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說課稿(精選16篇)
《觀潮》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課《觀潮》,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板塊進行說課。
說教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后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后不禁發出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 知識與能力: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2 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像,聯系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3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課,課題是什么?觀潮)“觀”是什么意思?“觀潮”是干什么?回憶上節學習內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么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大綱對四年級閱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系,養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閱讀文章,并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閱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么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么去?)老師建議大家帶好兩樣東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引導學生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在馬上出發,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學生入境界奠定基礎,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著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渲染氣氛: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于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依照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之后,談談“潮來之前”的景觀特點,使學生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著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期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請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么?“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么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動”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動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于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后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像、說感受,可以讓學生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后再學習文章,易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讀文,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么?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么。為什么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說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聯系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會是“白色城墻”?這與“線狀”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c.比較句子,說一說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么作用?(投影顯示)
(1)浪潮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4)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飛奔而來。
(5)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①意思已完整,②寫出了顏色,③突出了數量,④刻畫出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它開闊,橫貫江面,它勢猛,有進無退,所以先呈線狀,后呈墻狀,至此則呈“萬馬并進”狀。⑤寫聲勢大,前面“千萬匹”也寫聲勢,但寫的是客觀的實景,這里則寫主觀感受。)
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讀這五句連續寫形狀變化的句子,讀出由遠到近氣勢越來越大的變化,(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及時點拔)
通過以上對江潮聲音、形狀的分析,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動心”即首先通過分析語言文字,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動真心。其次為了突出聲音與形狀的前后對比,打破教材穿插介紹的格局,依照本地學生從未見過浪潮的特點來分別進行教學,即先理解聲音的變化,后體會形狀的變化。
d.指導朗讀第三段。我們能否把剛才描寫聲音與形狀的句子合起來讀一下呢?注意要讀出江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抽讀了3、4自然段,大家評議,指出優劣,體會讀法,接著再自己試讀、抽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吐情”,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e.復述重點段落。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能復述出來嗎?再放錄像,先看著畫面,師生共同復述,再讓大家各自試著復述。 這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華,也是重點部分,所以我想通過本段詞句的訓練,作為契入教學重難點的一個突破口,先是理解,辨析句子中的詞意,再深入體會潮來時的氣勢,然后要求復述,力求使學生能夠把這一段精彩的語言積累下來,為完成課后作業中的背誦作鋪墊。
(3)過渡學習第四段,大潮正浩浩蕩蕩地從東飛奔而來,霎時,潮頭向西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依照前面的方法自學課文第四段,檢查你讀懂了什么?同時引導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霎時,過了好久)用“△△”標出,各說明了什么?“依舊”、“恢復”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恢復”說句話(板書、恢復平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也與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了一次潮,錢塘江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那么壯麗,那么雄奇(板書,壯麗、雄奇),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為什么作者會寫得這么生動、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板書:按順序、抓特點)再次自由朗讀全文,回味一下這美、這壯、這奇!
教師的小結滲透了德育,滲透了文章的寫法,達到了情感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同時,又引導學生由部分回歸整體再讀全文,給人一種“課已盡,趣無窮”的感覺。
4布置作業:我國能稱得上“天下奇觀”的景點很多,比如桂林山水,黃果樹瀑布等,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圖片,互相交流,
(四)板書說明 1、觀潮
潮來之前 江面很平靜
天下奇觀 潮來之時 聲音 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狀 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潮過之后 恢復平靜
壯麗、雄奇 按順序 抓特點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級交叉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于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
《觀潮》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七年級里,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
根據以上內容,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3、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并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
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復習鞏固、布置作業。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五、說板書設計
《觀潮》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資料》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資料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經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到達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本事,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能夠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并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那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我走上講臺,當小教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經過讀理解課文資料,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僅在于教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經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境。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日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主角,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后,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本事,發展學生的想象本事和動態形象的思維本事,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明白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能夠討論。
