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精選14篇)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1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整體感知
本文是梁啟超于1922年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所作的一次演說的演講詞。這篇講演詞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什么是敬業,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全文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表達通俗透徹,說服力強。
(二)學法引導
本篇講演詞針對性強,閱讀時,可設想自己是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的學生,以便更好地接受作者的觀點。另外,學以致用,學本文宜多聯系自身實際,談讀后的感受。對文中運用的多種論證方法,如例證、引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應逐一分辨。對引用的名言警句也要理解意思并懂得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審美鑒賞
條分縷析的理趣美
這篇講演詞從整體結構看,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開篇在交代論題的來源后,總提本文論述的中心,“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主體部分分兩層分別進行分析和闡述。先分析什么是“敬業”,指明了敬業的重要性,怎樣才能做到敬業。接著分析怎樣才能做到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并用了序次詞語“第一”“第二”,更加清楚地顯示出演講的層次。末尾一節,對全篇進行總結,指出“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并用強烈而真摯的感情提出殷切希望作結。
(四)重難點突破
1.閱讀課文,盡可能用文中語句回答:什么是“敬業”?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我們今天該怎樣理解文中的“業”和“敬業”精神?
【析】此思考題的前一問著重在于考查學生理解課文、提取文中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后一問則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參考答案】根據自己的才能、境地,從事一種職業,力求做到圓滿,就是“敬業”。
從自己的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從勞苦工作中找出快樂來,就是“樂業”。
對于“業”不能只局限地理解為狹義的職業,它可以廣泛地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對于“敬業”精神,應該理解為熱愛自己的事業,干一行,愛一行,不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
2.下面兩句話都是《敬業與樂業》中引述的孔子的話,作者是在怎樣的情形下引述這些話的?引述這些話有什么目的?
①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析】此題要求學生能理解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的意思,及其作用,從而領會引證在議論文中的好處。
【參考答案】第①句是本文作者在闡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的觀念時所引的話,作者認為做事要敬,就是把全副精神都用在事情上面,絲毫不可分。而孔子的這句話,贊成人人要按自己的職責辦事,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為旁的事勞神,與作者的主張一致。引用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為作者自己的主張提供有力的佐證。
第②句話是作者為解釋為什么要樂業而引用的,作者認為凡職業都有趣味,能夠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人類的生活才有價值。而孔子就是從他的自身經驗中領略出趣味來,所以說出“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以樂為至高無上境界的話。可見圣人在幾千年前就有這個體會,從而反證作者的見解。
3.文章第4段中,作者在舉例比較英、法兩國的國民性質,在對比英、法兩國人在公事房里頭的表現和走路時的注意力之后,說:“這些話比較得是否確切,姑且不論;但很可以為敬業兩個字下注腳。”句中“比較得是否確切,姑且不論”這些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析】這道題意在引導學生注意對文章遣詞造句的推敲,體會議論文論理講究語言的嚴密性特點,也是為了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思維的邏輯性。
【參考答案】這些詞語不能省去。因為如果直接說“這些話很可以為敬業兩個字下注腳”,就仿佛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國學者書中的話,語言表達顯得欠周密。而加上這些詞語,講演的邏輯性就很強。
4.如何讓你來論證敬業與樂業,你能提供哪些新的論據?包括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析】此題一方面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敬業與樂業的理解,也是在鍛煉學生緊扣論點選擇適當論據的說理能力。關鍵在于選取的論據是否能緊扣論點,證明論點。可以先找敬業的論據,再找樂業的論據,進而找敬業與樂業相互關系的論據。
【參考答案】略
敬業與樂業·重點分析一、作品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論述的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第一層(第3~4段),論述敬業的重要。第二層(第5~6段)論述樂業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二、關于語言本文語言表達具有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色。如第四段中,作者在舉例比較英、法兩國的國民性質,在對比英、法兩國人在公事房里頭的表現和走路時的注意力之后說:“這些話比較得是否確切,姑且不論;但很可以為敬業兩個字下注腳”。句中“比較得是否確切,姑且不論”這些語句則必不可少,體現了語言的周密和準確。因為如果直接說“這些話很可以為敬業兩個字下注腳”,就仿佛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國學者書中的話,語言表達顯得欠周密。加上這么十來個字,講演的邏輯性就更強了。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一、詞語積累旁騖(wù) 褻瀆(xiè dú) 銜著(xián) 層累(lěi)駢進(pián) 強聒不舍(qiáng guō)二、作家作品梁啟超(1873~1929年),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革命”。早年所作議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三、課文簡析這篇講演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并積累所引用的經典、格言,體會演講詞語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分清觀點和材料。
3.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事例和道理來闡明觀點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以讀促思。
2.利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3.組織小組合作探究,進行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深入領悟“敬業與樂業”的內涵,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用敬業樂業的精神對待學習和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全文的思路,作者是如何運用事例和道理來證明觀點的。
2.引導學生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內涵,聯系實際用敬業樂業的精神對待學習和生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所提出的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實際正確認識職業與人生價值的實現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思考問題。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這個年輕人輕聲地回答說:“我的國家從兩萬多公里外送我來這里,不是叫我在這場比賽中起跑,而是派我來完成這場比賽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敬業和責任的深刻內涵,同時他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敬業與樂業》就是宣講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一篇文章,這是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先生在職業學校對在校的學生所作的演講詞。讓我們去聆聽先哲的教誨,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
展示課件并展示艾克瓦里的圖片素材。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思考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二)整體感知,梳理思路
學生默讀課文,并根據教師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
1.作者所認為的“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中的“如此”是指怎樣的生活?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的?
