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同步練習(精選12篇)
《背影》同步練習 篇1
同步練習一
●活動與探究
一、說話訓練
用口頭片斷作文形式完成下面訓練。
1.你有過對親人由不理解到理解而深受感動的經歷嗎?舉一個事例談談。
2.每個人都最熟悉親人的特征了,想好一段話,說說你的一位親人的特征。要懷著真摯深厚的感情說。
3.孝敬父母、疼愛子女,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今天該不該發揚這種美德?為什么?
要求:要說得實實在在。把“為什么”說清楚。
二、寫作練習
你父母疼愛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動了你?這件事的經過怎樣?你受到了怎樣的感動?參照這樣的思路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三、開放探究
閱讀《父親》,完成文后題目。
父 親
喬黎明
又該去上學了,我急忙收拾東西。
“要好多錢?”父親坐在門檻上,問我。
“要一百五。”我小聲答。
“夠不夠?”父親問。
我本想說:“不夠”,但遲疑了一下,終于說:“夠。”
父親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我這里有兩百塊,你都拿去。到學校去要舍得吃,不要節約,該用就用。有個三病兩痛的,要及時看,不要拖。聽到沒?”
“嗯。”我一邊接錢一邊答。
“到學校去要專心讀書,聽到沒?每回都拿恁多錢,你曉得農村挖兩個錢不容易。今天的錢還是你爸爸昨天晚上到人家那兒去借的。”母親在一旁說。
“你說些啥你?你看你說些啥。明娃都恁么大的人了,他自己還不曉得專心讀書?這還要你緊說?錢,讓他拿寬綽點,吃得好點,我看也沒啥不好。家里沒錢,沒錢還有我哇,我曉得想辦法。只要他好好讀書,我砸鍋賣鐵都送!”父親盯著母親說。母親就無話,去忙她的活路。
那時晨光正照著父親那因過度勞累而過早蒼老的臉。我鼻子陡地一酸,有些想哭。
“東西收拾好了沒?”父親問我。
“收拾好了。”我小聲答。
父親就進屋背起我裝滿東西的背篼,說:“走,我送一下你。”
“哦,你還有啥東西忘在屋里頭沒?”
“沒有啥了。”
一路上都無語。我覺得父親的腳步就踏在我的心扉,沉沉作響。我一直都低著頭跟在父親身邊,沒敢看父親,怕父親那一臉的歲月會碰落我的淚水。
到了街上,父親一看車還沒來,就放好東西,然后對我說:“你等著車,我去賣了辣子馬上就來。”
等了一會兒,車沒來;父親背著一個大背篼來了。“車還沒來?”父親問我,滿臉的汗。
“沒來。”我小聲答。
“你的辣子剛才賣多少錢一斤?”有人問父親。
“唉,便宜得很,才三塊多點。”父親答,一臉的苦。
我覺得有些東西在我眼眶里滾動,忙努力忍了忍,終沒讓它們滾落下來。
又等了很久,車還是沒來。街上的人都開始吃晌午飯了。我已餓了。
“餓了么?”父親問。還沒容我回答,父親又說:“你看好東西,我去給你弄點吃的來。”說著朝一個飯店走去。
不大一會兒,父親就給我端來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面。
“咸淡合適不?”父親望著我,問。
“合適。”我一邊吃一邊答。
我吃完了才想起父親也沒吃午飯,就說:“爸爸,你也去吃一碗吧。”
“我不餓,早飯吃得多。”父親說。似乎還想努力笑一下,終沒笑成。說完就拿過碗要去還。忽然,父親又問我:“吃飽了沒?”
“飽了。”我發覺我的聲音有些嘶啞,忙別過臉去。
又等了好一陣,車還沒來。
“恁遲了,還沒車,怕你上學要遲。”父親說,一邊朝車來的方向望。
“爸爸,你回吧,我一會兒自己上車。”我勸父親。
“那哪兒得。你恁多東西,一會兒車來了你自己能上?”父親笑著說,“還是我多等會兒。”
“那你去買點東西吃?”我望著父親說,
幾乎是懇求。
“那要得,我去買個鍋盔吃。”父親說著就向近旁的一個鍋盔攤走去。鍋盔很便宜,五毛錢一個。
父親拿起一個鍋盔正要付錢,車來了。父親忙放下鍋盔朝我跑來,一邊說:“不買了,反正我可以回去吃飯;快,你快上車。我來放東西。”父親說完就背起我的背篼往車頂棚上吃力地爬。
我的淚水一下子就涌了出來……
我曉得還有十幾里山路等著空腹的父親一步一步去量。我曉得父親為了送我讀書硬戒了吃了十九年的煙。我也曉得我為了所謂的面子,曾多次傷了父親的心!
(選自《散文》1998年第7期)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門檻 寬綽陡地 便宜
2.如何理解“我覺得父親的腳步就踏著我的心扉,沉沉作響”?
3.本文通過哪幾件事,表現父親對我的愛?
4.作者幾次寫到自己的眼淚表達了什么心情?
5.文章刻畫了一位怎樣的父親的形象?
