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精選16篇)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1
《雪》 魯迅
學習目標:
1、把握課文的語境和作者的思路。
2、反復誦讀,領會本文內涵豐富、清新優美的語言。
3、體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培養初步的自然觀上和藝術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一、 導入: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匯報:由各小組匯報搜集到的資料,展示有關“雪”的文字、圖片等,暢談對雪的感受。
二、 了解作者、介紹背景
魯迅(1881-1936),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破落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立志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大膽揭露吃人的封建禮教,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南腔北調集》等。
《野草》創作時,正是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命政變后,白色恐怖非常嚴重時期,現實的環境異常地嚴酷。在這部散文詩集中,魯迅表現了他對黑暗勢力的反抗和斗爭,也表現了他對美好生活和光明未來的憧憬與追求,熱烈贊頌現實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1924年歲暮,北方降雪,魯迅身處北國,眼前“大風吹雪盈空際”,作者萌發了創作沖動,從眼前的飛雪聯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緒在回憶和現實中不斷變幻和翻騰。
三、檢測預習:字詞
四、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結構
思考:
(1)文中描寫了幾幅雪景?
(2)師引導生分層,了解內容與結構:
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兩大對比內容,可以把全文分成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3)滋潤美艷之至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五、美讀課文,揣摩感情
閱讀指導:江南的雪,要讀出柔和的美,表達欣賞、喜悅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讀出壯麗的美,體現的是贊美、敬佩的情感。
六、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一)、江南的雪
1、問:作者是如何描寫江南雪景的?
明確:景、人兩方面進行描寫的。
2、找出表現江南的雪的特點的詞語。
滋潤美艷
兩個比喻句: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3、寫景:山茶、臘梅、梅花、雜草、蜜蜂(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4、寫人:小孩塑雪羅漢
(二)、北方的雪
1、找出描寫北方的雪的特征的句子。
2、概括北方的雪的特征。
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孤獨的
3、文章是如何具體描繪北方的雪的?
形:如粉如沙不粘連
景:屋上地上枯草上
神:旋風里蓬勃奮飛
曰光里燦燦發光
天宇下旋轉升騰
4、南北方的雪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作者一反對江南雪景描寫時溫婉、纏綿的筆調,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再是有脈脈溫情的恬淡、和平、安寧的圖景,而是一幅雄渾、蒼涼的畫卷。兩幅圖形成鮮明的對比
(三)作者更喜歡哪里的雪景?從文中找出依據。
作者更喜歡北方的雪景。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七、 精讀課文,探究疑難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 “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最值得贊賞的。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隱約的青春的消息”和“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 “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指江南的雪蘊蓄著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4、花叢中紛飛喧騰的蜜蜂給這幅雪景帶來了什么?
——給雪景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人們想到: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5、為什么要寫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塑雪羅漢情景,還寫到一位父親?
——雪天雖然將孩子們的手凍得通紅,但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的游戲。對塑雪羅漢的生動描寫滲透了作者脈脈的溫情,“潔白”、“明艷”、“閃閃生光”這些形象的詞語既融進了作者對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在通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蘊育著生命。
6、作者之怎樣描繪朔方雪的?它引起你那些聯想?
——“朔方的雪花”出場了,它是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它“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在孤獨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譜寫了一曲最為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斗士,它“蓬勃地奮飛”,彌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奔放的挑戰者。聯想到: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魯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說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在文章中,北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正是這種精神最為形象的體現。
7、江南雪景的特點是通過怎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在博識的人們眼中,它是單調的。而有著豐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作者在這里以滿懷感情的筆觸寫出了記憶中的江南的雪,它有著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通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蘊育著生命。
八、深讀課文,提煉主旨
這篇散文詩,通過對江南和北國的雪的細致描繪,在對比中表達了作者對北方雪的贊美,因為它體現了一種直面慘淡人生的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九、 研讀課文,學習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
(一)運用象征手法,在自然景象的描寫中浸透了幻想的、隱喻的意象,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蘊和藝術意境。
(二)景物描寫細致生動,用詞準確。
(三)語言風格獨特。
十、 拓展延伸:再讀課文,模仿創作
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游戲?試寫一段文字描述出來。
打雪仗、堆雪人、推雪車、踹雪樹
十一、 布置作業:
1、 你認為本文語言是否有表意不簡明的,如果有,怎樣改為好?
2、 你希望走過怎樣的一條人生道路?是一帆風順、平平淡淡走過,不留一點痕跡,還是經受困難、挫折,而奮起抗爭地走過?談談自己的看法,并寫一篇短文。(基礎題)
3、 閱讀《野草》中描寫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感受其中自然描寫的特點。 (提高題)
當堂檢測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為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于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涂在嘴唇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于獨自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為屋里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1、 (中、過)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 (中、情)品讀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樣的特點,哪些語句表現了這一特點?你能看出在這些句子中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嗎?
3、 (中、過)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后,轉入到對“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間用了“但是”一詞,起到了什么作用?
4、 (中、情)作者是怎樣描寫北方的雪的?作者對北方的雪是什么樣的感情?
5、 (中、過)魯迅從來寫文章都惜墨如金,而這篇散文詩他卻用較多的筆墨描寫塑雪羅漢的形象,你是怎樣理解的?
