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后抽讀
2、了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 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 結合注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補充:激趣導課。
世間尤物豐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著千絲成縷的聯系,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現萬物的奧秘,認識萬物的聯系,本課兩首詩就是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發現萬物的奧秘,思維兩首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 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借助注釋,又要聯系上下文,既要聯系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才能正確理解詩句意思,這是理解詩句的一般方法,讓學生明確方法后各自試著理解詩句大意,然后與組內同學互相探討。
⑵ 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拔、啟發、小結等,并與朗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情感。
5、品讀悟意境:
⑴ 啟發談話悟意境:
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為什么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秘: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⑵ 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復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后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句意思。
二、學習《游山西村》
1、初讀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詩題:
⑴ 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陸游的資料,教師補充。
⑵ 根據注釋理解詩題。
3、理解詩句大意,方法同學第一首古詩。
4、品讀悟哲理。
5、熟讀成誦。
【教學反思】
備課充足,能使上課發揮得更加的好。在備課《游山西村》這首詩時,我就感嘆于詩人用詞的精煉、準確,僅“山重水復無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當時由疑惑到驚喜的轉變表現得淋漓盡致。整首詩蘊涵的東西很多,有對美的詮釋,不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質疑,我們班一向走神的彭一龍站起來就問:“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讓學生分解字來解釋,“柳暗”柳是指什么?學生回答:“柳樹”,“暗”呢?“就是柳樹很多,很蔭深。”“花明”,學生對這個沒有能理解,我引導說春天的鮮花開得怎樣,“鮮花一叢叢,顏色很鮮艷”。誰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說?梁樂儒拿起書:“這句詩是說陸游騎著驢走在山間,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條又一條,陸游懷疑前面沒有路了, 忽然他發現柳樹蔭深,鮮花鮮艷,不遠處看到了一個村莊。”我一聽,騎驢,就知道他是從看插圖知道的,我立即傳遞給學生另一種學習詩歌的辦法,看插圖。借助機會,我順勢讓學生找找,“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山、水、柳樹、花。”我指著詩句輕聲地問:“只寫了景物嗎?有寫心情的嗎?”學生受到了挑戰,悄悄地誦讀了詩句,“有,疑字,詩人看到重重山,懷疑沒有路了。”我激動地說:“好,讀得真認真,再看看,還有嗎?”另一個學生說:“老師還有,又字,我體會到了陸游當時看到村莊他很高興。”“能把高興換一個詞嗎?”“驚奇”接近了,又高興又驚奇,可以說“驚喜”,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體會到了詩人心情的轉變過程,我告訴學生這種寫法就是“情景交融”。學生聽得特別的認真。平時問題最多的蒙哲平站起來問:“張老師,這句話說詩人去山西村的路上,為什么放在后面寫?是不是弄錯了。”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說;“是啊,是詩人弄錯了吧?同意嗎?”學生若有所思地進入了思考,有個同學說:“我不同意,詩人沒有寫錯,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憶說給山西村的村民聽。”說得對啊,其實這是一種倒敘的寫法,這樣更加的突出了最后兩句,我這樣一說學生,就聯系到上個學期學習的《燕子專列》也是采用了這種寫法。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對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看?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只看到他的優點呢?還可以舉出其他事例,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我還用采訪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一個學生扮演蘇軾,其他的人采訪他,問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也可以互相采訪,內容是大家學習了這首詩后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通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這節課在師生的共同對話中推進了學習的深入,最后結束,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去進行擴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布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么?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 (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 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 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 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 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搜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搜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癡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么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后,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范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系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里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法學法〗
1、教法:
啟發感悟。
2、學法:
朗讀練習。
〖教學目標〗
1、認識“枯”等幾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培養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7個生字是重點和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背誦古詩的興趣是難點。
〖教具準備〗
挑選古詩的配樂曲子,彩筆及畫紙。
〖教學過程〗
一、激勵引入
老師聽說,有的同學可聰明了,會背許多古詩呢!請你大聲的背給大家聽一聽。
(抽學生背)
同學們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古詩。
板書出示課題:草。
二、老師范讀激趣
1、老師配樂吟誦。你們想讀嗎?自己試試。
2、學生自讀。
3、會讀了嗎?請讀給同桌聽一聽。
(同桌互相糾正讀音。)
4、誰想讀給大家聽聽?
