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精選15篇)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1
作 業 導航
1.感受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
2.把握關鍵的字、詞、句的含義
3.關注記敘中的議論句、抒情句
一、基礎部分
1.找出讀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驚駭(hài) 孤孀(shuānɡ) 瘡疤(chuānɡ)
b.擄去(lǔ) 懼憚(dàn) 憎恨(zènɡ)
c.絮說(xù) 詰問(jié) 霹靂(pī)
d.粗拙(zhuó) 煩瑣(suǒ) 陸璣(jī)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錯別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意。( )
(2)從此對她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則。( )
(3)他是一個胖胖的,和藹的老人,愛鐘一點花木。( )
(4)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玩皮。( )
3.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悚然:_________ (2)懼憚:_________ (3)詰問:_________
(4)渴慕:_________ (5)咒罵:_________ (6)疏懶:_________
4.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我”起初為什么憎恨阿長,討厭阿長?后來又為什么對她產生敬意?
(2)本文以兒童的目光來敘寫阿長這個人物,試在文中找出能表現童真、童趣的語言。
(3)試在文中找出一個議論句,一個抒情句。
(4)你認為阿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5)你認為阿長對少年魯迅有什么影響?
閱讀下文,完成5~8題。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5.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6.文中畫線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7.結合全文,寫出與“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相照應的句子。
8.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二、提高部分
閱讀下文,完成9~12題。
打電話
[中國臺灣]愛亞
第二節課下課了,許多人都搶著到學校門口惟一的公用電話前排隊,打電話回家請媽媽送忘記帶的簿本、忘記帶的毛筆、忘記帶的牛奶錢……
一年級的教室就在電話旁。小小個子的一年級新生黃子云常望著打電話的隊伍發呆,他多么羨慕別人打電話,可是他卻從來沒有能夠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學校置放的、方便低年級學生打電話的矮木箱……
這天,黃子云下定決心,他要打電話給媽媽。然而,上課鐘終于響起。前邊的人放棄了電話,黃子云便一步搶先,踏上木箱,a_______發現沒人注意他,于是抖顫著手,撥了電話。
“媽媽,是我,我是云云……”
“媽媽,我上一節課數學又考了一百分,老師送我一顆星,全班只有四個人考一百呢……”
“上課了,趕快回教室!”一個高年級的學生由他身旁走過,大聲b_________著他。
“媽媽!我要上課去了,媽媽!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沖牛奶、自己烤面包,還幫爸爸忙,中午我去樓下張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湯,還有切油豆腐,有的時候買一粒肉粽……”
不知怎么,黃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說話時聲嗓變了腔:
“媽媽!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學,我要跟你一起,媽媽!你為什么還不回家?為什么還不回家?你在哪里?媽媽……”
黃子云伸手拭淚,掛了電話,話筒掛上的一剎那,有女子語音自話筒中傳來:“下面音響十點三十二分十秒……”
黃子云離開電話,讓清清的鼻涕水凝在小小的手背上。
9.在下面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入文中a、b二處的橫線上。
左顧右盼催促 流連忘返 呼喚 猶豫不決 督促 10.第2段中,黃子云為什么羨慕別人打電話?
11.黃子云電話中與“媽媽”交談的內容與別的孩子有何不同?根據文章內容說明原因。
12.黃子云掛上電話的一剎那,女子的報時話音暗示了什么?
三、試一試
13.擴展下面的句子。(不得改變句意,擴展成不少于25個字的長單句)
媽媽回來了。
參考答案:
一、1.b(zēnɡ)
2.(1)益 (2)測 (3)種(4)頑
3.(1)害怕的樣子 (2)恐懼、害怕 (3)逼問、責問(4)非常思慕 (5)用惡毒的話罵 (6)懶散而不受拘束
4.(1)常喜歡切切察察;又不許我走動;一到夏天,睡覺時擺成一個大字;懂得許多規矩。她常常對我講“長毛”,給我買來《山海經》。
(2)略 (3)略
(4)她是一個真實的小人物。既有下層勞動婦女的粗俗,又愚昧得可怕;同時,她還有一顆真摯善良的心,對作者呵護有加。
(5)阿長買來的《山海經》,使童年的魯迅逐步對文學發生了興趣,乃至影響了他一生的文學道路。
5.“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看不起。
6.比喻。形象地表達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震驚的情態,強化了“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
7.“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
8.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二、9.左顧右盼 催促
10.他羨慕別人能得到關懷。
11.別的孩子都在電話中要求媽媽給自己送東西,而黃子云則匯報自己的學習成績、生活情況。從文章的內容推斷,可以看出黃子云對深切的思念。
12.暗示了黃子云在對報時臺說話,他的媽媽很可能已不在人世。
三、13.星期天早晨,值夜班的媽媽拖著疲倦的身體回來了。(注意審清要求:不改變句意,擴展,擴展后仍為單句,字數不少于25個。只要符合要求,能言之成理即可)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順序。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畫人物的方法。
3.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的特點,尊重認知規律,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地位。采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講講、讀讀、議議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初一時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給美麗的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故事的講述者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幾次都提起,可見她是一個對自己很有影響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就走進魯迅先生為她專門寫的《阿長與《山海經》。
二、出示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詳略描寫的安排
2、分析人物形象,探討作者對主人公的感情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解決生字詞。
驚駭 擄去 震悚 惶急 瘡疤 詰問 疏懶 霹靂 孤孀 懼憚 渴慕
2. 釋題:結合課文內容,誰來說說阿長與《山海經》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
阿長買《山海經》。
那文章的題目為什么不直接叫“阿長買《山海經》”?
還寫了阿長的其他許多事情。
四、重點研讀
1、用自己最擅長的讀書方式瀏覽課文勾畫表示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并思考: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些事情?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A、交待“阿長”的來歷;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
C、她懂得許多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D、講“長毛”的故事;E、給“我”買《山海經》。
略寫的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你認為她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怎樣?
明確:她是一個沒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熱情樸實的人。
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3、指名學生讀19——29段
這里,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
①指名學生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②為什么作者說“使我發生了新的敬意”?難點
長媽媽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給“我”買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帶畫的《山海經》,展示了她的“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從而突出了她對“我”的關心和體現出來的熱情、仁慈、樂于助人的'品質。這是真正的崇敬和敬愛,是發自內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4、深入探究。題目中“與”表示兩者有并列關系,作者用意何在?
