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2篇)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1
執教:洛城中學 趙磊
點評:山東省壽光市教研室劉湘玉、首都師大文學院劉占泉
《五柳先生傳》教學實錄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說一段文字,請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見到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生:《桃花源記》。
師: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我們以前還學過陶淵明的什么文章?
生:《歸園田居》。
師:咱們一起背誦一下好嗎?記不起來的同學可以看一下屏幕。
(師生齊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為。)
師:詩中描繪了詩人在優美的田園中勞動,那種情景,充滿了詩情畫意。那么,陶淵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走近陶淵明,走近“五柳先生”。(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你的課本108頁,聽老師把課文誦讀一遍。聽的同時注意看一看,從字、詞、句到內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師配樂背誦課文,電腦映示)
師:通過聽讀文章,大家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發現,古人說:學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時發現一個問
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生:從文章內容來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本人,那為什么還要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生:他是隱士,寫上了名字就不是隱士了。
生:怕寫上自己的名字給自己帶來麻煩。可能是怕文字獄。
師: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文字獄吧。孟子曾經提出過“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就是在讀一篇文章時,要深入的
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否則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淵
明所處的時代是什么樣的呢?
生:他生活在東晉末年。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名門望族世襲高位,而有志之士卻不能做官。
師:你的學識可真淵博!晉末反動的門閥制度已發展到了極端,可以說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那陶淵
明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其目的是什么呢?誰來為剛才的那位同學解答一下?
生:這樣說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門望族行列之外,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背道而馳,以此來反抗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好像有些矛盾?喜歡讀書,為什么又說讀得不認真呢?
師:“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過分。
師:這句話的意思是——
生:不過分注重細枝末節的東西。
師: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會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師:這可算得上是上乘讀書法哩,我們為它注冊個商標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讀書法”吧。
師:那你能不能為同學介紹一下這種讀書方法呢?
生:拿過一篇文章,先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暫時繞過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決。
師: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課下可別忘了注冊喲。(生笑)
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師:哪位同學愿為他解釋一下?
生:“嗜”就是愛好。
師:是愛好嗎?有一個詞是叫——
生:嗜好。
生:過分愛好才叫“嗜”。
師:據說,陶淵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謀官。他在當彭澤縣令的時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屬地全
部種上糯米,知道為什么嗎?對,糯米是用來釀酒。他說: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卻
不同意,兩個人爭執不下。最后,陶淵明采取了妥協的辦法,把五十畝地種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種上了
糯米。可見,在他老人家那兒,喝酒可比吃飯重要的多呢。(眾生笑)
生:“造飲輒盡”是什么意思?
(師介紹猜讀法:結合上下文,聯系已有經驗,請學生組詞并解釋。造:造訪,到。輒:淺嘗輒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師適時講授翻譯方法,“信、達、雅”,信,即為忠實可信,要忠實于原文的意思;達,即為通達,語句要通順流暢;雅,文筆要優美,典雅。引導學生直譯一遍,再意譯一遍。生直譯為:不曾掛心離開或是離下。生意譯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了無牽掛。)
(運用所學的翻譯方法,生通譯一篇課文。一生讀,一生譯,同桌、前后桌合作)
師:這篇文章的內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把文章內容說一說呢?(一生復述)
師:有人說,陶淵明的文章都達到了“入畫”的效果,如果說我們剛才背過的《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中分別描繪了一幅風景畫,那么,你覺得《五柳先生傳》中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生:風格畫、人物畫、肖像畫、自畫像……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見地,我們還是叫它“人物畫像”或“自畫像”吧。你們看,不經意的幾筆點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給勾畫出來了。這篇文章是按照史傳體例寫的。這種文體最早見于《史記》,它一般分為“傳文”和“贊”兩部分。前者用來敘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來評價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一篇自傳,你看一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自己的?又是怎樣寫的?能不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生討論后,指名回答。)
生:寫了自已的生活。“環堵蕭然……簞瓢屢空,晏如也。”
生:寫了自己愛好。“好讀書,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寫了自己的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以此自終。”
生: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因以為號焉。”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別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性格、愛好(讀書、飲酒、寫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這幾個方面的句子連起來,第一部分的內容你就能背誦下來了。這就個線索就好比是一條藤,再加上幾個可以幫助你記憶的詞語,就是瓜了,就叫做順藤摸瓜背誦法吧。同學們能不能找幾個可以
幫助你記憶的詞語?
生:課文中有很多個“不”。
生:一共有九個“不”。
師:大家看著黑板上的提示,試著背一下。
(師生共同背誦。)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下來。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祿放在心上。其實,陶淵明也并非天生的隱士,他從小便有“大濟蒼生”之志,滿懷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讀,遍訪名士,三十歲幾經周折才謀得一個彭澤令的小芝麻官,不僅經世濟民的遠大抱負難以實現,而且還要降志辱身,和官場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間因為他不向權貴屈膝獻媚,“不為五斗折腰”,因此棄官歸隱田園。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的?
生:陶淵明在做彭澤縣縣令的時候,郡官派督郵來視察工作,縣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辭官歸不干了。
師:一紙痛快淋漓的《歸去來兮辭》,使官場里少了一個畏瑣的小人物,而詩壇上卻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筆,一掃
六朝浮華的陋習,開一代田園詩風。陶淵明一生著作頗豐,僅《飲酒詩》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這樣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下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電腦映示)那種恬談的、與世無爭的態度和安然自樂的心境囊括其中。不僅如此,陶淵明對待生死也非常看得開,他甚至在死前兩個月還為自己寫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崔僥。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電腦映示)詩中描繪了自己死亡的時間、出殯的季節、墳地的環境有以及入葬后親人的反映和自己靈魂的歸所。面對死亡,他能如此超脫。那么,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課文呢?
生:恬談的、與世無爭的、心無雜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師:對。你可以在心中想像著陶淵明是如何安然自樂,心無雜念,讀的時候,心情恬淡,放松,達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筆下的國文老師“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魯迅筆下的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甚至可以搖頭晃腦,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試著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名讀,學生自評。)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風格,那么他又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生:說自己是黔婁一類的人,“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師:你能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生講解意思。)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看注釋知道的。(生笑)
師:我們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釋,如果注釋上沒有,就要查資料或者是查工具書,這就是人
們所說的“立體讀書法。”希望同學們都要學會運用這種好的讀書方法。
師:我們以前也學過陶淵明的不少作品,對于陶淵明我們也有所了解,你覺得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陶淵明生活簡樸,不慕榮利。
生:他態度隨和,性情平靜,與世無爭,就像是出家人一樣。
生:我覺得陶淵明不敢面對現實,不敢與現實作斗爭,而是選擇了逃避,他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
師:這個同學的回答非常有見地,“我覺得”這種回答很好,說出了不同de聲音,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沒有同學想反駁他?
生:我覺得陶淵明歸隱后,那種簡樸的生活作風,可以讓整天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恥。生:可是他面對貧困的生活卻不去改變,還是安然自樂,我覺得他沒有上進心。
生:他雖然歸隱了田園,卻不能真正的脫離社會,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罷了。
生:你們為什么總是看到別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閃光點呢?如果他不歸于田園,如果他不與世無爭,就不會 有那么多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那么你們還讀什么?還欣賞什么呢?還評價什么呢?
