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精選16篇)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1
3.我的第一本書
[基礎與積累]
1、下列每個句子都有一個錯別字,找出來并在后面括號中訂正。
(1)我的童年沒有悠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的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 )
(2)他覺出其中有什么奧密,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出來。
( )
(3)父親看著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的國語第一冊,愣了半天,翻來復去地看。
( )
(4)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栽了好多白紙。 ( )
2、填寫疊音詞。
花花( )( ) 磨磨( )( ) 完完( )( ) 規規( )( )
3、選詞填空。
凄慘 慘淡 愁苦 苦楚
(1)家中光景很是( )
(2)他( )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
(3)他很了解喬元貞家的( )
(4)我是怕他看見那本( )的課本生氣。
[探究與體驗]
1、課文文字淺顯易懂,耐人尋味,請認真閱讀品味,并探討課后“研討與練習一”,把握文章主旨和情感基調。
2、“可是這一本卻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中的一組畫,不過看了很難讓人笑起來。”(聯系全文理解加點字的含義)
3、“我的第一本書”有哪些深層含義,試著說一說。
4、父親認為喬元貞比“我”有出息,而在結尾卻說“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為什么要做這樣的交代?
[拓展與欣賞]
最美的書包
每當看到現在孩子背著那印滿各式各樣卡通畫的精致書包上學時,我就會想起屬于我的第一個書包。
那是個花格子書包,媽媽做的。
七歲那年,我終于擁有了上學的資格。可是我沒有書包。
那時,我們鄉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書包。每當同學們談論誰的書包上哪快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時,我都會躲得遠遠的。心里卻一遍遍地喊著:我也要有一個花格子書包!
終于向母親開了口。
“家里沒有碎花布。”媽媽平靜地說。
“我要!”我固執地堅持著,卻不敢看臉。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對我的倔強,媽媽沒有再說話。
從那以后,我發現從來不喜歡串門的媽媽開始串門了。對于寡言少語的她來說,和人談天說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幾次,在一邊玩耍的我發現臉被別人的話鋒逼得通紅通紅。不知串了多少家的站,不知有多少艱難的開口,媽媽終于攢夠了做書包的花布。
開學的前夜,媽媽把書包做好了。美麗的圖案,細密的針腳——這真是一只可愛的書包!我還驚喜的發現,書包里面居然還有一個夾層。這可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新設計啊!
我興奮地把書包看了又看。然后抬頭看看臉,她的眼神十分安適。
“好好學習。”她依然平靜地說。
躺在床上,我的淚水忍不住淌了一臉。愧疚和不安開始一點一點地吞咽我的喜悅和滿足。我知道這書包意味著什么:這塊塊鮮艷的花方格是她一縷縷被撕裂的矜持和尊嚴,這道道勻凈的線路是她那顆綿延萬里卻從不言愛的心啊!
第二天上學時,我鄭重地背上了這只書包。書包里裝的東西很少,我卻覺得它沉甸甸的。后來,它一直陪伴著我讀完了小學中學,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著它。因為我知道:這只書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美的書包。
1、 文中揭示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 文中加點的句子如果改為“那是媽媽做的花格子書包”好不好,為什么?
3、“這塊塊鮮艷的花方格是她一縷縷被撕裂的矜持和尊嚴”與上文中哪句話相照應?
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居然”一詞能刪去嗎,為什么?
5、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結尾一段為什么說“這只書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美的書包”?