6、 (能、情)揣摩“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義。
答案
1、 文章細致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在對比中表現了對江南雪的喜愛和對北方雪的贊美。
2、 江南的雪滋潤美艷,色彩斑斕,蘊涵著生命,透露著生機。 江南的雪,傾注著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3、 表現了對美好事物不能長久的遺憾和引起下文對朔方雪的描寫和贊美。
4、 北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在凜冽的天宇下”“奮飛”“升騰”。這些描寫傾注了作者對北方雪不畏嚴寒,在孤獨中抗爭、奮斗的贊美之情。
5、 雪羅漢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卻很快消融,讓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戀的。這樣的描寫還自然引出對下文對朔方的雪的壯美的描述和歌頌。
6、 北方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還被表現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獻身,讓它成為雨的精魂——堅強和不屈的精魂。
課后探究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2
在教學中,我們應時刻重視學生對語言感悟、積累、運用能力的培養。本課中,雪兒與“我”告別的場面就是語言訓練的一個點。在抓住課文的空白點進行練說時,我選用了《補充習題》中一題來進行說話訓練:在陽臺上,我把雪兒輕輕捧起,說:“ 。”雪兒用它那金黃的眼珠望著我,似乎在說:“ 。”我輕輕撫摸著雪兒的頭說:“ 。”終于,雪兒拍打著翅膀,飛向藍天,看著它漸漸遠去的背影,我在心里默默地說:“ 。”我啟發學生結合課文的2~5自然段來展開想象,一些學生馬上高高舉起了自己的小手,道出了雪兒的心聲,也道出了小作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了,這種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訓練,讓學生在美好的想象空間里遨游,也讓學生靈活積累了課文的語言并積極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積淀了下來。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即文言文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單元所選取的文章都是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幾篇文章分別采用不同的寫景方法來呈現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在本單元中所承載的任務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現奇景,敘事與寫景結合體現作者的雅趣,抒情寓于敘事之中表達作者的一片癡情。作者張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達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貶謫之士和隱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執著地表達著他的故國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體現。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訓練及八年級近兩個單元的文言文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本單元前四篇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基本了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借助注釋、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2.通過精讀課文,品味雪后西湖美景,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通過品讀課文、合作交流,體悟作者的“癡”情。
重點:2、3 難點:3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文學家梁衡說過,有兩篇小品文就像兩幅精美的畫卷掛在中國文學歷史的長廊里,一篇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以文學家的評價突顯其文學地位和價值,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正字音斷句讀(落實目標1)
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點字讀音
毳(cuì )衣 霧凇(sōng )沆(hàng )碭(dàng ) 打更(gēng ) 鋪氈(zhān)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生范讀,讀準字音,試斷句讀。
4.生提出斷句讀意見,師總結。
5.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常態的誦讀訓練,是培養文言語感必不可少的一步。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三)再讀課文,曉文意知內容(落實目標1)
1.默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劃出解釋不通的字詞。
2.組內交流疑點,不懂的提出來全班解決。
3.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全班齊讀。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質疑、合作交流、朗讀
設計意圖: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語感,也有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本文篇幅短小,生僻字不多,所以這個部分,不要求完全的逐字逐句的翻譯,不去破壞文言的語境、意境,所以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來理解文意。
(四)精讀課文,品奇景(落實目標2)
1.“看雪”看到了__(原文)的雪景,感受了__意境。
2.由此可以看出張岱是__人。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
(1)引導學生分析描寫雪景的句子,體會作者營造的悠遠脫俗意境,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情懷,尤其要引導學生品味“舟中人兩三粒”體現了作者融入自然達到無我之境,癡迷于山水之樂。
(2)追問作者是運用什么手法達到這種效果的?用資料對比分析白描的手法: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讀、表達
設計意圖:通過對雪景的分析,了解白描的藝術手法,體會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的享受,初步感受作者的遺世獨立的情懷。
(五)品讀課文,悟癡情(落實目標3)
知人論世、詞蘊“癡”情:
資料一:簡介及材料“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出自《自為墓志銘》)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張岱在年少的時候并不是這樣清高自賞雅情雅致的人,而是一個喜歡熱鬧,愛好繁華的紈绔子弟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后來有了這樣一種大的變化呢?請看下面的幾則材料
資料二: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因想余平生,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陶庵夢憶》
資料三:明亡之后,張岱曾參加抗清斗爭,后避居山中,生活異常苦,但他發誓不向清廷妥協
資料四: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明朝開國之初建都于此,稱金陵。清朝建立,改金陵為江寧。
結合張岱的經歷,品讀課文,圈點勾畫,品悟文字背后的深情。
大雪獨行:大雪三日、俱絕、更定、獨往——雅趣即清高、脫俗的情懷。
(分析:空闊、蒼茫、冷寂、世俗之外故國之中)
偶遇知音:崇禎、金陵、客此、更、大喜、同飲、強飲、癡似——癡情即故國之思。(分析:明的紀念、都城、客的身份、遇知音的喜悅、告別的哀傷)
學生活動:圈點勾畫、自主分析、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特點,首先體現在“文言”上;學習文言文,實質是體認它們的言志載道,而這往往體現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所以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對詞的品味來感悟作者蘊含期中的深情。同時體現文言文教學中文言并重的理念。
(六)拓展,感悟文化情懷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被壓彎了腰,在現實中透不過氣來,于是,他們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去伸一伸他們要被壓垮了的腰桿。同學們,在歷代的文學作品中,這樣的癡人和癡文都很多啊。你們還能想起嗎?
預設:柳宗元的《江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曹雪芹寫《紅樓夢》……
他們寧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和心智的獨立。因為凝寒獨立是其人格,所以蒼茫天地就成為了他們必然的心靈歸宿。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而學習語文最終的落點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本課最終的落點在文化上。希望由此能激發學生對這一類文章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關注。
(七)作業
1.比較閱讀:柳宗元的《江雪》
問題:同是寫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兩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2.如果經歷時空隧道,張岱、柳宗元、陶淵明、蘇軾等這些癡人們相遇了,張岱最可能以誰為知己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下來探討吧。
設計意圖:作業1主要鞏固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作業2主要引導學生對同類文章及作家的文學上的分析思考,進而更深刻的體認中國文化。
五、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奇景 山水之樂
雅趣 世俗之外
癡情 故國之思
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煉文字背后的意蘊。思路清晰,簡潔明了。希望學生們能學以致用。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4
師:剛才我們小伙伴之間再次朗讀了全文。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考考你爭當小博士”的游戲,請你根據課文提幾個問題考考大家。
師生:“考──考──你”爭當“小博士”現在開始:
生:我想提個問題: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飛到天上變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會飛到天上呢?
生:我媽媽說過:太陽出來,水會變成水蒸氣就飛到天上去了。
師:你知道得真多,真是個“小博士”。(掌聲)大家看──
CAI課件:
雪融化變成水──水變成水蒸氣慢慢蒸發──水蒸氣空中會聚集成云。
師:那你們覺得雪孩子還會回來嗎?
生:還會回來。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時候,小白兔就可以堆個雪孩子。
生:不對,過幾天下雪的時候,小白兔就可以堆個雪孩子了。
師;你們說的都對。請看──CAI課件:云變成雪的過程。
師:只要云能變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個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繼續提問:
生:雪孩子家著火了,他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發生的事他一點兒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為雪孩子很喜歡小白兔,他不想讓火把小白兔燒死。
生:因為是免媽媽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愛幫助別人。
生:雪孩子是一個雪人兒,就像我們冬天堆的雪人一樣,他怎么還會走路,還會跑呢?
生:──(無言以對)這是假的。
師:你連這樣的問題都能提出來,了不起!(獎勵“小博士”)其實呀!這篇課文是一個童話故事。童話故事中的動物、植物都像人一樣會說話,會走路還會思考呢!小朋友們在課外可以讀一讀更多的童話故事。
【教學反思】
巧評價,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有人認為: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入學連話都說不清楚,就更談不上什么質疑能力啦!但是,我覺得質疑要從小抓起,質疑能力要從小開始培養。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由于孩子們年齡小、知識少、經驗缺乏,起初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對孩子們的質疑能力作個了解。但是,上述片斷向我們證實:孩子們不僅有提出問題的潛能,而且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經過短期的訓練,孩子們競能提出如此有價值的問題,真是讓我感到既驚奇又驚喜呀!事實證明:只要教師巧于評價,善于引導,孩子們就會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質疑潛能。
在課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師的評價語言的確注重了激勵性、全面性。課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對”“不錯”等鼓勵性的語言隨處可聽,“你說”“請他說”“你讀”“他讀”等客串性的語言隨處可聞。但我們細想一下,這些評價語言能真正地引起學生對語言文字本身產生興趣嗎?沒有深入引導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師的評價語言只有“引之得當”“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學生才會有所建構,有所發展。善引導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作用才是長效的,內在的。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5
[學習任務]
1、理解、積累“博識、美艷、消釋、升騰”等詞語。
2、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3、學習文章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
4、體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體會作品中閃現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達標任務]
預習之后,獨立完成: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魯迅,原名 ,字 ,他是現代的 家、 家、 家。
2、本文選自《 》,這是魯迅的一部 集。魯迅還有一部散文集《 》,兩部小說集《 》和《 》。
(二)掌握字詞
1、給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奩( ) 灼灼( ) 嘻( )笑 褪( )盡 朔( )方 凜( )冽 ( )
2、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 凜冽: 天宇:
精魂: 消釋: 升騰:
(三)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能流利朗讀有情感地朗讀。
(四)初步感知
1、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2、請大家找出這篇散文詩的關鍵句。
3、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為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
(五)問題:
課內研討:
(一) 自學反饋
師生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二) 精讀課文
1、 仔細研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 一自然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3)作者對江南的雪有沒有遺憾?為什么?