師:真是“口鋒如刀”啊,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從不同的側面評價了五柳先生。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陶淵明不 滿于當時的政治和當時的社會,他要逃避的是官場,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們學習文言文,不僅要記誦、品評、領會要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積累。積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語。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積累的內容有哪些?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師:為什么要積累它?
生:我要把讀書當成是一種樂事,讀書可以使我精神愉悅。
生: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我要像陶淵明那樣淡泊明志,不為名利所累,活得淵灑一點。
生:不慕榮利。我要用這種話勉勵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閑靜少言,我很欣賞他的這種氣質。
生:我想積累黔婁之妻、不為五斗米折腰、簞瓢屢空。這些典故,我想寫作文的時候可能會用得著。
師:在這里,我介紹一種積累的方法給大家,叫卡片讀書法。(電腦映示)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分類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張。我們可以用此法對所學課文的內容進行梳理,從而形成知識板塊。大家在課下把自己想要積累的內容做成讀書卡片,注意卡片的體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項目、編號、類別、題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時間等。大小要適當,便于收藏。下面讓老師來小結一下:鄉村的夜,分外沉寂,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酣然入睡,月華如水,灑滿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守拙歸園田,開荒南野際”,屈指算來已有數載,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復茂盛,那東籬邊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陰,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這時月光移上宅邊的五柳樹,樹影婆娑,婀娜可愛。老人不禁思緒如潮,浮想聯翩,鋪紙研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傳》。
(師生在配樂背誦中下課。)
[劉湘玉評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塞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趙磊老師的這堂課,不求句句串講、字字落實,而是貫之以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讀的方法(知人論世讀書法,入情入境讀書法,立體讀書法)、譯的方法(信達雅的翻譯原則,直譯和意譯的翻譯方法,猜讀法)、背的方法(重點詞語背誦法,線索背誦法)、積累的方法(卡片讀書法),在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探究發現,在讀讀背背中積累語言,在各抒己見中升華認識。
在趙老師的課堂上,始終洋溢著一種親和力,散發著一種感染力,師生在積極、友好的交流中,質疑、探討、辯論、創建。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由課堂的主角變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熱情的鼓勵學生說出了不同de聲音,發表了自己獨待的看法。
從學生“口鋒如刀”的爭辯中,從學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從學生不吐不快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精神狀態是生機勃勃,學生的思維在交鋒中已迸射出閃亮的火花。師生在對文本進行二度解讀的過程中,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方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種批叛的思維,一種人格的影響,這才是最可珍貴的。
[課后談]
也說說“方法”
劉占泉
過程與方法,無疑應該特別重視,使這個維度發揮出應有的制約作用。但是,“方法”不能與“過程”脫節,——我們是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和運用“方法”,形象地講,即:授之以漁的目的是逮住魚,不是逮住一堆“方法”。從這個角度來審視趙磊老師執教的文言閱讀課,我覺得特色是鮮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點并妥善解決、指導背誦、利用卡片來積累語句等,尤其做得扎實、漂亮。讀的是文言文,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也應該合乎文言閱讀的特點,滿足相關的教學需要,這方面趙老師把握得準確,具有比較強的教學自覺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比如,翻譯方面的“信達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來?“知人論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來?(思想內容之“睛”點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節適當刪刈一些,集中力量顧及課文本身的文字,誦讀美讀,含英咀華,或許可以更從容,更細致,更扎實。
由此我想到,學習“方法”與運用“方法”的有機聯結,其背后還有一個要害問題,即如何在文言教學領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閱讀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若是算筆大帳,不能不叫人觸目驚心:現在上中學的學生,小學六年幾乎沒有怎么接觸文言語料(極個別的實驗學校除外),這當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種戰略上的失誤。木已成舟,我們一時還管不了。但看到矛盾,盡力彌補,還是應該做的。也就是說,中學六年,在語文課時銳減的情況下,要為文言教學設置“特區”,想方設法針對其特殊需要來調整戰略安排。具體講,就是充分照顧到文言閱讀與白話閱讀的差別,在咀嚼文字、積累語料、增強語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氣力。準此,文言教學的主要方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學的主要目標。有些可以挪到白話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攪和在文言教學的極其有限的課時里恣意延伸擴展?
因此,我非常贊賞趙老師采取誦(美)讀課文的作法,他叫學生體會陶潛作文時的心境,讀的時候,模仿于漪老師筆下那位國文先生“頭與肩膀左右搖擺”,魯迅筆下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搖頭晃腦,——這實質上是在強調用讀文言的腔調來讀文言。當今,這樣教文言,屬于另類吧,我卻贊賞這樣的“另類”,以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門的時候,把文言語料和白話語料用同一種讀法來讀,朗讀和教讀,都是不對的。趙老師還用其他方法幫助學生熟悉課文語句,掌握背誦的“訣竅”,積累文言語感。這些,都是文言教學本身所特別需要做的事情。聯想到近些年經常接觸到橫生枝節的文言閱讀課,不好好學“文言”,卻在其他方面裝點得花團錦簇,的確有喧賓奪主的弊病,浪費了文言學習的寶貴時光。
總之,首先要算大帳,叫“方法”種種有所附屬,有自己的依歸。我認為,“方法”永遠是第二位的東西,是為養成能力而服務的。就像游泳的方法、捕魚的方法一樣,一是要真正于學習方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運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將方法變為習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必須學會游泳,必須捕到魚,否則“授之以漁”就成了一句空話。鑒于今天的母語教學現狀,這層道理,在文言學習領域里,尤其有必要廣為宣講。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2
《五柳先生傳》這篇文言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情節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就讓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五柳先生傳》閱讀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我,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娛,頗示已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這官歟?
《五柳先生傳》閱讀題目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4分)
(1)亦不詳其姓字(詳細) (2)每有會意(體會、領會)
(3)期在必醉(期望) (4)其言茲若人之儔乎(輩、同類)
2、請用自己的語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達出來。(2分)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文章結尾提到“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2分)
4、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以小傳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學簡要介紹五柳先生(含生活狀況、性格特點、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1、(1)清楚 (2)體會、領會(3)期望(4)輩、同類
2、不憂心忡忡于貧賤,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3、希望人類社會返璞歸真,人們過上淳樸無爭、怡然自樂的生活
4、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樹而得號為“五柳”。他家境貧寒,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為人閑靜少語,一生喜歡讀書和喝酒,常寫文章自娛自樂。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的:1、了解課文大意,以及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原因。
2、熟練背誦課文,體會本文的寫人的方法。
3、分析陶淵明不慕榮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的思想性格。
4、分析重點語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體會作者高尚的節操人格。
教學重點:體會學習本文的寫人的方法,學習通過分析人物遭遇,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抒發的情感志向。
教學難點 :體會分析重點語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兩句話的含義。
教學步驟 :
一、讀文,談話入課,析題。
1、質疑。
2、為誰作傳,他為什么稱為“五柳先生”?
3、我們學過五柳先生寫過的詩文嗎?
