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精選12篇)
大自然的文字 篇1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蘇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學習有方”。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動形象的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學會認識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及辨識它的意義,難點在于通過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圍繞課題去說清相關知識的寫作方法。由于學生曾經學過課文《石頭書》,再加上課文只有三個生字,語句直白、內容淺顯易懂。所以理解文章內容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不大。教學時宜采用“以讀代講,自主學習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交流中開啟思維,積淀情感,并輔以填空拓展的方式,使學生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并了解一些自然現象,品味課文寫作特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一)由詩引出課題。板書:大自然的文字
(二)齊讀課題。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一)帶著你的好奇,去文中尋找答案。放聲自由朗讀課文。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三)理清“介紹大自然文字”部分的條理。
1.為具體介紹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列舉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快速瀏覽課文找出。
2.給大自然這本書分冊分目錄,并定書名。
3.課文中有一句話把這本天書和地書天衣無縫地聯系起來了,你能找到嗎?學習過渡段。
三、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一)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讀一讀,想一想從這些大自然的文字中可以知道些什么?用橫線畫出來。學生自讀。
(二)交流討論:學生先讀選擇的目錄內容,再談一談從中知道了什么。出示填空輔助理解:大自然是一本書, 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寫在_____,告訴____ _。
四、拓展練習
1、大自然這本奇妙的書里僅有這些文字嗎?出示: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抓住“每”,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
2、大自然的文字太多太多,作者不能一一寫盡,所以采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介紹了這四種文字。
3、現在請同學們試著給大自然這本書再添上幾頁精彩的文字,出示:
螞蟻搬家,蜻蜓低飛,魚兒都露出水面,告訴人們( )。
( )告訴人們( )。
4、學生本子上練寫再交流。
五、總結延伸
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如何認識大自然的文字,探索大自然的神秘。
大自然的文字 篇2
一、導人:由畫入手,以《大自然的語言》為引子,引出本文的學習。
二、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
1、本文介紹了大自然的哪些文字?
2、認識有什么意義和作用?
3、怎樣去認識?
4、本文用了什么方法、什么順序來介紹有關知識,介語言有什么特色。
(注)為了讓學生讀通課文,首先得掃清字詞障礙。字詞上法可靈活。
淫雨 鐵砧 漂礫 勉強 毒蕈
(yin)(zhen)(pioo li)(qi6ng)(xhn)
三、學習本文
1、選讀課文,分組討論,研究本文介紹了哪些?并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完成三個任務
①明確介紹時所用的說明方法,從而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②明確說明順序
星星一指路牌
云-天氣的招牌 (天 上) (主 要)
鳥一季節的使者
石灰石一滄海桑田的見證
漂礫一冰川漂移的見證 (地上) (次 要)
打比方
摹狀貌 生動 作詮釋
③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請學生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按從上至下的順序,補充一段文字,生動地介紹某種。
2、學生物所欲言,談談認識有什么意義和作用?
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規律,培養與自然親密的感情。
3、怎樣去認識?