2、學生齊聲朗讀第4至6段思考:
( 1)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 后,轉入到對“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間用了“但是”一詞,起到了什么作用?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從對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個性?
(4)作者稱北方的雪是什么?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北方的雪的什么態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含義?
3、理解語句含義
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語句,探究括號里的問題。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總結達標]
兩片秋葉
我悲秋,我亦戀秋。
秋意漸濃,一陣風過,光禿禿的樹干上顫顫地綴著幾片不肯離去的枯葉,瑟縮地打著旋兒。倏地,一片落葉飄進了我攤開的書頁。顏色黑黃,邊兒早已碎敗,身子蜷曲著,不知被什么蟲子咬得滿是瘡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擱了個秋嗎?
每當第一片落葉從濃密的綠中飄飛下來,每當涼涼的秋雨無聲地潤濕了我的窗簾,那種夾雜著甜味的秋就襲上來,牽出一線憂思,唇邊也會滑出一聲長長的“唉”,落進心底,化作一縷莫名的 悲哀。
有一陣風過,葉兒在書頁上顫了顫,想要飛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書中,又覺得攤 開的這本書詞語太熱,容不得這冰冷的形體,須得另尋一本。
從枕旁的書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寢室的給帶回來擱在那兒的。一看那剛勁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雙閃亮的眼睛,一股熱熱的生命的力量關不住般地從那里面溢了出來。于是,我的擱上了秋的心頓然感到一陣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學同學,深深摯愛著大山——大學畢業時,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職位,毅然選擇了大山。
拆開封口,抽出信來,一片紅紅的什么被帶了出來掉在地上,定睛一看,騰地涌起一股熱,熱,從心窩里往外冒的熱——那是一片火一般紅的楓葉。
我木然地站著,下意識地將兩片秋葉擱在一處。頓時,那片枯葉在紅楓的映照下愈發 顯露出它的可憎可憐!我迷惘起來,自己先前為何竟會產生了要將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葉兒珍藏起來的雅興!
“你愛這大山的紅楓嗎?”那雙洋溢著熾熱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說,“是的,它也墜落于肅殺的秋風之中,然而,它卻是拼盡了熱,將自身燒得 通紅,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給寒冷的世界裝點上一片紅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覺得,心上擱個秋,并不盡是愁。因為,即使 到了秋,不是也還有這燒 紅的楓葉嗎?
我于是將那片枯葉彈出窗 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
1、本文以兩片秋葉為線索,寫出了“我”情感變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是:
2、作者筆下的兩片秋葉各自具有怎樣的特點?
第一片:
第二片:
3、作者寫第二片秋葉時,由物及人,向我們展示了贈葉者怎樣的精神世界?
4、 請把你對“我于是將那片枯葉彈出窗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這句話的理解寫在下面。
5、作者將兩片秋葉放在一起寫有什么好處?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6
6、雪
一、檢查字詞
博識:學識豐富。
美艷:色彩光澤鮮明好看。
消釋:消散。
褪盡:全脫落了。
凜冽:刺骨的寒冷。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二、朗讀課文
1、指名讀
2、分段讀
三、整體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主要思想
(思考練習一)
1、默讀課后附錄《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
2、討論:
(1)作者對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繪,引起你怎樣的聯想?
(2)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雪的贊頌表達出來的,向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喜歡,但更崇尚的美應該向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四、探究問題,更深的品位文章的內涵
1、《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寫細致生動,用詞準確,文章描寫了江南與北方的雪景,并在對比中體現作者的傾向,你認為作者的稱贊傾向哪方?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溫潤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稱贊的還是在孤單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
2、魯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例如,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個“但是”轉入對“朔方的雪”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轉折,為什么用了呢?
作者的情感傾向更加明顯了
3、“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化”用“冰冷”“堅硬”“燦爛”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冰冷”“堅硬”強調了學得不屈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是最值得贊賞的。
4、“那還是在音樂者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隱約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著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5、“是的,那是孤單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獨的”“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他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他成為了雨的精魂——你舉了所有堅強內核的靈魂。
五、寫一寫: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憂喜?試寫一段文字描述出來。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7
本文是一篇形象鮮明、感人置深的充滿愛心的故事,生動的情節,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根據教材特點,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自主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本偏文章形象感人,情節生動,饒有趣味,因此,本文善于創設平等、民主的“對話”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求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在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圍繞課題自主提出問題,自主展開探究,自主交流信息。在教學第二課時,同樣引領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體驗語文學習的樂確,品味獲得成功的愉悅。
二、以讀代講。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細致入微的講解,也沒有“獨具匠心”的點撥,有的只是充滿期待的眼神,發自內心的贊美,溫暖燦爛的微笑。讓所有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寬松愉悅的氣氛中,朗讀、品味、積累、內化,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真正實現新課標所要求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精彩發言中,我們知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實踐獲得的感受和體驗是真實鮮活的,同時又是多元的和獨特的。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它是一股清新的“春風”。
三、啟發想象。
“入境始與親。”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批文入境,進入角色,體驗感受。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樣為雪兒歡呼?”“從雪兒咕咕的叫聲中,你聽懂了什么?”……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想象,自由表達,真切感受我與雪兒之間的深厚情誼,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也豐富了他們的想象能力。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8
教材分析
《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精讀課文,選自魯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過江南與朔方不同雪景的對比烘托,表現了魯迅對美好事物的緬懷和對冷酷環境的抗爭。構思精巧,意境遼遠,語言精辟含蓄,意蘊深邃。它不僅是一支不同凡響的雪之絕唱,更是一曲響徹云霄的人的精神贊歌!
