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通用16篇)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1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蟠(pán)龍 金鑾(luán)殿
b.妃嬪(bīn) 中軸(zhóu)線
c.奏(zòu)報 翊(lì)坤宮
d.慈禧(xī) 乾(qián)清宮
2.根據拼音寫漢字。
zhàn( )藍 áo( )頭
肅mù( ) tán( )木
擊qìng( ) zǎo( )井
3.下列書寫無誤的一組是
( )
a.玲瓏奇巧煙霧繚繞 池館水榭
b.龍鳳成祥藤蘿翠竹 點綴其間
c.迥然不同橫慣東西 和諧統一
d.大肆揮喝錯綜相連 井然有序
4.下列句子的空缺處應依次填入的一組詞語是
( )
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________,錯綜相連,而井
然有序。
a.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
b.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重重殿宇
c.重重殿宇,道道宮墻,層層樓閣
d.層層樓閣,重重殿宇,道道宮墻
5.從課文中選出三個體現故宮建筑群特點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語段點將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1.以上三段文字分別介紹了太和殿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以上三段文字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
________的順序說明。
3.第一段中劃線句子從純說明的角度看,說明了什么?為什么用一些非說明性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說明的立足點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空間方位的詞有________。
5.以上三段文字分別突出了對什么的描述?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遷移過關
揚州的個園,是一座獨具風格的名園。建于清嘉慶、道光年間,當時園中遍植翠竹,蓋取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葉形狀很像一個簡寫的“個”字,故名“個園”。個園以四季假山的堆疊精巧而著名。
步入個園大門,便見湖石傍門,修竹繁茂,石筍參差,恰似“雨后春筍”破土而出,此即個園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與不似之間,與整個“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來,繞過“宜雨軒”,眼前豁然開朗,在濃陰環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現在前面,這便是“夏山”。過石橋,進石洞,只覺得藕荷香飄,蒼翠生涼。
轉過“鶴亭”,是座“一”字形長廊,循廊而去,“秋中夏雨聲中入”,長廊盡頭便是“假山”。秋山全用黃山石堆疊而成,構思大膽,用石潑辣,相傳為大畫家石濤杰作。看此山,山勢巍峨,峰巒起伏,又見古柏斜伸,紅楓遍植,鐘乳石掛,石橋儼然,氣象果然不同一般。設若晴天薄暮時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紅如染,“秋高氣爽”的詩情畫意頓時溢出。
步下秋山,過“透風漏月廳”,迎面是一組由白色石英石堆疊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獅”似頑皮的孩子用殘雪堆就。山脈、山頂“終年積雪”。南面一堵白圍墻,墻上開四排風洞,使人不寒而覺寒。
1.上文抓住“個園”的什么特征來說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在說明順序上有哪些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第一段看,“個園”園名的由來是________。
4.上文顯示方位變換的詞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把第四段“古柏斜伸,紅楓遍植,鐘乳石掛,石橋儼然”改為“古柏伸,紅楓遍植,鐘乳石倒掛,石橋也儼然”好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b.嬪(pín)c.翊(yì)d.禧(xǐ)2.湛 鰲 穆 磬 藻 3.ab.成——呈 c.慣——貫 d.喝——霍 4.a 5.宏大壯麗 建筑精美 布局統一
(一)1.外形 內景 用途 2.外 內 特點 用途 3.這句話說明屋頂是用金黃色的琉璃瓦鋪的,重檐式的。這里用了描述性的話,如“在湛藍的天空下”,“顯得格外輝煌”,把作者的感情融進去了,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4.朱漆方臺 雕金蟠龍 正中、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5.第一段文字突出對色彩的描寫,顯示太和殿的輝煌壯麗;第二段文字突出對龍的描寫,顯示皇帝是龍的化身;第三段文字突出對儀仗的描寫,顯示帝王的威嚴
(二)1.四季假山堆疊精巧 2.文章的說明順序,也就是作者的參觀路線,“個園”四季假山的建筑順序 3.“個園”園中遍植翠竹,竹葉形狀似一個簡寫的“個”字4.步入個園大門繞過“宜雨軒” 過石橋,進石洞 轉過“鶴亭”,是座“一”字形長廊,循廊而去 長廊盡頭 過“透風漏月廳” 5.不好。原文用四個主謂結構的四字短語鋪排下來,給人以流暢感;改后便音節不諧調,語氣不流暢了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故宮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養愛國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
3.了解以空間為序寫文章必須確定立足點(觀察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語言(方位詞和方位短語)
4.體會本文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故宮曾經是我國明清兩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統一。特別是在那連綿錯落的宮殿中所珍藏的無數稀世珍寶更是和其建筑藝術一樣聞名于民,每個參觀者從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華靡費,并為廣大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驚嘆不已。
(提問)哪些同學去過故宮?請講講你見到了哪些建筑?(略)從剛才同學的回答來看,大部分同學未到故宮,那么我們來看課文是怎樣介紹故宮的。
(二)新授:
1.正音解詞:
矗立(chù)鰲頭(áo)湛藍(zhàn)琉璃(liú)
蟠龍(pán)中軸線(zhóu)金鑾殿(luán)擊磬(qìng)
檀木(tán)攢(cuán)乾清宮(qián)坤寧宮(kūn)
肅穆(mù)奏極(zòn)額枋(fāng)藻井(zǎo)
矯健(jiǎo)妃嬪(pín)翊坤宮(yì)迥然不同(jiǒng)
2.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故宮)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順序說明的?(空間順序)
(3)給課文劃分段落
〈1〉介紹故宮概貌。
〈2〉分別介紹故宮中的前三殿,后三宮、御花園。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宮全貌。
3.課文分析:
方位詞的準確運用是我們這一課的重點之一,請同學們用彩色筆,隨著我們講解課文劃下來。
第一部分
朗讀這一段,看看這兩節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請一位同學說說第一節介紹了故宮哪幾方面的內容?
(位置、歷史、地位)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故宮有幾個名稱?誰能說出它們的由來?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個建筑群在城墻內,表示皇帝的,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稱城中之城,墻為赭色,因此稱赭色城的禁區為~。
(2)故宮,從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得名,“故”指從前的(事情或處所),明清兩代是早已過去的舊事,因此我們今天稱他們的宮殿為~。
(3)博物院,展覽陳列各種文物或標本,供人們參觀的地方,“院”指全國性的規模的。)
掛圖,讓同學說明2節介紹了哪些地方。
(城墻;四座城門;宮城的形狀占地,宮殿和房屋的數目;護城河;角樓)介紹了故宮的總體布局。這一節哪句話介紹了故宮的藝術風格?
(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這句話提綱挈領,把故宮雄偉壯麗的全貌作了概括說明,從三方面講出了建筑群的特點,是全文的總領句,請畫下來記住。
第二部分
從第3節開始,作者帶領我們按空間順序游覽故宮,那么從文中看來,作者游覽故宮是從哪開始的?
(*)我們將由南向北游覽故宮。
作者運用了哪些詞,把我們從*帶到故宮?(見書)
這些詞的運用體現了什么?(空間方位的轉移)
“進了太和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課文用了幾節來寫三大殿(4—10節)
4節總寫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觀上的特點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臺基上,臺基有三層
②奇(臺基):〈見書劃線處〉)
大家試想一下,下雨的時候,水從鰲頭里流出來,象不象是千百條龍在噴水。
△作者將立足于七米高的臺基上,依次介紹三大殿。
對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筆墨并不平均,而是重點介紹了太和殿,5節是從哪方面介紹的?(外觀)
讀課文,作者分別從高度、面積、格局、色彩、氣勢來介紹太和殿的外觀。
太和殿是故宮的殿堂,金黃、大紅看上去富麗堂皇,再襯上藍天,白玉石臺基,更是艷麗奪目,金碧輝煌,體現了前面所說的“宏大、壯麗”。
6節、作者介紹太和殿由外觀轉入內景,對內景的描寫,哪個字用得最多?(“龍”)
這一節不僅寫出了殿中龍的圖案之多,而且寫出了“雙龍戲珠,單龍飛舞”以及“行龍、坐龍、開龍、降龍”等多姿多態的龍,并且在最后加上“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使得這些圖案更顯得生動活潑,聯想到臺基上看到的一千多個龍頭,我們簡直到了“龍”的世界。
做書后練習四
7節、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軸線上?象征皇權
(象征一切以皇帝為核心,一切權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統治者希望他們的皇位代代相傳,永世不變)
8節、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樣的呢?文章描繪了大典時的場面,臺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兩邊的儀仗,端坐于寶座上的皇帝,以及鐘磬鼓樂的幽遠聲,煙霧迷蒙,繚繞著一種神秘莫測,莊重肅穆的氣氛,同時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對于太和殿作者用了這么多筆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寫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對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僅僅指出了他們的用場。
這樣有詳有略的方法,使得重點突出,因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宮的特征和本質。
第二課時
朗讀11節,并說明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我們看課文“AB”,這說明紫禁城以小廣場為界,可以分為兩部分,并指出“C”,這里回顧照應了前一部分,接著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寫的主要內容“D”,這就為我們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層次,因此這節在文章結構上起分界,樞杻的作用。
12、13節寫了哪幾個建筑?(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從哪方面來寫這后三宮的?(用途)
14節合寫后三宮,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的?(宮中鳳凰圖案增多)為什么鳳凰逐漸增多呢?