1)走進自然,觀察事物,2)愛讀書 3)善請教
四、推薦閱讀:《日本平家蟹》《萬紫千紅的花》《看云識天氣》《恐龍無處不有》《被壓扁的沙子》《時間的腳印》
五、作業 布置
1、根據閱讀推薦,完善片段寫作
2、請走進大自然,找尋.建議搜集一些實物,讓家充滿大自然的靈性。
大自然的文字 篇3
伊林
預習提示:
大自然好像是一部書,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字”。要想認識和了解自然,首先要學習和掌握這些“文字”。閱讀本文,看看作者介紹了哪些自然現象,他又是怎樣引領我們來破譯它們的。
掌握下列詞語,注意加點的字的讀者:
霪雨 鐵砧 漂礫 毒蕈
你老早就認識了字,并且毫不費力地讀出街上的隨便哪一塊招牌。你不會跑到理發館里去買藥,也不會跑到藥房里去理發。如果人們不陪你,你也會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給你正確的地址、街名和門牌號碼。
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這是每個想成為真正有學識的人應該知道的。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總共有成千上萬個字母。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母。你腳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母。
對于不認識這一套文字的人說來,所有的星全是一樣的東西。而有些人卻認得許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說出它跟別的星有什么分別。
就像書里的話是用字母組成的一樣,天上的星也組成星座。
從古以來,當水手們需要在海上尋找道路的時候,他們就去看那星星寫成的書。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也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們并不需要這樣的指路牌。他們有帶磷針的羅盤,磁針永遠指著北邊。即使他們沒有羅盤,他們也照樣迷不了路。他們朝天望望,在許多星座當中找到了大熊星座,在大熊星座當中找到了北極星。有北極星的那邊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大書上的字母。它不但講現在的事情,而且講將來的事情。在天氣最好的時候,根據云可以預測出雷雨或者淫雨。
有時候,在炎熱的夏季,天空遠遠聳立著一座白色的云山。從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山變得像鐵匠鋪里的鐵砧了。
飛行員知道,砧狀云是雷雨的預兆。應該離它遠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飛行,它會把飛機毀掉——在那兒的風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天空的使者——鳥,也會教給那些留心觀察它們的人許多本領。
假如燕子在空中飛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會有好天氣。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了。
太陽光還是很熱的,是個平靜、晴朗的日子。這時候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聲音越來越高,越來越近。凝視天空終于可以勉強分辨出一張模糊的蜘蛛網,就像給風吹著似的。蜘蛛網飛近了,拾起頭來,已經瞧出,這不是什么蜘蛛網,而是許多長脖子的鳥。它們呈人字形飛著,排成整齊的隊形朝著陽光照耀著的森林飛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鳥來了,又像是張蜘蛛網了。一轉眼功夫,連蜘蛛網也無影無蹤了,它們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樣。只有那聲音還從遠方傳來,好像在說: “再見!再見!明年春天見!”
閱讀天空這本大書,可以了解許多新奇的東西。
連我們腳底下的土地,在會讀它的人看來也是一本很有趣的書。
現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鐵鍬碰到了灰色的石頭。在你看來這不過是普通的石頭,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來,它并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石灰石。它是從碎貝殼變化而成的,你知道貝類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見,在很古的時代,這個現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時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樹林當中躺著一塊很大的花崗石塊,上面披著青苔,就像披著毛皮一般。
它是怎樣到這兒來的呢?誰有這樣大的力氣把這么大塊的石頭搬到森林里來呢?而且,它又是怎樣穿過茂密的森林的呢?
誰如果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就會立刻說出,這叫做漂礫,它不是人搬來的,而是冰搬來的。這些冰川從寒冷的北方爬過來,沿路把巖石砸碎,并且把砸下來的碎石塊帶著一起走。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當時這兒還根本沒有森林。漂礫周圍的森林是后來才長的。 要學會大自然的文字,應當從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觀察一切東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應當到書里去尋找解釋。
還應該經常去請教有學識的人:這是什么石頭?這是什么樹?這只鳥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東西的足跡?
這樣,等你將來長大了,做一個建筑工人,或者飛行員,或者海員,或者田地上的工程師——農藝師,你看大自然的書一定會像那印在紙上的書一樣清楚明白。
練習
一 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認識它們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2.怎樣才能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談談你的理解。
二 本文語言淺易生動,試從文中找出幾例加以說明。
三 你認識大自然的哪些文字?說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大自然的文字 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學會自主尋找大自然的文字,并能仿寫。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自然是綠色的,大自然充滿了生機,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說說你的感受。
大自然也有文字嗎?今天我們要來繼續學習---大自然的文字.
二、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 請位同學來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 你們注意到這句話了嗎?
(出示: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
3. 注意到用紅色標出的字了沒有?該怎樣讀?一起來試著讀一讀.思考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三、 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那究竟哪些是大自然的文字呢?文章的第二部分給了我們答案.
1. 請幾位同學來分小節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的同時,請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有些同學可能還是不知道小熊星座、鐵砧、砧狀云到底是什么樣子,一起來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圖片.(出示圖片)
2、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找出哪些是大自然的文字?這些文字都預示著些什么?
3、這段文字除了內容很有趣以外,它的文字描寫也很有特點,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4、學生交流文字特點(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
5、你能不能也來模仿作者的寫法來造個比喻句或者擬人句?
6、有一句話
(出示: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在會讀它的人看來也是一本有趣的書。)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你能仿照這句話給2~3節的內容也加一句話嗎?
