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通用22篇)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
合肥市磨店中學 關堂所
(本教學設計獲合肥市教學設計二等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和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對比寫法,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
對比寫法的運用;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作品傳達的憂患意識。
教學難點: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文章聯系到現實。
課時安排:課前安排預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XX年3月18日俄戰機張家界飛行表演導入。
師:最近有一個新聞在媒體上很火,蘇27戰機飛越張家界天門山,(投影展示張家界及相關圖片)本來這場飛行表演有一個大膽驚險的環節:蘇27穿越天門洞(展示天門洞圖片)。后來,因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最終取消了。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一想。
生:探討交流,發表看法。
師:不錯,反對者的理由是這樣很可能會毀了這一鬼斧神工的天作之景,一旦機毀人亡天門洞必毀,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而起因不過是人類的一次娛樂飛行。
師:因人類的介入而導致環境惡化的例子多不多?能舉幾例嗎?身邊的最好。
生:舉例,并發言交流。
師:看來我們身邊的例子也不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一課《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人類“征服”自然反遭報復的典型事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以重大新聞導入,激發興趣;然后以身邊事例引發學生的環保問題的關注,順理成章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師:課前已請同學們做了預習,現在請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內容。
生:瀏覽課文。
師:大家看看課題:《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你從課題中能掌握到哪些信息?交流一下。
生:交流討論。
師:(歸納)羅布泊原來是一個仙湖,現在消逝了。
師: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羅布泊的位置及相關情況。(多媒體展示有關圖片和地圖)
設計意圖:
通過預習和瀏覽課本內容,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為下文的分析、探究打好基礎。通過對課題的信息解讀,讓學生知道羅布泊的大致變化,進一步了解課文的寫作對象。
三、分析探究
(一)內容分析:
師: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的?課文中是如何描述的?請同學們相互合作,找出相關語句來。
生:查看教材,合作探究,發言。
師: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以鼓勵和肯定為主。
師:(多媒體展示羅布泊原景模擬圖)能不能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羅布泊的過去?可從文中找關鍵詞。
生:找關鍵詞,作答。
師:歸納并板書:仙湖、綠洲。
師:現在的羅布泊是什么樣子的?也可以找關鍵詞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討論交流,商量確定關鍵詞,發言。
師:(多媒體展示羅布泊現在的圖片)歸納并板書:荒漠、戈壁
師:羅布泊由綠洲、仙湖突然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變成一片可怕的荒漠,原因何在?試著相互合作,概括一下文中給出的解釋。
生:合作學習,對課文中關于羅布泊消逝的原因進行探究。并作答。
師:歸納概括學生答案,并多媒體演示學生探究結果:
1、塔里木河改道,人退沙進,沙漠逼近羅布泊;
2、70年代,“四盲”行為,使羅布泊徹底干涸。
設計意圖:
通過羅布泊成因的探討,一方面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課文內容的能力,一方面將學生引向主題,在這一過程中注重學生獨立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培養。
(二)寫法與文體:
師:作者寫羅布泊采用了什么寫法?有何作用?大家可以對此展開討論。
生:思考、探究、交流、作答。
師:不錯,典型的對比寫法,通過羅布泊今昔對比,說明了人類是羅布泊消逝的罪魁禍首。
師:本文是節選自報告文學,屬于廣義的新聞范疇,內容的真實性不容置疑,除此以外,大家覺得和狹義的新聞有什么不同?
生:討論、交流、作答。
設計意圖:了解有關報告文學的文體知識及寫作方法。
(三)主題與情感:
師:報告文學除了真實性以外,它并不要求時效性,但語言的文學性較狹義的新聞強,本文就是如此,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感情。是不是?你們覺得作者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最好用文中的語句來印證你的觀點。
生:探究、合作、交流,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
師:概括、歸納:痛惜,憤怒的感情。
師:文章的主題是環保,但人類注意環境保護了嗎?悲劇還在不在上演?
生:作答。
師:作者文中舉了哪兩個例子?
生:作答。
師:我們身邊有嗎?
生:舉例
師:(多媒體展示青海湖和月牙泉今昔圖片作對比)同學們說得不錯,我們人類在獲得短暫利益的同時,有沒有失去什么?比如說環境惡化帶來了什么影響?舉例說給大家聽聽。
生:思考、交流、作答。
師:其實我們人類并沒有征服自然,(多媒體展示北京今年沙塵暴來襲時的鏡頭)沙塵暴、水災、旱災、海嘯等隨時都危害著人類自身。人類已為自己的目光短淺在付出代價!大家可就這兩年發生的自然災害作個統計,并相互交流一下這些自然災害背后的人為因素。
生:議論,互相交流和補充。
設計意圖:
了解羅布消逝的深層原因,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社會,激發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四、拓展延伸:
師:(多媒體展示設計1)同學們對環保問題認識比較深刻了,那么分析問題后要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假如在座各位哪天成為我們國家的環保總局局長了,你能不能就羅布泊,提出幾條有效的補救或整改措施,說出來給大家聽聽。注意:所說的方法越能操作越好,要有價值。先小組討論,再發言。
生:安自然組進行討論,用紙筆列出來,組內討論后發言。如果各組意見相左,可就勢組織辯論。
師:學生言之有理就可,作鼓勵性點評。
師:其實新聞媒體一直很關注環保問題,并做過許多構思精心、寓意深刻的環保公益廣告,(展示課件中的三幅圖片廣告)你能為環境保護盡自己的一份力,也設計一句公益廣告詞嗎?說說你的創意來給大家聽聽。大家可以幾個人合伙設計。
生:設計廣告詞,交流,展示。
師:作評價發言。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意在增強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及參與精神,在能力方面培養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和拓展能力。
五、課文總結:
師: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成就是世界矚目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也一步步走向現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決策,這里有摘自搜狐網的一段話,(多媒體展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涉及的省、市、自治區有:重慶市 四川省 云南省 貴州省 陜西省 寧夏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內蒙古 廣西等,共四億人口 。基礎設施落后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薄弱環節,生態環境局部有所改善、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扭轉,水資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嚴重滯后,人才不足、流失嚴重,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還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說明了在西部開發的過程中環境問題已不容忽視。但幸運的是,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已密切關注因發展而引起的環境問題,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今天,我用一句話來結束這堂課:科學,需要理性精神;自然,呼喚人文關懷。愿羅布泊的悲劇不再重演!
設計意圖:
概括主題思想,揭露環保的重大現實意義-----關系民族的發展與未來,樹立學生的理性的科學發展觀和對自然的人文情懷。
六、作業布置:
1、整理一下課堂上自己設計的廣告詞,下節課前上交。教師將擇優展示。
2、利用雙休日時間,了解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合肥,有沒有因發展而帶來的環境問題,寫一篇小型調查報告。可以幾個同學合作完成,也可以獨立完成,一周內完成,備單元語文實踐活動中使用。
設計意圖:
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現實社會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
板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仙湖 羅布泊 沙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科學,需要理性精神;自然,呼喚人文關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提出并整理發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3.查找并搜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閱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入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2.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蕩漾,如今舉目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二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樂園羅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顯示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入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后出示投影:
胡楊林
1958年 780萬畝 現在 420萬畝
沙漠化
過去 66% 現在 84%
青海湖
50年間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陸地向湖中延伸10多公里。
月牙泉
50年代1.1652萬平方米 現在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討論后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投影顯示圖表:
羅布泊
過去:
1.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生命綠洲。
2.張騫眼中: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絲綢之路。
3.斯文·赫定: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和煦的,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
羅布泊
現去:
1.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此地。
2.綠色長城在干渴中崩塌。羅布泊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2.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3.教師小結第2題。
(1)出示投影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2)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3)強烈的對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說
1.實物投影,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象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后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提出并整理發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讀,寫──寫”。
3.查找并搜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閱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人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2.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蕩漾,如今舉目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
資料投影:
“探險樂園羅布?白”
(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顯示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后出示投影:1025.tif
討論后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投影顯示圖表:1025.tif
2.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3.教師小結第—2題。(1);出示投影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2)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3)強烈的對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說
1.實物投影,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
“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lOO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后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試教通訊》2003.4)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4
杭州市青春中學 金鈴
一、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開頭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吁。
課前預習,提出并整理發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報告文學用事實說話的特點,理解文中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列數據的說明方法并學會運用。
2、培養搜集和整理資料、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悟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句,樓蘭這個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羅布泊這個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著我們去揭開它的謎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讀課文,概述內容情感。
1、用一句話概括羅布泊是個怎樣的地方,并說說你讀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觸。
2、瀏覽全文,找出文中你認為最能表現作者感觸的一句話,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三)研讀課文,感受憂患意識。
1、有水和缺水的“羅布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羅布泊發生巨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認為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下列兩組句子的表達作用有何區別。
①這出悲劇的制造者是人!這一切是人為的!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這一切也都是人為的!
②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羅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楊樹,你想對人類說些什么?
