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練習題(精選12篇)
《蘆花蕩》練習題 篇1
學習目標1. 掌握下列詞語: 尖利 能耐 悠閑 寒噤 陰慘 仄歪 轉彎抹角月明風清 張皇失措2. 學習本文精彩的心理活動描寫和景物描寫。3. 感受戰爭歲月,體味字里行間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情趣。達標練習一、 你的拼音學好了嗎?試試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悠閑( ) 瘧子( ) 葦塘( ) 撒網( ) 寒噤( ) 仄歪( ) 泅水( ) 颯颯( )二、 細心點,找找下列句中的錯別字,最好能改正它們1.人們的眼再尖厲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掌出來。 ( )2.老頭子的身體往上竄了一竄,隨著,那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3.老頭子站起來,拾起篙,撐了一下。那小船轉彎末角鉆入了葦塘的深處。( )4.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錯,船卻走不動。 ( )三、 解詞釋字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試試解釋下列詞語1. 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編算: 2. ……帶著哭聲向老頭子喊:“她掛花了”。 掛花: 四、 根據課文填空1.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11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 ,目標好像就是 。2.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 。3.彎彎下垂的月亮, 在水一樣的天上。4.老頭子 起來, 起篙, 了一下。那小船轉彎抹角 入了葦塘的深處。5.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 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 下面歇涼去了。6.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 ,藍天一般 , 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7.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 一樣。五、 閱讀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它常常使你獲益匪淺。讀讀這篇文章,試著回答問題在院子里乘涼,老是看見鄰家一個小男孩吃葡萄時把葡萄核埋在一個裝滿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問:“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種出葡萄來。”他頭都不抬。“可種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這樣種不出的。”“知道。”“那你干嗎還這樣做?”我好奇了。“種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嗎?我想創造奇跡。”孩子抬起頭,眼里貯滿了希望。過后,總看見男孩精心地為他的種下的葡萄澆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發呆,眼中盡是希冀,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子叫他去玩,他也不理。顯然,他沉浸在他的希冀。男孩的家長幾天后才發現男孩的古怪。這天,家里正好醬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門外,他父親叫他買醬油,連叫了幾聲,也沒人應,出去一看,發現男孩蹲在花盆前,父親便說:“你蹲在這里干什么?叫你幾聲都聽不見,你心到哪兒去了,買醬油去。”說著,便遞錢給了孩子。男孩去了很久,還沒回來,孩子的父親慌了,忙走出去.一出去,就見孩子還癡癡地蹲在門口花盆前,手里捏著他給的錢.孩子的父親生氣了,過去一把扯著孩子的手訓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買醬油,你還死在這里?”孩子的心思還在花盆里,葡萄核種進去很久了,還沒發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說:“我想這葡萄怎么不發芽?”孩子的父親聽了,更氣了,大聲說:“以前就跟你說過,你這樣做沒有用,可你還這么干。你真是 。”說著打了孩子一個耳光,并舉起花盆,把它摔碎了。孩子看著滿地的泥土與碎片,哭了。男孩畢竟還小,他在沉默了幾天后,又恢復了以往的活潑,又開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兒。一星期后,也是在乘涼的時候,我看見院里的一個女孩吃葡萄時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過去告訴她葡萄核長不出葡萄,但還沒等我過去,男孩子也看見了,男孩走了過去,跟女孩說:“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種出葡萄來。”“種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這樣種不出葡萄的。” “知道。”“那你干嗎還這樣?”“種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嗎?我想創造奇跡。”女孩抬起頭,眼里貯滿了希望。男孩說:“真的,你這樣做沒用,我以前也這樣做過,沒用的。”“種下去要每天澆水,你知道嗎?”男孩點點頭,張開嘴,還想說些什么,終于什么也沒說就跑回屋子里去了。幾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長出嫩嫩的葡萄藤來,女孩開心極了,我看見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了過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沒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圍著花盆看時,一個人躲在一邊流淚了。我看見男孩流淚,走過去,我說:“你怎么在這里哭?”男孩說:“葡萄藤是女孩的父親插下去的,我看見了。”男孩又說:“她父親真好。”說著,男孩嗚嗚地哭了。 1.本文人物眾多,其中主要人物是 ; 而文中沒有正面寫到,只是間接提到, 卻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有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 2.在短文的空白處填上一個恰當的成語。 3.文中畫線語句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了什么? 4.“男孩點點頭,張開嘴,還想說什么,終于什么也沒說就跑回屋子里去了。”男孩為何跑進屋去?答: 5.“她父親真好。”請你說說小女孩的父親好在哪里? 六、《蘆花蕩》一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不妨找出來并抄下來,仔細體味,再仿寫幾句,細細看看我們的家鄉,寫寫我們家鄉的景物。 答案:一、略二、1撐 2躥 厲3抹4措 三、1.盤算2.受傷四、略五、1.男孩2.女孩的爸爸3.異想天開(相近即可)
《蘆花蕩》練習題 篇2
【實用教案】
〖創意說明
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人物形象到故事情節到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步驟
觀看《鐵道游擊隊》導入:
在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讓我們──
一、走進蘆花蕩
1、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將感受用“這是一片_____”的蘆花蕩說出來。
2、將《蘆花蕩》中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2、重點探究:
⑴ 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__________”說話,重點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可以有如下結論: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過于自信自尊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⑵ 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_____________”“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重點探究事件發生的過程與意義。
可以有如下結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⑶ 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在________”“屈辱的亡國痛表現在________”的句式發現說話。
三、探究詩性美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詩性美”。
討論交流,明確:
1、輕緩的節奏:
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圖以情節取勝。《蘆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里緩緩的進行,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2、白描的手法:
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有特征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畫主人公──協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出了這點。他“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著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在氣質。在戰斗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嘆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得生動而深刻。著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3、詩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斗,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情感的,即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著詩意,展現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4、清新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煉、含蓄、優美、生動、富于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么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悠悠”“彎彎”“颯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奏美感。“風清月明”“清爽”“悠閑”“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蘆花蕩》練習題 篇3
師:同學們一定看過不少描寫戰爭的小說和影視劇,下面請大家說一說描寫戰爭場面的成語。
生:槍林彈雨;硝煙彌漫;刀光劍影;金戈鐵馬;
師:不錯,能再說幾個嗎?最好殘酷點的。
生:炮火連天;血肉橫飛……
師:說得既多又好,“血肉橫飛”“刀光劍影”充滿血腥味的戰爭場面描寫的確讓人驚心動魄,煞是過癮。今天我們要學的孫犁的《蘆花蕩》(板書)也是描寫抗戰最艱苦階段白洋淀人民的戰斗生活的。大家看過課文了,小說中有沒有“血肉橫飛”“刀光劍影”的戰爭場面?
