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學反思(精選7篇)
理想教學反思 篇1
理想教學反思(一)
詩歌教學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這種爭議詩歌教學就更加讓人無法把握了。有人側重于對詩歌的分析講解,有人說詩歌教學要側重于誦讀,無須講解。實際上兩種傾向并不矛盾,至于在這二者之間作何取舍,還是要看自己的學生看自己的教學實際。
在進行本堂課的教學時,最終選擇了誦讀教學法。以這種別開生面的朗誦會的形式組織課堂。經過實踐,發現學生身上存在著很大的潛力,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潛力。第一課時結束時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在課下時間里小組進行自主排練,并再次強調了誦讀比賽的那五項要求。第二課時的朗誦會上,學生的表現讓我驚訝。他們在朗誦形式上,在彼此的配合上,是朗誦質量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在課下時間里,我并沒有對他們進行絲毫朗誦指導,他們完全憑靠小組的力量達到了我期望的效果。
任何一項課堂活動只要經過精心的籌備,就能夠實現自己理想的課堂。不僅是老實需要精心的準備,學生同樣也需要準備。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課堂上體會不到上課的樂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學生沒有為聽課做好準備,他們只是盲目被動地在課堂上跟隨著老師而已。但是,這次《理想》詩歌朗誦會上,學生的表現可以打滿分。一個小組八名左右的成員,男女生人數不一,他們能夠結合本小組的特點進行合理的組織。男生獨自誦讀,女生獨自誦讀,男生合誦,女生合誦,小組集體朗誦,各種朗誦方式在他們的策劃下被運用得很好。
比賽結果出來后,無論哪個名次,大家都很高興。為了鼓勵勝出的小組,每個勝出的小組獎勵一瓶墨水。獎品標準沒有設太高,一是因為鄉村教學條件所限,二是擔心學生為了獎品而參與課堂活動,而非為了求知。
這樣的課堂雖然迎合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習方式單一,學習任務輕松,但是,課堂結束后留下來的一個疑惑就是:這樣避重就輕的課堂,通過詩歌的朗誦讓學生自主感悟的詩歌教學方式,能否讓學生真正走入詩歌,獨自走入詩境,獲取屬于自己的閱讀體驗呢?他們能夠在朗誦過程中體會到詩歌的形式美與內涵美嗎?
點燃青春的希望之燈,這是我們課堂的主題,希望學生在自信的誦讀之聲中體會到詩歌的深蘊,為了自己的理想過好每一天。
理想教學反思(二)
《理想》是一篇詩歌,聽前輩們講在中考時這類文章一般是無足輕重的,不用多費筆墨和口舌。的確,詩歌這一獨特文體,較難出題,尤其對于初中層面的學生來說,能通過朗誦了解文章大意,體會作者情感就已達到目標了。
然而,這篇課文的教案我卻重備了兩次。第一次,因為不夠重視,翻閱了點資料就草草了事了,自以為是能夠勝任的。還好,上新課前去聽了師父的課,才猛然醒悟,原來詩歌還可以這樣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講此詩的各章節,老師再稍作總結和強調。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老師上課也倍覺輕松。
我不得不顛覆自己原先的教學設計。這樣放手讓學生去做、去講解的課文,實際上對老師以及老師的備課要求更高。沒有充分而全面的備課,預設不出學生講解時會出現的情況及解決方案,是難以架馭課堂的。這對我是一種挑戰。但還好,初中的教材較淺,似乎也有章可尋。
今天,拿著重新備好的課走上講臺,40分鐘的課似乎轉瞬即逝。
但還是有欠缺的地方。
雖然此課備了兩次,又提前去聽了課,但第二遍備課的時間較短,總覺得準備不夠充分。在講解一些知識點時不能完全脫離教案,有時甚至語言不暢,產生了較多局限性。
另外,如阿嬌所說,在教態方面,有時過于隨意,也是應注意的一點。
理想原文欣賞:
理想
流沙河
理想,多么誘人的字眼!人類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斷向前發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著既定的目標不斷努力。理想是什么?讀了這首詩,你對理想的內涵也許會有新的理解。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饑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溫飽;
溫飽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離亂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榮。
理想如珍珠,一顆綴連著一顆,
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
美麗的珍珠鏈,歷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
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載著你出海遠行。
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
可望不可即①,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
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理想使你忘記鬢發早白;
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
理想是肥皂,洗濯②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種獲得,
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
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
而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歡笑,歡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
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
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
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
理想被扒竊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來,以后要當心!
