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語言(通用4篇)
談語言 篇1
學習重點:
1. 初步了解議論文的特點,學習閱讀議論文和寫作議論文的方法。
2. 獲取文化營養,豐富思想,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辨的習慣,享受思辨的樂趣。
3. 培養閱讀欣賞議論文的興趣和習慣。
4. 議論文的閱讀和寫作所帶來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對于記敘文寫作的立意、選材也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建議
1. 本文的論點未直接提出,可組織學生討論,以提高分析課文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2.
“七月流火”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弄巧可能成拙。但此例的直接意義卻在于讀書不能望文生義。教學中可借此例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最好水平”,作者說在書面語中不能用,在口語中勉強可用,因為本文是在談論書面語。其實,用在口語中也是錯誤的,也不可取,口語也要規范。
學習內容
1. 大雅似俗的風格
王力先生的《談語言》是一個談話記錄,因此與一般的文章不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風格。表面看來信馬由韁,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然而所說的內容卻是一位語言學家所深思熟慮的關于語言運用的基本原則,而且脈絡清晰。因而,這篇課文實在是大雅似俗。
2. 關于課文的論點
本文談論的是書面語的使用問題,其論點是“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范化”。它有兩個分論點。第一個分論點是“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第二個分論點是“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課文的論點并沒有直接提出,而是化解為兩個分論點。分論點也沒有直接提出,而是隱含在或者說滲透在具體的論述中。這種情況在文章中比較少見,但在談話中也并非絕無僅有。因為談話必須平易,而直接說出論點可能過于莊重。而且談話中,句子與語境的關系更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時,談話常常是開始的時候想到了最重要的內容,然后又想到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達完整。
有人習慣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為論點,可能認為本文的論點是“既要考慮規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把這話作為論點的困難在于:第一,所指不明,究竟這里的規范化和大眾化指什么?第二,文章談論的是書面語與口語的關系,“大眾化”指的其實是“不能脫離口語”,只是因為上下句都談到了讀者,才說成“大眾化”。第三,作為論點,這里的“考慮”顯然是多余的,因為上文說到“不能忘了”,這里才用“考慮”與之呼應。有人可能會認為論點是“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這種認識的困難還在于,直接表達論點的句子應當較為簡約,比如說成
“口語的加工,既要考慮規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能不能認為文章的論點是“書面語應當口語化,規范化”?這樣也不行。因為“書面語口語化”的說法不通,所謂“化”是向某個方面某種性質轉變的意思,但口語在前,書面語在后,怎么能把后來的轉變為原有的呢?“書面語規范化”的說法也不通,因為并不是先有了一種不規范的書面語再使之規范,作者的意思是對口語進行加工,進行規范化。那么,說文章的論點是“文章要口語化,規范化”如何?那也不行。因為“文章規范化”會使人誤認為是文章形式本身的規范化。這是不是說文章的論點只有一種表述形式呢?那倒不是,比如本文的論點就可以表述為“書面語應當是經過加工的口語”。其實,“經過加工的口語”,就是“口語的規范化”。
3. 課文中一個結構復雜的句子
因為是談話,所以本文的語言和一般的議論文相比,多用短句,多用單句,句子結構也比較簡單。但既然是議論文,與記敘文相比,句子還是長一些,結構復雜一些,復句中的關聯詞語多一些。這里只分析一個結構復雜的句子:“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該句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句。從結構上說,這只是一個單句。問題在于,“不懂得”的賓語是由一個復句結構充當的。有的語言學家把這樣的單句叫做超句,而且這個復句結構又是一個多重復句,總體上是假設復句,前一個分句本身又是一個并列復句。作者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結構復雜的句子呢?答案只能是:表達思想的需要。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正是第一個分論點“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但在這個具體的語境中,作者不能把這個分論點寫上去,如果那樣,必然會前言不搭后語。因為這里是在批評反面現象,所以說“脫離了口語”。為了表意更加充分,更加飽滿,也為了句式更加流暢,作者又換個角度說“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對這種反面現象的最好批評,莫過于指出其結果:“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于是就形成了一個多重復句:“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而這個復句所闡明的道理與上文所批評的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那就是:那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于是作者就把這個復句結構作“不懂得”的賓語,形成了有人稱之為超句的復雜的單句:“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