7、讓我們再一次來感受這一段的文字魅力,齊讀2~6節。
8、你還知道有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說一說
9、有一位詩人,他還把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寫成了一首詩,想不想讀一讀?
10、請幾位同學來表演朗誦
11、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回小詩人,仿照作者的寫法續寫一段。
12、學生交流發言
四、 學習課文的最后一部分
1、有這么多大自然的文字,怎樣去認識它們呢?請一位同學來朗讀第7自然段。
(接觸,觀察,探求)
2、你讀了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有怎樣的體會呢?
3、齊讀最后一小節。
五、結束語
大自然是個美麗的地方,大自然散發著迷人的芳香,讓我們帶著智慧的眼睛去靠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吧!
大自然的文字 篇5
我們從小就學過文字,我們會讀書,也會寫字;我們會感嘆:“文字真好,文字真神奇,有了文字,我們就能看懂任意一本書、了解任何事情。”
可是還有一套文字,不是人人都認識,只有那些細心觀察、認真鉆研的人才能夠真正理解他們,那就是大自然的文字。我眼中的大自然的文字是有趣的,猶如是一片浩瀚無比的大海,讓我盡情地遨游,但卻不會厭倦。
就說我們頭頂的這片天空吧!隨著氣象預報技術的日益發達,很多人只會通過收看天氣預報才能知道天氣情況,而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卻能看云識天氣。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云交云,雨淋淋”、“江豬過河,大雨滂沱”
“棉花云,雨快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這些有趣的諺語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十月起了東風,大多數人會以為這是一個好兆頭,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會說:“你們都想錯了,有一句諺語說得好‘十月東風,連夜雨。’”意思是說,如果在十月刮起了東風,天氣變暖,那就預示將會下雨。
在廣闊的藍天下,有幾只麻雀卻飛不高,粗心的人會以為這幾只麻雀生病了。其實不盡然,麻雀飛不高是因為天空中氣壓低,麻雀因缺氧而喪失活力。這預示著要下雨。
假如燕子在空中飛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會有好天氣。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了。
密云多雨的夏天,蜻蜓在低空飛翔,一般的人只知道它在那兒飛而已,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來,卻不是這么一回事。他們會說,蜻蜓的翅膀是因為受到水汽的重壓才飛不高的。這預示著陣雨即將到來。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忽然伏下不走了,有的人會以為駱駝累了想休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一定會說,駱駝不是累,而是沙塵暴要來了,它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我們也該避一避了。
認識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火山”和“地震”其實是一對“孿生兄弟”。 為什么呢?
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會告訴你: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平時讓地殼緊緊地包住了,一旦遇到了地震,巖漿就乘機從地殼口猛沖出來――火山爆發了。所以地震發生時,常常伴隨著火山爆發。人們稱它倆是一對“孿生兄弟”了。
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好處呢?不認識大自然文字的人會覺得云彩、石頭和星星都是地球的飾物。但讀得懂這套文字的人就知道云彩會預測天氣、石頭能記載歷史、星星懂識別方向。再拿剛才那對“孿生兄弟”說吧: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早點預料災難的發生,使人們能夠擠出更多的逃生時間,避免天災人禍。
你要想學會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多看看書,經常去野外走走,常常問問有學問的人。這樣的話,不論你長大干哪行,你就會多一件法寶。
大自然的文字 篇6
一、看拼音寫詞語:
xún zhǎo mí shī yán rè céng jīng bèi ké
( ) ( ) ( ) ( ) ( )
qīng tái mào mì yù zhào sǒng lì gǒu xióng
( ) ( ) ( ) ( ) ( )
二、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絲縷(lǚ lǒu) 一綹(liǔ lǚ) 青苔(tái tāi)
鐵砧(zhēn zēn) 預兆(zhào tiào) 森林(sēn shēn)
三、在括號里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1、( )水手們沒有羅盤,他們( )不會迷失方向。
2、認識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會說,花崗石( )人搬來的,( )冰搬來的。
3、( )要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應當從小常到樹林里或者田野里走走,去注意觀察一切東西。
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文章給我們講述了大自然的文字,使我們懂得了:找到 ,就知道 ;看到了 ,就知道 ;看到了 ,就知道 ;
看到了 ,就知道 。
2、“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
3、除了課文中提到了,你還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請試舉一、兩例說明一下。
五、諺語填空。
1、冬天麥蓋三層被, 。 2、莊稼一枝花, 。
