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
目標要求:
1、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象的作用,聯想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教學方法:
以誦讀法為主。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調動聯想和想像,不斷加深對詩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激發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著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于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現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創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讀,初步感知詩歌。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感知詩歌內容。
2、指導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師生齊讀。
三、誦讀,理解詩歌大意。
1、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第一、二節。
⑴“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表明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⑵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節詩中的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
⑶詩人又是怎樣寫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節詩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⑷詩人描繪想象之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緒?
——天上的生活繁華富庶,美好幸福,令人無比向往。
2、學生自由討論詩歌第三、四節。
⑴這兩節詩又寫了什么內容?
——運用想像,描寫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請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繪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們獲得了自由,能夠騎著牛兒,淌過不甚寬廣的天河,時時來往,天天相見。白天,他們男耕女織,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夜幕降臨,他們手提燈籠,閑游天街賞景購物,生活過得美滿幸福。
3、誦讀全詩,再現詩人聯想、想象的過程。
四、品讀,理解作者感情。
1、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不同?
——在詩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著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
2、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穿插介紹寫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志士仁人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高潮一過,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詩人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現狀,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凝望星空,他寫下了這首詩。
——表現了詩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讀,背誦全篇詩歌。
1、師生配樂朗讀全詩,再現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生結合音樂背誦全篇詩歌。
六、課堂小結。
詩人巧妙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地上聯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業 。
1、聯想想像訓練。
⑴深秋時節,落葉飄零。看到紛紛墜下的落葉,你會聯想到什么?走在鋪滿落葉的鄉間小路上,你又會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的蠟燭,卻能劃破無邊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蠟燭,我就會聯想到 ,想到他(們) 。
2、推薦朗讀郭沫若的詩歌。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聯想 街燈(明)→(閃)明星
光明
明星(現)→(點)街燈
自由
想象 街市(美麗)→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淺淺)→牛郎織女(來往)
美好
流星(燈籠)→牛郎織女(閑游)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2
目標要求:
1、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象的作用,聯想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教學方法:
以誦讀法為主。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調動聯想和想像,不斷加深對詩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激發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著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于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現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創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讀,初步感知詩歌。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感知詩歌內容。
2、指導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師生齊讀。
三、誦讀,理解詩歌大意。
1、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第一、二節。
⑴“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表明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⑵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節詩中的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
⑶詩人又是怎樣寫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節詩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⑷詩人描繪想象之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緒?
——天上的生活繁華富庶,美好幸福,令人無比向往。
2、學生自由討論詩歌第三、四節。
⑴這兩節詩又寫了什么內容?
——運用想像,描寫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請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繪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們獲得了自由,能夠騎著牛兒,淌過不甚寬廣的天河,時時來往,天天相見。白天,他們男耕女織,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夜幕降臨,他們手提燈籠,閑游天街賞景購物,生活過得美滿幸福。
3、誦讀全詩,再現詩人聯想、想象的過程。
四、品讀,理解作者感情。
1、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不同?
——在詩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著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
2、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穿插介紹寫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志士仁人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高潮一過,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詩人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現狀,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凝望星空,他寫下了這首詩。
——表現了詩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讀,背誦全篇詩歌。
1、師生配樂朗讀全詩,再現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生結合音樂背誦全篇詩歌。
六、課堂小結。
詩人巧妙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地上聯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業 。
1、聯想想像訓練。
⑴深秋時節,落葉飄零。看到紛紛墜下的落葉,你會聯想到什么?走在鋪滿落葉的鄉間小路上,你又會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的蠟燭,卻能劃破無邊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蠟燭,我就會聯想到 ,想到他(們) 。
2、推薦朗讀郭沫若的詩歌。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聯想 街燈(明)→(閃)明星
光明
明星(現)→(點)街燈
自由
想象 街市(美麗)→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淺淺)→牛郎織女(來往)
美好
流星(燈籠)→牛郎織女(閑游)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共五課九篇文章: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話《女媧造人》;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丑惡,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試圖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探究調動學生想像思維。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詩歌欣賞詩歌的興趣。
2、知識能力目標
品位詩歌語言,理解詩中所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體會詩中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提高誦讀能力。
3、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內容;
調動已有知識和經驗,選取適當的角度,品位詩歌語言,感受詩人的情懷。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品位語言,感悟詩情;聯想和想象的訓練。
教學難點
結合詩歌的時代背景,領會詩人的創作意圖。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啟發想象,導入新課
1、(出示星空畫面)
師: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你獨自站在窗前,抬頭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面對繁星點點,你會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畫面自由想象,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
2、師:夜空是神秘的,是親切的,給人以無窮的遐想。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就對浩瀚飄渺的夜空情有獨鐘。他不僅用眼睛去眺望夜空,而且還用心靈去感受夜空,他以大膽的想象、奇特的構思,融天上地下為一體,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天上的街市》。詩中描畫了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品位探究,體會詩情
有人說,詩歌是文字跳動的音符,而欣賞詩歌就是將這一個個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華彩樂章。
(課件展示欣賞詩歌的四個步驟)
第一樂章:朗讀感知——感受詩歌音樂美
1、(課件展示配畫配樂的詩朗誦)
教師引導:要求學生邊聽邊看,體會本詩的感情基調。
提問:詩中表現的是怎樣一種情緒?
2、學生活動:帶著自己的理解,集體朗讀全詩。
第二樂章:研讀體會——感受詩歌語言美
1、教師引導:
a、幫學生確立研讀本詩的三個角度:精當的用詞、詩句的含義、聯想與想象的運用。
b、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了解討論情況并給予指導。
2、學生活動:
a、根據教師提供的三個角度,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讀品位詩歌的精妙之處,印象深刻的地方可做記號,寫體會。
b、小組內交流心得體會,包括疑難問題。
c、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研讀成果。
第三樂章:聯想想象——感受詩歌圖畫美
1、教師引導:(詩歌畫面回放)
美麗的語言,會把人帶進美妙的意境,讓我們再回顧一下詩中的畫面,靜思片刻,用最細膩的筆觸描繪你心中的“天上的街市”。(可依詩歌想象,也可自由想象)
2、學生活動:
根據詩情畫意,聯想與想象自己心中的“天上的街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可寫,可畫,可唱,可演,并向全班同學展示。
第四樂章:吟誦品位——表現詩歌內涵美
1、教師引導:經歷了詩歌欣賞的三個階段,相信大家對這首詩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對其中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你能飽含深情的朗誦這首詩嗎?
2、學生活動:配樂朗誦,自由結組,明細分工,共同完成整首詩的朗誦。
3、集體吟誦,與前面的集體朗誦做比較。
(三)延伸拓展
用同樣的方法自學郭沫若的另外一首詩《靜夜》,下節課交流自學成果。
(四)結束語
(五)作業
朗誦并背誦《天上的街市》。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4
目標要求:
1、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象的作用,聯想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教學方法:
以誦讀法為主。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調動聯想和想像,不斷加深對詩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激發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著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于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現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創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讀,初步感知詩歌。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感知詩歌內容。
2、指導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師生齊讀。
三、誦讀,理解詩歌大意。
1、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第一、二節。
⑴“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表明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⑵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節詩中的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
⑶詩人又是怎樣寫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節詩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⑷詩人描繪想象之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緒?