(四)延伸討論,拓展環保主題。
1、請你再列舉一個由于人為的原因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事例。續在“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運用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列數據的說明方法。
2、在“拯救羅布泊”的專家討論會上,請你發言,說說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為什么?要求至少說出兩點依據。
(五)調查研究,宣傳環保風尚。
1、在課后繼續深入研究,把討論的有關內容整理成小論文,要求自擬題目,有理有據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撰寫或摘錄環境保護的宣傳口號,要求內容明確,語言簡潔,醒目突出,并在適當的時機對你周圍的人進行宣傳。
(六)小結:
諾瓦利斯說,哲學就是懷著永恒的鄉愁尋找家園,對著永恒消逝的家園,人類只能長歌當哭,任他們走進永恒,走進我們血脈相傳的記憶!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猶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猶今之于古也。”樓蘭留下的“人與水的記憶",是一段慘痛的歷史,不過,看一看今天的羅布泊,我們也足以擔憂,我們留給后人的記憶,將是什么樣的歷史呢?走過這一片繁華,前面,會是荒涼嗎?
(學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愿意,你堅持,每一個人都能給這個世界帶來變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為我們的生存環境出一份力!
推薦網站:自然之友 中國科普網 中國沙塵暴網
四、教學反思
從研究性學習實施兩年多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校選取的是開放性的內容作為研究主題。學生走出課堂提出問題、動手實驗、調查訪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影響著學生。可是,一回到課堂,學生就又恢復了和原來一樣,進行著傳統式的學習、聽課、記憶、考試,學生又成了一臺機器。雖然在傳統的講授式的學習條件下,教師也強調啟發,強調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精心組織、精心實施,但是教師是按照預定的目的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自己事先設計好的路子上來的,課堂氣氛可能很熱烈,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可是學生很少問為什么。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開設,其意義不僅僅是增設了一門新的課程,而應該是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不僅把研究性學習看作一門必修課,還應在課內課外各種活動中體驗研究性學習,特別是應在課堂教學中,按照學科特點,鼓勵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多給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他們積極大膽地思維、想象、提問、猜測的意識和能力,培養他們多方位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讓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主張四個“不”,學生能闡述的教師不講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理解教師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教師不先問,在教學設計中我竭力體現這個理念,更多地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能力與應用。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提出并整理發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讀,寫──寫”。
3.查找并搜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閱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人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2.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蕩漾,如今舉目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
資料投影:
“探險樂園羅布?白”
(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顯示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后出示投影:1025.tif
討論后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投影顯示圖表:1025.tif
2.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3.教師小結第—2題。(1);出示投影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2)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3)強烈的對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說
1.實物投影,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
“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lOO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后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試教通訊》2003.4)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嘍(shi4)
裸索(luo3) 戈壁灘(ge1)無垠(yin1) 邊緣(yuan2)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和煦:溫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谷粒。
無限:遼闊無邊。
邊緣:沿邊的部分。
二、導人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蕩漾,如今舉國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樂園羅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并記在學習筆記本上。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提問: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三)學習對比的寫法。
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明確: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五、探究活動
提問: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六、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七、小結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課文最后,作者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吁。
課文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拿羅布泊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對比;二是運用擬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如“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一句所描寫的羅布泊的慘狀,實在讓人痛心疾首;三是運用數據客觀說明。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八、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嘍(shi4)
裸索(luo3) 戈壁灘(ge1)無垠(yin1) 邊緣(yuan2)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和煦:溫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谷粒。
無限:遼闊無邊。
邊緣:沿邊的部分。
二、導人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蕩漾,如今舉國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樂園羅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并記在學習筆記本上。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提問: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三)學習對比的寫法。
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明確: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五、探究活動
提問: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六、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七、小結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課文最后,作者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吁。
課文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拿羅布泊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對比;二是運用擬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如“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一句所描寫的羅布泊的慘狀,實在讓人痛心疾首;三是運用數據客觀說明。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八、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了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過程和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本文敘述事實,列舉數據的方法。
2.了解羅布泊的這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原因。
3.探究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應吸取的教訓。
教學設想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從“生態自然”的角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21世紀的接班人更要具有這種意識,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深入理解作品傳達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課時安排
一個課時
教學準備
1.檢查預習情況:學生朗讀生字詞。
蕭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戈(gē)壁裸(luǒ)露
2.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堂教學
一、導入激趣
同學們聽說過羅布泊嗎?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現在是一個充滿恐懼又充滿神秘的戈壁,但是,羅布泊在1XX年前曾是一片遼闊的水域,那里水鳥成群,碧波蕩漾。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那么,羅布泊是怎樣消失的?是誰制造了這個悲劇?我們一起到《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尋找答案。
播放沙漠中綠草如茵、胡楊林立、花團錦簇的景象畫面,學生探討:“看到這幅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問題,因勢利導:是啊,人們都愿意生活在花紅柳綠式的“世外桃源”之中。可是,我們卻不愿更好的去呵護它,建設它,于是,有些桃源竟變成了魔域。在我國青海湖附近就曾有過這么一個被人們喻為“世外桃源”的地方,那就是羅布泊。可今天,她已經千瘡百孔,慘不目睹。就讓我們一起感悟《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件出示問題)
1.羅布泊為什么被稱為“仙湖”?請發揮你的想象,描繪一下這“仙湖”的景色。
2.這“仙湖”為什么會消逝?請說說你的看法。
3.具體把握課文內容,做內容提要。
(1)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秘”。
(2)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3)羅布泊為什么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4)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詞是“青海湖”“月牙泉”。
三、問題研究
1.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會制造悲劇自討苦吃?要求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這個問題要抓住重點片段(“問題出在近30多年……羅布泊消失了。”),探究深層含義,從中獲得啟發。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會干涸,羅布泊就會干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荒漠化。當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采礦藏,也是開發,問題是當年的開發沒有考慮水資源,簡單的以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顧了上游不顧下游。從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2.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1)閱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a.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b.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c.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引用數據的句子,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一系列數據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盲目行為,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3.課文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
從根本上說,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再看擬人,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排比手法,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吁之聲,振聾發聵。直接抒情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后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四、探究活動
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本題沿著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讓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生態問題是一個大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實地考察,提出問題,研究對策。
2.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我的成長史見證了進百年羅布泊的坎坷史。
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我要回報羅布泊。)
設計說明:本題則要求具體訴說羅布泊百年滄桑,是描述的訓練,又是口語的訓練,又是想像的訓練。
五、總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
六、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的生命。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從而深入理解作品傳達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蕭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讀音、字形、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
3、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設問、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揣摩語言,體會課文語言底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強語感,豐富語言積累。
3、運用課文的理念,聯系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
教學重點 :1、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中該吸取哪些教訓。
教學難點:1、品讀課文,揣摩語句,體味其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
教學方法: 文獻法 合作探究法 體驗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我國西北地區有一個曾經非常美麗的仙湖;那是一個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那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余純順先后在那里失蹤、遇難;那是一個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羅布泊。
羅布泊,曾經是有水的,曾經是有很多水的。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羅布泊發生了如此大的變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曾經的仙湖——羅布泊。(板書課題)
二、資料展播
三、整體感知
1、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羅布泊,原本是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消逝了,成了荒漠。
2、提問:針對題目,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明確:羅布泊曾是一個怎樣的仙湖?什么時候消逝的?為什么消逝?現在的羅布泊是什么樣子?羅布泊的消逝帶來怎樣的惡果?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
3、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1)用筆畫出你所解決的問題以及不懂的生字新詞。
(2)圈點勾畫,篩選關鍵語句,概括文意,歸納要點。
4、需掌握的詞語:
蕭瑟(xiāo sè):形容冷清、凄涼。
和煦(héxù):溫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沒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裸露(lù):沒有東西遮蓋。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界變化很大。
5、學生自由回答提出的問題,教師總結,明確: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現在的羅布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
羅布泊消逝于20世紀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兩個: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羅布泊消逝導致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在擴張。
同樣的悲劇還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干涸之勢。
三、合作探究,深層探究,突破難點
1、造成羅布湖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12、13段)——造成了羅布泊的消逝深層原因是人為因素。具體體現是兩次改道和四個“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將會干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沙化。
(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2、我們應吸取怎樣的教訓?對西部大開發應提出哪些忠告?(學生討論)
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3、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痛惜之情、作者強烈呼吁:拯救生態環境
4、學生概括文意。文章從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寫起,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逝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吁——目的。
全文的思路:
今昔(對比)==>消亡的緣故==>具體展現荒漠==>推廣(青海湖、月牙湖)==>發出呼吁
5、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理解文中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抒情性:體會下列句子的思想感情
① 此時此刻,我們停止的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
②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是人!