3、朝霞不出門, 。 4、知了叫叫停停, 。
5、蜻蜓飛得低, 。 6、一年之計在于春, 。
7、泥鰍吐氣泡, 。 8、烏龜背冒汗, 。
六、修改病句。
1、通過體育鍛煉,使我的體質增加了。 2、夏天,像火球似的炙烤著大地。
3、小明發言積極,每逢老師提問,總是答得對答如流。
4、全班同學差不多都同意小紅當選中。
大自然的文字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理解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觀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滿各種知識,激發學生觀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等句子。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解生字詞。
教學準備: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提到文字,我們首先會想到書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文字卻與我們書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樣的文字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書)
作者簡介:伊林,代表作《十萬個為什么》、《人怎樣變成巨人》等。
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正音,評議。
2.交流字詞的意思。
鐵砧 星座 羅盤 預兆 青苔……
3.寫字指導:重點指導寫字“兆”
4.說說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為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自然的文字是寫在哪本書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指的是什么?請大家速讀課文,回答這兩個問題。(學生讀課文,教師畫書樣)明確:大自然好像一部書,大自然的文字是指書中的星、云、石等物。
2.大自然這本書可分為兩個分冊。下面,請大家依據課文給分冊取書名并編寫目錄,讓我們共同嘗試編書的滋味,好嗎?明確:這兩本分冊,一本叫神奇的天書;一本叫有趣的地書。神奇的天書的目錄有星、云;有趣的地書的目錄有石灰石、花崗石。(板書)
3.大自然這部書就像老師畫得這么厚嗎?這有多厚、多重?(請學生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大家看板書,根據你所掌握的說明文知識,說說文章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教師小結:本文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舉我們周圍的自然現象加以說明,讀來趣味盎然。
三、布置作業:抄寫詞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精讀課文,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現象,品味多種修辭手法運用的特點,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
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談話激趣:曾有人做過這樣的對聯“天作棋盤星為子,何人敢下;地作琵琶徑為弦,誰人能彈”,這對聯的氣勢的確嚇人。然而今天,我們卻迎難而上,偏要揭開天地這本厚厚的書籍,去探索——大自然的文字。
2.復習引入:上節課,我們梳理了課文,知道大自然這本大書分為了上下兩冊,一本叫——天書;一本叫——地書。今天,我們就打開課文,好好看看這兩部書為我們揭開了怎樣的奧秘。(板書:天書 地書)
二、學習課文2—6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2—6自然段,了解那些事物是大自然的文字?把它勾畫下來。(設計理念:“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勾畫,讓學生常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導學生總結出學法。教師的引導為主,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了對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提到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這些文字都告訴了你什么?請自選一種事物細細閱讀,適當勾畫,了解它對人類的作用。
3.小組交流自己的認識。
4.指名讀讀自己勾畫的句子,談談自己對大自然的文字的理解.(注重學生的個人感悟、品味)
相機點撥:
(1)你了解小熊星座嗎?課件顯示:小熊星座和北極星。
(2)“砧狀云”是怎樣的?為什么在它里面飛行,飛機會毀掉?
(3)冰是怎么把花崗石搬到森林里的?請畫出講述冰的動態的動詞。——從這些此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5.文法點撥: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總結寫法,為以后寫作積累經驗)
6. 朗讀2—6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1.介紹故事,激發興趣。
本文作者伊林早在童年時期就對大自然、對科學、對詩歌發生濃厚興趣。他有時到鄉間去守在螞蟻窩旁,觀察螞蟻生活習性,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父親的工廠制造肥皂的過程使小伊林看得入迷。他把家里的廚房當成試驗工廠,試制肥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書上的配方制成皮鞋油,用它把皮鞋擦得锃亮。這時,他高興得歡呼起來:“科學勝利了!”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這卻使他懂得,科學試驗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2.由伊林的故事,你得到了如何讀懂大自然文字的啟示了嗎?