生:沒有。
師:那么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呢?(學生復述故事情節)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在這篇小說中,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生:是那一片蘆花蕩。
師:能不能談你的印象?
第一教學板塊:走進蘆花蕩
生:那是一片如詩如畫的蘆花蕩;那是一片月明風清的蘆花蕩;那是一片靜謐安寧的蘆花蕩;那是一片斗志昂揚的蘆花蕩;
師: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找一找,劃一劃,文中有哪些描寫蘆花蕩景色的句子。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師:這段文字,傳達給你什么信息?
生:蘆花蕩的夜色是非常優美,非常安寧的(師:能不能想象一下這種情境?)
生:晶瑩的星星倒映在明澈的淀水里,微風吹過水面,蕩起陣陣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多么美的夜色啊,
可是,敵人卻侵占了我們的家園,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
師:理解得很到位。“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為什么說“狠狠的”?
生:沉默。
師:這里是孫犁在他的小說《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寫,我想,與這一句所傳達的語言信息是一樣的。
②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生:我想,蘆葦和荷花是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意志和斗爭的力量的象征吧。
師:是啊,就在蘆葦蕩、荷花淀里,孫犁看到了一處無形的力量,他說“我遙望著那漫天的蘆葦,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帳幕,力量將從其中升起。
③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師:你覺得應當用怎樣的語調來讀這一句?
生:很美好的語調。
師:很輕快,很瀟灑。“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頗有些蘇東坡的意味了。同學們再看一看,課文中還有沒有描寫水淀月色的佳句?
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師:同學們以前學過課文,還有沒有寫水鄉月色的句子。
生:《社戲》中描寫江南水鄉夜景的句子有:“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生: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映入平羌江水流。”
師:很詩意的。文中還有沒有寫景的句子呢?
生:④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師:你覺得這句描寫有什么作用呢?
生:因為,天氣熱,鬼子才水,為下文老頭子引誘鬼子上鉤作了鋪塾。
生: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荷花下面歇涼去了。
師:水淀為什么沒有一個人影?
生:因為敵人嚴密的封鎖。
生: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的浮動。
師: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
生:清澈見底。
生:⑤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生:我認為這句是寫出了勝利的喜悅之情。
師:讓我們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再一次感受蘆花蕩那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詩般境界。
(師生齊讀)
穿插:孫犁的小說對美有一種特殊的追求,他曾在《黃鸝》一文中這樣寫道“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虎嘯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就是它們的極致。在一定的環境里,才能發揮這種極致。”因此,他不是正面地描寫刀光劍影,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畫的風光作背景,用漫天飄飛的蘆花,潔白如云的蒲葦,清香四溢的荷花,點染白洋淀人民新生活的歡樂和昂揚樂觀的戰斗精神。文筆清新自然,婉約韻致。
師: 去年春天,我曾經到過南京的雨花臺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去的時候,正是陰雨天氣,雖然已是春末,但仍能感到那股逼人的寒氣,空氣中仍然彌散著血腥,仿佛30幾萬遇難同胞的陰魂不散。在這里,老師要問:抗日戰爭是如此殘酷,為什么要把如此殘酷的戰爭置于這種如詩如畫的環境中來描寫呢?
生:可能是白洋淀的戰爭沒有那么殘酷吧?
生:可能跟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關吧?他沒有經過殘烈的戰斗。
生:我想,可能作者不愿寫這樣令人悲痛的故事,而是寫一些鼓舞人們的斗志的作品。
師:我想,這跟作者的人生態度和文化哲學是分不開的。“人生在世,有幸福,有歡樂,也有孤獨,有彷徨,有無奈,但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歡樂與痛苦?”是一味的宣泄,還是含蓄的傾吐?是悲憤的控訴,還是從容的講敘?是沉溺于舊時的傷痛,還是樂觀的面對新生?我想,孫犁,選擇的是后者。老師希望我們在坐的每一位同學,在今后的日子里,也應當用這種“笑談從容的態度”來對待人生中的“風雨變幻”。
師:好,我們繼續剛才的話題。接著談你對文章最感興趣的地方,課文給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生:讀完課文,文中的老頭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他是一個抗日英難。
師:你認為作者是如何刻劃這一人物形象的呢?
生:我認為主要是通過他與小姑娘的人物對話來刻畫的。
師:小說共四千余字,我統計了一下,有將近一半的篇幅是人物的對話描寫,很顯然這篇小說刻畫人物形象主要手法是——
生:人物的對話描寫。(師板書學習重點)
師:中國文學史上長篇古典小說對人物的對話描寫都極為出色,極為精彩,大家能說出幾部這樣的作品嗎?
生:《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等
師:孫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滸》和《紅樓夢》這兩部小說,說這兩小說的人物對話讀起來“叫人就像看見了說話人的神情,聽見了說話人的聲調。”也就是說這兩部小說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把人物寫活了。孫犁的《菏花淀》汲取了傳統經典小說的精華,把對話寫得簡潔樸素,讀后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窺見了人物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賞析這部小說高超精妙的人物對話藝術。
第二教學板塊:分角色朗讀,品味人物對話。
師:大女孩子負了傷,雖說她沒有叫一聲也沒有哼一聲,可是胳膊沒有了力量,再也摟不住那個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覺得有一股熱熱的東西流到自己臉上來,連忙爬起來,把大的抱在自己懷里,帶著哭聲向老頭子喊:
“她掛花了——!”(聲音小,延長驚慌,害怕)
老頭子沒聽見,拼命地往前推著船,還是柔和地說: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她掛了花!”(與前面的“她掛花了!”讀來又何不同?著急,還有一點惱怒,突出重音,聲音稍大)
“誰?”