——天上的生活繁華富庶,美好幸福,令人無比向往。
2、學生自由討論詩歌第三、四節。
⑴這兩節詩又寫了什么內容?
——運用想像,描寫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請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繪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們獲得了自由,能夠騎著牛兒,淌過不甚寬廣的天河,時時來往,天天相見。白天,他們男耕女織,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夜幕降臨,他們手提燈籠,閑游天街賞景購物,生活過得美滿幸福。
3、誦讀全詩,再現詩人聯想、想象的過程。
四、品讀,理解作者感情。
1、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不同?
——在詩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著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
2、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穿插介紹寫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志士仁人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高潮一過,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詩人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現狀,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凝望星空,他寫下了這首詩。
——表現了詩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讀,背誦全篇詩歌。
1、師生配樂朗讀全詩,再現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生結合音樂背誦全篇詩歌。
六、課堂小結。
詩人巧妙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地上聯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業 。
1、聯想想像訓練。
⑴深秋時節,落葉飄零。看到紛紛墜下的落葉,你會聯想到什么?走在鋪滿落葉的鄉間小路上,你又會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的蠟燭,卻能劃破無邊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蠟燭,我就會聯想到 ,想到他(們) 。
2、推薦朗讀郭沫若的詩歌。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聯想 街燈(明)→(閃)明星
光明
明星(現)→(點)街燈
自由
想象 街市(美麗)→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淺淺)→牛郎織女(來往)
美好
流星(燈籠)→牛郎織女(閑游)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六單元第27課第1首詩。本單元都是想象力極為豐富的作品,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贊美呼喚人間的真情。想象力豐富奇特,引人遐思,《天上的街市》是一首較能代表郭沫若早期詩歌浪漫主義創作風格的詩作。全詩借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通過對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的再創造,描繪了一幅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圖景,含蓄曲折地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教學時應讓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悉心品味,鑒賞詩歌的語言,理解意向,把握情感。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聯想和想象去構建詩作的藝術世界。教師對詩中的精彩處和難點應作必要的講析,要避免那種泛泛的課堂討論。
學情分析:新詩的教學,初一的學生完全沒有知識基礎。有關現代詩歌的朗讀節奏、重音、顫音、強調詞和作者情感的抒發方式等還是個盲點,聯想和想象的表現手法也接觸甚少,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引導,領悟其特點和作用。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從反復朗讀中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感和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同時,還要適時穿插該詩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主旨。
教學目的:
1、反復朗讀,品味詩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以及詩中所描繪的天街美好的生活圖景。
2、理解文章主旨,體會作者對自由、幸福、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黑暗現實生活的不滿之情。
3、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主旨;
2、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的節奏、語調以及作者情感;
2、理解聯想和想像的作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聯想、想像法
教具:
flash視頻、《牛郎織女》視頻、《夜》鋼琴曲五、音樂《天上的街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欣賞音樂視頻《飛得更高》。
2、教師語:飛得更高,飛向自由舒展的天空,是歌者汪峰對自由和生命的渴望,更是詩人郭沫若對潔凈平和理想社會的向往。
二、走近作者: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9),四川省樂山市人,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我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蜚聲海內外。作品有小說《漂流三部曲》、散文《小品六章》,詩集《星空》、《瓶》、《前茅》、《恢復》,并寫有歷史劇《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顯示浪漫主義特色的劇本。
2、寫作背景:播放視頻
這首詩寫于1921年,當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即“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皂”的黑暗現實,他對“五四”后祖國新面貌的美麗富強滿懷向往,希望通過個人努力以達到社會進取的愿望,可是最終歸于破沒,詩人陷入了苦悶感傷的境地,為此寫了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三、朗讀欣賞
1、教師范讀。(配樂《星空》鋼琴曲)
學生思考:《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溫馨提示:美麗、光明、安寧與和諧的世界)
2、學生自由輕聲朗讀。(體會這首詩的語氣、語調和理想世界的情態)
3、指名朗讀。
4、聽讀課文錄音。
①注意這首詩的語氣、語調和語速。
②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并用鉛筆做上記號。
5、學生齊讀。
四、文本探討
1、這首詩總共有四節組成,寫了哪些景物?
溫馨提示:街燈、明星、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織女、流星、燈籠。
2、在這些景物當中,詩人先看到了什么?(溫馨提示:街燈)
那“明星”呢?(體會聯想的作用)
溫馨提示:聯想:由某一人/物想到另一人/物。其特征是:
①兩事物之間存在共同特征;
②不需要形象化的描寫,只要點出聯想到的事物即可。這樣寫,既描繪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作者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3、在這首詩當中,詳寫了哪個景物?在文章的第幾節?
他們生活得怎樣?(延伸想象的相關知識、)
溫馨提示:牛郎和織女,在文章的第3節和第4節,自由、幸福、快樂、光明、美好
4、古代的牛郎織女真是這樣的嗎?
那郭沫若為什么要這樣改動呢?從中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介紹時代背景幫助理解主題)
溫馨提示:不是。那是詩人想象的。(知識鏈接:想象:想出眼前的具體形象或情景。其特征是:
①由具體事物引起;
②設想出來的內容較豐富多彩;
③具有形象化的情景,盡管看不到卻又合情合理。)
表達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5、作者的理想堅定嗎?(從文中哪個詞可以看出)
溫馨提示:定然
教師適時指導:學生齊讀這四個含有“定然”的句子,并讀出那種堅定語氣。(溫馨提示:“定然”,表示斷定的語氣。所描繪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像的,作者卻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加以肯定,這表明了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使我們讀后也同樣受到鼓舞和感染。)
五、思維暢想:時空穿越、奇思妙想
1、時空穿越
假如你走在天街上,看到王母娘娘、牛郎和織女,(他們三人中的任何一個),你會對她(或他)說什么呢?
請你以“假如我走在天街上,看到王母娘娘(也可以是牛郎或織女),我會對她(或他)說……”為話題,寫一段話,40字左右。
溫馨提示:
(1)假如我走在天街上,看到王母娘娘,我會對她說:尊敬的王母娘娘,請您發發慈悲,讓兩個有情人成眷屬吧!您也在愛中走過,體驗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痛苦,您為什么要讓牛郎和織女走您的痛苦之路呢!