(傳說鳳凰是百鳥,羽毛美麗,象征吉詳美好,封建統治者把后妃比作鳳,因此她們住的地方,用的東西都畫鳳)我們可以看到,這節和6節寫龍的裝飾相比較,所用詞語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節大致介紹了東西六宮,16、17節則重點介紹了養心殿,作者介紹養心殿時,用了哪個修飾詞?(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個“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養心殿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養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藝術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節從養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宮)
對于東西六宮的建筑,作者只介紹了長春宮和儲秀宮,原因是什么?(這兩宮是慈禧太后住過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歲生日的場目,為什么?
(揭露封建統治者大肆揮霍,奢侈浪費的罪行)
19節、“后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作者的立足點已轉移到御花園,這段的文字比較生動活潑,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從一個觀賞者的感覺出發為我們介紹了御花園的總體特色。(讀20節第1句)“景山”是在故宮內部嗎?從哪看出來的?
(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
朗讀“站在……驚嘆”作者把我們帶到景山高處,回望故宮全貌,同時又點出故宮宏偉、壯觀、和諧統一的建筑風格,是什么寫法?(首尾呼應)
(板書)總體布局
總概貌藝術風格: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2)封建統治中心——為封建統治者服務→憎
語法祈使句和感嘆句
1.祈使句
用來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語氣詞
分類(1)要求:有命令、請求、催促、勸說等不同語氣
(2)禁止:有命令、勸阻等語氣
一般都有“不要”“不準”“禁止”“嚴禁”“勿”“別”等表示禁止的詞語。
△表示請求的祈使語句,還可采用疑問句的形式,把話說得委婉些,帶有商量的語氣。
2.感嘆句
用來表示某種感情的句子。
要求(1)書面上用感嘆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語氣詞。
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感情的句子,感嘆句有感嘆語調,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語氣助詞,書面上感嘆語調一般用嘆號來表示。
感嘆句的構成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由嘆詞非主謂句構成感嘆句。這種感嘆句只表達一種強烈的感情(喜悅、悲傷、嘆息、憤怒、驚訝等),不陳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別裝蒜了!)
2.嘿!(我想起來了。)
(二)由其他非主謂句構成感嘆句。例如: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詞非主謂句構成的感嘆句)
2.刮大風啦!(由動詞非主謂句構成的感嘆句)
(三)由主謂句構成感嘆句。例如:
1.這孩子真聽話!
2.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民族的優秀兒女!
(四)由“好+形容詞+的”作定語的名詞短語構成的感嘆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練習題】
指出下邊的感嘆句是怎樣構成的。
1.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車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氣!
5.多好的天氣呀!
【參考答案】
1.主謂句構成
2.其他非主謂句構成
3.嘆詞非主謂句構成
4.名詞短語構成
5.其他非主謂句構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語調,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語氣詞。在書面上,語氣強烈的祈使句用嘆號來表示語調,語氣較和緩的祈使句可以用句號來表示語調。
祈使句分為要求和禁止兩類,每一類又有多種不同的語氣。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別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請求、催促、勸說等不同的語氣。例如:
1.把這件事給我查清楚!(命令語氣)
2.先生,種田人可憐,你們行一點好心,少賺一點吧。(請求語氣)
3.上課時間到了,快走!(催促語氣)
4.菠菜兩角一斤,夠便宜了,你稱上幾斤吧。(勸說語氣)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別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勸阻等不同語氣。這類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準”、“禁止”、“嚴禁”、“勿”、“別”等表示禁止的詞語。例如:
1.不準大聲喧嘩!(命令語氣)
2.你們別干擾他!(勸阻語氣)
3.此處嚴禁煙火!(命令語氣)
應當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語只能是“你、你們、您、咱們”,不能是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三人稱代詞。例如:
“你們走吧!”不能說“他們走吧。”后者實際上是陳述句。
【練習題】
指出下邊句子各表示哪一種祈使語氣。
1.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
2.你趕緊離開這里吧!
3.(井岡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4.咱們還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5.不準抄襲他人的答卷!
6.這里修路,禁止通行!
【參考答案】
1.命令2.勸說
3.催促4.請求
5.禁止6.禁止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3
《故宮博物院》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了解故宮的結構特點以及有關的歷史知識,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2、學習本文按照空間順序,詳略有致的說明事物的寫法。
3、學習本文簡明平實的語言,體會文章運用方位詞語的準確性。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按一定的說明順序介紹建筑物。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激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學步驟 1、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故宮博物院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等資料。 2、導課
開展有關故宮知識的競賽:
①故宮建成于什么時候?②故宮的主要設計者是誰?③故宮的規模有多大?④你知道哪些與故宮有關的歷史事件?⑤故宮博物院的題字是誰寫的?⑥故宮的房屋有多少?⑦歷史上先后有多少位皇帝住在故宮?
3、學生聽課文的朗讀錄音。
要求學生拿一支筆,畫上一張簡圖,把那游覽路線,宮殿的方位,名稱等記下來。
4、請學生在顯示屏的故宮結構示意圖上標出故宮建筑的位置。
5、就示意圖,請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話向同學介紹作者的行蹤。
6、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表明故宮特點的語句:
故宮建筑規模宏大壯麗 ,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7、故宮的特點,在文章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分組討論:
(1)規模宏大壯麗:
(2)建筑精美表現在:
(3)布局統一表現在:
(4)獨特風格表現在:
8、討論:文章是怎么把故宮給我們解說清楚的?學生各抒己見。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點,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宮總體特點,還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點,如對太和殿的說明。 要明確說明的順序,有序則不亂。介紹建筑的時候沿故宮的中軸線按空間順序。介紹養心殿的時候,為講述其功能的時候,又以時間為序,說明封建帝王日常統治活動。
要準確使用方位詞。介紹太和殿內景像的時候,就運用了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方位詞
要突出重點,把對象的特征呈現出來。仍以太和殿為例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描繪龍有十次之多。為什么?寫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都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
9 、根據我們剛才的討論,現在同學們完成兩個說話訓練。
請你當導游
(1)假說你帶著你的旅游觀光團,已經到了太和殿門前,你將怎樣向你的顧客介紹?
(2)假設你帶的旅游團那天是從神武門進入故宮,你該怎么向你的團員介紹?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
二、教學對象分析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借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及特點。
2、培養把握實物說明文空間順序和立足點的能力
3、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理解說明的空間順序——條理性
(2)方位詞的準確運用——立足點
2、難點:找立足點。
五、教法設計
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學生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讓學生當導游,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筑結構及布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3、以課文第六段為突破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實現以點代面的目的,突出課文重點,解決難點。
4、口頭作文,鞏固知識,促使能力遷移。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一提起北京,大家就會想到什么?(長城、故宮、圓明園、天壇、頤和園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古城,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紅墻黃瓦的巍峨宮殿,去領略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風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初讀課文,我了解到
”的句式,談對課文的理解。
2、小結:全文按照參觀游覽的路線,詳略得當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從不同方面印證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高度贊揚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美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
1、請到過故宮的同學當導游,演示課件,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
2、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1)、填寫課后練習一中的圖表
(2)、小結: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筑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筑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3、變個順序說故宮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紹故宮,你將怎樣解說?
(2)、假如逆作者的路線而行,你將如何導游?