③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四、品讀課文,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既有真實性又有文學性,從文法上探究體味文章的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自由閱讀課文,畫出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點評其好在哪里。(提示:哪些語句使文章富有較濃的感情色彩,哪些語句直接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真實性的語句:如<漢書.西城傳>根據史書記載具體數字。
(提示:讀這些敘述性的語句語氣應平和)
直抒胸臆的句子例如: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又"字應拉長,更突出。)
救清海湖,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應帶深深感概,發出呼吁。)
生動修辭的句子:如第20、22段,賦予胡揚林以人的感情。對比、擬人、排比手法。
五、拓展延伸:說說我們生活周圍環境被破壞的事例,談談你的想法。
① 向自然環境任意排放廢棄物,污染環境;a、大氣污染b、水質污染c、噪聲污染d、食品污染及具危害
②不適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環境。指與湖爭地、亂砍亂伐森林、破壞草原等。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爆發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其原因之一,就是與湖爭地亂砍亂伐森林、不適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一沉痛的教訓,我們一定要牢記。
六、布置作業: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停止破壞生態平衡,盡力拯救已被破壞的環境,防止生態的繼續惡化。
七、課堂小結: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我們寧愿多一塊人間的樂土,也不要一片荒涼的羅布泊!
板書設計:
消亡的原因:改道 四盲
過去:綠洲 仙湖 羅布泊 今日:沙漠 神秘
同樣的悲劇:青海湖 月牙泉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0
背景分析: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主動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能適應未來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人,是初中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開展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它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教學分析:(一) 教材分析:《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人與自然”這一單元,本單元的文章均是從不同側面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本文屬報告文學,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言獻策。在表現形式上要求把握三點:一是對比、擬人、排比三種表現手法;二是多種表現方式的運用;三是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本文教學可結合課文,進行拓展性學習,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二) 學情分析:經過三個多學期的學習,所任教的兩個班學生已經適應了新課程的學習,絕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自覺地查找和收集資料。相當一部分學生擁有電腦并能上網,這為查找和收集資料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途徑和更為便捷的方式。學生也已基本習慣了小組討論、自我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應該可以通過小組互助合作的形式順利完成。本文淺顯易懂,飽含感情,適合學生自讀。三、教學目標:(一)知識和能力:了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二)過程和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科學理性和人文情懷。四、教學重點、難點:(一)重點:1、解本文敘述事實,列舉數據的方法。2、了解羅布泊的這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原因。3、探究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應吸取的教訓。(二)難點:1、報告文學的文體特點。2、探究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五、學法指導: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初步把握全文的主旨,同時結合新學案和所查找資料,認真做好課前預習,提出疑難問題,在課堂小組討論時盡力去解決。若還有疑問,全班討論分析。借助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精神。六、課前準備:(一) 教師:收集資料,制作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盡可能從視覺角度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歸納出其變化的根本原因,并歸納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深層原因。從而體會人類從中應吸取的教訓,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強烈的憂患意識。(二)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查找有關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環境被污染的事例。(圖片、書籍、相關報道均可)七、教學設計:(一) 導入:看到這幅畫面,讓你想到哪個成語?“世外桃源”。陶淵明筆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為我們編出了美好的人間仙境。其實還有一處詳為人知的地方也被人們喻為“世外桃源”,那就是羅布泊。今天就讓一起走進《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二) 解題:課文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明確:羅布泊,原來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變成了荒漠。追問:在作者筆下,歷史上的羅布泊是什么樣子的?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第4~8小節,其他同學畫出描繪消逝前的羅布泊特征的詞語或句子。明確: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它的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三)(過渡)昔日羅布泊曾是一個水鄉,那里水面平如月鏡,在如此幽美的環境中,花草搖曳,是各種鳥兒棲息的天堂。牧民們在這片肥美的土地上養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邊牧民在歡歌,就連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優美的畫面)(四)我們記憶中的羅布泊曾今是一個生命的綠洲,曾經是令人驚嘆的仙湖!記憶是美好的,回憶羅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現實中的羅布泊呢?它又是怎樣?請快速的閱讀課文,畫出消逝后的羅布泊特征的詞語和句子。(學生閱讀、勾畫、準備)明確:現在的羅布泊一邊死寂,胡揚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懼……(板書:沙漠 神秘)(過渡)今日的羅布泊到處是沙海漫漫,到處是凝固的生命,樹木在遭受了人為的破壞之后,除了眺望遠方,它們別無選擇,生長在羅布泊的生物們只能從心底發出靜默的抗議!曾經充滿生命力的綠洲就這樣變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過令羅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五)齊讀第11~13小節,思考:造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明確:1.20世紀 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 2.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導致下游改道干枯,生態環境被破壞。追問:造成羅布泊生態平衡破壞的原因是什么?明確:(1)什么是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頭腦中沒有持續性發展;"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2)"盲目"是由什么引起的?盲目是由人的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才會做出危及子孫后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六)品味語言: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既有真實性又有文學性,請同學們到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真實性的語句:如<漢書.西城傳>根據史書記載具體數字。(提示:讀這些敘述性的語句語氣應平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例如: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又"字應拉長,更突出。) 救清海湖,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應帶深深感概,發出呼吁。)生動修辭的句子:如第20、22段,賦予胡揚林以人的感情。(七)同樣的悲劇還在上演:青海湖水位的下降,月牙泉有干枯之勢。(過度)看著這些怵目驚心的畫面,難道不叫人痛心疾首嗎?在這廣袤的地球上,又何止青海湖和月牙泉面臨如此尷尬的遭遇,在我們生活周圍黃鯨被破壞的事例舉不勝舉,請同學談談你的看法。(八)拓展延伸:說說我們生活周圍環境被破壞的事例,談談你的想法。(九)(過度)此情此景,不由地讓我們發出"救救仙湖"的吶喊聲,讓我們用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讓羅布泊的悲劇不再重演!假如你是一位研究羅布泊的科學家,請根據文中分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整理后發布給同學,看看誰說的措施可以實行又有建議價值。(先小組討論,造發言,教師及時點評。)點評圍繞:政府應發布相應的措施,一旦有人違反應嚴罰嚴懲。老百姓要提交思想覺悟,不被一己私欲所左右。學生應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學生可能會提及植樹造林、人工降雨等手段,教師應給予適當反駁,如人工降雨需要一定條件,消耗人力、財力過多,植樹造林所需水從何而來?引導學生應從人的思想觀念入手。(十)布置作業:以環保志愿者的身份寫一篇倡議書,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停止破壞生態平衡,盡力拯救已被破壞的環境,防止生態的繼續惡化。(十一) 小結: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八、教學反思: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中還需要思考、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這種方式更適合于小班授課和開展小組討論,目前的班級教學規模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同一個教學內容的全部探究過程;同時,因教師的時間、精力有限,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得到的指導不夠充分,有時甚至不知從何下手去研究,以致影響研究的熱情。
第二,在考試制度還沒有相應改革的情況下,研究性學習的模式還不能被多數家長接受,推行的阻力很大。筆者在近二年的實踐中,明顯感到初一時因考試壓力小,同學們的研究熱情很高,家長也比較支持,研究任務都能較好地完成。到了初二,特別是下學期,學生用了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付考試,盡管老師一再調整研究性學習計劃,增加課內研究時間,但不少學生的研究任務還是不能按要求完成。有的家長甚至明確反對搞研究性學習,認為初中生的首要任務是打好基礎、鞏固基礎,為中考作準備。至于上網找資料、搞調查研究、寫課題報告,這費時又“無用”的研究性學習,上了大學后再搞也不遲。 第三,研究性學習還要求比較充足的教學設備和課外教育資源,在目前情況下,這些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另外,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的活動范圍不再只是教室、校園,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研究性學習對語文教師是個挑戰,教育者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修養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1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羅布泊以前的風光圖和現在的沙漠風光圖讓學生引學生進入學習情景。
2.學習運用對比、探究、引用數據的方法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使羅布泊今昔進行碰撞,體會文章的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并理解作者借胡楊林來傾訴痛惜之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根據你的預習,誰來解釋一下標題的含義,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進而提出問題:羅布泊曾是怎樣的?什么時候消逝的?為什么會消逝?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羅布泊,聽聽他的訴說。
二、整體感知
昔日羅布泊、今日羅布泊各是怎樣一個地方?有什么可以證明?
1、
三、問題思考
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四、研讀賞析
作者的痛惜之情和憂患意識在文中是如何體現的?
五、拓展延伸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 還知道哪些悲劇正在上演?
六、小結
羅布泊是一個悲劇,同樣的悲劇還有許多許多!為了不讓悲劇再上演,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家園!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學目標:
1、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體味文中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4、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讀通順課文,完成生字詞。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讀,寫──寫”。
二、課堂教學內容
1.導人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flash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的就是著這樣一個本是人間仙境,最后變成了人間地獄,令人們后悔不已的地方。
2、出示課題: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吳剛
簡介:羅布泊:蒙古語稱“羅布諾爾”,意為“匯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東面,若羌縣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第二大內陸咸水湖。呈葫蘆形,公元四世紀時面積為2萬平方公里,1941年面積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羅布湖干涸時僅為450平方公里。
3、速讀課文 整體感知
昔日的羅布泊和今日的羅布泊有什么不同?(請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并進行概括)
昔日的羅布泊 充滿生機 廣闊美麗 環境怡人 生命綠洲
今日的羅布泊 寸草不生 不見飛鳥 令人恐怖 死寂的荒漠
對比手法(羅布泊今昔之變)
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并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里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
4、細讀課文,深入分析(合作探究)
①昔日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的“仙湖”,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而消逝的呢?
