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選3篇)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篇1
初中地理怎么教?這需要老師不斷去摸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初中地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篇一: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程的教教育教學理念
近幾年,初中地理與其它課程一樣實施了新教材,我作為一名從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師非常關心新教材的內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難度明顯降低,但趣味性和實用性明顯提高,從而要求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而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為此,我經過認真地反思,認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中應從有利于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應與時俱進,放棄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教材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雜志及其它媒體獲取地理信息,并適時的交流,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反思教學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地圖教學
翻開地理新教材,我們會發現文字篇幅有所減少,各種地理圖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圖、政區圖、氣候圖、人口分布圖、照片等,還有各種統計圖表,不僅具有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空間性突出等特點,還可以形象、直觀、準確、趣味的表現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課堂上面對課本里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經常反思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鑒于這種情況,我主要通過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和傳統教學方法(如掛圖等)相結合的方式,有意識地將地圖展示給學生,從地圖的三要素入手,教他們認識地圖信息,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們提高看圖的興趣,從而養成看圖的習慣。例如,在“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教學時,首先出示“中國的地理位置圖”然后提出問題:“從東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國分別位于哪個半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看,中國的疆域對我國發展的作用?”并要求學生在圖中找出答案,然后讓學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與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學俄羅斯時,請同學看一看俄羅斯地跨哪兩個大洲、以什么地形為主、有什么特點,緯度位置怎樣,什么是影響俄羅斯農業的主要原因......,使學生通過看圖感受到俄羅斯人口少卻要進口糧食的原因。從而養成讀圖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作為地理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圖的意識,用圖導入深入,用圖突破教材重點,解析教材難點,給學生以直觀易懂的印象。
篇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隨著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也相繼出現,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尤為突出。新舊觀念發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著新的模式的出現。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制作資源能力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于過去的教學大綱。
為此,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發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把握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系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并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著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平等的民主關系。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絡等,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合作教學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觀。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系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系
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后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六、處理好創設寬松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系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即使教師深入調查,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憑借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后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師生發展的平臺”。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用教材促進學生發展,教會學會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絡、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創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于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篇2
教學反思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一
大家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提高。一學年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 ,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中國臺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二
幾年來的教學,有得有失,感觸頗多,但始終不斷地在反思著,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以下是針對自己近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的三點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課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因此,很有必要根據我們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其有效性,應努力提高活動的
“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意適時評價。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篇3
教學反思行為,如同教師的研究、示范、指導、應答行為一樣,是教育活動中教師全部教學行為之一,也是現代教育的特征行為。教學反思有助于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習適度地調控,使不盡相同的學習過程在合理的教學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并相得益彰,教學反思是教育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改的客觀要求。那么,教學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徑,應當把握哪些度呢?
一、合理的教學反思要看是否關注創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系統論認為,現代教學已不再是簡單零碎的教給學生知識,而是幫助其建立學科系統設計觀念,使之學會自主學習。現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探究性教學(重展示、重設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認識和掌握還有一段距離,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的行為還遠未形成。因此,要適應課改要求,教師應在手段多樣性、過程自主性、目標發展性、形式新穎性前提下,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新角度出發,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 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啟發]簡要地介紹拼圖游戲的操作方法及競賽規則。
[學生活動] 學生出于好奇,躍躍欲試地進入競賽活動狀態中:
第一輪:可以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圖”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東北的3個省;二、位于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三、位于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于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六、位于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七、位于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可以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可以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教師點評] 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成績居前六名者,可以獲得獎品(注:“中國政區拼圖”競賽游戲,在學生完成拼圖時電腦可以自動記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死”圖變“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游戲中體驗了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快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體現、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難看出,一堂課的質量與教學法創新性呈正相關。
二、合理的教學反思要看能否處理好抓雙基教學與引導研究性學習的關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學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必然存在著優化過程。一方面教師應通過精心挑選教育內容,嚴格設計教學方案,抓好雙基教學;另一方面應當明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掌握某項知識技能不是終極目標要求,關鍵要看他們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能否在不同學科知識相互整合中誘發靈感,從而有所發現和創造。“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3節地圖)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分析下列變化過程入手展開探究活動: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就越小,表示的內容也越詳細;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就越大,表示的內容也越簡略。②若需要一張內容詳細武夷山市地圖,則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則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師生共同走出教室,帶著皮尺實地測量學校籃球場的長和寬,記錄數據后回教室進行交流與討論,具體過程如下:
[教師]請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將籃球場畫在練習本上(部分學生畫在黑板上);
[學生]學生根據比例尺計算、畫地圖(教師適時地引導);
[教師]請大家討論,同一籃球場為什么有的同學畫得比較大,而有的同學卻畫得比較小呢?從中能否得出一些規律?