[綜合與創新]
1、21世紀的我們,演繹著和作者小時候不一樣的“我與書”的故事,但那種對知識的渴求,對書本的熱愛是一樣的,請你說說你和你身邊感人的“我與書的故事”。
2、抽時間和你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聊聊他們兒時讀書的故事,并整理后講給同組同學聽。
《我的第一本書》
一、積累與運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詩人,其散文也有詩意。但本文的詩意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浪漫的抒情,而是來自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2.按課文內容填空并聯系課文理解句子含義。
①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書和紅薯在我們村里都是____________東西。
3.下列詞語有無錯別字,若有請改正。
①優默 凄慘 紅暑 夢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奧密 馬鬃 賴皮 孰師 翻來復去
____________
4.“父親的藏書里有魯迅、周作人、朱自清的,”這些名字你陌生嗎?你讀過他們哪些作品呢?試列舉一二。
5.文章第二段說“書里有很多奇妙的東西。”你有過同感嗎?結合你的讀書體驗簡單談談。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
我是開春上的小學,放暑假的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正在院子里看著晾曬的小麥,不停地轟趕麻雀,祖母最討厭麥子里摻和上麻雀糞。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曬透發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父親把我喊醒,我見他用手翻著金黃的麥粒,回過頭問我:“你考的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摸摸我額頭上的“馬鬃”,欣慰地夸獎了我一句:“不錯。”祖母在房子里聽著我們說話,大聲說:“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父親問:“第三名是誰?”我低頭不語,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黃毛。”二黃毛一只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村里人誰都知道。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凄慘的課本生氣。父親是一個十分溫厚的人,我以為可以賴過去。他覺出其中有什么奧秘,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了出來。父親看著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國語第一冊,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我垂著頭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課本哪里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可是沒有。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為什么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教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裁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么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寫了一橫。”父親深深嘆著氣。他很了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為了好寫,后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里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弓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說:“你從元貞那里把那半本書拿來。”我不懂父親為什么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么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著說:“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父親把兩本課本用牛皮紙包了皮,在封皮上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
6.用自己的話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
7.作者是怎樣描述“第一本書”的樣子的?
8.當父親弄清“我”那“凄慘的課本”的原委后,并沒有批評“我”,只是“深深地嘆著氣”,試揣摩,父親的嘆氣包含什么含義?
9.通過父親的言行,你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試發表你的看法。
10.通過讀“第一本書”的故事,你認為“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三、作文
歲月匆匆,十五六歲的我們已走進花一樣的季節,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門檻上。清點行囊,我們會發現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從;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動,少了一分幻想;還多了一分責任、理想與憧憬……我們的行囊變得沉甸甸的,我們的道路正在向未來延伸。
請以“十六歲,我多了一分 ”為題,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使題目完整。
②文體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如寫詩歌不少于20行)
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2
【積累與運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詩人,其散文也有詩意。但本文的詩意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浪漫的抒情,而是來自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2、按課文內容填空并聯系課文理解句子含義。
⑴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⑵ 書和紅薯在我們村里都是____________東西。
3、下列詞語有無錯別字,若有請改正。
⑴ 優默 凄慘 紅暑 夢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奧密 馬鬃 賴皮 孰師 翻來復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親的藏書里有魯迅、周作人、朱自清的,”這些名字你陌生嗎?你讀過他們哪些作品呢?試列舉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段說“書里有很多奇妙的東西。”你有過同感嗎?結合你的讀書體驗簡單談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
我是開春上的小學,放暑假的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正在院子里看著晾曬的小麥,不停地轟趕麻雀,祖母最討厭麥子里摻和上麻雀糞。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曬透發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父親把我喊醒,我見他用手翻著金黃的麥粒,回過頭問我:“你考的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摸摸我額頭上的“馬鬃”,欣慰地夸獎了我一句:“不錯。”祖母在房子里聽著我們說話,大聲說:“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父親問:“第三名是誰?”我低頭不語,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黃毛。”二黃毛一只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村里人誰都知道。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凄慘的課本生氣。父親是一個十分溫厚的人,我以為可以賴過去。他覺出其中有什么奧秘,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了出來。父親看著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國語第一冊,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我垂著頭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課本哪里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可是沒有。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為什么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教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裁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么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寫了一橫。”父親深深嘆著氣。他很了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為了好寫,后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里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弓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說:“你從元貞那里把那半本書拿來。”我不懂父親為什么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么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著說:“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父親把兩本課本用牛皮紙包了皮,在封皮上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