3.劃出文中表明各段之間起過渡聯結作用的語句,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
【設計意圖】用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全文思路。
(三)深入探究,領悟品味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進行品味。
1.作者在論證“要有業”“要敬業”“要樂業”這些觀點的時候列舉了哪些例子?講了哪些道理?
2.文中引用了大量經典語句、格言,找出并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并說說這些材料所證明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3.品味本文演講和口語特色。
(1)文中在引用古籍名言時,怎樣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的?還有哪些語句如話家常?
(2)作為一篇演講稿,文中哪些內容體現了作者很注意和聽眾進行現場交流?
【設計意圖】1.通過分析作者證明觀點所運用的方法,進一步理清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聯,從而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內涵。2.通過品味語言,了解這篇演講詞的語言特點。
(四)質疑問難,思辯拓展
1.教師導語并設計問題:文中作者在談到“要樂業”這個觀點的時候寫到“‘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我們的身邊也常常聽到同學抱怨“學習好苦啊”,如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勸導他要樂學。
2.文中作者認為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是同一價值,你同意他的觀點嗎?不同意見的小組擬定一個簡單辯論提綱,展開辯論。
3.小組內交流:你未來的理想職業是什么?你將怎樣對待這份職業?
【設計意圖】1.通過解析作者的論證過程,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表明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充分有力的論證。
2.讓學生能盡情地參與討論,發表看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在思辯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五)布置作業
對家人或熟悉的人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自己職業或學習的態度,思考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如何做一個將責任和趣味統一起來的人。
【設計意圖】了解不同的人的職業觀,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并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2、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3、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系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要點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課文,思考問題,初步讀懂文章
一、解題,介紹作者
導入新課:《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梁啟超先生字卓如,別號有任公、滄江、中國之新民及飲冰室主人等。廣東省新會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注意者,著名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的文章被成為“新文體”。文編《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以試驗、總結、推廣職業教育而著稱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該校1918年5月由黃炎培發起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的,校址在上海陸家浜。以黃炎培提出的“敬業樂群”為校訓,提倡“手腦并用”“雙手萬能”,著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生產勞動實習和職業道德訓練,強調教育與社會聯系,有優良的傳統和校風。
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
1.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后發動學生評議。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1)這是一篇講演稿,是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但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是大有幫助的。
(2)總結議論文文體知識。
(3)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
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4)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者總括:9段文字,按議論文的一般論證結構,文章可劃分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2~8段,論證中心論點;第三部分是第9段,歸結全文。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四、布置作業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學生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1段,對題目作簡單解釋,然后提出中心論點。
第2段,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
第3段,從反面論述,說明無業的害處。
第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反面論述。
第5段,作者具體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6段,開門見山提出第二分論點“要敬業”。
第7段,以設問方式把“要敬業”的論述引向深入。第8段,論述“要樂業”。第9段,歸結全文。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4
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解讀梁啟超的
東臺市城北中學 夏凌翔
一文的作者梁啟超(1873年—1929年),是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勤奮著述,至死不輟,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1922年,梁啟超先生在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呢?怎樣才能把學習生活當作一件樂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啟超先生的一文仔細領會吧。
這篇講演詞的開頭交代了題目的來源,作者從《禮記》中的“敬業樂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樂其業”這兩句話來斷章取義提練出了“敬業、樂業”四個字,提出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這一中心論點,可謂是水到渠成。那么何謂“敬業”與“樂業”呢?
閱讀全文,我們不難發現,所謂“敬業”便是責任心,具體講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來,全力以赴,專心致志,實實在在,把事做得圓滿。所謂“樂業”,即是有趣,具體講就是能從勞作中,找出快樂,領略出趣味,對自己的職業樂于做下去。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想過這些?有沒有這樣去做呢?我想,你們在讀了這篇文章后,一定會做得更好。
敬業與樂業有什么關系呢?作者曾經說過:“凡欲成就一事業者,必然責任心與興味心兩者俱備。”這句話有力地說明了敬業與樂業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有“敬”必有“樂”,有“樂”定有“敬”,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毫不畏懼,越難越要鼓起勇氣,你只要一層層的往里面追,往里面鉆,沒有任何雜念,你一定會被吸引到“欲罷不能”的地步,就會對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產生濃厚的興趣,愈加感受到你所做的是正確的,一定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就是“敬業”與“樂業”的表現。正如作者在《學問之趣味》中所說的:“興味總是慢慢的來,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處……,如不帶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來,或者今天研究這樣,明天研究那樣,趣味還是引不起來。”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呢?作者在文中第3小節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同時列舉當大總統和拉黃包車兩件事作對比,從學理上解剖“職業沒有高下”,提出了“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說法。在第4小節中引用《莊子》中“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曾文正說的“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等話語,列舉“當木匠”與“當政治家”,當“挑糞的”與“當軍人”的事例,提出了“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職業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的說法,讓我們懂得了若要敬業,便應當尊重職業的神圣,無視職業的貴賤,對于各種職業都要做好,將全副精力集中到做事上,一點不旁騖,一定要做得圓滿。只有這樣,才做到了敬業,才可能做“天下間第一等人”。
在論證如何做到“樂業”這一點上,作者同樣是運用引用和舉例的方法,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第一,專心把職業做下去,身入其中看他的變化、進展,自覺親切有味;第二,從奮斗、刻苦中增加快樂;第三,與同業競勝而得到快感;第四,專心工作,可把游思、妄想杜絕,省卻煩悶。這樣便是做到了“樂業”。
我想,同學們在讀了這篇文章以后,一定頗有收獲,讓我們記住作者的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你們定會走向美好、燦爛的明天。
通訊地址:江蘇省東臺市城北中學
郵編:224200聯系電話:0515—5212479
背景資料:
