業 的設置僅要求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對比之處,并思考其作用。能再次體悟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突出作用。而B作業 的設置是文章賞析的嘗試,難度更高一些。
【附】
教法:
1. 整體感知法:
2. 自主討論法:
學法指導:
1. 朗讀法。
2. 討論法。
3. 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理解對比手法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7
一、回顧導入:簡要回顧上課時內容。
二、景物描寫的作用
1、齊讀20段,并用波浪線畫出有關景色描寫的語句:“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提問: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婦怎樣的心情?從哪里看出來的?
歡樂的心情。景色靜謐,色澤美麗。
齊讀47段,并用波浪線畫出有關景色描寫的語句,提問: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婦怎樣的心情?從哪里看出來的?
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照。
三、研讀課文精彩片段,分析人物性格
1、21——24段,插寫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動邀請女兒、女婿吃牡蠣的情節。這看來好象與情節主線無關,但不知不覺中卻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因為正是父親請吃牡蠣,才有可能進一步認清、認出水手。
母親的話說得冠冕堂皇:既愛惜自己,有關心別人;既疼愛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實際是什么?是既顧全面子,又節省開支。
2、指定五位學生分角色朗讀25——47段;角色:敘述者(我);父親;母親;船長;于勒。其他同學圈出寫菲利普夫婦語言、動作、神情等的語句,仔細揣摩體會。
3、 教師講析并板書:
(1)這幾段的情節可概括為這樣一個過程:猜疑——肯定——恐怖——憤怒——躲避
(2) 關于菲利普:
“突然……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心理驟然緊張,想躲開窮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認出來;瞪著眼“看女兒、女婿”——怕他們發現這個秘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多年的美夢破滅了,心中充滿了恐懼,怕窮弟弟又成為他的負擔,而這一切給他的打擊確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聲”對妻子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么像于勒?”——雖“像”但僅僅是猜疑,還沒有確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婦已經被嚇得失魂落魄了。
②結結巴巴,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著,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不安,神色十分蒼白,兩眼跟尋常不一樣……
③內心的極度恐慌。(這說明菲利普盼于勒回來完全為錢)
小結:動作、語言的描寫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使我們看到菲利普是個虛偽、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惟利是圖、自私、貪婪、冷酷,有著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
(3) 關于菲利普之妻克拉麗絲:
①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么這樣胡說八道?”
雖然母親聽到了那個窮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發財夢使她不愿相信這是真的,二是“吞吞吐吐”地責怪丈夫“胡說八道”。
②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仍存一線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長打聽。
③母親突然暴露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舊怨新恨一齊發作,以致“突然暴露”破口大罵。她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圖的性格特征,隨著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發展,至此畢露無遺了。
和菲利普一樣,美夢剛破滅時,她內心驚恐,神態異常,語無倫次。當她親眼看到那個賣牡蠣的正是于勒后,哆嗦著說:“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這一句簡單的話,道出了她人生哲學的秘密。對于遠游歸來的于勒,她多么厭惡啊!可正是她昨天還在不停的贊賞:“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由此看來,她對丈夫的親弟弟于勒的態度前后是截然不同的!透過她兩次不同的語言,我們析其內心世界,不難看出:在她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壞,該親該疏,完全取決于他是否有錢!正是人物自己的語言,使讀者看出了她唯利是圖、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
4、“我心理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默念的三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重復寫?這表現了“我”什么心理?你知道哪幾個詞應重讀嗎?
①沒有什么不同②別具匠心,強調③反映了“我”對處于貧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對父母親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飽含譏諷意味的心里話。④叔叔、弟弟、親叔叔。
師小結:文中就是通過對不同人物的逼真的心理描寫,展現了不同人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8
【課文簡介】
課文圍繞于勒的命運構成了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于勒是個敗家子,不僅揮霍盡自己應得的財產,還“大大占用了”菲利普應得的那一部分遺產。菲利普只好打發于勒到美洲去了。受盡拖累的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據,沒想到于勒竟發了財,而且來信“希望能夠賠償”菲利普的“損失”,于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歸來,“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見大船開來,菲利普總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二姐還因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為了二姐的結婚,一家人乘船去哲爾賽島旅游,卻在船上巧遇已經淪為窮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婦十多年來所向往的榮華富貴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變為失望,乃至咒罵、怨恨,遠遠地躲開了。小說的情節跌宕曲折,圍繞著于勒貧富的變化,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特色推薦】細膩的心理描寫:課文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豐富的心理活動,細膩地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如:菲利普認出賣牡蠣的窮水手就是于勒時,“突然好像不安起來”,這是心里驟然緊張所致;“他向旁邊走了幾步”,是想躲開于勒的目光,怕他認出自己來;“瞪著眼”看女兒、女婿,是怕他們察覺出這個秘密。這里一系列行動描寫,加上表情的描寫,層次分明地寫出了人物緊張、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狀態。又如:菲利普夫人聽丈夫說那個賣牡蠣的窮水手好像是于勒時的表現:她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么這樣胡說八道?”她不愿相信這是真的,這樣一家人的夢想就會破滅了,于是“吞吞吐吐”的責怪丈夫“胡說八道”。她親自看清楚那賣牡蠣的果真是于勒以后,驚恐地“哆嗦”起來,但仍存一線希望,“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等丈夫確認那個人真的是于勒時,她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于勒從前占有過他們應得的一部分遺產,而以后又給過他們發財的“希望”,現在這種希望竟成了泡影,菲利普夫人終于按捺不住,舊怨新恨一齊發作,破口大罵。她的性格特征,隨著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地發展至此畢露無遺。
【知識鏈接】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后,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征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后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并拜福樓拜為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說有《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他的小說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重視結構的布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巧妙真實,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教學目標】
1、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2、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及曲折的故事情節。
3、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對刻畫人物形象的好處。
【重點難點】
1、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觀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2、構思新穎巧妙懸念的設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金錢──拜金主義思潮。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另一個外國的作家寫的一篇也是講述人善變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二、板書課題(《我的叔叔于勒》)
三、整體感知小說,知線索
明確: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敘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為暗線。
情節: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四、情節分析
人物態度,找出菲利普夫婦言行變化的代表句。
開端(盼于勒)──發展(贊于勒)──高潮(遇于勒)──結局(躲于勒)
人物態度對比:
前:<u></u>(從文中找出詞語)
后:<u></u>(從文中找出詞語)
五、人物性格分析(討論)
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貪婪,庸俗的小市對民,愛慕虛榮。
“我”一個也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用同情心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六、找出小說中環境描寫,各自的作用(略)
七、小說主題討論
金錢至上。
八、發散訓練
1、小說的結局怎樣?人物命運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2、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怎樣?用150個字來完成。
3、寫作:
請以“人與人這間”為題,反映當代人際關系的中心。
【板書設計】
中心線索于勒貧窮富裕貧窮菲利普夫婦厭惡詛咒熱切盼望咫尺不認全家恐怖全家唯一的希望出了大亂子了分文不值置一所別墅重新拖累我們壞蛋流氓好心的于勒賊、討飯的打發到美洲去多么的驚喜啊以免再遇見他側面描寫主體部分介紹家庭成員,引出于勒對于于勒態度的今昔變化全家旅游發現于勒證實于勒躲開于勒小引背景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主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寫作嘗試】
1、這篇小說在選做課文時,刪去了開頭和結尾兩部分,同學們試著添上開頭和結尾。
提供原文開頭是:
一個白胡子窮老頭兒向我們乞討小錢,我的同伴若瑟夫•達佛朗司竟給了他五法郎的一個銀幣。我覺得很奇怪,他于是對我說:
這個窮漢使我回想起一樁故事,這故事,我一直記著不忘的,我這就講給您聽。事情是這樣的……
提供原文結尾是:
此后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弟弟。
以后您還會看見我有時候要拿一個五法郎的銀幣給要飯的,其緣故就在此。
2、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試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此題意在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探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感知文章主要內容。2.理解本文的主題思想。