參考答案:
1.kǎn chuò dǒu pián
2.父親如此辛勞卻還要我讀書,我覺得既受感動又心情沉重。
3.①因操勞過度面色蒼老;②借錢供兒子上學;③空肚子送兒子去車站;④給兒子買熱湯面,自己去買鍋盔。
4.感激。
5.善良、勤勞、為供兒子讀書不惜一切代價。
《背影》同步練習 篇2
葉圣陶談《背影》
這篇文章把父親的背影作為主腦。父親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見的,現在寫的卻是使作者非常感動的那一個背影,并不是平時看見的。那末,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見那一個背影,當然非交代明白不可。這篇文章先要敘明父親和作者同到南京,父親親自送作者到火車上,就是為此。
有一層可以注意:父子兩個到了南京,耽擱了一天,第二天渡江上車,也有大半天的時間,難道除了寫出來的一些事情以外,再沒有旁的事情嗎?那一定有的,被朋友約去游逛不就是事情嗎?然而只用一句話帶過,并不把游逛的詳細情形寫出來,又是什么緣故?緣故很容易明白:游逛的事情和父親的背影沒有關系,所以不用寫,凡是和父親的背影沒有關系的事情都不用寫。凡是寫出來的事情都和父親的背影有關系。
這篇里敘述看見父親的背影而非常感動,計有兩回:一回在父親去買橘子,爬上那邊月臺的時候;一回在父親下車走去,混入來往的人群里頭的時候。前一回把父親的背影仔細描寫:他身上穿什么衣服,他怎樣走到鐵道邊,穿過鐵道,爬上那邊月臺,都依照當時眼見的寫出來。在眼見這個背影的當兒,作者一定想到父親不肯讓自己去買橘子,仍舊是把自己當小孩看待,這和以前的不放心讓茶房送,定要他親自來送,以及他的忙著照看行李,和腳夫講價錢,囑托車上的茶房好好照應他的兒子等等行為是一貫的,中間含蓄一股愛惜兒子的深情。作者又一定想到父親為著愛惜兒子,情愿在鐵道兩邊爬上爬下,做一種幾乎不能勝任的工作,這真是除了永遠感激以外再沒有什么可說的事情。以上這些意思當然可以寫在文章里頭,但是不寫也一樣,讀者看了前面的敘述以及對于背影的描寫,已經能夠領會到這些意思了。說話要沒有多余的話,作文要沒有多余的文句。既然讀者自能領會到,那末明白寫下反而是多余的了,所以作者不寫,只寫了自己流淚完事。后一回提到父親的背影并不描寫,只說“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這一個消失在人群里頭的背影是愛惜他的兒子無微不至的,是叮嚀再三舍不得和他的兒子分別的。但是現在不得不“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去了,做兒子的想到這里自然起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緒,也說不清是悲酸還是惆悵。和前面所說的理由相同,這些意思也是讀者能夠領會到的,所以作者不寫,只寫了“我的眼淚又來了”完事。
到這里,全篇的主旨可以明白了。讀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讀。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就是把父親的背影作為敘述的主腦,從其間傳出父親愛惜兒子的一股深情。
文章里記載父親的話只有四處,都非常簡單。并不是在分別的那一天,父親只說了這幾句簡單的話,只因這幾句簡單的話都是深情的流露,所以作者特地記載下來,在作者再三勸父親不必親自送去的當兒,父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在到了車上,作者請父親回去的當兒,父親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在買來了橘子將要下車的當兒,父親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在走了幾步回過頭來的當兒,父親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這里頭含蓄著多少憐惜、體貼、依依不舍的意思,誰都辨別得出。我們讀到這幾句話,不但感到了這些意思,還仿佛聽見了那位父親當時的聲音。
其次要說到敘述動作的地方。敘述一個人的動作當然先得看清楚他的動作。如不看清楚,憑什么來敘述呢?既然看清楚了,還得選用最適當的話寫出來,這才能使讀者讀了之后,宛如看見了這些動作。這篇里敘述父親去買橘子,從走過去到回到車上來,動作很繁復。作者所選用的話都很適當,排列又有條理,使我們在宛如看見了這些動作以外,還覺得那位父親真做了一番艱難而愉快的工作。還有,所有敘述動作的地方都是實寫,唯有附加在“撲撲衣上的泥土”以下的“心里很輕松似的”一語,是作者眼光里看出來的,是虛寫。這一語很有關系,把上面的“撲撲衣上的泥土”的動作,襯托得非常生動,而且把父親情愿去做這一番艱難工作的心情完全點明白了。
有幾處地方是作者說明自己的意思的:在敘述父親要親自去送的當兒,就說自己“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了。在敘述父親和腳夫講價錢的當兒,就說自己“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在敘述父親鄭重叮囑車上茶房的當兒,就說自己“心里暗笑他的迂”。這些都有襯托的作用,可以見到父親始終把作者看做一個還得保護的孩子,所以隨時隨地給他周妥地照顧著。至于“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那是事后省悟過來的時候作者責備自己的意思。“聰明過分”“太聰明了”,換一句話說就是“一點也不聰明”。為什么一點也不聰明?因為當時只知道批評父親的行為而不能夠體貼父親的心情。
這篇文章通體干凈,沒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多讀幾遍,自然有數。如果讀得合乎自然語調,人家聽了一定很滿足很愉快,因為他聽見了一番最精粹的說話。
《背影》同步練習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平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細節描寫。
2、體味并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體味作者為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
2、了解課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寫作筆法。
3、體會選擇“背影”作為表現主體的美學意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多形式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研討法:提出問題,個別思考,集體討論。
教學手段:
借助朗誦錄音、圖畫及多媒體
教學步驟:
二課時。
第一課時對課文總體分析;第二課時對細節分析。
第一課時
導入: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朋友會讓我們津津樂道,他們的許多趣事也都讓我們記憶猶新。但是對于我們最熟悉的父母,我們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他的父親的。
檢查有關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喪事sāng,有關死亡的事
交卸__iè,解除,除去頹唐tuí精神消沉
狼藉jí,踐踏瑣屑__iè,細小繁雜
簌簌sǜsu,淚流的樣子舉箸zhǜ,筷子
作者介紹:朱自清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到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內遷,任西南聯大教授。勝利回京后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群眾運動和學生運動。他在貧病交加的處境下不買美國“救濟糧”,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為國人所尊敬。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簡潔,結構嚴謹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雋永的藝術風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煉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語,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動人的情致。
寫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事。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愁云。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老師范讀或錄音范讀,或者一同學、數同學朗讀課文。思考下例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
回答:父子浦口送別。回答:四寫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
分別為:
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星櫧氛籠罩全文。
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⑷別后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從以上的討論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文章是以“背影”為線索來串聯故事;通過故事的描述來抒寫自己對父親的那種一般情況下難以忽伏的情感,接著我們來討論與之相關的問題。
段落大意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思念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
2、第二部分(從“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淚又來了”):回憶往事,追述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子的真摯感情。
第一層(從“那年冬天”到“我們便同行”):
交代這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情況,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從到南京時”到“……太聰明了”):
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從“我說道”到“……又來了”):
描寫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寫別后對父親的思念。以在淚光中再現“背影”作結,直接抒發深切懷念之情。
寫作特點
這篇散文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的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由此可見,用背影突出父子情深。
第二課時
飽經憂患的父親:一如既往愛護兒子,萬般體貼關愛。父親是一座山,偉大而堅強。嚴酷的現實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負擔壓彎了脊背,他從無怨言,默默地用點點血汗,以透支的生命為兒女們開出一條成功之路。本文多次提到背影,表達的中心就是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確實,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那么以下部分我們就來仔細品讀作者是如何表達父子之間的愛意。
父疼子
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
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為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為什么?