1、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年—1929年),近代思想家、學者,維新運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的文化巨人,清華國學研究院的著名導師。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1890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1891年就讀于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并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在1898年一起領導了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勤奮著述,至死不輟,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2、關于題目:
題目中的“敬業”從《禮記》中的“敬業樂群”化用而來,“樂業”是從《老子》里的“安其居,樂其業” 提練而出,用作者的話說,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所謂“敬業”就是忠于自己的工作,將全副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一點不旁騖。所謂“樂業”,是能從勞作中找出快樂,領略出趣味,對自己的職業樂于做下去。作者認為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3、關于講演目的:
1922年,梁啟超先生應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的邀請,向該校的學生致講演辭,由于講演的對象都是有志投身社會工作,為就業作準備而入學的學生,因此作者便用與職業有關的題材,以“敬業與樂業”為題發表演說,借以慰勉該校的學生,將來能“敬業樂業”,各盡自己的力量貢獻社會,同時也從職業中享受到樂趣。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檢 測 題
一、給加點字注音
旁騖( ) 老聃( ) 佝僂( ) 承蜩( )
駢進( ) 褻瀆( ) 強聒不舍( )
二、解釋加點字及詞語
1、不二法門
2、主一無適
3、旁騖
4、強聒不舍
三、補全下列語句
1、安其居,__________。(《老子》)
2、雖__________,__________,而惟吾蜩翼之知。(《莊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乃凝于神。(《莊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愿乎其外。(《中庸》)
四、填空
1、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近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領袖之一,字_________,號__________,別號__________,廣東新會人。其著作編為《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的“安其居,樂其業”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的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地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煩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1、補全橫線上的語句。
2、解釋句子: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倘能身入其中”一句中“倘”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__。
4、寫出選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聯系自己的學習,談談選文給你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一、給加點字注音
旁騖(wù) 老聃(dān) 佝僂(gōulóu) 承蜩(tiáo)
駢進(pián) 褻瀆(xièdú) 強聒不舍(qiǎngguō)
二、解釋加點字及詞語
1、 法門:佛教徒稱修行者所入之門,引申為途徑。不二法門:佛家用語,意即惟一的途徑。
2、適:朝別的路上去。主一無適:專心于一件事,一點也不向別處分心。
3、騖:馬亂跑。旁騖:不專心。
4、聒:喧擾;舍:舍棄、放棄。強聒不舍:硬要啰嗦個不停。
三、補全下列語句
1、樂其業; 2、天地之大,萬物之多; 3、用志不分; 4、素其位而行
四、填空
1、梁啟超;思想家;學者;維新運動;卓如;任公;飲冰室主人;《飲冰室合集》。
2、使人民安居樂業;安居樂業;安心地住在那兒,喜愛自己的職業。
五、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1、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他這個人啊,用功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里,便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來,如此而已。
3、如果;代前文中的“一件職業”。
4、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5、略。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文章內容,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明確文章論點。
2.從“有業”“敬業”“樂業”三個角度為每一部分分層,從而明確文章各部分之間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間、每一段層與層之間的邏輯關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內部邏輯關系的過程中,學習文中涉及到的多種論證方式并能夠將舉例論證的方法加以運用。
4.通過評價作者的觀點,學生能夠嘗試用辨證眼光看待問題并得出自己的結論。
教學過程
(一)環節一:回顧已知,激興趣、導新課
教師引導: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人,他不但自己非常優秀還是一位特別出色的父親,他把九位子女都培養成了特別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啟超。
梁啟超,字卓如,又號飲冰室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啟超共有9個子女:詩詞研究專家梁思順、我國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梁思忠、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經濟學家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
我們學過他的《少年中國說》,一起來背誦一下最后一句話。
學生活動:聆聽老師對作者的介紹,引發學習的興趣,再由熟悉的文本過渡到對新課文的學習。
(二)環節二:圈點批注,玩游戲、理結構
教師引導:我們一起做一個文字游戲,在做游戲之前請大家把所有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在書上畫出來,在書的空白處適當寫一寫你讀這些句子的感受。
學生活動:在書中畫出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師引導:
第一個游戲:請從你畫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話,這十句話要能夠涵蓋文章內容,以作者的口吻說出來。
學生活動:學生發言依次接龍,每人說一句話,互相訂正所找句子是否是作者的觀點。①“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②有業很必要③首先要敬業。④什么是敬業呢?⑤業有什么可敬呢?⑥為什么該敬呢?⑦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呢?⑧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里上發出來的便是敬。⑨第二要樂業。⑩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教師引導:
第二個游戲:請從十個句子中刪掉六句,保留四句話。這四句話要能夠涵蓋文章內容,以作者的口吻說出來。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讀懂文章內容,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從十句話中挑選文章的分論點。
“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第一要敬業,第二要樂業。
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教師引導:
游戲升級版:只保留一句話,這句話是作者最想對我們說的。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篩選找到本文的中心論點。
“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三)環節三:分段研讀,理結構、辨方法
教師引導:請用自己的語言,有條理地闡述作者是如何把“有業”部分說清楚的。提示:說清楚把什么問題說明白用什么方法即可。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后梳理概括本部分各段文字的內容,關注論述過程中使用的論證方法。
第2段提出有業之必要。
第3段引用了孔子的言論,舉了他的例子,從反面證明了有業很重要。
第4段舉了百丈禪師不工作不肯吃飯的例子,從正面闡明了有業的重要性。
第5段作者再次強調百行業為先的觀點。
教師引導:課文6、7兩段能調換位置嗎?請根據我們學習“有業”部分學到的方法,自己分析第6、7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如何將“要敬業”這個觀點闡述清楚的。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研讀6、7兩個自然段,概括段意,辨析兩段之間的邏輯關系。第6段:為什么敬業——分析問題;第7段:怎樣敬業——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這是一篇演講詞,下面老師來朗讀第8自然段的內容,大家聽我朗讀后提取作者對“樂業”的幾點看法。
(四)環節四:辨證思考,悟內容、說看法
教師引導:文章中作者的觀點你都同意嗎?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后,發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比如:“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能會有不同看法。
(五)環節五:繼續拓展,比類文、明關系
教師引導:閱讀《懷疑與學問》一文。課文與拓展文的題目都是并列短語,試分析兩個題目中各自的兩個詞語之間邏輯關系是否相同。
學生活動:閱讀文章,梳理內容,判斷題目中兩個詞語的關系。“敬業”與“樂業”就是遞進關系;“懷疑”與“學問”是條件關系。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⑵把握本文論證結構的方式。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敬業與樂業。
教學重點
理解敬業與樂業,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和樂業。
教學難點
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討論。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個性設計一、檢查生字生詞
略。
旁騖wù
褻瀆xièdú
強聒不舍qiǎngguō
佝僂gōulóu承蜩tiáo二、學生依資料簡述作者情況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三、你知道哪些有關“敬業”、“樂業”的名言警句或歷史故事四、學生朗讀課文回答
1、作者先后談論了哪些問題?