2、過程與方法:把握小說的情節構思,鍛煉創造性思維。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19世紀法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摒棄虛榮心,提高道德觀念。
學情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重點: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從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運用對比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方法:朗讀 討論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 介紹作者,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后,普發戰爭爆發了,他應征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后離職從事專門文學創作。XX年間他寫了解情況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二 檢查預習——引導學生掌握下列詞語的音、形、義:
拮據(jié jū)(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棧橋(zhànqiáo)(火車站、碼頭、礦山等的形狀像橋的一種建筑。用于裝卸貨物,有的棧橋也供旅客上下用。碼頭的棧橋延伸到海里。)
牡蠣(mǔ lì)(一種軟體動物,也叫蠔〔háo〕,產于淺海的泥沙里或石上,有兩片殼,肉味鮮美,可供食用,也可入藥。)
襤褸(lánlǘ)(〔衣服〕破爛。)
撬(qiào)開(用刀或棍捧等的一頭插入縫孔中,用力扳或壓另一頭,以撥、挑開東西。)
煞白(shàbái)(由于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詫異(chàyì)(驚訝、奇異。)
三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學生復述故事梗概。
2. 課文分析
a、教師:請同學們掃讀課文,把課文中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找出來。
同學們掃讀課文,勾畫圈點,找出課文前后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是: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賊、流氓。
b、學生們分組討論發言:小說前前后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對于勒不同的稱呼?
教師指名回答后小結。
為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愿 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 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c、教師:在上面這一過程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又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讀書討論,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d、小說的結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婦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怎樣的社會現實?從中可見小說的主題是什么?
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于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這篇小說展示了于勒從窮到富、再到窮的升沉過程,描述菲利普夫婦對于態度的幾度變化,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統治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冷酷、極度虛的心理,也反映了在這種社會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同時,也通過寫若瑟夫對窮于勒的憐憫,表達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貧弱者的思想感情。(
四 發散訓練
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怎樣?用150個字來完成。
五 課堂小結
這篇小說主要通過富有個性化的描寫和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菲利普夫婦的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這點值得我們寫作時學習。
六 作業布置
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訓練。
板書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于 勒:窮―――富―――窮 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菲利普夫婦:攆―――盼―――躲
恨于勒——開端(盼于勒)——發展(贊于勒)——高潮(怕于勒)——結局(躲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體會文章巧妙的構思,理解曲折的情節。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19世紀法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摒棄虛榮心,提高道德觀念。
學情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巧妙的構思,理解曲折的情節。
教學難點:充分認識親情對于人生的意義遠勝于金錢。
教學方法:合作 探究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 檢查字詞、文學常識掌握情況
二 分角色朗讀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長、旁白
要求:讀出對人物的理解
三 研讀文章
討論:
①我們一看到這篇小說,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讀完,關鍵在于小說設置了懸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如: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現在為什么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
②這篇小說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對于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描寫,而對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最終明確:小說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未來。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一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征。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征,從而揭示全文主題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四 課堂練習——創新寫作
下面有一段情境,請續寫。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 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里放著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呢!”顯然是由于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說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么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樣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們的親弟弟……”。
五 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為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劇,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關照生活,思索人生,我們找到了健全、美好心靈的答案,讓我們再說一次——讓世界充滿愛!
六 布置作業
寫作練習: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的是個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是怎樣的?請設想一下。用 150個左右的字完成。
板書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菲利普夫婦 于勒 “我”
憎恨害怕———奉為福星——深惡痛絕
(趕)————(盼)————(躲)
可悲? 可憐? 深思……
課堂練習
一、填空。
1、《我的叔叔于勒》選自________國著名文學家________的短篇小說集《羊脂球》。
2、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為主線,以于勒的命運為副線來安排情節,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3、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這封信成了我們家里的福音書。( )
2、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
3、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
三、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描寫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
2、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 )
3、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語言描寫( )
4、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 )
四、選擇題。
1、選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為題理解有誤的一項( )
a、這個標題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婦的丑惡靈魂。
b、這個標題的重點在“我的叔叔”四個字上。
c、于勒是小說的主人公。 ——菲利普夫婦
d、于勒命運的變化,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
2、本文開始描寫“我”家生活拮據的作用是( )
a、表明資本主義社會人民生活得很苦。(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辛酸)
b、表明“我”家本是一個勤勞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說明急切盼望發了財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寫明家里人的吝嗇,為后文作埋伏。 ×
通過小說的學習,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欣賞、理解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欣賞方法與技巧的傳授,因而,在小說作品的學習中,關鍵是要帶領學生領會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以及環境描寫的作用。整個課堂以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為主,以教師的引導為輔,采用小組競賽法和四人小組、同桌研讀交流法為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沖破心理束縛,說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與見解。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0
《我的叔叔于勒》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但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
——左拉
【學習目標】
1、感悟跌宕起伏的情節,在情節中發現多維的深刻主題
2、掌握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的性格的描寫方式
3、體會莫泊桑小說精妙的藝術構思,感受他的匠心獨運
【基礎積累】
1、字詞
2、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3、小說的情節由_____ 、___、_____和_____構成。
4、描寫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和心理描寫等。
5、《我的叔叔于勒》選自 國著名文學家 的短篇小說集《 》。
6、本文以 為主線,以 為副線來安排情節,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 關系。
7、本文的主人公是 。
8、文章的情節按照:開端(盼于勒)——發展( )——高潮( )
——結局(躲于勒)結構全篇 。
【感受課文】
1、你第一次讀了這篇小說,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點?