(課件)
“誰?” 很平和的說;不耐煩的說;很吃驚的說;
1、你真討厭
——小學生甲對小學生乙如是說
——戀愛中的女孩對男孩如是說
2、這小家伙就知道淘氣
——一位老師對小孩子的家長說
——爺爺摸著孫子的頭對別人說
教師:通過比較可得出,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同一語言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意思。
(應當讀出“很吃驚,很意外,不相信,有如晴天霹靂”的意味。“誰掛了花”平淡多了。“大道低回,大味必淡。”——孫犁的文化哲學)
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著,那小船很厲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往前推了一把。(與前面幾個動詞比較。“老頭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里去,踏著水用兩手推著小船前進。“推”之輕松與“扒”之無力,充分表現出老頭內心的沮喪。
他們已經離葦塘很近。老頭子爬到船上去,他覺得兩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撥開外面一層蘆葦,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鉆進葦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的頭。
大女孩微微睜了一下眼,(受傷后的無力)吃力地說:
“我不要緊--。快把我們送進葦塘里去吧!(語速要放慢)
老頭子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心理活動,可以猜想)說: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
小女孩子睜大眼睛問(不理解):
“為什么呀?”
老頭子直直地望著前面說(很落魄):
“我-沒臉-見人。”(過于自尊)
小女孩子有些發急。在路上也遇見過這樣的帶路人,帶到半路上就不愿帶了,叫人為難。她像央告那老頭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們送進去吧,你看她流了這么多血,我們要找醫生給她裹傷呀!”
老頭子站起來,拾起篙,撐了一下。那小船轉彎抹角鉆入了葦塘的深處。
……
他叫著大菱說:
“他們打傷了,流了這么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很有把握;過于自信)
兩個孩子全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了輕視。他說:
“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過于自尊自信)
小女孩子說:
“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
老頭子狠狠(自尊心受到傷害)地說:
“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 過于自信和自尊
第三教學板塊:通覽全篇,感知人物形象。
在同學繪聲繪色的朗讀之后,大家又對文章語言進行了細細的品咂。相信小說的人物已經在大家的腦海中挑躍,請大家談一談,你最感興趣的人物形象。
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的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可用一個詞來形容,從課文中尋找支撐觀點的語言信息)
1、一個矍鑠干煉的老頭子: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點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白描手法: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外,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有特征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憶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壽鏡吾老先生“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了了數筆,便刻畫了一個精明強干、敏銳、機智、特別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人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海明威老人與海的“硬漢性格”。)
2、一個智勇雙全的老頭子(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后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3、一個過于自信自尊的老頭子;(“過于”你是怎么理解的?此處可組織一次辯論)
甲方觀點:過于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
如:
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藐視敵人的氣概上)
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十個人流血!
當二菱對不想信時,他狠狠地說: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
痛打鬼子兵,找回了自尊,始終是非常自信的。
乙方觀點:“過于”是過頭的意思,大女孩之所以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系的。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三個“不怕”。(過于自信)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在老頭子護送的過程中,他連續說了哪三句類似的話?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
“不怕,洗一洗吧,多麼俊的一個孩子呀!”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提問:這三個“不怕”的意思是否一樣?
第一個“不怕”的意思是“可以”的意思,后面兩個是“不要害怕”的意思。
提問:三個“不怕”各應用怎樣的語氣讀?
前一個應該帶著喜愛的語氣,后兩個“不怕”應該帶著鎮定、自信、樂觀的語氣。
3、一個老當益壯的老頭子: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可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
4、一個具有愛國熱情的老頭子:為什么能夠“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為什么能夠“出生入死”的來往于敵人的封鎖線上?
生:為了保衛自己的親人,保衛自己的家鄉。
師: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孫犁曾在白洋淀附近,教了一年小學。使得他有機會熟悉這一帶的風土和人民的勞動、生活。他曾在《關于〈荷花淀〉的寫作》一文中這樣寫道:農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們熱愛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們當兵打仗,正是為了保衛他們。他曾經深情的追憶那段時光:他說“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在一定的時代,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項點。我經歷了美好的極致,那就是抗日戰爭。我看到農民,他們的愛國熱情,參戰的英勇,深深地感動了我。——孫犁(高潮語)
我想,老頭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老頭益壯的豪邁氣概,自尊自信的鮮明個性,智勇雙全的英雄壯舉也深深的感染了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請同學們課下每個寫一篇隨筆《我心目中的英雄》,我們再作交流。
《蘆花蕩》練習題 篇4
教學目標
復述故事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展開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復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了解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境。
教學內容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導入(可讓學生講抗日戰爭時的故事,或教師講“平原游擊隊”“地道戰”的故事)
歷,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嗎?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三國時的張飛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更有一些群眾英雄,智斗敵人,從容不迫。今天我們學習孫犁的小說《蘆花蕩》,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斗敵人的故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投影字詞(學生齊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邊聽邊思考。
復述故事情節,說說老頭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目的:
把握課文內容,抓住老頭子的思想核心“過于自信和自尊”
想像體驗
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
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并評析他的心理。
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學生齊讀或自由讀,小組討論交流。
預期目的: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閱讀的能力。
探究特色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評析。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預期目的:
學習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的寫法。
教師小結
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蘆花蕩》練習題 篇5
一.課文分析
《蘆花蕩》是以白洋淀地區軍民抗日斗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扎在葦塘,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毫不懼怕敵人的嚴密監視,乃至過于自信。一次,送兩個十幾歲的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孩子掛了花,他發恨要討還血債,赤手空拳,引誘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幾個鬼子進入他的圈套,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砸鬼子。這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小說在飄逸精巧的敘事中蘊含著一股謳歌抗日軍民的激情。教學這篇課文,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是重點,首先要把握他的愛與憎,智與勇,對他的過于自信自尊,要作實事求是的分析。同時根據這篇小說敘事、寫景、抒情的特點,探究小說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1)掌握字詞: 堤防 瘧子 寒噤 躥 仄歪 颯颯 泅 失措 尖利 能耐 悠閑 陰慘 央告 轉彎抹角 月明風清
(2)感悟小說的主題,了解小說的情節結構。
(3)學習老頭子愛憎分明、機智勇敢的精神品質和英雄性格。
(4)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2.情感目標
