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通用15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1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2.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標
1.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
2.品評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
3.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德育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誦讀,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聯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聯想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以累累巨著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則是代表他藝術高峰的三部長篇小說。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資料助讀——作者簡介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 范讀課文后,學生自讀,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詞語含義。
2. (1)注音
髭 髯 鬈 黝黑 滯留 禁錮 頷首低眉 锃亮 犀利 廣袤無垠 尷尬 熾熱
(2)釋義
犀利 器宇 禁錮 軒昂 尷尬 滯留 鶴立雞群 正襟危坐 頷首低眉 誠惶誠恐 廣袤無垠
2.學生自由誦讀,揣摩作品中描繪的托爾斯泰的獨特的形貌特征。
思考:
(1)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
(2)從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比喻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發膚、鼻子、眼睛的語句,并品評其表達效果。(結合課后練習三)
(3)文中第8語段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過寫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內心世界,那么文中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明確:
(1)如: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托爾斯泰并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文中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不僅使形象鮮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產生無盡的聯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張是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更加突顯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獨到刻畫,使文意深刻,韻味無窮。
(2)略
(3)課文描寫了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表現他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寫他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如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憤怒使之冷峻,不悅使之結冰,友善使之和緩,激情使之熾烈如火。
寫托爾斯泰跟睛的威力揭示他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廣度。
文章的結尾語段則贊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學生精讀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豐富內涵。
四、聯系背景材料,深層感悟思想內涵
1.教師指名誦讀課文6~9語段,請學生仔細揣摩課后練習二中描寫托爾斯泰眼睛語句的含意。
學生研討后積極發言,教師明確。
2.合作研討:
(1)如何理解直到年紀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意?
(2)練習四
(3)練習一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提示:
(1)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亡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宗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關于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他的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過描述,他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質構成的,富有光華的白發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2)、(3)略
3.學生感情誦讀全文,深入體會課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師簡要小結:本文在藝術手法上的獨特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出自己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僅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他
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統一體。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寫他形貌的矛盾統一,實質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與自己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統一的,列寧曾說過:托爾斯泰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
文中的比喻和夸張把讀者帶進無窮想象的空間,尺水興波,縱橫捭闔。
五、課堂小結
《重讀大師》一書中王祥夫著文說:讀托爾斯泰的小說,總似乎讓人能聽到一種深深的嘆息,感受到作家在無情地鞭撻著人類的靈魂,而同時,也能讓你感到他對人的深深的愛,一切都基于深深的愛。學習了茨威格通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內心世界,我們對這 樣的評價更多了些理解。靜心去品讀代表他藝術高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我想,那長著大胡子穿著布衣經常去和農民一起耙草的偉人會更深刻地走進我們的心靈。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2
1、教學目標
1、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通過文本的閱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張、排比的修辭方法。
2、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教學課時:3課時
4、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1、導入
請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你對托爾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課文中還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的偉大雕塑家、畫家、建筑師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階梯旁的圣母》、雕塑《大衛》、壁畫《亞當與夏娃》等。
2、整體感知
給學生五分鐘通讀全文,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可參看前面的彩色插圖)
大體分為兩個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2)讀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問?
3、精讀文本
集體朗讀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1-須發
2-面部輪廓結構
3-面部特征
4-長相
5-拜訪者的態度。)1)?第1段主要寫了什么?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張的句子。
寫列夫·托爾斯泰須發的特點。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征:多毛,濃密的胡須(反復描寫)
比喻和夸張鋪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臉龐多毛”;
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
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發;
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須發;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比較插圖)
2)?第2段的主要內容?托翁給人的印象是什么?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個面部像粗制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皮膚像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給人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點寫了什么?作者細致刻畫樂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嗎?)
面部特征——重點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穿戴方面、職業方面、社會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于俄國普通大眾。
關鍵句: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5)第5段的分析:寫托爾斯泰的外貌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寫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寫了拜見時哪些方面?(身材特點、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業: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么?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第二課時
1、復習舊課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么?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描寫,突出了哪兩個特點?
(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來。)
2、感悟文本
精讀6-9段:(都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1)?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辭?找出相關的句子(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比喻)
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2)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充分表示出來。)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張外,還用了什么修辭?
(連續用兩組排比句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
引用高爾基地話作結,有什么作用?
(運用夸張,干脆有力,耐人尋味,很好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眼睛的觀察力、敏銳性和豐富性,寫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課文中有一句話可作對比的注釋:再小的事物借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3)第8段: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關鍵語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與威力是否重復?
為什么不描寫眼睛的其他特點?
A、“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眼睛)
B、“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電波……”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于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因為他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職和要求。
C、“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頂峰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的貧困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巨著《復活》里表現得尤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于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4)第9段:贊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結合課后練習四,理解“幸福”的含義)
介紹托爾斯泰世界觀的轉變和晚年的經歷。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爾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事實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至和妻子家人產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課時
課后習題和作業的講評
托爾斯泰生平介紹補充
課外拓展:托爾斯泰代表作品《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紹。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贊美和崇敬之情。
2、訓練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語句含義的能力,學習運用比喻、夸張描寫人物肖像的方法。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聯想想象,啟發思考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有一個人,他活著的時候,擁有財富、地位、名譽,最后卻孤獨凄涼地病死在一個無名的小火車站;生前被譽為俄國文學大師,死后的墳墓卻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俄羅斯的世襲貴族,卻放棄一切,心甘情愿去做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這樣一個充滿著矛盾的人,讓許多人產生了好奇心,他就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恰恰抓住了托爾斯泰的一生充滿矛盾這一特點,用他獨到的文筆為我們勾勒出托爾斯泰的獨特形象。
也許同學們對這個人物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大文豪,模樣兒長得如何?生活應該過得怎樣?