3.讓我們看看伊林自己是怎么說的?——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請同學們回答。明確:觀察、讀書、請教。(板書)
4.勾畫出作者為我們介紹了哪些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方式。
四、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你還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是怎樣懂得的 ?讀寫結合: 請從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中選擇一種大自然的文字,仿照課文2—6小節,寫一段話,不少于70字。
五、結束語
同學們,大自然豐富多彩,大自然奧妙無窮,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并不斷破譯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也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會有一個溫馨安寧的家園。
六、作業布置
請利用圖書館、網絡、訪問等方式收集有關大自然的文字的資料,課后出版一期專題小報。
七、設計思路
本課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內容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掌握。根據新課程標準,通過聽、說、讀、寫訓練使學生獲得有關大自然的知識,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在教學課文2-6自然段時,我采用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方式,以探討問題為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同時,這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適當講解作者探索科學的故事,也可以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熱情。
八、板書設計
天書:星、云
大自然的文字 觀察、讀書、請教
地書:石灰石、花崗石
大自然的文字 篇8
[教學角度]品讀——品味課文語言特點。
[主要教學步驟 ]
1.導入 。
同學們,我們從小認識漢字,認識了漢字,它可以幫助我們閱讀,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寫作,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等等,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你們知道嗎,在自然界里還有另外一套文字,認識了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破譯自然現象,領略自然界的無窮奧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2.作者簡介。
伊林(1895—1953),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萬個為什么》《人怎樣變成巨人》等。
3.學生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過渡段。
4.文章層次如何劃分?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本文段與段之間銜接連貫、自然,文章思路非常明晰。
5.學生再讀課文,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有:①打比方;②舉例子。
6.品讀課文語言特點。
[品讀訓練實施過程]
1,學法介紹。
說明文是向讀者介紹知識的,因而說明文的語言務必準確。在準確的前提下,語言風格可以平實,也可以生動。學習說明文,有必要對文章的語言進行品味。《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為什么會這么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呢?我們可以從詞語運用、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方面去體會,去理解。
2.教師示范。
①由于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而文章的語言很生動。如:這就是,它總共有成千上萬個字母。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母。你腳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母。
②由于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因而文章的語言很活潑。如:只有那聲音還從遠方傳來,好像在說:“再見!再見!明年春天見!”
③由于插入了一些描寫,因而文章的語言很形象。如:它們像一個人字形那樣飛著,排成整齊的隊形朝著陽光照耀的森林飛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鳥來了,又像是個蜘蛛網了。
④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口語,因而文章的語言很通俗。如: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讀完最厚的書,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3.學法實踐。
學生讀課文,繼續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詞語運用等方面品味語言,然后先小組后全班交流,教師隨機點撥。
4.教師小結。
說明文中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描寫等表達方式,可以使被說明的事物變復雜為簡單,變深奧為淺顯,降低說明難度;可以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我們在說明文的寫作中可以作這方面的嘗試。
教學后記
大自然的文字 篇9
教學建議
一、結構內容
這篇文章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很多自然現象,作者引領我們去認識、了解這些大自然獨特的“文字”。
全文共2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過文字人們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樣,了解了,人們便可以認識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引出了對的介紹,啟發讀者細心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
第二部分(第6段至第19段)旨在說明通過星、云、鳥等,人們可以閱讀天空這本大書,可以了解許多新奇的東西。
其中,第6段至第9段生動地說明了認識、掌握星、星座的知識可以指導人們充分利用自然。
第10段至第12段介紹云這種天空大書上的字母不僅可以向人們講述現在的事情,也能預示將來的事情。
第13段至第18段介紹鳥也是,留心觀察它,人們也能認識了解自然。
第19段是對第6段至第18段的內容的總結。
第三部分(第20段至第24段)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石頭也是。
第四部分(第25段至第27段)說明要認識和了解自然,就要從小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要學會。
本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形式。
二、細致的觀察與生動的表達
要想生動準確地說明自然現象的特征,必須對其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如“有時候,在炎熱的夏季,天空遠遠聳立著一座白色的云山。從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山變得像鐵匠鋪里的鐵砧了。”其中“聳立”“伸出”形象生動地描摹出云的變化,寫出這種“文字”的特征。
三、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云、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云山比作“鐵匠鋪里的鐵砧”;把鶴隊比作蜘蛛網;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著青苔的樣子說成“披著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另外,文中的“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熱天已經過去了”等語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氣息。
四、句段講析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
講析:“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2.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也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
講析: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讀好大自然這部書。作者用淺顯、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說明了認識的重要性。
3.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
講析:本句說明了這些候鳥的來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來說明,使說明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巧妙地說明了這些文字起了幫助人們“識時”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與科學性有機地融合。
4.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
講析:聲音是指成群的鳥的叫聲。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從復習舊知入手)
同學們在一年級第二期時學過一篇專門介紹大自然有關現象的課文,大家回憶一下,課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是寫什么?