感受抗戰時期根據地人民的愛憎分明的感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英雄主義精神。
三.教學難點、重點
老頭子的過分自信過分自尊的性格形象分析是難點;小說的主題和情節結構的掌握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四.教學方法設計
故事復述法:有利于把握故事情節,感知故事的主題,情感得到熏陶。
討論分析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建立在說一說、議一議基礎上,分組進行,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拓展延伸:景物描寫訓練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題目解說入題:蘆花蕩是一個地名,是抗日根據地時期我軍敵后的一個根據地。本文所寫的故事,就發生在蘆花蕩。作者孫犁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他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比較了解。《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集,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的完美統一,被譽為白洋淀派風格。《蘆花蕩》是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說。
2.熟悉故事情節
快速閱讀課文,采用默讀的方法,然后復述故事
推選2-3位學生上講臺進行復述,大家評論、補充。
3.感知人物形象
l老頭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l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目的:
把握課文內容,抓住老頭子的思想核心過于自信和自尊 ,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
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并評析他的心理。
預期目的: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l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
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l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
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l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l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
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①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②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 ,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勇敢機智略帶自負的老人形象,他是抗日根據地人民英雄的典型。作家孫犁熟悉那一帶的人民的生活,塑造的老頭子的形象十分生動。既突出了他的大智大勇,又詼諧地點出他的缺點,老頭子這一形象真實動人。
七.課外練習
抄寫詞語
獨立完成課后練習2。
《蘆花蕩》練習題 篇6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悠閑( ) 瘧子( ) 葦塘( ) 撒網( )
寒噤( ) 仄歪( ) 泅水( ) 颯颯(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錯別字并改正。
①人們的眼再尖厲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掌出來。 ( )
②老頭子的身體往上竄了一竄,隨著,那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③老頭子站起來,拾起篙,撐了一下。那小船轉彎末角鉆入了葦塘的深處。( )
④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錯,船卻走不動。 ( )
3、結合語言環境,試試解釋下列詞語。
①……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編算:
②……帶著哭聲向老頭子喊:“她掛花了”。
掛花:
4、選詞填空。
① 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
(a.撐 b.劃 c.跑)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 (a.奔 b.走 c.超)著東南去了。
②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 (a.陰森恐怖 b.陰森黑暗 c.暗無天日)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 (a.墮落 b.掉 c.滴落)下來的樣子。
③彎彎下垂的月亮, (a.掛 b.鑲 c.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 (a.颯颯 b.瑟瑟 c.呼呼)的風響。
5、下列句子中標點有誤的一項是( )
a、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熱情,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魚鷹。
b、老頭號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里去,踏著水用兩手推著小船前進。
c、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d、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緊張,也沒怎么樣。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
6、填空。
①《蘆花蕩》的作者是 ,選自《 》,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說是《荷花淀》,寫作年代是 。
②《蘆花蕩》的作者是 ,他與 、 、 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桿鐵筆”,他的小說被稱為“ ”。課文是他的“白洋淀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 》。
7、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2周年的日子里,“記住歷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識。假如一位抗日老戰士來到你的身邊,你將對他說些什么?假如一們來華謝罪的侵華日軍老兵來到你身邊,你又將對他說些什么?請圍繞“記住歷史,珍惜和平”這一主題,根據不同的對象,寫下你想說的話。
①我將對抗日老戰士說: 。
②我將對來華謝罪的侵華日軍老兵說: 。
二、閱讀理解
①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小火輪開得離葦塘遠一些,鬼子們又偷偷地爬下來洗澡了。十幾個鬼子在水里泅著,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錯。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從荷花淀里卻撐出一只小船來。一個干瘦的老頭子,只穿一條破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兩只手卻忙著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一個投進嘴里去。
②他的船頭上放著那樣大的一捆蓮蓬,是剛從荷花淀里摘下來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這樣新鮮的東西?來到白洋淀上幾天了,鬼子們也還是望著荷花淀瞪眼。他們沖著那小船吆喝,叫他過來。
③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來了。
④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幾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為什么埋的了。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里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⑦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⑨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8、老頭子為什么選擇在中午時分來報仇?第①段畫線句子有何作用?
答:
9、老頭子讓二菱看他這場“英雄的行為”原因何在?表現了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
10、第④段加粗的“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是表現老頭子緊張、恐懼的心理嗎?為什么?
答:
11、第⑦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答:
12、第⑧段畫線的自然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
三、課外閱讀
(一)彩蒲臺的葦
①我到了白洋淀,第一個印象,是水養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里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的是那么緊。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
②我漸漸知道,葦也因為性質的軟硬、堅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頭栽因為色白、高大,多用來織小花邊的炕席;正草因為有骨性,則多用來鋪房、填房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卻只能當柴燒;假皮織籃捉魚用。
③我來的早,淀里的凌還沒有完全融化。葦子的根還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見大葦形成的海。我走在淀邊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會是葦的世界。
④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來的葦,它們柔順地在婦女們的手里翻動,遠處的炮聲還不斷傳來,人民的創傷并沒有完全平復。關于葦塘,就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血液的記憶。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⑤這里的英雄事跡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⑥最好的葦出在采蒲臺。一次,在采蒲臺,十幾個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敵人包圍。那是冬天,人們被圍在冰上,面對著等待收割的大葦塘。
⑦敵人要搜。干部們有的帶著槍,認為是最后戰斗流血的時候到來了。婦女們卻偷偷地把懷里的孩子遞過去,告訴他們把槍支插在孩子的褲襠里。搜查的時候,干部又順手把孩子遞給女人……十二個女人不約而同地這樣做了。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⑧槍掩護過去了,闖過了一關。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從葦塘打葦回來,被敵人捉住。敵人問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沒有!”敵人砍斷他半邊脖子,又問:“你的八路?”他歪著頭,血流在胸膛上,說:“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沒有!”