關于結構
課文可分成三部分。全文的結構提綱如下:
(一)(1自然段)愛好寫作的人應當愛語言,掌握好語言。
(二)(2——5自然段)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
(1)(2自然段)某些人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2)(3——4自然段)例證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3)(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樸實的好。
(三)(6——12自然段)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
(1)(6、7自然段)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
(2)(8、9自然段)例證某些用語的不規范。
(3)(10自然段)既要規范,又要大眾化。
(4)(11自然段)不應以“約定俗成”反對規范化。
(5)(12自然段)規范的標準是發展的。
【模擬試題】
《談語言》
一. 知識積累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時髦( )圩堤( )斟酌( )
勉強( )邏輯( )
2. 辨字組詞。
握( )撐( )僵( )疆( )
違( )諱( )譬( )髦( )
揖( )輯( )
3. 解釋下列詞語。
(1)弄巧成拙:
(2)適得其反:
(3)以訛傳訛:
(4)約定俗成:
(5)一勞永逸:
4. 選出下面句子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
a.他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給于人的甚多。
b.一路行來,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興昂然。
c.他畫的人物一個個栩栩如生,莫不惟妙惟肖。
d.自然界中生物的發展,終與導致人類這種能改造自然的特殊生物的出現。
5.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他早年的作品語句過于 、 ,讀起來很繞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 、 ,平易近人,就很受讀者歡迎。
(2)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 ,反復 ,不要以訛傳訛。
(3)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 ,又要考慮 ,要能夠被讀者領會、理解。
6. 王力先生的《談語言》是一個談話記錄,因此與一般的文章不一樣。閱讀完課文后體會一下這篇文章有哪些特殊的風格,并把你的想法寫在下面。
7. 由于課文是一個談話記錄,所以論點不是直接提出,而是滲透在具體的談話中。閱讀課文,你能從談話中找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嗎?
中心論點:
分論點一:
分論點二:
8.
讀完課文后,你對書面語和口語的關系有哪些新的認識?寫文章要注意用語要規范,不能脫離口語,平時你寫作文時注意過這些問題嗎?重新讀一下你以前寫過的作文,你一定會發現在這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試修改這些習作并盡量在以后的寫作中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二. 強化閱讀
許多寫文章的人,從中學生到大學教授,從新聞記者到作家,拿起筆來總想我現在是寫文章,跟說話不一樣,要把語言裝飾得“華麗”一點,把語句表達得“文雅”一點,把文章寫得“美妙”一點。于是總想造一些時髦的句子,東拐西纏多繞一些彎子。實際呢?弄巧成拙,適得其反。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就不可能
是準確、鮮明、生動的。
有一篇描寫英雄到大海救人的報道說:“他冒著刺骨的寒風,邁著凍僵的雙腳跳入了沸騰的大海。”這是一個很費解又不準確的句子,作者在說話時絕不會這么說,這叫“故作姿態”。
還有篇報道,出現“他冒著七月流火在圩堤上東奔西走”這樣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詩經》,指夏歷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動,并不指天氣炎熱。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氣炎熱就不對。我們平常說話從不這樣說,可能說“冒著烈火”、“頂著烈日”,如果說“我冒著七月流火怎樣怎樣……”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讀者歡迎,我自己就愛看他晚年的作品。這是什么原因呢?我認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他早年的作品語句過于修飾、做作,讀起來很繞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樸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讀者歡迎。這對我們后人是一種啟發。
9. 選段部分論說的中心是 。
10. 作者為了證明論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11. 選段第1段中三個加點的詞語,各是指寫文章的什么弊端呢?