(四)、精讀5——8段,引導學生透徹理解寫太和殿的文字
1、作者為什么重點解說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利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代表性,外觀氣勢雄偉、色彩壯麗,內部裝飾莊嚴富麗,處處飾以龍形,且建于中軸線上,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特點。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5
教學目標 :
1.通過對故宮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養愛國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
3.了解以空間為序寫文章必須確定立足點(觀察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語言(方位詞和方位短語)
4.體會本文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故宮曾經是我國明清兩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統一。特別是在那連綿錯落的宮殿中所珍藏的無數稀世珍寶更是和其建筑藝術一樣聞名于民,每個參觀者從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華靡費,并為廣大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驚嘆不已。
(提問)哪些同學去過故宮?請講講你見到了哪些建筑?(略)從剛才同學的回答來看,大部分同學未到故宮,那么我們來看課文是怎樣介紹故宮的。
(二)新授:
1.正音解詞:
矗立(chù) 鰲頭(áo) 湛藍(zhàn) 琉璃(liú)
蟠龍(pán) 中軸線(zhóu) 金鑾殿(luán) 擊磬(qìng)
檀木(tán) 攢(cuán) 乾清宮(qián) 坤寧宮(kūn)
肅穆(mù) 奏極(zòn) 額枋(fāng) 藻井(zǎo)
矯健(jiǎo) 妃嬪(pín) 翊坤宮(yì) 迥然不同(jiǒng)
2.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故宮)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順序說明的?(空間順序)
(3)給課文劃分段落
〈1〉介紹故宮概貌。
〈2〉分別介紹故宮中的前三殿,后三宮、御花園。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宮全貌。
3.課文分析:
方位詞的準確運用是我們這一課的重點之一,請同學們用彩色筆,隨著我們講解課文劃下來。
第一部分
朗讀這一段,看看這兩節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請一位同學說說第一節介紹了故宮哪幾方面的內容?
(位置、歷史、地位)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故宮有幾個名稱?誰能說出它們的由來?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個建筑群在城墻內,表示皇帝的最高權威,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稱城中之城,墻為赭色,因此稱赭色城的禁區為~。
(2)故宮,從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得名,“故”指從前的(事情或處所),明清兩代是早已過去的舊事,因此我們今天稱他們的宮殿為~。
(3)博物院,展覽陳列各種文物或標本,供人們參觀的地方,“院”指全國性的最大規模的。)
掛圖,讓同學說明2節介紹了哪些地方。
(城墻;四座城門;宮城的形狀占地,宮殿和房屋的數目;護城河;角樓)介紹了故宮的總體布局。這一節哪句話介紹了故宮的藝術風格?
(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這句話提綱挈領,把故宮雄偉壯麗的全貌作了概括說明,從三方面講出了建筑群的特點,是全文的總領句,請畫下來記住。
第二部分
從第3節開始,作者帶領我們按空間順序游覽故宮,那么從文中看來,作者游覽故宮是從哪開始的?
(天安門)我們將由南向北游覽故宮。
作者運用了哪些詞,把我們從天安門帶到故宮?(見書)
這些詞的運用體現了什么?(空間方位的轉移)
“進了太和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課文用了幾節來寫三大殿(4—10節)
4節總寫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觀上的特點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臺基上,臺基有三層
②奇(臺基):〈見書劃線處〉)
大家試想一下,下雨的時候,水從鰲頭里流出來,象不象是千百條龍在噴水。
△作者將立足于七米高的臺基上,依次介紹三大殿。
對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筆墨并不平均,而是重點介紹了太和殿,5節是從哪方面介紹的?(外觀)
讀課文,作者分別從高度、面積、格局、色彩、氣勢來介紹太和殿的外觀。
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殿堂,金黃、大紅看上去富麗堂皇,再襯上藍天,白玉石臺基,更是艷麗奪目,金碧輝煌,體現了前面所說的“宏大、壯麗”。
6節、作者介紹太和殿由外觀轉入內景,對內景的描寫,哪個字用得最多?(“龍”)
這一節不僅寫出了殿中龍的圖案之多,而且寫出了“雙龍戲珠,單龍飛舞”以及“行龍、坐龍、開龍、降龍”等多姿多態的龍,并且在最后加上“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使得這些圖案更顯得生動活潑,聯想到臺基上看到的一千多個龍頭,我們簡直到了“龍”的世界。
做書后練習四
7節、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軸線上?象征皇權
(象征一切以皇帝為核心,一切權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統治者希望他們的皇位代代相傳,永世不變)
8節、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樣的呢?文章描繪了大典時的場面,臺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兩邊的儀仗,端坐于寶座上的皇帝,以及鐘磬鼓樂的幽遠聲,煙霧迷蒙,繚繞著一種神秘莫測,莊重肅穆的氣氛,同時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對于太和殿作者用了這么多筆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寫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對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僅僅指出了他們的用場。
這樣有詳有略的方法,使得重點突出,因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宮的特征和本質。
第二課時
朗讀11節,并說明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我們看課文“AB”,這說明紫禁城以小廣場為界,可以分為兩部分,并指出“C”,這里回顧照應了前一部分,接著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寫的主要內容“D”,這就為我們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層次,因此這節在文章結構上起分界,樞杻的作用。
12、13節寫了哪幾個建筑?(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從哪方面來寫這后三宮的?(用途)
14節合寫后三宮,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的?(宮中鳳凰圖案增多)為什么鳳凰逐漸增多呢?
(傳說鳳凰是百鳥之王,羽毛美麗,象征吉詳美好,封建統治者把后妃比作鳳,因此她們住的地方,用的東西都畫鳳)我們可以看到,這節和6節寫龍的裝飾相比較,所用詞語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節大致介紹了東西六宮,16、17節則重點介紹了養心殿,作者介紹養心殿時,用了哪個修飾詞?(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個“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養心殿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養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藝術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節從養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宮)
對于東西六宮的建筑,作者只介紹了長春宮和儲秀宮,原因是什么?(這兩宮是慈禧太后住過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歲生日的場目,為什么?
(揭露封建統治者大肆揮霍,奢侈浪費的罪行)
19節、“后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作者的立足點已轉移到御花園,這段的文字比較生動活潑,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從一個觀賞者的感覺出發為我們介紹了御花園的總體特色。(讀20節第1句)“景山”是在故宮內部嗎?從哪看出來的?
(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
朗讀“站在……驚嘆”作者把我們帶到景山高處,回望故宮全貌,同時又點出故宮宏偉、壯觀、和諧統一的建筑風格,是什么寫法?(首尾呼應)
(板書)總體布局
總概貌 藝術風格: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2)封建統治中心——為封建統治者服務→憎
語法•祈使句和感嘆句
1.祈使句
用來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語氣詞
分類(1)要求:有命令、請求、催促、勸說等不同語氣
(2)禁止:有命令、勸阻等語氣
一般都有“不要”“不準”“禁止”“嚴禁”“勿”“別”等表示禁止的詞語。
△表示請求的祈使語句,還可采用疑問句的形式,把話說得委婉些,帶有商量的語氣。
2.感嘆句
用來表示某種感情的句子。
要求(1)書面上用感嘆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語氣詞。
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感情的句子,感嘆句有感嘆語調,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語氣助詞,書面上感嘆語調一般用嘆號來表示。
感嘆句的構成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由嘆詞非主謂句構成感嘆句。這種感嘆句只表達一種強烈的感情(喜悅、悲傷、嘆息、憤怒、驚訝等),不陳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別裝蒜了!)
2.嘿!(我想起來了。)
(二)由其他非主謂句構成感嘆句。例如:
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詞非主謂句構成的感嘆句)
2.刮大風啦!(由動詞非主謂句構成的感嘆句)
(三)由主謂句構成感嘆句。例如:
1.這孩子真聽話!
2.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民族的優秀兒女!
(四)由“好+形容詞+的”作定語的名詞短語構成的感嘆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練習題】
指出下邊的感嘆句是怎樣構成的。
1.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 )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車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氣!( )
5.多好的天氣呀!( )
【參考答案】
1.主謂句構成
2.其他非主謂句構成
3.嘆詞非主謂句構成
4.名詞短語構成
5.其他非主謂句構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語調,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語氣詞。在書面上,語氣強烈的祈使句用嘆號來表示語調,語氣較和緩的祈使句可以用句號來表示語調。
祈使句分為要求和禁止兩類,每一類又有多種不同的語氣。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別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請求、催促、勸說等不同的語氣。例如:
1.把這件事給我查清楚!(命令語氣)
2.先生,種田人可憐,你們行一點好心,少賺一點吧。(請求語氣)
3.上課時間到了,快走!(催促語氣)
4.菠菜兩角一斤,夠便宜了,你稱上幾斤吧。(勸說語氣)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別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勸阻等不同語氣。這類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準”、“禁止”、“嚴禁”、“勿”、“別”等表示禁止的詞語。例如:
1.不準大聲喧嘩!(命令語氣)
2.你們別干擾他!(勸阻語氣)
3.此處嚴禁煙火!(命令語氣)
應當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語只能是“你、你們、您、咱們”,不能是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三人稱代詞。例如:
“你們走吧!”不能說“他們走吧。”后者實際上是陳述句。
【練習題】
指出下邊句子各表示哪一種祈使語氣。
1.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 )
2.你趕緊離開這里吧!( )
3.(井岡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
4.咱們還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
5.不準抄襲他人的答卷!( )
6.這里修路,禁止通行!( )
【參考答案】
1.命令 2.勸說
3.催促 4.請求
5.禁止 6.禁止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磬、攢、琉璃、藻井、中軸線”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和詞義。
2.了解祖國傳統的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3.了解方位詞在按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故宮博物館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方法:
1.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2.圖示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劃分結構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重點研討太和殿相關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體會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說話訓練,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訓練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
建筑物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展示目標
多媒體顯示“故宮”全景錄像。
故宮集中體現 了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中國數千年宮殿建筑藝術的總結性杰作,讓我們隨著作者去參觀故宮,去感受故宮的宏大壯麗和精美絕倫吧!