注意:草、歲、盡、吹、生等字音。
5、齊讀。
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人感情
1、學生自己吟誦體會。
2、抽生誦讀。
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加,老師給以恰當的指點。
3、大家齊讀。
四、啟發想象,感悟詩歌大意
讀了這首詩,老師眼前浮現出這樣的景象:
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它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不管烈火怎樣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原野上又會長出青青的野草。野草的生命力多強啊!
1、學生自讀體會。
2、看書上的圖,進一步體會。評議這幅畫,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配樂誦讀全詩
1、先自己邊讀邊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誦這首詩。
2、試著背下來。
3、配樂朗讀、背誦。
六、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枯榮
2、寫一寫這兩個字,再寫一寫“燒”字。誰來提醒大家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注意:“榮”字的禿寶蓋要寫寬點,“燒”的右上角沒有點。
4、學生書寫,老師巡視輔導。
七、課堂檢測
抽測古詩背誦、朗讀情況。
八、課堂小結
寫好字,背好詩的同學,可以自讀“我知道”中的內容,不懂的地方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教后記〗
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無論從背誦課文還是書寫生字,學生都表現了極大的自主性.自己預習熟讀成誦,利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學寫生字.都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第二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感悟。
學法:朗讀練習。
〖教學目標〗
1、會寫“未”等9個字。
2、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背誦古詩。
3、認識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古詩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賞圖引入
圖上畫的什么?是什么季節?注意區別花與蝴蝶的色彩。
1、古時候有位著名的詩人叫楊萬里,他特覺得這個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寫下一首詩。
(出示全詩)
2、老師朗讀全詩。
這首詩是不是寫出了畫中的景色?
二、初讀全詩,識記生字
1、自己朗讀全詩,不認識的字看注音,遇到生字,要多讀幾遍。
2、誰愿意把這首詩的給大家聽聽。發現讀的不正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3、聽老師范讀,體會朗讀古詩的節奏,學生模仿范讀,練習朗讀古詩,要讀出感情、節奏。
三、圖畫結合,感悟詩意
1、學生吟誦古詩。
2、學生看圖,老師講解:
稀疏的籬笆掩映著一條幽深的小徑,枝頭的春花已經凋落,綠葉初長,還沒成陰。天真的兒童在追捕一只黃色的蝴蝶,蝴蝶飛進黃燦燦的菜花從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只蝴蝶了。
3、你們能不能把詩畫中的情景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分小組合作編故事,推選一個代表講故事)
四、有感情的讀全詩,練習背誦
4、自由練習:可以一個人,也可以找個伙伴合作朗讀。
5、讀給別人聽,互相評議。
6、練習背誦,先自己背,再同桌交換背誦。
7、配上優美的音樂,集體吟誦。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籬、疏、未 。
(師: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2、比一比,看誰記得又快又好。
3、誰能把自己記字的好辦法告訴大家:
⑴同桌互讀互查生字。
⑵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未:上橫短,下橫長,豎寫在豎中線上。
追:注意提示上邊的筆順,整個字先寫上邊,后寫走之。
宿:寶蓋頭不宜寫的太寬。
六、課堂檢測
指名、分組、背誦古詩。
七、課堂總結
回去以后可以把古詩背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教后記〗
學習本課之后,我認為最成功的地方是學生能根據第一首詩的節奏,劃分出第二首詩的節奏。并能夠根據上一課學過的“離”字識記“籬”字。在書寫方面也能把各種方法運用的恰倒好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兩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兩首”指的是哪兩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師:這兩首古詩分別是明代、元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于謙和王冕。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洗硯池 千錘萬擊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5.檢查預習。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三、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3.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5、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這首古詩的?(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石灰吟》。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一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指名背誦《石灰吟》。
2.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三、總結復習。
1.分組朗讀兩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四、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墨梅》寫作背景
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豐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侮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
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此詩最大的特點是托物言志。
詩先在一、二句描繪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兩句寫墨梅的志愿,一個外表雖然并不嬌妍,但內在氣質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課前思考: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擊: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
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課后反思: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進行描寫。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由于學生對這首詩早已熟讀能誦,所以學習很輕松,同時還進行了拓展和積累。
課后反思:
如果說對于本篇課文的教學有什么要說的,我覺得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兩節課就學這些太少。我們要補充一些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詩,豐富學生的積累,而且要會靈活應用。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課后反思:
在網站上看見了關于詠物詩的內容,對自己很有啟發,和大家共享:
詠物詩的特點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歡詠物,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托詩人的感情。
鑒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①欣賞作者對于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
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于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古人激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為作者通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詠物詩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達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閑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堅守正義的氣節。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用心體味。
由于作者的經歷遭際、情趣愛好以至對事物觀察的角度、認識的深淺不同,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表達出不同的感情來。唐代有三位詩人都寫過詠蟬的詩,被誣入獄的駱賓王,發出的是“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患難人”的心聲;仕途蹇滯的李商隱,慨嘆的是“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人”的遭際;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達的卻是“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的“高貴人”的志得意滿。他們都抓住了蟬鳴高遠的特點,卻都揉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達自己獨特的感情。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詠物詩都含有作者明確的寄托,但不管有沒有寄托,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
詠物詩托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體描寫上,詠物詩通常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如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就是用“月曉風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神韻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背詩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從小到現在一定會背不少古詩了吧,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誰背的多,好不好?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誰先學會。
(板書課題《草》)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草》這首詩:
⑴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⑵ 結合語境自主認讀。
⑶ 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糾正字音“榮”、“燒”。
2、聯系生活識字“枯”、“榮”。
三、細讀古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古詩,你學懂了這首詩的哪個詞或哪句詩,匯報一下。
2、小組內互相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師適時引導點拔。
3、指導朗讀:
你喜歡詩人描寫的小草嗎?為什么?
4、讓我們在朗讀中去贊美小草吧!
指名讀;
配樂讀;
比賽讀。
5、聽著你們的朗讀,我感到了春天是多么的美!詩人白居易把我們帶到了廣闊無邊的草原上,讓我們領略了草原上的美景,誰能把你查到的有關詩人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6、情境背誦,教師引導學生背誦。
7、指導寫字。
學習書寫“枯”、“榮”、“燒”3個字。
⑴ 指名說說每個字書寫要注意什么。
⑵ 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8、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四、知識拓展,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2、填空:
離離( )( )( ),
一歲一( )( )。
野火( )( )( ),
春風( )( )( )。
五、作業
背誦白居易的其它詩。
【板書設計】
2 古詩兩首
草
白居易
枯 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生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古詩,談話導入
1、指名背誦古詩《草》。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3、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古詩《小池》。
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楊萬里描寫暮春時節的詩《宿新市徐公店》。
(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運用各種方法識字。
⑴ 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字。
⑵ 組詞識字,如:
宿:住宿、宿舍。
⑶ 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
離──籬
味──未
3、指導寫字。
⑴ 小組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⑵ 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
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三、細讀古詩,總結學法
1、誰能說說我們學習《草》這首詩時是按照怎樣的學習步驟來學習的?
⑴ 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⑵ 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⑶ 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2、請同學們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來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⑴ 學生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
⑵ 匯報。
(教師適時點撥、幫助)
四、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象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捕捉蝴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當黃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中找不到時,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3、比賽讀:
誰讀的好?好在哪兒?
