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案(精選12篇)
《范進中舉》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介紹有關科舉制度的文化常識,語文教案-范進中舉。
二、默讀課文,結合注解熟悉基本內容。將不懂的詞句挑出來。
三、師生共同釋疑。
四、觀看錄像,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觀看時要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
五、回味: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好笑?為什么覺得好笑?結合課本談一談。
六、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出諷刺的藝術手法,布置相關研討作業。參見“教法建議”部分。
第二課時
一、匯報研究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重點研究“對比”產生的諷刺效果。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有關對比手法的內容和“本文的寫作特點”。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表現方式。分析時要堅持從文本中找證據的原則,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寫作特點”。
三、用諷刺的表現手法進行片斷寫作。
教案點評:
作為自讀課文,沒有必要對每一項內容都條分縷析地精講。面面俱到,學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兩個項目,讓學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慮到本文內容涉及到有關科舉制度的文化常識,有些語言涉及到舊小說中的雅語和口語,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本課安排兩個教時。
《范進中舉》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課文諷刺、夸張的語言;
2.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后對比);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重點、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注音、解釋;
2.介紹文學常識及有關明清科舉制度的文化知識;
3.整體感知小說的情節結構;
4.分析1—5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體統同案火候 局不過 兀自 桑梓 萬貫家私 謹具賀儀 相與
四、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思考預習題及情節結構
五、整體感知課文情節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為兩部分:
(一)(1—2)寫范進中舉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二)(3—12)寫范進中舉后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②(6—10)治瘋;
③(11—12)張鄉紳拜會范進。
六、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1.結合注釋自瀆課文,并理解文義。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分別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進中了相公,胡屠戶來賀喜,帶了哪些禮品?寫明禮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戶“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④“體統”的實質是什么?
⑥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為什么硬著頭皮商議盤纏?
⑦屠戶為什么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現范進對功名的追求如癡如迷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3.小結
這部分側重寫胡屠戶的倨傲,精彩的語言描寫和簡練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戶粗俗勢利的嘴臉勾畫得活靈活現。寫范進幾處都只用簡筆,反而顯出他在胡屠戶面前卑怯畏縮、忍氣吞聲的可憐相,胡屠戶斷言范進考舉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第二部分再寫范進中舉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 .學生默讀結合注釋弄懂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設計范進上集賣雞有什么好處?
②“三步兩步走進屋里來”,報喜人擁著他也擁不住,顯出范進什么樣的心情?
③第五段寫范進歡喜瘋了,作者運用了多層次的細節描寫,可分為哪幾個層次?試找出描寫范進發瘋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和句子。
④為什么新貴人歡喜得竟至于瘋了?瘋態的描寫哪些地方最有諷刺意味?
八、作業:
抄寫有關字詞的音形義;.
《范進中舉》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課文諷刺、夸張的語言;
2.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后對比);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重點、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注音、解釋;
2.介紹文學常識及有關明清科舉制度的文化知識;
3.整體感知小說的情節結構;
4.分析1—5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范進中舉》。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體統同案火候 局不過 兀自 桑梓 萬貫家私 謹具賀儀 相與
四、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思考預習題及情節結構
五、整體感知課文情節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為兩部分:
(一)(1—2)寫范進中舉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二)(3—12)寫范進中舉后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②(6—10)治瘋;
③(11—12)張鄉紳拜會范進。
六、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1.結合注釋自瀆課文,并理解文義。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分別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進中了相公,胡屠戶來賀喜,帶了哪些禮品?寫明禮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戶“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④“體統”的實質是什么?
蕁巴闌Ш崤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寫出了什么樣的形象?BR> ⑥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為什么硬著頭皮商議盤纏?
⑦屠戶為什么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現范進對功名的追求如癡如迷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3.小結
這部分側重寫胡屠戶的倨傲,精彩的語言描寫和簡練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戶粗俗勢利的嘴臉勾畫得活靈活現。寫范進幾處都只用簡筆,反而顯出他在胡屠戶面前卑怯畏縮、忍氣吞聲的可憐相,胡屠戶斷言范進考舉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第二部分再寫范進中舉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 .學生默讀結合注釋弄懂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設計范進上集賣雞有什么好處?
