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精選17篇)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她是一個粗人,沒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個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個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質樸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魯迅先生深情地抒寫了對她的真摯的懷念。教讀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從而更深地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點研讀買《山海經》的部分,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
3、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配樂磁帶、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說起魯迅,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誰來說說魯迅?
2、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個很有影響的、特殊的人物。魯迅沒有專門寫過回憶母親的文章,卻在他四十五歲那年,寫了這篇回憶性散文——《阿長與<山海經>》。以紀念自己童年時期的一個保姆,可見對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樂)
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3、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生質疑)
二、整體感知:
1、阿長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她與《山海經》又有什么關系,讓魯迅對他有這樣深的感情,讓我們帶著疑問速讀課文。
2、說說阿長在你眼中是個怎樣的人?
(生預設:無知、淳樸、善良、粗魯……)
3、師小結:
總之,阿長是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復雜的人。
三、拎出線索:
1、那么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
2、自由朗讀課文,同桌討論:標出課文中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變化的詞句。
(隨機板書: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四、精讀買《山海經》部分
1、我們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從對阿長的憎惡到最后對她產生一生的敬意和懷念,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而促使魯迅有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給“我”買《山海經》)
2、輕聲朗讀課文19—29段,四人小組討論把最能打動“我”的句子找出來,說說理由,寫上旁批。
3、學生反饋
預設:
a、“過了十多天,……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出示幻燈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的多么細致,對孩子的愿望多么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愿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a 、齊讀這一句,最能觸動你內心情感的是哪幾個字?(三哼經)
b 、一個文盲,但卻能為“我”買來心愛的書,可見他是很關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從這三個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難?(生想象,并指名說)
c 、阿長為“我”買一本書可謂是歷盡千辛萬苦,但他總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悅傳達給我,哪位同學愿意用朗讀把阿長的喜悅傳達給我們?(生讀——生評價——生再讀——再評價)
b、“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出示幻燈
a 、此時,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生讀)
b 、如果換做是“我”的父親或是母親為“我”買來《山海經》會有這種感覺嗎?為什么?
c 、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想?
(生反饋)
d 、師小結:正是因為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書,而且是我一直不以為然的阿長為我買的,使我對他產生的新的敬意。
c、“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出示幻燈
a 、齊讀,為什么說長媽媽具有偉大的神力?
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種體驗?
(生自由暢說)
c 、到底是什么讓長媽媽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呢?
(善良、純樸、關心孩子)
d 、朗讀指導
e 、師小結:
正是這種善良、純樸的優秀品質,讓制作粗拙的《山海經》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而且影響了我的一生,讓長媽媽成了“我”最懷念的人。
五、情感升華
出示幻燈:“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靈魂!”
1、指導朗讀
2、此時你還聽到了魯迅怎樣的心里話,請用自己的語言為課文換一種結尾。
(生練筆)
3、小結:
是啊,這樣一個純樸善良的人,怎不讓人產生敬意和懷念呢!而這篇文章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業
在魯迅先生的眼里,長媽媽和《山海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講,沒有長媽媽就沒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所以,這四本書就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以至得到《山海經》后,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
1、隱鼠一事,文中出現了好幾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發材料)
教師讀《狗·貓·鼠》的片斷。
2、《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憶童年、少年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已40多歲了,所以取名為《朝花夕拾》,含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學們能抽出時間去讀一讀。
3、認真研讀《阿長與山海經》里面的其他故事。
七、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空前敬意 憎惡
不耐煩 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 買《山海經》 懷念
善良、純樸、熱心、關心孩子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2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沂源縣歷山中學 任紀玉【學習目標】1. 誦讀課文,理清楚感情變化的線索。思考感情變化的原因。2. 領會作者對長媽媽的一片真摯情感。3. 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體會這種寫法的妙處。自主學習設計(一):理清感情線索,探究變化原因1. 誦讀課文,圈點批注:在文章中畫出點明我對長媽媽情感態度的句子。2. 從以上語句中提煉詞語概括出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線索。我對阿長最初是 后來,對她的偉大的神力長生了空前的、特別的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敬意逐漸 ,特別是當長媽媽謀死了我的隱鼠之后,不但這種敬意徹底 ,我還開始 她;但是我最終還是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 。3. 整理作者情感線索:不大( )甚至( )---空前的( )---憎惡----新的( )4.世間本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怨恨。是一些什么事件導致了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請參考下面的語言形式談談自己的理解(注意替換黑體字部分)。“我不大佩服甚至討厭她,是因為她粗俗,這從文章第3自然段中對長媽媽的一系列行動描寫中看出來。”(1)我不大佩服甚至討厭她,還因為她 (2)我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是因為 (3)后來這種敬意不但消失,而且還萌生了憎惡,這是因為 (4)我之所以后來又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是因為 自主學習設計(二):討論問題,體會情感1. 我小時候對阿長的討厭是因為阿長所做的一切本身讓人討厭嗎?你從成人后的作者對這些往事的敘述中能體會到作者對阿長有別樣的情感嗎? 2. 如果我的隱鼠沒有被阿長謀死,我對阿長偉大神力的空前的、特別的敬意就不會消失嗎? 3. 如果長媽媽沒有為我買《山海經》,我對阿長謀死我隱鼠的憎惡就不會消失,我對阿長新的敬意也不會產生嗎?為什么? 自主學習設計(三):領悟寫法,借鑒學習1. 明明是對長媽媽充滿了敬意和同情,文章為什么花大量的筆墨寫長媽媽令人討厭的事件? 2. 明明是自己最心愛的寶書,作者為什么不寫《山海經》最吸引人的亮點,而著重從印刷、紙張、裝訂、圖案等方面描寫它的“粗拙”?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3
知識與能力:
1、識記重點字詞,回顧作者。
2、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3、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4、理清寫作思路,學習“先抑后揚”的寫法;
5、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 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情感與價值觀:
6、感悟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復述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先抑后揚”寫法及刻畫人物的事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出一學過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么?是誰寫的?
魯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 用“ 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其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 》、《華蓋集》等。 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 史上的不朽杰作。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最吸引人的情節莫過于場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了。魯迅先生還專門為場媽媽寫了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一、 整體感知:請同 學們通讀課文,劃 出生字詞。思考:圍繞阿長課文寫了幾件事?
1、 解決生字詞。憎惡( ) 絮說( ) 劈頭( )灸瘡疤( ) 懼憚( ) 詰問( )震悚( ) 粗拙( ) 齋( )孤孀( )擄( )去
惶( )急 霹( )靂( )疏( )懶駭( )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他的奧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從情理上可以原諒。
惶急:恐懼、著急
詰問:追問、責問。
懼憚:害怕
五件:
① 喜歡切切察察。
②擺成“大”字的睡相
③令人厭煩的規矩,教“我”不少道理。
④講“長毛”的故事。
⑤ 為“我”買《山海經》 。
最能表現她愛孩 子、關心“我”的是 買《山海經》。
3、注意結合課文情節來說。一個 的阿長。
梳理:一個下人阿長,一個保姆阿長。
一個粗俗的阿長
一個饒舌、多事的阿長
一個無知、愚昧的阿長。
一個善良的愛孩子的阿長
一個下人阿長,一個保姆阿長。這是她的身份,她 有名字嗎?一個粗俗的阿長,這是從習慣方面。比如:睡相呈“大“字、說話是伸出二指的樣子。
一個饒舌、多事的阿長。她管我很嚴,告我的狀,而小孩子是不喜歡別人管東管西的。
一個無知、愚昧同時又很淳樸的阿長。“長毛”故事。
一個善良的阿長,買《山海經》。這是從品質方面。
要善于擴展思維,學會多 角度看問題。
4、通過這些事,作者寫出當時對阿長是什么感情?文章從整體來看,作者對阿長是什么態度,什么感情?這樣的寫法叫什么?欲揚先抑。作者是不是為了揚,故意編點不好的事?
欲揚先抑,可見作者構思巧妙。
三、小結:我們這節課掌握了生字詞,理清了文章中寫 阿長的幾件事,領會了作者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那么,《山海經》究竟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和保姆阿長有什么關系,作者語言的精妙表現在哪里?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4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3.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展示:
給加點字注音。
1.駭孤孀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孀懼憚璣懿矩頸灸
2.介紹作者: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
2.仔細閱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①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②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應?
③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三達標反饋
1.魯迅本名________,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________家、______家、_______家。《阿長與山海經》選自《___________》,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內容都是___________。魯迅先生的兩本小說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阿長是人名,《山海經》是書名,二者本沒有什么關聯,可作者為什么用“阿長與《山海經》”作為文章的題目?通過對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憶,作者抒發了對阿長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一預習展示
閱讀文章19-29自然段,回答問題。
1.簡介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長媽媽買的《山海經》實際上是一本怎樣的書?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怎樣的?為什么?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2.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那些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的?
