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精選15篇)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1
▲教學背景
適逢深圳市讀書月活動進行快速閱讀比賽,學校亦邀請專家舉辦了相關講座,學生當中燃起了一定程度的快速閱讀興趣與熱潮。
▲教學設想
本單元課文皆為記敘文,如散文.小說重點皆在于“情”,而本文相對而言在“情感”之外還蘊涵著較為豐富的信息量(尤其是雨果對藝術的見解及對圓明園的評論),而且篇幅適中,較為適宜當堂進行快速閱讀訓練,然后再通過對圓明園的感性認識及雨果獨具魅力的語言進行愛國教育。
▲教學標的
知識性目標:相關的歷史與藝術知識點;反語嘲諷的語言效果。
技能性目標:進行速讀能力、捕獲篩選信息能力及思維能力培養。
情感性目標:樸素愛國情感及雨果偉大人格魅力的滲透。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1. 運用快速閱讀訓練的方式來處理課文知識性較強的部分達到了省時、高效的目的,使學生在極短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消化吸收,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強化了閱讀訓練。
2.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新課改的精神,重視朗讀,以個別賽讀、教師范讀、全體齊讀等方式反復誦讀。重視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預留了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文本直接對話,而非越俎代庖,以教師的個人閱讀經驗影響和代替學生進行感知。而課堂在賽讀過程中頻頻響起的掌聲也說明了學生在其中的收獲,形成“亮點”。
3. 教學設計避免面面俱到,處處分析,無微不至,而致使課文支離破碎。相反,牢牢抓住重點環節以點帶面,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后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學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窺全豹的效果。
4. 運用多媒體手段介紹圓明園,其豐富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事半功倍地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性目標。
5. 注重學生閱讀、寫作、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設計“給雨果回信”的教學環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鍛煉了積極創造與合理想象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及時反饋了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2、 速閱讀環節的設置增強了知識性氣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性氣息,應在其他環節上注意傾向彌補,以更凸顯語言學科的人文氣息。
3、 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于變化。
4、 教態過于隨便,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應注意避免,這也是年輕教師不夠嚴謹的表現之一。
▲教學過程
一.快速閱讀測試
包括課文及注釋約1400字,3分鐘內讀完(根據中學生速讀標準500字/分鐘而定),要求看得快,記得準。
1. 雨果是哪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哪些?
(法國,《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2. 雨果提及藝術有哪兩種來源,分別產生哪兩種藝術?
(一是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產生東方藝術)
3.各國藝術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及有 _________ ,羅馬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巴黎有 _______________ ,而東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
(巴特農神廟;金字塔;斗獸場;圣母院;圓明園)
4.雨果評價圓明園的一個關鍵詞.(奇跡)
5.按照雨果的描繪,圓明園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銅,瓷器,異獸,花園,水池,噴泉,成群的天鵝、朱鷺、孔雀等,答出四樣即可過關)
6.雨果認為圓明園是為誰而建?為什么?
(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7. 兩個“強盜”指誰?當時兩國統治者分別是誰?
(英國和法國侵略者;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三世)
8.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誰?(小額爾金)
9. 兩個“強盜”在圓明園犯下了哪些罪行?
(洗劫,放火,行竊。)
10. 雨果批判所有英國人與法國人嗎?
(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或答“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亦可算對。)
二.感性認知圓明園。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么都不曾發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
不能忘卻的思念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2
▲教學背景
適逢深圳市讀書月活動進行快速閱讀比賽,學校亦邀請專家舉辦了相關講座,學生當中燃起了一定程度的快速閱讀興趣與熱潮。
▲教學設想
本單元課文皆為記敘文,如散文.小說重點皆在于“情”,而本文相對而言在“情感”之外還蘊涵著較為豐富的信息量(尤其是雨果對藝術的見解及對圓明園的評論),而且篇幅適中,較為適宜當堂進行快速閱讀訓練,然后再通過對圓明園的感性認識及雨果獨具魅力的語言進行愛國教育。
▲教學標的
知識性目標:相關的歷史與藝術知識點;反語嘲諷的語言效果。
技能性目標:進行速讀能力、捕獲篩選信息能力及思維能力培養。
情感性目標:樸素愛國情感及雨果偉大人格魅力的滲透。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1. 運用快速閱讀訓練的方式來處理課文知識性較強的部分達到了省時、高效的目的,使學生在極短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消化吸收,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強化了閱讀訓練。
2.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新課改的精神,重視朗讀,以個別賽讀、教師范讀、全體齊讀等方式反復誦讀。重視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預留了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文本直接對話,而非越俎代庖,以教師的個人閱讀經驗影響和代替學生進行感知。而課堂在賽讀過程中頻頻響起的掌聲也說明了學生在其中的收獲,形成“亮點”。
3. 教學設計避免面面俱到,處處分析,無微不至,而致使課文支離破碎。相反,牢牢抓住重點環節以點帶面,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后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學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窺全豹的效果。
4. 運用多媒體手段介紹圓明園,其豐富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事半功倍地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性目標。
5. 注重學生閱讀、寫作、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設計“給雨果回信”的教學環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鍛煉了積極創造與合理想象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及時反饋了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2、 速閱讀環節的設置增強了知識性氣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性氣息,應在其他環節上注意傾向彌補,以更凸顯語言學科的人文氣息。
3、 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于變化。
4、 教態過于隨便,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應注意避免,這也是年輕教師不夠嚴謹的表現之一。
▲教學過程
一. 快速閱讀測試
包括課文及注釋約1400字,3分鐘內讀完(根據中學生速讀標準500字/分鐘而定),要求看得快,記得準。
1. 雨果是哪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哪些?
(法國,《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2. 雨果提及藝術有哪兩種來源,分別產生哪兩種藝術?
(一是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產生東方藝術)
3.各國藝術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臘有 ,埃及有 ,羅馬有 ,巴黎有 ,而東方有 .
(巴特農神廟;金字塔;斗獸場;圣母院;圓明園)
4. 雨果評價圓明園的一個關鍵詞.(奇跡)
5.按照雨果的描繪,圓明園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銅,瓷器,異獸,花園,水池,噴泉,成群的天鵝、朱鷺、孔雀等,答出四樣即可過關)
6.雨果認為圓明園是為誰而建?為什么?
(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7. 兩個“強盜”指誰?當時兩國統治者分別是誰?
(英國和法國侵略者;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三世)
8.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誰?(小額爾金)
9. 兩個“強盜”在圓明園犯下了哪些罪行?
(洗劫,放火,行竊。)
10. 雨果批判所有英國人與法國人嗎?