②“三步兩步走進屋里來”,報喜人擁著他也擁不住,顯出范進什么樣的心情?
③第五段寫范進歡喜瘋了,作者運用了多層次的細節描寫,可分為哪幾個層次?試找出描寫范進發瘋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和句子。
④為什么新貴人歡喜得竟至于瘋了?瘋態的描寫哪些地方最有諷刺意味?
八、作業: 抄寫有關字詞的音形義;。
完成思考和練習二。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精讀6————12段
2.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討論思考和練習二
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借報錄人之口說范進是”迷了心竅”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戶第二次賀喜的時候,為什么叫二汗提著?為何又寫明禮物?
③簡析胡屠戶喝酒壯膽的有關描寫的語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義?
⑤簡析第9段胡屠戶厚顏無恥的恭維范進的語段。
⑥為什么眾人也都笑起來?
⑦簡析第9節末句。
小結:
《范進中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穩重的生字詞,理清文章結構。
2、了解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3、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教法及教具: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活動個案調整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嗎?(科舉。)對了,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數十年苦讀依舊美夢落空,有的人能美夢成真,從此踏上富貴之路,也有的人為科舉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劇。今天我們來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讓我們一起看看范進究竟命運如何?范進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二、檢查預習簡介作者與《儒林外史》
三、整體感知課文
課文按什么順序安排材料的(時間)
范進中舉前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中舉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請你談談。
中前:
①胡認為范中相舉是他提攜結果,所以擺出長輩架子教訓范。
②范鄉試向胡借
盤纏,被罵個狗血噴頭
中后:
①眾人請胡打女婿,治瘋病。
②范進瘋病好了,見丈人擔心挨罵,胡態度與前截然不同。
③胡無恥恭維范;
④胡一路給范扯上衣襟
⑤家里把屠戶送來的錢打發報錄人,拜謝丈人
⑥范把張鄉紳送的銀子取出六兩送給屠戶。
范進中舉前后的狀況有哪兒點變化
四、理清結構中舉前:
第一部分(1—2段),范進中舉前窮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
中舉后:第二部分(3—12段),范進中舉后的瘋狂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可分三層
五、布置作業:
學生讀課文畫出描寫人物的句子。展示預習成果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自由朗讀課文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概括
①生活境況:中前家貧無人周濟;中后鄉鄰送米、送菜、送房
②社會地位:中前卑微、委人的表現;中后鄉鄰巴結他。
③處事態度:中前甘受委屈,逆來順受;中后對張鄉紳奉迎自如,對胡屠戶是勢利、虛偽。
可分三層
第一層(3—5段)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第二層(6—10段)屠戶治瘋。
第三層(1 1—12段)鄉紳拜會,屠戶受贈。
《范進中舉》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課文諷刺、夸張的語言;
2、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后對比);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重點、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注音、解釋;
2、介紹文學常識及有關明清科舉制度的文化知識;
3、整體感知小說的情節結構;
4、分析1—5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體統同案火候 局不過 兀自 桑梓 萬貫家私 謹具賀儀 相與
四、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思考預習題及情節結構
五、整體感知課文情節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為兩部分:
(一)(1—2)寫范進中舉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二)(3—12)寫范進中舉后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②(6—10)治瘋;
③(11—12)張鄉紳拜會范進。
六、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1、結合注釋自瀆課文,并理解文義。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分別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進中了相公,胡屠戶來賀喜,帶了哪些禮品?寫明禮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戶“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④“體統”的實質是什么?
⑤“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寫出了什么樣的形象?
⑥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為什么硬著頭皮商議盤纏?