4、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五、鞏固古詩,能力培養
你能把這首小詩編成一個小故事嗎?小組交流。
六、作業
1、背誦古詩。
2、把《宿新市徐公店》這個故事講給自己身邊的人聽。
【板書設計】
2 古詩兩首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笆 小路
黃蝶 黃花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們,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它會向你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它會向你傾訴古老的歷史,它會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的秘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幅畫。
2、學生觀察圖畫,用自已的話說說自已看到的圖,看誰說得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望廬山瀑布》,隨機引導認識生字“廬、瀑”,并引導學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讀詩并識字
1、在語境中整體識字:
⑴ 通讀古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認為容易讀錯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嶺”是后鼻音,要讀準。
⑵ 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自主識字。如,在課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圖中找生字的讀音;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伙伴。
⑶ 再把生字放入詩中識字。
2、調動生活經驗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隨著提示語“我會認”,學生自愿認讀自己會認的生字,并說說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曾見過這個字,是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在交流中老師要注意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3、將開課時看到圖時的感情投入詩中,讀詩。自由讀、單個讀、評讀。
4、說說自已通過讀詩在腦子中看到了什么?
5、個人情感體驗鞏固識字:
讓學生在會認、會寫的字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聯系自己的情感體驗,說說為什么喜歡。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熟悉的字組詞說話,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三、示范講解指導書寫生字
“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長于金字旁的豎提。“窗”字字形復雜,學生容易忽視“囪”字上的小撇,建議邊示范邊領著學生一筆一筆地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大家學了什么呢?對,那么和詩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個時期的還有一位特別有名的大詩人,人們把他稱為詩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杜甫的詩《絕句》。
二、朗讀感悟并識字
程序基本同上節課。(略為改動:先讓學生感悟讀,不要看圖,通過讀詩想象圖畫,然后再看課本上的圖進行品評)
三、指導書寫
【課后反思】
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線條色彩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杜甫的這首《絕句》不僅是描寫春色的好詩,更是一幅生機勃勃、情味雋永的春色圖。教學時,我讓學生給詩配畫,詩中找理由,構建課堂。在課堂上,我故意讓學生教我畫畫,幫我選顏色。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無意之中就感悟了這首詩的很多語言特色(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以及景色的層次感(如:首句寫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遠景,第三句是遠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畫、繪畫、賞畫中,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讓自己感受最深的是當我畫好“一行白鷺上青天”時,我班的畫畫能手程子月說出了自己的感悟:“老師,你畫錯了,你這樣平的畫沒有畫出白鷺上青天的樣子,應該由下而上畫,這樣才是飛上青天。”是啊,就是這個“上”字寫出了景色的動態美啊!在我們的課堂上多讓孩子主動多讓孩子感悟多讓孩子發現,受益匪淺的僅僅是他們嗎?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3、能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 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詩中字詞,詩句的含義。
2. 誦讀詩句能感受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和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背誦學過的古詩,讓學生看課件感受新詩。
2、介紹詩人。
3、讀題、解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為了突出“夜”和“見”字 )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讀正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學,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4、學生掌握朗誦古詩的節奏。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分小組交流,借助課文插圖,你們看到了什么?
3、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的心情。
5、感情誦讀全詩。
6、請學生跟著課件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學會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五)拓展活動
請學生說出當你有家人或親人離開你一段時間,你會有什么感覺?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見: 梧葉 挑促織 一燈明
聽: 寒聲
感: 動客情
第二課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復習背誦《夜書所見》
二、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三、初讀感知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通順。
2、教師指名讀。再聽錄音,讀準節奏。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情?(憶)
圍繞“憶”字,你可以組成哪些詞語?