答:望父買橘見背影,(朗讀,分析這一部分)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探”,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為兒子做了這么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么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答:父親的語言。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⑷進去吧,里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舍(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舍,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二、子愛父
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為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
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
D、太聰明了,聰明過分——后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三、研究探討
你認為父親為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為何兒子會多次流淚?
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個背影對于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可能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那為何會如此感動呢?
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朗讀二三段),總結:
特定的環境: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祖母去世,滿院狼藉,變賣典質,父親失業。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然而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愛護著自己的兒子。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還寬慰兒子,并親自送兒子上火車。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兒子上火車;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勝任的,如過鐵道買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為照顧兒子,什么災禍,什么勞累,他都置之度外。父親在千辛萬苦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綜合言之,應該有這樣一些方面:
①對父親的感激: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
②對父親的理解:父親不放心茶房,親往為“我”送行,干叮嚀萬囑咐,不厭其煩,表現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親子之心,憐愛之情,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③對父親艱難生活的同情:買橘子時的瞞跚艱難,一下子引發“我”的聯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支撐;
④對父親未來生活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但還得繼續生存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今后他又怎樣生活,從身體到心理的逐漸變化,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
⑤對自己誤解乃至責怪父親的深深懺悔:對父親特殊時刻所表現出的照顧關心,不僅不領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棄,但當為自己艱難買橘的過程特別是“背影”映現,情感的通道“訇然中開”,內疚、愧悔,無聲的譴責,借助有形的“淚水”表現了出來。
作業:
1、比較他人是如何描寫自己父親的,課后作個收集。
2、自己創作一篇小作文,說說你父親在你心中是什么樣子的。
附板書:《背影》朱自清
字詞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交卸__iè,解除,除去
狼藉jí,踐踏簌簌sǜsu,淚流的樣子
喪事sāng,有關死亡的事頹唐tuí精神消沉
瑣屑__iè,細小繁雜舉箸zhǜ,筷子
二、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
詩人,學者,作家,民族戰士。因拒絕食用“美援米”而死。
三、寫作背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
四、浦口送別:
四寫背影
懷念父親,惦記背影——點題背影第一段(1)第一層:那年冬天—我們便同行
望父買橘,刻畫背影——描繪背影第二段(23456)第二層:到南京是—太聰明了
父子分手,惜別背影——背影消失第三層:我說到—又來了
《背影》同步練習 篇4
第7課、背影
朱自清
●學習目的:
1、情感朗讀,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2、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樸實的語言風格。
3、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的心靈。
4、培養學生珍愛親情,善于理解,積極與父母交流與溝通。
●學習重點:
1、情感朗讀,整體感知,體味深情。
2、語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親情。
●學習時間:二課時
●學習準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2、結合注釋,理解下邊詞語的含義。
狼藉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閑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瑣屑
3、反復朗讀課文,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
●教學設想: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敘事散文,其語言質樸,飽含真情。在教學中,應以“情”為切入口,要求學生在誦讀中體味出文章中所蘊含的父子深情——父親愛兒子,兒子理解懷念父親。同時要精心設置好問題,引導學生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進行體驗,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感悟親情的生活習慣,激發學生寬容仁愛、勤奮學習的熱情。
●教學設計:
一、父情體驗,激趣引讀。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為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它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也許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并不經意,但在特定的環境中,那種對親情的感念便會涌動在我們的心田。那么哪位同學愿意再體驗一下這種溫情呢?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祖籍浙江紹興,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們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這篇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家庭變故。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愁云。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二、誦讀積累,尋找親情。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設問:找出文章中寫背影的文字,說說作者寫得最為動情的是哪一段,朗讀體驗并說說你的理由。通過“背影”你感受到了什么?
“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分別為: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⑷別后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作者寫得最為動情的是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因為此時作者寫得最為詳細:先寫外貌(寫衣帽)然后寫動作,用特定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感受: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三、合作探究,品讀親情。
設置問題情景一:
♂父親對兒子的疼愛主要表現在浦口送別中,那么在這送行過程中,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
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為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為兒子做了這么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么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父親的語言。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舍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⑷進去吧,里面沒人.
(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舍,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設置問題情景二:
♂那么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為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
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
D.太聰明了,聰明過分——后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真切理解,真誠感激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設置問題情景三:
♂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對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印象最深,從而著力地進行描寫?
在禍不單行的家境中,父親在謀事和送行二者之間他將兒子的路途平安看得更重,這是何等的愛子之心!背著沉重的精神負擔,父親還要安慰兒子,送行時又細致入微地關照。買橘子要過鐵道,體胖的父親爬起來非常費勁,但是為了兒子,再難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想到這些,就在望著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時,“我”的良心受到觸動,頓悟父親的愛心,所以“我”哭了,父親此時的背影便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
設置問題情景四:
♂全文有幾處用了對比或反襯的寫作方法?分別起什么作用?