⑦屠戶為什么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現范進對功名的追求如癡如迷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3、小結
這部分側重寫胡屠戶的倨傲,精彩的語言描寫和簡練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戶粗俗勢利的嘴臉勾畫得活靈活現。寫范進幾處都只用簡筆,反而顯出他在胡屠戶面前卑怯畏縮、忍氣吞聲的可憐相,胡屠戶斷言范進考舉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第二部分再寫范進中舉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范進中舉》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外貌、語言等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十七范進中舉(八年級下教案蘇教版)。
2.理解夸張、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
3.比較孔乙己與范進的人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夸張、對比手法的運用及了解孔乙己、范進的不同遭遇,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準備
錄音材料、多媒體和小黑板。
設計思路
從整體上把握結構,比較范進中舉前后的經濟與社會地位,合作探究文章的`諷刺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對小說情節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孔乙已是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孔乙己的傲氣、偷竊、懶惰,讓我們同情、可嘆,而范進中舉的情形又是如何的呢?(板書課題及作者。)
2.學生讀注釋①。
(出示課件l。)
師補充:《儒林外史》成書于作者50歲以前,這部長篇諷刺小說共55回,刻畫了100多個人物,但并無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連綴很多故事而成的長篇小說。可是全書卻有一個中心思想,這就是通過對科舉制度的弊害和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墮落的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強烈地抨擊了封建社會道德風俗的敗壞和政治的黑暗,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十七范進中舉(八年級下教案蘇教版)》。它確實是一幅刻畫人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會儒林群丑圖。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出示課件2。)
聽錄音,熟讀課文完成以下題目。
1.自讀課文畫出字詞。
2.范進中舉前后的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試分析人物的語言,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合作學習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小組或同位、前后位之間交流。
2.分角色朗讀課文,進入各自的角色,體會胡屠戶、范進這些人物的形象。
四、反饋交流
(出示課件3。)
1.給加點字注音。
(見《新課標作業設計》本課中的“積累運用”部分。)
(讓一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訂正。)
2.范進中舉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范進中舉前,家境貧寒,社會地位卑微,文中如何體現的?中舉后其經濟與社會地位有了怎樣的變化?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本文通過什么表現手法,諷刺了當時怎樣的人情世態及科舉制度的罪
《范進中舉》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點:
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當我們來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
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待他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戶的語言、行動說明)
2.胡屠戶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紳為什么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啟發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①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夸張的諷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夸張?
3.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在哪兒?
(兩點:
①范進中舉前后的社會地位;
②胡屠戶對待范進前后的態度。)
4.對比的方法對于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么作用?
(范進先賤后貴,胡屠戶前倨后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范進中舉》教案 篇8
內容預覽:范進中舉
【教學目的】
1,積累詞語,理解詞語,運用詞語。
2,了解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3,了解科舉制度下社會各色人等心靈扭曲,趨炎附勢的 眾生相。
【教學重點】
感知主要 人物形象范進,理解范進形象的 典型性。
欣賞本文的 諷刺手法,體味對比,夸張與寫實在 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文獻法 討論法 點評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么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凄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后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待他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戶的語言、行動說明)
2。胡屠戶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紳為什么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啟發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①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夸張的諷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夸張?
3。本文的諷刺與《孔乙己》一文的諷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在哪兒?
(兩點:①范進中舉前后的社會地位;②胡屠戶對待范進前后的態度。)
5。對比的方法對于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么作用?
(范進先賤后貴,胡屠戶前倨后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三,小結課文
四,作業布置
胡屠戶道:“我哪里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后半世靠不著也怎的 ?”這里把胡屠戶恭維的 話寫得極其精彩,一個靠字,道破心機,請以第一人稱說出胡屠戶的 這番心機。
《范進中舉》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學會分析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殘害和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資料助讀】
對比手法及其作用
對比手法通常將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列舉出來,加以對照,突出矛盾雙方最本質的特征。使藝術形象更加鮮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這種寫法的作用主要有:表達鮮明的愛憎情感,突出藝術形象的特點,揭露矛盾沖突,進行辛辣諷刺.