“華麗”是指 。
“文雅”是指 。
“美妙”是指 。
12. 你喜歡朱自清的早年作品還是晚年的作品?為什么?請舉例說明。
三. 鏈接課外
語言如鏡
①語言是一面鏡子,是人用口吐出來的,還是人用筆寫出來的,能照出他的思想。
②比較明顯的是胡屠戶這一類“粗人”,在他口里,中舉前的范進是個“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鵝肉”的“現世寶”,中舉后的范進則是“才學又高”、比城里張府周府里的紳士還“體面”的“賢婿老爺”。這方面較“雅”的例子,則是蘇學士從和尚那里享受的“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級別不斷提高的待遇。一個是胸口長毛滿臉橫肉的屠夫,一個是慈眉善目淡泊名利的出家人,語言卻照出了他們的共同點——勢利。
③當然,人只有
之分,正如李子有大小甜澀之分一樣,在所難免,只要“言為心聲”倒也能讓人接受。若用語言裝飾門面、掩蓋本質,則是可笑可嘆可憎了。劉阿斗所謂“此間樂,不思蜀”,雖然“數典忘祖”,倒也憨態可掬,而后來鸚鵡學舌般地說“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則讓司馬氏笑掉大牙了。
④更有甚者,有時“粗”的語言能照出人的真成率直,如魯達、焦大。“雅”的語言則照出人的虛偽貪婪,如蔡京、賈珍之輩。政治家中,彭德懷的罵娘不也比陰謀家的口號動聽多了?
⑤近來報上“自我解剖”類的文章頗多,其主題多是對功名利祿嗤之以鼻,雖然發表了數十萬字的作品,得了若干次全國性的大獎,但仍然“很不夠”,“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每每讀到占有相當篇幅的這一類內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種吃魚吃到一半才發現另一半還沒有熟的感覺。這些文字照出來的形象,總令人覺得別扭。
⑥思前想后,語言真是一面“照妖鏡”。不管你是昧著良心說,還是曲著筆調寫,你的靈魂總被它照得一清二楚。
13. 在第①段括號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14. 第②段畫線的這句俗語,現在常說成 。
15.
第②段中,從胡屠戶與和尚的語言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共同點是勢利,寫法上卻有所不同。寫胡屠戶用_______手法,重在表現他 (用一個成語)的勢利特點;寫和尚則采用對偶,活畫出他 (用一個成語)的勢利特點。
16. 從學過的課文中舉出兩個勢利的人物例子。
(l)
(2)
17. 第③段中,聯系上下文,填入橫線中最合適的一項是( )
a. 聰明愚蠢
b. 善惡雅俗
c. 高矮美丑
d. 高尚卑劣
18. 第3段畫線句可以引出一個成語 。 “鸚鵡學舌”可以換成一個同義成語 。
19. 魯達是著名古典長篇小說《 》中的人物。
20. 用“嗤之以鼻”造一個句子。
21. 第⑤段中,這里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意思是: 。
22. 下面是對第⑤段中畫線句含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讀“自我解剖”類的文章,未讀完就會發現其語不真誠。
b. 讀“自我解剖”類的文章,讀完才發現其語不真誠。
c. 讀“數十萬字的作品”,未讀完就會發現其語不真誠。
d. 讀“數十萬字的作品”,讀完才發現其語不真誠。
23. 本文的標題不能作為全文的中心論點,因為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在10字以內概括)。本文從兩方面論述中心論點,一方面(第②段):
;另一方面(③④⑤段): 。
24. 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是 。
25. 本文的結構,我們認為是:
【試題答案】
《談語言》
一. 知識積累
1. 略 2. 略 3. 略 4. c 5. 略 6. 略。
7. 中心論點: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范化。分論點一: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分論點二: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
8. 略。
二. 強化閱讀
9. 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
10. 運用了舉例論證,通過具體的事例,讓說明的道理更加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11. 寫文章總想造一些時髦的句子;不樸實;寫文章不能夠樸素自然、平易近人。
12. 略
三. 鏈接課外
13. 無論(不管)總(都)
14.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15. 對比 前猖后恭 趨炎附勢。
16. 菲利普夫婦、奧楚蔑洛夫、賈雨村等。
17. b
18. 樂不思蜀 人云亦云。
19. 《水滸傳》
20. 略
21. 只是辛勤寫作,不追求名利。
22. a
23. 標題是比喻形式,作論點不明確 語言能反映思想 語言可以直接反映思想 用語言裝飾門面也不能掩蓋思想
24. 舉例論證。
25.