(2)假如我走在天街上,看到牛郎,我會對他說:你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人,我佩服你的精神和勇氣,能為了愛情長相廝守。
(3)假如我走在天街上,看到織女,我會對她說,你是個奇女子,能沖破封建專制的堡壘,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我很感動。
2、奇思妙想
(1)、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或圓規來畫一個圓,由圓你會聯想到什么?并說說你的理由。
溫馨提示:
(1)中秋月餅,因為我想牛郎和織女團圓。
(2)火熱的太陽,因為牛郎和織女在天河兩岸,缺乏溫暖。
(3)武大郎餅,因為詩人吃不飽,很餓,我想送個餅給他充饑。(4)星星,盡管光線很弱,但還是能驅逐黑暗,讓光明早點到來。
(2)、根據示例,請同學們經過四至五步的聯想,使兩個意義很遠的詞語聯系起來。(任選其中的一個)
①天空,茶
②鋼筆,月亮
示例:木頭,足球
木頭樹林田野足球場足球
溫馨提示:
①天空———明月———承天寺———蘇軾———中庭茶幾———茶②鋼筆———墨水———墨———硯臺———硯池———池水———月亮
六、體悟提升:鞏固練習、放飛想象
1、鞏固練習
對本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街燈和明星極為相似,互相比喻,使聯想自然。
b、“縹緲的空中”是說天空搖晃不定。
c、寫實為想象作了鋪墊。想象則表達了對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d、詩人之所以想象天上的自由幸福,正因為當時人民苦難深重。
2、放飛想象
放飛想象的翅膀,從“楊柳”“月亮”“期盼”“淚水” “微笑”五個詞語中選用三個詞語,任選下列一種情境,發揮想象,運用修辭手法,寫一段符合特定情境的話、不少于40字。
情境一:分別時,
情境二:重逢時,
溫馨提示:分別時,淚水在我的兩頰流淌,流入梅江河畔。倚在石砌欄桿,我至始至終沒有抬頭,只是無奈地望著河中的月亮,將我對他的思念傳遞到他的身邊,讓我往后的等待成為永不停息的期盼,明日就是他的回來。
重逢時,正是楊柳飄飛的季節,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望著她,我的淚水再次泛濫,使勁地搖她捉弄自己的壞;而她依舊是那個眼神,微笑著說,誰叫你是我的死黨呢,不找你找誰。
七、街市拾貝:魅力街市、唱響街市
1、魅力街市
《天上的街市》是一曲清朗雋美的夜光曲。詩作意境優美,詩情深沉,畫意含蓄。詩人憧憬天上的街市實際上就是憧憬自己幸福的理想境界。大膽的想象、奇特的構思,這正是詩人浪漫主義的才情。
2、唱響街市
音樂欣賞《天上的街市》。
八、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形象方法理想現實
街燈明星聯想明亮、寧靜黑暗、動亂
街市物品想象富裕、繁華貧困、蕭條
天河牛郎織女想象自由、幸福凄涼、悲苦
流星燈籠表達理想反襯現實
九、教學反思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的名篇,教學時十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朗讀實踐中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通過朗讀加深體驗與領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與理解。聯想和想象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所以我專門設計了兩道與之相關的課內鏈接練筆和兩道課外提高練筆作業,讓學生充分體悟聯想和想象的特點及其作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讓這首詩縈繞著凄美的光環,所以我情不自禁地給它配上了相同意境的音樂《天上的街市》和《星空》鋼琴曲,讓這種似真似幻的世界顯得更加的縹緲,從而襯托出黑暗、貧困、悲苦的社會現實,傳達詩人不滿的心聲。
設想是美麗的,可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總是忽略很多細節,如字詞積累,作者的簡要介紹,詩歌結構的分析,板書的不規范等等,都是今后教學要留心的問題。
十、學生學習活動評價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詩意淺顯的現代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緊跟上老師的步伐,表現出了十分濃厚的學習興趣,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認真思考,有些見解還很有創意,給聽課教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不足之處在于學生平日生活積累的東西太少,所聯想和想象的東西脫離了語境,缺乏意境創造的形象美,顯得十分干癟。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體會全詩的感情。
2.訓練聯想力和想象力。
3.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教學方法:
1.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朗讀,背誦。
2.分析理解詩中對牛郎織女生活的想象。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街市,人人都很熟悉。那里店鋪林立,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那里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非常熱鬧。天上的街市怎么樣的呢?試想想,青天之上,白云之間的街市會是個什么樣子?有些什么物品?有什么樣的人物?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天上的街市》,看看詩人是怎樣寫天上的街市的,寫了天上街市的什么。
范讀課文,齊讀課文
正音解詞
隔(gé)甚(shèn)縹緲(piāo)(miǎo)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陳列:把物品擺出來供人看。
定然:必定。
寬廣:面積或范圍大。
珍奇:希有而珍貴。
閑游:悠閑地游逛。
作者介紹: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川樂山人。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此后又寫了話劇《屈原》等,收在《沫若文集》里。
時代背景:
本詩寫于1921年,“五四”運動高潮已過,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作者當時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社會的黑暗,上有些感傷,但并不絕望,仍然執著的尋求光明和理想。
“聯想的自然,想象的豐富,意境的美妙,語言的優美”可以說是這首詩的特色。那么什么是“聯想”“想象”呢?
“聯想“就是由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
課文分析
第一小節①這一節寫了什么內容?(從地上的街燈寫到天上的明星)
②課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兩個比喻)本體喻體是什么?(略)
其中所寫的哪些景物是實際存在的?(“街燈”“明星”)
哪些是由本體想到的?(第①句的“明星”,第②句的“街燈”)
③兩句詩寫了兩種不同的景,從全詩看,哪句主要?為什么?
(第②句是主要的,詩人由星星點點的街燈聯想到閃閃爍爍的星星,這是地上的景。想到星星就抬頭仰望,就看到天上閃閃爍爍的明星,由此自然想到點亮的街燈,這是天上的景。想到天上有街燈,自然有街市,于是自然地(引出下文對街市的描寫)因此,第一句詩引出第二句詩,第二句詩引出下文。
簡單地說,詩人由“街燈”聯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街燈”,于是想到“天上的街市”。
④街燈亮了,明星現了,正當天黑,這里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當時的社會現實是黑暗的。)
⑤“遠遠的”寫出了什么?
(指詩人與街燈之間的距離。遠遠望去,街燈〈本體〉和明星〈喻體〉極為相似,這一聯想就很自然。)
⑥“街燈明了”“無數的明星“詞性不同是什么”(vadj)
“明“和后面的什么詞相呼應?(“現”)準確描摩了夜空中星星閃現的過程。
⑦“點”寫出了什么?
(既“點”燈,必有點燈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個世界。)
⑧“點著無數的街燈“渲染了什么氣氛?(神秘奇麗的色彩)
這一節詩句很工整,用喻很有特色,街燈像明星,明星像街燈,這樣回環往復的互喻,相映成趣,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意境。
同時,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他既不滿于地上的現實,就在想象的天國中抒寫自己的理想。
第二小節①寫了什么?(天上的街市)
②詩人在這一節中都想到了什么?
(詩人由天上的街燈想到了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陳列的物品。)
是怎樣描寫的?
(用“美麗”形容街市,用“世上沒有的珍奇”形容街市上的物品)
詩人按照自己的理想想象,天上遠比人間美好。尤其是這樣細致的描述,讓人覺得似乎已經流連于天上的街市了。
③“我想”和“定然”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表明這里所寫景物是詩人的想象)
(而且兩個“定然”是絕對肯定的語氣,詩人堅定的相信那樣一個理想的世界是一定會有的。)
④詩人為什么憧憬天上的街市?
(因為他厭惡反動統治下的黑暗社會)這種厭惡的感情在詩中含蓄而不露的。
作業:書后練習一二三。
第二課時
第三、四小節
詩人在想象中,天上的街市面上個多么美妙的境界!這么美妙的街市,自然應有人的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再看看詩人是怎樣想象的。
①三四兩節寫的什么?(由天上的街市進而想象天上的生活)
②詩人由天上的街市想到了什么人?(牛郎、織女)
③在傳說中,牛郎織女的遭遇怎樣?