明確:《大自然的語言》。主要內容是介紹與農業有關的物候現象。
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呢?(簡要回答)
明確:“花香鳥語,草長鶯飛”;或“草木榮枯,候鳥去來”。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與此文類似的課文,叫。(板書)
二、初步了解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學生默讀“自讀提示”和本頁的注釋①后,回答下列問題。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內容,并要求讀準下列帶點字的字音、理解
各詞語意思。(示小黑板)
霪雨: 鐵砧 漂 礫 勉強
(注:本文讀音取括號外的讀音,括號內的讀音用組詞的方法進行區別。)
勉強:①能力不夠還盡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牽強、理由不充足。⑤將就、湊合。
3.繼續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①默讀課文,標好段序。
②獨立思考課文的層次、結構。
③集體討論,交流觀點。
④回答,師生共同訂正。
明確:全文24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認識書面文字的好處,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紹什么是,并說明認識它們的作用,認識它們的方法,介紹它們的成因。
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2--4段):承上啟下,總說。
第二層(5—21段):具體介紹大自然文字的特點,成因,認識這些文字的意義、作用。
第三層(22--24段):總說認識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讀課文,揣摩、理解重要詞語、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書”應該怎樣理解才最準確?“好東西”在語意和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2,在介紹星星這種文字時,作者這樣寫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電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此句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讀好大自然這部書。作者用淺顯、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說明了認識的重要性。
3.“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這句說明了什么?用了怎樣的方法說明?有什么好處?
明確:本句說明了這些候鳥的來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來說明,使說明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巧妙地說明了這些文字起了幫助人們“識時”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與科學性有機地融合。
4.第14段中有這樣一句“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這聲音是什么聲音?
明確:成群的鳥的叫聲。
5.讀了第二部分第二層后,你們知道石灰石和漂礫是怎樣形成的嗎?
(答案詳見課文)
6.既然是如此生動有趣,認識它們又有如此重要意義,那怎樣認識它們?(答案詳見課文,學生還可盡情發揮。)
四、小結
提綱:1.本文介紹了哪些?
2.認識這些文字有什么好處?
3.怎樣去認識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學完后必須了解的內容,學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語言》以后,同學們應該多觀察、多請教走進大自然,不僅僅只領略其風光,更要積累這方面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長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譯大自然的玄妙,從而讓它更好的服務于人類。
五、練習
(見課后,也可另外布置些任務)
大自然的文字 篇10
教學建議
一、結構內容
這篇文章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很多自然現象,作者引領我們去認識、了解這些大自然獨特的“文字”。
全文共2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過文字人們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樣,了解了,人們便可以認識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引出了對的介紹,啟發讀者細心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
第二部分(第6段至第19段)旨在說明通過星、云、鳥等,人們可以閱讀天空這本大書,可以了解許多新奇的東西。
其中,第6段至第9段生動地說明了認識、掌握星、星座的知識可以指導人們充分利用自然。
第10段至第12段介紹云這種天空大書上的字母不僅可以向人們講述現在的事情,也能預示將來的事情。
第13段至第18段介紹鳥也是,留心觀察它,人們也能認識了解自然。
第19段是對第6段至第18段的內容的總結。
第三部分(第20段至第24段)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石頭也是。
第四部分(第25段至第27段)說明要認識和了解自然,就要從小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要學會。
本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形式。
二、細致的觀察與生動的表達
要想生動準確地說明自然現象的特征,必須對其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如“有時候,在炎熱的夏季,天空遠遠聳立著一座白色的云山。從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山變得像鐵匠鋪里的鐵砧了。”其中“聳立”“伸出”形象生動地描摹出云的變化,寫出這種“文字”的特征。
三、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云、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云山比作“鐵匠鋪里的鐵砧”;把鶴隊比作蜘蛛網;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著青苔的樣子說成“披著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另外,文中的“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熱天已經過去了”等語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氣息。
四、句段講析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
講析:“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2.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也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
講析: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讀好大自然這部書。作者用淺顯、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說明了認識的重要性。
3.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
講析:本句說明了這些候鳥的來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來說明,使說明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巧妙地說明了這些文字起了幫助人們“識時”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與科學性有機地融合。
4.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
講析:聲音是指成群的鳥的叫聲。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從復習舊知入手)
同學們在一年級第二期時學過一篇專門介紹大自然有關現象的課文,大家回憶一下,課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是寫什么?