6、用自己的話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是怎樣描述“第一本書”的樣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當父親弄清“我”那“凄慘的課本”的原委后,并沒有批評“我”,只是“深深地嘆著氣”,試揣摩,父親的嘆氣包含什么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過父親的言行,你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試發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過讀“第一本書”的故事,你認為“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歲月匆匆,十五六歲的我們已走進花一樣的季節,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門檻上。清點行囊,我們會發現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從;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動,少了一分幻想;還多了一分責任、理想與憧憬……我們的行囊變得沉甸甸的,我們的道路正在向未來延伸。
請以“十六歲,我多了一分___________ ”為題,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要求:1、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使題目完整。
2、文體不限。
3、不少于500字(如寫詩歌不少于20行)。
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3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酷(ku4)似 摻(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讀
2.解釋下列詞語。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
酷似:極像。
二、導人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互相補充、評議。
四、學生自主閱讀
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一種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體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我的第一本書對“我”影響之大,作者要回報它。)
五、品味語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書,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后來走上文學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
六、拓展訓練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七、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八、布置作業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摻(chān)脊(jī)背枉(wǎng)讀
2、解釋下列詞語: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
酷似:極像。
二、導人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互相補充、評議。
四、學生自主閱讀
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一種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體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書對“我”影響之大,作者要回報它)
五、品味語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書,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后來走上文學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
六、拓展訓練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七、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八、布置作業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5
【同步達綱練習】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凄慘(cǎn) 馬鬃(zōng) 催眠(mín) 藏書(cáng) b、磨蹭(cèng) 載成兩半(cái) 脊背(jí) 夢幻(huàn) c、摻和(chān) 欣慰(wèi) 卜勞恩(bǔ) 翻來覆去(fù) d、嘲笑(cháo) 塾師(shú) 嵩敬(chóng) 冤枉(wǎng)
2、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組詞:
卜:( )__________ 哄:(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⑴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凄慘的課本生氣。
凄慘:
⑵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
枉:
⑶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幽默:
4、對題目“我的第一本書”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我的第一本書”僅指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
b、“我的第一本書”不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
c、“我的第一本書”指父親給“我”上的第一課。
d、“我的第一本書”指“我”和喬元貞的友誼。
5、課文結尾提到“人不能忘本”中的“本”指什么? 對此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
b、“本”在文中既指課本,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
c、“本”指的是“書本”的“本”,意即不能忘記人生的第一本書。
d、“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
5、朗讀全文,復述有關“第一本書”的故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在這本書上還深藏著哪些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bǔ 卜勞恩 bo 蘿卜
hōng 哄堂大笑 hǒng 哄人 hòng 起哄
3、
⑴ 凄涼悲慘
⑵ 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
⑶ 言談、舉止有趣而意味深長。
4、b
5、c
6、在這本書上還深藏著父子之情,同學、朋友之情,以及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6
【教學設想】
通過對作者童年經歷的回顧,讓學生了解人生經歷不同,會造就不同的人生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人生經歷各異,不同的經歷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你還記得你得到的第一本書嗎?
詩人牛漢的第一本書卻讓他終身難忘,因為這第一本書的內涵太豐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二、作者的童年經歷了些什么事情?
三、哪些事情對他影響深遠?這些事情對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四、為什么對他有這樣的影響?你從他的經歷中能得到什么啟示?
五、假如喬元貞也能繼續上學,請你設想他現在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六、這第一本書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
七、課外作業
閱讀牛漢的一系列關于父親和童年的文章《海琴》、《月夜和風箏》、《心靈的呼吸》、《父親·樹林和鳥》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⑴ 速讀并復述課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
⑵ 分析本文的重點語句,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重點的語句,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
3、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環境,努力學習,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蘊的人間真情。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
投影儀。
【課文感知】
本文充滿了作者來自對于苦難生活的深刻體驗和獨特的感受,作者不僅要表現得是作者關于童年生活中關于第一本書的感人故事,而是與書有關的或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那濃濃的真摯的情感,是上個世紀二三年代遙遠鄉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和作者對生活那份獨特的感受。
【課前二分鐘】
簡介《死魂靈》。(體會果戈理獨特的幽默風格,感受諷刺文學的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由《我的第一本書》的懸念導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題目,我們會想到些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題目)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
設疑:作者為什么要飽含深情的描繪自己求學來用過的第一本書?作者創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識記重點字詞:
幽默 凄慘 奧秘 翻來覆去
(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二、復述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組織同學復述這“第一本書”的故事,探討下面的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3、情感豐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贊美了父子之間的深情,還贊美了哪些人間真情?請加以概括,并進行簡要的分析。父子情、師生情、同學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與感悟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2、朗讀文中描寫父親為“我”抄寫、裝訂課本的段落(3~8自然段)。
問題探究:
1、父親看見我的課本,為什么會顯得那樣的愁苦?
2、父親聽見“我”的解釋,為什么只是“深深嘆著氣”,而且說“元貞比你有出息”?
四、拓展與延伸
1、閱讀訓練:
⑴ 選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請你用簡明的話語加以概括。
⑵ 請你猜一猜,父親為什么沒有揍我?其中蘊含著父親的什么感情?