課堂小結
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重點字詞,回顧作者。
2、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3、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4、理清寫作思路,學習“先抑后揚”的寫法;
5、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情感與價值觀:
6、感悟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復述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2、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3、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一、思考回答:
1、文章題目能不能換成《阿長的故事》或《記我的保姆阿長》?
2、那么,《山海經》是本什么樣的書,令少年魯迅那么向往呢?
3、請大家認真閱讀課文后半部分。
二、品析下面句子:要求要學會抓關鍵句,含義深刻的句子。表現人物形象貧者的句子。我們要細加咀嚼,寫出批注。
小知識:什么是關鍵句?一些語句,或者能標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者在寫人敘事狀物方面富于表現力,或者含義深長,耐人尋味,或者最能表現作者的情誼,這樣的語句成為關鍵性語句。
1、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2、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請同學們想象她買書的經過)
3、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
4、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思考:綜前所述,作者詳寫買《山海經》的事件,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同學們,你們能說說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這件事呢?
7、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以上語句,可見作者語言精妙。
三、歸納:
1、阿長是個什么形象?
2、本文要表達什么感情,怎么表達的?
本文記敘了阿長和魯迅童年時生活中的幾件事,生動地刻畫了長媽媽的形象,贊頌了勞動人民淳樸、寬厚、善良、熱情的品質,表現了童年時魯迅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對長媽媽深深的懷念之情。
欲揚先抑、詳略得當
可見作者構思巧妙。
本篇語言精妙、構思巧妙,經典篇目,同學們下去要反復朗讀。
五、作業: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把你喜歡的文章講給大家聽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6
教學目標:
一、掌握課文的生字生詞,整體感知課文。
二、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三、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五、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重點:目標二、目標三
難點:目標四
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目標一、二、三;第二課時完成目標四;課后完成目標五。
第一課時
一、引入:有誰還記得我們初一學過的,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寫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記得這故事是誰講的嗎?我們今天來學習魯迅先生專門
寫她的一篇文章。板書課題:阿長與《山海經》。在學習課文內容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遍生字生詞。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二、檢查預習,完成目標一:點名回答
(一)注音:
擄去震悚惶急瘡疤
詰問懼憚粗拙疏懶駭
(二)為下列詞語中加括號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1、莫(名)其妙
A名字B說出C名譽D有名的
2、(念)念不忘
A惦記,常常地想B念頭C讀D“廿”的大寫
3、(疏)懶
A分散B不親密C粗心D不熟悉
4、煩瑣之(至)
A極B以至C到D至于
(三)點評檢查情況并一分鐘記憶。
三、導入:
現在我們看到課文的標題。作者將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了一起,那么,她與《山海經》有什么關系呢?
她除了給我講過美女蛇的故事還為我做過什么事?在少年魯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請大家將課文仔細地閱讀一遍,解決下列問題。
四、課文講解,完成目標二、三:
(一)、仔細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可以自由討論。
1、看看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依課文記敘順序列出。
2、依次領會并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征,再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
再體會這樣寫真人實事的好處。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劃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4、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明確問題一:適當引導,大概意思正確即可。從記敘事件的篇幅的長短、情節的具體
及表達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點。
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睡覺擺大字。
懂得許多規矩如元旦吃福橘,還教給我很多道理。
給我講長毛的故事。
給我買來《山海經》。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2、明確問題二:引導歸納,教師小結
“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態――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不拘小節。活畫出她的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將福橘“塞在我嘴里”,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
我的關心愛護。
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
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
寫到買《山海經》時,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來寫,作者只是隨意地告訴阿長
《山海經》的事,她卻真的買了回來,而令作者對她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
對孩子的關心、愛護。
而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她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及后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
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的科學態度,而且這樣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摻雜,沙里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美的光輝,將阿長這個人物寫得更加真實感人。因此本文是寫真人實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明確問題三:
作者對她的“喜歡切切察察”和“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的。
對她的煩瑣的規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
而后對她講的“長毛故事”卻產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的心意,
因為“這種敬意”,后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買來《山海經》時,作者產生了“新的敬意”,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愛,才是發自內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為作者說: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這樣才有作者后來的真摯的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發出一聲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先抑低后揚起的寫法就叫先抑后揚。
4、明確問題四:
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
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五、作業:鞏固性訓練
1、語文練習冊本課練習一、二、三、四,鞏固訓練目標一、二、三。
2、課文后面的練習一、二,鞏固訓練目標二、三。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7
課型:講讀 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2、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學重點:目標一、目標二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驚 駭( ) 擄( )去 震悚( ) 惶( )急 瘡( )疤( )
詰( )問 懼憚( ) 粗拙( ) 疏( )懶 渴慕( )
霹( )靂( ) 孤孀( )
你認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
驚駭:
震悚:
詰問:
莫名其妙:
3、走近作者:
魯迅簡介 :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錄了十多篇回憶性文章。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魯迅作品簡況: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 ;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編》;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一部《野草》。
4、預習課文后,你有哪些疑問?請將你的問題寫下來。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⑴導語設計:
⑵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2.檢查預習情況
3.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用自己最擅長的讀書方式瀏覽課文并思考: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些事情? 重點寫了什么?
4.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依次領會并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征,你認為她是一個怎樣的人?
(2)、 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劃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3)、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么?請同學們交流討論。
5、小結
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三.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根據習題三,析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教后感:
八年級語文教案
阿長與《山海經》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分析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畫人物的方法。
2 、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回顧上節課所講內容,在思考中導入新內容。
二.精讀課文,重點研討:
學生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1. 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
2.文中寫了哪些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作用是什么?
3.阿長來問《山海經》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4.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應?
5. 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6. 文章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不多,用的是一種敘述語言。為什么不詳寫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呢?(留下想象的空間),你認為她是怎樣買到這本書的?
7.這件事可以表現長媽媽的什么特點?
8.長媽媽買的《山海經》實際上是一本怎樣的書?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怎樣的?為什么這樣說?
9.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四.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日于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 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五.布置作業: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象阿長那樣關心你、并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寫一篇小作文,和同學交流。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教后感:
八年級語文學案
阿長與《山海經》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2、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
學習重點:目標一、目標二
學習難點: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學習過程:
一.預習•自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驚 駭( ) 擄( )去 震悚( ) 惶( )急 瘡( )疤( )
詰( )問 懼憚( ) 粗拙( ) 疏( )懶 渴慕( )
霹( )靂( )孤孀( )
你認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
驚駭:
震悚:
詰問:
莫名其妙:
3、走近作者:
魯迅簡介 :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錄了十多篇回憶性文章。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魯迅作品簡況: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 ;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編》;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一部《野草》。
4、預習課文后,你有哪些疑問?請將你的問題寫下來。
二.學習•研討
1. 走近新課
2.交流預習情況
3. 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用自己最擅長的讀書方式瀏覽課文并思考: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些事情? 重點寫了什么?
4.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依次領會并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征,你認為她是一個怎樣的人?
(2)、 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劃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3)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么?請同學們交流討論。
5.小結
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三.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根據習題三,析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學后感:
八年級語文學案
阿長與《山海經》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分析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畫人物的方法。
2 、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學習難點:把握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一、復習舊知:
聽寫詞語并復習上節課內容。
二、精讀課文,重點研討:
學生重點研讀買《山海經》一節,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1. 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
2.文中寫了哪些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作用是什么?
3.阿長來問《山海經》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4.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應?
5. 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6. 文章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不多,用的是一種敘述語言。為什么不詳寫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呢?(留下想象的空間),你認為她是怎樣買到這本書的?
7.這件事可以表現長媽媽的什么特點?
8.長媽媽買的《山海經》實際上是一本怎樣的書?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怎樣的?為什么這樣說?
9.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四.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日于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 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五.布置作業: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象阿長那樣關心你、并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寫一篇小作文,和同學交流。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學后感:
阿長與《山海經》參考答案
課時一
二 3、a交待“阿長”的來歷;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c、她懂得許多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d、講“長毛”的故事;e、給“我”買《山海經》。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4、(1)“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態――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不拘小節。活畫出她的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將福橘“塞在我嘴里”,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愛護。
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
寫到買《山海經》時,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來寫,作者只是隨意地告訴阿長《山海經》的事,她卻真的買了回來,而令作者對她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的關心、愛護。
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沒有文化、粗俗、好事、煩瑣、不拘小節,而又善良、寬厚、仁慈、樂于助人。
(2)、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先抑低后揚起的寫法就叫先抑后揚。
(3)“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順順溜溜,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
課時二
二、1.“我”渴慕著繪圖《山海經》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
2.文中寫道那位遠房叔祖的疏懶,別人又不肯真實的回答“我”,而長媽媽主動來問,“我”知道他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他說了,就連“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沒有料到長媽媽會幫助“我”。這里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長媽媽的善良和對“我”細致入微的關愛之情
3“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4“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表現了“我”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5.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她又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6. 提示 :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攤書店,操了多少心等。
7.對孩子心思觀察細致,關心孩子,熱心幫孩子解決疑難。樂于助人
8.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9.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
三、
a、傳神的描寫:
①細節描寫: 如: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后經提醒,仍是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②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樂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8
教學目標
識記重點字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以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真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熟讀課文。查找有關魯迅的資料,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于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可是在《阿長與<山海經>》里,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為“阿長”,這是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讀一讀,寫一寫”讀準字音,并理解詞義。
整體感知
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為什么這樣安排?