設計理念
① 以學生為本 ② 以語言為本 ③ 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規律,引導他們積極投身于整個課堂教學中去。本課教學重視朗讀訓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語言;體驗情境和形象;評價思想感情傾向。《雪》一首散文詩,既有散文的自由靈活的特點,又有詩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讀,適于欣賞。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啟迪,讀出自然、社會、人生的真諦。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建立新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珍視他們在閱讀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設想
“吾行太遠矣,孑然失其侶……吾見放于父母之邦矣!”作為一位超前的覺醒者,魯迅所感受到的孤獨與寂寞幾乎是空前絕后的尖銳與深刻,但他并不屈服,明知前方是墳是死亡依然奮力前行。體現他全部生命哲學的散文詩集《野草》被稱作“反抗絕望之歌”,因其幽深性、象征性與神秘性而被文學界公認為“世紀性的文學猜想”,《雪》雖然是其中色調相對明朗的一篇,但學生在解讀上仍存在較大的難度。
該如何基于學生的生命體驗與可接受程度去實施教學呢?我想,在教學程序上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深文淺教,由淺入深,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自然內化作者的寫作情感。
首先從文字入手,在作者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繪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熱鬧美好與朔方雪的孤獨奮飛。然后,在兩幅雪景的比較中體會作者內心的孤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朔方雪的贊美之情。再進而走近魯迅的生命,去感受他那在孤獨中仍奮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勵自己去堅強面對今后的人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品味優美的語言, 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2、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領會作者思想感情
3、感悟魯迅情懷,汲取前進動力。
目標確立的依據
1、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現了兩幅各具特色的畫面,江南雪的優美是為了襯托朔方雪的壯美,從而表達作者所倡導的獨立與張揚的個性和精神。這是文本的靈魂之所在,這種個性和精神也是我們現代人所不可缺少的。
2、現代教育觀念下的閱讀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不斷發展,從而達到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目的。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品味優美的語言, 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2、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領會的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課間播放配樂曲《我愛你,塞北的雪》,
(利用課間,創設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能更快進入情境。)
一.欣賞詩句,導入新課
有一個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難與挫折/他給我渾身奮力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著他/悲痛化為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 江天師:不僅僅是詩人江天,很多人都將魯迅當作自己的精神支柱,為什么會這樣呢?也許,學了《雪》這篇文章之后,我們會有所領悟。
(設計策略:讓學生齊讀詩句,感知魯迅先生的精神對后人的影響,為文章的學習做準備.)
二.讀文 ,曉文意
師: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積累你認為重要的詞語。
2. 文章的題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寫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別體現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在書中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雪的特點的句子。
3. 自我揣摩朗讀本文時的感情基調。
(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作好讀書筆記。)
(設計策略:把讀書的時間盡量留給學生,并教給學生養成讀書作筆記的好習慣。)
三.讀景,品語言
1、請自由朗讀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選擇某一個角度或某一點品味其妙處。
提示:你可以從一個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寫作技巧,看出語言風格,看出蘊涵的哲理…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重點賞析語句:
A、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B、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C、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江南的雪是這樣的滋潤美艷,充滿生機,那朔方的雪又是怎樣的呢?,同樣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重點賞析幾個語句:
A、如粉,如沙,決不粘連
B、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
C、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師:大家分析得不錯,那誰來試試,把你所找的句子按屏幕上的句式有感情地讀一讀,看誰讀得最好。
(播放課件:小活動:“我讀得最好”。 以“我喜歡 的雪,你看 ”的句式,有感情的讀這些句子。)
(設計策略:小活動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更多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邊讀,也就邊找出了文中能表現雪的特點的關鍵句子,既熟悉了課文,又為下文的分析作了鋪墊。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讀的好的要給予鼓勵,不足之處可采用師生共讀的方式教給學生讀的方法,達到師生共同學習的氛圍。)
四.讀情,悟雪性
師:這些同學讀得很有感情。我們全班來試試。現在,我們采用一種層進式朗讀的方法,女同學讀全文,后三段,每讀一段,加入一個組的男同學,以此類推,最后一段就是? ----全班齊讀。
1.學生朗讀。
2.作者的語言充滿激情,生動優美;同學們的朗讀同樣生動優美,充滿激情!那么作者賦予它們怎樣的性格?作者更喜愛哪一種雪呢?
反復朗讀領會寫朔方的雪的段落,賞析.
(設計策略:女孩子的聲音柔和、甜美,讀前三段,能突出江南雪的特點。后三段,男同學逐段加入,那粗獷的聲音越來越大,就能所朔方雪的剛勁有力、富有變化的特點表達的淋漓盡致。用新的讀書方式,來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層層加深,達到朗讀高潮。)
五.讀人,頌精神
1.探究: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富有反抗力量的朔方的雪和充滿生機的江南的雪,那么,作者僅僅是在寫雪嗎?如果不是,你認為是為了寫什么呢?
2、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出示背景,結合課文,感受魯迅當時的情懷。
師:著名教授錢理群說:“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那個雪花奮飛的日子,身處寂寞彷徨的魯迅觸景生情,筆尖傾瀉下了內心最深的感受,即使孤獨,即使死掉,但不屈的精魂會不息地旋轉而且升騰。閱讀魯迅散文的特殊價值,就是幫助我們走近魯迅的生命個體。這旋轉而升騰著的,也是魯迅的精魂……也許這正是魯迅之所以成為那么多人的精神支柱的原因吧。
3.視頻:魯迅介紹.
4. 有一個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難與挫折/他給我渾身奮力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著他/悲痛化為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 江天
5. 齊讀詩歌后半部分結束本課.
(設計策略:讓學生走近魯迅的生命,在朗讀中去感受他那在孤獨中仍奮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勵自己去堅強面對今后的人生。)
六.布置作業:
1、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游戲?試寫一段文字描述出來。
2、積累有關雪的名句名篇。
七.板書設計:
雪
魯迅
南方的雪 滋潤美艷 生機美好
奮斗 創造
朔方的雪 冰冷堅硬 反抗張揚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9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2、 通過魯迅的生平,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奧難懂語句的深層含義;
4、 比較閱讀《江南無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度,探究他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態度
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請學生回憶魯迅的作品及我們已經學過的魯迅的文章。
二、 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結合課后的附文,說說你對這篇課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還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請大家找一下關于這篇散文詩的關鍵句。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為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
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更喜歡朔方的雪)
3、魯迅是怎樣描寫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1-3段。
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在博識的人們眼中,它是單調的。
然后對比著引出有著豐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著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許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讓人聯想,“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江南的雪還和孩子們的快樂聯系在一起,雪天雖然將孩子們的手凍得通紅,但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的游戲。
對塑雪羅漢的生動描寫滲透了作者脈脈的溫情,“潔白”、“明艷”、“閃閃生光”這些形象詞語融進了作者對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在通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孕育著生命。
3)第三段,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時間讓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諧的色彩。
4、魯迅又是怎樣來描寫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場了。它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在孤獨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譜寫了一曲最為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斗士。它“蓬勃地奮飛”,彌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奔放的挑戰者。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繼續文本探究和研讀
1、
1、 魯迅對兩種雪的態度怎樣?(較難)
從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眼中,這種美未經琢磨,并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魯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正是這種精神最為形象的體現。
(資料佐證:魯迅在一篇文章中說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飛砂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的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摸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
在奮飛之際,北方的雪似乎也有點兒振臂一呼卻應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這種寂寞,更凸現出堅守自身的可貴。這也正是魯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義無返顧,決意向死而生,“從無所希望中得救”。
2、聯系魯迅的生平,探究他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態度?(難點)
魯迅之所以要呼喚自然本性的野性與愛,正是為了給人間的現實戰斗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本質上是一個社會感與歷史感都極強的思想斗士,離開了社會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對于他是沒有意義的。他贊賞自然和自然美,完全著眼于從中發現社會和發現自己。
3、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二、關鍵語句的品味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成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贊賞的。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氣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著的青春的氣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江南的雪蘊育著的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四、帶領學生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五、對比閱讀
《江南無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雪 魯 迅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為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于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涂在嘴唇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于獨自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適明的水晶模樣;邊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為屋里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無雪
我居住的江南小城,一年里四季分明。立春過后,一場如酥的細雨剛下過,冬眠的小草開始露出碧綠的媚眼;夏天,赤日炎炎,有高大的梧桐樹撐起遮陽的綠陰;立秋之后,一場秋雨一場涼,那梧桐葉先是泛黃,再成古銅色,然后一片一片地飄落,冬天很快就要到了。
故鄉的冬天留給我童年與少年的,是關于寒冷與飄雪的記憶。
冬至一過,凜冽的北風一日緊似一日。向晚,暮色越來越重了,街上除了少數幾家攤店尚在營業以外,平常人家都早早關上了房門。肆虐的寒風被我關在門外,卻從日曬雨淋的祖居老屋開裂后的木板縫隙里鉆進來,依然呼呼作響寒氣襲人。這時父親就會買回幾張白色的道林紙,裁成一條一條,調好了漿糊,讓我幫忙著一起把能夠封死的縫隙都粘上了紙條,準備過冬了。可是,家里沒有酒,沒有燒著木炭跳動著溫暖光焰的火盆,當然也沒有一種閑情而圍爐夜話———那簡直是冬日里的一種奢侈。
有時,向暮時節,天陰沉著臉,云被風追著跑得飛快,氣溫驟降到零下幾度(攝氏)的時候,大人們抬頭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說是“快要下雪了!”