有相同的地方。都在作者的人生路上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山海經》的作用,激發了作者的學習興趣,魯迅的讀書生涯就是從《山海經》開始,作者對它的印象也最深。文中說“最初得到、最為心愛、到現在還在眼前”就是例證。長媽媽的作用:長媽媽的善良、樸實、熱情、樂于助人、主動承擔教育責任、對孩子真誠的愛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教育著我。所以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也直接抒發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激、懷念之情。
5、齊讀最后兩段,感受情感。
五、課堂練筆
1、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2、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跑到書店書攤,買到這本書的情形?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3
6 阿長與《山海經》
魯 迅
教學設想
這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復習舊知,導人本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煩瑣 懼憚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1—5自然段
2.提問: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五 總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并對長媽媽其人有了—?我們在第二課時接著分析
六、布置作業 。
1.解釋下列詞語:
詰問、渴慕、切切察2.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在該句后打“√”
①她生得 ②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著什么事。 ( ) ③又不許我走動,拔 ④ ⑤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復習提問: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那么,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學習新課。 (一)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些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齊讀第18—28自然段。 這里,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指名學生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在“我”渴慕得到繪圖的《山海經》,遠房叔祖找不到,別人又“不肯真實地回答我”,自己去買又沒有機會的時候,長媽媽卻神奇般地買到了。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消息啊!她根本不識字,她連書名都說不準,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象幼小的魯迅此時那種激動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這就是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個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指名回答) 三、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日于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 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四、作業 。 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兩件事,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教學設計B)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引入課題。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后,?請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 二、自讀課文,查字典解決閱讀中遇到的 三、速讀課文,列出閱讀提綱,準備復述。 復述的要點:長媽媽的稱呼的來歷 長媽媽的一些壞毛病(切切察 媽媽(吃福橘等) 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 四、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代表進行復述課文比賽。 五、討論下列問題: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明確:切切察 擺成“大”字的睡相 略寫 令人厭煩的種種規矩 “長毛”的往事 作者寫此文目的不在于寫自己厭煩、討厭阿長,大揭其短,而是要表述出自己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 六、布置作業 。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2.預習課文,重點研讀“買《山海經》”一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學習1—17自然段 (一) 分組朗讀1—17段。 (二)思考:文中描寫的一些有關長媽媽的瑣事表現? 明確:喜歡切切察 常惹風波 管“我”很嚴,喜歡 饒舌多事 睡覺愛在床中間擺 不拘小節 元旦早晨塞福橘 煩瑣的規矩 淳樸、善良、迷信 “長毛“的故事 關心孩子 二、重點研讀買18一28自然段 作者敘述有關長媽媽的一些瑣事之后,筆鋒一轉,用相當多的篇幅推出了買(一) 默讀18一28㈠(二) 思考并1.買?(請) 2.當阿長來問? 3.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4.“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學生每四人一組,由指定的組長組織進行討論,并作好本組討論的筆記。 (三)指名各組代表回答以上問題,明確問題的關鍵: 第1問:“我”第2問:“我”認為和她說了沒什么用處,但既然來問,又不好不說,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說明“我”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第3問:“我似乎遇著一輩子第4問:平時對她根本不抱希望,卻居然給“我”弄來了最想要而又最難弄的第5問: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提問:綜上所述,作者詳寫買《山海經》的意圖很明顯了。同學們.你們說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這件事呢? 明確:這件事更能表達作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現長媽媽對—? (四)齊思考:結尾兩段表達? 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 三、小結本課, 這篇文章 刻畫出了— 四、布置作業 。 完成課后練習題四。 做完后在班上交流,看誰寫得好。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了解課文的記敘線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本文篇幅較長,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住課文內容,然后再著重研讀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卜事,分析課文時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學重點,做到納舉目張。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本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萬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檢查預習。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那么,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學習新課。 (-)分角色 朗讀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 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哈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態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齊讀第18----28自然段。 這里,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指名學生復述買書的起因。 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這就是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 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小結 1.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的。 2.為什么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系的事?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著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表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三、作業 板書設計: 阿長的由來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饒舌多事 “大”字睡相不拘小節 過年吃橘淳樸善良 長毛故事無知愚昧 抒發對阿長的懷念之情 第三課時 一、理清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完成課后習題。 三、拓展延伸。 阿長與《山海經》是新編初中語文第三冊二單元第一課,是新增的講讀課文。 這是魯迅先生的一篇記實性文章。它幾乎是按生活的原樣,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有影響的人物,她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但又爽朗、熱情、樂于幫助別人,有著淳樸、寬厚、仁慈的美德,作者通過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 新編初中語文第三冊閱讀共6個單元30篇課文,其中教讀課文15課。教材要求:每課一般用2—3課時。課文前面有提示,后面有練習。預習提示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或者針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同時提出一些字詞,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去理解和掌握。練習的意圖分別為:幫助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學習課文的精妙之處,通過動口動手來應用課文中學到的東西,通過聯想、比較等進行擴展閱讀。阿長與《山海經》的課前預習提示和課后練習就充分體現了編者的這一意圖。根據上述意圖,確定: 文章的學習重點 除字、詞外,還應掌握: 1、學習通過幾件事表現人物品格、風貌的寫法 2、圍繞中心選擇恰當的材料來表現人物,材料選擇合理,詳略得當 3、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字詞的含義,表達對長媽媽的懷念與尊敬 再說教學對象學生,由于在初一年級的記敘文學習中就接觸了“狀物、敘事、寫人”的方法;學習了理清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人物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手法;學習過通過幾件事來表現人物的寫法-------總之,具備了學習記敘文的一定基礎。再加上本篇文章寫的是魯迅童年的家庭生活,十分富有生活情趣,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因此,無論成績好壞的學生,只要教師引導、啟發得當,他們都有興趣去閱讀探討,在閱讀探討中,學到寫人敘事抒懷的方法,獲得能力。 根據上述情況,我采用的教法是討論法。 理由有三: 其一、講授法是單向信息流動,談話法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比講授法好。而討論法是老師學生相互提問,師生共同參與討論,信息流動是多向的。 其二、因為初中語文新大綱十分注重健全人格的教育,把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個性發展,作為語文教育的一個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提出,“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并將這一教育理念形成血脈,滲透于各章節里。大綱還針對現行教學中照標準思維,照標準作答,規定了這樣就只能這樣,盡管那樣也行而決不做另一種選擇的時弊,在教學方式上提出“要提倡靈活多樣”,“尤其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其三、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時代的要求。討論法可以讓學生通過感悟,通過歸納,獲得能力。 教學步驟 :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在初一年級我們學過的文章《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嗎?里面有個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個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文章里多次提到,魯迅先生還專門為她寫了一篇文章,即本文。