二、新授:
1學生背誦《歸園田居》,指出作者抒發的志向。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詩歌抒發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高尚的節操,表現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由此進入時代背景的介紹: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逐名利,社會上充滿了虛偽和欺詐,這就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原因。
3、引入到對寫人手法以及人物性格等特點的分析。提問:陶淵明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表現自己的性格、生活和志趣的。請讀課文,完成下表:
性格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志趣 好讀書;性嗜酒;常著文
生活 住: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穿:短褐穿結吃:簞瓢屢空
人物態度 自娛,頗以示志 忘懷得失 晏如也
精神風貌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四、難點的突破。1、談話引入難點句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
忘食”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了解了陶淵明的愛讀書的喜好,還可以從中得到啟
發,學習到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是什么呢?師生共同分析。
2評價分析陶淵明對于貧困生活的態度:“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首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其次,這句話原本是誰評價誰的?第三,作者
在這里使用這句話,有什么深意?由此,引導學生對陶淵明精神面貌的深入理解。【五柳先生是一個:自得其樂,安貧樂道,品德高尚的隱士。】
五、根據表格總結全課:
1、 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 他具有什么樣的性格?
3、 他生活過得怎樣?
4、 他耐得住這樣的貧窮?
學生齊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5、仿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板書】五柳先生是一個:自得其樂,安貧樂道,品德高尚的隱士。
六、思維延伸:
讀了本文,你現在懂得陶淵明為什么在自己的傳記中不出現真實的姓名,不點明自己的住址了嗎?
七、布置作業 :學習了本文對于人物的寫法,依照本文,為自己或你熟悉的人作一個小傳。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2.學習作者樸素、洗練、自嘲、自賞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了解并品析陶淵明的精神風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展示畫像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你是怎樣知道的?誰知道有關他的故事軼聞?今天我們學習陶淵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傳》。
(師板書)
二、研讀課文
1.自讀質疑
教師引語:這位五柳先生可是個性格鮮明的人,同學們一讀就知道了,請先對照注釋和課后習題自讀課文,讀出聲來,邊讀邊圈點勾畫,有問題可以問老師。
學生自讀、自疑,學會自學。
2.聽讀體會
教師引語:看見同學們讀,老師也想吟讀一番,聽聽老師讀出了什么語氣?
學生聽教師范讀,并初步體會作者自賞自嘲的語言風格。
3.齊讀感悟教師引語:讓我們齊讀課文,讀出感情。
4.尋讀探究
教師引語:
通過幾遍朗讀,
我們對五柳先生有了個大體認識,
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樣的人?
盡可能依據文中的語言想像出來。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小組邊讀邊討論。
學生交流,教師只聽,不作評價,學生只要能說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即可。
(課堂設想:通過朗讀與討論,了解五柳名字的來歷,陶淵明假托五柳先生為自己立傳,好讀書性嗜酒家貧著文自娛及東晉的歷史背景,能從中感受到陶淵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讀交流
教師引語:陶淵明以自賞自嘲的語言寫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語言特別有味。你最喜歡哪一句?找出來進行賞讀。學生交流,師生共賞共品。
①"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相關資料:很多文章引用
"好讀書,不求甚解"一句,卻往往忽略"每有會意",事實上,陶淵明強調的是看書要講究心領神會,求其真諦,不能死摳字句。陶淵明喜歡讀《山海經》,曾寫過首關于讀《山海經》的詩,說有一次讀《山海圖》,他覺得自己仿佛穿越時間、空間,窺破了宇宙間的玄奧,興奮得手舞足蹈,無以復加。這便是"會意"的境界。②"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相關資料:東晉文人嗜酒,是一種逃避生活的方式。③"短褐穿結,革瓢屢空,晏如也。"重點理解.
教師引語:好句子就要背下來,師生同讀佳句及段落,當堂背誦。
三、能力拓展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即將結束了,
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之旅上會有更多收獲。
網絡、書店、圖書館,都是學語文的好去處,有收獲,可以告訴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訴我。
四、作業:整理自己的小傳,寫在作業本上。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
1.學習五柳先生甘守貧賤、不慕榮利、曠達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樂。
⑵、文靜而不多言談——尋求真知。
⑶、嗜酒曠達——不矯情、不放肆。
2.學習本文簡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簡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
理解古人的性情品德
教學過程 :
1. 簡介“傳”文體的特點。
2. 簡介作者。
3. 簡介此文寫作的背景。
4. 教師范讀課文。
5. 應注意的字詞
輒( )吝情( )短褐穿結( )簞( )晏( )黔( )汲汲( )儔( )銜觴( )歟( )
6. 分析課文結構
⑴、(1節)介紹了五柳先生的家境、習性及其志趣。
⑵、(2節)用史傳的結尾格式加了一個贊語,集中陳述了傳主安貧守節的性格特征和卓爾不群的理想。
7. 講讀課文第一部分
應注意如下詞語:
何許:何處 許,地方,處所。
詳:詳細地知道。
因:因此
以為:以之為,把它作為。
號:別號,人名外的自稱。
焉:語氣詞,表決定,相當于“矣”。
(依史傳體例開頭介紹傳主的性字、籍貫。)
不求甚解:不追求過細的理解。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執著于對一字一句的解釋,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實質。
會意:對書中的精神實質有所領會。
性:人的本性。
嗜:喜愛,愛好。
舊: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或:有時。
置酒:準備酒。
招之:邀請他。
造:到……去。
輒:每每,總是。
盡: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點也不。曾不連用加強否定語氣。
吝情:感情上計較,指留戀、顧戀。
環堵:房屋四周。堵,墻壁。
蕭然:冷落、空曠的樣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結:指衣服破爛。穿,破。結,縫補。
簞:盛飯食的圓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蘆。
晏如:安然自樂的樣子。晏,平靜,安逸。如,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
自娛:使自己歡娛。
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自終:自己過完一生。終,終了,結束。
(家境、習性、卓爾不群的志趣)
8. 講讀課文的第二部分
贊;史傳文章結尾的評語。
戚戚:愁苦的樣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樣子。
極:推究。
茲:代詞,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這樣的人,指黔婁。
儔:類。
銜觴:口銜酒杯,指飲酒。觴,酒杯
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使……快樂。志,心意,志向。
9. 板書
性字、籍貫——無性字、無籍貫
家境 ————貧寒
習性—————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五柳先生 好讀書 (不求甚解,求真知、會意于精神) 卓爾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曠達、不矯情、不放肆)
好寫文章 (頗示己見、忘懷得失)
10. 布置作業
略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6
目的要求:
1、積累文言詞匯,翻譯重點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學習重、難點:
1、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風貌
2、品頭論足說陶潛,由古及今話隱士。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傳》這是一篇人物小傳,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內涵深刻。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我們要把握作者塑造的“獨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讀“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獨特個性。
教具準備:U盤
課時安排:2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社會的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他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
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這節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的生活:
陶淵明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應該占有重要的位置。過去的一些人把他當作一位完全脫離現實的飄然靜穆的典型,這是不對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他的生活除了物質的貧困外,還有另一面。梁啟超:檀道濟說他(陶淵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一個人。他最能領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覺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以看得出來。詩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學創作,寫了《飲酒》等組詩,他的文學創造達到高潮。公元427年,一個偉大的詩人,在貧病中離開了人世,享年63歲。他給我們留下的詩歌,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為后代許多正直、進步的人士所景仰。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給下列字注音)
嗜shì輒zhé吝 lìn 褐 hè 簞dān 汲jí 儔chóu觴shānɡ
從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五柳先生的衣著是什么樣的?
短褐穿結 譯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釘。
(2)五柳先生的居住條件是什么樣的?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譯句: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擋風和太陽。
(3)五柳先生的飲食是怎么樣的?