那雪,果如所料,說下就下了。不一會兒,先是“雨夾雪”,那雨點伴隨天然六角的晶體敲打著屋背的黑瓦,就像音樂家靈巧的兩手輕輕地劃過琴鍵,叮叮咚咚,動聽!上初中時讀過一篇《黃州新建小竹樓記》,能背誦,說是“冬宜密雪,有碎玉聲”,擬物狀態,覺得妥帖。多少年過去了,這碎玉之聲現在還縈回在我的耳際。如果真的下雪了,“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只能眼見而聽不見聲音的。所以那時的夜里總是睡不穩,會幾次三番爬出被窩拉開窗簾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因為雪地雪景總是孩子歡樂的天堂。雪,說不上是什么時候,在人不知不覺中飄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沒有人踏雪而行,用不著著急,像林沖那樣,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蹌蹌,捉腳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無人,田野無人。只有被風追逐著的雪,上下旋轉著,左右飛舞著,飄飄灑灑,疏疏密密,忽而轉身騰空,忽而前展雙臂,然后,一頭撲向期待擁抱她的大地。我想象這是在燈光雪亮的舞臺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場優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種詩意的語言,關于天的遼遠,關于風的吟唱,關于云的彩衣,關于雨的精魂……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只是我無法以藏在黑夜閣樓的心情而全部地領受的。滿心歡喜地躺回被窩,睡夢中又好像聽見了,那紛至沓來的雪的腳步和在我耳邊的噥噥絮語———走進我家的院子了,鋪在你家的門檻外了,鑲上他家的窗臺了,漫過田間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齊河邊彎月似的石橋了……清晨推門,眼前一亮:昨夜隔在瓦屋紙窗外的世界,一片潔白。
昨日地上堆滿落葉還顯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現在被大雪所掩蓋,像在上面蓋了一塊潔白的手巾;兩株挺拔的棗樹,威風凜凜地披掛著銀色的甲胄,從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結了厚冰,聽不見流淌的聲音,沒有橋,也無須橋,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吸引著我一直走到對岸。河那邊即是田野,眺望與地平線相接的遠處,也是覆蓋了皚皚大雪的白線。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著了———這不是長眠,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來的第一次安睡。”(梭羅《冬日漫步》)在那潔白的棉被底下,卻隱藏著春天的消息,隱藏著農家的喜悅,也記錄著我和伙伴們在那上邊打滾的昨天……當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親的時候,關于雪的記憶也就逐漸淡漠了,淡漠到了生活中沒有雪的日子也沒有往心里想過。可是孩子們卻沒有忘記童話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飄飄的日子,當然也向往“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魯迅《雪》)還要用皂珠或龍眼核給他做眼珠,還要從母親的化裝奩中偷來唇膏涂在他的嘴上……可是冬天已經變得暖和了,沒有寒冷,也沒有雪。有幾個冬日,天陰沉著臉,云被風追趕著跑得飛快,氣溫又驟然下降了,看樣子是下雪的天氣。還在上小學的兒子,曾經迫不及待地問我:“爸爸,什么時候下雪?”我說:“快了,這天準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萬喚著的雪,總是沒有落下來———江南凝云而且灰暗的天空下,已經多年沒有雪。如果,“你的睫毛上和舌頭上/沒有落過甜雪花/怎能說懂得溫柔/你沒有審視過六角的雪花/你沒有見過積雪成冰/沒有聽過夜半的冰裂/怎能說懂得創造、破壞和一塵不染的純潔……”(邵燕祥《雪》)雪,也是孩子們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一個經歷。后來,孩子又問:“爸爸,冬天怎么不下雪了?”
“冬天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那年冬天,我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竟紛紛揚揚下起大雪了,凍得毫無準備的我們只好躲在賓館的空調房里,站在玻璃窗前欣賞“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雪景。本該有雪的地方沒雪了,不該有雪的地方卻下雪了,你說,老天怪不?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大氣污染?森林減少?冰山融化?地球趨暖?四季不再分明?“厄爾尼諾”現象?—我回答不上。孩子長大了,長了知識,一切都會自己解答。
但是,我也盼望雪,依然想念過去有雪的日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現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爐”,獨酌以外,也喜歡雪夜有人敲門,舉杯共飲,作通宵長談。如果還有興致,明早酒醒,不妨雇一條小舟,一起往東湖看雪……什么時候,我們還能見到飄雪的日子?—不是在回憶中,不是在夢中,而是凌晨推門,眼前一亮:銀世界,玉乾坤,天與地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嘗試聽辨mi、so1、la三個音,并找到相應顏色的房子。
2.創編鍛煉的動作,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鋼琴。
2.會唱歌曲《下雪了》。
3.三色房子、兔、鳥、狗的頭飾若干。
4.初步感受過mi、s。l、1a三個音的音高。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下雪了》
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創編動作。
T:除了鍛煉的動作還可以怎么鍛煉?變自己沒變過的動作,變別人沒變過的動作。
(二)游戲規則討論
T:小動物謝謝我們和他們一起鍛煉,請我們參觀他們的家(分別出示三色門,介紹相應的音高)
T:我們按門鈴看看誰住在里面(分別出示對應的動物角色)。
T:小動物鍛煉好了聽門鈴聲回到自己的家(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座位下的頭飾游戲)。
(三)做游戲
根據音樂及規則進行游戲
T:仔細聽是誰出來鍛煉了? 和同伴交換頭飾,再次游戲。
操作提示
有效評價促進幼兒自律。在活動中,老師通過情景化語言的運用,使幼兒在與其他幼兒的經驗分享中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游戲“下雪了”中,幼兒對游戲規則已初步掌握,老師可以進一步要求其細化相關角色動作,在三種小動物聽到相應音高后,根據各自動物特點找到自己的家。開始時,幼兒可能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會將代表動物特征的動作忘記,老師就可以用動物媽媽的角色介入游戲,用角色語言進行評價;“這不是媽媽的寶貝,小狗怎么沒有扇扇的耳朵呀?小兔怎么不會跳了呀?”在對兔和小狗的動作作了引導后,輪到小鴨游戲時,孩子就會將經驗進行遷移,嘗試用動作表示小鴨。這時老師可以觀察發現用不同動作表現小鴨的幼兒,及時請他們展示并做鼓勵,同時提出要求——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鴨。在整個過程中,老師的第一次評價使得幼兒將同伴的經驗變為自律的要求,第二次評價則使幼兒對動作有求異的意識,促進了幼兒的自我提升。
附:歌曲《下雪啦》 作者:曹冰潔
下雪啦!下雪啦!寒冷的冬天來到了,紅房子、黃房子、還有一座藍房子,一座一座又一座,全都變成了白房子。
下雪啦!下雪啦!小動物出來鍛煉了,有小兔,有小鳥,還有小狗也來了,你來我來大家來,天天鍛煉身體。
白房子白房子嘿!身體好身體好嘿!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11
雪
儋州市職業中專學校黎秀嫵
一、教學目標 :
1、掌握《野草》的有關知識。
2、通過自主學習方式,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潛心體會兩副雪景圖的美致。
3、以讀代講,訓練學生朗讀能力,以讀品詩,讀出味道,讀出感情。
4、結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難點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以讀品詩。
2、揣摩作者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方式:誦讀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四、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意韻豐富的散文詩,通過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細致靈動的描繪,以此表現作者對家鄉的懷念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更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堅強的斗志,及無私無畏的偉大的不懈斗爭精神。
在教學過程 中,著重培養學生通過朗讀來品味詩中的思想感情,所以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從體味詩歌感情基調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控制好課文的語速、節奏與感情,提高朗讀的質量。在課文的反復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課文的能力,獲得美的享受與向上的人生態度的養成。
教學過程 :
一、 導語 設計
(播放《塞北的雪》投影顯示雪的圖片)
這一首塞北的雪曾經傳唱祖國的大江南北,在今天聽來仍能分外動人,我們眼前就仿佛出現了那飄飄灑灑的漫天飛雪,那是冬天的精靈,那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結情思的華采美文的源泉。1924年北京的一場大雪,魯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記里寫下了“大風吹雪盈空際”這頗富詩情畫的文字,18天后,一篇明朗的題為《雪》的優美散文便誕生了。今天,讓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當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
(出示課題)
先生可以說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偉人,我們曾在他的文中感受過童年的活潑與可愛。今天,讓我們再來走近這位堅強而又對人生滿懷熱情的偉人。請同學們談談你對魯迅先生的了解、
(生談魯迅)
1、(魯迅(1881~1936)
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說、雜文等文學作品,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戰斗姿態,對反動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國主義進行了英勇的斗爭。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們所學習就是選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靜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發展,可謂春暖花開之際,然而,北方還卻處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對黑暗的現實和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找“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
2、熟知生字詞
褪盡 凜冽 脂粉奩 朔方 磬口
二、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散文詩,風格柔婉中又見剛健,美艷中更現壯美,我們要學好一首詩,首先得讀好它,在讀中品味詩歌,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在這篇課文當中,我們應當怎樣進行朗讀呢?