【溫故知新】
1.給加點字注音。
帶挈( )唯唯連聲( )桑梓( )解元( ) 拙病( )星宿( )
2.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作yī( ) 靦tiǎn( )忌huì( )商zhuó( )chuāi( )著 zuàn( )緊
3.課文節選自長篇章回體諷刺小說《 》。作者是 (朝代)小說家 。
4.小說情節發展的一般過程是: 、 、 、 。本文的高潮部分是: 。
【自學提綱】
1.本文的主人公范進是個怎樣的形象?速讀課文,概括范進的性格特點。要求用“我讀到了一個 的范進,從文中他 (具體表現)可知。”的句子來回答。
(學法指導:閱讀小說應學會結合人物的相關描寫,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特點等;學會抓住最能表現人性格的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既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又要學會全面客觀地分析人物;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學會把自己的閱讀感悟及時的用旁批等形式記錄下來,為交流展示做好準備。)
2.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有何變化?結合對胡屠戶的相關描寫,概括其性格特征。
要求用“我讀到了一個 的胡屠戶,從文中他 (具體表現)可知。”的句子來回答。
3.探究: 范進中舉后為什么會發瘋?
(討論引導:反復朗讀第五自然段對范進發瘋丑態的描寫,感受其癲狂的形象;范進中秀才為什么沒有瘋?“噫!好了!我中了!”折射了范進怎樣的內心世界?)
【當堂檢測】
換裝
①姜總工程師難得見到地穿上了一套筆挺的咖啡色毛料西裝。
②今天可是個大喜的日子。他們鋼鐵公司花了一個多億從國外引進的國際先進水平的軋機設備,經過兩年多緊張施工,今天終于jùn工投產了。部里、省里的眾多頭頭腦腦們,今天都要趕來參加投產儀式呢。
③姜總穿著這套挺括的西裝,在工地上走著,精神頭兒格外zhèn奮。兩年里,沒日沒夜地泡在這施工現場,上班下班,都是那套皺皺巴巴硬得象牛皮似的土黃色工作服,哪里有機會穿件像樣的衣服——誰讓他是這工程的總工程師呢!
④姜總工程師一會兒登上軋機平臺,一會兒鉆進配電室,一會兒又攀到天車上,心情和20多年前在產房前等待兒子的第一聲啼哭時一個樣。
⑤轉悠了個把小時,他確實覺得一切都萬無一失,這才活動活動酸酸的腰腿,從主廠房鉆出來。
⑥迎面碰上了公司的許副經理,姜總工程師一愣,平時,老是挺挺括括穿著他那套藏青色西裝,系著深紅色領帶的老許,今天竟然換穿上了那平時從不見他上身的土黃色工作服!
⑦姜總工程師和老許打過招呼,才發現,不遠處的會場主席臺前,還聚著公司的一幫頭頭們。這會兒,清一色每人都穿著那皺巴巴牛皮一樣硬的土黃色工作服。平時,可很少見他們穿。姜總工程師下意識地瞅瞅自己一身筆挺的毛料西裝,感到渾身不自在起來……
1.填字 jùn工( )zhèn奮( )
2.文中第④段中的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3.為什么平日里老是穿西裝打領帶的許副經理,今天反而換上土黃色的工作服?
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藝術效果?