第一處:家中不幸之后,父親本來心里難過,卻說“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憐;第二處:“我”的“聰明過分”和父親的“迂”相比襯,表現父親的愛子情深;第三處:最后一段父親“待我漸漸不同往日”與“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兩種態度心情相對照,更加襯托出父親在艱難處境下愛子之情的濃厚與久遠。)
四、體驗拓展,回味親情。
1、體驗拓展:
♂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本文以小見大,將父母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摯愛全部凝聚在這個背影里。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復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讀了本文,你不會不想到父母平時對自己的許多鐘愛,甚至有些是自己本來不怎么在意的事情,這時也會浮現出來,令你動心,乃至流淚,甚或慚愧。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說說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愛親情。
♂你認為父親為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為何兒子會多次流淚?
2、回味親情:
(放背景動畫《懂你》) 同學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床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著我們。讓我們都能對他們說一聲:我愛你們,我理解了你們。
五、小品表演,走進“父親”。
要求:請同學們仔細觀看,然后找出文中這一情節的語句。自己加以朗讀,仔細體會,發表看法,暢談感受。
也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再現生活中父母的親情,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
六、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我們知道: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華麗的語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觀察,善于體會,就一定會寫出好文章來。
2、課外延伸:
①背誦“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一段。
②體會結尾處作者的情感,為作者寫一封回信給父親。
③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寫一篇記述父母或祖輩疼愛自己的文章。
④今天我們要布置的是一個特殊的作業 ,請同學們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武原鎮中學 陸海峰)
難忘背影 ——點題
父 家境:禍不單行 父親疼愛兒子
子 描寫背影 別前:細心關照 兒子憐愛父親
情 買橘子: 體貼周到
惜別背影
深 再現背影——思念
《背影》同步練習 篇5
我是5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背影》(板書課題)。對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一教材 、 二目標、 三、教法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我先說一下對教材的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是初中語文的傳統篇目。(出處)
文章通過追憶作者八年前和父親在浦口車站分別時的情景,刻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構思巧妙,結構精美,語言樸實,飽含深情。(基本內容)
這一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學習本單元,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背影》一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是最有價值的教學要素,是最關鍵的教學內容。(結合單元要求,分析本文教學價值)
二、說教學目標
關于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確定的。語文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并為此構建了三維目標體系,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依據對課程目標的理解,結合單元要求,以及上面對《背影》一課內容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把握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
2、 采用多角度閱讀等方式進行整體感知,抓住細節描寫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3、 體味父愛的偉大,對父母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背影》是一閱讀教學篇目。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整個過程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一些疑難或富于探討性的問題或小組討論,或個別暢談、教師點拔,其間融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要求。
因此,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誦讀法 ,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啟發學生讀懂悟透 。
四、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考慮,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1情境導入,2初步感知,3整體把握,4重點賞析,5拓展延伸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提問:我們的父親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朱自清的父親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學習了《背影》,大家就知道了。
(二)、初步感知
我分3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1、初讀課文,同桌或小組內相互檢查重點字詞,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2、聽錄音。配樂朗讀此文,讓學生注意朗讀的要求和技巧。
3、朗讀課文,自我感知課文。朗讀是學生練習語感,提高閱讀鑒賞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徑,有感情十分投入的朗讀,既能喚起表象,加深理解,又能訓練思維。《背影》平淡樸實、親切自然、感情真摯,只有讓學生多讀,才能感受其間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悅與感染。
(三)、 整體把握
指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理清寫作思路,理解文章主題,感受父子情深。
先指導學生讀文章,讓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
這是教學的重點,我簡單演示一下教學的過程。
同學們,我們通過讀課文,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大家能不能再讀一讀,認真思考一下,文中幾次寫到背影?能否分別起個小題目?說說理解了什么?同學們說的很好,文中有四次寫到背影,一次是總寫,其余三次,分別是:買橘子的背影,離去的背影,淚光中的背影。父親的外表并不美,動作和語言也不漂亮,可是當我們讀了以后,也忍不住像朱自清一樣,眼淚又來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再回到文中,用心感受這份情,感受朱自清語言的魅力。
(四)、重點賞析
你對那一段,那一句有感覺,交流一下。
在此環節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細讀,或沉思,或圈點批注,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與同學交流解決以上問題。
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更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樸實的語言背后的深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閱讀興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完成教學目標(2)的學習。
(五)、拓展延伸
1、小結教學內容
2、讓學生談談,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到了什么?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動過,也許是一次問候,也許是一次長談…..請你把最感動的那個時刻記錄下來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背影》同步練習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走進作者,掌握生字詞。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情感的主要語句。
能力目標:
1、學習在平實的敘述、抒情中蘊藏著的極為精巧的 構思。
2、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
情感目標:
1、認真體會穩重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特別是 父愛。
2、并能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增進與父母的交流,與作 者產生共鳴,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重點段落的分析,以及從文中體味到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激發孩子理解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父愛,表達父愛
教學準備:
多媒體器材、視頻多媒體器材、視頻(電視散文《背影》)、 課件
教學方法:
讀:朗讀、范讀、聽讀、默讀等、引導分析法、討論法、體驗法等
學生分析:
年齡特征:初二學生處于過渡期,具有動蕩性、閉鎖性等特征,獨立性與依賴性矛盾并存。特別是學生的心理閉鎖給課堂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帶來困難。
學科基礎:本校初二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把握大意,但是學生們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語文知識射入信息量比較窄,不能主動合作探究,個別同學對語文不感興趣,依賴心強,不善于思考。這些情況都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造成了阻礙。
對策:依然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采取一切措施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從而慢慢培養學生的好習慣,知難而進。
內容分析:
本課為名篇,重點要讓學生體味感情。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早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展現給學生“背影”這一動作,問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哪一課?