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
可厭地夸耀著當年的功勛;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生,
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
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教學反思 篇2
詩歌教學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這種爭議詩歌教學就更加讓人無法把握了。有人側重于對詩歌的分析講解,有人說詩歌教學要側重于誦讀,無須講解。實際上兩種傾向并不矛盾,至于在這二者之間作何取舍,還是要看自己的學生看自己的教學實際。
在進行本堂課的教學時,最終選擇了誦讀教學法。以這種別開生面的朗誦會的形式組織課堂。經過實踐,發現學生身上存在著很大的潛力,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潛力。第一課時結束時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在課下時間里小組進行自主排練,并再次強調了誦讀比賽的那五項要求。第二課時的朗誦會上,學生的表現讓我驚訝。他們在朗誦形式上,在彼此的配合上,是朗誦質量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在課下時間里,我并沒有對他們進行絲毫朗誦指導,他們完全憑靠小組的力量達到了我期望的效果。
任何一項課堂活動只要經過精心的籌備,就能夠實現自己理想的課堂。不僅是老實需要精心的準備,學生同樣也需要準備。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課堂上體會不到上課的樂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學生沒有為聽課做好準備,他們只是盲目被動地在課堂上跟隨著老師而已。但是,這次《理想》詩歌朗誦會上,學生的表現可以打滿分。一個小組八名左右的成員,男女生人數不一,他們能夠結合本小組的特點進行合理的組織。男生獨自誦讀,女生獨自誦讀,男生合誦,女生合誦,小組集體朗誦,各種朗誦方式在他們的策劃下被運用得很好。
比賽結果出來后,無論哪個名次,大家都很高興。為了鼓勵勝出的小組,每個勝出的小組獎勵一瓶墨水。獎品標準沒有設太高,一是因為鄉村教學條件所限,二是擔心學生為了獎品而參與課堂活動,而非為了求知。
這樣的課堂雖然迎合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習方式單一,學習任務輕松,但是,課堂結束后留下來的一個疑惑就是:這樣避重就輕的課堂,通過詩歌的朗誦讓學生自主感悟的詩歌教學方式,能否讓學生真正走入詩歌,獨自走入詩境,獲取屬于自己的閱讀體驗呢?他們能夠在朗誦過程中體會到詩歌的形式美與內涵美嗎?
點燃青春的希望之燈,這是我們課堂的主題,希望學生在自信的誦讀之聲中體會到詩歌的深蘊,為了自己的理想過好每一天。
理想教學反思 篇3
教師只要明確“以學生為本”的真正含義,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用心細心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課堂亮點就會異彩紛呈,這恰似一道道美景讓我們時常追憶。
一、以背誦為依托,層層遞進進行教學,給學生一個“提升點”
按照教學進度這周我們進行《理想》教學,這是現代詩人流沙河一首哲理詩,為了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課堂伊始我讓學生搜尋記憶展示詩歌的背誦積累,短小精悍的詩歌給小組加2分,稍微冗長的詩歌給小組加三分。當學生爭先恐后的展示時,我接著追問什么是詩歌?詩歌有什么特點?學生就會在暢所欲言中明確:詩歌是文學的四大樣式之一,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經常吟誦詩歌陶冶情操,筆下生輝。當學生背到曹操《龜雖壽》一詩時我又追問:你能說說這首詩中那一句是表現作者的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嗎?學生答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又進一步提問:請同學們說說古詩詞的名句中哪些是表現作者崇高理想的詩句?巧妙引入新課教學。這樣在教者層層遞進的教學中,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對學生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提升。不僅渲染了課堂濃濃的文學氛圍,更讓學生潛移默化養成積累記憶閱讀的好習慣。“腹有詩書氣自華”嗎。讓學生真正懂得:沒有積累沒有閱讀就沒有語文的重要。
二、以朗讀為線索,靈活巧妙的教學,找準學生的的“情感點”
詩歌是富有音樂美的語言藝術,非常適合朗讀。朗讀可以讓我們很好的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我抓住“激情朗讀”這一環節,告訴學生我現在代表學校檢查各班的詩歌朗讀情況,要求小組人人參與,形式新穎,聲音洪亮,感情飽滿。哪個小組的設計新穎你就是將來的“廣告創意大師”“名導演”。“一石激起千乘浪”,你瞧:回音式朗讀,男生引領合讀。女生引領合讀,讀演結合,讀唱交融,重復朗讀真是異彩紛呈,這又激起了我的熱情,我又和同學們一起把十一小節詩做了分配,采用了“師生組朗讀”,掀起了課堂朗讀的高潮,激發了學生的興奮點,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了詩歌優美的意境,也讓學生在情感上進人了美好的氛圍,情感有了良好的啟動,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教師巧設計,課堂亮點呈。教學美景常思量,亦難忘,長追憶,暖心房。
理想教學反思 篇4