【課下作業】
1.必做題:《課時作業本》“自我檢測部分”
2.選做題:聯系課文有關情節,根據材料續寫:
范進判案
話說范進中舉后不久,即補缺做了高要縣縣令。上任第一天就接到一張狀紙,一平民狀告張靜齋巧取豪奪,強占民宅。只見范進鐵青著臉,用力將驚堂木向下一拍……
要求:①與所給材料銜接自然連貫;②運用對比手法;③ 200字左右。
《范進中舉》教案 篇10
《范進中舉》教案7
《范進中舉》說案
葛店中學:lzy3470 聯系方式:
授課班級:初三(1)班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比較閱讀,從比較中欣賞文學作品,感知藝術形象。
2、了解運用夸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的藝術。
能力目標:
1、以培養自讀能力為主,訓練學生運用\'比較法\'進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讓學生變換思維角度,培養他們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思想及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有進一步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進中舉》是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這是一個小說教學單元。本文承接魯迅的短篇小說《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對讀書人殘害的名著。節選自《儒林外史》,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欣賞、感知藝術形象。為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文學名著的能力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運用\'比較法\'閱讀分析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進和胡屠戶的人物形象。
2、難點:理解范進發瘋的原因及對科舉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處理:
這篇文章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在一課時教完,學生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而不容易著眼于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不斷發展興趣,領會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長課文尤其要注意精講,講求適當的取舍。本文的關鍵在\'中\'字上,要抓住這一關節點生發開來,以收\'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重點分析范進和胡屠戶兩個人物,并注意處理好與《孔乙己》一文的比較閱讀。
三、教學模式程序:
(一)模式:學生主動參與型
(二)程序:
1、通過與《孔乙己》的比較引入對《范進中舉》的學習,利用電腦課件簡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吳敬梓。(5分鐘)
2、利用電腦課件展示比較閱讀圖表,重點分析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戶對他的不同態度,了解夸張、對比手法在本文中具體運用所達到的強烈的諷刺效果,并運用電腦課件對人物形象進行歸納總結。(20分鐘)
3、采用引伸法,讓學生假想孔乙己中舉后將會出現的情景,既訓練了口頭表述能力,又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10分鐘)
4、利用電腦課件對全文的寫作特色及中心進行歸納總結。(5分鐘)
5、布置作業,進行鞏固訓練。(5分鐘)
四、教學方法及手段:
采用學生主動手參與型教學模式,訓練運用\'比較法
\'進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師適當的引導、點拔下,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討論來共同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五、教學效果反饋及學生素質培養情況預想
1、以學生主動參與型教學方式授課,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主主動性,并較好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解答問題的能力。
2、練習口頭改寫,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有利于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習慣,樹立聯系,全面看問題的辯證觀點。
六、板書設計:
范進 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
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
胡屠戶 欺貧愛富,趨炎附勢
《范進中舉》教案8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么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凄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后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范進中舉》教案9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以課堂練習為線索,組織教學。第一課時采用以練代講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教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 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4)完成“預習提示”后面的三項字、詞練習。
2 補充介紹魯迅對《儒林外史》的評價。
迨吳敬梓《儒林外史》書,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
(摘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3 疑難詞語補充解釋。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相”讀xiàng,不讀xiāng;“中”讀zhòng,不讀zhōng。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4 學生看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課堂練習。
學生使用工具書,對照課文,完成以下練習。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輕聲討論。
(1—4題答案已標在括號內或橫線上。)
1 在括號內注音,橫線上組詞。
2 課文中寫“張鄉紳拜新中的老爺”時,先寫一個“體面的管家”送來“大紅金貼”,其作用是
a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待人和氣有禮。
b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尊敬新中的舉人。
c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的身分和派頭。 答(c)
3 胡屠戶一聽張老爺駕到忙“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其含義是
a 胡屠戶深知自己是殺豬賣肉的,粗氣陋俗,此場合不便出頭露面。
b 說明封建社會上尊下*,有身分的人來了,平民一般采取回避態度。
c 反襯封建統治者平常凌駕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焰。 答(c)
4 張老爺一見范進中舉的題名錄,當天就來,開口“親切的世兄弟”,閉口“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還送銀子、送房子,張老爺內心目的是
a 想巴結新中舉的范進,為日后仗勢辦事鋪平道路。
b 為的是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權勢。
c 用稱兄道弟等手段來拉幫結派,今后好橫行鄉里,欺壓百姓。 答(b)
5 范進為什么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6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8 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9 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三、析題、釋疑。
練習中1—4題已有答案,教師在檢查訂正時,不能單判定對還是錯,而應該結合語境分析,告訴學生為什么對,為什么錯。
第5、6題可先讓學生發言,互相討論,只要說得有理,都應該加以肯定,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第5題提示: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第6題提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于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前面六個問題,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留下后面兩個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里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請同學們課后帶著這兩個問題去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再細細品味互相討論,為下一節課繼續分析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7: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題中兩個小問題聯系得比較緊密,我們可以從“藝術效果”入手,進行綜合分析。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丑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學生概括、歸納,做“課堂練習”7;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完成“課堂練習”7: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三、討論“課堂練習”9: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那一篇?為什么?