①|②③④⑤|⑥|理由:根據開頭總提與結尾總括的內容,本文主體部分從“用口說出來的語言”和“用筆寫出來的語言”兩方面論述中心論點,第②到第④段都是舉“用口說”的例子,第⑤段舉
“用筆寫”的例子。
談語言 篇2
【同步達綱練習】
一、為下面詞語中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1.弄巧成拙 a.zhuō b.zhuó c.zuó ( )
2.以訛傳訛 a.é b.huà c.è ( )
3.圩堤 a.wěi b.wéi c.yū ( )
二、用下列詞語造句
1.約定俗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頭頭是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適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勞永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為下面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一勞永逸 a.散失 b.安閑 ( )
2.七月流火 a.指向下移動 b.流動 ( )
3.不假思考 a.憑借,通過 b.與“真”相對 ( )
4.以訛傳訛 a.敲詐 b.錯誤的 ( )
5.適得其反 a.適合 b.正好 ( )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
1.( )
a.一時間,漫天的大霧把什么都遮沒了,遠處的電線桿也躲得杳無音訊。
b.這部輕喜劇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們所有的煩惱都渙然冰釋了。
c.參加保險雖不能使人化險為夷,但卻能在災難不期而至時,使投保者得到一筆賠償,盡量減輕損失。
d.王寶森之流貪污腐化,揮霍浪費國家財產,他們的人格可說是不名一文。
2.( )
a.據報道,山東的幾個老鄉確實修過機器,也到過大亞灣核電站,但為首的那位老兄不是農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有幾十年工齡的工人,修的也不是什么洋人修不了的機器,而是人家根本不屑一顧的破爛玩意兒,所謂“震”住洋專家一說純屬無稽之談。
b.讓國旗、軍旗和區旗邀游太空這一舉措的始作俑者,是兩位在五星紅旗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人……
c.這幾天,美國的一些國會議員和前政府官員還接連發表談話或給布什總統寫信,認為轟炸頂不了事,要干就干個痛快,派出地面部隊,推翻薩達姆,另立新政府。這就更與聯合國的有關決議本末倒置。
d.作為全市讀書競賽活動的倡導者,中共邢臺市委副書記王三堂曾對一次社會調查疾惡如仇:相當一部分家庭買書、藏書數量較少,讀書、用書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業余時間打麻將、泡酒吧引發了不少不愉快的事情。
3.( )
a.報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與五十多位同學不期而遇。
b.有人說:“生活提高了,生產就會提高。”這真是舍本逐末的說法。
c.他們個個生機勃勃,決心大干一場。
d.這篇文章觀點十分新穎,見解十分深刻,的確不同凡響。
4.( )
a.敵人被打跑了,但戰士們知道,他們不會甘心,一定會重整旗鼓的。
b.房租、郵費、電話費等,每個月都要近千元,若再開展活動,開支是左右為難了。
c.我相信他說的話是真實的,為什么要懷疑別人、杞人憂天呢?