(指導學生從語速、語氣、重音、節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談論)
(確定全文的朗讀基調:
江南:婉約、柔和、舒緩。又有雪后消融的無盡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氣勢,具有堅強的戰斗力。)
下面,老師給大家范讀一段,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你聽后的感受。再請同學們尋找你最感興趣的一段讀讀,讀出感情。
讀后交流,生自由讀書。整體感知課文描繪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飛雪的鮮明景致。
三、研讀、賞析
1、指名生讀課文的兩幅畫面,思考:
(1)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的特點。
明確: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蓬勃地奮飛”
(2)作者是如何表現江南雪景滋潤美艷特質的(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兩個比喻,寫出了即使在冬天里也有生機與活力,有著蓬勃的生命力,令人產生無限遐想。江南的雪是色彩斑讕,明艷秀麗的。還有著雪中人的活潑與可愛。
(3)江南的雪蘊蓄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江南的雪是柔美的。面而他筆下的朔方的雪則是另一番景象,課文怎樣表現朔方的雪的。它又有著怎樣的個性精神?
(突出騰飛的朔雪那種撼天動地的力量和銳不可當的氣勢,盡現北國飛雪的壯美和獨立張揚的個性精神。)
(5)綜觀全文及我們對先生的了解,作者的感情更傾向于哪一方的雪?從哪里可以看出:
(朔方的雪,他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出來的。“朔方的雪花”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獨寂寞之中譜寫了一曲最為動人的樂章。而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讓人歡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稱贊的還是在孤獨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它最為形象地體現了魯迅看重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
朔方飛雪奮飛之際,更見魯迅先生的特質精神:甘于不被理解,義無反顧,決意向死而生,“直面慘淡的人生”“從無所希望中得救”。像一個奔放的挑戰者和戰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對北方雪的描寫中得到深化。這種寫法便是我們常講的“借景抒情”。作者便是借朔方雪花奮飛的情景,抒寫他不畏艱險,渴望戰斗的豪情。)
(6)在對課文的理解中,課文的主旨句是:
“這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他們決不粘連,在文中還表現為死掉的雨,惟有死掉才能以升華,作者愿將最寶貴的生命都獻給斗爭,這是最完全的獻身,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氣概。突現了作者無私無畏、頑強不懈斗爭的精神。這兩幅對立鮮明的圖景中,貫穿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心聲,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2、生再滿含感情齊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可選其二)
|、閱讀有關雪的文章,拓展知識面。
在文學史上,也曾有許多的文人被雪所吸引,所陶醉,讓我們走進更為廣大的雪的世界。閱讀有關雪的一些詩篇。
《沁園春·雪》
《江雪》
生可齊讀或自由讀或自由談。
2、我們通過了這篇文章學習了借景抒情的寫法,現在請同學們用借景抒情的寫法寫一段“雨”的文章。寫后交流。
3、說出你的心聲:選擇:假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平坦寬敞,路旁開滿了美麗鮮艷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萬的蜜蜂在嗡嗡地飛著。另一條芳草凄凄,落葉滿地,應是很少有人要走的路,它必定通過一個未知的境地。如讓你選擇,你將選擇哪一條路往前走。
生討論后自由回答。(有理則可)
(那一條有意外的怦然心動,有探索的樂趣,有創新的自豪。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們的國家許許多的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都選擇了這一條艱辛的路,正是他們的艱辛與努力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今,在新的形式下,我們國家也正需要這些為將來開創美好道路勇于探索創新的人。相信同學們也必能做一位勇于開創的人,去開創一片更美好的春天。想想我們曾學過的一首詩:“當你爬上那一座座的山峰,人們啊,請相信,在山的那邊,就是海啊,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愿幸福與希望永遠陪伴著每一位。)
五、小結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12
教材簡析:
古詩《雪》節選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兩個特點,將夜雪景色描寫得生動逼真,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古詩塑造了一個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釣的老漁翁的形象,表現了詩人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設計理念:
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誦讀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是第1學段古詩教學的重點。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出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3、認識7個生字和兩個多音字;會寫11個生字,學會雨字頭、穴字頭。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書寫11個生字。
3、通過誦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每當冬季來臨,我們就會經常看到雪花那輕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飛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南宋詩人尤袤是怎樣贊頌這雪景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實處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朗讀,感知詩意。
1、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詩,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
2、同桌互相讀,聽一聽,他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指名讀。
4、這首詩,怎樣讀才能把它讀得更美呢?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啊?(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和重音。)
5、請你像老師這樣讀,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體會!(自由練讀,讀中體會。)
6、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1、這么美的詩句,你知道每句詩的意思嗎?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互相說說對詩句的理解。
2、指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整體感知全詩內容。對學生理解困難的詞語重點指導。
3、由文入畫,提升理解。
學生觀察插圖,理解全詩,圖文結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詩內容。
四、感悟詩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這樣樸實的語言,自然真實地將一幅夜雪圖展現在我們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2、配樂反復吟誦,體會詩境。
五、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雪、窗、照”3個字。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南宋詩人尤袤筆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里釣魚的情景嗎?唐代詩人柳宗元主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第2首《江雪》。
二、初讀感知,想象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結合插圖在腦海中想象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指名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么,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進入情境,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說。
①配樂,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詩句描繪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只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里,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②誰還有什么補充的?(指導對“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著的是——蓑;頭上戴著的是——笠;整個詞的意思就是——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與第1首《雪》對比,此時兩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嗎?說說你的理解。
④帶著你的體會再讀一讀(自由練習、指名、齊讀)。
(2)畫。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②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③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3)讀。
①指名讀。
②集體評議。
師指導朗讀停頓、節奏、韻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③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④背誦。
四、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驚、獨、釣”3個字,特點:左窄右寬。
3、學生按照田字格練習書寫漢字。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13
教學目標 :
1整體感悟文章的內容:
2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3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4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表達技巧:
教學重點: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 導語 :
播放《塞北的雪》
投影《塞北的雪》的歌詞
1、 這是一首歌唱塞北的雪的名曲,作者看見那紛紛揚揚的大雪浮想聯翩,賦予了塞北雪怎樣的品格?