(牛郎織女被狠心的王母隔在天河兩岸。天河深不可測,波濤洶涌,牛郎織女這對恩愛夫妻只能年年歲歲隔河相望卻不得團聚,后來喜鵲搭橋,他們才得以一年一會,他們的遭遇是很不幸的。)
④詩人筆下是怎樣的生活?
(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膽地改造了這個民間故事,在詩人的想象中,牛郎織女獲得了自由,他們生活得幸福美滿。)
⑤詩人為什么要把牛郎織女生活寫得這樣美好?
(牛郎織女是勞動人民的化身,他們的生活是勞苦大眾生活的反映,當時的社會極為黑暗,人民苦難深重。詩人希望人民都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他渴望出現一個理想的社會。這種生活在當時只能是美好的想象,詩人贊美天上的幸福美好,就反映出人間生活的痛苦和黑暗,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強烈的不滿,表達了被壓迫的勞苦大眾的心聲。)
⑥在詩人奇妙的想象中,引進了流星,由流星聯想到燈籠,結尾更有一番動人的情致。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重點:
1、理解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2、學習本文自然的聯想與豐富的想象。
3、體會本文語言的樸素、節奏的與諧。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代牛郎織女的故事嗎?(指名學生概述這故事)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很好,深深相愛著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劃出的天河相隔著,只有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才能鵲橋相會一次。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學們一定希望牛郎織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騎著牛兒來往吧!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憑借自己豐富的聯想與想象,把這種美好愿望寫進了自己美麗而迷人的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簡介
見課下注釋①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與各派軍閥勢力統治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與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詩歌,指導朗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運用電腦課件或透影片,把天上街市的美麗境境界再現出來,力求把學生導入神話般的迷人的境界中去,共同朗讀,共同欣賞。)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明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
2、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
明確: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與、舒緩。
3、放錄音。聽完錄音后,再請學生根據錄音的印象試讀。老師再明確這首詩的節奏與重音劃分。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象/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象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五、分析、解讀全詩。
(一)、先出示聯想、想象的定義。(透影)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關系或具有相似關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二)、講解第一節詩。
(1)、詩人遠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詩人仰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遠望街燈若隱若現,與天上閃閃爍爍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產生聯想。
接著詩人又仰望蒼穹,看到那閃爍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遠處若隱若現的街燈。
(2)、這節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找同學來說說。
明確:街燈聯想到明星。
明星聯想到街燈。
(3)、在第一節詩中運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用得如何?請仔細揣摩。
明確:寫街燈用了“明”與“點”;寫明星用了“閃”與“現”。因為街燈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點”;而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所以用“現”。街燈亮后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卻是不停地閃爍,所以用“閃”。
(三)、講解二、三、四節詩。
(1)、一個“想”字總領第二、三、四節詩,詩人想到了什么?
明確:(美麗的)街市
(珍奇的)物品
(淺淺的)天河
牛郎織女(騎著牛兒來往、閑游)
(2)、請同學分辨這是聯想還是想象。
明確:課文第二、三、四節詩運用了想象。
(3)、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織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緒?(請結合時代背景理解)
明確: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六、全詩齊讀這首詩。
七、試著背誦這首詩。
八、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練習四:背誦并用毛筆正楷字抄寫。
九、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聯想:街燈
明——閃
明星
明星
現——點
街燈
想象:街市(美麗的)
物品(珍奇的)
天河(淺淺的)
牛郎織女
來往
閑游
表達了詩人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誦讀詩歌。
2、分析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象。
3、理解詩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郭沫若1921年創作的一首現代格律詩。詩人由現實中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街燈,進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麗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過著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通過對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因此,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的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向往并為之而奮斗。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仍然有新的意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學習本文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語言的樸素、節奏的和諧。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
教學工具:
配樂錄音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學生們,曾有人說:“幻想是為了彌補不足的現實。”《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產物,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二、作者簡介
1.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四川省樂山縣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1914年赴日本留學,原學醫。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五四時期積極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運動。他是我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他在中國文壇上驍勇地馳騁了60多年,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是繼魯迅之后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學成就:
他的第一部詩集《女神》,歌頌十月革命,譴責帝國主義,贊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飆突進和雄壯宏偉的精神,開創了一代革命詩風,他是我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他創作的歷史劇,無論是抗戰時期的還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為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欖》《海濤》《抱箭集》《歸去來》等集子中的小說、散文,或控訴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或記錄作者思想躍進的歷程,保存了中國革命史的一些資料。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詩歌,指導朗讀
1、請生自己試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絲憂郁。
2、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
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3、放錄音。聽完錄音后,再請生根據聽錄音的印象試讀。老師范讀,再明確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的劃分。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寬廣。
天上的/明星現了,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閑游。
街市上/陳列的/—些物品,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五、 分析、解讀全詩
(一)先出示聯想、想象的定義。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關系或具有相似關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二)講解第一節詩。
(1)詩人遠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詩人遠望街燈若隱若現,和天上閃閃爍爍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產生聯想。
接著詩人又仰望蒼穹,看到那閃爍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遠處若隱若現的街燈。
(2)這節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找學生來說說。
街燈聯想到明星。
明星聯想到街燈。
(3)在第一節詩中運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用得如何?請仔細揣摩。
寫街燈用了“明”和“點”;寫明星用了“閃”和“現”。因為街燈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點”;而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所以用“現”。街燈亮后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卻是不停地閃爍,所以用“閃”。
(三)講解二、三、四節詩。
(1)第二節描寫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樣的?而現實又是怎樣的?
街市:繁榮、光明、富裕 現實:荒涼、黑暗、貧窮
形成對比: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節描寫的街市是怎樣的?現實又是怎樣的?
街市:自由 現實:不自由
形成對比,抒發作者的痛苦與悲憤,對自由的向往。
(3)第四節寫帶牛郎織女歡聚,那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怎樣的呢?
深深相愛著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劃出的天河相隔著,只有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才能鵲橋相會一次。
(4)寫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織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緒?(請結合時代背景理解)
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文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寬廣”,“定然在天街閑游”都用“定然”這個詞,為什么要這樣寫?