生答:背影。
二、 讀課文
(1) 自由朗誦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標注出比較生疏的、讀不準的字詞。
②有角色意識,以聲傳情
(2) 放課文范讀音頻
要求:①解決自由朗讀過程中讀不準的字音
②通過聽讀體味其中的感情,特別是飽含情感的語句的讀法
(3) 要求自己讀課文,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①標注、解決不懂的生字詞
②介紹作者
③了解文章的體裁
④表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⑤理清寫作思路劃分段落,并表明段落大意。
⑥根據你對課文的認識,幫老師設計一段課堂導入語(介紹導入語),寫下來(以備下節課課堂展示)
(4)①生字詞:
頗 屑 簌 箸
交卸 奔喪 狼籍 簌簌 變賣典質 賦閑 瑣屑 差使 虧空 勾留 攙 蹣跚 禍不單行 慘淡 妥帖 情郁于中 頹唐 惦記
②敘事紀實散文
③作者朱自清學生自由了解,自由展示,知道餓死不吃救濟糧的故事
④⑤⑥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通過預習,我們已經對課文有了了解,如果你是老師,你怎么設計一條導入語。(五分鐘)
二、 整體感知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讀五分鐘)出示課件問題
問題一:文中出現幾次“背影”,分別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請你在“背 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
生:紛紛朗讀課文并思考問題,邊讀邊作標記
師:首先,文章出現幾次“背影”每次分別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出現的呢?如果在每一個“背影”前加上動詞,該如何概括呢?請舉手回答(兩分鐘)(學生回答之后出示答案)
師生互動回答反饋:共四次,
第一次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第一次:想背影
第二次是在父親給我買桔子時的背影 。 第二次:看背影
第三次是在父親和我分別時我看到的背影。 第三次:別背影
第四次是結尾處淚光中重現的背影 。 第四次:思背影
(學生回答,并板書)(兩分鐘)
明確:本文的線索及作用。
三、 重點段落賞析感悟(出示問題二)
問題二:四次提到背影,作者精細刻畫、令人最感動的是那一次?
生:第二次
師:嗯,這是最讓我們感動的,也是作者重點刻畫的一次,讓我們自由朗讀這一段,并且圈點勾畫出對父親的背影進行描寫的語句,思考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出示課件)(一分鐘)
生讀(須三分鐘)
師:先獨立思考兩分鐘(一分鐘)
前后桌生生互動(兩分鐘)、學生回答(三分鐘),師生互動補充。
出示課件文本
肖像描寫
穿戴:黑、深青、布
問:三次突出“布”有什么作用?
(1)寒磣的衣著。
(2)呼應前文慘淡的家境,在這樣的情況下為兒子買橘子更讓人感動。
(3)黑色和深青色,又帶來了沉重感,守孝。
動作描寫
1、平地走路的樣子是:蹣跚的。平地走路尚且如此,那過鐵道、爬月臺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2、身探下月臺——過鐵道——☆爬月臺的動作:手攀(顯出月臺的高)、腳縮(動作遲緩)、身傾(向左微傾有兩個原因)
加上讓同學們體驗父親買的辛苦,結合課本圖片,請一位同學朗讀
其他同學們站起來做這個動作。(攀、縮、傾)
再放視頻,加深感悟。(五、六分鐘)
比較父親去和回時寫法的詳略安排。為什么這樣安排?
體現父愛。父親的形象:慈愛。
兒子的表現:流淚,攙
四、 細細品味
剛才我們一起分析了第六自然段,感受到真摯的父愛,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在文中找一找自己欣賞的,飽含感情的語句,并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
大約五分鐘:
樸實的語言包含了樸素的情感,慈愛的父親令作者難忘也令我們感動。
五、 百花齊放
我們在愛的呵護下,一天天長大,學了這一課,你感悟到了什么?一定有許多想對父親說的話,以爸爸,我想對你說為開頭,寫個片段,展示給大家。
課下整理成書信寫給父親(出示課件)
學生們紛紛把寫的東西拿來讀一讀。
六、 總結
細細觀察,用心體會,感悟真愛,回報父母養育之恩。放歌曲。或唱幾句歌詞。
七、 作業布置:課后第1、2、3題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難忘背影 睹家思父 悲哀
刻畫背影 望父買橘 感激
惜別背影 父子離別 不舍
再現背影 懷念父親 傷心
《背影》同步練習 篇7
[教例簡述]
例一(見《語文教學與研究》1982年第1期 王松泉文)。
一、課內交流段落提綱:
回家奔喪一喪事畢,赴南京,父子同行
事雖忙,不放心,親自送行
南京送別 看行李,揀座位,再三叮嚀
穿鐵道,見背影,幾度落淚
北京思父——持父信,見背影,淚光晶瑩
二、討論
1、本文人物描寫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樣描寫父親?3、這些描寫各安排在什么場景?4、為什么要這樣穿插安排?
三、反復朗讀,體味作者真摯、深切的感情。
例二(見《教學月刊》1987年第8期 張兆龍文)。
一、將第六段作為講析的切口,板書:
外貌——落泊潦倒
動作——一片深情 兩次
背影 分離時:走幾步、回頭、說: 落淚
混入、再找不著
二、父親送行的地方、動作、言談。板書:
終于自己送——愛子心切 我自責
看講揀囑 —— 無微不至 內疚
三、當時的家境、原因。板書:
祖母死,父親差使交卸——禍不單行
還虧空,辦喪事,賦閑——家境慘淡
四、讀首段,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讀末段,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課文所飽含的真摯的父子之情。
例三(見《語文教學通訊》1992提第3期 徐紹仲文)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語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他對動詞的重復使用(如兩次使用“躊躇”)同義動詞(如“囑咐”、“囑”、“囑托”)、動詞同其它動詞或助詞的聯合使用(如“看了看”、“須穿過”、“須跳下去”、“爬上去”)、動詞的照應使用(后邊的“走過去同前邊的”“穿過”、后邊的“探身下去”同前邊的“跳下去”、后邊的:“爬上”同前邊的“爬上去”)等則是非常具體的說明。通過對這些動詞的分析,就可體會到父親真誠樸素的情感。抓住了這些特點來教學,就會大提高課堂教學的精度,就必然節省許多時間。
[評析]
《背影》的教例豐富多彩,可謂智者見智。
以上三例,各具特色:
從教學思路看,例一為“順向思路”,教學是從篇首計至篇末;例二為選逆向思路,教者從重點段落講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為:“點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動詞”的使用規律和表達作用進行咀嚼。
從教學的著眼點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講析,例三則重在線務的聚集。教學的“切口”越來越細小,計析和品評越來越細膩。
從講授的主要內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場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幾個板塊;例二呈“回扣式”,教師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講析一個層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內容都從不同角度指向“動詞”這個中心。
從板書設計 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體性板書,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層板書,例三則可形成筆記式條文板書。
若細心咀嚼,以上三個教例還可以啟迪我們:1、如何就些設計再加以改進;2、如何就這些設計加以組合;3、我們還能設計出哪一種別致的思路?
