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探索(通用3篇)
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探索 篇1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仍是目前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盡管存在著缺陷和不足,但也只是需要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策略和環境的改進和改良。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作為學校教育主體的課堂教學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呢?當代最新教育思想認為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 中的主體,只不過在確認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的同時,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因為一切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政治教學中應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我在講授《稅收及其基本特征》一課時就圍繞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以自學為主要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變講授知識過程為發現知識過程
1、學生課前設計預習提綱,提出相關問題進行自學思考
學生在設計預習提綱時,我提醒學生要首先閱讀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點內容,設計相關問題,找出自學過程中的知識疑、難點。在課堂上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講述稅收的起源、來歷,由學生歸納出,在國家產生的同時,也就出現了保證國家實現其職能的稅收。此處可結合“賦稅是喂養政府的娘奶”引導學生回答,在此基礎上重點理解稅收的含義及其體現的特征。關于稅收的起源只要求學生簡單了解即可。
2、教師設疑啟問,學生深入思維
由于本課教學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我就根據有關稅收的特征,設疑激思,“稅收是否根據個人意愿征收?”、“稅收是否需要國家定期返還?”、“稅收是否可根據企業個人的經營狀況而決定征收的數額?”、“所謂賦稅,就是國家不付任何報酬而向居民取得的東西?”、“在經濟生活中,稅收罰款、沒收財產都形成財政收入,但就特征而言,稅收與后者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讓學生思考、討論,從而歸納出稅收的強制性、固定性、無償性的特征及特征這間的相互聯系,達到理解知識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認識發展和科學發現的規律,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二、變教師舉例過程為學生收集材料和自主學習過程
“觀點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兩大基本要素。傳統教學中,材料通常由教師提供或教材提供,學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證某種觀點。這節課改變了傳統做法,指導學生在課前,通過各種媒體查詢有關目前偷稅、騙稅、抗稅的行為的一些典型案例,有條件或有能力上網的同學盡量鼓勵他們多利用網絡來查閱,下載資料,給學生相關網站如:,從中分析這些違法行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此外,我啟發學生用對比法進行思考、歸納、以及這些違法行為應受到哪些法律的制裁。目前我國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條文和相關的稅收政策?學生把自己了解和網上查詢的有關案例進行交流。如在廈門、湛江等地的特大走私案,劉曉慶偷稅案等敏感話題、典型案例,讓學生討論分析這些案例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納稅人偷、欠稅、騙稅、抗稅要受到法律制裁,這與稅收的特征有什么關系?”啟發學生明確稅收的“三性”統一于稅法,集中體現稅收的權威性,突出本課的難點,這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時代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活生生的事實在思想上、心靈上受到強烈震動。
三、變單純學習過程為培養人文精神相結合的過程
在明確了解稅收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懂得違反稅法的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為樹立納稅人意識打下理論基礎之后,使學生懂得盡管目前還不是直接納稅人,但要有納稅意識,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這一設計既體現了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健全自己人格。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從了解教材內容,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歸納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到最后得出結論(答案),這一過程完全是學生自己進行的。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過程,而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培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的主體性經受了一次鍛練。
從實驗后的學生反饋及自己的反思中,既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第一,關于教材方面。教材不僅是權威,教師授課的依據,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更是學生認識、探索社會經濟現象的素材和資料。學生應該借助于教材,進行思維活動。第二、關于教師方面。在學生自主式學習中,教師的工作更多了,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如學生能否提出問題,能提出哪些問題);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特別關注學生的狀況(如怎樣輔導個別學生,怎樣引導學生分類歸納問題);要求教師在課后及時批改學生作業 ,及時進行反饋、教師應是學生主動學習政治的催化劑。第三是學習方面,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且加以解決。輔之以教師的個別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性化學習。然而,每個學生的思維及活動對政治問題的著眼點不盡相同,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易缺乏整體的認識。教師應在課前引導及課后點評加以彌補。第四、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一定的條件,如充足的學習時間、豐富的書籍、便捷而快速的網絡系統、簡便而高效的查閱程序以及更為寬松的教育體制等等。在學生的反饋意見中,有的學生就提出:“利用課余時間找資料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尤其是在借不到書或無法從上網的情況下更為困難”;有的學生更加尖銳地指出:“現在學生被形勢所迫,把時間全都給了五門(數語外理化)主科,‘自主式學習’這樣的課型會給我們帶來相當重的課后負擔”。我認為學生反映出的這些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不是中學政治教師可以完全解決和改變的。
總之,新時期對人才的需求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思路,開拓進取,與時俱進,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的關系,擺正教學過程 中主體的位置,教育者只有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才能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的實質性突破。