2、根據情節的發展,來分析一下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征。莫泊桑寫人物,不在外貌描繪上下工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這內心世界的揭發,又決不*作者的敘述,而是用人物的動作語言,讓他們自己自然的去表露。
課文“提示”指出:“要求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情,準確理解人物的心理狀態。”請找出描寫菲利普夫婦神情和言行的語段,通過讀,體會菲利普夫婦的內心活動。并概括他們對于勒的態度。
菲利普:語言
神態
心理
動作
菲利普夫人:語言
神態
心理
動作
3、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造成他們態度多變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婦對于勒變來變去的態度中有什么不變的東西?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征?
4、文中菲利普夫婦與于勒相遇時,于勒“眼光始終不離開他手里干的活兒”,菲利普夫婦才能指揮全家“安然脫險”,設想假如那個賣牡蠣的于勒偶然間抬起頭來,其目光與菲利普夫婦的目光相遇,請你選擇一種最有可能出現的場面,并從課文中找出這種選擇的依據。( )
a 于勒想相認,菲利普夫婦也想相認
b 于勒想相認,菲利普夫婦卻不想相認
c 于勒不想相認,菲利普夫婦卻想相認
d 于勒不想相認,菲利普夫婦也不想相認
5、讀完課文之后,巧妙的情節設計,豐富的人物形象肯定會久久的在你的腦海里回旋,你可以考慮下面的問題:
(1).我最感興趣的細節
(2).我最感興趣的人
(3).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婦
(4).我眼中的若瑟夫
(5)、我眼中的于勒
6、關于本文的主題你是怎么理解的:
【閱讀分析】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在生活困難的人家,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 ( )
2、這封信成了我們家里的福音書。( )
3、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
4、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
二、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描寫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
2、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 )
3、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 )
4、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 )
三、選擇題。
1、選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為題理解有誤的一項( )
a、這個標題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婦的丑惡靈魂。
b、這個標題的重點在“我的叔叔”四個字上。
c、于勒是小說的主人公。
d、于勒命運的變化,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
2、本文開始描寫“我”家生活拮據的作用是( )
a、表明資本主義社會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個勤勞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說明急切盼望發了財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寫明家里人的吝嗇,為后文作埋伏。
3、文中反復寫于勒來信的作用是( )
a、引出故事,推動情節的發展。
b、表明于勒是個講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經是個“有錢人”并且是個善良的人。
d、表明菲利普夫婦當初把于勒打發到美洲去是正確的。
4、對句式的類型和句式的變換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么這樣胡說八道?”這是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是:“既然你知道不是他,就不該這樣胡說八道。”
b、“我也正是這么想呀!”這是祈使句,改為陳述句是:“我也正是這樣想的。”
c、“這無可疑了。”這是陳述句,改為感嘆句是:“這有什么可疑的呢?”
d、“后來大家都不再說話。”這是否定句,可以改為雙重否定句:“后來大家沒有一個不說話。”
四、語段分析
1、朗讀從開頭至“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品味:
(1)“父親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說說這句話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2)“于勒,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把這話改為“于勒,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其實是個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嗎?
(3)“這封信成了我們家里的福音書,有機會就要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刪去這句話,有什么影響嗎?
(4)菲利普一家為什么盼望于勒歸來?是怎樣表現的?
2、朗讀“果然,十年之久·····風俗習慣”,品味:
“對于勒叔叔回國這樁十拿九穩的事,大家還擬寫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到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 ——把這句話改為:“對于勒叔叔回國的事,大家還擬定了一些計劃,甚至計劃到要用這位叔叔的錢買一處住所。”好嗎?
3、分角色朗讀“哲爾賽的旅行成了我們的心事”至結尾。品味:
(1)“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么這樣胡說八道?’”——把這段改為“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你看錯了·····對吧?’”不是更合理些嗎?
(2)“我心理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刪去加著號重的話,不是更為簡潔些嗎?
五、閱讀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閱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a、 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
b、她很快地說:“·····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
c、 母親趕緊對他說:“你先坐下吧!別叫他們看出來。”
d、 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重新回來拖累我們的。”
e、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
① 刪去以上五句話中加線的詞語,好嗎?
② 母親對于勒的稱呼有哪些變化?為什么?
③ c句中的“他們”指誰?為什么怕“他們”看出來?
2、閱讀第39—47段,然后答題:
1、“狼狽不堪”一詞在文中的意思是( )
2、文中對于勒的肖像描寫透露出于勒哪些方面的情況?
3、“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個句子表現了“我”什么心理?
4、在給于勒十個銅子小費這件事上,“我”和母親有不同的表現。你認為這分別體現了他們什么性格?
5、文中有一細節描寫:“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請你設想當時父親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試用父親的口吻把它寫出來。
六、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10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給父親,母親__①__(a.懷疑b.猶豫c.詫異d.激動)起來,就問:“吃了3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說:“我給了他10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l0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后來大家都不再說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__②__(a.升b.跳c.現d.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圣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
1.結合語境,給文中橫線處選填恰當的詞語。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文中加點的兩個“狼狽”意思一樣嗎?怎么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寫菲利普夫婦和若瑟夫時各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反映了他們什么性格特點?
4.從描寫角度看,選段寫于勒,運用了________描寫。選段描寫環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文中“我”叫 。本文為什么要用第一人稱來寫,在文中起何作用?
6.畫曲線的句子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這默念的三句話意思有什么異同?作者為什么重復寫?這表現了“我”什么心理?
7、“我心里默念道:‘這就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聲來”
8、作者在小說結構上安排了旅行這一轉筆。對此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使情節發展舒緩下來。
b、使情節發展有所起伏。
c、為后面遇見于勒的情景作鋪墊。
d、為便于插入景物描寫以豐富表達方式。
9、在給于勒10個銅子小費這件事上,“我”和“母親”有不同的表現,試作簡要評論。
10、“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圣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文章結尾有什么深刻含義?
11、文段中“我”、他、父親、母親的名字依次是________。
七、閱讀第一部分回答問題
1.第一段是一段概述,交代了三方面的情況,在文中找出15個字加以概括。
2.在文中用“— —”標出“家里樣樣都要節省”中的“樣樣”指代哪些內容。
3.“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中的“永不變更”表達了父親怎樣的心境?選出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表明了這是父親的一個長久的話題,已經成了他的“口頭禪”了。說明于勒的回來對于他、 對于他的全家是多么重要。
b.說明父親知識貧乏,不會用更多的語言表達出盼望于勒回來的心情。
c.說明父親年歲大了,人也變得啰嗦了,一句話總要重復說。
d.父親十分珍重親情,對多年未歸的弟弟十分盼望。
4.“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驚喜”的原因是什么?選出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入括號中。
a.沒有想到他要回來,他卻回來了。b.他回來了,就能改變家庭的經濟狀況。
c.他回來了,就會還清“占用”的錢。d.出走十余年現在回來了,以手足之情能不“驚喜”嗎?