d.對各種自然災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須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5.( )
a.西方詩歌很難譯得形神兼備,理性上我一貫贊同忠實,然而伴隨忠實而來的板滯或晦澀又常使我意興闌珊。
b.因為臨時有事,我未能去黃浦碼頭為他們送行,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對朋友失約,對此我一直耿耿于懷。
c.“神來”、“頓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經過千錘百煉之后,必然會產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選擇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學校時,既想報清華大學,又想報北京大學,總是見異思遷。
五、下面是某同學寫的一個作文的片斷,仔細閱讀后,用規定的修改符號(不必全使用),對不通的地方、有廢話的地方、有語病和錯別字包括標點使用不當的地方加以修改
初三是初中最重要一年的學習。我們要經受毅志力的考驗,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才不至于將來老大圖傷悲。因為,我們將來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而且,“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六、閱讀
(一)
①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復斟酌,不要以訛傳訛。報刊上的語言_________要被讀者仿效,____________更應該強調準確性,規范化。否則,會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制造混亂。
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過意見,認為“最好水平”這個說法在口語中運用勉強說得過去,而在報刊上運用就不對了。“水平”,原意是水鈉矯媯鈉矯嬗澇妒瞧降模揮懈叩橢鄭揮瀉沒抵幀r虼耍怠白詈盟健保俏ケ呈呂淼摹5牽兩癖ǹ乖謔褂謾白詈盟健閉飧齟省?br> 1.上面兩個段落中,作者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的論據屬于____________論據。
3.第一段中空格處應填的關聯詞是( )
a.既然 就 b.因為 所以
c.往往 因而 d.不僅 而且
4.第一段中的詞語“否則”在這是要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人知恥,勇于“懺悔”者不少。彩色戲曲藝術影片《包公誤》中,有這么一場戲:包公錯斷了邊關元帥狄龍謀殺太子一案后,先鋒官、狄龍之妻段紅玉也隨之被召回府。經過包貴的一再勸阻和包公的細心查訪,才發現這是一個錯案。公堂之上,當著狄龍夫婦之面,包公親自卸刑,要求包貴按法論罪,以儆百官。
人的一生,不可能白璧無瑕,一塵不染,有時會出點問題,事情的關鍵在于,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線,“自我凈化”,及時反省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自覺地清除齷齪的臟東西。可是我們有些同志,屁股不干凈,自己不愿“擦”,還怕別人替他“擦”。或四處奔波,托人說情,開脫罪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或輕描淡寫,隔靴搔癢地作一點自我“批評”;或徘徊猶豫,吞吞吐吐,下不了決心,怕“亮相”后丟人。其實,有錯不改,走到哪里都不會受歡迎,那才真正會降低威信。“包公請刑”,并沒有因此遭天下人恥笑,反使天下人覺得他執法如山,他因此受到更大的依賴和愛戴,威信更高。
斯大林說:“沒有自我批評,我們的黨就無法前進,就無法割開我們的膿瘡,就無法消滅我們的缺點。”毛澤東同志也早就告誡人們: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惟一有效的方法”。我們的同志應該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勇于解剖自己,改正錯誤,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1.從全文看,第1段中“懺悔”一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中“先鋒官、狄龍之妻段紅玉也隨之被召回府”的后一個“之”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輕描淡寫”一詞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靴搔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中“可是我們有些同志,屁股不干凈,自己不愿‘擦’,還怕別人替他‘擦’”這個句子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屁股不干凈”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一、1.a 2.a 3.b
二、提示:要在正確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造句,答案略。
三、1.b 2.a 3.a 4.b 5.b
四、1.c(a.“杳無音訊”應改為“無影無蹤”。b.“渙然冰釋”指嫌隙誤會消除。d.“不名一文”應改為“一文不值”,“名”意為占有。)
2.a(b.“始作俑者”是貶義。c.“本末倒置”應改為“背道而馳”。d.“疾惡如仇”指痛恨壞人壞事像痛恨仇敵一樣,用在這里不恰當。)
3.d(a.“不期而遇”指沒有約定而意外地相遇。b.“舍本逐末”改為“本末倒置”。c.“生機勃勃”指物,應改為“生氣勃勃”。)
4.d(a.“重整旗鼓”是褒義詞,應改為“卷土重來”。b.“左右為難”指人不知如何是好,應改為“捉襟見肘”。c.“杞人憂天”應改為“庸人自擾”。)
5.a(b.“耿耿于懷”應改為“悔恨不已”。c.“瓜熟蒂落”改為“柳暗花明”。d.“見異思遷”應改為“左右不定”。)
五、1.將“初三是初中最重要一年的學習”改成“初三是初中學習最重要的一年。”
2.“我們要經受毅志力的考驗”中“毅”改成“意”。
3.“才不至于將來老大圖傷悲”中“圖”改成“徒”。
4.刪去“才不至于將來老大圖傷悲”中的“將來”。
5.將“我們將來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中“將來”移至“都希望自己”之后。
6,把“而且”改為“所以”。
六、
(一)1.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復斟酌,不要以訛傳訛。
2.事實
3.c
4.報刊上的語言不準確不規范。
(二)1.承認錯誤
2.狄龍
3.把嚴重的問題輕輕帶過 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4.比喻 有錯誤的行為
5.要勇于自我批評
談語言 篇3
一、課程目標:1學習作者將中心論點自然地化于文中的論證方法和平易近人的談話方式。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3學會規范的使用語言。
二、教學策略:討論法、默讀法。
三、重點難點:重點 使學生把握本文的論點以及展開論點的方式。
難點 使學生從自身做起,規范地使用口語和書面語。
教 學 活 動
一、導入
師:我們生活中每天要說很多話,可能是太平常了,大家反而不會注意其中
的規范和修飾。我們平時常用的口語大多有它相對應的書面語,大家能不能舉幾個例子?:生:父親——爸爸
師: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書上的語言和我們平時說的口語究竟有什么關系?