作者堅信這樣的世界時存在的,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六、總結全詩
本詩通過由遠遠的街燈產生聯想和想象描繪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光明、自由、幸福、快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街市——現實
第一節:夜晚的景色-----美麗迷人
第二節: 繁榮、光明、富裕 荒涼、黑暗、貧窮
第三節:自由 不自由
第四節:牛郎織女歡聚 環境壓抑
想象、聯想——對比、烘托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9
目標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中聯想與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與想象能力。
3、體會詩人的內心感受,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歌中聯想與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與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入
在黑板上畫一行點,要由大到小。問學生:“看到這些點,你能想到什么?”(學生暢所欲言)你們的想象很豐富。看來,你們已經具備了做詩人一個條件。浪漫的詩人往往會借助種種想象來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詩人郭沫若寫得一首極富想象力的詩:《天上的街市》。(板書課題和作者)
2、作者簡介。
先讓學生說,然后老師補充。(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縣人,我國的文學家、歷史學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學方面有詩集《女神》、話劇《屈原》等。)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2、點一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點評,從而明確重音、停頓以及字的讀音。
3、學生齊讀。
4、師配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天上的街市有什么?(聽讀完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物品——珍奇(物) 天河——牛郎織女(人)
三、深入研讀
賞析第二——四節
1、分析主旨,體會情感
(1)你覺得是人所描寫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樣的?那里的人生活得怎樣?(學生回答,老師引導、補充,最后明確:天上的街市是美麗的,人們的生活是自由的、富有的、幸福的。)
(2)你知道牛郎織女的傳說嗎?(讓學生講傳說中的故事,學生講不到的地方老師補充)
(3)作者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改動?(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體會詩人的寫作意圖:天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 如果學生需要,可適當介紹寫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這兩年中,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陷入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這個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這首《天上的街市》。
(4)品讀詩 根據詩中所表達的感情,處理好抑揚頓挫的節奏,努力讀出自己的理解,達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請同學們忘情的放聲朗讀這首詩。(學生自由朗讀,然后點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價,再讓學生朗讀,如果有必要,老師可范讀)
2、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你覺得這三節中哪些詞用的好?好在哪里?(先學生自己找,在書上勾畫、批注,然后小組討論,最后進行集體賞析)(啟發學生用換詞去詞的方法體會這個詞在這里的特殊含義或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賞析以下幾個詞:
①用“陳列”修飾“一些物品”,表明店鋪中物品相當多,擺布很得當;
②用“世上沒有”修飾“珍奇”突出了珍貴奇異物品世上絕無。
③這里詩人連用幾個“定然”,似表達一種絕對肯定的語氣,而其實是他在不斷地想要說服自己天上的街市是存在的,他希望是這樣的,但殘酷的現實又使他難以相信,于是他只能靠喋喋不休的反復強調來證明。而這證明恰恰暴露了詩人內心的不堅定。含蓄地表達出一種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不滿情緒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淺淺的”“不甚”“來往”“閑游”“提著燈籠在走” 表現出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溫馨。)
(2)再有感情把這三節朗讀一遍
(3)試著背誦這三節。
賞析第一節
1、作者是怎樣想到天上的街市的?(學生回答)
2、賞析“明、閃、現、點”的準確和美感
3、朗讀這一節,指導學生讀出看到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時的喜悅心情。
4、背誦這一節。
分析寫法
1、聯想 詩人由無數的街燈到無數的明星,明星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這一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似事物的過程,叫做聯想。
2、詩人又由明星想到美麗的天上的街市,天上的街市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這一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不存在的新形象的過程,叫做想象。 四、拓展延伸 艾青曾經說過,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下面我們來做一個聯想和想象訓練: (課后第二題:仿照示例,發揮你的想象和聯想,續寫下邊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1. 牽牛花開放了,„„
2. 籠中的小鸚鵡,„„
3. 月光照在地上,„„
4.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0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 ◆楊小軍
這是一所剛建的中學,今年暑期我剛剛調進來,學校為了擴大知名度,要求年輕教師開公開課,我義不容辭地開了一節《天上的街市》,現將上課實錄整理如下:
“學生們,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常會有許多遐思幽想,我們女學生常常把心里話告訴星星,讓星星分享我們的快樂、憂愁……五四運動之后,有一位中國作家,經常獨自仰望星空,他不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靈感受星星,讓心靈與宇宙直接對話,借那幽幽閃星寄托自己的憂愁。這位作家就是詩人郭沫若,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他與宇宙的私語。”
說完,我就出示課件《天上的街市》。
“請學生仔細閱看我課前發給你們的幾篇有關郭沫若的介紹、寫作此詩時的社會背景的材料。”
話音剛落,學生們開始閱看材料。我看到一位學生一邊讀一邊勾畫,便表揚他:\"這位學生們做得非常好!他一邊讀一邊勾。大家要向他學習!”
過了一會兒,我看見學生都抬起頭,估計基本看完,我說:“剛才大家通過閱看材料,了解詩人及創作此詩的社會背景,請學生們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由朗讀這首詩歌。”
學生們開始朗讀。我來回巡視,不時提醒沒有大聲朗讀的學生讀起來。
2分鐘后,學生們朗讀的聲音漸漸小了,顯然,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朗讀完畢。 于是我說: “哪位學生來誦讀這首詩?”
沉默幾秒鐘后,一女生舉手,“好,你很勇敢,請你來朗讀一下。”女生站起來,流利的讀完這首詩。我沒有立刻評價該女生的朗讀,而是說:“請你說說自己這樣朗讀處理的理由。”
“通過剛才閱讀材料,我認為郭沫若有些情緒低落,但他又對美好生活向往,所以應該讀出向往、低落的感情基調。”
“聽了這位學生的朗讀,你們認為讀的怎么樣,我請一位學生點評一下。”
一男生站起“剛才她讀的還行,不過沒有感情。”
“剛才這位女學生讀的很流利,但是讀的語調較平,重音,節奏掌握得不是很清晰,但她對文章基調分析的很對。下面楊老師給大家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朗讀本身就是一種理解。剛才我聽部分學生朗讀,我就感到他沒有讀進去,他只是在發音。其實,當你抑揚頓挫讀的時候,就已經將你自己的理解、你的感情表達出來了。同樣,下面楊老師的朗讀,就融入了楊老師感情,也體現了我的的理解。請學生們在聽的時候,拿起筆,勾畫出詩歌的節奏、重音。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強調句中的特殊感情和詩歌中出現形象的字詞要重讀\"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在悠揚的樂曲中,我想到以前還是單身漢時,下班回家總是伴著星星,看著萬家燈火,特別向往那種幸福、溫馨、團聚的生活,今天讀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特別的動情。讀完之后,久久沒有說話,我看學生們也沉浸在其中。
“老師這里把這首詩節奏、重音已經標注好,請學生們對照一下自己的劃分,看看有何不同。”
說完,我就出示課件。“請學生們對照課件上的節奏、重音,醞釀一下感情,自己再自由朗讀,然后我請各學習小組來朗讀,看哪一小組讀的即流利又有感情。”
學生開始朗讀起來,一分鐘過后,學生按照學習小組集體嘗試朗讀起來,兩分鐘后,各組學生已經坐直身體,我知道他們都做好了準備,“好,請一、三、五、七組學生依次把這首詩朗讀一下,其他學生注意傾聽,聽聽他們是否把作者感情讀出來了。一組開始。”
四分鐘后,四組都讀完了,二組的一位學生舉手,“請這位學生發表一下看法。”
那位學生站起來說:“剛才幾組學生讀的很流利,但重音好像過分強調了些。”
“這位學生發言很好,我們讀課文時不要過分強調重音,要自然些,比如: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當場我把這詩句讀了一下,我看見部分學生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剛才大家都能準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下面請學生們讀一讀下面這些詩句,揣摩一下這些詩句有何不同。”
我邊說邊出示課件: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我想那隔河的牛女,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學生小聲的自己讀著,過了一會兒,一位女學生舉手發言:“我覺得二、四兩句讀起來有些別扭,而且‘牛郎織女’比‘牛女’更好一些,更清楚一些。”
“這位學生發言很精彩”我補充道,“‘牛郎織女’確實比‘牛女’意義更準確,音節讀起來更舒緩,更符合此首詩的意境。由于詩人是五四運動時期所寫,那時正是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時期,語言不像現在這樣嫻熟、通暢。通過這幾句的揣摩,告訴我們,文章要多讀,在讀中感受語言的和諧美,感受語言的情趣美,增強我們的語感。”
“剛才,我們通過朗讀來身同感受郭沫若的脈搏,下面我們將通過文章的學習,走進詩人的內心。請大家思考這樣幾組問題:1、詩人由遠遠的街燈聯想到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2、詩人看到明星景象時產生了那些遐想? 3、天上的人們生活是怎樣的呢?”