⑨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⑩敵人殺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凍結了,血是堅定的,死是剛強!
⑾“沒有!沒有!”
⑿這聲音將永遠響在葦塘附近,永遠響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邊,甚至應該一代代傳給我們的子孫。永遠記住這兩名簡短有力的話吧!
13、請從第①段中找出一個比喻句來,品味其妙處。
答:
13、閱讀第②段文字,概括不同葦的不同用途。
答:
14、“葦塘”為什么能成為“冀中名勝”?
答:
15、“最好的葦出在采蒲臺”,此句一語雙關,贊美了 ,更隱含著 。
16、文中作者選取了兩個典型事例,請說說其作用。
答:
17、全文采用 和 手法,塑造了采蒲臺英雄兒女平凡而偉大的人格與靈魂。
18、整容,就是通過人為的手段來改變原來的容貌,以掩蓋自己的缺陷,使自己變得美麗或達到某種特定的目的。近年來,日本新歷史教唐突書編撰會編寫的《新歷史教科書》(以下簡稱《教科書》)嚴重歪曲歷史,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某著名電視主持人把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的行為斥之為“政治的整容”。
材料一:關于盧溝橋事跡,日《教科書》中說是“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發生了有人向日本軍隊開槍的事件。第二天,中國方面繼續開槍,進入了戰斗狀態”。而事實上是日軍為發動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以士兵失蹤要求入城檢查而遭到拒絕為借口,向宛平城開槍開炮。
材料二:關于南京大屠殺,日《教科書》中僅在一張照片上用小字提示了一句“東京審判認為日本軍隊在1937年的日中戰爭中占領南京時殺害了很多中國民眾。但是關于事件的實際情況,資料上被發現有很多疑點,存在各種見解,現在仍在爭論”,這幾乎否定了這場瘋狂殺害30萬中國人大屠殺的真實性,而且幾乎不會使讀者注意到這一慘絕人寰的大災難。
材料三: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公然違反《聯合國海洋公約》,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民間企業在中日有爭議的東海海域開采油氣資源的申請。
材料四:差不多在《新歷史教科書》出籠的同時,日本政府不斷向聯合國提出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
根據以上提供的材料,說說“政治整容”的含義。
“政治整容”:
(二)再見藤蘿
孫犁
樓下小花園,修建一座藤蘿架。走廊形,鋼筋水泥,涂以白漆。下面還有供游人小憩的座位。但藤蘿種了四五年,總爬不到架上去。原因是人與花爭位,藤蘿一爬到座位那里,妨礙了人,人就把它扒拉到地上去,再爬上來把它的尖子揪斷,所以直到現在,藤條已經長到拇指那么粗,是東一條,西一條,胡亂爬在地上。
藤蘿這種花也怪。不上架不開花,一上架就開了。去年冬天,有一位老年人,好在這里休息曬太陽,他閑著沒事,隨手抓了一條塑料繩子,把頭起的一枝藤條系到架上去,今年開春,它就開了一簇花,雖然一枝獨秀,卻非常鮮艷。
正當藤蘿開花的時候,有幾位年輕母親,帶孩子來這里坐,有一個女青年,聽口音、看穿衣打扮,好像是誰家的保姆,也帶了一個小孩,來架下玩耍。這位小保姆,個兒比較高,長得健康又俊俏,她站在架下,藤蘿花正開在她的頭上,在早晨的陽光照耀下,就好像誰給插上去的。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婦女服飾大變,心態也大變。只要穿上一件新潮衣裙,理上一個新潮發型,就是東施嫫母,也自我感覺良好,忽然變成天仙。她們聽著腳下高跟的響聲,聞著臉上粉脂的香味,飄飄然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這位農村來的女青年,站在這些人中間,顯得超凡脫俗。她的美,是一種自然美,是天生的,不是人為的,更沒有描眉畫眼的做假。她好像自覺到了這一點,所以她站在這些時髦婦女中間,絲毫沒有“不如人家”的感覺。她談笑從容,對答如流,使得這些青年主婦們,也不能輕視她的聰明美麗。她成了談話的中心,鶴立雞群。
藤蘿架旁,每天還有一些老年婦女練功。教她們的,是一位帶著江湖氣味的中年人。這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見到藤蘿散落地下,在他的學生們到來之前,他就找些繩索,把它們一一系到架上去。估計明年春季,藤蘿架上,真的要繁花似錦了。
20、解釋下面兩個詞語。
①東施嫫母:
②鶴立雞群:
21、文章從題目到正文,處處都沒有離開“藤蘿”,其作用是: 。
22、本文在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有舉例加以說明。
23、試說說“估計明年春季,藤蘿架上,真的要繁花似錦了”這句話的深意。
四、拓展練習: 巧填對聯
24、舊時,官場上一般官吏對上司尊稱“大人”,而自稱“卑職“。于是有人對這種卑躬屈膝的行為進行諷刺,把這兩句口頭禪綴成一副對聯:
上聯: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三十六天宮,與玉皇大帝蓋瓦;
下聯:
25、乾隆年間,曾迎來外國一“活佛”住在北京雍和宮內,供奉甚勤,參謁者絡繹不絕。不幸的是“活佛”不久因患痘疹死去了,有人送一挽聯:
上聯:渺渺三魂,活佛竟成死鬼;
下聯:
26、明代內鄉縣有個叫李子田的學生,看到其弟李萌仍是一名編外增額的增廣生員,幾年來未有長進,就寫一聯寄去:爾今年增廣,明年增廣,不知爾增得幾多,廣得幾多。李萌看了后,心中不悅,想到哥哥雖然官授翰林檢討,也不過如此,于是回敬了下聯: 。
五、話題作文
27、課文《蘆花蕩》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如“月明風清的夜晚……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等。模仿課文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寫寫你家鄉的景物,400字左右,題目自擬。
《蘆花蕩》精讀精練參考答案
1.略 2.①撐②躥③抹④措3.①盤算②受傷4、①a 、a ②b 、c ③c ④a5、b6、①孫犁、孫犁文集、白洋淀紀事之二、抗日戰爭時期②孫犁、趙樹理、周立波、柳青、詩化小說、《荷花淀》7、①老爺爺,感謝你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做出了犧牲,祝您健康長壽,生活幸福。②爺爺,你的勇氣值得敬佩,想信您的這一舉動會給貴國一些仍懷軍國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語氣要委婉,對長輩要尊敬)8、天鬼子掉以輕心,加上天氣悶熱,鬼子肯定會到淀里洗澡,洗澡時不能帶槍,而水里則是老頭子的天下,這樣選擇是為了揚長避短。畫線句子不僅交代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還渲染了一種神秘的氣氛。9、菱掛了花,老頭子很內疚,讓二菱看自己打鬼子解恨,同時也向她們證明自己不是吹牛。表現了老頭子過分自尊的性格。10、是,這些描寫寫出老頭子為了引誘敵人上當故意裝出害怕的樣子,旨在表現老頭子的機智。從后面的描寫也可見,老頭子并沒有絲毫的緊張、恐懼。11、喻,形象地寫出了老頭子痛打敵人的情景,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12、然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老頭子把敵人置于死地時,內心萌發出的一種報仇后的輕松、愉快的情緒。13、“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形象地說出了“人”與“葦”密不可分的關系。14、大白皮和大頭栽:織炕席;正草:鋪房、填房堿;白毛子:當柴燒;假皮:織籃捉魚。15、一方面因為好看,風景優美;另一方面是這里的英雄事跡很多。16、采蒲臺的葦美 對這里人民抗日英雄事跡的由衷贊美17、塑造采蒲臺英雄兒女平凡而偉大的人格與靈魂,抒發對抗日根據地人民豐富而崇高的人、情、美的飲佩之情。18、寓情于景;白描19、指日本用顛倒黑白、抹殺事實等手段來篡改教科書,以掩蓋罪行、美化自己,從而達到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和更高的政治地位的目的。20、①長得很丑的女性。東施、嫫母,古代丑婦②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21、以藤蘿為背景、為線索、為襯托,并以此聚合人物,展現風貌。22、強烈的對比(或“正反對照”)。具體表現在時髦城市婦女和農村女青年身上的對比,在主婦和保姆之間,表現一個浮華一個樸素,感情的天平傾向了對自然美的歌頌。23、“熱心公益的人”的美好德行潛移默化地感染著他人,美好風尚的形成使得這棵藤蘿一定會枝繁葉茂。24、卑職、卑職、卑卑職、卑職萬分該死,死落十八層地獄,為閻羅老子挖煤。25、迢迢萬里,東來不見西歸。26、君今年檢討,明年檢討,不知君檢得什么,討得什么。27、略。