生:書面語更規范。書面語是經過加工的口語。
師:今天我們就在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帶領下,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
二、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1.適當介紹作者情況和作品背景:、
2.師:這是一篇相當于學術講座的談話文,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
絡,把握文章結構和大意。3.抽多名學生發言;
4.師小結:見板書設汁㈠
三、組織學生討論,歸納中心論點
1.師:本文的論點未直接提出,而是自然地蘊含在談話之中,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歸納文章的中心論點,以提高其分析課文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3。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教師加以點撥,對學生有可能提出的說法逐一進行辯
駁。(見板書設計2)
由每組的負責人發言,說出討論出的中心論點。
(1)“既要考慮規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
(2)“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范化,又要號慮大眾化:”
(3)“書面語應當口語化,規范化:”
(4)文章要口語化,規范化:”
4.糾正學生習慣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為論點的做法,使學生明確以下內容:作
者淡淪的足書面語的使用問題,其論點可以歸納為“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范化”,它又可分為兩個分論點,第一個是“書面語不能脫離u語”,第二個是“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這是由本文的形式決定的,因為談話必須乎易,而直接說出論點可能過于莊重,而且談話中,句子與語境的關系更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時,談話是個逐步展開的過程,往往先把最主要的觀點說出來,然后逐步把思想表達完整。
【課后體會】本文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在初步接觸議論文之后掌握相關的知識,還要借用課文,的例子,啟發學生,使其具備一定的應用能力,規范地使用口語和書面語。如文中“七月流火”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弄巧可能成拙,但此例的直接意義卻在于讀書不能望文生,,教學中可借此例引導學生認真讀書。
談語言2
教學執行時間:2005年10月27日
一、課程目標:1學習作者將中心論點自然地化于文中的論證方法和平易近人的談話方式。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3學會規范的使用語言。
二、教學策略:討論法、默讀法。
三、重點難點:重點 使學生把握本文的論點以及展開論點的方式。
難點 使學生從自身做起,規范地使用口語和書面語。
教 學 活 動
四、研討重點句子
1.師:請大家看這句話:“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 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請劃出這句話的主謂賓;
2.抽學生回答,明確答案。
3.師:從結構上說,這只是一個單句,“不 懂得”的賓語又是由—個多重復句充 當的,復句的第一層是什么關系呢?