明確:《大自然的語言》。主要內容是介紹與農業有關的物候現象。
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呢?(簡要回答)
明確:“花香鳥語,草長鶯飛”;或“草木榮枯,候鳥去來”。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與此文類似的課文,叫。(板書)
二、初步了解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學生默讀“自讀提示”和本頁的注釋①后,回答下列問題。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內容,并要求讀準下列帶點字的字音、理解
各詞語意思。(示小黑板)
霪雨: 鐵砧 漂 礫 勉強
(注:本文讀音取括號外的讀音,括號內的讀音用組詞的方法進行區別。)
勉強:①能力不夠還盡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牽強、理由不充足。⑤將就、湊合。
3.繼續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①默讀課文,標好段序。
②獨立思考課文的層次、結構。
③集體討論,交流觀點。
④回答,師生共同訂正。
明確:全文24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認識書面文字的好處,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紹什么是,并說明認識它們的作用,認識它們的方法,介紹它們的成因。
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2--4段):承上啟下,總說。
第二層(5—21段):具體介紹大自然文字的特點,成因,認識這些文字的意義、作用。
第三層(22--24段):總說認識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讀課文,揣摩、理解重要詞語、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書”應該怎樣理解才最準確?“好東西”在語意和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2,在介紹星星這種文字時,作者這樣寫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電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此句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讀好大自然這部書。作者用淺顯、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說明了認識的重要性。
3.“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這句說明了什么?用了怎樣的方法說明?有什么好處?
明確:本句說明了這些候鳥的來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來說明,使說明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巧妙地說明了這些文字起了幫助人們“識時”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與科學性有機地融合。
4.第14段中有這樣一句“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這聲音是什么聲音?
明確:成群的鳥的叫聲。
5.讀了第二部分第二層后,你們知道石灰石和漂礫是怎樣形成的嗎?
(答案詳見課文)
6.既然是如此生動有趣,認識它們又有如此重要意義,那怎樣認識它們?(答案詳見課文,學生還可盡情發揮。)
四、小結
提綱:1.本文介紹了哪些?
2.認識這些文字有什么好處?
3.怎樣去認識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學完后必須了解的內容,學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語言》以后,同學們應該多觀察、多請教走進大自然,不僅僅只領略其風光,更要積累這方面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長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譯大自然的玄妙,從而讓它更好的服務于人類。
五、練習
(見課后,也可另外布置些任務)
大自然的文字 篇11
教學建議
一、結構內容
這篇文章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很多自然現象,作者引領我們去認識、了解這些大自然獨特的“文字”。
全文共2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過文字人們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樣,了解了,人們便可以認識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引出了對的介紹,啟發讀者細心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
第二部分(第6段至第19段)旨在說明通過星、云、鳥等,人們可以閱讀天空這本大書,可以了解許多新奇的東西。
其中,第6段至第9段生動地說明了認識、掌握星、星座的知識可以指導人們充分利用自然。
第10段至第12段介紹云這種天空大書上的字母不僅可以向人們講述現在的事情,也能預示將來的事情。
第13段至第18段介紹鳥也是,留心觀察它,人們也能認識了解自然。
第19段是對第6段至第18段的內容的總結。
第三部分(第20段至第24段)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石頭也是。
第四部分(第25段至第27段)說明要認識和了解自然,就要從小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要學會。
本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形式。
二、細致的觀察與生動的表達
要想生動準確地說明自然現象的特征,必須對其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如“有時候,在炎熱的夏季,天空遠遠聳立著一座白色的云山。從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山變得像鐵匠鋪里的鐵砧了。”其中“聳立”“伸出”形象生動地描摹出云的變化,寫出這種“文字”的特征。
三、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云、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云山比作“鐵匠鋪里的鐵砧”;把鶴隊比作蜘蛛網;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著青苔的樣子說成“披著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另外,文中的“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熱天已經過去了”等語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氣息。
四、句段講析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
講析:“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2.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也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
講析: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讀好大自然這部書。作者用淺顯、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說明了認識的重要性。
3.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
講析:本句說明了這些候鳥的來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來說明,使說明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巧妙地說明了這些文字起了幫助人們“識時”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與科學性有機地融合。
4.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
講析:聲音是指成群的鳥的叫聲。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從復習舊知入手)
同學們在一年級第二期時學過一篇專門介紹大自然有關現象的課文,大家回憶一下,課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是寫什么?