(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或答“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亦可算對。)
二. 感性認知圓明園。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么都不曾發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
不能忘卻的思念
2000年6月寫于圓明園(網上)
圓明園全景圖之一 圓明園全景圖之二
局部:大水法原樣圖 大水法遺跡
燒毀后只剩斷壁殘垣 珠海圓明園遺址公園
萬園之園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萬春園又稱“圓明三園”,共占地350公頃,周長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歷經6代皇帝的擴充修葺,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為宏大富麗、幽靜奇美的離宮御苑,被譽為“萬園之園”。園內有樓殿亭閣、橋榭軒館140多座,藏有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和極其珍貴的文獻典籍、書法繪畫精品不計其數。
“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開始焚燒舉世聞名的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300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
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于1988年。xx1994年來此植樹時指出:“圓明園為什么叫遺址公園,就是為讓大家看到這顆燦爛的東方藝術明珠,當年被外國強盜毀壞的慘痛歷史,給人民以愛國主義教育。”
三、小組討論探究:
這封一千來字看似平凡的信中卻折射出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語言魅力,你體會到了嗎?
關于人格魅力:雨果對英法聯軍的態度——公正客觀
雨果與巴特勒上尉的交鋒——不畏強權
雨果是否并不熱愛法國——深沉的愛
關于語言魅力:體會反語的力量
反復朗讀后半部分(6——11段)
請學生找出表達了雨果對英法聯軍辛辣嘲諷的語句。
個別賽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相結合。
指導朗讀詞語“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手挽手,笑嘻嘻”
指導朗讀句子“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體會其中反諷的語氣,不動聲色的深沉的憤怒。
小結: 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
語言魅力——反語嘲諷,何等智慧!
四、課后作業 :讀罷本文,你有什么想對雨果說的?給雨果回封信,談談你的感受(注意書信格式,點撥學生串聯歷史與現實)。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贓物、箱篋、制裁、蕩然無存、富麗堂皇”等詞語,把握字音及字義。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資料。
⑶了解這封書信的內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把握文意,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關鍵語句,理解這篇短文的深刻內涵。
3、德育目標:
作為一個法國作家,雨果公開*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表現了一個作家的正義、良知;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展現了一個作家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學習本文,應學習作家的高尚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全人類,為祖國的壯大、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幸福貢獻自己的一生。
【教學重點】
重點把握雨果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對英法聯軍強盜行為的譴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關鍵語句,理解其豐富的意蘊。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本文語言精彩,充溢著濃濃的情感,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借聲音傳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圍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寬廣的胸襟。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揣摩語言,教師須引導學生利用比較法、替換法、設問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助讀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讀懂文意,讀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體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語句,理解文章豐富的意蘊。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并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請同學翻到課本前面的插圖)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里傳來了正義的質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資料介紹
多媒體顯示雨果畫像、圓明園建筑。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1、作家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1827年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劇本序言反對古典主義,成為浪漫主義的宣言。后又創作劇本《歐那尼》《國王尋樂》,表達人民對*的不滿;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反對*和教會。1861~1869年創作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海上勞工》歌頌浪漫主義愛情在與大自然斗爭和克服人類弱點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過流浪藝人的悲慘遭遇,描寫人民的苦難生活。1874年完成長篇小說《九三年》,描寫法國革命*一年的動人場景。
2、英法聯軍遠征中國:
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清咸豐六年(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進犯廣州,挑起這場戰爭。次年英法組成聯軍,12月攻陷廣州。1858年5月英法艦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6月分別與俄、美、英、法四國代表簽訂《天津條約》,11月又在上海簽訂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機于5月間用武力迫簽《中俄璦琿條約》,割去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片領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換約又派軍艦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臺。清軍奮勇抗擊,重創英法艦隊。1860年英法再組聯軍,擴大戰爭。8月英法聯軍二萬五千人由北塘登陸,攻陷大沽,進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屬北京市)八里橋擊敗清軍后,直攻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遺留恭親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聯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后奕䜣分別與英法代表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批準中英、中法《天津條約》。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與清朝封建統治者的妥協投降,使中國繼鴉片戰爭之后又一次大量喪失領土和主權。
3、圓明園:
清代名園,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為環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其中除具有獨創形式的庭園建筑外,長春園中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長廊、墻垣、橋梁與自然景物相聯系。藝術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園中珍物,并縱火焚毀。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畫出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細細體味。
3、學生齊讀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提問: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請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確:先總體評價,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接著與巴特農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
⑴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成就;
⑵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⑶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體講述園中之物,依次說了建筑材料、建筑、陳設、裝飾、園林景觀。以耗費勞動之巨作結。
最后講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提問: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贊美,表現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4、學生齊讀諷刺侵略者的語句: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
學生聯系課文第1段思考。
明確: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此次勝利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活畫出強盜的丑態,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如“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最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5、學生齊讀課文3~6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蘊
多媒體顯示(逐句顯示):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
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這里為什么要談到“巴特農神廟”?)
3、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這一句話有什么特殊含義?)
4、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歐洲。
(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達效果?)
5、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詞。)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干干凈凈”是什么意思?雨果的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
8、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樣的品質?)
教師示范分析第1句:替換法是揣摩語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為“中國”,雨果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藝術價值在世界的地位,體現了作者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學生獨立品味以下幾句。
明確:第2句巴特農神廟是希臘最負盛名的古建筑,是歐洲人心中的神廟。與巴特農神廟相比較,突出圓明園的藝術成就,讓更多的歐洲人了解中國,了解圓明園。人類最杰出的成就,卻一同被強盜毀滅,其行徑之卑劣,令人發指。
第3句,圓明園雖然當時是*,但歸根結底,是屬于全人類的,雨果的這種見解是非常深刻的,這表現了雨果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對人類文明創造者的尊重。結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類的名義譴責侵略者的強盜行為,義正辭嚴,批判力強。
第4句,以漫畫的形式形象再現強盜相互勾結的丑惡嘴臉、肆意掠奪的卑鄙行徑,諷刺力強。
第5句,這一句中的“文明”“野蠻”等反語,正是強盜恬不知恥的狡辯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
第6句,雨果以人類的立場區分政府與人民,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第7句,法蘭西政府入侵中國,掠奪、焚毀圓明園,是卑劣的強盜行為,劣跡斑斑。“干干凈凈”是友愛、熱愛和平、崇尚正義的意思。
這個夙愿遲早會實現,但前提是中國國力的增強,中華民族躋身于世界強民族之林。只有強盛的國家才有可能維護自己的尊嚴。
第8句,我們完全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開*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不顧個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非凡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
學生齊讀這些句子,深層體味句子的豐富意蘊。
五、課堂小結
中國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茍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六、課堂練習
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或“雨果,好樣的”為題,說一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七、布置作業
1、仔細閱讀文章第三段,展開想像,寫一段話,描繪那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圓明園。
2、運用“富麗堂皇”“蕩然無存”各寫一句話。
【板書設計】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贊美圓明園──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產場
*侵略者──諷刺,譴責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這封書信的內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義精神
2、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二)能力目標
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三)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二、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遠征中國的態度和感情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引導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語
法國作家雨果先生說:“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同學們都聽說過圓明園嗎?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圓明園以前是什么樣的,現在又變成什么樣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大肆搶掠,并將這個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燒成了一堆廢墟。作為當時法國統帥將領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稱這次遠征中國是體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見。那么雨果對這個事件持怎樣的態度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紹
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左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三)書信格式
一般包括稱呼、問候語、正文、祝愿語、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字詞
贓(zāng)物箱篋(qiè)制裁(cái)給(jǐ)予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琺(fà)瑯(láng)眼花繚(liáo)亂驚駭(hài)
晨曦(xī)瞥(piē)見劫(jié)掠
2、快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雨果評價圓明園的一個關鍵詞是什么?