簞瓢屢空 譯句:常常貧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五柳先生的稱呼從何而來?
宅邊有五柳樹 譯句:(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
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要點提示: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過這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點提示: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要點提示: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5、“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系?:
要點提示:
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6、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點提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樣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
詞句精析:
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翻譯:他安閑寧靜,很少說話,不貪慕榮華富貴。
2、好讀書,不求甚解。
翻譯:他喜歡讀書,但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下功夫。
3、造飲輒盡,期在必醉。解詞:造:到;輒:就;期:希望、愿望
翻譯:到(別人家里)喝酒就要盡興,一定要喝醉。
4、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翻譯:粗布短衣打著補丁,常常貧困到乏食的地步,卻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翻譯:不為貧賤而憂慮,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6、其言茲若人之儔乎。翻譯:從這話來看,他應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
7、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翻譯:一邊喝酒,一邊做詩,用來使自己的心情愉悅。
文章精解:
1、《五柳先生傳》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環睹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
3、引用前人之言,贊揚五柳先生的高潔人格并且與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的句子: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閑適沉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只求領會書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他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特別喜歡喝酒,但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他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從不客氣。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平時難以吃飽,可是他卻總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樣子。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用文章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
評價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 喝酒作詩, 以此來抒發自己的志向。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古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
教后反思:
師:成語“世外桃源”出自東晉田園詩人 寫的《 》一文,后常用來借指 。
明確:陶淵明 桃花源記 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師:除《桃花源記》外,我們在初一時還學過陶淵明的一首詩,誰能背誦一遍呢?
生:(背誦) 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師:通過以上兩篇詩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陶淵明是一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隱士。你們想更多地了解陶淵明嗎?那么讓我們一起去采訪一下“五柳先生”吧!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7
《五柳先生傳》學案 教師寄語: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義。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3、品味作品質樸、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
4、體會作者那種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精神。
學習重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學習難點:
1、通過探究《五柳先生傳》是不是陶淵明的自傳來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體會課文中“不”字的妙處。
學習過程
一、復習回顧
1、回顧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園田居》(其三)
2、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3、學生結合上述作品,談談對陶淵明的認識。
二、讀順讀懂課文,積累字詞。
1、找出生字并注音.
嗜( ) 輒( ) 簞( ) 黔( )
汲( ) 儔( ) 觴( ) 歟( )
2、學生自主閱讀,疏通文義,提出疑問,相互交流。
①亦不詳其姓字( ) ②因以為號焉( ) ③不求甚解( )
④造飲輒盡( ) ⑤環堵蕭然( ) ⑥簞瓢屢空,晏如也( )
⑦不戚戚于貧賤( ) ⑧不汲汲于富貴( )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五柳先生”之號是如何得來的?
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4、應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
四、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他的志趣與性格有什么聯系?如何理解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 “嗜酒”說明了什么? 為什么“常著文章自娛”?
2.“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3.“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系?
4、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五、與作者對話,走進一種境界。
1、討論一下《五柳先生傳》是不是作者的自傳?
2、你認為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用自己的話評價)
六、拓展遷移
(一)有人說:“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
七、達標測試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每有會意: ②造飲輒盡:
③環堵蕭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貧賤: ⑥不汲汲于富貴:
2、翻譯
(1)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 其言茲若人之詩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 )。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4、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 ( )
a.本文是陶淵明托名的自傳,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畫像。
b.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自己)讀書、飲酒、寫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潔的志趣和人格,使筆調詼諧。
d.文章最后兩句設問的話是贊語的實質,與“不慕名利”想照應,體現了先生的特點和優點。
5、閱讀文段做題。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 )。(2分)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文章敘述了五柳先生有兩個主要的愛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4).陶淵明通過寫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樣的內心世界?(2分)
(5).有人說:“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 :達標測試:5、閱讀。
(1)、a
(2)、房屋四周的墻壁空空的,房子擋不住寒風和太陽。
不為貧賤而憂慮不安,不急于追求榮華富貴。
(3)、好讀書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仕途失意,內心痛苦,也是一種消極的反抗。
(5)、示例:物質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淵明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23、《馬說》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領會文章的寓意。
3.培養振興民族,奮發有為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學習過程
一、讀順讀懂課文,積累字詞。
1、注音:
祗( ) 駢( )盡粟( )一石( ) 槽櫪( )
2、 解釋字詞
祗: 一食: 雖: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見: 策之: 執策:
3、翻譯句子 (結合課下注釋和資料)
(1)不以千里稱也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4、查找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系的?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3.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4、對于“千里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態度?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 你覺得作者是僅僅在替千里馬鳴不平嗎?伯樂指的是什么?
四、理解主旨,走進更深境界。
1.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么?哪句話體現了他的意圖可充當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寫法?
2、韓愈雖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雖然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控訴,但仍對他們寄以希望。請同學思考一下,在封建社會里,韓愈的愿望是否能實現?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么做?你如何看待當代社會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
2、聯系當今社會,談一談我們應樹立怎樣的人才觀?
六、達標測試:
1、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4)其真無馬邪?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2.解釋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
(1)一食或盡粟一石( ) 食之不能盡其才( )
(2)執策而臨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無馬也( ) 其真不知馬也( )
3、下列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馬之千里 b、盡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隸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4、課內精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 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執策而臨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d.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2). 將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千里馬不能發揮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認為怎樣才能發揮“千里馬”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達標測試:4、閱讀題
( 1)、c
(2).驅使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才能。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馬者的無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才,鳴之能通其意。
(4).①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②尋找機會,展示自己才華
24、《送東陽馬生序》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的內容。
2、體會文章中對比手法的運用,把握主題。
3、學習古人“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求學態度,培養正確的苦樂觀。
重難點:
1.學習作者勤勉學習,不怕吃苦的品格。
2. 抓住本文的對比手法,領會文章內容,體會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
學習過程
一、開闊視野
我國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學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 1、囊螢映雪
* 2、懸梁刺股:《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3、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4、畫荻教子:《宋史歐陽修傳》:“(修)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獲畫地學書。
二、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注音
嗜( ) 叱咄( ) 篋( ) 缊( )
媵人( ) 容臭( ) 燁然( ) 衾( )
2、《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號﹏﹏﹏﹏﹏﹏。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結合課文注釋,自己翻譯課文,把不能解決的字詞及句子記錄在下面。
字:
詞:
句子: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3、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4、與作者讀書時相比,現今太學生的讀書條件怎樣?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自己刻苦求學的經歷的?