提示:此題主要是講清為什么喜歡的原因。教師可從人物、主題、結構、語言諸方面作一些提示,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不必下結論。
四、學生質疑。
這篇課文,我們共完成了9個練習。主要學習了文中的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我們也運用對比手法將本單元已學過的兩篇課文作了一些比較。請同學們進一步研讀課文,提出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五、布置作業。
完成“揣摩·運用”四、五。
《范進中舉》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會用簡練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2、分析范進形象,體會世態炎涼。
3、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的諷刺藝術。
4、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正確思考讀書的目的。
學習重點:
分析范進形象,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體會諷刺藝術。
學習難點:
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中國有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道出了封建社會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千千萬萬的讀書人把考科舉當作自己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敲門磚,為了中舉而神魂顛倒,范進就是其中的一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吳敬梓的小說《范進中舉》。
二、 出示學習目標
三、 預習檢測:
讀準下列詞語:
帶挈 錠子 親家 扒糞
啐痰 腆著 桑梓 綰頭發
四、介紹作者及《儒林外史》
五、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用簡練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中秀才—考舉人—范進發瘋—胡屠戶治瘋—張鄉紳來訪
這篇小說都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呢?主人公是誰?
六、分析范進形象:
1學生跳讀課文,劃出與范進有關的語句。
2合作探究:你認為范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熱衷功名
圓滑虛偽
3描寫范進最精采也最能體現他熱衷功名的是哪一段?
學生齊讀第五段,這一段從那些方面描寫了范進?
外貌
語言
動作
哪個同學來讀一讀范進的語言?
范進始終說的一句話是:好了,我中了!為什么中了就好了?同桌交流
中了—就會出人頭地、有錢有勢、享受榮華富貴
不中—受侮辱、嘲笑,看不起
文中那些地方體現出這一點?
中舉前后對比,揭示出范進熱衷功名的原因。范進熱衷功名到了發瘋的地步,探究發瘋原因,認識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范進發瘋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沒有關系?人們的靈魂都被扭曲了,所以說科舉制度不僅毒害了范進這樣的讀書人,也毒害了整個社會。
七、探究:作者是怎樣運用諷刺手法的?
(1)、夸張手法
(2)、對比手法
八、思考:
范進中舉了,金錢地位就都有了,那么,我們讀書的目的呢?
九、小結:
通過分析范進形象,我們體會到了科舉的罪惡。讀書沒有錯,但讀書的目的不僅僅為了升學,我們要樹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材”的正確觀念,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讀書人。
《范進中舉》課后反思:
《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讀書人靈魂、敗壞社會風氣的罪惡,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分析范進這個人物形象上,從而體會小說的諷刺藝術。我在教學中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 親近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我接觸到的班學生程度差,學生連第一排都不敢坐,生怕老師提問,我笑瞇瞇地親自把學生的凳子搬到第一排,拉著學生的手讓他們坐下,拋開課本,走到學生中間說:“老師很喜歡大家,這一節就想和大家聊聊天。”學生來了興致:“老師,聊什么話題呀?”我說:“聊范進唄!大家都是讀書人,比比誰的讀書思想境界高.”課堂氣氛輕松隨意,遇到難題多讓學生討論,教師不包辦,有學生發言,及時鼓勵:“你這么聰明,老師太喜歡你了!”“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志向,從你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希望!”慢慢的,學生開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2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讀小說當以分析人物為重點,很多教師都是對范進中舉前、中舉后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詳細地對比分析,這樣,學生必須熟悉課文才能找準確,找全面,根據學情,我把長課文簡單化,先整體感知范進,再重點賞析“范進發瘋”片段,中了,為什么好了,不中,為什么不好,對比揭示范進熱衷功名的原因,體會科舉制度的毒害,不蔓不枝。
3、注重情感價值觀教育。