學生經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我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經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本事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終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我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經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齊,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經過自我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本事。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研究)。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本事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本事,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本事。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我的說課資料結束,多謝大家。
《觀潮》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同學們》
四年級的同學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同學們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同學們讀書的熱情,提高同學們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同學們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同學們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同學們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同學們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同學們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同學們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同學們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同學們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同學們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同學們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同學們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同學們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體地位,讓同學們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同學們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同學們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同學們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同學們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同學們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同學們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涌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同學們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同學們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同學們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同學們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同學們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后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同學們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同學們的思維,培養了同學們的想象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同學們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同學們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同學們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讓同學們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同學們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同學們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同學們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同學們的參與意識,同學們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同學們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觀潮》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宋代周密的《觀潮》
我按以下五個程序說課,主要說每個程序的要點:
首先,我說教學分析。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成功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2、學生分析
初二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的文言文學習基礎,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詞匯,了解了一些常見的基本句式,能運用已學知識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根據以上兩個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②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③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多修辭、多側面摹狀的寫景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反復誦讀,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提供句式,教給學生賞析優美詞句的方法。學習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理解并運用本文形象逼真的描寫方法。
《觀潮》說課稿 篇6
教師們上午好!今日我向大家說課的資料是《觀潮》的第二課時。我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下頭,我僅就自我閱讀、理解《觀潮》這篇課文后的感受和初步的設想,與大家做以交流。說課的資料大致分為這樣幾個方面: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思路。
一、說教材——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觀潮》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經過自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是先總的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然后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描述看到、聽到和感到的壯觀景象。在重點部分“潮來之時”又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抓住潮聲、潮形寫出了潮來時的驚心動魄。作者這樣清晰的行文順序,既向學生們揭示了怎樣按照必須的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也供給給學生讀文,理清文章脈絡的一個扶手。這一點將成為我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王在晉以往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其中,“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具體來說:潮來之前,作者經過觀潮人群急切心境的描述,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齊描述,再現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后,余波“漫天卷地般涌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以上就是對自我對教材的一個整體把握和分析。