我的話音剛落,學習小組長就召集成員展開討論。討論聲漸漸減弱,一小半的學生舉起了手。我請了一位男學生站起來回答第一個問題。“詩人由遠遠的街燈想到了天上的明星,這兩者之間都是亮的。”我追問一句“如果只有一盞街燈,我們看它會不會想到明星?”“不會,詩中說的是無數的街燈像明星。”那學生補充道。“由街燈想到明星,因為兩者之間有相似之處:1、都是亮光體2、數量都很多,而且遠望街燈和遠眺星空非常相似,所以詩人由遠遠的街燈自然而然聯想明星。”
“詩人由遠遠的明星想到了哪些事物?” 我對全體學生說道。
學生一陣小聲討論后,一位男學生舉手回答:“詩人想到了天上的街市,街市上的物品,以及牛郎織女的生活。”“剛才這位學生找的較準,那么他所講的街市等現實存在嗎?”我追問了一句,學生集體回答:“不存在,是詩人想象之景。”“詩人筆下的天上生活是什么樣的生活?詩中哪些詩句可以說明?”我繼續追問道。許多學生又仔細閱讀起詩歌來,過了一會兒,有學生舉手了,我等了一會兒,看見舉手的人多了一些,請了一位男學生回答。“天上的生活是富足的,詩中有一句街市上陳列的物品,是世上沒有的珍奇。”“這位學生說的很對,哪位學生能補充完整些?”我剛說完,一位女學生舉手,“請你來補充”我笑對她說。“天上的生活還是自由、幸福的,光明的,美麗的,詩中講有美麗的街市,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天上有無數的明星。” “這位女學生說的很準確、很完整”我稱贊道,“那么作者為何要對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做這么大的改動?請大家聯系社會背景來思考?”(事前發的材料中有傳統牛郎織女的傳說)
我拋下這個問題后,教室鴉雀無聲,個個緊鎖眉頭在思考,個別幾個則在討論,沉寂之后,一位女學生舉手回答:“傳說中牛郎織女被天河阻隔,一年見一次面,現在牛郎織女可以自由來往,可以在天街閑游,他們很幸福,結合詩人所處的社會,我認為這是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的夸贊道。“詩人十分憎惡當時的黑暗現實,但在人間又找不到光明、自由和幸福,只有借助聯想和想象 ,描繪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圖景來寄托自己的理想,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課前大家在預習的過程,產生了一些問題,我把問題歸納了一下,主要有兩個:1、詩中為何用那朵而不用那顆來形容明星?2、詩歌的第一小節是不是可以去掉?哪位學生來解決這些問題?”
話音剛落,有學生舉手回答:“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第一小節不能去掉,因為詩中后三小節的內容都是在第一小節現實基礎上想象的,不可以省略。”“分析得很對,想象必須在現實的基礎上才能展開”我補充到。
教室又陷入沉寂。我對全體學生說道:“平常我們常用朵來形容什么?”“花”學生答道。“花兒給人怎樣的感受”我啟發地問道。“花兒很美好”學生繼續答道。“我知道了”兩位男學生恍然大悟地叫起來。我示意其中一位站起來回答,“這里用朵形容明星,說明流星如花兒般的美麗,映襯天上的生活像花兒一樣美好。”那位學生剛說完,我觀察到許多學生眉頭舒展開了,“剛才這位學生講的很精彩,任何問題只要我們由表及里地抓住關鍵點,就會攻破它”我小結道,“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一下。”我和學生們一起有感情得朗讀開來。
“讓我們一起來輸理一下詩人的思路,詩人由無數的街燈聯想到無數的明星,由明星想到了天上的街燈,想到了天上的街市,想到了物品、珍奇,想到了牛郎織女的生活。這里詩人運用了聯想和想象,什么是聯想?什么是想象?”我邊問邊出示課件。“通俗的講:聯想是由此及彼,想象是無中生有”我補充道,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我舉了兩個例子:“1、我班許悅學生在上周的《距離》隨筆中就運用了聯想,她由距離聯想到《南京零距離》,聯想到主持人孟非,聯想到趙本山演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距離產生感情’這句話;2、學生們愛看的《哈里•波特》,這本書講述的故事就是運用了想象。下面請大家做一組有關聯想、想象的練習”.說完,我就出示課件:圖形聯想.
我先做示范:“比如三角形,我們把它倒過來,我聯想到中國古代計時的沙漏,聯想到我們要珍惜時間,請大家讓思維馳騁,讓智慧火花進行碰撞.”兩分鐘后,我試探性的說:“我請第一排的學生來說一說,其他學生注意聽,看他們講的好不好?”第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由直線聯想到地平線,想到日出日落.”第二位學生站起來說:“我由圓想到了太陽.”第三位學生站起來說:“我由圓想到了硬幣.”第四位學生站起來說:“我還沒有想好.”第五位學生站起來說:“我由曲線想到心電圖,從而想到健康.”第六位學生略帶愧疚的站起來說:“我沒有想好.”第七位學生站起來說:“我由四邊形比三角形多一條邊,而四邊形卻沒有三角形穩定聯想人不能太貪婪,否則會像四邊形一樣不穩定.”第八位學生慢慢得站起來說:“我還沒有想好.”“剛才這幾位學生發言,尤其是第五、第七兩位學生發言很精彩,深刻,這些學生的發言如同鑰匙,打開了我們思維之鎖,在座的學生一定有精彩的聯想,課間請學生們相互交流一下.”我小結道。“下面還有一道想象題:‘雨細細簌簌的下著,把荷塘籠罩住,微風徐來,吹動了蓮葉.池塘周圍有幾朵紅蓮 ’。由于時間關系,請大家課后按要求完成。”
“最后,請大家和我一起再把《天上的街市》有感情地朗讀一遍。”音樂聲響起,學生們開始朗讀.。
“同學們再見!”
“老師再見!”