②“仙湖”的消逝后,周邊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找個代表性的事物)③這悲劇又是誰造成了呢?
明確:一、改道—— 20世紀塔里木河曾經兩次人為改道,
導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
盲目掘堤引水 、盲目建泵站抽水 ,
“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
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
明確:胡楊圖片的對比
明確: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但同樣的悲劇并沒有因為羅布泊而停止,他還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圖片“青海湖”“月牙泉”
讀課文最后三段。引用大量的數據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的盲目行為,造成可羅布泊的荒漠化。
資料一:我國現有荒漠化土地面積267.4萬多平方公里,占總面積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萬多平方公里,18個省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目前廢水排放總量為439.5億噸,七大江河水系,劣五類水質占40.9%,75%的湖泊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尚有3.6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衛生標準的水。
資料二:目前,沙漠化威脅著地球1/3的陸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萬公頃耕地變成沙漠,另有2100萬公頃肥沃耕地完全喪失生產能力。全世界大約有3億至10億人生活在易發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脅的地區。在亞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億公頃土地已經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XX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進16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區,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風的侵蝕;在中東地區,這個百分比為35.5%;在世界范圍內,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計約250億噸。這種趨勢任其發展下去,到21世紀初世界的可耕地將損失1/3。
資料三:多年來的濫砍濫伐、損壞植被,導致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這相當于每年損失一個中等規模的縣。目前約有359萬平方公頃農田,495萬公頃草地,多公里的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和水庫受到荒漠化威脅。我國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損失已高達540億元。據專家估計,如果照此下去,到XX年,我國將有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為不毛之地。(比兩個臺灣省還大。)
5、精讀課文,拓展延伸
①造成這些悲劇發生的深層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人們不懂得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開發要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規律,要有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②假如你就是羅布泊邊胡楊樹的精靈,或者是羅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樹,最后一條小溪,最后一滴水……你將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們訴說些什么呢?
6、品味語言:
① “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運用擬人手法,賦予胡楊林以人的感情,“掙扎與痛苦”表現作者為人類盲目破壞環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②“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用擬人手法和形象的描寫,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羅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與無奈”,怎不令人痛心。這樣表達,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③“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重。”
用擬人手法,“黃色沙地深深刺痛著我們的心”,實際寫出了“我們”看到羅布泊變成了荒漠景象而內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這樣表達,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
“盲目”一詞,寫出人們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眼光狹隘,不顧整體利益,濫用資源的悲劇。
連用了四個“盲目”,以排比的句式,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了
⑤“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
一系列數據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盲目行,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任意”一詞,更突出了人們破壞水資源的無知和愚昧。
7、小結: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個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它吞噬了無數的生命。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課文最后,作者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吁。
全文充滿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一是對比;二是擬人,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三是運用數據客觀說明。
作業:
1.實物投影,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
“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loo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后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柳市實驗中學 林文雅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3
杭州市青春中學 金鈴
一、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開頭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吁。
課前預習,提出并整理發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報告文學用事實說話的特點,理解文中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列數據的說明方法并學會運用。
2、培養搜集和整理資料、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悟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
三、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
(一)導入新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句,樓蘭這個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羅布泊這個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著我們去揭開它的謎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讀課文,概述內容情感。
1、用一句話概括羅布泊是個怎樣的地方,并說說你讀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觸。
2、瀏覽全文,找出文中你認為最能表現作者感觸的一句話,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三)研讀課文,感受憂患意識。
1、有水和缺水的“羅布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羅布泊發生巨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認為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下列兩組句子的表達作用有何區別。
①這出悲劇的制造者是人!這一切是人為的!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這一切也都是人為的!
②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羅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楊樹,你想對人類說些什么?
(四)延伸討論,拓展環保主題。
1、請你再列舉一個由于人為的原因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事例。續在“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運用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列數據的說明方法。
2、在“拯救羅布泊”的專家討論會上,請你發言,說說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為什么?要求至少說出兩點依據。
(五)調查研究,宣傳環保風尚。
1、在課后繼續深入研究,把討論的有關內容整理成小論文,要求自擬題目,有理有據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撰寫或摘錄環境保護的宣傳口號,要求內容明確,語言簡潔,醒目突出,并在適當的時機對你周圍的人進行宣傳。
(六)小結:
諾瓦利斯說,哲學就是懷著永恒的鄉愁尋找家園,對著永恒消逝的家園,人類只能長歌當哭,任他們走進永恒,走進我們血脈相傳的記憶!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猶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猶今之于古也。”樓蘭留下的“人與水的記憶",是一段慘痛的歷史,不過,看一看今天的羅布泊,我們也足以擔憂,我們留給后人的記憶,將是什么樣的歷史呢?走過這一片繁華,前面,會是荒涼嗎?
(學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愿意,你堅持,每一個人都能給這個世界帶來變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為我們的生存環境出一份力!
推薦網站:自然之友 中國科普網 中國沙塵暴網
四、教學反思
從研究性學習實施兩年多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校選取的是開放性的內容作為研究主題。學生走出課堂提出問題、動手實驗、調查訪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影響著學生。可是,一回到課堂,學生就又恢復了和原來一樣,進行著傳統式的學習、聽課、記憶、考試,學生又成了一臺機器。雖然在傳統的講授式的學習條件下,教師也強調啟發,強調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精心組織、精心實施,但是教師是按照預定的目的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自己事先設計好的路子上來的,課堂氣氛可能很熱烈,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可是學生很少問為什么。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開設,其意義不僅僅是增設了一門新的課程,而應該是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不僅把研究性學習看作一門必修課,還應在課內課外各種活動中體驗研究性學習,特別是應在課堂教學中,按照學科特點,鼓勵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多給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他們積極大膽地思維、想象、提問、猜測的意識和能力,培養他們多方位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讓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主張四個“不”,學生能闡述的教師不講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理解教師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教師不先問,在教學設計中我竭力體現這個理念,更多地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能力與應用。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4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關于本文
本文的體裁是報告文學,通過學習本文,學會分析此種文體的文章。
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濫用自然資源,最終一定是導致破壞生態環境,釀成嚴重的生態惡果。羅布泊之所以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正是因為環保意識差造成的悲劇。
學習要點
1、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片荒漠。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通過學習本文,我們了解到:人對自然索取的無度與人的貪婪與盲目是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原因。通過閱讀和學習本文,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學習作比較的方法。前后對比使人感覺變化之巨大,所以稱"滄海桑田"。
3、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以羅布泊的自我訴說引起人類的內心震動。
4、學習引用數據的方法。以數據客觀說明事件的嚴重性及緊迫性,說明羅布泊的慘狀及對當地居民造成的巨大傷害。
學習本文,快速通讀全文,解決生字生詞,了解大概內容。
一、字詞
1、給下面加紅的字注音
鷺鷥( ) 棲息( ) 蕭瑟( ) 吞噬( )
和煦( ) 干涸( ) 瀕臨( )
2、解釋詞語
滄海桑田:滄海指大海,桑田指農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近在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渾然一體:渾然:完整不可分的樣子。形容幾個部分融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積累
蕭瑟 和煦 干涸 瀕臨 吞噬 裸露 戈壁灘
二、思考
1、閱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2、找出課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句子。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3、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1) 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 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 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4)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 "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5) 從60歲~lOO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外探索。
1、同學們在學完本文后,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請同學們自己制定幾條措施,來改善羅布泊,使之恢復先前的"美麗",并和其它同學交流自己的措施。
中考解析
(北京市宣武區)閱讀文言文,完成文后問題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有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每字為一印 B.若印數十百千本
C.每一字皆有數印 D.其印自落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持就火煬之( ) 瞬息可就( )
②火燒令堅( ) 用訖再火令藥熔( )
3.寫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所通的字。
①"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 ________通________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________通________
4.請你用自己的話說明"不以木為之者"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你用盡可能少的字概括本段說明內容的本質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寫出其中的兩種舉例說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閱讀文言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通過辨析,明確其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答案為B項。A、C、D三項中的"印"都是指"字印",B項"若印數十百千本"中的"印"是"印刷"的意思。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句中的"就"與"火"的解釋已涉及到文言語法內容的考查。①"持就火煬之"中"就"的意思是"靠近";"瞬息可就"中"就"的意思是"完成"。②"火燒令堅"中的"火"是名詞作狀語,"用火";"用訖再火令藥熔"中的"火"是名詞作動詞,"用火燒"。
3.本題考查通假字。①句中"板"通"版",②句中"止"通"只"。
4.本題考查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用木頭刻活字的原因,①是因為木頭紋理疏密不均,②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③并且和藥(松脂等)沾在一起,④(拆版時)拿不下來。
5.本題考查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活板的本質特征是"活"。
6.本題考查對說明方法的辨析能力。本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作比較: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或: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舉例子:如"之也"等字。打比方:字平如砥。(或:薄如錢唇。)列數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積累本文的生字詞;通過對比手法了解羅布泊的過去與現在;學習報告文學的特點及寫法。
★態度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課前準備:
★調查身邊及各地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或保護較好的情況。
計劃課時:一 課 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人們一說到“人間仙境”,我們眼前便會浮現出以高原湖泊眾多、瀑布雄偉壯觀、植物景觀奇妙的九寨溝。其實,還有一處神秘之地,那里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可以堪稱為“世外桃源”、“人間奇景”,那就是羅布泊。(投影羅布泊今日干涸景象)(學生見后會吃驚)我想此刻同學們會很吃驚說:“這哪是仙湖?怎么會沒水呀”!是的,同學們!這黃沙漫天的戈壁灘在30年前曾是胡楊茂密、清水盈盈的綠洲。那為什么在短短30年之后,羅布泊會變成沙漠了呢?讓我們一同來尋找這個答案!(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學生朗讀生字詞,并口頭解釋有關詞語。
蕭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戈(gē)壁 裸(luǒ)露 滄海桑田
2.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
<1>羅布泊為什么被稱為“仙湖”?請發揮你的想象,描繪一下這“仙湖”的景色。
<2>這“仙湖”為什么會消逝?請說說你的看法。
<3>本文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傾聽、指導。
4.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歸納。
三、合作、探究課文
(一)語言探究
1.自由閱讀課文,畫出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點評其好在哪里。
(提示:哪些語句使文章富有較濃的感情色彩,哪些語句直接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2.學生交流。
※ 明確:本文運用了對比、擬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大大加強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
(二)寫法探究
1.設問: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使文章讓人讀后感到真實可信?請結合有關內容談 浮?