二、說學生——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期,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必須的自讀自悟本事,如: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會比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順序,也會在自由讀中相繼找出直接描述潮水的語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變化,所以在教學中,針對學生能夠自悟到的,能夠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但透過那一系列“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等的精妙、生動的描述,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觀”,那雄偉壯觀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學生的頭腦中,這是四年級學生難以自讀自悟到的。雖然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透過一系列精妙、生動的文字去想象的本事還有待于培養和提升。讀懂了學生的“懂”與“不懂”,由此我開始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三、說目標——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我制定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抓住有關描述潮水的詞句,經過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想象畫面,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并鼓勵學生把自我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3、4自然段,即引導學生抓住潮來時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從而深切體會到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四、說思路——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為學生營造充滿真情、詩意的課堂”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應對《觀潮》這樣一篇大氣磅礴,詩意十足的寫景散文,我們更應當以強烈的人文意識、多樣的學習方式、豐富的讀書實踐促發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上與文本實現心靈的對晤,享受閱讀的歡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想用平和的語氣和學生們在簡便的談話中漸漸走近文本。試想能夠這樣展開一番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觀潮》這篇課文,還學習了生字新詞,那我們就比比誰的記憶力最強,好嗎于是,我會分別出示四組詞語:
平靜
悶雷滾動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在學生讀過這些生字新詞后,我相機問道:這四組詞語,都是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那么有什么不一樣呢學生們會輕而易舉地回答出來:這四組詞語分別描述了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潮水的樣貌和聲音的。這樣設計的意圖有二:一是引導學生們復習重點的詞語;二是引導學生們快速理清課文大的脈絡。緊之后,我故作玄虛,設計一個更加趣味的記憶力比賽的資料,我會快速提問道:課文描述的是哪兒的大潮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是什么時候目的是重溫第一課時已經讀懂的第二自然段的相關資料。而后,我繼續提問:這節課,教師就和大家一齊去錢塘江觀潮。是啊,江潮還沒有來,江面很平靜,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這人群中的一員,你會等著什么、盼著什么心境又是怎樣的呢就在師生們簡便的一問一答中,把學生們已經讀懂的重新建構起來,也能夠漸漸地讓學生們由讀者轉向一個觀潮者,勾起學生們觀潮的強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文本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1、自由讀,總體感受潮來之時的景象。
我是這樣設計自由讀導語的:自由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用直線畫出描述潮來時聲音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述潮來時樣貌的語句。
2、指名讀、聽讀,感受潮來之時的巨大變化。
學生自由讀后,我想這時教師應當適時地對學生們所畫的聽到的和看到的語句進行及時的反饋,這是學生們繼續理解其巨大變化和雄偉氣勢所必不可少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們在反饋中,可能會打亂順序,或者遺漏其中的一些語句,這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學生自由分散反饋后,我們可試著用這樣的一個小設計進行糾正與整合。具體來說:認真聽教師讀3、4自然段中你們所畫的語句,看看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述連接起來的。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在書中圈出來。隨后師讀生聽: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構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其中,把表示作者觀察、寫作順序的四個詞語讀得重一些,我想此時在學生頭腦中所呈現的決不只是支離破碎的語句,而是感受到潮來之時,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形態的變化以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述潮水變化的敘述方法。
3、細致默讀,深入體會潮來之時的雄偉氣勢。
設計的默讀思考題是這樣的:請你再細致地讀讀你剛才所畫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看看從哪兒感受到潮來時那壯觀的景象,把你由此想象到的批注在書旁。在此基礎上,并提出交流的要求:一會兒,你能夠借助批注,用語言來描繪你所想象到的,也能夠經過朗讀,再現出你所想象到的。這樣一個問題的設計,我想是基于這樣幾點思考:一是保證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有必須的開度,也就是說值得深入思考;二是兼顧到了學生的差異,有的學生善說、有的學生善讀,讓他們有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盡顯他們的才華,帶給他們學習語文的歡樂;三是這其中關鍵性的語句十分多,但難易程度卻不一樣,為了防止少慢差費現象的發生,以這樣不一樣的交流方式可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4、品讀,深入體會潮的聲音和形態之奇。
在交流伊始,我們能夠出示剛才學生在聽讀中圈出的表示順序的那四個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再近些……”、“越來越近……”,引導學生按照記敘順序,來邊讀邊談談自我想象到的。
(1)“遠處……”
學生們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們能夠借助學生的朗讀,引起大家的發散思考。具體操作是:我剛才聽到你在讀這句話中,異常突出了“好像悶雷滾動”,你能說說此時聽著這滾滾而來的聲音,你仿佛想到了什么嗎此時,孩子們可能會結合生活實際,說道:平時我聽到過大雨來臨之前,那由遠而近的滾滾的雷聲,預示著一場傾盆大雨即將來臨,那么此時聽到潮水發出的隆隆的聲音,雖然比較沉悶,但持續不斷,我想潮水的來勢也必須很猛、很大。此時,教師可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是啊,就像他剛才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的那樣,未見其形,但聞其聲,雖然潮水還距離我們很遠,但卻能聽到它滾動不止的聲音。而后,再請幾個學生帶著自我的感受再來讀這一句。隨之,教師以學生剛才的發言進行過渡:是不是真像你們所說的這潮水來勢洶涌呢過了一會兒,潮水又有什么變化呢
(2)“過了一會兒……”
此時,學生們會抓住“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來加以回答: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說明潮真的來了。隨之,教師追問道: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向等到了午后一點左右,這時最終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樣樣呢這樣一個追問,目的是讓學生打開想象的空間,把自我當作好像是真的在看潮,真的在聽潮。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是我們一向倡導的,那么我想為了不讓學生由教師牽著走,不讓學生成為旁觀者,所以抓住學生與教材的契合點,使他們不由自主地走進文本,促其體驗,和作者產生共鳴,這可能是比較實用的一個方法。剛才的一個追問,學生們勢必會七嘴八舌地說道:人們會叫喊起來!跳起來!歡呼起來!隨即我會問道: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能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嗎顯而易見,學生們會不約而同地找到“沸騰”一詞。此時讓學生想象著沸騰的場面,懷著激動、高興的心境再讀這一句,想必會讀得有滋有味。在這種情形下,教師能夠準備一小段過渡語,調整一下課堂的節奏,也對作者這樣精妙的寫法進行闡明,教師能夠這樣小結:課文既寫出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和樣貌,還寫出了觀潮人的情緒
,作者觀察得多么仔細啊!你們也很會觀潮,不僅僅聽到了大潮在遠方的聲音,看到了大潮在遠處的樣貌,更難得的是你們還想象到了觀潮人的心境,真是不簡單。還有的學生會緊之后抓住“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一句來加以體會。為了避免學生泛泛地想象和空談,需要在此提示學生經過抓住句中的重點詞語來加以體會。這樣,學生會相繼抓住“很快移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幾個詞語,加以具體的想象和描繪:潮水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并且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不只能看到潮水的頭,還能看到整個江面都是飛奔而來的潮水,這就是“橫貫江面”。如果,在學生的發言中,能抓住“橫貫江面”一詞來理解,必須要對他及時地給予肯定,并請他經過朗讀再現這壯觀的景象。隨后,教師在那里播放大潮由遠及近的視頻畫面,讓學生們更加如臨其境,最終讓他們齊聲朗讀這兩句話。借著孩子們興趣盎然的時候,教師可相機導讀到浪頭越來越近的時候,大潮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3)“再近些……”
“只見白浪翻滾,構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這一句話比較好理解,我想能夠提示學生們借助數學常識“兩丈相當于6米多”來深刻感受到“兩丈多高的水墻”是多么的壯觀啊!如果能夠,我們在那里能夠順勢追問:此時,我們看見的是什么而看不見什么呢看似一個不相關的問題,實則引導學生聯系著上文加以想象,更加深刻體會到“兩丈多高的水墻”是如此的壯觀。此時,從學生們的口中可能會描繪出不一樣的畫面,有的說:“我們眼中只見洶涌的潮水構成無數的巨浪翻滾著,一浪高過一浪,一浪蓋過一浪。”有的說:“我好像看到巨浪相互交錯、撞擊,構成一堵高大的水墻,而看不到那條白線了。”還有的說:“江邊的、遠處一切景物都已被這如同水墻一般的、不斷翻滾、奔涌的潮水擋住了,看不到了。”這樣一個追問必須會撩起學生心中的感慨,而由此轉向高潮部分的學習。
(4)“越來越近……”