四、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1、四人一組思考,交流你收集到的有關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2、根據學習《夜書所見》的學習方法自學。
3、讓學生匯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如:第一句詩。
突出獨、異、倍。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現在獨自一人在外面,多么遺憾呀。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會在思念著詩人。現在,就請大家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4、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拓展活動
1.今天就是重陽節,我們也會想念遠在外地的親人,就讓我們說一說。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 異鄉 異客
倍思親
遙 登高
遍 少一人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大意,明白“尋、聞、畏、緣、橫、側”的意思。
2、通過想象和對比,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3、滲透學古詩的方法,培養自學能力,提高古詩的賞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利用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清楚古詩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2、想象每首詩描繪的情景,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所蘊含的道理,并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學前準備:
1、老師自制教學課件。
2、學生課前預習,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登過山嗎?誰能談一談你當時的感受?(引導學生回憶、談論)
2、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都是詩人登山后所寫的,你想了解他們登山后的感想嗎?
二、通讀古詩 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指導字正腔圓地讀正確。(板書:知音)
3、讀后交流: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預計:
(1) 作者都是宋朝的詩人。
(2) 都有景物描寫。
(3) 都借寫景說明道理。
過渡:這兩首詩蘊含了什么哲理?讓我們一首一首的來品悟。
三、 明白詩意 感悟哲理
學習《登飛來峰》
1、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2、在自學的過程中,哪些字詞的意思較難需要提醒大家的?
3、品讀“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體會山高塔高,指導朗讀)
4、品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悟出哲理: 站得高看得遠 )
5、補充閱讀《登鸛雀樓》、《望岳》深化感悟。
學習《題西林壁》
1、出示詩:指名讀。
2、欣賞廬山風光,品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1)理解詩句意思。
(2)補白練習,體會:觀察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
從遠處望,廬山( 高大巍峨 )。
從近處看,廬山( 青蔥翠綠 )
從高處俯視,廬山( 云霧繚繞 )。
從低處仰望,廬山( 飛流直下 )。
3、品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悟出哲理: 看事情不能片面)
四、對比閱讀 深入體會
1、學完了兩首古詩,說說“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2、出示小資料,了解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背景,再次感悟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和人生感悟的不同。
五、拓展閱讀 學以致用
六、總結
板書:
古 詩 二 首
最高層 (站得高,看得遠)
活用
明理 此山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曉意
知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本課兩首古詩,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秋天的盎然生機。學習時,重在朗讀、背誦。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讓學生結合課件插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導學生說說“讀懂了什么”或者“體會到什么”。學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詞,教師可簡單講解。古詩朗讀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讓學生反復練習朗讀。教師可通過同桌互相聽讀、有針對性地抽查、鼓勵到臺上朗讀等方式檢查學生讀的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查閱資料所得。
2、教師可講解: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又叫它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糾正讀音。
3、默讀古詩,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討論,解決各自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點撥、指導。
5、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6、齊讀古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三、再讀感悟,練習背誦
1、試著有感情朗讀,教師適當指導。
2、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邊聽邊仔細觀察、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3、學生討論,對上述問題發表見解。
4、質疑:還有什么問題?
5、同桌練習背誦這首詩。
四、趣味實踐活動
1、我說你讀。老師描述詩句的意思,學生讀出相對應的詩句。
2、卡片連詩。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學生按生字出現在詩句的先后順序,擺好卡片,然后連起來,試著背詩句。
五、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劉、記、枝”三個字,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說說這三個字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教師范寫,學生跟著老師書空練習。
4、學生仿寫一個字后,同桌互相評改,找出問題,進行修改。
5、自己練習寫生字。
六、布置課外閱讀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贈劉景文》。
2、出示課題《山行》。
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學習所獲。
3、集體討論,解決學習中還沒有弄懂的問題。
4、小組比賽朗讀《山行》,老師針對學生情況相機進行指導。
三、趣味實踐活動
1、卡片連詞練背誦。
2、看圖貼詩句練背誦。
3、賽詩會。
⑴ 每個小組出一個節目,集體背誦兩首古詩,一首課內,一首課外。
⑵ 小組內先比賽,每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
四、指導寫字
1、指名學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于、首”兩個字。集體評議。
2、教師范寫“楓”字。學生書空練習。
3、學生描紅仿寫。同桌交換評、改。
4、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后記】
《贈劉景行》讀起來非常拗口,學生在讀上下了不少功夫。因為這首詩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不是很感興趣,對于詩意的理解也比較生疏。這首古詩大部分同學已經背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學習效果較好。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4個生字,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2、正確、流利的朗讀、背誦兩首詩。
3、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激發學生擁有詩意情懷。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詩”,請學生吟誦自己喜歡的詩。
二、讀通兩首詩。
1、我們的祖國是個詩的國度。今天,我們再來讀兩首古詩。
2、出示兩首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三、讀出詩的節奏。
1、自由讀詩,兩首詩詩不一樣的,讀讀,讀出不一樣的節奏。
相機滲透:七絕五絕七律五律的相關知識。
2、漸漸讀出兩首詩的節奏。
四、讀出詩中的畫面。
1、古人說“詩中有畫”,你能讀出詩中的畫嗎?