教學后記:
我在這一節課教學設計上,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節課重視學生誦讀,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通過朗讀加深體驗與領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聯想、想象的訓練,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激發想象力。我注意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但對話并不是讓學生自發的討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經驗、情感去鉆研詩歌,進而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李鎮西老師所說的“把自己的心擺進去”,或者說“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教師應該參與其中,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做到感情融匯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時,教師的感情和思想也應該參與到學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學生的收獲。為此,我設計了五個環節來體現我的教學思想:
一是發給學生相關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篩選感興趣的材料。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重視讓學生聯系社會背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通過朗讀作出自己的評價。
三是通過誦讀、品味、感悟三環節,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詩歌,獨立閱讀詩歌。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倡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詩歌要求學生多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多誦讀,讓學生在反復、比較的誦讀實踐中增加語感,發展語感,加深領悟。
五是設計聯想、想象訓練。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語言的積累 、感悟和運用,還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獨居斗室,望著一打厚厚的文稿,細細梳理著自己紛亂的思緒,驀然發現新年的鐘聲又要敲響了。抬頭望見墻壁上屈原那句讓人熱血沸騰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腦海中不僅一震:這本小冊子就叫《求索》吧,畢竟她是我們精心思索與探求的結果。
古人曾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育抑或是教書又何不如此呢?教而不思也是殆啊!在教學中思索,在思索中求的真知,在真知的指導下獲得教育的成功,這才是教育本身的良性循環。我們高一上海部語文組的同仁們一開始便將備課、教學和反思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為了在充分共享智慧的基礎上尊重老師的個性,我們經過思索和探求之后,獨創“二預案”式集體備課模式;為了讓學生充分領受不同的教學風格,共享老師這種“資源”,我們嘗試了輪流上大課的授課方式;為了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貫徹素質教育,我們探索了“活動——發展”作文課、“推火車”式古文探討課、“小記者”式社會調查課以及網上作文等。是因為反思,我們在前進;是因為探索,我們在收獲。看得到每一期校報上都有我們高一上海部語文老師的論文;看得到每一本《鐘書》上我們的學生占據的半壁江山。雖然鮮花的背后總飽含心血與淚水,但我們前行的步伐并沒有因之而停滯。文言知識過關,《美文選粹》的編輯出版,是我們針對上海高考的特點推出的我們的思索成果。
當歲月真的就這樣流逝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回味一個學期的生活,并期待著來年的步伐會更加堅定,于是,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求索》。她是我們尊重集體研究式規律的基礎上的個人智慧的展現。集體研究式備課的基本流程是“個人——集體——再個人——再集體——再個人”,集體的備課甚至是共識的達成,它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路標,它不是路的本身,更不應該是約束老師教學個性的枷鎖。集體備課提供的是老師們智慧共享、知識共享、資源共享的平臺,而不是捆綁在一起的“齊步走”的木頭孩子。這本小冊子恰恰就是在“再集體”的基礎上我們“再個人”的思索或者是整合他人的觀點的體現。
讓我們倍感欣慰的是我們的老師都是在自己的本學期的教學實踐中得出來的屬于自己的東西,避免了以往他人的用自己熟練的或定論的東西來寫所謂的感悟和思考。大家可以看出我們的“案例與反思”與理想的狀態似乎有很大的差距,但她畢竟是我們以自己的視角審視的結果。正如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嬰兒的步履蹣跚就說他永遠也不會走穩一樣,您也不會因為我們的不足而將之否定無遺。如果真的可以說每一個腳印都可以代表進步的話,相信我們也在進步著,畢竟我們在思考著、在探索著。
路,不是一個有盡頭的概念;探索,也不是一個有極限的詞語。站在今天的臺階上我們不敢說自己已經站在了某種高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將是我們永遠的信條,我們高一上海部語文組全體同仁將背負著我們所堅信的格言,乘著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東風,奮然前行。
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有無數關注的眼神和辛勤的付出。一個學期以來,我們的每一個腳步中都灑下了兩個學部領導的汗水,在這里我們對您表示最深的敬意和最真的感謝。也感謝語文學科委員會賈校長和劉主任的大力支持并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為我們寫下序言。
往者已兮,來者猶未,《求索》是我們今朝的收獲,求索更是我們前行的主題。
寥寥數語,權為后記。
編者
2003年12月24日
作者郵箱:
梅洪建 an li(網友來稿)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設想
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要以此加強朗讀指導。同時適當介紹聯想和想象,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象在詩歌藝術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品讀作品的詩情詩味
2、了解本詩想象豐富的寫作特點,拓展想象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星空以其無比的廣闊和神秘,引起人們紛繁多姿的遐想,創造出眾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朋友,面對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們說,詩人的想象最瑰麗,那么,我國現代大詩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天上的街市》,與詩人共同進入神奇美妙的星空世界。
二、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話劇《屈原》等。
三、學習方法:
1、誦讀品味(音讀、意讀、情讀)
2、想象理解
四、音讀
要求:讀準字音,不讀錯、不讀漏、不重復,停頓正確,力求流利。
(一)正音正字:
(1)隔gé(2)甚shèn:很、極(3)縹緲piāo miao:隱隱約約、若有若無(4)陳列chénliè:把物品擺出來給人看(5)珍奇zhenqí:稀有而珍貴
(6)閑游xiányóu(7)燈籠deng·long(籠罩long)(8)寬廣kuanguáng
(9)數:shu(數一數)shu(數字)shuo(數見不鮮)
(二)讀出音韻
韻腳:○1星(xing)燈(deng)
○2市(shi)奇(qi)
○3廣(guang)往(wang)
○4游(you)走(zou)
五、意讀
1、朗讀。
要求:邊讀邊領會作者詩中所寫的內容,做到從讀書中見人物、從讀書中見形態。
2、請一位同學以簡練的語言陳述詩的內容
3、品讀全詩
這是一幅充滿了聯想與想象的夢幻圖景。
(1)詩人從夜色中眺望遠遠的街燈,他聯想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明確:由人間遠遠近近星星點點的萬家燈火聯想到天上璀璨的明星,聯想到它們好像是無數的明星灑落到了人間,而遙望星空,那綴滿天際的明星又多么像是人間地上的街燈!
在作者的視野中,地上有星一樣的燈,天上有燈一樣的星,它們都在黑夜里遠遠近近的閃著無數的光亮,自然由此產生了聯想。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形成一種循環復沓的詩美。(板書:街燈=明星}聯想)
(2)什么是聯想?
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聯想的雙方要有類似的地方,有一定的聯系,才能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3)由這天上的街燈,詩人發揮了他大膽的想象力,他奇思妙想想到了什么?