2、 我們從哪句話可以看出?
過渡:對于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感想也不一樣。今天我們來看看1926年的魯迅先生他對于雪的感想又是如何?
二、 教師表情朗讀課文,學生思考:
投影顯示:
1、 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
(明確: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2、 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體上有何不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南方的雪美艷、北方的雪孤獨)
三、 學生再讀課文思考,4人一小組討論總結投影上的問題。
四、 教師判斷正誤,引出:
投影顯示:
南方的雪有什么特點呢?從哪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有沒有遺憾?為什么?
(討論明確:滋潤美艷 絢麗有趣 但不能持久)
過渡: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江南的雪給作者的感覺就是美艷、絢麗、有趣。但她的這種美因為未經磨練,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不能持久,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那么北方的雪是不是能洗卻作者心中的遺憾呢?
五、 請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三段,思考:
投影顯示:
1、 北方的雪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從這些地方我們還能感到北方雪的什么個性?
(討論明確:因為她“永遠如粉,如沙,決不拈連,蓬勃的奮飛”。從這里還能看出她獨立的個性和斗爭的激情以及獻身的精神。)
2、 作者稱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北方雪的什么態度?
(明確: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對北方的雪的喜愛)
六、 師總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的眼里,這種美未經磨練,并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樣,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張揚的個性,像一個奔放的挑戰者和戰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對北方雪的描寫中得到深化。這種寫法就是我們常講的:借景抒情
七、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寫一篇隨筆:
投影顯示:
《雨中廬山》圖 播放鋼琴曲
八、 教師點評學生的現場作文。
板書設計 :
《雪》 魯 迅
南方雪景圖 北方雪景圖
對 比
奮斗的激情
課后記:本文的中心思想表達較為含蓄,另外,學生也沒有在苦難環境下艱難生活的經歷,因此,理解本文中心是一個較大的難點。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14
教學內容: 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2、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能力目標: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索表達的獨立張揚的個性,體會作品中閃現的理想光芒。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通過文中的兩幅圖景的對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1、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2、文章開頭為什么寫雨。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欣賞演唱的歌曲《塞北的雪》。
除了歌曲以外,也有許多描寫雪的詩句,讓學生起來說說:
如李白《行路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毛澤東《沁園春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對雪情有獨鐘,不知慣于以文字作匕首的魯迅筆下會有怎樣的雪?
二、文學常識——作家作品:學生介紹后,老師補充: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漸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2、我們已經學過他的文章有:《風箏》(選自《野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和與<山海經>》《藤野先生》(此三篇選自《朝花夕拾》)
3、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和《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和《華蓋集》。
4、本文選自散文詩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1926年4月,共23篇。內容主要有:(1)追求美好生活;(2)揭露腐朽和黑暗,表現表現頑強的反抗意識和戰斗精神;(3)魯迅在抗爭和求索中的苦悶和矛盾。
5、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歌的特點,往往通過對具體形象的描寫抒發作者的某種情感,象征、比喻是其經常運用的手法。
三、寫作背景:
魯迅的《雪》寫于1925年1月。
當時正處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兩黨結成統一戰線,革命形勢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魯迅當時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反動勢力猖獗,斗爭極其激烈。魯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過對江南和的雪景的對比描寫,贊美了飛雪追求自由和頑強斗爭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冷酷黑暗的社會觀賞的強烈不滿的無比憤思的感情,抒發了對美好事物的贊頌和與黑暗勢力作堅決斗爭的革命情懷。
四、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重點字音。
磬(qìng)口 脂粉奩(iián) 灼灼(zhuó) 朔(shuò)方
凜 (lǐn) 冽( liè) 粘(zhān)結 胭 (yān) 脂 旋 (xuán) 轉
多音字:
模:模(mú)樣 模(mó)型 褪:褪(tuì)色:指顏色或痕跡變淡或消失。 褪(tùn)下一只袖:指用力使穿或套著的東西脫落。
2、課后詞語。(最后補充了4個)
博識:見識廣博。 美艷:漂亮艷麗。 消釋:消溶,溶化。
褪盡:脫落完。 凜冽:刺骨的寒冷。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脂粉奩:脂粉盒。 天宇:這里指天空。 精魂:精靈,靈魂。
目光灼灼:形容明亮的樣子。 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形容閃閃發亮的樣子。
五、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理清全文結構。
文章描寫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南方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
它們分別是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課文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寫江南的雪與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寫朔方的雪。
六:作業設計。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不翻書,完成課文內容填空。
1、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
2、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氣齊讀課文引入:
二、認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1、作者以異常熱切而深沉的筆調描繪了南國一幅(冬日雪野)圖,展現了(山花爛漫、生機盎然)的景象。
2、作者寫這段的思路是:先寫(雨),次寫(雪),進而寫(花),最后寫(蜜蜂),這種寫作順序是(先靜后動)。
3、作者寫“雪野中”“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和“雪下面冷綠的雜草”以及蜜蜂等,作用是什么?
起烘托作用,為了突出雪的色彩,營造優美宜人的意境。
4、江面的雪野中: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和雪下面冷綠的雜草以及忙碌的蜜蜂,由此可以聯想到英國詩人雪萊的一句名句是: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5、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作“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課后第二大題1小題)
“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贊賞的。
6、際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課后第二大題2小題)
“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指江面的雪蘊育著生命。
三、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自然段的大意。
江南的雪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2、找出作者描寫江南的雪的一些詞語,并體會作者對江南的雪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潔白、明艷,閃閃生光。——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3、南方的雪很美,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南方的雪給作者留下什么遺憾沒有呢?