你從這些事中,看做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課文題目為什么稱長媽媽為“阿長”?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惡的種種規矩,關于 “長毛”的故事,給我買《山海經》。其中重點寫的是買《山海經》一事。因為買《山海經》 透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題,所以重點詳寫。
對她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之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得知長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
新的敬 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白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筆,對她“不大佩服”、“討厭”、又是“不耐煩”、“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不符實;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看似矛盾,卻令人好奇;用“阿”字有親呢的‘意味,符合作者當時已經是四十六歲的中年人的口氣。
(學生的總結大意對即可,語言不求一致,重在學生自已討論解決問題。不到位之處教師可點撥)
[過渡]
從總體上來說,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的呢?——尊敬、喜愛的。尤其課文的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表達了作者對她的深切懷念。祈禱地神賜福于她,讓她的靈魂得以永安。可是為什么在課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呢?應該怎樣理解?長媽媽具有怎樣的性格?
四人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討論明確:
“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阿長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在寫法上也是欲揚先抑,是在為寫買《山海經》一事作鋪墊,更好地突出了重點。在作者眼里,長媽媽多事,不拘小節,麻煩多禮,但同時又心地善良、仁慈,樂于助人。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的形象。使我們了解了長媽媽這個鮮活的人物。
作業:朗讀課文,寫生字,解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
作者敘述了長媽媽的一些瑣事后,用相當多的篇幅推出了買《山海經》一節。
指名學生朗讀19~29段。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在阿長買《山海經》之前,還寫了哪些事?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 心理?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映?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
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討論明確:
此前,先寫遠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書籍,交代了我是怎樣地渴慕《山海經》,而又為什么
求之不得,“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又是怎樣地念念不忘。有了這些鋪墊,才能說明
阿長為什么使“我”大喜過望,而且感到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了。
“我”認為對她說了沒有用,但既然來問,又不好不說。說明“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我似乎遇到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了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感動,進而想到這別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普通人居然做到
了,“我”也由此而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平時對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卻居然給“我”弄來了最想要而又最難弄的《山海經》,在孩童眼中,長媽媽似乎真的“有偉大的神力”。前面寫阿長講完長毛的故事,“我”覺得她有“偉大的神力”,雖然是描摹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寫出來,總帶有戲謔成分;而此處再寫長媽媽“確有偉大的神力”,語氣顯得莊重,感情極為誠摯。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
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小結
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就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掛在心上,并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
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為孩子傾
注的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動了魯迅,因而阿長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拓展延伸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
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小結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
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
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山海經》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作業:將自己交流過的短文整理在作業本上。仿照本文的寫法用一兩件事寫一個自己熟悉的
《阿長與山海經》的反思
我由學生初一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引入本課。先請學生解釋評價課文標題,讓學生學會擬題。然后整體感知課文,然后讓學生說課文寫了哪些事?學生踴躍發言,回答說寫了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外形的特點、以及作者討厭她的一些事例,最主要講了她給作者買《山海經》這件事,最后寫作者對她的懷念。
這節課并不是根據我的預設教案來上的,而是根據當時的學情臨時確定的,我認為這節課上的較成功的原因在于:
第一, 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合作學習中自己主動去思考。在整節課中,教師點撥、總結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其余的時間都由學生來參與,所有問題都在學生主動思考、醞釀中解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教師要將問題設計巧妙,使新舊知識發生合理而自然的聯系。從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講美女蛇的長媽媽引到給我買《山海經》的阿長,學生感到自然、輕松。
第三, 給學生一個主動思考、想象的空間。如在提問中: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她買到書后心理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覺得有話說、有意思。
通過這節課,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潛力說無限的,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討厭阿長的地方正是作者兒童心理的正常表現,阿長學識、地位的研討正揭示了她為何有這些令人討厭的舉止的原因,她如何給我買到了書,把想象的空間交給了學生,也展示了阿長熱情,關心孩子,淳樸的性格。這節課留給我的印象是比較深的,它將給我今后的教學以啟迪,讓我不斷反思、提高、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畫人物的方法。
2、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
3、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及抓住人物特點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和步驟
整體感知
一、復習舊知,導人本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起來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煩瑣 懼憚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問題探究
一、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二、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寄托著長媽媽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些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 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
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三、齊讀第18—28自然段,指名學生復述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仙海經》。叫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四、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五、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前后有什么變化?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么?
態度變化:不大佩服她——特別的敬意——這種敬意逐漸淡薄,最終完全消失——發生新的敬意。“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順順溜溜,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
六、作者怎樣刻畫阿長這一人物形象的?
外貌、動作、語言。
七、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日于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 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象阿長那樣關心你、并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寫一篇小作文,和同學交流。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0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1.魯迅先生對阿長是很懷念、感激的。
魯迅先生很懷念兒時的保姆阿長,他深情地祈禱:“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魯迅寫這篇回憶性散文時,46歲了,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魯迅還紀念著她,可見阿長是怎樣值得懷念,魯迅對阿長懷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2.把握這篇課文,要區分作者兒時的感受和現時的眼光。
回憶中,阿長許多行為叫“我”討厭,只是聽阿長講長毛,才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知道了是阿長謀害了隱鼠后,又憎惡她;大出意料,阿長給他買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于是對她又發生了新的敬意。魯迅是以兒時的心態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但是后一層意味是含蓄的,要透過文字表面去理解。
3.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阿長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可見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權利,不識字,沒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幾天回家。
阿長相信命運。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對生活并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她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運氣,全在孩子有沒有“恭喜”她,要是不說,可就惶急了,說了,開心得什么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阿長這個不幸的寡婦只求平平安安,魯迅回憶起來,對她充滿同情。
4.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
阿長沒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來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斂,一味適性任情,“常喜歡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溫文爾雅的主人家就顯得格外粗俗,連小主人都對她討厭之極。
阿長知道許多事情、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諸如什么“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后的成分,諸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這是落后的兒童教育觀。但是,課文所寫,迷信、落后的東西并不多,多數是不錯的。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乃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這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鉆過去,這是講究形象。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至于阿長講長毛,可見民間對長毛的傳說,是珍貴的歷史資料,于我們認識太平軍不無裨益。
5.阿長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
前半部分雖然用的是抑筆,但說的是兒時的心理,其實阿長對孩子的關愛是前后一致的,并非平時不好,惟獨買《山海經》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長對孩子的關愛,就她的本意來說,是要孩子干凈、安全,有教養,她總是為孩子操心。“煩瑣”正說明她悉心教養。當然她不懂兒童心理,許多做法違拗兒童心理,使孩子感覺討厭、麻煩。買《山海經》則是叫孩子稱心如意的一回。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卻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她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掛在心上,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之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二、文句解說
1.“謀死我那隱鼠”是怎么回事?
在《狗·貓·鼠》一文中,說到隱鼠:“這類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動,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懼人,我們那里叫它‘隱鼠’,與專住在屋上的偉大者是兩種。”這種隱鼠“時時跑到人面前來,而且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給放在飯桌上,便撿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書桌上,則從容地游行,看見硯臺便舐吃了研著的墨汁。這使我非常驚喜了”。有一回,隱鼠“緣著長媽媽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腳踢死了”。幼時的魯迅以為阿長是故意“謀死”隱鼠的。
2.橘子為什么稱“福橘”?
福建產的橘子,故稱福橘,因為帶有“福”字,為取吉利,江浙民間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習俗。
3.“偉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
神力,神奇之力。課文兩處說“偉大的神力”,都是兒時的感覺,魯迅現在這樣寫,前一處有調侃的意味,后一處則有稱頌的意味。
4.“制藝和試帖詩”具體一點講是什么樣子的?
制藝是摘取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命題、立論的八股文。試帖詩,大抵取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冠以“賦得”二字,并限韻腳,一般為五言八韻。
5.“石印”是怎么印刷的?
先將原稿用特制的墨寫在藥紙上,再軋印在石版上,涂上桃膠,干后用水擦凈,然后涂油墨印刷。
6.“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地母就是地神。中國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說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長埋在地下,魯迅祈禱地神賜福于她,讓她的魂靈得以永安。
三、問題研究
1.為什么題目上不寫“長媽媽”而寫“阿長”?