⑶ 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為什么?
⑷ 請你想象一下,“我”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元貞的時候,兩個人可能會有怎樣的對話?請你用“我”的口吻寫一段話,表現出我當時的感受。
⑸ 選文中最后寫道“還應當回過頭來說說我的第一本書,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還值得我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請聯系上下文談談:為什么說“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
2、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請你在課文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故事》) 。
五、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將課堂拓展口頭練習整理一下,寫成短文。
【課后記】
本文重在調動學生的情感儲備,由于年代相隔比較的久遠,學生對與文章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我注重從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學生能夠整體的感知文章的創作背景,在與學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中,我注重從本文的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8
【教學設想】
初中八年級下學期是孩子的知識水平提高的時期,也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時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時期,在這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感動。因此在進行《我的第一本書》的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思想滲透,抓住文章中滲透出的“情”來安排教學。其次,在學習文章的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以讀促寫,學習寫作的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2、抓住重點語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內心情感。
4、引導學生從人物思想中受到啟示。
【教學重點】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圍繞第一本書的故事,體會在特定條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1、自讀文章,掃清文字障礙理解生字詞的含義。
2、布置學生查閱,了解牛漢的有關資料,以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3、回憶自己拿到第一本書時的心情和場景,把它寫成文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之間交流拿到第一本書時的心情,聽讀學生的小習作。
師:聽了同學們的感受,老師也仿佛回到了那個時候,心中也有許多的感慨,但我卻無法表達出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牛漢的第一本書,有什么與眾不同吧!
檢測預習情況:
1、認讀字詞:幽默 凄慘 奧秘 酷似 摻和 磨磨蹭蹭 翻來覆去
2、交流有關牛漢的材料。
二、整體感知
1、生默讀課文,或快速瀏覽全文,講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提示:語言簡潔,條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瀏覽,思考以下問題:
⑴ 你認為文中的第一本書值不值得寫?這僅僅是一本書嗎?它有什么含義?
⑵ 和我們比起來,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過讀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境遇的語句。
明確:
⑴ “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⑵ 描寫“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書和紅薯在我們村里都是希奇東西。”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貧苦而枯燥的,從而更顯出書的珍貴,是書給了我人生的啟迪。
三、深入探討
師:在大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讀文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哪些問題?大家一起探究解決。
通過學生的發現大體有以下較典型的問題:
1、作者當時是懷著一種什么心情寫這一本書的呢?通過一本書你還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以文字感人,更應以情打動人,本文情感的抒發是滲透在字里行間的,通讀全文體會文中描寫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組討論,組員作好討論記錄,明確:
1、作者當時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感情復雜,心情沉重,通過一本書,反映出深藏的苦難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更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親關心“我”的學習,學期結束,父親問“我”考了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非常高興,又是撫摸,又是夸獎。
“我”把那半本“凄慘的課本”拿給父親,父親“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當問清原委后,父親并沒有批評和指責,只是深深嘆著氣。作者筆下的父親,確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這深深的嘆息,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親在昏黃的油燈下,為“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新的學期開始,父親便帶“我”到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外村上學去了。作則對父親著墨不多,但父親的性格躍然紙上,他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人。
第二是同學、朋友之情。因為同學喬元貞家太窮,買不起書,“我”邊把這唯一的一本書分為兩半,一人半本。當父親得知孩子半本書分給別人的時候,便深深地嘆氣,嘆氣之后便修補成兩本書。父親對孩子之間友情的理解,也許來自自己少年時代與朋友相處的那一份友誼的體驗,況且,父親和喬元貞的父親恰恰“自小是好朋友”,當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訓斥一頓之后說:“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這句話雖失教師身份,卻透露出當時鄉間村鄰的友好淳厚的情義。盡管家家都非常困難,但貧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卻彌足珍貴,溫暖人心,也深深感動著今天的讀者。
第三是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一點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單獨來一段補敘。文中寫道:“課本上的第一個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帶上。兩條狗像小學生一般規規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戶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調教好了,我說‘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幾聲,我說‘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幾聲。”──這出人狗合演的“雙簧戲”,應是最好的情境教學吧。確實,當我們讀到此處,忍俊不禁,深深被兒童時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動,何況,這是在學習條件多么惡劣、生活處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獲得的一點樂趣啊!這,也就是作者“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吧。
當然,“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也來自人間的溫暖和友情。
四、寫作研究和探討
1、聯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回大括號里的問題:
⑴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寫作方面有哪些發現?學生小組探討,做好記錄,班上交流:
(提示:結構,內容安排,情感的抒發)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說出于文章的中心有關的看法即可。
五、總結
作者從第一本書中,不僅得到了知識,而且從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價值,上了不同尋常的人生第一課。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刻的體會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
六、布置作業
請你以“人生第一課”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9
【素質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學生對生活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景引發體驗。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子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地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是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互相補充、評議。