有。因為它未經磨練,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不能持久。
師小結:江南的雪有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它有一種溫潤的美,一種豐富多彩的美。江南的雪,透露著盎然的生機,蘊育著蓬勃的生命。雪中的景,雪中的人,都融入了作者對南方冬天美好的回憶。但是它未經磨練,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不能持久。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小小的遺憾。
對北方的雪,作者又懷著一種什么感情呢?
四、認真閱讀課文第二大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找出描寫朔方的雪的句子(或者說突出寫了朔方的雪的什么特征)?(提示:抓住形態、動作描寫) 從擬人的角度來分析,朔方的雪具有人的哪些性格?
句子有: 性格
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 ——個性獨立
蓬勃地奮飛,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 ——個性張揚。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頑強不屈 (板書:個性獨立、個性張揚、頑強不屈)
2、作者借朔方的雪贊揚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贊揚的是一種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
3、北方的雪以孤獨寂寞卻從不妥協的姿態,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樂章:在“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像一個斗士,像一個不屈的挑戰者。你能體會作者的用意嗎?
托物言志。北方的雪這種獨立、張揚、頑強不屈的精神與作者是何等的相似。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作者就是一個永不言敗的斗士,永不屈服的挑戰者。
4、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課后第二大題第3小題)
北方的雪的一個特點是孤獨,它又是死掉的雨,是雨死掉后的一種脫胎換骨,這是一種崇高的獻身精神,它凝聚雨的靈魂。
5、作者為什么說: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
因為她不甘于像暖國的雨那樣單調、平庸,又不甘于像江南的雪那樣屈從于外物而消磨了斗志。所以,用“雨的精魂”稱朔方的雪,是對朔方的雪頑強追求理想、盡顯獨立和張揚個性精神的極力贊美。
五、概括全文主旨。
——本文通過對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繪,寄寓了作者為了國家民族的美好未來、決心將革命事業進行到底的胸懷和理想。
六、作業設計:
1、綜合全文,下列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d)
a、作者描寫江南與北方的雪景,在對比中體現了自己的情感傾向——在孤單的境遇中獨立抗爭的北方的雪更值得贊美。
b、作者借對生機盎然的江南雪景的描寫,抒發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c、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則“如粉”“如沙”,蓬勃奮飛,兩幅圖畫各具情態,別有特色。
d、作者借對旋轉飛騰、彌漫太空的朔方的雪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滿以及憎惡孤獨、冰冷、嚴酷的冬天的思想感情。
(提示d:作者是借雪來表達自己直面慘淡的人生以及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2、至少寫四個與雪雪相關的成語,并任選一個解釋。
附:與雪相關的一些成語。
映雪讀書 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粵犬吠雪 兩廣很少下雪,狗看見下雪就叫。比喻少見多怪。
雪泥鴻爪 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雪窖冰天 到處是冰和雪。指嚴寒地區。
陽春白雪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雪上加霜 比喻接連遭受災難,損害愈加嚴重。
孫康映雪 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挑雪填井 比喻勞而無功。
如湯沃雪 湯:熱水;沃:澆。象用熱水澆雪一樣。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決。
飛鴻印雪 比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
風雪交加 暴風雪一齊襲來。形容天氣十分惡劣
洪爐點雪 大火爐里放進一點雪,馬上就會融化。比喻對問題領會極快。
風花雪月 原指舊時詩文里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
后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
鵝毛大雪 像鵝毛一樣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沉冤莫雪 沉冤:長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無法昭雪。長期得不到昭雪的冤案
冰天雪地 形容冰雪漫天蓋地。冰雪聰明 比喻人聰明非凡。
蟬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冰天雪窖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處是冰和雪。形容極為寒冷的景象
冰肌雪腸 比喻身心潔白,沒有污點。 冰魂雪魄 比喻人品質高尚純潔。
擔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勞無功。 程門立雪 比喻尊師。
報仇雪恥 報:報復;仇:仇恨;雪:洗刷,除去;恥:恥辱。報復冤仇,洗刷恥辱
飽經霜雪 飽:充分;經:經歷;霜雪: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許許多多的艱難困苦
抱怨雪恥 報:報復。雪:洗刷掉。報怨恨,雪恥辱。
白雪皚皚 皚皚: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報仇雪恨 報冤仇,除仇恨。雪,洗刷掉。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
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
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
傲霜斗雪 傲視寒霜,抗擊白雪。形容不畏嚴寒。比喻人身處逆境而不屈服。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15
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抓住小說中的情節片斷分析“香雪”這一人物形象。
通過分析“鉛筆盒”的象征義來探究小說的主題。
2、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探究、討論、反思中提高鑒賞小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現代文明對農村的沖擊;培養學生對美好人性的追求。
一、導入
簡介作者,同學暢談閱讀文本后的感受
二、重點人物研習
交流探討
1、你對香雪有什么樣的感受?你喜歡她嗎?
2、閱讀過程中對于香雪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
小結歸納:
外貌:美麗清純
內心:純真無邪、渴求進取、淳樸自尊、堅毅執著
三、難點研習:鉛筆盒的象征義
討論交流下列觀點:
①有人說,香雪不喜歡她父親親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攢下的四十個雞蛋換了一個鉛筆盒,是虛榮心的表現,意味著純真而質樸的鄉村文化的失落。
②有人說,換鉛筆盒的“歷險”,正是小說的重點和高潮,表現的是香雪的自尊和自強,意味著城市文化和現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鄉村社會走向開放的起點。
小結歸納:
鉛筆盒象征著知識、文化、文明,它促使香雪迸發熱情,產生接受新事物、改變生活現狀的勇氣和膽量
四、主題概括
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或對香雪的認識給課文添加副標題
五、拓展延伸
設想二十年后的臺兒溝和香雪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雪》學案及答案 篇16
一、檢查字詞
博識:學識豐富。
美艷:色彩光澤鮮明好看。
消釋:消散。
褪盡:全脫落了。
凜冽:刺骨的寒冷。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二、朗讀課文
1、指名讀
2、分段讀
三、整體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主要思想
(思考練習一)
1、默讀課后附錄《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
2、討論:
(1)作者對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繪,引起你怎樣的聯想?
(2)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雪的贊頌表達出來的,向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喜歡,但更崇尚的美應該向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四、探究問題,更深的品位文章的內涵
1、《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寫細致生動,用詞準確,文章描寫了江南與北方的雪景,并在對比中體現作者的傾向,你認為作者的稱贊傾向哪方?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溫潤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稱贊的還是在孤單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
2、魯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例如,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個“但是”轉入對“朔方的雪”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轉折,為什么用了呢?
作者的情感傾向更加明顯了
3、“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化”用“冰冷”“堅硬”“燦爛”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冰冷”“堅硬”強調了學得不屈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是最值得贊賞的。
4、“那還是在音樂者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隱約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著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5、“是的,那是孤單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獨的”“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他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他成為了雨的精魂——你舉了所有堅強內核的靈魂。
五、寫一寫: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憂喜?試寫一段文字描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