5.文章第④段本是父親說的話,應接在第③段后面,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
八、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毫無疑義,父親是被這種高尚的吃法打動了,走到我母親和兩個姐姐身邊問:“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
……
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么這樣胡說八道?”
1.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選出說法正確的一項
a.表現男主人公的闊氣、文雅。b.表現男主人公充闊氣的虛榮心。
c.一方面反映男主公愛慕虛榮,追求風雅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為下文吃牡蠣、遇于勒,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做伏筆。
2.閱讀第二段回答:母親不讓若瑟夫吃牡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a.怕把男孩子慣壞了。b.怕他吃了要生病。c.怕多花錢。
3.第二段文字表現出母親怎樣的性格特點?
a.關心、愛護孩子。b.自私、庸俗。c.吝嗇、虛榮。
4.閱讀五、六、七段回答;父親說:“就……就是我的弟弟呀……”這一句中的省略號表現了男主人公怎樣的心理?
a.有些話不能說。b.不知說什么好。c.發現于勒后的恐慌害怕。
5這幾段文字塑造菲普夫婦形象的社會意義是什么?
a.對孩子不溺愛。b.反映資本主義社會人們追求虛榮、冷酷自私、金錢至上的風氣。
c.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關系。
【感悟人生】
1、“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馬克思、恩格斯說:“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系了。”
馬克思說:“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創新寫作】
1、假設在船上的于勒不是真正的于勒,而是與于勒相貌酷似的人,菲利普一家從哲爾賽島到家時,出來迎接他們的竟然是發了大財榮歸故里的于勒,這時……2、下面有一段情境,請續寫。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 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里放著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呢!”顯然是由于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說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么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樣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們的親弟弟……” 3、假設破了產,又重新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一種情景。4、假設課文中出現的“于勒”是假的,這一切都是真正的“有錢的于勒”買通船長演出的一曲雙簧戲。當真“于勒”為“若瑟夫”的言行而感動,拿著支票來到菲利普一家人面前時,請你發揮自己的想像,描繪一下菲利普夫婦的神態和心理。
5.假設在哲爾賽島上,“窮于勒的事”被“我”的姐夫知道了,請設想一下事情會怎樣發展,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1
第11課 《我的叔叔于勒》
課型:講讀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通過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初步培養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再現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點 :
1、了解小說情節,把握小說主題。
2、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2、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深入思考,全面認識人物的個性。
3、多角度把握小說的主題。
教法:啟發式提問法、練習法、討論法,
學法:默讀法、圈點勾畫法、探究法、情境模擬法、比較法、辯論法
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課前查找相關資料。 2.布置學生預習課文。3.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查字典解決生詞。
2、課前搜集作者相關資料;
3、熟悉課文,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復述故事情節。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執教者:居巢區黃麓中心學校 夏琳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默讀,感知文意,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了解情節發展的因素,多角度把握小說主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展示天平畫面)
心就象是一個天平,可以用它來衡量事物的輕重,同樣的東西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分量是不一樣的。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錢,一端放上親情,天平會向哪一邊傾斜?
(學生發言,導入新課)
二、預習交流:
1、請說出本課中你認為值得注意的字詞。(或說讀音,或說意思。)
2、說說你所了解的莫泊桑, 教師最后補充。
三、快速默讀,初步感知課文:
快速默讀課文,完成下列活動:(多媒體顯示)
1、請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號內添加不同的動詞 ,理清小說的情節安排。
示例:(盼)于勒
2、圈點勾畫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詞語
(學生發言,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內容)
四、研讀細節,初步感知小說主題:
同桌合作,共同探究:(多媒體展示探究題)
1、請同學們給這些稱呼分類,看看這些稱呼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對于勒采取了什么樣的態度?
2、在這其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同桌討論,發言,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
3、教師小結:
以小說的情節作結。并用一副對聯來概括兩部分的內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4、學生試擬橫批,感知文章主題。
五、真情采訪,多角度感悟主題。
1、情境設置:模擬電視臺 《人間 》欄目
主題:消失的親情
采訪人物:菲利普夫婦、若瑟夫、于勒
2、角色分配:
一名學生模擬節目主持人,另三名學生分別模擬菲利普、克拉麗絲、若瑟夫,
3、采訪內容:
提出的問題以課文為依據,主持人自行設計。
參考問題:
請問菲利普先生:
1、于勒是你弟弟?(是)
2、你們有多少年沒見了?(很多年了)
3、這些年有沒有想過他?(想過,畢竟我們是親兄弟啊!)
4、既然想他,為什么不愿意見他?(怕他想回來和我們住在一起)
5、一家人住在一起不好嗎?(那當然不好,他那么窮,回來會拖累我們的。我們經濟也不好,拖不起的)
那我想問問克拉麗絲太太,如果于勒想回來同你們住在一起,你會同意嗎?
(那當然不會同意了)
為什么?
(他那么窮,聽說他以前還行為不正,糟蹋錢,我們經濟情況也不好,是經不起他拖累的。再說如果讓我的鄰居和朋友們知道我有這樣一個討飯的窮親戚,別人也會笑話我們的,會看不起我們的,我可不想這樣。)
看來想讓菲利普夫婦接受于勒的確很困難。那么小若瑟對于此事是什么看法呢?
請問小若瑟夫:
你贊成你父母的做法嗎?(不贊成)
你對于勒叔叔是什么態度?
(我很同情他)
有沒有想過他為什么會落得下場?
(想過,我知道這與他自己不爭氣有很大關系,但是他畢竟是我的親叔叔,年紀也好運么大了,在外面一個人生活,的確讓我很同情,只要他能改正自己的缺點,我想我們一家人會住在一起的。)
聽了他們的話,我也想聽聽于勒是什么意見。下面請導播幫我們接通于勒所在社區的電話。
電話始終無人接聽,也許于勒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家人,也許于勒為了生計正四處奔波,不能守候在話機旁等我們的電話,我們也無法了解于勒現在的想法,在這里,我們也只能祝愿他們一家人能化解以前的恩恩怨怨,早日團聚。讓曾經消失的親情再次重現。
4、觀后思考:
菲利普夫婦不愿接受于勒的原因是什么?
若瑟夫對于勒叔叔持什么樣的態度?
(學生發言)
4、師感言,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小說主題。
六、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播放音視頻材料《愛的奉獻》。
思考:觀看完了《愛的奉獻》,與課文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辯論:如何正確看待金錢與親情的關系?