《蘆花蕩》練習題 篇7
今天上《蘆花蕩》第二課時。主要完成分析人物形象,認識人物性格對情節發展的推動作用;品析語言,學習環境描寫,認識景物描寫對人物性格和情節的渲染作用;理解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和情節的傳奇色彩。拓展延伸可以將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印發給學生,指導學生從兩文的人物刻畫,表現手法,主題表達等方面進行對比閱讀,進一步感知荷花淀派作品以白洋淀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以及洋溢著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色彩。
本課的重點是人物性格分析,主要通過多方面理解和分析主要人物“老頭子”的英雄形象和傳奇色彩。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人物形象,我設計了一個補全句子的環節,完成“這是一位 的老人”按照我的預想,這里應該填上能夠總體概括人物形象的詞語,比如“這是一位愛國的老人”、“這是一位英勇的老人”、“這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老人”等等。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圍繞愛國、英勇、傳奇這三個總體特點,來展開進一步分析,以“過于自信和自尊”為切入點,來認識人物的“愛憎分明”、“智勇雙全”。抓住人物的細節描寫,來體會他在嚴峻的形勢中,赤手空拳,孤膽深入,從容應對的傳奇色彩。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學生在這個環節的思路并不是像預設那樣從整體到局部,而是非常的散亂,直接說了“有勇有謀”,“自信自強”。于是只有順著學生的思路,先具體后整體了,如此一來,原本設計的由“過于”切入就無用了。于是,索性將計就計,將學生所說的人物性格全部板書,再臨時設計問題“在這些性格特點中,哪一個是人物的核心性格特點,對情節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繼續引導認識“過于自信和自尊”的作用。引導學生認識“過于”的兩層含義:一是指自信心和自尊心非常強;另一層是指有點強過頭了,低估了敵人的實力,所以間接導致了大菱的負傷。也正是因為大菱的負傷,使老頭子非常內疚和自責,進而萌生了復仇的念頭,也就有了后面精彩的智滅鬼子情節。因此,“過于自信和自尊”是人物的性格核心,也直接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以老頭子的英雄形象為基準,再進一步感知兩個女孩子的形象。品析文中描寫她們尋找隊伍的相關段落。“眼望著天邊的北斗”不就是一心向往光明的執著夢想嗎?“初夏的小麥,中秋的高粱”表示一路艱難坎坷,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歷時已久了。這一部分的景色描寫不僅富有詩情畫意,而且意味深長,使我們形象的認識到她們這一路艱辛的過程其實是逐漸成長的過程,戰爭的殘酷也使她們更加成熟。所以,她們也和老頭子一樣是英勇的。老頭子和兩個女孩都是英雄的中華兒女,正是有千千萬萬像他們一樣英勇抗爭的中國人,才能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因此,這不是一個英雄,而是一個英雄的民族。
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是這節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我具體結合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寫進行分析指導,讓學生找出本段中的景物描寫的句子,通過描寫來談談自己看到了怎樣的景色,有怎樣的感受。體會本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寫特點。結合具體語句,揣摩景物描寫的作用。例如寫蘆葦的一句:“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可以思考兩個問題:為什么要寫蘆葦長得高?怎樣形容蘆葦長得高?用葦子旺盛的長勢來象征廣大軍民的抗日熱情和堅定的斗爭信念,這樣體會就可以明白什么時候需要作景物描寫,怎樣寫景。
本節課其實沒有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只進行了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寫兩個部分的內容。至于拓展部分,對比閱讀,體會荷花淀派小說中的濃郁的浪漫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色彩的內容都沒來得及進行。只有課后留給學生自己根據講義資料去閱讀體會了。時間不夠,是因為課堂上語言啰嗦,處理教學環節時不夠干凈利落,以后要注意改正。
《蘆花蕩》練習題 篇8
學習目標:
1、感受品味孫犁作品的明麗清新的筆調,秀麗雋永的風格。
2、通過本文學習,讓學生對戰爭與英雄有更為深刻全面的理解,樹立我們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自主學習:
1、檢查字詞
dī防、竹gāo 、yào子、 寒jìn 、一suō機槍 、cuān sà 、轉彎mò角
2、文中的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例子加以說明。
合作探究:
1、賞析課文中的景物描寫,進一步體會本文的藝術特色小組討論討論: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人物、情節、環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
小說創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編織故事情節、渲染環境描寫的目的則是為更好地表現人物形象而服務的。
那本文的環境描寫有哪些呢?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請舉例。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是從哪幾個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當堂檢測:重點研讀文章的1—54段,問題如下:
1、“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里去了。”從這句話里,你能感受到當時蘆花蕩處于一種什么環境中?
2、“葦子還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請你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并說說“狠狠”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的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并細細體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4、“老頭子”執行任務從不帶槍,為大女孩復仇仍不帶槍,你認為他這是不是魯莽?請結合文段內容說明你的理由。
作業練習:
本文在結尾處寫道:“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你能想象出當時二菱目睹老頭兒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嗎?補寫出來。
《蘆花蕩》練習題 篇9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賞析小說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畫人物的多種手段,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步驟 ]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充分體會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感覺《蘆花蕩》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我們,身處磁場,我們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蘆花蕩》,賞析小說的人物、景物。
二、賞讀小說中的人物