二、檢查預習,組織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為話題進行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
三、自學探究 感知目標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矗立(chù) 鰲頭(áo) 湛藍(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龍(pán) 中軸線(zhïu)
金鑾殿(luán) 擊磬(qìng) 檀木(tán) 攢(cuán)
乾清宮(qián) 坤寧宮(kūn) 肅穆(mù) 奏報(zîu)
慈禧(xǐ) 額枋(fāng) 妃嬪(pín) 翊坤宮(yì)
2.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兩遍,給每個自然段加上序號,注意方位詞運用。
3.教師要求學生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4、選三們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余同學補充。
四、展示質疑 理解目標
1.明確空間順序。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五、延伸拓展 升華目標
多媒體顯示太和殿內景。
1.學生齊讀5――8段。
2.學生精讀5――8段,思考:
(1)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2)作者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六、快樂過關 檢測目標
要求學生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
七、課堂小結
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7
淳安縣南山學校教案 課題: 14 故宮博物院 (共 1 課時第 1 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祖國傳統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2.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3.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4.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教學準備 多媒體、故宮掛圖教 學 過 程一、導語設計同學們,上次有位同學同他父母去北京旅游了一趟。回來后同學們就好奇地圍著他,請他們介紹故宮的情況,他就興致勃勃地介紹了起來,說了許多,越說越亂,急得滿頭大汗,同學們還是沒聽明白故宮博物院是什么樣子,這說明一他沒有掌握好說明順序;二說明故宮博物院十分宏大雄偉。 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二、檢查預習,組織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為話題進行交流,營造學習氛圍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圖片交由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全體同學,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學生提供的資料可能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于學生熟悉說明對象,為理解課文作準備。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玲瓏:精巧細致。湛藍:深藍。布局:全面安排。肅穆:嚴肅而恭敬。幽雅:幽靜而雅致。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2.教師要求學生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選一位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余同學補充。明確:tian安門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御花園 順貞門 神武門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1)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教 學 過 程 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中間(3~15)是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最后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五、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1.學生精讀5~8段,思考:(1)第六段總的順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兩個“立足點”,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明確:兩個“立足點”分別是方臺和雕金蟠龍。下面以方臺為立足點,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兩旁寫。上面以雕金盤龍為立足點,依次向下、向周圍寫。 (2)文章強調中軸線用意是什么? 明確:說明建筑意圖——把皇帝寶座安在中軸線上,以象征皇權。 (3)第六段的說明重點是什么? 明確:重點說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為什么太和殿介紹得最詳細?為什么多次寫龍? 明確:三大殿是故宮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顯故宮氣派的地方,所以介紹得最詳細。 主要寫龍的原因有兩條: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決定的。故宮建筑突出龍,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二是龍的象征意義決定的。歷朝歷代皇帝都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龍也是作為皇權的化身。 六、課堂小結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軸線,采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說明對象“故宮博物院”給我們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教 后 記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8
一、加粗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鰲頭(áo) 雍正(yōng) 迥然(huí) 琉璃瓦(liú)b.湛藍(zhàn) 額枋(fāng) 矗立(zhù) 中軸線(zhóu)c.蟠龍(pán) 鎏金(liú) 后妃(fēi) 紫禁城(jīn)d.檀香(tán) 擊磬(qìng) 藻井(zǎo) 金鑾殿(luán)二、從下列語句中,選出只有兩個錯別字的一句是( )a.大殿廓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b.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聯,而景然有序。c.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d.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廷院,彎彎的金水河象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坐精美的漢白玉石橋。三、填空題故宮又稱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宮博物院》說明的重點是________。四、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故宮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使我們對故宮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b.《故宮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c.作者是以自己參觀的路線作為說明順序的,這也是故宮由南到北的建筑順序。d.說明文中沒有詳寫和略寫的區別,而記敘文中有這種區別。五、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問題(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彩,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____。2.“金瑣窗”的“瑣”的意思是________。3.兩段文字分別先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再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內裝飾以龍為主題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立足點是什么? 6.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7.選文對太和殿的說明體現了故宮的什么特點? (二)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間,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筑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墻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個侍女,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們或梳妝,或灑掃,或奏樂,或歌舞,形態各異,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生動,衣紋流暢,真是巧奪天工。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距今雖近千年,鱗甲須髯,仍然像要飛動,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良與工藝的(2)。③三是殿前的魚沼飛梁,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桿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橋上,可以(3)左右。這種突破一字橋形的十字飛梁,在我國古建筑中也是罕見的。1.文中橫線上(1)(2)(3)處依次應填補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b.(1)珍品; (2)奇巧; (3)隨意c.(1)精品; (2)精巧; (3)任意d.(1)珍品; (2)精巧; (3)隨意2.文中加粗詞“巧奪天工”是針對什么而說的?3.三段文字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明對象的建筑結構特點(每個特點不得超過25個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①段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三)①馳名世界的凡爾賽宮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鎮,它是人類藝術寶庫的一顆燦爛的明珠。②凡爾賽宮建于路易十四時代,1661年動土,1689年竣工,至今約有290年的歷史。全宮占地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宮殿建筑氣勢磅礴,布局嚴密、協調。正宮東西走向,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案。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的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的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宮殿外壁上端,林立著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優美,栩栩如生。③凡爾賽宮宏偉、壯觀,它的內部陳設和裝潢富于藝術魅力。500多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部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家具。宮內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遠涉重洋的中國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畫家、裝潢家勒勃蘭和大建筑師孟沙爾合作建造的鏡廊是凡爾賽宮內的一大名勝。它全長72米,寬10米,高13米,連結兩個大廳。長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園開的巨大的拱形窗門,另一面鑲嵌著與拱形窗對稱的17面鏡子,這些鏡子由400多塊鏡片組成。鏡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蘭的巨幅油畫,揮灑淋漓,氣勢磅礴,展現出一幅幅風起云涌的歷史畫面。漫步在鏡廊內,碧澄的天空、靜謐的園景映照在鏡墻上,滿目蒼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蔥蘢的園林中。④正宮前面是一座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園內樹木花草的栽植別具匠心,景色優美恬靜,令人心曠神怡,站在正宮前極目遠眺,玉帶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兩側大樹參天,郁郁蔥蔥,綠陰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處是兩池碧波,沿池的銅塑豐富多姿,美不勝收。1.第①段交代凡爾賽宮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說明方法突出凡爾賽的藝術價值。2.第②段是交代凡爾賽宮________和________的時間,然后說明全宮占地總面積,從中可以知道凡爾賽宮共分兩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說明方法,并各舉例分析其作用。 4.作為宮殿建筑,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有什么相似之處? 5.在建筑、陳設、裝潢等方面,兩座宮殿的主要不同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d二、b(a.廓(廊) b.聯(連)景(井) d.廷(庭)象(像)坐(座))三、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太和殿。四、c五、(一)1.列數字 2.連環形花紋 3.外;太和殿的外觀;內;內部裝飾4.最大;皇帝是龍的化身 5.方位詞: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立足點:朱漆方臺和雕金蟠龍 6.描寫 7.宏大壯麗,建筑精美(二)1 .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態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盤龍;魚沼飛梁 4.(1)圣母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飛閣流丹,氣勢非常雄偉。 (2)木雕飛龍: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 (3)魚沼飛梁:是一個方形荷花魚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飛梁,人行橋上可隨意左右。 5.空間順序 (三)1.地理位置;打比方2.動工;竣工;宮殿建筑;園林 3.“全宮占地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凡爾賽宮占地面積大、氣勢磅礴的特點。“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的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的形式”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它的端正、雄渾的特點。 4.規模宏大,布局嚴密、和諧,建筑精美,外觀壯麗。 5.故宮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權地位;凡爾賽宮講究藝術魅力和欣賞價值。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傳統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2.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3.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4.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5. 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3.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準備
一、導語設計
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即1406年),歷時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1925年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它是世界上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 蟠(páan)龍 鎏(liú)金 玉璽(xǐ) 妃嬪(Pín) 湛(zhàn)藍 .......
上諭(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宮 修繕(shàn) 擊罄(qìng) 詔(zhào)書 .......
(2)詞語解釋
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2.提問:
(1)故宮坐落在什么地方?
