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掌握文言實詞和虛詞,并翻譯全文。
3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課文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國湖南省有一處風景獨特,倍受世人青睞的旅游勝地,她因東晉時期一位詩人的名作而聞名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嗎?那位詩人是誰?去過沒有?請去過的同學簡要介紹有關情況,好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記》,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東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杰出的詩人,他的詩已成為我國古典文庫中的寶貴遺產,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桃花源記》乃《桃花源詩》的序文),已經成為我國人民雅俗共賞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2、字詞
三、目標
1、熟讀課文
2、(學習前三段)借助課下注釋理解文意 理清結構
四、學習
1聽錄音(標記字音)
2請一位同學朗讀,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讀完后由同學做適當評價。)
3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理清結構
逐段翻譯(教師可適當給同學講解詞語古今異義現象、詞類活用現象等)
第一段:開端,寫漁人發現桃花林
緣溪行 漁人甚異之 欲窮其林
第二、三段:發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的見聞和經歷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才通人 豁然開朗 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
問所從來 便要還家 咸來問訊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五、反饋思考。
1“忽逢桃花林”“忽”表現漁人怎樣的心情?
2“漁人甚異之”“之”在此指代什么?
3“欲窮其林”“窮”與前文哪個詞照應?表現作者怎樣的心理?
4前文與“豁然開朗”相對應的詞語是什么?
5為什么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1、2、3、
第二課時
一、前測
1、提問背誦情況
2、重點句翻譯
二、目標
1、(學習后二段)借助課下注釋理解文意 理清結構
2、準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
三、學習
1、齊讀課文第四段 借助課下注釋理解文意 理清結構
便扶向路 處處志之 尋向所志 遂迷 尋病終
第四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