不同的稱呼,標志著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長與〈山海經〉》前一部分所寫的人物行狀,多用抑筆,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討厭”,又是“不耐煩”,又是“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實不符,用“阿長”稱呼,名副其實。所以,這個題目其實標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筆。再則,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又是一個看似矛盾的聯系,一個文盲婦女與一本古典名著怎樣聯系起來了呢,有什么聯系呢,令人好奇。再則,題目用的是46歲寫作時的口氣,宜用“阿長”稱呼,而“阿”字又有親昵的意味。
2.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為什么不寫她是怎么買到的?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寫了不少?
不寫阿長是怎么買到《山海經》的,就給讀者留下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想像她怎樣到處打聽,想像她怎樣跑書店書攤,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覺得那真是一種“偉大的神力”。
在阿長問起《山海經》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寫遠房叔祖,為的是寫最初是怎么會接近書籍的,怎么會渴慕《山海經》的,接著寫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樣的念念不忘,寫了這些,才能說明阿長為什么使“我”大喜過望,而且感到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了。
在阿長買來《山海經》之后,寫“我”的震悚的心情,寫如獲至寶的心情,寫此后搜集的圖書,寫了這些,才能說明阿長怎樣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長的熱心對“我”的成長有怎樣的意義。
3.魯迅怎樣描寫阿長?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
描寫,是對事物作具體的刻畫和描繪。作者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寫阿長的睡相,寫“元旦的古怪儀式”,寫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寫阿長買來《山海經》,都有具體的刻畫和描繪,都是人物描寫,具體地說,是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形容寫得逼真,我們常說“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形容寫得生動,我們常說“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魯迅描寫阿長,確是這樣。我們揀幾個片段來看看。
魯迅描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一寫說話的聲音,一寫說話時一種習慣性的動作,是繪形繪聲。可見描寫不在筆墨多少,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兩點來寫,就能入木三分,活靈活現。魯迅是以小時候的眼光去看的,好像隔著窗子單見人物的身影,鮮明異常。
文中反復描寫阿長的睡相,那是靜態描寫,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大”字,好就好在這個“大”字的比喻,單說“伸開兩腳兩手”,還不清楚,打個比方,怎么個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見描寫一種狀態,有時打個比方,就很傳神。
寫“元旦的古怪儀式”,寫除夕阿長的叮囑,也寫出特點:“鄭重”。開口便是“你牢牢記住”,交待過后,又說“記得么?你要記著。”且有告誡:“不許說別的話!”而且反復說明事關一年運氣。寫得特別傳神的是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繼而喜歡的情景。哥兒不說恭喜,阿長也不好開口,這時寫她的動作和神情,動作,先是“一把將我按住”,再是“搖著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著我”,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有豐富的潛臺詞:哥兒,你怎么竟忘了,昨夜對你怎么說來著?哥兒一說,阿長心花怒放,魯迅兼用語言描寫與神態描寫。語言描寫是一迭連聲地說“恭喜”,且用四個嘆號,再用神態描寫,阿長心滿意足、歡天喜地之狀躍然紙上。
再看寫阿長買來《山海經》,在阿長身上寫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寫她是怎么買到的,把想像空間留給讀者。僅僅一句話,一個場面,卻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靠前面鋪墊蓄勢,后面稱頌烘托。可見,有時候,在重點上面也不一定非要大事描寫不可,靠鋪墊烘托可以使一兩筆描寫顯得光芒四射。
總而言之,魯迅的描寫之所以特別出色,功夫在于選擇、提煉,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動作,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語言。
練習說明
一、熟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重點寫了什么。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
本題通過概述內容和分析人物達到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對她的稱呼的由來,寫了她喜歡“切切察察”的毛病,寫了她的睡相,寫了元旦的古怪儀式,寫了她一肚子煩瑣的道理,寫了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寫了她謀害“我”的隱鼠,重點是寫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
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二、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不妨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本題引導學生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雙重眼光,一是兒時的眼光,二是寫作時的眼光。后一種眼光是含蓄的,要引導學生深入領會。
“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著同情與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飽含同情。
三、仔細閱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應?
3.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本題就全文核心部分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真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3.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么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四、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請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本題啟發學生由本文產生聯想,并進行仿寫練筆。
教學建議
一、可以聯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長媽媽導入 新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一個片段寫長媽媽給年幼的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那么詭譎、驚險、有趣、生動。從這個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魯迅與長媽媽十分親密,魯迅從長媽媽那里接受了民間文學的熏陶。這個片段與《阿長與〈山海經〉》有著有機的聯系,由此導入 新課,可謂溫故知新。
二、若干文句尚須解說,但要盡量節省時間。
“課文研討”第二部分“文句解說”列出五條,均屬知識性問題,宜簡要講解,不要花費太多時間。
三、“研討與練習”前三題最好融入教學過程 ,可以再設計若干問題。
第一題可與整體把握結合起來,第二題可與前一部分的教學結合起來,第三題可與后一部分的教學結合起來。還應補充設計一些問題。例如第二題之下,就元旦的古怪儀式可以設計一題:阿長遭遇過什么不幸?為什么要“我”元旦清早一開口就對她說‘恭喜恭喜’?魯迅小時候覺得這是一種磨難,現在是怎樣理解阿長的?
四、前后兩部分宜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前半部分在充滿貶義色彩的文字后面,許多地方含有同情與懷念,有雙重色彩,前一種色彩形諸文字,后一種色彩則隱在敘事之中,所以要注意從文字背后認識阿長,體會寫作時魯迅對阿長的感情。
后半部分以《山海經》為中心,前有鋪墊,后有延伸,中間更是寫得激蕩人心,所以核心片段宜反復咀嚼,鋪墊與延伸部分宜體會其作用。
有關資料
一、阿長簡介
阿長(?—1899),魯迅稱她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大門人。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
長媽媽的夫家姓余,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叫五九,是做裁縫的,他有一個女兒,后來招進了一個女婿。
“長媽媽只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鄉下叫做‘做媽媽’),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臨死。”長媽媽患有羊角風,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樹港看戲,鴻壽堂徽班,長媽媽發病,辰刻身故”。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其實,這個來自東浦的長媽媽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個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鶴照的說法:章福慶的妻子阮氏──“慶太娘”才是真正的長媽媽,只是叫慣了,也把東浦的那位叫做長媽媽。不過,筆者曾特地為此函詢周建人夫婦,回答是否定的意見,周作人日記里的“章媽”也是東浦的那位長媽媽死后再雇請的。
(選自《魯迅生平史料匯編》第一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阿長的形象
(一)
阿長是魯迅童年生活中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曾幾次被魯迅寫入作品中。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對她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而且通過幾件互不關聯的事情描繪了她的性格。在《狗·貓·鼠》里已先寫了她踏死“我”心愛的隱鼠。到《阿長與〈山海經〉》,又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來寫她。開頭寫她“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什么時“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對“我”管得很嚴,拔一株草都說是頑皮,動不動就要告訴家長。夏天睡覺又在床上寫“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余地。這些真切生動的細節描寫,都帶著明顯的貶義。接著寫她元旦清早給“我”的磨難。這些“古怪的儀式”雖然是出于善良的動機,但因“煩瑣之至”“非常麻煩”,使“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再來,寫她講“長毛”的故事,更進一層地寫她缺點。當“我”以為她長得很丑,倘若“長毛”來,一定最安全了,她卻反駁道:
“那里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么?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墻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些話表現了十足的愚昧和阿Q精神。“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雖然是寫“我”童年的感想,但更是尖銳的諷刺和批判。到這里,作者才掉轉筆鋒寫買《山海經》──也就是這篇散文要著重寫的一件事。“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繪圖的《山海經》。可是,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只有阿長,雖然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經》是什么,“我”原也認為對她說也無益,所以向來沒有同她說過。但她卻自己主動來問,并且在她告假回來時,一見面就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得多么細致,對孩子的愿望是那么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愿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以至“我”驚喜、激動得“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于是,“我”對她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透過天真的兒童心理,對她身上美好的質素的贊揚是何等熱烈和真摯!作為一個連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她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后的東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結果,與其說是她的過錯,不如說是她的不幸。前面所說的作者的諷刺和批判,既是對她身上的消極、落后的東西,也是對著造成這些消極、落后東西的統治思想和社會制度。《阿長與〈山海經〉》等文這樣寫阿長,使我想起中國史傳文學中“不虛美”“不隱惡”的主張。我認為,這既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與現實主義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不是史傳文學,但作為寫真人實事的散文,這樣來寫人物,無疑是應該肯定的。而且,對于文學創作中,描寫較為復雜的性格,避免將人物簡單化、絕對化,也是有益的經驗。