生:他可能長得高大英俊,很斯文,言談舉止,文質彬彬的;衣著很時髦,身邊有許多仆人,出門有豪華馬車(相當于今天的寶馬),總之生活過得很滋潤……
師:下面就帶著我們的想象,快速閱讀全文,看看托爾斯泰的形象和生活是否與我們的想象是一致的。
二、把握內容,學習比喻夸張
(一)學生快速朗讀全文,并思考。
師:你認為文章主要刻畫了托爾斯泰的什么?(分別指出文中相關的段落)
生:外貌特征(1-5)(整體)
眼睛(6-9)(側重)
(二)精讀前五段,理解人物外貌特征(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閱讀,養成勾畫、旁注的習慣)
教師范讀1—2段,學生朗讀3—5段
師:你認為文中的托爾斯泰的長相與我們想象中的托爾斯泰有什么不同?
學生閱讀后明確——這些文段依次寫了托爾斯泰的須發——面部——面容表情——長相平平(普通)——其貌不揚:令拜訪者失望(側面描寫)
1、學生概括其外貌特征
師:作者認為托爾斯泰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什么?(請用原文的詞語回答)
生:失調、崎嶇、平庸而粗鄙(“丑陋”、大眾化)。
教師引導學生細化,要求在文本中找依據,勾畫出相關句子、詞語,側重品味“崎嶇”的含義,然后依據這些描寫加以聯想、想象,在頭腦里形成一幅托爾斯泰的肖像畫。
教師應用多媒體課件將托爾斯泰的“胡髭、鬢發、眉毛、鬈發、胡須、臉頰、額頭、鼻子、耳朵、眼睛”逐一展示出來,形成一幅托爾斯泰的肖像畫,讓學生與自己的想象畫進行比較。
2、怎么刻畫出來的?(方法)
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
學生齊讀練習三,了解其定義和作用——夸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這種擴大、夸張的描寫,能把人或事物表現得生動形象,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師: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胡子、眉毛、須發、皮膚作了哪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生:a.“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b.“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
c.“一綹綹灰白的鬈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
d.“……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e.“我們見到的是一只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這些夸張性的描寫,不僅使托爾斯泰“平庸而丑陋”的外貌特征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同時也暗示了托爾斯泰的不平凡。
(三)、精讀后四段,感受托爾斯泰精神世界的豐富和人格的高尚。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文中描寫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的句子,進而感受托爾斯泰精神世界的豐富和人格的高尚。
學生默讀后四段,邊讀邊勾畫描寫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的句子。
示例第8語段:
作者說:“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
教師應用多媒體課件再次將托爾斯泰的肖像圖按“胡髭、鬢發、眉毛、鬈發、胡須、臉頰、額頭、鼻子、耳朵、眼睛”逐一展示出來,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用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精美、獨特。
1、教師范讀6-9段;學生勾畫直接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
(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討論:從這些句子中你發現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明確:“眼睛敏銳、目光犀利、蘊藏有豐富的情感,很有威力”等評價,由此可見作者茨威格對托爾斯泰的贊美和崇敬之情。
2、重點理解文中描寫其眼睛的句子的含義(引導學生結合托爾斯泰的身份、生平來理解)
示例:托爾斯泰的目光“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中,突出了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
學生賞析(生生互動):
(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張描寫,突出作為作家的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作為一個世界文豪,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突出了他眼睛觀察的敏銳性和豐富性)
(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運用比喻,突出了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百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通過他的作品準確地表現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這里的比喻,告訴人們托爾斯泰是一個作家,作家的良知使他敢于對現實進行無情的批判,批判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揭示出農民貧困的原因。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良知又使他敢于批判自己,解剖自己,毅然與貴族家庭決裂——這是偉大作家的共性,例如魯迅,他也敢于無情地解剖自己)
明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的眼睛充滿智慧,銳利、鋒利,讓人感受到他精神世界的豐富,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他是茨威格心中的偶像。
三、進一步感受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問題探究(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1、如何理解“直到年紀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的一層陰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義?
思考討論后明確: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
2、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聯系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人生追求),與同學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
思考討論后明確:這并不矛盾。因為,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但他又是痛苦的,它看透了暴政、虛偽、丑惡和苦難,也看清了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自己的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致與家人產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四、探討全文寫法,進而理解托爾斯泰的偉大(矛盾統一體)
對比
外貌丑——眼睛美(心靈美,境界高,精神偉大)
襯托
提示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要著力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
思考后明確: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既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的真實刻畫,同時又揭示出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寫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了他眼睛的無比精美(他是時代的透視鏡和多棱鏡)。突出了他是一個矛盾體:他形貌和思想精神的矛盾,也是他的人生追求、態度與他的貴族身份的矛盾。所以他的一生都處于矛盾和痛苦之中,到晚年他終于放棄了自己的權利、財產和貴族身份,甘愿做一個農民,最后病死在一個小站上。
過渡:逝世后,他被埋葬在一個荒郊野外的“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中,這個土堆無人守護,也沒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銘,甚至連名字也沒有。卻被茨威格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問:聯系這篇課文,請談談為什么?