在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有全面的介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10分鐘) 三、學生復述故事,討論探究。 1、復述課文,既可以全文復述,也可以部分復述。目的在于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大約需要5分鐘) 2、討論探究; a、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重點寫的什么? b、每件事表現了阿長怎樣的特點和品格,分別表現了作者對阿長的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安排材料的?(本課重點) c、作者先寫討厭、憎惡,但結尾又寫“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靈魂”抒發出一種深沉的懷念之情。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在作者眼里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本課難點) 三個問題,緊扣課文重點、難點,虛實相間,層層深入。同時,三個問題的設置,如同“一縷春風,吹皺一池春水。”創設了一個活撥有序,實在多變的教學空間,自然引起學生的興趣,很快進入討論。 學生討論分小組進行,每組指定一個人負責,組與組之間又可以交流,學生可以下座位,有結果的小組可以派人上講臺寫在黑板上,其他的人又可以派人去改,不同意見可以爭論。總之,給他們充分的自由。最后,老師引導完成三個問題: (1) 寫的幾件事 (2)文章的線索,作者的感情變化 a、愛說閑話 →不大佩服、 b、“大”字睡相 → 討厭、不耐煩- c、我所不耐煩的規矩 → 非常麻煩 d、“長毛”的故事 →空前的敬意(善良的諷刺) e、買《山海經》 →產生新的敬意(買書) 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找出文章寫的幾件事之后,整體感知全文,看看作者用筆的重點是什么,(買《山海經》)也是感情的重點,自然是詳寫的內容。同時找到作者對每一件事的感情態度,即上述板書內容,巧妙的讓學生悟到:文章是按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組織安排材料的。這種前后感情的變化,實際上就是: (3)“先抑----后揚”的手法,在對比互襯中刻畫人物形象。(難點突破了) 阿長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可讓學生根據幾件事討論歸納,不要求全面,說到一點就表揚。 阿長是個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愚昧無知、略帶粗野,但又爽朗、熱情、樂于幫助別人,她有著淳樸、寬厚、仁慈的美德, 這個內容大約花20分鐘。教師要注意在討論無結果時,不著急,不急給答案。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放飛學生個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知識形成的規律,在討論中主體感知,感悟,形成能力。 新大綱張揚“放飛學生個性”這一教育理念,也是對歷史、現實和將來作深刻思考的結果。過去,我們教育領域自古以來師生等級森嚴,師道尊嚴成了學生人身自由、身心發展的“金箍”圈,教師咳唾成珠,金科玉律,學生只好垂手聽命、仰承恩澤。教師按自己理想的模式去塑造人,那過度的期望,過度的干預,過度的包辦,威壓著學生的個性自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生離開僵化就走向靈活,離開依賴就走向自主,離開戒備就走向自我接受,離開被束縛就走向一種創造性。”討論給了學生自由,也給了學生創造的機會。 第二課時 任務: 指導學生學習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體會一些句子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刻畫人物較精彩的句子,獨立思考,進行評、點、批、注。然后各自發表見解,進而歸納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例如,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吃福橘的片段、恭喜恭喜、大家恭喜-----) 細節描寫(睡覺時的大字),體會長媽媽愚昧、善良、質樸、約帶粗野的勞動婦女特征。 語言:有的含蓄幽默,有的質樸 例如、講“長毛”的故事,“偉大的神力”愚昧迷信的苦笑,善意的諷刺、寓莊重于詼諧;吃“福橘”的片段中,體會長媽媽愚昧迷信的背后實質是對孩子健康的祝福;結尾買《山海經》,表現長媽媽關心愛護青少年,仁慈的美德------ 總之,一切讓學生去體會,歸納。獲得能力。 遷移鞏固:作業 課后練習四,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付: 板書設計 (實際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寫的每一件事,歸納出人物的一個性格特點,幾件事歸納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同時也是現實人物的真實性)。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內容(幾件事) 人物性格特征 a、愛說閑話 (表現阿長) → 饒舌、多事 b、“大”字睡相 令人討厭、憎惡 c、我所不耐煩的規矩 有許多繁文縟節 d、“長毛”的故事 愚昧、無知、淳樸 e、買《山海經》(詳寫) → 熱情、樂于幫助別人 總之(歸納):長媽媽是——勞動婦女 刻畫人物:“先抑——后揚”,對比、互襯 教材把握好,教學重點確定恰當。尤其在以下兩大方面很值得肯定。其一,教學設計處處考慮到學生實際,著眼于“放飛學生個性”:采用“討論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形成多向信息交流,便于學生通過相互啟發、感悟提高,并發展健康個性,教學步驟 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著眼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步驟 ”中多處預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思維障礙,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板書依據學生歸納、提煉而成,板書展開程序體現學生把握作品人物性格特征過程。其二,理論依據比較充分,并貫穿于教學設計的各部分內容中,較好地解說了確定教學目標 、選擇教學方法、安排主要教學環節的理由,有說服力。 【思路綜述】 阿長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在魯迅筆下常常出現。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飽含深情集中記敘了長媽媽給他兒時留下的印象,人物形象鮮明,細節描寫逼真,情感真摯深沉,無疑,教學中抓住這些亮點分類突破。 【教學簡說】 一.感知人物 1、布置自讀課文,要求讀準以下字音。 駭 擄 悚 絮說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辟頭 畫舫 2、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用“阿長是一個 的人”說話。可以用課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性格等各方面說。 可以有如下一些說法: 阿長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人; 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 阿長是一個別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 阿長是一個睡相不好的人; 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 阿長是一個懂得許多規矩的人; 阿長是一個煩瑣之至的人; 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 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 阿長是一個樸實的人; 阿長是一個熱情為“我”著想的人; 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 教師小結:總之,阿長是一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復雜的人。那么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接下來我們完成了下一步活動就能夠明確了。 二.拎出線索。 1.教師讀課文,學生聽。 2.問: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怎樣?邊聽邊標出課文中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三.品味細節 1.讀課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師提示:我們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作者的感情變化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說,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變化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聯讀課文,用簡要的話概括出這些事情。 明確:一共寫了七件事。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 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 ⑥謀害我的隱鼠 ⑦為我買《山海經》 2、這些事中哪些地方寫得最細,最精彩。請找出來,用“ 寫得好,它寫出了 ”的句式進行品析并說話。 學生活動。 四.想象創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教師舉例: 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附: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感知人物 煩瑣、愚昧、迷信 善良、樸實、真誠 拎出線索 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細節 豎手指、睡覺姿態、古怪儀式、講長毛 想象創新 緊扣人物性格、聯系現實生活 【評點】此設計以感知人物形象開始,以把握人物性格終結,整體教學過程 線條單純,以一個問題帶動全篇的鑒賞性閱讀;形式活潑、無拘無束的自由暢談,容易掀起課堂高潮。同時,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讓學生自主地研讀課文,增加了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最后一個環節的設置,實際上是促使學生回讀課文,更深層次地把握人物性格,溝通了課本內外、課堂內外,使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水乳交融。 一、說教材 本文編排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屬講讀課文。 文中魯迅先生所追憶的保姆阿長,雖是一個粗人,然而質樸、善良、熱心。魯迅深情的抒寫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真摯的懷念。本文體裁是敘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說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閱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了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二、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字詞:“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疏懶懼憚孤孀”,整體感知課文。 2、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3、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6、把握文中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2、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 教學難點: 1、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2、找出表現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度變化的語句,學習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體會“抑”中的“揚”。 三、說教法: (一)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感悟法、評點法、談話法、導讀法、練習法、讀義講練法 (二)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三)預計兩課時完成。 四、說學法 1、強調預習。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自學能力,為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努力。 2、強調多讀。本文作者是文白轉期的文學家,作品精深,較難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沒有吶喊的心底吶喊,故必須熟讀。另外,語感是語文的生命,而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故必須多讀。 3、強調積累。豐厚語文積淀,包括學法積累和基礎知識積累。 4、強調自主設疑,小組合作討論,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5、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回顧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嗎?正是這個驚險的故事為“我”兒時的.“百草園”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而講給“我”這個故事的人是長媽媽,她對作者的兒時產生過重要影響,以致時隔多年之后,作者仍然寫了一篇回憶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阿長與《山海經》》。 