(節選自潘旭瀾《〈朝花夕拾〉的藝術》,《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
(二)
在這篇回憶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一點,有目共睹,誰都承認。但是,作為回憶性的藝術形象,長媽媽并不是典型化的產物。魯迅寫她,既沒有采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也沒有專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兒”,去塑造一個勞動婦女的典型。阿長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所寫全部事實,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盡管“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小引》),但絕無虛構。無論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和“不見得很好”的睡相,還是“煩瑣之至”的各種規矩和講“長毛”,以至購買《山海經》,都是魯迅曾經親見親聞親歷過的,現在一一寫來,具有十分親切自然的情致。人們通過這種情致所得到的藝術感受,是充滿幽默的純真美,和《一件小事》所顯示的那種肅穆、嚴峻而深沉的格調迥然不同。這是因為,在魯迅心目中,人力車夫的那一件小事是和國家大事聯系在一起,使他增加勇氣和希望,而阿長的這些瑣事則和“人氣”相連,給他精神上以鼓勵和安慰。同“名人名教授”相比,阿長固然是可尊敬的好人,但就國家民族的前途來說,魯迅并不把希望寄托在阿長似的人物身上。因此,魯迅寫阿長,不僅局限在幼兒保姆這個范圍內表現她的性格美,而且把這種性格美同愚昧落后相摻雜,沙里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性格美的光輝。這固然同所回憶的生活真實有關,但也恰恰證明魯迅并不是把阿長當作理想的人物來歌頌的。
魯迅雖然沒有把阿長當作寄托著希望的理想人物,但并不因此對她失去敬重和懷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從她身上看到了人類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真率。就拿阿長那“大”字形的睡相來說吧,雖然使幼年魯迅吃了苦頭,母親也曾含蓄地暗示她能夠改變,表現了有所不滿,但是,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卻是對阿長“適性任情”的肯定。退一步說,就算和“切切察察”一樣,這也是一種缺點吧,然而,在魯迅筆下,阿長的缺點也是令人喜愛的,因為她不“嗦做作”,“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誠然,阿長是愚昧無知的,她所懂得的那許多規矩,大都是可笑的,尤其關于“長毛”的講述,更令人捧腹,魯迅也確實給予了含笑的批評。但難道僅僅是為了批評,或者為了揭露封建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毒害嗎?問題并不如此簡單。我們通過“元旦辟頭的磨難”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道“恭喜”、吃福橘的麻煩儀式中,阿長寄托了多么真誠的善良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福橘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說明這儀式是為了孩子,表現了她對孩子的一片祝福之心!其他如“死”要說“老”,不進死人房和產房,不鉆曬褲子的竹竿底下等等,事情本身固然是可笑的,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阿長教給這些“道理”的用心,和現在的阿姨教孩子們講衛生、不橫過馬路并無差異,都是為孩子著想。阿長教各種規矩和講“長毛”如果不是出于這種善良的用心,她以后也就不會有為魯迅買《山海經》的舉動。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魯迅不僅嚴格地按照生活本來的面貌如實地記敘長媽媽,而且在記敘中始終著意表現她身上最本質的東西,即“名人名教授”所缺少的“人氣”。正是由于有這種“人氣”做內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煩的規矩和講“長毛”所表現的愚妄,并不令人生厭,反而能夠同買《山海經》的舉動和諧一致,形成統一的風貌,使我們從她的愚魯中看到真率,從粗獷里看到細心,而這種真率和細心所體現的實質,是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事過三十多年之后,魯迅懷著深情回憶起來,仍然被這種關心和愛護所激動,寫來情真而意切。
毫無疑問,買《山海經》一事,是使魯迅最為感動、永志不忘的。因此,關于這件事的敘說也最為激動人心,成為全文的中心。首先,從自己渴慕《山海經》寫起,用自己那種“太過于念念不忘”的心情來襯托出阿長的關心。她主動詢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而“我”則認為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只淡淡地作了回答,但她卻默默地記在心里,認真地當一件事去辦。這充分說明阿長的關心是出于真情實意,并非為了討好主子,也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其次,她果真辦成了,而且是不聲不響地辦成功的。當讀者讀到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的時候,怎能抑制住心頭的激動?在這里,作者爐火純青的白描手法確實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效果。再次,魯迅又用極其凝練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用“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寫出被感動之強烈;用“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表達出無限歡悅之情。為了突現這種感激與歡悅,還用“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做陪襯,使莊重的感情仍然帶著詼諧的色彩,以便在風格上和前面的記敘保持一致。最后,寫出這部“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響,把對長媽媽的感激之情引向深化,變成永久的懷念。文章正是在這種永恒的感激和懷念的基礎上,以飽蘸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這個深情祝福的結尾,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量,同時,也發人深思。它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托著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愿;從“不愿意想到目前”而回憶過去的創作初衷來看,這種情思和祝愿愈強烈、真誠,就愈能反襯出對“目前”的否定和憎恨。
(節選自季承權、黃政安《魯迅散文、散文詩選讀》,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1
教學目標
1.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2.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3.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法設計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背景音樂)
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的散文《阿長與》。(大屏幕顯示課題,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作者簡介(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魯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識記字詞(先由學生認讀,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hài lǔ sǒng huáng chuāng mù pīlì jíe dàn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渴慕 霹靂 詰問 懼憚
四、研讀課文
1.本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但都圍繞著中心人物阿長來寫的。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阿長是不是她的真名?(女同學齊讀第一、第二段)
不是。她只是一個連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即我的保姆。(板書: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視)
2.阿長是我的保姆,對她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后,作者又寫了阿長的哪些令“我”討厭的生活習慣?由此可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寫了阿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
表現了長媽媽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性格。
3.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在這些煩瑣的規矩中,詳細寫了“元旦辟頭的磨難”。對我來說,除夕最快樂的事情是用壓歲錢買回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長媽媽卻讓我道恭喜、吃福橘。對我來說,這的確是一種“磨難”;但對阿長來說,這是保證孩子平安的一種最好方式。這恰恰表現了阿長的真誠和善良,
4.我為什么對長媽媽產生了“特別的敬意”?
長媽媽講的“長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讓我感到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從此對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長毛”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我們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
5.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為“我”買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經》。這也是我們本文的寫作重點。
6.聽課文錄音。回答問題。
A.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了“我”什么心理?
明確: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B.阿長把《山海經》買回時,“我”有什么反應?體現了怎樣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
震驚、感動的同時進而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買《山海經》一事寫出了長媽媽熱愛、關心孩子的美好品質。
7.齊讀文章最后兩段
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結束,表達了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它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托著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愿。這時的長媽媽,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蕩在我們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小結: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今天所講的內容。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些事情?表現了阿長怎樣的性格?“我”的感情變化如何?
講“長毛”的故事 無知、淳樸 特別的敬意
為“我”買《山海經》 熱愛關心孩子 新的敬意
在魯迅先生的眼里,長媽媽和《山海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講,沒有長媽媽就沒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所以,這四本書就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以至得到《山海經》后,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
A.隱鼠一事,文中出現了好幾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教師讀《狗·貓·鼠》的片斷。
B.《狗·貓·鼠》也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憶童年、少年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已40多歲了,所以取名為《朝花夕拾》,含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學們能抽出時間去讀一讀。
五、作業: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把你喜歡的文章講給大家聽。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幾件事表現人物品格、風貌的寫法。
2、圍繞中心選擇恰當的材料來表現人物,材料選擇合理,詳略得當。
3、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字詞的含義、情感——表達對長媽媽的懷念與尊敬。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在初一年級我們學過的文章《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嗎?里面有個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個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文章里多次提到,魯迅先生還專門為她寫了一篇文章,即本文。在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有全面的介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三、學生復述故事,討論探究。
1、復述課文,既可以全文復述,也可以部分復述。目的在于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2、討論探究;
a、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重點寫的什么?