明確:奇跡
2、圓明園作為奇跡,它的價值體現在哪?
明確: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圓明園是亞洲文明的剪影。
3、按照雨果的描繪,圓明園中有哪些物品?
明確:大理石,玉石,青銅,瓷器,異獸,花園,水池,噴泉,成群的天鵝、朱鷺、孔雀等
4、雨果認為圓明園是為誰而建?為什么?
明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5、“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它是怎樣消失的?
明確:被兩個強盜--法蘭西、英吉利毀了
6、兩個“強盜”在圓明園犯下了哪些罪行?
明確:洗劫,放火,行竊
7、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誰?
明確:小額爾金(對照書*釋,區分兩個額爾金的所作所為)
8、對兩個強盜的所作所為,作者持什么態度?
明確:譴責的態度
9、他是用很激烈的言辭從正面譴責的嗎?
明確:不是,是用反語(反語:故意使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本意,也稱“倒反”、“反話”,多用在揭露、批判、諷刺等方面。
10、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語?
明確: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贊譽
11、雨果批判所有英國人與法國人嗎?
明確: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或答“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亦可算對。
12、你怎樣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這句話的含義?
明確:侵略壓迫別國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壓迫者的過錯為借口,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作為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人民永遠不會做出像英法兩國政府那樣的強盜行徑。強盜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賴的丑惡嘴臉昭然若揭
13、作者說:“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這句話反映了他在這件事上的什么立場?
明確:作者從其正直的人道主義者的立場出發,堅信未來一個解放了的,徹底清除了強盜的干凈的法國一定會把劫得的中國人民的財物歸還給它的主人。反映了他是站在人類的立場、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上來看待這件事。
14、請你說說結尾兩句話有什么含義?
明確:結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聯軍自詡的遠征中國的成就是徹頭徹尾的無恥的偷竊,以辛辣的譏諷點明主旨,體現了作者明確的立場、鮮明的態度和對中國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拓展延伸
中國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有了什么覺悟和進步?
(七)結語
一代名園圓明園毀滅了,它毀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毀于清政府的*無能。它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后也要挨打的證明,我們中華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決不能允許別人欺侮我們,只有強盛的國家才有可能維護自己的尊嚴。這就需要我們大家好好學習,為我們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七)布置作業
以書信的格式給雨果先生寫封信,談談你對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火燒圓明園的看法。
(八)板書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圓明園--贊美--奇跡
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侵略者--諷刺--強盜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5
作業導航
1.體會這封信的人道主義精神
2.把握書信的格式
3.體會蘊藏在語句中的澎湃的情
一、基礎部分
1.辨字組詞
2.下列成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
b.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手忙腳亂的洞府。
c.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
3.雨果,________國作家,代表作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臘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羅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東方有___________。書信的開頭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結尾最好有敬祝語。
4.請摘錄信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并細細體味所含的思想感情。對后文寫對圓明園的破壞起什么作用?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5~9題。
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們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不過,我要抗議,感謝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抗議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現在,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5.填寫文中空缺的三處詞語。
6.“這個奇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強盜”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用了_________修辭手法。
“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畫出諷刺侵略者的語句,談談蘊含其中的感情。
8.從全文來看,結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辭手法。
9.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二、提高部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0~14題。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12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都德《最后一課》)
10.文中畫線句屬_________描寫,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什么感情?
11.該文段的主人公是( )
a.韓麥爾先生 b.小弗郎士
c.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 d.鎮上的人
12.為什么“我”會覺得韓麥爾先生形象高大?
13.對文中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祖國必勝的信念。
b.表現了韓麥爾先生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
c.表現了韓麥爾先生上課時間太長,過度勞累。
d.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心聲,也表現出法國人民的愛國精神。
14.簡答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臉色慘白”起來。
三、試一試
15.仿照下面句式,以“熱愛”開頭,寫一段話。
興趣是什么?興趣是熱,興趣是愛。因為興趣,我們拋棄了興趣之外的享樂;也因為興趣,我們探索奧秘去,收獲成果還。
參考答案
一、1.
2.b改為“眼花繚亂”。
3.法 《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 巴特農神廟 金字塔 斗獸場 圣母院 圓明園 稱呼 寫信人姓名、日期
4.摘錄略。作者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宮,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說它屬于全人類,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作者飽含深情,極力贊美圓明園,為后文寫英法聯軍破壞圓明園做鋪墊,更利于表現作者的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們對英法聯軍的痛恨之情。
5.蕩然無存、富麗堂皇、有朝一日
6.圓明園 法蘭西 英吉利 擬人 英法聯軍洗劫燒毀圓明園
7.略 憤怒譴責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罪行。
8.“而您想知道,我對英法的這個勝利會給予多少贊譽” 反語
9.作者憤怒譴責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觀點,對英法聯軍遠征中國提出抗議,希望他們把劫掠的財物歸還中國。
二、10.動作 愛國 11.a
12.因為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愛國志士。
13.c
14.“鐘聲”表明最后一堂母語課結束。在被普魯士兵占領的祖國大地上,將被迫和祖國的語言告別。
三、15.示例:熱愛是什么?熱愛是風,熱愛是雨。因為熱愛,我們甘于淡泊寧靜的日子;也因為熱愛,我們敢于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尸還。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6