2. 學生交流。
※明確:舉例子、列數據。
3.教師小結: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它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正是在調查研究、實地考察、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注重形象的描繪,表達了自己的悲憤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口語訓練:
假如你是一味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2.書面習作:
聯系生活,談談你所知道的其他關于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并給有關部門寫封信。
板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過去的羅布泊(綠洲、仙湖) 現在的羅布泊 (消亡)
消亡的原因
(改變河道、人口激增、“四盲”)
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
關于本文
本文的體裁是報告文學,通過學習本文,學會分析此種文體的文章。
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濫用自然資源,最終一定是導致破壞生態環境,釀成嚴重的生態惡果。羅布泊之所以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正是因為環保意識差造成的悲劇。
學習要點
1、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片荒漠。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通過學習本文,我們了解到:人對自然索取的無度與人的貪婪與盲目是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原因。通過閱讀和學習本文,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學習作比較的方法。前后對比使人感覺變化之巨大,所以稱"滄海桑田"。
3、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以羅布泊的自我訴說引起人類的內心震動。
4、學習引用數據的方法。以數據客觀說明事件的嚴重性及緊迫性,說明羅布泊的慘狀及對當地居民造成的巨大傷害。
學習本文,快速通讀全文,解決生字生詞,了解大概內容。
一、字詞
1、給下面加紅的字注音
鷺鷥( ) 棲息( ) 蕭瑟( ) 吞噬( )
和煦( ) 干涸( ) 瀕臨( )
2、解釋詞語
滄海桑田:滄海指大海,桑田指農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近在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渾然一體:渾然:完整不可分的樣子。形容幾個部分融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積累
蕭瑟 和煦 干涸 瀕臨 吞噬 裸露 戈壁灘
二、思考
1、閱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2、找出課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句子。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3、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1) 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 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 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4)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 "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5) 從60歲~loo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外探索。
1、同學們在學完本文后,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請同學們自己制定幾條措施,來改善羅布泊,使之恢復先前的"美麗",并和其它同學交流自己的措施。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山東濟南濟微中學宗艷霞教學目標:1、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2、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等方法對增強文章表現力的作用。3、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教學重難點:透視文章寫作內容,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大屏幕展示羅布泊今昔圖片的對比: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曾被稱作仙湖,碧綠的湖水,茂密的胡楊林,是生命的綠洲。而現在卻是一片漫漫的黃沙,駱駝的尸骨隨處可見,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樹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是什么造成了這一幕悲劇的發生?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1、課文所描述的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現在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周邊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綠洲,被稱作仙湖。現在則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找學生讀課本相關段落)變化的原因: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相應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這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2、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會制造悲劇,自討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驅動。 “盲目”其實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只圖本地區利益而不顧整體利益,甚至不懂生態平衡不懂自然規律,興高采烈地自掘墳墓讓黃沙將整個家園掩埋。從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三、局部探究:文章內容盡管很簡單,但卻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請大家再次細讀課文,找出最讓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學習列數字、作比較、擬人、排比等手法對增強文章表現力的重要作用。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體數字的羅列,形成巨大的落差,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將枯死的胡楊和羅布泊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又如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篇末三個“救救”,呼吁之聲,振聾發聵。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后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四、延伸拓展: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可出示青海湖和月芽泉美麗的照片,增強直觀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數字、作比較、擬人等等手法說一說?(可出示兩段資料:目前,沙漠化威脅著地球1/3的陸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萬公頃耕地變成沙漠,另有2100萬公頃肥沃耕地完全喪失生產能力。全世界大約有3億至10億人生活在易發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脅的地區。在亞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億公頃土地已經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進16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區,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風的侵蝕;在中東地區,這個百分比為35.5%;在世界范圍內,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計約250億噸。這種趨勢任其發展下去,到21世紀初世界的可耕地將損失1/3。多年來的濫砍濫伐、損壞植被,導致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這相當于每年損失一個中等規模的縣。目前約有359萬平方公頃農田,495萬公頃草地,2000多公里的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和水庫受到荒漠化威脅。我國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損失已高達540億元。據專家估計,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國將有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為不毛之地。(比兩個臺灣省還大。) 2、作為中學生,面對環保問題,我們現在或將來能做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五、課后拓展學習: 課后搜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
2、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引導學生運用設問、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概括要點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4、聯系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的原因。
2、了解環境遭受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以后的開發中應吸取哪些教訓?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那是西北地區一個曾經非常美麗的仙湖;
那是一個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那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余純順先后在那里失蹤、遇難;
那是一個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羅布泊。
羅布泊,曾經是有水的,曾經是有很多水的。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羅布泊發生了如此大的變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曾經的仙湖——羅布泊。
二、看題目:
1、分析它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羅布泊,原本是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消逝了,成了荒漠。
2、針對題目,你能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羅布泊曾是一個怎樣的仙湖?什么時候消逝的?為什么會消逝?現在的羅布泊是什么樣子?羅布泊的消逝帶來怎樣的惡果?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
三、請學生帶著以上問題閱讀全文,要求:
1、 用筆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
2、 在書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看能否用一兩句話加以概括)
3、 理出各內容在書中出現的次序。
(此問題要求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解答)
明確:2、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羅布消逝于20世紀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兩個: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現在的羅布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
羅布泊消逝導致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在擴張。
同樣的悲劇還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干涸之勢。
3、文章從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寫起,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逝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吁——目的。
四、請學生齊讀12、13段,分析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12、13段)——造成了羅布泊的消逝深層原因是人為因素。具體體現是兩次改道和四個“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將會干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沙化。
(在此處理一下文章行文的思路)
五、本文從體裁看是一篇報告文學,它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文學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學習本文是怎樣把羅布泊的今昔情景寫得歷歷在目,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的,為什么能使讀者對羅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數據、敘述事實真實可*。
如:《漢書 西域傳》記載了……
另據史書記載……
2、感受形象性。
(1)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進行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讀者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為“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體會抒情性
a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b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六、拓展延伸:
1、請你為“西部大開發”出謀劃策。
2、文章第23段說:“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請發表自己的看法。
3、熱合曼是一個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假如你也是一個百歲老人,你該怎樣向人講述羅布泊的滄桑?