在探討“范進發瘋”的原因時,學生認識膚淺:范進中舉太高興了。我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校的很多學生都考上了大學,他們為什么不發瘋呢?范進考了多少年?他為什么不尋別的出路?如果我們考不上大學會怎么辦?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科舉制度下封建社會的黑暗,同時又感受到我們所處社會的光明與幸福。引導學生擺正讀書心態,不是為了升學而讀書,要做對社會有用的讀書人,這是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
不足之處:
《儒林外史》是諷刺小說,諷刺藝術也是學習的重點,我沒有引導學生探究諷刺手法,課堂容量較小。
總之,這堂課后我最深的體會是: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平時多聽課 ,多學習,才能提高教學水平。
《范進中舉》教案 篇12
吳敬梓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儒林外史》的介紹。
2.諷刺藝術的表現形式——夸張、對比、寫實。
(二)能力訓練點
1.欣賞小說的諷刺藝術。
2.比較閱讀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了解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對丑惡現象進行辛辣諷刺的藝術。
二、學法引導
因《范進中舉》是長篇小說節選,學生要想較好地完成該課的學習目標,宜課外閱讀《儒林外史》全書,對該書的整體情況,包括所刻畫的人物,所選取的典型題材,反映的主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個大體的了解。學習本文時,著重從范進的語言、動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舉后喜極而瘋的原因的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題及藝術特點。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1)個性鮮明的人物語言與動作。
(2)對比、夸張與直接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2.難點
舊小說中的雅語與口語。
3.疑點
同是讀書人,范進與孔乙已有何不同?
4.解決辦法
重點問題主要由學生閱讀分析得出答案,難點多參照文下注解解決,疑點采取結合上幾節課內容進行兩個人物的比較的方法解決。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重點、難點: 范進喜極而瘋的戲劇性結局
(一)明確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二)整體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諷刺小說中的精品,所以在一開始應予以介紹并鼓勵課外閱讀,這也能促進學生對本課知識、人物主題的認識。而后分析課文內容,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重點剖析主人公范進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以一幅能概括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對聯導入課文。
2.作家、作品簡介
吳敬梓,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早年也曾熱衷功名,便考場屢屢失意,同時在家境由富到貧的變化中,他也飽嘗世態炎涼,這些使他對現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促使他寫下了長達三十萬字的章回體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干,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
3.自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一些舊小說中的詞語的解釋。
(2)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后”兩個部分。
4.根據插圖,復述課文梗概。
5.整體感知課文:
(1)找出課文中寫得比較精彩的地方,試作簡要分析。
(2)課文中這些精彩之處都是圍繞哪個中心情節展 開的?
6.范進形象分析
(1) 中舉前后,范進產生了那些變化?(從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對人態度等方面來談)
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中舉后
學生讀第5段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給其劃分層次,并分析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復,這種反復說明了什么。
明確: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昏厥一瘋跑一跌倒一瘋走集上。這里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復,“我中了”一句話反復出現。拍手、笑印證了他是因喜而瘋,“我中了”體現他念念不忘的是科舉,一旦中舉,喜極而瘋,這一情節的設置,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欲熏心,從而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學生讀第5至12段,[思考]范進中舉之后地位、經濟狀況發生哪些變化?這說明了什么?范進對胡屠戶的態度有何變化?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中舉之后,范進地位馬上提高,這從周圍眾鄰居的稱呼“范老爺”,胡屠戶的言行, 張靜齋上門幾件事都可看出。而張靜齋送錢送房子,可見范進經濟狀況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更預示他從此將走上富貴之路。他對胡屠戶的稱由“岳父”轉為“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偽的一面。
從中舉之后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
(2)作者設計范進“喜極而瘋”的用意何在?