細細地體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創造新的模式。
《背影》同步練習 篇8
方案一
教學目標 :學習本文選取動人情景,生動描寫人物。以情感人的方法,練習恰當選材并通過描寫外貌、行動、心理等描寫人物。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理解課文,領會寫法。
(一)檢查預習,課內交流段落提綱。
(二)分析課文,逐層板書上述提綱。
什么是典型性?(突出父子之愛)
(三)繼續討論,研究怎樣描寫人物。
選取動人情景以后,還要通過感人的人物描寫來表現中心,人物描寫的一般手段有哪些?本文怎樣描寫父親?這些描寫各安排在什么場景,為什么要這樣穿插安排?
(四)反復朗讀,體味上述寫作特點。
選取動人場景也好,生動描寫人物也好,關鍵在于感情。“有感而發”才能“以情感人”。本文作者有著真摯、深切的感情,寫出的文卓才能如此感動讀者。
第二課時
續寫課文,學習寫法。
(一)復述課文,表情講述分別情景。
(二)續寫課文,再現形象,加深印象。
布置題目。《當列車開動的時候》
區別異同:范文與續寫時間不同(范文寫分別之時,續寫寫分別之后)、事實不同(范文寫真人真事,續寫是合理想象)、人稱不同(范文用第一人稱,續寫用第三人稱)、形象相同(范文形象,續寫再現)、情調相同(范文情調,續寫深化)。
內容舉例:場景(父子剛剛分手之后的車站月臺)、外貌(同范文)、行動(幾次回頭望兒子,爬上石墩看列車)、心理(想回去辦事又遲遲不走,為揀好座位而自慰)、語言(問人列車何時到京)。
第三課時
模仿課文,運用寫法。
(一)評講習作(選取第二課時習作兩篇),加深領會范文寫法。
(二)布置作文,具體運用范文寫法。
作文內容:記母親(或其他親朋)的令你感動(流淚)的一件事;自擬題目;作文指導(略)。
(三)再讀范文,對照要求修改作文。(時間不夠。課外完成)
方案二
教學目標 :了解文章反映生活在舊社會中小有產者的困頓狀況以及父子惜別的深情;學習作者以情貫穿全文,圍繞中心事件詳略得當的寫法;指導學生作仿寫練習。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學士以“送別”為題材寫了許多詩文:有“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的纖細柔情,有“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豪情,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壯別,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惜別……今天我們要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那么作者寫的是誰與誰的分別呢?表達了什么感情呢?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通過查字典、議論、點撥解決若干字詞在本文中的讀音和意義,然后要求學生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幾個人?主要事件是什么?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背影”二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有什么作用?
寫人一般是寫外表,本文為什么卻偏要寫背影?
本文是什么東西打動了你的心,激起了你的感情波瀾?
除這些問題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在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時加以收集、整理。
第二課時
(一)針對第一課時提出的問題,依次引導、組織學生回答、補充或爭論、教師或點撥或歸納,明其要點。
(二)仿《背影》寫一篇記敘文。要求從人、事;情三方面入手,“人”是記敘的中心,“事”是表現人的精神面貌,“情”是貫串全文的經線。
附:板書設計
方案三
教學目標 :學習抓住人物形象特征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這篇文章和一般文章有個很大的不同。一般文章要是寫人,往往寫人的肖像、神情和音容笑貌。這篇文章卻不是這樣。它沒有寫人的神情,也沒有寫人的音容笑貌,只寫了人的一個背影。可是,這篇寫背影的文章,一發表,便立刻轟動了文壇。它發表于1925年,到現在xx年了,xx年來,一直備受推崇。為什么?它好在什么地方?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就要找出它獨特的優點。
(二)作者——生卒年代、此生地點及祖父和父親的定居地點(揚州)。
(三)背景——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含家庭遭遇)。
[繪制北京——徐州——揚州——南京——浦口的簡圖]
(四)寫作緣起——在北京讀到父親的來信,憶起當年浦口分別的情景。
(五)理清課文的思路及層次。
本文寫背影四次:第一次是開頭點題(第1自然段),第二、三次是父親過鐵道買橘子和車上分手(都在第6自然段),第四次是讀父親的來信(第7自然段)。那么第2—5四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安排這四個自然段?