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探索 篇2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仍是目前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盡管存在著缺陷和不足,但也只是需要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策略和環境的改進和改良。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作為學校教育主體的課堂教學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呢?當代最新教育思想認為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只不過在確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的同時,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因為一切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政治教學中應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我在講授《稅收及其基本特征》一課時就圍繞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以自學為主要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變講授知識過程為發現知識過程
1、學生課前設計預習提綱,提出相關問題進行自學思考
學生在設計預習提綱時,我提醒學生要首先閱讀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點內容,設計相關問題,找出自學過程中的知識疑、難點。在課堂上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講述稅收的起源、來歷,由學生歸納出,在國家產生的同時,也就出現了保證國家實現其職能的稅收。此處可結合“賦稅是喂養政府的娘奶”引導學生回答,在此基礎上重點理解稅收的含義及其體現的特征。關于稅收的起源只要求學生簡單了解即可。
2、教師設疑啟問,學生深入思維
由于本課教學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我就根據有關稅收的特征,設疑激思,“稅收是否根據個人意愿征收?”、“稅收是否需要國家定期返還?”、“稅收是否可根據企業個人的經營狀況而決定征收的數額?”、“所謂賦稅,就是國家不付任何報酬而向居民取得的東西?”、“在經濟生活中,稅收罰款、沒收財產都形成財政收入,但就特征而言,稅收與后者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讓學生思考、討論,從而歸納出稅收的強制性、固定性、無償性的特征及特征這間的相互聯系,達到理解知識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認識發展和科學發現的規律,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二、變教師舉例過程為學生收集材料和自主學習過程
“觀點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兩大基本要素。傳統教學中,材料通常由教師提供或教材提供,學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證某種觀點。這節課改變了傳統做法,指導學生在課前,通過各種媒體查詢有關目前偷稅、騙稅、抗稅的行為的一些典型案例,有條件或有能力上網的同學盡量鼓勵他們多利用網絡來查閱,下載資料,給學生相關網站如:,從中分析這些違法行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此外,我啟發學生用對比法進行思考、歸納、以及這些違法行為應受到哪些法律的制裁。目前我國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條文和相關的稅收政策?學生把自己了解和網上查詢的有關案例進行交流。如在廈門、湛江等地的特大走私案,劉曉慶偷稅案等敏感話題、典型案例,讓學生討論分析這些案例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納稅人偷、欠稅、騙稅、抗稅要受到法律制裁,這與稅收的特征有什么關系?”啟發學生明確稅收的“三性”統一于稅法,集中體現稅收的權威性,突出本課的難點,這種--和教學方法,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時代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活生生的事實在思想上、心靈上受到強烈震動。
三、變單純學習過程為培養人文精神相結合的過程
在明確了解稅收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懂得違反稅法的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為樹立納稅人意識打下理論基礎之后,使學生懂得盡管目前還不是直接納稅人,但要有納稅意識,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這一設計既體現了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健全自己人格。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從了解教材內容,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歸納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到最后得出結論(答案),這一過程完全是學生自己進行的。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過程,而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培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的主體性經受了一次鍛練。
從實驗后的學生反饋及自己的反思中,既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第一,關于教材方面。教材不僅是權威,教師授課的依據,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更是學生認識、探索社會經濟現象的素材和資料。學生應該借助于教材,進行思維活動。第二、關于教師方面。在學生自主式學習中,教師的工作更多了,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如學生能否提出問題,能提出哪些問題);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特別關注學生的狀況(如怎樣輔導個別學生,怎樣引導學生分類歸納問題);要求教師在課后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及時進行反饋、教師應是學生主動學習政治的催化劑。第三是學習方面,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且加以解決。輔之以教師的個別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性化學習。然而,每個學生的思維及活動對政治問題的著眼點不盡相同,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易缺乏整體的認識。教師應在課前引導及課后點評加以彌補。第四、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一定的條件,如充足的學習時間、豐富的書籍、便捷而快速的網絡系統、簡便而高效的查閱程序以及更為寬松的教育體制等等。在學生的反饋意見中,有的學生就提出:“利用課余時間找資料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尤其是在借不到書或無法從上網的情況下更為困難”;有的學生更加尖銳地指出:“現在學生被形勢所迫,把時間全都給了五門(數語外理化)主科,‘自主式學習’這樣的課型會給我們帶來相當重的課后負擔”。我認為學生反映出的這些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不是中學政治教師可以完全解決和改變的。
總之,新時期對人才的需求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思路,開拓進取,與時俱進,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的關系,擺正教學過程中主體的位置,教育者只有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才能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的實質性突破。