達標訓練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箱篋( ) 驚駭( ) 贓( )物晨曦( ) 劫掠( ) 瞥( )見2.解釋下列詞語。①蕩然無存:②眼花繚亂:3.請用下列詞語造句。①結晶——②富麗堂皇——4.雨果,________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九三年》等。伏爾泰,法國________家,著有哲理小說《老實人》、《天真漢》等。能力提高 閱讀課文“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一段,回答問題。1.文段中提到的“兩個強盜”是指________。</pgn0016.txt/pgn>2.“豐功偉績!收獲巨大!”用了________修辭手法。3.請給下面的句子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①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________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________蕩然無存。( )②那兒________有藝術珍品,________有大堆的金銀制品。( )a.卻 所以就 b.不僅僅 還c.也 以至于 d.不僅 也4.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文字的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圓明園是我國清代名園之一,是世界文化藝術的杰作。請再列舉幾個這樣的古建筑,外國的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南瓜的力量佚名在美國麻省amherst學院曾經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①),以觀察當南瓜逐漸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產生的壓力有多大。最初他們估計南瓜最大能夠承受500磅的壓力。在實驗的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實驗到第二個月時,這個南瓜承受了1 500磅的壓力;當南瓜承受到2 000磅的壓力時,研究人員必須對鐵圈加固,以免南瓜將鐵圈(②)。最后,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 000磅的壓力后瓜皮才產生破裂。他們打開南瓜,發現它已經無法再食用,因為它的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為了吸收充足的養分,以便于(③)限制它生長的鐵圈,它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直到(④)了整個花園的土壤與資源。由南瓜的成長想到人生,我們對于自己能夠變得多么堅強常常毫無概念!________南瓜能夠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________人類在相同的環境下又能承受多少呢?(選自《今日文摘》2003年第1期)1.文中括號內應填入的詞語分別是①________(a、捆住 b、箍住 c、包住)②________(a、撐開 b、繃開 c、斷開)③________(a、打破 b、擠破 c、突破)④________(a、占領 b、控制 c、壟斷)2.根據文意,說說南瓜能夠承受超過5 000磅壓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選擇恰當的一組關聯詞,填入文中畫橫線處( )a.因為……所以 b.只要……那么c.假如……那么 d.之所以……是因為4.從南瓜的力量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今中外具有南瓜那樣的精神的人也不少,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就。請列舉幾個這樣的例子(不少于3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達標訓練】1.qiè hài zāng xī lüè piē 2.①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②眼睛因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3.(略)4.法、《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思想 【能力提高】1.英法聯軍 2.反語 3.①c②b 4.英法聯軍劫掠、焚毀了圓明園。 5.頤和園、希臘巴特農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斗獸場、巴黎圣母院等。 【開放探究】1.①b ②a ③c ④b 2.因為南瓜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以吸收充足的養分,它的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 3. c 4.(略) 5.司馬遷、張海迪、吳運鐸、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渴望,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體味有特色的語言。
3、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培養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作者的思想過去,精彩的語言。
教學內容:
法國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譴責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無比珍惜。
教學設計
一、導入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他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我們今天學習他一篇文章,同學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認識。
二、整體感悟
1、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場和態度?
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和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
2、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個外國人這樣說,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三、合作探究
投影圓明園的圖片
1、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語言有什么特點?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么特點?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8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課堂實錄
杭州 袁浦中學 徐忠華
師:雨果有一句詩,大家一起來念一下。(出示詩句)
生(齊讀):老天哪!整個中國在地上跌得粉碎!——雨果
師:雨果說的是什么事件啊?
生:火燒圓明園!
師:由于英法聯軍的破壞,我們只能見到圓明園的殘亙斷壁了(出示圖片)。沒有被破壞的圓明園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來看一下資料,女生一起把第二節念一下。
女生(齊讀):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云、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云、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臺、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荷、洞天深處。
師:我們來看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一景。(出示“方壺勝境”圖畫)
師:現在我想請同學來談談你對圓明園的印象。(依次請一排同學回答)
生:壯觀。
生:我覺得圓明園是個夢想天堂。
生:非常非常美麗。
生:很大很漂亮。
生:太了不起了。
師:這偉大的建筑是屬于誰的?
生:屬于中國人民。
師:普通百姓能隨便進去享受它嗎?
生:在當時,它是屬于皇家的,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它。
師:就這個意思,資料里面有一句非常好的話,誰能找出來?
生: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師:不錯,皇帝們把全天下的風景移到圓明園是給自己享受的,是“在君懷”,而不是“在民懷”。
師:我們再來看一下在雨果眼里,圓明園是什么?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前三節,然后告訴我答案。
學生閱讀約三分鐘。
師:很多同學找到了。
生:圓明園是個奇跡,世界奇跡。
生:雨果說圓明園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
生:是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恍若月宮的建筑。
生: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生:是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能解釋一下嗎?
生:就是說圓明園是亞洲文明的縮影。
師:也就是說它是亞洲的代表,看一下文章里還有沒有類似的句子。
生: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
師:在雨果眼里,圓明園是中國甚至是東方的象征,那么,雨果認為這個奇跡屬于誰?
生:屬于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全人類的。
師(手指圓明園廢墟圖片):現在這個應該屬于人民事實卻屬于皇家的偉大建筑被毀了,雨果說它是被什么毀了。請同學根據文意填空:圓明園被 毀了!
生:圓明園被強盜毀了。
生:圓明園被歐洲人毀了。
生: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了。
生:圓明園被野蠻人毀了。
師:稍等一下。我看到作者在文章里說“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里是野蠻人”啊,怎么這個同學說是被野蠻人毀了?
生:這句話是反語,雨果在諷刺他們。
師:那我們一起把雨果譴責這兩個強盜的4、5、6三節文字讀一下吧,注意要把雨果的憤怒與譏諷念出來。
生(齊讀):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師:文章寫的真好,大家讀得也真好。現在我想知道一下寫出這么好文章的雨果是哪國人?
生:法國人。
師:雨果是法國人,他在文章里大罵歐洲人是“野蠻人”,英國、法國是“強盜”,身為法國人卻罵法國——雨果是不是不喜歡法國,他不愛國?
生:不是。雨果罵法國是希望法國有一天變得“干干凈凈”。
生:正因為愛國,所以才會罵自己的國家是強盜。
師:看來俗話說的好:“打是親,罵是愛。”愛國是要自己的國家變得文明,而不是包庇自己國家的缺點。還有沒有補充?
生:他罵的是法國的一部分人,不是罵整個法國。
師:具體一點。最好從文章里面找。
生:他罵的是法國政府。課文里是這樣寫的: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都不會是強盜。
師:說得很好,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念一下好不好,念整句。
生(齊讀):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都不會是強盜。
師:大家看到了,這句話里有個分號。分號是表示并列的,這句話里分號前后有兩對同義詞,看誰能找出來?
生:治人者就是政府,治于人者就是人民。
師:好,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圓明園被 毀了?雨果的回答是強盜,是英、法政府。我們同學有沒有別的答案。
生:是被清朝政府毀了。
生:是中國自己的腐敗無能毀了圓明園。
生:科技落后毀了圓明園。
師:大家想得都不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也是毀壞圓明園的罪人。還有沒有別的答案呢?我們來看一個資料。(發有關資料)
五分鐘后。
師:不知道現在大家怎么想?
生(很痛心的):我覺得難以相信,竟然是中國老百姓自己毀了圓明園。
師:看到這些文字很令人痛苦,但這是事實。誰來用資料里的文字概括一下當時國人的表現。
生:軍隊都是怕死鬼:“馬隊則望影而逃,步隊亦聞風而竄”。敵人列隊入城之時,清軍士兵還夾道跪迎,只有幾十個人進行了抵抗。真是我們的恥辱。
師:百姓呢?