本文敘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贊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我在講這節課的時候是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自信、堅強和自豪的語氣說的讀薩沙說的這句話。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我先從文中描寫的兩處薔薇花入手,讓學生分別體會雨前、雨后的薔薇花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答案。雨前的`薔薇花特別漂亮,雨后的薔薇花顯的特別嬌嫩。文中這兩處對薔薇花的描寫是為文中薩沙說的話做鋪墊。我就借此引導孩子在文中找出薩沙所說的話。然后進行指導讀出當時薩沙的心情。最后進行情境的升華。這節課上完之后,我覺得效果還不錯。特別是孩子們課堂上善于思考的積極性很高。這一點我很為孩子們驕傲。
但也有很多瑕疵。比如:課文中的三個問號都是薩沙的問話,要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薩沙和媽媽的話,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在生活中我們付諸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在生活中做強者、保護弱者的意識引導的不夠深入。
最后,我告訴孩子們,薩沙的行為看似簡單,卻表達了一個孩子強烈的自尊,而這份自尊也將成為他成長中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做一個強大的人,不一定非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你學會關心弱者,愛護弱小,并能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的尊嚴,并努力的維護這種尊嚴,那么你就是強大的。
講完這節課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我不是最弱小的。
理想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堂參加江蘇省優質課評比的語文課。在設計的時候,主要考慮了三個因素:比賽的宗旨創新教育;借班上課;教材是一首篇幅較長的詩歌。
因此主要設計了朗讀評價、內容質疑、鑒賞品味三個主要的環節。
朗讀是詩歌教學的`主旋律,整堂課由朗讀開始到朗讀結束,完成了學生朗讀層次的漸進,由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出感情。用對錄音朗讀作出評價代替了以往的錄音示范,培養學生動腦能力,樹立不迷信權威的思想。由于對學生了解不夠,沒能找到明顯超越錄音朗讀的學生進行課堂朗讀示范。
質疑是近年來討論教多的一種教學方法。但只有用得好才能發揮它的優勢,否則很容易使得課堂教學零落而松散。在備課時,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對教材了如指掌,因此,在教學中,雖然學生的問題遍地開花,但仍然能夠運籌帷幄,學生積極性很高,問題此起彼伏,是本堂課教學比較出彩的地方。
鑒賞是詩歌學習的主要形式,對于初一學生而言,確實是一個難點,所以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的感受最深,最真切?試著把它們找出來,讀一讀,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學生能從自己的體驗出發,去感受詩歌的魅力,然后用朗讀、交流、教師參與點撥、示范的方式,使他們初步具備鑒賞詩歌的能力。這一環節也是比較成功的。
理想教學反思 篇6
1、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地位,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整個教路有兩條線構成,一為質疑,一為解答——或者提出你發現的疑難問題,或者表述你解讀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中,問答不只,以問者居多。后來,有膽大的學生開始講述自己理解的內容。
她講的是第六節(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但她理解的并不透徹,我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作者為何把理想比喻成鬧鐘和肥皂?鬧鐘和肥皂有和功能?結果,學生很快明白了理想對人靈魂的警醒和凈化作用。
2、學生思維火花的閃現與燃燒。一學生對“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提出質疑,說為何不是磚頭石塊?磚頭石塊的力度大,可以雜碎黃金夢。一同學說夢一般都晚上做,所以用鬧鐘敲與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大家對此很感興趣,也參與其中,有修有改,思維靈活。
3、教學機智的靈活。一學生在“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時出現了偏差,我馬上想到她的爸爸。她爸爸是檢察系統的.一位同志,辦案能手,榮立一二三等功多次。敬業精神非一般人所能有,新婚第二天,新娘找不著新郎官了。多方打聽,沒有結果。一周后,他回來了。原來接上級通知,辦案去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學生聽,大家都明白了詩中所述道理。我有給他們講述了霍金等的例子,學生也都明白了“大寫的人”的含義。
總之,我把第四次反圍剿化整為零的戰術運用到本課教學中,采用先局部后整體的教學思路,兩課時成功完成了教學任務,有些做法還是很有價值的。
理想教學反思 篇7
一、情境引入,切入課題:
好的課題導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導入的藝術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創設了分桔子的情景。教師提出問題,那該怎么分比較合理?學生很快說出了最好根據人數比來分。根據題目當中所提供的比,讓學生估計一下,哪個班級會分的多,說出你估算的根據。這位后面的計算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討論、交流、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每一個問題的提出,教師都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觀察比較,最后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