第四自然段的最終一句,十分值得品味,因為作者用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四字詞語和兩個形象逼真的比喻,不僅僅寫出了潮水的聲音特點,還寫出了潮水形態、顏色的特點,更寫出了潮水磅礴洶涌的氣勢。而更為可貴的是作者很好的把這幾個方面交織在一齊,語言簡短、富有韻律,帶給人無限的遐想。所以,我打算用句子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去不斷深入體會這些詞句的意思、包含的情感以及其精妙生動的作用。之后,具體操作為:在學生整體感受的基礎,經過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逐步添上的詞語所發揮的精妙的作用。如: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學生們在A和B的比較中,可發現:前文提到了潮水橫貫江面,此時潮水掀起的無數巨浪就像千萬匹戰馬一樣,馬不停蹄地向前奔涌,后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后浪,所以作者用上了“千萬匹”這個詞語。在B和C的比較中,可發“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寫出了潮水鋪天蓋地般、如萬馬奔騰般地奔涌的具體樣貌,其場面浩大、宏偉、壯觀。趁著學生們交流的高潮,請三個同學依次讀出這句話,要求一個比一個讀得更有氣勢。其他人閉眼欣賞,以強化這些關鍵詞語的作用。這樣形象直觀的詞句比較和誦讀,不僅僅幫忙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還抓住了本課時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趁著學生們意猶未盡之時,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抓住潮水的特點來體會:這磅礴的氣勢僅從形態能夠看出來嗎,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這大潮勢不可擋自然而然,孩子們會抓住“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來想象當時大潮咆哮、怒吼著,似乎吞沒了整個江邊上的一切聲響,耳朵也都要被震聾了。這無比巨大的聲響更能襯托場面的壯觀。這時,再讓學生帶著此時的感受完整地讀出四自然段的最終一句,學生讀著文本上的文字,耳邊回響著山崩地裂的聲音,情寓其中,真正體會到了潮來時聲
音之奇。這樣精妙、精彩的語言很值得讓學生積累,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抒發此時無限感慨的情懷,也為了讓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我想補充一個小設計,可供實際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具體操作是用教師活力引讀:浪潮越來越近,只見眼前無數巨浪鋪天蓋地卷起,奔涌咆哮,此時你們看到到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接讀這一句。再引讀:浪潮越來越近,只聽見耳畔回響著震耳欲聾、震天動地的巨大聲響,放眼望去,側耳聆聽,你們又仿佛看到到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接讀這一句。
5、有感情朗讀,領略大潮的變化奇觀。
學生的交流到此能夠告一段落了,教師要適時地收口,引導學生縱觀這個大潮的變化,讓學生把剛才零散的感受化作切實的感悟,讓學生一時的感慨化作對大自然神奇魅力的贊嘆。教師能夠這樣做以小結: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述了潮來時的景象,使我們仿佛和作者一齊站在錢塘江畔,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大,看到的潮水越來越近,浪頭也越來越高。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隨之,讓學生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觀看完整的大潮變化的視頻。觀看完,找四個孩子按照作者描述的順序,有感情朗讀大潮變化的這四個句段。
6、略讀潮后,感受大潮氣勢猶在。
最終一個自然段其實重點詞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并且學到這兒,我們都明白還要注意教學時間和重難點的分配,所以,在這樣的實際情景下,我想打算用漏讀法,讓學生找出我漏讀的“還在、依舊、才”這三個詞語,體會到大潮氣勢猶在。
五、積累運用,再現天下奇觀。
值得和大家探討的是,我們常說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有所獲,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外,積累運用更會讓學生得其所。所以,在課終時,我們可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現場積累運用。那里我有兩個預設方案,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加以選擇或整合。預設一: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很注意詞語的體會、想象和積累,那么就讓我們用上這些生動的詞語,編寫一段完整的導游詞。緊之后出示這樣一段不完整的導游詞,讓學生在括號中用上今日學到的詞語,使這段導游詞表達得清楚、通順、生動:今日,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聲猶如。漸漸的,潮過去了,可是。(學生在各自的小練習紙上完成,指名回答,團體反饋)反饋的結果能夠是:今日,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漸漸的,潮過去了,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在師生共同評價中,允許有不一樣答案,如:能夠填一一浪一浪(齊頭并進);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預設二,就是改編導游詞,如:教師出示這樣一段話,讓學生用上
書中的好詞佳句自行修改。午后一點左右,會從遠處傳來響聲。過了一會兒,大潮就會出現。很快,離我們近了,浪頭寬了。再近些,浪更高了。浪潮越來越近,浪會更急,聲音會更響。這兩個思路設計的意圖皆是把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和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以及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力求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為學生營造出充滿真情、詩意的課堂。
《觀潮》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觀潮》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七冊第六組文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奇特、雄偉、壯觀的特點。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今天,我說的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條理,并深入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繼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能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領會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三)教學難點:
領會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二、說教法。
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知識能力水平,我選擇以下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1、自學閱讀和教學結合法。引導學生參加小組的合作學習,教師加以點撥、指導、總結;
2、演示教學法。讓學生觀看實景錄像,增強體驗;
3、注重語感訓練,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領會課文描繪的潮水壯觀景象。
三、說學法。
1、課前自學。學生根據課文“預習”要求自學,讀準字音,理清文章條理,提出疑難問題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學收獲或問題,在小組間交流、討論,在互幫互助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程序設計。
(一)匯報疏導,理清條理。
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比較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課前通過小組交流、全班匯報自學情況,能有效反饋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以學定教”,根據學生匯報情況,教師加以點撥疏導,將零碎知識理出頭緒,理清文章條理,學會作者的觀察方法。
(二)觀看錄像,增強體驗。
實踐證明,課堂上如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是事半功倍。因為活潑生動的音像能刺激人的多種感官,使人的思維進入興奮的最佳狀態,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所以在理清文章條理之后,通過播放潮來時的實況錄像,學生身臨其境,增強感受。同時,教師加以點撥:讓學生把此時最想說的一句話說出來!學生有感而發,為深入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三)體現自主,調動積極性。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只有學生愿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所以,在落實各個環節教學時,要體現自主,突出主體。如在學習“潮來時”這一段,安排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師生評價,并引導學生說說感受。這樣的教學,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較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訓練語感,體會感情。
朗讀具有移情作用,能激發讀者的審美欲望和美學感受。而《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尤其是潮來時,氣勢雄偉,景象壯觀,只有讓學生多讀,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落實單元訓練目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出感情。環節設計從課前整體感知的泛讀,到理解課文后的比賽讀、表演讀,到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師生評價讀出感情,增強了朗讀的層次性和目的性。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既訓練了語感,又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五)質疑問難,拓展思維。
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志,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學信息反饋和交流的重要環節。課堂上,教師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如課前安排課題質疑,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精講過程中安排質疑,有利于信息反饋,調整教學;學完課文后安排質疑,不僅能解惑,還能引導學生的學習向課外延伸,拓展學生思維。
《觀潮》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詞語、生動的比喻緊緊地抓住大潮的聲音、景象兩個方描述,逼真的再現了大潮那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氣勢。
2、說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要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資料”的本事,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了解敘述的順序,抓住主要資料。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教學目標