學生自主閱讀,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第一本課本嗎?你還可以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入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者怎樣的一中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一種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
(體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書對“我”影響之大,作者要回報它。)
……
5、品味語言:
⑴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⑵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六、拓展練習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七、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實際出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八、布置作業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隨堂練習。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10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書》是魯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六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它們或追憶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展示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人文內涵深厚豐富,藝術表達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他的“第一本書”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人間溫情和生活樂趣。學習了這篇課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活的底蘊,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我盡量介紹一些關于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的苦難生活,課前也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或訪問老人等形式查找那個時代的情況,以加深對本課所展示的生活景況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另外,本課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因此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興趣。
三、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辭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目標定為:體會文中詞語的含義。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說: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因此,我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是初三語文階段閱讀的一個目標。因此,我把本課重點明確為理解語句含義,復述課文。
聯系二十世紀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到感悟,對今天的學生來說,由于不是親身體驗,難度要大點兒,因此,我把難點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學法:
由于本課語言淺顯易懂,因此課前讓學生自學,預習好課文,處理好字詞問題。理解語句則采用合作探討的方法,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
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理解詞語:
幽默凄慘奧秘翻來覆去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很輕松的完成問題。
(三)整體感知:
1、用五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然后復述課文主要情節,復述時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2、在朗讀感知課文和聽復述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a、“我的第一本書”僅僅只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做怎樣的理解?
b、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涵。
(四)問題研討:
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就有疑問的句子或不懂或鄉考察同學的句子提出來,請同學解答。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暢所欲言:
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
這是進一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六)考考你:
本題是就課文最基本的知識,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拓展提高:
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五分鐘后交流。
設置本題是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通過寫作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八)布置作業:
a、把課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寫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題)
b、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一本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把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寫下來,并且談談這本書對你的影響。(選做題)
本題是進一步加強能力強的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九)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很遠,他們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難度,但同時在對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適當在文章的寫作背景上多介紹一些,并注重對學生感情的引導,以此為突破口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問題探究”和“暢所欲言”兩個環節中,欣喜的感覺盈滿心間。真的沒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閱讀體驗的學生,一旦給他們機會喚醒與文本主動對話的欲望,他們的表現是多么出色!當學生的問題一個個報出時,我看到了提問題同學的驕傲和尚未習慣于“發問”的那部分學生臉上的驚羨!當問題報完,請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答案時,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發自內心地開始探究起來。那一刻,我在課堂中,仿佛聽到了田間禾苗在陽光下生長的聲音
本課有兩點收獲:
1、我體會到了認知心理學中所說的“任務分析”的重要。
因為事先讓學生寫寫讀課文后的感受、聽聽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需要,并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確定課堂設計方案。平時牽著學生上課,所有對學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師從經驗出發的判斷,這種“一廂情愿”其實是一種武斷的行為。
2、要設法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與文本產生對話。
新課程標準中就指出我們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存在用教師的解讀來代替學生自我的解讀這樣的弊病。閱讀教學中要改變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化的自我閱讀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現實中,缺乏自我體驗的能力,抓住閱讀權不放。這次嘗試讓我發覺,錯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這些做法還只是個嘗試,如果能帶給學生一點陽光的話,也只是從指縫間流下的幾縷而已。我期盼著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讓自主學習的陽光直射無影!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11
師: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發了新的教科書,這學期咱們發了多少本教科書?
生:有11本!
師:對!有11本,那么初去這11本教科書以外,大家還有沒有課外書呢?
生1:有!我有《海底兩萬里》。
生2:我有《動漫先鋒》。
生3:我有《偵探——柯南》。
生4:我有好多書都沒地方放了!