(2)故宮的規模有多大?
(3)故宮為什么又叫“紫禁城”?
(4)皇帝的金殿在什么大殿中?
3.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
明確:*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御花園 順貞門 神武門
三、理解文章的說明對象及說明對象的特征
本文是一篇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故宮博物院。記得在學習《中國石拱橋》時,曾明確:說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宮博物院的哪些特征來寫?請迅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中間(3~15)是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最后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五、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1.學生精讀5~8段,思考:
(1)第六段總的順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兩個“立足點”,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明確:兩個“立足點”分別是方臺和雕金蟠龍。下面以方臺為立足點,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兩旁寫。上面以雕金盤龍為立足點,依次向下、向周圍寫。
(2)文章強調中軸線用意是什么?
明確:說明建筑意圖——把皇帝寶座安在中軸線上,以象征皇權。
(3)第六段的說明重點是什么?
明確:重點說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為什么太和殿介紹得最詳細?為什么多次寫龍?
明確:三大殿是故宮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顯故宮氣派的地方,所以介紹得最詳細。
主要寫龍的原因有兩條: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決定的。故宮建筑突出龍,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二是龍的象征意義決定的。歷朝歷代皇帝都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龍也是作為皇權的化身。
六、課堂小結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10
關于紫禁城(樓慶西)
1.紫禁城的規劃
1403年,明成祖朱棣任命侯爵陳珪和工部侍郎吳中負責北京和紫禁城的規劃設計。
任何一幢或一組建筑,決定其規模和內容的自然首先是它們的功能需要,宮殿建筑也是如此。紫禁城是封建帝王執政和生活之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辦理政務,需要有舉行各種禮儀和處理日常政務的殿堂、衙署、官府;第二是生活起居,包括皇帝、皇后、眾多的皇妃、皇子和太祖、太后生活、休息用的寢宮、園林、戲臺等;第三是供皇帝及其家族進行宗教、祭祀活動與念書習武的場所,如佛堂、齋宮、藏書閣、射騎場等;還有為以上各項內容服務的建筑設施,包括膳房、作坊、禁上房、庫房以及龐大服務人員的生活用房。據統計,在紫禁城內總共有近千幢房屋。
從歷代皇宮建筑群的規劃可以看到,帝王處理政務的殿堂總是放在宮城的前面,稱為前朝;生活起居部分放在后面,稱為后寢或后宮;這種合乎實際功能需要的前朝后寢的布局成了歷代皇宮的基本格局。明朝的紫禁城也是這樣,在這里,屬于前朝部分的主要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位于中軸線的前部,它們是皇帝在重大禮儀和節日召見朝廷文武百官,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不但有龐大的殿堂和廣闊的庭院,還要有做各項準備和作為儲存設備的眾多配殿與廊廡。
后寢部分有處于中軸線上的乾清、交泰、坤寧三座宮,它們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處理日常公務及舉行內朝小禮儀的場所。三宮的兩邊有供太后、太妃居住的西六宮;供皇妃居住的東六宮和供皇太子居住的東西六所;供宗教與祭祀用的一些殿堂,供皇帝休息、游樂的御花園以及大量服務性建筑也散布在后寢區里。所有這些前朝、后寢兩部分的各種建筑都按照它們不同的功能和性質分別組成一個又一個院落,前后左右并列在一起,相互之間既有分隔,又有甬道相聯,組成龐大規模的皇宮建筑群。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王朝。他的臣下在咸陽興建起宏大的宮室。劉邦因為剛打下天下就大興土木而感到不妥,丞相蕭何對他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無以重威。”(《史記·高祖本紀》)可見古人早就知道宮殿建筑需壯麗宏大以顯示皇帝之重威。明朝帝王通過紫禁城所要表現的正是這種一代王朝的無上權威與宏偉的氣勢。
當時的規劃者是采取什么手法來實現這種要求的,遺憾的是,沒有發現保留至今的第一手文字與圖像資料,我們只能通過對紫禁城的具體研究與分析去探討當時規劃的思想與手法。
2.紫禁城建筑布局
在中國古代,禮可以說是統治者用以治國的根本。禮制是什么?《禮記》第一篇《曲禮上第一》說得很清楚:“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是決定人倫關系,明辨是非的標準,是制定道德仁義的規范。禮不僅是一種思想,而且還是一系列行為的具體規則,它不僅制約著社會倫理道德,也制約著人們的生活行為。這些規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就是建立一種等級的思想和等級的制度。
在一部《禮記》中可以見到不少有關建筑形制的規范與要求。《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中將城市分為天子的王城,諸侯的國都和宗室與卿大夫的都城三個級別,規定:“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途九軌,環途七軌,野途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途以為諸侯經途,野途以為都經途。”這是說王城的城樓高九雉,每雉高一丈,即高九丈;諸侯城樓按王城宮隅之制即高七雉;宗室都城城樓則按王城門阿之制,只能高五雉。王城的經途即南北向大道寬九軌,可并行九輛車;諸侯城的經途相當于王城環城道路的寬度,即寬七軌;而宗室都城的經途,只能有王城城外道路的寬度,即五軌之寬。
《禮記·禮器第十》中講:“有以大為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為貴也。”又說:“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有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規定從宮室、器皿的大小,死后墳頭的高低,棺槨的厚薄都有等級的區別,越大越高貴。在宮室、廟堂的建造中,又以建筑群的規模和房屋之高低為貴賤的標準。
為了讓禮在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歷代統治者制定了各種更為具體的規章制度,并將它們列入國家的法典。唐朝的《營繕令》中規定:都城每座城門可以開三個門洞,大州的城正門開兩個門洞,而縣城的門只能開一個門洞。帝王的宮殿可用有鴟尾裝飾的廡殿式屋頂,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只能用歇山式屋頂,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式屋頂。明朝在建國之初即對親王以下的各級官民的宅第規模、形制、裝飾都有明確的制度。《明會典》中規定:公侯,前廳七間或五間,中堂七間,后堂七間;一品、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
“間”指房屋的寬度,兩根立柱中間算一間,間數越多,面寬越大。“架”是指房屋的深度,架數越多,房屋越深。“廡殿”“歇山”“懸山”都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形式,根據它們不同的構造和形式,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分別代表房屋由高級到低級的不同等級。所以,等級制在建筑上通過房屋的寬度、深度,屋頂形式,裝飾的不同式樣等被表現出來,建筑往往成了傳統禮制的一種象征與標志。與其他類型的建筑相比,宮殿建筑的象征與標志作用自然會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所以我們首先從禮制的秩序與等級來探討紫禁城的規劃與建筑布局。
先從位于中軸線上的各座城門、院門說起。午門是整座宮城的大門,位于紫禁城的最南面。高高的城臺上,中央有一座九開間的大殿,在它的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在這殿屋兩端各有一座方形的殿堂,這種呈冂字形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午門大殿用的是廡殿重檐式屋頂,這也是屋頂中最高級的式樣。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大門,同時又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和戰士戰后凱旋向皇帝獻俘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圣旨,頒發年歷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官員犯死罪,傳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說,其實明、清兩朝執行死刑斬首示眾的地方是在離午門有相當距離的菜市口,午門廣場只是對官員執行“杖刑”的地方。午門城臺下正面有三個門洞,左右城臺各有一門稱為掖門。正面中央的門洞是皇帝專用的門道,除皇帝外,皇后在完婚入宮</PGN0120B.TXT/PGN>時可進此門;各省舉人匯集京城接受皇帝殿試,中了狀元的進士可由此門出宮,這算是特許的了。百官上朝,文武官員進出東門,王公宗室進出西門。如遇大朝皇帝升殿,朝見文武百官人數增多,和皇帝殿試各省晉京的舉人時,才把左右掖門打開,文、武官分別進出東、西兩掖門,各省舉人則按在會試時考中的名次,單數走東掖門,雙數走西掖門。一座午門的五個門洞也表現出了如此鮮明的等級制度。
紫禁城的后門為神武門,位于中軸線之北。神武門原稱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門。清朝第二任皇帝康熙名玄燁,為了避諱,將玄武門改為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周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
午門的北面是紫禁城前朝部分的大門太和門。太和門不是宮城之門而是一組建筑群體的大門,因此它沒有采用城樓門的形式,用的是宮殿式大門。大門坐落在白石臺基之上,面闊九開間,進深四間,上面是重檐歇山式屋頂,這是在屋頂中僅次于重檐廡殿頂的等級,大門之前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只銅獅把門,銅獅坐落在高高的石座上,張嘴瞪目,形態十分雄偉,增添了這座大門的威勢。明、清兩朝的帝王除在重大節慶日必須親臨太和殿舉行大朝儀式外,平日遇到需下詔頒令時往往在這座太和門內接見文武百官。所以太和門除了作為前朝的大門外,還有“御門聽政”的用處。
紫禁城后宮部分也有一座大門,稱乾清門,它位于前朝保和殿的北面,也是一座宮殿式大門。面闊五開間,單檐歇山式屋頂,也有白石臺基,門前左右也有一對銅獅子把門。但它畢竟是后宮的大門,所以在屋頂形式、面闊大小、臺基高低、銅獅子的形態上都比太和殿要低一個等級。在禮制規定的許可范圍內,為了不失后宮大門的身份,特別加建了兩座影壁,呈八字形聯接在大門的左右,與乾清門聯成為一個整體,使這座宮門也頗有氣勢。
我們再看一下中軸線上的幾個庭院、廣場和廣場上的主要建筑。從午門進紫禁城,首先來到一個橫向的廣場,面積有26000平方米。北面為太和門,左右兩邊各有門廊圍合成為封閉性的庭院。在廣場的中間,橫列著一條稱為金水河的小河,橫貫東西,將廣場分為南北兩半。河上架著五座有漢白玉白欄桿的石橋,正對著太和門。紫禁城里并沒有自然河道,這條金水河從何而來?