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經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說教具: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錄音機、投影片、錄像等教學教具,目的是充分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忙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資料,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說教法
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生,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學生采用聽、看、讀、思、品的方法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二)逐段分析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后,我緊之后提問: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
“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從哪里明白(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學生經過合作交流,他們對“天下奇觀”的體會后,我隨后用充滿活力的語氣說道:“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必須壯麗、雄奇、令人神往的。遺憾的是教師沒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接下來我以快速的動作放好投影片,用語言渲染氣氛。)學生興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觀看錄像。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那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潮來了沒有我們看到了什么隨著錄像的播放,我用生動語言向學生介紹,并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說說你明白了什么(依照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學們,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此刻讓我們隨著錄象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組討論。
(2)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述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請用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依照檢查學習情景,相應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是怎樣描述的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學生自由組合檢查,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并相應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4)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并引導學生把自我的真情實感經過讀表達出來。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學生經過學習讀、劃、議,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
(板書:恢復平靜)
5、總結全文
剛才我們一齊去觀看了錢塘江漲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6、布置作業(略)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本篇板書我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設計的。
附板書設計: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江面很平靜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潮來后:恢復平靜
《觀潮》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和學情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四年級里,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以上內容,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3、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并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
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復習鞏固、布置作業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觀潮》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
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后,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觀潮》說課稿 篇11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觀潮》,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本次說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分別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展開。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心靈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本篇課文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贊美之情。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可以為學生們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上好一堂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要了解學生。我所教授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本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還存在明顯不足,自主理解和歸納的能力有待提高,為此,我安排了他們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方法,比如多媒體播放視頻等吸引學生興趣,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堤、逐等生字;會寫潮、堤等生字,正確讀寫重要詞語。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歸納總結出語文學習的一般方法和步驟;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作者借錢塘江大潮的景觀表達了對錢塘江大潮的贊美以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基于以上對教材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把握文章整體脈絡,會認會寫重點字詞。教學難點賞析品讀文章重點詞句,體會貫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良好的教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必要手段和措施,為了更好的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充分利用講授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本節課,我將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更好的呈現課程,研究教法學法只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教學。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用海浪退潮的視頻進行導入。具體我是這樣實施的:“同學們請大家抬頭看多媒體上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退潮視頻,請同學們邊看視頻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想出了哪些詞語來形容?有些同學說滂湃、洶涌。那老師今天就帶大家去看一看更加壯觀洶涌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觀潮》”(板書1)這樣的趣味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
接下來進入探求新知的教學環節。
第一步,夯實基礎。我會請學生們默讀課文圈畫生字,同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在學生思考完畢后我會順勢講解“潮、堤”等生字(板書2)并強調“潮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堤的部首是土字旁,不要寫成提手旁。”緊接著我會請學生們梳理文章大意,學生們會說文章主要講述了錢塘潮的壯觀景象。通過這個問題培養他們提取重點內容的閱讀習慣。
第二步,品讀析悟,首先我會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請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熟讀課文,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大屏幕上所呈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會走下臺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在學生思考討論之后,我會請學生來回答,文章主要分為哪幾部分,有的小組通過討論不難說出,文章主要分為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板書3)緊接著我會請學生們回答第二個問題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從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它的奇呢?學生會說潮來前人山人海;潮來時人聲鼎沸;(板書4)最后我會引導學生們一起發現:潮去后風號怒吼。(板書5)通過這些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踴躍發言,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第三步:感悟情感。我會請同學們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說一說文章主要表達了什么樣的中心思想。在反復誦讀課文后,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得出:文章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江潮的喜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在課堂即將結束,步入鞏固練習時,我會讓學生跟著多媒體錄音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結束本節課。這樣的設計也符合新課改提出的發展性和鞏固性原則。當然,課堂的小結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更好的鍛煉學生的總結和概括能力,我會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再進行反饋梳理。最后在下課前,我會給學生們布置一個小任務,查閱有關海浪退潮的資料,以達到拓展學生視野的目的。