提示:a“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b“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七、小結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么?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手,是創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眼,是熱切的盼望,還是無助與茫然?讓理性回歸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c從出生到20歲,斯文 赫定發現仙湖,想象要豐富,用擬人化的口吻最好。
d從20—60歲,緊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e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
f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的養育。
板書:
昔日 羅布泊 現在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態意識 環保意識 可持續發展意識
真實 形象 抒情
教后:
本課的學習側重于練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能力。所以課堂多采用提問或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的方式來進行。因為學生課前準備充分,閱讀較好,并且對環保問題較為關注,所以整個課堂氣氛較為活躍。
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能力差異較為顯著,而課堂時間有限,不能使所有學生得到練習,今后的課堂學習將會在這一方面加強。
課外拓展延伸設計較好,學生課后完成興趣及質量較高,類似的課以后應加強學生學習興趣。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6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
山東濟南濟微中學宗艷霞
教學目標 :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等方法對增強文章表現力的作用。
3、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難點:透視文章寫作內容,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大屏幕展示羅布泊今昔圖片的對比: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曾被稱作仙湖,碧綠的湖水,茂密的胡楊林,是生命的綠洲。而現在卻是一片漫漫的黃沙,駱駝的尸骨隨處可見,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樹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是什么造成了這一幕悲劇的發生?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1、課文所描述的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現在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周邊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綠洲,被稱作仙湖。現在則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找學生讀課本相關段落)
變化的原因: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相應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這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會制造悲劇,自討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驅動。 “盲目”其實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只圖本地區利益而不顧整體利益,甚至不懂生態平衡不懂自然規律,興高采烈地自掘墳墓讓黃沙將整個家園掩埋。
從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三、局部探究:
文章內容盡管很簡單,但卻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請大家再次細讀課文,找出最讓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學習列數字、作比較、擬人、排比等手法對增強文章表現力的重要作用。
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體數字的羅列,形成巨大的落差,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將枯死的胡楊和羅布泊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又如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篇末三個“救救”,呼吁之聲,振聾發聵。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后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四、延伸拓展:
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可出示青海湖和月芽泉美麗的照片,增強直觀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數字、作比較、擬人等等手法說一說?
(可出示兩段資料:目前,沙漠化威脅著地球1/3的陸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萬公頃耕地變成沙漠,另有2100萬公頃肥沃耕地完全喪失生產能力。全世界大約有3億至10億人生活在易發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脅的地區。在亞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億公頃土地已經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進16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區,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風的侵蝕;在中東地區,這個百分比為35.5%;在世界范圍內,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計約250億噸。這種趨勢任其發展下去,到21世紀初世界的可耕地將損失1/3。
多年來的濫砍濫伐、損壞植被,導致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這相當于每年損失一個中等規模的縣。目前約有359萬平方公頃農田,495萬公頃草地,2000多公里的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和水庫受到荒漠化威脅。我國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損失已高達540億元。據專家估計,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國將有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為不毛之地。(比兩個臺灣省還大。)
2、作為中學生,面對環保問題,我們現在或將來能做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五、課后拓展學習:
課后搜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7
一、 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報告文學家吳剛的佳作,被評為XX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本文的作者根據歷史資料,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懷著極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報告羅布泊的今昔,寫出羅布泊這一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之要沖而聞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馬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變成今天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的悲劇的原因,告訴人們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造成的悲劇,從而呼吁人們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否則,這樣的悲劇將繼續上演。
本文是歷史教訓的總結,報告水資源的濫用怎樣破壞了生態環境,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前車之鑒昭示西部大開發應注意的一個戰略重點,就是必須抓好生態環境建設。
2、學生分析
現在的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初中的學習節奏和特點,基本學會了一點學習初中語文的方法。絕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自覺地查找和收集資料。相當一部分學生擁有家庭電腦并能上網,這為查找和收集資料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途徑和更為便捷的方式。
二、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想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體會語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和整理資料以及概括要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科學理性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樹立生態、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1、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原因。
2、理解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3、探究文本,品味語言,感受作者強烈的環保憂患意識。
四、教學困難
恐怖的羅布泊!大家都想一睹它的風采。然而它又遠在千里之外,我們的學生不可能對它進行實地考察。那么,通過什么方式來了解羅布泊呢?對!運用信息技術。我是這樣考慮的:1、關于羅布泊的信息,網絡化教學可拓展學習空間,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2、我校八年級學生求知欲強,積極性高,能熟練地使用internet,有較高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自讀課的特點,我用一課時完成。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我采用組織學生進行網絡環境下自主性學習為前提,課堂上成果展示: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展示,教師旁邊指導。我也利用信息技術上網為學生搜集一些圖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慘像,利用這圖片喚起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視頻鏈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然后個性閱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自我探究、質疑問難、小組討論、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把握文章主旨。教師從中點撥,穿插思想教育。
那么信息技術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它的功效,如何實現整合呢?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六、 教學過程
我把這節課學生活動主要過程先呈現給大家。活動主要分三塊“課前準備”、“課堂展示”、“課后總結”。注重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課前分組準備、網絡自主學習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課前提前兩周,布置學習任務,按專題,分成四個小組: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青海湖的過去和現在、月牙泉的過去和現在、相關的受人為破壞的例子。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與專題有關的資料,并整理、篩選、加工,做成課件。
這一環節設計我主要考慮一是利用現有網絡資源,讓學生主動參與,進行小組協作學習。經過合作交流、篩選、分析、加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完成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二是我想通過這個環節來鍛煉他們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
第一板塊:課前出示課題(畫面配上月牙泉歌曲)
此環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憂傷的情感氛圍。
第二板塊:導入設計
有這樣一句公益廣告:珍惜地球水資源,否則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有這樣一首印第安歌謠:只有當最后一棵樹被刨 最后一條河中毒 最后一條魚被捕 你們才發覺 錢財不能吃
同學們,人類破壞生態環境,浪費地球資源,最后遭殃還是我們人類自己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一起走進受到人類破壞的地方《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既與本文主題緊密相關,又能引發學生的憂患意識,為學習文本奠定情感基礎。)
第三板塊、解題:
1、“泊”是什么意思?你認為“泊”應是什么樣子的?
2、課文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3、針對題目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4、再讀題目,同學們能讀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激調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鍛煉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也為學生學習課文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法——從題目入手解讀文本。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而不是教師提問,由教師領著走到學生自己走,由學生自己研讀、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第4問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感情基礎))
第四板塊、整體感悟
(1)羅布泊情況介紹
(2)圖片欣賞: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第一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已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制成的ppt演示文稿,目的是通過課件從視覺角度打開學生想象空間,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為探究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過渡:美麗的羅布泊怎么會變成現在這樣也一滴水也沒有的羅布泊呢?同學們,我們打開課文,共同去尋找答案。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教師出示篩選出的圖片,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能符合這幾幅圖片的解說詞,然后再用自己的話概括羅布泊的現在和過去。(這個環節,為使學生的學習不脫離文本,因此要求回答問題時先讀出原文相關語句,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既鍛煉了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5)找出變化的原因?(從中探究深層原因)(教師再播放視頻)
教師過渡:同學們昔日的羅布泊是一個碧波蕩漾的仙湖羅布泊,那里水平如鏡,花草繁茂,是各種鳥兒棲息的天堂。如今沒有一只鳥,沒有一條溪,成了恐怖的羅布泊,成了痛苦的羅布泊,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找一找告訴大家。
(這個環節既使學生了解了報告文學具有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又能讓學生對文本的相關資料了解得更全面、更形象,避免了傳統教學下教師枯燥的介紹。視頻中強烈、鮮明的畫面對比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到了造成羅布泊生態破壞的深層原因。圖文并茂,文字與解說相結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6)我們在西部正在大開發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第五板塊:研讀賞析(美讀法)
找出文中你認為最有感染力的語句在組內朗誦,并說說這些語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學生分組朗誦,組內發言,小組代表在班內發言。(播放背景音樂)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報告文學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使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學生邊讀邊配有背景音樂及自由選擇相關畫面,進行解說,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這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達到的。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說話,樂于說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體現。)
第六板塊:拓展延伸
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請二、三兩個小組用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制成的ppt呈現給大家,讓我們用真實的畫面來感受這兩個悲劇。)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這樣的悲劇?(第四小組展示)
2、你身邊有類似的悲劇嗎?