生:敵人列隊入城之時,北京居民觀者如市。
師:魯迅所罵的看客。還有呢?
生:中國百姓也搶圓明園,是“散亂的刁民細賊”。
師:看來雨果這句話有問題啊:人民永遠都不會是強盜嗎?雨果錯了?
生:雨果只看到他們那邊的人民。
師:哦,那是我們中國人民比法國人民低一等?我們來看一段錄象吧,看完了我們就知道雨果有沒有說錯了。
(放劉曉慶主演《火燒圓明園》片段。約2分鐘。)
師:在外人掠奪我們國家財富的時候,我們的百姓為什么會旁觀、哄搶?
剛才的電影有沒有告訴我們答案?
生: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寧予洋人,不給家奴。既然寧予洋人,那老百姓還不搶?
師:找到一半了,里面還有一個成語:心腹之患。誰是清政府的心腹之患?
生:是農民起義軍。
師:梁啟超先生有一句話說得好,大家一起念一下。(出示文字)
生(齊讀):役之如奴隸,防之如盜賊,則彼亦以奴隸、盜賊自居。
師:誰來意譯一下?
生:政府對待百姓像奴隸,防備百姓像盜賊,那么老百姓也就自認是奴隸、盜賊了。
師:有人說老百姓有三種:第一種是奴隸,或者叫順民;第二種是盜賊,或者叫暴民,第三種叫“人民”。奴隸是被人欺壓的,暴徒是欺壓別人的,這兩種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寫的“人”是既不會被人欺壓,也不會欺壓別人的。中國歷史上多有做奴隸的順民,多有做盜賊的暴民,少有獨立自主的“人民”!現在我想請同學來概括一下剛才那份資料里面中國的“奴才”、“暴徒”在1860年的表現。
生:奴才們在旁觀、迎接;暴徒在搶劫。
師:還有一種人沒概括進去。
生:還有那些盡心抵抗的士兵,那個殉職的圓明園總管也是奴才。
師:對這樣的人好象我們應該贊美的啊?你怎么說他們是奴才呢?說說你的理由。
生:那位叫任明亭的八品軍官的墓志銘上寫的是:念食厚祿,必要作忠。圓明園總管文豐死前下跪向北拜說:“奴才負恩。”這說明他們都是忠于皇帝的奴才。
師:說的真好。他們是因為皇帝給了他們厚祿,忠于皇帝而死,這種人只能叫奴才。我想雨果“老天哪!整個中國在地上跌得粉碎!”這句詩感嘆的不會僅僅是圓明園被毀,他可能更嘆惜于我們中國沒有一個站直的“人”。我們再來把這句詩念一下吧。
生:老天哪!整個中國在地上跌得粉碎!
師: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國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來? 如果雨果當時在中國,他會做什么?
生:我覺得他會去tui翻清朝政府。
生:只有tui翻腐敗清朝政府中國才能站起來,雨果肯定會用他的筆號召大家起來革命。
生:他會像他在法國時反對法國政府一樣反對清政府。
師:幾千年前的姜子牙說過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為了保護屬于我們的“圓明園”,為了不做奴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雨果學習。愛國不等于愛政府,愛國是要讓自己的祖國變得文明。如果這個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國政府一樣野蠻的
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樣腐敗的,那么,每一個愛國的人都有責任批評它,改變它!現在讓我們再來看一段錄象:火燒圓明園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恥辱,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它。
(放《火燒圓明園》中圓明園被焚燒場景,約三分鐘。下課)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9
知識目標:
1、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了解戰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傷。
能力目標: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重點難點: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盜,為了共同的利益,進入了一個富貴的書香門地的家中去搶劫。由于他們事先勾結了那個大戶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間,將能帶走的東西洗劫一空。不能帶走的全被毀壞了。
頃刻間,昔日富麗堂皇的景象在瞬間化為一片烏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斷瓦殘垣。這個家庭的許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幾百口人都被殺了,可是唯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存活了下來。他長大后,被告知了家中當年的慘況。于是,他發憤圖強,終于有一天,他打敗了那兩個強盜。奪回了本該屬于他們家應有的尊嚴與地位。
我們現在只知道,那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請問:親愛的你能猜出來,那個嬰兒是誰?那幾個可惡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又是什麼?
二、整體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請舉手?
很簡單的問題當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個受難的家庭就是我們的祖國呀!那可惡的仆人就是那些*狗腿子呀!而那個嬰兒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呀!
2、有誰能給大家講一下英法聯軍的情況呀?
有許多學生因為在歷史課上講過,所以這是一方他們自主發揮的空間。許多學生講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請大家先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沒有不和諧的地方?
(一般孩子們覺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卻不容易找出來。)
語句上的鮮明對比。
1)、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2)、諷刺劫掠者的語句。
4、雨果具體是怎樣贊美圓明園的?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這個問題我沒有給學生講。我覺得他們沒必要分得這麼詳細。也不知道到底對不對。)
5、那麼就寫法上有何特點?
概括——具體——概括。(這一點,學生都能總結出來。但話語還不準確。)
6、那麼雨果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持什麼態度?(譴責態度。)用了怎樣的語言?(反語)有什麼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7、那麼他不幫著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
人類的立場。(這里有說,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
8、如果說,你們家有個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態度是什麼?(有個學生說,我會原諒他的,再給他一次機會。)是的,你肯定不會主動站出來去指證他。但是雨果卻能,因為他有著我們所沒有的什麼品質?