明確:《大自然的語言》。主要內容是介紹與農業有關的物候現象。
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呢?(簡要回答)
明確:“花香鳥語,草長鶯飛”;或“草木榮枯,候鳥去來”。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與此文類似的課文,叫。(板書)
二、初步了解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學生默讀“自讀提示”和本頁的注釋①后,回答下列問題。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內容,并要求讀準下列帶點字的字音、理解
各詞語意思。(示小黑板)
霪雨: 鐵砧 漂 礫 勉強
(注:本文讀音取括號外的讀音,括號內的讀音用組詞的方法進行區別。)
勉強:①能力不夠還盡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牽強、理由不充足。⑤將就、湊合。
3.繼續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①默讀課文,標好段序。
②獨立思考課文的層次、結構。
③集體討論,交流觀點。
④回答,師生共同訂正。
明確:全文24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認識書面文字的好處,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紹什么是,并說明認識它們的作用,認識它們的方法,介紹它們的成因。
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2--4段):承上啟下,總說。
第二層(5—21段):具體介紹大自然文字的特點,成因,認識這些文字的意義、作用。
第三層(22--24段):總說認識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讀課文,揣摩、理解重要詞語、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書”應該怎樣理解才最準確?“好東西”在語意和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2,在介紹星星這種文字時,作者這樣寫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電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此句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讀好大自然這部書。作者用淺顯、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說明了認識的重要性。
3.“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這句說明了什么?用了怎樣的方法說明?有什么好處?
明確:本句說明了這些候鳥的來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來說明,使說明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巧妙地說明了這些文字起了幫助人們“識時”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與科學性有機地融合。
4.第14段中有這樣一句“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這聲音是什么聲音?
明確:成群的鳥的叫聲。
5.讀了第二部分第二層后,你們知道石灰石和漂礫是怎樣形成的嗎?
(答案詳見課文)
6.既然是如此生動有趣,認識它們又有如此重要意義,那怎樣認識它們?(答案詳見課文,學生還可盡情發揮。)
四、小結
提綱:1.本文介紹了哪些?
2.認識這些文字有什么好處?
3.怎樣去認識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學完后必須了解的內容,學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語言》以后,同學們應該多觀察、多請教走進大自然,不僅僅只領略其風光,更要積累這方面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長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譯大自然的玄妙,從而讓它更好的服務于人類。
五、練習
(見課后,也可另外布置些任務)
大自然的文字 篇12
一、由“文字”引出課題。
1、板書“文字”。
問: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嗎?
2、還記得以前學過的課文《石頭書》嗎?除了石頭,大自然中還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課題。
二、自學課文。
要求:
1、讀通、讀順課文。
2、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為課文題目。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正音,評議。
2、交流字詞的意思。
鐵砧 星座 羅盤……
3、說說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為課文題目?
四、引導學生琢磨、體味重點句子,讓學生體會從小怎樣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1、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舉了哪些例子說明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對人類的作用,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勾畫的句子。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如:“飛行員知道,砧狀云是雷雨的征兆,應該離它遠些才好。”從這句話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飛行員可以根據砧狀云的位置預測到雷雨,及時避開它,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3、朗讀課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內容。
(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別方向,觀察氣象,了解歷史的滄桑。)
4、認識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處,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呢?
⑴、自由讀課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說一說。
⑶、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五、小結課文,拓展延伸。
1、小結課文。
談一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拓展延伸。
⑴、你還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組交流。
⑵、各組指定人員向全班匯報。
六、課后實踐活動。
各學習小組把收集到的資料匯集起來,出一份以為主題的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