2、這幾個問題之間的關系。
明確:
1、“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業有什么可敬的呢?
3、為什么該敬?
4、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5、怎樣做才是樂業?
(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6、作者是怎樣論述這些觀點的?
7、材料和觀點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小結:所選材料都是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例如:論證“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勞作”時,引用孔子與百丈禪師的話;論證“要敬業”時,引用朱熹對敬業的'解釋,引用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
8、文章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
舉例論證。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例子,說明有業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論證。引用儒門和佛門的話,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
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么是敬,是道理論證;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9、細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對“敬業與樂業”的論述:
⑴勾畫出最能引發你感受的語句加以揣摩。
⑵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10、以“敬業”或“樂業”為話題,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觀點鮮明,論據有力,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教師點撥:那些凡人做的瑣事,很多都忠實圓滿的完成,他們都可以稱為“天地間第一等人”。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中學生怎樣做才算天地間第一等人呢?
11、學生當堂背誦第六段。瀏覽課文,回答。
從課文中找出作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所舉的例子。(書上圈劃)
使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學生活動。五、布置作業
1、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完成課后練習二。
板書設計
敬業與樂業
提出論點: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為什么要敬業?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樂業列舉反面現象,進行批駁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為什么要樂業
總結全文敬業和樂業也就是責任心和樂趣。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與樂業”的課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觀,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積累文中用以論證論點的大量經典格言警句,體會演講通俗淺顯的語言風格,培養自己的演講能力。
3、理清文章論證結構,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材料證明觀點的,掌握講道理、舉例子兩種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討論、點撥、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能夠鼓足干勁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勞的人,才會理解歡樂的感情”,他告訴我們工作要有一種執著的敬業精神,要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造財富為快樂。今天我們就學習與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關的文章《敬業與樂業》(板書)。
二、文題背景及解析
文章題目點明了演講的論題。其中“業”并不是局限于狹義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因此“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限于正式的課主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八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以過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今天的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認真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字詞)。
2、理解課文層次:
⑴ 鞏固復習議論文三要素、基本結構:
板書: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⑵ 概括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總體結構是“總──分──總”:開頭總起全篇,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先論述“有業”,再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最后總結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釋題,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3、課文內容研讀: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⑴ 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論題的來源?有必要嗎?
在文首進行說明,可避免聽者把論題和古籍中的語句原意混淆,又顯示了演講的趣味性。同時提出論題來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演講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
⑵ 講演的目的是“敬業與樂業”,為什么梁啟超在論證論點之前先說“有業”的問題?他是怎樣介紹“有業”的必要的?
“有業”是“敬業”、“樂業”的前提基礎,對“待業”的態度,決定能否“敬業”、“樂業”。
先引用孔子的話,再用事例證明,然后用自己的話從反面論證了“有業”的必要。
⑶ 如何理解文中的“業”:
對“業”的理解,不應局限于職業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學生的學習,課外活動等,可以指自己的興趣愛好,學術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四、歸納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
1、結構條理清晰:
課文開頭提出論點,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必要性,末尾總結全篇,提出希望。
2、論證方法的多樣性:
道理論證使演講富有說服力。舉例論證使演講詞具體生動,吸引聽眾。
3、語言淺顯通俗。
五、課堂訓練
1、精讀6、7段,思考下列問題:
⑴ 文段中引用了誰得名言?說說表達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意思是專注于某一項工作就是敬業。名言有權威性。語言簡潔而深刻,指導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⑵ 文中舉了什么事例?說明什么問題?有什么作用?