4.師:前一個分句本身又是—個并列復句:作者在此要表達前一個分論點“書 面語不能脫離口浯”,但又不能直說,因此就批評反面現象“脫離了口語”;為了表意更加充分和飽滿,也為了句式更加流暢,作者又換個角度說“脫離了人民大眾白勺語言”:又進而指出其結果“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于是形成了一個多重復句: 于是作者就把這個復句結構作“不懂得”的賓語,最終形成了這個結構復雜的單句 (見板書沒汁3)
五、完成課后習題:1.指導完成課后習題一。2.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作文,對之進行修 改。3.請學生闡述自己修改的內容,對之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1.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大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愛好寫作的人應當愛語言,掌握好語言。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 2段:講某些人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3、4段:例證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5段:舉朱自清的例子說明作品還是樸素自然的好。
第三部分(第6712自然段):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 6、7段: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 8、9段:例證某些用語的不規范; 10段:既要規范,又要大眾化; 11段:不應以“約定俗成”反對規范化;12段:規范的標準是發展的。
2.:歸納文章的中心論點。
(1)“既要考慮規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把這話作為論點的困難在于:第二,所指不明,究竟這里的規范化和大眾化指什么?第二,文章談的是書面語和口語的關系,而“大眾化”在此所指不確;第三,“考慮”一詞,不符合這句話成為論點的標準。(2)“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直接表達論點的句子應該較為簡約,這句話也不符合標準。(3)“書面語應當口語化,規范化。”這樣說邏輯不通,只有“口語書面化”,沒有“書面語口語化”的說法,“書面語規范化”,也行不通,因為書面語已經是經過規范化的語言了。(4)“文章要口語化,規范化。”這樣說會使人誤認為文章形式本身的規范化。
論點: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范化:a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b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
【課后體會】“最好水平”,作者說在書面語中不能用,在口沖勉強可用,因為本文是在談論書面語,其實用在口語中也是很蹩腳的,不可取,教學可順便點到口語也要規范。
談語言 篇4
談語言的修改
上一講講了文章內容的修改,下面繼續講語言的修改。作文的語言通順不通順,有沒有病句,是作文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標準。語言不通順、病句較多,不僅使別人感到你的作文語言不合格,而且也要影響別人讀懂你作文的立意、內容,損失將是成倍的。作文的語言有沒有文采,有沒有佳句,又是作文優秀不優秀的重要標準。假如你的作文很有文采、里面又有一些叫人稱道的好句子,即使內容差一些,也會得高分的。所以修改作文時,一定要注意修改語言。
語言的修改有兩個層次:一是“從零下到零”,修改有毛病的字、詞、句子;二是“從零到零上”,把字、詞、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一、字和詞的修改
字的修改主要是改錯別字(包括標點符號),這個問題這里就不多講了,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這是修改作文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
使用不正確的詞的改正,放在修改病句里面一起講。這里主要講一講怎樣把詞“從零改到零上”。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句子:
①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拴;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走了。嘴里哼著說,“這老東西……”
②那人便焦急起來,說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拿過燈籠,一把拿下紙罩,包了饅頭,交與老拴;一手拿過洋錢,數一數,轉身走了。嘴里低聲地說,“這老東西……”
①是魯迅先生在《藥》這篇小說里寫的,②是把①里的一些動詞換成了別的動詞。你們看,魯迅先生這段文字的生動、準確、形象是不是都給改沒啦?反過來說,假如先有第②句,請魯迅先生來修改,改成第①句,修改效果有多好呀!我們就要這樣地來修改作文里的詞語。在修改中要特別注意:
1、使用不同詞語表達同一語義的問題。有的意思,使用不同的詞語都能表達出來基本語義,但表達效果卻有不同。大家都知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春風又過江南岸”、“春風又到江南岸”這個例子吧,“綠”、“到”、“過”是不同的詞語,表達效果一樣嗎?
2、近義詞語的使用問題。上面舉的那個例子,兩句話里不同的詞都是近義詞,但使用效果就不一樣。下面是一位同學的《十字路口的老人》里面的一句話:
紅燈亮了,那個(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騎車一下子沖了出去,老爺爺(幫助警察維持交通秩序的老人)喊他他像沒聽見似的,老爺爺就沖過去攔阻他,但沒有攔住,這時,前面正有一輛汽車快速通過,非常危險,老爺爺不顧自己也有危險,又大步沖向前,到底把那個人攔住了,看的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這句話里,有三個“沖”字,連續使用顯得單調、不準確,應當修改。修改后是這樣的:
紅燈亮了,那個人騎車一下子竄了出去,老爺爺喊他他像沒聽見似的,老爺爺就沖過去攔阻他,但沒有攔住,這時,前面正有一輛汽車快速通過,非常危險,老爺爺不顧自己也有危險,又大步跨向前,到底把那個人攔住了,看的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三個“沖”字,一個改成“竄”,一個保留,一個改成“跨”,效果是不是好多了?