思考后明確:因為他是一位既普通又不平凡的人,是一個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五、沒有結束的話
作家余華說:“我對那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閱讀都會被它們帶走,我就像是一個膽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們的衣角,模仿著它們的步伐,在時間的長河里緩緩走去,那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同學們,其實對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來說,一節課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作品的內涵需要我們在反復的閱讀中去品味、挖掘。就像本文,我們只是開啟了一條縫,托爾斯泰還有更多、更廣闊的精神世界等待我們去探尋……愿同學們親近文學,走進名家,愿文學雛鷹從這里起飛!
劉少鸞,中學語文教師,現居重慶。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2、了解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能力目標:
1、感知課文對列夫·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
2、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3、品評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語描寫形貌的手法。
德育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誦讀,感知課文對列夫·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聯系背景材料,滲透理解列夫·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聯想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今天,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進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列夫·托爾斯泰,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資料助讀
作者簡介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范讀后學生自讀,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詞語含義。
(1)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
滯(zhì)留禁錮(gù)頷(hàn)首低眉锃(zèng)亮
犀(xī)利廣袤(mào)無垠尷尬(gān gà)炙(zhì)熱
(2)釋義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滯留:停留不動。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加強誦讀,積累豐富的詞語與富有表現力的句子;
2、理解外貌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3、強化語言品味,了解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積累詞句;
2、了解外貌描寫的作用,學會合理運用修辭;
【教學難點】
深入體會托爾斯泰的思想、精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一位文學巨匠,在俄國文壇馳騁近60年,創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可謂浩如煙海,其中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著名。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致力于尋求和諧的社會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強烈反對土地私有制,主張博愛,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一個小森林中,沒有墓碑,沒有十字架,茨威格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下面,就讓我們來近距離地觀察列夫·托爾斯泰。
茨威格,奧地利著名傳記作家。我們曾學過他的《偉大的悲劇》。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
2、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3、課文主要運用什么描寫方法:
人物的外貌描寫。
三、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5段):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四、品味語言
(小組合作交流)
1、劃出文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試作點評:
(要求反復誦讀)
2、班中交流:
學生點評、交流,完成對語言的品味和人物思想的領會。
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升華。
⑴ 體會容貌特征:
須發──濃密:“植被多于空地”“熱帶森林”“滔滔白浪”;
長相──平庸、丑陋、粗鄙:“低矮的陋室”;
(眉毛、鼻子、額頭、皮膚、耳朵、嘴唇……)
表情──憂郁、愚鈍:“禁錮思想的囚牢”。
⑵ 理解精神世界:
(抓住眼睛)
“黑豹似的”“一把锃亮的
鋼刀”“槍彈”“金剛刀”—— 目光的犀利;
“刀劍入鞘”“神奇的星光”“手術刀”“x射線”——感情的豐富;
“閃光的珠寶”“獵鷹”“寒光四射的匕首”——眼睛的威力。
⑶ 語言特色:
比喻、夸張兼用,大肆鋪排。
五、課堂小結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外貌(特別是眼睛)的描繪,極力贊美了托爾斯泰內心情感的豐富,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犀利,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廣度。用文字給人畫肖像畫,運筆在方寸之間,洋洋灑灑,精雕細鏤,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所以產生如此的藝術效果,全得益于比喻、夸張的妙用,把我們帶進無窮想像的空間,讓我們盡情玩味,揣摩其含義。
六、布置作業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6
關于作者及寫作背景:
茨威格,奧地利作家,生于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樂、詩歌、戲劇的藝術之宮里。1928年訪問俄國,適值托爾斯泰誕辰一百周年,于是拜謁了托爾斯泰墓,表達自己真摯懷念、贊美之情。
關于主人公: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偉大作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出身貴族,卻不滿貴族對農奴的殘酷剝削,不滿貴族奢侈享樂的生活,晚年致力于"平民化",放棄私有財產和貴族特權,從事體力勞動。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一、 學習本文,掌握如下字詞的讀音和含義。
1、為下列加紅字注音。
髭( )髯( )鬈( )頷( )酒肆( )黝黑( )禁錮( )锃亮( )
2、解釋下列詞語。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誠惶誠恐:來形容小心謹慎,惶恐不安的樣子。
鶴立雞群:比喻卓越出眾。
泰斗: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
粗制濫造:質地不精而又過量制造。
寓居:寄居;僑居。
3、積累詞語。
肖像 軒昂 侏儒 犀利 粗鄙 藏污納垢 非凡器宇 郁郁寡歡
二、 課文內容分析。
1、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作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2、如何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本文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1-5段),刻畫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寫了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
3、本文兩部分內容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一部分是對托爾斯泰外貌的真實刻畫,這也說明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寫他的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為了在下文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字里行間也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4、如何理解"直到年紀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
托爾斯泰到了晚年才實現了他的世界觀的轉變,他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托爾斯泰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
三、 本文的寫作特色。
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有兩點:一是作者以真實的語言刻畫了托爾斯泰平庸粗陋的外表;二是文中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四、思考和探索。
1、讀列夫·托爾斯泰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感受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文風。 2、再仔細閱讀本文,通過作者對他的肖像特別是眼睛的描寫,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3、學習本文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勾畫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
五、文學常識積累:陀斯妥耶夫斯基,俄國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白夜》《罪與罰》《白癡》《卡拉瑪佐夫兄弟》等。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7
這節課我首先檢查預習情況,指名上臺板演生字新詞的注音解釋,我到學生行間檢查其它同學的預習情況。
我感覺有的同學在躲避我的眼神,有的同學我一到他的前面,就趕忙把書合上。我知道他們一定是沒有預習好,不好意思讓我檢查。然后我要同學們從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皮膚、鼻子的句子,并仔細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對這么簡單的題,同學們還是耷拉著頭,不回答。
教室里的氣氛一點也不活躍。我真想臭罵他們一頓,但我覺得沒用。于是我讓同學們課上進行預習,要求每位同學大聲讀課文,劃記課文對托爾斯泰眉毛、須發、皮膚、鼻子和眼睛進行描寫的語句。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讀完后,我提問,這下有幾位同學舉手了,他們也答得很準確。本節課我兩次改變教學步驟,在沒有運用粗暴的教學方式的情況下,完成了教學任務,我慶幸我的修養高了一點。
不過,對這一屆的學生,我也感到有些擔憂,他們學習習慣太差勁了,他們很少進行預習,老師布置了他們也不會認真做。我們做老師的,真該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下一番功夫,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讓學生能夠自覺自主的學習。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8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學習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感覺很不好。
仔細反思,我個人認為,托爾斯泰距離學生太遙遠,學生可以查到很多、很完整的資料,但這些文字也就只是冷冰冰的文字,絲毫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托翁所生活的時代和社會,根本不是八年級學生所能理解的。
我用了幾乎半節課的時間來介紹托爾斯泰的生平、思想和成就,但學生的表情依然是冷淡。其實,我們是否可以把這篇文章換成學生了解的、我國的作家呢?