……
師:看來大家的書還不少啊!同學們,有這樣一本書,不!應該說有這樣兩本書,它們原來是一體的,后來,被主人一分為二,另一半送給了貧苦的同學了,再后來,被主人的父親給修不成兩本書了,一本贈與那個貧苦同學,一本便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我的第一本書》!
師:同學們,請大家小聲讀課文,說說給 說說這個故事!
(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用比作勾畫)
師:那位同學愿意與同學們共享?
生1:《我的第一本書》寫了“我”小時候把書切成兩半,分給貧窮的同學喬元貞,父親知道后不但沒有怪我,還花了一夜時間給我們把書修好。
生2:《我的第一本書》寫的是我的第一本書的來歷。
生3:《我的第一本書》寫的是我第一本書的來歷及童年的一些往事。
……
師:大家說得多不錯,可見大家都好好讀課文了, 本文不僅寫了我的第一本書的來歷,還寫了一些童年的趣事。
師:如果,我讓你用一個字來概括全文,你會用那個字?可以聽聽同桌的意見。
(同學們在看、在說、在討論)
師:誰來說說自己概括的字?
生1:我用“本”字來概括,應為科文結尾寫到: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幾十間的詩。人不能忘本。
生2:我用“窮”來概括,因為喬元貞很窮沒錢買書,所以“我”才把書切成兩半送給他。
生3:我用“情”字來概括,應為父親得知我把書且了一半給喬元貞了,不但不罵我,還給我們修補成兩本書,這里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深的愛。
師:這三位同學說的都不錯,到底該怎么選呢?我們來具體看看。首先,是“本”字,他到底說的是什么呢?
(生思考)
生1:“本”指的是那本書。
生2:“本”指的是書來的不容易要珍惜!
生3:“本”指的是父親對孩子的愛!
師:大家看這里用了個什么修辭方法?
生:一語雙關。
師:文中圍繞這本書還寫了誰?
生1:還寫了喬元貞。
生2:“本”還指與喬元貞的友情。
……
師:所以說,“本”一方面指的是那本書,另一方面指的是人在成長中最珍貴的東西,如: 友情。
師:那“窮”字呢?
生1:當時人們生活很窮,沒有錢買書,喬元貞后來還輟了學。
師:這樣概括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這更像什么?
生:像背景。
師:有道理,我們可以說……
師生:“窮”字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情況。
師:看來“窮”概括了當時的生活現狀。
師:那“情”字怎么來分析呢?
生1:有父子之情。
生2:有朋友之情。
師:很好!還有么?
……
師:書中有一處很有趣!
生:人與狗的感情!
師:對!咱們來看看,這里寫的是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看課文)大家看,在本文中,但拿出一個字能說情問題嗎?
生:不能!
師:那怎么來說?這三個字按什么順序來說?
生:按“窮、情、本”這個順序來說。
師:對,現在大家現在練習本上組織好語言,在念出來!
(生念了三、四種后選出較好的如下)
生:本文寫了在那個貧窮的年代,父親愛孩子,朋友愛朋友,就連人與狗也有著默契,這是“我”同年寶貴的東西我不能忘!
師:說得很好!是啊!在那貧窮的時代,它雖是痛苦的但也有著美好的東西,真像作者說的:我的童年沒有幽默……
師:童年的敘述離不開小伙伴,文中寫了幾個小伙伴?
生:三個。喬元貞、二黃毛和“我”。
師:最開始,他們的學習成績如何?
生:喬元貞第一,“我”第二,二黃毛連手指頭多數不過來!
師:但現在呢?
生:喬元貞還在走街串巷的買東西,“我”作了詩人,二黃毛戰死了。
師:二黃毛戰死,我們不做分析,我們就看“我”和喬元貞,已開始父親怎么夸他?
生:父親說他有出息!
師:一個有出息的人怎么就成了“貨郎”了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他沒念書!!
師:這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知識改變命運!!
師:說得好!結尾,有出現喬元貞四處賣貨,有什么作用呢?
生:為了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師:好!每個人多有自己的童年,當你們長大了,回首往事,今天便是你們童年的一部分,希望你們要好好學習,不要留下遺憾,同時要謹記:知識改變命運!!