板書是教學最有利的證明,是教師和學生心靈溝通的視覺載體。我的板書中間正上方是本課的題目,左側是重點生字詞,中間下方是這節課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易懂,對教學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觀潮》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11課《觀潮》,這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本來的發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課要兩課時完成,依照大綱要求,第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同時依據小標題給課文分段。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逐漸”、“恢復”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怎樣注意積累材料”,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而講讀課文在語文基本功訓練和重點讀寫項目的訓練方面負擔著最主要的訓練任務,因此,編者將這課安排在這里,是在前兩篇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以它為例,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的,在知識體系上,它與上單元的訓練重點項目“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街接緊湊。同時也為下單元“內容中體會思想”奠定了基礎。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四、課堂教學程序安排
(一)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電教手段的輔助作用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進角色,通過邊看邊想,動之以情,最后又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對“天下奇觀”的贊嘆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以上四步的教學,要讓學生逐漸達到培養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的目的。我的教學思路的依據是: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律;2.符合本課的教材特點;3.符合作者的思路。葉老常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二)課前準備:投影儀、膠片、放相機、電視機、錄音機。目的是要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縮短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1課,課題是什么?板題(11、觀潮)“觀”是什么意思?“觀潮”是干什么?回憶2節學習內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么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大綱對四年級閱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系,養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閱讀文章,并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閱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么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么去?)老師建議大家帶好兩樣東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引導學生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在馬上出發,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學生入境界奠定基礎,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著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渲染氣氛: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于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依照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之后,談談“潮來之前”的景觀特點,使學生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著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期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抽 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么?“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么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海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動”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動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于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后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像、說感受,可以讓學生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后再學習文章,易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朗讀文,用“……”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么?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么。為什么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說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聯系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會是“白色城墻”?這與“線狀”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c.比較句子,說一說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么作用?(投影顯示)
(1)浪潮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4)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飛奔而來。
(5)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①意思已完整,②寫出了顏色,③突出了數量,④刻畫出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它開闊,橫貫江面,它勢猛,有進無退,所以先呈線狀,后呈墻狀,至此則呈“萬馬并進”狀。⑤寫聲勢大,前面“千萬匹”也寫聲勢,但寫的是客觀的實景,這里則寫主觀感受。)
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讀這五句連續寫形狀變化的句子,讀出由遠到近氣勢越來越大的變化,(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及時點拔)
通過以上對江潮聲音、形狀的分析,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動心”即首先通過分析語言文字,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動真心。其次為了突出聲音與形狀的前后對比,打破教材穿插介紹的格局,依照本地學生從未見過浪潮的特點來分別進行教學,即先理解聲音的變化,后體會形狀的變化。
d.指導朗讀第三段。我們能否把剛才描寫聲音與形狀的句子合起來讀一下呢?注意要讀出江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抽讀了3、4自然段,大家評議,指出優劣,體會讀法,接著再自己試讀、抽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吐情”,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e.復述重點段落。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能復述出來嗎?再放錄像,先看著畫面,師生共同復述,再讓大家各自試著復述。
這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華,也是重點部分,所以我想通過本段詞句的訓練,作為契入教學重難點的一個突破口,先是理解,辨析句子中的詞意,再深入體會潮來時的氣勢,然后要求復述,力求使學生能夠把這一段精彩的語言積累下來,為完成課后作業中的背誦作鋪墊。
(3)過渡學習第四段,大潮正浩浩蕩蕩地從東飛奔而來,霎時,潮頭向西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依照前面的方法自學課文第四段,檢查你讀懂了什么?同時引導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霎時,過了好久)用“△△”標出,各說明了什么?“依舊”、“恢復”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恢復”說句話(板書、恢復平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也與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了一次潮,錢塘江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那么壯麗,那么雄奇(板書,壯麗、雄奇),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為什么作者會寫得這么生動、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板書:按順序、抓特點)讓我們再次自由朗讀全文,回味一下這美、這壯、這奇!
教師的小結滲透了德育,滲透了文章的寫法,達到了情感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同時,又引導學生由部分回歸整體再讀全文,給人一種“課已盡,趣無窮”的感覺。
4.表述學習成果(歸納主要內容),質疑問難
5.布置作業:我國能稱得上“天下奇觀”的景點很多,比如桂林山水,黃果樹瀑布等,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圖片,互相交流,這是我們今天作業中的一個必做題;另一個選做題是:查找資料,探討錢塘江東寬水深,西窄水淺的地形與浪潮的形式有什么關系?
