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學設計
課題
3、《老山界》
課時
2課時
教育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掌握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2.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寫法;能通過品評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學會用不同寫法交代記敘文的要素。3.情感目標:通過閱讀和理解,感悟紅軍長征的艱苦和樂觀的精神,培養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重點難點1.體會文章按照時間的變化、地點轉移的寫作方法。2.對于文章關于翻越老山界困難的重點詞語、語段的分析理解。
學習方法1.討論與點撥方法相結合:老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組織安排,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組討論交流,師生達成共識。2.研討探究法:對于文章中的內容和重要語段,讓學生互動、想像,通過積累材料了解紅軍翻越老山界的艱難。
教具學具
多媒體[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同學們,前邊我們學習了兩篇關于長征方面的詩歌,了解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只有中國工農紅軍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才能完成的偉大壯舉。同學們,想一想,前邊毛主席在詩詞中把紅軍翻越險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讓學生說)比作的是走泥丸、騰細浪。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老山界》這篇課文,來了解紅軍又是怎樣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難的。2.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介紹老山界的地點、地形。(可讓學生把預習的情況在全班交流)(二)初步認讀,整體感知1.聽課文錄音,聽前老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長時間?你能說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嗎?2.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可啟發學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時間的語言標志。3.用簡潔、概括性的詞語談談你讀后,老山界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現了紅軍怎樣的精神?(學生各抒己見發表個人看法)〔小結〕明確:紅軍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時間。明確:老山界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險峻、高大、或有的學生會說老山界陡、窄、險等都可以。(三)交流合作 ,解讀探究1.學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設置的問題(投影出示)①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找出時間變化地點轉移的詞語。②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難?紅軍戰士又是怎樣克服、戰勝這些困難的?③文章寫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作者是怎樣安排、組織這些材料的?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探究老師提出的問題。2.學生互相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適當點撥,最后得出答案。〔提示〕①應找到表示時間、地點的詞,提示:在第二段里找。②從吃飯、走路、睡覺、處境難上來思考。③引導學生劃分段落理解段落之間的關系。〔小結〕①全文除首尾兩段外,中間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時間變化:“下午才動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多鐘”---“一直到宿營地”。地點轉移:上山(從山腳到山頂)---下山。翻越老山界,從第一天下午動身,到第二天下午2點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時間。②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難:一是,走路難(“向上看……就在腳底下。”“陡峭極了……只有一尺多寬。”山路陡峭,懸崖峭壁。);二是,睡覺難(“路只有一尺來寬……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氣逼人……渾身打著顫”,宿營峭壁,半夜凍醒。);三是,吃飯難(“肚子很餓,力氣不夠”,糧食奇缺,肚子饑餓。);四是,處境難(“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機關槍聲很密”,傷病員多,敵人追擊。)從中看到老山界的險峻難走,但是紅軍戰士以頑強不屈、樂觀的精神,戰勝了這些困難,翻越了老山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