2、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四、走近作者,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2、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2、通過學習本文你對學習條件的優劣是怎樣看待的,結合課文與現實說說你對學習條件,主觀努力與學習效果相互關系的看法
六、達標測試
(一)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1.天大寒,硯( )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dài( )。
2.或遇其叱( )duō( ),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 )其欣悅,則又請焉。
3.負篋曳( )xǐ( )行深山巨谷中。
4.足膚jūn( )裂而不知。
5.媵( )人持湯沃( )灌,以qīn( )擁覆,久而乃和。
(二)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余幼時即嗜學 2.以是人多以一書假余
3.益慕圣賢之道 4.未嘗稍降辭色
5.故余雖愚 6.卒獲有所聞
(三)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堂,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叵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走 (2)腰 (3)俟 (4)湯 (5)被
2.下列句中“/”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余幼時/即嗜學 b.益慕/圣賢/之道
c.無/鮮肥滋味之享 d.燁然/若神人
3.(翻譯)用現代漢語寫出畫線句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乎自筆錄,計日以還。
4.選文將同舍生的豪華穿戴和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對比,體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追求。
5.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表現自已求學的艱難?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秘決?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么?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為樂。這樂中求學的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示?請結合實際,談談認識。
答案:達標測試:(三)、閱讀題
1.(1)跑 (2)腰里系著(掛著,佩著) (3)等待 (4)熱水 (5)通“披”,穿
2.b
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
(2)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
4.缊袍蔽衣(粗袍破衣) 不畏生活艱難刻苦讀書
5.幼年讀書的艱難,成年從師的艱難。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
6.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并戰勝困難
7.①不可取,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關系,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②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生,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8.例:雖然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優越,遠遠超過宋濂,但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應該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25、《詩詞曲五首》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徜徉于詩的海洋,感悟詩的意境。
學習目標:
1.背誦默寫五首詩歌。
2.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古代詩歌的熱愛,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重難點:
1. 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流程:
一、基礎知識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字﹏﹏﹏﹏,﹏﹏﹏﹏
詩人。
2.《赤壁》作者﹏﹏﹏﹏,字﹏﹏﹏﹏,﹏﹏﹏﹏朝詩人,他與李商隱被稱為“﹏﹏﹏﹏”。
3.《過零丁洋》作者﹏﹏﹏﹏,號﹏﹏﹏﹏,﹏﹏﹏﹏朝)文學家。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首聯交代了什么?“凄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2.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
《赤壁》
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什么含義?
2.“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意義?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過零丁洋》
1.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
3.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水調歌頭》
1.詞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么含義?
3、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潼關懷古》
1.“如聚”“如怒”描寫了怎樣的形象?
2.為什么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這首曲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什么含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聯系全詩任選下面一句,加以賞析。
其一: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其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2、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本課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都表達了怎樣的內涵呢?(任選一首說一說)
五、達標測試
(一)填空。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
2.《赤壁》中以二喬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的重大影響的詩句是:
。
3.《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文天祥崇高民族氣節的兩句話是:
。
4.《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價的詩句是: 。
5.《水調歌頭》中表達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愿望的詩句是: 。
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____,字____,____人,__代詩人。“歌一曲”指的是____的《 》。《赤壁》作者____,__代詩人。《過零丁洋》選自《 》,作者____,字____,又字____,自號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詩人。《水調歌頭》作者____,字____,自號____,______人,__代文學家, “水調歌頭”四字,是____。《山坡羊潼關懷古》作者____,字____,號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____。
(二)閱讀理解x kb1. com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詞人怎樣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段說說詞中人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應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內容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詠月的詩句中,哪兩句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
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鉤。
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的美稱很多,你能說出幾個(至少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你還能說出宋詞中與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種風格嗎?并舉一兩個作家。
答案
達標測試:(二)閱讀理解
1.想到月宮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詞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遠方的親人。 3.怨恨。“恨”的內容可能是親人的離別、人生的孤獨等等。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兩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這兩句都表達了對人的美好的祝愿。 5.嬋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蟾、顧兔、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等。 6.婉約 李清照 柳永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8
一、說教材。
《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無不滲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傳》全文173字,在這樣簡短的篇幅里,卻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他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傳》雖說是作者自況,卻不等于全面紀實,而是創作。它著重刻畫的是一種人物精神,一種“陶淵明精神”,是陶淵明千百年來給人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精神。全文語言簡約凝練,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說學情。
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學習,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根據教材編排,文言文的學習在本冊書中所占比重較大。課標要求,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在多層次誦讀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為此我設定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是:
1、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3、我能學會本文的寫人方法,運用本文語言特色。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預習案中安排了文體及作者簡介等文學常識和重點實詞的檢測內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個合作學習、兩個探究學習的活動,訓練案設置了仿寫的內容,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小組作用,運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
四、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教師談話導入新課后,給各組小組長3分鐘檢查預習情況;出現問題的小組組長匯報情況,組際解決問題后,教師檢測,目的是讓學生溫故知新。
第二環節,各小組按要求完成導學案內容,力求讓學生達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讀書境界。
第一層次:各小組完成導學案的“合作學習”內容:熟讀文章并理解文意,力求學生全面感知文章內容,并從深度、廣度兩方面拓展內容。讓學生邊自由讀邊將文中不懂的詞句找出來,向大家質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借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各小組完成“探究學習一:請找出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等的語句,分析其形象。小組討論后匯報,即“性格、愛好、生活”等。探究其“愛好、生活”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其中的矛盾點,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將討論集中到以下方面:“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家境貧寒為什么還“嗜酒”?“常著文章”為什么“自娛”?并由學生合作探究解答。誘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到五柳先生的內心世界,體會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懷,并力求在探究的過程中抓住學生見解中的閃光點,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產生火花。在總結了五柳先生的性格、愛好、生活等后,提出問題:五柳先生是誰?讓學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們了解的陶淵明的形象加以比對,明確本文實為陶淵明的自傳。學生對人物的褒貶,反映了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也反映了學生的價值取向,為了在文本思想內涵和學生價值取向二者間架起一座橋梁,我安排了“我眼中的五柳先生”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客觀辯證地認識五柳先生,學習他精神、性格中進步的方面,樹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價值取向。
第三層次:各小組完成探究學習二:請從文中找出含有“不”的否定句,并分析其作用。學生品味語言,教師在廣泛聽取發言后,總結“不”是本文的文眼,每一個“不”字都能體現出作者的品質,再引導學生逐步探究五柳先生的生活態度。
第三環節:結合本文問題特點,出示“老舍自傳”,學生對比學習,并模仿本文的語言特點,為自己寫一段自傳。寫個人小結,
這也是為了力求讓學生達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讀書境界,進而產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識,我把這個寫作訓練命名為“猜猜我是誰”,即展示學生所寫小傳,讓大家猜猜寫的是誰。既培養了學生寫人物時要抓住特征表現個性的能力,也把課堂氣氛掀向了高潮。
五、說板書。