作業的布置安排了兩種題型,即:必做題與選做題,這是為了在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也是教學中分層優化的一個體現。
課堂教學到此結束。
(四)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級交叉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于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
《觀潮》說課稿 篇13
一、 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行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觀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
1、 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 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二、 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文言文,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采用誦讀、討論、比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因此,我設計了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探討主題、拓展延伸當堂檢測幾個教學環節。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的教法有:
1、誦讀教學法,以“讀——講——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本課中,它包含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完成目標時所需的學習方法和時間,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
3、 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題時通過注釋、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5、比較拓展法。推薦潘閬的《酒泉子》,與本文比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 對教學程序的安排
(一)、導入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2、導語: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錢江涌潮。
多媒體顯示:錢江涌潮
教師作簡要講解。
(二)、背景簡介
(三)、確定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以前學習文言文的舊知和經驗,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商議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達成一致后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在大屏幕上。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3、 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4、 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一步: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完成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 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
2、 學生初讀,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并結合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
3、 讀給同桌聽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4、 將實在不能解決的讀音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
5、 隨機抽查學生以檢查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作為標準。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1、 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 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教師巡視)
3、 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若無人會,則由教師解答。
4、 選同學翻譯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訂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讀課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學目標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1、 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齊讀課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之盛。)
第四步:賞析文章。完成教學目標4: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1、 根據文章內容,展開想象,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二段,賞析其精彩的場面描寫。
選兩位同學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學補充。教師作適當點撥。
(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多媒體顯示:
遠 僅如銀線——形 比
玉城雪嶺——色
聲如雷霆——聲 喻
近 吞天沃日——勢——夸張
學生齊讀第一段,感受畫面的壯闊。
學生描述第二段。教師作適當點撥。
學生齊讀第二段,感受水軍演習場面的壯觀。
2、 賞析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提問:浙江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宏大,觀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試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
學生討論,合作探究。
(明確: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四幅圖畫各具情態,組成連軸畫卷,而且以前三幅為主,正面描寫,第四幅寫觀潮之盛側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學生齊讀課文,體會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五步:課堂小結。
第六步: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把下面這一首宋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酒泉子(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教師作改寫指導。
(本題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聯想,參照課文中的有關描寫進行改寫。詞的上闋寫觀潮,寫人群涌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涌的氣勢;詞的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應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學生構思,寫作。如時間不允許,可放在課下完成。
第七步:作業
翻譯下列句子:
1、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2、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4、 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板書:
潮來之狀
觀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觀潮》說課稿 篇14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五年制第七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是先總的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然后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和“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描寫看到和聽到的壯觀景象。在重點部分“潮來之時”又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抓住潮聲、潮形寫出了潮來時的驚心動魄。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奧秘的情趣,同時,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使他們學習按照事物發展的順序記敘事物的寫作方法。
因為本單元是本學期最后一個單元,所以在組織學生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應指導學生練習綜合運用在本期的三個訓練重點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能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分清文章的主次,揣摩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并且能質疑、交流、積累語言。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在全冊中的地位,確定教學目標為:學會11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用邊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教學重點是背誦第3、4自然段,理解詞句,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潮頭如萬馬奔騰的景象,體會觀潮人的驚喜之情;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教學時間為二課時。
二、學法指導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教學方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中共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達成共識,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
3、質疑問難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4、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5、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
1、談話,導入新課,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都游覽過哪些風景名勝?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看素有“天下奇觀”之稱的錢塘江大潮。播放錢塘江大潮音像,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激情導入新課,為理解課文主旨,突破重難點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目的。且水到渠成,揭示了課題,并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2、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鼓勵學生課前的預習搜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成功的感受,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根據預習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達到生字讀音正確,語句流暢。然后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讀書情況:抽讀課文,糾正讀音,并說說讀后的感受。
4、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1) 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再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段,并想一想,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
(2)自由匯報自學情況,并質疑,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整理歸納。(這是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使學生通過動口、動腦、動手,了解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激活學生思維,變“要我知”為“我要知”。)
5、精讀課文,品味想象。
(1)學生自由組合,分組學習課文,討論剛才提出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合作意識。)
(2)反饋,交流,引導。各組匯報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想象課文所描寫的大潮的聲音、樣子,體會潮水的壯觀及觀潮人的心情。同時輔以多媒體音像畫面再現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突破重點,弄清文章敘述順序,指導背誦有關段落。
(3)欣賞體驗,品讀全文。(在讀中感悟語言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6、談談收獲,總結全文。
7、拓展。請同學們學習課文中作者的觀察和寫作方法,觀察一處景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一篇短文。