經過引導,板書一個思路及層次提綱:
點題——懸念(第1自然段)
回憶浦口車站父子惜別(倒敘)
交代車站惜別時的家境——為寫背影渲染悲涼氣氛(第2、3自然段)
追敘上車時父親對兒子的關心——為寫背影作鋪墊(第4、5自然段)
描述父親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時的背影(第6自然段)
寫別后思父,再現背影——照應開頭(第7自然段)
《背影》同步練習 篇9
一、說教材
我先說一下對教材的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是初中語文的傳統篇目。(出處)
文章通過追憶作者八年前和父親在浦口車站分別時的情景,刻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構思巧妙,結構精美,語言樸實,飽含深情。(基本內容)
這一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學習本單元,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背影》一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是最有價值的教學要素,是最關鍵的教學內容。(結合單元要求,分析本文教學價值)
二、說教學目標
關于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確定的。語文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并為此構建了三維目標體系,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依據對課程目標的理解,結合單元要求,以及上面對《背影》一課內容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把握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
2、采用多角度閱讀等方式進行整體感知,抓住細節描寫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3、體味父愛的偉大,對父母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背影》是一閱讀教學篇目。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整個過程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一些疑難或富于探討性的問題或小組討論,或個別暢談、教師點拔,其間融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要求。
因此,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誦讀法,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啟發學生讀懂悟透。
四、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考慮,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整體把握,重點賞析,拓展延伸。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提問:我們的父親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朱自清的父親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學習了《背影》,大家就知道了。
(二)初步感知
我分3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1、初讀課文,同桌或小組內相互檢查重點字詞,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2、聽錄音。配樂朗讀此文,讓學生注意朗讀的要求和技巧。
3、朗讀課文,自我感知課文。朗讀是學生練習語感,提高閱讀鑒賞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徑,有感情十分投入的朗讀,既能喚起表象,加深理解,又能訓練思維。《背影》平淡樸實、親切自然、感情真摯,只有讓學生多讀,才能感受其間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悅與感染。
(三)整體把握
指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理清寫作思路,理解文章主題,感受父子情深。
先指導學生讀文章,讓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
這是教學的重點,我簡單演示一下教學的過程。
同學們,我們通過讀課文,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大家能不能再讀一讀,認真思考一下,文中幾次寫到背影?能否分別起個小題目?說說理解了什么?同學們說的很好,文中有四次寫到背影,一次是總寫,其余三次,分別是:買橘子的背影,離去的背影,淚光中的背影。父親的外表并不美,動作和語言也不漂亮,可是當我們讀了以后,也忍不住像朱自清一樣,眼淚又來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再回到文中,用心感受這份情,感受朱自清語言的魅力。
(四)重點賞析
你對那一段,那一句有感覺,交流一下。
在此環節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細讀,或沉思,或圈點批注,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與同學交流解決以上問題。
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更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樸實的語言背后的深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閱讀興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五)拓展延伸
1、小結教學內容
2、讓學生談談,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到了什么?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動過,也許是一次問候,也許是一次長談……請你把最感動的那個時刻記錄下來。
《背影》同步練習 篇10
教學目標: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
落實目標2、3
教學難點:
課文2、3兩段對于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聽讀、朗讀訓練,語匯積累,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一、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提問: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么?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么呢?
二、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正音練習(幻燈出示,見附一)
教師對這些詞領讀兩遍
3、朗讀
1、2段一組同學讀,3、4段二組同學讀,5段全班同學讀,6段三組同學讀
三、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
批注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2、簡要說說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范,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言。教師可根據此收集反聵信息)
3、詞匯積累——課堂練習二
(寫完后對照課本,找出寫錯的字并改正)
4、閱讀嘗試練習(提問討論)
1)“我”與父親最后一次相見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理解記敘要素)
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3)文中一共寫了幾個背影?
4)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5)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說明理由。
A、表現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重點討論解決2、5)
四、作業布置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本上。
2、完成課后建議(不借助其它參考書,做錯沒關系,做在書本上)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重點段落研讀、關鍵語句意義的品讀、理清本文的層次與結構體會中心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比較閱讀訓練。
一、重點研讀第五段(朗讀、討論)
1、上節課我們知道作者一共寫了四個背影,那么作者寫得最詳細的是那一個?朗讀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詞語,等一下要求大家寫出來。
引導學生研究刪后補出的詞語的含義和作用,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拔
A、兩個“黑”字
B、三個“布”字
C、“蹣跚”“肥胖”
D、“兩手”“兩腳”
E、不要“向左”兩字行不行,為什么?
2、為什么“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輕輕的”或是“小心地”?請一位同學表演一下?
3、父親為什么“撲撲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輕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為什么看到這個背景“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為什么趕緊拭干了淚?
5、這一次流淚與第一次流淚有什么不同。與第三次、第四次呢?
二、關鍵語句的品味
1、前面我們通過第五段的閱讀,體會了父親對兒子的一片疼愛之情,那么,文中還有那些句子表現了這種感情?
引導學生分析以下句子,并進行點拔
A、第二段父親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送我去。
C、他囑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開始就體會了父親的這種樸實的疼愛之情呢?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那些語句是互相呼應的?
練習:完成課后練習五
三、總結討論
1、文章的標題改為“我的父親”“浦口別父”好不好,為什么?
2、討論上節課課后練習2、教師板書總結
3、討論中心與段落的關系
A、2、3兩段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B、第四段為什么不詳寫作者在南京與朋友的游逛?
四、作業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敘述一次讓你讓你最為感動的事。
2、背誦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一節文字。
(著眼于遷移與鞏固)
附一:課堂練習一(幻燈出示)
選擇正確的讀音
差使交卸奔喪迂腐瑣屑柵欄舉箸
附二:課堂練習二
根據教師所說的意思默寫出該詞語
1)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2)奔赴親人的喪事
3)亂七八糟的樣子4)把自己的財產、衣服出賣和典當出去
5)凄慘暗淡,不景氣6)有了空閑的時間,指失業在家
7)因為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8)精神不振作
9)細小而繁多的事10)感情聚積在心里不得發泄
附三:課堂練習三
不看書憑記憶補充下面這段文字中刪去的詞語。
我看見他戴著小帽,穿著大馬褂,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縮;他身子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附四、板書設計一
背影
見面的背景禍不單行祖母死了,回家奔喪
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失業)家中光景慘淡
開頭
四個背影去買橘子時
告別時
淚光中的
三次流淚第一次見父親,睹家境,想起祖母悲哀
第二次見背影感動
第三次別父親
第四次想背影
附六、板書設計二
難忘背影——點題
父家境:禍不單行父親疼愛兒子
子描寫背影別前:細心關照兒子憐愛父親
情買橘子:體貼周到
深再現背影——思念
或另一種教案
教學過程:
一、放全文朗讀動畫。思考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么中心?