本環節設計意圖:從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一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魯迅與長媽媽關系非常密切,這一片段又與本文有著有機的聯系,由此導入新課,可以溫故而知新。 學習活動一:多媒體展示作者魯迅與《山海經》簡介。本環節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相關常識,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學習活動二:檢測學生預習中對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 本環節設計意圖:針對學生輕視基礎的意識強化了重點詞匯的積累。 學習活動三:初次閱讀課文,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物。 1、阿長是個什么身份的人? (可從身份、外貌、學識、心、地、性格等方面說) 2、《山海經》這部書中寫了什么內容呢? (文中哪段介紹該書,要善于思考,學會從文本中提取信息) 3、作者將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了一起,那么,她與《山海經》有什么關系呢? 4、我們剛學過的一篇文章中也說過長媽媽,是哪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5、誰能說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哪部散文集?這書名是什么意思?《朝花夕拾》 本環節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引導學生了解文章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學習活動四:再次閱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情節 1、文章寫了阿長的哪些事情?重點寫了哪件事情? 2、依次領會并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征,再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劃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4、作者對阿長有著怎樣的思想情感 本環節設計意圖: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摸文本,并配以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在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的故事性,在讀中培了解情感變化。從而引發學生對文章的思考并引導學生認識到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并從中體會到作者對長媽媽的敬佩與感激和長媽媽對一個孩子真誠熱情的幫助與關愛,從而認識到時隔多年作者仍對長媽媽念念不忘的原因。 (第二課時) 學習活動五:設計問題,在思考中回顧舊知識,在思考中導入新內容: 1、上節課我們分析了阿長這個人物形象,誰能夠口頭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2、作者在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時,用了一種什么寫法? 3、作者敘述的幾件事情中,屬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屬于“揚”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課文中將這些事件劃分開來怎么劃?可以將課文劃成幾個部分? 本環節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通過問題回顧昨天所學的知識,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進而提出新問題,引發新的思考,進一步深入了解課文 學習活動六:分部分朗讀課文,深入分析課文。朗讀6—18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部分文字寫了哪幾件事情?作者對這些事的態度是怎樣的? 明確:寫了元旦吃福橘,長媽媽教“我”很多道理和講“長毛”的故事三件事。作者態度從覺得“麻煩”到產生了不牢靠的敬意。 2、在看似貶義的外表下魯迅先生有沒有對阿長的同情、懷念和贊美? 讓我們來看19—28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在這部分中,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過程。要求學生復述買書的原因、經過、結果。 2、文中寫了哪些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作用是什么 3、“我”為什么會覺得“似乎遇著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閱讀29—31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文中哪些地方書寫了作者的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里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看完整篇文章,我們來總結一下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本環節設計意圖:介紹重點情節,進行詳細分析指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蘊含的感情,并加以提示,如①“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后,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系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蘊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后,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活動七:梳理全文,教師總結: 1、長媽媽這么疼愛“我”,那“我”小時候對她好不好呢?討厭她哪些事?(3—12) 預設:喜歡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愛管閑事④規矩多⑤道理多⑥謀死隱鼠 2、雖然討厭她,可也有發生敬意的時候呢。什么事情讓孩子產生了空前的敬意了?這敬意后來還有么? 3、看來嚇唬得來的敬意不是真正的敬意呀。讀這篇文章后,你覺得阿長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說說你覺得作者筆下阿長的哪些事情最有趣? 4、小時候的“我”眼中饒舌多事、有許多麻煩的規矩、無知而又迷信的長媽媽,成年后卻寫文章來懷念她,就說明“我”已經理解了長媽媽。這理解用了多長時間?三十年,多么漫長的歲月啊。事隔多年,魯迅才恍然大悟,他一直忽略的一個人,甚至地位低下的一個人,原來是最疼愛她、最關心他、對他最重要的人。 5、像本文這樣本來要贊美一個人,卻在文章開頭說她不好的寫法。我們叫什么? 6、讓我們用真誠的心祝福長媽媽安息吧!(有感情的讀最后兩段) 結語: 作者通過記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往事,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樂于助人,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過阿長尋購、贈送給“我”渴求已久的繪圖的《山海經》等事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也應該學會運用欲揚先抑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本環節設計意圖: 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通過問題與學生一起梳理全文,文章有詳有略,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加深課文理解。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教學目標 : 1、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 內容。 2、了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3、初步了解長媽媽的性格。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 內容。了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學生自己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驚詫、遷徙、敬佩、疊映、率先、警醒、湍急、滋養、堅持不懈、綿延悠長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在紙上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請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教師歸納。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長媽媽的外貌黃胖而矮,而且她還有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l-5自然段。 2、提問: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交流意見,然后回答。 4、教師總結式歸納。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謙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并對長媽媽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吸引人的地方。 六、布置作業 。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導入 新課 教師: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 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學習新課。 學生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 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 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 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態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全班齊讀第18-28自然段。 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教師講述:在"我"渴慕得到繪圖的《山海經》,遠房叔祖找不到,別人又"不肯真實地回答我",自己去買又沒有機會的時候,長媽媽卻神奇般地買到了。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消息啊!她根本不識字,她連書名都說不準,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我們可以想象幼小的魯迅此時那種激動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一個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學生發表意見后,教師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四、布置作業 。 1、 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2、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一、給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1.chuāng( )疤 2.震悚( ) 3.jié( )問 4.空前( ) 5.懼dàn( ) 6.驚駭( ) 7.孤shuāng( ) 8.粗拙( ) 9.zhòu罵( ) 10.擄走( ) 二、加粗字讀音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淡薄 薄弱 薄厚 b.妥帖 請帖 碑帖 c.憎惡 好惡 深惡痛絕 d.空前 空席 空中樓 三、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 ) a.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b.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應該讓我退讓。 c.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d.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四、根據具體語境,解釋加粗詞語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這樣的圖畫,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尋找,他是很疏懶的。 疏懶: 2.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惶急: 3.但當我哀悼隱鼠,給它復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了。 渴慕: 五、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長性格特點的?在該句后打“√” 1.她生得黃胖而矮。 ( )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 ( )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 ( )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 ( ) 5.