[學生1]比例尺越大,畫的圖上距離就越長,反之就越短。
[學生2]我們要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適當的比例尺,從而畫出所需要的地圖。
[學生3]……;
教師點撥探究思路后,設計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圖、做地圖制作資料分析、歸納總結等都讓學生自主去嘗試。這樣一堂課中,由于涉及直觀性較強的數學概念加上學生實踐的體驗,所以研究性學習過程始終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學生探究結果與預計有偏差,其知識掌握也有疏落,但在這種類似科研的情境中,學生自主探究、發現、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斷,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學反思時應當明確,雙基考察更要關切研究性學習背景下能力與方法的評價,而非簡單追求知識和技能掌握。當然,研究性學習因其側重于綜合實踐,所以運用時也當有所選擇,一般最值得選擇的內容,應當是對地理學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礎地位的概念和規律性知識。
三、合理的教學反思要關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互關系問題
新課標闡明,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系他們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其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最終使學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階段,以低起點小坡度激勵學生參與多元性課外實踐活動,是穩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當使知識技能學習掌握的各環節在功能維度、要求維度、實踐維度中找到相應位置。組織“收集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資料” (《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3節水資源)課外活動時,教師以“水污染危害大”為題,組織學生對家鄉水污染危害程度進行考察。教師設計具有深入思考價值的問題,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識,并建議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活動中教師適時讓學生提出自學或聯想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地引導、點撥,讓實踐活動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發展這一鏈接順利開展下去。課后分析可以看出,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是相互促進的,成功的課外實踐活動能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把生活問題轉化成學科問題分析判斷并得出處理意見的能力,是否把實踐能力培養,放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這個大氛圍中進行,這是亟待引起的問題。實踐表明,與教學相關的活動具備兩成涵義:“活”包涵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活動的生成性,“動”表現為學生真正的動眼、動口、動腦和動手過程。“活”與“動”被激活與否,是教學反思時應當把握的一個尺度。
四、合理的教學反思源自合理的評價機制
教學信息論表明,教學過程中知識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饋信息等隨教學進程不斷調諧整合,確保教學系統信息轉換流暢并且流量適中。教師能夠且應當從學生知識技能形成性、過程性評價中及時捕捉信息,適時進行教學反思。要準確捕捉蘊含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就要*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初中地理教學效果評價要以發展性評價為核心和原則,除了知識性評價外,要特別重視學生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評價要多樣性、多元性、綜合性,注重終結性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要快捷捕捉某一章節或片段的教學反饋信息,采取形成性評價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形成性評價具有反饋及時、提出問題及時、管理調控及時等優勢。實施形成性評價可嘗試以下方面入手:①隨時提問供學生單獨或集體回答,評價他們聽課情況及口頭表達能力。②根據教學目標預設形成性問題供學生回答,判斷他們對教學內容掌握情況。③實踐中密切注意學生操作過程,看方法步驟正確與否、反應敏捷與否、有無創新意識,評價他們動手動腦能力。實踐表明,進行教學反思之前制定恰當的評價目標,設計可行的評價方案是必要的。一個好的評價方案一般涵蓋以下層面:一看學生學習態度好壞、積極性高低;二看學生上課時能否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回答問題正確性如何,地理學習能力如何;三看學生能否按時完成作業,實踐或實驗活動動手能力、速度如何,過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無創新能力;四看學生能否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理解STS關系等。
總之,有創新意識的教師,總會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教學任務完成后,對自己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教學反思是一種教育教學常態下,教師應當具備的內在的自省、自糾、自勵行為。因其涉及思想觀念和方法論的方方面面,故而應當將其放在以學論教,以思促教大氛圍中加以實踐和探索。實踐表明,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等諸多信息的獲得,無不源自教師理智而有見地的教學反思活動。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課改任務重、難度大,尤其應當強化教師教學反思行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改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提高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