原來在中國人的環境觀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種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風水的形式被固定下來,即使沒有自然的地勢環境,也要人工創造出相應的條件以求得吉祥與安寧。紫禁城在興建時,用挖掘護城河的泥土在宮城的北面堆筑了一座景山,又從護城河中引出水流,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宮中,并讓它流經幾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環境。于是,在這座重要的太和門前出現了這條金水河,河道彎曲如帶,也稱為“玉帶河”。當年皇帝御門聽政,文武百官清早就立候在這條玉帶河的南面,等帝王駕到,即從太和門的左右兩側臺階上門聽旨。玉帶河不僅具有風水作用,也有排泄雨水、供水滅火的功能,它橫貫太和門前,無疑也增添了環境的意趣,加強了廣場的藝術表現力。
進入太和門到前朝部分。先是一個十分寬廣的庭院廣場,紫禁城的中心大殿太和殿就坐落在廣場之北。太和殿是宮城最重要的一座殿堂,皇帝登基、完婚、壽誕,每逢重大節日接受百官朝賀和賜宴都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禮儀。其后的中和殿是帝王上大朝前做準備與休息的場所。中和殿北面的保和殿是皇帝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的殿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組成紫禁城前朝的中心,無論在整體規劃與使用功能上都處于整座宮城最重要的位置,尤其以太和殿最為突出。
太和殿面闊11開間,共寬60.01米;進深5間共33.33米;通高35.05米;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它是中國留存的古建筑中,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屋頂最高的一座大殿。屋頂自然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臺基有三層,共高8.13米,三大殿共用這座大臺基。三層臺基的四周有石欄桿相圍,臺基的前后左右設有臺階,其中前后的臺階有左右并列的三道,中央一道為專供帝王上下的御道,御道上雕著九條龍紋。在最上面的一層臺基上,位于太和殿的前方,還布置著象征國家長治久安、江山永保的銅龜、銅鶴、石嘉量、日晷和成排的銅香爐。每當大朝之日,龐大的儀仗隊羅列廣場,旌旗招展,百官上朝,鐘鼓齊鳴,殿前香煙繚繞,這氣氛是頗具感染力的。試想當年朝廷百官或各路使節要覲見皇上,先在午門或太和門外候旨,然后經幾道門闕進入廣場,穿過儀仗隊,爬上高高的三層臺基才能進到太和殿,這種環境造成了一種威懾力。當年的規劃者和匠師們就是這樣運用最大的廣場,最高的臺基與建筑,最講究的裝飾,通過環境的經營,及建筑本身的形象與裝飾使紫禁城威武壯觀
后宮也有三座主要的大殿。最前面的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朝前期這里是皇帝、皇后的寢宮,有時皇帝也在這里接見下臣,處理日常公務。其后是交泰殿,為皇后接受皇族朝賀的地方。最北面的坤寧宮為皇后居住的正宮。清朝時將它分作東西兩個部分。西半部分按滿族習俗,沿墻設大炕,室內安置大鍋,每逢祭日,皇室在這里殺豬、做米糕、喝酒祭祀諸神。東半部為皇帝結婚用洞房,設有龍鳳喜床,雙喜字影壁等。三座宮殿同處于中軸線上,并且坐落在同一座臺基上。乾清宮與坤寧宮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按禮制,后宮比前朝要低一個等級,所以這里的臺基只有一層。乾清宮前面的庭院遠沒有前朝的那么寬廣,在乾清門與大殿之間還連著一條甬道,使人們進入后宮大門后直接可以走到乾清宮而不必由庭院登上高高的臺基。凡此種種,都可以使人明顯地感到這里是供帝王生活的寢宮,不需要像前朝宮殿群那樣地威嚴而宏偉。
紫禁城的規劃與建筑布局運用了五行學說的觀念。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古人認為世上萬物皆分陰陽,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方位中前為陽,后為陰;數字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等。在紫禁城,屬于陽性的帝王執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將皇帝、皇后生活的寢宮放在后方,這不僅適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陰陽之說。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后宮部分只有兩座宮(即乾清和坤寧二宮,交泰殿是后期加建的),符合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之說。
古人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所組成。地上的方位分作東、西、南、北、中五方;天上的星座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官;顏色分為青、黃、赤、白、黑五色;聲音分作宮、商、角、徵、羽五音階。同時還把五種元素與五方、五色、五音聯系起來組成有規律的關系。例如天上五官的中官居于中間,而中官又分為三垣,即上垣太殿,中垣紫微,下垣天市,這中垣紫微自然又處于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為天帝居住之地。地上的帝王既然自稱為天之子,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宮殿也應該稱為紫微宮。漢朝皇帝在都城長安的未央宮即別稱紫微宮。明、清兩朝把皇帝居住的宮城禁地稱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據了。五官除中官外,東官星座呈龍形,與五色中東方的青色相配稱青龍;西官星座呈虎形,與西方的白色相配稱白虎;南官星座呈鳥形,與南方朱色相配稱朱雀;北官星座呈龜形,與北方玄色(黑色)相配稱玄武。所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成了天上四個方向星座的標記,也成為地上四個方位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人間的神獸。秦漢時期已經有了四神獸紋樣的瓦當,成為當時用在宮殿上的特殊瓦當。唐朝長安的皇城和宋朝汴梁的宮城,它們的南門都稱為朱雀門,北門都稱為玄武門。明、清朝紫禁城的午門也稱為“五鳳樓”,鳳本屬鳥類,所以午門也是朱雀門,北面的宮門自然稱玄武門。
五種顏色中,除了東青、西白、南朱、北黑以外,中央為黃色,黃為土地之色,土為萬物之本,尤其在農業社會,土地更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黃色成了五色的中心。在紫禁城,幾乎所有的宮殿屋頂都用黃色琉璃瓦就不奇怪了除了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之外,紫禁城的規劃者和營造者還采用了哪些原則和相應的手法呢?我國著名的建筑史學家傅熹年教授從紫禁城院落面積和宮殿位置的模數關系上進行了探討。他對紫禁城主要院落和重要建筑仔細測量與分析,發現了一些現象:
首先,測得后寢二宮組成的院落東西寬118米,南北長218米,二者之比為6∶11;由前朝三大殿組成的院落東西寬234米,南北長437米,二者之比同樣為6∶11;而且后者的長、寬都幾乎為前者的二倍,即前朝院落的面積等于后宮院落的四倍。其次,在后宮部分的東、西兩側各有東西六宮和東西五所,經測量,這東、西兩個部分的長為216米,寬為119米,這尺寸與后宮院落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前朝院落與東西六宮、五所的面積都可能是根據后宮院落大小而定的。傅教授認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對皇帝來說是“化家為國”,所以以皇帝的家,即后宮為模數來規劃前三殿與其他建筑群,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外,如果在后宮院落和前朝院落的四角各劃對角線,那對角線的交點正落在乾清宮和太和殿的中心。這很可能是一種決定建筑群中主要殿堂位置的設計手法,中心之前為庭院,之后安排其他建筑以突出主要殿堂的地位。這種現象在北京智化寺、妙應寺等重要寺廟中同樣存在。傅教授還發現,前朝三大殿共處的工字形大臺基,其南北之長為232米,東西寬130米,二者之比為9∶5。按陰陽之說,單數為陽,陽數為九屬最高,五居中,所以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之數,稱“九五之尊”。在這座重要的臺基上采用此數,應當說不是設計者的無意巧合。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宮城,占地達72萬平方米,近千幢的房屋面積也有16萬平方米,要把這樣多的建筑安排妥當,使它們既能滿足宮廷各種物質功能的需要,又要合乎禮制,創造出表現封建帝王權勢的空間環境,當時的規劃和營造者必然采取了各種技術與藝術手段,在缺乏確切史料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多方面的研究探討,從而揭示出古代營造者們的規劃思想與具體的設計手法。
(選自《中國古建筑二十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的讀音和字形,理解重點詞的詞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畫出故宮的建筑布局圖。
2、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結構順序和說明方法。
3、以太和殿為例,認識并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找準作者的立足點。學會介紹復雜景觀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二)情感目標:
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宮布局特點。
2、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結構和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1、認識并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學會介紹復雜景觀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自主掌握生字詞。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畫出故宮的建筑布局圖。
老師: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身邊常見的建筑物都有哪些呢?同安影視城去過嗎?它是模仿北京故宮建成的。里面有什么呢?請去過的同學介紹一下。
故宮,舊時的故宮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即1406年),歷時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1925年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它是世界上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PPT展示,同學朗讀)
事實上,故宮博物院現在中國一共有兩處,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者均為世界的旅游勝地。此外,1986年在沈陽故宮的基礎上建立了沈陽故宮博物院。本文具體指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說詞,原題為“古代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見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宮的研究專家黃傳惕先生,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編輯。下面,我們在他的帶領下正式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預習檢測
1、我們早自習大家都預習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獲,下面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填好故宮博物館的布局示意圖的建筑名稱。
(黑板上事先畫好示意圖框架,同學填好后,其他同學檢查更正,然后PPT展示正確的示意圖)
2、什么是建筑?建筑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雨果;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歌德。
建筑往往在造型、色彩、結構與周圍的環境的和諧統一等方面,給人音樂般的感受,有的象氣勢恢弘的交響樂,有的似舒緩幽雅的小夜曲。有的象詼諧生動的變奏曲。好的建筑藝術可以令人震撼,拓展想象力,讓你久久的回味……
我們學過的《中國石拱橋》是關于建筑物說明文,這篇也不例外。前文采用的是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看圖回答)