b、每件事表現了阿長怎樣的特點和品格,分別表現了作者對阿長的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安排材料的?(本課重點)
c、作者先寫討厭、憎惡,但結尾又寫“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靈魂”抒發出一種深沉的懷念之情。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在作者眼里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本課難點)
學生討論分小組進行,每組指定一個人負責,組與組之間又可以交流,學生可以下座位,有結果的小組可以派人上講臺寫在黑板上,其他的人又可以派人去改,不同意見可以爭論。總之,給他們充分的自由。最后,老師引導完成三個問題:
(1)寫的幾件事
a、愛說閑話→不大佩服、
b、“大”字睡相→討厭、不耐煩—
c、我所不耐煩的規矩→非常麻煩
d、“長毛”的故事→空前的敬意(善良的諷刺)
e、買《山海經》 →產生新的敬意(買書)
(2)文章的線索,作者的感情變化
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找出文章寫的幾件事之后,整體感知全文,看看作者用筆的重點是什么,(買《山海經》,這也是感情的重點,自然是詳寫的內容。)同時找到作者對每一件事的感情態度,即上述板書內容,巧妙的讓學生悟到:文章是按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組織安排材料的。這種前后感情的變化,實際上就是:
(3)“先抑————后揚”的手法,在對比互襯中刻畫人物形象。(難點突破了)
阿長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可讓學生根據幾件事討論歸納,不要求全面,說到一點就表揚。
阿長是個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愚昧無知、略帶粗野,但又爽朗、熱情、樂于幫助別人,她有著淳樸、寬厚、仁慈的美德,
四、作業
后記:
新大綱張揚“放飛學生個性”這一教育理念,也是對歷史、現實和將來作深刻思考的結果。過去,我們教育領域自古以來師生等級森嚴,師道尊嚴成了學生人身自由、身心發展的“金箍”圈,教師咳唾成珠,金科玉律,學生只好垂手聽命、仰承恩澤。教師按自己理想的模式去塑造人,那過度的期望,過度的干預,過度的包辦,威壓著學生的個性自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生離開僵化就走向靈活,離開依賴就走向自主,離開戒備就走向自我接受,離開被束縛就走向一種創造性。”討論給了學生自由,也給了學生創造的機會。
第二課時
本課時重點:
指導學生學習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體會一些句子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讓學生找出文中刻畫人物較精彩的句子,獨立思考,進行評、點、批、注。然后各自發表見解,進而歸納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例如,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吃福橘的片段、恭喜恭喜、大家恭喜)
細節描寫(睡覺時的大字),體會長媽媽愚昧、善良、質樸、約帶粗野的勞動婦女特征。
二、本文語言:有的含蓄幽默,有的質樸
例如、講“長毛”的故事,“偉大的神力”愚昧迷信的苦笑,善意的諷刺、寓莊重于詼諧;吃“福橘”的片段中,體會長媽媽愚昧迷信的背后實質是對孩子健康的祝福;結尾買《山海經》,表現長媽媽關心愛護青少年,仁慈的美德,總之,一切讓學生去體會,歸納。獲得能力。
三、遷移鞏固:作業
課后練習四,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內容(幾件事)人物性格特征
a、愛說閑話(表現阿長)→饒舌、多事
b、“大”字睡相令人討厭、憎惡
c、我所不耐煩的規矩有許多繁文縟節
d、“長毛”的故事愚昧、無知、淳樸
e、買《山海經》(詳寫)→熱情、樂于幫助別人
總之(歸納):
長媽媽是——勞動婦女
刻畫人物:“先抑——后揚”,對比、互襯
后記:
教材把握好,教學重點確定恰當。尤其在以下兩大方面很值得肯定。其一,教學設計處處考慮到學生實際,著眼于“放飛學生個性”:采用“討論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形成多向信息交流,便于學生通過相互啟發、感悟提高,并發展健康個性,教學步驟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著眼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步驟”中多處預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思維障礙,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板書依據學生歸納、提煉而成,板書展開程序體現學生把握作品人物性格特征過程。其二,理論依據比較充分,并貫穿于教學設計的各部分內容中,較好地解說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安排主要教學環節的理由,有說服力。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3
【教材分析】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她是一個粗人,沒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個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個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質樸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魯迅先生深情地抒寫了對她的真摯的懷念。教讀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從而更深地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目標】
1.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2.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3、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配樂磁帶、小黑板
【課時安排】
2課時
【設計理念與建議提綱】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追憶了兒時的保姆阿長,抒發了真摯的懷念之情。文章篇幅較長,圍繞阿長記敘了幾件事。教讀課文可運用復述法,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內容上不懂的地方閱讀資料、小組討論或教師點撥解決。然后由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復述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第一步運用討論探究法。引導學生思考文題把阿長和《山海經》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何關系呢?作者對她抱什么樣的態度呢?學生快速閱讀,提出疑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教師啟發、點撥.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第一課時
引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把握課文內容。
一、導入新課(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了這篇《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下面就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
二、回顧復習魯迅及《朝花夕拾》的有關知識(參閱《三點一測》)
強調:主要作品集及初一學過的課文、出處
學生自讀《三點一測》,了解《山海經》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可就詞語含義、段落大意、內容質疑、分析評價等內容圈點批注。(參考《三點一測》)
教師抽查字詞學習情況。(參見《三點一測》)
1.注音:(出示小黑板)
驚駭詰問懼憚憎惡瘡疤
惡:憎惡惡心惡毒
模:模樣模范
2.聽寫并釋詞:
面如土色深不可測懼憚詰問驚駭渴慕
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詞句師生共同探究疑難詞句,小組無法解決的,提交全班討論、交流。教師參閱教參46頁文句解說,酌情講解。
2.速讀課文,參閱《三點一測》66頁,初步理解課文。
3.思考研討: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參閱課后練習一答案)
四、課堂小結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瀆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五、作業設計
口頭作文: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誰講得真實、生動、傳神。
六、檢測題設計
抄寫并記會本課的生字詞,按小組檢查驗收。
第二課時
精讀全文,進一步研析阿長這個藝術形象,重點研讀買《山海經》一節。
一、朗讀課文1~17語段,重溫長媽媽這個藝術形象
1.播放伴讀音樂,學生分組朗讀1~17語段
回顧思考:文中這些關于長媽媽的故事表現了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板書提綱,明確。
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饒舌多事
管我很嚴喜歡告狀不拘小節
睡覺時擺成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淳樸善良
煩瑣的規矩關心孩子
長毛的.故事
2.研討課后練習第二題,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雙重感情。
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交流,小組長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二、研讀買《山海經》一節,即18~28語段
1.分組朗讀課文18~28段
學生聽讀,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各組長組織討論,并作好本組討論的筆記。
(1)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
⑵⑶⑷題見課后練習第三題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2.學生分組回答以上問題,教師明確問題的關鍵。
第(1)問:我渴慕著繪圖《山海經》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
第(5)問: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驚,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齊讀最后兩段。思考: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板書:為我買回《山海經》真誠熱情樂于助人
4.請學生說說長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學生歸結,教師明確(參閱課后練習一答案)
5.學生批注文中描寫阿長的語句,并分析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
教師提示有關描寫的知識,讓學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寫,師生共同揣摩。(參閱教參47頁第3)
三、課堂小結
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力口深體會。
四、布置作業(選做)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四)的短文寫作練習,在班上交流。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4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教學目標 :
1、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 內容。
2、了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3、初步了解長媽媽的性格。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 內容。了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學生自己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驚詫、遷徙、敬佩、疊映、率先、警醒、湍急、滋養、堅持不懈、綿延悠長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在紙上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請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教師歸納。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長媽媽的外貌黃胖而矮,而且她還有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l-5自然段。
2、提問: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交流意見,然后回答。
4、教師總結式歸納。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謙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并對長媽媽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吸引人的地方。
六、布置作業 。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導入 新課
教師: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
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學習新課。
學生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
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
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
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態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全班齊讀第18-28自然段。
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教師講述:在"我"渴慕得到繪圖的《山海經》,遠房叔祖找不到,別人又"不肯真實地回答我",自己去買又沒有機會的時候,長媽媽卻神奇般地買到了。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消息啊!她根本不識字,她連書名都說不準,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我們可以想象幼小的魯迅此時那種激動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一個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學生發表意見后,教師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四、布置作業 。
1、 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2、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5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pq長與(山海經)》.
事先同學們已經讀過了這篇課文,有一位同學閱讀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文中作者對阿長的稱呼為什么會有三種?先請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三種.
生1:“我的保姆”“長媽媽”還有直擼稱呼“阿長”
師:很好.先讓我們來休會一下叫“阿長”時的情形.誰來說說稱阿長為“我的
保姆”時,文中的“我”是一種什么身份?
生2:主人,或者說是一位少爺.
師:不錯,在兒時的“我”的最初印象中
姆看待的時候,“我”對她的情感是怎樣的?
生3:那時“我”對阿長的情感是“實在不大0n服”她,甚至還有些討厭.
師:能說說原因嗎?
生3:書中說她喜歡切切察察,就是搬弄是非,睡相也不好,還要講許多的規矩.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阿長呢?
生4:我覺得她沒有文化.
生s:我覺得她粗俗,是個地道的農村婦女
師:面對這樣一個粗俗、無文化的阿長,“我”實在不大佩服她.但是時阿長的情感一直是這樣嗎?有沒有發生改變?請大家談一談.
生6:“我”對她的情感發生了變化.在聽到阿長講長毛故事之后,“我”對阿長有了“敬意”.
生7:當阿長給我買來了《山海經》,“我”對阿長也產生了“敬意”.
師:這兩處所表達的敬意一樣嗎?
生8:應該是一樣的.以前不佩服她,在聽到阿長講長毛故事后,看到阿長買來《山海經》后,就0a服阿長了.
生9:不一樣.在阿長買了《山海經》后文中說“又使我發生了新的敲意”,這里的“新”宇說明和聽長毛故事后的敬意是不一樣的.
生8:這個“新”宇可以理解為更深刻的意思,就是產生了更深的敬意,為什么不
師:老師非常高興,同學們能從文中找出根據,而且還細心地找出關鍵詞浯進行分析.咱們先不下結論,再休會一下“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一句話的意思.大家看,這個“敬意”前面還有什么修怖詞浯呢?這些修怖詞浯有什么作用呢?
