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第二單元《古詩四首》教案
《古詩四首》 同學們,你一定聽說過“岳母刺字”的故事吧。雖然說古人“精忠報國”維護的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但是他們那種把維護國家利益與安全視為最高使命的愛國主義情結,卻滋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人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愈是危難時期,這種情感表達的愈強烈,愈是令人感動。今天我們學習的四首古詩正是危難時期,中國士大夫階層流露出的愛國主義的最強音。一、學習目標1、能有感情朗讀、背誦四首詩;2、了解詩人的生平,查找寫作背景;3 、感受詩人的愛國激情,從中汲取愛國主義養分。二、學習流程(一)、學習第一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簡介作者和背景。 明確:《春望》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3、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感情。4、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并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攝影師,你從這首詩捕捉到怎樣的一幅畫面。(說說詩意)6、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家書抵萬金”這兩句詩的含義。7、總結《春望》。(二)、學習第二首詩《泊秦淮》 請你模仿剛才學習《春望》的方法,自學《泊秦淮》。1、音讀:讀準字音,節奏。2、義讀:掌握重點字詞的解釋。3、情讀:能夠描繪詩意。4、美讀:體會詩境,領會詩人的感情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唐代文學家。字牧之。太和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中書舍人等職。以濟世之才自負,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其詩多諷諭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俊生動。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有《樊川文集》。《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時所作。流經成內的秦淮河兩岸,從六朝以來,一直是權貴富豪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地方。詩人泊舟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借古諷今,寫下了這篇的七絕,抨擊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層人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憤。2、補充解釋:籠:籠罩,動詞。猶:還,仍然。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以花為曲名,南朝陳后主在位時,生活奢侈,制作《玉樹后庭花》之類描寫宮女美色的歌曲,尋歡作樂。不久,陳朝滅亡。《玉樹后庭花》被稱為“亡國之音”。杜牧的時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著腐敗和糜爛,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猶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3、討論兩個“籠”字的含義。4、《泊秦淮》這首詩表面上是斥責歌女,其實是在借題發揮。你認為作者的真實用意是什么?5、總結:這首詩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現了晚唐的時代氣氛,使人從陳后主的荒淫亡國聯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運,委婉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對世道的憤慨。全詩內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無窮,引人深思。(三)、學習第三首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1、背景。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閑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農村的詩人陸游,已是68歲的老人了。農歷十一月四日夜,一場暴風雨勾起了這位愛國志士對往昔軍旅生涯的追憶。于是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