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 ( ) 六、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一)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結合文意解釋文中加粗詞語。 無益: 2.阿長來問《山海經》,體現她對“我”的________,而“我”認為“________”,也就從來沒有對阿長說起《山海經》的事,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現了“我”對阿長的________,這些都為下文________設下了伏筆和懸念。 3.阿長為“我”買《山海經》,說明了什么? 4.為什么“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 5.選文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樣說? (二)祖母的啟蒙 ①祖母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雖然一生貧困,卻教導后代仁慈待人。我剛懂事,祖母便找來一些紙板,剪成各種動物,以類似放幻燈的方式,講許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話和民間故事;還買來僅巴掌大的連在一起的“小人書”,一頁頁耐心地講《司馬光砸缸救人》《孔融讓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兒園前,祖母挪動著小腳,幾乎每天下午帶我去少年兒童圖書館,她牽著我的小手,輕輕地走到那些專心看書的小學生背后,慈祥地望著他們。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親切地說:“細伢子呵,你長大了要努力讀書,書會告訴你許多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對人要寬,要幫助比自己窮困的人。” ②我上幼兒園時正值三年困難之際,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營養而面黃肌瘦。吃午飯時四個人一桌,中間放一碗沒有油的咸菜豆瓣湯,每人輪流舀一湯匙,輪到我時都謙讓了;下午發點心時,每個人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饅頭,每次我都留給上小班的弟弟吃。當祖母來幼兒園接我,知道這些事后,不禁潸然淚下,抖抖地捧出一包鹽炒黃豆,哽咽著說:“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對呵,你一定餓壞了吧,快吃,快吃!” ③“文革”期間,我家遭難,有一陣斷了經濟來源。一天,姑媽從安徽寄來一包蝦皮,祖母手捧著蝦皮聞了又聞,卻毅然吩咐我送給了被“造反派”打得遍體鱗傷,又將發配崇明勞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輾轉捎來兩包豆腐粉,祖母也讓我送一包給被誣陷為“歷史fan革命”的老共產黨員劉爺爺。……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佇立于陽臺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遙望蒼天群星,其中那顆極其平凡的微微閃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寫了四件事,請依次概括出來。其中哪件是詳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3.祖母對“我”的啟蒙方式是________。 a.諄諄善誘 b.啟發鼓勵 c.以身作則 d.言傳身教 4.第①段中加粗字“對人要寬”的“寬”字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饅頭”形象地表明了饅頭的特征是________。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號有什么意義? 7.最后一段畫線句子中“極其平凡”照應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閃光”照應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質? (三) 外公走了,再聽不見他親熱喊我的聲音,我心里沉甸甸的。我久久佇立在房前,凝視著墻上那張照片:外公正慈愛地朝著我笑。 他慈祥的笑,勾起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溫馨的回憶。 一從幼兒園回家,老遠便見到外公站在門口。他迎上來笑呵呵地摟我,親我,從口袋里掏出巧克力給我吃。一陣親熱過后,他便照例讓我坐在他的身上,教我念唐詩。先是復習舊課,當我背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照例要加上一句“上樓找外公”,他聽后又是哈哈大笑。他為此特意用宣紙專門替我寫了一張條幅,錄完這首詩后,還加上一段話:“愛孫喜誦上詩,畢,自言上樓所為,乃尋翁也。童心粲然,堪記一耳。”為這事兒,小舅還生氣哩,說:“我大學畢業了,您還從沒給我寫過呢!” 又有一次,幼兒園老師教我們畫畫。她好靈巧地畫出一條鯉魚,像在水里快活地擺動,真好看。可我分不清字叫寫,圖叫畫,心里直說:“老師‘寫’得多像,回去要外公給我‘寫’條更大的來!”一進家門,我就吵著要外公“寫”魚。外公二話不說,拿起紙和筆,十分工整地寫出一個“魚”字。我急了,忙說:“您‘寫’得不對,再‘寫’!”外公也就不厭其煩地寫了一個又一個。不大會兒,紙上滿是“魚”字,真成了江城聞名的“全魚席”了。我當時實在弄不懂,這么有學問的外公,怎么笨得連條魚都“寫”不出來呢? 望著墻上笑吟吟的外公,往事一件件涌現出來,比當年紙上的“魚”字更要多得多。我和外公如今是人天遠隔,可他那慈愛的微笑,卻永存在我的心間。 1.如何理解開頭第一段中的加粗字“沉甸甸”一詞的含義? 2.大致寫出“愛孫喜誦上詩,畢,自言上樓所為,乃尋翁也。童心粲然,堪記一耳”這句話的意思。 3.文中運用的材料有詳有略,試舉出一個詳中有略的事例來。 4.這篇文章表現了什么主題思想? 5.試為這篇文章擬一個標題: 【參考答案】 一、1.瘡 2.sǒng 3.詰 4.kōng 5.憚 6.hài 7.孀 8.zhōu 9.咒 10.lǔ 二、c 三、c 四、1.懶散而不慣受拘束。 2.驚慌急迫。 3.非常思慕。 五、2.√ 3.√ 4.√ 六、(一)1.沒用。 2.關愛;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輕視;阿長贈書 3.說明阿長對“我”極其疼愛,表明她的善良、樸實。 4.被阿長的熱忱深深打動。 5.議論;對阿長的感激和尊敬;阿長為“我”買《山海經》的事6.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二)1.四件事依次為:a啟發“我”從小愛讀書;b鼓勵待人謙讓,熱情幫助;c將蝦皮送給李伯伯;d把豆腐粉送給劉爺爺。其中前兩件事詳寫,其依據在于上文的中心是祖母對“我”的啟蒙,而后兩件事雖對“我”有所啟示,但并非祖母有意識地對“我”進行教育。 2.祖母 3.d 4.寬厚、寬恕 5.小 6.表明祖母所做的這一類事遠不止上文所述的兩件。 7.普通的家庭婦女;對“我”進行啟蒙教育和平時待人中所表現出的非凡的品德。 8.寬厚待人,樂于助人(三)1.非常思念外公,這種心情是沉重的。 2.愛孫高興地誦讀上面這首詩,背誦后,自己說上樓去干什么,去找外公。多么天真的孩子呀,可記上一筆。 3.如外公寫“魚”字的材料是詳寫,但后面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寫了一個又一個“魚”字的內容卻是略寫。 4.展示了深厚的親情,表現了老愛幼,幼敬老的美德。 5.《我和外公》或《外公的微笑》等。 教學目的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順序。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畫人物的方法。 3.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的特點,尊重認知規律,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地位。可采用“導讀法”;也可采用“整體感知一重點的研讀一揣摩遷移”三步走的模塊式;也或采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講講、讀讀、議議的方法。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我相信同學們一定了解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為在初一時,我們已經學習了從中選出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今天,我們再學一篇選自《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 二、解題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蘊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里,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為我尋找《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的認識過程,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 三、研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 要求:①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②給段落標上序號。③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二)具體研習。 1.明確目標。細讀課文化,研習以下幾個問題。 (1)文章選取了長媽媽哪些事情作為寫作材料,這些材料表現了長媽媽怎樣的品格風貌? (2)這些材料是按什么順序來安排的? 2.學生研習,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研習,可以采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將討論的要點寫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并與原文相結合作評、點、批、注。教師通過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注意研習情況的信息反饋。 3.研習效果反饋。(學生發言,教師點撥,板書重點內容。) 問題①: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這樣幾件事:A、交待“阿長”的來歷;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C、她懂得許多規矩;D、講“長毛”的故事;E、給“我”買《山海經》。 問題②(點撥提示內容):作者在安排材料時,是以作者少年時代對長媽媽的感情為線索貫穿全文的,其變化過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這種“層層剝筍”的方式,使長媽媽的形象在先抑后揚、對比映襯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問題③(點撥提示):文章圍繞長媽媽選擇了5個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變化為線索安排,使長媽媽的品格風貌表現得非常突出。開頭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簡練的筆法介紹了長媽媽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旨在說明她是一個沒有社會甚至連真實姓名也不為人們所知的平凡勞動婦女。接著第3–5段,從“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寫了長媽媽喜歡“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間擺成一個“大”字的睡態,刻畫了她質樸而嘮叨、略帶粗野的性格。第6–12段,著重從“我”的“不耐煩”去寫長媽媽懂得許多規矩,如說人死為“老掉了”,不能進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說這些“瑣碎之至”的規矩,意在說明長媽媽有著跟千百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勞動者一樣的特點:質樸的品質和迷信的缺點。第13–18段:隨著感情的變化,作者又從“我”對長媽媽產生的“空前的敬意”,來寫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從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筆一轉,寫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長媽媽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給“我”買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帶畫的《山海經》,展示了她的“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從而突出了她對“我”的關心和體現出來的熱情、仁慈、樂于助人的品質。而長媽媽高潔的靈魂也就在這“剝筍”式描寫里,在由表及里、淺而深的認識過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現: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質樸、善良、慈愛的勞動婦女。作者在充分展現了長媽媽的品格風貌之后,在文章的結尾以深厚的感情抒發了自己對她的懷念之情。 四、課堂小結 解說:這一環節主要是對學生在研習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好的現象進行表揚,給予鼓勵,對不良現象要明確指出,并要求改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根據習題三,析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2.課外閱讀(朝花夕拾)。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情況 二、研習課文 1.研習目標。 (1)指導學生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語言。 2.具體研習。 教師出示目標后,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對相關文字進行評、點、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想互相提問,排除相互干擾,遇到問題舉左手,由教師幫助解決。教師巡回輔導的同時注意收集各種信息,使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撥提示,具有針對性。 3.研習反饋。 學生發言,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提示。 