本文以自傳的形式,從思想性格、愛好志趣、生活狀況三個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這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觀照,也是教學本文的核心內容。為了體現這一核心,我選用了結構式板書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愛好、生活”為切入點,以五柳先生的“安貧樂道”之“志”為重要支撐,將文本內容的豐富性與結構式板書的直觀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借助板書這一窗口,形象解讀文本內容,深入感悟人物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最終完成學習目標,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板書設計:思想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
不慕榮利
五柳先生 愛好志趣 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放達
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
安貧樂道
生活狀況 :環堵蕭然,晏如也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9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語文教案-《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要求理解課文中表現的陶淵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實詞,熟練背誦全文。
二、教學重點:
1、文言文的閱讀訓練。
2、掌握文中實詞。
三、教學難點:
1、怎樣認識陶淵明不慕榮利的思想。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目標: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課文。
一、導入新課:回憶已學過的課文,了解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晉宋時期詩人、散文家。號“五柳先生”。
二、朗讀全文,完成練習冊第9題。簡單講解停頓劃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宅邊/有五柳樹B、常著文章/自娛
C、忘懷/得失,以此/自終D、黔婁/之妻有/言
三、再讀課文把握以下字詞,再完成練習冊2、3、4、5、6題,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五柳先生傳》教案設》。就不理解的字詞發問。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樣子造:往,到
戚戚:憂愁的樣子期:希望蕭然:冷冷清清的樣子儔:朋友
2、給加點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飲輒盡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結5、簞瓢屢空6、黔婁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貴8、其言茲若人之儔乎9、銜觴賦詩10、無懷氏之民歟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5、環堵蕭然
2、因以為號焉6、不戚戚然于貧賤3、每有會意7、不汲汲于富貴
4、或置酒而招之8、銜觴賦詩
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因以為號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娛D、忘懷得失
5、對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婁之妻有言(的,結構助詞)
C、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音節助詞)D、吾欲之南海(往)
6、對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愛讀書,但不求理解要旨。
B、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風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擋風。
C、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患,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D、銜觴賦詩,以樂其志:銜著酒杯做詩,來使自己的心情快樂。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重點掌握“晏如、蕭然、會意、汲汲、戚戚”的詞義,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3.熟讀、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重視誦讀,培養對文言文的語感,提高朗讀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2.指導學生課外收集陶淵明的有關資料,學生自主分析資料,主動探究,養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3.體會文章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把握簡約凝練、多用否定句的語言特點。
德育目標
學習作者守志安貧、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風亮節、精神實質。
3.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鑒賞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1.理解關鍵語句的含意。
2.引導學生探究《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為他人作傳,還是以史傳的形式寫自傳。
●教學方法
1.文獻法。組織學生課前收集陶淵明的有關資料,如陶淵明簡介、作品介紹、陶淵明的思想、歷代文學家對陶的評價等等。在占有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研討探究,力求有所發現。
2.朗讀法。這是陶淵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樸實而又凝練,需要在多次朗讀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證課上時時有瑯瑯書聲,營造濃濃的學習氛圍。
3.討論點撥法。對課文的翻譯、對文意的理解,可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討論交流中完成,通過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對于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作必要的點撥指導,師生互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譯課文,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導學生背誦;資料匯演,設置開放性問題供學生探究思考,深層研討,突破難點;品味鑒賞,賞析課文個性鮮明的寫法和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大家,詩歌獨開一派,散文造詣也很高。以前我們學習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記》,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著名的文學傳記作品——《五柳先生傳》。
設計(二)
今天,我們學習《五柳先生傳》。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傳記文章。作者故意隱去了傳主的家世、生平事跡等一般傳記要素,而著重表現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氣質。語言樸素洗練,內容看似平淡,實則蘊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呢?讓我們去看個究竟。
二、明確學習目標
(多媒體顯示)
1.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3.學習本文語言平淡而蘊藉、多用否定句的特點。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或播放示范朗讀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好語調。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
(多媒體顯示)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輒盡 吝情 短褐
簞食 汲汲 歟 黔 儔
(2)給下列多音字組詞。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
明確:(1)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
(2)傳說、傳記 呼號、號召 好壞、愛好 快樂、智者樂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學生大聲讀課文,對照注釋,查閱工具書,疏通詞句,自行翻譯課文,并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小組內交流,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步驟進行。如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問其他組的同學,也可向老師請教。
3.教師把學生分為兩大組,展開課堂比賽,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督促他們深入課文,理解詞句,把握文意。
競賽試題如下,多媒體逐題顯示,顯示一題完成一題。
(1)解釋句中加粗詞的含義。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②每有會意
③親舊知其如此
④造飲輒盡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結
⑦銜觴賦詩
⑧以樂其志
⑨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⑩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2)一詞多義。
(3)古今異義。
贊曰 亦不詳其姓字
(4)翻譯下列句子。
①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③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④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每一組底分為100分,每一道題單號題由第一組完成,雙號題由第二組完成,每一小題分值5分。由小組推選代表答題,每組不得少于5人答題,個人得分納入小組計分,最后決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
學生回答,明確:(1)許:處所;會:體會、領會;意:書中的旨意;舊:舊交、舊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結:打補丁;觴:酒杯;樂:以……為樂;戚戚:憂愁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蕭然:空蕩、空寂。
(2)之(他,代詞;的,助詞)
言(說,說話;言語、話)
其(他,第三人稱代詞;其中的;語氣詞,表揣測、反問)
甚(詳細;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處)
志(標志;志向;志趣)
去(離開;距離)
(3)贊曰(傳記后附的評論性文字。今義指稱贊、贊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別名。今指文字)
(4)①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
③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
四、合作研討,理清思路,指導背誦。
1.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體顯示)
(1)課文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這些語句刻畫了怎樣一個形象?從哪些方面入手刻畫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樣的精神品質?
(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你喜歡五柳先生嗎?請說明理由。
(3)課文第二段中的“贊”如何理解?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贊”語和前文有什么聯系?
學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組內討論,以達成共識。
明確:(1)文章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的語句有:“閑靜少言……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這些語句刻畫了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寫五柳先生在田園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態。分四個方面寫。“好讀書”四句,寫他讀書自娛;“性嗜酒”八句,寫他醉酒陶情;“環堵”五句寫他安貧樂道;“常著文章”四句,寫他著文娛志。通過這四個方面的刻畫,一個堅守節操、不隨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鮮活如生,風神宛然。
“好讀書”而“不求甚解”,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與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體現。“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濁的世俗社會里特立獨行,內心必有許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達的體現。“環堵蕭然”“晏如也”描繪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娛”,著文不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娛”,這正是他不慕榮利的體現。總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閑自適、安貧樂道、守節不移的精神實質。
(2)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實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贊”是歷史傳記的一種體式,一般放在傳文之末。“贊”不是贊美,而是對史傳正文的記事和褒貶做進一步的補充和闡發。本文利用這一體式,進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質,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文“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實質,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形成板書。
3.學生根據板書提示,復述課文,背誦課文。
五、深層探究,突破難點
1.《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為他人作傳,還是借史傳的形式寫自傳,請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出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如有圖片,交給老師投影顯示;如有文字資料,學生自己介紹或投影顯示。學生交流參考資料,實現資源共享,在廣泛占有資料的基礎上,思考、討論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師也可提供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學生自由發言。
一種看法認為:本文是作者以史傳的形式寫自傳。年代距陶淵明不算很遠的南朝人沈約和蕭統,都說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是用以“自況”,當時人視為“實錄”。《五柳先生傳》所寫,都可以從史傳和作者的創作中得到印證。因此,可以說《五柳先生傳》就是作者的自畫像。
一種看法認為,本文是作者為他人作傳,只是其中融入了個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跡而傳人物之神,是創作而非實錄。
教師不宜作評判,學生能自圓其說即可。
2.學生自由質疑問難,可請教別的同學,也可向老師提問。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又怎么能“晏如”?