3、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通過這個環節,學生更多地了解了受到生態系統破壞的活生生例子,學習更多的環保知識,呼吁環保。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圖片的出示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第七板塊:課外作業
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這個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八板塊:總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母親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
(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個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 教學反思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可以和語文學科有利整合,尤其是這一類科普文,初中語文每一學年都有此類文章,可以推廣采用。由多媒體進入文本,先聞其聲,引人入勝,學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2、注重朗讀,以讀悟情。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自由朗讀,提倡個性化閱讀,根據畫面及背景音樂的渲染,不斷地讀、評、讀,最終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8
一、 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報告文學家吳剛的佳作,被評為2019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本文的作者根據歷史資料,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懷著極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報告羅布泊的今昔,寫出羅布泊這一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之要沖而聞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馬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變成今天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的悲劇的原因,告訴人們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造成的悲劇,從而呼吁人們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否則,這樣的悲劇將繼續上演。
本文是歷史教訓的總結,報告水資源的濫用怎樣破壞了生態環境,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前車之鑒昭示西部大開發應注意的一個戰略重點,就是必須抓好生態環境建設。
2、學生分析
二、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想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體會語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和整理資料以及概括要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科學理性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樹立生態、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1、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原因。
2、理解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3、探究文本,品味語言,感受作者強烈的環保憂患意識。
四、教學困難
恐怖的羅布泊!大家都想一睹它的風采。然而它又遠在千里之外,我們的學生不可能對它進行實地考察。那么,通過什么方式來了解羅布泊呢?對!運用信息技術。我是這樣考慮的:1、關于羅布泊的信息,網絡化教學可拓展學習空間,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2、我校八年級學生求知欲強,積極性高,能熟練地使用Internet,有較高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自讀課的特點,我用一課時完成。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我采用組織學生進行網絡環境下自主性學習為前提,課堂上成果展示: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展示,教師旁邊指導。我也利用信息技術上網為學生搜集一些圖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慘像,利用這圖片喚起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視頻鏈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然后個性閱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自我探究、質疑問難、小組討論、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把握文章主旨。教師從中點撥,穿插思想教育。
那么信息技術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它的功效,如何實現整合呢?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六、 教學過程
我把這節課學生活動主要過程先呈現給大家。活動主要分三塊“課前準備”、“課堂展示”、“課后總結”。注重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課前分組準備、網絡自主學習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課前提前兩周,布置學習任務,按專題,分成四個小組: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青海湖的過去和現在、月牙泉的過去和現在、相關的受人為破壞的例子。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與專題有關的資料,并整理、篩選、加工,做成課件。
(二)、教學設計
第一板塊:課前出示課題(畫面配上月牙泉歌曲)
此環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憂傷的情感氛圍。
第二板塊:導入設計
有這樣一句公益廣告:珍惜地球水資源,否則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有這樣一首印第安歌謠:只有當最后一棵樹被刨 最后一條河中毒 最后一條魚被捕 你們才發覺 錢財不能吃
同學們,人類破壞生態環境,浪費地球資源,最后遭殃還是我們人類自己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一起走進受到人類破壞的地方《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既與本文主題緊密相關,又能引發學生的憂患意識,為學習文本奠定情感基礎。)
第三板塊、解題:
1、“泊”是什么意思?你認為“泊”應是什么樣子的?
2、課文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3、針對題目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4、再讀題目,同學們能讀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激調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鍛煉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也為學生學習課文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法——從題目入手解讀文本。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而不是教師提問,由教師領著走到學生自己走,由學生自己研讀、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第4問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感情基礎))
第四板塊、整體感悟
(1)羅布泊情況介紹
(2)圖片欣賞: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第一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已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制成的PPT演示文稿,目的是通過課件從視覺角度打開學生想象空間,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為探究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過渡:美麗的羅布泊怎么會變成現在這樣也一滴水也沒有的羅布泊呢?同學們,我們打開課文,共同去尋找答案。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教師出示篩選出的圖片,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能符合這幾幅圖片的解說詞,然后再用自己的話概括羅布泊的現在和過去。(這個環節,為使學生的學習不脫離文本,因此要求回答問題時先讀出原文相關語句,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既鍛煉了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5)找出變化的原因?(從中探究深層原因)(教師再播放視頻)
教師過渡:同學們昔日的羅布泊是一個碧波蕩漾的仙湖羅布泊,那里水平如鏡,花草繁茂,是各種鳥兒棲息的天堂。如今沒有一只鳥,沒有一條溪,成了恐怖的羅布泊,成了痛苦的羅布泊,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找一找告訴大家。
(這個環節既使學生了解了報告文學具有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又能讓學生對文本的相關資料了解得更全面、更形象,避免了傳統教學下教師枯燥的介紹。視頻中強烈、鮮明的畫面對比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到了造成羅布泊生態破壞的深層原因。圖文并茂,文字與解說相結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6)我們在西部正在大開發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第五板塊:研讀賞析(美讀法)
找出文中你認為最有感染力的語句在組內朗誦,并說說這些語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學生分組朗誦,組內發言,小組代表在班內發言。(播放背景音樂)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報告文學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使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學生邊讀邊配有背景音樂及自由選擇相關畫面,進行解說,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這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達到的。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說話,樂于說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體現。)
第六板塊:拓展延伸
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請二、三兩個小組用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制成的PPT呈現給大家,讓我們用真實的畫面來感受這兩個悲劇。)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這樣的悲劇?(第四小組展示)
2、你身邊有類似的悲劇嗎?
3、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通過這個環節,學生更多地了解了受到生態系統破壞的活生生例子,學習更多的環保知識,呼吁環保。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圖片的出示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第七板塊:課外作業
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這個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八板塊:總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母親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
(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個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 教學反思
2、注重朗讀,以讀悟情。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自由朗讀,提倡個性化閱讀,根據畫面及背景音樂的渲染,不斷地讀、評、讀,最終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一.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的原因。
二.理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人在與自然相處中該吸取哪些教訓。
三.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揣摩語言,體會課文語言的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教師朗誦:“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小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度。羅布泊,天空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1980年,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彭加木在那里進行科學考察失蹤;XX年后,探險家余純順又在那里遇難。”而20世紀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后,在他那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八年》一書中卻這樣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它小鳥在歡娛地歌唱著……” 同是“羅布泊”,為什么會有如此大反差?到底哪一個是真的?誰能告訴我?
二.直覺感知:
1、讀議標題:
讀: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課題,明確:哀傷、惋惜。請再讀課題。
議:(歸納)羅布泊是西北地區一個曾經非常美麗的湖泊,現在卻消逝了。
2、讀議“今日羅布泊”
讀: 自讀前三段,哪些情境令你震撼?
“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議論:兩個“沒有”、三個“一”和準確的“70℃”描述了羅布泊的荒涼恐怖。
3、讀議“昔日羅布泊”
讀:“在遙遠的過去,那里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議:用“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這些詞語描繪出一個美麗寧靜、令人向往的“生命綠洲”,與前面荒涼的羅布泊形成鮮明的對比,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激起人們的好奇心。
小結:羅布泊今昔對比,師播放羅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圖片,進行強烈的對比,給人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一組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組是大漠沙如浪,寂寞無人家。一邊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邊是戈壁灘,狂風卷,不見飛鳥馬不前。你們可曾想,這天壤之別的兩處景,竟是同一地方——神秘的羅布泊。
4、讀議“造成悲劇誰的原因”
讀1:羅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改道、“四盲”
讀2:融情感于景物的含蓄表達:
“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終于變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議:作者將胡楊擬人化,寫出了他們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并為人類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
讀3:“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議:擬人手法,形象地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羅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與無奈”,怎不令人痛心!
讀4:“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議: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這樣人為造成環境問題的悲劇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不勝枚舉。
學生品讀評析過的語句,仔細體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5、讀議“作者的呼喚和吶喊”
讀:“世界著名的內陸湖——青海湖,50年間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陸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數千年風沙未能掩埋的甘肅敦煌月牙泉,近年來卻因當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積從50年代的1.1652萬平方米縮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議:用具體數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傷害.由此及彼,以此類推,在文末發出的呼吁也就理所當然,順理成章了。
讀: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議:連用三個“救救”,構成了排比,以強烈的語氣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振聾發聵。
三.規律感知:
1.閱讀全文,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及變化原因。
羅布泊的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現在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
變化的原因,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2.小結板書
變之昔——仙湖。
今之變——戈壁灘、荒漠。
變之故——改道;盲目
變之過——沙化
四.評品初得:語言品味,互動探究:
(一)品平實說明性語言:可能涉及以下內容:
文章敘述事實、列舉數據真實可靠。
敘述事實如:“《漢書•西域傳》記載了……”;“另據史書記載……”
列舉數據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萬多立方米”。一系列數據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盲目行為,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青海湖,50年間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陸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數千年風沙未能掩埋的甘肅敦煌月牙泉,近年來卻因當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積從50年代的1.1652萬平方米縮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勢”,作者引用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二)品描寫抒情性語言:可能涉及以下內容:
①對比手法
羅布泊的今昔的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②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如果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成“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③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三)體會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①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
——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的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后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
②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③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振聾發聵。
學生齊讀評析過的語句,仔細體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學生聽記。
五.用練習得:
(一)語言運用:暢想表達:
1、你能讓羅布泊重現昔日的美麗嗎?請展示你的智慧。
教師注意總結:引水入湖;退耕還林;生態移民;珍惜水資源
2、運用描寫、對比、列數字等方法說明巢湖或某地區的環境變化,再借用擬人的方法抒情警示人們。
(二)識記、理解生字詞。
蕭瑟(xiāo sè):形容冷落、凄涼。
和煦(hé xù):溫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沒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裸露(luǒ lù):沒有東西遮蓋。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三)達標測試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蕭瑟( ) 清澈( ) 歡娛( ) 羅布泊( )
滋潤( ) 和煦( ) 干涸( ) 庇護( )
2、 改正下列句子的錯別字。
塔里木河下游河水豐盈,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狀。( )
原來費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了牧廠。( )
3、 根據下列畫線句子的意思寫出相應的成語。
羅布泊,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 )
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融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
4、 下面兩個句子哪一個表達好?為什么?