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
9、好了,現在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的感想。
課后記: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們,故事明白了。那麼這篇課文就好理解了。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10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①這是某種令人驚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xī( )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piē( )見的亞洲文明的jiǎn( )影。②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liǎo( )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
2.填空。
①這封書信飽含著深厚的________精神,憤怒地譴責了________,表達了對________,震撼讀者心靈。
②雨果,________(國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和《九三年》等。
3.說說下面這句話的含義。
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語段點將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我們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1.用簡要的語言概括這段話的中心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體現“強盜”行為的詞語有: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運用了不少反語,找出使用反語的兩個詞語,并說說它們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遷移過關
我們的艙位是一向為我國同胞保留的那部分。它叫做統艙。我的東家說:它是專留給我們的,因為它不受氣溫變化的影響,也沒有危險的穿堂風。這不過是美國人仁慈無私地寬待一切外國難民的又一例。統艙有點兒擠,而且相當悶熱,但無疑這種安排對我是最合適的。
昨天,我們自己人中間發生了爭吵,船長朝他們放了一通滾燙的蒸汽,燙傷了七八十人,傷勢有輕有重。有些人身上的皮燙得一片片、一條條掉下來。艙里面狂呼亂叫,東推西撞,但蒸汽籠(zhào)著這慌作一團的人群,結果有些沒有燙傷的人也被(cǎi)傷。我們沒有抱怨,因為聽我東家說,這是平息船上騷亂的通常辦法,在美國人的二等艙里每一二天也要來這么一次。
1.“一向為我國同胞保留”這句話表明
( )
a.赴美華工一向受到非人的待遇。
b.美國資本家很看重華工。
c.輪船船長對華工特別照顧。
2.第1段“我的東家”說的話表明
( )
a.東家宣揚美國人的仁慈無私。
b.這輪船的統艙的確有這兩個優點。
c.作者借“我”的口說反話。
3.統艙“擠而悶熱”是事實,但“對我是最合適的”。這樣說是因為
( )
a.“我”很知足,要求不高,隨遇而安。
b.華工地位低下,只能住條件差的統艙。
c.因為華工人多,才顯得擠和悶熱。
4.第2段中兩個注音代替的漢字應是________和________。
5.第2段文字揭露了資本家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本性。
答案:
1.①駭曦 瞥 剪 ②繚 2.①人道主義 侵略者的罪行 被侵略、被掠奪者的巨大同情 ②法國《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 3.使用類比手法,揭示了圓明園在世界建筑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一)1.憤怒譴責侵略者的強盜行徑 2.闖 洗劫 放火 行竊 劫掠3.漂亮 豐功偉績 收獲巨大 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二)1.a 2.c 3.b 4.罩 踩 5.兇殘 狠毒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11
關于火燒圓明園,傳統歷史教科書過多的強調了英法聯軍的罪惡與清皇室的昏聵,對于中國百姓的毛病則多有掩蓋,因為“人民至上”!其實有怎樣的政府就有怎樣的百姓,有怎樣的百姓也就有怎樣的政府,二者“本是同根生”。流行一時的由劉曉慶主演的電影《火燒圓明園》是有不少地方無法求實的。比如聯軍的血洗北京,中國百姓尸積如山,我遍尋資料,無處可得。再比如馮婉貞謝莊抗擊英軍一事,在電影中用作證明人民英勇的事跡而大加渲染,其實馮婉貞一人或者可尋,謝莊則查無此村。
但另有部分文章片面強調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的不是,片面強調中國政府拘囚虐殺對方談判代表,好象英法聯軍還真是師出有名。下面是英國公使額爾金等為焚毀圓明園發表的言論:“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至于此舉之足以使中國及其皇帝產生極大的震動,余尚有理由:圓明園乃是清帝所最寵愛的行宮,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毀足以稍戢其驕佚。今宮中寶物既已蕩然無寸,大軍所到,非在擄掠,乃在初肆罪惡者能警惕耳。” “若對中國所不顧國際公法的殘酷行為,不予以久遠的印象,英國國民必為之不滿 。。。。圓明園宮殿為重要之地,人所共知。毀之所以予中國政府以打擊,造成慘局者為此輩,而非其國民。故此舉可謂最嚴創中國政府,即就人道而言,亦不能厚非也。” “圓明園乃吾軍被擄之所,焚掠是園,正所以報復清政府者,與其人民無關也。一者此園為被擄者手足懸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二者因此園若不焚毀,則不能留較永久之痕跡,吾人則無以消恨也。” “焚掠圓明園以報清政府,人民可免賠款。”對于這些話,我們也得睜著眼睛“聽”,我們要讓事實說話。
英法聯軍強迫主持和議的恭親王簽定《北京和約》, 于咸豐八年原定以外,續增英九條,賠償英一千二百萬兩,割讓九龍之半;續增法十條,賠償法六百萬兩,總計共達一千八百萬兩,象征性地扣除毀園損失二十萬兩,絲毫看不出來減輕了中國人民的損失,因此,所謂“人民可免賠款”純粹是謊言。 又按《東華錄》,巴夏禮等十余人是被拘禁在城里刑部衙門里,并未被拘禁在圓明園,所以英司令官致函英政府的信中的托詞“此園為被擄者手足懸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 純粹是謊言。
《清朝野史大觀》說,英法所以焚圓明園者,起由龔自珍長子龔半倫導引。但從史料里可以看出聯軍事先并未有焚掠圓明園的計劃,因此,龔導引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一說基本上可以否定。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12
一、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瞥見( ) 劫掠( ) 晨曦( ) 給予( )
偷qiè( ) zāng物( ) 贊yù( )
二、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
1.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
2.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
三、下列詞語中與“不可名狀”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至理名言 b.名副其實 c.莫名其妙 d.名正言順
四、下列作品不屬于雨果的一項是
( )
a.《九三年》 b.《巴黎圣母院》 c.《復活》 d.《悲慘世界》
五、選擇下列句中加粗詞語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豐功偉績!收獲巨大!
b.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d.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
六、理解下列語句的含義
1.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
2.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七、閱讀
(一)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于此。和巴特農神廟不一樣,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個典范的話。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 )花園,( )水池,( )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
1.在文中括號內填上恰當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
a.一個個;一只只;一汪汪
b.一座座;一塊塊;一條條
c.一座座;一方方;一眼眼
d.一個個;一只只;一眼眼
2.如何理解“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這句話?
3.文中用“請您想像”“請您用”“請假設”這些詞語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突出圓明園價值的一個詞是什么?
(二)圓明園殘簡
一
讀圓明園,如同讀一冊簡牘散佚的殘簡,斷章殘句,我無法標點。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韻腳。誦之吟之,如癡如醉。
讀圓明園,如同讀一串珠璣帶斷的玉鏈,遺珍散珠,蒙塵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寶氣,晶瑩剔透,瑞光四射。撫之玩之,如夢如幻。
雨果從巴黎圣母院走來讀她,他如癡如醉了:“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匯集于圓明園。只要想像出一種無法描繪的建筑,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假定有一座集人類想像力之大成的燦爛的寶窟,有宮殿廟宇的形象,那就是圓明園。如果不能親自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她……”
如今我卻不能讀到她,不能在夢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這一天,簡毀珠散,日月無光。
我夢中的圓明園喲,我捧玉心焚的圓明園!
二
這兒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爺給它的稱呼。西洋人叫“噴泉”,一個很文明的名詞。
大水法,圓明園最壯觀的噴泉。那只威風凜凜的大銅獅,頭頂噴出7層水簾;菊花形橢圓噴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噴水8柱;兩側10只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左右那兩座13層的方形噴水塔,塔頂與四周88根噴管交織成網。若噴泉全部開放,有如山洪暴發,聲聞里許。
當年,老佛爺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個奇景。英國那個“文明”的使臣馬戛爾尼,也在這兒瞻仰過大水法奇觀。他覺得這奇觀不應該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國,他覺得中國人不配享受這大水法。這大水法應該搬到英吉利去叫大噴泉,如同將香港擄掠到米字旗下,那美麗的海灣就取了那位女皇亞歷山德麗娜的名字,叫做維多利亞灣。
于是英吉利開來堅船利炮就這樣做了。英法聯軍闖入這宮廷禁地,將珍寶財物搶掠一空,焚火三天,煙塵蔽日。萬園之園,頃刻化為劫灰。
如今的大水法,孤寂在一片葦叢之中。
如今的大水法,那石龕式門洞如同一顆不屈的頭顱,如同一副不倒的錚錚鐵骨,昂然屹立在翠綠的葦叢。
它不會流淚了,噴泉早已干涸;它不會聲如山洪了,它已喉干嗓啞。
我百年蒙屈的大水法喲,我撕肝裂膽的大水法!