當然,我不能從客觀來找理由,應該從自身來找原因。我想,如果,我先向學生推薦《名人傳》、推薦托翁的作品,那么,學生對托翁就不會這么陌生了。
不過,很欣慰的一點是,當我展示了托翁的肖像時,學生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關注到托翁的那雙眼睛,于是,我就讓學生來描述他所觀察到的托翁的眼睛,再與課文進行比較,進而學習全文,這個方法挺有效果。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
2.體會文章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托爾斯泰進行肖像描寫。
2.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四周星期二)
第 一 課 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胡髭(zi1) 長髯(ran2)鬈(quan2)發黝(you3)黑滯(zhi4)留 愚鈍(dun4)禁錮(gu4) 軒(xuan1)昂犀(xi1)利 侏儒(ru2) 酒肆(si4) 尷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 盎(ang4)然
2.解釋下列詞語。
黝黑:黑;黑暗。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犀利:鋒利;銳利。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館。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熾熱:極熱。
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被懷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二、導人
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并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作者通過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表,怎樣揭示他的內心世界?
學生互相討論、交流。
四、學習課文
(一)找出文中對托爾斯泰外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夸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目光的描寫,形容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這種擴大、夸張的描寫,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得極為生動形象,而且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和聯想。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胡子、眉毛、須發、皮膚是這樣描繪的:
“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
“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一綹綹灰白的鬈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
“……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們見到的是一只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透過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們可見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處。
(二)重點理解文中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明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的眼睛充滿智慧,讓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是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五、小結
體會文中運用夸張手法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七.作業 設計
一、辨字組詞。
滯( ) 鈍( ) 錮( ) 尷( )
帶( ) 純( ) 涸( ) 濫( )
二、根據拼音寫漢字。. you3( )黑xuan1( )昂 xi1( )利
侏ru2( ) 酒si4( ) chi4( )熱
can4( )然 長ran2( )han4( )首低眉
廣mao4( )無垠 an4( )然失色
三、改正錯別字。
粗制爛造 鶴立雞群 正經危坐 誠皇誠恐
無可置凝 郁郁寡歡 引人注目 藏污納溝
八. 課后記錄: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黝黑、禁錮、尷尬、熾熱、軒昂、粗制濫造、藏污納垢、鶴立雞群、正襟危坐、廣袤無垠。
二、介紹有關托爾斯泰的生平傳記和作品。
了解他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的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戰爭與和平>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庫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小說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現人民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國人民反拿破侖入侵戰爭的正義性質。
☆<安娜·卡列尼娜>交織著安娜追求愛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展的線索,通過這兩條情節線索,小說不僅形象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變動,同時也鮮明地暴露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復活>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對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銳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托爾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偉,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動
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聯系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與同學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學生討論、交流,鼓勵發表獨特的看法。
四、拓展訓練
教師向學生推薦羅曼·羅蘭《名人傳》一書,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理解偉人艱苦奮斗的精神。
五、小結
本文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猶如與兩位大師對話交談,悉心品味,自然能體會到文中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七.課后記錄: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肖像描寫,并體味其作用。
2.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3.閱讀感受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贊美和崇敬之情。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難點】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學過程】
一、作家導入
同學們,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文學大師。這對我們理解課文非常必要,所以同學們一定要仔細地聽。
托爾斯泰,一位文學巨匠,在俄國文壇馳騁近60年,創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其中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他是世襲貴族,卻一生致力于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他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致力于尋求和諧的社會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強烈反對土地私有制,主張博愛,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一個小森林中,沒有墓碑,沒有十字架,茨威格卻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俄國有兩個沙皇,一個是俄國當政的統治者,另一個就是他。真沙皇對他無可奈何,而他卻在動搖著他的統治。
他是俄羅斯的世襲貴族,卻一直致力于平民化,身體力行向貴族階層反叛和宣戰。
他在民眾心中是一座豐碑,但在統治者眼中卻是一把鋒利的匕首。
他聲名顯赫,擁有莊園,卻甘愿放棄一切、散盡錢財,去做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
他擁有無數的文學信徒,卻不容于家庭,晚年離家出走辭世于車站。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享譽世界,死后卻安靜而樸素,連一塊墓碑都不要求。
他的遺言不是留給妻兒的,而是留給這個世界的,他說:“我愛真理。”