目標①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 A、描寫法: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的“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對比、映襯法: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目標②品味本文的語言。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細細品味,妙趣無窮。 如:“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物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再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后,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這段文字中“發生新的敬意”。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又如:“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戚而舞’的刑天。”這段文字里對刑天“執干戚而舞”再次描寫,既前后照應,又表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判逆精神的神,他蔑視天帝,死而不屈,表現了極強的反抗精神,而“我”酷愛刑天,正曲折地表現了魯迅不屈服于20年代圍攻他的黑暗社會勢力的斗爭決心,使文章具有了“自敘傳”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戰斗力。 三、課堂總結 1.對兩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2.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 3.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四、拓展遷移,布置作業 對看課后練習四,寫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標: (1)培養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用簡明語言概括課文的能力、分析語言蘊含情感的能力。 (2)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4)了解散文組織材料的線索,了解文學作品中細節的寫法和作者先抑后揚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2)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學習魯迅從小就養成喜愛讀書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于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了這篇《阿長與〈山海經〉》。作者把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 2.《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 明確: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對她的稱呼的由來,寫了她喜歡“切切察察”的毛病,寫了她的睡相,寫了元旦的古怪儀式,寫了她一肚子煩瑣的道理,寫了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寫了她謀害“我”的隱鼠,寫了她給我買《山海經》。重點是寫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2.人物──阿長(外貌、動作、語言)(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用“從地方可以看出阿長是一個的人”說話。) 明確: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己的鼻尖──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不拘小節,質樸,有些愚鈍。 元旦吃福橘,將福橘“塞在我嘴里”──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 交給“我”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愛護。 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純樸。 買《山海經》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總結: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3.仔細閱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明確:“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應? 明確: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真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3)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明確: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么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三、質疑探究 1.你從這些事中,看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明確:對她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之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得知長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阿長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在寫法上也是欲揚先抑,是在為寫買《山海經》一事作鋪墊,更好地突出了重點。在作者眼里,長媽媽多事,不拘小節,麻煩多禮,但同時又心地善良、仁慈,樂于助人。 2.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四、語言品味,方法借鑒 1.這些事中哪些地方寫得最細,最精彩。請找出來,用“寫得好,它寫出了”的句式進行品析并說話。 2.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請你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請同學們試著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交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例1:“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 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例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3.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 (1)傳神的描寫: ①細節描寫: ②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③心理描寫,突出中心。 (2)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 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3)先抑后揚法: 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五、課堂小結 1.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撼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深刻體會。 六、作業布置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請你寫出來(200字左右)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她是一個粗人,沒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個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個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質樸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魯迅先生深情地抒寫了對她的真摯的懷念。教讀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從而更深地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點研讀買《山海經》的部分,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 3、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配樂磁帶、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說起魯迅,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誰來說說魯迅? 2、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個很有影響的、特殊的人物。魯迅沒有專門寫過回憶母親的文章,卻在他四十五歲那年,寫了這篇回憶性散文——《阿長與<山海經>》。以紀念自己童年時期的一個保姆,可見對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樂) 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3、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生質疑) 二、整體感知: 1、阿長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她與《山海經》又有什么關系,讓魯迅對他有這樣深的感情,讓我們帶著疑問速讀課文。 2、說說阿長在你眼中是個怎樣的人? (生預設:無知、淳樸、善良、粗魯……) 3、師小結: 總之,阿長是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復雜的人。 三、拎出線索: 1、那么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 2、自由朗讀課文,同桌討論:標出課文中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變化的詞句。 (隨機板書: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四、精讀買《山海經》部分 1、我們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從對阿長的憎惡到最后對她產生一生的敬意和懷念,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而促使魯迅有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給“我”買《山海經》) 2、輕聲朗讀課文19—29段,四人小組討論把最能打動“我”的句子找出來,說說理由,寫上旁批。 3、學生反饋 預設: a、“過了十多天,……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出示幻燈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的多么細致,對孩子的愿望多么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愿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a 、齊讀這一句,最能觸動你內心情感的是哪幾個字?(三哼經) b 、一個文盲,但卻能為“我”買來心愛的書,可見他是很關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從這三個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難?(生想象,并指名說) c 、阿長為“我”買一本書可謂是歷盡千辛萬苦,但他總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悅傳達給我,哪位同學愿意用朗讀把阿長的喜悅傳達給我們?(生讀——生評價——生再讀——再評價) b、“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出示幻燈 a 、此時,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生讀) b 、如果換做是“我”的父親或是母親為“我”買來《山海經》會有這種感覺嗎?為什么? c 、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想? (生反饋) d 、師小結:正是因為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書,而且是我一直不以為然的阿長為我買的,使我對他產生的新的敬意。 c、“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出示幻燈 a 、齊讀,為什么說長媽媽具有偉大的神力? 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種體驗? (生自由暢說) c 、到底是什么讓長媽媽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呢? (善良、純樸、關心孩子) d 、朗讀指導 e 、師小結: 正是這種善良、純樸的優秀品質,讓制作粗拙的《山海經》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而且影響了我的一生,讓長媽媽成了“我”最懷念的人。 五、情感升華 出示幻燈:“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靈魂!” 1、指導朗讀 2、此時你還聽到了魯迅怎樣的心里話,請用自己的語言為課文換一種結尾。 (生練筆) 3、小結: 是啊,這樣一個純樸善良的人,怎不讓人產生敬意和懷念呢!