三
不知道應該怎樣稱呼你,一米見方的一尊大石雕。當年你應該嵌砌在那冊簡牘的哪一個部位?
無論你嵌砌在哪一個章節,無論你組合在哪一個句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標點,你都是那樣的和諧,那樣的完美。
我在天an門城樓上見過你,我在天壇祈年殿外見過你,還有華表,還有金水橋。你的學名——叫漢白玉。
漢白玉,白如雪,潔如玉,一個多么圣潔的名字。一見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國漢子。你裂身為二,你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你躺在大地母親的懷里,你仰面朝天,經受著一個多世紀風風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你孤身自守,展示著百年前的憤怒。
有小草與你為伴,綠茵襯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牽牛花爬進你撕裂的傷口,你就有了生命。你是一種精神,你是歷史的鐵證,你是中華兒女不屈的身子骨。
我攝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畫冊里,我把你嵌砌在我這篇簡牘里,你是最美的一個標點、一個句子。
我白如雪潔如玉的漢白玉喲,我寧為玉碎的漢白玉!
1.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1)讀圓明園,如同讀一冊簡牘散佚的殘簡,斷章殘句,我無法標點。
讀:
(2)1860年10月的這一天,簡毀珠散,日月無光。
簡毀珠散:
2.選文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圓明園的?試簡要概括。
3.選文第一部分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引用雨果對圓明園的評價有什么意義?
5.找出描寫英國使臣的內心活動的語句,說說這樣描寫的目的。
6.如何理解文中畫線句“你裂身為二,你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7.閱讀全文后,你認為這篇文章有什么象征意義?
【參考答案】
一、piē lüè xī jǐ 竊 贓 譽
二、1.驚駭:驚慌害怕。 2.洗劫:把財物搶光。
三、c 四、c 五、b
六、1.統治者所犯下的罪行決不能歸咎于人民,真正的強盜是統治者,而人民是無罪的。 2.作者在這里運用反語的修辭方法,表達了極為憤怒的心情:自以為“文明”的歐洲人卻對中國的文明成就干了極野蠻的事。
七、(一)1.c 2.說明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地位之高。 3.引導讀者進行想像。4.奇跡 (二)1.(1)讀:在這里有品味、研究的意思。(2)簡毀珠散:這里運用了借喻,指圓明園被焚毀。 2.第一部分總的介紹圓明園的美麗,卻被英法聯軍焚毀;第二部分具體介紹“大水法”這一景觀;第三部分具體寫漢白玉的精神。 3.文中用圓明園的“原本”的樣子和現在的殘骸進行比較,以此來突出英法侵略者的卑劣行徑。 4.引用雨果的評價更能體現出圓明園是一個濃縮了人類文明精華的奇跡。 5.“他覺得這奇觀不應該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國,他覺得中國人不配享受這大水法。”這里刻畫了英國使臣馬戛爾尼陰暗丑陋的內心世界,他的驕橫,他的強盜邏輯,他的貪婪卑劣的心理都很具有代表性。文章通過對此人的描寫,來揭露西方列強的本質,使人窺見了歷史的悲劇皆源于罪惡的心理。 6.贊美漢白玉寧愿粉身碎骨,也不茍且偷生。實則贊頌中國人的氣節。 7.圓明園雖然被焚毀了,但她的精神不死。她象征著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氣節,威武頑強的精神。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13
袁浦中學 徐忠華
關于火燒圓明園,傳統歷史教科書過多的強調了英法聯軍的罪惡與清皇室的昏聵,對于中國百姓的毛病則多有掩蓋,因為“人民至上”!其實有怎樣的政府就有怎樣的百姓,有怎樣的百姓也就有怎樣的政府,二者“本是同根生”。流行一時的由劉曉慶主演的電影《火燒圓明園》是有不少地方無法求實的。比如聯軍的血洗北京,中國百姓尸積如山,我遍尋資料,無處可得。再比如馮婉貞謝莊抗擊英軍一事,在電影中用作證明人民英勇的事跡而大加渲染,其實馮婉貞一人或者可尋,謝莊則查無此村。
但另有部分文章片面強調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的不是,片面強調中國政府拘囚虐殺對方談判代表,好象英法聯軍還真是師出有名。下面是英國公使額爾金等為焚毀圓明園發表的言論:“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至于此舉之足以使中國及其皇帝產生極大的震動,余尚有理由:圓明園乃是清帝所最寵愛的行宮,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毀足以稍戢其驕佚。今宮中寶物既已蕩然無寸,大軍所到,非在擄掠,乃在初肆罪惡者能警惕耳。” “若對中國所不顧國際公法的殘酷行為,不予以久遠的印象,英國國民必為之不滿 。。。。圓明園宮殿為重要之地,人所共知。毀之所以予中國政府以打擊,造成慘局者為此輩,而非其國民。故此舉可謂最嚴創中國政府,即就人道而言,亦不能厚非也。” “圓明園乃吾軍被擄之所,焚掠是園,正所以報復清政府者,與其人民無關也。一者此園為被擄者手足懸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二者因此園若不焚毀,則不能留較永久之痕跡,吾人則無以消恨也。” “焚掠圓明園以報清政府,人民可免賠款。”對于這些話,我們也得睜著眼睛“聽”,我們要讓事實說話。
英法聯軍強迫主持和議的恭親王簽定《北京和約》, 于咸豐八年原定以外,續增英九條,賠償英一千二百萬兩,割讓九龍之半;續增法十條,賠償法六百萬兩,總計共達一千八百萬兩,象征性地扣除毀園損失二十萬兩,絲毫看不出來減輕了中國人民的損失,因此,所謂“人民可免賠款”純粹是謊言。 又按《東華錄》,巴夏禮等十余人是被拘禁在城里刑部衙門里,并未被拘禁在圓明園,所以英司令官致函英政府的信中的托詞“此園為被擄者手足懸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純粹是謊言。
《清朝野史大觀》說,英法所以焚圓明園者,起由龔自珍長子龔半倫導引。但從史料里可以看出聯軍事先并未有焚掠圓明園的計劃,因此,龔導引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一說基本上可以否定。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贓物、箱篋、制裁、蕩然無存、富麗堂皇”等詞語,把握字音及字義。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資料。
⑶了解這封書信的內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把握文意,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關鍵語句,理解這篇短文的深刻。
3、德育目標:
作為一個法國作家,雨果公開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表現了一個作家的正義、良知;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展現了一個作家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學習本文,應學習作家的高尚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全人類,為祖國的壯大、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幸福貢獻自己的一生。
【教學重點】
重點把握雨果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對英法聯軍強盜行為的譴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關鍵語句,理解其豐富的意蘊。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本文語言精彩,充溢著濃濃的情感,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借聲音傳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圍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寬廣的胸襟。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揣摩語言,教師須引導學生利用比較法、替換法、設問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助讀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讀懂文意,讀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體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語句,理解文章豐富的意蘊。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并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請同學翻到課本前面的插圖)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里傳來了正義的質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資料介紹
多媒體顯示雨果畫像、圓明園建筑。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1、作家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1820xx年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劇本序言反對古典主義,成為浪漫主義的宣言。后又創作劇本《歐那尼》《國王尋樂》,表達人民對*的不滿;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反對*和教會。1861~1869年創作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海上勞工》歌頌浪漫主義愛情在與大自然斗爭和克服人類弱點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過流浪藝人的悲慘遭遇,描寫人民的苦難生活。1874年完成長篇小說《九三年》,描寫法國革命*一年的動人場景。
2、英法聯軍遠征中國:
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清咸豐六年(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進犯廣州,挑起這場戰爭。次年英法組成聯軍,12月攻陷廣州。1858年5月英法艦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6月分別與俄、美、英、法四國代表簽訂《天津條約》,11月又在上海簽訂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機于5月間用武力迫簽《中俄璦琿條約》,割去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片領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換約又派軍艦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臺。清軍奮勇抗擊,重創英法艦隊。1860年英法再組聯軍,擴大戰爭。8月英法聯軍二萬五千人由北塘登陸,攻陷大沽,進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屬北京市)八里橋擊敗清軍后,直攻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遺留恭親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聯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后奕䜣分別與英法代表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批準中英、中法《天津條約》。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與清朝封建統治者的妥協投降,使中國繼鴉片戰爭之后又一次大量喪失領土和主權。