2、說話訓練: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
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
錢可以買到( ),但買不到( );
錢可以買到( ),但買不到( )。
七、課堂總結:
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對課堂作結,教師根據學生總結情況即興作結。
八、布置作業:
寫一篇作文,反映和發掘身邊的社會人際關系(提示:類似我的叔叔于勒小說中的人際關系),題目自擬。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從整個初中語文教材小說應完成的教學目標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單元,本課教材應完成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的態度感情,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里幾乎沒有人間親情、友情,只有金錢的現實。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
2.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二、學情分析絕大部分學生對學小說興趣較大,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后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于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于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
1.整體感知法指導學生在閱讀小說時,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況,從整體感知小說。
2.比較教學法與《變色龍》比較,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理解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3.自主討論法讓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四、學法指導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環境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以及與《變色龍》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并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學藝術的美。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大家還記得我們在初二學過的《變色龍》嗎?請同學們回憶——小說中的“變色龍”是指誰?作者為何稱他為“變色龍”?“變色龍”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善變,在俄國有善變的“龍”,在其他國家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2.課文分析
(1)閱讀全文,抓住主要人物的變化,并以此概述故事情節,考慮課后練習二。學生討論:本篇小說情節富于變化,跌宕曲折,引人入勝,關鍵是設置了懸念,構思很巧妙。請找出小說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提示:他們一家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個什么樣的人?于勒曾是他們的災星,現在為何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為什么?)設題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巧妙,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2)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說說它們各有什么作用?設題目的:讓學生理解環境描寫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進而服務于文章的主題的。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為此設計如下問題供學生討論,之后筆答,以此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用幻燈片展示)
①小說刻畫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們的個性特征怎樣?菲利普夫婦的言行是怎樣變化的?從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語句、語段中可以看出?設題目的:理解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②課題《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婦》等等?為什么?設題目的:理解“我”對于勒的感情區別于“我”的父母對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婦、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為什么?他們的結局怎樣?這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在那樣的環境中怎樣才能實現發財夢?設題目的:以此達到對小說主題思想的理解和歸納。
3.發散訓練(用幻燈片出示)
(1)請仔細觀察幻燈片出示的課題設計,想像一下其中的意境。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這一意境。(2)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的是個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是怎樣的?請設想一下。用150個左右的字完成。
(3)請以《大千世界》為題,以反映當代人際關系為中心,寫一篇課外作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人是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2、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3、理解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提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設想】
1、學生自己理出小說情節發展過程,教師著重指導分析構思巧妙,情節曲折對表現人物提示主題的作用。
2、描寫人物的各種寫法,可指導學生自己分析、規納、教師著重點撥這些描寫是如何表現人物心理和刻畫人物性格的。
3、本課的設計程序為:
⑴速讀──提煉情節──感知內容。
⑵精讀──品細節──析人物。
⑶研讀──規納主題──引發聯想。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速讀──概述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法國文學家左拉曾這樣評價莫泊桑的小說;“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窗口。讀他的傷口的時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遠發人深思的。”今天,我們就打開其中的一扇窗口,看看能引起怎樣的思考。(板書課題、作者)
二、常規檢查,讀準提示中的字音
拮據(jié jū)棧橋(zhàn qiāo)煞白(shà bái)撬開(qiào kāi)詫異(chà yì)牡蠣(mú lì)襤褸(lán lǚ)
三、整體感知:速讀──提煉情節──感知內容
要求:按照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各個階段的內容。
明確:非利普夫婦趕、盼、罵、躲于勒。
四、討論分析這篇小說是怎樣巧妙安排情節的
明確:
1、設置懸念:
作者先以洗練的筆墨敘述了非利普一家拮據的生活,以及他們對于勒衣錦榮歸的重盼,懸念由此而起。
2、巧用插敘:
插敘于勒在非利普家中地位的變化,進一步渲染于勒衣錦榮歸的氣氛。
3、情節意外:
本文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歸來,與兄嫂巧遇的場面,把故事一下子推向戲劇性的高潮。
五、總結
這個情節大起大落的巧妙安排。體現了作者構思的巧妙,受到了出人意料、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精讀──品細節──析人物。
〖教學過程〗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高潮部分,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品析人物的心理狀態
1、“毫無疑義……別把男孩子慣壞了”。
明確:文中“初步打動”“遲疑不決”“怕花錢”“很不痛快”“怕傷胃”“用不著”“別把……慣壞了”等處描寫,都表現了非利普夫婦的愛虛榮的特點。不同之處:非利普想擺闊綽,附庸風雅;而太太明知“怕花錢”卻用“怕傷胃”來掩蓋自己的面子。
2、“父親客客氣氣地和船長搭上話……您知道這家伙的底細嗎?”
明確:這里的“一面……一面……”“后來”“隨即”“最后”的一系列動作和評議描寫,把將要問的事情一直繞到最后才提出來的那種既生怕漏了馬腳,又要擺出一副假紳士的臭架子的性格寫得淋漓盡致。
3、“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低聲……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神色張皇”“結結巴巴地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著……”
明確:這些表情、評議描寫了非利普確定是于勒時,從“神色不安”到“臉色蒼白”“煞白”,兩眼從“不尋常”到“呆直”,說話啞著嗓子,又結結巴巴,又嘟噥,特別是聽了船長的話之后那段喪魂落魄的獨白,活現出從熱切盼望到突然跌入絕望的狼狽相,暴露其性格的虛偽。
4、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知道不是他,為什么這樣胡說八道?”
明確:發財夢使母親不愿想念這是真的。
5、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他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明確:此時表現母親很驚恐,但仍存一線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長打聽。
6、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明確:母親自私、冷酷、唯利是圖的性格,特征,隨著他的語言和心態變化,一層層發展,直至畢露無遺了。
二、精讀課文,出示表格,要求學生填寫并簡要分析
于勒生活的變化非利普夫婦的態度非利普夫婦的特征語言行動貧壞蛋、流氓、無賴打發虛偽、卑鄙自私、貪心勢利、冷酷富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辦法的好心人衣冠楚楚地在海邊守候 貧賣牡蠣的這個小子、這個家伙、那個家賊、那個討飯的罵、躲避
三、概括本文的主題
明確:情不如錢;金錢至上。
四、聯想練習
如果非利普夫婦在船上巧遇百萬富翁于勒正在吃牡蠣,他們將會怎樣?寫成200字以上的短文。
五、結束新課
師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在“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歌聲中結束新課。
【板書】
非利普夫婦{趕盼罵躲}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4
九年級下學案設計
課題:《我的叔叔于勒》 課型:研讀課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通過語言、行動、神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2)整合小說要素,品味、感悟社會、人生。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掌握的小說閱讀常識分析作品;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客觀地認識和評價社會現象。
【學習重點】激發自己閱讀興趣,培養文學鑒賞的能力。
【學習難點】 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學習方法】1.速讀法。 2.討論法。 3.賞析法。
【教學時數】共一課時
【預習準備】1、學生課前細讀課文,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2、教師匯總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并作為探究任務分派給各小組。
【學習步驟】
一、教師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說大王。左拉評價他的作品道:“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處小但完整的戲劇,打開了一扇令人頓覺醒悟的生活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那么,讓我們在品味經典的同時,聽聽同學們對《我的叔叔于勒》產生了哪些思考吧。
二、速讀復述,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情節。
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 原因→結果(邏輯)
期待→破滅(心理)
開端→發展→高潮(情節發展)
懸念→結局(技巧)
三、合作探究,賞讀質疑,品析小說:
1、出示匯總的問題,由各小組抽簽后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討論。
2、各小組展示探究的成果,同學間進行必要的補充,教師隨機追問點撥。
主要問題有:
關于情節——小說中哪些情節是必不可少的,你怎么看待這些情節?