而這篇文章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業 在魯迅先生的眼里,長媽媽和《山海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講,沒有長媽媽就沒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所以,這四本書就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以至得到《山海經》后,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 1、隱鼠一事,文中出現了好幾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發材料) 教師讀《狗·貓·鼠》的片斷。 2、《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憶童年、少年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已40多歲了,所以取名為《朝花夕拾》,含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學們能抽出時間去讀一讀。 3、認真研讀《阿長與山海經》里面的其他故事。 七、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空前敬意 憎惡 不耐煩 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 買《山海經》 懷念 善良、純樸、熱心、關心孩子 【教材分析】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她是一個粗人,沒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個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個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質樸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魯迅先生深情地抒寫了對她的真摯的懷念。教讀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從而更深地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目標 】 1.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堂2.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3.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配樂磁帶、小黑板 【課時安排】 2課時 【設計理念與建議提綱】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追憶了兒時的保姆阿長,抒發了真摯的懷念之情。文章篇幅較長,圍繞阿長記敘了幾件事。教讀課文可運用復述法,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內容上不懂的地方閱讀資料、小組討論或教師點撥解決。然后由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復述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第一步運用討論探究法。引導學生思考文題把阿長和《山海經》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何關系呢?作者對她抱什么樣的態度呢?學生快速閱讀,提出疑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教師啟發、點撥.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第一課時 引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把握課文內容。 一、導入 新課(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導入 )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了這篇《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下面就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 二、回顧復習魯迅及《朝花夕拾》的有關知識(參閱《三點一測》) 強調:主要作品集及初一學過的課文、出處 學生自讀《三點一測》,了解《山海經》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可就詞語含義、段落大意、內容質疑、分析評價等內容圈點批注。(參考《三點一測》) 教師抽查字詞學習情況。(參見《三點一測》) 1.注音:(出示小黑板) 驚駭 詰問 懼憚 憎惡 瘡疤 惡: 憎惡 惡心 惡毒 模: 模樣 模范 2.聽寫并釋詞: 面如土色 深不可測 懼憚 詰問 驚駭 渴慕 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詞句師生共同探究疑難詞句,小組無法解決的,提交全班討論、交流。教師參閱教參46頁“文句解說”,酌情講解。 2.速讀課文,參閱《三點一測》66頁,初步理解課文。 3.思考研討: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參閱課后練習一答案) 四、課堂小結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瀆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五、作業 設計 口頭作文: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誰講得真實、生動、傳神。 六、檢測題設計 抄寫并記會本課的生字詞,按小組檢查驗收。 第二課時 精讀全文,進一步研析阿長這個藝術形象,重點研讀買《山海經》一節。 一、朗讀課文1~17語段,重溫長媽媽這個藝術形象 1.播放伴讀音樂,學生分組朗讀1~17語段 回顧思考:文中這些關于長媽媽的故事表現了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板書提綱,明確。 喜歡切切察察 低聲絮說 饒舌多事 管“我”很嚴 喜歡“告狀” 不拘小節 睡覺時擺成“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 淳樸善良 煩瑣的規矩 關心孩子 “長毛”的故事 2.研討課后練習第二題,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雙重感情。 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交流,小組長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二、研讀買《山海經》一節,即18~28語段 1.分組朗讀課文18~28段 學生聽讀,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各組長組織討論,并作好本組討論的筆記。 (1)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 ⑵⑶⑷題見課后練習第三題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2.學生分組回答以上問題,教師明確問題的關鍵。 第(1)問:“我”渴慕著繪圖《山海經》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 第(5)問: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驚,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齊讀最后兩段。思考: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板書:為“我”買回《山海經》——真誠熱情 樂于助人 深 切 懷 念 4.請學生說說長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學生歸結,教師明確(參閱課后練習一答案) 5.學生批注文中描寫阿長的語句,并分析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 教師提示有關描寫的知識,讓學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寫,師生共同揣摩。(參閱教參47頁第3) 三、課堂小結 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力口深體會。 四、布置作業 (選做)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四)的短文寫作練習,在班上交流。 2.以《阿長買{山海經>》為題,寫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3.當有一天阿長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么話?請寫幾句話描述它。 4.以《我熟悉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五、檢測題設計: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 (1)她生得黃胖而矮。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著什么事。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母親去了。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 教學目的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順序。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畫人物的方法。 3.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的特點,尊重認知規律,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地位。可采用“導讀法”;也可采用“整體感知一重點的研讀一揣摩遷移”三步走的模塊式;也或采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講講、讀讀、議議的方法。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我相信同學們一定了解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為在初一時,我們已經學習了從中選出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今天,我們再學一篇選自《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 二、解題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蘊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里,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為我尋找《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認識過程,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 三、研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 要求:①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②給段落標上序號。③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二)具體研習。 1.明確目標。細讀課文化,研習以下幾個問題。 (1)文章選取了長媽媽哪些事情作為寫作材料,這些材料表現了長媽媽怎樣的品格風貌? (2)這些材料是按什么順序來安排的? 2.學生研習,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研習,可以采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將討論的要點寫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并與原文相結合作評、點、批、注。教師通過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注意研習情況的信息反饋。 3.研習效果反饋。(學生發言,教師點撥,板書重點內容。) 問題①: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這樣幾件事:a、交待“阿長”的來歷;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c、她懂得許多規矩;d、講“長毛”的故事;e、給“我”買《山海經》。 問題②(點撥提示內容):作者在安排材料時,是以作者少年時代對長感情為線索貫穿全文的,其變化過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這種“層層剝筍”的方式,使長形象在先抑后揚、對比映襯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問題③(點撥提示):文章圍繞長媽媽選擇了5個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變化為線索安排,使長品格風貌表現得非常突出。開頭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簡練的筆法介紹了長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旨在說明她是一個沒有社會甚至連真實姓名也不為人們所知的平凡勞動婦女。接著第3–5段,從“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寫了長媽媽喜歡“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間擺成一個“大”字的睡態,刻畫了她質樸而嘮叨、略帶粗野的性格。第6–12段,著重從“我”的“不耐煩”去寫長媽媽懂得許多規矩,如說人死為“老掉了”,不能進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說這些“瑣碎之至”的規矩,意在說明長媽媽有著跟千百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勞動者一樣的特點:質樸的品質和迷信的缺點。