(下課)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12
課 題
3 我的第一本書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重點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教學難點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多媒體課件、學生作業本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 學 流 程(第 一 課時)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酷(ku4)似 摻(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讀 2.解釋下列詞語。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 酷似:極像。 學生結合課文理解并掌握補充注釋導人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學生了解 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學生互相補充、評議。學生自主閱讀 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一種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體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書對“我”影響之大,作者要回報它。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布置作業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父母的愛朋友的愛 愛與樂趣人與動物的愛 我有第一本書的珍貴 學生對當時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誼理解有難度。
課 題
3 我的第一本書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重點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教學難點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多媒體課件、學生作業本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 學 流 程(第 二、三 課時)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導人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學生了解 品味語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書,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后來走上文學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 (我的第一本書,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后來走上文學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拓展訓練教師引導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布置作業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父母的愛朋友的愛 愛與樂趣人與動物的愛 我有第一本書的珍貴 學生對當時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誼理解有難度。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13
《我的第一本書》
你的第一本書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隨著記憶,與作者一同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理解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書"對我們共同的意義和給我們的啟示。
關于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全文承載著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書”這一主線,貫穿全文,把關于親情與友情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不僅令作者終生受用,更是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掌握下面的詞語
1、 為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馬鬃(zōng) 攙和(chān) 調教(tiáo)
2、 注意下面字詞的書寫。
幽默 夢幻 紅薯 稀奇 奧秘 苦楚 崇敬 欣慰
3、 成語積累
翻來覆去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課文內容分析。
1、 本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并沒有直接寫"我的第一本書",而是通“前幾天一位詩人的來訪”自然引出本文的話題。
2、"我的第一本書"指的是小學一年級國語課本,它還有什么其它含義?
"我的第一本書"還表明了這第一本書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3、"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是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有怎樣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4、"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如何理解這句話?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艱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辛,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5、 如何理解課文的最后兩句話"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它不僅表明第一次跨進學校的大門,走進了知識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書里鑲嵌著父親的深情、同學的友情、童年的樂趣和生活的苦難以及在苦難生活中抗爭的一段心路歷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課本,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6、 者是懷著怎樣的情感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quot;的,現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三、思考問題:文中有哪三個人物最讓人難忘?自選其中之一,虛構一篇小故事。
提示:二黃毛、喬元貞、老師"弄不成"。注意理解文中對這三個人物的描述。
中考解析
1、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 王籍《入若耶溪》中傳世佳句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B. 志南《絕句》中細膩地描繪出春雨霏微和春風柔和的句子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C. 在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表現他崇高民族氣節的千古名句是"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D.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說明做學問必須把書本知識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詩句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考點】:文學常識
【分析】:答案為C項。在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表現他崇高民族氣節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出自明代于謙的《石灰吟》。
2、(浙江省金華市、衢州市)下列成語的出處及作者搭配有誤的一項( )
A. 水落石出--《醉翁亭記》--歐陽修
B. 作奸犯科--《出師表》--諸葛亮
C. 心曠神怡--《岳陽樓記》--范仲淹
D. 一鼓作氣--《曹劌論戰》--司馬遷
【考點】:文學常識
【分析】:答案為D項。"一鼓作氣"出自《曹劌論戰》,《曹劌論戰》選自《左傳》,作者不是司馬遷,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
3、(湖北省荊州市)選出說明有誤的一項( )
A.《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都是李白。
B.朗讀"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一句時,"實在"、"贊美"要讀重音。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者演技的高超。
D."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詞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考點】:文學常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為A項。解答此題要對文章內容結構有整體理解,這樣才能判斷出C項和D項的對錯。文學常識部分要注意積累,了解詩文作者、朝代等相關知識。《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作者都是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14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我的第一本書》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書》是魯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六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它們或追憶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展示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人文內涵深厚豐富,藝術表達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他的“第一本書”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人間溫情和生活樂趣。學習了這篇課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活的底蘊,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我盡量介紹一些關于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的苦難生活,課前也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或訪問老人等形式查找那個時代的情況,以加深對本課所展示的生活景況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另外,本課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因此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興趣。
三、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辭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目標定為:體會文中詞語的含義。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說: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因此,我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是初三語文階段閱讀的一個目標。因此,我把本課重點明確為理解語句含義,復述課文。
聯系二十世紀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到感悟,對今天的學生來說,由于不是親身體驗,難度要大點兒,因此,我把難點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學法:
由于本課語言淺顯易懂,因此課前讓學生自學,預習好課文,處理好字詞問題。理解語句則采用合作探討的方法,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
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理解詞語:
幽默凄慘x秘翻來覆去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很輕松的完成問題。
(三)整體感知:
1、用五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然后復述課文主要情節,復述時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2、在朗讀感知課文和聽復述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a、“我的第一本書”僅僅只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做怎樣的理解?