把當總統和拉黃包車這兩項職業進行對比,指出職業無高下貴*之分,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論據能充實議論內容,有力地證明觀點。
2、文中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對我們學生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點撥:本題考查我們讀后的感悟,應結合文中主要觀點,討論我們應以何種態度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板書】
中心論點: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要敬業
敬業與樂業有業之必要
要樂業
結論:敬樂人類合理生活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8
一.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議論文的文體特點,理解議論文中的論點、論據及二者的關系。
2. 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3. 初步學習“擺事實”( 舉例論證)和“講道理”(道理論證)兩種常見的論證方法。
4. 對自身學習態度進行反思,端正學習態度,做到“敬業”與“樂業”。
5. 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提升思想素養。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有業----敬業----樂業),把握論證方法。
2. 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正領悟。
三. 教學準備:
1. 搜集有關梁啟超的有關資料,以供課上交流。
2. 教學錄音及設備。
3. 小黑板(出示字詞與課內思考練習題)。
四. 教學安排:
五. 教法與學法:
1. 朗讀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個星期,我們剛剛結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對著自己的成績,面對著自己與那些成績比自己高的同學,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你是否做到了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呢?我們又該怎樣才能把學習當成一件樂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國近代思想家,學者梁啟超先生在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主張。盡管時隔大半世紀,但他所提的這種主張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敬業與樂業》
(板書課題)
(二) 走近作者:
先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后教師做適當補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著有《飲冰室合集》。
(三) 檢查預習情況:(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或釋義(并注意寫法):
① 征引:引用。
② 佝僂gōulóu
③ 駢進pián
④ 褻瀆(xièdú):輕慢,不莊重。
⑤ 心無旁騖:專心致志,一點也不分心。 (騖wù)
⑥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⑦ 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 不二法門:原為佛家語,意為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后比喻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⑨ 言行相顧: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 強聒不舍:形容別人不愿意聽,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聒guō)
(四) 整體感知,理清寫作思路:
1. 播放教學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
(1) 從題目上來看,本文談論的是一個關于什么的問題?
(對職業應采取怎樣的態度)
(2) 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在文中劃出能明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讀一讀,好好揣摩。
(“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第一要敬業。……第二要樂業。)
(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五) 課時小結:
1. 本節課主要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掃清文字障礙。
2. 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見解。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9
學習目標:
1.了解演講的基本知識和作者的相關知識。
2.初步掌握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3.積累“敬業樂業、不二法門、強聒不舍”等詞語。
學習重點:
理解積累“敬業樂業、不二法門、強聒不舍”等詞語。
學習難點:
掌握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了解演講和作者的相關知識。
自學指導一:請大家識記關于演講的基本知識和課本注釋①中作者的相關知識,3分鐘后檢測。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既要有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
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二、掌握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自學指導二:請大家理解并識記議論文的相關知識(特別注意家橫向的語句),4分鐘后檢測。
1.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是以理服人。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①論點,就是作者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文章的靈魂,是完整的陳述性判斷句。一篇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的;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 a.文題 b.開篇 c.中間 d.結尾;注意:當開始與結尾出現類似的語句時,開頭的為論點,結尾處的是呼應論點。
②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主要有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有代表性確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據;
道理論據包括:經過實踐的精辟理論、名言警句、民間諺語、公認事理
三、把握重點字詞的音形義。(10分鐘)
自學指導三:識記課本下面重點字詞的音形義,5分鐘后完成自學檢測。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學指導四:這是一篇說理深刻結構層次清晰的演講稿,請大家模仿作者當時演講的情形,輪流進行演講比賽(10分鐘)
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和本課的生字生詞,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并且靈活運用。
當堂訓練: 請大家在當一次演講家,模仿梁啟超先生進行演講。
自學檢測一:
1.演講是以 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 、 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2.梁啟超(1873-1929),近代 ,著名 。 運動領袖之一。
字 號 ,別號 。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 ”。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自學檢測二:
議論文是以 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 、 ,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其三要素是: 、 、 ;其中, 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而且他的位置一般有四個:文題、開頭、文章中間、結尾。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 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一般情況下只有兩個,包括 (如現實事件、歷史事實、統計材料、具體數字等) 和 (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律、名言警句等) ; 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簡言之就是: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要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而論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論證”的問題。
自學檢測三: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教誨( )解剖( ) 駢進( ) 佝僂( ) 層累( ) 揀擇( )
2.根據拼音寫漢字
旁wù( ) 斷zhāng( )取義 xiè( )瀆 強guō( )不舍
3.根據意思寫詞語。
①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
②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
③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
④道理極容易明白。 ( )
⑤輕慢,不敬。 ( )
⑥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
⑦重重疊疊的層次。( )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10
梁啟超先生的演講稿《敬業與樂業》,屬于議論性的文章。作者針對聽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理想的生活。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 同學們,請在你的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呢?你怎樣才能把學習當一件樂事呢?為此,梁啟超先生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敬業與樂業》
2、簡介作者
二、檢查預習。
三、精讀。
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明確: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來源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朗讀第三、四段。課文第三、四段是論述"敬業"的重要,可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思考:(1)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明確:第三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四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并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
2、朗讀第五、六段。這兩段論述"樂業"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明確: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五、小結。
講演詞的第二部分內容理解的重點是闡述什么叫做敬業,為什么要敬業,怎樣做才算是敬業。
六、布置作業。
1、探究練習二。
2、選用隨堂練習。
教后反思
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是教讀課文的重點。在反復誦讀中,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和口語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既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盡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在研討探究中,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開拓思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2、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檢查背誦。
"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二、繼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一)學生朗讀第七段。
明確: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廣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嘆的語氣,充滿了對聽講的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強烈而真摯。
(二)學生自讀課文8—9段,并思考。
1、理清作者論證“樂業的重要性”的結構。
2、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3、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1、作者先擺出司空見慣的反面的現象,進行批駁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然后運用設問句“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為什么呢”,轉入論述為什么要樂業,列出了四個理由。
2、作者主要運用了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3、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三、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
[過渡]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例如對孔子的兩句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做了生動而饒有趣味的講解:“孔子……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說“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例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演講最后,“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對聽眾直接的心靈訴求。
四、課文小結。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
課文結構層次清晰。開頭就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下來,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旨意。
本文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
在語言上,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巧妙結合。
五、布置作業。
領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體驗,談談自己在學習中感受到的樂趣。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后反思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內涵。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征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
2.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3.體會演講的口語特色。
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揣摩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行文特點。
情感目標
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系的宣講,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整體把握課文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口語和演講特色。
2.研討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研討,深層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同時對文中的觀點大膽質疑問難,辯證理解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質疑能力。
教學媒體
多媒體CAI課件、攝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
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是教讀課文的重點。在反復誦讀中,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和口語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既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盡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在研討探究中,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開拓思路。擬用兩課時完成閱讀教學。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多媒體顯示“戊戌變法”和梁啟超圖片資料:
梁啟超(1873~),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后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后*日本,在當地創辦《新小說》雜志,并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后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后,脫離政界,先后在清華、南開任教授,并專心著述。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辟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2.演講的基本知識
提示: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
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疏解字詞,并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觀點、看法的語句。
投影: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騖(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褻瀆(xièdú):輕慢,不敬。
強聒(guō)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不舍,不停。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文中表現作者觀點、看法的語句有: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2.對文中作者的觀點,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3.學生再讀全文,思考: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系?
