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13
張笑天——《記承天寺夜游》教學案[教學目標]
1.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以讀入文,讀通文句,讀出韻味,熟讀成誦。
2. 知人論世,聯系文章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 吟詠品味。文章富有詩情畫意,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簡練、布局的匠心所在。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作者當時的創作背景,通過文本的咬文嚼字,體會作者的心境,提高對于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蘇軾是我國古代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他所寫作的小品文《記承天寺夜游》。
從文章的標題來看,是記敘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經歷,那么我們事先推測一下,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這篇文章會不會描述他游玩時的心情?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我們的推測是否相符。
二、 讀以入文
1.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讀音、節奏、停頓。
提示:寢(qǐn)藻(zǎo)荇(xìng)
2. 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中停頓。
3. 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并評價。
4. 齊讀課文。
三、 翻譯理解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理解文意。注意下列語句的翻譯:
1.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爾。
四、 品味鑒賞
齊讀課文,思考:
1. 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 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
3. 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
4. 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這幅月夜圖。
五、分析探究
再讀課文,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請結合背景,說說作者的情緒。
五、 熟讀成誦
教學反思:
本文精華在于學生能否理解文章的末句,因此采用“知人論世,披文入情”的教學方法。“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爾。”以平淡樸實的文字訴說了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其中固然表現了作者那種解脫世俗、忘情自然的恬然曠達的思想,一種享受自然美的自慰自得的欣慰,然而仔細品味,又何嘗不深重的流露出作為“閑人”的惆悵和憤懣呢?因此,講解當時背景,蘇軾貶居黃州,政治上受排擠,不能不造成他內心的苦悶。也許,輾轉難眠正是兩個淪落人起行賞月、派遣郁悶的原因所在,所以做個“閑人”,在自然中去自娛自樂、尋求解脫便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