b、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涵。
(四)問題研討:
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就有疑問的句子或不懂或鄉考察同學的句子提出來,請同學解答。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暢所欲言:
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
這是進一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六)考考你:
本題是就課文最基本的知識,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拓展提高:
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五分鐘后交流。
設置本題是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通過寫作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八)布置作業:
a、把課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寫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題)
b、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一本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把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寫下來,并且談談這本書對你的影響。(選做題)
本題是進一步加強能力強的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九)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很遠,他們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難度,但同時在對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在教學
中,更應該注重適當在文章的寫作背景上多介紹一些,并注重對學生感情的引導,以此為突破口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問題探究”和“暢所欲言”兩個環節中,欣喜的感覺盈滿心間。真的沒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閱讀體驗的學生,一旦給他們機會喚醒與文本主動對話的欲望,他們的表現是多么出色!當學生的問題一個個報出時,我看到了提問題同學的驕傲和尚未習慣于“發問”的那部分學生臉上的驚羨!當問題報完,請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答案時,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發自內心地開始探究起來。那一刻,我在課堂中,仿佛聽到了田間禾苗在陽光下生長的聲音
本課有兩點收獲:
1、我體會到了認知心理學中所說的“任務分析”的重要。
因為事先讓學生寫寫讀課文后的感受、聽聽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需要,并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確定課堂設計方案。平時牽著學生上課,所有對學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師從經驗出發的判斷,這種“一廂情愿”其實是一種武斷的行為。
2、要設法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與文本產生對話。
新課程標準中就指出我們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存在用教師的解讀來代替學生自我的解讀這樣的弊病。閱讀教學中要改變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化的自我閱讀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現實中,缺乏自我體驗的能力,抓住閱讀權不放。這次嘗試讓我發覺,錯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這些做法還只是個嘗試,如果能帶給學生一點陽光的話,也只是從指縫間流下的幾縷而已。我期盼著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讓自主學習的陽光直射無影!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15
【教學目標】
1、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
1、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例如:我們在七年級學過的《華南虎》。
2、讀一讀。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我的第一本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2、圍繞這本書發生了那些故事?
3、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同學情真、父子情深、生活情趣)
四、品味語言,探究人物
1、文中刻畫的幾個人物,你認為哪個人物刻畫得最好呢?
2、教師進行學法示例,與學生一起品味“爸爸”這個人物形象:
(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樂于助人)
3、運用這種方法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刻畫得最好的人物,談談文章是如何刻畫人物的,人物的性格及人物的命運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例如:我、二黃毛、喬元貞、老師“弄不成”)
五、重點研討、局部雕琢,深化主題
提問: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3、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 (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六、多元感悟,拓展提高
布置課下作業: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七、作業
展開想象和聯想續寫故事,可以是關于喬元貞,也可以是關于二黃毛的。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 篇16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復述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3、了解“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布置學生查閱有關牛漢的資料,一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課時安排
一課時
◎ 教學內容
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誰都離不開書。想一想,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請學生說說,并談談閱讀感受)不少同學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已經記不清了,那是因為我們的第一本書沒有什么故事。但詩人牛漢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卻永志難忘。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牛漢去了解,看圍繞著第一本書演繹了怎樣的故事,在體味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把握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
2、默讀課文,感知內容,復述課文。
要求:A、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過程。
B、讀音準確,口齒清楚,聲音洪亮。
C、語言簡練生動,表達自然流暢。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說說“我的第一本書”的含義。
B、 作者是懷著怎樣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呢?
三、研讀與賞析
深深打動我們的不僅僅是關于第一本書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述,以飽含熱淚的筆觸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以及由書引發的父子之情、同學朋友之情以及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些深刻的內容,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當父親聽說我把那一半書給了同學時,為什么“深深嘆著氣”?“我”的父親是怎樣的父親?
3、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書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元貞的時候,兩人會有怎樣的對話?請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對一段話。
五、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據課文所提供的資料,發揮你的想象,虛構一個“二黃毛的故事”。
課后記:本文飽含真情,雖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蘊涵著深刻的道理,能夠給學生極大的人生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