關于人物——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完全一樣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于勒和若瑟夫兩個人物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為小說題目?
關于環境——小說中兩次描寫景物,為什么兩次不同?
關于主題——如果你是菲利普夫婦,你會 “躲”于勒嗎?
關于語言——你最欣賞文中那一處描寫,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
四、總結全課:
五、綜合性實踐活動:想像再造,創新嘗試。
假如賣牡蠣的于勒叔叔認出了正準備逃避的菲利普一家,走上前去,驚喜地叫道:“喂!菲利普!我可見到你們了!”此時,菲利普夫婦、“我”、二姐及二姐夫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會說些什么。請任選一個人物,描寫出他當時的神情、動作、語言。
各小組精心創作,熱情交流。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5
11、我的叔叔于勒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在短篇小說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泊桑的名作。
2、聽課文誦讀錄音,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2)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么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么原因?
(4)這篇小說家提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3、學生討論,在全班交流明確:
(1)窮——富——窮
(2)據說做生意賺了錢,成為全家的“希望”、“福音”。
(3)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
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小說寫了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一幅資本主義社會里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金錢關系”的主題思想。
4、精讀船上巧遇的片斷,了解小說在刻畫人物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過:表情、動作、言語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
四、小結。
這篇小說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菲利普夫婦只認錢不認人、愛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
五、作業 。
1、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說說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2、課后練習四。
附板書: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開端,盼望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發展,夸贊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結局,躲避 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6
李 波
在設計教案時,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是至關重要的。為了達到自然而新穎的目的,我時常設計多種不同的導語,然后通過比較、實踐來求得最佳的導入效果。以《我的叔叔于勒》一課為例。
《我的叔叔于勒》導入方法一
有一首歌中這樣唱道:“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也還是那個山也,梁也還是那個梁……爹是爹來娘是娘……”我聽后感覺很幼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此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當今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里,似乎只有日月星辰才是亙久不變的,其實血濃于水的親情也應該在金錢和地位面前巋然不動。但有時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愿望。很多時候,面對金錢和地位,親情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法國小說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他們的兄弟情意能否經得起時間和金錢的考驗。板書課題,學習新課。(這種導入思路加強了課內外的勾連,有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生還沒有接觸文章之前導入的話,會使學生對文章的認識更加深刻。但這只是教師的個性化的理解,能否激起學生的共鳴,存在不確定性。)
《我的叔叔于勒》導入方法二
在世界文壇上,擅長寫短篇小說者比比皆是,但真正稱得上大師的,卻寥寥無幾。19世紀后半葉法國作家莫泊桑是文學星空中灼灼耀眼的一顆巨星。他一生寫了約300篇中短篇小說。其中的名篇佳作,令人心馳神往。發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這樣一篇作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我的叔叔于勒》,領略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風格、特色和魅力。板書課題,導入新課。(通過交待作者和其創作的風格來導入新課,側重知識性,這是最傳統最常規的導入方法,適合于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或初步感知之后。很多名家在設計導入時常常用此方法。但這種說教式的導入,學生不太感興趣,容易流于形式。)
《我的叔叔于勒》導入方法三
我們有很多同學是獨生子女,能告訴我還有哪些同學不是?(學生舉手示意)哪位同學愿意為我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請一二位同學介紹)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關系怎樣?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錢、地位上發生變化,你們的這種親情還會保持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引申)在現實生活中,手足之情并不會像大家想得那樣美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體會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板書課題,導入新課。(這種導入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使學生自覺參與到這種思考中來,容易觸發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更容易參與到思考和討論中去。所以這是一個讓學生有話可說并且容易說好的話題,將文本和生活進行鏈接,觸發了學生的情思。)
通過試講和在實際教學中的驗證,第三種方法效果最好,受到學生的青睞。
由此可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小小的導入卻蘊含著深刻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在我們意蘊豐厚的課堂上,具有很多優化的空間。我們應該不斷地拓展思路,更新思想,使我們的課堂貼近生活,走向開放,充滿藝術性。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7
兩條線索 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從海外發財歸來是文章的敘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的多年經歷是暗線。文中明線暗線并行。在船上見到于勒的情節,使兩線交織,達到高潮。
兩撥懸念 小說的開端部分,作者抓住幾件瑣細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據的家境后,立刻引出菲利普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菲利普一家為什么要散步?于勒是誰?于勒是什么樣的人?這一家為什么這樣盼望他?這一連串的問號,讓讀者心情迫切地急于看下文。小說的發展部分,重點寫對于勒由恐怖變為希望。于勒在海外發了財,全家都稱贊他是“有良心的人”、“有辦法的人”。為什么于勒會成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這個希望之星究竟發了多大的財?究竟會給這一家帶來多大的幸福?為什么一等10年不回來?他們的美夢是否實現?作者再次把讀者的胃口吊足。
兩個對比 其一,前兩部分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歸來,真是望眼欲穿,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刻相見,呼之而出;而到第三部分,當菲利普夫婦在海輪上真的見到窮困潦倒的于勒時,卻如臨大敵,視若毒蛇猛獸,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遠。其二,第二部分中的插敘亦讓人物言行前后反照。真假美丑,作者毋庸評述,讀者已一目了然。
兩面描寫 小說以《我的叔叔于勒》為題,而對于勒僅有幾筆正面描寫,多是側面描寫。
兩處映襯 當菲利普一家人出發到哲爾賽島旅行時,輪船是“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烘托出人物快樂而驕傲的心情。快到哲爾賽島時,人們望見“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這是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烘托人物滿懷失望和沮喪的心情。
兩點爭議 主題存異:一說作品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金錢關系”;一說這篇倫理小說是面“生活的鏡子”,揭示了生活中某類人物極端勢利的嘴臉,可以借來透視當代某些人的丑陋靈魂。主人公存異:一是菲利普夫婦;一是于勒。
------------------------------------------------------------
作者單位 湖北沙洋縣長林中學(語通初中/2004-11)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8
我:每當我坐在桌旁,就會想起我的童年時光,那時我們并不富裕,但卻是令人十分難忘的。想到這里,我仿佛又回到了50年前。
父:于勒,這么早你出去干什么?怎么不吃早飯就走?
勒:哦,不吃了。(于勒身穿很整齊的衣服,顯得很匆忙,出門去)
旁:就這樣,又到了晚上。
母:孩子們,吃飯了。這么晚了于勒怎么還沒回來?