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探索 篇3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仍是目前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盡管存在著缺陷和不足,但也只是需要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策略和環境的改進和改良。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作為學校教育主體的課堂教學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呢?當代最新教育思想認為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 中的主體,只不過在確認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的同時,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因為一切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政治教學中應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我在講授《稅收及其基本特征》一課時就圍繞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以自學為主要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變講授知識過程為發現知識過程
1、學生課前設計預習提綱,提出相關問題進行自學思考
學生在設計預習提綱時,我提醒學生要首先閱讀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點內容,設計相關問題,找出自學過程中的知識疑、難點。在課堂上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講述稅收的起源、來歷,由學生歸納出,在國家產生的同時,也就出現了保證國家實現其職能的稅收。此處可結合“賦稅是喂養政府的娘奶”引導學生回答,在此基礎上重點理解稅收的含義及其體現的特征。關于稅收的起源只要求學生簡單了解即可。
2、教師設疑啟問,學生深入思維
由于本課教學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我就根據有關稅收的特征,設疑激思,“稅收是否根據個人意愿征收?”、“稅收是否需要國家定期返還?”、“稅收是否可根據企業個人的經營狀況而決定征收的數額?”、“所謂賦稅,就是國家不付任何報酬而向居民取得的東西?”、“在經濟生活中,稅收罰款、沒收財產都形成財政收入,但就特征而言,稅收與后者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讓學生思考、討論,從而歸納出稅收的強制性、固定性、無償性的特征及特征這間的相互聯系,達到理解知識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認識發展和科學發現的規律,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二、變教師舉例過程為學生收集材料和自主學習過程
“觀點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兩大基本要素。傳統教學中,材料通常由教師提供或教材提供,學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證某種觀點。這節課改變了傳統做法,指導學生在課前,通過各種媒體查詢有關目前偷稅、騙稅、抗稅的行為的一些典型案例,有條件或有能力上網的同學盡量鼓勵他們多利用網絡來查閱,下載資料,給學生相關網站如:,從中分析這些違法行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此外,我啟發學生用對比法進行思考、歸納、以及這些違法行為應受到哪些法律的制裁。目前我國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條文和相關的稅收政策?學生把自己了解和網上查詢的有關案例進行交流。如在廈門、湛江等地的特大走私案,劉曉慶偷稅案等敏感話題、典型案例,讓學生討論分析這些案例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納稅人偷、欠稅、騙稅、抗稅要受到法律制裁,這與稅收的特征有什么關系?”啟發學生明確稅收的“三性”統一于稅法,集中體現稅收的權威性,突出本課的難點,這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時代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活生生的事實在思想上、心靈上受到強烈震動。
三、變單純學習過程為培養人文精神相結合的過程
在明確了解稅收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懂得違反稅法的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為樹立納稅人意識打下理論基礎之后,使學生懂得盡管目前還不是直接納稅人,但要有納稅意識,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這一設計既體現了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健全自己人格。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從了解教材內容,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歸納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到最后得出結論(答案),這一過程完全是學生自己進行的。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過程,而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培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的主體性經受了一次鍛練。
從實驗后的學生反饋及自己的反思中,既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第一,關于教材方面。教材不僅是權威,教師授課的依據,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更是學生認識、探索社會經濟現象的素材和資料。學生應該借助于教材,進行思維活動。第二、關于教師方面。在學生自主式學習中,教師的工作更多了,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如學生能否提出問題,能提出哪些問題);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特別關注學生的狀況(如怎樣輔導個別學生,怎樣引導學生分類歸納問題);要求教師在課后及時批改學生作業 ,及時進行反饋、教師應是學生主動學習政治的催化劑。第三是學習方面,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且加以解決。輔之以教師的個別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性化學習。然而,每個學生的思維及活動對政治問題的著眼點不盡相同,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易缺乏整體的認識。教師應在課前引導及課后點評加以彌補。第四、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一定的條件,如充足的學習時間、豐富的書籍、便捷而快速的網絡系統、簡便而高效的查閱程序以及更為寬松的教育體制等等。在學生的反饋意見中,有的學生就提出:“利用課余時間找資料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尤其是在借不到書或無法從上網的情況下更為困難”;有的學生更加尖銳地指出:“現在學生被形勢所迫,把時間全都給了五門(數語外理化)主科,‘自主式學習’這樣的課型會給我們帶來相當重的課后負擔”。我認為學生反映出的這些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不是中學政治教師可以完全解決和改變的。
總之,新時期對人才的需求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思路,開拓進取,與時俱進,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的關系,擺正教學過程 中主體的位置,教育者只有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才能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的實質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