明確:美麗的街市、珍奇的物品、牛郎織女
(板書:→街市→物品→人}想象)
八年級語文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體會這首詩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這首詩寫于。當時,“五四”運動已過,正值北洋軍閥混戰時期。詩人從日本回到祖國,強烈不滿黑暗現實,但并未絕望,仍然執著追求光明和理想。這是創作這首詩的社會現實和詩人思想感情的基礎,也是詩篇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閱讀“預習提示”第二、三段,教師并作扼要補充,為學生提供深入體會詩篇的前提條件。 聯想和想象,特別是想象,是詩歌創作重要的表達手段,也是這首詩突出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把理解聯想和想象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把體會想象描寫的表現力量,統一于分析詩篇的過程當中。 這是一首現代格律詩,雙數行隔行押韻,每節換韻,節奏感較強,適于朗讀。引導學生進行朗讀。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比喻聯想描寫燈星的表現力量;馳騁想象描寫天街的表現力量
教學過程:
1.由開學學的《繁星》引出即將教學的新詩《天上的街市》(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讓同學們談談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情況,教師做適當補充;請學生看注釋,理解詩句,提出不理解的詞句,教師答疑。
3.請學生簡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情況。 這首詩寫于10月24日。這時“五四”運動已經過去,北洋軍閥連年混戰,中國社會一片黑暗,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郭沫若在“五四”運動爆發時正在日本留學。當時,“五四”革命洶涌澎湃的浪潮曾激起身居異國的詩人深切熾熱的愛國之情。他在初寫的《爐中煤》中,把祖國比作年青的女郎,以爐中煤自比,抒發了為祖國奮發獻身的熾熱感情。
,詩人回到祖國,面對著一片黑暗的社會現實,先前對祖國的美好憧憬陡然破滅,陷于苦悶失望;但并未絕望,仍然執著追求光明和理想。《天上的街市》就產生于這樣的年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
4.指定學生二人朗讀這首詩。 要求讀音正確,讀出節奏。教師指導斷句。
5.引導學生分析第一節。
(1)第一節是寫實還是想象? 寫實。
(2)在寫實當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運用了比喻修辭方法。既把“街燈”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燈”。
(3)這樣運用比喻修辭方法,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路?創造出了什么樣的境界? 這樣運用比喻修辭方法,體現了作者聯想的思路。“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作者看到“遠遠的街燈明了”,聯想到地面“明了”的“街燈”像是天上“閃著無數的明星”。聯想到街燈像明星,自然會仰望星空,自然地引出“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作者仰望天上“現了”的“明星”,又聯想到它們像是地面“點著無數的街燈”。這樣街燈與明星相互比喻,回環往復地展開聯想(板書:相互比喻 回環往復)。地面街燈和天上明星互相輝映,創造出了一種光亮閃爍、深遠優美的境界(板書:燈星輝映 深遠優美)。
(4)“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這兩句在原詩中都沒有“是”字,為什么在編入教材時加上了“是”字?次句中的“點”字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兩句都在“好像”后面加上一個“是”字,就湊足了音節,構成了舒緩的節奏,更抒發出作者贊美街燈和明星的感情。 次句中的“點”字,很有表現力量。既是“點”著燈,也就有點燈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一個世界。“點著無數的街燈”,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麗的色彩,又為以后各節描寫作好了鋪墊。
6.引導學生分析第二節。
(1)第二節是寫實還是想象? 想象。
(2)怎樣由寫實進到想象? 是由上節寫實中的聯想進到想象的。由聯想天上的明星“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進而想象出天上的街市。
(3)這一節怎樣逐步馳騁想象(板書:馳騁想象)?想象出了什么樣的天上的街市?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這一節分兩層馳騁想象。“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寫街市。句首冠以“我想”,表明了下面寫的都是作者的主觀想象,如把“我想”改為“在”字,就成了寫實的文字了。用“縹緲”修飾“空中”,從隱隱約約當中表現出天空的高遠深邃;用“美麗”形容“街市”,總寫出街市的美好;“定然”一詞,語氣肯定;從而表現出詩人想象在那高遠深邃天空中必有美好的街市(板書:天街美好)。“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寫街市上的物品。用“陳列”修飾“一些物品”,表明店鋪中物品相當多,擺布很得當;用“世上沒有”修飾“珍奇”突出了珍貴奇異物品世上絕無;“定然”一詞,語氣肯定;從而表現出詩人想象在那天上街市的店鋪中必有世上絕無的珍貴奇異物品。(板書:物品珍奇)兩層馳騁想象,由寫街到寫物,連接緊密,逐步展現,表現出詩人飛翔想象羽翼,神游天上街市,表達了詩人想象天上必有一個遠勝人間美好世界的堅定信念(板書:遠勝人間)。
布置作業:
1.進一步體會前兩節,完成課后練習就前兩節詩句提出的問題。
2.試著背誦課文,體會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聯想 想象描寫牛郎織女的表現力量;推陳出新的寄寓理想。
教學過程:
1.由上節課分析的天上的街市引到本節課分析天上的人物。
2.引導學生分析第三、四節
(1)第三節怎樣由上節寫天上的街市,進到寫天上的人物?由上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聯想到天河,聯想到民間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進而更展想象,描寫想象中的牛郎織女(板書:更展想象 牛郎織女)。
(2)第三節怎樣合情合理地寫出想象的牛郎織女? 先依據星象來寫天河。“你看,那淺淺的天河”,仰望上去,淡淡的天河確是“淺淺的”;詩句在“你看”后面加上一個逗號,表示停頓,也是在引起讀者注意天河是“淺淺的”。既然天河是“淺淺的”、那“不甚寬廣”的推斷也就具有了合理性;“定然是”,語氣十分肯定,充分強調了這種推斷。有了這天河是“淺淺的”、“不甚寬廣”的鋪墊,“那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的想象,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3)第三、四節想象、描寫出了牛郎織女什么樣的生活情景?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來往”一詞,表現出天河不能隔離這一對恩愛夫妻,牛郎騎著牛兒蹚過淺淺的天河去見織女,夫妻朝朝相會,夕夕團圓。“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此刻”,賦予想象的情景以具體的時間,好像詩人都要看見他倆一樣了。“閑游”,表現出牛郎織女耕織之暇在天街悠閑游觀的情景。牛郎織女獲得了解放,獲得了自由,生活美滿幸福(板書:解放自由 美滿幸福)。“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由“流星”聯想到“燈籠”,說“流星”是牛郎織女提著的“燈籠”,想象奇妙。用“朵”形容“流星”,直接表現出“流星”的美麗,間接表現出“燈籠”的美麗。詩句在“不信”后面加上一個逗號,表示停頓,引起讀者注意“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恍如和讀者面談,情趣盎然。
(4)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詩運用民間故事,推陳出新。 詩中寫的牛郎織女是我國流傳很廣的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原來說的是真 誠相愛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活活拆散,夫妻被天河隔離,每年只能靠著鵲橋相會一次,是個悲劇。詩人為什么寫成他們夫妻生活美滿?這樣運用民間故事體現了什么精神? 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對這個民間故事進行了大膽的改造,把牛郎織女的悲劇愛情故事,改造成為他們夫妻掙脫了王母娘娘的專制統治,獲得了解放,過著自由幸福的美滿生活。這理想化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情景,體現了詩人對光明和理想的執著追求,也引導讀者憧憬那自由幸福的生活境界。 詩人這樣想象出牛郎織女美滿幸福的生活情景,既源于民間故事,又體現了推陳出新的精神。從牛郎織女命運的質的變化當中,寄寓著詩人的理想(板書:推陳出新 寄寓理想),借寫天上人物的生活情景 ,表達世間生活的理想,希望人民能夠過上那解放自由、美滿幸福的生活。
3.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詩的社會意義。 這首詩寫于末那社會一片黑暗、人民苦難深重的年代。詩人為什么著力想象、描寫天上街市的美好,天上人物的幸福?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中心意思? 詩人不滿當時黑暗社會現實,執著追求光明和想理,才想象、描寫出美好的天上街市和幸福的天上人物。這天上美好幸福情景是世間黑暗現實的反彈,構成強烈的對比,表達了憎惡黑暗現實、追求光明幸福的熾熱感情。它能夠引導讀者向往自由幸福的理想生活,激發讀者和黑暗現實進行斗爭的熱情。這也正是這首詩的社會意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課后練習三列出的對這首詩中心意思的三種理解,第三種理解是正確的。第一種理解沒有體會到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不滿,是片面的。第二種理解沒有體會到詩人積極追求的思想感情,也是錯誤的。
4.先指定學生二人朗讀,再讓學生齊聲朗讀這首詩。
要求讀出節奏韻律,讀出感情。
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