(于勒喝醉了酒,穿一件破衣服在外叫門)
勒:開門……
(父親開門,并去攙扶于勒,于勒坐在椅子上)
勒:今天又輸了,害得我把衣服都賠上了。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贏回來。
我:就這樣日復一日,家中的錢都被父親拿去替于勒叔叔還債,家里的生活變得拮據起來,有時還會有許多陌生人上門討債。
(二人急促敲門,上門討債,語氣很仗義,很蠻橫)
討債人:于勒住這兒嗎?
母:是的先生。(母親有些緊張,但表現得很鎮靜)
討債人:他欠了我們五百法郎,打算到什么時候還?
母:您先別急,過兩天我們就還。
(討債人退場)
我:就在那天晚上,于勒叔叔回來后,父親給了他錢讓他還債,但是第二天還是毫不留情地把他送走了。我們目送著于勒叔叔的船漸漸消失在天邊。
旁:自從于勒走后,便好久沒了音信,哈佛爾小鎮里沒有了于勒這個人并沒有絲毫改變,人們依舊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菲利普的家人也不再提起于勒這個人,人們幾乎把他忘記了。
(郵差來送信)
郵:菲利普叔叔,有你的信。
父:(上場,接過信):謝謝你,我的信嗎?會是誰來的呢?(父親接過信,拆開,先看署名)哦,我的天啊!是于勒來的信!
母:(母親聞聲趕來,很驚訝,接過信,一看,確定)哦,真的是于勒的信!(氣憤,讀信,全家人都圍在母親身旁,包括郵差)(大女兒讀信)親愛的…………(教材上)
(郵差要走,母親挽留)
母:奧伏倫,今晚就留下來吃飯吧!今天是我們最高興的日子。
(全家人圍在一起吃飯)
父:奧伏倫,你和索非亞怎么樣了?打算什么時候訂婚?
奧:哦,我們還沒有決定呢?
索:(害羞)媽媽~~
母:哎,都這么大了還害羞。
旁:于勒的來信成了菲利普家庭的福音書,他們有機會就要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菲利普的家人認為于勒的歸來是一樁十拿九穩的事。為此,他們還擬訂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到要用于勒的錢購置一所別墅。
(全家人再次圍在桌旁,商討怎樣花這筆還未得到的錢)
母: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等我們拿到錢,我一定要把家里的伙食好好改善一下。
父:唉!如果于勒回來,那會家人多么驚喜?等我們拿到錢,我一定要建一所最豪華的別墅,讓你們也過上快活的日子。
大姐(瑪利亞):我一定要買一條最漂亮的裙子,到那時,我穿著最美麗的衣服,讓整個城市里的姑娘們都羨慕我。
索:我要用這錢去和奧伏倫度過一個難忘的蜜月。
旁:在索非亞婚后的一個星期天,菲利普一家又乘上了開往哲爾賽島的客船,準備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
(孩子們正在那邊嬉戲,父母在看海)
母:你看,這海多美!
父:是啊!要是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該多好啊!
旁:菲利普夫婦正欣賞著海上的美景。
(兩位闊太太在那里吃著牡蠣)
勒:賣牡蠣呦……新鮮的牡蠣呦……誰買牡蠣呦……
(父親回頭,看見二闊太太正吃牡蠣,轉身問兩個女兒和妻子)
父: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
(母親很不痛快地說)
母: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母親轉身面向我)
母:至于若瑟夫,他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
(我一直盯著父親,看他們向那個老水手走去)
母:走吧,若瑟夫,我們到那邊去。
(賣牡蠣的沒看見他們走過來,表情很自然,父親看清于勒后顯得很緊張,看了一眼奧付倫,然后轉身走向母親。低聲說,但有些不太確定。其他人開始吃牡蠣)
父: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樣像于勒?
母:哪個于勒?
父:(有些口吃)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現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的會以為就是他哩。
母:(有些害怕,說話吞吞吐吐)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么會這樣胡說八道?
父:克拉麗絲,你去看看吧!最好還是你去把事情弄個清楚,你親眼去看看。
(母親站起身來走向于勒,站了許久,細細端詳。回來,語速很快地說)
母: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小子又回來吃咱們!
(父親走向船長,我跟隨其后,拿出煙給船長點上,說幾句客套話,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然后提到船上的船員)
父:您船上有一個賣牡蠣的,那人倒很有趣。您知道點兒這家伙的底細嗎?
(船長非常不耐煩,冷冷地回答)
船長:他是個法國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帶回祖國。據說他在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愿回到他們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的錢。他叫于勒……姓達爾芒司,——也不知是達爾汪司,總之是跟這差不多的那么一個姓。聽說他在那邊闊綽過一個時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經落到了什么田地?
(父親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
父: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父親回到母親身旁,神色慌張,母親趕緊問)
母:你先坐下吧!別叫他們看出來。
父:(結結巴巴)是他,真是他。咱們怎么辦呢?
母:應該把孩子們領開,若瑟夫既然已經知道,就讓他去把他們找回來。最要留心的是別叫咱們女婿起疑心。
父:(低聲嘟噥著)出大亂子了!
母:(怒)我就知道……(教材)
(把5法郎給了我,走開了)
我: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
勒:2法郎50生丁。
(把錢給于勒,于勒找錢給我)
旁:若瑟夫把錢給了于勒,心中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先生,這是10個銅子的小費。
(于勒趕緊感謝,抬頭看著我)
勒:上帝保佑您,我年輕的先生!
(我拿錢交給母親)
我:媽媽,這是找回的錢。
母:(很詫異)吃了3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我給了他10個銅子的消費。
母:你簡直是瘋了!拿10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
(父親拍一拍母親,指一下女婿,暗示不要再說了)
旁:后來大家都不再說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圣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
我: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弟弟。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9
課型:講讀 課時:2
知識目標: 1 、理清故事情節;
2 、品味語言,把握人物性格。
能力目標: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說的主題;談出自己的新見解來。
教育目標:教學生正確對待金錢,體味人性的重要。
重點難點:1、理解人物性格。
2、小說主題思想的深入理解。
策略方法:導讀法 討論法
教學用具:錄音機 投影儀 。
(一)、激發興趣,導入 新課。
同學們!前段時間,大街小巷流行著一首《流浪歌》,大家想聽嗎?(生答“想”,放歌曲)歌聽完了,可一個愁苦、孤獨的浪子形象卻留在了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不由得產生憐憫之情,是啊!家是溫馨的港灣,流浪的心多么渴望這個港灣的慰藉啊!可有這樣一個浪子,在外流浪多年,當家人遇到他時,不但不接受他,反而還罵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個故事?(生答“想”)這個故事說它遠,它發生在遙遠的 19 世紀的歐洲,說它近,它就在我們眼前,請大家打開課本 160 頁,這個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為了便于大家了解故事,咱們先一塊來把課前的生字詞讀讀記記,好吧?