82歲,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給我們的是90卷的文集,是藝術杰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他就是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爾斯泰。
二、初讀——初識托翁
1、真正的托爾斯泰我們已經無緣得見,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文字描繪去拜訪這位世界文學巨匠。本文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為托翁創作的一幅“肖像畫”。在茨威格筆下,托翁長相如何?請你瀏覽文章,勾畫描寫托翁形貌特征的語句,并概括回答:
托爾斯泰長得,因為他。(用原文語句回答)
師:總結同學們的發現,我發現在茨威格筆下,托翁有著鮮明的外貌特征:
他須發濃密(丑)——亂蓬蓬的頭發,多毛的臉龐,濃密的胡髭,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一綹綹灰白的鬈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植被多于空地
他臉孔平庸(丑)——:總的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一張田野村夫的臉孔長相粗劣,像粗制濫造的小屋;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難看的招風耳;額頭像是用刀胡亂劈成的樹柴;眉毛寬約一指,朝上倒豎,像糾纏不清的樹根;小眼睛;獅子鼻寬寬的、兩孔朝天,像被人拳頭打塌了的樣子;凹陷的臉頰中間生著兩片厚厚的嘴唇;
他臉色平淡無奇(丑):沒有一點光彩可言。
憂郁面孔上籠罩著消沉的陰影.滯留著愚鈍和壓抑,找不到一點奮發向上的靈氣,找不到精神光彩,沒有一點光彩可言。這張臉平淡無奇,障礙重重,像禁錮思想的囚牢;蒙昧陰沉,郁郁寡歡,丑陋可憎。
他氣質丑: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
擁有一張俄圍普通大眾的臉,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缺乏詩人、幻想者和創造者的氣質。
他身材丑:矮小敦實,像個侏儒。
總體印象:托翁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洞察世事的眼睛。外貌丑——眼睛美
思考:俗話說,瑕不掩瑜,作者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筆墨著重描寫托爾斯泰平庸、普通的外貌?
明確: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既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的真實刻畫,同時又揭示出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寫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了他眼睛的無比精美。——這種寫法就是先抑后揚。
三、精讀——眼睛
作者為什么重點寫托翁的眼睛?他從托翁的眼睛中讀出了什么?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認真閱讀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說一說,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托爾斯泰?
補充材料一: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
《戰爭與和平》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庫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小說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現人民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國人民反拿破侖入侵戰爭的正義性質。
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欲,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發,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沖動和領悟透徹的沉思──在這幅畫里都應有盡有。”(斯特拉霍夫對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戰爭與和平》的評論。)
補充材料二:對俄羅斯上層社會的吶喊
《安娜·卡列尼娜》交織著安娜追求愛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展的線索,通過這兩條情節線索,小說不僅形象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變動,同時也鮮明地暴露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這里全是虛偽,全是謊言,全是欺騙,全是罪惡!(安娜·卡列尼娜臥軌時對上流社會的詛咒實際是托爾斯泰內心深處對俄羅斯上層社會的吶喊。)
補充材料三:托爾斯泰的憂郁
托爾斯泰決定放棄自己的利益,放棄自己的家產和版稅,統統分給窮人,以求得良心上的安穩。托爾斯泰還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在燒茶、劈柴、生爐子上,為學生編寫識字課本,為農民編寫俄語讀本……但這一切,在外人看來幾乎就是一種巨大的浪費,高爾基就從來不認為一個偉大的作家“去種地、修爐灶、做皮靴”有什么必要。但托爾斯泰就這么干了幾十年,他穿著寬大的農夫的上衣、一部蓬松的大胡子、滿臉愁苦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1910年11月7日,托爾斯泰死在他的出走途中,死前他說:“其實……我愛很多……他們怎么……”這是他最后的話。
補充材料四:托爾斯泰的愛心
19世紀的俄國還很貧窮落后,而且等級森嚴,農民的孩子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權利。托爾斯泰就在自己的莊園里創辦了貧民學校——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學校。他收的學生都是當地的農民子弟,甚至還有四五名女生,這在當時可真是破天荒。托爾斯泰的教育模式極為自由開明,迥然不同于當時傳統的墨守成規的貴族教育方式。他對學生不約束,不體罰,完全由著他們的興趣選課并自由發展,同時注重在日常行為中自然而然地灌輸民主平等的意識。學生中有人在多年后回憶說:“我們早晨到校上學不受時間的限制。學校里沒有傳統的功課表,也不用打鈴的形式來區分課時。每門課都很有意思,每個人都可以上他想上的課程,有人學地理,有人學歷史,有人學寫作或繪畫,有人只想看書。如果學累了,可以隨便倚靠著睡覺。我們感到非常自由,經常一整天呆在學校里,到很晚才回家。”
還有一個故事也許更能說明托爾斯泰的愛心。
一次,當托爾斯泰行走在莫斯科的廣場時,一個乞丐向他乞討。托爾斯泰立刻就要掏錢,旁邊一個朋友告訴他,這個乞丐不值得施舍,因為其品行之惡劣,全莫斯科都聞名。托爾斯泰回答:“我不是施舍給他那個人,我是施舍給人道。”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托爾斯泰的愛已經不是灑向某個特定的階級,某些不幸的個人或人群,甚至也不僅僅局限于對宇宙間的一切生靈的關愛與憐憫,而是已經升華為一種境界,如同一面柔軟卻又鋒利的劍,直面人類的靈魂。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的眼睛充滿智慧,銳利、鋒利,讓人感受到他精神世界的豐富,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他是茨威格心中的偶像。
四、品讀——修辭
很高興我們對托爾斯泰的認識已經從外表逐漸走向內心,這讓我們明白了人的高貴不在于相貌而在于靈魂。在閱讀文章時,我們除為托爾斯泰的人格所折服,還深深折服于茨威格妙趣橫生的文筆。
找出你印象最深的語句,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五、結束語
茨威格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猶如與兩位大師對話交談,悉心品味,自然能體會到文中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雖然我們對托爾斯泰的認識只是冰山一角,但卻是個很好的開始,老師有個建議,讓我們閱讀大師,走進經典:
(多媒體展示:《名人傳》《懺悔錄》《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11
第4 課《列夫·托爾斯泰》第 1課時
課題《列夫·托爾斯泰》執教:蔡合良時間: 年 月 日【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識記重點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2.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 能力目標