第13–18段:隨著感情的變化,作者又從“我”對長媽媽產生的“空前的敬意”,來寫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從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筆一轉,寫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長媽媽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給“我”買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帶畫的《山海經》,展示了她的“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從而突出了她對“我”的關心和體現出來的熱情、仁慈、樂于助人的品質。而長媽媽高潔的靈魂也就在這“剝筍”式描寫里,在由表及里、淺而深的認識過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現: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質樸、善良、慈愛的勞動婦女。作者在充分展現了長品格風貌之后,在文章的結尾以深厚的感情抒發了自己對她的懷念之情。 四、課堂小結 解說:這一環節主要是對學生在研習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好的現象進行表揚,給予鼓勵,對不良現象要明確指出,并要求改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根據習題三,析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2.課外閱讀(朝花夕拾)。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情況 二、研習課文 1.研習目標。 (1)指導學生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語言。 2.具體研習。 教師出示目標后,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對相關文字進行評、點、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想互相提問,排除相互干擾,遇到問題舉左手,由教師幫助解決。教師巡回輔導的同時注意收集各種信息,使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撥提示,具有針對性。 3.研習反饋。 學生發言,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提示。 目標①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 a、描寫法: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的“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對比、映襯法: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目標②品味本文的語言。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細細品味,妙趣無窮。 如:“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物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再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后,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這段文字中“發生新的敬意”。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又如:“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戚而舞’的刑天。”這段文字里對刑天“執干戚而舞”再次描寫,既前后照應,又表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判逆精神的神,他蔑視天帝,死而不屈,表現了極強的反抗精神,而“我”酷愛刑天,正曲折地表現了魯迅不屈服于20年代圍攻他的黑暗社會勢力的斗爭決心,使文章具有了“自敘傳”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戰斗力。 三、課堂總結 1.對兩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2.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 3.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四、拓展遷移,布置作業 對看課后練習四,寫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教學目標: 1、 掌握課文的生字生詞,整體感知課文。 2、長是準確把握阿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3、 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重點: 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預習形成: 一、引入:有誰還記得我們初一學過的,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記得這故事是誰講的嗎?我們今天來學習魯迅先生專門寫她的一篇文章。板書課題:阿長與《山海經》。在學習課文內容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遍生字生詞。 二、檢查預習: (一)注音: 擄( )去 震悚( ) 惶( )急 瘡( )疤( ) 詰( )問 懼憚( ) 粗拙( ) 疏( )懶 駭( ) (二)為下列詞語中加括號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1、莫(名)其妙 ( ) a 名字 b 說出 c 名譽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 ) a 惦記,常常地想 b 念頭 c 讀 d “廿”的大寫 3、(疏)懶 ( ) a 分散 b 不親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煩瑣之(至) ( ) a 極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三、 自主學習,請大家將課文仔細地閱讀一遍,解決下列問題。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3、“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為什么會產生“新的敬意”?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4、“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5、文中哪句話抒發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6、劃出描寫阿長的句子,判斷這些句子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四、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分析“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處,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2、 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劃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3、作者敘述的幾件事情中,屬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屬于“揚”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五、檢測反饋: 1.指出下列句子描寫人物的方法。 (1)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長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拋炸,我懼憚她什么呢!( )(2)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把握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3)“哪里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嗎?我們也要被擄去。” 2.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在該句后打“√” (1)她生得黃胖而矮。( )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著什么事。( )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母親去了。( )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 ) 五、課外延伸: 在你童年的記憶中,有沒有接觸過類似課文中所說的作者幼年吃福橘的“規矩”?如果有,請簡要概括“規矩”的容,寫出你當時的感受,談談你現在對他的看法。 阿長與《山海經》學案 第二課時 設計人:郝希鳳 、10、23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分析阿長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2)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文章先抑后揚的寫法。 【預習目標】 1、布置自讀課文,要求讀準以下字音,并注音。 擄 悚 絮說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辟頭 畫舫 2、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用“阿長是一個 的人”說話。可以用課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性格等各方面說。 【拎出線索】 1、問:者對阿長的感情怎樣?邊聽邊標出課文中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并總結作者對阿長情感變化的過程。 一.品味細節 1.讀課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 提示:我們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作者的感情變化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說,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變化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聯讀課文,用簡要的話概括出這些事情。 2、這些事中哪些地方寫得最細,最精彩。請找出來,用“ 寫得好,它寫出了 ”的句式進行品析并發言。 (不少于2處) 二.想象創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三、自主學習,完成下列問題: 閱讀文章“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最為心愛的寶書”回答下列問題。 1.當“我”聽到阿長買了《山海經》后,是怎樣的一種精神狀態?請用原文回答并指出這句話所用的修辭方法。 2.“我”對阿長產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對阿長的評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人不肯做”中“別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偉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山海經》,體現她對“我”的________,而“我”認為“________”,也就從來沒有對阿長說起《山海經》的事,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現了“我”對阿長的________,這些都為下文________設下了伏筆和懸念。 四、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該句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這”指代________________。 2、這四本書,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樣說? 五、課外拓展:名著導讀。書目:《西游記》、《水滸傳》、《魯濱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駱駝祥子》。 (1)請從上述書目中選擇一部你熟悉的作品,對其中你喜歡的一個人物進行簡要評析。 作品:《 》 人物: 人物性格: 相關故事: (2)談談你閱讀課外讀物的方法以及該讀物帶給你的收獲。 六、作業、 在你的童年中,有沒有想阿長這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同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請用一二百字寫下來。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4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5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6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7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8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9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10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11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12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13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14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