二、思考討論
㈠整體感知:兩個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回答:父子浦口送別。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寫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分別為: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⑷別后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表達的中心: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㈡思考討論一:父疼子
1、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
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為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為什么?答:望父買橘見背影
3、朗讀,分析這一部分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探”,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4、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為兒子做了這么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么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答:父親的語言。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⑷進去吧,里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舍(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舍,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㈢思考討論二:子愛父
1、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為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D.太聰明了,聰明過分——后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打出:真切理解,真誠感激
㈣研究探討
你認為父親為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為何兒子會多次流淚?
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個背影對于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可能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那為何會如此感動呢?
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朗讀二三段,總結:
特定的環境: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祖母去世,滿院狼藉,變賣典質,父親失業。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然而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愛護著自己的兒子。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還寬慰兒子,并親自送兒子上火車。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兒子上火車;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勝任的,如過鐵道買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為照顧兒子,什么災禍,什么勞累,他都置之度外。父親在千辛萬苦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總結:飽經憂患的父親:一如既往愛護兒子,萬般體貼關愛
父親是一座山,偉大而堅強。嚴酷的現實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負擔壓彎了脊背,他從無怨言,默默地用點點血汗,以透支的生命為兒女們開出一條成功之路。
確實,父疼子,子愛父,讓我們再次欣賞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放影片。
三、拓展遷移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本文以小見大,將父母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摯愛全部凝聚在這個背影里。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復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讀了本文,你不會不想到父母平時對自己的許多鐘愛,甚至有些是自己本來不怎么在意的事情,這時也會浮現出來,令你動心,乃至流淚,甚或慚愧。
打出齊讀: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
其實何止父愛,所有的親情之愛都是感人的,也許你承受著卻沒有發覺,也許你失去了才覺珍貴。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說說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愛親情。
四、感受深情(放背景動畫《懂你》)
同學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床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著我們。讓我們都能對他們說一聲:我愛你們,我理解了你們。
今天我們要布置的是一個特殊的作業,請同學們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背影》同步練習 篇11
本課也有比較大的缺陷,或者說是疏忽。
一是關于“背影的背后”。這個環節有創意,有深度,但提法很突兀,這是研究用語,而非課堂用語。
二是關于“背景的介入”。老師將真實的“父親”呈現給學生,包括“家庭因他娶妾而失和”等情況,這直接導致“父親”的形象大跌,學生脫口而出“我覺得他父親是咎由自取,娶那么多妾干嘛?(生嘩然)”。而老師此時又沒有適時引導,只是囫圇過去了,好在學生及時“回頭”,否則如何收場?這也給我們思考:該介入什么樣的背景?當學生出現新的理解,該如何及時應對?
《背影》同步練習 篇12
這幾乎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名篇,自來論之者眾矣。但是,我總覺得,還有許多話要說,所以寫了這一篇短文。
從藝術性來看,這一篇文章樸素無華,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這是朱自清先生一貫的文風,實際上用不著再多費筆墨,眾多的評論家,在這一點上,意見幾乎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思想性,則可說的話就非常非常多了。我個人認為,有一些十分重要的話,過去并沒有人說過,不能不影響對這一名篇的欣賞。
要想真正理解這一篇文章的涵義,不能不從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華民族的歷史談起。什么是中華文化的精義呢?幾乎言人人殊,論點多如牛毛。但我認為,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先師陳寅恪先生在《王觀堂先生挽詞》的《序》中說:“吾中國文化之定義,見于《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白虎通》的“三綱”,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婦;“六紀”指的是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這些話今天看來未免有點迂腐,也不能說,其中沒有糟粕,比如“夫為婦綱”之類。至于君臣,今天根本沒有了,但是國家與人民卻差堪比擬。總之,我們應取其精髓,不能拘泥于字面。
無獨有偶,我偶然讀到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頤教授的一篇訪問記。饒先生說:“中國文化所以能延綿數千年,仍有如此凝聚力量,實乃受兩個因素所驅使,一是文字,二是綱紀,即禮也。依我多年所悟,中華文化的特點,是在儒家思想中的‘禮’,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學問,這個關系就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要明是非,方能取得‘和’,所以《論語》說‘禮之用,和為貴’。”
饒先生的意見同陳先生幾乎是完全一致的。這兩位哲人實在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今天,我們在國內講“安定團結”,在國際上我們主張和平,講“和為貴”。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都需要一定道德倫理的制約,綱紀就是制約的手段。沒有這個手段,則國將大亂,國際間也不會安寧。打一個簡單明了的比方,綱紀猶如大街上的紅綠燈。試思:如果大街上沒有了紅綠燈,情況將會何等混亂,不是一想就明白嗎?
我仿佛聽到有人提抗議了:你扯這么遠,講這樣一些大道理,究竟想干什么呢?
我并沒有走題,而且是緊緊地扣住了題,《背影》表現的就正是三綱之一的父子這一綱的真精神。中國一向主張父慈子孝,在社會上,孝是一種美德。在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皇帝標榜“以孝治天下”,然而,在西方呢,拿英文來說,根本就沒有一個與漢文“孝”字相當的單詞,要想翻譯中國的“孝”字,必須繞一個彎子,譯做Filial Piety,直譯就是“子女的虔誠”。你看嗦不嗦!
這一字之差,有人或許說這是一件小事。然而,據我看,這卻是一件大事,明確地說明了東西社會倫理道德之不同。我只說我們的好,不說別人的壞。西方當然也有制約社會活動求得安定的辦法,否則社會將不成為社會了。我們中國的辦法就是利用幾千年傳下來的文化,特別是其中的精義綱紀的學說,來調整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得到調整,則社會安定也就有了保障。再濟之以法,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我覺得,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應該把眼光放遠,遠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篇名文所蘊涵的真精神。若只拘泥于欣賞真摯感人的父子之情,則眼光就未免太短淺了。
199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