3.了解托爾斯泰豐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4. 品評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5. 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德育目標6.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學重點】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課前準備】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布置學生查閱作者、托爾斯泰生平傳記和作品,以及有關資料,尤其是對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導入新課: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贏得了世界廣大讀者的廣泛關注。對于他,我們一直只聞其名,未見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嗎?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樣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橫生的文筆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的,請你跟隨作者的筆端,來解讀托爾斯泰的那雙智慧的眼睛,進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學生交流資料:介紹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后去世界各地游歷,結識羅曼·曼蘭和羅丹等人,并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1934 年遭納粹驅逐,先后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與感覺理想破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教師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所查資料并做簡要概括 交流資料1分鐘 5分鐘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介紹列夫托爾斯泰: 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于貴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 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后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吁人們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觀點反映在其短篇小說《琉森》(1857)之中,后又創作了探討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他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這些思想鮮明地體現在其中篇小說《哥薩克》(1852~ 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系為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面,氣勢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 18XX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侖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斗爭精神,主要探討俄國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題。小說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已達爐火純青。
70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采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后》(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xx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出示目標 整體感知: 出示目標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1、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教師正音。yǒu zhì dùn gù xuān xī 黝黑 滯留 愚鈍 禁錮 軒昂 犀利 rú gān gà chì làn gòu 侏儒 尷 尬 熾熱 粗制濫造 藏污納垢 hàn huáng àn mào yín 頷首低眉 誠惶誠恐 黯然失色 廣袤無垠 sì liǔ rán quán jiá zī 酒肆 一綹 長髯 鬈發 兩頰 胡髭 qióng mèi zēng bǐng zèng zhòu 穹頂 蒙昧 面目可憎 屏住 锃亮 甲胄 càn àng qiào cāo 粲然 意趣盎然 刀鞘 粗糙2、解釋詞語:(重點) 氣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 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也指工作不負責任,草率從事。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懷疑的。 3、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下列問題:(1)全文在結構上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 全文在結構上分為兩部分。1---5段主要寫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6---9段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2)文章為什么重點寫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之窗,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充分的表現出來。作者在這里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的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做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3)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 研讀與賞析: 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1、請用課文原句說說課文的第一部分具體刻畫了托爾斯泰怎樣的外貌特征? 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正字正音 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根據問題讀課文 提出要求讀一讀,寫一寫 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圈點勾畫,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默讀課文 4分鐘 3分鐘 15分鐘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須發特點:“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輪廓:“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憂郁面孔上籠罩消沉陰影,滯留著愚鈍壓抑”,“沒有一點光彩可言”,“不是傳播智慧的廟堂,而是禁錮思想的囚牢”;“蒙昧陰沉,郁郁寡歡,丑陋可憎。”穿戴方面:“對他來說,穿這件大衣,還是那件大衣,帶這頂帽子,還是那頂帽子,都沒有什么不合適”;總之,托爾斯泰的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2、刻畫這些特征時,作者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試說說其作用。(此處可從課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皮膚、鼻子的語句,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比喻和夸張聯袂運用,不僅使“畫面”氣韻生動,而且使人產生美的遐想。 描寫眉毛: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描寫須發:一綹綹灰白的鬈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寫皮膚: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描寫鼻子:一直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3、讀了這一部分,你認為托爾斯泰的相貌怎么樣? 托爾斯泰長相粗鄙,他多毛,濃胡須,身材矮小,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 教師小結: 課文的前四段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托爾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動的描述了拜訪者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見的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時作者對客人拜見情景的描寫,又一次讓我們全方位的了解托爾斯泰的身材特點、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對托爾斯泰的形象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同時,這一段也是過渡段。 布置作業:1、 熟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 完成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引導并糾正 小結 布置作業 討論交流 15分鐘 1分鐘 1分鐘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復習提問: 1、給下列生字注音或寫字黝黑 滯留 愚鈍 禁錮 軒昂 犀 侏儒 尷 尬 熾熱 粗制濫造 藏污納垢 頷首低眉 誠惶誠恐黯然失色 廣袤無垠 酒肆 一綹 長髯 鬈發兩頰 胡髭 穹頂 蒙昧 面目可憎 屏住 锃亮 甲胄 粲然 意趣盎然 刀鞘 粗糙2、解釋下列詞語:氣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檢查提問 讀、寫 5分鐘 4分鐘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誠惶誠恐:惶恐不安。廣袤無垠:廣闊無邊。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也指工作不負責任,草率從事。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懷疑的。 