(相機介紹王維、蘇軾)
2、讀出《元日》中的畫面
1)元日是指?理解“元”(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拓展:“元日”“元旦”
2)學生自由讀詩,讀出什么畫面?
a 放爆竹b 飲屠蘇c 換桃符d 曈曈日……
理解:除飲屠蘇的風俗及意義桃符——春聯的變化過程
品:“曈曈”疊詞的運用“桃符”的壓縮省略,交換使用。
3)想象畫面,配樂朗讀《元日》。
3、讀出《江雪》中的畫面。
1)自由讀,想象畫面,說說看到的畫面。
重點:大雪老翁獨釣
2)理解:絕滅孤獨
3)體會詩句的對仗美。
五、讀出詩中的情感
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能體會到詩中的情感嗎?
2、自由讀,體會。
3、交流:《元日》的喜慶,詩人的快樂……
《江雪》的凄清、老翁的孤傲、不屈……
4、兩首詩都寫冬天,為什么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出示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指導學生讀懂其中原因。
5、小結:這就是“詩言情,詩言志”啊!
6、朗讀兩首詩。
六、詩化生活。
1、詩人得志時寫詩,失意時寫詩,明白了道理時寫詩,有了小情趣,小感悟……都寫詩。
2、找找課本中的詩,讀一讀,背一背自己喜歡的詩。
3、讀泰戈爾等著名詩人的現代詩。
4、讀讀老師、同學自己寫的詩。
5、寄語:
讓我們讀詩!
讓我們擁有詩意的情懷與生活!
讓我們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對話平臺〗
一、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二、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于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一歲一____。野火______,春風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飛入無處尋____。
2、按要求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六、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
木: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
(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
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鑒、欣賞中共同進步。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相關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閱讀在線〗
《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游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贊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通)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一起走進迷人曲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贊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技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
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旬,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作業:
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二、教學重難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和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4.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師舉起空白的第四課)同學們,老師今天這節課沒有準備,想請你們來當我的老師!
大家想一想,如果讓你來當我的老師,你教教我怎么學這兩首古詩呢?
(二)師生共同設計自學步驟:
1.我們先用第一首詩做實驗。(生討論如何教老師,全班交流)
2.師引導小結(即學生自學方法)并板書:
①解詩題(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②解難解詞。
③理解詩句(用使用參考書、看插圖、想象、反復誦讀、串講詩意、解課后題等方法)。
④歸納中心(體會作者情感)
⑤談讀詩感受。
⑥有感情朗讀。
(三)實施師生共同學習:
1.請同學上講臺當小老師,為全班和老師解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后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2.理解難解詞: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制。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里盡情的意思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3.理解詩意:
用使用參考書、看插圖、想象、反復誦讀、串講詩意、解課后題等方法理解詩句意思:
①“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a串講: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我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b積累詞語:聽到喜訊為何還“涕淚滿衣裳”?可以用哪個四字詞形容他?(喜極而泣、唏噓不已……)
c有感情地朗讀。
②“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a看插圖,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想象人物的心情。
b詞語積累:“喜欲狂”和“涕淚滿衣裳”矛盾嗎?可以用哪個詞解釋?(悲喜交加)
c想象:詩人離開家鄉這幾年,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師補充: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 d串講: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我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e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心情。
③“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a串講:在大晴天里我要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b“白日”每天都有,為何此詩要強調呢?象征著什么?(詩人的生活重見天日,心情愉悅)
c讀出詩人的好心情。
④“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a“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詞語?詩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見詩人語言精練。
b串講: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⑤讀全詩,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4.總結全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5.師引讀,生齊讀.