(2)演講最后,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么,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后,分別淡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的境界和價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4.學生合作研討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系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系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說法的意義。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5.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體會演講詞文體特色。
四、布置作業
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說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第二課時
一、組織學生分組針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展開討論。
分組及提示:
一組:結構
1.下筆立論(開門見山)
首段即點出文題出處及題旨
2.層次分明
引論→論有業的必要→論敬業→論樂業→總結
3.首尾呼應
文末呼應首段(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結論:結構嚴謹
二組:論證方法
1.歸納法:推理方法的一種,根據多個情況,如名人言行,設例等,概括找出共通點,推論出一個結論。
例子1:孔子說“無所用心”“言不及義”及百丈禪師說“不做事”都是指沒有職業,沒有不斷勞作的人。
結論1:儒家和佛門都主張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
例子2:木匠、政治、挑糞的及軍人各本份去工作。
結論2:職業無分高下,只要克己盡責,替社會做事,對社會有價值,都是可敬。
2.演繹法:推理方法的一種,根據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論出個別情況(小前提),從而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
大前提:凡正當職業都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當大總統是正當職業,拉黃包車是正當職業。
結論:當大總統及拉黃包車都是神圣的職業,都是可敬的,沒有高下之分。
3.正反舉例論述(對比)
論述人生必須有業時,正面引用百丈禪師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責懶人的話。
論述敬業時,正面引用孔子和莊子的語例,再加上作者的設例;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語例及英法國民的事例。
好處:正反兩面同時出現,內容充實,使論點突,出減少反駁機會,增強說服力。
4.引用例證
引證法(包括語例、名言、諺語)
例證法(包括事例、設例)
好處:言之有據,加強說服力,幫助說明道理。(作者于引用古語后,加以解釋,這可令聽眾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組:語言特色
1.多用設問句
好處:制造懸念,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聽眾從質疑到釋疑,加深對主題的影響。
2.多用反問句
好處:加強說話的氣勢,把原來確定的意思表達得更加鮮明和不容置辯。
二、活動與探究
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而拿破侖有句名言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這兩種人生觀,你如何看待,傾向于哪一種?請從事例和道理兩方面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證據。
1.梁啟超作為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曾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的“戊戌變法”。請課外收集有關這次歷史運動的史料,并作出客觀的評價。
2.學習了課文《敬業與樂業》,你有哪些心得體會?請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讀后感。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12
學習目標:
1、反復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出作者的論證層次。
2、辨別本文采用的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
3、用制作資料卡片的方法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和格言。
4、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演講和口語特色。
學習重難點:
1、本文論證層次的梳理和論證方法的辨別。
2、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領悟和文中某些觀點的質疑。
學法指導:
題目告訴了我們作者談論的話題。首先請仔細閱讀課文,找出作者對“敬業與樂業”的認識,并想想他是怎樣來論述自己的觀點的(思路與方法);其次,選擇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讀,感受一下演講的語言特點;最后,選擇其中一些經典句和格言做做資料卡片,積累寫作素材。特別要注意的是,讀書時要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可對文中的某些觀點提出質疑或作一些論據補充。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走近梁啟超(查閱資料,把你知道的有關作者的知識寫在下面)。
2、查字典、詞典,讀準加點字音,記住詞語寫法,解釋詞語的含義。
①旁騖( ): ②褻瀆( )( ):
③征引: ④駢( )進:
⑤敬業樂群: ⑥斷章取義:
⑦不二法門: ⑧言行相顧:
⑨強聒不舍( ): ⑩安其居,樂其業:
3、文中引用了許多古語中的經典詞句,請結合文下注釋,弄懂它們的意思。
4、認真閱讀課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對“敬業與樂業”這個問題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來論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業”僅是指正式的謀生職業嗎?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對文中的內容有疑問或對某些觀點有不同見解嗎?若有,請寫在下面。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簡介作者。
(二)檢查預習2、3
(三)整體感知:
j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觀點是什么?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試列出本文的提綱。
j 文章結尾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試用自己的話談談“合理的生活”該是怎樣的。讀了本文后,你認為學生該如何“敬業與樂業”?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舉幾個例子。
2、文中說“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在你我身邊就有這樣安心本職工作,干一行愛一行,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試說說他的一些事跡。
3、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文中作者的觀點在那個時代而言不無道理,如今你對他的某些觀點、某些說法有疑問或有不同意見嗎?若有,試作一簡要說明。
4、本文是一篇演講稿,朗讀課文,舉例說明本文的語言特色。
(五)小結:
三、鞏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制成資料卡片,要注明出處以及卡片類型等,書寫要清楚規范。
類 型
句 子
出 處
(二)閱讀下面短文,回答文后問題:
對初次參戰的第45師士兵們的訓話
(公元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巴頓
顯然,你們大家知道戰斗即將來臨。但是,戰爭并不像你們許多人想像的那樣。你們第45師的戰士們必須面對這一現象,你們是要同久經沙場的老兵去競賽,你們也不要發愁。他們也都打過第一仗,他們的第一仗是打勝了,而你們也會打勝第一仗。