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
5、“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結合上下文,說說人制造了一出怎樣的悲劇?
6、“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一段,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運用的是什么方法?從中可以看出本文什么特點?
7、“世界著名的內陸湖——青海湖……”段,介紹青海湖、月牙泉的目的是什么?青海湖、月牙泉的近況怎樣?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從中可以看出本文什么特點?
8、結尾的呼吁給你怎樣的心靈震顫?
【參考答案】
1、 sè chè yú pō rùn xù hè bì
2、 璧----碧 狀----壯 費----廢 廠——場
3、 一望無際 渾然一體
4、 第一句的表達效果好。用擬人的手法,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表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5、 30年前那片胡楊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這瞬間從我們的眼前消失了。
6、 抒發了作者對羅布泊生態環境破壞的痛惜之情。 將羅布泊擬人化,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展現了羅布泊令人痛心的現狀。形象的描寫,擬人手法的運用體現了形象性、生動性的寫作特點。
7、 目的是說明悲劇并沒有止住。 水域面積縮小,大有干涸之勢。運用列舉數據的方法。敘述事實、列舉數據真實可靠,體現真實性的特點。
8、略。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20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嘍(shi4)
裸索(luo3) 戈壁灘(ge1)無垠(yin1) 邊緣(yuan2)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和煦:溫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谷粒。
無限:遼闊無邊。
邊緣:沿邊的部分。
二、導人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蕩漾,如今舉國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樂園羅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并記在學習筆記本上。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提問: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三)學習對比的寫法。
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明確: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五、探究活動
提問: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六、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七、小結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課文最后,作者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吁。
課文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拿羅布泊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對比;二是運用擬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如“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一句所描寫的羅布泊的慘狀,實在讓人痛心疾首;三是運用數據客觀說明。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八、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21
一、教材的內容
本文的作者根據歷史資料,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懷著極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報告羅布泊的今昔,寫出羅布泊這一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之要沖而聞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馬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變成今天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的悲劇的原因,告訴人們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造成的悲劇,從而呼吁人們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否則,這樣的悲劇將繼續上演.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報告文學的特征;了解羅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運用設問,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課文的理念,聯系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2、難點:探究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品味課文,揣摩語言,體味其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方法:
1、文獻法:課前收集并整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相互交流,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體驗法:要求學生展示想象,暢想表達。
4、對比法:通過對比得出結論。
六、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點:想象美麗荒漠之景;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探究原因,吸取教訓;主題思想,品味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二)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三)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同學們,現在的羅布泊是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而以前的羅布泊是綠樹環繞、牛馬成群、鳥雀翻飛。為什么發生如此大的變故?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
提問:課文題目《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針對題目,你想提出哪些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圈點勾畫,篩選關鍵語句,概括文意,歸納要點。目的:激發學生興趣,誘發學生積極思考。)
3、合作探究:
通過多媒體對比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今昔的變化,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昔日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近日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讓學生探討羅布泊消逝及青海湖、月牙泉環境惡化的原因是什么?應吸取怎樣的教訓?對西部大開發應提出哪些忠告?
4、主題思想:
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方法:學生討論作答。目的:體會作者感情,導入“保護環境”這一話題)
5、品讀課文: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要求學生找出體現報告文學真實性和文學性的句子。(教師提示: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兼有文學、新聞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性,文學要求形象性、抒情性。方法:請同學們自由選擇句子評析。)
6、總結課文并板書:
總結: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我們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地球,我們應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板書: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人的介入
仙湖 羅布泊 荒漠
真實性
青海湖
報告文學
月牙泉 文學性
痛惜 環境意識 生態保護
7、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復印試題。〔有關環保方面的內容〕
(2)課外作業:擬一則保護環境的廣告語。
七、教學后記:
通過課前認真的預習,課堂師生共同探討,課后習題的鞏固,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表言論,明白了當今的環保問題是一個令人憂患的問題,應樹立環保意識,制止生態惡化,努力建設綠色家園。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2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
設計/周凌
【教學目標】
1.了解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
2.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3.品讀出文章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新課
1.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吳剛的一篇報告文學《羅布泊 消逝的仙湖》。
屏顯: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
報告文學,文學體裁的一種,從新聞報道和紀實散文中生成并獨立出來的一種新聞與文學結合的散文體裁。具有及時性、紀實性、文學性的特征。
2.學生齊讀。
3.過渡:這節課,我們就從"報告"和"文學"的角度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查預習
三、觀仙湖
1.教師出示問題::快速閱讀介紹羅布泊今昔對比段落(1-8段),勾畫出相關的描寫語句,運用這些語句,仿照畫線句,按照要求完成仿寫。
想過去,
這里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仿寫兩句描繪羅布泊美麗的句子)
這里是羅布泊,
"泊"字左邊三點水啊!
可如今,
(仿寫三句描繪羅布泊現狀的句子)
這里是羅布泊,
"泊"字左邊三點水啊!
2.學生找句子,交流,寫作,展示。
3.教師追問:"這是羅布泊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出現兩次,應該分別用什么樣的感情朗讀這兩句話?
4.學生回答。(第一句:自豪、贊嘆。第二句:惋惜、遺憾)
5.學生齊讀,要求讀出感情。
6.教師出示屏顯,學生齊讀:
這一部分,作者主要用敘描結合的手法來呈現了羅布泊"今昔對比,具有濃郁的文學性。
四、嘆消逝
1.教師出示問題:快速閱讀介紹羅布泊消亡的段落(9-20),⑴概括羅布泊消亡的原因。⑵找出能夠概括這一部分內容的一句話 .
2.學生黑板展示答案。(原因:⑴①20 世紀 20 年代塔里木河人為改道 , 導致下游干旱缺水;②近 30 多年來 ,濫用塔里木河資源,"四盲 "使羅布泊干涸,周邊生態環境徹底破壞。⑵羅布泊消失了。)
3.結合具體語句說說文章所表現出來的 "報告 "
真實性(紀實性)的特點。
4.學生回答。
5.教師總結屏顯,學生齊讀:
這一部分以大量的數據、確鑿的事實來說明羅布泊消逝的過程和原因,具有報告的真實性的特點。
6.教師出示課文語句改編的詩句:
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
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渴后
終于變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狀的枯枝、
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
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
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羅布泊消失了,
"泊"字左邊三點水啊!
7.教師追問:"‘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在這里用什么樣的感情朗讀?
8.學生回答。(悲痛、沉重、無奈)
9.學生齊讀整段,要求讀出感情。
8.教師總結:此段中揪心的比喻,逼真的擬人,生動的描繪,恰當的聯想,沉痛的情感,令讀者讀起來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更多的是沉重的痛惜。
五、解憂思
1.教師屏顯課文語句改編的詩句:
站在羅布泊邊緣,
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
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站在羅布泊邊緣,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
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
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2.男女生分段深情朗讀。
3.教師闡釋:這里把羅布泊擬人化, 一望無際的荒漠是裸露的胸膛,溝溝壑壑是一道道肋骨,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個毫無生機與活力的死者。 悲痛之情油然而生。
3.教師出示問題:默讀第 23 節至結束,圈出最觸動自己的語句、詞或者標點,⑴結合這些語句說說文章所表現出來的" 文學 " 的特點(具有形象性、抒情性)。⑵找出最能表現作者對羅布泊消逝根本原因認識的一句話。("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
4.學生找句子,交流,展示。
5.教師屏顯: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6.教師追問:"‘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在這里用怎樣的感情朗讀?
7.學生回答。(譴責、憤怒、悲痛。)
8.學生齊讀整段,要求讀出感情。
9.教師屏顯小結,學生齊讀:
這一部分在生動描寫的基礎上,通過抒情來表現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六、結全文
1.教師屏顯詩歌
想過去,
這里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這里是遍地蒼翠、麥浪金黃、延綿不絕的綠色長廊
這里是水平如鏡、陽光和煦、鳥魚嬉戲的美麗仙湖
這里是羅布泊,
"泊"字左邊三點水啊!
可如今,
這里是寸草不生、溪水枯竭、氣候炎熱的戈壁沙漠
這里是飛鳥不歇、候鳥不歸、飛禽不見的寂寞天空
這里是彭加木失蹤、余純順遇難、無人敢獨行的生命禁區
這里是羅布泊,
"泊"字左邊三點水啊!
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
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渴后
終于變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狀的枯枝、
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
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
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羅布泊消失了,
"泊"字左邊三點水啊!
站在羅布泊邊緣,
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
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站在羅布泊邊緣,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
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
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2.學生深情誦讀。
3.教師屏顯課文小結,并闡述內容板書:
"報告文學 "的特點 : 新聞的真實性;文學的形象性、抒情性;綜合運用豐富的表達方式。
4.學生齊讀報告文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