如果僅僅修改一個詞效果還不夠理想,就要考慮增詞或者刪詞,比如這個例子里的“又大步跨向前”,如果把“大步”刪掉,改成“一個箭步”,效果就更好了。
二、句子的修改
句子的修改,主要是修改病句,這是“從零下到零”的修改,還要努力使用一些修辭方法,這是“從零到零上”的修改。
1、修改病句
初中同學應當會自己修改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誤用虛詞、近義詞、語序不當等病句,還應當會修改成分多余、不合理重復、前后矛盾、不合邏輯等病句。
我們看一看下面幾個例句,體會一下病句的修改:
① 那件往事又徘徊在我的腦海里。(往事—徘徊搭配不當)
② 當我和媽媽走上天橋時,望著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動。(“都非常激動”前缺少主語“我們”)
③ 我已經知道人生的艱苦和挫折,成長的道路總會是坎坷不平的。(“挫折”應當換一個更合適的近義詞,改為“坎坷”,再把“艱苦”改為“艱辛”,把后面的“坎坷”改成“崎嶇”。
④ 這是一個綜合的例句:
開始講新課了,他把每一道題像一個故事似的,講到扣人心弦時,還會手舞足蹈地舞蹈一番。每當出練習題時,他更是興奮,總是和我們一起討論,課堂氣氛輕松而融洽。
這段文字中有成分殘缺得的地方,有搭配不當的地方,也有語義重復的地方(大家自己來找一找)。改成下面的樣子,看怎么樣?
開始講新課了,他把每一道題,都講得像一個故事似的,吸引著同學。講到扣人心弦的地方,還要手舞足蹈地比畫一番。每當指導我們做練習題時,他更是興奮,總是和我們一起討論解題的思路,師生之間極為融洽,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病句能不能修改好,主要看你平時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怎樣。從這里大家可以體會到,作文是語文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基礎知識、閱讀、作文是相輔相成的,一定不能脫離語文課來提高作文水平。
2、“矯枉不能過正”,或者說“過正一定要矯枉”
有一些同學為了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更透徹、更有效果,在語言上常常出現“過正”的毛病,把話說過頭了。有時是在行文中寫出來的,有時是修改時改出來的。比如,為了說明生活和作文的關系,有人寫道:
生活離不開作文,作文離不開生活。
這句話,用語法分析,不是病句,但是仔細一想,說得過分了:作文離不開生活沒有錯誤,生活能離不開作文嗎?如果生活離不開作文,那許多不會寫作文的老爺爺老奶奶該怎么辦呀?
再如,有的同學在敘述一些事情時,常常把人數寫得過分,有這樣一句話:
現在中學生都忘記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卻把好朋友的生日記得清清楚楚的。
確實有這樣的中學生,但是絕對不是“都忘記”,“都”代表著百分之百,那還了得!
修辭的使用也有夸張失真的,比如下面兩句話都有毛病:
① 我一邊艱難地邁著步,一邊打開書包,取出一瓶水,咕嘟咕嘟地灌了兩口,隨即聽到了水在嗓子眼兒里遇到高溫“嘶啦”一下變成水蒸氣的聲音。
作者的本意是想夸張一下當時自己口干舌燥的程度,結果太失真,太過分,反不可信,變得可笑了。
② 那震耳的雷聲,宛如原子彈爆炸,讓人驚心動魄。
人們經常聽到雷聲,幾乎沒有人聽到過原子彈爆炸的聲音,這句話的喻體比本體難以感受,既是比喻不當,又是用詞過分,是應當修改的。
語言“過正”的毛病還表現在使用一些過長的句子、過多的修飾語,用不好,還不如用平實的語言,“零上”達不到,還不如“零”好。
我們以前比較過下面兩句話,這里再來比較一次,體會一下“過正”的壞處。
①在乳白色的朦朧幽淡的月光下,溫柔的春風輕輕地撫弄著河畔婀娜多姿的垂柳。我如醉如夢般地沉醉在這迷人的夜色中。遠處近處的蛙聲此起彼伏,好象密鼓一般高一陣、低一陣地傳入我的耳朵,我仿佛聞到了我家鄉送來了泥土的沁人心肺的芳香。
②在幽淡的月光下,春風輕拂著河畔的垂柳,面對這迷人的夜色,我不覺沉醉了。在遠近起伏著的蛙鼓聲里,我仿佛聞到了家鄉泥土的芳香
*寫作訓練*
把你以前的作文找出幾篇,讀一讀,在語言上能不能做進一步的修改?一一把它改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