提問: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什么路線什么方向逐次介紹的?明確:按照空間順序,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說明的。
具體來說,以*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華殿、武英殿和稱“前朝”。然后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于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筑: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后出順貞門而離開故宮。
3、PPT展示故宮完整的布局結構圖。
三、整體感知
1、視頻跟讀(PPT播放故宮視頻,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按照字幕跟讀),要求:
(1)注意難讀字詞,加深文章印象。
(2)視覺感受故宮建筑群規模的宏大壯麗,建筑物的精美,體會其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2、觀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規模——宏大壯麗
•建筑物——精致美觀
•建筑布局——整齊統一
3、正音解詞,圈出難讀字音,班級交流,并解釋重點字詞。(請2個同學讀音,PPT更正錯誤,然后全班朗讀兩遍)
•矗立(chù)鰲頭(áo)
•金鑾殿(luán)湛藍(zhàn)
•琉璃(liúlí)額枋(fāng)
•蟠龍(pán)藻井(zǎo)
•中軸線(zhóu)擊磬(qìng)
•檀香(tán)攢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雍正(yōng)
•乾清宮(qián)坤寧宮(kūn)
•迥然不同(jiǒng)水榭(xiè)
玲瓏:形容(物)精巧細致,(人)機靈敏捷。
橫貫:(山脈、河流、道路等)橫向貫穿。
矗立:高聳直立。
矯健:強健有力。
繚繞:回環纏繞。
錯綜:縱橫交叉。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
井然有序:整齊而有秩序。井然,整齊的樣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遠,完全不同。迥:指距離很遠。
4、疏通字詞后,瀏覽全文。課文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該怎么劃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紹景山并記述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之所見。
四、合作探究
1、瀏覽1段,回答:
(1)故宮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確:北京中心。我們都知道北京市中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故宮坐落在這樣一個象征著國家威嚴和權利的城市中心,說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2)故宮的名稱還有哪些?
明確:紫禁城、故宮博物院。
(3)為什么叫紫禁城?
明確:關于“紫”的三種說法,“紫氣東來”說;天帝“紫宮說”;星座五宮,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稱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宮殿稱紫薇宮,“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嚴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宮便稱為紫禁城。;
(4)這段還介紹了故宮哪些方面?
明確:地位、歷史
2、齊讀第二段,思考:
(1)我們知道本文的說明對象是故宮,那么說明對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誰能又快有準地在文中找出來。
明確:故宮博物院建筑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2)這些特點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紹的是什么?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明確:故宮的整體布局、外觀概貌,體現出規模宏大壯麗的特點。列數字。
過渡句:這兩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的位置、歷史、建筑地位、總體布局、
外觀概貌、建筑總特點,給游覽者留下了一個總體印象。后文主要圍繞這三個建筑總特點展開,前面提到了建筑規模宏大,那么接下來我們看看其它特點是如何體現出來的。下面,我們跟隨黃傳惕先生的腳步,正式踏上故宮之旅。
3、請2位同學分別朗讀3、4段,同時PPT展示故宮全景示意圖。
說說以下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體現了故宮三大特點的哪些方面?
“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打比方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列數字宏大壯麗
“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桿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風流云”——建筑精美
“一千多個圓雕鰲頭”——列數字宏大壯麗
五、總結:這兩段主要講午門內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況,到此為止,我們初步領略了故宮宏大的規模,下節課,我們將深入故宮,感受故宮的金碧輝煌。
板書設計
14、故宮博物院
一、全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按照空間順序來說明,抓住重點有詳有略地進行說明。
二、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情況。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紹景山并記述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之所見。
三、說明方法:第3、4段段運用打比方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形象地說明了金水河的外觀與三大殿的高度,以及圓雕鰲頭的數量。
六、布置作業:如下
六、教學反思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宮以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學會本文的介紹順序和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建筑群的宏偉壯麗,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紹故宮建筑的布局與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以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提問法、朗讀法
課時數:2課時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展示圖片,結合抗戰70周年大閱兵來進行導入
二、展示學習目標
三、故宮簡介
四、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五、字詞積累
(一)讀一讀
金鑾(luán)殿 鎏(liú)金 湛(zhàn)藍 翊(yì)坤宮 擊罄(qìng) 矗立(chù) 鰲頭(áo) 琉璃(liú) 蟠龍(pán) 中軸線(zhóu) 攢(cuán)在一起 乾清宮(qián)額枋(fāng) 藻井(zǎo) 矯健(jiǎo) 迥然不同(jiǒng)
(二)記一記
玲瓏 矗立 橫貫 矯健 繚繞 掩映
井然有序 錯綜 迥然不同
六、整體感知,分組討論
1.故宮有什么特點?試從文中找出根據來。
故宮的特點:a、宏大壯麗b、建筑精美c、布局統一
這些特點集中體現了它的風格獨特
2.填好課后練習第一題的圖。思考文章按什么順序做介紹的?
整篇文章的說明順序:由南向北(空間順序)
七、通讀課文,理清思路
1.本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故宮?
故宮概況(位置、歷史、價值) 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 全貌
2.疏通文章結構(總分總)
總:概括故宮歷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總特點
1-2)
前朝太和殿
三大殿中和殿
文分保和殿
章3-15)結內廷乾清宮 構交泰殿
坤寧宮
御花園
總: 從景山俯視故宮
16)
空 間 順 序(南——北)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合作探討
1.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為什么?
2.在“內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為什么?
3.在介紹太和殿內景時,立足點是什么
?在書上圈點出方位詞。按什么順序介紹的?
4.太和殿為什么要設在中軸線上?其內景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裝飾?
5.“后三宮”的圖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這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二、跳讀課文,理清方法
全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說運用這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類別:如介紹三大殿及后三宮。作用:使文章層次分明。
列數字:如“御花園面積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作用:說明御花園建筑之多。
作比較:如“這里的建筑布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點。 打比方:如”仿佛進入蘇州園林。”作用:形象、直觀地說明御花園的園林特色。
三、拓展延伸
展示一組故宮的圖片,了解故宮建筑群的宏偉壯麗,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四、作業布置
介紹本縣或者本校最有有特色的一個建筑物。要求:注意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恰當的方位詞語),選定立足點。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13
知識目標
1.積累“磬、攢、鰲頭、琉璃、藻井、蟠龍、中軸線、金鑾殿”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和詞義。
2.了解祖國傳統的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3.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德育目標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方法
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提醒學生注意方位詞的運用。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理清課文說明順序當不成問題。
圖示法。刪繁就簡,一張醒目的方位示意圖便濃縮了全文的說明內容。
延伸拓展法。標新立異,轉換立足點口頭介紹故宮,內化課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故宮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劃分結構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重點研討太和殿相關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體會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說話訓練,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訓練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建筑物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顯示“故宮”全景錄像
故宮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中國數千年宮殿建筑藝術的總結性杰作,讓我們隨著作者去參觀故宮,去感受故宮的宏大壯麗和精美絕倫吧!