出示目標: 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習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本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作者是怎樣描繪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的。 研讀與賞析: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其他學生聽讀并思考:3、課文第二部分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寫托爾斯泰眼睛里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贊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2、課文通過描寫眼睛,還寫出了什么?請用原文回答“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準確的洞察力;“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感情,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眼睛里透出豐富的感情;“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寫出托爾斯泰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廣度。3、在寫法上,與寫外貌時是否相同?為什么?(研討與練習一)相同點使比喻夸張聯袂運用;不同點是前者多用抑筆,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突出兩個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來;后者高度贊美,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寫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這是欲揚先抑的手法的藝術效果。這樣,前半部分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揣摩品味語言3、托爾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爾基的這句話運用夸張的修辭,恰當的、很好的道出了托爾斯泰那 導入新課 指名學生讀課文 提出問題 讀、聽課文并思考 思考 15分鐘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這句話寫出了作為思想家、藝術家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于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的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極其深刻而準確的。 拓展延伸: 研討與練習四 參考答案要點 不矛盾。“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是說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自己畢生的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定放棄財產,以致和家人產生矛盾,最后依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學生質疑 布置作業:1、 有計劃的閱讀代表托爾斯泰藝術高峰的三部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進一步了解這位文學泰斗的風采。2、 完成課后讀一讀,寫一寫3、 查閱有關資料,試寫一篇小論文,論題: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引導學生思考 布置作業 討論交流 學生質疑 15分鐘 5分鐘 1分鐘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12
《列夫·托爾斯泰》是傳記《三作家》的節選,選文較長,共9段,內容單一,全部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的描寫。要在一節課堂上把這樣一個長文處理好,首先就碰到了兩個難題:
一是文章太長,在課堂上學生全部讀完一遍至少要10分鐘時間,但從教學規律閱讀文本又是必要的教學環節;
二是文章內容單一,引不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學生不熟悉托爾斯泰的話,在文本理解上會有障礙。
我想在上好這節課,就必須解決好這兩個難題,在教材的處理上尋找到恰當的切入點。
這篇選文的內容單一,但同時應該看到,這正是本文的一個特點:一方面展現了托爾斯泰的外貌征,另一方面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內心世界。只要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文本閱讀還是容易進行的。最好的方法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我在課前介紹了托爾斯泰的身平經歷及主要成就,再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象中貴族出身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會是什么樣子?第二步,我提出文字的視覺感,讓學生好奇本文的寫作語言。
基于文章比較長和結構上的特點,我做了大膽的構想,將文章切割成兩個部分來進行閱讀。先讀前五段,這部分是對托爾斯泰外貌特征的刻畫,突出人們對他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然后讀后四段,描寫的是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突出文章的內涵——人的高貴不在于外表而在于靈魂。
基于此種構想我設計了如下環節:
1、請學生將自己課前對托爾斯泰的想象與課文中描寫進行比較,發現不同,再談體會。
2、體會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和精妙之處。
這部分是重點,我將介入錢鐘書先生對于閱讀比喻的看法:“錢先生的《管錐編.毛詩正義.有女同車》條中,通過一大段精彩闡發,指出對于文學作品中的比喻,我們應當領會其“情感價值”,不要執著其“觀感價值”。也就是說在比喻釀造出的特定語境中,要神會其情感用意,不能拘泥于實在之象。如“杏臉桃頰”是比喻女子之美的一個常語,將女子鮮艷潤澤、光彩照人的臉龐一下子全描寫出來了。如果我們不用“情感價值”去理解,而僅從“觀感價值”著眼的話,那將大煞風景,死在句下。若其女臉頰果真為“桃杏”,豈不成了怪物!文學作品中的比喻用繪畫和雕塑表達不出來,也是這個道理。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假如我們坐實當真,依此畫像,必引人疑惑。因而文學作品中的比喻“合而仍離,同而存異,不能取彼代此、納此入彼。”這樣能使學生在體會比喻時更精確、更深入。
在這部分中,我還引入羅曼·羅蘭《名人傳》中對托爾斯泰的肖像描寫,并與課文比較,發現兩者筆法的異同,從而進一步體會比喻的妙處。
3、分組討論,體會課文描寫人物的表達效果。討論后使學生明確:課文前半部分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與后文描寫眼睛形成對比;著力描寫眼睛和目光表現大文豪的不平凡之處;通過外貌描寫揭示人物內心精神世界。
這篇文章,我把它分為前后兩個部分,以比喻及夸張手法的表達效果為重點,學生的興趣有了,對于比喻夸張的表達效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實現了長文短教。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學習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2、品味作者崇敬贊美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品味情感。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戰爭與和平》
我覺得,每隔一段時期做一下“靈魂的掃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讓你自醒自重,同時使你的生活目標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
——《復活》
人都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安娜·卡列尼娜》
這三激勵人心的話雖然出自不同的著作,但這三部著作卻出自同一個人之手,他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人公——列夫·托爾斯泰。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習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2、品味作者崇敬贊美的情感。
三、預習檢測
請用原文中的詞語或句子回答。
1、列夫·托爾斯泰出身于怎樣的家族?
名門望族
(他出生在俄國的土地上,家族有顯赫的歷史,父親有世襲的爵位,母親是公爵的女兒,他是天生的貴族。)
2、人們希望他是一個集什么于一身的人?
一個美髯公,集尊貴、軒昂、偉岸、天才于一身的人。
四、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讀課文。
用自己的話與大家分享:你讀到了怎樣的列夫·托爾斯泰?
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描寫(臉、眉毛、胡子、眼睛)
修辭——比喻、夸張登
其他手法——對比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張為托爾斯泰描繪了惟妙惟肖的“肖像畫”,他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他的`臉蒙昧陰沉,郁郁寡歡,丑陋可憎。他并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五、情感升華
請同學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跳讀課文。
告訴大家:你記住了怎樣的列夫·托爾斯泰?