學生明確:(1)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不求對書系統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會己心、愜己意者,也就是從中尋找思想上的共鳴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榮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沒有一樣不困弊不堪,他卻能處之泰然,安之若素,與古代圣人先賢的激勵是分不開的。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
六、品味賞析,美點尋蹤
1.學生齊背課文一遍。
2.教師為鑒賞定向:賞析本文語言簡約凝練,多用否定句的特點;學習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1)本文的語言簡省凝練,試舉幾例談談。
學生明確。
生1:文章第一句講述了“五柳先生”這個名號的來歷。“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隨便起一個號,表現了先生不隨世俗的品性。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以五柳為號顯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幾筆,突出顯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隱隱散發出一股田園氣息,映襯出一個田園幽居者的形象,語極平淡,味極深厚。
生2:本文對人物的描寫,大半是總結性的語言,沒有寫一件具體事實,但每一項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實,寫他讀書、飲酒、著文,莫不如此,簡約中含著豐富的內容,不但有豐滿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詩一般的韻味。
生3:本文乍讀起來,發現作者只是不動聲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細品起來,又包含了多少頌揚與自我肯定,如“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懷得失,以此自終”“無懷氏之民歟?葛無氏之民歟?”敘事中有頌揚,頌揚中見傲世。
(2)本文多用否定句,試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學生背誦課文中的否定句。
明確:錢鐘書說:“‘不’字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錢鐘書說:“豈作自傳而并不曉己之姓名籍貫哉?正激于世之賣聲名、夸門第者而破除之爾。”下文的“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等,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3)體會課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并口頭作文,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或向他人介紹自己的老師。
學生構思,發言。
七、課堂小結
本文語言樸素平淡,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純真可親而又意味雋永,我們都不禁陶醉其中。我們應該感謝陶淵明,是他用性靈,用良知為中國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為我們營造了平淡真淳的藝術境地。讓我們永遠地記住他,作為古代文人心靈中的一片凈土,作為時代塵囂中用尊嚴扛起的一面旗幟。
八、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寫出文中的一個成語,并解釋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語造句。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的
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體會課文寫人方法。
3.品析詞句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揣摩平淡內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層面速寫的記人方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l.誦讀—品味—積累。
2.品讀—評析—習作。
3.設疑一點撥一釋疑。
媒體設計
1.放音機(配課文朗讀磁帶)。
2、投影儀(配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畫膠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印發教師撰寫的《采菊東籬下——古詩新讀》。(見后“附”)
一、導語 設計
(出示詩意畫投影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飲酒》詩第五首中的名句。它表達了詩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靜的心境。詩人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與詩人生活際遇、性格志趣有關。現在,我們就通過他的著名散文,來認識認識這一代名家。
(解說:詩丈、圖并舉,乃為教學營造淳樸、寧靜的意境,讓學生迅速找到與課文諧和的振點。)
二、解題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時受家庭和儒經影響,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當時政治黑暗,社會動蕩,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歲才出仕,但也不過幾任小官。由于他厭惡官場的污濁,不愿“為五斗米折腰”,41歲時決然從彭澤令任上退隱,歸田躬耕。歸田后的陶淵明寫下了100多首反映勞動生活的詩歌和多篇辭賦散文。就是詩人自撰的小傳,全篇不足200字,卻以精粹筆墨形象勾畫了詩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傳,傳記文的一種,是敘述作者自己生平經歷的文章。一般來說,自傳要介紹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性格愛好及思想發展等等。
三、研習課文
1.誦讀——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聽讀課文,認準字音。
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輒(zhé) 吝(lìn) 褐(hè) 簞(dān) 汲(jí)
儔(chóu) 黔(qián) 觴(shāng) 歟(yú)
多音字:傳(zhuàn) 好(hào)
②和讀課文,明確節奏。
學生邊隨錄音輕聲誦讀課文邊標劃節奏。
如三字短句:好\讀書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如復雜長句: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③跟讀課文,掌握語調。
學生隨教師的范讀而讀。第1段應讀出舒緩陳述的語調;第2段應讀出贊嘆抒情的語調。
④默讀課文,領會文意。
運用工具書和注釋,邊默讀課文邊理解字意、詞意、句意。
⑤分讀課文,總理全篇。
A、男生讀課文第1段,女生讀課文第2段,說說兩段的不同:
從內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蘊涵性格志趣);第2段主要是贊語(蘊涵精神風貌)。從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寫;第2段主要是評論,是總說。
B.女生讀課文第1段,男生讀課文第2段,說說兩段的聯系:兩段以關鍵句相呼應。第1段“不慕榮利”,第2段“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C.男女生齊讀課前“閱讀提示”,再次總體把握課文內容與形式,并明確學習重點。
(解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學習,貴在“讀”字。此環節設計五步誦讀,由淺入深,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的習慣,并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品味——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①品味“不”字,初識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用“不”字有九:
不知何許人 不詳其姓字——實不愿說,非“不知”“不詳”,可見先生淡泊寧靜。
不慕榮利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忘懷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見先生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意存高遠,不舍本求末,可見先生胸襟開闊。
不能常得 不蔽風日——安然自若,不為境所困,可見先生開朗樂觀。
不吝情去留——去留無意,不裝模作樣,可見先生耿直率真。
②品味細節,再識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寫人物生活細節,突出有三: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先生專志樂學。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可見先生灑脫不羈。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可見先生高雅脫俗。
(解說:階段小結,順勢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確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③既括態度,體會多面寫人法。
文中態度概括有六:對讀書的態度;對作客的態度;對家境的態度;對著文的態度;對得失的態度;對貧富的態度。如許種種態度,即從多層面表現人物。而每個層面所用筆墨都簡約洗練,正是點到即止,速寫傳神。
④抓取典故,體會類比寫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屢空”“黔婁”“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別以學者、隱士、百姓類比,烘托凸現人物。
(解說:①是文中的亮點、美點,9個“不”字幾乎網盡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補充,讓學生進一步揣摩平淡內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認識人物。③既為①②的總收,又是難點的突破;④是難點的進一步開掘。以上四環節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的選點突破能力。)
3.積累——培養美感,豐富語匯。
①積累名言:
好讀書,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②積累精練雅致的連用四字句:
課內的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衣穿褐,簞瓢屢空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遷移聯想: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愛蓮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銘》)
(解說: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蘊豐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連用四字句,句式整齊,音韻和諧,顯得精練、精致、精美、精神。學生積累它們,既受美的熏染,又豐富語匯,受益無窮。)
4.課堂訓練。
①說的訓練: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有何看法?
②寫的訓練:學用課文多層面速寫的記人方法寫寫自己(100字左右)。
(解說:①要注意在時代背景、作者思想上予以點撥,不求學生有多么深刻的認識。如:“不慕榮利”,其實是不愿與丑惡的社會同流合污。②要注意提示學生寫出自己的性格志趣,同時語言要簡練。)
5、課堂小結。
本次課學習了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認識了這位隱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并體會了多層面速寫和類比烘托的記人方法。相信同學們一定在做人、為文方面有所領悟。
(解說:從課文人物和寫作方法兩方面收束新課,強化課文重點;從做人與為文兩方面啟發學生,滲透德美教育。)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后練習三。
附:
讀詩:
飲酒(之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聯想:經過幾李雨,東籬已殘了:幾桿枯竹斜插,幾縷老藤纏繞。
就如此罷,反正雞已送給南山那個老翁了。
昨天,他還送了壺酒來,不知對送雞的答謝,他只說耕事閑了,隨便聯幾句也算一樂。
噫——籬下隨意補的幾簇菊,竟然開了,像昨夜展開經卷時,挑亮的燈焰。
風來,香來,正好盈一袖回屋品酒,要是醉了,喝杯菊花茶,興許詩行里也有余芳。
那就采一些回屋罷,要是老翁還來,也好送幾枝給他。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哪里來的歌呢?仿佛坡下長煙截斷的松林里。
是老翁來了吧?正好,昨天他留的聯句我已有對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設計者:劉盛云)
《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一)溫故知新,析前熱身。(大屏幕練習)
1、給下列字注音。
嗜輒吝褐 簞 汲 儔觴
瓢 屢 婁 歟
2、解釋下列詞語
會意: 輒: 蕭然: 晏如:造
戚戚: 汲汲: 儔: 觴:
3、文學常識填空
陶淵明, 著名詩人。一名 ,字 ,世稱靖節先生,又自號 ,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官場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其詩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代表作有《 》、《 》、《 》等。
(二)整體把握 ,品言知人。
師問:根據傳記文章體例,請同學們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五柳先生的?請根據文中相關語句來回答。
生明確:籍貫: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活: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愛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請同學們背誦相關的語句。
師問:本文在行文中除了對陶淵明做了一般性的介紹外,還有贊文,那么.,何為“贊”?贊語中的話和“傳”中的語句有什么關系?