(四)總結、擴展
本課對于范進形象的分析是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分析,我們重要的是明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孔乙己沒有進學、潦倒一生,范進進了學又如何?不過變為統治階級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運、相同的主題。
(五)拓展閱讀
神醫袁體庵
子孺言:明末高郵有袁體庵者,神醫也。有舉子舉于鄉,喜極發狂,笑不止,求體庵診之。驚曰:“疾不可為矣,不以旬數矣,子宜急歸,遲恐不及也。若道過鎮江,必更求何氏診之。”遂以一書寄何。其人至鎮江,而疾已愈。以書致何,何以書示其人。曰:“某公喜極而狂,喜則心竅開張而不可復合,非藥石之所能治也。故動以危苦之心,懼之以死,令其憂愁抑郁,則心竅閉,至鎮江當已愈矣。”其人見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對胡屠戶描寫部分,體會人物性格。
2.課外閱讀《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第二課時
重點、難點: 文章的主題和寫法
(一)明確目標
1.胡屠戶形象分析。
2.對比、夸張、寫實的諷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斷閱讀。
4.范進與孔乙己形象比較。
(二)整體感知
本課時以諷刺藝術的欣賞為重點,以胡屠戶的形象分析其實也貫穿這一內容,范進與孔乙己比較、精彩片斷閱讀求粗不求細,大致輪廓出現后讓學生自己揣摩。
(三)教學過程
1.以胡屠戶為例,分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夸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丁哪幾種形式?結合胡屠戶形象分析逐一進行說明。
明確:主要用了對比、夸張和直接寫實三種。
(1)對比 胡屠戶對范進的前后態度變化。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一一“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 “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著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一一“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干思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戶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2)夸張
胡屠戶打了范進之后,“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眾人回家時,“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這種細節上的夸張,用漫畫式的筆法顯示出胡屠戶對范進畏懼、巴結的情態。
(3)直接寫實
第12段,這里胡屠戶的動作“攥”、“舒”、“縮”、“揣”及“緊緊”、“連忙”兩個詞活畫出他那副貪財虛偽的小人相。
通過對比、夸張、寫實的手法,胡屠戶的性格躍然紙上:這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他欺貧愛富、貪財虛偽、庸俗自私。
學生討論文中對其他人物的諷刺描寫,如用夸張的手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情狀。
2.請從胡屠戶、鄉鄰、張 鄉紳對范進態度的變化這個角度分析他們的性格特征。
胡屠戶:截然不同的兩副嘴臉,充分表現出他的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鄉 鄰:趨炎附勢,譴責了封建社會的丑惡的道德風尚。
張靜齋:是作者刻畫的次要人物。作者具體描寫了“張老爺拜會新貴范老爺”的場面,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四)總結、擴展
本文與《孔乙己》相比,是通過一個中舉的人,圍繞“中舉”這一事件,描寫各色人等的種種丑態,從而揭露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揭露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世態。作者用了對比、夸張、直接寫實的手法對這些人物進行描寫、諷刺,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批判性。
1.下面進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斷的閱讀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找一個帶有明顯諷刺的片斷進行閱讀,然后集中討論。
示例1 第四回寫到范進到知縣湯奉處打秋風,當知縣看到范進因守制而不用銀鑲杯箸,不用象箸時,很擔心他不用葷酒,正在此時,卻見范進“在燕窩碗里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里”,這才放心。一句“大蝦元子”的描述將范進虛偽的性格暴露無遺,同時也表現出封建禮教的虛偽性。
示例2 第五回寫到嚴監生臨死前伸出兩個指頭,眾人都不得要領,其妾趙氏猜出他的心事“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恐費了油”,挑掉一莖之后,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這兩個指頭使嚴監生與葛朗臺一樣,成為世界文學畫廊中著名的吝嗇鬼形象之一。
比較閱讀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作為比較的雙方應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與個性。同樣,除了范進與孔乙己,還可進行丁舉人與張靜齋的比較,胡屠戶與張靜齋的比較。這些比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2.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五)布置作業
1.比較《范進中舉》與《變色龍》的諷刺藝術。
2.根據有關歷史資料,結合課文,談談你對科舉制度的了解,并把它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