明確:眼睛是心靈窗戶——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欲揚先抑)
特有的高貴品質——缺少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白板展示: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背景)
再次理解:眼睛是心靈窗戶——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特有的高貴品質——缺少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教師小結:列夫·托爾斯泰的眼睛看到社會的弊端,看透了世間的丑惡,將其淋漓盡致地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智者的痛苦往往在于能看清真相,并用一生去改變丑惡而事與愿違。他失去的是自己的幸福,卻在民眾心里豎起了豐碑,在統治者心里插了一把尖刀。
六、課堂小結
列夫·托爾斯泰留給我們的是無價的財富,所以他雖不幸卻也是幸福的。一個與民眾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死后依然安靜,他的墓前沒有墓碑,沒有鮮花,沒有墓志銘,但作者茨威格卻說他的墓是世界上最美、最感動的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列夫·托爾斯泰有的是無盡的贊美和崇敬。
七、教師寄語
“人都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以后只要我們再讀到這些句子,再讀到這些作品,我們都會從心底感嘆:永遠的經典,永遠的列夫·托爾斯泰。希望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追夢者,可以循著前人的足跡,傳承經典,創新未來。
八、作業
1、積累文中運用修辭的優美語句。
2、運用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給自己崇拜的人描繪一幅肖像畫,300字左右。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14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兩位偉大的女性——海倫·凱勒、安妮莎莉文,并且了解了她們的感人事跡。這節課我們再讀課文,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們的生活,去探索她們的內心世界。
二、分析
我們已經理清了文章的結構,知道了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是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一是海倫·凱勒的學習。那么這節課的重點,我們要解決:莎莉文老師用了哪些高超的教學藝術來教育這個特殊的殘疾兒童海倫·凱勒的?海倫在老師的引導下又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地獄走向天堂的呢?
下面我們先看看上節課我給大家留下的討論題。請大家分組討論。[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分配問題]
討論題(幻燈片顯示)
1.莎莉文老師用什么樣的方式教我識字?哪些詞語反映出我學會拼寫單詞的過程和心情?
(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文的6—7,劃出寫莎莉文老師和海倫·凱勒的句子,逐句分析并板書)
2.當我“杯”“水”不分時,莎莉文老師用什么方法來引導我認識水的?當時我的感受如何?(指導學生看課文的8—13,明確:帶我到井房讓我親身感受水,我的感受從書中劃出關鍵詞并板書)
3.莎莉文老師把對我的啟蒙同大自然聯系起來,請概述這件事,從此我對大自然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指導學生看課文的14—21,明確:莎莉文老師帶我走進大自然,我自己感受到了自然的真實面目,它有美好,也有殘酷。板書]
這一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選取自己最喜歡的幾句話為大家有感情的朗讀。說說為什么作者什么也看不見,卻能感受到如此美的世界呢?
[明確:心中有愛,我們應該珍惜自己一雙明亮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我們看到的世界。]
4.在第三段中找出作者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有哪些感受?[明確:艱辛而美妙]文中有幾處探討“什么是愛”的句子,找出來并說出它們的含義。[明確:27和38,愛是發自內心的,愛摸不著,但卻能感受到她帶來的甜蜜。]
板書:
再塑生命
莎莉文老師 敬愛與感激 海倫·凱勒
游戲中教單詞 興趣、模仿拼寫、自豪
井房中讓我感受水 恍然大悟、理解奧秘、喚醒靈魂、啟發新思想
帶我走進大自然 感到自然美好和殘酷
引導我懂得“愛” 艱辛、感覺到愛在穿梭
總結,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莎莉文老師熱愛海倫,并用高超的教育藝術把海倫一步一步從黑暗沉寂的世界里解救出來。小海倫也是一個好學、聰穎、敏銳、堅強的兒童,她克服自身的困難,不畏艱辛地學習,最終告別了黑暗,獲得了心靈的光明。
三、下面還有兩道附加的討論題(幻燈片顯示)
1.文題“再塑生命”有什么豐富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誰再塑了誰生命]
明確:“再塑生命”從字面上來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指:
(1)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2)莎莉文老師讓我回到自然,感悟自然。
(3)莎莉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了“什么是愛”。
海倫·凱勒用此為題為了表達對莎莉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2.學了這篇課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請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談。
[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可以從莎莉文老師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海倫·凱勒的角度考慮。]
四、本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研析課文,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莎莉文老師的奉獻精神和作者不怕困難,堅忍不拔的品質都需要我們去學習;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發現大自然的美麗,用心去愛這個美好的世界。
五、作業。
1.推薦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把自己的感受寫成500字的讀后感。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列夫·托爾斯泰》優質教案 篇15
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在本文中為俄 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描畫的一幅“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示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本文用大量篇幅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僅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 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了他眼睛的無比精美。
所以用大量篇幅刻畫眼睛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本文的重點是寫他的眼睛,通過寫眼睛來寫他的敏察、深刻,寫他作為偉大作家的杰出才能,與全體俄 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一生,給讀者留下深刻強烈的印象,這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張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張更是突顯了托爾斯泰的形貌特征。所以要學生認真品讀,找出有關的語句,“句給我印象最深,因為”進行賞析。學生賞析的不錯,我又趁熱打鐵進行練筆,描寫本班一位同學的外貌,抓住最突出的特征,運用夸張、比喻手法寫。是學生真正掌握這一寫法,達到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