設計(二)
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
二、檢查預習,組織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為話題進行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圖片交由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全體同學,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學生提供的資料可能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于學生熟悉說明對象,為理解課文作準備。
2.請游覽過故宮的同學談談見聞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攝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3)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造句略。
2.學生大聲讀課文兩遍,給每個自然段加上序號,注意方位詞語的運用。
3.教師要求學生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4.選三位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余同學補充。
明確:*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御花園 順貞門 神武門
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明確空間順序。
(1)師生一同回顧關于說明文的說明順序的知識。
多媒體顯示: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宜采用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寫建筑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以讓讀者看明白。 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便于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2)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3)學生默讀課文,按文章的說明順序填寫下面的故宮示意圖。
教師總結: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時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逐次介紹建筑物。作者沿著參觀路線,以*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華殿、武英殿合稱為“前朝”。然后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于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筑: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后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這樣寫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學生思考,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中間(3~15)是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最后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五、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多媒體顯示太和殿內景。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14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祖國傳統的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2.了解行蹤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道德、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展示圖片,激情導入
利用圖片,將故宮博物院的特點直觀展示在學生面前,達到圖文融
合。引導學生深情朗讀第二自然段的末句。
二、 默讀全文,初步感知
1、 生字詞的掌握(隨機檢測)
2、 快速搶答,檢測學習效果
①故宮博物院坐落在哪里?
②“三大殿”具體指哪三座大殿?
③皇帝在哪座大殿舉行登基大典?
④雍正后,封建學子的最高級考試在哪座大殿進行?
⑤“后三宮”具體指哪三宮?
⑥在北京旅游時,假如你要由神武門到天安門與另一隊同學匯合,要穿過哪些門,哪些大殿? (盡量走直線)
三、 比較閱讀,掌握重點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著名的說明文,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因此得以入選初中語文教材。下面是詞典中對“故宮”的解說。試比較閱讀,說說文章強在哪里?
詞典上的“故宮”詞條: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即14XX年),歷時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1925年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教師預設:
1、 順序清晰:按照參觀順序,由南至北(找出交代行蹤的詞句)
2、 詳略合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想一想:太和殿為什么詳細介紹?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
3、 說明語言:準確、科學
4、 情感真摯:自豪、幸福
(本環節重在引導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以本單元前面所學知識為鋪墊,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掌握。學生自學,互相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四、作業設計
1、 到網上查找故宮博物院的,加深對故宮博物院的了解。(北京市旅游網)
2、 以參觀順序為序,寫一篇作文《我的學校》,注意詳略得當,充
滿真情。
板書設計:
故宮博物院
黃傳惕
特征: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順序:參觀順序,由南至北
詳略: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15
作 業 導 航
1.把握本文的說明順序,注意方位詞語的使用
2.把握常用的說明方法
3.了解故宮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一、基礎部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矗立(chù) 琉璃(liú) b.湛藍(zhàn) 藻井(zào)
c.擊磬(qìnɡ) 金鑾殿(luán) d.蟠龍(pán) 中軸線(chóu)
2.解釋加點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肅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課文填空。
(1)故宮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國現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歷史了。這是________兩代的皇宮,當時叫__________。
(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參觀路線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軸線。
4.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 )
(2)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 )
(3)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 )
閱讀下文,完成5~9題。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tian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5.課文介紹故宮博物院時,褒什么?貶什么?
6.第二段在介紹太和殿內景時,用了六個方位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這些詞語看該段的立足點是什么?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7.為什么對龍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8.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說明重點?
9.強調太和殿建筑在中軸線上,用意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閱讀《氣候的威力》(節選),完成10~13題。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并不真正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風來說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級臺風的風速也不過是每秒32.6米,但10級以上大風就足以使墻傾屋毀、地動山搖,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使人類的生命財產遭到巨大損失。而在南極,風速卻常常可以達到每秒55.6米,有時甚至可達每小時三百多千米!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這樣的風速對于人類的生存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威脅。
③大風的直接后果則是導致了極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蘇聯人在他們設在東南極中心地區的東方站里,觀測到了-88.3℃的極低溫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東方站又記錄到了-89.6℃的溫度;同年7月,新西蘭人在他們的萬達站也記到了同樣的溫度。這還不是最低溫度。據說,1967年初,挪威人在極點站曾記錄到-94.5℃的最低溫度。(b)在這樣的氣溫之中,一塊鋼板掉在地上,就會摔得粉碎,一杯熱水潑到空中,落下來就變成了冰雹。(c)
④南極的氣候不僅表現在狂風和嚴寒上,而且表現在它的變幻莫測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勝防。例如,1970年,美國的一架運輸機在只剩下最后40分鐘的路程時,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風。結果,運輸機失去了控制,折斷了一個翅膀,撞壞了著陸架。實際上,在南極的活動中,像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10.下面是對上述4段文字內容的概括,其中不恰當的是( )
a.人類不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極的風極大,被稱為“風極”。
c.南極氣候極度寒冷。
d.南極的氣候變幻莫測。
11.第②段所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其中“舉例子”方法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舉例子”方法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這種條件下,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多大的威脅和考驗就可想而知了”這句話應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處,(b)處,(c)處。正確的是________
13.第③段所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順序,從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三、試一試
14.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課,一學生伏在桌上睡著了。“啪!——”老師用教棒敲醒了睡覺的學生,很生氣地說:“你怎么這樣不爭氣,一摸到書,就睡著了。”
學生抬起頭,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師和同學都笑了。
參考答案:
一、1.b(藻—zǎo)
2.直立、高聳 深 恭敬 蟠曲
3.(1)北京的中心 最大 最完整 五百多 明清 紫禁城
(2)解說詞 空間順序 南 北
4.作詮釋 列數字 打比方
5.褒:建筑物的精美,勞動人民的智慧,歷史文化價值。 貶:故宮是封建統治的中心,它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明清共24個皇帝在此盤踞。作者憎恨、揭露他們。
6.正中、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以朱漆方臺為立足點,由上向后,向兩旁;以雕金蟠龍為立足點,向周圍,向下。
7.因為故宮的建筑突出龍,所以對故宮的說明也要突出龍。而龍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龍天子”,也是皇權的象征,突出龍,也就是突出皇權的威嚴。 而太和殿又是皇帝發號施令,統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這里到處要突出龍的形象。
8.太和殿與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寶座所在地,是皇帝權力的象征,是舉行重大典禮時皇帝受朝賀的地方。
9.突出皇帝寶座就在這條線上的中心點,突出皇權這個核心。
二、10.a
11.作比較 列數字 舉例子 大風對人類生存是嚴重的威脅
12.c
13.舉例子 邏輯 概括 具體
三、14.我是睡著了,還拿著書呢!(能強調學生用功,逗樂師生即可)
《故宮博物院》評估測試 篇1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故宮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結構特點,可以運用總分結合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本文的寫作思路,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的得當的寫作方法,形成描寫復雜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獲得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說出故宮的布局特點和行文思路。
【教學難點】掌握事物說明文空間順序的寫作特點,并體會故宮的建筑美。
三、教學方法
游覽參觀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故宮博物院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聯系學生平時在影視作品中對故宮的印象,增強本課的帶入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是首先寫了故宮哪些宮殿呢?
2.這幾座宮殿的順序是怎樣的?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寫宮殿的句子,從中發現文章的書寫順序:“中軸線”“南向北”。
(三)深入研讀
在大致了解故宮的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導游”帶我們去看看故宮為大家講解課文中提到的這些宮殿,通過這個環節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故宮結構,同時很好的鍛煉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1.教師繼續引導發問:“如果你去故宮你會選擇那些宮殿去參觀呢?”
明確:太和殿。
2.大家為什么想去這個地方參觀呢?
明確:發現文中主要寫的事物。引出詳略得當的寫法。在描寫這樣一個復雜事物的時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無法寫出亮點來抓住讀者眼球的。體現了作者在寫作時的重點突出。板書:詳略得當。
3.范讀:
(1)“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
(2)“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
3.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體會作者此時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寫故宮的呢?
明確:作者是在遠處和近處去描寫的。
教師總結概括:作者是站在遠處整體的總寫,從近處上詳細的分寫,將事物的整體和局部充分的展示于讀者的面前。板書:總分結合。
(四)拓展延伸
作者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景山上會看到哪些景象并談談你的感受。
(五)小結作業
以“我與故宮”為主題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利用本文學到的“總分結合”的手法說出來或者寫出來,字數不限。例如: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