3、圓明園:
清代名園,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為環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其中除具有獨創形式的庭園建筑外,長春園中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長廊、墻垣、橋梁與自然景物相聯系。藝術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園中珍物,并縱火焚毀。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畫出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細細體味。
3、學生齊讀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提問: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請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確:先總體評價,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接著與巴特農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
⑴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成就;
⑵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⑶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體講述園中之物,依次說了建筑材料、建筑、陳設、裝飾、園林景觀。以耗費勞動之巨作結。
最后講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提問: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贊美,表現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4、學生齊讀諷刺侵略者的語句: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
學生聯系課文第1段思考。
明確: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此次勝利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活畫出強盜的丑態,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如“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最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5、學生齊讀課文3~6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蘊
多媒體顯示(逐句顯示):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
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這里為什么要談到“巴特農神廟”?)
3、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這一句話有什么特殊含義?)
4、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歐洲。
(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達效果?)
5、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詞。)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干干凈凈”是什么意思?雨果的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
8、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樣的品質?)
教師示范分析第1句:替換法是揣摩語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為“中國”,雨果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藝術價值在世界的地位,體現了作者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學生獨立品味以下幾句。
明確:第2句巴特農神廟是希臘最負盛名的古建筑,是歐洲人心中的神廟。與巴特農神廟相比較,突出圓明園的藝術成就,讓更多的歐洲人了解中國,了解圓明園。人類最杰出的成就,卻一同被強盜毀滅,其行徑之卑劣,令人發指。
第3句,圓明園雖然當時是*,但歸根結底,是屬于全人類的,雨果的這種見解是非常深刻的,這表現了雨果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對人類文明創造者的尊重。結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類的名義譴責侵略者的強盜行為,義正辭嚴,批判力強。
第4句,以漫畫的形式形象再現強盜相互勾結的丑惡嘴臉、肆意掠奪的卑鄙行徑,諷刺力強。
第5句,這一句中的“文明”“野蠻”等反語,正是強盜恬不知恥的狡辯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
第6句,雨果以人類的立場區分政府與人民,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第7句,法蘭西政府入侵中國,掠奪、焚毀圓明園,是卑劣的強盜行為,劣跡斑斑。“干干凈凈”是友愛、熱愛和平、崇尚正義的意思。
這個夙愿遲早會實現,但前提是中國國力的增強,中華民族躋身于世界強民族之林。只有強盛的國家才有可能維護自己的尊嚴。
第8句,我們完全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開*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不顧個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非凡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
學生齊讀這些句子,深層體味句子的豐富意蘊。
五、課堂小結
中國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茍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六、課堂練習
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或“雨果,好樣的”為題,說一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七、布置作業
1、仔細閱讀文章第三段,展開想像,寫一段話,描繪那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圓明園。
2、運用“富麗堂皇”“蕩然無存”各寫一句話。
【板書設計】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贊美圓明園──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產場
*侵略者──諷刺,譴責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 篇15
一、積累與運用
1.注音或根據拼音填字。
琺瑯( ) 朱lù( ) 晨xī( ) 瞥( )見 箱篋( ) 驚hài( )
2.寫出反義詞。
文明( ) 干凈( ) 樸素( ) 贊譽( )
3.解釋下列詞語。
①獨一無二:
②眼花繚亂:
③不可名狀:
④蕩然無存:
⑤富麗堂皇:
⑥豐功偉績:
4.雨果對英法聯軍的行徑是什么態度?表達他怎樣的感情?
二、閱讀
比較比較閱讀
(甲)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乙)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筑遺跡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來這里,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著,顯得四周那樣空蕩蕩,那樣無依無*。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胄,那雕鏤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住,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現在石“碗”依舊,我當然懶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節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筆下的圓明園,可謂富麗堂皇,作者為什么將它寫得這樣美?
6.乙文這一帶廢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調、語言風格有何不同?
8.怎樣理解“凝固的歷史”“我”為什么“悵然凝望 ”?
9.體會文中畫“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談點看法。
三、寫作
10.《給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1.fà lánɡ 鷺 曦 piē qiè 駭
2.野蠻 骯臟 華麗 貶低
3.①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②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③不能夠用語言形容。④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⑤宏偉美麗,體面氣派大。⑥偉大的功績。
4.雨果對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給予強烈的譴責和辛辣諷刺。對被侵略、被掠奪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5.是想表明,富麗堂皇的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藝術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貪婪無恥。
6.被劫掠、焚毀的圓明園的殘存遺跡——長春園一帶。
7.甲文帶有熱情贊美,極力渲染,語言富于想像,辭語華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乙文帶有凝重深沉之感,語言形象,尊重現實感受。
8.這遺留下來的當年的遺跡上,鐫刻著侵略者肆意妄為的痕跡,記載著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事實。因作者為這塵封著的凝固的歷史的廢墟,長期沒有變化而失望,總企望能看到廢墟之上建立起——富強的新國家。
9.對這些殘存的事物的描寫,表現出只有深刻意識到中國歷經滄桑的歷史文化,才能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