《觀潮》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11課《觀潮》,這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本來的發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課要兩課時完成,依照大綱要求,第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同時依據小標題給課文分段。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逐漸”、“恢復”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怎樣注意積累材料”,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而講讀課文在語文基本功訓練和重點讀寫項目的訓練方面負擔著最主要的訓練任務,因此,編者將這課安排在這里,是在前兩篇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以它為例,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的,在知識體系上,它與上單元的訓練重點項目“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街接緊湊。同時也為下單元“內容中體會思想”奠定了基礎。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四、課堂教學程序安排
(一)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電教手段的輔助作用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進角色,通過邊看邊想,動之以情,最后又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對“天下奇觀”的贊嘆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以上四步的教學,要讓學生逐漸達到培養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的目的。我的教學思路的依據是: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律;2.符合本課的教材特點;3.符合作者的思路。葉老常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二)課前準備:投影儀、膠片、放相機、電視機、錄音機。目的是要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縮短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1課,課題是什么?板題(11、觀潮)“觀”是什么意思?“觀潮”是干什么?回憶2節學習內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么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大綱對四年級閱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系,養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閱讀文章,并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閱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么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么去?)老師建議大家帶好兩樣東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引導學生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在馬上出發,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學生入境界奠定基礎,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著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渲染氣氛: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于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依照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之后,談談“潮來之前”的景觀特點,使學生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著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期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抽 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么?“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么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海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動”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動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于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后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像、說感受,可以讓學生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后再學習文章,易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朗讀文,用“……”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么?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么。為什么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說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聯系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會是“白色城墻”?這與“線狀”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c.比較句子,說一說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么作用?(投影顯示)
(1)浪潮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4)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飛奔而來。
(5)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①意思已完整,②寫出了顏色,③突出了數量,④刻畫出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它開闊,橫貫江面,它勢猛,有進無退,所以先呈線狀,后呈墻狀,至此則呈“萬馬并進”狀。⑤寫聲勢大,前面“千萬匹”也寫聲勢,但寫的是客觀的實景,這里則寫主觀感受。)
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讀這五句連續寫形狀變化的句子,讀出由遠到近氣勢越來越大的變化,(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及時點拔)
通過以上對江潮聲音、形狀的分析,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動心”即首先通過分析語言文字,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動真心。其次為了突出聲音與形狀的前后對比,打破教材穿插介紹的格局,依照本地學生從未見過浪潮的特點來分別進行教學,即先理解聲音的變化,后體會形狀的變化。
d.指導朗讀第三段。我們能否把剛才描寫聲音與形狀的句子合起來讀一下呢?注意要讀出江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抽讀了3、4自然段,大家評議,指出優劣,體會讀法,接著再自己試讀、抽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吐情”,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e.復述重點段落。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能復述出來嗎?再放錄像,先看著畫面,師生共同復述,再讓大家各自試著復述。
這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華,也是重點部分,所以我想通過本段詞句的訓練,作為契入教學重難點的一個突破口,先是理解,辨析句子中的詞意,再深入體會潮來時的氣勢,然后要求復述,力求使學生能夠把這一段精彩的語言積累下來,為完成課后作業中的背誦作鋪墊。
(3)過渡學習第四段,大潮正浩浩蕩蕩地從東飛奔而來,霎時,潮頭向西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依照前面的方法自學課文第四段,檢查你讀懂了什么?同時引導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霎時,過了好久)用“△△”標出,各說明了什么?“依舊”、“恢復”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恢復”說句話(板書、恢復平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也與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了一次潮,錢塘江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那么壯麗,那么雄奇(板書,壯麗、雄奇),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為什么作者會寫得這么生動、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板書:按順序、抓特點)讓我們再次自由朗讀全文,回味一下這美、這壯、這奇!
教師的小結滲透了德育,滲透了文章的寫法,達到了情感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同時,又引導學生由部分回歸整體再讀全文,給人一種“課已盡,趣無窮”的感覺。
4.表述學習成果(歸納主要內容),質疑問難
5.布置作業:我國能稱得上“天下奇觀”的景點很多,比如桂林山水,黃果樹瀑布等,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圖片,互相交流,這是我們今天作業中的一個必做題;另一個選做題是:查找資料,探討錢塘江東寬水深,西窄水淺的地形與浪潮的形式有什么關系?
作業的布置安排了兩種題型,即:必做題與選做題,這是為了在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也是教學中分層優化的一個體現。
課堂教學到此結束。
(四)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級交叉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于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
《觀潮》說課稿 篇1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觀潮》。現在就本課的一些教學設想與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的課文是《觀潮》,它是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抓住了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景象。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觀。文章思路清晰,語言形象生動,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說目標
依大綱要求,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情感世界的豐富及學生的實際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領悟作者的觀察力,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寫出景象特征。本篇課文屬于圖文結合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圖畫,形象直觀,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觀。
3、學習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記述景物寫法。
4、學會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豐富學生的.見識。
5、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是本文的重點。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記述景物的寫作方法是本文的難點。
三、說教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在本課中我將實行抽單個學生朗讀,再齊讀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美。
四、說學情
通過見習,我感覺學生對圖文結合的課文比較感興趣,尤其是描寫自然景觀的美文,學生更是充滿了好奇,喜愛有加。所以,像《觀潮》這樣的精美文章,我認為十分值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五、說教法、學法
1、首先,應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即一條主線。
即以觀潮的時間先后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景象為主,進行講解。
2、其次,感受課文中語句的形象生動,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的景象,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3、最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錢塘江大潮的氣勢。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讀悟情,以讀達情,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框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強朗讀能力的訓練,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積極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感受。采用以讀悟情,以讀增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