戰爭并不像那些從未打過仗的人想像得那么可怕。作家們夸夸其談,說什么會思念你們的母親、情人和妻子(妻子也是你們的情人)。這些作家們既沒有聽到過一聲敵人的槍聲,也從未耽誤過一餐飯,他們不是按照戰爭的本來面目來描寫戰爭,而是按他們的想像來描寫。
戰爭是人類所能參加的最壯觀的競賽。戰爭會造就英雄豪杰,會蕩滌一切污泥濁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戰爭。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讓自己的恐懼戰勝了責任感的人。責任感是大丈夫氣概的精華。美國人可以為他們都是好漢而感到自豪,他們的確是好漢。
要記住,敵人也和你們一樣害怕,可能比你們更害怕。他們不是超人。我們已經消滅了敵人的精銳部隊,我們在下次戰斗中將要碰到的并不是他們的精華。此外,你們還要記住,無論是在肉搏中還是在戰斗中,總是進攻者取勝,招架是不能打勝仗的。但是敵人不了解我們的意圖,因而他們必然要招架的。
不讓敵人進攻你的辦法就是你去進攻他,不停地向他進攻。這樣可以防止敵人重整旗鼓……戰斗中的死亡是因為時間和敵方的有效火力在起作用。你們應以自己的火力壓制住敵人的火力,以迅速的行動來縮短時間。
我們美國人是個喜好競爭的民族,我們對任何事物都下賭注。我們好勝,在下一次戰斗中,你們將參加一場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競爭。你們要同其他美國人和同盟國的軍隊競爭,去贏得最偉大的榮譽——那就是勝利。最先取得勝利,達到目標的人,也就是贏得榮譽的人,永遠不要忘掉這一點。還要記住,上帝,無論你們用什么方式去思念他,他總是和我們在一起的。
1、巴頓將軍的演講是緊扣了演講對象(初次參戰的士兵們)的哪些心理特點來說的?請通讀全文后回答。
2、演講是面對聽眾,以有聲語言為主要表達形式。因此演講的要點比較清楚。演講稿的要點中,你認為哪一點對初次參戰的士兵們影響最大?說說你的理由。
要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場也是一種特殊的戰場。結合巴頓將軍的演說給你的啟示,請談一談作為初三學生的你,應具備怎樣的應試心理?
曲婷恩 青島五十一中 曲婷恩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2.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課文錄音及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梁啟超的有關資料,課堂質疑與辯論。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精心導入
同學們,請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在你的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呢?你怎樣才能把學習當一件樂事呢?為此,梁啟超先生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敬業與樂業》
(出示教學目標并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先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后教師做適當補充。(多媒體出示)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二、檢查預習
給加點的字注音:
旁騖 褻瀆 強聒不舍 佝僂 承蜩
三、整體感知
[過渡]《敬業與樂業》是一篇說理深刻結構層次清晰的文章,聽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思考下列問題。
多媒體出示問題組: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談了哪幾個問題?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讓學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和思路,幫助學生進行第一次感知,為此后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播放課文錄音。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全班交流,學生互相評論補充,明確問題要點: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我確信‘敬業樂群’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它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提出來的。
②.作者先后談了“有業之必要”、“要敬業”“要樂業”三個問題。
四、研讀揣摩
學生自讀課文1-7段,思考下列問題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試解釋中心論點的含義。
2.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找出來,試做具體的分析說明。
3.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的論證“敬業的重要性”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學生自讀課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研討。然后全班交流,學生相互補充,最后統一答案要點:
1.略。
2.一是舉例論證。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例子,說明有業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論證。引用儒門和佛門的話,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
3.先解釋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無適便是敬”,解釋“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至志、心無旁騖;接著,用設問句提出“業有什么可敬的,為什么要敬業”;最后用設問句“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過渡并引導,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是敬”。
在這部分中,作者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么是敬,是道理論證;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五、質疑問難
1.學生發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2.教師發問。在論證敬業的重要性時,作者兩次運用了設問句,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討論,踴躍做答,教師做適當點撥。
六、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
文中說“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教師點撥:那些凡人做的瑣事,很多都忠實圓滿的完成,他們都可以稱為“天地間第一等人”。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中學生怎樣做才算天地間第一等人呢?
學生即席發言交流,其他學生做適當的評析。
七、布置作業
1. 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 完成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聽寫詞語,進一步鞏固掌握基礎知識。讀積累的經典語句、格言。
2.回顧本文論點及文章結構
二、研讀揣摩
學生自讀課文8-9段,并思考。
(多媒體投影出示問題組)
1.理清作者論證“樂業的重要性”的結構。
2.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3.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思考,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由中心發言人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確答案要點:
1.作者先擺出司空見慣的反面的現象,進行批駁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然后運用設問句“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為什么呢”,轉入論述為什么要樂業,列出了四個理由。
2.作者主要運用了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3.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三、質疑問難
1.學生發問。學生自由提出問題,鼓勵其他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2.教師發問。在論證樂業的重要性時,作者為什么從反面的現象談起,可不可去掉?