(二)、學習生字詞,讀準字音,記準字形。
1 、出示幻燈片,展示生字詞。
拮據 棧橋 撬開 詫異 牡蠣 襤褸
2 、找出一位同學試讀,其他同學糾錯。
3 、教師總結正確讀音,學生齊讀,邊讀邊用手指在課桌上寫。
(三)、默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短篇小說,作者是法國人莫泊桑,其成名作《羊脂球》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莫泊桑以他高超的藝術技法和深厚的文學底蘊贏得了“世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的美譽。好了,讓我們在音樂聲中走近莫泊桑,走進故事,請大家快速默讀全文,默讀中解決三個問題:
1 、理解生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2 、小說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誰?
3 、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把小說的情節分為四部分,并分別為每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教師放音樂,板書課題、作者、教學目標 )
(四)、討論并解決默讀中提出的問題,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1 、學生自由分組討論以上問題,可以離開座位。
2 、對主人公的確定教師要給以適當的提示,可以從小說反映主題和作者著力刻畫的形象兩個方面。
3 、對“我”和作者之間的不同應讓學生弄清楚。
板書:菲利普夫婦
盼 憶 遇 躲
(五)、梳理情節,簡單了解人物性格。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塑造人物形象必須把人物置于什么之中呢?(生答:情節)
對,那么,我們就把人物置于情節之中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人物的性格。
(把板書的情節用粉筆圈起來,大致呈“人”字形。)
1 、為什么盼于勒?(于勒來信說他有錢了,他們盼的是錢。)
2 、憶于勒屬于哪種敘述方式,對情節有何作用?(倒敘,把情節推向高潮。)
3 、怎么遇到于勒的,遇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與相遇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因于勒的信二姐找到了對象,全家人到哲爾賽島旅行,巧遇于勒。遇前,“好心人”,“正直的人”,“有辦法的人”;遇后,“賊”。因為于勒沒有錢,不是想象中有錢的于勒。)
(用兩種顏色的粉筆板書:好心人 正直的人 賊)
4 、為什么 要躲開于勒?(因于勒沒錢生活,恐怕他再來“吃”他們。)
通過對小說情節的梳理,我們可以清楚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中起關健作用的是什么?(生答:錢。)對,(板書:錢)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主人公心中錢比親人重要,他們只是為了錢。
六、品味小說語言,把握人物具體、生動的性格。
通過把人物置于情節之中梳理情節,我們對主人公的形象有了大致的了解,是否了解到此就行了呢?大家說,(生答:不行。)當然不行,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是生動的、具體的、典型的,小說中作者運用了多種人物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來能表現人物性格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品味一下表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鄰近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討論。時間五分鐘。
1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在教室里走,不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或一起討論。
2 、五分鐘后,學生在教師主持下通過小說語言進行人物性格的交流學習。
( 1 )、學生有感情地讀自己找出的句子,并說明表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 2 )、對一些重點的句子或段落可分組讀、分男女生讀、分角色讀和全體一起讀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保持讀的興趣,在愉悅的情趣中使學生領悟小說語言的魅力,理解人物的性格。
( 3 )、教師把學生體會到的人物性格板書到黑板上。
自私 虛榮 唯利是圖 冷酷
( 4 )、交流結束,教師簡單總結人物性格。
請大家注意看黑板,老師畫這個圖形象個什么字?(生答:象個“人”字)那么這個“人”字規范嗎?(生答:不規范,是畸形的。)為什么?
——畸形的“人”字代表的是有著畸形性格的主人公,是金錢使他們改變了對于勒的態度,也是金錢使他們內在的本質不變,金錢腐蝕了他們的靈魂,扭曲了他們的性格,使他們成為精神畸形的人。通過小說典型的人物形象,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冷酷無情的關系以及金錢至上的社會生活原則。
七、拓展訓練,培養想象能力,鍛練創新思維。
到這里,我們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已經有了具體而完整的認識,我們不得不佩服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藝術大師莫泊桑,莫泊桑真是了不起呀!我想問大家,你們敢不敢與莫泊桑比試一下,(敢!)好,這才是當代中學生的風采。假如,全家人在船上遇到的于勒是一個百萬富翁,那么,將會發生一幕怎樣的相遇場景呢?
1 、愿意表演的同學下座位到教室外準備 2 分鐘。選出一名導演。
2 、愿意口頭作文的同學準備 1 分鐘。
3 、找同學口頭作文,外面的同學進教室表演。
八、結束語。
同學們,通過對這篇小說的學習,我們不僅領略了大師的語言魅力,還知道了,人不能為錢活著,不能讓錢左右自己,應做一個端正的人,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決不能做菲利普夫婦那樣精神畸形的人。
課后記:在教學過程 中,紀辰想我提出了幾個很尖銳的問題,關于于勒本質和菲力普夫婦的做法到底是否合理,因而我決定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自由探討,自由發言,怎么說都可以,而不把小說定位在某一點上。我自認為效果很不錯。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1、結合課文進一步了解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情節結構.
2、欣賞小說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理解人物形象;體會小說精妙的藝術構思。
3、理解小說的深刻主題;對“金錢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堂導入
從前我們學過“每逢佳節倍思親”,也學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這些詩都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思念親人的感情。中國傳統文化中,親情是絕對的重頭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親情也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我們很遺憾的是,在莫泊桑的筆下,于勒作為菲利普夫婦親兄弟,卻被他們冷漠地躲開并拋棄。這是為什么?
二、初步認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按情節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請同學們復述故事。
3、思考下列的題:
⑴于勒是怎么一個人?菲利普一家為什么盼望于勒回來?
⑵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于勒,這是什么原因?讀了這篇小說,你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什么?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小組討論思考題,推薦代表發言。
1、試結合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是哥嫂心目中的“流氓”﹑“壞蛋”,是全家人的“恐怖”,終于被“打發”到美洲。后來,據說在那里發了財,來信說,要“賠償”哥哥的損失,并回法國和哥哥“一起過快活的日子”。于是,他一下子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子后,重又淪落成一個窮光蛋,在船上靠賣牡蠣過日子,跟討飯差不多,又重新成為哥嫂的“恐怖”,終被棄之家外。
2、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么盼望于勒回來?
明確: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據,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這個“發了財”的﹑“好心人”的于勒一旦回來,“境況就不同了”。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盼望于勒回來,并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訂了上千種計劃”,“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訂了婚。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么原因?
明確: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四、鞏固提高
假設在船上于勒認出了菲利普夫婦,請你設想一下眾人的反應。
五、課后小結,拓展延伸
小說要借助形象表現主題。于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作者從他身上形象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的價值標準和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小說的情節和矛盾沖突緊緊圍繞于勒展開。因此,本課時先從分析于勒的形象入手,可順應學生閱讀心理流向,也為其他人物性格的分析及主題的理解做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