生10:前面有“有一時”,還有“空前”.“空前”說明這種敬意“我”以前從
未有過,而“有一時”是指這種敬意是一個階段的,是暫時的.
師:分析得太好了.文中有一處交代了這“一時敬意”的結局,誰能找出來?
生u:“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生稍作停頓)哦,我知道了,這種“敬意”與阿長買《山海經》所產生的“敬意”是不一樣的,因為前面的那種“敬意”已經消失了,后面產生的“敬意”肯定是另外一層意思.
師:你的思維很敏捷.在阿長講了長毛故事后,作為小孩的“我”驚異于她有這樣偉大的神力是很自然的,但這種“敬意”是小孩因為無知好奇而產生的驚砑,因此作者說這種“敬意”是“特別”的.在后來阿長給“我”買來了《山海經》,“我”產生了“新的敬意”,這種“敬意”才是一種真正的敬佩之惜.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生12:因為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辜,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師:買一本書就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大家會不會覺得有些夸張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在“我”的眼里《山海經》是一本怎樣的書吧.,《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小孩子肯定喜歡看
生14:《山海經》不但有趣,
給我買來的《山海經》尤其珍貴.
師:請大家根據課文再想象—切.
(學生思考了片刻)
還非常難得,“我”到處搜尋也沒得到,所以阿長
生15:阿長走了許多路,跑了幾家店都沒結果.最后她來到一家店,問:“店家,有‘三哼經’賣嗎?”店家一聽莫名其妙,“‘三哼經’?沒聽說過.”阿長懇求道:“再看看,有許多畫兒的.”店家找了一通,“給,只有《山海經》,沒有你說的‘三哼經’,買不買?”阿長想了想,先買來再說吧.于是,阿長買下了《山海經》.
師:老師為你豐富的想象所折服.我想你確實體會到了阿長所經歷的艱辛.她的確有別人做不到她卻能做到的神力.這種神力的產生只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對哥兒的一一
(學生異口同聲:愛!)
師:是的,這就是愛的力量,只有如此休會,我們才明白面對《山海經》“我”會有如此的震撼一一“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才會知道“我”為什么會全身震驚,那是因高興而顫抖.文中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阿長對自己的愛,到此“我”對阿長的情感才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很顯然,阿長買回《山海經》是使“我”情感發生變化的關鍵.那本文的題目為什么不直接叫《阿長買(山海經)》呢?
生16:在這件辜之前還寫了阿長的許多事情,這樣擬題概括不了文章的內容.
師:不錯.但理由還不充分.請注意,把這個“與”宇放在阿長和《山海經》間作者有什么用意呢?
(學生思考,稍后,有人回答)
生17:好僳說阿長和《山海經》有些相同的地方.
師:你的感覺很敏銳,請繼續思考:阿長和《山海經》對于“我”來講有什么共同之處?
生18:(頓悟)對“我”來說阿長和《山海經》在“我”人生路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師:作用相同嗎?
生18:應該不相同,要是相同就可以把題目直擼叫《pq長》或者叫《山海經》了.
師:確實《山海經》對“我”的幫助大家一目了然,但是要想知道阿長在“我”人生中的影響,我們先要來看看阿長的真正為人.大家能不能根據她所做的其他事情,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對她做個評價呢?可以相互交流一7
(學生討論)
生19:吃福橘這個片段中寫阿長神情很鄭重,還有惶急,實際上是表現了阿長為我們大家祝福的真誠,體現了阿長很愛“我”.
生20:阿長教“我”一些規矩,好僳是在教育“我”吧.
師:那阿長給“我”講荒誕的長毛故事也是在教育“我”嗎?(停頓)她為什么不給“我”講一講太平天國的歷史呢?如果這樣那該多好啊!
生21:阿長沒有文化,她不懂這些.
師:是啊,她見識有限,頭腦中只有這些道聽途說的故事.不用多說,叫“我”吃福橘、守規矩,不正像一位愛子之深的慈母的嘮叨嗎?講長毛的故事和兒時聽媽媽講“狼外婆”的故事有什么兩樣呢?看來阿長不但照顧“我”,還自動承擔了一份教育“我”的職責,雖然她做得不太好,但是那樣的盡心盡力.再看看“睡相不好”個片段僅是為了表現阿長的粗俗嗎?(稍停頓)請大家看文中一處細節描寫.當“我”的母親委婉地指出阿長睡相不好,影響了“我”的睡眠時,阿長的反應是“她不開口”,大家想過沒有,她為什么不開口?
(學生沒想到老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一時部沉默了)
師:沒關系,我們來幫阿長回答好嗎?想想可以有哪些回答?
生22:可以這樣說:太太,我沒有影響哥兒的睡覺。也可以這樣說:太太,我一定記住您的話,下汝不敢了。
師:分析一下這樣說話的人可能有什么特點?
生24:第一種在狡辯,很無賴,第二種顯得很世故、圓滑。
師:是呀,可是阿長不是這樣的人,所以她不開口。她為什么不說這些話呢?
生25:因為她知道自己改不掉這個毛病。這是一個很實在很樸實的阿長。
師:是的,就是這樣一位實在、毫不做作的阿長給了“我”最真摯的愛。當“我”感受到這份愛的時候,是以怎樣的身份稱阿長為“長媽媽”?這個稱呼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26:是以兒子的身份這樣稱呼,包含了對長敬愛之情。
師:可見阿長以她的淳樸善良、真誠的愛影響著“我”,也可以說教育著“我”,所以說她在“我”人生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是一位多么淳樸善良的阿長啊!當然結尾處還寫到她的孤寡窮苦。一生窮苦、善良淳樸,這實在是那個時代普通百姓的一個真實的寫照。帶著這種理解,哪位同學說說結尾處作者為什么直呼長媽媽為“阿長”?
生27:這是把長媽媽當做普通的勞動人民中的一員。
師:不錯,作者看到了阿長身上所具有的勞動人民最本質的品質:淳樸善良,并且對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讓我們帶著無比的懷念來吟詠文章的最后兩段吧。
(學生深情地讀著)
師:能不能告訴老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哪些感受?