鼓勵學生討論,踴躍做答,教師做適當點撥。
四、體驗反思(多媒體出示)
課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然而,有人卻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討論一下,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
此問題意在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質疑能力,能辨證的理解人生問題。所討論的問題比較復雜,應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來把握討論的深度。
本環節采用學生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師作適當發問、引導、點評。
五、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
[過渡]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試從文中舉出例子,并做說明。
可以先讓學生各抒己見,并舉出文中相應的例子。教師做適當補充,最后多媒體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例如對孔子的兩句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做了生動而饒有趣味的講解:“孔子……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說“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例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演講最后,“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對聽眾直接的心靈訴求。
六、課文小結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
課文結構層次清晰。開頭就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下來,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旨意。
本文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
在語言上,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巧妙結合。
七、布置作業
領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體驗,談談自己在學習中感受到的樂趣。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特意設置了關于“天地間第一等人”的探討。在發言中,有的學生只談理論,忽略了結合自身實際。我及時地引導他們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感受,從而更好的認清自己現在應該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現在的青春年華,有很深的實際教育意義。
我設置的關于立足本職工作和樹立遠大理想的辯論,激發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興趣,效果很好。在辯論中,大多數學生更贊成應有遠大理想,認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點撥糾正,啟發他們,如果不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遠大理想就會成為空談,啟發學生要全面具體的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質疑的能力。在辯論中,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條理清楚說理有力,還有同學聯系了自身實際,從而加強了本文的實際教育意義。
板書設計:
敬業與樂業
梁啟超
提出論點 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有業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什么是“敬”
敬業 敬業 為什么要敬業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與 如何做到敬業
樂業 列舉反面現象,進行批駁
樂業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為什么要樂業
總結全文 敬業和樂業也就是責任心和樂趣。
教學目標
1.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來源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朗讀第三、四段。課文第三、四段是論述\\\"敬業\\\"的重要,可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思考:(1)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三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四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并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么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
2.朗讀第五、六段。這兩段論述\\\"樂業\\\"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五、小結
講演詞的第二部分內容理解的重點是闡述什么叫做敬業,為什么要敬業,怎樣做才算是敬業。
六、布置作業
1.探究練習二。
2.選用隨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檢查背誦
學生背誦\\\"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二、繼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七段。
明確: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廣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嘆的語氣,充滿了對聽講的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強烈而真摯。
三、探究活動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你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中的觀點如下: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0.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
學生的回答無論是贊同還是不贊同,都可以;關鍵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目的在于通過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做資料卡片。
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制成資料卡片,要注明出處以及卡片的類型等;書寫要清楚規范。
四、小結
1.中心意思:這篇講演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1)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2)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講演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注重化深為淺。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六段。
2.選用隨堂練習。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13
(一) 賞析第三層:請同學們默讀第8段
1. 作者論證完了“有業”和“敬業”之后,緊接著又是怎樣論證“樂業”的呢?
梁啟超先生從司空見慣的“做工好苦呀”的嘆氣聲中談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對于無法逃避的事,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
2. 為什么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為什么?(學生討論)
3.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舉了哪幾條理由?你能不能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正是這種“樂業”的精神,成就了她們非凡的人生與輝煌的事業。)
(二) 綜合全文
思考:文末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
(1)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有業)
(2) 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敬業)
(3) 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樂業)
(三) 質疑探究
作者在論述“敬業”的問題時,提到“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然而,有人卻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討論一下,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學生討論)
(四) 課時總結
1. 本文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思想主張,深入淺出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 寫作特點:
(1) 論證條理清晰,論據充分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三層分別論述“有業”“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
(2) 論證說理,引經據典。本文大量引用經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大禪師,都被作者拿出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還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3) 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
(五) 作業布置
(1) 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好好揣摩。
(2) 根據本文所學的議論文知識,試寫一篇以“自信”為話題的議論文。字數不少于600字。
《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14
教學目的
1、 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2、 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 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引入課文
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正音、義
討論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明確:課文共7段,總體結構是總——分——總的形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7)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三、學習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了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的論述中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開頭交代了題目的來源,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來源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本段末尾的“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生動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2、學習第二部分
朗讀第3、4段,是論述“敬業”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次。
思考:⑴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⑵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3段作者闡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情,“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說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4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并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么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
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
朗讀第5、6段,論述了“樂業”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2層。
思考:作者舉了什么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事例,說明要“從勞動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
第6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四、小結
第二部分重點是闡述什么叫做敬業,為什么要敬業,怎樣才能算是敬業。
五、布置作業
1、 抄寫詞語
2、 背誦課文第6段
3、 探究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檢查背書情況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朗讀第7段
明確: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做事情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
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和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嘆的語氣,充滿了對聽講的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強烈而真摯。
三、探究活動
1、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理由。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中的觀點可以歸納如下幾條
⑴“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⑵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⑶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⑷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⑹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⑼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⑽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⑾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⑿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⒀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⒂敬業就是責任心,樂業就是趣味。
……
要求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做資料卡片
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制成卡片,要注明出處以及卡片的類型等,書寫要清楚規范。
資料卡片類別: 編號: 題目: 作者: 出處: 內容摘要:
四、小結
1、中心思想:這篇講演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⑴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開頭提出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
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⑵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多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注意化深為淺。
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辟的警句,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業
背書第6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