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教學與探究教學》案例
課題:密度知識的應用
一、目 標:
1.知識與技能:
會查密度表。
通過實際應用加深理解密度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和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密度反映的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特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二、課程的內涵與設計:
密度知識可以鑒別物質,可以預測材料的質量或體積,它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極廣。應該多用實例引起學生的興趣與重視。一旦掌握好密度知識,學生的一生將受益非淺。
利用物質的特性來鑒別物質,學生比較有興趣,大部分學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應該利用其生活中的自身素質,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完善、加深密度概念的理解,同時讓聲音、顏色、硬度等物質的特性知識與密度有機的聯系在一起。
利用密度計算物體的質量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很廣,許多學生家中就有零件加工廠,材料成本的預算正需要這方面的知識,只要把學習引到實際工作中,學生將有更多的學習素材,他們將會自發地自主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沒有規則的物體、很難用數學公式計算體積的物體,這些事例在學生為難的狀況下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他們將能喚起學生自覺地拿起密度知識為武器來攻克,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提高密度知識的理解。
三、學生各組器材:
天平和砝碼,量筒,玻璃杯,水,細線,三角板兩個,刻度尺,鐵質小零件,外形一樣的小鋁塊、銅塊、鍍金銅塊各一個。
四、教具:
學生器材一套,運動會獎牌一枚,導線一卷,銀圓一枚。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通過多媒體播放延伸到鑒別物質的必要性(金箍棒、鉛球、金首飾等是由什么物質做成的)并以此引起同學的學習興趣。
(二)、進入新課:
師:請在桌上找出小鋁塊。
生:(多數學生都能很快找到。)
師:請各組說出找鋁塊的方法。
生:(用顏色鑒別的較多,有個別組用手拈輕重進行補充。)
師:分析、肯定學生的鑒別能力。
補充:用物質的各種特性如:聲音(介紹民間鑒別真假銀圓的方法)、顏色、硬度(黃金比較軟)等等,它們都能鑒別物質。
(三)、利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
師:桌上的小"金"塊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請各組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但不能損壞器材。
1.進行猜想與假設
生:把多種方法寫上黑板。(略)
(采用測密度鑒別物質的較多,小"金"塊為長方體,其體積可以有多種測定的辦法。由于有前節課《測固體的密度實驗》的基礎所大多數實驗小組可以較順利完成實驗與收集證據。)
2.分析與論證。(多數實驗小組能通過查密度表該"金塊"密度遠小于黃金的密度,不是金塊。但個別小組沒有查密度表,完成不了實驗。)
3.評估。(通過評估幫助個別組分析改正計算或單位失誤,最后達到共識。)
4.交流與合作。各組把實驗過程和結果寫成實驗報告,并分別在班上報告本組的實驗結果。
師生共識: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可以利用它來鑒別物質。
思考題:1.獎牌是用黃金做的嗎?怎么鑒別?
2.地質隊員的小鐵錘有什么用?(采集礦石標本有什么用?)
3.你能鑒別金箍棒、鉛球、金首飾等是由什么物質做成的嗎?
(四)、利用密度知識求物體的質量:
師:(探究)1.不用天平如何得知鐵質小零件的質量?
生:2. 討論,進行猜想與假設。(先測定體積再用密度知識求物體的質量。)
3.(請各組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由于小零件是無規則的,各組的方法會比較一致。
4.讓各組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5.分析與論證。 (預計)可能出現個別小組沒有查密度表,完成不了實驗。
6.評估。采用各組之間互相評估的辦法。 (預計)可能有個別組的計算公式或單位失誤,通過評估可以幫助其分析改正,最后達到共識。
7.交流與合作。各組把實驗過程和結果寫成實驗報告,并分別在班上報告本組的實驗結果。
師生共識: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可以通過查表得知并利用它來求物體的質量。
思考題:1.你會查密度表嗎?你能說出每種物質密度表示的物理意義嗎?
2.你知道我們教室中空氣的質量大約有多少嗎?
(五)、利用密度知識求物體的體積:
師:(探究)1.不用量筒如何得知鐵質小零件的體積?
生:2. 討論,進行猜想與假設。(預計)先測定質量再用密度知識求物體的體積。
3.請各組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預計)由于前面的探究活動,各組制定的計劃與設計實驗的方法會比較一致。
4.讓各組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5.分析與論證。(預計)可能出現個別小組公式轉換失誤。
6.評估。采用各組之間互相評估的辦法。(預計)可能有個別組的計算公式或單位失誤,通過評估可以幫助其分析改正,最后達到共識。
7.交流與合作。各組把實驗過程和結果寫成實驗報告,并分別在班上報告本組的實驗結果。
師生共識: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可以通過查表得知并利用它來求物體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