明確:(讀書下注釋)歷史傳記中常用"贊"來表達作者對所記人物的評論,本文是仿照史傳體寫的,“贊曰”是作者敘述完了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跡后對他的評論。贊是在傳文后對五柳先生的評論。
明確:照應關系。如“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照應“不慕榮利”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照應“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照應“不戚戚于貧賤”。
“贊”中的語言對陶淵明的人格與品質進行了高度概括。
(三)深入研析,體悟人物。
師問:請大家結合文章具體語句來分析陶淵明的形象。
明確:
1、從“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中看出他生活貧窮。
從“晏如也。”可見他安于貧窮,不以窮為恥。
2、從“造飲輒盡,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中可見他的飲酒方式與目的的確與眾不同,他飲酒不隨禮俗,表現率真、真誠。
3、寫文章的目的是“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不是為了做官。可見淡泊名利。
4、他的性格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師問:陶淵明辭官不做、退隱山林,足可見他淡泊名利,那么“閑靜少言”怎樣理解呢?
明確:他與身邊的農民是不同的,他少有精神上的知音,所以他的理想與愛好不被別人認同,所以他與別人沒有太多共同語言,也就無話可說。
(四)探討交流,挖掘本質。
1、問題:陶淵明讀書的特點是不求甚解。今天我們也常用“不求甚解”,常含貶義。怎樣理解陶淵明的讀書呢?
學生討論。
明確:
陶淵明讀書不在字句上多下功夫,而在乎領會文章的旨意。他讀書意在與作者的思鄉情懷相交融。真正把書讀透,不只悟到人物的特征,更高境界是發現作者的神韻。
師小結:讀書有三種境界:淺者讀書,讀其字;中者讀書,讀其人;高者讀書,讀其魂。陶淵明屬于高者的`境界。也只有這種境界才會讓人廢寢忘食。古代很多人讀書多為敲開功名的大門,陶淵明的讀書目的是“娛情”。
他的另一愛好“寫文章”, 從作者陶淵明的愛好中可見,他淡泊名利的人格。他的所做不違背自己的心靈。讀書也好,寫詩也好,都是滿足心靈和精神的需要,不為功名。
2、問題:在一般的傳記文章中,都要交代人物的籍貫、姓氏等,而陶淵明在自傳中不寫清姓名,卻假托“五柳先生”的名來作傳,為什么?
生討論交流觀點。
明確:陶淵明是一個率真之人,做人做事喜歡不違背“真意”,他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故意隱去不寫。作為隱士而言,他的這一心理便容易理解了。“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可見他很隨便給自己起名號,可見“不慕榮利”的性格。
師小結:在陶淵明的形象中,這便“不慕榮利”是核心,一切表現都由此出。
師問:以上我們分析了陶淵明的形象,誰能總結一下陶淵明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總結,師板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率真坦誠 ”)
師:讓我們在了解了作者其人后,一起來背誦他的文章。
學生分組背誦課文。
3、師問:同學們注意文章語言使用上有什么特點?
生看書。
明確:
生讀例句:
“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不慕榮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求甚解”
“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日”“曾不吝情去留”
明確:作者的用意:東晉末年,社會的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滿著虛偽與欺詐。他用這篇傳文就是要表明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讓我們看到前面提到讀書的境界,現在我們自己已走到讀書的第三境界:“讀其魂”,陶淵明的“魂”是什么?就是他的“他情趣高雅、人格高尚、志向高遠。“
師: (板書:與世俗的格格不入,情趣高雅、人格高尚、志向高遠,超凡脫俗。 )
(五)個性品評,情感認識。
問:陶淵明私謚靖節,歷史上閃爍著他人格的魅力,今天,新社會、新時代,社會開放、文化發達,生活中的你怎樣評價陶淵明?
參考認識:
我欣賞他勇敢地與黑暗的社會決裂,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的品格值得贊美,他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是可貴的。
他的率真,如飲酒的方式在與人交往方面今天看來不是很好。
我認為他與世俗格格不入,他采取逃避的方式不夠積極。
師總結:
我也有很多話想對陶淵明說,也想對大家說。在東晉黑暗、污濁、追名逐利的社會現實中,陶淵明辭官歸隱,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志趣高雅,貧窮而有操守,不拘禮俗而自得其樂。他的詩文把田園風光與生活描繪的美好而快樂,開辟了田園詩風,因而文壇留名。但我們不能贊賞他用隱居避世的逃避、消極的做法來對待自己和社會。歷史上有多少文人,如劉禹錫“二十三年棄置身”,而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希冀;蘇軾,被貶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還有“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的渴望;李白仕途受創,發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言;杜甫生不逢時,饑寒交迫,仍不改“大計蒼生”之志。
今天的我們面對物欲橫流、科技迅猛發展、競爭激烈的時代,更應激流勇進,學有所成,以后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造福一方,實現個人價值。
(六) 師布置本課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練筆:仿本文形式寫一篇自傳,簡練、真實表明自己。
五、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環環相扣地完成,并使用了多媒體課件,由整體到細節,由分析到討論,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到學生發言后精煉總結,這樣的一堂課教學任務是完成了,但學生的主體體現不夠,教師的主導力量過盛。在語文課中,老師對某篇課文和課文所隱含的知識、技能的講解也許是完全正確的,但如果學生沒有與課文的語言文字的具體接觸,沒有具體的語言體驗,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也不會有什么積累與提高。我認識到教師在備課中,要發揮教學實施的有效性,確定好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方法外,不可忽視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的深入了解,這一點對教學設計同樣也有其指向性。 教學設計解決的是語文教學大方向的問題,教學的具體方式方法把這些語文教學大方向的“科學的把握”轉化為“學生學到什么”、“學成什么樣子”,這需要教師在課堂現場的操作。授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尤其是技巧和形式的選擇包括多媒體的使用不可忽視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備課時教師要用學生的心態和眼光去解讀文本,以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設想他們在閱讀中哪里會出現“碰撞點”,或是疑問、或是欣賞。教學設計還要力求解放學生的思想,啟動學生情感認知與體驗之車,使他們勇于抒發個人對疑難問題的認識,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對話”中去,讓課堂涌動學生自由的思想。
學生對文本的認知應與作家、教師的理解是一致的,但由于學生的知識、眼界、理解水平的不夠,他們不能在同等層面上與教師、文本展開切實的“對話”。這個時候教學的藝術表現在教師引導和促成三者之間產生和諧發展,當學生產生片面甚至歪曲的理解時,教師要巧施法,做好啟發、引導、點撥、幫助的工作,使其達到正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