1.以小組為單位,就“你認為小說中人物的刻畫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小組組長作總結歸納。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明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為“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真實,很可愛。“豐滿”表現在小說中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寫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具有一種立體美;“真實”表現在作為一個大英雄,小說不僅寫其智勇雙全,而且寫其過于自信、自尊,寫他自責、歉疚;“可愛”表現在“老頭子”對待兩個女孩的態度上。
2.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立體美。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畫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并說明表現人物的手段,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學生讀課文,畫出相關語段。
明確:外貌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枝竹篙。”
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語言描寫:“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不怕,他打不著我們!”“我沒臉見人。”“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
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動作描寫集中表現在那一場英雄行為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教師點撥:這些片斷從多方面展示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他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愛鄉土、同胞,他恨敵人;他過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氣,有膽略,只身制服敵人。
教師補充:除了對老英雄的正面刻畫外,也有側面描寫,如“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歌聲、香味讓我們想像到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從側面表現老英雄的功勞。再如“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寫敵人的束手無策,從側面表現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寫二菱對老英雄的懷疑、不信任,側面寫老人的英雄行為。
3.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真實美。
(1)提問: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學生明確:①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許諾一切靠他,一切保險;②通過敵人封鎖線,老人就像一個沒事人,顯得悠閑自得;③送兩個女孩進葦塘,他以為萬無一失,結果大菱受傷,確實過于自信;他覺得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又有些過于自尊。④老頭子發誓要討回血債,這場極其精彩的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自信的。
(2)仔細揣摩文中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實、可愛。
學生齊讀相關語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復雜心理。
三、賞讀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好處
1.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要求學生從文中畫出并摘抄,仔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明確:(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3)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5)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6)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7)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8)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學生齊讀寫景語段,展開想像,感受那濃濃的詩情畫意。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景的作用。
(1)教師示范分析第(1)、第(8)句。
明確:“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么優美的水鄉卻被敵人封鎖。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鮮明的愛憎情感。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敵人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這段景物描寫有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決非可有可無。
(2)學生品味其他寫景句,分析其作用。可從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等角度入手。
四、課堂小結
孫犁的《蘆花蕩》寫得異常優美,那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實、可愛,那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讓我們流連駐足,不忍離去,這是孫犁創作魅力的最高體現。特別是文中那位智勇雙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讓我們贊嘆不已。從他身上,我們深深地感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展開想像,把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教師點撥:抓住對老英雄的崇敬、贊嘆,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對昨天自己懷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來寫。
選三位同學口頭回答,其余同學點評。
六、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孫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詩意美。
板書設計
情節 傳奇色彩
蘆花蕩——美 人物 立體美 真實美
環境 詩情畫意
《蘆花蕩》練習題 篇10
《蘆花蕩》是一篇淺顯易懂而又引人入勝的美文,這篇課文故事性強,適合學生自主進行品讀探究。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要求“熟悉課文內容,復述故事情節”,我認為七年級學生應能較好地復述故事情節。
因而,上課時在預習基礎上,聽錄音導讀一遍以后,便要求學生復述故事情節,隨即抽了3名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復述,磨蹭了半天,結果3人都復述得不得要領,復述時不時看課文,有時索性照著念課文,這樣一遭下來,一節課只剩下十多分鐘,所設計的教學內容只進行了一小半。
可見本文復述的難度很大,備課時學情估計不準,課堂上沒有及時調整,實在是一大遺憾,一次大的失敗。絲毫不用避諱,這樣實在而真實地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利于吸取教訓,有利于彌補不足。