6.請一位同學帶大家讀背古詩。
(四)師引導生認識這首古詩結構、韻律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三)學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一。
②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⑤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后萬事皆空,為什么還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在你了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
(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四)總結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齊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一,“喜欲狂”)表達的。
(六)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5
《詠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2、繼續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自能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這節課,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詠柳》。
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詩人賀知章你們知道嗎?
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贊美柳樹的詩。
(課件出示詩歌)
師:同學們已經按課文的預習要求預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能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情況。
3、檢查自學情況:通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通過預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這里,大家發現這棵柳樹的什么地方最美呢?
(樹高、綠;枝多;葉細)
6、小結: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的柳條,它的葉子細
細的,多么惹人喜愛啊!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
(贊美、喜愛)
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
(學生齊讀)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
(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
(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⑴ 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 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⑵ 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子很美。
⑶ 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
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5、小結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后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 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后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2、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的幾首古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后,你回去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可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誦;可畫一幅春天的畫,可以《詠柳》為題寫一篇作文。 )
《春日》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理解詩的意思,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
〖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課前準備〗
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
〖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
1、出示二字詞語: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開春 新春 仲春 陽春 晚春 殘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陽春 春輝 春風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華 春季 報春
2、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滿人間 四季如春 春風和煦 春和日麗 春風送暖 春風浩蕩 春風化雨
春潮滾滾 春花怒放 春意正濃 春苗茁壯 百花爭春 春到人間 百鳥鳴春
春花爛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風輕拂 春風拂面 春和景明
春風蕩漾 春風徐來 春江水暖 春雨絲絲 春雨綿綿 紅杏鬧春 春花似錦
3、出示佳句名詩: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貴如油。
一年四季春為首。
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風不刮,草芽不發。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變臉。
肥不過春雨,苦不過秋霜。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春天人們起得早,秋后人馬吃得飽。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萬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個人,一天誤掉了一個春。
青年是人類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無處不飛花。──韓愈
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
東方風來滿眼春。──李賀
春到人間萬物鮮。──馮夢龍
春到人間草木知。──張拭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于門萬戶中。──盧道悅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
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
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
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學生板書題目)
3、詩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萬不能忘記!(指名板書“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的文化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三、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11、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其間,教師范讀一次。
12、說說古詩的意思。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春風吹拂,百花盛開,到處萬紫千紅,洋溢著春的氣息。
四、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
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
《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努力學習,勸告大家多讀書)。(指著學生板書)
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在孔子的書籍中尋求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想嗎?能有知識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認識嗎?正因為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才成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這首暗喻讀書的《春日》詩,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咱們應該像朱熹一樣在書海中求知,因為書海中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詩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無限好!我和孩子們也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從描寫春天的好詞佳句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進入佳境,隨著詩人暢游,享受萬紫千紅、百花爭艷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寫過一首《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人運用自然景物來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開闊而不陳腐,就應不斷吸取新知識。而《春日》詩,同樣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蘊更為深藏: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比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詩人不僅僅是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更是在享受讀書的樂趣!孩子們學了這首詩,肯定會有所啟發。古詩教學,有待“親密接觸”,因為她就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課時】
共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三、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四、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⑴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⑵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⑷“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讀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六、背誦
七、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
春風 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八、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背誦
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
(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
好在哪里?
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六、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
七、拓展
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