生28:我感覺到作者在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很豐富,有時像慈母一樣的阿長的敬愛、懷念之情,還有時間長這樣的勞動人民的熟愛和同情。
生29:開始讀課文覺得阿長粗俗,沒有文化,后來知道了阿長原來是那樣的淳善良,那樣愛“我”,這篇文章的表達不是直播的,好像拐了彎。
師:對,不是平鋪直敘的,是曲折的。行文一波三折,作者以感情的變化為線索把本文豐富的內容串聯起來,又運用了韻味無窮的浯言,使得這篇散文平實而又深刻,凝練而又豐富。同學們,當你們再面對散文的時候,是否也嘗試著從浯言、情感、結構這三點去加以揣摩和欣賞呢?這節澡就上到這里,下課。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7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6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5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4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3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2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
阿長與《山海經》·知識點精析
.阿長與《山海經》·句段、字詞全解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
.阿長與《山海經》課堂教學實錄
.阿長與《山海經》教參-阿長的形象
阿長與《山海經》同步練習
.阿長與《山海經》自學階梯評估測試題
阿長與《山海經》課后練習
阿長與《山海經》·綜合能力測試
阿長與《山海經》提高作業練習
阿長與《山海經》ppt課件
阿長與《山海經》ppt課件(3)
阿長與《山海經》ppt課件(2)
阿長與《山海經》ppt課件(1)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6
阿長的形象
(一)
阿長是魯迅童年生活中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曾幾次被魯迅寫入作品中。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對她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而且通過幾件互不關聯的事情描繪了她的性格。在《狗·貓·鼠》里已先寫了她踏死“我”心愛的隱鼠。到《阿長與〈山海經〉》,又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來寫她。開頭寫她“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什么時“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對“我”管得很嚴,拔一株草都說是頑皮,動不動就要告訴家長。夏天睡覺又在床上寫“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余地。這些真切生動的細節描寫,都帶著明顯的貶義。接著寫她元旦清早給“我”的磨難。
這些“古怪的儀式”雖然是出于善良的動機,但因“煩瑣之至”“非常麻煩”,使“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再來,寫她講“長毛”的故事,更進一層地寫她缺點。當“我”以為她長得很丑,倘若“長毛”來,一定最安全了,她卻反駁道:
“那里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么?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墻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些話表現了十足的愚昧和阿Q精神。“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雖然是寫“我”童年的感想,但更是尖銳的諷刺和批判。到這里,作者才掉轉筆鋒寫買《山海經》——也就是這篇散文要著重寫的一件事。“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繪圖的《山海經》。可是,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只有阿長,雖然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經》是什么,“我”原也認為對她說也無益,所以向來沒有同她說過。但她卻自己主動來問,并且在她告假回來時,一見面就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得多么細致,對孩子的愿望是那么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愿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以至“我”驚喜、激動得“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于是,“我”對她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透過天真的兒童心理,對她身上美好的質素的贊揚是何等熱烈和真摯!作為一個連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她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后的東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結果,與其說是她的過錯,不如說是她的不幸。前面所說的作者的諷刺和批判,既是對她身上的消極、落后的東西,也是對著造成這些消極、落后東西的統治思想和社會制度。《阿長與〈山海經〉》等文這樣寫阿長,使我想起中國史傳文學中“不虛美”“不隱惡”的主張。我認為,這既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與現實主義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不是史傳文學,但作為寫真人實事的散文,這樣來寫人物,無疑是應該肯定的。而且,對于文學創作中,描寫較為復雜的性格,避免將人物簡單化、絕對化,也是有益的經驗。
(節選自潘旭瀾《〈朝花夕拾〉的藝術》,《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
(二)
在這篇回憶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一點,有目共睹,誰都承認。但是,作為回憶性的藝術形象,長媽媽并不是典型化的產物。魯迅寫她,既沒有采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也沒有專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兒”,去塑造一個勞動婦女的典型。阿長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所寫全部事實,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盡管“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小引》),但絕無虛構。無論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和“不見得很好”
的睡相,還是“煩瑣之至”的各種規矩和講“長毛”,以至購買《山海經》,都是魯迅曾經親見親聞親歷過的,現在一一寫來,具有十分親切自然的情致。人們通過這種情致所得到的藝術感受,是充滿幽默的純真美,和《一件小事》所顯示的那種肅穆、嚴峻而深沉的格調迥然不同。這是因為,在魯迅心目中,人力車夫的那一件小事是和國家大事聯系在一起,使他增加勇氣和希望,而阿長的這些瑣事則和“人氣”相連,給他精神上以鼓勵和安慰。同“名人名教授”相比,阿長固然是可尊敬的好人,但就國家民族的前途來說,魯迅并不把希望寄托在阿長似的人物身上。因此,魯迅寫阿長,不僅局限在幼兒保姆這個范圍內表現她的性格美,而且把這種性格美同愚昧落后相摻雜,沙里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性格美的光輝。這固然同所回憶的生活真實有關,但也恰恰證明魯迅并不是把阿長當作理想的人物來歌頌的。
魯迅雖然沒有把阿長當作寄托著希望的理想人物,但并不因此對她失去敬重和懷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從她身上看到了人類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真率。就拿阿長那“大”字形的睡相來說吧,雖然使幼年魯迅吃了苦頭,母親也曾含蓄地暗示她能夠改變,表現了有所不滿,但是,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卻是對阿長“適性任情”的肯定。退一步說,就算和“切切察察”一樣,這也是一種缺點吧,然而,在魯迅筆下,阿長的缺點也是令人喜愛的,因為她不“啰嗦做作”,“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誠然,阿長是愚昧無知的,她所懂得的那許多規矩,大都是可笑的,尤其關于“長毛”的講述,更令人捧腹,魯迅也確實給予了含笑的批評。但難道僅僅是為了批評,或者為了揭露封建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毒害嗎?問題并不如此簡單。我們通過“元旦辟頭的磨難”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道“恭喜”、吃福橘的麻煩儀式中,阿長寄托了多么真誠的善良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福橘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說明這儀式是為了孩子,表現了她對孩子的一片祝福之心!其他如“死”要說“老”,不進死人房和產房,不鉆曬褲子的竹竿底下等等,事情本身固然是可笑的,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阿長教給這些“道理”的用心,和現在的阿姨教孩子們講衛生、不橫過馬路并無差異,都是為孩子著想。阿長教各種規矩和講“長毛”如果不是出于這種善良的用心,她以后也就不會有為魯迅買《山海經》的舉動。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魯迅不僅嚴格地按照生活本來的面貌如實地記敘長媽媽,而且在記敘中始終著意表現她身上最本質的東西,即“名人名教授”所缺少的“人氣”。正是由于有這種“人氣”做內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煩的規矩和講“長毛”所表現的愚妄,并不令人生厭,反而能夠同買《山海經》的舉動和諧一致,形成統一的風貌,使我們從她的愚魯中看到真率,從粗獷里看到細心,而這種真率和細心所體現的實質,是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事過三十多年之后,魯迅懷著深情回憶起來,仍然被這種關心和愛護所激動,寫來情真而意切。
毫無疑問,買《山海經》一事,是使魯迅最為感動、永志不忘的。因此,關于這件事的敘說也最為激動人心,成為全文的中心。首先,從自己渴慕《山海經》寫起,用自己那種“太過于念念不忘”的心情來襯托出阿長的關心。她主動詢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而“我”則認為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只淡淡地作了回答,但她卻默默地記在心里,認真地當一件事去辦。這充分說明阿長的關心是出于真情實意,并非為了討好主子,也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其次,她果真辦成了,而且是不聲不響地辦成功的。當讀者讀到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的時候,怎能抑制住心頭的激動?在這里,作者爐火純青的白描手法確實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效果。再次,魯迅又用極其凝練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用“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寫出被感動之強烈;用“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表達出無限歡悅之情。為了突現這種感激與歡悅,還用“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做陪襯,使莊重的感情仍然帶著詼諧的色彩,以便在風格上和前面的記敘保持一致。最后,寫出這部“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響,把對長媽媽的感激之情引向深化,變成永久的懷念。文章正是在這種永恒的感激和懷念的基礎上,以飽蘸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這個深情祝福的結尾,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量,同時,也發人深思。它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托著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愿;從“不愿意想到目前”而回憶過去的創作初衷來看,這種情思和祝愿愈強烈、真誠,就愈能反襯出對“目前”的否定和憎恨。
(節選自季承權、黃政安《魯迅散文、散文詩選讀》,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阿長與《山海經》人教八上 篇17
教學目標
識記重點字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以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真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
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熟讀課文。查找有關魯迅的資料,
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感知文章內容,理清課文所記之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于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可是在《阿長與<山海經>》里,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為“阿長”,這是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讀一讀,寫一寫”讀準字音,并理解詞義。
整體感知
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為什么這樣安排?
你從這些事中,看做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課文題目為什么稱長媽媽為“阿長”?
教學設計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惡的種種規矩,關于 “長毛”的故事,給我買《山海經》。其中重點寫的是買《山海經》一事。因為買《山海經》 透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題,所以重點詳寫。
對她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之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得知長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 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白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筆,對她“不大佩服”、“討厭”、又是“不耐煩”、“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不符實;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看似矛盾,卻令人好奇;用“阿”字有親呢的‘意味,符合作者當時已經是四十六歲的中年人的口氣。
(學生的總結大意對即可,語言不求一致,重在學生自已討論解決問題。不到位之處教師可點撥)
[過渡]
從總體上來說,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的呢?——尊敬、喜愛的。尤其課文的結
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表達了作者對她的深切懷念。祈禱地神賜福于她,讓她的靈魂得以永安。可是為什么在課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呢?應該怎樣理解?長媽媽具有怎樣的性格?
四人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討論明確:
“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阿長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
管教很不適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
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在寫法上也是欲揚先抑,是在為寫
買《山海經》一事作鋪墊,更好地突出了重點。在作者眼里,長媽媽多事,不拘小節,麻煩
多禮,但同時又心地善良、仁慈,樂于助人。 ,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
媽的形象。使我們了解了長媽媽這個鮮活的人物。
作業 :朗讀課文,寫生字,解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復習導入 。
作者敘述了長媽媽的一些瑣事后,用相當多的篇幅推出了買《山海經》一節。
指名學生朗讀19~29段。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在阿長買《山海經》之前,還寫了哪些事?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
心理?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映?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
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討論明確:
此前,先寫遠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書籍,交代了我是怎樣地渴慕《山海經》,而又為什么
求之不得,“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又是怎樣地念念不忘。有了這些鋪墊,才能說明
阿長為什么使“我”大喜過望,而且感到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了。
“我”認為對她說了沒有用,但既然來問,又不好不說。說明“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
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我似乎遇到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了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感動,進而想到這別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普通人居然做到
了,“我”也由此而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平時對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卻居然給“我”弄來了最想要而又最難弄的《山海經》,在孩童眼中,長媽媽似乎真的“有偉大的神力”。前面寫阿長講完長毛的故事,“我”覺得她有“偉大的神力”,雖然是描摹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寫出來,總帶有戲謔成分;而此處再寫長媽媽“確有偉大的神力”,語氣顯得莊重,感情極為誠摯。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
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小結
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就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掛在心上,并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
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為孩子傾
注的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動了魯迅,因而阿長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拓展延伸。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
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小結.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
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
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山海經》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作業 :將自己交流過的短文整理在作業 本上。仿照本文的寫法用一兩件事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