《蘆花蕩》練習題 篇11
《蘆花蕩》教學反思
湖南省瀏陽市集里中學付美英
《蘆花蕩》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說。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里,一個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頭子的“英雄的行為”,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孫犁的大多數小說一樣,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是課文的主要藝術特色。
作為第一個敘事性作品單元的第二課,我認為它是第一課《新聞兩則》教學目標的延續和提升:《新聞兩則》側重從結果的角度來表現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蘆花蕩》則是從過程的角度來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新聞兩則》敘述簡明,側重教會學生六要素的知識,本文開始訓練學生從比較復雜的敘述中來把握記敘的要素。同時,敘述相對新聞詳盡、生動,也就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更多的路徑。
《蘆花蕩》練習題 篇12
教學目的:
1、體會文章景物描寫、人物對話的特色及其對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主題的作用。
2、領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國當代文學,有一個的文學流派,這就是“荷花淀”派。這個流派作品的內容大都反映了我們河北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斗爭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荷花淀”派主要代表人物孫犁先生所寫的一篇作品——《蘆花蕩》。
作者介紹:
孫犁(1913~20xx)現、當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學畢業后流浪到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去大學旁聽,當過職員。1936年到安新縣的小學教書,了解到白洋淀一帶勞動群眾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戰學院和華北聯大,在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當編輯。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的《荷花淀》、《蘆花蕩》等短篇小說。1945年回冀中農村,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起因病輟筆。1977年以后,又寫有不少散文和評論以及少量小說。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戰斗情景。
這篇課文的體裁是小說,我們先來理清思路,再來品味語言。
二、研讀討論:
1.快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1)這篇小說以“蘆花蕩”為題,實則講的是發生在蘆花蕩里的一則小故事。說說這則小故事是從哪里開始的,它前面的幾段文字起什么作用。
2)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你給這則小故事的開端、發展、*和結局四個部分各擬一個小標題。
提示:
1)這則故事是從“一天夜里,……”開始的。它前面的幾段文字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和主人公,是小說的序幕部分。
2)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進六十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女孩子受了傷,他發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鉤住鬼子,用竹篙痛打鬼子。
2.下面我們著重來品味這篇小說的語言
提問:你覺得孫犁這篇小說哪些地方寫得最精彩?
下面我們來品味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
(1).“夜晚……目標好象就是天上”
借敵人的視角,寫出了葦塘就是他們的葬身之地,他們正落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因而只能萬分恐懼,卻又無可奈何的呆望著,為故事情節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提問:將“呆望著”改為“望著”好不好?為什么?
非常生動地寫出了鬼子兵十分注意地看卻有無法看清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情。
下面我們再來品味一段景物描寫。
(2).“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子……她們長大成人了”
借女孩子的視角,寫冀中農村的夏秋之景,抒寫了人民忍受苦難的艱辛,對家鄉的眷戀,對勝利的渴望。
學生大聲地自由地朗讀這兩段景物描寫,讀出其中的意境。
提問:這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增添了小說的詩意。(“詩體小說”)
下面我們來品味人物的對話。
1、提問:這一段寫的是老頭子護送女孩的過程中的一段對話,表現了老頭子對兩個女孩子的什么感情?
這段對話表現了老頭子對兩個女孩子無限的喜歡和憐愛。
2、提問:將“多么俊的一個女孩子呀!”改為“好一個靚女呀!”效果有什么不同?
“俊”字含有樸實清新的泥土氣息,這是孫犁作品的藝術風格。
學生仔細揣摩,同桌分角色朗讀。
3、提問:在老頭子護送的過程中,他連續說了哪三句類似的話?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4、提問:這三個“不怕”的意思是否一樣?
第一個“不怕”的意思是“可以”的意思,后面兩個是“不要害怕”的意思。
5、提問:三個“不怕”各應用怎樣的語氣讀?
前一個應該帶著喜愛的語氣,后兩個“不怕”應該帶著鎮定、自信、樂觀的語氣。
6、提問:當小女孩意外的受傷后,老頭子又說了哪些話?表現了老頭子什麼性格特征?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
“我沒臉見人。”
表現了老艄公對工作認真負責,為不能完成任務而感到深深的自責、內疚。
6、提問:朗讀這兩句話應該怎樣讀?
垂頭喪氣,自責,內疚。
7、提問:老頭子是不是就這樣一直自責、內疚下去?他又說了哪些話?
“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
8、提問:朗讀這句話,重音應該落在哪里?
重音應落在“十個人”上。
學生反復朗讀,品味。
9、提問:兩個孩子并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到輕視,他又說了一句什么話?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應該突出“你們看吧”四個字。
學生朗讀,揣摩。
10、提問:當小女孩子表示懷疑的時候,老頭子又怎麼樣?
老頭子狠狠地說: “為什么不能……有熱鬧哩!”
11、提問:去掉“狠狠地”可以嗎?
不可以,去掉就不能寫出老頭子對敵人的痛恨,也不能表現老頭子過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為什麼不能?”是一個什麼句式?改為陳述句好不好?
不好,用反問句語氣更加強烈。
仔細品味朗讀這一段對話。
12、提問:通過我們剛才品味人物的對話,誰能給老頭子下一個鑒定?
機智,勇敢,自信,對工作極端負責,富有愛心。
教師小結:通過我們剛才的理清情節,品味語言,我們明白了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有兩個:一個是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形象。另一個是簡潔樸素的人物對話,展示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
中心思想:
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船夫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
同學們課后熟讀課文,繼續品味文中景物描寫、對話描寫的精妙,可與《荷花淀》比較閱讀,用心體味其中那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